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的应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29:42

病理学的应用篇1

【关键词】病理切片;病理学;实验课;应用价值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62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372-02

病理学属于形态学科之一,主要是通过形态学研究疾病的成因与病理变化,探寻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病理学教学中,阅片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病理切片是学生认识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直接载体和重要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与实践性。正确认识病理切片,明确切片中重点观察对象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可以提高病理实验教学效果,以及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疾病的能力。

1玻璃切片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弊端凸显

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阅片,病理学实验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以显微镜下观察各种病变组织的玻璃切片为学习对象,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切片,辨识病变组织的形态特征。但是,玻璃切片数量少不能满足教学的使用,并且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损坏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怕拥挤损坏标本,畏手畏脚。质量过关的玻璃切片在制作过程步骤繁琐,保存稍加疏忽就会出现玻璃切片就易被毁损或造成褪色,对于典型病变的观察和示教的精确度产生较大影响。对于一些罕见病变,成型的组织切片数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随着医学生数量的增加,实验课上显微镜病变观察教学的时空限制了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在显微镜下的微观病变与宏观病变之间不同,造成学生对显微镜下的病变组织特征、与典型病变定位识别困难,学生依照病理学图谱用红蓝铅笔画观察到的病理切片镜下图,效果不是很好,感觉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调动起来,不利于在试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与创新意识,影响到病理实验教学效果。

2数字切片库应用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便于资源共享

病理学实验课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学生应该消化吸收的病理学知识是固定的,提高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教学效率成为突出的问题,这就需要以教学模式作为突破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取代显微镜,使用数字切片库实现教学资源实行共享,克服阅片观察依赖实验室中仅有的切片和显微镜的微观限制,打破时空限制,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21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教学加以应用我校可以选取几十年来积累的典型病变病理教学切片,通过HamamatsunanoZoomer20系列高分辨率数字切片扫描装置nanoZoomerDigitalpathology,进行全切片高分辨率数字图像采集,以病理教材章节的安排顺序,对玻璃切片全部信息制成数字化切片,构建病理实验教学数字切片库。数字切片的优点较玻璃切片更适宜存储,数字切片库通过网络服务器,与校园网连接,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利于学生的浏览和教师的讲解,大大提高病理实验教学的授课效率。

22应用在病理教学过程,克服学生对显微镜观察切片的生疏感与畏惧情绪在医学院的病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熟悉显微镜的精准使用,平时接触也不多,再加上教学实验室内的显微镜的质量精确度不很高。在教学中,通过显微镜获取高质量精准的图像,明显存在困难;数字切片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使用,增加了图像获取的精准度,对于那些罕见、疑难病的切片,借助网络的使用,扩大了使用范围。不再需要去实验室,使用显微镜,就可以随时通过电脑和多媒体进行调阅。

23数字病理切片,便于教师对重点病变区域给学生指导,高效快捷数字病理切片通过专用图像浏览软件,模拟显微镜下原玻璃切片的整个信息,但是比显微镜的分辨率高很多,使用数字病理切片的图像是清晰的;借助鼠标拖动切片,任意移动,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意放大或缩小,但是图像信息依然保持原有的清晰度。使用数字切片就不会造成因切片处理不妥而受损,特别是那些罕见的切片,经过清晰的高分辨率的扫描,便于长久的保存和跨时空使用,便于教师对学生阅片的指导,快速、直观地找出显微镜下典型病变区域,大大提高切片的使用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正常的组织与病变的异同和病变过程,让学生能更直观更轻松地识别典型病变特征。通过清晰的数字切片,学生能自己在脱离教师的指导时,也能准确快速区分并找准重点病变区域,节省的时间便于学生做更多的识别练习。通过实践,数字切片的使用,更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病理切片的阅片,大大提高了病理学实验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进行系统的复习,学生才能牢固地掌握并提高阅片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学生再回实验室进行显微镜下观察是不现实的,这时,使用数字病理学实验教学切片库,就能够透彻地为学生逐章节地复习。学生在某个章节存在疑问较多,就可以通过数字切片的可循环播放来回顾巩固和答疑解惑,凸显其直观与高效的教学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晓洁,曹立宇数字切片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1年02期

[2]肖胜军,曾思恩虚拟切片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年08期

[3]徐,兰欢,赵宏贤,郭勇,徐富翠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的构建与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年07期

[4]丘劲华,钱洪流教学设施规范化管理与精品课程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8期

[5]孙红,朱兰,肖芳,杨方,车鹏程留学生病理学数字切片全英文教学的探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年01期

[6]马晓君,张玉梅,汤淑红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组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0年20期

[7]谢贤镛搞好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陆竞艳,陆明深,曾思恩,李运千病理学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创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年01期

病理学的应用篇2

关键词:微课;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202-02

病理生理学侧重从代谢和功能的角度研究疾病,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对理论知识的补充,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临床病情观察、描述、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根据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特点,结合实验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将微课的教学方法运用到实验课教学当中,突破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培养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实用型人才。

一、目前病理生理学实验课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专科院校人文课程的增加,病理生理学总学时减少了,实验课也大大缩水,在有限的学时里很难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而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且目前病理生理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一讲解,二操作,三完成实验报告”。首先教师在实验前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然后放一段观摩电教,实验教师示教动物操作部分,最后学生分成5~6个同学一个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和实验教师从旁辅导。虽然学生观看了电教和实验教师的示教,但是学生一旦自己动手操作就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电教的观摩视频制作粗糙,对于一些细节操作没有具体体现,教师示教时全部学生都围在实验台周围,再加上学生接触复杂性实验少,课前预习不足,结果学生没看清楚。这样的示教效果导致实验成功率低,学生对实验课不感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最早的理念是由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所提倡的一分钟演讲和美国北爱荷华大学教授mcGrew所提倡的60秒课程而研发的。而在国内关注微课的第一人是广东省佛山市胡铁生,在2011年,他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定义。微课最新版的定义为: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课程新型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中的重难点,围绕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或一种技术等制作内存几十兆左右的微课,利用网络平台上传至网络或班里的QQ群,学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中,实现移动学习。由于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一次接受的内容较少,易于理解和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的出现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应用和学生的个性化、碎片化学习创造了便捷条件。微课教学作为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来被全国广泛应用到医学教学实践。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

1.针对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微课。要注意次序和内容,比如设计一个动物实验微课,首先利用微课介绍实验目的及原理;其次介绍实验需要的用品、动物及抓拿动物的注意事项;再次介绍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最后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

2.明确主题,针对性强。针对病理生理学实验课中的重点、难点,或者一个技术环节、一个操作流程,重点展示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犯错的细节。

3.微课视频的拍摄和制作。视频的拍摄、编辑制作要做到视频画面质量清晰、光线均匀、特写能够清楚展示操作细节,声音音量适中、清楚,对视频中的讲解和互动语言,应配上清晰的字幕,其中的文字内容宜简洁、明了,以充分展示或讲透内容为宜。课件要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增加微课堂的教学效果。微课的微视频控制在5~l0分钟内,最好以5分钟左右的视频为主,这样有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消除视觉疲劳,而且方便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三)微课在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解决实验示教难,提高动手能力。机能实验比较复杂要在动物身上复制疾病模型,动物模型复制成功,才能观察到症状和临床表现,这是一个连贯的过程,许多学生实验过程中动物中途死亡,重新再做没有时间,分别观察别组的实验,学生总是心不在焉。即使动物模型复制成功,但在对动物模型进行解剖时由于学生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误差很大。重要的实验教学环节是示教,可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利用微课内容精悍短小、容量小的特点,实验教师将示教的实验操作关键环节制作成微课,通过校内网平台或班级的QQ群发给学生,学生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观看,通过将微课带入实验教学,解决了病理生理学实验示教难的问题。例如,在小白鼠实验性肺水肿实验中,最难的是把已经发生肺水肿的小白鼠的心肺完整的取出来,这一步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实验结果。将小白鼠心肺取出术制作成微课,上传到移动平台,学生自行下载,在实验课前预习,在实验课实际操作中几个同学合作反复观看微课视频,结果发现利用微课视频示教的小组实验操作成功率为100%。没有利用微课示教的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总是把小白鼠气管拉断,肺组织被剪破,导致水肿液流失,肺系数误差很大,影响实验结果。将小白鼠心肺取出术制成微课,有利于实验示教,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解决了病理生理学实验示教难的问题。

2.促进实验教学与临床相结合。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密切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既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能够培养学生临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利用微课展示临床病例,让学生结合小白鼠实验性肺水肿的临床表现,解释病人发生肺水肿时的临床表现,使学生弄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在临床上要学会观察、判断、描述、分析病情等。例如:利用微课视频展示,一位患有左心衰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了明显气促、缺氧、发绀、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状痰等症状。提出问题:“病人发生了什么改变?”“其发生的机理是什么?”“假如你是一名医生,你会如何处理?”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激发学习的兴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对临床病理讨论分析,使临床病例与实验相结合,体现了实验教学与临床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早期临床思维做到学以致用。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科研能力。机能实验都是以5~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完成实验的,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每一项实验的各个步骤,只能分工合作。微课教学法的出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点,定期开放实验室给学生自行操作,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自行在实验室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动手能力。学生科研动手能力是开展实践科研的基本功,是科研实际工作的执行力,与科研设计一样重要,科研设计中实验设计是最重要的,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好的思路及好的执行力。科研动手能力主要是:成功制备实验动物模型,掌握实验方法等,制备实验动物模型要求合理选取实验动物及制备模型的方法,等等。病理生理学实验均是动物实验,包含了上述要素:首先,选取动物品种很重要,肺水肿、缺氧实验用具、药物等比较经济,选取小白鼠是比较合理的;右心衰竭、失血性休克需要插管,家兔是较合适的动物。其次,病理生理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在对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方法中得到很好的锻炼,病理生理学实验涉及了动物的抓取、备毛、麻醉、动静脉插管、药物的配制与注射、工具药物的使用、生理记录仪的使用、各项生理指标的观察、解剖等基本动物实验操作技能技术,通过动物实验动手能力的培训,从而为科研实践打基础。学生在开放实验室自己设计实验,并制作成微课通过网络平台或班级QQ群发给教师,让教师观看其微课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学生再实行整改,这样一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4.微课存在的问题。微课以点的形式传授知识,只是围绕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一个教学环节、一种技术操作等开展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孤立的环节,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如何将知识点连成线并连贯构成系统的知识网,即“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转变,将是微课在今后的发展和实践应用中需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如何更好地设计、研发和实施微课,也是现今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后续任务。

微课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微课为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提供了较高的教学手段,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学习工具,满足了学生课堂和课外的实验操作需求,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使得学生主动学习,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成效。

参考文献:

[1]吴起清.微课在临床高职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5,(03):161-162.

病理学的应用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病理学;医学院校;病理学;案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6.02.021

1引言

在各大医学院校当中,病理学都是最基础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病理学的教学当中以案例为基础,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进行师生或生生讨论,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本文当中通过对病理学课程设置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围绕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2个方面进行探讨,并通过理论和案例对病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笔者在教学当中的实践经验,以供广大病理学教师参考。

2病理学课程设置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病理学是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医学科学领域起着基石作用。医学院校将此课程作为基础课程以供历届学生学习,在医学院校课程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医学院校的学生课程任务繁重,目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们对医学病理学的知识只是力争做到识记足矣,难以做到对知识体系的把握和对病理学专业名词的透彻理解,其次由于病理学课程内容抽象单一,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学习与科研兴趣日益趋下,导致病理学学科的停滞不前状况。本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借助于一定的事实案例,在此案例的基础上,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意义上以教师为主的讲解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和个性化学习。

3围绕教学大纲,合理设计案例教学

病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形态学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其中神经系统病理形态学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对于医学生打好医学基础至关重要。因此,本教研室根据课程大纲及教材编写了案例,以促进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及学习。患者张某,女,5岁,系北京市通县某村人,现在通县某乡村幼儿园上学。2013年9月30日在家中因头痛、发热、呕吐、腱反射亢进、嗜睡到通县某医院就诊。通县某医院体格检查:体温39℃,颈项强直,轻度嗜睡可唤醒,伴有抽搐,手臂见多处近期叮咬痕迹。通县某医院检验科血象化验单:白细胞20X109/L,中性粒细胞88%。轮状病毒Rna检测阴性。通县某医院门诊过敏检测阴性,患者近期无接种疫苗。10月1日北京疾控中心采集血清和大便样本送北京市疾控中心作化验。结果血清学寄生虫金标试验阴性,大便涂片镜检也未见虫卵,10月2日脑脊液乙脑病毒阳性。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急性脑炎。此案例材料开展的案例教学主要分为五个阶段。第一,提出问题根据本资料可以做出什么判断?还需要做哪些检查?不是轮状病毒感染所致,造成中性粒细胞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脑炎,你认为是具体什么疾病?这种疾病会造成什么损伤?第二,查阅资料安排学生课下针对总结的问题查阅资料,如专业书籍杂志文献数据库等,记录并整理答案。第三,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逐一讨论所提问题。在讨论中,学生自主发言,并可以相互辩驳,教师是一个特殊的参与者,在讨论中起到引导和启示的作用,使讨论不偏离主题,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案例中的问题,讨论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信息的双向、多向沟通。第四,归纳总结是指教师在教学结束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案例教学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这一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与理解,有针对性的提出并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针对性地查阅资料。第五,评价考核教师对其组员逐一进行客观的评价考核,考核从课前准备、参加积极性、沟通能力三方面进行。基于本次案例教学,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从被动要学逐渐引导为主动想学,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独立思考学习内容,巩固学习效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杨少芬,李佩琴.CBL联合tBL教学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2).

[2]马玮玮,王锦.注重临床病理联系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4,(12).

[3]林瑶,陈素娟,黄露芬.多种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4,(2).

[4]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郭茂娟,卢斌,李广斌,范英昌.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5]李擒龙,晏伟,郭双平,闫庆国,王哲,李青,王瑞安,王文亮.在病理学教学中加强课堂病例讨论课及其意义[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17-19.

[6]王爽,赵亮,周军,丁彦青.改革病理学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0):965-967.

[7]郑少燕,苏敏,田东萍,刘淑慧.病理学CpC案例式双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3):310-313.

病理学的应用篇4

【关键词】循证医学理论;糖尿病;护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61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其治疗效果除了与药物的效果、患者的具体病情相关之外,还与患者的自身管理息息相关[1]。为了观察循证医学理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本院的医护人员进行了相关的临床研究。本文就本院医护人员在此方面进行研究得到的心得体会做出相关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3月本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6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选患者经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循证医学组和常规医学组,每组80例。循证医学组男40例,女40例,平均年龄(59.55±2.12)岁,平均体重(66.13±0.36)kg,平均病程(5.12±1.44)年;常规医学组男38例,女42例,平均年龄(58.64±2.36)岁,平均体重(65.92±0.44)kg,平均病程(5.66±1.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医学组采用糖尿病的常规护理方法。每日常规查房时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每日按时测量患者的体重和血糖,叮嘱患者遵循医嘱用药,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查房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不做额外健康宣教和知识讲座。循证医学组在常规医学组的基础上,加以循证医学护理。具体如下。

1.2.1饮食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性,导致糖尿病患者的食谱与其他患者存在很大的不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严格的控制尤其是对患者每日摄入糖分的控制,对于患者的血糖控制而言有着重要的意义。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需求,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饮食护理,原则是既能满足患者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对血糖进行调节。为患者制定具体的营养食谱,向提供患者多样化的饮食选择。

1.2.2运动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于运动有着不同的需求,所以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做好运动指导。不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身体对抗性较强类型的激烈运动,建议患者进行散步等有氧轻运动,运动时间保持在20min左右,于餐后1h进行,1次/d。应当注意的是医护人员需提醒患者空腹时不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可以随身携带糖果等食物,一旦出现低血糖可以迅速补充。

1.2.3血糖监测医护人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血糖监测,并且告知患者定时监测自身血糖的重要性。每日测量血糖后,患者应当主动记录数据,对自身血糖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一旦发现血糖水平发生异常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并将记录的血糖情况交与医护人员以供参考。医护人员在得知患者出现血糖异常后,应在第一时间处理,并给予解决的措施。

1.2.4心理护理糖尿病是慢性病,其病程漫长,且病情容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医护人员应当每日与患者沟通,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负面情绪,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并关注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树立积极的态度和信心。

1.2.5健康知识指导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将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预后情况告知患者,并将血糖控制成功的病例与患者分享,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及血糖控制效果。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比较护理后循证医学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比较[n(%)]

组别例数护理满意度护理配合度

循证医学组8078(97.50)77(96.25)

常规医学组8065(81.25)66(82.50)

注:两组比较,p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社会中“三高”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3]。糖尿病作为严重危害现代人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而糖尿病病程漫长,后续并发症较多,且临床上无法对该病进行根治,只能对其进行控制和延缓其病程的发展[4]。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所以对于血糖的控制很大程度上与患者自身管理紧密相关。

循证医学理论是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到护理工作中,也是未来临床护理的发展方向[5]。对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可以从饮食、运动、心理和疾病治疗、健康指导五个方面入手,给予患者全面的护理,让患者在护理中感受到“以人为本”的理念,便于患者更好地学习到疾病的相关知识,利于患者更好地接受医护人员给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护理的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循证医学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配合度明显高于常规医学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医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循证医学理论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信任度,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了病情的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广琴.循证护理在Ⅱ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当代医药论丛,2014(2):195.

[2]蕾,季梅丽,唐文娟.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比较.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6):670-672.

[3]陈风云.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15,21(2):10-12.

[4]李秋萍,张郁澜,林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2014(1):175.

病理学的应用篇5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70年代初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2][3]。pBL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具体实例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效率值得肯定。笔者对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其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教育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一、pBL教学方法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课程,需要参加学习的医学生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基础。即学生首先学习正常的组织形态,以此为基础学习疾病状态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掌握异常的形态,同时要结合其他基础医学知识,了解或掌握正常的组织形态是如何转变为异常的组织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过程。

传统的讲授模式(ppt教学结合黑板板书)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当堂理解消化,只是被动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没有自我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因为病理学的课时数是固定和有限的,高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医学知识多而复杂,即使授课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授,也只仅仅达到大学教纲的教学要求。偶尔有启发式提问,也不能完全给每个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学生也不能在课堂上完全停下来花时间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样会使他们错过后面的紧接而来的授课内容。因此要采用pBL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出发,在前一次课后提出与后节课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然后自由地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结合课堂讲授,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病理变化发生的全过程,达到自我主动学习的效果。譬如讲解大叶性肺炎一节,在上一次课结束时,授课老师首先提出一个大叶性肺炎患者病例,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现象,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病理总论部分的知识),分析患者在感染肺炎杆菌后,为什么出现这种症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从而课后分组自由讨论,并做好笔记,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正确和错误的结论。无论结论对错与否,都是学生所学知识和获得经验的总结,会有一种在下次课揭开谜底的预期,这种预期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随后,经过后面课堂上老师的详细讲解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预先带着问题的学习既可以让老师更顺畅地掌握每堂课教学时间和进度,而不必考虑学生在本节课上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不必为当场思考问题而错过后面知识的讲授。

事实上,目前的某些教案编写中都有课堂提问环节,但是大多都是围绕本堂授课的内容设计的,针对下次课设计的问题很少,尽管教师在开始授课的前几分钟,能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受课堂学时所限,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是有机会查找文献,基本上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揭开谜底,未能真正做到以问题引导教学。因此,我们要转变教案中的问题设置,将问题设计为下课堂将涉及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查阅文献,真正做到以问题引导教学。但是,对于一些医学院校而言,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独立完成一个班的病理学全程教学任务,往往是每个老师专门负责其中几个章节的讲授,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每次备课的时候有充分的交流,统一教案,在更换教师的过程中做好沟通,为下一章节讲授的内容提前准备好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提出的问题与下一节课无关或是完全不留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现象。

二、pBL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必须经过病理学实验学习观察形态学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夯实的形态学基础。但是现阶段某些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组织的胚胎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都与病理学不在同一个学期,使某些学生出现过了一个假期,再来学习病理学实验,发现对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完全陌生和看不懂。没有正常的形态学基础,不知正常的组织形态,就谈不上认识异常的形态。因此,有必要在每次课前,留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下次课将涉及的系统或组织的正常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形态进行复习,同时结合所学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判断在出现病变的时候,正常的组织形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从而在正式上实习课的时候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做到problembasedlearning。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因为学生往往不能回到组织胚胎学或是解剖学教研室借到常规He切片或是人体标本进行复习。常见的原因是现有的切片和标本非常宝贵且来源有限、数量有限,其首要的目标是必须首先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无法满足已经学过的学生再来借片的需求。即使学生借到切片,也不一定能借到显微镜复习。而常规的图谱和书本上的图画也不能很好地还原实际接触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出借标本或切片给往届高年级已经学过的学生,会增加标本室和显微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果切片损毁,更会对后面学生的学习造成不便。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借助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引入虚拟数字切片和虚拟数字大体标本。虚拟切片技术源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霍普金斯医院病理系,通过将常规玻璃的He切片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扫描后,转化成电脑数据,存储在电脑中,当有需要的时候,通过软件打开图像,在1倍~100倍区间任意放大和缩小图像,完全还原显微镜下所见[4]。而虚拟大体标本则是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实体标本,将图像用软件拼接,形成动画图像数据,存储在电脑中,通过软件打开图像,在任意不同角度呈现的标本图像,完全还原肉眼所见。将上述数据通过学校的公共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不必借阅常规的玻璃切片或是大体标本,直接在学校网上就能查阅,从而既减轻切片档案室或解剖标本室老师的负担,便于管理;又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信息。

病理学的应用篇6

关键词:病理学微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11-01

病理学主要是针对疾病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变动等方面进行判断,实际上就是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合理结合的重要渠道,能够为患者医治过程中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此进行有效的诊疗。因此,在开展病理学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病理学注意形态、功能、局部或整体、病理变动及临床情况等内容之间的关联教导,构建医学知识网,为临床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目前的基础教学大部分都是以大班授课,填鸭式、广播式、传教式等讲授知识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学生容易大脑疲劳,抓不住重点,或零散的知识点对于总结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相对吸收困难,使得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另外,课时的压缩使得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形态学实践的时间减少,导致无法真正融入形态学的宏观和微观世界,对实习课上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无从下手,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描述表达能力,对临床本科病理学教学极为不利。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数内提高教学效果,这里将讨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即微课。

一、“微课”的概念

实际上,微课最早是由国外相关人员提出的,随着长时间的发展被广泛运用到各类学科教学中。我国教育学者站在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层面对微课概念进行了讲解。微课又被称之为微课程,也就是利用卫星视频网络教学方式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的一种情景化、支持自由化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教学资源,并可整合一系列资源形成一种新型教学平台[2]。微课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近年在全国被广泛应用到医学教学实践中。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除课堂以外的学习需要,消除大课堂听课疲劳,并且重点突出,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大的主动权。

二、“微课”在病理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病理学是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渠道,知识点繁多、零散且抽象,又是基础医学中极重要的一门课。目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授课方式是“理论+实习”相结合。这种授课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①理论课以大班授课的方式进行,教师在理论课中既要讲授各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的理论知识点,特别是相关形态学的知识点,又要把病例分析穿插其中,在有限的课时数内很难把病理学的重难点结合病例分析完整、清晰地进行讲授;②对于学生而言,病例讨论往往是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教学活动之一,所以探讨式问题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优越性,但也很难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将大量零散的病理学知识点与相关病例分析深入理解、吸收消化,形态学描述表达能力的培养也相对欠缺,很多学生认为“吃不饱”;③课后缺乏复习资料,无教师讲解病例,复习效果相对不佳。

2.“微课”的可行性针对以上三点不足,“微课”以它短小精悍以及形式的新颖性,方便学生课后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又以大量形态学的教学资源进行视觉冲击,可以吸引学生主动使用,作为学习发现问题和复习巩固知识点的一种途径。这样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从被动性学习转为主动性学习,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效率更佳;同时“微课”迅速切入课题,讲授路线清晰,收尾快捷,可以说是传统课堂授课的一个精华浓缩,既保留了课堂的精髓,又极好地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微课”又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的一种特殊途径,可以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给学生开辟了第二课堂。此外,录制视频技术简单易学,成本低廉,并可搭配一定的教学技术,教师利用公共网络平台制作一堂微课并不困难。

3.教学实践应用。病理学属于形态学学科,要求充分利用视频、多媒体等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应用相应软件录制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知识的总结性理论小课堂视频或音频、录制实习课的大体标本、切片的讲解视频,通过“微课”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该课程的前一天通过在线视频观看微课视频,第二天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探讨病理学中的难点、重点理论知识,巩固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课后仍然可以再次通过“微课”复习理论课和实习课内容,加深对疾病病理变化的印象。

4.“微课”的不足。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微课”不可取代传统课堂,也不是传统课堂的纯截屏,更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围绕某个或某些知识点进行教学设计后开展的教学活动,然而新事物总有不足之处。“微课”是以点形式传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不利于系统掌握知识。病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基础学科,通过对各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的学习,更好地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因此,介于病理学学习的特殊性,授课时需要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医学理论,又要具备很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以接受病理学抽象而又繁多、零散的知识点。随着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与成熟,教学方法的改革必将沿着网络化与多媒体的方向进行。特别是对临床医学本科医学生的培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应着重培养描述表达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微课是三种能力培养方式的综合体,其短小精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或下载到移动设备上就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程,学习和巩固知识;微课的应用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促进教学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病理学的应用篇7

关键词: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病理学教学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医学基础学科,是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专业知识学习当中的桥梁课程。它主要研究的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美国著名医生和医学史专家williamosler(1849―1919)曾写道:“asisourpathology,soisourmedicine.(病理为医学之本。)”[1]说明了病理学无论在医学教育、临床医疗还是在医学科研领域都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因此对于医学生来说,学好病理学是从医学生成长为合格医护人员的重要环节。

从课程特点上看,病理学的内容较为抽象,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甚为紧密,但由于现在卫生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底子差且又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因此授课难度较大,只有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多年的教学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与临床相关的内容尤感兴趣,故在授课过程中多选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病例“投其所好”,通过病例推介、问题设置、启发诱导、集体或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理解该病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有机地将病理学与多门基础学科知识及临床学科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认真感知出病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是借助pBL(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原理设计形成的“病例导入式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例如,在计划两学时讲授总论“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章中“血栓形成”、“栓塞”内容时,我就选用了该教学法。

一、教学设计

选取临床典型病例,提出切入主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分组讨论,集体寻求出问题的答案,使他们达到共同理解掌握学习内容的目的。

二、教学实施过程

1.展示病例。某女32岁,因胎位异常接受剖腹产,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第二天早晨产妇于病床前蹲痰盂排便,数分钟后家属发现其低垂着头不省人事。待医务人员紧急赶到时,产妇面色青紫,已无心跳、呼吸,血压脉博测不到,双侧瞳孔散大固定,抢救无效死亡。尸解见:

(1)左侧骼总静脉内膜面可见数处灰黑色粗糙物附着,该处静脉周径明显扩大。

(2)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有灰黑色粗糙条状物阻塞。

尸解后诊断:(1)左骼总静脉血栓形成。(2)肺动脉血栓栓塞。问题:(1)产妇为何死亡?(2)产妇体内的血栓是怎样形成的?

2.课堂讲授。我由病例提出的问题自然转入课堂内容的正题,通过精讲点拨、启发诱导,把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理、栓子运行的途径、栓塞的类型及后果等重点、难点内容做简明扼要、深入浅出的介绍,让学生把课堂讲授内容与病例所涉及的问题联系起来,为接下来的集体讨论、集体分析、解决问题找到一定的理论支撑。讲授过程一节课,尽量保证学生进行病例讨论所需要的时间。

3.分组讨论。介绍完课堂内容后,我通过婉转语言将学生的思维重点引到病例及问题上,按课前设计的方案指定全班以自然教学组为单位,结合讲课内容,围绕病例所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提示讨论的焦点主要是血栓形成的原发部位及成因、产妇死亡的经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各级间讨论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安排各组前后错开集中的位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表述意见,并要求各自做好同学们的发言记录(课后酌情上交)。在学生讨论的时段,我巡回视察,维护秩序,对各组的讨论、提问暂不给予点评,也不发表任何意见,让学生们放飞思想,畅所欲言,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交流中,就连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能够大胆说出几句,形成了一种活跃的学习氛围。讨论结束后请每组推选出一名代表为本组做中心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含代表发言)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之内。

4.教师总结及布置作业。讨论结束后示意学生迅速有序地回到原座位,我把各组学生代表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归纳出异同,指出明显有误的说法并加以纠正。学生们通过思考、争议,此时再经老师的总结点评,自己的观点与其他小组的观点形成了交汇,病例指向的问题与听课内容重新整合后发现了自己的欠缺和不足,便能产生更明朗清晰的认识。最后我有条理地将病例讨论中同学们对于产妇符合哪些血栓形成的条件、产后蹲便腹压增加,下肢血流速度加快等原因引起血栓脱落,栓塞于肺动脉主干造成严重后果等所形成的共识串讲起来,集中解开了他们尚存的疑惑,这样学生真正实质性地解决了问题,找到了相对的答案。为了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语字组织能力和回答问题的条理性,我把课前印刷好的病例及问题作为课外作业下发,要求同学们利用自修时间独立完成。

三、体会

1.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和积极性,经过学习讨论,能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训练和提高了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找到了一定的成就感。相比之下,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津津乐道,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要求强化记忆的效果就差之甚远了。因此,多选取与病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临床病例开展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活动,可以使学生学习病理学不再觉得枯燥和乏味。

2.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要运用到相关学科知识。按正常教学程序,开设病理课时学生还没有接触到临床内容,讨论病例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所以,课前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充分准备,因材施教,应该选择比较简单的临床实例(以后可逐渐提高难度),并在使用此方法讲课前把病例资料介绍给学生,布置他们预习。通过预习,大多数学生会对相关的学科内容和临床知识做一定程度的了解,也会去关注病例涉及的问题。这样,既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讲授内容,又能使他们对接下来的病例讨论胸有成竹,切身体会到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3.运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寻求合适的病例,而且要在课中讲究授课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浅出地讲透理论内容,在学生讨论时能自如驾驭局势,保证讨论活动活跃有序地开展,并且能用精炼的语言进行总结、显现出高超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客观的要求:要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4.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伴随网络成长的,大多喜欢虚拟的网络世界而不太注重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与旁人之间的沟通较少,社会活动范围也相对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形成必备的处世能力。通过在课堂上的病例讨论或其他一些灵活开放的教学形式,鼓励他们在众人面前坦然阐述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意见,不仅能够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提高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利于他们塑造良好的个性,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对于他们今后进入社会,参与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样有帮助。

总之,采用病例导入式教学法,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求知潜能,培养他们的逻辑判断与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临床课程、成为合格的医务人员夯实基础。

病理学的应用篇8

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因;逻辑学;推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80-03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包括了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疾病的发病过程、病因论、病因推断及疾病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流行病学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疾病病因研究。对病因的认识及病因推断过程从哲学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从逻辑学上来说则是属于归纳推理的范围。应用逻辑学原理与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病因、分析病因及建立正确的病因推断过程,这对于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准确理解研究结果至关重要。

一、从逻辑学原理正确认识病因

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病因是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一般也称为危险因素。如果将疾病作为一种结果来看待,与这种结果有关的原因就是病因。从逻辑学对病因的认识上来说,病因可以分为必要病因、充分病因、充分必要病因、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一)必要病因

如果没有事物p,事物Q就必然不存在;如果有事物p存在,却未必有Q存在,即可能有Q存在,也可能没有Q存在。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必要原因,即“有之可能,无之必不然”。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必要病因。例如,“如果在一定条件下某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存在时,那么该种传染病就有可能流行。并且只有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可能流行。但在1964—1978年间,性病作为一类传染病,其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但没有发生性病流行”。因此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流行的必要病因。

(二)充分病因

如果事物p存在,事物Q就必然存在;而p不存在时,可能有Q存在,也可能没有Q存在。在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充分原因,即“有之必然,无之也可能”。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充分病因。例如,“2003—2004年中国有冠状病毒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所以形成了非典型性肺炎的流行。但2004年后,冠状病毒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了,但仍然有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因此“非型肺炎的三个基本条件”是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的充分病因。

(三)充分必要病因

如果有事物p存在,就必然有事物Q存在;若没有p存在时,则必然没有Q存在。反之,如果有Q存在,就必然有p存在;如果没有Q存在,就必然也没有p存在。这样,p就是Q的充分必要原因,即“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在研究疾病时,可称之为充分必要病因。传统的因果观中所指的病因就是指的充分且必要病因,实际上这种病因几乎不存在,除非将病因和疾病定义成几乎同一个事件。例如,“狂犬病病毒侵入脑内导致了狂犬病恐水期症状。即没有狂犬病病毒侵入脑内,就不出现狂犬病恐水期症状。没有出现狂犬病恐水期症状,说明狂犬病病毒没及侵入脑内”。

(四)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如果事物p的存在与否不影响事物Q的存在,但事物p存在与否可以影响事物Q的存在程度,这种情况下,p就是Q的辅助原因,即“有之可能,无之也可能”。在病因研究时称之为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例如,“1964—1978年,中国虽然有性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存在,但由于没有性乱现象,所以没有性病流行。但1978年后,中国有性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存在,并且有性乱现象,所以出现了性病流行”。在这里“性乱”是性病流行的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在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实例是“吸烟与肺癌的关系”,即肺癌的发生不一定必然有吸烟存在,但吸烟可以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因而吸烟是肺癌的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在流行病学研究中非常重要,慢性病、一些传染病及营养缺乏病等大多数的病因都属于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因此,机械地将病因理解为既充分且必要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假言推理在病因认识中的应用

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假言判断肢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性质判断肢为小前提,根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性质判断肢为结论的思维形式。由于假言判断有三种不同的条件,所以假言推理可分为三大类: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及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一)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不能用肯定前件来肯定后件,也不能以否定后件来否定前件。否则,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了”,所以“某地某传染病发生了流行”。又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没有发生传染流行”,所以“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以上这两个推理都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只能有两个有效式。

第一,否定前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前件(前因)作了否定,结论对对大前提的后件(后果)作了否定。逻辑形式:只有p,才有Q;因为非p,所以非Q。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存在”,所以“某地没有发生传染流行”。

第二,肯定后件式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后件(后果)作了肯定,结论对大前提的前件(前因)作了肯定。逻辑形式:只有p,才有Q;因为有Q,所以有p。例如,“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时,该传染病才能流行”。因为“某地发生了传染流行”,所以“某地某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都存在”。

(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已知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在进行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时,不能用否定前件来否定后件,也不能用肯定后件来肯定前件。否则,就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例如,“如果在长期过渡劳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甲某不是在过渡疲劳的情况下摄入结核杆菌”,所以“甲某不可能患肺结核病”。又如,“如果在长期重度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乙某患了肺结核”,所以“乙某是在长期严重营养不良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以上这两个推理都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只能有两个有效式。

第一,肯定前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前件(充分条件)作了肯定,结论对大前提的后件(必然结果)作了肯定。逻辑形式:如果有p,那么有Q;因为有p,所以有Q。例如,“如果在长期严重精神打击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李某是在长期严重精神打击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所以“李某肯定患了肺结核病”。

第二,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小前提对大前提的后件(必然结果)作了否定,结论对大件提的前件(充分条件)作了否定。逻辑形式:如果有p,那么有Q;因为非Q,所以非p。例如,“如果在长期严重免疫缺陷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那么就要患肺结核病”。因为“赵某没有患肺结核病”,所以“赵某肯定没有在长期严重免疫缺陷的情况下摄入足量结核杆菌”。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以一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小前提,并根据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推导出一个未知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思维形式。

1.规则及违反时的逻辑错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违反以上任何一条,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逻辑性质,有四个有效式。

第一,肯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有p,所以有Q。例如,“当且仅当体内有HiV病毒生长繁殖并可排出HiV病毒的人,才称为艾滋病的传染源”。因为“处于艾滋病窗口期的人体内有HiV病毒生长繁殖并可排出HiV病毒”,所以“处于艾滋病窗口期的人是艾滋病的传染源”。

第二,肯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有Q,所以有p。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感染了天花病毒,才得天花”。因为“刘某得天花”,所以“刘某肯定感染了天花病毒”。

第三,否定前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非p,所以非Q。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感染了麻疹病毒,才能得麻疹”。因为“钱某没有感染麻疹病毒”,所以“钱某肯定没有得麻疹”。

第四,否定后件式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当且仅当有p,则有Q;因为非Q,所以非p。例如,“当且仅当一个人长期摄入过量的氟,才患地方性氟中毒病”。因为“孙某没有患地方性氟中毒病”,所以“孙某肯定没有长期摄入过量的氟”。

三、结语

上述的假言推理方法是建立在真实推理前提的基础上的,如果推理的前提不真实,或者推理的形式有错误,则推理的结论就会产生错误。本文就逻辑学原理在流行病学病因认识中的应用作一简单的介绍,目的是希望医学生在学习及科研工作中能自觉学习一些逻辑学知识,避免犯各种逻辑错误,能正确应用判断推理等符合逻辑规则的方法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在病因研究或其他科研中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可靠。

参考文献: 

[1]施侶元.流行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滕国兴,许锬,张绍艳.医学形式逻辑学(第1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水黎明,陈坤,王建跃.逻辑推理方法和原理在流行病学病因推断中的应用[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1):28-30. 

[4]吴东,潘慧,高东平,等.借鉴逻辑学方法提高临床思维能力[J].协和医学杂志,2015,(2):158-160. 

病理学的应用篇9

【摘要】病例教学是指,在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满足教学内容,运用一些真实病例或精心设计的有针对性的病例,把学生们带入特定的情景里,然后引导学生对所给的病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随着此种教学方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丰富,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我国的病例教学应用领域主要有: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等。应用的方法主要是病例编制。病例教学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无论是对学生还是老师都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同时本文也揭示了病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关键词】病例教学;护理教育;应用;意义

1应用范围

1.1医学基础课与护理学基础课:随着病例教学法在美国的形成和运营中不断完善,我国护理教育也逐渐引进此方法。在进一步的国家护理教育改革中,我国的许多医学院校都加大了护理教学的改革力度。在基础教研室里把病例教学收入基础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之列。

1.2医学专业课与护理学专业课:在医学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病例教学法的应用更加广泛。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儿童还是妇女,各种病例都很常见。护理学专业课的教师不仅把病例教学法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而且一些教师还把病例教学纳入到自己的考试命题里,把它的考核结果作为其学习专业课效果的评价。此外,病例教学还为学生们提供了模拟护理的情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技能。

2应用方法

2.1病例编制

2.1.1编制模式――Soap模式:就目前来说,我国在病例教学过程中所用的病例编制还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大多数老师与学者习惯用Soap模式,无论是在临床教学,还是在护理教学中,大都用Soap模式编写一些病例。Soap模式是医生们用来描述病人身体健康问题的一种常见格式,同时也是解决难题的一种有效“套路”。

2.1.2编制依据与原则:病例是老师完成自身教学任务的一个有效载体,所以,在编制病例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最适合的病例,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选择合适病例的主要依据:一是教学大纲,老师选择的病例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内容,并能很好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二是课本教材。老师们必须揣摩教材中可能存在的知识点,并掌握所有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当然,在参考教材的同时,思维不能受到教材的限制。三是所教学生的水平。要充分考虑自己所教学生的知识水平,考虑其接受能力,使其可以理解接受,并能进一步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

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病例编制的时候一定要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在选择病例,首先要对医学与护理术语有一定的科学认识,要确保自己所选择的病例中,各种资料和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真实性原则:所选病例要来源于临床实践,可以为医院的存档病例也可以是其他的来源,但是所有相关信息都必须真实,这就需要进行有目的的选取,此外还可以和临床护理人员进行合作,获得其帮助;三是典型性原则:越典型的病例越能突出事物的本质,越具有代表性;四是病例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和系统性原则:病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的问题要启发学生主动思维,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探索新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知识,提高自身技能。

2.2操作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把握病例运用的合适时机与学生的参与度等。笔者认为病例教学的操作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一是,课堂讨论模式:要想进行有意义的讨论,大家必须准备充分,这就需要教师在讨论前的1~2周,把要讨论的病例与问题布置给学生,便于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首先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进行集体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在该模式中把学生作为主体,老师只是一名组织与辅助者,只要把握住讨论内容的主旨与方向就好;二是,课堂导入模式:提出病例中的可疑之处,让学生观察,然后呈现给学生,由教师负责主要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分析得出结论;三是,大病例系统分析模式:从整体护理的理念出发,系统、全面地对病例进行分析。但是,这种模式占用的时间很长,所以经常用在临床实习的教学中。

3应用作用与效果

经过病例教学法培训的学生,其书写护理诊断、目标和护理措施的优秀率明显高于那些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病例教学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更有效。在病例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学相长。病例教学虽然强调学生个人的主体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老师的主导作用。无论使用什么方式的病例教学法,教师都要负责把握课堂主旨与方向,控制教学进展,给予学生相应指导,因此病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能力的时候,也会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二者相互促进。

4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现在,虽然病例教学法发展很快,但是还是存在一些小问题。病例教学法还缺乏和其教材相配套的教学病例。老师选取病例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且规范性比较差,这与进行病例编制教师的工作经验与知识水平有很大的关系。此外,病例编制还受到学生的知识背景的限制,所以在选择时病例还要考虑听课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

综上所述,病例教学是护理教育方法所要发展的方向。护理教育老师们要借助改革的形势,扩大病例教学方法的使用范围,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丰富病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最终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完善的病例教学体系,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和高能力的护理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斌.以病例为引导的内科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1)∶2227―2228.

[2]赵静葛柳燕王春红.案例教学法在外科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4)∶644―645.

[3]郭莉张瑞丽茹淑玲等病例教学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J]护士进修杂志2007.11.(22):984―985

病理学的应用篇10

【关键词】pBL教学法;护理病例讨论;应用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此种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自学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我们自2010年6月起把pBL模式引入重症护理病例讨论中,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为2010年6月-2011年6月参加过12次重症护理病例讨论10名护理人员,年龄23-36岁,平均27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4名,本科3名;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4名。

1.2方法2010年6月-2011年6月每月组织一次病例讨论,讨论后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效果评价。

1.2.1pBL病例讨论①选择问题:组织者选取病房中疑难、重症作为讨论对象,提前2天将讨论的重点问题告知护理人员;②收集资料:护理人员按职称结构分3组,根据病例进行资料的搜集,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或网上检索有关内容的最新护理动态;③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采取小组共同讨论的形式,每组根据收集的资料结合患者的信息分析问题,提出可能采取的措施、建议或解决方案;④相互交流、形成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案;⑤汇报病例讨论的结果。

1.2.2评价内容使用自编问卷调查,问卷共5个条目:包括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能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学习热情。每个条目为3个级别:显著、一般、无。

1.2.3评价方法由专人发放问卷,共发放60份,收回55份,有效收回率91.7%。

1.2.4统计学方法。2结果

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见表1。

表1实施护理业务查房后护士综合素质的自我评价情况(n=55)例(%)

项目显著一般无

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提高42(76.3)5(9.1)8(14.5)

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38(69.1)18(32.7)4(7.2)

及时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35(63.6)12(21.8)2(3.6)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29(52.7)20(36.4)6(10.9)

主动学习热情提高42(76.3)10(18.2)3(5.5)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护士认pBL教学法进行护理病例讨论能提高护士的学习兴趣,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患者病情病情观察能力、对患者护理措施落实的程度提高。3讨论

3.1pBL的目标[2]

3.1.1逐步培养理解问题、调查问题、探究问学会以全面而系统的方式解决类似的问题。

3.1.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自主学习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主意识到:要解决所面临的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如何制定策略去跨越其间的鸿沟等。

3.1.3掌握灵活的概念和知识

3.2pBL教学法的病例讨论优势

3.2.1激发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同时锻炼护理评估的基本技能、思考问题的方式,践行护理措施,观察实施的效果。这个过程利用护士在护理个案的过程中形成基本的临床思维。在一个典型的病例讨论中,护士或者主查者提出问题,问题紧紧围绕病人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护理展开。临床案例结合pBL教学法目的在于提高护士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的过程[3]。

3.2.2锻炼了护理人员的临床应变能力pBL教学法采用“先问题、后学习”、多种教学途径相结合的教学策略[4],讨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自学,启发全体人员参与,人人开动脑筋,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变被动参与讨论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发言,提高病例讨论的效果。

3.2.3培养了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每位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通过这种方法,让每位护理人员理解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力量,以加强团队协作精神。4小结

护理病例讨论模式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在护理临床工作中学习是永无止境的。临床案例讨论结合pBL教学法,可提高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知识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红霞,成守珍,伍淑文,等.pBL护理查房对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J].中国护理管理,2009,9(4):59-60.

[2]董欢.网络环境下pBL的教学辅导策略及其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