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产业运营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57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1

第一层次:高端大型全面。据笔者统计,这一层级的机构数量只占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5%,数量有限,作品丰富,具有“高大全”特点,如上述五大国有资本影视制作机构。其影视制作平台高端,规模大型、产业全面,影视制作实力雄厚。西安电视台艺术中心有限公司(原西安电视剧艺术中心),多年来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可同时开拍多部电视剧,与全国知名大型影视拍摄基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制作了《铁市长》《在陕北》《特殊使命》等优秀的作品,是陕西影视艺术精品软实力建设队伍中重要的一支。第二层次:中端少数精锐。本层次机构数量占整个产业的10%,数量较少,中坚力量,制作平台中端,影视制作业务范围极广,除投资影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外,大都另外经营其他业务,用以维系发展,表象较复杂。包括部分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如西安曲江大秦帝国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和经过市场检验的优秀民营资本影视制作公司。民营资本影视制作公司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经验,也有足够的资本和能力投资影视剧生产,如西安光中影视有限公司、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民营公司经营范围多样,发展良好且经验丰富、固定客户多。其中多数与陕西大的公关公司和第一层次的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依赖性较重。第三层次:低端繁杂数多。影视行业的良性发展,带动的影视制作产业内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这一层次的机构数量最多,占整个影视制作产业的85%,制作平台低端,业务繁杂,投资少,经验欠缺,是在此行业中运营最为混乱、浮动最大、亟需整合的群体,除了一些小型民营企业外,尚有许多工作室、私人团队,以及高校影视制作队伍。众多小型民营影视制作公司的作坊式运作,仅靠从电视台谈到的一两个节目生存,离真正的影视制作企业还有较大差距。缺乏长期规划,节目价值链开发不完全,经营模式不科学或者根本谈不上经营模式。做出的节目质量不稳定,生存无保证,常被市场淘汰。

二、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运营中的困境

运营是指对产业经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运营模式可称为经营模式。任何一种经营模式都是企业在产业运营过程中不断积累、改变之后形成的。通过调研可得出陕西影视制作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所体现出的运营发展传统和历史。陕西在运营模式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有益实践,制作出众多影视佳作,取得积极成效。改革体制机制创新有较大突破,规模持续快速扩大,产业布局高度集中,集群化发展格局趋势明显。国有和民营等经营主体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趋于谨慎,多角投资主体正在形成,发行渠道多样化。尽管陕西影视制作产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但在产业层次构成的整体发展中,仍遇到许多发展困境。从大环境上来看,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规模不大,集约化程度低,平均一个企业的规模不到40人。文化创新能力不强,原创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拥有国际竞争力的精品更少,整个产业发展还很不完备,产业化程度不适应新的竞争形势,产业链不完整,骨干企业及大型企业集团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影响力度有限,缺乏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同质化现象严重,题材扎堆雷同、情节撞车,品牌特质不突出、资源整合不充分、跟风现象时有出现。管理效率有待提高和强化,盈利能力欠缺,资源配置交易成本高,人才流失严重,面临新媒体、数字化等新技术问题。

三、陕西影视制作产业层次构成中运营模式创新发展

产业运营模式在现代产业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创新的理念虽已提出很久,但需创新之处无所不在。最需要创新的一个环节就是运营模式的选择。针对三大层次构成的运营模式创新。第一层次需国际化、集团化、纵深化,全产业链式战略化产业集聚运营模式。全产业链是一种最能体现文化产业“一意多用”特性的商业模式,它呈现为一种同一文化创意资源在空间和时间维度都重复延伸使用的结构,显示了更强的融贯性和扩展性。打造国内一流集聚平台,打通产业上中下游,发展集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第二层次要响应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影视陕军品牌,需积极培育、扩展品牌影响力,陕军陕派、丝绸之路等都将成为新的品牌增长点。应转变单一生产方式、多方融合资金、拓展产业链条特色化运营模式。企业发展遇瓶颈时,要重视改制,进行重组。第三层次需复合化、集中化、特定化,精益差异运营模式。精益差异运营模式,主要指运营管理上的精益生产与组织、产品内容上的差异化和专业化。在影视制作产业精益生产与发展的同时,注重个体的差异化,强调专业化,实现高效、合理、灵活、多样。针对陕西整个影视制作产业运营模式创新。借力影视制作产业集聚区域与基地开发,大力发展泛西部战略思想。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2

【关键词】产业链;相互关系;利益分配

一、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简单说来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可以包括内容供应、服务供应、传输平台和终端设备四各方面(2010年司峥鸣),产业链各方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部分

具体说来,手机电视产业链可以分技术服务商、内容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商和终端厂商(2011杨振荣),这样划分产业链组成关系如图2:

图2: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关系图

在此基础上,有学者(2012张锐,张金隆)将产业链的概念扩充到产业网,将手机电视的产业网看作是由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广播服务提供商,芯片提供商,基础设施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行业标准制定者,终端提供商,广告商,政府监管部门,第三方支付机构,广播网络运营商,移动网络运营商,手机电视用户这十四个方面共同组成。十四个方面相互作用,构成手机电视价值网模型。

二、手机电视产业链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产业链组成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商业模式的重要内容,它决定了产业链中各组成部分,与其他方的博弈关系,决定了各方应采取何种竞争策略。对于手机电视而言,国内外学者也十分关注产业链各方的相互关系。Braet(2008)重点研究了欧洲手机电视的运作模式,并认为手机电视的各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从组织设计、技术设计、服务设计和财务设计四个角度而言。针对我国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角度。

1.站在广电和移动运营商的角度:手机电视的运营模式可分为移动运营模式、广电运营模式和合作模式(2008黄东巍)。并有学者专门站在广电的角度上,对广电运营模式的利弊进行分析(2011叶欣)。在此基础上,合作运营模式又可以细分为广电主导、移动运营商主导和批发三种模式(2007汪卫国)。

2.站在合作的角度:目前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平台+服务模式,定位于价值链控制力;二是终端十应用模式,定位于用户需求整体解决方案;三是软件+门户模式,定位于最佳产品服务。这三种合作模式的竞争是为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尤其以门户网站为代表)和终端制造商间的利益划分(2011杨振荣)。

3.站在播放平台的角度:手机电视可分为广播模式、点播模式和合作模式(2012王传真),这三种方式各具优势,且不同的运营模式也决定了各自的盈利模式。

广电总局和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合作运营的CmmB手机电视目前已初步成熟。即属于合作模式。合作模式由广电负责内容提供、集成和传输发射,电信负责用户授权和互动信息,广电和电信通过合作竞争的博弈关系,共同运营手机电视。其优势是提高了服务质量和系统效率,贴近目标用户,收入来源多样,商业模式丰富;劣势是商业模式复杂,合作竞争的成本较高,监管和协调的难度大。看就CmmB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其优势还是远远大于劣势。合作模式能够相互取长补短,必将成为未来手机电视的发展趋势。

三、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如何盈利

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我国手机电视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得到了发展,但是依然处于初步阶段。产业链各方都在积极寻找如何从中获得利益的方法。

从产业链各层次的角度,中央人面广播电台李天骄(2009)站在产业链上、中、下游,分别分析了网络供应商,内容提供商和终端设备商分别获得利益的方法;从产业链各方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王虎、曲文香(2007)分别从超市模式、独立运营模式和混合模式,分析利益相关各方获益的方式,主要盈利途径包括广告收入和定制收入;从工信部李莫雯(2011)将手机电视的盈利模式分为广告模式、前向收费模式和增值业务模式,并强调指出广告和增值业务是手机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

此外,营销手段也是各方盈利的重要部分。王卫华(2010)提出应运用灵活高效的营销推广方式,包括事件营销、数据库营销、体验营销和协同营销。王瑜敏(2011)通过分析手机市场的现状,提出应通过多种营销方式进行手机电视的推广,这包括体验营销,时间营销以及其他营销手段,例如和彩铃彩信业务捆绑销售等,并分别从市场导入期、快速成长期、和发展成熟期三个阶段提出营销策略。

结语

手机电视是三网融合的产物,也是移动和广电的重要增值业务。而手机电视的商业模式严重影响着我国手机电视的发展。因此对手机电视商业的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于手机电视的产业链组成部分研究较多,对产业链各组成部分的研究逐步深入,从简单的内容制造,到内容运营、传输,最后到内容的呈现,各个环节的提供商和服务商共同组成手机电视的产业链。而对于手机链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问题,无论是何种角度,合作模式是手机电视各组成部分未来的主导模式,这种模式被业界普遍看好,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试用,被认为是手机电视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针对各方如何获利,多数学者认为定制收入和广告收入将成为手机电视的主要盈利模式。但是由于手机电视尚未成熟,受众的“免费心理”使得对于手机电视的收费现象难以接受,并且以快捷方便著称的手机电视一旦嵌入广告,必定会造成一部分消费者的反感,因此针对上述盈利模式是否使用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手机电视业务有待商榷。

纵观国内外学者对手机电视商业模式的研究,国外学者通常采用实验方法和定量方法对手机电视的受众和内容进行研究。而我国学者大多使用定性的研究方法对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和运营模式进行研究。而对在手机电视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和受众研究较少,因此,今后,使用定量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手机电视的内容和受众将是主要方向。尤其是在手机电视内容产业中涉及的版权问题也需要引起注意。

此外,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对商业模式中重要的利益分配问题都研究较少,无论是电信运营商还是广电运营商在采用合作模式进行市场博弈时,最后都离不开对各自利益的分配,如何分配利益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李天骄.手机电视发展的观念误区和非典型商业模式的潜力[J].中国广播,2009(4).

[2]王卫华.三网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发展策略研究[D].湖南大学,2010.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3

关键词:动漫频道;运营模式;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065-02

一、国内动漫频道发展概述

从2004年开始,我国陆续出现动画卫星频道。2004年4月29日,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开播,是国内首家开播的动画卫星频道;2004年9月,北京电视台开通动画频道BtV-10,并且在2007年正式更名北京卡酷动画卫视;2004年12月,上海开通炫动卡通频道;2006年2月,广东嘉佳卡通频道开播。从开播到现在经历的7年间,这四家动画卫星频道对国内动画产业的推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可人的成绩。在运营中它们也积累了经验,找到了自己的运营模式和盈利体系,其运营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公司化运营,产业化发展

北京卡酷动画卫视积极进行公司化运营探索,于2006年10月组建北京卡酷动画卫星频道有限公司,2007年1月正式运营。2004年10月30日湖南金鹰卡通卫视正式开播,有限公司则是在频道成立之初同时成立,股东即是湖南广电集团和湖南电视台,增资扩股后的股份制公司注册资金达1亿元人民币。国内第三家专业卡通频道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于2004年12月26日正式开播,由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上海炫动卡通卫视传媒娱乐有限公司由六家投资方共同组建,注册资本达115亿元人民币。广东嘉佳卡通频道于2006年底开播,嘉佳卡通影视公司从2007年正式开始运营,嘉佳卡通影视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隶属广东南方影视传媒集团。以上四家动画卫星频道从创办时开始就实行公司化运营,顺应了媒体公司化运营的潮流。同时也使频道本身对节目的安排给予了更高的自由度,经营模式更加独立。为动画频道的运营模式立下了新的标杆。

(二)多元化运营模式

以湖南金鹰卡通,和广东嘉佳卡通为例,目前几家专业动画卫视均是走多元化路线,基本上是电视媒体打通动漫产业链,集动画片生产、播映、动画衍生品销售、动画专卖店、打造动画活动于一体,走全产业的运营模式。

1.金鹰模式。湖南金鹰卡通从开办以来,一直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频道理念,秉承“勇敢、智慧、快乐”的频道精神。五大首播剧场占据频道全天节目播出量的75%,给国产动画提供最佳的传播平台;金鹰卡通卫视试播不到一个月,就在湖南、长沙两个市场进入收视排行前十名,收视份额领先许多开播多年的老频道,收视竞争力位居电视市场第一集团军行列,是最具成长性的强势主流电视媒体。金鹰卡通卫视的收视观众覆盖各个年龄段、各不同职业,是名副其实的“全龄卡通”收视平台,其中青少年观众对频道的收视聚集度在40%以上。金鹰卡通卫视在媒体传统经营的基础上,确定了以产业经营为主导的发展道路,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全面拓展媒体产业和卡通产业。同时成立了湖南金鹰卡通有限公司,用灵活的企业机制,广泛联合社会相关机构,共同分享市场。业务范围涉及:卡通形象、品牌授权,栏目产业化、原创动画片的联合制作,全国连锁少儿才艺培训,网络游戏、电讯增值服务,图书音像出版发行、节目发行、少儿音乐制作发行,国家动画制作基地、动漫科技园、主题公园业务开发,大型活动等等。

2008年3月,金鹰卡通卫视与上海东方有线网络公司签署合作协议,上海数字电视网络于4月1日起,开始传输金鹰卡通卫视节目。从4月1日开始,上海已有的20万数字用户将可以收看到金鹰卡通的电视节目,由于北京大力推进数字电视进程,金鹰卡通目前在北京的收看用户也达到了近150万。

2.嘉佳模式。广东嘉佳卡通频道于2006年底开播,是全国第四家专业动画卫星频道,隶属于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嘉佳卡通频道致力于为各位热爱动漫的朋友提供最好的服务,整合最优秀的动画节目,最新的动画资讯,最受欢迎的栏目类型,努力为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量身制作优质的动画节目。广东电视台嘉佳卡通频道引进国际动画产业的创新思维和运行机制,努力向动画产业相关行业拓展,以建立“一个频道,一个网站,一个协会”的多维互动模式为目标,连接动漫产业各个环节,开拓无限视野,整合多方资源,为所有动漫爱好者、行业同仁搭建便捷、高效的沟通合作平台,为中国动漫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在2010年被广东奥飞动漫集团收购之后,频道的经营模式由过去的“动漫+媒体”向“动漫+媒体+玩具”的方向升级。由该频道播出的《火力王3》、《战龙四驱车》等动画片所带动的动漫玩具周边销售额已经十分可观。其品牌影响力和随之给动漫频道带来的正面促进效应也显现出来。

二、动画频道受众雷同而导致同质化现象

传媒同质化是指传媒在组织结构、市场定位、传播内容和风格等方面的趋同性。传媒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合法性”危机,即传媒为了适应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要求而必须接受那些被外界认同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正是这些观念力量导致传媒的同质化。“合法性”危机通过三种机制对媒体的同质化起作用:一是强迫性机制,也就是传媒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府的规章制度和宣传政策,否则传媒就无法生存;二是模仿性机制,即传媒为了生存模仿其他媒体成功的行为和做法;三是社会规范机制,即传媒必须遵守社会共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正是通过这三种机制的作用,传媒才形成同质化现象。[1]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动画频道都将目标定在了全年龄与全家庭的标准上,并没有和当初所提出的频道差异化定位策略相符,在栏目题材,播放区间上有重复之处。这使得能同时收到这四家动画频道的受众无法错开观看时间,只能选择收看其中的一两个频道。由于定位无太大特色导致节目雷同所出现的这种同质化现象,相互抵消了收视率,对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消极的影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现在动画卡通频道基本仍以广告招商为资金来源,这样的定位策略,会直接引发同质化现象。

三、动画卫星频道全产业发展模式建议

(一)打造原创动漫形象

小到一部动漫作品,大到整个动漫产业的核心是否能运作的关键都在于有无成功的动漫形象,所有动漫作品若想实现产业回收和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深入人心的动漫形象是唯一途径,也是动漫产品品牌之所在。掌握卫星播出平台这种垄断资源的动画卫星频道,以频道为基准打造自有动漫产业形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湖南金鹰卡通卫视就完整拥有两个卡通形象的知识产权――小飞猪和企鹅仔仔。频道提供全天后、节目化、常年化的强力表现手段、推广这两个卡通形象,使其曝光率和受欢迎程度远远超过了频道的主持人。两个卡通形象的图书和卡通片也正在运作中。卡通卫星频道拥有整合内容生产、节目栏目制作播出和宣传推广的全流程能力,竞争优势突出。创新设计符合本频道气质和定位的卡通形象,在频道的各个环节予以宣传和推广,依托覆盖全国的优势,可扩大动漫形象的品牌影响力。

(二)了解市场、完善布局、控制销售

从开播到今日,国内的动画卫星频道面临日益增加的成本支出,已经到达需要考虑产业布局和多元化收入格局的时刻。现在,以少儿为目标的低幼年龄段市场的主要收益集中在动画卫星频道产业的最前端,而各类衍生商品的市场前景也都不错。在内容衍生领域,与动画作品相关的系列图书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在版权销售上也可以考虑以卡通卫星频道为平台,实现面向海外的输出,获取更多收益。在实物衍生品领域,面向消费者直接销售和收费,可以获取动漫产业链环节上利益最为丰厚的一环。目前,嘉佳卡通频道所属的奥飞动漫集团,旗下的奥迪系列玩具已经在全国销售,甚至输出海外;北京卡酷卡通依靠旗舰店和加盟店的模式也在全国各地快速推进。在未来的几年中,卡通卫星频道在落地覆盖时,需要从整个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配属。对于可以进行全产业链推广,有实际收益的环节加大投资实现覆盖,而对回收相对较小的部分则逐渐退出,并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寻求发展方向。在拥有动漫形象和企划创意的前提下,动漫卡通频道更应该站在放眼全局的视角,注重整个产业链的运营,强化对销售终端的理解,控制和合理导向。由此可见,国内动画卫星频道的发展并非易事,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所面对的内外部竞争将会更加复杂。因此在有限时间内积累经验,构建出一个目标清晰、形态稳固、运行健康的盈利模式,对于国内动画卫视产业的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三)差异化经营,多元化发展

目前四大动画卫视从地域上覆盖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各个动画卫视从地域上讲有各自的差异和优势,深入挖掘并探索出符合各个卫视品牌特色的运营模式应是可行之路。国内卫星动画频道的收益方式基本雷同,如果所有的动画卫星频道都通过周边专卖店和展会的盈利模式,就会出现同质化现象,不利于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全局。所以,寻求目前仅有周边专卖店和展会的盈利模式以外的发展方法是有必要的。例如在保证核心关注点和竞争力不受影响,并且完成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可以将动漫形象投入到旅游地产、主题公园等各个环节,实现多元发展。

(四)打破传统观念,开拓成人市场

一个健全的动漫产业形态(包括动画频道)不应该仅将目光集聚在青少年领域而将成年人的需求排除在外,有调查表示,目前国内的动画受众中有63%左右都为成年人,而且从动漫周边销售角度来看,成年人比起未成年人更具有消费能力。我们应借鉴美日韩等国动漫产业的成功经验,拓宽思路,加大对成人动漫的开发力度,在频道开通使成年人也能观赏的,有思想深度的动漫节目。让动漫产业的覆盖人群、动画卫星频道的受众范围和整个产业规模实现更大的提升。

(五)动画卫星频道应担负社会责任

多年的政府补贴政策,使得国产动漫产业已经形成了充分竞争的态势。制作领域利润微薄,生存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动画卫星频道就应该沦为电视台的赚钱工具。动画频道虽然是企业运营,盈利是企业的核心目标,但并不是说它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就不大。动画卫星频道应该对受众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一方面保证播出内容健康,另一方面不能唯利是图,动画卫星频道不能为了提高频道收益,将自身沦为赚钱的工具,不然的话,将是整个产业的悲剧。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4

【关键词】ip内容;深度营销;影响因素;策略分析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市场营销逐渐朝着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动漫、游戏等产业链的发展,使得以营ip为中心的漫画、玩具等衍生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营销模式逐渐构建构建起来,为企业以及出品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事实上,这种发展、营销模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冠名植入,而是转件朝着全流程、多渠道的深入发展,使得企业依托于强大的动漫、游戏ip而获得更多的营销内容以及粉丝经济,继而由此促进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一、ip营销综述

(一)ip营销的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繁荣以及互联网、影视、动漫等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使得ip营销日益崛起,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相关企业的经济发展以及相关效益的取得。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ip营销运作、经营战略已经从过去的单一粗放的模式逐步走向了一体化、自主化、全产业化的发展模式。

目前,所谓的ip已经不是单纯指代是ip地址这一技术用语,也不是知识产权,其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既是产品,又是内容的特殊形式。目前,所谓的ip可以包含为文学作品、漫画、动画、电影、话剧、游戏等,或者是一个概念、网络热词。一般而言,只有拥有足够的人气以及粉丝受众,其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都会衍生成为电影、电视、音乐、周边创意等实体产品,为企业的发展及附加收益的取得。

基于此可以判断分析得出:如今的ip已经超脱了传统概念的束缚而转变成为了一种现象级的营销概念,其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的促进相关企业获得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现如今,随着ip资源的日益发展,使得各企业加强了对于这一新兴营销资源的利用。而一个强大的ip品牌也能够增强其识别度,并唤起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进而促进消费者对其产品及衍生品的需求,带动相关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二)ip营销的发展模式

一般而言,一个畅销的ip品牌在运转的过程中,往往会从一个领域内扩散到其他领域中去,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多种商业产品的出现,变传统的单一发展模式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以最近最为火热的ip“盗墓笔记”为例。据此,“盗墓笔记”这个ip最初源于南派三叔的网络小说,随着其书迷的不断增多,粉丝效应也日益增强。并成为了“年度最具网络热度ip"。据悉盗墓笔记网络小说的单日点击量就超过百万。基于这样的现状,相关企业逐渐认识到“盗墓笔记”这个热门ip中的价值,并以该ip为核心,创建了多种形式,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产品,促进了相关的经济利润的取得。

据悉,相关公司购买了“盗墓笔记”的影视版权,促进了盗墓笔记电影、网络剧、动漫以及舞台剧的发展,实现了“盗墓笔记”这个ip在影视、动漫领域内的发展。不仅如此,以“盗墓笔记”为核心的手机游戏也逐渐诞生,其一周内的下载量亦破百万,其在同类型的游戏排行中获得第一名。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加强了对于“盗墓笔记”这个ip中的经济价值的深度挖掘。由此可知,小说《盗墓笔记》ip的成功,堪称是由过去单一粗放的模式走向一体化、自主化、全产业化的自主经营的一个典范。

二、网络视频行业如何做爆款级的ip产品

基于热门ip的强大市场号召力以及经济效益,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加上了对热门ip资源的开发,并以其为核心构建起高价值、多领域的营销生态链,开展精准化的事件营销。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动漫网络平台的发展以及相关经济利润的取得,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强对于ip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此。笔者以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为例,进行相关的叙述。

1、积累粉丝资源

ip资源的开发以及营销策略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商业策略。基于这一原理,作为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其在促进自身发展以及相关经济利益取得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受众面的拓展以及粉丝的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动漫中心商务运营不仅需要加强对于优质ip资源的获取,还需要以此为基础促进粉丝的热议、讨论,并产生购买。

如今我国的动漫日益崛起,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为此,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在促进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同热门ip资源的合作。比如,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加强了同“火影忍者”“银魂”等动漫的引进,并以此为基础吸取大量的粉丝。不仅如此,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还加强了对于弹幕功能的开辟,加强各类粉丝的谈论。不仅如此,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还加强了对于某些ip动漫播映的独家版权的购买,诸如“监狱学园”等。通过对于这些热门ip动漫资源以及独家ip的引进,增强了动漫频道的点击量,促进了粉丝量的激增,有助于对于广告的营销,实现经济利益的取得。

除了加强对于热门ip动漫产品的引进,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还加强了对于自我动漫产品的研发,诸如“尸兄”、“中国惊奇先生”等。这些自主的动漫产品凭借着点击量的增长而逐步成为热门ip,其后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以这一ip为核心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退出了相关的手机游戏,促进了相关效益的取得。一般而言,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逐步构建“泛生态ip产品群+全景化生态运营+ip变现升值”的新盈利模式,驱动了自身利益的取得以及发展

2、准确市场定位

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实现相关经济利润的取得,其需要加强对于动漫市场的定位,继而适时地推出相应的动漫产品,提高自身的市场敏锐度,寻找爆点打造出粉丝喜欢的产品。

据悉,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加强了对于点击量较大的动漫产品的类型、出品国家以及单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关的分析,继而适时地推出受众粉丝所期待的动漫产品,促进动漫频道点击量的提升。

此外,一个好的优质ip资源往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基于此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需要加强对于相关ip产品的市场定位,继而以此为基础促进其他领域中的ip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保持强劲的吸金力。

此外,一个ip资源其要是没有定制品往往很难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为此,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仍旧需要加强对于粉丝群的年龄、喜好等特点进行产品的研发以及推广,实现深度营销目标的实现,促进更多的经济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的取得。

3、提供增值服务

一般而言,一个成功的ip资源通过发展以及运行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吸收较多的粉丝、受众以及相关产品的提升,促进相关的经济效益的取得。但是在后期,相关单位需要加强对于ip资源内部价值的深度挖掘,推动衍生产品以及服务的出现,并由此促进附加收益的取得,实现ip资源的增值。一般而言,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其通过与腾讯游戏平台的合作,开发多类手机游戏,并促进周边的公仔、图书等产品的构建,实现全产业化的模式,促进更多粉丝的出现以及消费行为的出现,实现经济利润的取得。

此外,任何一个ip资源在发展之处就需要加强对于商业化运作的考虑,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如何ip资源上下游产业链的构建,诸如广告和内容植入、衍生品及ip授权、会员付费等。通过这种规划,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收益的取得。

4、着力多屏营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类电子产品的销售平台的出现,使得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需要加强对于各类渠道、平台的开发,促进网络电视、随电脑、手机、平板等媒介app的研发,促进营销变革的有序开展,实现跨屏营销模式的构建。

一般而言,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在致力于ip资源的深度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于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这些媒介、频道的开发,将ip资源的原生内啊逐渐荣融入到跨屏之中,继而以此为基础构建起1+1>2的效果,促进ip营销新局面的构建,促进相关效益的取得。

5、要力现原生性和主动性

一般情况下,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在进行ip营销的过程中,需要遵循内容的植入和呈现不破坏页面本身的和谐为原则。其具体的操作是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而不是为了抢占消费者的注意力而突兀呈现,破坏内容画面的和谐性。不仅如此,相关部门以及人员在进行营销作业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于创意性强、独一无二的营销方式的构建,继而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受众以及粉丝的注意力的吸取。

最后,腾讯视频的动漫中心商务运营还需要加强对于社交网络、云技术的运用,让用户能够第一时间加强对于动漫频道相关内容的了解,并促进ip深度营销主动性的增强。这种方式能够确保每一个受众、粉丝都能成为扩散点,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广泛的宣传以及传播,促进ip广告、ip营销的成功。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5

电视媒体的改变,深刻影响着传媒公司和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如何逆势突围,执行力传播有如下的思考。

布局全媒体经营

打造多元收入模式

当前,电视媒体主要依靠广告作为主要的利润来源,没有形成多元的收入模式。新媒体的崛起,分流电视媒体的广告资源和消费人群,这是影响电视媒体运营的直接因素。因而,单一的广告收入是电视媒体运营的问题所在。

随着伦敦奥运赛事的日渐临近,奥运营销战在中国各地也已擦出了电石火花。据悉,央视将采用全媒体经营策略进行伦敦奥运赛事传播,改变以往单一的电视报道的传播模式,尝试提供丰富的新媒体平台,即包括电视媒体、互联网、手机三大媒体平动进行转化,搭建“全媒体”转播平台,实现不同模式,不同渠道的高效传播。奥运赛事的全媒体经营,将实现跨平台的高效整合传播,不仅涉及到赛事播放时的广告收入,赛事转播权的转售,亦将成为央视经营奥运赛事重要的收入来源。

其实,早在2005年,国外Cnn就推出了一个以当家主持人安德森命名的《安德森·库珀360度》电视节目,该节目每天做一个小时的电视版,同时做半个小时的博客版以及手机推送版,实现针对不同终端的差异化生产和传播。实现多渠道的收入来源。

媒介的创新与发展,受众的进化与多元化的发展,使得电视媒体面临重重困难。然而,摆脱电视媒体单一依靠广告收入的经营模式,根据不同终端用户的不同需求,付费点播、精准营销、套餐服务、内容定制、电视购物、增值服务等新的消费方式,打造多元收入的经营模式,成为电视经营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新媒体产业链经营

打造特色产业

2010年湖南广电整合资源组建湖南广播电视台,并挂牌成立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控股的市场主体——芒果传媒有限公司。同年,湖南广电还与青海卫视进行跨省合作,打造大型《花儿朵朵》选秀节目。此外,还与腾讯、淘宝等新媒体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据悉,芒果传媒就与腾讯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将旗下艺员经纪、新媒体、新业态、卡通动漫等优势业务与腾讯的海量用户资源整合,以市场化运作的形式,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打造全新的媒体产业链。

无疑,湖南广电的媒体运营模式得到了巨大成功。就自制剧而言,继2009年自制偶像剧《一起来看流星雨》红遍大江南北,2011年初,其自制剧《宫》再次创下了超高的收视率,让杨幂等众多三线明星一下跃居一线明星行列。湖南电视台自制剧的成功,引发各大电视媒体的自制剧热潮。

除了湖南广电之外,很多电视台包括执行力传媒合作的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也在整合媒体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打造高效率产业化经营,打造特色电视栏目,将差异化进行到底。电视媒体运营的变革,将给广告客户带来更多的广告机会。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6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6-0114-02

黄河三角洲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产业调整的重点行业及其模式如下。

一、文化旅游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为点轴开发―市场主导―产业互动―政府支持。

这一模式的含义是:

1.点轴开发:以相对集中的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建立旅游的增长极区域,以此为增长点,以相应区域之间的交通线路为轴,组成区域产业的点轴发展模式。黄河三角洲已具备这样的条件。

2.产业开发模式:黄河口与湿地是自然人文特色,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是休闲娱乐特色,时家村是戏剧文化特色,垦利是红色文化,利津是历史文化,遍布黄河三角洲的石油工业的地理景观和科技文化,可以同时开发。

3.市场主导模式:以相应的区域资源为基础,变政府主导为市场主导,组建文化旅游公司,先以旅游业为先导,再创立相关文化旅游产品为辅助,鼓励其他产业企业与文化旅游企业实行资金互动、管理互动、人力资源互动,促进开发。

4.政府支持和创造环境条件:政府提供市场环境和政策的支持,继续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

二、演艺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黄河三角洲的吕剧与民间说唱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演艺业发展不尽人意,在于体制和机制的约束,市场化程度低。演艺业发展的模式为:市场引导―公司运作―政府协调。

1.市场引导:演艺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群众口味,考虑本地与外地的消费承受能力。古今中外的演艺业处在文化产业的中心地位,对演艺业的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问题应予以重视。演出市场如果仍然以政府推动为主,产业化效果就会滞后。

2.突出公司运作机制:实现演艺市场经营主体公司化和品牌化运作。目前,演艺团体和剧团要转变传统体制,借鉴公司化管理和产业化运作、集团化运作的经验,以项目和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联合的方式,以公司化为突破口,以国内外文化市场为目标,组建演出公司,建立创作基地和创作人才队伍,借助演出产品制和广告公司推向市场。

3.政府协调功能要充分发挥:吕剧和演艺资源仅是一个基础,从资源到支柱产业需要一个转化过程,就是需要一个产业发展平台,才能形成经济效益。政府推动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急需政策的支持。同时,政府用财税、税收、工商、投资、融资的优惠政策构建宽松的环境,保证演艺业的体制改革。政府还要设立文化产业专项基金和创作基金,提供的经费保障。该模式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演艺团体管理体制要快速进行;(2)演艺业要组建产业公司,产权问题仍是核心;(3)引进演艺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培育。

三、影视产业及其发展模式

影视产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产业水平。黄河三角洲的文化产业资源丰富,但是规模较小,处在起步阶段。根据黄河三角洲影视产业的特点,确立的模式为: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数字化支撑。

1.以电视产业为龙头:以电视产业为龙头和支柱,尽快实现电视产业的经营转型,在继续保持广告经营持续增长的同时,可开展付费电视,扩大电视节目和资源开发。

2.市场化运作:电视产业的市场化程度低。在保持电视的媒介宣传属性的同时,一是实行制播分离,把教育类、故事类、行业类的节目分离出来。二是国家政策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除新闻宣传类的节目外,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影视剧制作类组建公司,实行两权分离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培育发展广播电视产业集团。鼓励国内其他集团兼并、联合、重组整合经营性公司。扩大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允许各类所有制机构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类以外的影视剧和娱乐类节目制作,也允许境外机构进入。电视产业内的转制企业单位,在确保控股的条件下,可吸收国内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条件成熟的节目和电视剧的经营企业经批准可以上市融资。三是改建电影院,组建院线一体。

3.公司化管理:影视产业要扶持培育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群,由他们辐射和带动规模提高。在中小企业和大型骨干企业之间,要形成合理的分工合作关系。加强产业的中间层次,促进影视产业与其他文化产业,比如音像业、演出业、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其次,借鉴影视行业的发展经验,大力开拓动漫片的播出市场。开拓动漫衍生产品的市场,走向国内和国外市场。

4.数字化支撑:广播电视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近十年的数字技术、卫星技术、光传技术、网络技术正在为电视业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008年,我国已宣布用数字方式传送奥运会的实况,数字电视的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预计市场价值有4000亿元~5000亿元。蕴涵着巨大商机,成为竞争手段。黄河三角洲的电视影视产业可以采取产业循环的方式,引进数字和网络技术,实行跨越式发展。

四、文化用品制造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化用品制造业是文化产业的骨干企业,属于文化产业对传统产业带动较强的产业。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比较低,基本是空白。由于黄河三角洲对文化用品的需求较低,发展文化用品制造业要面向全国和国外市场。设计为外向型模式。

1.市场导向:黄河三角洲的文化用品制造业首先面向本地,同时更要面向国内和全球市场。市场又体现在缺乏文化用品制造业,需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进入黄河三角洲,在这里建厂,在全国和国外销售,双向在外。

2.全国分工:明确在全国的分工格局。发达地区的劳动成本高,资源和能源约束明显,全国文化用品制造业必然重新分工;国外的文化用品制造业转移趋势,国内外的产业转移的机遇要抓住,利用劳动成本低、资源优势来承接。

3.政府支持:文化用品制造业是属于弱小行业,需要政府的强力政策支持,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的配合,政府要协调。

五、文博会展业及其发展模式

文博会展业是具有黄河三角洲特色的文化产业之一,现有中国石油工业博物馆、吕剧博物馆、垦区革命史博物馆、东营历史博物馆,但是由于博物馆属于文化事业的范围,公益性较强,没有对其实行企业化运作,也没有作为一个行业来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博会展业应走出一条市场化的道路。开发模式为:文化需求为龙头―体制机制改革―产业化开发。

1.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博业在完成公益职能的同时,依托公益性文化服务提供相关服务。一是在公众参观的同时提供相关产业服务,如购买相关文化产品、餐饮;博物馆以占有资源走出去,为各地服务和社会提供更多的文化消费机会,创造产业化。

2.以产业开发为出路:博物馆开发式全方位、立体化,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提业化服务,如文化产品、文物复制品、餐饮等。其次,与其他产业联合的文化开发,如汽车展览、与旅游业合作开发文博旅游业,与电视媒体合作开展电视剧和专题片制作。

3.以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为保障。文博业是事业体制,但不等于不能进行产业化经营,引入产业经营理念和方式,需要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以保障文博业的发展。

六、餐饮文化业及其发展模式

餐饮业传统上属于第三产业,但是人们对餐饮的文化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品位成为餐饮业竞争的核心力。黄河三角洲的餐饮业拥有发达的市场,海产品和地方特色应当以文化提升为目标,即黄河三角洲文化驱动餐饮业,将其发展模式定位为,黄河三角洲文化―演艺业、旅游业―特色菜肴和服务―集团化模式。

1.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魂。用黄河三角洲文化提升餐饮业,形成餐饮业的黄河三角洲文化特色,是区别其他地区餐饮业的标志。

2.与演艺业、旅游业等产业联合,与餐饮业联合可以使人们将吃与领略演艺文化,把餐饮业转化成文化大餐;与旅游业联合,使餐饮业获得广大的市场。

3.集团化为龙头。近几年已逐步形成大的餐饮企业,如蓝海集团、东胜大酒店等,餐饮业创新并且与演艺业、旅游业结合,需要大资本、大企业的支持,需要尽快建立以黄河三角洲文化为内涵的餐饮集团。

七、包装印刷业

包装印刷业属于和文化产业及传统产业联系密切的行业。无论任何产业都需要包装,制造业也需要包装,包装属于制造业的辅助行业,同时包装的设计、印刷又属于文化产业。包装的文化审美的外观形式越来越讲究,强化了包装业的文化色彩。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黄河三角洲的包装印刷业属于外向型的,面向全国市场,引进高端包装印刷技术和人才,实行两头在外。

八、文化娱乐业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7

今年以来,互联网产业与影视产业之间融合趋势日渐明显,各类影视文化并购活动频频闪现Bat的身影。从阿里巴巴斥资62.4亿港元入股香港上市影企文化中国,到百度旗下爱奇艺与华策影视共同出资成立影视公司,再到近期腾讯与华谊兄弟搭建的“星影联盟”正式运营,Bat巨头大举杀人影视圈的动作,也引来行业大佬的感叹,“未来的影视业都在为Bat打工”。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渗透,互联网与影视融合催生的新业态已初露端倪。这使得互联网影视领域的混战开始从平台端延伸到内容端,Bat纷纷牵手影视巨头以期“卡位”布局。中小互联网公司和影视公司的生存空间可能更加狭小。

在业界看来,拥有庞大互联网营销资源和入口流量的Bat大佬们,急于入主影视娱乐产业,旨在将传统的渠道改造为吸收资本、人才、版权的定制化开放平台,其背后资源整合及市场争夺的战略意图明显。而伴随多元化产业生态的对接及互联网基因的植入,电影产业有望在未来演绎出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Bat的影视江湖版图也将最终形成。

Bat大举杀入影视界

一直以来,互联网平台都被影视产业视为内容的渠道,其内容制作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具备雄厚实力的影视公司手中。如今,互联网浪潮革命席卷各类行业,影视娱乐产业也难以独善其身,而素以“颠覆者”形象示人的Bat阵营也早就将战略布局的眼光投入到这一资本密集的行业之中,不惜花费巨资构建具备互联网基因的影视制作产业链,意图在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对于影视界而言,Bat阵营的入局充满着“土豪”霸气。今年3月初,阿里巴巴斥资62.4亿港元收购文化中国60%的股权,顺利获得该公司旗下多位知名电影人的投资优先权;4月,由马云、史玉柱参股的云溪投资入股华数传媒20%股权;同月,阿里与云峰基金出资12.2亿美元战略性投资优酷土豆。除了大规模并购影视文化公司之外,阿里与国华人寿合作对外发售“娱乐宝”,首期7300万元规模的4个投资项目全部售罄,其众筹电影的新玩法也在业内迅速引爆话题。

而曾斥巨资收购ppS与爱奇艺的百度也早已看中影视娱乐产业的吸金能力,尽管其布局能力不如阿里广泛,但其对电影内容制作的参与却有迹可循。消息称,百度及旗下爱奇艺之前就曾参与摄制动画电影,并可能投资4000万美元投资美国洛杉矶电影制作公司的动画电影项目。与此同时,百度目前已经与中信信托、中影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互联网众筹平台。8月,爱奇艺与华策影视共同宣布,双方出资成立华策爱奇艺影视公司,为视频网站提供多元化互联网影视作品,并围绕内容ip进行游戏、电商等衍生品开发工作。

一向看中入口资源和社交优势的腾讯,则将进军影视的战略重点放在了ip资源上。9月,腾讯与华谊兄弟召开联合会,宣布其打造的020娱乐社交平台“星影联盟”正式运营。对于腾讯而言,利用华谊兄弟成熟的垂直影视产业链以及愈来愈延展的ip生态圈,将有助于其通过影视来推动ip的变现,并通过旗下游戏、动漫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一个娱乐帝国的战略宏图逐渐浮出水面。

据了解,星影联盟平台目前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依托于手机QQ服务号、群和兴趣部落的明星平台;明星和粉丝的线上线下活动、虚拟装扮、心愿众筹、社区交流的互动平台;明星魅力排行和粉丝等级的身份体系;带有付费特权的Vip会员体系。未来,星影联盟还将陆续上线明星见面会、星粉互动游戏、衍生品电商、明星电台、明星铃声等一系列功能产品,以满足粉丝用户一站式与明星“零距离”互动的需求。

目前,星影联盟的主要载体是手机QQ,未来会逐渐渗透到QQ空间、QQ游戏等腾讯旗下全平台。在产品运营上,华谊方面负责资源整合、内容运营、商务拓展、落地执行、用户维护、营销宣传方面的工作;腾讯方面负责技术开发、功能搭建和平台推广。

星影联盟的内测版早在2013年12月已上线,经过7个月的时间用户数已接近l亿,并仍持续以每周百万的速度稳定增长。当前,星影联盟已入驻合作明星126位,日均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

互联网基因改造电影产业

实际上,从Bat大佬们目前的影视产业布局来看,其切入口和资源竞争的方向并不相同。以百度而言,主要通过旗下视频网站与影视公司的合作进行互联网化的电影产品“私人定制”,通过投资电影项目获得相应资本回报;而阿里巴巴则通过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逐步抢占影视产业的市场资源,其内涵在于利用旗下庞大的用户群和电子商务生态来搭建互联网娱乐生态系统,进而带动影视产业发展;而腾讯则将注意力集中在ip资源的整合,通过旗下文学、动漫、游戏和视频等多元化业务的通道对接,最大程度发挥ip的边际效应,颇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姿态。

面对Bat阵营的并购狂潮,不少传统影视公司的人士纷纷开始探讨电影产业行将被革命的话题。博纳影视业董事长于冬预言,互联网产业将以颠覆的方式来梳理整个行业,“未来影视公司都将为Bat打工”。上影股份董事长任仲伦也表示,电影消费的主力正在转移到年轻群体,当互联网介入电影制作和拍摄,就意味着电影生产的模式将被迅速瓦解。而国盛影业总经理高军认为,Bat进入电影,其实就是扮演搅局者的角色,他们将改变影视行业原来的游戏规则。

那么,Bat会用怎样的新玩法“搅局”影视圈?从目前的电影产业制作流程来看,从原始的剧本、制作、策划、发行到播出,各个环节链条独立运作,每个链条依附大小不一的企业,实力规模混杂无章,加上院线资源的寡头市场格局,影视产品内容往往呈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从上游到下游整体资源均处于分散、混乱、封闭的业态。而在互联网基因植入之后,对用户的精准营销模式将被复制到影视产品的制作上,拓展和优化精品内容生产的空间。与此同时,各个产业链之间相互打通、资源整合,形成有效变现电影资源的商业运作模式,这也无外乎Bat阵营频频出现收购动作,意图以各家优势进行抱团整合,来推动影视产业的互联网化改造。

影视公司希望借力互联网“粉丝经济”

有人认为,“粉丝经济”的概念在这几年蒸蒸日上。传统影视公司拥有强势的影视剧内容、明星资源,但它们缺乏足够的用户基础以及变现渠道,而且赚钱模式太单一。

最近,华谊老板王中军每到一个场合,都要解释为什么公司传统的影视业务出现了下滑。

2014年半年报显示,华谊兄弟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业务营收分别同比下滑了约69%、30%、15%。而按王中军的说法,电影业无疑是个高风险行业。他曾说过:“如果华谊只拍电影,肯定走不远,因为电影的波动性太大。今年赚几十亿,明年可能就赔钱了。”

而Bat'晗巧有着庞大的用户资源,可以有效盘活影视公司沉淀的资源价值,全面撬动互联网粉丝经济市场,形成强大势能,真正打通娱乐产业和互联网的边界,将“粉丝经济”推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华策影视品宣总监王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事实上,华策在年初就开始和爱奇艺接触了。她说,和视频网站此前的合作只是传统的版权问题,但是现在发现这样的合作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所需。

“传统的模式需要被颠覆,互联网正在改变行业。”王颖认为,从用户思维出发去考虑问题,影视产品互联网化才是大势所趋。

那么,如何真正撬动“粉丝经济”呢?有网友认为,这些电影与互联网大佬嫁接之后,还有可能延伸娱乐产业的价值链。“没准以后我们就能看到某些电视剧相关的游戏,比如现在更创新的电影在线购票模式,还有通过网络院线、视频点播看新剧等等,未来‘粉丝经济’一定是核心的互联网娱乐业务源头。”

与过去大批煤老板、房地产商投资影视产业不同,这次互联网巨头将是更深层次地介入、改变甚至颠覆这个行业模式和游戏规则,因为它们拥有渠道,而内容和渠道在整合过程中,将产生全新的“化学反应”,而并非只是简单的“物理叠加”。

也有业内人士提醒,不管怎样,最终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将“狭路相逢”。“模式的相同性,都是大数据和020融合生态为依托,所以最终哪家平台能胜出,还是取决于粉丝怎么才能长期大量留在平台上。”

影业江湖开启混战模式

无论承认与否,Bat大举进驻影视圈已成定局,尽管各自战略不同,但基于用户基础和互联网平台的全产业链布局,将令Bat三大势力在各个领域中出现资源争夺的局面,共同指向的正是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

据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票房137.43亿元,其中国产片66.34亿元,进口片71.09亿元。目前随着电影供给的增加,加上中国的人口基础,中国俨然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电影相关衍生产业的市场机会也层出不穷,这也决定了Bat三巨头在电影市场资源争夺的必然。

在Bat的带动下,影视产业的并购热潮也迅速席卷资本市场,各类上市公司跨界收购影视资产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据相关统计显示,a股市场已发生近61起电影与娱乐产业并购案,其中六成左右是跨界并购影视行业的案例,来自食品、制造、酒店、旅游、科技等行业公司纷纷选择通过并购影视文化资产进行战略转型。有创投机构分析人士称,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介入影视资本提供企业盈利能力,另一方面并购影视公司目前也在国家及地方政策层面享受诸多制度利好。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8

《利剑行动》模式——制作与播出联合模式

《利剑行动》的创作生产模式,是以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为龙头,打通生产、播出的任督二脉,利用播出平台资源,撬动社会公司优质资源项目,联合投资出品。这样既能够较好控制制作成本和风险,也可以在后期营销中获取利润,从而降低播出成本。此外,还能逐步储备和拥有内容资源的版权和品牌,获得其长期性和独有性,并从围绕版权延伸出来的各产业环节中,获取除播映权以外的更大价值和核心竞争力。

该剧的运作,节目购销部实现深度介入,从策划、编剧、制作到播出、发行、广告、其他衍生品和新媒体版权资源的开发,贯通影视剧全产业链。凭借接触产业链前端,市场运作经验丰富的优势,2010年5月,节目购销部从一万字的故事大纲抓起,历时一年多数十次与编剧沟通打磨剧本,联手业内知名制作公司浙江永乐影视制作公司搭建该剧主创班底。在导演选择上,考虑到该剧是一部充满男性气息的“中国版加里森敢死队”,我们选择了香港导演国建勇,他擅长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动作戏。男主演于震很有观众缘,女主演刘萌萌青春靓丽,笑星刘流、王小利倾情加盟,搭配了一个性价比合理,很有市场卖相的阵容。拍摄阶段,我们多次前往剧组探班,掌握详细情况,根据市场变化提出调整建议。发行、播出阶段,我们参与制定发行方案,向兄弟电视台推介营销,在播出环节,我们每天跟踪收视率,总结成败得失。目前,该剧已经完成包括新媒体版权在内的首轮发行和播出,正在进行二轮发行和初步投资收益核算,预估毛利在40%左右。

作为一部介入全产业链的风险投资作品,该剧的试水成功,坚定了重庆广电由播出平台到内容提供商的角色转型,从单一的播出平台到制播平台的身份转换。目前,节目购销部除承担日常电视剧引进、编播工作外,还承担集团本部投资影视剧项目的策划、评估和执行工作,以及为重庆广电控股的电影集团、剧龙公司导入和孵化项目的功能。近年来,运用这一投资制作模式,节目购销部代集团本部投资制作了《雪豹》、《失踪的上清寺》、《国际大营救》、等10部200余集电视剧。同时导入电影集团、剧龙公司的影视剧项目《锁定美军特使》、《利箭行动》、《小鬼子走着瞧》、《刀影》、《猎杀》、《好家伙》、《浦江危情》等20部近千集,所有投资项目到2012年均已播出或2013年将播出,投资项目采用风险投资或固定回报(回报率在15%-40%之间)方式,预计在2013年可逐步回收投资款及利润回笼。其中《雪豹》获得第26届金鹰奖最佳电视剧奖,《锁定美军特使》于2012年3月在央视8套黄金档播出,全年收视排名位列第一。

《母亲母亲》模式——本土文化与产业双赢模式

《母亲母亲》的创作生产模式,是文化模式和产业模式并进双赢。文化产业根在文化,“重庆造”影视剧发展繁荣,离不开重庆文化土壤培育滋润。重庆文化孕育了丰厚的影视题材资源,红岩文化,陪都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等。长期以来,如何挖掘重庆本土文化产业这座金矿,在市委宣传部领导指挥下,重庆广电进行了长期摸索实践,探索出一条:以市委宣传部牵头把控,重庆广电论证操盘,民营企业市场运作的创新模式。《母亲母亲》前期运筹重庆广电就注入200万元创作经费,再联合中国一线的播出平台,如安徽台加入并投资,采取制作精品,播出有保障的创新模式。具体操作层面,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全程介入前后期,无论是故事大纲、剧本阶段的多次评估和研讨,还是拍摄进程中的及时跟进与市场反馈,发行、播出环节的收视评估与观众分析,投资收益的市场结算与收款等。

在播出市场,该剧在央视、省级卫星、地面、网络新媒体等多个渠道实现了充分释放,重庆母亲的传奇故事,在中国广泛传播,实现了文化价值和产业发展的双赢。从文化角度讲,《母亲,母亲》传播了重庆主流价值文化,弘扬了重庆女性也是重庆人的正气、坚毅和大爱。本剧编剧,曾创作过《沂蒙》、《中国地》、《北方有佳人》的金牌编剧赵冬苓老师深情流露:《母亲,母亲》将那一代人精神追求的路程和一个母亲的历程,将人物的成长和对家国命运的思考进行完美结合,展现出重庆女人的无私大爱,直爽性情!为了对重庆历史人文风貌的再现,更真实的还原年代戏的背景,剧组所有戏份均在重庆拍摄。江津白沙老重庆影视基地,潼南杨尚昆故居,主城区湖广会馆,南岸法国水师兵营等带有重庆历史痕迹的地点,都成为剧组的拍摄地。而为了真实展现“老重庆”风貌,剧组还花百万巨资重建解放碑精神堡垒。为了人,景,物的一致,剧组在服装,化妆,道具的要求上也都是力求原滋原味的“老重庆”,让观众在光影幻化与精彩剧情中领略老重庆的景致味道,也让该剧深深烙上重庆印记!从产业角度,该剧4000万左右成本,实现8000万左右的发行收入,毛利翻倍。目前,《母亲母亲》姊妹篇《兄弟兄弟》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

运用这一创作生产模式,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通过集团本部投资,导入重庆剧龙公司、重庆电影集团投资,打造了反映重庆近现代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牺牲精神的红色文化系列影视剧《烈火红岩》、《雾都魅影》、《雾都猎狐》、《敢死队》,反映重庆和谐社区文化生活,展示现代都市重庆时尚靓丽的《不如跳舞》等剧目。《不如跳舞》于2010年6月在央视1套黄金档播出,社会反响好。题材历史与现实并重,系列化品牌化拓展,做大做强重庆文化产业。雾都系列剧,共投资1352.6万元,除获取成本回收和永久播映权外,实际利润达1245.7万元,平均利润率92%,获得了极好的投入产出比。

《母亲母亲》模式的成功印证了一点:国企的实力与民营企业的活力结合之后,将会有力推动“重庆造”影视剧,重庆文化产业的繁荣与进步。

《解放大西南》模式——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平衡模式

《解放大西南》模式是发挥行政机制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运作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作用,针对市场操作有风险,但弘扬主旋律的重大题材,通过行政机制整合相关优质资源,同时发挥市场运作灵活性优势,依托广电人才、资金、信息、播出、产业等优势,联合投资高品质主旋律大剧。重庆市委宣传部成立了重大项目推进组,每年对重点剧目创作进行把脉、立项,在内容和选材上设定题目,在创作生产、发行环节给予扶持或直接推动。重庆广电节目购销部全程对接,发挥接触产业链前端,市场运作经验丰富优势,介入项目策划、评估、投资、制作、发行、播出、衍生版权开发、评奖、收益结算等生产全流程,把控到位。

《解放大西南》在重庆宣传主管部门指导下于2009年开始筹备,为保证今后播出,市委宣传部联合了云、贵、川四省宣传部共同出资,由重庆广电与著名编剧王朝柱团队具体承制。该剧2010年12月14日在央视一套作为压轴大戏播出,取得2.3%的平均收视率,在全国同时段所有频道中排名第一。随后,云、贵、川、渝四家卫视和部分省级地面频道联合播出,取得很大社会反响。该剧被誉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三性统一的精品力作,一曲荡气回肠的历史史诗。2011年8月获得第28届“飞天奖”一等奖,2012年获得第12届五个一工程奖。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9

国际上,影视基地最早兴起于美国的好莱坞。好莱坞制片公司特意把拍摄电影的外景留下来,既供以后拍片重复使用,又让观众参观游览,以获得电影票房之外的收益,影视基地由此兴盛起来。我国影视基地最早起源于于20世纪20年代的各大影业公司的片场、摄影棚和外景地,到20世纪30、40年代,在上海、长春等地已见雏形。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广播影视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放给中国百姓带来的最显著、最愉悦的实惠之一。短短十几年间,中国电影已从计划经济的僵硬体制中彻底走出来,以商业化运作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08年,我国电影票房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10名,达到43.41亿元,较2007年增长30.48%。2009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生产量超过250部,一线影院市场票房成绩达到了22亿元,比前一年同期的15.8亿元增加了近40%。2008年以来,全国广播电视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2008年全国影视节目出口总额已接近30亿元人民币,比2007年增加了9亿元人民币。2009年1月1日,国务院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正式执行,为中国影视产业取得更大辉煌创造了条件。中国影视市场迅速扩大,影视拍摄服务需求旺盛,旅游市场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媒体娱乐业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20多年间,我国掀起了影视基地的建设热潮。影视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当地政府在政策、土地等方面的支持,并给予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将影视剧及明星效应与伴生的旅游产业效益相互依托,是我国影视基地发展的重要特征。部分影视基地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是当地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二、影视基地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影视基地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成立于1987年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首,国内的影视基地迈开了迅速发展的步伐。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影视基地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目前有中等规模以上的影视基地100余个,其中大多数基地在经营方面经历了火爆、平淡到低谷的过程,目前大部分影视基地已处于惨淡经营的状况。我国影视基地起步较晚,而与之相应的政策和市场等环节,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发展模式,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所以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面临的问题还比较多。一是很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对影视基地的认识不够深入,在缺乏规划论证的情况下仓促上马项目,进而导致影视基地没有明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后续发展乏力。二是我国尚未对影视基地的规划、认定、评估、管理、运营等方面制定明确的标准,主管部门对影视基地的管理和扶持无“法”可依,影视基地粗放发展的模式无法得到真正的遏制。三是影视基地集中度、品牌影响不够。目前我国影视基地过多过滥,大多数影视基地优势和特色不明显,无法形成有影响的影视基地品牌,低水平盲目建设现象导致了市场严重饱和、资产沉积及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浪费。四是影视资源配置不合理。我国很多影视基地往往把关注的重点放在土地、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对影视专业性资源的投入不足,导致基地产业结构优化度低,主导产业不强,难以吸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影视企业、大影视集团的入驻。进入新世纪以来,影视基地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影视制作的市场化对影视基地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政府对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影视基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影视基地的发展过程是不会一帆风顺的,需要通过企业、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影视基地的快速良性发展。

三、影视基地发展模式

目前,国内外影视基地形态各异,规模不一,运作方式各有特点,据我们的研究,国内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以长影世纪城为代表的影视主题娱乐园模式。长影世纪城作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电影主题娱乐园,引进和模仿了好莱坞环球影城与迪斯尼游乐园的若干项目。该模式作为旅游休闲元素的聚集形式,主要以影视创意内容作为核心元素,为大众提供生活娱乐享受。其基本赢利模式包括:门票收入、体验消费收入、节庆会展收入、房地产开发收入、生活消费收入和授权商品收入。其发展受到影视内容知识产权的支配和娱乐技术项目制作的制约。这种模式只是影视基地的一部分,基本上属于以展示影视技术及作品为主题的游乐园。二是以横店影视城为代表的影视制作拍摄基地模式。作为影视产业元素的聚集形式,此类影视城主要提供专业影视拍摄场地、设备、服务,逐渐向影视产业集群方向发展。这类影视产业基地的发展,必须依赖核心产业要素和服务性产业要素的完备,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影视内容的生产数量。三是以上海车墩影视基地和已投入应用的中影怀柔影视制作基地为代表,以基地为核心,集影视制作、旅游观光、文化传播为一体的模式。这类影视城在拍摄基地与娱乐旅游点之间寻求平衡,但是两种功能的冲突,也往往制约着发展的思路。理想目标是以影视拍摄制作、展示与传播、版权交易、影视教育、影视动漫制作、影视体验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实现产业与服务体系建设有机对接。这种模式集前两类模式的优势于一身,进可向好莱坞模式发展,退可侧重于某一方面的重点发展。目前中影怀柔影视制作基地已完成规程化、专业化的布局。下一步规划中的影视主题娱乐项目则有利于该基地的多元化、集约化可持续发展。

四、影视基地可持续发展方向

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百余家成熟或在建的影视基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错位经营、寻求特色发展之路是影视基地发展的必然选择。

1.分工协作,提升创新能力影视产业链包含创意、剧本、融投资、制作、营销、播出、后产品开发等主要环节,要整合各种资源,与业界形成互动,共同构筑一个资源共享、互补的产业生态环境;也可以与周边地区的影视基地或文化旅游设施联合成为产业共同体,共同做强区域影视产业。加强纵向专业化分工,建立协作关系,提高集群内部各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增强集群的竞争优势,同时要形成只有产品差异化,产品差异化的路线才能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独树一帜,成为与众不同的影视基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要彰显影视基地特色,就必须进行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满足顾客(主要是影视制作和旅游者)不断提高的需求。

2.影视基地要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动力,只有拥有品牌,影视基地才能真正走出生产业链的低端。从竞争趋势来看,当今影视基地之间的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和服务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影视基地要赢得市场,就必须走品牌化建设之路,就必须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品牌。

3.影视基地需要政策扶持一个成熟的影视基地具有强大的辐射力,能够有力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其成长过程需要政策的扶持。我国应该加大对影视基地的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影视基地进一步突破要素制约,实现产业聚集,进而推动影视制作的基地化、产业化、专业化、社会化。

4.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文化是产生高附加值的重要手段,要使影视基地的各个景点鲜活起来,就应将文化内涵装入景点,必须依靠文化内涵延续影视基地的生命力,影视基地应当成为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影视文化与文化相结合,功能叠加能够产生倍增效应。缺乏文化内涵的影视基地,必然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挖掘每一个影视拍摄基地所代表的历史朝代中的文化内涵,用适当的方式展现出来,以体现其文化性、历史性。在影视基地建设中要增加影视元素,强化影视氛围。只有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才能与影视基地互相促进,开发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传媒、出版、会展和音像制作等相关产业,形成极具文化创意的影视旅游市场。国内成功的影视基地大多将影视、旅游、文化三者纳入了影视基地的定位当中,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文化。

5.融入国际化发展我国影视基地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还应植入国际化元素。影视基地应实现经营管理理念的国际化,认真深入研究好莱坞发展历史和运营模式,更借鉴好莱坞经验,形成建设我国影视基地的真知灼见,实现管理人才和服务水准的国际化。

影视产业运营模式篇10

一、产业链上游———电视剧生产制作模式之比较

电视剧产业链的上游主要包括制播方式、内容结构、制作主体、产品版权四个方面(见表1)。

(一)制播方式比较

美剧的生产按照“情节设计———编剧汇成脚本———制片人和导演作前期筹备与拍摄———后期制作———发行播出”的工序进行。流水线式的生产流程配以灵活的边拍边播制和“收视率2.0淘汰制”有效地降低了投资者的市场风险,也有利于电视剧形成品牌,为后续产品的生产与营销打好基础。

tVB也实行边制边播制,但与美剧不同的是他们还进行双轨交替制作。节目制作分a、B两条生产线分头分段进行:a生产线制作完成后立即播出,并同步收集受众的信息反馈,根据受众反馈,节目部对B生产线的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从而实现节目与受众的互动。双轨交替式制作模式的核心在于tVB庞大传播平台的所有通道都设置有收集观众反馈的系统,这个系统能快速收集包括各种收视数据、网络评论、点击率、观众建议等反馈信息。而我国内地的电视剧普遍采用先制后播的模式。节目制作时无法依据观众的反馈来调整节目内容,只能过份依赖创作者的经验,这无疑增加了投资者的市场风险。

(二)内容结构比较

富于弹性的制播模式与健全的受众反馈机制使得美国和香港的电视剧制作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高度开放性。以美剧为例,其单集故事相对独立,采用“人物串场”手法,编剧可以根据反馈进行跟进式调整。这种具有弹性的创作模式催生了《Friends》等“长寿”的“系列剧”,而从品牌经营的角度来分析,“系列为王”的策略使得此类剧能够形成一定的品牌号召力,这又促使投资方追加投资延长其寿命。我国内地电视剧在内容结构上则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几乎无受众反馈机制参与的封闭式的内容结构安排,恐怕很难满足急于回收高昂购片成本的电视剧购买方(各电视台)的需求。而这一需求随着61号令的实施将更加明显。因此,具有更强市场适应能力的开放式的电视剧将是电视剧产业的发展方向。从目前情况看,以“注重受众反馈,实现精准营销”为口号的电视台“自制剧”是实现电视剧走向“开放化”的突破口。

(三)制作主体比较

美国和tVB模式均十分注重编剧在节目创作中的作用。就美剧而言,编剧处于制作环节的主导地位:他们决定故事的走向和细节,拿高报酬,成熟之后还可能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tVB则通过对编剧实行艺员式的签约制来留住优秀编剧,同时设有各种训练班以发掘有潜力的编剧人才。内地的电视剧制作总体上呈现出“弱编剧、强导演”的特点,导演处于绝对核心地位,编剧处于弱势。这一状况置于中国尚未成熟的市场经济以及特殊的媒介生态环境中,往往造成重营销轻剧本的不对称结构,最终导致营销活动虽能完成,但参与主体却难言满意的局面。虽然目前国内一些电视剧制作单位已成立剧本策划部,但由于“国内年轻编剧选拔机制缺位、编剧报酬偏低等原因,剧本市场仍存在着高质量剧本缺乏和制作公司生产原料不足的问题”,①这无疑从产业源头上种下了不良“基因”。

(四)版权机制比较

版权保护是实现包括电视剧产业在内的创意产业实现稳定盈利的制度保障。美国以及tVB目前对版权价值的认识和保护都走在世界前列,为电视剧节目的多次售卖以及价值增值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而目前中国内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在版权保护上虽有进步但仍显滞后。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比较,笔者认为我国内地电视剧产业在产业链上游可借鉴美剧、港剧边拍边播的开放式模式,以实现以观众为导向的营销,同时注重“系列”生产并树立编剧在制作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此外,电视剧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版权保护仍需加强。

二、产业链中游———电视剧营销模式之比较

产业链中游的比较主要包括分销渠道、节目播出、节目经营、售卖方式四个方面(见表2)。

(一)分销渠道比较

美国电视产业已经形成“联播网—加盟台”和“有线频道—有线网络运营商”并行的分销零售渠道,并已成为整个电视产业的枢纽。分销体系的另一大组成部分是由节目制作公司组成的销售发行联盟———“辛迪加”,通过它“交易的主要是播映权而不是版权,版权仍由各节目制作公司所有;辛迪加在美国电视节目交易的产业链中集分销人、集成商和谈判平台为一体”。②tVB因其对香港电视剧市场的高度垄断,其电视剧基本上自产自销为主,是典型的“前店后厂”,生产和销售实现内部调度。我国内地电视剧的分销发行则是一个薄弱环节。一些规模较大的制作公司采用“自主发行”方式,但因市场空间有限,这些公司往往面对无处发行的局面;小型的制作单位则是委托专业发行公司以买断或方式销售电视剧,但因市场未成熟,而停留在小规模、低效率的运营水平上。比较看来,美剧分销体系中具有的“中间地带”和“利益各方对话机制”更值得借鉴。我国内地电视界可通过提供一个公共平台让电视剧的营销各方进行信息和资源的交换、分享、博弈从而实现各方力量的相互制衡,以促进整个产业的规范化和良性发展。

(二)节目播出方式比较

从节目播出看,“映季”是美剧播出的一大标志。“联播网”的新节目以及续集大都会在每年九月亮相,以迎合美国观众的收视习惯。与此同时,节目也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栏目形式,以使各类受众都能在特定时间段找到符合口味的节目。受制于黄金时段的时长,美剧的播出呈现出“多种类、高分散”的特点,单日黄金时段会播放多部剧集,但每部每次只播一集,而一周七天的黄金时段又会分别播放不同剧集。这种对有限时间资源的高度细分很大程度源于美剧的边拍边播制,但仍能有效吸引了不同受众群体,而固定时间、时长、持续多季的播出也培养了观众与节目的“约会意识”。而在我国内地,受制于优质电视剧资源的稀缺及观众的收视习惯,电视剧常是两三集连播,一段时间内主打一部。在资源高度集中的香港地区,也存在类似状况。

(三)节目经营比较

美剧十分注重品牌经营。某部剧集成功打开市场后,制作方会追加投资,维护已形成的口碑,并形成收视累积效应和品牌价值,而品牌一旦形成,制播方的投资回报率将会显著增长。这种长期品牌经营模式还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应,例如美剧《Friends》所培养出的已远不是简单的受众,而是FanS(忠实受众)。在品牌经营上值得注意的还有紧跟媒介发展的新型网络社区式营销。近几年一些成功美剧如《迷失》等还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社区聊天室并开发了大型的在线真实游戏《迷失体验》,通过参与式媒介,电视剧的影响深入到了“最前线”并实现了同受众的有效互动。对比来看,大陆的电视剧品牌经营的概念不强。一部电视剧获得高收视率形成品牌后,尽管也有拍续集情况,但在续集制作上耗时很长,且所拍的续集最多未超过三部,这都反映出大陆电视剧的后续经营乏力。在电视剧形成品牌价值后,不及时地趁热打铁,这无疑是不经济的。

(四)节目售卖比较

美剧采取的是播出权多级售卖和全球倾销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为剧集的制作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证,另一方面也激励了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强大的资本优势在铸就高进入壁垒的同时,也使得其全球销售模式成为“必然”。配合美国政府多年来在双边和国际贸易谈判中对美国影视产品的保护政策,美式影视文化在全球各地都留下了“印记”。此特点在tVB的节目营销中也有体现。一方面,tVB依托其强大的播出平台将电视剧“推”向香港观众,从而获取受众注意力,实现内容的第一次售卖;另一方面,tVB通过其遍及全球华人区域的发行、销售和租赁渠道,将部分节目配上多种语言发行至海外国家,从而实现内容的二次售卖。而目前我国内地地区电视剧产业在节目售卖上还未形成系统的多级售卖形式,售卖囿于国内,走出国门的电视剧极少,这使得电视剧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综合上述比较,笔者认为,美国电视剧独特的营销特点扎根于制播分离的高度市场化运作,对其分销体系我国还一时难以模仿,但在电视剧营销环节,电视剧产业可以借鉴美剧和港剧的多级销售,通过多次售卖不断挖潜,赢得利润。三、产业链下游———电视剧衍生产品开发模式之比较得益于美国成熟的版权保护体系,其电视剧的衍生产品也给制作方创造了巨大价值。电视剧DVD的发行和租赁已形成稳定规模,配套的其他产品如书籍、服饰、玩具等也是下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电视剧剧情制作的电脑游戏业已成为新的增长点。

tVB因施行完整产业链的制播合一模式,其下游产业部分主要是艺人经济。tVB通过采用港姐选举等方式遴选艺员,通过参加节目特别是演出电视剧来培养他们,使他们成为明星,从而带动电视产品、音乐产品、电影产品以及相关各种附属产品的销售。这样一来,tVB通过电视剧培养的艺人就成为了电视剧“衍生经济”,通过他们所带来的明星效应,实现了其利益转化和价值增值。目前我国内地只有湖南卫视、东方卫视等少数媒体已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他们通过自办娱乐节目,以选秀方式发掘艺人,艺人签约后又用于代言广告或参演自制剧以创造更大价值,类似于tVB模式。而绝大多数电视台在电视剧衍生产品开发上亟待提高。笔者认为,国内一些已经有成熟运作经验的电视机构可以借助目前出现的自制剧热潮拓展产业链,在下游环节着重开发艺人经济和其他衍生产品,从而为更大规模的电视剧资本运营打下基础。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