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课程建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7:56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1

近年来,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来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项目化教学则是一个有效手段。将教学过程与项目工程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项目工程的需要构建课程体系,组织实施教学,将有利于瞄准岗位设置课程、培养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现结合项目化教学的特点和宗旨设计网络综合布线课程。

网路综合布线课程目标设计。根据网路综合布线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可将网络综合布线看成一个大系统,大系统共分为七个子系统,分别为工作区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进线间子系统及管理间子系统,这七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体。根据七个子系统特征进行课程目标设计,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其中总体目标主要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网络综合布线的基本概念、设计过程、设计原理、设计要点及实际操作,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采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此课程的核心内容;能力目标包括了综合布线系统中子系统原理图设计、综合布线系统中子系统网络拓扑图设计、建筑物内部结构三维立体图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图和施工图设计、工作区子系统设计、水平子系统设计、管理间子系统和垂直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进线间和建筑群子系统设计、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知识目标包括了综合布线工程的规划与设计、综合布线工程的安装与施工、综合布线工程测试与验收、综合布线工程的维护和管理;素质目标包括了培养学生客观严谨的工作态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统筹规划能力。

网路综合布线课程内容设计。根据课程目标将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分为课内项目和课外项目,课内项目主要是指学生在上课过程需要亲自参与其中完成的项目,课外项目是指学生通过课上项目的练习和优化后,需要在上课以外的时间为了巩固知识和技能需要额外完成的项目。根据网路综合布线课程的知识体系和脉络,可将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划分成六个项目,课内项目一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子系统原理图设计,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原理,课外项目一是综合布线系统总系统原理图设计,结合课上项目内容进行总系统原理图设计,巩固课上内容;课内项目二是综合布线系统中子系统网络拓扑图设计,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图的概念、组成结构及设计方法,在综合网络布线的规划和设计中,必须明确用户需求,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规划和设计网络拓扑图,然后参照网络拓扑图设计综合网络布线系统图和各子系统。课外项目二为本校设计总体网络拓扑图,依据课内项目学习到网络拓扑图的相关知识,结合学生所在学校的建筑物组成和特点进行网络拓扑图设计,以此巩固学生对网络拓扑图设计能力。课内项目三是建筑物内部结构三维立体图设计,这部分主要引入的建筑学相关知识和GGL三位建筑物设计软件,网路综合布线的基础之一就是要求工程师能够识别和清楚建筑物的内部结构,工程师需要具备在看到建筑物的二维结构图能够在脑海里反映出三维结构能力,这种能力是保证网络综合布线的正确性的前提,对学生的培养可以利用GGL三维建筑软件来培养,要求学生根据建筑物二维结构图设计出三维结构图,培养学生的三维立体感。课外项目三是绘制西元公司研发楼一层三维立体图,以巩固GGL三维建筑软件应用。课内项目四是综合布线系统局部设计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子系统、设备间子、进线间子、建筑群子的基本概念及设计要点,针对每个子系统均设立了一个小项目。课外项目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布线系统局部设计,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做准备。课内项目五是综合布线系统全局设计,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综合布线系统全局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和方法、材料选用原则及安装技术。课外项目五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综合布线系统的综合设计,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做准备。课内项目六是综合布线系统基本设备操作和安装,主要涉及光纤熔接技术、配线架端接、交换机端接、理线环安装,这四方面是网络综合布线的主要设备安装。课外项目六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基本设备端接,为学生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做准备。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项目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需要有标准的实施步骤和要求,主要有七点:一是明确任务,通过提前下发任务书的形式,告知学生本次课的任务,同时下发参考资料,所有与本任务相关的任务资讯。在课前强调任务需求;二是展示、优化、确定方案(教师点评和学生互评,设计方案在课前完成);三是实施方案;四是归纳(学生归纳出本次任务的知识点,教师做归纳补充);五是训练(修改本次任务的缺陷,完善方案和工作过程);六是工程验收和总结(小组自己填写项目验收单,上交方案、作品和报告。技术经理为每个小组填写初评报告);七是布置作业(下发下次任务的任务书)共通过七个步骤完成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将成为高职院校《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改革的有效手段,项目化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及独立能力。根据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教育“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精神,高职院校应该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为中心,项目化教学有助于培养出满足未来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及创新行的高科技人才。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010213);2013年度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号12532265);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4年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4G273)。

参考文献:

[1]吴会琴.基于项目化教学的pLC课程

考核评价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9,

10:84-86.

[2]腾云.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

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

30:164.

[3]腾云,张晓威,林锰,柴艳有.微积分精品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2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要创设有利于学习者意义建构的情境,这种情境有助于学习把握知识结构;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者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学习者在学习的全过程中相互协作,互相促进,既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可以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的商讨,也可以是学习者的自我商谈;所谓意义建构是学习者深刻理解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大脑中长期存储形成“图式”,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总之,学习者在预先设定好的情境下,通过会话等相互协作,相互协商,完成意义的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主体,以教育者为主导。学习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教育者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去搜集信息和资料,积极分析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所学习内容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并认真地思考,主导完成意义的建构。教育者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创设适当的情境,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合理指导,帮助学习者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支架式(Scaffoldinginstruction)、抛锚式(anchoredinstruction)、随机进入(Randomaccessinstruction)。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1]:(1)搭建脚手架:根据当前学习内容,建立概念框架。(2)创建情境:将学习者逐步引入创设的学习情境。(3)独立探索:首先由教育者启发引导,然后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探索,在整个过程中,教育者要适时、适当提示帮助,帮助学生沿着概念框架逐步攀升。(4)协作学习:可以是小组内的协商、讨论,也包括学习者内在的自我协商自我讨论。学习小组的协作学习注重沟通和分享,在集体智慧中完成意义建构。自我的协作学习旨在学习者的自我总结自我提升。(5)效果评价:此次学习过程是否成功完成意义建构,是否提升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抛锚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2]:(1)创设情境:创设问题情境,逐步引导学习者进入问题情境。(2)确定问题:所谓的“锚”就是问题,“抛锚”就是确定问题,抛出问题,启发学习者思考探索。(3)自主学习:学习者针对上一环节所抛出的问题,独立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学习,教育者要适当给予指导帮助。(4)协作学习:通过讨论学习、交流分享,不断地加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独立解决问题。(5)效果评价:观察学习者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给予评价和帮助,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提升。随机进入式即学习者带着不同的学习目的、不同的侧重点,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进入同样的学习内容,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多次进入使得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3]。

2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thefeatureofcomputercoursesandtheproblemsintheteaching)

现有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有其他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层次化不足不能因材施教、课程设计枯燥乏味,导致学习者学习兴趣不足等,还存在由于计算机课程本身的特点而带来的特性问题。计算机课程与传统的物理、化学等课程不同,不能遵循人的自然思维去学习,必须站在计算机的角度思考问题,遵循计算机的规则解决问题,整个思维方式与学习者从小建立起的思维方式截然不同,以致学习者无法融入到计算机世界。所以其他课程教与学的方式忽视了思维方式的培养,并不适用于C语言等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课堂教学。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及语法规则是基础,而程序设计则是能力层面的问题。现在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基本概念及语法规则,而忽略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忽视了编程思想的培养及动手能力的提高。例如C语言教学中的循环结构,大多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先介绍循环结构的基本结构、语法规则,接下来给出简单示例,叫学生模仿之。这种教学方式固然存在简单、严谨等优点,但是却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被动的接受知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创新能力[4]。

3计算机语言课堂教学设计创新(theinnovationofthecomputercoursesdesign)

3.1基本思想及创新点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编程语言课程的学科特点,进行全新的、生动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在设计中主要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主要创新点是“双线索式头脑风暴法”。以C语言的循环结构教学设计为例,在学习循环结构之前给出明确的任务,譬如给出“采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确定多人中谁是犯罪嫌疑人?”这个例子,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并且以此为整个课堂设计的事务线索,结合以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为知识线索,使得学习者循着事务线索逐步推进知识线索的探讨,随着知识线索的推进又更进一步深化事务线索,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紧紧抓住学习者的思考方向,逐步形成编程思维,在解决实际事务的同时完成知识方法的学习,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入“头脑风暴”的概念,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集体讨论,畅所欲言,相互感染,形成热潮,激发灵感,引导学习者沿着事务线索和知识线索这双线索逐步展开讨论、实作、总结、再讨论、再总结、再实作……最终得出结论“谁是犯罪嫌疑人”,完成事务线索,并且掌握循环程序设计方法,形成意义的建构,整个过程中教育者注意引导学习者创建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注重编程思想的培养。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思想和创新点如图1所示。

3.2教学设计实施环节(1)创设情境,给出案例,确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2)主持学生初步讨论,建立概念模型,建立逻辑思维方式。(3)给出知识背景,提供程序设计方法的规则及示例,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持讨论,总结知识点、语法规则及设计方法。(4)采用头脑风暴式进行深入讨论,通过讨论过程中激发的个人竞争意识以及热情渲染带动的联想反应,引导学生如何使用提供知识点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5)讨论之后,进行小总结,初步给出编程方案并上机实作,逐步调试程序。(6)重复第四第五环节,直至得出结论。如图2所示。(7)效果评价。通过个人总结和小组总结,评价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一方面是学习能力的评价,帮助学习者不断地自我提升。

4结论(Conclusion)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综合布线教学改革实践

《综合布线技术》这门课程是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课程的特点是知识量大,概念多,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专业性特征明显。涉及的基础理论和知识面较广,牵涉网络基础、建筑、管理、写作等综合知识。传统综合布线表现出教材厚、内容广、学时多,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完整性,缺乏学习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种学术型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布线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我系从2008年开始起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相关专业的综合布线技术课程进行改革尝试,逐渐形成了现有的课程改革体系,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题研究意义

(一)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作为网络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教学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程以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施工及系统测试为主要教学内容,结合理论,加强实践教学,并集中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深化网络专业基础知识,提高网络工程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需求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本课程建设面向网络工程方向的应用,依据当前主流的网络综合布线标准,通过合理设置多层次、广度优先、兼顾深度、强化实践的综合性课程,达到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专业网络工程人才。通过提供大量的项目实践环境,鼓励学生综合运用网络专业知识去解决工程环境中的实际问题,达到强化专业知识,提高工程运用能力的目标。

(三)有利于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

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是衡量一个学校教学和学术的重要指标。专业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深厚、能团结带动一班人进行教学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的队伍,以及一系列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同、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专业教学团队。随着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日趋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向“基、精、深、新、能”发展,加之信息技术引进教学系统,使得任何一个教学系统都会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不断协同发展,这不仅是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建设与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教师个体素质和品质的主要内涵。

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

(1)对课程教学进行合理定位

根据社会需求调查,结合本课程的特点,确定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掌握当前主流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性能特点,了解当前主要的综合布线器材的性能并能合理选择相关材料用于解决实际的网络工程问题。

(2)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充分利用,还要结合现代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多媒体演播模式可以将抽象地理论以图像或者动画等形式进行演示,使学生容易理解;交互模式可以与学生产生互动,调用学生积极性;工程实践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对布线工程的理解和掌握。

(3)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综合布线技术课程实践性强、综合性强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实践环节、虚拟项目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学习过程中的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面向社会实践,更有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条件

(1)教材和相关资料

组织相关教师研究现有教材的特点,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目前的综合布线工程现实,编写相应的理论教材和实践指导教材。

(2)实践教学环境

规划并筹建符合我院实际并具有一定领先性的综合布线实验室。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

通过教学研讨和参观兄弟院校等方式,总结出符合我院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

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力争将实际工程施工引入教学过程。积极参与校园网的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以工程实施过程加强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四、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专业教材不足问题,力争二至四年内组织教师编写专业教材和实验教材,全面提高理论教学水平和实验教学质量。

2.解决目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无法客观验证的问题,建立形成性考核为主,突出实际操作的实验测试、课程考核规范和体系。

3.解决目前课程教学中教学梯队建设不足,缺少高职称教师的问题,建立合理可行的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通过“以老带新”结对指导、教学培训、试讲听课、教学研究和学历深造等措施提高任课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学水平。

五、本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1.面向工程应用,教学以实际工程案例为指导

教学改革面向应用,将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充分进行社会需求调查,将社会的需求反映在教学当中。用工程实际现状指导教学改革,促使教师更多地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工作。

2.加强实践教学,模拟现实网络布线系统项目的实践

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着重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积极向学院申请加快综合布线技术实验室的建设。在实验室尚未建设完毕前,积极争取参与到学院新建建筑的综合布线施工。同时以实际项目的需求作为实践教学的出发点,设计不同的项目需求背景,要求学生以这些虚拟项目为对象进行项目分析和理论设计。通过这种方式将教学与工程运用拉近,也使对学生的培养更接近企业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使他们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4

abstract:massiveopenonlinecoursesprovideamutuallearningandexchangeplatformforlearners,sharingofcurriculumresources,enablelearnerstobecomealeaderinlearningandimprovethelearningeffect.thispaperintroducesideas,significanceandmaincontentsoftheopenonlinecourseconstructionofBridgeengineeringtestandDetection.thisopenonlinecourseisbuilttoimprovetheteachinglevelofcivilengineeringtestingtechnologyprofessionalcoursesandlearningeffectinapracticalway.

关键词: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设计

Keywords:BridgeengineeringtestandDetection;openonlinecourse;teachingdesign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9-0187-02

0引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简称mooC)起源于美国,2012年以美国一批顶尖高校建设的网络课程为代表,为学习者提供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1]。国内于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鼓励高校建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掀起了国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热潮。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总学时96个,5.5学分。先修课程主要有材料力学应用、工程识图、工程测量、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与检测、高性能混凝土试验与检测等,后续课程主要有试验室组建与管理等。为了使学生掌握桥梁工程的检测任务、内容和检测项目,合理选择检测仪器及了解仪器的使用性能;具备查阅相关技术规范规程,掌握常用技术规范规程的能力;能够正确填写试验记录,正确处理试验数据,并最终给出科学合理的工程质量评价结果。结合学院智慧职教课程资源平台,本着“建以致用”的原则[2],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为将来开展线上和线下教学提供保障。

1建设思路

本n程依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行动领域与职业能力中的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工作项目设置。其总体设计理念与思路是以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检测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利用检测项目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使得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检测项目以桥梁工程建设顺序为引导,理论知识围绕指导工作任务需要,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关系,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实现学生培养过程共管,培养质量共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使得学生在真实检测工作条件下最终掌握职业能力。同时结合高职教育及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对理论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融入相关内容,并由此形成过程性考核、项目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

1.1合理设置学习情境,构建“岗位能力+职业目标”的课程标准

按照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双融共育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依据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标准,以桥梁工程为载体划分学习情境,以检测员真实、完整的工作内容构建学习情境内容,由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为主线安排学习情境顺序。

1.2紧密结合检测员岗位需求,构建理实一体化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参照检测员岗位工作流程,采用工学结合“任务驱动”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建立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效结合。

2建设内容

2.1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图2)

2.2构建情境化的学习项目

按照工作任务流程,从桥梁工程整体评价方法、检测试验仪器介绍着手,以桥梁工程施工前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施工验收阶段的检测项目为设计思路,将课程划分为两个模块七个教学情境,基础模块包括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概述和桥梁工程结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连个学习情境,核心模块包括桥梁工程原材料试验检测、桥梁工程制品试验检测、桥梁工程地基与基础试验检测、桥梁构件状况及耐久性检测、桥梁荷载试验与承载力评定五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2.3建设流程

在线开放课程具有知识“碎片化学习”特点[3],侧重于网络平台的在线交互学习交流[4],鉴于此制定相应的建设流程。

2.3.1网络平台建设

由学院提供的职业院校数字化学习中心为网络平台,将课程分为课程公告、课程内容、作业、考试、讨论区、答疑、笔记、学习档案八个网络模块。

2.3.2知识点设计

按照在线开放课程知识“碎片化学习”的特点,需要将《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再进行教学设计并将他们串接起来,每个知识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并设置相应的测试。

2.3.3课程设计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简况、教学简况、课程设计思路、成果、考核评价、教学条件、参考资料、教学组织这八个方面。

2.3.4课程录制

建设团队根据课程内容确定录制的知识单元、录制场景和风格,将每个知识点做好脚本后进行录制。

2.3.5课程上线

将制作好的课程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课程网址,课程正式上线。

3数字资源规范要求

为了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维护效率和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数字资源的规范要求很重要,主要体现在结构的规范性和格式的规范性。

3.1结构的规范性

在线开放课程结构的规范见表1。

3.2格式的规范性

在线开放课程格式的规范见表2。

4结语

《桥梁工程试验与检测》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使专业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开放性更好,可以与老师随时进行网络交互式探讨,提高了学习效率,提升了学生试验检测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袁莉,斯蒂芬・鲍威尔,马红亮.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国际现状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3):56-62.

[2]于歆杰.在线开放课程需要建以致用[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9-10.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5

关键词:SpoC;教学模式;问题解决;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6)20-0025-05

一、引言

从mooC到SpoC再到“微课”,全世界教育工作者从未停止对教学模式方法探索和改进,目前产生的SpoC课程教学方式,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优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尤其适合我国高校集中式管理方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现在对SpoC模式发展过程、SpoC与mooC的区别分析、SpoC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SpoC课程教学设计方式以及SpoC与常规教学的优势对比等方面有不少的研究文章,有的文章还运用了大量调查图表对比说明这种方式对课程教学改革带来的好处。但对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完整过程,对事先应当谋划解决哪些问题,实施中如何解决出现的新问题等研究考虑的不是太多,当然这也与有些SpoC开课过程的不彻底有关。因此,本文着重从对具体实施中问题的解决的角度进行探讨,对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所带来积极效果没有作更多叙述。目的就是要放在应用落实上,希望能为后来实施者提供一些参考。

在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率先打造出SpoC平台,推出《大学物理》等课程,配套了完整的教学资源,开启了SpoC模式在中国的应用[1]。

二、SpoC的概念与特点概述

本文重点主要探索SpoC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因此只对SpoC作简要介绍。

1.SpoC的概念

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简称SpoC),中文意思是“小众私密在线课程”。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简称mooC),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SpoC是在高校范围课程教学的新发展,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而设置的在线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的混合学习模式。在这里,Small、private与mooC中的massive、open相对。“小众”是指学生人数一般在数十人到数百人之间。“小众”(Small)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课率。“私密”(private)是指只对“小规模”满足准入条件的申请者完全开放课程(而对旁听者仅限于部分开放),故具有一定的私密性[2]。

2.SpoC课程的特点

(1)模式自由。SpoC教学内容可以是mooC的超集,通过线上的在线讨论和线下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含翻转课堂)实现SpoC方式,因此SpoC=mooC+补充交流的模式。

(2)体现学习的全程关照。由于学生是受准入条件限制的,相对学生人数较少,老师可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由教师完成作业的批改、与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答疑和讨论,以及面对面的“补课”等[3]。

(3)出勤率会提高。SpoC中可以明确或隐含地给学生形成出勤,因为线上学习平台可比较容易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统计,而线下的课堂本身就有教师的考勤环节。

(4)保证进度一致。由于学生在参与线下课堂学习交流的时间点上有基本进度一致性的控制,从而促进了线上学习的基本同步。

(5)体现知识的自我构建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

(6)因材施教。通过洞悉学生线上学习和线下课堂表现信息,比如前续课程成绩、以往表现、个性、优缺点等,主动要求部分学生再做一些特殊的内容训练。

(7)责任与荣誉感。一般来说在一个班里的学生进行了分组,每一组成员在学习、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会影响本小组荣誉,因此会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8)课程选择权。学生在选择某门课程的SpoC方式之后,必须按照教师的规定来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学习环节。确保该门课程教学的有序性和完整性。

(9)身份验证。因为是有准入条件的,因此SpoC能做到保证学生本人听课,也能做到线下考试。

(10)SpoC与传统教学结合的课程资源应用模式,能够促进学校资源在教学应用中进一步落地生根,有利于高校实施课程教学改革[4]。

(11)SpoC更加强调赋予学生个性化、完整、深度的学习体验,对学生进行更严格的认证和评估也使得课程证书更具效力,提高了课程完成率和学习质量。

(12)SpoC相对而言成本较低。小规模以及限制性准入的特点,有利于挖掘其潜在商业运营模式,更能保证在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三、计算机网络SpoC模式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

SpoC的概念以及在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点,大家已经有更多的共识。目前的关键问题是更多进入到真枪实弹的大规模的应用阶段,并在实践过程对所遇到的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对后面实施或许更有现实意义。所以笔者结合基于SpoC课程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方法与大家分享。

1.获得支持

SpoC课程是由线上和线下(课堂)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组成,这一点与mooC、远程教育等还是有区别的。因此要开展SpoC课程教学必须有线上与线下两个大环境的支持,缺一不可。这就决定了开课教师要想开展教学,就必须获得一定的外在支持,否则很难不走样地完成SpoC的教学过程。要获得的外在支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SpoC的线上学习环境是以学习网站的方式作为支撑平台的,但这种网站与常规形式的学习网站有明显区别,比如它要具备对学生学习时间、内容、问题回答、即时测试、即时问题回答、学习能力结果分析以及线上综合成绩评定等功能。这些技术实现,对一个开课教师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况且老师的主要精力以及注意力也不应当在此。我们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平台是由从事网络教育的软件开发公司来完成的。线下用到的相对固定的环境(如多媒体教室)等的支持,由学校、系院协调完成。

①获取学校层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资金的支持

我们开展的基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就是西安文理学院课程教学改革立项,支持经费为5万元。对于没有立项支持的可建议学校将SpoC课程教学改革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立项以获得支助。

②获得二级学院或系的支持

现在许多高校将类似教学改革费用分配到系院,由系院自己根据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情况进行支配,因此可申请系院的支持。

③获得社会从事教育资源与软件开发公司的支持

在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的今天,许多从事教育软件开发以及线上教育资源建设的单位、公司,也急需与高校合作开展SpoC课程的网上平台开发与建设。一些公司为了在学校打开渠道,展现自己网上平台功能特点,或许会无偿或以较少费用来完成SpoC线上平台的开发。因为对一个SpoC线上平台来说,课程可以不一样,但平台往往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因此对公司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④租用已有的SpoC线上平台

现在一些公司已经开发了自己的SpoC在线平台为大家提供服务,学校SpoC课程实施者可以租用已有平台,把自己课程各种类型资源放上到此平台上去,同样可以导出相应的线上学习信息。从短期来看这种方式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但从长远来看,同样要支付租用费用,并受到使用年限的限制,受制于人且不同课程所体现的个性化需求也受到一定的限制。

⑤获得线下环境的支持

线下环境由学校内部解决。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脱离线上,线下老师在课堂也会随时用到线上平台,所以线下环境除了教室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外,能方便连上学校的局域网或互联网等。对开课班来说,该课程每次上课必须保证在此相对固定的教室或环境中进行。一般在下学期开课前,要以系院形式在本学期末向学校教务处提交相关SpoC课程安排要求。以便教务处进行统筹安排,避免发生冲突,影响正常开课。

2.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实施

只有在线上和线下以及资源建设具备的情况下,才能顺利开课。

(1)确定计算机网络SpoC线上平台建设问题

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是西安文理学院首批5门课程以校级课程改革立项方式来建设的,学校非常重视,并给以资金支持。学校为了让课程主持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SpoC课程的设计、相关资源建设等能真正体现SpoC特质建设上面来,学校最终选择与公司合作,由公司提供SpoC在线平台,并负责如课程录像、视频制作等任务,大大减轻了有关技术问题对教师的困扰,明确了教师在SpoC课程中的定位问题。

(2)选择计算机网络为SpoC课程的优势

由于我校的校园网还没有自己的SpoC在线承载平台,显然要实现学校多个课程的SpoC教学形式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优先选择一些课程作为SpoC方式开展教学。要体现核心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选择特别适合线上形式的课程。计算机网络课本身就是讲计算机网络理论,而线上学习平台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搭建的,在线学习可直接感受(如对传输层、应用层)网络功能,如果在学习中能根据所学知识对网络故障进行处理,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应用能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3)线上线下教学关系处理

SpoC课程是一个完整的课程教学体系,如何把握处理好线上与线下的教学关系,在SpoC课程教学中显得尤为关键。关系处理不当,教学过程就会走样,效果就会打折扣,因此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和思考。对此,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考虑计算机网络课的线上线下关系。

①线上教学内容以“重、难点知识”为主。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让学生在网上先学习重难点内容,线下由教师对线上学习没有理解的内容再进行讲解、讨论,即紧紧围绕重、难点内容展开教学。但其缺点是,学生独自在线上直接学习难点内容时会有畏难心理、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悖于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

②线上课程以“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为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初学者的心理,可消除畏惧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自我在线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与认知过程,尤其适合本科生。把一些难点和重点知识留在线下课堂来讲解,发挥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即时交流的优势,让线下课堂更有吸引力,使线上与线下作用更加明显。

③兼顾①和②方式。一般来说这种方式不好把握,在SpoC课程建设实施初期最好不要用这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有时不好拿捏,可在课程开设以后进行探索和完善。

④把常规课堂教学内容不加区分地搬到线上去。显然这种方式有悖SpoC课程教学本质特点,比如,一些大学举办的网络远程教育,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即把课堂教学以录像的方式放在网上,对SpoC模式来说最好不要选择这种线上方式。

在我校5门课程中,以选择第①种和第②种方式为主,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选择了第②种。通过与我们开课老师的交流以及对学生的调查,学生普遍比较欢迎第二种方式,由于这种方式线下课堂还要讲重难点知识,因此,线上学习学生的心理压力比较小,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4)重视构建线下讨论环境

在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过程中,对线下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了重新排置。根据SpoC课堂教学与常规的课堂教学对教学环境不同的要求,课堂除了老师精讲重难点内容以外,更多时间用来创设主题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为了提高讨论互动的效果,对常规课堂的桌椅排放进行重新摆放,让每个学生尽量“暴露”在教师视野之下,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或被迫发言的机会。为开展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教学,学校专门提供了易于布置的教室。

(5)教学内容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在实践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和解决。

综合考虑进行线上与线下教学的整体设计。这也是SpoC教学模式的要求,把握好两者的侧重与平衡关系。

①线上教学设计把握。把握好线上学习主要是学生自己学习这一显著特点,在内容的难易程度上要把握好。我们选择了前面讲的第二种方式。在设置网上作业题、思考题、扩展发挥题、测验内容、主题讨论等方面以学生经过稍作努力就能完成为标准。由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融理论与技术、产业为一体,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许多有名的it软、硬件企业进行友情链接,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前沿技术与产品。

②线下教学设计的把握。把SpoC的线下课堂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区分开来,设计讲授的难点、重点内容要明晰凝练,同时要把线下课堂的讨论主题、讨论内容作为不可缺少部分进行精心设计。

四、评价问题

评价在SpoC模式教学中显得极为重要。在高校教学考核中,评价对学生来说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SpoC课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因此与传统课程考核评价明显不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1.对课程教师的考核

教师是课程的引领者和具体实施者,对实现SpoC教学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应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1)考核是否执行了SpoC课程的教学规范。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是保证大的方向不走样的关键。学校教务处对此专门制定了细则,并由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负责检查评价,且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期教学的过程,体现形成性结果的评价。

(2)突出对线上各种资源更新建设的评价检查。由于线上教学是SpoC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线上资源的完善、更新有明确数量比例与时间节点要求,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严格执行了这一要求。

(3)制定适合于SpoC模式的计算机网络课教学和实验大纲。对以前教学和实验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进度表进行修改,对课时数进行调整,根据SpoC课程要求重新撰写了计算机网络课的教学设计脚本和教学内容。完成了线上和线下两个大纲。

2.对学生评价与考核

对学生的考核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败。怎样才能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考核形式征得学校教务处的同意。对于一门课程考核一般有考查和考试两种方式,大多数学校规定考试课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两者按一定比例组成,如果SpoC课程的考核也采用这种方式,就显得不够全面。为此,我们提前与校教务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向学生作了说明,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否则在课程结束形成成绩时有可能出现麻烦。

(2)学生成绩组成要达到最佳比例。我校计算机网络SpoC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线上学习综合成绩。主要由线上平台所具有的考核分析功能给出每一个学生的评价或成绩;二是线下课堂讨论、互动表现评价成绩,含有考勤等;三是试卷考试成绩。由于课程的SpoC教学方式仍处于实践发展阶段,为引起学生对线上和线下学习的同等重视,规定考试试卷卷面占50%,线下课堂讨论表现占20%,线上学习评价占30%的分配比例。经过上学期实施来看效果比较好。

(3)SpoC课程考核教师作用重大。对学生的线上评价考核,由线上平台功能基本可以给出,但对线下课堂学生总体表现,尤其是学生在主题讨论、互动等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还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教学中安排由分组讨论中小组长对学生的表现作记录,记录表是有条目且已印好的制式表格,本堂课结束后要求学生签名,以强化学生对自己本堂课表现的认识,以便后续坚持或改进。

(4)阶段性测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阶段性测试目的要明确,形式内容要灵活。不要仅仅局限于常规的笔试形式,还可以让学生撰写个人学习课程的阶段性总结,比如在学习网络层知识概念时,让学生写一份该层所对应的路由器产品商家及其路由器产品性能水平的报告,以加强学生从知识原理到技术最后到对产品的了解,强化学生的工程思维等。

(5)对学生表现进行阶段性总结。这是强化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要专门抽出时间与全班学生进行面对面总结交流,以提示或提醒学生下一步的学习行为。比如,我们采用先让小组长对本组学习情况进行陈述,紧接着个人自评,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点评等。

总之,Sp0C课程教学模式,就是要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体现了建构主义认知原理,因此,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

五、长效机制的建立

经过我们对计算机网络课的实践,要真真正正在某一门课的教学中不打折扣落实SpoC教学模式,看起来简单,但在实施中会遇到这样或者哪样的问题。为了保证不走样,必须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我们主要从两大方面进行了考虑。

1.学校层面

(1)将学校开展基于SpoC模式的课程教学改革纳入学校专业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之中。比如可将其纳入学校发展的“十三五”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划之中,从学校顶层重视起来。

(2)校教务处尽快建立健全实施SpoC课程教学的相关管理制度。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职能部门,校教务处应对实施中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同时也要有校财务、资产管理处等协调支持。

(3)调整SpoC课程任课教师的课时分配机制。计算机网络SpoC课的实施,显然要比目前常规方式教学要付出更大的脑力和精力。如果在分配等方面没有体现,恐怕没有教师愿意主动承担参与SpoC这种教学方式。经过反映情况,我校现在采用给以SpoC方式上课教师在原本常规课时基础上再增加50%工作量(课时)的方式。

2.教师层面

教师是SpoC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认同SpoC课程的教学模式。要有奉献的思想准备。我们在开始实施计算机网络SpoC课时,先征求了几位老师的意见,并达成一致,以避免在实施中出现不同的想法。

(2)不断学习提高SpoC课程教学能力。显然,在SpoC课程教学中,对教师的知识、技能等都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学团队专门制定了适应SpoC教学的提高方案。

(3)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讨论。要不断感受理解SpoC课程教学模式真谛,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修正,定期集中介绍自己的经验体会。

(4)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外在问题,及时进行反映沟通。课程在进行中,时间不等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及时向主管领导反映问题,比如向教学主任、院长反映等。我们对一些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沟通就能解决的事情,要主动出击。

在计算机网络课实施中,我们感到运用SpoC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进行的改造,而不是使教师这个角色消失,教师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转变,即从知识传授者变为教会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推动者。

六、结束语

SpoC课程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大家普遍赞同和认可的,其线上与线下不可分割的统一性特征,非常契合我国高校“围墙”式管理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因为当下完全脱离课堂式的教学方式是不现实的,但又要考虑以学生为主的自我知识构建,SpoC可谓是目前比较好的选择。现在最关键的是要尽快行动起来,应更多重视关注实施过程中问题的解决研究,因为理论上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这样或许更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奇,杨竹筠.SpoC:结合高校教学的融合创新[J].物理与工程,2014,(1):15-18.

[2]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3):22-28.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6

关键词:优质课程网站;架构设计;php;mysql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10-2284-02

webSiteofQualityCourseDesignBasedonpHp

wanGKun

(Collegeofelectronic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tongjiUniversity,Shanghai201804,China)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qualitycourseisthecenterofprofessionalcourse,toexploitandestablish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qualitycourseswebsiteistheessentialrequirementtochangethetraditionalteachingpatternstechniquesandmethods.onthebasisofthecurriculumbuildingandvideoondemandprovidedbythequalitycourseswebsite,tobringupthearchitecturedesignmethodsbasedonpHp,andtostudyanddemonstrateitintermsoftheserver,architecturedesign,systemfunction,webdevelopmentandotherarchitecturesdesign.

Keywords:programmingqualitycourseswebsite;architecturedesign;php;mysql

目前优质课程的建设正日益受到各高等院校和广大学生的重视,各个学校也在大力进行网络课程项目的开发建设工作[1]。优质课程网站主要面向在校学习的学生,以及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同时也是院校间相互了解的窗口[2]。因此构建优质课程网站必须体现开放性、交互型、灵活性、共享性、高效性和自主性等原则。线性系统课程是控制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在该优质课程的建设中,我们把网站建设作为提高教学效率和改进教学方式重要的部分。

1网站总体功能设计

线性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线性系统理论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打下较为坚实的现代控制理论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基于matLaB仿真试验能力;了解并掌握线性系统分析、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一定的基于理论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为后续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因而本网站在设计时,不但注重网络资源的共享,而且还能在线学习交流,不仅能让学生从中受益,还能方便教师间的学术交流。网站按照权限分为普通游客、学生、教师和超级管理员。学生比普通游客多了注册登录功能,可以留言和提问,教师可以从后台修改课程信息及回答问题,超级管理员拥有系统权限,也负责日常维护工作。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在网站的功能设计时,主要设计以下几大模块:课程介绍、师资队伍、课程视频、你问我答、网上调查、在线交流、留言讨论和资源下载等模块。

2主要技术实现

图1为优质课程网站总体框架结构图。

2.1网站总体构架

系统采用目前流行的B/S模式(浏览器/服务器模式)。具有分布式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地查询、浏览,开发维护简便,只需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的同步更新。学生在任何能上网的地方都可以访问到。

2.2开发工具的选择

本网站采用pHp技术+mysql数据库运行模式[3],网站的基本设计基于开源cms平台的二次开发,具有web2.0的交互性和先进性。同时也考虑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可在windows及Linux平台下部署。pHp是一种简单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健壮、安全、性能高,并且是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动态脚本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开放的源代码:pHp是免费的,所有的源代码都可以得到。

2)基于服务器端:运行在服务器端,可以跨平台运行在Unix、windowns、Linux下。

图1优质课程网站总体框架结构图

3)效率高:pHp消耗相当少的系统资源。

4)具有极其有效的文本处理特性,支持从poSiX扩展或者perl正则表达式到XmL文档解析。

5)便捷实用:pHp代码就嵌在web页面中,不必为它建立一个特别的开发环境或iDe。

2.3各子模块介绍

1)课程介绍

对线性系统理论进行综述及教学大纲。

2)师资队伍

介绍该课程及相关课题组的教师教授。

3)你问我答

本功能供系统注册用户使用,分为三类角色:管理员、教师及学生。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可对后台各模块修改管理;教师可在登陆后获取后台登陆链接具有修改文章上传附件的权限,并且可对问答模块中的问题进行回复;学生可在问答模块中提问,并且下载附件留言等。教师和学生角色通过注册时提交的教工号与学号判断。

4)网上调查

支持多个调查事项,支持单选、多选两种方式投票,统计结果支持图形化,主要对课程及网站满意度及时反馈。

5)在线交流

Red5是一款基于JaVa的免费开源的Flash流媒体server,是当前最好的替代adobe提供的FmS的开源软件。而且在可扩展性上有FmS不可比拟的优势。openmeetings是一款基于Flex开发的开源视频软件,通过Rtmp和Http协议传送视频数据。支持在线聊天,视频,文件共享,桌面共享。

采用openmeeings搭建远程会议平台,作为一个多语言可定制的视频会议和协作系统,它支持每个参与者音频和视频会话。openmeetings还包含一个白板,通过白板可以导入各种格式的图片和涂鸦。因而学生与老师可进行面对面实时交流。

6)资源下载

提供教学视频、习题解答、教学课件等下载服务。

7)教学视频

提供课程视频的在线观看,采用windowsmediaplayer播放器,因而一般不需要再安装插件就可即点即播。

8)留言版

作为网站中交流的中心,留言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地位。它有助于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教师学生交流的重要工具。留言系统具备了较完善的网上论坛与社区功能,注册用户可以发表、回复、阅读帖子,支持精华区、排行等功能。系统前台显示留言内容、时间、作者等信息。管理员通过后台管理,对留言记录进行添加、编辑、删除操作。

2.5课程网站页面的设计

作为课程教学网站,网站页面设计遵循了简洁、一致性和好的对比度三条原则。保持简洁的常用做法是使用一个醒目的标题,标题常采用图形来表示。一致性包括总体的排版和页面的色彩风格,本网站以淡蓝色和淡灰色为主色调,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其中左侧为导航栏,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网站不但外观赏心悦目,而且内容充实丰富,更加易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3结论

基于B/S构架,应用pHp技术设计制作线性系统教学网站。使用mysql建立和维护数据库,并进行了系统试运行。网站充分发挥php的技术优势,有效利用了校园网络资源,运行性能稳定,界面友好、美观,功能较齐全,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广大师生好评。

参考文献:

[1]孙梅,赵兵.高校计算机学科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技术在线,2009(21):93-94.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7

关键词:校企合作综合布线课程设计规范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明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性质与定位,从而制定符合高职院校课程发展的理念及设计。[1]

1概述

综合布线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领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建筑技术、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进入物联网时代,企业急需大批综合布线规划设计、安装施工、测试验收和维护管理等专业人员,满足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课程的性质与定位

2.1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明确定位于网络综合布线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通过进行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方面的实训,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结束前能熟练掌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技术基本操作方法和经验,能够承担网络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任务。

2.2课程的定位

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定位如图1所示:

图1

3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设计坚持以实践动手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即模拟真实的工作场景,把学习的内容细化成学习领域和相关知识模块,以实施的项目目标为评价机制,重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采用学做相间、教学互动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按项目小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项目实施过程考核,以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网络构建的能力,满足企业用人需要。

4课程设计

4.1能力目标设计

能力目标设计包括2个方面,即职业能力目标和核心能力目标。

4.1.1职业能力目标

4.1.1.1理解和掌握综合布线各个子系统特性

按照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规定,参照“西元”综合布线工程教学模型,把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分解为以下七个部分:①工作区子系统;②水平子系统;③垂直子系统;④建筑群子系统;⑤设备间子系统;⑥进线间子系统;⑦管理间子系统。[2]

4.1.1.2能完成网络综合布线工程项目设计

在GB503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一般在工程项目的弱电设计阶段进行。设计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

在工程项目开始时,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必须进行工程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工程设计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①点数统计表设计;②系统图设计;③端口对应表设计;④施工图设计;⑤编制材料统计表;⑥编制预算统计表;⑦编制施工进度表。

4.1.1.3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思维的能力。

4.1.2核心能力目标

①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适应社会、相互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③积极乐观、自信的能力。

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4.2内容设计

课程以工程项目形式呈现所需学习的知识点,从认识综合布线系统开始,了解网络传输介质、综合布线使用工具,从工作区简单小项目入手,逐步增加项目难度及复杂性,最后进行综合项目的设计及项目招投标管理,完全符合大家的认知规律。课程教学中的每个工程将按照“项目引入-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项目实施”几个环节进行。

4.3实施设计

课程所有单元的组织实施都以工程项目的形式展开,实现环境为综合布线实验室或者施工现场,分项目小组以工作过程的形式展开学习。每组选择一名组长承担项目经理工作,负责本组工程组织、管理和实施工作;带领本组成员进行技术交流和沟通、查询相关技术资料、组织编写项目方案、安排人员进行项目实施、完成项目测试和总结工作。老师是整个项目的总规划师和设计师,根据实际需求随时调整项目内容,负责项目的技术咨询和指导工作,控制课程的组织开展,以及项目总体发展方向的把握。

4.4考核设计

为了适应新的设计方法和手段,采用模块化阶段性考核,如表1所示。

表1

5结语

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的原则,将校企合作贯穿于课程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实施的始终,使学生在校培养与企业的岗前培训有效对接,从而形成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3]

参考文献:

[1]范海健.校企合作模式下综合布线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2(03).

[2]王公儒.网络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申远.基于项目驱动的网络综合布线教学改革与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10).

课题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资助”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4B-142。

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S[2014]GHB1212。

基金项目:2013年甘肃省教育厅“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项目“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8

pDCa的工作思路贯穿始终

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各部门对个性化培训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按照需求调查、方案制定、资源整合、系统建设、计划编制、项目实施、培训评价和工作总结等多个环节开展工作(如图1所示)。

需求调查: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基于调查结果整合形成个性化培训计划。

方案制定:通过制定个性化培训项目工作方案,明确整个项目工作流程,说明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事项。

资源整合:基于科学系统的资源利用,将个性化培训计划与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常规业务培训计划整合。考虑资源现状、学员需求以及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形成集中面授、在线直播(大讲堂)、网络自学、在岗培训等多种教学模式。

系统建设:以个性化选学培训项目为载体,通过座谈、访谈等措施与课程研发部、网络教育培训部等进行深入沟通和协作,加快配套资源体系的开发建设。

计划编制:在基于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经过整合优化,编制个性化选学培训计划,明确分层分类的实施主体和学习管理要求。

项目实施:组织网络自学、大讲堂、集中授课的具体实施,发文通知,跟踪反馈,按月度做好实施情况总结统计,确保培训过程有序开展。

培训评价:全面梳理并分析培训考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基于网络平台系统设计并分类实施一、二级评估,同时增加对课程、师资的评价反馈,持续完善提升。

工作总结:进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和总结反馈工作,优化工作流程,持续对课程、师资、网络平台进行完善,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个性化、流程化、信息化”的实施模式

确保培训实效

目前公司个性化选学培训已经涵盖了公司系统各类人员,包括县区级单位(县区局(分公司))的部门、乡镇供电所、班组。2013年累计有10156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5万多。2014年有32362人参加选课,选课总人次达11.4万。

个性化定制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公司直属各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充分了解员工培训需求,对“症”实施,提高了培训效率。将培训需求与现有课程匹配整合,发现课程缺口,明确后续课程资源的建设和配置方向,使个性化选学的课程库内容与员工培训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了个性化培训的针对性。其次,对多种培训形式的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网络自学、视频大讲堂、集中面授等不同的培训形式,满足学员的不同需求,实现了培训效率的有效提升和培训成本的合理控制。

流程化跟踪与推进过程管理

在整个项目运作过程中,把控多个关键环节和里程碑事件,确保培训实施的有序推进和工作流程的高效执行。图2所示为项目里程碑事项图。

在2013年基础上,2014年个性化选学培训新增实操技能课程481门、管理和技术课程17门,新增实操技能培训套餐34类,在线直播新增通用管理大讲堂2期(2013年已开展8期),推荐凤凰网、腾讯网公开课等外部公开课。网络学习的满意度总体平均值为96.88分,在线直播大讲堂课程总体满意度为97.02%,各期讲师的满意度得分均在85分以上,个性化集中面授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7.14分。

信息化驱动需求调查与效果评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明确了个性化选学培训的系统功能需求,在公司已有的教育培训信息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个性化定制,实现了按需选课、需求分析、学习包同步、学员考核管理、管理员账户等多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完善,推动了网络学院的应用。针对集中面授和网络自学,组织学员统一进行在线评价,将结果反馈至直属各单位,同时也能了解课程满意度情况。针对在线直播大讲堂培训,要求参培学员完成在线学习后,登陆学习系统完成一、二级评估,包括学员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培训班满意度和师资满意度等。

“四位一体”的有益实践推动培训模式创新

实施按需选课,满足个性化学习要求

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对员工进行个性化选学问卷调查,制定员工个性化培训计划。实行按需选课,让员工在完成公司的培训要求之外,还能够按照个人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选修课程。

加快课程开发,锤炼多层次精品课程

在公司已有的课程基础上,制定新课程开发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积极研发涵盖不同人员类别、不同专业、不同层级的课程,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滚动修编和完善,逐步锤炼出一批精品课程。

拓展考核方式,完善评价激励体系

对各类培训方式制定对应的考核评价办法,如视频教学采用在线一二级考核评估;网络自学组织学习分享会,根据学员自学情况进行评分;集中面授统一进行培训考核评估。通过多渠道进行培训考核评价,完善公司培训评价激励体系。

完善系统功能,打造综合化学习平台

推动网络学院的建设应用,构建系统的各项功能,如支持在线选课、网络自学、即时在线考核等,逐步打造一个集个性化选课、在线学习管理、在线考核评价于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技术的综合性课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多且概念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是教学和学习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教材与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问题,为适应国家对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紧随新技术的步伐,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学改革,可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习兴趣,为其今后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1]。

1现有课程教学内容弊端

我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选用的教材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教材―《微机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5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出版,周荷琴、冯焕清编著。从教材的内容来看,教材虽然经过5版的修订与补充,但其内容远落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面对繁杂的接口芯片及接口技术的发展,教材知识水平、知识体系看起来还处于上世纪阶段。涉及实践性内容的应用,所举实例简单、且脱离了工程实际应用。从教材的编排上看,系统性差,没有真正体现该课程知识体系及技术构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要将前后知识与章节进行穿插,才能让学生明白前因后果。

2学生学习课程应达到的目标

教师通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讲授,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知识点,指导学生构建课程的知识体系,运用在其专业方向上,并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点衔接。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有一定的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的能力,如何选择合适的接口芯片与接口技术,扩展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以完成设定的功能与任务,能应用于工程实际,学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思想方法[2]。

2.1把握课程的知识点,并建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体系

学生应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技术,特别是对技术难点、重点要有深刻的认识,为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硬件方面,由一台微型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就能联想到其外壳内所带有的部件,各部件之间的联系,工作过程。参照性能指标,就可评价计算机的优劣与适用范围。

2.2熟练掌握与应用汇编语言及接口技术

计算机的应用在于软件,学会与掌握编程是课程学习的重中之重。编程是人类与计算机沟通的一座桥梁。学生通过不断编程练习,学会编程的技巧及应用软件的融会贯通,使学生的编程水平、技能、思维方式不断得到提升与完善。而计算机功能的延伸与拓展是由接口技术来完成的,也是应用于工程实际必需掌握的技术与技能。学生应掌握查阅接口芯片数据手册的方法,会阅读接口芯片数据手册,理解并掌握接口芯片功能及其参数,能将接口芯片管脚连接到计算机的CpU管脚,并能完成计算机与外设的地址分配、功能控制、信息交换等任务。

3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点

3.1课程的普惠性、趣味性

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普惠性课程,它的知识已潜移默化的运用在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应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并掌握一些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与技术,针对学生的学习差异性、接受能力,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让不同的学生接受到不同层次知识与技术[3]。此外,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除了工程实际应用上的案例,也应介绍趣味性强、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案例,使编程的教学方法也充满趣味性。

3.2建立完整的知识点与知识体系

课程的内容的改革应将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术语、知识要点讲透、讲深,让学生学会用专业的语言来描述所学课程,并将这些知识点构建成一个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知识体系,让知识点有机相连,让学生在将来工作、学术交流中不存在知识上的障碍或概念理解上的不规范。

3.3应用与实践相结合

以工程应用为场景,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限于实验条件,即便是用简单的实验进行教学,也要明确工程上实际应用时应该如何考虑计算机应用的问题。同时,将课程教学活动拓展到学生课外活动,发动有兴趣的学生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学习,通过成立研讨小组,兴趣小组,学生兴趣社团等,组织开展课程设计,指导学生参加竞赛活动。

4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及说明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是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完善课程各章节的结构设计,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后的教学内容由理论基础、接口芯片、技术延伸、考核四部分组成。课程总学时数为56,其中理论教学学时数是38,实践和实验学时数为18。提高实践课程比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整体教学方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教学思路是CpU与各接口芯片通过三总线结构相连接,外部设备通过各接口芯片与8086CpU相联接,完成信息交换。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三总线结构对各种接口芯片连接所起的共性作用,以及具体的接口芯片连接存在的特殊性,将各种接口芯片的不同功能进行展现,使学生对计算机系统有一个整体认识。

5.1CpU部分

教学上简介微机原理、组成、寻址方式,让学生对微机的硬件与软件有一个整体认识,强调知识点,以便后续课程中的应用。

5.2接口芯片部分

接口芯片的教学以芯片数据手册为主导,以课本为参考。首先教会学生如何在网上查找接口芯片的生产厂家,找到芯片数据手册。再分析数据手册的各个部分,教会学生如何看懂、看会芯片数据手册。教学的重点与?y点是CpU与接口芯片的连接。首先按三总线结构的要求进行连接:1)数据总线为双向传送命令字、控制字等信息;2)地址总线给芯片分配接口地址,分配过程中,针对地址要选择合适的锁存器、译码器对地址进行锁存、译码;3)控制总线的连接较为复杂,应根据具体的应用要求进行分析后、再连接。

5.3总线部分

课本上的总线技术比较繁杂,且过时的总线技术较多。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际应用情况,只需对总线的主要性能指标、总结标准、典型的USB总线进行讲授,以节约学时。

6课程的考核方式

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通过“以赛代考”学生对整个课程建立起了立体的概念,融会贯通了所学知识与要点,巩固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基本上达到了应用教学效果。

在线课程建设总结篇10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课程体系工学结合

根据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析具体岗位对专业技能需求,确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整合,根据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能力,构建以能力模块为单元的课程体系,教学部门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效监控下实施教学。课程体系建设步骤如图1所示。

一、提炼岗位典型工作任务

针对陕西区域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通过深入企业一线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总结了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及任务。

(一)制图员

业务范围是完成机械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及简单机械结构的设计,绘制电气线路原理图,安装图,编制相应的技术文件,工作任务是机械零件图及装配图的绘制,机械结构设计,机械零件的测绘,电气原理图及安装图绘制,工程图纸的归档及管理。

(二)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现场操作人员

业务范围是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加工机械零件,工作任务是机械零件加工工艺图纸的分析,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编制,应用自动化生产设备加工零件,自动化生产设备加工程序编制。

(三)自动化生产设备和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员

业务范围是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系统安装,调试,工作任务是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机械部分的安装及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液压及气动部分的安装及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电气控制部分的安装及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整机调试,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技术文件的编制及管理。

(四)自动化生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系统维护及维修人员

业务范围是完成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日常维护及故障排除,工作任务是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日常保养及维护,自动化生产设备及生产线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

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依据“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按照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原则,优化突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岗位素质要求对接,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的衔接。具体思路是在国防职教集团平台下,选择行业具有覆盖性、代表性的企业进行调研分析,确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主要工作岗位,经机电专业指导委员会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和描述后形成岗位职业能力,确定专业行动领域,根据专业行动领域按照“学院+企业”的双主体建设思路,确定自动化生产设备应用专业的学习领域,按学生的成长与认知规律对学习领域科学地序化,最终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是以自动化生产设备专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工学结合、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将专业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和其它素质教育内容整合优化成公共基础学习领域、专业一般学习领域、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公共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引入了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专业核心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引入了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三年不间断安排实践教育教学,根据高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强化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工学交替安排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总学时的40%,按照三年不断线,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安排实验,实训,实习三个环节,第一学年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安排至少2周以上的时间到企业实习,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从事该职业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技能;第二学年重点培养专业技能,安排至少6周时间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实践,较为熟练地掌握专业技能,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全面要求,第三学年重点培养综合技能,安排不少于十六周的顶岗实习,进一步学习企业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模式,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就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在教师与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深入探究,写出总结或论文,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各专业与合作企业行业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和企业生产计划,详细安排三年综合实践教育教学内容,并以工作项目形式列出,确保校内外实训实习质量。

自动化生产设备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通过深入到西安地区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并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从学习情境入手,按照能力标准、确定新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并与合作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完成涵盖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与技能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标准、教学效果等内容的专业学习领域建设,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培养目标,专业主干课程得到保证,课程和学时的设置科学合理,符合教育规律。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体系的探讨郭佩琼职教论坛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