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5:58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1

【关键词】非线性编辑;学习策略;学习方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026―05

前言

《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专业方向课,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计算机技术,视听技术,电视艺术穿插渗透,主要讲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制作电视教材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本课程在所有的专业方向课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面一些专业基础课的提高,又为以后进行影视节目综合制作打下了基础。

但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技术、设备都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如何才能在信息时代、数字媒体时代应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尤其在信息时代,网络化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较快,学习策略各异。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呢?

一学习策略及学习方式的界定

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概念,目前国内外的观点各异,至今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在这里所阐述的学习策略是指:“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对于学习方式本论文认同“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具有的或偏爱的方式或风格”,并按照安东尼•格拉沙和谢里尔•赖克曼编写的学生学习方式量表,将学习方式分为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6种。

二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水平、学习方式及结果分析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两个调查量表:一个是学习策略量表,是由美国的德克萨斯大学(温斯坦)weinste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美国已有1000多所学校使用此量表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应用水平进行测试。此量表用来测量学生进行学习和研究活动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关注那些通过教学可以改善的、与成功学习(successfullearning)相关的显性或隐性的思想和行为。而且诸多研究表明LaSSi对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帮助教师进行研究和设计教学活动均有积极作用。另一个是学生学习方式量表,是安东尼•格拉沙和谢里尔•赖克曼编写的,他将学习方式分为竞争型、协作型、回避型、参与型、依赖型、独立型6种学习方式。因为这一测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估一般性的课堂学习方式,一种是评估个体在某一具体课程上的学习方式,所以两表的选择上也符合自己的研究目标。

研究对象: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是选取了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120名作为被试。此研究对象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兰州大学是一所“985”学校,其学生生源在全国,而且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对来说较高,西北民族大学作为西部的一所名族大学,学生大多数来自西北少数民族区域,西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师范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对教育这一行业,学生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也具有代表性。三所学校从样本选择上来说较合理。以上是作者选择研究对象的出发点。本研究问卷回收学习策略量表107份,问卷回收率为88.89%,其中有效问卷为10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4.13%。回收学习方式问卷105份,问卷回收率为87.5%,其中有效问卷为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5%。为了统计的方便,最后取了有效样卷的90份进行了分析。

研究工具:一个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weinstein等人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编制的学习策略量表(LearningandStudyStrategiesinventory,简称LaSSi)――LaSSi量表。

另一个是采用辛辛那提大学教师资料中心的格拉沙和赖克曼在1975年编制的《学生学习方式问卷》,对其稍加修改。

1大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水平及结果分析

本次测量是基本可信的:克龙巴赫(Cronbach)a系数是比较通用的评价测验信度的指标,本次测量根据调查数据计算的克龙巴赫a系数如表1所示。该量表总a系数为.7554,其余分量表的a系数均不低于.70,本次测量与LaSSi手册上提供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但统计结果表明本次测试有着良好的测验信度,项目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2)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分析

(3)结果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学习策略测量数据的结果统计发现,大学生学习策略总体水平偏低,在50%以下水平上,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和考试策略方面的人数均超过被试人数的一半。

2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情况及结果分析

(1)学习方式alpha信度分析

结果表明:总的alpha系数的0.7045大于0.60,这表明此次测验有良好的可信度。

(2)学习方式的总体情况

(3)结果分析

如表4所示,大学生的学习方式以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为主。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学习方式的均值高于回避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的均值。而其中参与型的均值最高,回避型的均值最低,这表明学生能充分利用时间,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到学习中,并不局限于课堂学习,这与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时间管理(tmt)方面表现是一致的。如表2所示,在学习策略的10个分量表中,时间管理策略在50%水平以下的人数最少,占被试的36.7%。

3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相关性及结果分析

注:*表示在p

**表示在p

如表5所示,大学生回避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各份量均有较高的相关性,参与型与学习策略的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呈显著正相关即显著性高;独立型与学习策略中的信息加工,学习辅助呈显著正相关且显著性程度较高;协作型与学习辅助有显著正相关;依赖型与焦虑,选择要点有显著正相关;竞争型与学习辅助,考试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即独立型、协作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

基于目前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相关性,笔者就对教育技术学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作了以下阐述。

三设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策略

1指导思想

应高度中重视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中的作用。非线性编辑系统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设备之一,对于这一专业学生来说,非线性编辑系统就是一个工具,一个实现他们创意的平台。随着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的发展与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技术必将很快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届时,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教学过程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为使教学策略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原则,将《非线性编辑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具体划分为:

了解传统电影、电视的发展历史及特点;

了解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与原理,常用视音频格式的压缩方式;

知道视音频文件格式;

了解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的特点与区别;

应用软件进行编辑,并合理使用相关编辑技巧及软件的相关功能;

熟练使用软件中运动、过渡、透明、滤镜等效果的使用;

掌握常用视频合成软件的基本操作;

了解非线性影视特技合成的基本知识;

会独立未完成简单视频的编辑与合成任务;

会在相应软件中进行素材采集、编辑和节目输出等。

本课程教学策略的设计是在上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大学生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的相关性设计的。

3实施方式

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对教学策略的设计具有很大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策略统计:学生的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考试策略水平较低,结合与学习方式的有显著性相关,参与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的中的分量态度、动机、时间管理、专心、信息加工、选择要点、学习辅助和自我测试呈显著正相关;独立型与学习策略中的信息加工,学习辅助呈显著正相关;协作型与学习辅助有显著正相关;依赖型与焦虑,选择要点有显著正相关;竞争型与学习辅助,考试策略有显著正相关;即独立型、协作型、依赖型和竞争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有不同程度的相关。考虑大学生学习方式中独立型、协作型和参与型人数较多这就要求我们对于独立型的学生应加强信息加工、学习辅助策略与自我测试策略,对于参与型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各分量中大学生普遍偏低的分量,如: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都正相关,所以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强态度,动机,焦虑,信息加工能力的策略,具体在这门课程中的实施如下:

(1)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学习态度的端正与否、主动与否、积极与否对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和目标达成至关重要。根据研究表明目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不积极,所以我们应重视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正确、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而在该门课程中采取的教学策略为:

第一,发挥教材内容的思想性,讲明课程在该专业中的作用及位置。

教学实践反复证明,在讲授任何教学内容时,都应该在适当的场合下,把课程内容知识、原理及其技能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行对比,再用具体事例说明该课程的优越性。如:非线性编辑系统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时,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叙说:

新闻制作,由于新闻的时效性很强,且制作不需要过多的素材,制作要求不高,所以非线性编辑很容易达到制作目的。

教育专题片的制作:适合广播播出级教育类、课题类、文娱类、风光类专题片。

片头、片花、广告制作:由于片头、片花、广告受时间限制,要求短小精悍、信息丰富、冲击力强量大的需要,采取多层画面叠加和插入三维动画非常方便。

对采集的视频通过静帧处理,可得到固定画面,再进行视频叠加、变换,可制作高水平课件所需画面,提高其艺术观赏性。

对音频特技处理,如音频节目变速、变调、变速不变调等,可得到特殊的音响效果。

第二,要充分发挥教学中的电视艺术感染作用。

由于非线性编辑课程主要以实践技术为主,教学中往往重视学生操作技能而比较忽视电视艺术作用,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多欣赏电视画面,广告动画等视频素材来熏陶学生,使他们有较好的审美意识。

第三,利用信息技术环境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非线性编辑课程的考试成绩可以以学生的作品为依据,使学生有一定目的学习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自己摄像、编辑、处理来完成作品。如学生摄像的内容可以不受限制,可以是校园生活、社会服务、体育运动、旅游观光等,这既能使学生把摄像的知识用于实践,也能使学生把非线性编辑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实践,从而得以深化,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因为学生的精神生活是培养学生正确、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提高智力劳动效率的有效途径。这样较有助于学生对该门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高学生动机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较低,这会影响已有教学策略的实施,也就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所以非线性编辑课程在教学上也应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这门课程就提高学生动机的方法有:

第一,明确该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大学生学生学习动机较低,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要增强学生课堂学习动机,首先要向学生们讲明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其次要向学生解释本课程学习内容的价值,即现在所学的内容与日常生活实践有那些联系。最后还应具体指导学生通过什么方式才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的。

第二,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尽量使教学生动

本课程中的一些教学内容生动有趣,一些则枯燥无味。为唤起学生的热情,必须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证明,学生对具有活跃性、探索性和意义性的学习活动很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学习的动机。

第三,加强课程内容的新颖性

网络技术环境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内容的新颖性,使每堂课的内容具有新异的知识,并提供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尽量避免内容和形式上的格式化。例如,用电影和电视剧中的精美案例的制作说明问题或布置一些类似的视频效果制作作业,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第四,根据课程特点设置动机目标

非线性编辑的重点是编辑流程,流程中每一步骤的动机目标设计得应适中,这样才会鼓励及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

素材采集与输入,学生会利用相应软件如:premierepro,把模拟视频、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存储到计算机中,或者将外部的数字视频存储到计算机中,成为可以处理的素材,把一些图像,图片格式的视频如:.psd、.bmp、.mov,及声音.mp3、.mav等能导入到应用软件premierepro中的项目窗口中就可以了。

素材编辑,会给素材设置入点与出点,以选择最合适的部分,然后在时间线上会按节目内容顺序组接不同素材。

特技处理,对于视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合成叠加。对于音频素材,特技处理包括转场、特效。是学生会设置常用的过度如:交叉溶解过度效果,会亮度对比度的特效设置,音频素材的淡入淡出效果。

字幕制作,会制作整屏字幕与垂直滚动字幕。

输出与生成,节目编辑完成后,会输出.avi,.rmvb的文件格式及可以了。

由于非线性编辑课是以实践性教学为主,需要学生用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思考分析,因此,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时,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和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和空间,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难有时间详细进行理论讲解,因此,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和复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降低其焦虑程度。

参考文献

[1]R.赖丁,S.雷纳.庞维国译.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5-78.

[2]R.B.科兹马,L.w.贝尔.大学教学法,G.w.威廉斯,蔡振生译[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75-83.

[3]陈惠芹.将非线性编辑系统应用于电视教材制作[J].电化教育研究2001,(5):64.

[4]姚汝贤.浅谈非线性编辑系统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应用[J].天中学刊,2001,(5):95.

[5]王身佩.学习策略释义[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3-44.

[6]黄荣怀,张燕,张进宝.基于学习策略的大学生网上学习活动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8):26-27.

[7]胥兴春,张大均.教学策略的结构体系及其运行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2006年(50):13-14.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2

关键词: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教学策略

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是数学中的一大难题,它所涉及的知识点、概念众多,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根据经典的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例题,总结归纳简单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解析几何问题的解决[1].

一、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概述

高中解析几何中有关的最值问题,一般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几何图形中的夹角,距离,以及面积的最值;二是直线与圆锥或圆形曲线的几何最值问题[2].这两类解析几何求最值的,虽然方向有所不同,但是同样都以解析几何的知识作为解题的载体,并且涉及函数、不等式、向量、数列等各种知识,包含的知识点也较多.对于高中数学课程及高考来说,是一个综合类的难点与热点,对于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解决,一般要综观全局,从细微处入手解决,它虽然没有固定的解题模式,但还是可以根据多种例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一些解决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方法策略.

二、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教学策略分析

1.利用曲线定义法教学策略解答

解析几何教学解题经验表明,灵活利用概念定义进行解题,是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尤其是解决直线与圆锥或圆形曲线的几何最值问题,利用曲线定义法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圆锥曲线定义明白的表述出动点与定直线、定点间距离不变的关系,巧妙利用这一关系,能够迅速地找到最值问题的突破口径.合理运用于实际的解析几何最值问题中,快速直观地解决圆锥曲线所涉及的最值问题.

例如典型的解析几何最值例题,已知直线l■和l■,分别为4x-3y+11=0和x=-1,同时抛物线y■=4x上有一动点p,求它到直线l■和l■间的最小距离和.根据曲线定义法,我们可以快速地画出该试题的示意简,了解到动点p到l■的距离,可以由p点向l■作垂直线,与横坐标相交于F点,其中pF的距离即为转化为p到l■的距离,同时也可看出距离最小和,则转化为求F到l■的距离,可以得出为d=■=3.

2.利用函数思想教学策略解答

在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将合适的变量转化为函数思想进行最值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有效的策略.例如在2010年的福建高考题中,可以通过二次函数配方法快速解决解析几何中的最值问题.

其题意为:若点o和点F为椭圆■+■=1的中心和左焦点,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点,求■·■的最大值.而对于该题,可以巧妙地利用函数思想进行解答.首先,通过题意可以知F(-1,0),假设点p(x■,y■),则可以得到算式■+■=1,将之变化为y■■=3(1-■).同时因为■=(x■+1,y■),■=(x■,y■),所以■·■=x■(x■+1)+y■■=■·■=x■(x■+1)+3(1-■)=■+x■+3,该二次函数对应的抛物线对称轴为x■=-2,可知-2≤x■≤2,因此当x■=2时,■·■的最大值为■+2+3=6.

同时,在高中解析几何求最值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四边形面积公式S=■|aB||CD|sinθ的通用.这也是一种巧妙利用函数形式解决解析几何最值问题的重要途径.

3.利用基本不等式法教学策略解答

在高中解析几何的最值问题求解中,当所体现的函数关系式满足基本不等式使用的条件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利用不等式方法来进行准确解答.在这一解题过程中,要掌握好配凑的技巧,结合“一正二定三相等”的原则,共同进行解析几何的求最值.下面利用典型例题具体探究用不等式求解析几何最值的解答方法.

已知椭圆e:■+■=1(a>3)的离心率e=■,直线x=t(t>0)与曲线e交于m,n两个不同点,以线段mn为直径作圆C,圆心为C.问题:(1)求椭圆e的方程;(2)若圆C与y轴相交于不同两点a,B,求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值.而对于该题可以采用不等式解析几何求最值的方法进行解答,简单明了地获得最终答案.

对于问题1,从题面可知椭圆e:■+■=1(a>3)的离心率e=■,所以可得■=■,由此解答出a=2,也就能得出椭圆e的方程为■+■=1.而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设圆心为C(t,0)(0

而根据上面已经得到的半径值,可以得出|aB|=2■=2■=■,从而算出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S=■·t■=■×(■t)·■≤■×■=■,而且根据题意及不等式定义,当且仅当■t=■,即t=■时,等号成立,因此最后得到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值为■.

三、结语

以上从应用曲线定义法、函数思想转变法和基本不等式法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解析几何最值问题求解策略.除了这些方法外,解决解析几何最值问题还可用截距法、向量法、平面几何法、方程法等,为解析几何最值教学策略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及技巧.

参考文献: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3

[关键词]整合优质资源倒推策略选择拓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18-051

“倒推”是学生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一种策略,是从结果出发倒过来想的一种策略。在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中,学生要进行分析、选择、判断、对比、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最终通过“倒过来推想”解决问题。

生活中的事情从发生到结束总是有过程的,事情发生的过程或是在数量的多少上发生变化,或是在方向、路线、时间等方面发生变化,或是在其他方面发生变化。研究这些事情中的数学问题,通常有两条线索:一是从事情的起始状态,根据将要发生的变化,推断结束时的状态;二是从事情的结束状态,联系已经发生的变化,追溯到起始状态。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但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快捷的。“倒推”策略,通俗地讲就是“倒过来推想”,即从事情的结果倒过去想它在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

江苏省“优质资源光盘进课堂”活动的开展,给农村的数学课堂带来了活力。在优质资源光盘的使用过程中,课堂中的学生活了,真正动起来了,成为学习的小主人,教师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是如何使用优质资源设计“倒推”策略一课的教学。

一、选择生活资源,渗透“倒过来推想”的思想

如何将江苏省推出的小学数学优质资源光盘引入课堂,让学生接受?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也。”只有让学生先了解主讲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与教育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剪切工具,剪下光盘中主讲教师的一段开场白“同学们,解决问题就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导入,这样可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接触到课堂上的第二位老师。这节课我秉承生活化数学的设计理念,创设学生熟悉的“小猫钓鱼”的生活情境:“4只小猫钓着了一条鱼,要想知道是哪只猫钓着了鱼,怎么办?”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先在生活中寻找倒过来推想的思想源,再揭示“倒过来推想”思考问题的策略,把数学由生活化引向数学化,发展学生的类比能力,使他们抽象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二、整合优质资源,形成“倒推”策略

本节课通过例1的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倒推”策略,让学生在简单的事情中初步体会“倒过来推想”是一种策略,再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倒推”策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核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运用“倒推”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将配套光盘的内容与以前上课的课件进行有机整合,即将从flash课件中截取动画文件与光盘中主讲教师关于例1的一段讲解视频文件以及演示例2的ppt课件整合在一起,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

flash课件中截取的动画文件演示了例1甲乙两杯果汁的变化情况,直观形象的动画演示为学生体会并想到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这样教学,既让学生构建了“倒推”策略,又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然后将光盘中例2的教学内容做成ppt演示文稿,引导学生通过选择与整理题中的条件,帮助学生形成“倒推”策略。特别是演示“倒过来推想”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了有序倒推的重要性。

三、拓展教学资源,深化与运用“倒推”策略

教学练习十六第1和第2题时,主要通过光盘中主讲教师使用的ppt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而“练一练”中的习题相对较难,是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因为学生明白要使用“倒推”策略,却往往不能有序倒推而错解了题。这里,教学时,我一方面让学生摘录条件,对题目进行整理,理解“送出一半还多一张”的意思;另一方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需要再次剪切光盘中主讲教师结合线段图的讲解视频,在学生交流时适时进行播放,从而解决并突破了这个教学难点。这一设计,使学生在运用“倒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化了对“倒过来推想”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4

“一带一路”决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这是“一带一路”战略秉持的理念,目标是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促进沿线国家经济繁荣发展,加强文明交流共享,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为此,国家确定了与沿线国家合作的主要内容,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这“五通”中,虽然几乎没有直接提到“教育”二字,但并不表明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是可有可无的。恰恰是,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基础性作用。教育是“五通”的基础,特别是“民心相通”的基础。“民心相通”既是“五通”的组成部分,又是其他“四通”的基础。没有“民心相通”。其他“四通”不可能实现。沿线国家历史文化不同,各异,政治体制多样,地缘政治复杂,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因此“五通”首先要“民心相通”。要实现“民心相通”,主要是通过教育,促进沿线国家人民的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全局性作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交流等多种职能,可以通过其知识优势、智力优势、人才优势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为探索和建设新的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贡献宝贵智慧。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作用不是服务于“五通”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方面,而是全局性、战略性的。

先导性作用。教育不但与“五通”方向和要求相一致,而且一定会优先发展,一定会先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育与其他方面的发展既不能滞后,也不能同步,而是先行,还要适度超前,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由于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人,而人是一切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导向性作用就显而易见了。

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使命

既然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那么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就相应重大。

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人才培养和培训。

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教育提供专业技能人才支撑。为此,教育将为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大批不同领域的工程技术、项目设计与管理、质量控制与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为经贸活动培养一大批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人文交流培养一大批宗教、文化、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

小语种人才培养。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与交流的增加,我国将急需大量通晓沿线国家语言,熟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国情的专门人才。“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还会不断有国家和地区参与进来,它们所使用的语言各不相同,我们急需大量英语以外的各种小语种人才,以及一大批适应与沿线国家交流的优秀语言人才。这时,教育的功能又将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技术人员和工人劳务培训。“一带一路”战略不仅需要大批的专业技能人才和语言、文化专门人才,而且需要外派更大数量的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对外派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必要的当地国情教育和语言、文化、习俗培训,需要围绕工程项目对当地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

高层次青年领袖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都是发展中国家,高层次人才匮乏。设立高端学历项目,将为发展中国家培养一批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未来领袖人才,为我国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营造良好的国际空间,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开展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传统上,我国的国际问题和国别区域研究主要聚焦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比较薄弱。虽然2012年教育部设立了一批国别区域问题研究基地,以加强国别区域问题和国际问题的研究,但是由于时间尚短,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研究不足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局限。因此,高等院校如加强对沿线国家的历史、政治体制、地缘政治、法律、文化、语言、宗教、地理、民族、经济、商贸、交通、旅游、外交、能源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将为实现“五通”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一带一路”战略中高等学校的智库作用。一是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高等学校能发挥的作用就是积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就“一带一路”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政策问题开展研究,为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二是积极探索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一带一路”战略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实际上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和谐的区域治理体系甚至全球治理模式,这种体系和模式不同于现在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体系和治理模式,应该是平等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体系和新模式。高等学校拥有智力优势、知识优势,可以为新的区域治理体系甚至全球治理模式的建立献计献策;三是协助相关行业制定质量标准。在“五通”之中最核心的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高等学校可尝试与行业企业的专家一道,共同参与制定有关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电力等重要设施和贸易商品的质量标准;四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高等学校还可以面向社会各界和市场,做好“一带一路”知识普及工作,并就所涉及的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人文交流是人类沟通情感和心灵的桥梁,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加深理解和信任的纽带,是不同文明之间加强对话和交流的渠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文化差异大,存在着文明多样性,因此要推动和扩大双边、多边和地区间人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这对促进沿线国家共建“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至关重要。各级各类学校就会通过多种途径拓展和深化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担当人文交流的平台和使者。

教育在“一带一路”中的行动策略

为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上述功能,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提高教育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了解吗?教育能帮你。要实现“民心相通”,就要增进我国人民对沿线国家的了解和兴趣,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加强“一带一路”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宗教、政治体制等方面的教育内容,贯穿于教材之中,或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教育能培养“一带一路”战略急需的国际化人才。“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会达到一个新高度。一是在科类结构上,能培养更多基础设施建设、商贸、金融、交通、物流、能源、宗教、语言、文化、法律、旅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二是形式结构上,能充分利用我国高等教育的各种在线教育平台,为沿线国家提供在线课程,或创办虚拟大学,为更多人提供廉价、便捷的跨境教育;三是在质量规格上,能培养既掌握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熟悉沿线国家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和风俗习惯的国际化人才。

设立“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基金,可以推进教育交流与合作。“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在政府做好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民间力量也不容忽视。如能以政府为主导,通过多渠道融资,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发展基金,就可资助政府间和民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活动。例如,通过政府奖学金,鼓励和吸引我国学生到沿线国家留学,学习语言、文化、宗教、法律、外交等专业,同时支持和吸引沿线国家优秀学生到中国留学,特别是接受高等学历教育,为发展中国家培养未来领袖;中国高水平大学也可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建立大学、院系、研究中心,联合培养人才,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孔子学院办学经验值得研究,办学模式值得创新,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创办海外孔子学院的积极性,根据沿线不同国家的教育需求,开设不同特色的孔子学院;设立“一带一路”研究专项基金,支持高等学校开展沿线国家和区域问题研究,以及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模式研究;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在双多边和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基础上开展联合研究;设立“一带一路”教育援助专项基金,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领导管理人才、教师和各级、各类专业技能人才。

建设“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探索教育交流机制建设。在全球化时代,国际化和区域化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世界其他地区国家教育合作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用来探索建立“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或者“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使教育合作的档次向“高大上”发展,届时,区域内的学分互认、学历互认、学位互授,学生和教师的自由流动,就都是活生生的现实了。

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有人文交流机制作依托。例如: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双边、多边教育合作机制、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和跨境教育市场监管协作机制等;鼓励和支持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与沿线国家的学校建立友好学校或姊妹校关系,举办沿线国家大中学生“中国夏令营、冬令营”活动,组织我国大中学生志愿者深入沿线国家宣讲中国故事,增进沿线国家青少年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充分利用现有各种国际和区域合作组织、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推进沿线国家的实质性合作;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教育部长协商机制,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学校长高峰论坛,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联盟,拓展沿线国家教育合作空间。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带一路”战略中教育能做的这些事,无论是内向型,还是外向型,归根结底是指向教育对外开放的。为了提高教育行为的有效性,有几点还需引起重视:

以我为中心的“射线”式思维模式要不得。“一带一路”的主要动力来自我国,但如果没有沿线国家的响应与配合,没有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一带一路”战略不可能取得成效。“线段”式思维模式就好的多,不同国家肯定有不同的教育需求,从匹配双方的需求出发,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互利共赢,而不是居高临下。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5

【关键词】协作知识构建;教师论坛;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94―04

引言

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为高质量的网上交互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可能,网络异步环境中师生间社会互已经成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区别于前两代远程教育的新的维度。通过对国内文献的调研,发现国内关于在线论坛的研究中很少关注论坛中知识的构建水平及促进高水平知识建构的组织策略,而且这些较少的研究论文中更少有关心教师之间交互的。教师论坛作为贴近一线、贴近教师、贴近课堂的在线交流的平台,有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获取最新的教研信息和教学经验,参与的教师还有机会参加学术讨论和教研活动,获取专家的引领等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需要借助教师论坛这样的在线交流平台。

同时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影响着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及交互内容和质量,即影响教师学习共同体协作知识构建的水平,进而影响到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育教学的发展。了解教师论坛中教师间的交互,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分析高质量教育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助于教师论坛中根据教师需要组织和改进论坛,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使教师从论坛中能受益,反思教学,收获资源,更好的投身于教育事业。

一协作知识建构

协作知识建构(CollaborativeKnowledgeConstruction),也称协同知识建构。可以用社会建构主义原理加以解释,即知识是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不能独立于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而存在,教师与共同体内其他成员具有共同的学习目的,通过协作、交流而共享成果。协作知识建构所揭示的正是在一个共同体中,如何表达个人的观念并与其他成员进行社会交互的过程[1]。

对于协作知识建构的一般过程,Harasim提出了包括共同探讨观点、相互评价、检验论证、相互质疑、通过协商将不同观点综合为几个阶段。Gunawardena提出四个基本阶段:共享和比较信息;发现、分析观点之间的矛盾或不一致;通过协商等来实现知识的建构;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并运用新建构的知识。这四个阶段递进性的给出了知识建构的水平,只有达到四个阶段的高层次,才是有效的协作知识构建。而促进协作知识建构的方式包括引入共享知识、论证观点、辨识差异、协商分歧、相互激励敦促以促进协作等,建构方式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在线论坛就是很好的协作知识构建平台。[2]

除了上述的知识建构过程的分析,针对在线论坛这样开放性的交互平台,美国学者Roschelle认为,知识建构过程的关键在于“观点收敛”。加拿大学者Harasim认为“观点收敛”可分为三个阶段,(1)提出观点(Divergentthinking):展示和表达个人的经验、思想和观点;鉴别和讨论彼此的观点;头脑风暴。(2)观点联结(DivergenttoConvergentthinking):对论题的不同层面以及不同的观点进行反思;比较和鉴别各种观点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修正和强化彼此的立场和论据。(3)智能收敛(Convergentthinking):将论题的讨论过程序列化和结构化;综合和整理。[3]

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协作知识的构建首先要有众多可以分享的观点、经验,这就需要有较多的积极参与者;然后有观点的争论、辨析;之后是观点的收敛和总结;最后协作体中的成员达成共识,并能在实践中运用。本文将通过对现有教师论坛个案中的交互情况的分析,得出交互水平所处的阶段,从而分析出距离有效知识建构的差距,对于不足之处提出有效的组织策略。

二国内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研究成果

我国关于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相关的研究论文出现于近几年,相关文献及研究比较少,通过对已有文献分析发现在对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的研究中多是用到个案研究的方法,一般选取一个或两个典型的教师在线交流平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样本的选取是经过调研之后得到,拥有较好的教师用户群网站,如:武俊学的硕士论文中选取新教育在线();中国教育在线社区(bbs.省略/);3a教育论坛(bbs.省略/);新思考教育在线(bbs.省略/index.asp?boardid=68);中国教育在线(省略/);中国教育网论坛(省略/bbs1/);K12教师频道(省略/teacher);求师得教育实验室(省略/);中国教师资源网社区-教师论坛(bbs.省略/);教师论坛-中国教师论坛(省略/index.php)等,设计与开发这些教师专业发展项目的核心思想是构建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

三教师论坛中协作知识建构现状分析

对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已有的从利于协作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的分析方法有:

(1)Henri[7]的五维分析框架:参与、讨论、认知、元认知、社会。

(2)Gunawardena改进了Henri模型,于1997年提出了一套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该模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知识的分享和差异比较。团体成员交流观点、相互提问,描述讨论主题;第二阶段,主要涉及发现、分析观点的差异和分歧。团体成员试图找出观点中的分歧,提问并回答问题,进一步阐述主题;第三阶段,团体成员协商讨论,或者通过提出新的观点、整合各种观点,实现知识的共同建构;第四阶段,成员利用个人经验、收集的信息检验和修订新建构的观点;第五阶段,成员达成共识并适当运用新建构的意义和知识[8]。

(3)陈丽指出在研究异步交互中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时,首先使用Bales的交互过程分析法,分析鉴别各类学习者的交互内容,比较参与者和观望者在学习任务相关和社会情感方面的帖子差异,然后,采用线索解析模型分析学习任务相关的帖子,研究各类学习者在异步讨论组中的教学交互水平。

上述几种方法都是从协作体成员间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分析在线交流的。我们综合上述方法,以教师论坛网(省略/index.php)为例,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教师BBS中的帖子。中国教育论坛开设于2006年3月份,根据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研究,处于教育网站的发展阶段。它是定位于中小学教师学习、网上交流的平台,其中的教师BBS开设于2006年5月16日,本次研究取样于2009年3月20日。

在研究中采纳了两类方法:一方面,利用记录的量化数据,例如:注册人数、在线人数、帖子的总数、帖子被回复的数量等,研究教师的参与度,并对帖子进行初步分类统计为:教学类和情感交流类;另一方面,对平台中记录的教学类的交互信息进行内容分析,从而确定交互的水平[9]。在进行内容分析时,参考Gunawardena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线索解析模型对帖子进行分类,设计类目为:信息的分享和提出问题、分析和比较信息、协商讨论、产生新的观点或达成共识、运用新建构的意义。

1参与度分析

统计数据:注册会员:1922人;总帖数:3644条;话题数:2431条。

其中教师专区的话题数为235条,总帖数为669条,其中,教学交流类(主题帖:137条,总发帖:375条)、德育工作(主题帖:35条,总发帖:112条)、学校管理(主题帖:26条,总发帖:57条)、教师论文(主题帖:27条,总发帖:125条);

休闲特区的话题数为244条,总帖子数为555条。其余为论坛事务区的帖子,包括一些广告信息和其他信息。

从这些数据得到的图表(如图1所示)来看,虽然注册人数很多,但是真正参与交互的并不多;首帖回复率不高;教学任务类帖子和情感交流类帖子数量基本持平;不过教师专区内也有不少情感类帖子,总得来说情感、休闲类帖子数高于教学类帖子数量。而从帖子的浏览次数来看人气更是远远高于回复次数,有的帖子已经被浏览好几百次,但是只有几次回复或者没有回复。也就是说很多注册者仅仅是交互中的观望者,不是显性参与者。

究其原因,有两点:

(1)多数成人学习者受传统学习方式的影响,习惯通过观察他人交互进行学习[10]。

(2)帖子本身的质量。有可能是浏览者对帖子不感兴趣或觉得是不值得讨论的问题。

2交互水平分析

对教师专区的有效帖子按照所划分的类目进行分类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及对论坛交互内容的其他分析得出:

(1)处于第一阶段的帖子最多,为413条,占总发帖数669条的59%,特别是提出问题的,帖子数为141条,占第一阶段帖子的34%,这说明帖子过于分散,浏览者在浏览帖子目录时不能很好的明白帖子的主题,这也就造成浏览者无目的的进行浏览。

(2)处于最高阶段的帖子寥寥无几,仅有5条,占总发帖数699的0.7%;多数帖子是在前三阶段,为674条,占总发帖数699条的96.4%,这反映了虽然可供交互的话题很多,但是交互的水平不高,对提出的话题缺乏深层次的交互。

总结上述分析结论,在线交互中存在三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

1)“观望者”多于“参与者”。

2)帖子主题分类不明确。

3)帖子多处于知识建构水平的较低阶段,缺乏“观点的收敛”。

四促进协作知识构建的教师论坛组织策略

虽然影响教师论坛的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网络环境因素、学科因素、课程因素、参与者的个人因素等都对交互质量有一定的制约与影响[11],而针对上面总结的三个问题,笔者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视角提出三个对教师论坛进行改进的组织策略:

(1)促进边缘性参与策略,使“观望者”向“参与者”转化。

与《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到实践共同体的模式有关,教师共同体的构建也是一种金字塔的形式,一级一级的传递,新手教师要通过从专家教师的知识、经验及集体智慧和文化的交流、分享和传递中逐渐成长,从“边缘参与者”成为“核心成员”[12]。从注册论坛的人数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师论坛很感兴趣,期望从中受益,但种种原因,处于边缘参与者的位置,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从核心参与者的交流中的到交流的经验后会逐渐成为核心参与者。从协作知识构建的角度来看,更多教师成为积极参与者,能产生更多的观点和可以分享、讨论的资源,有利于讨论的深层次和多维度发展。所以在组织教育论坛时,要注意促进边缘性参与者的参与,具体措施有:论坛中有对各种交互工具的指导应用;设置讨论专区组织讨论参与论坛讨论的重要性,改变教师观念;选择的问题要有意义,激发讨论者兴趣;一定的激励体制的建立等。

(2)信息属性分类策略,明确帖子主题。

群体交互过程中的信息是非结构化的,首先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视角,在信息交互的激发下,观点和态度会随着过程的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另外在任一时间点上的信息状态也比较复杂。这些非结构化信息的关系包括逻辑关系、层级关系、情感关系以及交互过程的态度所形成的关系,具体信息关系可以是“疑问”、“支持”、“反对”、“否定之否定”等等,也就是说信息是有一定属性的,根据信息的属性对帖子分类,可以方便教师在论坛中对帖子的判断,从而为观点收敛做准备。所以在组织教师论坛时,要设计一定的信息属性分类策略,例如在回复帖子时,设计一定的支架观点,首先引导发帖者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具体阐述观点,可以作为支架的观点是根据信息属性分类的,包括:赞成、创新或提议性、怀疑、反对或质疑、中性(如起支持作用的资料)、综合分析、质询性、直觉或其他。[13]

(3)观点收敛策略,促进知识建构的高水平。

观点收敛策略,就是强调学习者在经过对话后,一定要进行智能收敛,将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所有观点或看法进行整理,并深入分析和总结,形成有价值的结论。教师在参与教师论坛时,总希望从大量帖子中提取出较为重要的信息,然后再将这些信息进行意义、关系的分析与综合,得出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工作的有用信息,要让教师能从论坛中受益,就必须有一定的观点收敛策略,这是知识建构的关键。首先,将观点收敛策略纳入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规则中,使成员具有观点收敛的意识[6];其次,论坛中有专门人员负责观点收敛这项工作,包括“隐形的助学者”和“显性的专家”,在帖子的回复中及时归纳、总结并引导各个回帖,使讨论有序、深入进行,并对观点收敛的帖子给予肯定。

五结束语

论文中提出的教师论坛的组织策略有利于教师在在线交流时提高交互质量和知识建构水平,而究竟建设什么样的教师论坛更能反映教师意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结合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更多的了解教师的声音。笔者在后续研究中将关注教师对论坛的需求和教师在线交流平台的开发。

参考文献

[1]魏宁.协作知识建构:教师博客群发展的新视角[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1):52-54.

[2],周明全,黄荣怀.面向协同知识建构的小组共识形成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10):51-54.

[3]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收敛过程分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29-33.

[4]武俊学.基于网络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5]王蕾.在线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徐睿.高校教师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知识建构[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7.

[7]陈向东,徐锦风.在线交流的内容分析框架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7,(1):87-90.

[8]曹良亮,陈丽.异步交互中远程学习者教学交互水平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6,(2):12-16.

[9]陈丽.网络异步交互环境中学生间社会互的质量――远程教师培训在线讨论的案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7).

[10]陈丽.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博士学位论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3.

[11]熊秋娥.在线学习中异步社会互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5.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6

初中数学解题方略运用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内涵及要义的有效概括和集中体现,有着数学学科所特有的丰富性、生动性、严密性、难易性、逻辑性等多种特性。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解答中面对复杂而又多样的数学问题,需要运用各种各样,行之有效的数学解题方法和思想。加之,当前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深入实施,对学生解题技能以及解题思想的培养,也成为有效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构建主义学者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发展,不仅仅需要良好的探究、实践和创新能力,还需要具有良好的解题方法和策略作为支撑。

一、函数与方程解题策略的运用

函数与方程解题策略,是初中数学问题解答中最重要的一种数学解题策略。通过对历年中考试题的分析、发现,中考试题中所占比重较大,综合知识多、题型多、应用技巧多的多是函数类方面的数学问题。在这一问题解答活动中,函数与方程解题策略,就是将要求解的数学问题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的形式,或将所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借助数学语言转化为方程模型进行解决的解题策略。

问题: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B为直角,并且点o在线段aB上,此时,以点o为圆心,oB的长度为半径画一个圆与线段aB相较于e点,此时该圆与a、C点的连线相切于点D,如果aD=2,ae=1,求CD的长度。

分析:根据问题的要求,如果要求出CD的长度,就应该知道圆的半径,而求圆的半径,关键是要利用RtaoD中,aD2+oD2=ao2,从而求出圆的半径r,然后再利用在直角aBC,aB2+BC2=aC2这一条件,从而求出CD长度为3(解题过程略)。

上述问题案例是一道平面几何方面的数学案例,运用的是方程和函数解题策略。在上述问题案例解题中,教师将函数与方程的思想运用到该问题解答过程中,通过建立方程式,将求线段长度问题转化为解答方程的问题,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

二、数形结合解题策略的运用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学学科实际就是一门数字与图形有效结合的基础性知识学科。数形结合解题策略在实际问题解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通过“数”的精准性与“形”的直观性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对抽象深奥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在初中阶段,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圆等章节平面几何问题解答中运用广泛。

问题:已知二次函数y=(m—1)x2+2mx+(3m—2)(m≠1)的最大值是零,求此函数的解析式。

分析:上述问题是关于二次函数的数学问题案例。而二次函数问题是“数”与“形”有效结合的典型。解答该问题,可结合函数图像性质内容,结合题意,确定该函数图象的开口应向下,则有a=m—1

三、分类讨论解题策略的运用

分类讨论解题策略,就是依据一定标准,进行分类、求解的活动过程。它有利于对学生知识面、思维全面性等方面的考查。在进行分类讨论解题策略运用时,要注重对问题案例内涵要义的理解,领会和掌握分类讨论的原则、方法与技巧、做到“确定对象要全面,明确分类有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符合条件不遗漏”。

问题: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280kg,乙种原料190kg,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a,B两种产品50件,已知生产一件a产品需甲种原料7kg、乙种原料3kg,可获利400元;生产一件B产品需甲种原料3kg,乙种原料5kg,可获利350元.

(1)请问工厂有哪几种生产方案?

(2)选择哪种方案可获利最大,最大利润是多少?

解:(1)设生产a产品x件,生产B产品(50—x)件,则:

7x+3(50—x)≤280

3x+5(50—x)≤190

解得:30≤x≤32.5.

x为正整数,x可取30,31,32.

当x=30时,50—x=20,

当x=31时,50—x=19,

当x=32时,50—x=18,

所以工厂可有三种生产方案,分别为:

方案一:生产a产品30件,生产B产品20件;

方案二:生产a产品31件,生产B产品19件;

方案三:生产a产品32件,生产B产品18件;

(2)方案一的利润为:30×400+20×350=19000元;

方案二的利润为:31×400+19×350=19050元;

方案三的利润为:32×400+18×350=19100元.

因此选择方案三可获利最多,最大利润为19100元。

四、转化与化归解题策略的运用

布卢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明确指出:数学转化思想是“把问题元素从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转化的能力”。在初中数学问题解决时,我们经常会通过观察、分析、类比、联想等思维过程,将原问题内容及要求进行转换变化成一个较熟悉的新问题,从而进行问题有效解答,此种方略就是转化与化归解题策略。该种解题策略能够化未知为已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曲为直,等等。

问题:如图所示,某公路隧道横截面为抛物线,其最大高度为6米,底部宽度om为12米.现以o点为原点,om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1)直接写出点m及抛物线顶点p的坐标;

(2)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3)若要搭建一个矩形“支撑架”aD—DC—CB,使C、D点在抛物线上,a、B点在地面om上,则这个“支撑架”总长的最大值是多少?

上述问题是一道关于二次函数实际运用的数学问题。在解答该问题案例时,教师可以找准该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图像性质的有效结合点,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内容转化为数学问题案例类型,然后要求学生借助二次函数图像性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内容,进行问题的解答。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有效教学教学策略

案例教学是新课改下教师有效教学的主要形式和有效手段。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问题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种各样、不拘一格的。教师在问题案例讲解过程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探析问题、找寻思路,帮助学生掌握探究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笔者现根据新课程标准和目标要求,对初中数学问题案例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的正确、高效运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利用数学学科丰富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策略。

问题案例应具有数学学科所具备的丰富情感特性和鲜活典型特征。教育学家卫留成认为,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重要形式,应时刻展现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生动的情感特性。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片面地认为案例教学就是传授解题方法和策略,未能充分发挥问题案例情感激励功能。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应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激发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数学学科的丰富教学资源、生动教学内容、趣味问题案例等特性,将情景教学渗透到案例教学活动中,在问题案例设置上实施情景式教学方式,为案例教学深入开展打下情感基础。

问题1:如果两个相似多边形的面积比为9:4,那么这两个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为多少?

问题2:红旗小学数学兴趣小组在测量旗杆的高度实践活动中,在上午9点时测得身高1,4米的小明在太阳下的影长为2米,此时此刻,该兴趣小组测出旗杆的影长为25米,那么旗杆的高度是多少米?

以上是教师在“相似比”案例教学活动所设置的两个问题案例。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问题1采用的直接展示的方法,未能将数学学科生动、丰富特性具体展现,学生不容易产生情感“共鸣”。问题2将相似比知识通过现实生活案例进行展示,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刺激”,带着积极情感进入探析活动。

二、抓住教学过程双边特点,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

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某一话题、某一问题、某一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辨析的双边互动过程。双边性、互动性是其重要的内在特性。问题案例教学包含了师生双边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特点。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教学模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和生生之间的合作过程,教师强行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学生未能深入参与其中,教学效率低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双边互动、合作交流融入其中,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进行问题案例教学活动,围绕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等进行双边互动活动,将问题案例教学过程变为师生互动的过程。

问题3: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aB=aC,D是边aB上一点,延长Ca至e点,使ae与aD之间相等。试结合所学知识,确定出eD与BC之间的位置关系,证明其结论。

教师采用师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活动,向学生提出“解题时需要哪些数学知识内容?”、“该问题解题要求与条件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试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经过交流、讨论活动,指出:“该问题解答时要运用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性质等内容,从该问题解答要求内容看,解题时需要添加辅助线,延长eD与aB相交于点F,通过题意及三角形的外角和性质等内容,确定出eD与BC的位置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探析结果进行补充完善活动,共同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方法。

三、紧扣课改能力培养目标,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探析式教学策略。

问题4:如图所示,已知有一个抛物线y=-1/4x■+bx+4,该抛物线与x轴相交于a和B两点,与y轴相交于C点,如果此时B点的坐标为(8,0)。(1)求出这个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及其对称轴方程;(2)如果连接aC、BC,此时围成的aoC与CoB之间是否构成相似?试写出证明过程。

学生探析问题后认为:(1)把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求出b的值,即可得到抛物线解析式,再根据对称轴方程列式计算即可得解;(2)令y=0,解方程求出点a的坐标,令x=0求出y的值得到点C的坐标,再求出oa、oB、oC,然后根据对应边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证明。

解题过程略。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题规律,讨论归纳出本题的解答方法是:正确运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将问题案例教学作为贯彻落实新课改目标要求,特别是学习能力培养要求的有效途径,将问题案例的探析、解题思路的探寻、解答方法的归纳等任务,交由学生群体共同完成,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学生在分析问题条件、探寻条件关系、探究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策略等实践活动中,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锻炼。

初中数学教师在案例教学活动中,应始终贯彻落实好新课改提出的“学习能力培养第一要务”的要求,提供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有效实践和锻炼中,学习能力水平得到切实提升。

四、发挥教学评价指导特性,在问题案例教学中采用评价式教学策略。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8

关键词:CpFS理论;数学解题;阅读策略

数学阅读是人们对数学文本的一种认知过程,在解题活动中学生通过阅读来确定题目文本的类型、含义和考点,学生若不能通过阅读很好地认知文本,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解题活动.在解题活动中,阅读受题目文本的影响主要有题目的复杂性、抽象性以及题目缺失量.本文基于南京师范大学喻平教授的CpFS理论,通过一定的阅读策略改善学生的CpFS认知结构,进而提高学生阅读题目的质量,最终达到提高解题能力的目的.

[?]CpFS理论与数学阅读

CpFS是由喻平教授提出的一种数学学习特有的认知结构,而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认知活动,因此可以通过这种数学认知理论来分析阅读对解题活动的影响.一个概念C的所有等价定义的图式,叫做概念C的概念域(conceptfield,简称C域).比如:直线方程的一种形式y=kx+b,而ax+By+C=0也是直线方程的另外一种形式,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直线的时候就未能掌握这一点,也就是说其关于直线方程的C域不完整.为一组具有数学抽象关系的概念网络的图式叫做概念系(conceptsystem,简称C系).与一个命题等价的命题集的图式叫做这个命题的命题域(propositionfield,简称p域).在一个命题集中,任意一个命题都至少与其他某一个命题有“推出”关系,就称这个命题集为命题系(propositionsystem,简称p系).概念域、概念系、命题域、命题系形成的结构称为CpFS结构,是对数学认知结构的精确描述,是数学学习特有的认知结构.数学概念、命题作为“存在的事实”是一种陈述性知识;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和依据,它们又是可操作的程序性知识,可以说CpFS结构揭示了概念、命题之间的联系.由于CpFS侧重阅读者自身的认知结构,因此在解题活动中通过构建良好的CpFS结构可以有效进行读题,提高解题能力.

[?]解题过程中的三种阅读策略

1.依模画样策略

历史上数学概念和理论的发展是从非抽象到抽象长时间积淀的结果,ε-δ语言就是高度抽象性的代表,但在微积分发展史上严密化定义是在微积分发明很长时间后才出现的,而我们阅读教材直接面对的是抽象化的文本,这就可能造成学生从抽象到非抽象的转换障碍,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引导学生进行依模画样策略的阅读收到较好效果.

2.二次重写策略

二次重写策略,就是在学生对题目和解答进行完整阅读之后进行二次书写题目的过程,该方法的本质在于通过训练不断丰富和扩展学生CpFS结构中的p系结构,不断完善CpFS认知网络.通过让学生完整地阅读题目和证明过程,然后进行二次重写训练,可以加深学生对该类问题的理解,不断完善学生的CpFS认知结构,再遇见类似题目时能够对题目文本进行更好的理解,同时也解决了讲解过之后会遗忘的问题.

读完之后笔者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何问题:

1.该题目属于哪类型题?

学生1:证明线段相等题.

学生2:平行四边形证明题.

教师:答得不错,准确说是平行四边形中的线段相等问题.

2.该题目的条件有什么特点?

学生3:aB+BC=CD+aD从来没见过.

教师:对,aB+BC=CD+aD是一个线段和相等的条件,并且相加的两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

3.该题目证明策略是什么?

学生4:作辅助线.

学生5:好像构造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该题的策略有两个:一是将线段和相等转化为线段相等,二是通过构造平行四边形证明线段相等.贯穿整个证明过程的还有很多角.

提问完毕后马上将证明过程擦掉,要求学生在10分钟内完成证明过程(学生事先不知道有这个环节).结果表明,有70%的学生完成了重写过程.结束后又出了3道类似题目进行巩固练习.

评:通过完整阅读和二次重写策略,学生再见到线段和相等的条件或者是结论的时候就知道将折线想办法转换成一条线段,这就为逻辑展开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的认知模式,通过该模式可不断加深和拓展学生CpFS认知结构中的p系结构.

3.图象表示策略

图象远比文字好理解,将抽象的文本转换为图象表示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将用文字表征的C域或p域转换为图象表示的C域或p域就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策略.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9

[关键词]唤醒;感悟;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1-0013-02

“解决问题的策略”作为苏教版教材的亮点,在教学实践中倍受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关注。下面以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为例,谈谈自己对策略教学的几点想法。

一、唤醒,让策略明晰起来

数学教师应该清楚,“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组织和开展解题过程的方针,属于‘战略’范畴,更多地指向于‘内部’行为。”经过学前调研发现,第一次接触“解决问题策略”的三年级学生对“策略”一词是比较陌生的,这是不是说明学生对“策略”一无所知呢?显然不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其唤醒。

1.故事唤醒对“策略”的印象

师:有个哑巴想买一把剪刀。他到了商店里,营业员问:“先生,你想买什么呀?”这个哑巴张大着嘴巴,啊、啊了两声,不知道怎么办。你们能帮他想个方法吗?

生1:指指柜台里的剪刀不就行了。

生2:带把剪刀去就行了。

生3:伸出手作剪纸状。

师:大家想到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动作、实物等来代替说话,这样的策略非常好。不仅在生活中解决问题需要讲究策略,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要讲究策略。(出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你觉得“策略”是指什么?以你们的经验,在解决问题时,你曾经用到过哪些策略?

学生对“策略”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他们并不理解“策略”和“方法”的区别,这非常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从事实上来看,方法和策略是解决同一问题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比如我们常把“一一列举”“倒推”“转化”等策略说成是“枚举法”“倒推法”“转化法”等。本课通过“哑巴买剪刀”的故事,唤醒了学生对“方法”“策略”朴素的认识,并帮助学生将其顺利地迁移到对数学“策略”的认识中。

2.翻书唤醒对“策略”的记忆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策略的认识,在以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但并不一定关注到解决问题时隐藏在“背后”支撑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教师在例题教学后不要直接进入练习环节,而是让学生寻找教材中哪些题曾经用过“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引导学生在翻书的过程中重拾“策略”的记忆。

师:其实,“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咱们早就用过,只是你们不知道。(学生都表示惊讶)

师:怎么,不相信?咱们来看一道题。(多媒体出示教材25页第5题)

师:我们以前是怎样做这道题的?谁来说说是根据()和()求出(),再根据()和()求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是从条件想起解决这个问题的吧。这个策略咱们早就在用啦,而且用过不止一次呢。

师:快到书中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哪些题目也是用“从条件想起”这个策略来解决问题的。

学生在翻书寻找、辨别思考中不断地回忆、应用、对照、判断,一次又一次唤醒原有的记忆,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隐为显”。

二、感悟,让策略明朗起来

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把解决问题的策略划分为两大类:“怎样解题”和“探索法”。

阅读教材,我发现这节课正隐含着上述两条策略教学的线索。第一条教学线索蕴藏于教材四个方框的内容之中(如图2),每个方框第一句话放在一起正是策略教学“四部曲”:“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问题?”“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你能通过填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第二条教学线索就是“从条件想起”的探索法策略教学,蕴藏于教材中提示的两种方法:列表和列式计算。两条教学线索并存,构成本节课的教学主旋律。

师:请回忆一下,当你刚拿到这道题时,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生(齐):读题。

师:读题是第一步。通过读题,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1:小猴第一天摘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这是条件,还有呢?

生2:第一天摘的加上5就是第二天摘的个数。

生3:前一天摘的桃个数加上5,就是第二天摘的个数。

生4:我还知道怎么求第四天摘了多少个桃。(教师已把例题中的第五天改为第四天)

师:真不错,大家通过读题,不仅读出了条件,还知道了问题,更读出了条件和条件之间的关系。接着要做什么?

生(齐):解题。

师:对呀,接下来要确定方法开始解题。

有4个学生上台交流了自己的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师:大家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这四种方法归结起来就是两种不同的思路(见板书)。那么这四种方法和两种思路都用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了吗?请具体说一说。

生5:先根据“第一天摘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得到“第二天摘了35个”,再把“第二天摘了35个”看作条件,结合“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得到“第三天摘了40个”,再把这个结论当作条件……

师:是啊,从条件开始想起,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求出一个问题,再求出一问题,一直到解决最后的问题。这就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

师:你还有什么体会?

……

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两个方面,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方法的同时,也逐步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分享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四种方法和两种思路都用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了吗?”这是比较、思辨,同时又是体验与感悟。

无论是侧重于一般解题步骤的四部曲策略,还是侧重于特殊、某一类型的具体的“从条件想起”的探索法策略的教学,学生都在教师“请你回忆一下”“接下来呢?”“你还有什么体会?”等追问中感悟和体会策略。

三、运用,让策略深刻起来

学习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而能否在新颖变化的问题情境中顺利地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策略的重要指标。

师:咱们来玩一个游戏。这里有一些条件和问题,你能不能根据条件和条件、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放到相应的位置上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

在完成基本练习后,设计这样具有开放性、操作性的活动,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在小组合作中,在智慧碰撞中运用策略并深刻认识策略。特别是有了“从条件想起”这一解决问题的重要“图式”,学生对策略的理解更深刻,对策略的运用更自如。

线上教学策略与方法篇10

【关键词】智能写作评分;大学英语写作;评价;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56―03

一研究背景

大学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英语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有效的写作指导包括对学生作文进行反馈[1]。而我们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是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大部分基础英语教学阶段都进行大班教学,因而,教师详细批阅存在一定难度,对于学生作文的有效反馈上存在很多不足,如:作文批改随意性大;在修改的过程中,没有重点地挑出问题;很少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正面评论,而是单纯挑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很少对学生作出总体评价,而是只给出一个分数或等级,缺少持续性评价。且学生因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存在拼写错误、句法错误等问题,当学生不能及时地得到教师的反馈信息时,其写作兴趣就会受到影响,最终导致失去兴趣,阻碍英语写作能力的发展[2]。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对英语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已经显示出其独特优势。运用计算机、网络辅助写作教学是对传统写作教学的补充和完善。2005年美国麦克劳-希尔加州考试中心研发了writingRoadmaptm2.0在线形成性写作评价工具。2008年底,该英语教学软件进入中国,该系统不但可以为学生在线提交的作出及时评分、生成分析报道,也可以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写作情况提供多维分析报告[3]。目前由浙江大学开发的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也在国内多所大学投入使用。

网络在教学中有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优势,教育者通常希望新的技术能为教育改革带来创新性结果。然而,warschauer(1996)的研究[4]也表明,新技术的采用如果仅仅从给予教学指令的方法上出发的话,其取得的教学结果并无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教育者应通过评估使用网络新技术后的教学效果来帮助和促进教学规划。

二研究设计

利用浙江大学开发的英语智能作文评阅系统[5],我们进行了小规模实证研究性工作,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操作过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该评分系统对学生写作的积极推动作用,开展新的教学理念下的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1研究问题

研究旨在了解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对于不同类型学生(学习策略存在一定差异的学生)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教师依据调查研究结果,实施教学指导,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努力提高其英语写作兴趣,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技能。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智能评分系统的使用对学生者写作过程中的学习策略的转变是否有一定的影响?

2)智能评分系统的使用对学习者写作结果(主要从篇章结构、语言表达、句法等方面分析)的影响?

2研究对象

随机挑选在读二年级学生80名(其中男23名、女57名),进行新模式下的写作训练。针对研究问题开展相关调查。

3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使用在线写作评价系统,开展写作练习训练。教学实施阶段为每周一次的集中网上写作交流活动,教学时间为10周。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由教师在线写作要求,指导学生进入写作系统,通过网上递交作文。然后,教师根据评估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反馈写作情况,对学生写作的反馈信息,从语篇结构、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结构、句型使用情况进行讲评。

4数据的收集

教学前,我们针对学生的写作策略进行大体了解。就学习者写作策略设计问卷调查(表略),开展调查。网上写作训练后,进行第二次学习策略调查。调查主要从两个层次展开:一是,将受试学生按性别分类、或按高考成绩分类的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就他们不同时期的写作策略对比分析;二是从受试者的写作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对写作内容中的语篇结构、语言表达中的词汇选择、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结构、句型使用情况进行一些观察性对比说明。

三结果与讨论

采用外语教学研究中常用的五级尺度法[6](1=不适合我;2=很少适合于我;3=有时适合于我;4=多数情况适合于我;5=总适合于我),就写作策略等相关问题(附1)进行调查。

调查回收问卷73份(男生20,女生53),然后,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SpSS统计分析。

1男生和女生写作经过智能评分系统模式训练后写作策略上的对比情况(附2:表1、表2)。

结果表明,男生在训练前的写作策略总分为61.0500,而女生为68.0566;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男生的写作策略总分为64.4500,女生68.8302。男、女生写作策略均有所改变。表2中,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两个变量显著性概率(Sig)分别为0.330和0.792,都大于0.05,两变量的方差相等。男生组和女生组的方差齐性Sig(2-tailed)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21(p0.05)。表明,男生组在经新模式训练后,写作策略有显著性差异,而女生组无显著性差异。

2高分组和低分组,经过智能评分系统模式训练后写作策略上的对比情况。

鉴于受试对象中高考地区生源不同,受试对象分别来自于天津、湖南、吉林、四川、陕西、河北、广东海南八个省市。各省区高考英语难易度并不一直。我们只将参加同一入学测试的受试者(63人)按高分组合和低分组进行再比较,结果(附表略)发现,高分组在训练前的写作策略总分为66.9722,而低分组为61.2593;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高分组的写作策略总分为64.8056,低分组为65.8148。高分组、低分组写作策略均有一定改变。Levine齐性方差检验表明两个变量显著性概率(Sig)分别为0.692和0.734,都大于0.05,两变量的方差相等。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方差齐性Sig.(2-tailed)双尾t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分别为0.030(p0.05)。表明,高分组、低分组教学训练前写作策略有显著性差异,但在经新模式训练后,写作策略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说明,利用智能评分系统写作进行训练,对于改变学习者写作策略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受试对象写作内容的对比分析:

写作内容的对比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写作系统给出的评分;二是,根据学习者写作内容进行的人工语言分析。根据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文要求,利用智能写作评分系统进行每周一次的写作训练,持续时间共10周。分别提取第1次、第5次和第10次的作文进行比对分析。将受试学者三次作文成绩(15分制计算)进行对比结果(附表3)。

三次写作平均成绩分别为9.8219、10.2740、12.3014。由此可见,使用智能评分写作系统进行训练后,学生的写作分数随着该项训练时间的延长,卷面成绩有明显提高。训练前后的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性别的学生,经一段时间的智能评分写作系统训练后的成绩(采用第10次成绩)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分析,经SpSS统计数据处理,采用mann-whitney检验,显著性结果分别为0.219和1.000,结果(附表4)表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写作训练后,男生与女生组对比、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写作方面成绩并无显著性差异。低分组的参与者在经过系统写作训练后写作水平有显著性的提高。

语言分析主要针对受试者作文相关语言点,进行语言使用观察分析。研究主要从文章的篇幅、篇章结构、及语言形式等方面分析。结果如下:

分析学生使用智能评分写作系统进行训练的三个不同时期的写作内容,结果表明,学生在写作篇幅上一次一次大有提高;文中的拼写错误也有所减少,但其仍是写作中的一大问题;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提高,但词汇使用方面仍有待提高。通过反复的提醒、训练,学生基本能在文中正确使用过渡词,保持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间的衔接及逻辑性。大部分同学能有意识地在文中使用多种多样的句型,句法错误也相对减少。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训练,大部分学习者表示,写作过程中他们基本能按常规理性化写作过程(plan-draft-review-revise)进行写作,且92%的受试者表示,智能评分系统中,整体性评论语言中激励性的评语,刺激他们的写作兴趣,看到自己的进步,83%的人认为,通过使用评分系统进行写作训练,他们能增强自信,并能力求篇篇作业有亮点。

四结论

智能评分系统运用于写作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习者良好的写作习惯。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增加了学生写作训练的机会,使他们能通过更多的训练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写作的效果。从写作的内容(product)来看,从词汇的选择使用、词汇量情况、句法句型结构的使用情况来看,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写作反馈,学习者能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这方面的技能,并且能逐步取得进步。然而,写作过程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影响写作效果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设备软件的操作使用、教师监控、及参与者写作策略的使用及系统本身的局限性,如评语的泛化性特征,导致因为不能详细地指出作文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该系统不能从深层写作和批评性思维能力方面指导参与学习者发展写作能力等。

智能写作评分系统本身并不能保证提高写作能力,必须要有学生的自觉主动、认真参与,积极对待每一次操练机会。教师的有效指导是保证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线写作评价系统开展写作训练时,教师首先可以在线写作要求,指导学生进入写作系统,通过网上递交作文。且在学生进行在线写作训练和递交作文时,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在作文本上完成写作,课后按word文档格式输入电脑,文档经过电脑中所设置的英文自动修改设置修正后再复制到作文递交设置页。通过这一过程的操作,学生的英语表达中的语言表达错误会大大减少,且通过自动修改过程,对于一些不易拼写的单词,学生也有个巩固过程。词汇的选择是写作过程中重要的部分。使用丰富的、多样的词汇及句法表达,是好的写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可根据评估系统所提供的数据,反馈写作情况,对学生写作内容,从语篇结构、词汇量的大小、语法结构、句型使用情况进行讲评。

将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用于写作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新技术的新教学模式,其教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的论证。为进一步研究证明该在线形成性评价工具对学生写作的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更好地推广这一评价性工具,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受益,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念,加强新技术的学习和培训,教学单位也应从软硬件方面的支持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强学生利用智能写作评分系统写作的教学监控。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实提高学习者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markwarschauer,paigeware.automatedwritingevaluation:definingtheclassroomresearchagenda.LanguageteachingResearch,2006,(10,)2124.

[2]秦朝霞.国内大学英语写作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外语,2009,(2):19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