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相关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8:56

茶叶相关知识篇1

关键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专业英语词汇

随着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和茶叶外贸活动的增多,茶叶专业对外英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茶叶专业急需一大批专业英语对外人才。茶叶专业英语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一系列茶叶常用英文知识,还要能掌握常用的英文对外交流语言和词汇,更要听说读写样样俱全,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很好展示国家形象。

1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作用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培养具有多方面能力的茶叶对外英语人才,首先是阅读对外英文文献的能力,对外英语人才要能够熟练的翻译茶叶英文文献;其次是书写文献和论文的能力,这对茶学专业秘书的培养至关重要;最后是对外交流能力,茶学专业的对外交流需要掌握一般性的英文交流术语,便于商业谈判和文件的签订。茶叶专业对外贸易涉及到对外贸易各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商务英语、生物英语、医学英语、科技英语和营销英语等。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1)茶叶专业英语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服务对象;(2)茶叶专业英语针对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服务内容和任务要求;(3)茶叶专业英语词汇,根据不同行业的常用英语和句法,有不同的专用句式和词汇,也有着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方式;(4)茶叶专业英语的对外使用上,无论是从语法单词和句式的复杂性,还是谈判和交易的灵活性,都大大的难于普通英语教学。《茶叶专业英语》主要任务是运用英文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进行茶叶专业的教学。通过茶叶专业英语知识、语法和句式的讲授,让同学们掌握茶叶专业英语词汇,能够看懂茶叶英文资料和文献,并能进行简单的茶叶专业英文交流,最终能够书写茶叶专业英文论文和进行茶叶专业英文资料的统计整理。这不仅仅要求茶叶专业英文授课教师能够顺利的完成相关课程,也需要教师能够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引入和时展有密切联系的茶叶专业对外英语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书写茶叶专业英语论文,进行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茶叶专业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网络的构建,更是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最重要的是联系实际,讲解和目前行业择业就业相关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行业要求,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我国茶叶产量提高依赖于茶叶科技的发展,茶叶科技的发展又为茶叶教育提供相关教学资金。近年来茶叶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培养大批的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他们具有优秀的英文文献阅读和书写能力,也有着良好的对外英文表达能力,为我国对外茶叶贸易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目标

茶叶专业既是我国传统的农业教学专业,也是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改进的新型教学专业。茶叶专业融合农业专业、工业专业、商贸专业、医学专业和英文专业等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对各个行业的发展具有极大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发展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又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连续多年保持10%的发展势头。茶叶商业贸易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沿海地区的茶叶贸易在全球市场上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强劲的竞争力。因此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缺少,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最主要的短柄之一。茶叶专业对外英语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求相关人才有着专业的茶叶知识和对外英语知识,也要能够了解用人单位专业发展需求。根据自我所学专业和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进行有效调整,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实力,创造可观的企业经济效益,并在对外贸易的谈判和协议签订中熟练进行交流,提升企业形象。

3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

3.1优化授课内容

茶叶专业英语有很多不同的方向,和不同方面的课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茶树病虫防治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史与茶文化、茶叶审评与检验、制茶工程与茶叶机械和茶叶营养与保健等等。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一般选用国家编写教材和学校自助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国家指定教材主要为学生专业知识打基础,自编教材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能力编写。教学内容也不仅限于教材和课本,通过目前行业热点的深度挖掘,找到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学生能力培养。通过教材结合课外知识讲解,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发言提出问题和课外口语锻炼,书写锻炼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能力。专业的研究不仅仅要紧跟行业潮流,还要把握时代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国际茶业对外英语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我们要提倡学生阅读相关茶叶英文期刊和杂志,探讨国际前沿茶叶英语问题,提高学生专业认知力,掌握最新茶叶科研成果。

3.2改进教学方式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英语老师旧的教学思想。讲授的内容仍旧老套,毫无新意。这样不仅制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使教师思想和教学内容陷入停滞不前的境地,使教学目标和企业要求发生一定程度的偏移,取得的教学效果很差。茶叶英语的教学和其他专业的教学一样,都要做到活学活用,不仅要以教材内容和教师教授为主要授课方式,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求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材与课外知识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互动交流。只有交流互动,才能加快信息传播和知识传递,才能紧跟时代前沿技术和行业发展要求,才能使教学内部达到弄懂弄会、活学活用的目标。教学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同时也要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讲授不能仅限于教材的内容讲解,更要深挖教材内容的具体含义,教材和现实关联的密切程度以及教材对行业职业的指导意义;教学方式要多元化。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为次要目标进行教学。教学方式可以运用课件讲解、实物介绍、学生讲解和学生自主讨论、网络讲解和网络作业任务布置等多种形式,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茶叶英语知识,通过课外的反复练习和企业实地的操作演练,达到企业岗位职业要求。

3.3重视教材选取

教学活动是围绕教材进行展开和规划,目前茶叶英语教学活动展开是依据国家规定的《茶叶英语》为主要教材,茶叶英语教材内容涉及英语专业的知识较多,与茶叶专业相关的内容较少,因此对茶叶专业英语发展会产生一定影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的宗旨为:在茶叶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进行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过多的茶叶英语内容讲授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所以茶叶专业英语教材的选择,成为茶叶主页英语学习最主要的问题之一。茶叶专业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市场相关专业的发展情况,企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以及对外交流英语口语要求等等,进行专业教材的选取工作。教材编写首先要注重格式、语言的规范化;其次根据茶叶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向和知识特征,进行教材的选择。同时要综合多本教材和期刊来编写茶叶英语专业教材,尽量做到结构合理,内容合理和教学方式的合理。结构合理指的是教材编写的整体框架和课程的整体要求符合,能够反映当前茶叶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内容合理指的是教学的内容要足够的全面和具体,涉及的知识面要广,细节突出主次分明,能够完整的讲授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合理指的是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要能够把握茶叶专业英语教学的重难点,重点进行讲解。结合茶叶专业英语领域的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两方面内容,进行茶叶英语的教学。综合以上多方面的教材编写要求,我们编写出新的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课本《茶叶英语》,《茶叶英语》将基本茶叶英语知识、课外茶叶英语拓展、对外茶叶英语研究和企业茶叶英语专业职位要求几方面结合起来,具有注重基础和实际操作,紧扣时展特征,反映当前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等多方面的优点,是不可多得的优秀茶叶专业英语教学课本。

3.4完善考核方式

茶叶专业英语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具有以下改革:改变以成绩作为主要考核结果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学生出勤率、课堂发言、作业完成情况等的考核,期末成绩只作为学习考核的参考条件之一。考核的目的不在于对比学生成绩好坏,而在于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也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课堂和课外努力完成老师和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特别是就业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学效果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课外预习复习情况、实地实践操作情况、销售演讲和期末成绩考核情况。只有多方面考核,才能给予学生公平公正的评价。

4结语

通过对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改革,基本建构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体系。茶叶专业英语教学不仅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仅要掌握基本茶叶专业基础知识,还要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进行茶叶课题的书写以及对外茶叶商贸的交流。学生的自学应该成为茶叶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方式,老师提供相关的资料和适当的讲解,帮助学生完成自学,使其适应行业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冯延燕.中西方文化中动物词汇的象征意义[J].青年文学家.2011(15):206-206

[2]李昱霏.我国中庸思维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9-110

茶叶相关知识篇2

关键词:茶文化;茶经济;茶旅游;茶产业

随着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人们给旅游业也提出了新要求,一些生态环保、回归自然的旅游建设项目。所以,为了促进茶产业的发展,茶叶市场业进行了不断改革,已经成功将茶元素融入到旅游发展中,带动了茶旅游业发展,对茶叶发展提供了比较广阔的发展道路。

1茶文化旅游背景

中国是茶叶发展的故乡,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古人经常用茶作为与各国沟通交流的载体。现阶段,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主要以茶的品种、烘焙、加工、文化为主,不仅加强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沟通交流,还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人们不再将茶叶作为单纯的冲泡饮品,而是不断对茶资源实施开发。这一想法获得了广大人士的认同,激发起了很多人的参与热情,茶品种、种植、采摘、烘焙等茶工艺,开始广泛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建立了茶艺馆、茶趣园、旅游观光茶园等,在旅游范围内兴起了一场茶叶风波,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茶文化旅游是一种以茶叶为载体的旅游方式,可以让人们在观光旅游的过程中,获得茶工艺和茶知识,了解并学习茶艺文化,兴办茶叶旅游已经成为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茶文化旅游的内容和具体实践

茶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等两部分组成。物质文化主要由茶叶生产工艺、技术、消费方式和生产流程等重要因素组成;精神文化主要表示茶道、茶艺术和茶文化等,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影响,给茶物质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茶文化表示茶是一种旅游资源,是一种物质实体,涉及茶历史、茶生产、茶艺术、茶科研、茶习俗等众多方面。我国桂林茶叶研究所是广西唯一的茶叶研究所机构,坐落于桂林非常有名的风景区域,与尧山索道以及靖江王陵景点在同一条线路上,互为一体。园林四周由比较茂盛的绿叶、桂花树和一些奇特石峰相互映衬,园内环境非常好。如果可以将这些景色和茶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就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需求。广西首批创新项目开始实施,桂林尧山旅游观赏园就是主要代表,院内还建立了很多科技园,实现了茶叶和园林的结合,成为首个茶文化旅游场地,可以从几下几方面分析园林茶艺特点。

2.1茶叶品种园林

中国是茶叶品种生产的原产地,茶树品种特别多,特征各有差异。经过分析发现,院内总共收集广西茶叶品种300多种,给茶叶品种研究提供了很多素材。除此之外,园内还拥有大量的育苗基地,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繁育了很多优良种苗,给旅游者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展现了中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茶叶品种。

2.2高产优质示范园

使用优良的茶树种苗和比较先进的科技种植手段,形成了很多无公害示范茶园,给茶叶优良品种的发展提供了保证。此园内,主要给国内外旅游者普及一些基础茶知识,供游客观赏游览,不仅可以让游客感受到田园气息,还可以了解有关茶叶树种的性质、管理和采摘技术。游客可以积极加入到采摘中,感受采摘茶叶的风趣。

2.3茶叶加工室

茶叶加工室主要摆放一些简单的茶叶加工机器和图片说明,包含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多种类型,并摆设了相关的知识介绍,可以让游客在游览观光的过程中,学习并了解一些茶叶知识,体现了中国茶叶种类繁多,让游客明白中国作为世界茶都的含义。

2.4茶叶科普知识宣传室

宣传室主要摆放一些茶叶实物、图片和文字说明,有利于游客了解茶叶科研成果,学习茶叶相关的功能、营养价值、药用价值、饮用茶方法、茶鉴别与储藏、茶艺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农家作坊,有各种各样的茶用具、农具、和茶配件等,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远古时期淳朴的农家气息。

2.5茶历史室

茶历史室主要利用图像、文字和解说等方式,给游客介绍茶叶的起源、发展、传播、科研成果等,除此之外,还设置了一些不同年代、不同样式的茶叶加工设备,让游客感受中华茶史对世界茶叶发展做出的贡献。

2.6瞭望台的设置

瞭望台设置在科技三楼的顶层,游客在瞭望台上可以浏览科技院内的景色。远处可以看到很多尧山风景和电视转播,四周有群山围绕,可以清楚地看见田园和农业活动。游客还可以在院内合影留念,给游客带来了奇妙的游览享受,促进了茶产业市场的发展。

3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之间的关系

3.1提升茶文化,带动茶产业附加值

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叶生产为基础的,此种方式让茶文化和旅游行业实现了深度结合,打破了传统的茶叶生产模式,给茶叶旅游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实现了两者的深度结合。实施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实现游玩,还可以根据个人爱好,了解一些茶生产、制茶和品茶乐趣,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茶旅游的开展,主要将茶叶相关的景观、景物、购物、餐饮和娱乐等实现了结合,带给人们全方面享受,带动了茶叶文化旅游消费,增加了茶叶附加值。例如,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开发,就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在中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年平均接待游客80万人,中国占10万人次。

3.2利用茶叶文化旅游促进茶叶经济发展

茶文化旅游不仅可以让游客直观地了解到茶叶生产流程、制造工艺和生产历史,还可以让游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采摘、烘焙和品尝茶叶过程中,茶园经营者还可以直接向消费者推销产品,激发旅游者的购买欲望,提高茶叶效益。同时,当游客购买到茶产品后,还可以在无形中给茶产品做了广告,实现了促销目的,客观上实现了培训茶人、扩大茶产品知名度和促进茶消费的作用,对营销市场具有重大作用。除此之外,茶生产者还可以根据游客对茶产品的需求,及时调整茶叶结构,提升茶效益。桂林茶叶科技园林自改革开发以来,共赢得四千多万的市场销售额。

3.3茶文化旅游提高了茶产品质量

随着茶产业的迅速发展,茶叶已经成为人们馈赠亲朋好友的主要礼品。很多旅游者希望茶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保证。所以,实施茶旅游时,必须要提高茶产品的质量,让旅游者对茶产品得到认同,让茶产品向比较广阔的方向发展,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很多茶树品种都得到了相当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以培养出六千多万的优良茶叶种苗,对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3.4加强茶文化宣传普及

茶文化的关键就是不断向游客宣传茶叶知识,带动茶叶事业的发展。可以在游客参观的过程中,设置一些旅游导游,利用导游的作用,给广大旅游者普及茶叶知识,增强旅游者对文化的了解。

3.5茶叶和中国人的关系

茶叶是中国人的物质产品,可以发挥传统文化艺术。“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茶的带动下,桂林和世界各地的关系更加密切,促进了桂林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国经济水平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4促进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茶叶市场已经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是从中国茶市场发展的状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与世界各国茶产业发展相比,依然有很大差异。例如茶叶旅游文化主题不突出、宣传力度较浅、茶文化旅游项目单一、参与性不大、产业相关产业开发力度不足。在这些问题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受到了很大限制。为了促进我国茶叶旅游产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第一,创新茶文化。茶文化和茶科技都对茶叶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所以,茶叶界相关人员和政府机构,一定要提高对茶文化的重视,尤其是茶科技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对茶旅游的支持,不断挖掘茶文化,根据茶叶发展,创新茶产业文化,带动茶叶向更长远的方向发展。第二,实现茶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完美结合。实现两者结合的时候,可以结合茶文化和旅游特点进行,不仅要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还要符合旅游行业的发展准则,给人们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带动茶产业的发展。第三,在教课书上体现茶文化。根据教课书的改革特点和发展要求,实现茶文化和教课书的有机结合,积极向高中职业院校和中小学宣传茶叶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茶叶的发展历史和种类,学习茶叶烘焙工艺,培养学生爱茶、喝茶和品茶的习惯,促进我国茶叶产业和旅游行业的发展。结束语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与茶叶经济发展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茶历史方面阐述了茶文化旅游背景;然后,通过桂林尧山旅游观赏园说明茶叶和园林景观集合,对茶旅游的带动作用;其次,分析了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之间的关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创新茶文化,实现茶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完美结合,在教课书上体现茶文化等措施,希望可以让茶产业和旅游实现结合,带动茶行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杭芳.浅谈茶与休闲农业[J].中国茶叶,2012,(04).10-12.

[2]金凡.茶.经济史学的中国情结[J].中国茶叶,2010,(11).35-36.

[3]王京传,赵修华.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10,(06).20-22.

[4]赵浪平.发展杭州茶文化旅游[J].中国茶叶,2011,(02).78-79.

茶叶相关知识篇3

[关键词]茶产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的典型问题

近年来,我国茶叶出口总量持续上升,2004年茶叶产量约为80万吨,其中出口28万吨,占总量的35%,出口收入达到4.37亿美元。2006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量价双增,在此基础上,2007年上半年我国茶叶出口依然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但与我国茶叶出口增长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出口茶产业水平依旧在延续过去的模式,茶叶生产过程中“小、乱、差、脏”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茶园管理和初制环节的卫生状况仍令人堪忧,因此带来的高农药残留严重影响我国茶叶的出口;过分无序竞争的市场秩序更使得茶叶知名品牌的塑造举步维艰。

1.茶叶生产“小、乱、差”的现状

作为茶叶故乡,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自然条件和茶的品质好,但传统茶叶分散的生产模式,手工劳动的生产特点,客观上造成我国茶叶产业规模小而分散的现状。比如,黄海之滨的乳山市有十几个村生产茶叶,总面积有1200余亩。在这1200亩的茶园中,当地茶农居然注册了4个绿茶商标,4个商标只有25吨的规模。尽管其中一个名为“赤口”的绿茶出口到了俄罗斯,也不能改变规模过小的弊端。与此同时,我国茶叶出口企业贸易额动辄高达几千万乃至几个亿,显然与茶农小规模的生产模式不适应。为满足出口需要,出口企业需分散到茶农家收购,收购茶叶质量必然不一致,难以满足茶叶出口质量的要求。因此,许多企业拟建立自己的茶叶生产基地,在当前人民币预期汇率升值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多重因素影响下,基地建设提高了出口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茶叶生产手工操作和人力成本过高的行业特点,即使企业有充足资金建设茶叶生产基地,也往往由于缺乏劳动力而显得有心无力。此外,众多出口企业的激烈竞争,迫使小企业只能在低层次、低价格上搞粗放式经营,扰乱了茶叶出口市场。这些因素使得企业不愿将巨额资金用于设备改造、包装设计、采购和宣传销售,也无法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评估,更无法审视和预测企业自身和行业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从宏观环境上限制了我国大型茶产业品牌集团的形成和发展。

2.农药残留超标的现状

在世界上,目前我国茶种植面积第一、茶叶产量第二、出口数量第三,创汇总额第四,反映我国出口茶叶质量不高的现状,这与我国茶叶居高不下的农药残留关系密切。由于我国茶叶生产绝大部分是个体化生产,茶农无法形成良好的质量意识,在降低成本的趋利倾向作用下,选用农药时多从短期药效或价格角度考虑,往往选择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导致农药残留物超标。根据商务部相关信息,我国被欧盟定为农药残留高的国家和地区,自2000年开始,欧盟对茶叶农残标准陆续进行修订,在2003年将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提高至193项,2005又将硫丹检测标准从30mg/kg降至0.01mg/kg,限量标准比原来紧缩3000倍。在这样严格的质量标准控制下,我国茶叶出口欧盟的产品数量急剧下降,仅2006年8月~10月,广东茶叶对欧盟出口53.4吨,降幅高达91.2%;其中10月对欧盟出口量仅为15吨,同比下降95.5%;作为全球乌龙茶最大产区福建省,情况更严峻,2006年前六个月对欧盟茶叶出口量、值双降,出口253吨,价值80万美元,分别比2005年同期下降20.55%和29.71%。出口茶叶因农药残留超标遭围剿的现象,成为当前我国茶叶出口最大的一道关卡,如果再不采取相应措施,我们很可能失去国际市场。

二、我国茶产业对外出口发展对策

针对茶产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1.确保茶叶QS认证制度得到贯彻落实

QS认证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简称。其中,QS为“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Safety”的缩写。2002年,国家质监总局正式发文,要求在我国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该制度对企业加工的产品实施强制检验,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即QS标志。对不达标的产品,则取消其进入市场的资格。

2005年1月1日,我国6大茶类和3项再加工茶类被列入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认证目录。QS认证要求茶叶生产场所必须距离垃圾场、畜牧场、医院、粪池50米以上,离经常喷施农药的农田100米以上,远离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绿茶生产必须具备杀青、揉捻、干燥、捡梗等机械设备;乌龙茶生产必须具备做青(摇青)、杀青、揉捻(包揉)、干燥设备。实施QS认证有利于提高我国茶叶生产水平,确保茶叶卫生质量,是一件提高我国茶叶质量水平的重大举措。倘若各全国各个茶厂严格按照认证标准进行茶叶生产,我国整个茶产业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质的飞跃。根据我国在2005年1月1日起对茶叶产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截止期限内尚未取得质量安全(QS)证书的企业,不得生产销售,所有茶庄、茶馆也不得加工经营此类茶叶产品。目前,关于国家强制执行茶叶QS认证的截止期限尚未确定。但随着国际社会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安全质量的质疑,国家已经在最近采取了系列措施对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检验。可以预期,随着QS认证在在我国茶叶产业界的逐步推行,我国茶叶产业将产生巨大的飞跃。

2.塑造知名品牌

目前,全国茶叶市场的总体形势是名优茶销售逐年攀升,低档茶滞销,无公害、有机茶供不应求。2002年,全国产茶72.06万吨,其中绿茶占73%。国内销售总额120亿元,其中名优茶占总产量的25%,销售额就达60多亿元,占销售总额地50%,反映出茶叶品牌所带来的竞争优势。从我国茶叶出口情况来看,加快茶叶品牌建设,发展名优茶,开发无公害、有机茶的建设,走生态绿色茶叶的发展道路将是我国茶叶产业实施品牌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品牌塑造。茶叶品牌的塑造,应通过政府组合现有资源,利用已有知名茶叶,因势利导扩大知名品牌的市场覆盖面。这样不仅节约了品牌塑造的成本投入,还能缩短品牌的形成周期。比如贵州省通过政府主导,加强“都匀毛尖”品牌打造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又如,广西通过政府行政手段组合茶产业集团,也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广西昭平,县政府出面,将大脑山茶厂、将军峰茶厂和凝香翠茗茶厂三家骨干茶厂,合并为融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的将军峰茶业有限公司,将原来的15个品牌15个品种整合为“将军峰”品牌下的30多个品种,解决了该县长期以来一茶多名、异茶同名的问题,大品牌优势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益。

(2)品牌管理。①增强品牌法律保护意识。据调查,2000年“都匀毛尖”在贵阳市场上的销售额达5000万元,但80%的“都匀毛尖”来自都匀以外的地方,对“都匀毛尖”品牌的市场扩张极为不利。②加强对品牌的认识力度。不少经营者认为,只有名茶才是优质茶,只有某个茶场产的茶才是真正的名茶。这种观念同样不利于品牌效应的扩大。实际上品牌的含意非常广泛,不仅仅代表某一产品。只要某品牌拥有适当规模、优良质量、独特文化和特定的消费群体,具有创新和扩张的功能,我们就应该认可其品牌的价值。③强化商标意识。尽管品牌的内涵不完全等同于商标,但商标对于品牌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目前有一些不法商贩正是看准人们对商标关注不够的漏洞,冒用他人注册商标,在茶叶中掺杂混假贴上他人商标进行销售。为了保护合法品牌的利益,维护茶叶市场的规范秩序,作为市场监管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做好为茶农服务工作,发挥好市场监管的政府职能作用。④针对茶叶农户分散生产的特点,注重培育和发展各类茶叶市场经纪人。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大力培训、发展经纪人,尤其是农村经纪人和特种行业经纪人,使得有关茶叶市场的相关信息及时传达到分散的农户中,保证茶叶质量,提高农民收益。政府应支持、帮助茶农成立事务所、经纪公司,为其提供法律法规咨询服务,并规范其经营行为。工商部门要指导、帮助经纪人、中介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活动,逐步由行政管理向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管理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对经纪人管理的职能作用。⑤加强企业营业执照的检查力度。作为主管企业经营许可的工商部门,应从根本上管好市场准入的大门,加大对无照经营的查处力度,保护有照合法经营者的正当权益。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未经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茶叶经营者都是不合法的,都不能进入市场运营,因而,加大对无照经营茶叶的整治力度,就是保护有照合法的茶叶经营者的切身利益。

(3)品牌塑造应政府引导,但更应通过市场检验。我国绝大多数茶叶品牌都处于“乡下”状态,这有诸多原因,其中关键因素为我国许多所谓茶叶品牌是各级机构评出来的,它并不通过激烈地市场竞争产生,这样的品牌缺乏消费者的认同。这一现象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对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过相关部门对横县、融水、昭平、凌云四大茶区出产茶叶进行评比,选出品牌多而杂,甚至一个县就有10多个品牌,严重影响茶叶品牌的公信力。又如贵州通过部门认定的省级以上名优茶有50多个,其中部级名茶有3个、国优和部优16个。虽然政府对茶产业的引导举足轻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通过市场检验塑造的品牌无疑将成为最后的赢家,通过市场竞争出现的品牌越来越成为聚集要素、组合资源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茶叶品牌的塑造中,政府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合法正当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渠道打造茶叶著名品牌。

3.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

我国是一个农药生产大国,2003年产量为86.3万吨,占世界第二位,现有农药生产厂家2000多家,这些农药生产厂家,生产规模小,设备、工艺老化,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研发水平较低,主要靠仿制国外农药产品。导致我国自己生产的农药质量异常低下,进而严重影响我国茶叶质量。2004年国家工商总局共抽了辽宁38个经销单位的60个农药产品,完成检验的56个产品中,合格的只有19个,合格率仅有33.9%。由于我国没有生产农药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使我国茶叶产业出口异常被动。发达国家变动一个检测标准,就会给我国茶叶出口企业造成极大的冲击,损失惨重。2007年年国家质检总局抽查了北京、福建等11个省市54家茶叶企业生产的70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仅为68.6%,问题最大的是农药残留严重超标。针对目前的严峻现实,我国应该制订全国茶叶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强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监督检查,以确保茶叶的安全卫生质量。目前的措施在茶叶产业庞大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面前,显得捉襟见肘,监管力度不断加大,问题却层出不穷,难以从根本改变我国出口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局面。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茶叶产业农残超标的问题,只有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公害农药,才能降低茶叶生产过程因农药带来的额外成本,最终使我国茶叶完全符合出口目的地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1]鲁明:和谐社会与茶文化.饮食文化研究,2007年1期

茶叶相关知识篇4

   布朗族茶叶种植文献记载始于用老傣文书写的布朗族史诗《奔闷》。据普洱市惠民镇芒景村苏国文老师从缅甸抄写回来的布朗族创世史《奔闷》记载,芒景出现茶叶种植佛历731年(696)正式建寨,同时开始进行人工栽培茶叶,距今已有1835年的历史。芒景布朗族种植茶叶的历史在其口耳相传的口述史也有相关记载,被芒景布朗族奉为茶祖帕岩冷在临终前曾嘱咐部落族民说:“到我死后,留下金银终有会用完之时,留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时,留下这宝石和茶叶给你们,可保布朗人后代有吃有穿”。

   此外,布朗族后人所传唱的《祖先歌》中部分唱段中也提及帕岩冷对茶叶种植的贡献:

 “帕岩冷是我们的英雄,帕岩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棍。在茶叶制作方面,布朗族制作茶、饮茶习俗也见诸史书。唐咸通三年(862)樊绰撰《蛮书》倦七>载曰:“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卷一七《蛮书‘云南勃妒》,由上述文献观之,布朗族史诗及汉族文献中关于布朗族先民种植茶叶的记录表明,布朗族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可以回溯到1800多年前,且可以与今布朗族民族口述史所呈现的历史集体记忆相印证。

   二、布朗族民族茶文化词汇及其特点

   语言是人类最为重要的交际交流工具,语言具有民族性,“一个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其认知特点、生产生活方式、社会结构状况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有所反映。特别是作为反映人类社会、民族特点最为敏感、迅速的词汇,其所承载的语义综合体现了民族思维、认知特点。在布朗族母语词汇系统中存在着一整套较为丰富的与茶相关的词汇,这些词语义之细腻,对茶分类之精细是其他非茶叶种植民族所不能比拟的。从结构上看,布朗语中的茶“腊”为单音节单纯词,布朗语以语素为核心,通过音变、组合等构词方式演化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合成词,这些词围绕“茶”这一核心语义衍生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语义场。透过布朗族茶业词汇及其语义演变,我们可以观察布朗族先民认识茶、命名茶的路径及其所反映的布朗族认知思维特点。

   (一)布朗语中茶的命名理据及认知特点

茶叶相关知识篇5

当众多行业已经触网冲浪时,网络营销同样为茶叶的营销打开了另一扇门,许多茶商、茶农从中受益。但茶叶网销并不像其他商品那样做得风生水起,对多数茶企而言只是辅的销售渠道,其销售量在总销售额中占比不大,它们更多的是把网店当做一个品牌展示平台。资料显示,目前国内的茶叶网上交易规模为7~8个亿,但茶叶网上销售只占全产业1%的极小份额,面对未来80%增长潜力的庞大茶叶网购市场,中国茶企应如何掌握茶叶网络营销的运行之道?

打造茶叶网销品牌四要素

基于对当前互联网营销的变革趋势认知,茶企还需贴合社会化媒体的运作特性打造茶叶网销品牌,以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来阐明网销成功的商业逻辑。

“名正才能言顺”。对于品牌茶企来说已经依靠好的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但是对于尚不知名的茶企来说,如果不能在名称上体现卖点,就无法占据客户的心智,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过去很多茶企喜欢附庸风雅,起一个极有文化品位的品牌名称,容易让消费者“云里雾里”,因为在信息泛滥的市场上,各种各样的广告和信息不停地进入消费者的大脑,如果不能被客户一眼识别出,被客户记住,就会被客户遗忘。

一眼看出“价值点”。成长型的中小茶企要想在网络市场上把握先机,就必须拥有一个简单独到的概念――一个茶叶品牌专属的概念,一个其他茶叶品牌还没有用过的概念。从茶品的特性、优点提炼出对客户最有价值的买点,这样的表达更易被客户所理解和接受。茶叶产品有了一个鲜明的概念,客户经过产品体验之后,认同了产品给他们带来的价值,口碑营销的实施也就有了着力点。

让茶叶“时尚”起来。根据对热衷网购人群的分析,网购茶叶的主流消费人群以20~35岁的年轻白领为主,为此首先要摆脱茶叶固有的“地方土特产”形象。已有一批先知先觉的茶叶网商,其网销茶品形象已经脱离了地方名茶既有的传统印象,转而向个性、时尚的质感靠拢,采用色彩丰富的外包装如造型奇特的三角形茶罐、尼龙立体三角茶包等。

茶品网站要够“专业”。不同定位的茶叶品牌,网站风格也不尽相同。首先,茶叶网站建设应该增加更多的文字,适当地添加图片、动画,因为搜索引擎都是以文字为主。其次,要注入更多地茶叶元素信息,如品鉴方法、行业新闻、茶叶文化、茶与健康、茶艺茶道、茶具知识、茶农服务等,更多地为消费者提供有关茶叶相关的知识,激发购买欲望。最后,需提高网络销售的信用度,这也是茶叶网销最关键的一点,将信用认证手续办理齐全,以提高可信度。

茶叶网销的“四度”营销策略

在众多茶叶品牌拼命鼓吹卖茶叶就是卖茶文化的混沌茶叶营销时代,在中国茶企从粗放式的网络销售向精细化的口碑营销转型时期,作为一家有志于打造令消费者满意并形成品牌忠诚的茶企,该如何另辟蹊径,构建全方位网络营销模式呢?一个相对完整的茶叶网络体验营销策略至少需要从“客户参与度”、“价值差异度”、“产品关注度”、“品牌知名度”这四个角度来构建,我们称之为茶叶网销的“四度”营销策略。

免费体验提高客户参与度

网络只能传递茶叶产品的图片和介绍文字,而茶品的好坏要品尝过才知道,消费者在缺少口感体验的前提下不会贸然下单,这是制约茶叶网上销售的主要障碍。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免费品尝在传统茶叶渠道取得很好的效果,网上销售照样可以效仿。厦门尚客茶品上线第一个月就免费送出了4万份体验包,体验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尚客茶品由此很快便获得了第一批回头客并立足市场。进行此类活动需要注意的是,茶企要研究客户的饮食、饮茶习惯,针对目标客户进行派送。但是线上派送产生的物流费用需要客户自己承担,这样也可以进一步筛选出目标客户。免品活动可在网店开张或者新茶上市时推出,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体验行列之中,培养潜在消费群体。

恐怖营销提高价值差异度

传统的茶叶制作工艺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需求,从我国茶叶出口受阻及年轻消费者不喜欢饮茶就可见一斑。不过对于我国茶企来说,越是问题严重的领域存在的机会就越大。琥珀・金茶正是抓住这个机遇并成功实践了恐怖营销策略。在这家企业的网站上,它们把传统湖南黑茶和琥珀・金茶的制作工艺作了详细的对比展示,当消费者通过视频看到两种产品的生产流程之后,选择倾向自然会发生变化。茶叶产品的恐怖营销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比如农残标准、茶叶产区、茶叶种植管理等,只要应用数字技术在网络上让消费者知道优质茶叶与劣质茶叶的区别,知道劣质茶叶带来的危害,用“放大镜”来放大劣质茶叶的问题,通过亲眼所见的事实、对比分析的数据、视觉感受与体验,让消费者自己说服自己,强化记忆,加深印象。

异业联盟提高产品关注度

所谓的异业联盟是指企业联合其他行业的商家,在特定的活动中把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正如前文提到的免品活动,茶企可以和具有同样目标客户群体的机构合作,如团购网站、品牌汽车俱乐部、高端交友网站等,与发起团购的商家捆绑合作或向这些机构的收费会员派发体验产品。八马茶叶厦门某经销商就很好地结合了团购网站的销售模式,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让网上茶叶销量超越门店销量,并保持至今。他们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10多个团购网站长期合作,180克特殊包装的八马茶叶作为销量少、利润高的冷门团购产品的赠品赠送给消费者,实际上是参与团购的商家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了该产品。八马茶叶较大的影响力有效弥补了团购产品知名度低的不足,多家网站、多家品牌的捆绑销售推广,更进一步提高了消费者对八马产品的关注度,在这种模式下实现双赢。在实施异业联盟之前,茶企至少要理清三个问题:我们的产品为什么能让合作伙伴的客户受益,合作伙伴为什么相信我们的产品能帮助他们的客户,合作伙伴能从“转介绍”当中得到什么好处。理清以上三个问题,茶企也就具备了实现合作共赢的基础。

病毒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

茶叶相关知识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也带动了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酒店业的发展。酒店业作为提供多个项目的服务性行业,茶室、茶吧、茶馆等茶文化休闲场所在我国高星级酒店中逐渐兴起,因而对懂茶艺的酒店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一、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世界上种植茶叶面积最广的国家,也是茶叶产量位居世界第二和出口量世界第三的国家。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格,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文化在酒店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如2014年3月,我国首家茶文化主题酒店———峨眉山雪芽大酒店在成都正式开业,从软硬件两方面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底蕴发扬得淋漓尽致。此外,在酒店中设置茶室、茶吧等服务设施更是常见。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作为支撑。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以及泡茶的相关技艺,以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是提升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艺和茶道精神是中国茶文化的核心,茶艺是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茶道是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是茶文化的最高境界[1]。中国茶道的核心是“廉、美、和、敬”,并兼具儒、道、佛三家之美。通过对茶艺这一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茶文化基础知识、不同茶类的泡茶技法等,还可以提升学生的个人气质和修养,提高其综合素质,达到外塑形象、内修素质的效果。此外,学生还可以考取茶艺师资格证,增加茶文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其专业素养,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以及更好地服务酒店行业奠定基础。

(三)是完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客房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具备酒店管理和服务能力。茶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有关茶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茶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酒店行业重要的产品之一。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助于该专业学生从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在茶艺方面的基本技能,也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学科体系更加完善。

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茶艺课程的设置

(一)教学目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劳动者。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开设的茶艺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茶具的使用方法、茶叶的鉴别、六大茶类的基本泡法、茶艺表演、茶艺馆经营管理等知识与技能,增强其职业技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审美情趣,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高星级酒店及茶艺服务企业对茶艺人才的需要[2]。

(二)教学思路。茶叶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知识的结合,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专业性,遵循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着重于服务技能的培养,如茶艺表演、茶艺冲泡和茶水服务等,使学生掌握茶事接待服务知识、岗位业务流程与操作技能,并加强相关技能的练习,提高专业技能。另外,还应注重茶文化以及茶叶知识的介绍,以更好地为客人提供茶事服务。此外,还可通过以赛促学、以考证促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训练,参加茶艺技能大赛和争取获得中高级茶艺师资格证书。

(三)教学内容。茶艺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为专业服务的特点。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可以将茶艺与席间茶水茶点服务、会议茶水服务等服务项目相融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共计48学时),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茶文化概述。主要包括茶叶的起源、茶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茶道与茶艺、民族茶俗等内容。第二,茶叶知识。主要介绍茶叶的分类、加工、贮存、鉴别以及中国十大名茶。其重点在于根据茶叶的制作工艺,掌握六大基本茶类以及茶叶品质的鉴别,以便于日后为客人介绍茶叶。第三,茶叶基本冲泡。本章在掌握茶艺礼仪的基础上,学习茶具知识、用水知识以及泡茶的相关技法和程序,以期学生能学会依茶类挑选茶具、泡茶用水、冲泡时间、冲泡水温以及冲泡次数等,并掌握绿茶、红茶、乌龙茶的泡茶技艺。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内容,以实操为主,课时约15个。第四,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在掌握基本茶艺冲泡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和茶席设计的创作,使学生在自创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茶艺。第五,茶与健康。主要介绍茶的主要成分、保健功效以及如何科学饮茶,通过学习可以在今后的茶事服务中为客人解惑答疑、推荐合适的茶叶。第六,茶艺馆服务与管理。此模块的内容主要包括茶艺馆的类型、茶艺馆的经营与创新、茶艺馆的服务流程及操作规范等。

(四)教学方法。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茶艺课程内容较为精简,可操作性强。课程的茶文化概述、茶与健康、茶艺馆服务与管理三个项目的内容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以讲授法为主;而茶叶知识、茶叶基本冲泡以及茶艺表演与茶席设计这三部分内容以实际操作为主,主要以教师示范法、学生小组练习法为主,强调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和操作兴趣。在茶艺的实践操作教学中,注重环境的营造,辅以茶艺音乐、插花、焚香、服装等方面进行相互配合。

(五)教学手段。本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所需的文字、图片、音乐以及视频资料等进行整合,使相关知识更加生动、快捷地展示给学生;通过情境化的实践教学,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茶艺基础知识竞赛以及茶艺冲泡技能比赛,并进行茶艺表演以及茶席设计自创比赛,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活力。此外,还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利用课余时间走进茶馆、茶叶店、茶厂等,亲身体验茶叶的采摘、加工制作、茶叶冲泡以及茶馆经营等,并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其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茶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六)作业与考核。作业与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茶艺课程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学生自己设计一次下午茶、自创调饮茶、以小组为单位自创茶艺表演、以小组为单位的茶席创意设计等,主要锻炼学生的操作和创新能力。在考核方面,采取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其中,日常考核主要在每个章节结束之后,主要巩固学生所学,同时检测其学习效果。期末考核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两个部分,其中理论知识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占总分数的40%,主要检测学生对茶文化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技能操作考核占60%,主要为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基础茶类的冲泡演示,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识茶、泡茶和品茶。

作者:黄素云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南宁分校

参考文献:

茶叶相关知识篇7

1三江县茶叶产业现状

三江县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茶叶生产基地县,茶叶是三江县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三江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和饮茶习惯,并形成了独特的侗乡茶文化,本地的“牙已”茶种于20世纪50年代列为广西部级优良种质资源。三江县从1989年开始大规模种植茶叶,目前有茶园9200hm2,2010全县生产干茶6020t。目前全县有5033hm2茶园通过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有317hm2茶园申请有机茶生产基地认定。2009年12月被授予“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是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理事单位。如今,茶叶已成为三江县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计划到2015年茶园面积将达1万hm2,采茶面积9000hm2,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667hm2、有机茶叶生产基地2000hm2,干茶产量1万t。

目前,三江县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00家以上,其中规模较大、建设较标准的茶叶加工厂有9家。根据市场需求,制作不同茶类。目前主要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茶类,绿茶以扁茶、毛尖、曲毫、松针为主,红茶以功夫红茶为主。

2三江县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立现状

针对三江县茶叶生产加工较为分散,企业质量安全意识较为落后的现状,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产品质量安全,2003年起,三江县开始建立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并创建无公害、有机茶叶生产基地。

2.1监测体系的建立情况

根据三江县茶叶生产分布状况,县―乡镇―村(基地)三级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已建成,该县茶叶质量安全监测体系以三江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为核心,各乡镇检测室为骨干,基地检测室为支撑的“县―乡镇―村(基地)三级检测系统”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建成县级中心1个,茶叶主产区乡镇检测室8个,主要生产基地检测室12个。为全面指导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建成了层层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

2.2存在的问题

目前,茶叶质量安全监测系统已充分发挥其监测指导职能,虽然能够正常运转,但许多亟需完善与不足之处也充分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调查中发现市场和茶叶生产基地中30%左右被调查单位缺乏检测仪器,即使已经配备检测仪器的被调查单位中,检测人员不到位以及检测方法、操作过程和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在某些单位依然存在。二是检测设备、办公场所、专业实验室等资源短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在县级检测中心依然存在。三江县茶叶质量检测系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3完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茶叶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系统

一是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产投入品的质量息息相关,特别是农药、肥料等。使用违禁肥料、农药及违反有关规程使用肥料、农药等都将影响产出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保证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三江县建立完善的农业执法系统加强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监管;同时,科技推广培训系统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二是采前抽样检测。在生产源头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效益远大于市场监管力度,它既可以减少不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又可以减少农民因为收获不合格农产品产生的经济损失。三江县在乡镇建立流动检测工作站,在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建立基地检测室,采用国标《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方法》GB/t5009.199-2003、农业行业标准《农药残留分析样本的采样方法》nY/t789-2004、柳州地方标准《乡(镇)蔬菜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规程》(DB450200/t014-2005)和按照“基地检测室工作制度”要求在茶叶采摘前2d检测,从源头上确保采摘茶叶质量安全,严格监控即将采摘的茶叶质量。

3.2狠抓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认定工作

目前,全县有5033hm2茶园通过无公害茶叶产地认定,有317hm2茶园申请有机茶生产基地认定。2009年12月被授予“广西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称号,是中国有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理事单位[4-5]。继续加大无公害、有机茶园认证,计划到2015年创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6667hm2、有机茶叶生产基地2000hm2。

3.3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检测系统建设的重要一环是硬件建设,是保证具有一定检测能力的基础。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和引导各级检测系统尤其是县级检测系统的建设。同时,为保证三江县茶叶质量安全四级监测体系的顺利建成和持续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应明确现有各行业检测机构的职能,做到有的放矢[6-7]。

3.4实施检测系统标准化建设

对实验仪器的性能、人员素质、实验室环境条件、岗位设置、操作规程、技能培训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禁止不符合相应标准的各级各类检测实验室纳入三江县的三级监测体系,从而实现检测系统的标准化建设,进而保证各级监测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做到有标准可依,又可以提高各级检测系统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科学性。

3.5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知识宣传和相关人员培训力度

三江县茶叶一部分是满足内需,一部分供出口。在新形势下,必须进一步加强对茶叶质量安全意识的宣传和加大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在政府的宏观引导和市场经济的双重作用下将茶叶生产者和销售者对茶叶质量的安全生产和监督检测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施,将政府行为变为企业自主行为。

4参考文献

[1]郭桂义,朱兴旺,马光新,等.无公害茶叶生产关键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18-19.

[2]锁放.茶叶贸易中的绿色壁垒及法律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234-11235.

[3]俞茂昌.象山县名优茶品牌战略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4):94.

[4]司辉清,庞晓莉.信阳毛尖常见缺点及其成因[J].河南农业科学,1991(12):15-17.

[5]孔祥君,赵声兰,葛锋,等.茶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832-11835.

茶叶相关知识篇8

关键词:茶叶市场营销学;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090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茶叶行业步入跨越式发展阶段,茶叶企业对既懂专业又擅营销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激增。为顺应市场需要,全国各大开设茶学专业的高校都陆续开设《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作为茶学专业的必修课,《茶叶市场营销学》立足于茶叶行业,把市场营销的核心理论运用于茶产业发展,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从性质上看,《茶叶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较强的应用科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茶学专业学科面相对较窄,同时受我国茶产业发展起步晚因素的影响,目前各高校的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学内容滞后、教学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更不能满足现代茶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营销管理人员的需求。本文针对目前《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目标,提出具体的教学改革建议,对于培养茶叶企业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1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陈旧,与行业实践脱节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选用的教材有很大关联性。现今众多茶学兄弟院校的教学用书比较单一(安徽农业大学姜含春主编),教材内容理论色彩较浓、茶叶行业经典案例分析少,且因教材版本较旧(最新版本2010年版),与目前市场实际现状有很大脱节。没有一本相对经典和统一的教材,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一门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启发力以及对课程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茶叶市场营销学》教学内容设置主要是参考市场营销学的内容架构,涉及市场营销的全模块,如营销的基本理论、营销常用策略等,教学内容稍显固化,然而茶叶企业为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环境变化而创新的营销策略没有体现在教材中,尤其是在“互联网+茶叶”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客户体验营销、新媒体营销、互联网营销、茶叶金融、茶叶拍卖交易所等方面的不足尤为突出。与此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茶叶企业对高校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已有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然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的需求。

1.2教学方法固化,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目前许多高等农林院校的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是茶学、茶文化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实践性强、应用性高,但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尽管已经采用多媒体授课,但教学方法固化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只注重教,学生被动学,互动少、实践少,学生感受与教学效果无法顾及,无法改变“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现状;二是教师授课方法、水平有待提升,不符合互联网时展需要,大多数教师依旧沿用“理论+案例”模式,虽然有些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导向法等,但这不足于在短期内改变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主观学习意愿;三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育和引导,采用任务驱动,强调动手能力的训练只是疲于形式,积极响应的学生很少,多数学生依旧很冷淡;四是最前沿的营销理念、策略和技巧在茶叶行业的应用难以植入课堂,这是因为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考试等都相对固定;五是任课教师大多缺乏企业内实践经验,这样造成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而有丰富实战经验的茶叶企业营销专家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难以聘任,这些问题不改善,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2基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2.1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引领实践应用

目前讲授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而对于实际教学,却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还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从改善师资队伍现状的层面,可以在两方面做出尝试:一是专业教师“造血”,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茶叶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寻找和接受行业基层等单位指导实践,同时,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养活动,如校企联合培训班、短期进修班、标杆企业考察参观等;支持并提供机会、平台为青年教师独自或合作进行茶叶产业创业活动。二是建立实践学习“微”课堂,定期邀请有实践经验的茶叶行业协会专家、优秀茶叶行业企业家、营销高管等开“堂”讲学,并聘请优秀人员担任客座教授和实践指导教师,并给学生开讲座、做专题报告、举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或实践指导会等。通过多形式、多途径建设“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引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应用。

2.2课内教学,提高实践认知

2.2.1丰富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时刻关注国内外学科学术与茶叶行业发展动态,及时把全新的学科观点与茶叶行业“突出”事件引入课程,并加以深化应用,做到重前沿知识的宣贯与行业实战应用,便于确保茶叶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能够快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另外,不局限在只参考目前的教材,要求教学中不断收集和关注新思维、新观点、新政策,不断关注茶叶行业的发展变化,专业及时优化和调整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应用性,保证理论与实战的强强联合。

茶叶相关知识篇9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高职课程;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设计

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叶生产技术专业、茶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鉴定茶叶品质的应用型课程。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多个模块构成,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建立审评与检验基础知识平台、各茶类感官审评方法与技巧教学平台和物理与化学检验方法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茶叶生产、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茶叶品质服务。为有效地实现《茶叶审评与检验》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五星教学理论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特点,有必要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具有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在同一平台的教学内容上,前后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是一门要求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掌握其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即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进行教学设计,正符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实践说明,准确、灵活地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可明显地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依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显然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设计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因此,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首先通过联系现实世界存在的某种现象,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进入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换句话说,就是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本模块教学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在“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全世界仍以茶师感官审评方法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又如在“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条件”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不是任何人或专业人员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在各类茶审评方法模块或茶叶检验方法模块的教学之前,通过展示往届学生在审评或检验报告上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什么他们的报告结果有差异,怎样才能保证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质就是让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就是给学生交待下一步学习的具体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信息空白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介入研究问题,清楚下一步所有的行动、操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中心问题。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对该模块内容的掌握。

在新模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将之作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在让学生建立起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学好课程的目标。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等构成,其四阶段循环圈之一是“激活原有知识”,即指导学生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将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觉得他们已经部分懂了即将要学的东西,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中“感觉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采取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感觉基本规律的理解;又如我们在讲授“精茶审评方法”的过程中,通常让学生先回忆已掌握的“毛茶审评方法”,在此基础上讲授精茶审评与毛茶审评的主要不同之处,尽量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旧知识体系中达到重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精茶审评方法;再如在讲授“茶叶物理检验”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过程中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时,让学生先回忆在学习“把盘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促进学生对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规定的理解。

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学习方式或示范操作,用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当他们感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安排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紧扣施教目标,先通过展示与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的正例和反例,或提供操作示范展示某一过程,对某一过程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提供学习指导。因此,我们在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或当场进行示范操作,利用播放已录制的往届学生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动作的录像资料,以此向学生说明其重要性和未正确掌握所产生的后果。如在讲授“评茶用水事先处理和煮水方法”时,先讲授未经事先处理的自来水和未煮沸或煮沸过度水严重影响评茶结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加以重视;又如在讲授“内质审评的取样与称样方法”时,先播放不规范取样方式对茶汤浓度、汤色影响的录像,以告诫学生要重视随后学习的内容与操作方法;再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各个检测方法的教学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方法的每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顺序和时间掌控。

及时、合理安排好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尝试应用新知识和练习新技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安排教学的思想也是教学理论所强调的,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都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五星教学模式认为,让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四阶段循环圈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否有机会及时地尝试应用或练习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环。在安排实验、实训环节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操练,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应用进行不同的练习,针对“应怎样做”的内容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去掌握整个过程。如评茶过程程序操作的训练部分,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完成后,立即安排课上实训,并逐渐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入实训场所反复操练;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生不断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如本课程中“评茶术语与评茶计分方式的运用”的内容,通过提供不同质量茶叶的实训材料,让学生反复运用术语对品质的表达,以掌握各术语的内涵;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生找出、说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在“毛茶审评方法”和“精茶审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从评茶的结果理解外形审评四项因子和内质审评四项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发生什么”的知识进行的练习时,教师设计出变式问题让学生操练,即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相关项指标检测时,常常用改变了的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促进相关项指标检测时所用技术条件与参数的记忆。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很重要。教师的反馈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最初练习的时候教师主要是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熟练程度的增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的知识迁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将新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应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既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五星教学模式认为,鼓励学习者将新知识或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促进学习。要让学生融会贯通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必须做到:(1)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2)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反思的能力。因此,其一是结合《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生产实训,让学生审评生产实训期间每天加工的茶叶,让学生通过审评结果,提出第二天生产加工的改进意见;其二是充分利用省、市、县每年茶叶评比的机会,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所举行的评比活动,参与到评比全过程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要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其三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在校企协议上明确要求接受单位让学生以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实践。在每个学生实结中必须有一份参与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小结。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明显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上,由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迟到率、逃课率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生病时仍坚持上课。

第二,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两者相互促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数据显示,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后,学生对本课程各项理论、技能掌握的周期明显缩短,课程考核成绩与《评茶员》证书考核的优秀率逐届上升。

第三,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改变了过去长时间充当配角的局面,多数毕业生很快就变为工作单位审评与检验上的主角。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一年后在工作岗位上担任主角的比例达75%。

第四,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深刻的领会,包括对课程的培养目标都要十分清楚。其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达到“双师型”的标准。再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还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能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24).

[2]盛群力,宋洵.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兼及一堂课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

茶叶相关知识篇10

摘要:阐述了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实践并证明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在茶叶审评、检验方面理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形成,实现《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五星教学模式;高职课程;茶叶审评与检验;教学设计

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是茶叶生产技术专业、茶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来鉴定茶叶品质的应用型课程。依据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强调技能、强调实践、强调应用的特点,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一条主线、三个平台、多个模块构成,即以国家职业标准中的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为主线,建立审评与检验基础知识平台、各茶类感官审评方法与技巧教学平台和物理与化学检验方法教学平台,每个平台下按照教学要求和技能特点设置多个教学模块。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掌握从事茶叶生产、茶叶营销及茶文化传播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茶叶审评与检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提高茶叶品质服务。为有效地实现《茶叶审评与检验》的教学目标,笔者运用五星教学理论在进行本课程教学设计上做了一些探索。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的特点,有必要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理论知识针对性强,具有充分体现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在同一平台的教学内容上,前后内容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是一门要求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才能掌握其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强调理论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验证理论知识。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即在“聚焦解决问题”的教学宗旨下,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激活原有知识”、“展示论证新知”、“尝试应用练习”和“融会贯通掌握”进行教学设计,正符合本门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教学实践说明,准确、灵活地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可明显地提升教学效果。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在学习上积极性不高,依靠死记硬背,机械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显然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企业对中、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运用五星教学模式设计本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心智技能的发展,有利于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归纳、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

设计中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让学生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其学习兴趣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应被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来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示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因此,在《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每个子模块教学开始时,首先通过联系现实世界存在的某种现象,提出某一问题,让学生进入到现实问题的情境中,换句话说,就是向学习者表明在完成本模块教学后他们将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或将会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如在“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全世界仍以茶师感官审评方法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又如在“茶叶感官审评基本条件”模块教学之前,提出“为什么不是任何人或专业人员在任何环境条件下都能准确评定茶叶的质量”的问题;在各类茶审评方法模块或茶叶检验方法模块的教学之前,通过展示往届学生在审评或检验报告上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差异,提出“为什么他们的报告结果有差异,怎样才能保证审评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提出问题的实质就是让学习者介入解决实际问题中,也就是给学生交待下一步学习的具体目标,充分利用学生对这些问题的信息空白点、学生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关注,让学生介入研究问题,清楚下一步所有的行动、操作都是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解决中心问题。从而使学生兴趣得到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对该模块内容的掌握。

在新模块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并将之作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培养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是完成一门课程教学任务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在让学生建立起对本门课程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必须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学好课程的目标。五星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应该由不断重复的四阶段循环圈等构成,其四阶段循环圈之一是“激活原有知识”,即指导学生回忆、联系、描绘或者应用相关的已有知识经验,将之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让学生觉得他们已经部分懂了即将要学的东西,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我们在讲授“感官审评生理学基础知识”中“感觉基本规律”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回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采取的解决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感觉基本规律的理解;又如我们在讲授“精茶审评方法”的过程中,通常让学生先回忆已掌握的“毛茶审评方法”,在此基础上讲授精茶审评与毛茶审评的主要不同之处,尽量把新知识整合到原有的旧知识体系中达到重构,使学生很快掌握了精茶审评方法;再如在讲授“茶叶物理检验”中“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过程中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时,让学生先回忆在学习“把盘操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以促进学生对电动筛转速与回旋幅度规定的理解。

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学习方式或示范操作,用新的知识与技能展示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形成学生学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应用,当他们感到能够学以致用,就会极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安排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应紧扣施教目标,先通过展示与将要教学的内容相一致的正例和反例,或提供操作示范展示某一过程,对某一过程做出生动形象的说明,引导学习者关注相关内容信息,提供学习指导。因此,我们在每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先举例告知新学内容的作用或当场进行示范操作,利用播放已录制的往届学生在初次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操作动作的录像资料,以此向学生说明其重要性和未正确掌握所产生的后果。如在讲授“评茶用水事先处理和煮水方法”时,先讲授未经事先处理的自来水和未煮沸或煮沸过度水严重影响评茶结果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新内容加以重视;又如在讲授“内质审评的取样与称样方法”时,先播放不规范取样方式对茶汤浓度、汤色影响的录像,以告诫学生要重视随后学习的内容与操作方法;再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各个检测方法的教学时,先由教师示范操作方法的每一过程,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操作顺序和时间掌控。

及时、合理安排好实验、实训环节,让学生及时尝试应用新知识和练习新技能从学习者的角度安排教学的思想也是教学理论所强调的,大多数教学设计理论都把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作为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五星教学模式认为,让学习者尝试应用新知识和新技能是四阶段循环圈的重要阶段之一,是否有机会及时地尝试应用或练习刚刚理解的知识或技能,是教学设计上很重要的一环。在安排实验、实训环节时,要紧扣教学目标操练,根据知识类型的不同应用进行不同的练习,针对“应怎样做”的内容进行的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多次实践去掌握整个过程。如评茶过程程序操作的训练部分,在教师讲授和示范操作完成后,立即安排课上实训,并逐渐放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进入实训场所反复操练;针对“记忆信息”的练习要求学生不断回忆和再认所学的内容。如本课程中“评茶术语与评茶计分方式的运用”的内容,通过提供不同质量茶叶的实训材料,让学生反复运用术语对品质的表达,以掌握各术语的内涵;针对“理解知识之间关系”的练习要求学生找出、说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在“毛茶审评方法”和“精茶审评方法”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操作练习,从评茶的结果理解外形审评四项因子和内质审评四项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针对“发生什么”的知识进行的练习时,教师设计出变式问题让学生操练,即根据给定的条件预测某个过程的结果,或针对未曾预期的结果找出错误的条件。如在“茶叶检验方法”中相关项指标检测时,常常用改变了的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让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操作技术条件与参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促进相关项指标检测时所用技术条件与参数的记忆。当然,在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反馈很重要。教师的反馈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最初练习的时候教师主要是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但是随着学生的熟练程度的增加,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的知识迁移。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将新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中去教学应能促进学习者把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迁移)到日常工作中,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既是衡量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标准,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五星教学模式认为,鼓励学习者将新知识或技能融会贯通或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够促进学习。要让学生融会贯通所掌握的新知识和技能,必须做到:(1)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和平台。(2)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反思的能力。因此,其一是结合《茶叶加工技术》课程的生产实训,让学生审评生产实训期间每天加工的茶叶,让学生通过审评结果,提出第二天生产加工的改进意见;其二是充分利用省、市、县每年茶叶评比的机会,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所举行的评比活动,参与到评比全过程之中。活动结束时,每个学生要撰写一份心得体会;其三是在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时,在校企协议上明确要求接受单位让学生以茶叶技术人员的身份,参与企业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实践。在每个学生实习总结中必须有一份参与感官审评与检验的工作小结。

运用五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与体会

通过近三年的实践,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明显地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第一,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式上,由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迟到率、逃课率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生病时仍坚持上课。

第二,加强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又强化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两者相互促进,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验数据显示,运用五星教学模式后,学生对本课程各项理论、技能掌握的周期明显缩短,课程考核成绩与《评茶员》证书考核的优秀率逐届上升。

第三,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能力,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毕业进入企业后,改变了过去长时间充当配角的局面,多数毕业生很快就变为工作单位审评与检验上的主角。对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工作一年后在工作岗位上担任主角的比例达75%。

第四,将五星教学模式运用到高职《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设计中,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有深刻的领会,包括对课程的培养目标都要十分清楚。其次要求教师不仅要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也就是达到“双师型”的标准。再次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开拓精神、奋斗精神,还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能以学生为中心搞好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盛群力.五星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7,(24).

[2]盛群力,宋洵.五星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兼及一堂课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