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1:56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政府愈来愈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重视群众文化的发展不仅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为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群众是党和政府发展的基础,加强群众基础文化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普遍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能为党和政府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另一方面,加强群众基础文化建设丰富了人们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群众文化向多元化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一支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才能使我国的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迈向另一个高度。本文主要围绕提高群众意识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研究分析,进一步了解群众基础文化建设的现状。

关键词:

基层群众文化;思想认识;多元发展;以人为本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建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保障,也是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和发展文化民生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投入不足,管理还没完全到位

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前提,近年,政府对基层文化建设进行了一定投入,文化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在城市的社区是随处可见,但农村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群众得不到更多文化知识的熏陶,导致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文化生活很难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城镇化进程,部分社区(村)因征地拆迁和危旧房改造,居委会、村委会搬迁,基层文化阵地流失严重。基层文化设施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没有较好的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服务功能。

(二)基层文化队伍发展不足,难以保证人才需求

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时常面临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一是基层文化队伍数量不足,现在有能力和文化程度高的建设人员都流向了大城市,愿意投身于基层文化建设的人员并不多;二是基层文化队伍人员的质量参差不齐,普遍业务技能不够高,缺乏应有的专业水平和管理经验,且社区(村)文化干部均为临时聘用,工作保障不强,干部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队伍建设的不足,难以保证基层文化建设有足够的人力投入到基础建设工作中去。

(三)经费投入力度不够,后续经费不到位

没有形成长期有效的投入机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位日常运行费、设备维护费、活动组织费等后续管理运行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在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之前,地方财政投入配套资金不到位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更导致有限的资金不能满足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策略

(一)改变传统观念,提高重视程度

要提高群众文化意识,首先政府领导就应该学习党和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才能更好的理解相关政策的实际为民服务的理念。其次,各级政府领导应该树立正确的意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思想和行动上都要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各级政府领导从根本上才能更好的指导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加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进而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充实文化队伍,提高服务能力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文化队伍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健全人才队伍建设,配齐配强文化专干,不断壮大文化人才队伍,确保文化馆、图书馆、街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等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到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相关专业培训工作,通过专业培训学习提高文化专业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避免文化人才出现断层的局面。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制定完善文化人才政策,在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的同时,更要注意招录适合基层实际需求的文化人才,开辟文化专业人才绿色通道,吸引具有相应专业或经历的人才投身基层公共文化事业。

(三)结合实际情况,多元化发展

在开展基层建设工作时一切要立足于我国基层实际发展情况,首先要秉着不浪费资源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善于将各类有限资源进行整合,尽可能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在建设时可将文化、计生、体育等一体的综合文化站,努力实现一站多用,共建共享,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于设点太多涉及面太广基础设施得不到高效率的使用问题。第二,主动学习外地文化,借鉴先进经验,利用学习的先进文化来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本地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的发展又为本地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第三,在文化的培育方面注重品牌,对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塑造品牌形象,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促进本地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四)发展群众文化,当以人为本

政府和党大力开展基层的文化建设工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广大群众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通过文化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在开展各项建设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组织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时应尽可能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真正做到让文化融入生活,让文化服务群众,使群众的文化活动真正由节庆化、仪式化向生活化转变。

三、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局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不断繁荣,我国党和政府愈来愈重视文化的建设,因此采取了一系列开展文化活动的措施。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则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就目前来说,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投入不足和基层文化建设流于形式等问题,但不能否定国家政策方针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政府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等广大群众有着密切联系,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就体现了国家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视。目前我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都不高,对法律、科技、教育、政策等信息的获取都相对滞后,基层文化的建设能让更多的农村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通过各项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来宣传科技、法律和政策等信息,提高群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修养。总之,基层文化建设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黄冀渝单位:重庆市大渡口区文化馆

参考文献:

[1]张珩.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相关问题的理性思考[J].大舞台,2010(6).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2

一、创新用人机制,用好适合并愿意为基层群众文化奋斗终身的人才

1.培育“德艺双馨”的领军人物

健全区(县)、街道(镇)人事管理制度,推行全员聘用制,因岗设人,严格考核。坚持将岗位能力标准作为使用的依据、考核的方向;建立人尽其才、合理流动的人事制度,做到管理干部能上能下、群众文化工作者能进能退。要优化人才评价机制,以“业绩文化”理念指导文化体系,真正形成“重能力,重实绩”的用人评价标准,把“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才推上群众文化工作的第一线;对文艺创作、表演等特殊拔尖人才以及各门类优秀人才及其劳动成果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进一步调动他们开展文化工作、创作文艺精品的积极性。

2.加强群众文化队伍人才培养

多渠道、多形式地组织区(县)、街道(镇)文化干部积极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参加省、市各类业务培训、比赛以及观摩活动,提高文化组织管理、研究能力;组织基层擅长书画、摄影、手工制作等文化骨干开展采风、联谊、交流等活动,提高创作、表演水平。要把培养省市文艺人才纳入规划。

3.多种渠道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

建议由市级政府统一招考,通过考试持证上岗等途径,完善并配齐文化管理队伍。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基层街道、乡镇都要配备一至两名文化专业人员,以满足基层文化管理需求。健全机制,引进优秀辅导、管理人才。有必要时采取人事调动,合同聘用,项目合作,设立工作室,通过特聘、签约、客座、顾问等形式,优化文化馆现有文艺人才结构。开辟“绿色通道”,引进“特需”人才。对有些群众文艺特别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建议开辟“绿色通道”特别引进。加大投入,大力扶持业余文化队伍,给予物质和精神的鼓励。为此,政府、文化职能部门应完善奖励机制,重点加大对有特色、有精品的业余文化队伍扶持奖励力度,使之不断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提升业余队伍的专业水平。要举办各类活动来发现并使用人才,建立“人才库”,通过组建各门类艺术团队凝聚人才。通过定期召开文艺创作、表演培训班,邀请名家讲课辅导,提升创作与演出水平来培养人才。通过各类特色活动和区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锤炼人才等。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推出文艺名人,支持帮助他们举行研讨会、举办个人作品展等,鼓励他们成名成家;举行“杰出老文艺家”和“青年文艺之星”的评选,营造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积极探索建立以乡镇为主、县乡适当补助的政府投入保障体制,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文化设施的建设,由县文化广电局负责监督资金利用情况;县级财政根据市里的补助,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其他资金由乡镇财政资金解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支持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经济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服务实体,建设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的作用,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

三、实现多元化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按照“年年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演出,节庆有专场”的目标,开展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机关文化、校园文化、民族文化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三下乡”活动、农村电影放映工作、“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一乡一队”宣传文化工程和“送演出下基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全方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农民书画展”、“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书图展”和“乡村大舞台”民间大赛等县级大型文体活动等活动。

四、培植街区创新管理的“义工”――群众文化队伍

通过繁荣基层公益性的群众文化,扶持公益性的群众文化队伍,把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建设,当成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条路子来走,不断和谐人际关系,力争达成创新社区管理的目标。同时,免去街区文化管理干部经济指标任务。让文化管理干部沉下心来研究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规划群众文化活动方式与方法,真正把群众需要的文化做好。要为群众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营造健康良好文化环境,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袁世文.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队伍建设[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42-144.

[2]余达亮.论如何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J].黄梅戏艺术,2009,(04):174-176.

[3]李道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J].理论视野,2005,(02):155-157.

[4]郑子升.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9,(05):163-165.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3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文化活动;以人为本;群众队伍建设;文化交流

作者简介:刘柏玲(1970-),女,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山门镇文化站站长,群众文化馆员

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可以有效提高社会群众的综合素质,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在物质需要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与社会群众的切身利益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也是顺应时展的潮流,有助于社会群众形成乐观积极的思想观念。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缺乏新意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基本都是由地方管理单位或者社会群众自发举行的,活动设施或活动策划都较为单一,活动种类在传统的文化活动上也没有较大突破,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所开展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只注重形式,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群众的精神需要,而单单依靠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无法组织策划出娱乐性较强、规模较大的活动,长此以往,社会群众就会逐渐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失去兴趣和信心。这些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都制约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无法推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文化队伍基础薄弱

文化队伍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社会主体,众所周知,社会群众由于生活环境、工作经历等原因导致他们的文化素质有着较大差异,但是普遍都难以达到当前文化建设的需求,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难度增加等现实情况。建设基层群众文化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起群众的参与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理的队伍管理机制。群众素质的良莠不齐使得一些管理制度几乎无法实施,而且管理人员和社会群众的无效沟通也进一步拉大了双方的距离,令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举步维艰。

(三)缺乏资金支持

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地域差异仍然导致了地区经济不平衡的现象,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只有在政府的制度和经济双重支持下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才能够顺利开展。在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各地区的文化建设政策基本已经落实,但是资金匮乏却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建立发展基层群众文化需要添置基本的文化产品和活动设施,还要保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经费的充足,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从某种程度而言,资金支持是开展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

顾名思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所针对的成员就是普通的社会群众,基层文化群众活动是群众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群众的文化需求与精神建设。故而在建设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首先要明确社会群众的主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方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一切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文化建设的前提,要求社会努力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所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都应该是符合社会群众意愿的,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实现提高群众的文化实践力和占有水平的目的。丰富文化活动形式,选取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组织社会群众参与其中,在活动中领会到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建设发展基层群众文化的精神调节作用、宣传教化作用、普及知识作用以及团结凝聚作用。

(二)加强基层群众队伍建设

基层群众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只有在基层群众队伍的配合支持之下我国的文化事业才能够走的更远,进行的更加深入彻底。良好的基层群众队伍不仅可以推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有效提升当地社会的整体文化。对此,基层群众队伍建设除了可以邀请专业人员进行文化普及与管理指导,群众队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与考核制度,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此外,群众队伍也可以借鉴当前社会中较为先进且适用性强的管理制度,并不断随着文化建设发展的深入完善调整管理制度,以此保证对群众队伍的有效管理。在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要充分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开展具有现实意义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三)加强资金支持和沟通交流

在注重思想指导的同时政府还应当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此政府可以设置单独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经费,指派专业的管理人员对经费的使用途径进行合理分配,并对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作出详细的记录与核实,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并减少不必要的项目支出。此外,政府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接受社会监督。需要注意的是,基层群众文化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不应拘泥于地域或者思想限制,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发扬地方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精髓,从而进一步扩大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内容形式,在社会主义和谐氛围中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全新的认识基础。

三、结语

通过分析可以得知,当前我国在建设发展群众基层群众文化中还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只有运用科学的指导理念从根本上更新社会群众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保证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的必经之路,也是提升我国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胡元月.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4,(20):8.

[2]管小华.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5,(5):16.

[3]周媛媛.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大众文艺,2015,(7):7.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4

首先,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帮助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其次,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目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物质资源已经不能满足群众的日常生活,更多的人在不断地追求精神文化的发展,在十报告中,就特别强调“要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于群众。”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要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必须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乡镇和农村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文化活动的经费不足,导致文化设施的基础建设比较落后,不能够满足乡镇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阻碍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

(二)人民群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作为偏远乡镇的农民,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比较闭塞,接收不到城市多元化先进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些村民思想保守,不愿意学习一些比较开放性的文化;同时,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在认识层面上不够重视,没有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使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滞后。

三、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措施分析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面对建设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理,促进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发展。

(一)政府的工作人员要提高自己的认识,加强领导队伍的建设

首先,政府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看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认识到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对人民群众整体文化素质的影响。在工作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当的领导方针和政策,运用战略的眼光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领导工作人员进行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及时对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思维和领导能力进行考察,积极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他们明白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及建设形式等。同时注意引导群众认识到进行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积极进行文化素质的培训,激发群众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拓群众的视野,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以提高群众的文化水平,进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做出贡献。

(二)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文化的建设是属于上层建筑层面的,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要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对当地的人口结构进行调查分析,合理修建体育器材、教育设施、图书馆、老年活动区以及青少年板块等,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进行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完善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加强当地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提高群众对基层群众建设的认识,进而激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增加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要与政府的其他部门,如文化部门、宣传部门等进行协调,提高办事效率,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思想上提高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认识。

(三)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适当的文化活动,将文化生活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做到依靠群众发展文化的同时确保文化建设为群众服务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为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所以在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能够坚持以人为本,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积累,达到从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在进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积极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服务场所,同时,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基层的文化建设活动当中来。比如在元宵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时,在当地的集会上融入一些文化性的内容,将文化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时要丰富文化的形式,开阔群众的文化视野,可以举行一些有奖文化活动,激发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可以对群众进行技术的培训,提高群众的专业技术。

四、结语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5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1-0251-01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群众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是一项难度非常大、时间比较长、要求比较高的基本工作。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需要大力地宣传、积极地推广科学理论知识,充分地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基层群众自身的科学素养培养,从而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基层文化内容的建设,使得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更加的具有时代性和广泛性。因此积极地开展各种有益的思想教育活动,加强基层群众思想教育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基层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当前我国多数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是比较单一的,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再加上当前开展的文化活动也比较复杂,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基层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我国基层文化活动的开展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群众的文化要求,当前我国的文化活动越来越过于形式化,严重地缺乏引导力,使得基层文化建设在开展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取得良好发展,反而加剧了基层群众和群众文化活动之间的距离。

(二)文化队伍建设比较薄弱

当前我国的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缺乏相应的文化氛围,并且相关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很多文化队伍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使得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够达到较高的工作效率,很多文化队伍管理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很难获得较好的发展。

(三)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力度缺乏使得文化活动无法顺利开展。

三、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策略及其发展方向探讨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新策略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切实为群众服务,谋发展,基层文化发展的对象就是人民群众,那么基层文化建设取得的效果也是需要群众对其认可的,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地考虑到群众的利益问题,以群众建设为出发点,进一步吸引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化建设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基层文化队伍的构建,只有有一个良好的基层文化队伍,才能够更好地推动我国基层文化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邀请专业的人员进行文化指导,制定各种文化制度相关的考核管理活动,不断地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基本文化素质,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明显改善工作效率,并且可以通过和高校合作的方式,引进高校管理模式,从而为基层文化队伍增添活力。在基层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必须要增加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需要对当地的群众文化建设情况加以详细的了解,设立专项的经费管理制度,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扶持管理政策,能够激发群众的积极性,确保基层经费能够满足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的要求,从而帮助群众更好地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发展方向探讨

在当前经济和和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要全面地认识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基层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加强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能够使得更多的外来文化融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地去了解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从国外先进的基础文化建设过程中学习有用的知识,在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能够在原有的民族文化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善发展,从而使得我国文化也能够更好地和世界文化之间进行相互交融。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当前正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时期,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全面发展,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和谐文化石非常重要的发展理念和发展依据,只有拥护和谐文化,拥有和谐理念,那么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够不断地以和谐文化为基础,建立适合的基层群众和谐文化,开展相应的基层文化活动,从而在不断地进步过程中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断地创造满足人民群众发展,适应社会时展的文化。

四、结语

在当前我国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这是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准备,基层群众文化的有力发展不但能够促进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进步和发展,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我国的文化发展软实力,从基层做起,从文化发展,不断地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情况,能够提出有效地改进措施来推动我国基层文化建设发展。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6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进入新时期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日益增长,同时,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如何提倡、推广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文化,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丰富基层群众的业余生活,进行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将精神文化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各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展现生机勃勃的文化活力。

一、服务与管理并重,推进基层文化干部建设。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引导和组织好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基层文化干部队伍。只有充分发挥基层文化干部的重要作用,对基层群众文化进行服务和管理,才能持续长效地群众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干部建设,首先要树立服务意识和公益意识,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服务于基层群众以及当地社会、经济为工作的要点。此外,还要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作为基层的文化干部,自己也要有“两把刷子”,喜欢文化,而且能“吹”能“弹”能“唱”,熟悉群众文化,了解群众文化的规律和特点,让群众信服,才能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时候有的放矢,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还有,基层文化干部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懂得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才能引得群众的爱戴;懂得如何运筹管理,才能将群众文化活动管理得井井有条。

二、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建设也需要经济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作保障,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乡村图书馆、流动电影放映队、社区文化馆、村民活动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为腰鼓队、舞蹈队、乐队等群众文化组织提供必要的活动经费。

当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经费短缺,多渠道、多方位筹集资金,增加经费投入非常必要。首先,要利用国家拨款大力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兴建乡镇的文化站、图书馆、文化活动室建设,并列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国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大投入进行文化建设,保证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支出,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形式多样、充满农村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省、县级政府也要加紧配套资金投入,并以过多种渠道进行社会筹集,可以借助社会捐助、民间集资、个人投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进行文化建设。创设文化投资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发展基础群众文化产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机制,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可以发动当地的私营企业、经济能人捐资修建小型的活动场所篮球场,投资为基层文艺活动队提供部分经费开支等,还可以动员基层群众捐献图书或其他文化娱乐用品,同时要发动群众齐心协力管理、利用好这些基础文化设施。

三、内容和形式创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

当今社会媒体高速发展,电视、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形式多样丰富,而且娱乐性强,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基层群众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和文化活动参与能力,这样,我们以前的简单的群众文化组织形式跟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如何才能让基层群众文化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我们必须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

一是要在内容上创新。一些地方的文化站有名无实,很少开展活动,开展活动也是旧形式,难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在内容上,乡村书屋应及时更新藏书量,定期引进农业科技知识、国家政策法律、经济发展形势、生活常识等表面的书籍,文艺表演团队也应及时更新表演项目,让群众在身边看到喜欢的、紧跟时代潮流的节目。例如,现在很多的广场舞走进基层群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例子。

二是要在形式上创新。从以前简单的看表演,听戏曲的被动接受,发展到群众自己参与、自己组织,形式上可以是文艺表演、技能比赛、书法展览等多种形式,同时考虑到不同年龄阶段、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的群众的喜好,基层群众文化才能真正地走到群众中间去。

四、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

基层群众中的各种文艺骨干和他们组成的舞蹈队、管乐队、秧歌队等文艺表演团队是基层群众文化的主要载体,他们的活动带动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维系了基层的文化演出市场,对于基层的群众文化活动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此,一定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

一是积极发掘和重用群众文艺骨干。在群众中间有很多德艺双馨的民间艺人和文化能人,他们继承了传统的技艺,如东北的二人转、湖南的花鼓戏,或掌握了新时代文化,如书法、广场舞、街舞、沙画等,他们活跃在群众中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进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就要充分发掘人才,稳定和发展已有业务骨干,并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和榜样力量,造就更多文艺骨干,从而逐步提高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是发展、壮大基层的文艺表演团队。文艺表演团队是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国家文化部发展壮大民营文艺表演团队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对文艺表演团队给予上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上的扶持,以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满足基层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是进行业务培训,稳定和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可以利用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和基础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定期对辖区内的爱好者组织集中培训,或者组织活动以赛代培,一方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五、推行法制监管,保障群众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在新时期,多种价值观、文化观并存,群众文化建设也难免受到一些不健康的甚至是反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群众文化市场的健康发展,必须推行监督管理。地方政府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把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在引导、鼓励、扶持的同时加强管理监督,加大扫黄打非力度,对出现的违法犯罪活动应坚决进行打击,净化文化市场。此外,还要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基层干部带头知法守法,远离封建迷信及黄、赌、毒。

六、结语

总之,在新时期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和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进行基层文化干部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建设高素质的群众文化队伍,同时推行法制监管,保障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繁荣、多彩、健康地进行,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肖剑忠.杭州市农村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05).

[2]路宁,朱晶晶.我国农村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考古,2007,(03).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7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360-01

现阶段,乡镇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需加大民主法制建设的力度,“五五”普法、综合治理、民族团结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绩,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宗教活动良性开展的新局面。另外,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范围开展的背景下,应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极大地丰富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全镇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作为社会文化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群众文化囊括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多层面的文化建设与发展共同构成了社会大文化,每个领域文化的和谐建设共同实现了社会文化的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的重要前提。群众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民族精神,其精髓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中华民族若是失去了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就会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丧失现有的地位。因此,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加快社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1]。

2.有利于提升当地人民群众文化素养

群众文化作为社会教育体系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其中发挥出一定的德育、美育作用,在思想观念、规范制度、物质等方面均得到保障的情况下,镇文化站组织各族群众参与到各类文体活动中,促进各族群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显著提高,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各族群众向着更具有能动创造性、更具有社会价值的方向发展。

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各个领域均在努力加快信息化建设。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宣传教育的功能,借助文化站、科学技术培训班等辅助开展“三下乡”活动,提高各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文化水平,促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文化知识等得到广泛普及和推广。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各族群众越来越强烈的学习科学技术的愿望,而且借助各类积极向上的文化艺术活动还能够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各族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意识[2]。另外,通过传播现代文化信息,还能够改变各族群众的精神面貌,增强其创造新生活的信心,促进其自我发展能力的显著提升。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现状

1.在活动经费方面较为缺乏

现阶段,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在经费方面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基础设施配备方面,导致乡镇不能顺利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3]。经济方面的支持是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基础,人力资源是乡镇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没有经济支持和人力支持,乡镇群众文化工作就难以顺利开展,制约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体来说,在经费方面常常是向乡镇申请补助等方式筹集各项文体活动的经费,缺乏固定专项经费的支撑,致使乡镇群众文化设施建设难以顺利实施,各类文体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2.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影响乡镇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乡镇文化服务质量以及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水平。若是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较高,其提供的各项服务质量也就较为良好。然而,现阶段,乡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工作较为繁杂,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导致基层文化工作岗位流动性较大,人员流失问题较为严重。同时,由于群众文化工作者有时需要身兼数职,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修培训学习,自身工作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难以适应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需求。

三、立足群众,推动基层文化建设

1.充分发挥镇文化站的作用

镇文化站自身的职能主要包括为全镇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相关知识,为全镇群众提供社会教育,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提升全镇群众的文化素养[4]。同时,阶段性的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镇群众业余文体团队给予一定指导,对群众文化艺术骨干实施培训和辅导。另外,还需要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基层服务站建设,为全镇群众提供数字文化信息服务。具体来说,为了促使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镇文化站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在基层群众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自身职能,增强各类职能所带来的效力,提高群众对文化站工作的认可度,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有利前提。

2.加强对镇文化站的宣传力度

对于乡镇而言,大多数年轻人不知道当地镇文化站的具体作用,也未对镇文化站的工作内容形成正确认识,导致年轻群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度不高。因此,镇文化站应当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的前提下,加强对自身及各类基层群众文体活动的宣传,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例如,乡镇篮球比赛、“新疆花儿”艺术节等[5]。通过对这些文体活动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乡镇年轻群体参与,调动其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镇文化站在基层群众中的影响力,使各族群众自觉参与到各类文体活动中。

3.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能够大大提高镇文化站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进而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镇文化站应当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促使镇文化站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扩展服务范围和类别,为全镇群众提供范围更广、质量更佳的服务[3]。例如,可以聘请专业人员为镇文化工作者提供专业的培训或组织文化工作者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业务培训班,不断优化自身的业务技能,提高工作水平。

4.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精神文化生活要求更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群众需求,这是乡镇文化站的主要工作。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特别能体现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鼓励更多的群众通过自编自演的形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我们常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要想创造出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的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就要贴近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生活,不断开发各族群众的文化潜能,创造出蕴涵厚重生活底蕴,浓郁地方生活气息的作品。文化建设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各族群众的支持,群众是文化活动的主体,在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调动各族群众的参与热情,开展更多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文化娱乐活动,只有在各族群众的热烈支持下才会有文化建设中的辉煌成果。

结束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乡镇文化站应当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加强群众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强化自身职能,借助多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增强自身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立足于群众,为当地群众文化工作的高效开展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吴孟.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大众文艺,2014(1):4-5.

[2]房秀丽.发挥乡镇文化站作用带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2(11):194-195.

[3]吕姝璇.新形势下加强群众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参花,2016(24):147-148.[4]刘清苏.浅议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14(15):185-185.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8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普及;管理

近年来,福永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部署,大力实施“文化强街道”战略,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群众文化和精品文化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共提高,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城市公共文明明显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因此努力做好基层群众文化的普及,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普及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我们国家建国六十多年来,一系列重大事件和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群众文化也是如此。基层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显得越加重要,其不但丰富着我国主体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其发挥着丰富群众生活、思维及增强人民幸福感的作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关系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工程,是文化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也是文化部门及工作者的长期而基本的责任。

对群众文化应当加强管理与优化,提高宣传力度,普及先进科学的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传播健康积极的基层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

2.构建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基本要件

2.1打造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百花齐放

近年来,宝安先后出台《关于全面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推进和谐幸福宝安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为基层文化建设健全了机制。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街道一文化艺术中心一体育中心”建设步伐加快,建成10多个流动图书馆、街道共有公共文化设施70多个、体育设施100多个。以“阳光、辛勤、感恩”主题,广泛开展“送戏下乡”、“电影进社区”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每年达300多场次。在街道主动服务下,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交流、碰撞、融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基层文化面貌:公园文化、广场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蓬勃发展;街道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如福永杂技、福永醒狮、福永街舞等。

2.2助推基层文化发展,文艺精品硕果显著

近年来,街道注重从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中发展亮点、打造精品,逐步探索出富有福永特色的文艺精品产出模式,即“小团队、小投入、小制作、夺大奖”。街道、民营演艺团体联动,出人员,街道采购产品和服务,市、区予以指导、协调与帮助,并采取政策倾斜和经费奖励,激励精品生产。街道积极组织创作,打造了一批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如福永万福民工街舞队获得2011年央视春晚我最喜爱的节目特别类节目一等奖、CCtV第五届全国电视舞蹈比赛金奖、全国群星金奖等,社会反响巨大;福永杂技艺术团荣获部级奖30多项、国际金奖3项,创吉尼斯世界纪录2项,成为深圳市一张靓丽的艺术名片;福永醒狮队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省醒狮武术大赛金奖,2009年随出访比利,参加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2010年、2012年在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南狮公开赛上福永醒狮都荣冠军。

2.3做大做强产业基地,文化产业之花绽放福永

街道充分利用先进制造业和人文历史优势,坚持文化与产业“双轮推进”,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的融合,每年安排资金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按照“扶持一批、引进一批、集聚一批、开发一批”的思路,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凤凰古村保护性开发,凤凰古村是宝安乃至深圳保存较为完好的古村落之一,保护好凤凰古村是保护深圳历史文化底蕴、保护祖传家业和根基、保护人文自然资源。“浪尖小镇”项目,通过旅游方式改造传统产业,探索“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品牌”等创新模式。宝安台湾美食街落户凤凰村对带动福永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构建街道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及趋势

3.1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全覆盖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街道群众文化艺术馆建设(含群文馆、图书馆)、体育中心完成选址、杂技曲艺大厦投入使用、完成社区文化活动室等一批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文化设施具备举办一流文艺活动和体育赛事的能力,能与街道未来发展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较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成为我街道的标志性建筑,成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推手。街道通过加快社区文体设施建设,努力做好社区文体活动场所和器材的完善工作,满足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使每个社区从中心点辐射一公里内都有文化体育场地、场馆、活动舞台、阵地,使主旋律的文化宣传覆盖整个区域,每10分钟就能到达一个文体活动场所。二是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将街道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按照人口密度或区域面积布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足够的文化设施用地。加强大型居民小区,工业区的图书馆和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实现每个社区拥有1个小型以上图书馆,每3万人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网点,每个规模以上企业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的目标。每个社区都有一个传统的群众广泛参与的文体活动项目,并使之成为社区的文化品牌和群众活动凝聚点,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其传承下去。

3.2文艺精品创作培育得到提升

坚持街道投入与社会资助相结合,加大对文艺精品生产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建立文化艺术专项资金,统一规范街道投入的使用及管理办法,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率,采取项目资助、创作签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对本土文艺精品、专业人员和文艺团体的保障扶持与宣传推介,完善文艺精品创作的保障、扶持和激励制度。二是积极扶持民营演艺团体,探索形成文艺精品创作的模式。在总结福永杂技团运作经验的基础上,引进民营演艺团体走街道扶持、企业管理、市场运作的发展道路,形成“一团一特色、团团出精品”的格局;吸引更多优秀文艺工作者参与文艺创作,培养更多本土文化精英,推动文艺团体发展壮大;积极引导并大力扶持民营演艺团体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以团队促精品生产,以精品促团队成长,建立起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活跃、健康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文艺精品创作的良好机制。新引进的深圳市楚风艺术团目前正在排练创作,争取在不久的将来能为福永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节目。三是精心培育文艺精品,推动福永文艺精品走向全国。巩固和发挥街道初步积累的文艺精品创作优势,引导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民众,以深圳改革开放30年和现代化建设为题材,开展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创作,精心扶持生产一批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精品力作。在音乐、舞蹈、杂技、美术等各个艺术领域,不断提升原有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推出一批既有福永特色,又有全国影响的高水准文艺精品,形成福永文艺品牌。

3.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水平

福永80多万总人口中,95%以上是外来劳务工。针对工业区和劳务工租住区域缺乏文体设施,企业和社区组织开展文化活动较少的状况,不仅要按照市、区文化部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泛开展送文化下基层、电影进社区、美术书法摄影展、文化讲座、节庆文艺演出、民俗文化展演等面向百姓、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而且要建设流动文化服务网,组织流动展览馆、流动图书馆、流动舞台等到社区、外来工集聚厂区开展流动系列服务。针对95%的劳务工,把群众文化工作的重点放在丰富外来劳务工文化生活,提升外来劳务工文化素质上。一是扶持参与热情高、文化基础好的企业开展富有特色的品牌文化活动,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二是把送文化与企业实际需求结合起来,与有实力的文化服务公司合作,组织人员对企业文化需求进行调查,按企业和员工实际需求定制文化节目,达到既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又提升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和谐的效果;三是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在向企业送文化的同时,培训企业文化骨干,建立企业文艺团队,在员工中普及文化活动,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3.4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发展文化

明确街道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根本职责,发挥公共财政在公共文化事业中的主渠道作用,保障基础公共文化设施和重点公益性文化项目的投入;探索公益性文化社会办、经营性文化市场化的文化发展新路子,进一步推动公益性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积极推动文化行业协会、文化中介组织体系建设,大力扶持民间文化团体,促进福永民间文化团体蓬勃发展;积极采购文艺院团的优秀节目到社区、企业展演。每年采购优秀节目下基层不少于20场次。

3.5开展文化人才培育

牢牢确立人才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按照特区一体化要求,研究出台文化人才发展专项规划;遵循文化人才成长规律,形成更开放的文化人才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文化人才学习培训基地,加大本土文化人才培养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街道文化人才较为缺乏的状况;根据街道基层文化人才分布特点,除了加强“编制内”人才的培养外,重点是发现和培养“编制外”人才,建立编制内外人才的联动培养机制和“编制外”人才网络,发挥“编制外”人才在福永文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二是积极引进优秀文化人才。根据街道基层文化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要,健全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的认定标准,改革和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在住房、户籍、职称、分配等方面给予优秀文化人才引进政策倾斜,以高薪聘用、重新建档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文艺创作、文化经营、文化技术人才,特别是懂得市场运作、文化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断优化文化人才结构,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4.结束语

总之,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体系的基础部分,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发挥了丰富群众生活及活跃群众思维的巨大作用。提高群众文化建设及普及,不仅对展示地区形象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步的基础。作为地方文化工作者,只有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相结合,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和建设才能保持更加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充分发挥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9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建设;意义;任务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国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整个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使农民持续增收最有效的途径,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所谓现代农业,就是以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这对于从总体上看文化水平还不高的广大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科技等力量,加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农村社会的凝聚力。

(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除了使农民拥有较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之外,还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农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使其拥有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从目前农村的一些地方和农民来看,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有些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度不高,发展意识、竞争意识不浓等。在新农村的建设中,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在于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必须通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强化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使中国农民道德由封闭、迷信向开放、科学,宗教色彩逐步淡化,婚姻家庭道德观转向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开辟农村新的人际交往领域,形成了新思想、新观念,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顺利进行。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

农村文化建设重要而紧迫,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来切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一)加强各级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现阶段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党和政府对文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把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纳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并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形成有机统一的动力。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领导体制,主要包括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负责,各部门分工明确。乡镇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沿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主要桥梁和纽带,对文化站作用的发挥,关键是要创新机制,调整职能,明确责任。对文化站人员建立进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入文化站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建立健全乡镇文化站人才“能进能出”机制。

工作中,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形成正确的思想导向;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形成有利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舆论导向。总结经验和教训,推广好方法和好样板,使各项运行机制功能得到综合发挥。充分利用政策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竞赛激励、奖励激励和兴趣激励等调动广大农村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端正错误思想,积极开展工作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总的来说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是高的,但仍有少数领导干部总认为经济建设是硬任务,文化建设是软任务,忽视文化建设,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农村各级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文化工作的认识,明确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关心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和文化工作的开展,落实各项政策,健全文化网络,为农村文化建设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

各级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落脚点,加强农村广播电视网络、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引导农民开展各地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绳之有效的活动方式,不断创新农村文化活动内容,使农民群众经常“有戏看、有书看、有电影看、有活动”,使他们脱离牌桌、赌桌、低级庸俗的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广大农民参与的文化活动。用社会主义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抵制腐朽落后的文化,用先进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农村文化建设覆盖整个农村社会,渗透于各个领域,是具有战略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中国自身特点,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特殊性,从基本国情出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永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最佳平台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6.12.

2.邱雪慈.《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促进贺州市新农村建设》.传承;2007.08.

3.覃大军.《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考》.艺海;2006.04期.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篇10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和谐社会;构建;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引言

基层群众文化是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虽然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直致力于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但是其效果还有待提高,群众一直都是我国的基础,所以在发展过程中格外重视对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具体而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还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确立基层群众文化构建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内涵

基层文化从广义上来讲主要就是指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基层群众文化主要是以精神文化财富为主,辅以无助文化,中观层面的基层群众文化主要就是指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其对应的组织机构相应制度的总和,狭义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就是指具体层面上的文化要素,这些文化要素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同时也是这些娱乐文化要素的总和,例如文学艺术、传播媒体等等[1]。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引导文化发展方向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新时期出现的新鲜事物,同时也会接触到传统的历史文化,由于文化的范围具有广泛性,所以在构建基层文化的过程中,会帮助人们群众建立起文化体系,对不同的文化种类分门别类,形成完整的文化体系,这对于基层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引导群众的价值取向,同时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和实践能力。此外,文化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历史、人文、法治等等,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文化氛围,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水平,才能发挥出文化建设的文化引导作用,帮助人民群众意识到文化的引导作用[2]。如在加强人们群众法治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对法治观念的普及,法治案例的讲解宣传,才能使人民群众更加真实有效的掌握到法治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其法治观念,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理论根基。

(二)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其综合素质

文化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食粮,对于人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作用,同时,文化对于政治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推动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此外,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对于人们整体素质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作为人们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不仅能够使人们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富足感,还能改变人们对待世界和生活的态度,进而形成更加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实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就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添加文化元素,丰富群众生活方式,使其更加丰富多彩,毫无疑问,不断加强人们群众基层文化建设能够极大的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带动我国人民群众整体素质的提升,进而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3]。

三、基层群众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文化的支撑,只有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才能在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文化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我国是一个带有自身文化特色的国家,并且始终将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作为重点之一,努力构建带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首先,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凝聚群众力量,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我国是人们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谐社会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核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基层群众文化作为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一直影响去发展进程和水平,基层文化是保障和谐社会有效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文化的社会自然也无法做到和谐,同时,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也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支持和思想保障,进而提高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所以说,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4]。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和谐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要以人为重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修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基层人民的文化建设,以人为核心,不断提高其文化内涵和思想境界,实现人们素质的整体提高,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文化建设的本质要去,只有不断加强人民群众文化建设,才能为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强大的生命力。进而保障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稳定和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和谐社会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途径。

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的工作重心,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是响应这一要求的具体表现,基层群众文化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所以要提高我国基层文化建设水平,以此带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俊,刘阳.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142-144.

[2]蔡祖喜.激发基层群众文化工作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大舞台,2012,02:293-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