外科骨科知识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5:21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1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变革。本文从骨科教学的特点出发,分析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优势,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多媒体;骨科;教学

骨科教学作为外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1],因此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学生很难掌握和理解全部的骨科知识,随着现代临床教学对骨科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骨科教学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因其具有形象生动、动态直观的特点,因而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使教学质量和效率获得了提高。

1骨科学教学的特点

1.1内容繁杂

骨科学与其他很多学科都有知识交叉,不仅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学生难以做到理解和掌握,如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地对相关内容进行综合讲解,那么学生很难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某一种疾病的病因和病理。如对颈髓损伤的讲解,教师不仅需要对相关的骨科学知识进行讲解,而且还需要讲解一些系统解剖学的知识,学生如果不了解脊髓断面解剖的构成,就很难理解相关症状产生的原因。骨科疾病的病情和病因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的讲解,学生很难真正理解疾病的病理,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综合多学科的知识和原理,对骨科疾病的概念进行整体性的分析和讲解[2]。

1.2直观性强

骨科知识大多以视觉形象为载体,因此图像的表现在骨科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学生如果对某一概念缺乏形象上的立体认识,将很难理解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如教师在讲解手臂骨折时,如果没有相应的图片与模型展示,学生只能依靠想象来理解有关的病理表现,无法理解肢体的受伤机制不同会造成骨折类型的不同,以及复位手法的不同。又如在诊断神经损伤中,学生如果仅仅依靠教科书上的图例进行理解,那么在临床上就会无法识别不同类型的手部畸形。

1.3实践性强

骨科教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教学中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骨科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提高自身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学生只有在教学中学会骨科的检查和具体操作,才能做到融会贯通。骨科的检查方法和形式复杂多样,不同的关节和神经都有不同的检查方法,学生仅凭教科书上的文字说明和图示,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而教师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无法做到对具体操作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运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通过视频和幻灯片对一些复杂部位的检查进行动态演示,不仅避免了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使学生更高效地掌握了相关技能。

2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优势

2.1有利于提高骨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在传统的骨科教学中,大部分时间是以教师讲课为主,但是骨科知识往往过于抽象,被动的听课使学生对讲课内容一知半解,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要求[3]。而多媒体技术可利用计算机在综合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弥补传统骨科教学的不足,提高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多媒体技术可很方便地利用图片、视频、声音和动画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将骨科知识以更生动、更形象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不仅使骨科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记忆,而且使课堂上的互动性更强。不仅如此,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优势,可以及时更新骨科知识的最新进展情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真实病例信息来补充讲课内容,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骨科知识的兴趣,而且提高了骨科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2.2有利于教学信息更形象的表达

骨科教学包含的内容繁杂,涉及多学科的知识,系统性较强,传统的骨科教学主要以教材和板书为主,表现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的参与感不强[4]。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案例以更加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如在讲解踝关节骨折的不同类型时,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很难理解,且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感。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踝关节骨折的特点,模拟成动画的形式进行重复播放,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3有利于提高教学信息传递的交互性

传统的骨科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塑造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常是由教师一个人主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且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不仅如此,由于缺乏独立思考的意识,导致学生只是在机械记忆方面能力较强,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多媒体教学课件具有计算机软件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灵活选择学习内容,实现个体的差异化。如学生对于掌握程度比较高的章节可以选择直接跳过,而对于理解不够深刻的章节则可以选择反复学习直到掌握为止,从而提高了学习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多媒体教学课件还具备习题的练习功能,针对骨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习题,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多媒体课件的练习相对于传统练习而言,其优势在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2.4有利于临床教学

骨科理论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了骨科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而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就需要学生进行角色上的转变,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使用者,至于如何快速进行这种转变,则是骨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第一次应用理论知识于临床实践时,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压力以至于操作失误,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通过骨折复位、内外固定及相关手术操作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视频会对手术操作的细节、难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讲解,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会表现出惊慌。

2.5有利于手术观摩

对于一些疑难手术,日常的骨科教学很难有机会进行现场观摩,因此将手术过程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上为学生放映,便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特别是对偏远地区的骨科实习生和医师,平时很少有机会进一步的学习和进修,造成疑难病例的诊断困难,或无法开展高难度的手术。此时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观摩其他医院开展相关手术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在一些手术无法做到实际临床演示时,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模拟演示,且演示视频具有保存方便,易于推广的优势。此外,在互联网远程教学中,采用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不仅解决了异地师生分离的问题,也解决了实际观摩由于学生众多而造成的看不清楚的问题。

3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传统教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并对教学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5-7]。此外,板书是教师精心备课的成果,是一节课的精华所在,板书配合教师的语气和表情可以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之外,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于学生的学习也至关重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记录的笔记也是学生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在多媒体教学中,如过于强调幻灯片的制作,则可能造成幻灯片只重视美观,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不能很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反而弄巧成拙。因此,多媒体教学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片面强调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将教师的授课经验融入到多媒体教学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务,就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如多媒体器材的使用、幻灯片课件的制作等,因此教师只有对每一堂课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安排,才能实现预期的授课效果。

4讨论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骨科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挑战,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将两者进行充分结合,做到扬长避短。发挥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各自的优势,不断吸收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注重开辟多媒体教学模式新的实用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魏劲松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孟红波,吴帆,蔡郑东,等.ipad在骨科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3):309-311.

[2]任树军,谭福柱,宋寒冰,等.多媒体技术在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8):100-101.

[3]费广岳.浅谈多媒体教学[J].祖国:教育版,2013(1):146-147.

[4]马真胜,张红菊,王晓滨,等.互联网在骨科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争鸣,2001(22):2104-2107.

[5]索娜,焦永倩,刘桂花.骨科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出院随访工作的效果探讨[J].河南中医,2014(B11):416-417.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2

“模块”一词是外来词,其英文为module,一是指标准尺寸的建筑部件,家具部件;二是指计算机或计算机程序的模件、组件、模块。由于计算机软件、硬件采用了模块化结构,不仅大大缩短了软、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能灵活地满足多功能需求。目前模块化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模块式教学(meS)是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来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在我国一般称之为模块式教学法。它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将教学大纲和教材开发成不同的教学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将各种教学模块组合而成的教学计划称之为模块式教学计划。模块化教学方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学习目标明确、结构清晰、教学严格统一这三个明显的特点。模块化教学法是把操作技术和相关理论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实施模块化教学法,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形成[6]。

1模块化的pBL教学模式

临床医学教育不仅是医学生从院校理论知识学习到临床实际工作转变所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培养临床工作技能的重要环节;同时,临床实习教学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使命。笔者对骨科临床实习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把pBL与模块化教学方法结合应用于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将模块化的pBL教学模式归纳总结如下。

1.1改进授课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实习技能的需要,将相关知识组合成模块,所涵盖的知识面不仅包括医学,还应涉及健康与疾病、医患关系、医社关系、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等,让学生大量摄取相关信息,了解学科最新进展,把握学科发展方向。以病例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同一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反应不同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其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7,8]。

1.2组织小组讨论典型病例

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一些典型病例,并就大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9,10]。在讨论过程中解决问题,提高认识。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网络检索文献、查询信息。经过基础阶段的学习,学生有了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临床实习中遇到的问题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他们熟悉病人和病情,解决问题的主观能动较强,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经验作出正确的判断,因而有极大的热情去寻找依据和解决办法。如有医生就其治疗的病人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人在基层医院通常采用牵引治疗,病人不开刀,治疗效果还可以。

为什么在本院要进行手术治疗?导师收集过去收治并手术治疗的此类病例资料及相关信息,学生通过研究和学习找到答案:手术治疗后,病人的功能会明显改善,远期效果良好。这就是pBL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传统教学模式临床教学不能将授课内容贯穿起来,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使用pBL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

1.3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1.3.1题目选择首先,题目要能够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感,逐层递进,在解答问题的同时完成临床教学内容。题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途径: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每次考试学生容易答错的问题,学生经常问到或普遍存在疑惑的问题。

1.3.2把握好设问的时机在开始讲课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比较新颖的问题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做小结时,用具有延伸性或前沿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的设问小结,一方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针对有延伸性或前沿性的问题,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

1.3.3授课效果观察与评估学生擅于思考,而且有很强的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该教学方法,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加强,是本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pBL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相对固定、死板的方式,教学过程比较灵活,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参与性增强;同时,较为开放的教学过程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使学生做到对知识,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11]。总之,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灵活应用pBL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1.4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4.1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点是能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多媒体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视听材料,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4.2利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等优点,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可以提供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友好的人机界面,缩短了教师板书时间,减轻了教师的体力劳动强度,增加了课堂容量,使教师的精力有可能完全放在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充分讲解课程基本概念、方法以及重点、要点上,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另外,学生的答疑、作业提交均可通过电子邮件、网络课件平台中的答疑系统高效地完成。通过网络查询,教师可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相关资料,学生则可在教师指导下查找资料,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实施个性化教育。

2讨论

传统医学教育模式一直采用三阶段式课程体系,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临床课。学生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之后才能真正接触到与之相关的临床教学内容,从基础课到临床课有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两者之间存在一条无形而又明确的分界线。这就人为地在基础课与临床课教师之间形成了时间上的隔离,客观上阻碍了基础与临床教师的交流与合作[12]。模块化教学突破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的阶段性界线,将肌肉与骨骼系统的解剖、影像诊断与骨科临床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在学生学习完有关肌肉与骨骼的解剖学基础知识后,紧接着就进入到肌肉与骨骼系统相关疾病的学习。由于基础课学完后立即得到应用,学生学习基础课的兴趣大大提高,而且也加深了对基础课知识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学习临床课时已忘记解剖学基础知识的情况出现。同时,培养了学生用基础理论分析临床现象的能力。

在以往的骨科临床实习带教中,医学生普遍反映学习难点在于骨科病种、分型繁多,治疗方法多样。由于医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可能接触到每一种疾病的每一种分型,故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教学难点主要表现在:骨科实习时间短而教学内容多,针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重点教学十分必要;骨科疾患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手段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分析、推理和总结归纳,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运用,因而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模块化教学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评价、利用资源的能力。在协作学习中,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修正、加深每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对学习内容较一致和相对确定的认识。在骨科临床教学中,应用课间见习、案例引入、见习作业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信息来源更丰富,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提高思辨能力。模块化教学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具有不同潜能、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对基础理论模块,多用考试法、课堂表现等评估方法;对外科疾病模块,多采用作业法,如小论文、日记法等评估方法;对外科基础技能模块,多采用外科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及外科综合操作技能考试等方法。这样,一部分学生可以成为讲台上的佼佼者,另一部分学生可以成为实验技能操作的能手。在过程中评价,对学习全过程的监控,既能保障学生基础知识的达标,又能提高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和结果的反省意识水平,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维的特性,促进其个性发展。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能够突出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促进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教师应根据骨科学专业教学不同章节各有侧重的知识点提出和设计问题,也可以是学生提出,再通过指导教师讨论后进一步修改和整理,利用实物展示台、电脑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形象生动地讲解。在学科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情况,有计划地设计几个教学模块,每个教学模块代表一个专业方向和技术特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将来发展要求和工作需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学习。模块化教学对于学生自主发展有良好的作用,从对学生的调查访问和对专业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模块,这使学生在其选择的模块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2)有利于学生向更深层次发展,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进一步深造,如考研、进修等;(3)根据就业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和就业方向,自主选择更加适合的专业课程模块,从而培养特长。在骨外科实习教学中,根据模块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同一教学内容选择pBL和模块化教学方法,既保证教学内容的整体效果,又能引导学生,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资源,自觉地把评判性思维贯穿于自己的学习、备课、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并在科研与教学活动中出色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建立骨科多媒体教学模块(:1)教学引导。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要点和典型病例图片,进行形象、生动的精讲点拨。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引导,然后引入典型病例(其内容应将医学基础课与临床骨科学融会贯通)及若干思考题(问题的设立具有相关知识综合性),并推荐可查阅的相关参考资料。(2)主动学习。学生围绕所选定的思考题,在课外查找相关文献、参考书,求助相关专家或同学,并在学习小组内分享有价值的信息。(3)小组总结。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绕具体病例资料发言并形成讨论提纲,课堂上由各组推选的代表进行总结性发言(轮流进行补充,重复的内容省略),多媒体可同步放映相关内容,应用图示、照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4)把握主题。教师把握讨论方向,紧紧围绕课堂主题进行。引导学生应用所了解的理论知识去分析遇到的问题,深入讨论,建立初步诊疗方案。(5)最后总结。采用问答式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变过程,指导学生进行临床症状观察、诊断和鉴别,制定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经过知识梳理,展示较为清晰的疾病诊疗全貌。

3前景展望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3

【关键词】骨科;实习;三基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1]。2012年7-9月和2013年1-2月我先后两次在江苏省盱眙县人民医院骨科进行实习,在此期间,我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从而得到了质的飞跃。本文站在医学实习生的角度,对怎样在骨科实习中夯实基础进行了探讨。

1理论结合实践,加强“三基”培训

1.1夯实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加强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骨科的解剖学知识贯穿于整个骨科疾病诊疗操作,如病史问诊、物理检查、影像检查、诊疗操作等,其中四肢、脊柱的解剖学知识是骨科实习的理论知识的重中之重,包括四肢血管、神经的走行、损伤表现等。骨折及离断肢体的急诊处理原则,肌腱损伤的基本临床表现也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2]。在实习中,我发现自己以前的骨科临床解剖学知识仅靠死记硬背,不能融会贯通,灵活应用,通过临床实习期间对照解剖图谱,再以查体进行验证,进一步加强了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解剖学知识重点在不同的病例中分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习时要对每个案例都要了然于胸。例如面对一张影像片,能够描述骨折脱位的基本要素:骨、软骨、肌肉、韧带、液体等,并不仅仅关注骨骼,更需要掌握影像片背后的解剖学知识。

积极参与病例个案讨论。科室每周会进行一次病例个案讨论,以收治的典型住院病例为教学病例,对病人进行全程观察,并对病例进行深入讨论。积极参与病例个案讨论,独立完成体格检查和专科检查,可以使实习生取长补短,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尝试和适应以临床医生的角色诊治各种病例。

1.2重视基本功训练,主动参与基本技能操作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检查仪器应用于临床,医院普遍存在着忽视传统体格检查的问题和体格检查不规范、不系统的情况。因此,医学实习生需要重视传统的体格检查,重视询问病史、物理检查和读片等基本功的培养。例如外科手术过程中要求严格无菌操作,作为实习生,手术时必须杜绝双手超出无菌区、接触带菌物品等情况,恪守无菌原则。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骨科的基本技能操作很多,包括石膏固定术、骨牵引术、小夹板固定术、皮牵引术、手法复位术、换药术、清创缝合术、骨科特殊的摆放等[2]。实习生要主动参与基本技能操作,尽可能多地参加一些门诊手术和急诊手术,尤其要掌握清创术、换药术等外科基础。

1.3注意医疗文书基本功的训练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通过对准确、可靠而完整的病史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推论,得出正确的诊断,才能进行合理的治疗[3]。因此,实习生要重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示范指导,认真听取带教老师修改医疗文书的意见,提高书写医疗文书的效率和质量。

2加强医患沟通,培养医德医风,遵循医学伦理

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实习阶段是医学生医学实践的起步阶段,也是医学生已有的医学伦理观、道德观与现实发生冲撞、医德医风形成的开始。实习生应本着“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端正态度,学习沟通技巧,赢得患者信任,为实习生将来进入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医患沟通基础[4],同时严格遵守医学伦理原则,自觉以病人健康权益为重,维护患者的利益,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实习初期,我在问病、查体、诊疗操作中,缺乏与病人交流、沟通的技巧,体检时动作粗重,诊治过程不了解病人的心理,将“病”与“人”机械地分离,从而难以得到患者的信任,这一度让我很焦虑。通过日常教学查房,带教老师的一言一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交流技巧如何让医患关系融洽和谐,让我受益匪浅。

3坚持文献阅读,拓展临床思维

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医生的必备能力,对于实习生,更需要培养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寻找答案的能力,不断精研医学,提高自己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目前骨科学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学习掌握教科书上知识的同时,更要具有前瞻理念,结合目前骨科进展,查阅相关文献,养成自觉学习和总结的能力。实习医师这种能力的养成有助于其今后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临床思维的拓展。

在实习期间,实习生应积极主动参加有关的基础与临床知识的研讨、病例讨论、读书报告会等。注意针对典型病例,勤于观察,进行鉴别诊断,通过自已的思维进一步提出问题,进行反复地推敲、讨论,逐步形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学会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建立自己分析问题的思路。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和记忆,也是锻炼临床思维和最终实现准确诊断的必要训练。在疾病鉴别诊断的过程中,对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与此同时,更多的疑问随之产生,势必需要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文献查阅,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习习惯,拓展临床思维,为今后从事临床或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4小结

实习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第一次结合,有效的实习有助于开拓临床视野,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心理角色过渡。所以实习生要把握机会,在实习中夯实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加强解剖学与外科学相结合;重视基本功训练,掌握基本的手术操作;掌握基本医疗文书的书写;学会人际交往的方法,谈话的技巧,沟通的艺术,特别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患者的信任,培养医德医风,遵循医学伦理;增加文献阅读,拓展临床思维。实习生应充分重视和清楚认识实习的重要性和自身情况,以提高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8.

[2]张志宏,高淑芳,高志增.把握骨科临床实习重点的一点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18-119.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4

一、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定创新发展战略,编制创新发展规划,探索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企业制度,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建立自主创新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激励保护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培育发展创新文化。符合条件的,优先支持其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对已列为国家、省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的,根据各自特点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支持措施。力争到2015年,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或省级创新型示范、试点企业,支持其争取进入国家创新型企业行列。

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落实自主创新政策。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龙头骨干企业落实企业研究开发经费150%抵扣应纳税所得额、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经认定的新开办软件生产企业、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自获利年度起,实行“两免三减半”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支持经认定的技术企业按规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按国家规定准予扣除。符合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可以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

三、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创新载体和平台。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开发为核心,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售后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优先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企业研究院和属于独立企业法人的研发机构,符合条件的,给予配套支持。优先支持龙头骨干企业独立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申报建立国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等,对新认定的部级上述机构给予配套支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大企业、大集团共建各类创新载体。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省级区域、行业创新平台,符合条件的,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创办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认定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收购或控股国内外研发设计、知名品牌、营销渠道等价值链高端环节,迅速掌握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和海外设立的研发机构并实质性开展业务的,给予补助。优先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省科研机构创新基地(科技城)建立研发机构或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符合条件的,享有有关优惠政策。

四、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申报的各类科技项目,符合条件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立项。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项目,承担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973、国际科技合作等科技计划项目,符合条件的,优先给予配套支持。

五、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北大等“两院十校”及国防科技系统科技合作,参与我省与中科院开展的“432”工程,推动高端科技成果落户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化,支持高层次人才到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挂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强与国防科工系统的合作,推进民与军民两用技术的联合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研发、承接境外工程、参加国际会展等。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抓手,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设一批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开放,为其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科技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参与高校、院所的科研工作。

六、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和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强强联合,以大带小,联合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围绕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支柱产业改造提升、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以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探索运行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向非营利性组织或者公司化方向发展,支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通过更加紧密的利益机制,积极吸引原有的具有良好合作关系的国外院校与企业加盟。鼓励和支持以联盟的形式探索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等,充分利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

七、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化应用重大科技成果。鼓励和引导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节能技术、减排技术、光伏技术、制造业信息化、新材料、重大工程配套技术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程,联合高校、院所或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向行业龙头骨干企业转移技术成果的省重点科技中介机构,按照其实绩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全面落实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政策。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5

关键词:老年股骨颈骨折;护理风险与防范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15-0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疾病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股骨颈骨折又是老年人高发的一种外科疾病,同时老年人常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风险类型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是非常必要的。2008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科共收治了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80例,我们从病人自身的风险因素(年龄、合并疾病、性格、心理状态等)、环境的风险因素(病床、地面)、给药的风险因素、病人交接的风险因素、便器使用中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素质水平的危险因素、工作流程上的风险因素等几方面来评估病人潜在的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及时制定有效防范措施,有效的减少了风险的发生,所有病人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康复出院,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1做法

1.1评估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存在的护理风险:由于老年人自身适应性、协调性下降,主动活动减少加上年龄偏高,生理调节、自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引起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常伴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早期老年痴呆、视力障碍等疾病,治疗常常涉及多专科用药、治疗;护理上涉及多专科护理,工作上存在较多的护理风险,有时即使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护理活动都会存在风险[1]。如:各型糖尿病的专科治疗、各种胰岛素使用和注意事项,如没有经过专科的护理培训,注射胰岛素使用方法不正确容易引起低血糖、低渗性昏迷等护理风险。

1.2组织全科护士对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学习交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常见潜在护理风险:误吸、猝死、摔倒、坠床、压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出血性休克、骨折部位移位、术后内固定物(螺纹定、钢板、植入骨片等)松动、人工髋关节脱位、伤口感染或髋关节感染等相关知识,及时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并规范各工作流程;对涉及它科的护理风险的相关知识,采取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组织专科讲课、参加院内相关知识学习等形式,不断提高护士处理风险的应急能力,提高风险意识。

1.3制定科内各种护理风险的应急处理流程,完善各种报告制度:根据科内常见潜在和存在护理风险,制定猝死、误吸、跌倒、坠床、术后人工髋关节脱位等应急预案处理程序,并经常组织学习及在晨会期间或床旁交接班时抽查提问,同时组织全科护士演练误吸、摔倒、坠床等常见风险预案及处理程序,使全科护理人员通过观看演练,加深理解,熟练掌握,并正确应用。

1.4组织实施,防范于未然: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由于疼痛、肿胀等刺激,病人容易并发各种并发症。过去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很少向病人及其家属告知可能出现的问题具有风险性,以及解释需要配合的方法和原因等。而风险管理则强调将护理操作中的高风险在护士和病人、家属间透明化,使“家长制”管理转变为“理解配合”型,达到护患双方互利的目的,保证了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2]。病人入院时,接诊护士要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工作,对压疮好发的骨隆突处认真检查皮肤情况,对院外带入的压疮要写好护理记录,并填写高位压疮评估表及压疮报告单,留家属陪护,详细做好入院须知宣教及健康教育,告知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因未尽告知义务而导致护理风险的发生。

1.5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护理质量:病人入院后及时评估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制定出原始的护理方案和护理措施并组织实施。入院初期,由于骨折致局部剧痛、肿胀,病人往往拒绝翻身、抬臀、活动患肢。患者骶尾部、足跟部、内外踝等受压的骨突部位,极易发生压疮。同时由于疼痛的刺激,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拒绝配合的情绪变化,有发生坠床、摔倒等风险。疾病初期护理措施的重点做好病人的健康宣教,讲解压疮危害及防范措施,根据病情帮助或协助病人翻身、抬臀,受压部位予垫水垫或气垫,减轻局部受压。烦躁病人适当使用约束带、加防护床栏、专人看护、关心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配合,防止坠床、摔倒等护理风险的发生。其后应根据疾病各期特点,动态式制定相关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风险的发生。对非本专科能解决护理问题,采用护理咨询、护理查房等方法寻求解决措施。整个管理过程,应遵循规范-创新-再规范-再创新的管理思路,用扬弃的观点,不断审核各项护理流程[3]。

2体会

2.1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各种应急预案,护士既是创造者,也是使用者和受益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各项应急预案从评估制定实施,整个过程由科内护士直接参与,整个过程护士心中有数,能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使护士能深入了解风险管理的意义,并积极投身到风险管理中去。

2.2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工作时能更有效地对重点病人、重点病种、重点的治疗、重点护理、重点时段及时有效地监控。根据我科部分病人并发糖尿病,在接受胰岛素治疗期过程中,任何时间都可以发生低血糖,但夜间多于白天[5]的特点,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人都会被列如夜间重点监控的对象;同样地当天接受手术治疗,特别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早期可因术口出血量多而有出现失血性休克可能,也列为重点观察的对象。科内潜在和存在的护理风险预报及各项专科应急预案的制定,使护士工作更有目的性,把有限的时间放在重点的工作中去,克服盲目性、依从性,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2.3风险意识增强,保护意识、自律性高;病人入院体格检查、皮肤情况的检查由马虎应付式主动检查和汇报;通过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强化了护士护理风险意识和责任心,明确了职责范围,克服了随意性,盲目性,使各项护理工作规范化、合理化、标准化,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保障了病人的生命安全,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辽平.香港医院的医疗风险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0,7(4):313-315

[2]钟煜.普外科风险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9):89-90

[3]张广清.流程再造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2,1(3):37-39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6

【摘要】为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在骨科的临床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我科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整课程的设置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进行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际探索。关键词医学创新培养骨科

【abstract】inordertotrainhigh-qualitymedicinetalents,theinnovativeeducationofstudentisimportant.wehavetakentherenewalofteachingconcepts,andtherevolutionofteachingcontentandmethods.wehavealotofresearchandpracticeinorthopaedicteaching.

Keywordsmedicineinnovationeducationorthopaedic

临床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21世纪对医学生是要求为基础厚:有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能力强:有较强的临床能力及自学、交流及科研能力;素质高: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医学职业素养,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潜力大:具备参与国际医学合作竞争的潜力和竞争力[1]。这就要求我们在骨科医学教育的观念、课程设置、实习内容及教学方法也应变化与之相适应。

1充分认识现代医学教学的特点

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重视对医学生认真严谨精神的培养,全面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对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当转变教育观念,以适应新世纪经济文化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必须使医学生的培养从知识型向能力型、从单一技术型向跨学科复合型转变。

2课程的设置及内容的改变

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核心。我们在对国内外骨科的课程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新的临床本科人才培养计划: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较高的医学人文素养、较宽的医学基础理论、较强的医学实践技能,具备创新能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依据新的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我科对临床医学本科骨科教学进行优化。

2.1调整课程在确立的培养目标基础上,经过我科教师的反复讨论及研究,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将原有的必修课程从28学时调整为24学时,共减少4学时:(1)其中总论减少1学时;(2)上肢骨折减少1学时;(3)脊柱骨折及骨盆骨折减少1学时;(4)骨肿瘤减少1学时。

由于每一课时由50min减少为40min,教研室要求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尤其是多媒体局部解剖图像及手术图像演示大大方便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节约了讲解的时间。

2.2骨科见习改革优化见习课程内容,在保留传统4次实习课程设置:骨科检查法、骨科外固定、骨创伤、骨病的基础上,我们对4次实习的内容进行了改革。

2.2.1骨科检查法(1)学生观看骨科检查法的多媒体光盘;(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3)学生交叉进行骨科体格检查,教师在旁进行辅导,纠正检查中的错误。

2.2.2骨折外固定(1)集中讲解骨折外固定的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具体的方法、注意事项。针对操作过程复杂,学生记忆困难。我们采取口决形式,以帮助学生牢记。如:石膏管形我们编写口决为:风平浪静、下水典礼、气泡出尽、稍加挤压、拖泥带水、环行上升、勤摸细塑、适当修剪、认真标记。(2)教师分小组进行示范:石膏、小夹板、牵引的操作。(3)学生交叉分别进行石膏管戊、小夹板的操作。

3教学方法及手段改革

3.1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内容骨创伤、骨病的临床查房中我们开展我科独创的临床骨科疾病的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2]:(1)病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mainproblem);(2)病人当前主要问题的原因是什么(Causes);(3)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若干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programs);(4)比较多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Compare);(5)选择最佳治疗方法(optimum)。

3.2贯彻临床思维mCpCo五步诊断法的具体措施(1)双向提问:针对学生不善于提问、质疑的不良习惯,我们在查房过程中采用双向提问答疑,即教师向学生提问,由学生回答,或由学生提问,教师回答。其中以前者为主,即教师根据大纲内容,结合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提问、答疑多次进行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对骨科专业知识的理解。(2)举行“记者招待会”:“记者招待会”是一种鼓励学生提问的好方法。由教师担任“新闻官”,学生担任“记者”。由学生提问,教师即席回答。这样可以解除学生顾虑,克服自卑恐惧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是创造性思维。(3)学生反串教师:让学生检查病人,依据临床检查结果,指定专人发言,然后展开讨论,明确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4)开展骨科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先抽签回答2~3个问题,然后进行抢答10题,根据成绩决出名次。1~3名给予物质奖励。此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提问,使教学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下完成。

参考文献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42名骨科留学实习医生为研究对象,均为本科实习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1名。对照组中男12名,女9名,其中13名来自非洲、8名来自印度;研究组中男14名,女7名,其中11名来自非洲、10名来自印度。2组实习医生的性别、国别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即由主治医师或主任医师对患者进行查房、问诊、体格检查和诊断,实习医生在旁观看和学习。研究组采用基于问题教学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即:首先,带教人员需探寻出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语言不通、思维方式不同是留学实习医生学习骨科临床知识的最大障碍,在带教过程中应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不能良好地理解相关理论知识的中文含义之前,采用英语对重点知识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待其汉语水平提高后,再逐渐采用汉语进行教学。为了减少带教人员和留学实习生之间的沟通障碍,带教人员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还可采用人体骨骼标本、手术同步转播、视频观摩和幻灯片演示等方式将骨科临床实践相关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留学生,以提升其对骨科实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与我国实习医生不同,留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都偏好于亲身动手实践,因此带教人员还需尽快为留学实习生安排动手操作机会,如使其独立完成骨科换药拆线、关节周围骨折的手法复位等,这样不仅能激发其学习热情,还能促进临床实习质量提高。另外,带教老师还需积极培养留学实习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要求实习医生对患者的主要体征和临床症状进行了解,然后再根据其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或由带教老师提供问题,供实习医生回答,这样有助于实习医生对骨科疾病临床实践诊断具有大致的了解,并且更好地巩固和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待实习医生掌握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可分管不同的患者,为患者实施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若其治疗上遇到困难,可询问带教老师或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网络资源等,以保证治疗的规范性。最后,定期组织实习医生参加教学讨论会,重点讨论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带教老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总结。2组实习医生均带教4周,实习期结束后进行出科考核。1.3观察指标。对比2组实习医生出科考核成绩,总分为100分,其中基本理论知识占30分、临床实践技能占30分、疾病诊断和检查占20分、患者评价项目考核占20分。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实习医生基本理论知识成绩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临床实践技能、疾病诊断和检查以及患者评价项目考核等出科考核成绩得分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8

【关键词】外来器械;管理;消毒供应中心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各项新型手术的开展需要更多的外来手术器械予以技术上的支持,特别是在骨科治疗过程中常常使用到内固定器械,而其价格费用也较一般常规手术器械昂贵许多,本院自2013年6月开始针对骨科外来器械管理作出了统一要求,以消毒供应中心作为核心管理站点,分别在各个管理环节实施全面管理规范,从根本上保障外来器械使用安全,实现管理有效性,严格强化本院骨科治疗感染可控率,现将本次管理研究与实践体会以以下形式呈现。

1骨科外来器械的使用现状

一般骨科治疗手段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愈加丰富,不同性质的手术类型需要更为丰富的特殊手术器械予以技术上的治疗支持,然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工作者在专业技能与道德素质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参与手术治疗过程中因缺乏相关专业操作常识,对外来器械使用不当等现象频频发生,骨科手术室管理有效性难以充分实现,一定程度上使得骨科感染可控率大大降低[1]。

2骨科外来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2.1术中所使用的外来器械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由于在骨科手术中所使用的外来器械的所有商所拥有的植入器械数量的有限性,使得同一套置入器械在多家医院使用[2]。而且器械一般数量大、体重大、消毒的时候容易湿包导致消毒失败。

2.2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缺乏规范的指导一方面清洗人员很少按照手术器械的种类和特殊性分开清洗,另一方面对于外来器械在术中使用造成的血迹的清理缺乏正确清洗程序和不同的清洗剂选择等方面的指导。

2.3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不及时很多时候由于术后对外来器械的清洗不及时使得术中残留的血迹沉积,残留的血迹等形成生物膜,影响消毒效果。同时对外来器械的清洗要求和外来器械的再使用缺乏系统的制度,使得对外来器械的清洗质量得不到保证。

2.4对外来器械的消毒质量缺乏完善的监管随着逐渐增长的手术量,手术室的人员已超负荷工作,因此,对外来器械的消毒状况缺乏监管,往往由临床科室或器械公司自身清洗。

2.5院方缺乏对外来器械使用的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院方对外来器械使用的管理上存在盲区。器械的质量未经过审核,容易造成不合格的器械流入医院,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器械公司流动性大,造成管理脱节和无人监管,缺乏有力的医疗安全举证措施。

3完善骨科外来器械消毒管理制度

3.1建立安全规范的外来器械消毒程序实现外来器械的清洗、清点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执行查对制度和与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交接制度,让操作者有章可循,从法律角度按规章进行,保证器械的质量安全,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制定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3.2加强对外来器械消毒人员的培训[3]有计划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业务的培训,对骨科常用外来器械的用途、基本构造及清洗要求等要求清洗人员熟知掌握。包括对器械的清洗规范,对不良行为和行为规范的器械商进行批评与奖励。增强人员法制意识,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清洗规范》等,加强专科知识及业务学习,根据行业内新的专业知识的发展,不断更新业务知识,帮助清洗人员及时把握前沿知识。

3.3建立对外来器械清点的规范程序应根据器械商提供所使用器械的基本构造图纸,为清洗消毒人员在工作中清点工作提供便利。

3.4加强供应的管理是保证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不同供应商进行登记,不良行为结果上报相关行政部门,使其管理流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规范医护人员和器械商的行为,相互监督。

3.5完善器械消毒供应中心与科室在对外来器械的消毒监管科室内建立专门的对外来器械消毒质量管理的小组,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积极与消毒中心和器械商沟通解决。

4小结

外来器械的管理决定了医患的共同利益。专业人员的清洗保证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充分为患者负责,降低感染率,保证医患的利益。通过对外来器械的管理,从器械管理的标准化、人员培训规范化、建立器械清点图片、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流程建设制度化等几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和寻找一套科学实用的外来手术器械监控管理流程。这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也维护了医生护士的权益,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刘英.骨科术中外来器械污染监测及冷凝水对其污染影响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2013.

[2]孙艳.消毒供应室骨科外来器械植入物质量监控实践探讨.当代医学,2011(10):30.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9

1护理人力、经济的保障

轮转科室护士出科轮转,被轮转科室安排一名优秀护士到轮转科室补充护理人力,满足科室工作。所有轮转人员工资待遇由院内按科室同级人员水平给予发放。

2结果

2.1综合考评结果科室综合考评成绩优异。科室对骨干护士从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护理缺陷分析、综合表现等4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8名骨干护士得分均在30分以上。专科理论考核、技能两项考核>95分;骨干护士核心能力培养领导小组对骨干护士届满考核,理论成绩平均91.5分,急救技能床边抽考,平均成绩99.5分,且对危重患者评估及抢救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2.2满意度评价科室、患者对骨干护士评价满意。骨干护士轮转结束,护理部安排骨干座谈,现场征询各科室护士长、带教老师代表共50人意见,对骨干护士在科室表现100%满意。床边调查当月住院患者,对骨干护士服务都非常满意。团队协作组成员对骨干护士给予肯定,能相互学习,团结协作。

2.3个人自我评价通过参加轮转,骨干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实际操作与创新性能力较前有提升。并将其他专科先进的护理措施引进自己科室,促进了本科室护理质量的提升。

3讨论

3.1骨干护士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骨干护士通过重点科室7个月的轮转,增强了各专科护理基础知识和急救技能。轮转护士虽为科室的护理骨干,但受科室专业的局限,又缺少危重症患者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实践,护理危重患者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书本学习理论知识目标不明确。通过急诊、iCU等科室轮转,学习观察危重患者病情变化、急救配合、气道管理、安全评估、急救设备的熟练使用及危重患者的组织管理,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救治能力。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骨干护士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判断病情,科室带教老师指导,制定护理计划,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是重危患者抢救成功的基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再培训、拓宽其知识面十分必要[3]。参加重点科室轮转,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急救知识和理论技能实践能力。通过考核,骨干护士专科理论、技能成绩较前明显提升,急救技能床边抽考时,对危重患者健康评估及抢救能力较前有了提高。

3.2骨干护士院内科室轮转培训的效果骨干护士院内科室轮转,促进了科室间的交流和学习。骨干护士进科后,带教1周,在责任组长的带领下,单独轮班,分管患者。院内各科专业不同,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均有可借鉴之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骨干护士在轮转期间,积极参与科室管理,对科室护理现状提出了多项合理化建议。轮转结束后护士长组织骨干护士在科内交流学习经验,普及其他科室的管理优点,促进科室团队学习氛围。骨干护士代表科室,作为优秀人选参加院内轮转,学习热情高,荣誉感强烈,并有5年以上的护理经验,院内轮转,周围环境人员相对熟悉,适应快。进入科室轮转,担任责任护士,与责任组长共同分管患者,尤其在iCU、急诊轮转后,能将已有知识、技巧、判断力和个人特质进行整合,为危重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骨干护士利用各科室在护理方面的不同点,培养综合分析、判断和处理能力,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外科骨科知识点篇10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外科学;情景教学法;教学设计

“尝试教学法”是邱学华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造的一种新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学方法,30年来在全国各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实践,近年来也逐渐在中职教育中发展起来,应用在外科学教学中还属首次。外科学是医学院校临床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临床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课。笔者以《骨折》为例把尝试教学模式引入外科教学中,以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骨折。

2.课型:新授课。

3.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情景设置法、总结归纳法。

4.学法指导:

(1)学生特点分析:抓住学生基础知识差、理解能力不强、自律性差、不爱学习但好奇心强的特点,采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引人入胜的情景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2)知识障碍上:医学知识抽象、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的特点。在讲课时,全面系统地讲述,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引导,逐渐形成临床思维。

(3)动机和兴趣上:针对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大的特点,在课堂上引入尝试教学法,引入临床病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骨折的急救处理。(2)熟悉骨折的定义、病因与分类。(3)学会骨折的现场急救。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阅读辅助检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其他专业与骨学结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学学习动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和爱心教育。

三、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知识回顾(3分钟)―设置悬念、尝试教学(2分钟)―情景设置、点拨教学(15分钟)―提问、总结归纳(6分钟)―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讲解(10分钟)―知识拓展(5分钟)―尝试练习(10分钟)―总结回顾(5分钟)―巡视答疑(4分钟)。

四、教学媒体

1.外科学课件、投影仪、激光教鞭、话筒。

2.骨骼标本、模型、树枝。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图片引入:由汶川地震等自然灾难引起的骨折图片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因为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解决问题。

2.知识回顾:形成与已有的解剖学知识联系。通过复习性提问:“人体的骨为哪四类?哪种容易发生骨折?”激活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忆,促进新知识的引入。

3.进入新课:由骨折分类模式图,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讨论:骨折分哪几类?各容易发生在哪类骨骼上?

接着用幻灯片展示尝试题:(1)骨折有哪些并发症?(2)骨折现场应该如何进行急救?

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本,结合模型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当学生找到答案并回答正确后,适当及时进行表扬,让学生体验一下自主尝试带来的成就感,然后教师再用精讲式教学结合骨折分类模式图,详细讲解骨折的分类、常见并发症和现场急救措施。

再用情景设置法,引入电影中骨折现场处理不当带来的二次损伤和并发症。

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骨折的分类和骨折的现场急救的教学,使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完成。首先用幻灯片上打出尝试题:(1)骨折分为哪几类?各容易发生在哪类骨骼上?(2)骨折现场急救注意事项有哪些?让学生先自学课本,然后分组讨论并让学生代表发言,讲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他们存在的疑惑,结合学生讨论和代表发言情况,教师利用讲授法再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讲解,强化学生对骨折分类和现场急救步骤的理解。

4.知识拓展:强化认识,运用表格、顺口溜、缩写等强化认识,进行知识性小结。筋膜间室综合征5p征:无痛、无脉、苍白、感觉障碍、肌肉麻痹。

5.尝试练习:激发学生的课后探索能力,加强记忆:(1)现实生活中你遇到怀疑骨折的病人该怎么做?(2)在骨折现场你怎样进行紧急处理?

六、教学设计说明

通过引入汶川地震的图片和场景为学生呈现骨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出尝试题时,学生重点关注骨折的类型。同时看着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现场血淋淋的场景,引发他们作为白衣天使的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在讲述骨折分类的时候以青树枝、干树枝以及枯树枝分别代表小儿的骨骼、成年人的骨骼和老人的骨骼,形象直观地为学生呈现了青枝骨折、完全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的骨折形态,加深了印象的同时更好地理解骨折的致病因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讲述骨折现场急救的时候引入电影电视中不正确救治导致的二次损伤和不可挽救的并发症时的悔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在后面的实验中练习得更加用心,相信在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中一定会受益良多。

参考文献:

[1]郑复铭.基于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等职业教育,2011(26):17-18.

[2]钟英焕.尝试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教育,2009(10):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