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调查勘探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0:18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1

关键词:喀什市老城区;地下空洞;人防地道;勘察方案;地基处理

中图分类号:U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73-02

一、概况

应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的邀请,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于2008年5月组成专家组,对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情况进行现场踏勘,并于当年月6月,组建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察初步勘察项目部,对喀什市老城区(核心区)人防地道开展了初步勘察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经完成,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专家组对《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进行了论证,对该项目方案的必要性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进一步查清地下空洞的分布情况,进一步论证、优化地下空洞的处理措施。新疆铁道勘察设计院应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指挥部的要求,为喀什市老城区地下空洞详细勘察工作拟定勘察方案。

二、开展详细勘察工作的前提条件

详细勘察工作应在地面建筑拆除后方能开展工作,要求喀什市核心区的拆迁、重建范围尽可能连续,成片,形成大面积开阔场地,在拆迁进度和区域上,应统一部署,协调一致。以便能够科学、合理的配置技术力量,保障详细勘察工作中各项技术措施的顺利实施。

三、技术工作准备

1.仔细研读《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勘察报告》(初勘),充分熟悉、掌握初步勘察工作各附件、基础资料的技术内容。

2.将《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勘察报告》(初勘)中《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分布图》(附件2、3、4、5CaD电子图)以单次连续拆迁、重建、设计片区为勘察单元,比例尺放大为1:500,详细勘察阶段在1:500的地形图上开展工作。

3.将《喀什市老城区人防地道勘察报告》(初勘)中已经核实的地道对应勘探点、测控点通过测绘现场恢复标记。

4.结合拆迁和重建规划,进一步开展资料收集、调查访问工作。

四、勘探方法

喀什市老城区(核心区)地下空洞有三种类型,对于不同类型的空洞可采用不同的勘探方法,充分利用初步勘察工作的成果中各种类型地下空洞的特点,具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具体工作方法分述如下:

1.Ⅰ类地道。(1)Ⅰ类地道为喀什市政府组织修建的具有衬砌结构的地道,在喀什地区人防办公室有详细的存档资料可以查阅,通过调查访问和资料收集,可查清Ⅰ类地道分布情况;(2)通过钻(挖)探工作探查Ⅰ类地道的背伏情况。在地道口已经封堵的区域,通过开挖立井,使地道内得以通风、排气,具备安全工作条件后,以便技术人员开展地道内的地质调绘和测量工作;(3)通过地道内的地质调绘工作,调查Ⅰ类地道内部空间结构、衬砌结构的完整情况、稳定情况。

2.Ⅱ类地道。Ⅱ类地道及其分支地道为居委会或者居民自行修建的无衬砌结构的地道,该类地道的勘察工作是详细勘察阶段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具体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1)进一步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工作,结合拆迁规划把调查工作落实到拆迁的每一户居民。工作的重点是Ⅱ类地道及其分支地道的位置和已塌陷、填埋地道的位置。该类地道多数处理不彻底,必须查清其分布范围和规模;(2)充分利用初步勘察成果和调查访问资料,在未知区域和疑似区域开展网格状或者扇形物理勘探剖面,追踪埋深3~6m范围内的地下空洞物探异常,物探工作方法以地质雷达和地震影像法为主;(3)结合调查及物探工作成果,开展挖探(钻探)工作,在不具备物理勘探条件的重点区域,开展洛阳铲勘探(或钎探、钻探)工作,勘探点间距离不宜大于1.5m;(4)根据初步勘察结果,Ⅱ类地道拱顶埋深在3~6m之间,探井开挖深度控制在5~7m之间,探井在挖至设计深度后未揭露地道,应在探井埋深4m、5.5m处,垂直探井井壁四个方向,实施侧挖,探侧挖长度1.5~2m,侧挖工具宜选择宽度不大于10cm的扁铲为宜,以防止侧挖过程中形成较大的孔穴;(5)对于探查到地道的探井、应及时做好覆盖、保护和现场标记工作,以备测量及后续施工治理使用;(6)对于没有探察到地道的探井或者钻孔,应及时做好回填夯实处理。以防止由于回填处理不密实产生新的地基沉陷隐患;(7)地下空洞详细勘察与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同步进行;(8)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及实地工程试验资料,喀什市老城区砂质黄土具有具Ⅱ~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程度中等~强烈。建议承担该项工程下一阶段工作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该类特殊岩土的湿陷性问题。

3.Ⅲ类地道。为当地居民为采掘黄土烧制工艺品、陶制品而形成的地下洞穴,其走向无规律、延伸比较短,分支比较多,与该类型地道多分布于吐曼路以东、高台民居旅游景区居民宅院内,主要调查、访问对象为目前正在从事陶制工艺品制作的住户。通过调查访问和地质调绘工作,可以查清楚该类型地道的分布、埋深、数量等情况。

五、人防地道勘察不利因素分析

目前,喀什市政府关于《喀什市老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项目方案》(以下简称《项目方案》)中关于拆迁、大修、重建等方案,非常不利于地下空洞勘察和治理项目的实施,主要面临的技术问题有以下几点:

1.拆迁进度和规模将严重制约勘察技术方案的实施。喀什市核心区,目前有住户12770户,计划五年内拆迁3000户,大修(含加固)7008户,重建2245户,保护37户,平均每年改造2450户,《项目方案》中拆迁的进度和规模是最困难的问题,关于拆迁、大修、重建的定义和解释(《项目方案》p29),以及项目实施保障措施(《项目方案》p46、p47)中,都没有明确拆迁、重建、大修的具体单元面积和进程,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实施分户、连体、组团设计,以民建公助的方式自拆自建,实现风貌保护”(《项目方案》p46)的拆迁、重建方案下,详细勘察方案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将严重受制于拆迁进度和拆迁规模”。如果单位拆迁规模过小或者时间和区域上比较分散,详细勘察方案实施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的实施难度非常大,详细勘察工作与施工阶段补充勘察参差交错,技术人员、勘探设备、外业工作人员需求量变化非常大,极不利于勘察施工组织,同时面临的技术风险也会增加。

2.拆迁进度和规模制约地下空洞治理措的实施。如果拆迁规模过小或者时间和区域上比较分散,灌浆及强夯加固措施将直接威胁相邻未拆迁民房的安全,开挖回填措施也无法采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夯实回填,即便查清楚地道的分布特征,要采取安全、有效的治理措施也比较困难,同时,如果单位拆迁规模过小或者时间和区域上比较分散,相应治理成本也会增加。

综上所述,喀什市老城区(核心区)地下空洞的勘察、治理必须建立在拆迁、重建范围尽可能连续,成片,形成大面积开阔场地,在拆迁进度和区域上,应统一部署,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才可以达到对喀什市核心区地下空洞勘察彻底、治理彻底的目的,否则将会出现“拆迁不彻底-勘察不彻底-治理不彻底”的被动局面。

六、施工阶段勘察

在空洞的施工处理及建筑结构基础施工阶段,根据上部建筑结构类型和地基结构类型,结合对砂质黄土湿陷性进行治理工程,在基坑开挖后或者其它地基加固处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及时对局部重点区域进行补充勘察,根据补充勘探成果及时完善、修改地道处理方案,由于喀什市核心区地道分布比较复杂,需要投入有大量的人员和技术设备,即便是如此,也不可能保证在勘察期间完全查明所有坑洞的分布,需要在施工治理过程中进一步完善勘察资料。具体施工阶段勘察方案可根据上部建筑结构类型对地基结构的要求,分为以下几类:

1.高层或者多层民用建筑的地下空洞勘探方法。根据初步勘察成果,该类型建筑在基坑开挖后,基坑底部,已经接近或者到达地道拱顶埋深范围(3~6m),这种情况下应结合基坑验槽,在初勘和详勘资料的基础上判断是否有必要开展施工阶段补充勘察工作,如果需要,在基坑及其周边范围内开展钎(挖)探及物探(必要时)工作,勘探点间距离不宜大于1.5m。

2.1~3层民用住宅的地下空洞勘探方法。该类型的住宅基坑开挖比较浅,基坑底部相对于地道拱顶埋深相对比较大,可以采用挖(钻)探结合钎探的方法,实施补充勘探,必要时开展地震影像和地质雷达方法开展综合勘探工作,勘探点间距根据初步勘察成果及详细勘察结果,在重点区域加密。

3.疏散道路及疏散场地地下空洞勘探方法。该区域工作的难点是已建疏散道路下伏已塌陷或者填埋处理过地道的勘察作。该类场地相对比较开阔,在施工过程中,可采用综合勘探的方法,探查地道分布情况,在重点疑似区域,可以采用探灌结合的方法,开展施工阶段勘察工作,对于塌陷不彻底或者填埋不彻底的区域,采用开挖回填的处理措施,在开挖回填过程中,对初勘和详细勘察过程中遗漏的地道实施补充勘探。

七、建议

1.由于详细勘察阶段工期比较长、勘察任务繁琐、拆迁工作在时间和区域范围上要保持一致性、连续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勘察人员、设备反复进场频繁,为节约勘探成本,建议组织喀什市当地的多家勘察设计单位分片区共同承担详细勘察阶段和施工阶段的补充勘察工作。

2.在开展详细勘察和施工阶段勘察工作过程中和房建设计单位充分沟通,结合地下空洞的勘察、治理、湿陷性黄土的治理以及相邻未拆迁建筑的稳定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地基处理方案。

3.在详细勘察阶段必须预备施工阶段补充勘察方案,必要时,在初勘技术成果充分的区域内,详细勘察与施工阶段勘察合并。

4.鉴于目前的拆迁、大修、重建方案,相应的勘察、设计和治理难度(成本)增加,同时承担的工程质量风险也会增加,建议在局部范围内开展勘察、设计、治理一体化可行性试点工作,充分论证勘察、设计、治理一体化可行性。

5.充分考虑拆迁工作不利所带来的市场风险,尽量优化拆迁方案,加大拆迁工作力度。

参考文献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2

关键词:自然矿物资源;资源开发;开发前期;勘探管理

自然矿物资源具有着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能造福于人类,为人类的生活与生产带来巨大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埋藏于自然界中的矿物资源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每一类资源的埋藏方式与埋藏环境都不同,所以在开才与开发时,需要应用的开发技术自然也不同。为了保障自然矿物资源的开发质量,提高资源的开发效率,就务必要在开发前期对环境或现场条件进行勘测,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保证矿物资源开发方案的可行性。下面就自然矿物资源的价值与开发前期的勘探管理方式进行论述。

一、自然矿物资源的价值与开发的必要性

自然矿物资源,也作自然矿产,主要是指埋藏在自然环境中,可供人类开采和利用的天然是矿产或岩石资源。比如常见的煤、铁、铜等金属矿石,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能源。理论上来说,地球上所储存的自然矿物资源的数量和种类是很多的,单就我国而言,国境内地下所有矿物资源的的存储量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国家的特定量标准,如果从宏观方面来分析,我国境内所拥有的地下矿物资源的可开采量也是相当大的,这为我国工业企业的经济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国家相关部门所下达的关于自然矿物资源的开采要求相对比较宽松,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率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提高。截止到目前,自然矿物资源已经渗透并应用到了社会各个行业领域中,为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生产管理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行业经济的发展。这便是自然矿物资源所具有的价值,既提供行业服务,又推动经济发展。

二、勘探管理的重要性

自然矿物资源开采前期,都需要对现场进行勘探管理,这是必须要过的程序,直接影响到后期的矿产开发质量。勘探管理是资源开采与开发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还对开采质量和开采效率有着重要影响。矿物资源开采前期,之所以要对开采现场进行勘探管理,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

勘探管理一般指两层意思,一是地质勘探,二是过程管理。前者勘探主要是指开采现场的地质勘探,涉及到地层结构、土质性能等;后者的过程管理主要包括开采技术、开采方案、开采资料以及开采系统的管理。对于自然矿物资源的开采工作来说,只有做好了开采前期的勘探管理工作,资源开采才能顺利、安全的进行,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由此可知,勘探管理工作在矿物资源开发工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可喻的。

地质勘探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切实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健全市场配置机制,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壮大矿业经济实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

三、自然矿物资源开发前期的勘探管理

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严重的能源问题,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变革的重要因素。为了环节各方面的能源危机,合理开采与应用矿物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关系着产业运营的可持续性。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矿物资源,开发前期必须要制定切实科学的勘探管理决策,进而保障矿物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率。

1、技术管理

地质勘探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操作流程,涉及到了与地质层结构相关联的多个方面。选配切实可靠的技术方案,才能保证现场勘探活动的有序进行。技术管理是矿物资源开发的重点内容。为了快速、准确地定位矿产的位置,需先配备具有高科技的地质勘探系统,如:引用gps技术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现实生产。

2、方案管理

矿产勘探是开采生产的前期工作,地质勘探是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对地质进行勘查、探测

,确定合适的持力层,根据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类型,计算基础参数的调查研究活动。采矿企业要事先拟定与矿产结构相对应的作业方案,保证勘测所得数据与地质层状况一致,以免给后期开采带来不便。

3、资料管理

勘探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如图3。加强资料管理对矿物资源调配利用具有指导作用,勘探管理中需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4、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是指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管理。需要明白的是,社会在进步,自然界地底下层的地质结构也会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中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当传统的勘探管理模式再不能满足实际勘探需求时,就必须做出及时的改变。所以说自然矿产资源的勘探管理模式并不是一直不变的,它仍然需要根据勘探对象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只有这样才能一直满足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勘探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未来关于信息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必将越来越优异与先进,应用于自然矿物资源开发前期的地质勘探管理中的勘探技术、管理方式势必也会变得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对于现有的,或者说已经建设形成的找矿作业系统,企业应制定自动化地质勘探模式。

四、结束语

矿产资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的一种重要物质基础,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既然矿产资源开发的唯一目的的利用,那么在开发时就应该本着节约、优化利用的原则,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尽量减少矿产资源在开发过程中的不不正常损耗。地质勘探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方式,其不仅克服了传统勘探技术的缺陷,还引进新技术实现了旧式找矿定位系统的升级,优化了找矿功能,从根本上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率。为此,在自然矿物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一定要严格做好开发前期的勘探管理工作,保证资源开发效率。

参考文献

[1]徐强,薛卫冲,徐素云,朱元超.印度尼西亚红土镍矿的生成及找矿勘探[j].矿产与地质.2009(01)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监理;重要性

由于过去我国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一直保持行业垄断,没有进行单独招标。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勘察设计总承包;第二,业主直接委托勘察单位;第三,即使勘察单独招标也是低价中标。以上三种勘察模式往往在工程质量、技术成果等方面表现很差。目前在我国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实施监理,正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高速公路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就是监理组织或监理执行者(岩土工程监理工程师)执行业主的委托,对高速公路全过程依据勘察合同文件、国家的法律、法规、勘察技术规程、规范、标准等,对勘察质量、进度、勘察工作量的计量、费用的审核结算等进行监督、监控、评价、约束、组织、协调和疏导。使勘察行为符合准则的要求,使有关人员的行为更准确、更合理、更完善,使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技术成果资料能够指导公路施工。

现代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逐渐由东向西,由平原向山区拓进。山区高速公路沿线的构造物、不良地质段、特殊性岩土段、高填深挖工点等工程地质勘察的特点及技术要求和深度多样性、复杂性,导致地质勘察监理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复杂,给监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文实践了山西某山区高速公路118千米的勘察监理工作。

一、勘察监理工作实施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监督与管理是保证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岩土工程合理性、完善和优化设计的前提。一条高速公路要穿越不同的地质单元,各单元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各不相同,特别是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工程造价、工期、施工期、营运期的安全。地质勘察资料的不准确,势必导致设计的保守,造成工程资金浪费,后期运营出现沉降、边坡坍塌等不良现象,给公路安全运营埋下了隐患。高速公路具有阶段性勘察设计特点,一般采用两阶段勘察设计即初步设计阶段勘察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设计,个别项目还有施工勘察阶段。各个不同阶段的勘察监理工作基本都分为三个阶段:进场初期勘察监理、工作进行中勘察监理、工作结束勘察监理。

(一)进场初期勘察监理

地质勘察单位在进场初期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项目工程地质勘察大纲和地质勘察实施细则。本勘察大纲应包含根据各个工点的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物(工点)设置情况、设计要求等编写的工程地质勘察纲要。明确该工点为达到勘察目的所采用的勘察手段和方法(如钻探、挖探、物探、钎探)、勘察工作量(如钻孔个数、总延米数等)、工期的预估。监理单位根据相关技术规范、业主要求,认真分析勘察单位提交的工程地质勘察大纲,结合项目概况情况,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经业主、勘察单位、监理单位三家共同商榷后统一后,完善该勘察大纲,使其具有计划性和指导性。同时,监理单位应对勘察单位的钻探施工设备、试验设备的质量合格情况、投入数量进行检查,满足工程实施要求方可允许进入施工现场。最后并签署开工报告。

(二)工作进行中勘察监理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实施过程是在野外进行的,监理工程师应深入勘察现场,结合勘察大纲及现场地质情况,对勘探孔的布设、取样、原位测试进行监督。监理现场采用现场巡视、抽检、重点旁站、定期中间检查和室内资料审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重要工点(如大桥、特大桥、隧道、高边坡、采空区、软土等)采用旁站监理方式,控制整个勘察过程,保证勘察实施过程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并对现场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地质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对工程地质复杂区、多变区应及时指导勘察单位更换勘察方法、手段和随机调整勘察工作量。检查钻探深度、取样、原位测试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对现场的编录质量和规范性进行监督和指正。认真填写检查记录和编写监理报告(日志),每天统计勘察工作量进度并定期向业主单位汇报勘察质量和进度情况。

组织中间检查对勘察单位的阶段性勘察现场实施全过程监理检查和管理。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构筑物布置的经济性及合理性,向业主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建议。通过现场过程质量控制,对工程地质情况的了解,结合设计情况、勘察单位的工程进展情况,并及时与业主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充分沟通,保证工程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前提下,及时调整勘探手段和方法,确保勘察成果质量。

(三)工作结束勘察监理

勘察工作结束监理单位应依据相关勘察合同,对勘察单位的工作量由监理工程师签认。监理单位对勘察单位的各种勘察手段、方法,工作量,技术成果资料进行审查、综合分析,之后资料才能提供设计单位的地质参数。最后并编制监理报告。

二、勘察监理取得的效果

本项目中勘察监理采用现场监督和室内文件审查形式进行,即现场监督、控制、管理、指导,室内技术成果的分析与评价。取得效果举例说明:

1.由于本项目K35+800~K85+230段奥陶纪石灰岩发育较好,岩体较完整,表层覆盖层较薄。经过监理监督和现场指导,后将13个高边坡的钻探方案调整为物探+挖探。施工工期比原来方案缩短了10天,勘察费用节省近140万元,探查的效果远超过钻探。

2.在K124+080~K124+285段,路线以路基方式穿越南山北部山脚与大洋河河岸交界平缓地带。根据K124+120涵洞钻探软基情况,结合地形推断该段可能存在软土地基。经监理工程师现场踏勘并同意在该段增加3个路基钻孔以查明软基可能性,结果表明软基最大厚度达8米。虽然在勘察投资上增加约5000元投资,但避免了今后路基沉降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3.室内技术报告的审查工作对地貌及微地貌单元要求进行了数理统计,以地质单元形式给出了该项目路线走廊的工程地质特性,为指导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

三、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监理制度监理顺应现代勘察市场化的需求,勘察质量的监督与控制,直接决定了设计质量、施工成本、施工周期、运营安全、后期公路养护投资。公路勘察监理由于市场不规范,在实际的实施操作过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监理单位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发现问题情况下能够及时提出并指导勘察单位的实施方案调整;勘察技术成果审查过程中不能综合地提出具有指导施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案和结论;建设单位对勘察监理费用投入比例很小,导致一些勘察监理单位人员素质、技术水平上不去,没有在项目过程中起到真正意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4

1.1设备、材料、方法

设备,是保证勘察成果质量的基础,良好的设备能提高外业勘察效率。为长输管道勘察服务的设备,如GpS、相机、罗盘、地质锤、钻机、RtK、水准仪、全站仪、液塑限仪、烘箱、筛子、固结仪、压力机、波速测试仪等,应定期进行检测、标定、保养和管理,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如使用过程中损坏应及时修复。材料,是进行长输管道外业勘察的前提。材料主要包括物质材料和文字性资料。物质材料指测量的控制桩、水泥、木桩、喷漆和勘察的钻头、钻具、岩芯盒、电池、铁锹等;文字性资料指策划阶段收集和准备的相关资料,以及对资料进行检查、复核、验证,确保其精度满足规定要求,可作为参考资料使用。方法,是贯穿长输管道勘察的“指路灯”。长输管道勘察的任何活动都以预先制定的方法为准绳。方法的制定应结合踏勘、定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确保可操作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案。

1.2环境

环境为长输管道勘察的外部影响因素,按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与地形地貌、气候、气象、交通等密切相关,外业勘察前应做好预案,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勘察时力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社会环境,主要处理勘察与管道沿线所在地政府、村民的关系,应做好靠前协调,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和当地政策法规做好解释和沟通,和谐共处。

2现场管理

2.1项目策划项目策划为勘察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现场踏勘、资料收集、人力资源策划、设备组织等。现场踏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了解管道沿线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为后期设备组织、人员配置、勘察纲要编写和勘察工期计划作铺垫;二是,调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当地社会资源可利用情况;三是,综合比较确定勘察项目部驻地。资料收集,目的是对拟建管道特点、沿线地理环境和地质情况进行熟悉了解,以便在勘察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已完成的相关资料(安全预评价报告、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压覆矿产资源/储量评估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文物考古调查勘探报告、管道穿越河流工程防洪评价报告)、管道经过区域1∶10000地形图、县志、气象资料、水文资料、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区域地质资料和类似工程资料等。根据管道工程特点,汇总踏勘情况,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组建勘察项目部,明确各自职责,其中,项目经理主要负责项目运作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副经理主要协助项目经理对项目进行管理;技术专家主要负责勘察纲要的审查,解决勘测中的重点、难点,负责勘察成果评审,对外业进行督导检查;专业负责人主要负责本专业的资料收集,主持勘察纲要、进度计划和勘察报告的编写和校对,做好技术交底、本专业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相关专业的协调,对外业进行高频率抽检;HSe小组负责勘察过程的HSe相关事项处理;行政负责人主要负责车辆管理、后勤生活保障、项目部文化建设和对外联络协调等。设备组织包括车辆、勘察设备、测量设备、物探设备、土工试验设备、办公设备等。

2.2HSe管理

HSe,指健康(Health)、安全(Safe)、环境(environ-ment),HSe管理是长输管道勘察的必要组成部分。根据长输管道勘察所在地的区域特征,对可能发生的健康、安全、以及环境污染事件(一般性事件和小概率事件)必须做好应急预案。外业开始前进行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和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外业过程中,进行安全检查。健康:员工劳动保护用品、身体状况、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急性病突发;安全:一般性事件(交通、钻探吊锤、探井坍塌、雨、高温、北方沙尘暴,南方蛇虫)和小概率事件(突况,如泥石流、崩塌坠落、滑坡、迷路等);环境:生产(地貌破坏、废旧电池、岩土样、液压油、手套、泥浆、水泥)和生活(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3制度管理

技术质量管理,目的是使勘察成果质量符合要求,为细化勘察技术质量管理,从影响因素、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述。进度管理要体现科学合理和动态控制原则,力求工期可控。在保证勘察质量的前提下,进度计划要做到科学合理。结合勘察各阶段情况,分别制定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提高预判的准确性。实时掌握勘察进展情况,提前协调各方关系,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和妥善解决各种矛盾,及时对已编制的进度计划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订,实现动态平衡,保证勘察工作严格按进度计划要求进行。长输管道勘察制度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思考、计划和分析过程),勘察过程中应形成点、线、面三维一体的管理制度,力求质量可控,提高勘察效率。其主要内容如下:①加强项目组成员和班组的责任心和质量意识,明确质量要求;②加强质量检查,管理人员进行高频率抽检,专家组进行监督检查;③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④通过行政、经济和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⑤勘察作业组现场形成晚间例会制度,充分利用网络、电话等方式进行交流,检查落实当天完成情况,及时对遇到的困难、问题进行探讨、解决,对次日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进行安排和筹划调整。

3工程实例

西南地区某长输管道工程某提前开工段,沿河谷两岸敷设约20.4km,河谷宽3~10m,水深30~100cm,水流较急,表面多为卵石、块石等。该段地域环境差、通讯信号差、交通条件差,仅3条从山顶延伸而下的弹石路可供依托。根据踏勘、定线汇总的情况综合分析:①该段可看成由若干个非单出图的小型河流穿越组成,勘探点深度为6~10m,勘探点间距为100~150m;②该段地层主要为碎石类土,且地下水位埋深较浅,采用洛阳铲和探井效果较差,为保证勘察质量和提高效率,全线采用钻机钻孔,投入钻机5台,进度计划为1.0~1.5km/d,外业工期计划20d;③提前与当地村组干部和群众交流,雇佣当地群众、骡子、马等配合搬运钻机;④专业负责人组织勘察纲要的编写、校对和评审,对现场作业进行不定期检查;⑤安排2辆工程车,3组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负责地质调查、现场钻探指导、编录、验收、取样和HSe检查,及时整理、汇总外业成果,根据工期要求和现场进度,及时调整反馈,岩土试样及时进行土工试验;⑥所有人员进场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针对勘察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逐一讲解,并配备相应的劳保用品;⑦5台钻机分别以3条弹石路为依托进场开展工作,钻探结束后,第1台钻机从弹石路1出场,第2、3台钻机从弹石路2出场,第4、5台钻机从弹石路3出场。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勘察外业工作经历18d全部完成。勘察过程中增加了大量的钻探搬运工作量,但保证了质量和工期要求。

4结语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5

关键词:地质勘探,野外作业,

0引言

“地质”,准确的应叫地质学,习惯了就叫地质。地质学是七大自然科学之一,主要是研究地球及其成因和演化发展。实际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地震的预测、各类矿产的寻找、勘探,灾害性的滑坡,古生物的演化。凡是建筑在地面上的物体,都要事先搞清楚地下的情况。

1概述

地质勘探是在对矿产普查中发现有工业意义的矿床,为查明矿产的质和量,以及开采利用的技术条件,提供矿山建设设计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其中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各种岩石和矿石的密度、磁性、电性、弹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为研究基础,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仪器,探测天然的或人工的地球物理场的变化,通过分析、研究获得的物探资料,推断、解释地质构造和矿产分布情况。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指出:“开展地质勘探项目监理工作不仅是保证地勘项目质量和提高国家投资效益的需要,也是探索建立地质勘查运行新机制的需要;它对加强我国地勘单位队伍建设、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益,都将具有明显推动作用。”

2地质勘探野外作业施工方法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伤害源,流行传染病种、疫情传染源,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交通状况。地质勘探工作区安全档案信息和预防措施应及时向野外作业从业人员交底。地质勘探单位,应为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从业人员配备野外生存指南、救生包,为艰险地区野外地质勘探项目组配备有效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禁止单人进行野外地质勘探作业,禁止采、食不识别的野菜、野果。野外地质勘探作业人员应按约定时间和路线返回约定的营地。地质勘探单位,应定期为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进行体检。野外地质勘探从业人员体质应适应野外工作要求。在疫源地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在传染病流行区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的从业人员,应注射预防针剂。野外地质勘探施工,应收集历年山洪和最高洪水水位资料,并采取防洪措施。在悬崖、陡坡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清除上部浮石。进行两层或多层地质勘探作业,上下层间应有安全防护设施。2m及以上高处作业,应系安全带。地质勘探设备、材料、工具、仪表和安全设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野外地质勘探电力线路应采用电缆。电缆应架空架设,电缆经过通道、设备处应增加防护套。野外地质勘探电器设备及其启动开关应安装在干燥、清洁、通风良好处。电器设备熔断丝规格应与设备功率相匹配,禁止使用铁、铝等其它金属丝代替熔断丝。野外电、气焊作业,电、气焊工作点与易燃、易爆物品10m以上。野外地质勘探高架设备应设置避雷装置。雷雨天气,禁止在树木下、山顶避雨。可能危及作业人员或他人人身安全的野外地质勘探作业,应设置安全标志。地质勘探爆破作业,应遵守《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03)。地质勘探野外工作车辆,应具有良好越野性能,并在野外作业出队前进行车辆性能检测。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应具有10万公里以上安全行车经历。野外营地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借住民房应进行消毒处理,并检查房屋周边环境、基础和结构。野外营地应选择地面干燥、地势平坦、水源无污染背风场地。挖掘锅灶或者设立厨房,应在营地下风侧,并距营地大于5m。营地,应设排水沟,悬挂明显标志。在林区、草原建造营地,应开辟防火道。山区(雪地)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每日出发前,应了解气候、行进路线、路况、作业区地形地貌、地表覆盖等情况。在大于30°的陡坡或者垂直的悬崖峭壁上作业,应使用保险绳、安全带。山区(雪地)作业,两人间距离应不超出视线。冰川、雪地作业,作业人员应成对联结,彼此间距应不小于15m。在雪崩危险带作业,每个行进小组应保持5人以内。在雪线以上高原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气温低于-30℃时应有防冻措施或者停止作业。林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在林区作业,应随时确定自己位置,与其他作业人员保持联系。在林区作业,生火时应有专人看守,禁止留下未熄灭的火堆。在森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作业,应遵守防火规定。林区出现火灾预兆时,应迅速撤离。林区发生火灾时,作业人员应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或者开辟不少于5m的防火线。沙漠、荒漠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作业人员应合理饮水。禁止未经检验饮用新发现水源水和未经消毒处理水。发生沙尘暴时,作业人员应聚集在背风处坐下,蒙头,戴护目镜或者把头低到膝部。高原地区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初入高原者,应逐级登高,减小劳动强度,逐步适应高原环境。高原作业,严禁饮酒。艰险地区野外作业,应配备氧气袋(瓶)、防寒用品用具。人均每日饮用水量,应不少于3.5L。

3.地质勘探野外作业施工应引入监理机制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指出:“开展地质勘探项目监理工作不仅是保证地勘项目质量和提高国家投资效益的需要,也是探索建立地质勘查运行新机制的需要;它对加强我国地勘单位队伍建设、提高勘查质量和效益,都将具有明显推动作用。”因此在综合规模化的勘探项目中。出现了施工单位多,分项、分部工程繁杂等局面,现在的工程项目工期要求紧,跨阶段性施工。如此重叠、烦乱的项目组织必须依靠监理机构,通过专业、科学的管理才能为项目方带来稳定、安全的项目收益。

4结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地质勘探作为一门严谨的调查研究工作,工程勘探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后期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生产。将现代化科学管理方式融入地质勘探研究工作中是对地质探勘基础工程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德仁.安全管理简明教程[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

[2]赵艳斌.综合地质勘探方法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J].煤矿现代化,2008,4:49-50.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6

【关键词】遥感技术;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航测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航测遥感技术已成为我国地质勘查、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并进行工程防护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遥感技术的简介

1、遥感的定义

“遥感”一词产生于1962年,即遥远的感知。“遥感”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if}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其中,重力、磁力、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深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与航测的区别在于,前者确定实体的物质成分,后者确定几何形态。如:一个山包,遥感可确定构成山包的物质是土或是岩石以及何种类型等,航测则确定其高程、而积及其形态等几何量。

三、航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公路的现状

为适应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迅速提高我国公路勘测设计水平,1986年,交通部提出了(航测遥感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研究课题,并列人了交通部“七五”(通达计划),1987年至1991)年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在《超轻型飞机低空航摄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数字地面模型应用软件》,以及《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判译技术)等子项目的研究中,结合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历时3年,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涉及到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计算、数字地面模型、公路CaD以及遥感地质判释等多门类、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可以看作是我国公路部门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开发和研究航测遥感技术的开端。

川藏公路利用1;100万一1;20万卫星图像及航片,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对全线的重点构筑物,如大桥、立交桥、隧道、沿线特大桥、大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作重点分析研究,尤其在高烈度区的构造物,邻近断层构造带,活动构造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川藏公路滑坡一般分布于深切河谷两侧,在彩红外图象上滑床和滑体残留体一般呈浅蓝色,形态与色调较易判定。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自1991年一1994年,先后参加完成3项遥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和灾害调查工作,包括石太线山西太原至旧关段、川藏公路巴塘一井芝段、新疆乌鲁木齐一奎屯高速公路。他们利用美国tm卫星遥感数据,地面分辨率30m,法国Spot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20m,lom。在石太线调查中,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有一大型层间断裂呈南北向,通过旧关段,实地调查,这是一个发育在奥陶系角砾灰岩中的断层带,设计线路以隧道通过。

考虑到这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议是否可以明线代替,而被线路设计人员所采纳。遥感技术的新发现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修改了原,来的方案,以明线代替了隧道,节省了大量投资。在石太线及乌奎线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微地貌的解译,结合实地调查较准确地确定了煤矿采空区,为确定线路走向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航测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的作用

地质现象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勘测必须在勘测手段上采取综合勘测的方法。遥感技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其宏观性、直观性和综合性是其它任何地面测绘所达不到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遥感勘测的作用也是其它勘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弥补区域地质资料不足

利用既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存在资料老化、比例尺过小、工程地质内容缺乏(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这使得公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测绘质量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开展遥感勘测,特别是在前期工作中开展遥感勘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有效查明主要地质问题,稳定路线方案

由于遥感图像提供了比现场勘察更为宽阔的视觉范围,使得工作人员更能够纵观全局。在勘测设计前期开展遥感勘测,由于在较大的区域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发现测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以及主要工程(长大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方案选择提供比较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比选意见。这对于正确选定决策,避免重大失误,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指导地面勘测,提高勘探效益

通过遥感勘测,已经从宏观上查明了路线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地质现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从而对大比例尺地面测绘起到指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通过遥感分析和地面测绘相结合,可以指导工程物探及勘探工作,科学合理地布置勘探,避免盲目钻探,提高勘测质量和效益。在地质测绘阶段,遥感地质调查可以起到龙头的作用。

五、航测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效果

1、公路规划方案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宏观性、真实性、全面性,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的识别分析依据,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结合陕西省咪”字形干线公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应用卫星遥感tm数字图像编制中大比例尺公路设计图,在实施中有突出的效果。

例如,西安至汉中途经秦岭高山区,地貌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方案规划与比选十分困难,只有从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上才能看出地形地貌和大地构造特征。通过1:10万和1:6万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方案的走向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出了新的具有较高对比价值的方案,加快了方案比选的速度,提高了认识水平。

2、公路隧道遥感地质论证选线

高等级公路隧道规模一般比较大,随着长大隧道的出现,投资巨大,选择最优线位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选线优化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在陕西省姜眉路篙坪寺隧道设计区,通过综合遥感信息解译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案,不但避开了大型断裂破碎带的严重影响,提高了隧道工程环境质量,而且没有增加隧道工程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与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调查

(一)遥感工程地质调绘。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地质测绘)是依靠技术人员的野外作业来实现的,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的视野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遮挡,许多地质问题不易观察搞清。遥感图像信息的丰富性,为工程地质人员提供了最直观调绘依据,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

近年来,我院应用遥感地质、GpS,GiS综合技术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999年中,遥感中心项目组就已经完成工程地质调绘任务6项,工作量达300万元以上,是常规方法的3倍以上,时间节约60%以上。提出了许多高价值的选线建议,间接效益达亿元以上。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我院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陕西省交通厅已将遥感技术作为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必要技术方法加以推广,计划在各条高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用。

(二)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预测。不良地质现象是公路建设的主要隐患,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发生的灾害问题主要是不良地质问题造成的。因此,应用遥感技术解译调查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必要环节,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西部大通道包头一北海公路、陕北黄陵一延安段黄土沟壑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通过遥感分析发现了300多处滑坡及崩塌带,提出了从黄陵北部源上展线的方案和北段直线方案,减少路线长度8km,并极大的改善了黄陵段的公路建设环境,避开了数十处大型滑坡和崩塌带的危害,总体节约效益在4亿元以上。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在公路的勘察设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我国的公路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7

关键词铁路地质勘察综合勘探

中图分类号:F53文献标识码:a

1综合勘探技术概述

综合勘探是指依据工程的地形、地质复杂程度,工程类型,工程规模的大小和勘察阶段的技术要求,合理应用遥感、地质调绘、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地质勘探方法,用最佳的方法组合使用,密切配合,取长补短,获取多性状地质信息,通过相互验证和综合分析,提高地质判别的准确性,达到提高勘探质量、缩短勘测周期和降低成本的目的,最大限度的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适用的基础地质资料。

综合勘探手段包括:遥感地质判释、地质调查测绘、综合物探、原位测试、钻探、轻型勘探(触探)、挖探、综合测井、岩土室内试验、水文地质试验、资料汇总与综合分析等。

1.1遥感

遥感技术应用于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是利用遥感图像判释获取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等信息。对铁路勘测中常见的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现象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加以分析和判断。

遥感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视野广阔、影像逼真、信息量丰富;可放大使用而不影响其精度,通过一种比例尺的遥感图像,可以做多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可全天候地室内反复判释,对测区进行整体到细部的观察,其工作区域具有全局性,判释得出的信息具有指导性。利用遥感判释成果指导工程地质调绘,可以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宏观性、直观性的优势,提高地面调查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减轻地质调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遥感资料还可以与物探资料结合,提高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现在,遥感技术已经和GiS、GpS技术结合,实现了对遥感资料的自动解译、综合成图、数据量测、建立数据库和评比分析等,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2物探

物探方法包括电法勘探、弹性波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地温勘探、孔内勘探等。物探是铁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勘探方法多、勘探深度较随意,易于大面积施测,可进行点、线、面相结合乃至三维勘探的特点。充分并合理利用物探,能提高地质勘探的宏观控制水平,减少钻孔布置的盲目性,提高钻孔利用率。

1.3原位测试

工程地质原位测试技术是在现场直接测定天然岩土体力学性能的各类测试方法的总称,包括载荷试验、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预钻式旁压试验、扁板侧胀试验、应力铲试验、现场直剪试验、岩体应力试验等。因其能在勘察现场对岩土体直接进行连续测试,完全避免采取或切制岩土样品过程中对岩土体产生扰动影响,更能直接有效、快速地测定岩土体力学参数。原位测试是勘探与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测试结果与岩土体原始应力状态接近,具有高效、连续、重现性好的特点,不会产生漏层。其费用也远低于钻探、取样、化验的传统方法。

1.4工程勘探

钻探是地质勘探中最常用、也是极其重要的手段,通过钻孔提取岩土芯,能较直观地了解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的风化破碎程度、土体的软硬性质、地下水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分布范围,并通过岩土、水的取样实验、孔内的原位测试、物探综合测井、水文地质试验、地应力测试和瓦斯压力测试等工作,获取满足设计和施工需要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及各种参数。

钻探孔位的布置及要求必须在进行详细地质调绘和必要的物探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对地质调绘和物探进行验证和确认,同时又可以指导和修正以上两种方法。

对较深钻孔进行物探测井或孔内测试工作是重要的和必须的,既能提高钻孔利用率和分层准确性,又能充分发挥综合勘探的作用,提高地质勘探质量、水平和效率。钻孔孔内测试包括水文试验、综合测井、孔内Ct、地应力测试、瓦斯测试等。

2铁路综合勘探技术应用原则

铁路勘察工作量大,勘察质量要求高,必须根据地形地质复杂程度、工程类型、建筑物规模和特点、地层结构、岩土特性、场地条件,结合勘测阶段,在地质调绘的基础上,以最佳的组合方式,应用遥感、物探、钻探、原位测试、土工试验等多种地质勘探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和相互验证,取得真实、准确的工程地质资料,以满足铁路设计及建设需要。

铁路建设对工程场地区域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踏勘阶段,应从区域地质稳定性角度参与线路方案的比选,在研究分析既有区域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遥感技术和地质调绘的全局性、指导性作用,利用航片、卫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现场重点调查,为方案选择及编制预可行性研究报告提供工程地质资料。对控制线路方案的越岭、河谷、不良地质、特殊岩土、长大隧道、大河桥渡等重大工程地段,应充分发挥遥感和物探作用,采用以遥感和综合物探为主,辅以必要钻探、测试的综合勘探技术,查明重大地质问题。

初测阶段应充分利用航片、卫片资料进行地质解译,并在大面积地质调绘的基础上,合理选用综合物探和原位测试等有效方法,配合钻探及测试工作,评价其对线路方案及工程的影响,避免因遗漏重要的工程地质问题而造成线路方案决策上的失误。地质特别复杂地段应开展加深地质工作或专项地质工作,需要深孔钻探的必须安排深孔钻探。

定测阶段以钻探、挖探以及相应的原位测试和试验等为主要手段,配合必要的物探工作。对于岩溶地区、采空区、给水水源,以及需要判明断裂构造、破碎带、滑动面、软弱层、基岩界面、岩层界面、隧道围岩分级、风化层厚度等,应采用物探与钻探相配合的方法。对第四系地层黏性土及砂类土地区的桥梁、大型房基、软土地基、松软地基等工点,应采用原位测试与钻探配合的方法。对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隧道,必须在综合勘探基础上,对洞身进行必要的钻探,包括深孔钻探,确定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保证隧道质量和施工安全。

3铁路综合勘探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科学应用综合勘探技术,提高铁路勘察质量和效率,关键是根据不同地质条件、不同勘测阶段,选择合适的勘探组合,坚持点面结合、间接推断与直接验证结合、钻孔取样离位测试与原位测试结合、物探与钻探结合的原则。并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充分收集和分析现有资料是了解区域地质情况,明确工作重点,节省勘察工作量的重要手段。

勘测准备阶段,首先要尽量收集既有资料,了解测区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包括以往在该地区进行勘探的成果和经验教训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选定综合勘探的方法。

(2)前期应高度重视遥感指导下的地质调绘、工程地质选线工作。

遥感工作在时序上应先于其他勘探手段。充分发挥其宏观性、全局性的优势,提高效率,减少勘探布点的盲目性,降低勘探工作量。

(3)强调综合分析的工作理念,不断提高综合分析水平。

综合勘探与综合分析是密切联系的,对各种资料综合分析所做出的正确判断是综合勘探的核心。

在铁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采用综合勘察方法,达到提高质量和勘探效果的目标,关键是要综合分析。综合分析需要贯穿整个勘察的全过程,无论是在准备阶段、勘探实施阶段,还是勘探成果的整理与应用,都应注重综合分析,才能提出各种勘探手段的合理组合,在实施过程中有效地发挥综合勘探的优势。不同的勘探方法所获得的各项工程地质资料,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更好地满足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定性或定量评价。同时,充分利用不同勘探与测试成果的对比,找出不同方法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总结出区域综合勘探的经验。通过对成果的综合分析对比,可以总结出区域工程地质的宏观规律。

(4)推广应用综合物探、原位测试技术,发挥其现场测试、连续测试和高效的优势,对符合测试条件的地段,应优先采用。

(5)提高钻孔综合利用程度。钻探要为进行孔内物探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工作创造条件,钻孔直径、孔深、钻进方法等应满足孔内物探和水文测试要求,做到一孔多用。岩溶发育地区的墩台,应在钻探的基础上辅以物探方法确定岩溶形态。

(6)采用先进钻探工艺,提高钻探进度和岩心采取率。

在铁路勘察中,钻探工作量大,岩土取样量大,为保证钻探质量和取样质量,应采用高速钻进、斜孔钻进、双层单动钻进等钻探方法,以及薄壁取土器、活塞岩心管等取芯工具。

参考文献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勘察步骤;存在的问题;对策初探

abstract: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toensurethesafetyoftheprojectimplementation,thepaperintheselectionofsurveymethodandcontrolengineeringsurveyqualitywerediscussed.

Keywords:constructionengineeringgeologicalinvestigation;investigation;problems;countermeasurepre-test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建设是在各种地质环境中进行的,工程建筑与地质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制约。地质勘察是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对整个工程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加强科学有效的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非常必要。科学的地质勘察能够减少工程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建筑的安全性。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工程地质勘察一般要分阶段进行,其阶段划分是与工程设计、施工的阶段密切相关的。具体可划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阶段:

1、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

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址,是一个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重大问题。地址选择得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建筑的设计方案,投资大小和建设速度,对建筑完成后能否正常运行和合理经营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选址工作一般可分为选择项目的建设地区和选择具体的建设地点两个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选址需要搜集建筑所选地区的地质、地形、地貌和附近地区的工程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在搜集分析这些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该地的地质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等地质条件。经过上述过程,如果发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工作。

2.初步勘察

初步勘察又简称初勘,它的目的是对所选场地内各地段的稳定性作出评价,为建筑物整体布置、建筑物地基工程方案及对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提供资料和建议。初勘的主要任务包括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及冻结深度等。此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分析已有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根据需要进行物理勘探。

在此阶段工程的地质调查与测绘通过划分地貌单元,研究其形态特征,研究地形、地貌的演变过程,调查岩土的性质、成因、类型、时代、分布范围,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各地层的性质等指导工程地质勘察方案的制定。此外在该阶段还应该确定勘探点与孔深。取样测试也是该阶段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包括原状土样、水样及岩石样。选取土样时要注意地层分布和土的均匀性,尽量做到平面上和剖面上均匀分布,并且必须具有代表性。水样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中规定进行。最后在初勘阶段还要做好水文地质的勘察。要调查研究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补给和排泄条件并初步确定地下水位变化幅度。

3.、详细勘察

这一阶段的勘察应在对建筑工程的坐标及地形、建筑物的地面整平标高、上部结构特点及地下设施情况等具有了基础的了解后进行的。

除了以上三个阶段外,一些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及竣工后还需要一些勘察,这就需要施工勘察这一阶段,主要是辅助配合设计、施工单位,解决与施工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勘察资料。施工勘察不作为一个固定阶段。

二、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科学有效的工程地质勘察,有助于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然而,目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1、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环境较混乱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工程地质勘察作为一个行业,在机遇面前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竞争主体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不健全的国家管理机制,使得市场的竞争非常混乱,对于整个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的不利的。

2、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工程地质勘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环节,关系到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稳固,因此,工程地质勘察尤为重要。地质勘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质构成,二是土体物理力学指标。对基础方案的选择来说,地质构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对工程的造价来说,合理的物理力学指标则起着很大的经济作用。因此在选择勘察单位时不但要专业,还要有很强的技术能力,操作也要严谨规范。

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造假以及质量不高且多错误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工程勘察逐渐走向市场化,一些勘察单位不惜将报价低于成本价已取得业务,从而导致一些勘察报告的造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应该包括勘察工作概况、影响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结构、水文地质等相关情况,并且勘察报告应该对拟采用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分析并提出设计方案建议。但是由于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很多地质勘察报告在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4、勘探方法不对

一些勘察部门由于人员素质以及单位从业能力的缺陷,导致采用勘察方法不合适。例如,用静载荷试验压裂探坑两侧土层为准来确定承载力的方法,这其实是不科学的。压裂较浅和较深的两侧土层所需的压力大小不一样,那么将采用哪一压力值来作为地基承载力,难以确定。

5、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缺乏监管

工程地质勘察发生在工程的前期阶段,对于勘察单位的选择,多由建设单位自己决定,建设单位对地质勘察不够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也比较缺乏,这使得他们选择的勘察单位可能距离真正的工程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可能存在为了费用的节省,对于勘察单位的要求也不会很高。另一方面,地质勘察多为野外作业,作业的内容多为现场钻探、取土试验和资料整理。基于这两点,对勘察单位的工作就缺乏必要的监管。

三、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对策探讨

为了解决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勘察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的指导作用,将科学的勘察工作守则贯穿在地质勘察的全过程,使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有效地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

1、编制工程地质勘察纲要

编制纲要是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必须要做的,编制纲要时要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项目情况,对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方法、工作范围、技术要求作出详细阐述,还要对勘察工作参与人员、投入的设备及质量保证措施有明确的说明。

2、工程勘察质量控制

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就要加强对勘察成员的教育,树立从业人员的质量观念。严格落实质量目标考核责任制、质量责任追究制,全面提高工程勘察质量。要加强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基础资料的收集,特别是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勘探和调查资料,加强对影响建筑环境的地质调查和地质勘察成果的综合验证工作。

3、选择正确的勘探方法

由于勘察测试方法种类繁多,如何选择既经济又合理可行的方法是建筑工程勘察的关键工作。在选择勘探方法时首先应详细了解场地已有的地质资料、建筑和沿线构造物情况,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交流,并且一定要明确需要解决的工程地质问题,然后才能展开工程勘察工作。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的发展,建筑工程勘察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作为从事地勘工作的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业务,精心做好工程地质勘探工作,确保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倬元.工程地质勘查[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8

[2]工程地质手册编委会.工程地质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王建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结果分析判定与加固处理[J].广东建材.2009,(7)

[4]邓伟军.基于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1).

[5]刘涛,甄星灿.某高层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分析与加固处理[J].建筑结构学报,2002,(02)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9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工程;质量评定

中图分类号:tU1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任务及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技术体制中的一个首要环节,各项工程建设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勘察的目的在于运用各种勘察技术手段有效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及要求,分析场地内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论证场地地基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提出正确的岩土工程评价和相应对策,为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依据。与工程建设各个设计阶段相应的岩土工程勘察一般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勘察,详细勘察和施工勘察。对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管道工程勘察阶段的划分应与设计阶段相适应。该穿越工程的工程等级为中级,因此其勘察阶段可分为选址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

勘察目的是:根据现有穿越位置和设计方案,在详细分析研究已有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初勘、详勘两个阶段合并一起进行勘察,为穿越工程和施工图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⑴查明穿越段的地形地貌及分析地质构造;⑵查明穿越段岩土层特征、厚度变化规律及地层结构、物理力学性质;⑶查明穿越段地下水的埋藏及分布,并评价地下水对钢质管道的腐蚀性;⑷评价岩土对钢质管道的腐蚀性;⑸判定场地土类别及场地类型,评价场地的地震效应;⑹评价穿越段场地的稳定性,尤其河床及岸坡的稳定性;⑺对穿越层位进行比选,并建议合理的穿越方式。

二、勘察方案的选取

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钻探是岩土工程勘察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与坑探,物探相比较,钻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在各种环境下进行一般不受地形地质条件的影响;能直接观察岩芯和取样,勘察精度较高;能同时进行原位测试和监测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综合效益;勘探深度大,效率较高。因此,不同类型,不同结构,不同规模的建筑物,不同勘察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勘探工作,一般都采用或部分采用钻探方法进行勘探。

三、岩土工程勘查工作的质量评定

为了查明岩土工程勘查地质条件,分析其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需要采用一系列的勘察方法和手段。建筑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方法一般包括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勘探和取样,工程地质试验,现场检验及观测和勘察资料的室内整理。

1.钻探及取样测试

钻探是了解深部地质资料,查明工程地质条件的直接手段和可靠方法。但耗费人力物力较多,因此布置要合理、目的要明确,加强观测编录工作,尽量用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多成果。我国岩土工程钻探常用的钻探方法根据钻进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回转钻进,冲击钻进,锤击钻进,振动钻进和冲洗钻进五种。钻探机械种类多种多样,选择何种钻探机械,应根据地层特点和勘察要求选取。选取钻探机械时不仅要考虑钻具的钻进深度,速度,口径及钻探方式等还要考虑是否满足岩性鉴定,取样,原位测试以及钻具搬迁的难易程度等。

取样是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室内试验必不可少的程序,包括岩土样的采取和水样的采取。岩土样的采取是为了获得岩土室内物理力学试验指标。采取水样的目的是为了查明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或有其他特殊要求时进行水样化学分析。勘探过程中取原状土样:对粉土和粘性土采用薄壁取土器静压取土,对饱和砂土采用取砂专用取土器。在现场钻探过程中,技术人员及时对岩芯进行编录,原始资料齐全,经验收,所有钻孔均达到钻探要求。

2.静力触探

静力触探是用静力将探头以一定的速率压入土中,利用探头内的力传感器,通过电子量测仪器将探头受到的贯入阻力记录下来,由于贯入阻力的大小与土层的性质有关,因此通过贯入阻力的变化情况,可达到了解土层的工程性质的目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静力触探试验适用于软土。一般黏性土p粉土p砂土和含少量碎石的土,静力触探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桥探头p双桥探头或带孔隙水压力量测的单p双桥探头,可测定比贯入阻力p锥尖阻力p侧壁阻力和贯入时的孔隙水压力。

静力触探采用宁波产nKC5081tCt-20t型静探车,探头采用双桥探头,采集仪采用JtY-3型静探自动采集仪,并绘制打印原始曲线,然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整理,成果质量可靠。

3.工程地质测绘

工程地质测绘是岩土工程勘察中一项基础工作,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或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往往是主要勘察手段。工程地质测绘实质上是运用地质学p工程地质学理论对地面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根据野外调查测绘结果在地形图上填绘测区工程地质条件的主要因素,并绘制工程地质图,为确定勘探p测试工作及对场地工程分区与评价提供依据。工程地质测绘应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工程地质测绘一般在可行性研究或初步勘察阶段进行。在可行性研究阶段收集资料时,应尽量利用航空相片p卫星相片的解释成果。

(2)岩土出露或地貌地质条件复杂的场地应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对地质条件简单的场地,可用调查代替工程地质测绘。

(3)对经初步勘察测绘与调查仍未解决的某些专门工程地质问题,应在详细勘察阶段进行补充测绘。

根据搜集工程区地形测量、水文气象、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相关资料,在分析利用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区钻孔资料,查明工程区内地形、地貌、地层时代、岩性及构造活动情况。

参考文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文物调查勘探方案篇10

关键词:工程物探地质灾害勘查

中图分类号:p631;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43-01

近年来地壳运动频繁,各地自然灾害层出不穷。以遵义地区为例,公路沿线地段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采矿区多发地裂、崩塌灾害,附近房屋被毁,人员受伤严重,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迫切需要引进先进技术预防地质灾害,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物探技术的出现,无疑为受灾难迫害的人们带来了希望。

1物探技术和地质勘探

地质勘探是预防和治理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调查灾害多发区的地形特点、分析地质结构、预测灾害发生时间和灾情严重程度,为开展防灾减灾做好准备工作。进行地质勘查常会用到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钻探和物探技术等先进的科学方法。其中,工程物探技术以其准确、全面、快速、实用等特点,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新兴的勘探技术能够进行严密的地质调查,经过科学评估,为地质部门提供可靠的数据,特别在对山体滑坡、岩溶山洞、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勘测方面应用特别广泛。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主要是利用工程物探技术对灾害多发区进行预测和监测。初步分析该地区的地形地貌,考察其地质结构,锁定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目标区域,然后对目标地区进行详细勘测。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地质扫描工作,分析地质变化规律,明确勘探地质的化学状态,统计数据资料做进一步分析。根据掌握的数据资料评估灾害发生概率、灾害程度,探讨防止措施。运用计算机技术将统计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制作形象直观的地质图,综合前期的判断结果,做好有效的防控措施应对潜在的地质灾害。

2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过程中的有效应用

2.1工程物探技术的基本原则

信息汇总:灾害区地质与周围地质的地形特点不同,进行工程物探时需要利用多种物探技术进行参数比较,将测量数据进行汇总,综合分析灾害区的地质特点,保证物探结果的准确性。最佳优化方案:根据地质特性的不同,选择适宜的物探方案,提高工程物探的有效性,节约勘探成本。由简单到复杂的勘探顺序:开展勘探工作,都是根据现有的已知信息,按照由简入繁的勘测顺序进行的。在进行勘探工作之前,需要搜集勘测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勘探方案。

2.2物探技术中常用的勘探方法

所有的地质灾害发生时都存在一个显著的共性,即地球物理场发生变化。许多物探技术就是通过分析物理场的变化情况进而预测地质灾害的。常用的物探方法有以下几种。

(1)电法:这种技术是利用电极装置表现出的电性差异,分析勘测区域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地质差别。有关调查显示,利用高密度测量和深度测量系统能够有效地预测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某些岩溶地带发生地质作用时,深度测量系统会检测到地质电性的变化,通过电测曲线的扭曲程度以及横断面的梯度变化推测灾害程度。高密度测量系统分辨率高,分层能力强,测量准确,特别适用于山体滑坡、堤坝隐患、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探测和防控。

(2)面波:这是一种新兴的用于岩土工程测量的技术手段,可在非均匀介质中开展探测工作。该技术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应用广泛,能够对复杂地域的山体滑坡情况进行勘测,特别适用于遵义地区某些公路沿线附近的地形勘测,解决公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地震Ct图像:这种技术在地震探测工作中应用较广,通过对复杂地形进行数据分析,呈现出探测区域地形、地貌的高分辨率图像,具有较高的探测精度。

(4)管波:这是一种全新的物探技术手段,其基本原理是按照管波振幅变化情况和界面显示的波阻抗信息推测软弱夹层的扩展情况。若探测结果显示无任何振幅变化的反射波,探测区域为完整基岩段;振幅变化明显,倾斜度比较大的反射波反映的是波阻抗较大的软弱夹层或者溶洞地形,振幅较小的倾斜反射波反映的是波阻抗较小的软弱夹层。

工程物探技术在勘探地质灾害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帮助人们解决了许多技术上的难题,降低了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但是,科学技术是不断前进发展的,我们要继续进行技术创新,拓宽发展思路,综合其他先进的探测技术,根据实际现状改进工程物探技术,将其更好的应用到地质勘探工作中。

3结语

物探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高科技手段,能够对地质灾害的监控和预防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将其与计算机技术有效结合,一定能够提高预测精度,减轻地质灾害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滕德宾.工程物探在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运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