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装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43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1

【关键词】目的论食品外包装英译

引言

食品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安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食品外包装是食品信息的载体。随着食品的国际化,食品外包装上出现越来越多的产品英译文本。恰到好处的食品外包装英译不仅有助于外国消费者更好地了解产品,还能无形地激发消费者购买的欲望,达到销售的目的。而翻译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外包装翻译在考虑产品本身的同时着眼于消费者的语言文化习惯,平衡了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关系,以最大化食品外包装的各种功能。

1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主导思想为“目的决定手段”[1]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奈达对等理论等值等效的局限性,倡导具体的翻译策略、手段、方法及操作取决于翻译的目的,主要包含莱斯提出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忠实法则)及诺德的“功能+忠诚”原则。这一理论的提出对应用型文本的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莱斯将文本类型归为三类: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及操作型文本。文本的类型取决于文本自身的功能,即文本功能决定文本类型,也决定翻译策略、方法及实操。然而,翻译实践证明有些文本很难归类到哪一种具体的文本类型中,这些文本兼具两种文本类型或三种文本类型的特点。由此可见,单纯的依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进行翻译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而弗米尔目的论的提出弥补了莱斯理论之不足之处。弗米尔的“目的论”是翻译目的论的支柱理论,包含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目的法则体现了任何文本都是为某一目的而制作的,并为这一目的而服务的思想。决定目的的主要因素是以文本发送者为导向的“意图”和以目标接受者为导向的“功能”。二者发生冲突时,应优先考虑译文所意指的目标受众,考虑他们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理解及译文应达到的交际需求。连贯法则指译文和目标语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及心理习惯应一致,译文应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应“本土化”。忠实法则指“译文应该与对应原文之间存在某种联系”[2]。这种联系即指译文对原文最大限度的忠诚。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优先考虑三大法则中的“目的法则”,其次是“连贯法则”,最后为“忠实法则”。弗米尔的目的论在指导翻译实践中确实有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处理目的确定的“功能”与“意图”相悖的翻译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诺德“功能+忠诚”原则的提出为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倡导译者在翻译时应平衡译文接受者和原文本发起者的关系,不仅应注重译文接受者的语言文化习惯,而且应尊重原文本发起者的“意图”。

翻译“目的论”的基本思想对于食品外包装英译起着指导作用。本文将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分析食品外包装英译的案例,以更好地阐释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目的论指导下的食品外包装英译

在竞争激烈的食品行业中,食品外包装文本已不仅仅局限于介绍品牌名称、营养成分、原料、使用方法等的信息文本,而是起到一定的宣传效应,使外包装真正起到“无声销售员”的作用。在注重绿色环保的当今,食品外包装文本越来越体现环保这一理念。因此,很难将有些食品外包装文本准确的归类到莱斯的三种文本类型中。鉴于此种原因,本文实际化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将食品外包装文本分为三类:信息型文本,操作型文本和综合型文本。

信息型文本。

在食品包装中,信息型文本占绝对主导地位。食品外包装上的品名,配料,重量,食用方法,保质期、生产商等信息都归属于信息文本。这些信息文本介绍了食品的基本信息,译者在翻译时应力求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内容,考虑语言和文化的规范。下面我们通过实例来分析目的论翻译原则在食品外包装信息型文本中的指导作用。

案例一:上海赛林食品鲜烤鳕鱼配料包装说明

配料:鳕鱼肉,白砂糖,食用盐,食醋,食品增味剂(621,631,627),酸度调节剂。

ingredients:Cod,whitegranulatedsugar,ediblesalt,Vinegar,Foodadditive(Flavoringagent621,631,627),acidityregulator.

在这个案例中,生产商欲传递食品配料的信息,使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两者的“意图”和“功能”一致,翻译目标明确,即准确的译出食品配料的信息。译者在英译这个案例时基本遵循了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及“忠实原则”,译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鳕鱼肉Cod,食用盐ediblesalt,醋Vinegar。在翻译食品添加剂时译者凸显了“连贯原则”,考虑到了目标受众的语言文化,将其翻译成Foodadditive(Flavoringagent621,631,627)。众所周知,在西方文化中,调味料和调味剂区分的是很清楚的。调味料通常指天然的成分,译为Flavor,而调味剂(增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口味人工制作而成的,译为Flavoring。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采用翻译的归化策略,措辞恰当,准确译出了增味剂,使消费者对配料的具体成分一清二楚。译者对鳕鱼配料成分唯一翻译不足之处是对白砂糖的翻译。在英语文化中,Sugar指asweetsubstancethatisusedtomakefoodanddrinkssweet.itisusuallyintheformofsmallwhiteorbrowncrystals。由此可见,英文文化中的Sugar就是指汉语中的颗粒形的白砂糖。此译者将配料中的白砂糖译为whitegranulatedsugar有画蛇添足之嫌,违背了目的论的“连贯原则”。建议将白砂糖译为Sugar则可。

案例二:出前一丁五香牛肉味方便面的食用说明

食用方法:

(1)将面放入500毫升沸腾开水中煮三分钟。

(2)熄火后,再加入汤粉及调味油。

(3)拌匀后便可食用。

CookingDirections

(1)addnoodleinto500mlofboilingwaterandcookfor3minutes.

(2)Removefromheat.addsoupbaseandseasoningoil.

(3)Stirwellandserve.

通过分析此案例,译者不难发现此案例的翻译翻译目标很明确,就是传递给消费者如何食用方便面的信息。为了实现翻译目的,译者应遵循目的论的“忠实法则”,确保译文和原文本内容上的一致,以准确传递方便面食用信息的功能。翻译的目的决定翻译的策略,译者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传递出了原文本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数字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食用步骤。如果译者再能考虑“连贯法则”,考虑到购买者的心理,将“拌匀后即可食用”译为“Stirwellandenjoyyourdeliciousnoodles.”就更好了。在此处用“serve”一词固然是可以的,但相比较之下,“enjoyyourdeliciousnoodles”的译法更能使消费者有立马能享用美食的感觉,从而更好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结语

食品外包装应体现适应性和服务性的特点。一方面,它应适应产品特点、属性和销售对象。另一方面,它应服务于消费者。而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的食品外包装英译不仅体现民族风格特色,又适应了世界潮流;不仅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所需信息,又满足了消费者的语言文化及心理需求,从而增强了产品宣传的力度,无形中扩大了产品的市场销量。

参考文献

[1]克里斯蒂娜・诺德.目的――析功能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2.

[2]克里斯蒂娜・诺德.目的――析功能翻译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2.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2

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一般要求有:能源(资源)消耗量及回收与再利用的可行性、污染物排放量(如空气、水、土壤污染物排放及固体废弃物等排放)以及废弃物的产生量等方面的定性要求。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特殊要求除有eUp强调的能效要求(以能源投入/绩效产出作为计算单位,其具体指标需要根据具体的食品包装用统计方法确定)外,还应有对食品包装最重要的食品安全限制性指标,主要有食品包装材料中铅、汞、镉及六价铬等四大重金属的最高浓度限值应小于100mg/kg(100ppm);污染物从与食品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容器向食品或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极限要求不得超过60mg/kg(对容器可换算为10mg/dm2);应采用水性环保油墨,其中二苯甲酮和四甲基二苯甲酮的含量不得大于600µg/kg,等等。

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体系

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实施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工具—技术—方法”三步。首先利用生态设计工具(生命周期评价)及其相应的软硬件平台,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生态设计技术(生命周期评价技术、原材料选用技术等),按照一定方法(程序)实施生态设计。由此构建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体系,见图1,包括软硬件平台(工具)系统、技术支撑(技术)系统和设计程序(方法)系统三大系统。

2.1食品包装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软硬件平台系统是实施生态设计过程的基础,食品包装生产企业应构建起相应的生态设计软硬件平台系统[17],包括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绿色材料供应链、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LCa软件和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等系统的建立。

2.1.1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企业为了改进产品的生态特性和降低产品成本,确保其符合具体的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实施要求,应根据eUp指令的一致性评估要求,选择1种自我评估模式建立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的生态设计管控措施系统。eUp指令的自我评估模式有“内部设计控制”和“环境管理体系”2种[7],企业可以任选择1种进行自我评估,以提交相关技术文件和检测结果来验证其一致性评估的真实性。欧盟要求企业主要采用自我评估的方式进行合格评定,根据其产品生态设计实施措施,对产品进行合格评定后加附Ce(ConFoRmiteeURopeenne)标签,则制造商就具有了进入欧洲市场的护照,而被认为符合eUp的生态设计要求。给产品加附Ce标志是制造商或其授权代表的自觉行为,具有一系列步骤及多种合格评定程序模式。另外,也可以参照欧盟eC/1980/2000法规的《生态标签授予计划》。内部设计控制是企业(或授权代表)自检和自我申明的评定方式,是企业自我申明其产品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相关条款的过程。这一过程首先是食品包装生产企业须建立食品包装生态档案(即产品清单数据)[1]。可针对生态设计要求,根据正常的使用条件以及设计用途,对食品包装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优先考虑通过设计可以得到显著改善的因素),并建立相应的生态档案。生态档案的建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但也是生态化设计管控措施系统建立的关键。这对于我国食品包装企业来讲,也是实施生态设计最为困难的环节。通过生态诊断(即环境影响评价)确定其在整个生命周期过程对环境及安全卫生造成较大不利影响的因素,即确定生态设计的一般和特殊要求的参数,再根据确认的设计参数,在设计源头采取所有必要的措施,确保其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生态设计要求,并提供技术文件证明通过了一致性评估。通过iSo14000认证是实行生态设计、生产生态产品的最基本保证,因而也可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确保企业具有生产符合eUp指令要求的生态产品的能力。

2.1.2生态化并行设计平台系统按照源头设计的生态设计内涵,食品包装企业必须构建满足生态设计要求的并行设计平台系统,将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影响因素集成一体系统考虑,达到实施生态设计必须的人员集成、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19],从而建立产品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性能的继承和约束关系以及产品各个方面属性间的关系,以追求产品在生命周期全过程中其性能最优。传统串行设计无法从设计源头控制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能在设计源头一并考虑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所有环境影响因素[7],不能尽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所有必要措施提高产品的生态特性。

2.1.3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食品包装有毒有害物质残留主要来源于包装材料,建立和完善绿色材料供应链系统对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措施。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源头措施就是限制使用存在有害物质的原材料。近年来,我国为应对欧盟相关绿色壁垒,已建立起有关产品的绿色材料供应链,进行产品的生态设计必须以上游企业原材料的生态设计为前提,只有密切与上游企业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施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

2.1.4LCa软件及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系统生态设计是面向全生命周期寻求减少对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需在设计阶段对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对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于在设计源头找到资源环境性能最佳的设计方案。因此,LCa(lifecycleassessment)既是进行产品生态设计的重要工具(方法),也是进行生态设计的重要原则[7]。为了实现设计环境性能优良的生态产品的生态设计目标,必须运用LCa软件系统,将食品包装整个生命周期过程视为一个生态系统过程,对所有可能的环境及其安全卫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行系统输入与产出的综合平衡,从而寻求减少影响的方案应用于产品设计之中。LCa软件系统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引进如Boustead4.2、SimaproVer.4.0等LCa的商用软件,或自行开发LCa软件;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产品清单分析数据库,供LCa影响评价使用[20]。另外,实施生态设计企业还应建立内部的生命周期管理制度[15],对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生产的各环节加强管理。例如,应建立企业内部设计、原材料采购和营销等部门的紧密合作关系制度,为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提供保障。

2.2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程序

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须满足食品包装的生态设计要求,传统食品包装设计主要考虑经济参数的设计,因而对食品包装生态设计来讲,仅是前期的产品初步设计,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生态参数设计,从而设计出对环境友好又能满足功能要求的食品包装产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基本程序有5步,见图1。包括[9,15]根据经济参数进行初步设计,除了考虑产品的有关标准、法规及生产、成本和使用等因素外,还应按生态和卫生原则选用原材料和进行相应的结构、工艺等设计;分析生态参数建立生态档案;根据生态档案进行生态诊断及设计开发;依据生态设计的一般及特殊要求对开发方案进行再次评价、再次改进设计,直到满足生态设计要求;利用绿色成本核算技术进行绿色成本分析并评估产品的环境绩效。

2.3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技术

实施生态设计必须利用相关的支撑技术进行生态特性评价、原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和卫生安全设计等设计开发[21]。

2.3.1生命周期评价技术根据国际环境毒物学和化学学会权威性定义,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LCa)是一种通过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及废物排放的鉴定及量化来评估一个产品、过程或活动对环境带来的负担的客观方法[22]。生命周期评价被iSo14000列为子系统之一,是评价从原材料采集开始,直至再循环和最终废物处置整个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环境影响的工具,能够进行科学全面的量化计算,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分析方法对产品环境性能评价具有权威性,因而也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关键支撑技术之一。LCa能对产品生命周期每个阶段的投入及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寻找出污染最严重的阶段及其生态设计参数,为设计和改进产品提供依据。目标和范围界定、数据清单分析、影响评价和结果解释等4部分组成了LCa的技术框架[19],为了避免运用LCa技术评价时的计算量大,应注意评价范围的界定、准确采集投入及排放数据和设计或选择好评价软件。

2.3.2生态材料选用技术食品包装是个系统工程,材料是基础,其生态设计强调选择生态包装材料。生态包装材料的选用原则是生态性、经济性和必要功能性的综合效益最大原则,应在保证产品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综合比较,择优选择。对于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性应重点考虑:一是满足安全卫生要求。这也是生态包装材料的首要要求,有毒有害的材料及添加物应尽力避免选择或替代,或考虑材料中毒性物质的稳定性并采取措施解决其迁移和释放问题。目前食品包装材料的主体仍是塑料软包装材料(复合材料),另外包括纸、金属、玻璃和陶瓷等,其成分含量在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必须满足不对人体造成危害的要求,有毒有害物质均需严格控制在限量范围内。例如,挥发性有机物(VoC)的浓度总量,铅、镉、汞和六价铬,以及氯乙烯单体、多氯联苯、偶氮等。即应满足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相关特殊要求的规定。二是满足轻量化(减量化)要求[23-24]。轻量化(减量化)是实施生态设计的重要途径,能降低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并减少废弃物排放。为此,在保证实现功能和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应利用生态包装材料,以减少污染排放、资源(能源)消耗少和便于回收利用;应解决好产品与包装的合理定位,过度包装对生态无益;应采用自然、无害和节省能的材料来满足食品包装产品功能的需要;应选择科技含量高的复合材料替代传统包装材料,如采用纸塑复合材料和无菌包装技术包装如牛奶、果汁饮料等食品,其生态特性和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质量方面都优于传统包装材料。三是满足可再生或可回收要求(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原则[25]。生态设计注重不破坏生态和可持续发展,避免使用不可再生或需很长时间才能恢复的原材料;为方便回收利用,原材料尽量品种相同及可再循环。目前纸塑料复合的包装材料在食品包装中应用较多,但纸塑复合材料不易回收处理;倡导使用再循环的材料[6],降低新材料用量。

2.3.3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结构设计关系包装必要功能的实现以及包装材料的用量和包装废弃后的回收等问题,对其资源环境效益有直接影响。生态结构设计技术面向节约能源(资源)的生态设计目的,是实施食品包装生态设计的重要支撑技术。(1)减量化(减少化)设计[26]。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包装设计的合理化及包装整体的减量、轻型化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根据食品所需要的保护性等必要功能要求进行减量化(减少化)设计(包括容器形状、结构形式、尺寸、封合方式等),尽量减少多余功能,避免过分包装和欺骗性包装,以节省材料、节约运输空间和减少废弃物的产生。欧洲包装业按照欧盟“包装与包装废弃物指令(94/62/eC)”对消费者可以接受且相对安全的最小包装质量和体积实施减量化,每年减少了50万t材料的用量[5]。食品包装在减量化(减少)设计上,可以通过去除多余功能,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利益诉求设计包装体量或限制1次用量(如以1周消费为单位的包装体量)等实现包装产品的减量化,注重对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用、再生或降解进行设计;采用轻质材料,减轻产品质量;通过减少异形结构等达到节约资源(能源)的目的,异形结构的包装在用料及印刷、印后加工等后加工方面对资源(能源)消耗更多。确需进行异形设计,也可通过尽量减少折叠线、面的数量,减少壁板等来减轻用料、印刷以及印后加工等的负荷[27]。另外,从印刷及后加工角度,分体包装盒结构设计一般会增加制版费用,后加工裁切也将增加工序,既造成了浪费,也增加了成本。采用盒体一体成型设计(如锁底式、摇盖式、姐妹式纸盒设计等),纸盒可以折叠起来,能够节约后加工、堆码、运输和储存等费用[28]。例如,在牛奶、饮料和水果等包装纸箱中,采用一体成型结构设计在印刷、堆码和销售等方面都有好处。(2)色彩适量化设计。采取简约化、“简而美”的色彩适量化装潢设计,避免有害原料成分、生产过程以及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以及有害成分向食品的迁移。包装印刷中使用的油墨、黏合剂等材料很多都含有有机溶剂等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渗透、迁移而污染食品。统计显示[27],目前国内还没有可食用油墨,纸质食品包装材料都具有可渗透性,色彩种类越多,油墨印刷面积越大,更容易地转移到食品中而造成污染,直接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在食品包装生态设计中,应运用色彩适量化设计措施,避免过分装潢,减少油墨材料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可以在以下方面考虑色彩适量化设计[29]:一是尽量避免多色印刷设计,多采用单色或双色印刷,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成本,提高食品包装的环境性能;二是充分利用食品包装材料本身的色彩及文理条件,用局部色彩设计方案,适量化设计装潢图案、标识和品牌名称等必要元素,以减少油墨的使用量;三是尽力减少油墨与内装食物的接触,根据不同的情况(如即食性食品包装、包装与人的口部直接接触位置等)可以不设计色彩,或尽量减少用色。(3)节能化设计。节约能源是eUp指令的核心,减量化和可回收设计等可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但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提高食品包装材料的生态特性。由于食品行业的发展,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已经成为能源消费的大户,“碳足迹”的踪影贯穿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低碳包装”成为食品包装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减少Co2和有害物质排放,应选用清洁、可再生的资源(能源),同时采用各种节能技术,开展节能设计,发展节能低碳包装。天然材料的开发使用是低碳化食品包装材料的重要发展途径[30],目前在食品包装中,塑料日益成为不可缺少的材料而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软性的食品(药品)用复合材料发展最快。近年来,用于食品包装的塑料量占了塑料总产量的1/4左右,塑料包装产量平均年递增11%[31]。但目前大量石油基塑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且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为了减少Co2等温室气体排放和保护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减少消耗,非石油基塑料已成为目前研发的热点。利用植物秸秆等为原料得到的非石油基塑料(生物基塑料),可降低30%~50%的石油资源消耗,实现数亿吨Co2的净减排。降解型生物基塑料主要包括微生物合成、天然合成和化学合成3类,其中,化学合成的聚乳酸(pLa)由玉米、木薯、甘蔗等天然材料经微生物发酵方法得到乳酸,再经过化学合成而形成,是规模化生产最早和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广、价格最低的合成降解塑料。聚乳酸(pLa)比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等塑料材料的优点更突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包装材料,目前国内pLa的大型生产商产能达1万t/a[33],在食品包装领域,全降解型食品包装材料代替非降解食品包装材料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实现。另外,非降解型生物基塑料虽无法降解,但其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Co2的排放。

2.3.4卫生安全设计技术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是指食品包装的原材料及其加工过程中使用的辅助材料(油墨、黏合剂等)中不应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食品包装卫生设计,一是原材料安全无毒和无挥发性物质产生,具有稳定的组织成分。应使食品的特性与材料的性能相适应,以及食品的保护条件与材料的适用条件相适应;掌握添加剂等成分向食品迁移的情况,以及食品中某些组分向包装容器渗透、被吸附等情况在流通过程中对食品的影响,以确保在包装工艺实施过程中不会产生与食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和化学成分。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潜在的迁移值应满足总迁移和特定迁移极限的规定;二是原材料在贮藏和转移的过程中不会因气候和正常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被包装食品的生物、化学、物理学特性及其敏感因素(光线、氧气、温度、微生物及物理、机械力学等)决定着包装材料及包装工艺技术的选择;三是应选择环保型的油墨、黏合剂及涂料等辅助材料。美国严禁在食品包装上使用有机溶剂型油墨,而以水基型油墨取代;四是注重应用新型食品包装材料及技术。目前,一些特殊功能材料和技术成为包装材料和技术的研发重点,如防光污染包装材料、可食性包装材料、化学污染及重金属消除包装技术和纳米包装材料等在国内外已有所突破。

2.3.5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清洁生产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已将清洁生产相关内容作为重点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之中,食品包装相对于其他产品包装更需要实行清洁生产。食品包装生态设计应采用节省原材料和能源、不使用有毒原材料、减少“三废”排放等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首先是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即用最少的资源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一方面应以最少的包装材料满足包装必要的功能。如简化图案设计突出功能要求,印刷工序就可以减少颜色数和墨层的厚度,节约油墨消耗;另一方面应通过提高食品包装生产设备的精度或操作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等,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损耗的目的。另外,应实施食品包装生产企业相关认证,这也是实现“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实施清洁生产关键在于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应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审计,选定最佳方案[9]。

2.3.6绿色成本核算技术食品包装生态设计通过前述生命周期评价、原材料选用和结构设计等技术提高了其产品及其制造设计方案的生态技术性能,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绿色成本(效益)分析,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平衡。绿色成本核算就是在传统成本项目基础上考虑资源环境得失后的核算[36]。联合国环境与综合经济核算体系提出,绿色成本核算应考虑资源耗减、环境保护支出和环境退化成本等3个变量。具体来看,就是在进行传统项目核算的基础上,还应核算能源资源节约等的收益,回收材料的收益,污染减少带来的生态成本节约的收益,以及材料再生、废弃处置的环保支出等。绿色成本核算可以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activity-basedcosting,aBC)等方法,在综合分析食品包装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成本与收益基础上,建立成本核算与评估模型,最终从经济上选择效益最佳的生态设计方案。

3结语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3

可食性包装材料的主要类别

可食性包装材料的基础原料以蛋白质、淀粉、多糖、植物纤维、可食性胶及其他天然物质等人体能消化吸收的天然可食性物质为主,通过不同分子间相互作用而形成具有多孔网络结构的包装薄膜,此类包装薄膜直接紧贴食品不影响食品风味,且具有质轻、卫生、无毒无味、保质、保鲜效果好等诸多优点。根据基础原料的不同,可食性包装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

1.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淀粉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以玉米、红薯、土豆、魔芋及小麦等淀粉为主要原料,制作时,将淀粉成型剂与胶黏剂按一定比例配置,然后充分搅拌均匀,再通过流延或热压等方式加工制得包装薄膜或具有一定刚性的包装容器。其中,所使用的胶黏剂多为天然可食性动植物胶或菌类胶,如明胶、琼脂、天然树脂胶等。

2.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蛋白质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以胶原蛋白、乳基蛋白及谷物蛋白薄膜等蛋白质为基础原料,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同时加入其他添加剂改变其胶体的亲水性而制得的一类包装材料。

3.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多糖类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是利用食物多糖的凝胶作用,以多糖食品原料为基础原料制得。根据基础原料的不同,其大体上可分为纤维素薄膜、壳聚糖薄膜、茁霉多糖薄膜及水解淀粉薄膜4种。

4.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脂肪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组织纤维的致密性制得的。根据不同的脂肪来源,其可分为植物油型薄膜、动物脂肪型薄膜和蜡质型薄膜3种。

5.人工合成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顾名思义,人工合成类可食性包装材料所使用的主要原料为人工合成物质,如可食性塑料、人造纤维、合成胶等,此类包装材料多为安全无毒,但不含营养类物质,人或动物食用后不会对生理机能产生负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可降解食品包装材料。

6.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

复合类可食性包装材料利用多种基础原料组合,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制得。其基础原料包括前述五种类型可食性包装材料所用到的,如淀粉、蛋白质、多糖物质、脂肪材料、人工合成物质及必需的添加剂。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

国内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用于产品内包装,如糖果防粘淀粉纸、肠衣、胶囊壳、糖衣等,该类材料的应用已相对成熟。目前,国内在可食性包装材料方面的新技术应用包括可食性食品托盘或内衬、水溶性包装袋等。

可食性食品托盘或内衬不仅可用于饼干类食品,起到支撑和保护食品的作用,防止其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也可用于水果、禽蛋类生鲜食品的包装,但其用后只能供家畜作饲料,而不能供人食用。该类包装材料是在玉米蛋白原料中加入纸浆纤维或其他纤维,再经挤出或类似于造纸工艺的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刚性和挺度的薄型板材,也称玉米蛋白包装纸,其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防油效果。

另外,国内部分产品包装已开始使用水溶性包装袋,如小袋咖啡,使用时只要将其直接放入热水中一冲,不用开包便可将拌料溶化,食用时还有营养和特别的风味。纤维素是制取该类包装材料的重要物质,很多包装材料的成膜、增黏都离不开纤维素,如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同时,还要加入硬脂酸、软脂酸、蜂蜡、琼脂等原料作为增塑剂和增强剂,制得的包装薄膜为半透明状,柔软、光滑、遇水即化,同时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但透湿性和透气性较低。

由于国内过于看重外包装的装饰效果,简约环保的包装目前还未普遍受到商家和消费者的认可。因此,我国目前对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内包装层面,可食性外包装在我国市场上几乎看不到,甚至进口商品中也极少涉及。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

在国外,无论是在基础原料的选择方面,还是在加工工艺的使用方面,可食性包装材料均有重大突破,特别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可食性内包装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甚至部分国家法律明文规定食品内包装必须可食。有报道称,日本研制出一种可食性内包装,以海藻、木耳、菇类等植物或菌种为主要原料,从鱼膘中提取胶类物质,经加工后可用于肉制品内包装,不仅保质、保鲜,还可以改善食品口感,而且材料中加入食品佐料,与食品同时食用时还可起到调味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营养价值非常高。美国也研究出一种液体可食性包装材料,与普通包装不同的是,这种包装液被封装于金属罐中,使用时直接喷于食品表面,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形成一层薄膜,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在食用时可直接食用,或用水冲掉。目前该包装液已经在水果、蔬菜、糕点等食品上得到应用。

可食性外包装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十分迅猛,目前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日本酒井理化学研究所已成功研制出从豆渣中提取蛋白质制成纯净的食物纤维,然后加工成可食性包装用纸,其他还有水果纸、海藻纸等。考虑到市场的巨大潜力,可食性包装用纸不仅在日本,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研发热点,主要用于方便休闲食品包装等领域。除可食性包装用纸以外,可食性油墨的发展也促进了可食性外包装的发展,可食性油墨采用天然色素及植物性油(如大豆油、菜籽油等),添加其他可食性连结料加工而成。目前,部分发达国家使用的可食性外包装在印刷精度、物理指标、精美程度等方面已接近普通彩盒。

国内可食性包装材料发展迟缓的原因

目前,国内在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应用方面同国外存在巨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相关行业对可食性包装材料的研究热情不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行业内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企业利润是企业研究的重点。对于大多企业来说,特别是包装、印刷等传统行业,节能、降耗、环保等研究内容是以牺牲企业经济利益为代价的。可食性包装材料绿色环保,但缺少相关领域的技术支持,而且受到工艺技术、研发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成本相对较高,推广应用十分困难。

(2)可食性包装材料自身性能较差。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可食性包装材料各方面的性能均发生了质的飞跃,但与技术更为成熟的传统包装材料相比,应用性能仍然较差。例如,国内某厂家推广应用的可食性包装内托,以玉米淀粉为主要制造原料,本身具有淡淡的玉米清香,但与饼干长时间接触后内托会被油所浸渍,并散发出影响饼干品质的异味,从而导致饼干的保质期大幅缩短。

(3)国内消费人群消费心理的影响。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案例不断被曝光,消费者对食品等产品的安全性已心存质疑,并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认为“国内大部分入口产品都是不安全的”,放心的食品已经越来越少。在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之下,消费者更不会去尝试可食用包装,因此阻碍了可食性包装材料在市场上的推广应用。

可食性包装材料应用方向分析

尽管我国可食性包装材料推广应用的阻力重重,但将可食性包装材料以绿色环保的可降解材料进行推广应用,可能会存在发展契机,尤其是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易降解且安全程度能够达到可以食用程度的包装材料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支持和青睐。因此,笔者认为,可食性包装材料的推广应用可从以下几类产品开始。

(1)宠物食品。猫粮、狗粮等包装材料选择可食性包装材料,材料加工过程中添加宠物喜爱的食品添加剂,当一盒宠物食品食用完毕后,可将包装撕成小块,与食品一同喂给宠物。如此一来,既能增加宠物食材,又省去了垃圾处理的烦恼,推广应用阻力小。

(2)花肥包装。充分利用可食性包装的可降解性与营养性,一袋花肥使用完毕,可将花肥包装放至花盆中当作肥料使用。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4

[关键词]绿色食品存在的问题时尚性教学方法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1]。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生态食品”、“有机食品”、“自然食品”。例如:超市的土鸡蛋、陕北狗头枣、洛南干豆腐等原生态的食品。随着国家经济的繁荣,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始关注营养学,并注意自身的健康,绿色食品正是在此情况下满足了人们需求,在人们的心目中扎根。《2013-2018年绿色食品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分析到,目前世界范围内绿色食品销量仅占整个食品销量的2%-3%,预计这一比例在21世纪20、30年代将达到10%。因此从地方高校的教育来看,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把绿色食品相关概念和理念应用到包装设计当中去,和地域经济相结合,为振兴地方经济做出相应的贡献。

一、商洛地方的主要绿色食品种类

从地理位置来看,商洛位于秦岭南麓,气候比较湿润,属于南方气候和北方气候交汇处;山川众多,气候多样,造成了物种种类繁多,特产也比较丰富。以下对绿色食品种类进行分析,可为特色教学提供依据。

1、商洛是著名的核桃之乡,特别最近几年核桃节活动带动了其发展。目前,商洛市核桃种植面积已超过百万亩,年产量二万吨以上,居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有名的核桃生产基地。而商洛核桃品种比较多,有皮薄味香的、有含高蛋白的、还有具有收藏价值的文玩核桃等等。其口感油香味浓、色泽白黄如玉、营养价值高,很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对人体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商洛核桃产于陕西省东南部境内的秦岭山区,以商洛地区的洛南、商县、山阳、柞水等7县产量最多,年产量达1000多万公斤,占全国核桃仁出口总量的20%左右,故享有“核桃之乡”的美誉。

2、板栗是商洛农村四大优势产业之一。板栗是木本粮油树种和乡土树种,既是“干果之王”,又是当地人们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镇安、柞水、山阳等县种植数量较多。尤以镇安大板栗名气最大,栽植面积多达70万亩,板栗产业已成为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一村一品”的主产品。近年来,商洛整个地区板栗产业成长迅速,已初步成为全区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一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比重较大。

3、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无论从食用,还是从药用,其用途广泛,深受人们的青睐。《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生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商洛黑木耳栽培范围遍布全区,尤以丹风、商南为主产县,产量占全区的25%左右。商洛黑木耳有十几个品种,如:棕树生耳、构树生耳、桑耳、槐耳等,尤以棕树生耳(也叫光耳子)品质最佳,产量较大。

4、商洛豆腐干历史悠久,而洛南豆腐干久闻天下,其质地略呈茶褐色,一律一寸见方,一厘米薄厚,以青藤穿连,五十块一串。其特点是:浓香味浓,柔劲适口。目前市场上多是以塑料袋简易包装,价格便宜,是外来游客带回家的必备品。此外还有丹江源头的黑龙口大块豆腐也远近较为文明,但在市场上很难找到包装精美的。

二、商洛主要绿色食品包装存在的问题

1、绿色食品包装缺乏合理的档次分类

经过大量的地方调查发现,商洛地区大多数绿色食品在包装上比较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针对不同消费阶层的系列包装。例如,商洛地区的商南茶的包装,最便宜的包装产品为散茶包装,也有简单包装的二十克的茶叶,再贵一些为一百元钱以上的礼品包装,不能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需求。

2、绿色食品包装缺乏时尚元素

在商洛地区,代表商洛食品文化的绿色包装如:商南绿茶、木耳、核桃仁等,包装材料比较简单,采用瓦楞纸包装较为常见,设计风格上多使用大自然拍摄的食品照片,很少借鉴时尚的绿色食品包装设计,颜色上多采用绿色为基调。在长期包装使用中,只会给人带来视觉上的疲劳而最终影响销售。

3、绿色食品包装造型简单化

从绿色食品包装的造型来看,简单是商洛地区食品包装最大的缺点。常见的是长方体,在结构上很简单,可以连续重叠在一起,虽然节约了成本和占地空间,但是在外观上缺乏生动,达不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三、绿色食品包装设计需要时尚性

设计的时尚性是当代各行各业最大特点,绿色食品包装也是如此,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多考虑到时尚元素,来突破人们的视觉审美疲劳,获得新的包装的愉悦感,来推动商品的销售。绿色食品包装要以环保、功能、智能、个性化满足现代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1、绿色包装

绿色包装是指对生态环境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的包装[2]。在人们对生态环境极为关注的今天,食品的绿色环保包装也成为一种必需。据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绿色食品将主导世界市场,而绿色包装则是绿色食品在消费者中间的通行证,它对子塑造绿色食品品牌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协调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发,世界各国都把减量、复用回收及可降解作为生态环保包装的目标和手段。

2、保鲜功能

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开发出一批功能独特、品种多样的包装新品,令人耳目一新,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和经营者的关注。当前,追求日益完美的保鲜功能已成为食品包装首选目标。如德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在这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这对绿色食品包装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借鉴作用。

3、智能包装

智能包装通常采用光电温敏、湿敏、气敏等功能包装材料复合而成。它可以显示包装空间的温湿度、压力、时间等一些重要参数,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功能包装。还有例如四川好东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新颖防伪包装,薄膜为无色塑料薄膜,上有由激光全息摄影特制的金属版在其上压印出的深浅各异的凹凸压痕图案和文字,而凹凸压痕深度并不明显。

4、个性化包装

个性化的绿色食品包装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刺激,更重要的是创造出与设计产品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体验,这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包装设计营造了更多的空间。生活方式的变化、经济能力的增强也使得人们追求特色的意识更强。食品包装更有个性,才会有市场与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

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包装教学方法

在特色教学实践上,应该让学生全面认识感受至深的地方特色食品,并且贯穿整个教学上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确定绿色食品的目标展开教学活动

针对教学活动,确定教学目标,有组织地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的教学活动目标的展开,应该抓住当地有影响的、有特色的绿色食品,例如:在确定茶叶教学目标后,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有步骤展开教学活动。

2、在包装教学设计阶段要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和时尚性

在进行包装教学设计阶段,从外观包装上多融入地方文化,深入领悟地方文化,合理地考虑到外包装的设计中去,以增加绿色食品的文化内涵,达到宣传特色的目的。

在包装材料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当下包装设计的时尚性,把绿色包装,新材料以及具有鲜明的个性化设计融入到一起,最终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

3、加大实践力度,重视校企联合

在包装教学实践实施阶段,需要了解很多的工艺流程,这仅仅从课堂教学上是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知识需求,需要借助企业。通过大量的校企联合,来完成一项双方都不能依靠单方就能很好完成的包装产品,需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做出适合市场发展地、具有时尚性的包装是双方共赢的结果。

五、结语

包装设计教学活动展开,需结合地方食品特色,让学生在做好大量的市场调查来进行具体设计,融入地方文化内涵,改变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结合市场需求,进一步和企业联合进行包装设计,把包装课程落实到实践中去,成功地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去,最终带动教学效果提高。

参考文献

[1]梁燕君.开创“绿色”新天地——中国绿色食品的发展及其前景[J].中国食品.2012(13):20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5

普通高校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发展到今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已经不再是难点。重点在于如何结合学校特色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开展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实现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许文才教授就提出过“设有包装工程专业的高校应结合本学校的优势和专业特色明确定位,按人才培养目标合理修订培养计划,把教育改革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设置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同时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食品质量与安全系、酿酒工程专业。拥有“畜产品加工”部级特色优势学科专项资助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乳品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乳制品研究”自治区重点开放实验室、“畜产品加工”内蒙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中日政府合作项目“益得”乳品实验厂。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和畜产品安全生产等5个二级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自治区品牌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自治区重点建设学科,内蒙古畜产品加工研究会挂靠在本院。因此,结合我区特色乳品肉品产业以及我校优势食品加工与检测,包装专业定位为食品包装。课程设置以包装工艺为主线开展设置,强调食品包装新材料研究、包装与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包装贮运、包装容器及包装机械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的设置与发展也是历经曲折,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在办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及时调整。2008年召开了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召开。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和6位副理事长、副秘书长,教育部包装工程专业指导分委员会领导,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领导与教师共同对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依托食品大学科方向是正确的,应该充分利用学校相关的优质学科资源,凝练包装工程自身专业特色,建设好这一学科交叉性很强、应用面极广的工科专业。”因此我校包装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包装材料、运输包装、包装工艺与设备、包装结构与装潢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能在食品及其它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物流、商检等部门从事包装系统设计、质量检测、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一)课程模块设置为了更好地实现我校包装工程专业的定位与培养目标,在科课程设置上,我校采取了模块设置方案。将本科阶段所有课程分为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专业教育核心课程、通识教育拓展课程、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专业教育拓展课程、通识教育实践、学科基础教育实践、专业基础教育实践、专业教育实践12个模块。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和学科基础教育核心课程累计60学分,学科基础教育拓展课程要求学生在7门可选课程中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8学分。同样学生可以根据爱好与侧重点不同在通识教育拓展课程中社会科学拓展课程最低选学3学分,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课程最低选学4学分,秉承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主要以食品安全为主要目标,所有课程围绕设置。专业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模块(表3)设置了10门必修课程,是本专业最基础的专业课程,涵盖食品、机械、材料、艺术设计、结构设计等基础课程总计28.5学分。在专业教育核心课程模块中(表4),除了7门核心课程外,还包括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含论文或设计),生产实践实习达22学分。将生产实践教学放到了核心地位。其中课程设置涉及食品包装、包装工艺、食品包装材料检测、结构设计、印刷装潢、食品运输过程等。专业基础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5)设置21门共计46.5学分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方向选择至少17.5学分相关课程。加大了食品相关课程,涉及乳肉农产品等课程共计10门。专业教育拓展课程模块(表6)设置课程10门其中材料类4门。同时要求学生跨专业拓展课程学修4学分。在该模块本专业拓展课程最低学分要求8学分。课程涵盖面较广泛,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自由选择。总体来说,模块设置中,学生除了必修课程外,选修课程力度加大、门数增多、选择机会增加,学生可以根据偏好自由拓展课程。这样对学生知识面拓展,新技能新知识掌握有很大的好处,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课题组设置为了符合学生拓展要求,同时根据我院师资特色及课程设置特点,设置了四个课程组。(1)食品科学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冷冻冷藏原理与设备、食品包装安全学、包装管理学、包装防伪技术、包装物流技术、食品工厂设计、食品物性学;(2)包装材料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食品包装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功能高分子、包装材料学、包装辅助材料、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聚合物及复合材料、智能包装学;(3)结构与艺术设计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印刷、包装测试技术、包装设计、包装CaD、广告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包装环境学、包装工艺学、包装动力学、包装装潢与造型设计基础;(4)工程机械课程组,主要涵盖课程:包装机械、食品机械与设备、机械设计基础、食品制冷技术、运输包装学。课程组由组长统一负责,定期召集本组教师研讨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及试题研讨与审核,建立听课制度互相学习督促。当然也不仅限于组内交流,更多学科需要交叉讨论。如食品包装机械课程就需要涉及食品物性、材料特性、机械基础、包装工艺等多学科交叉。课程组是分散与集中的统一,分散便于相近课程教师共同探讨授课内容,集中又便于各学科之间的交流。

三、结语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6

【关键词】食品包装机械控制自动化

食品包装机械主要就是指能够实现食品包装过程的机械,主要包括充填、封口等一些主要的步骤,同时还包括食品包装的计量与盖印等重要的步骤。食品包装机械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所以本文就是针对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来进行分析的。

1食品包装机械的特点

1.1种类多、更新快

在当今社会上食品包装机械的种类十分多,已经有2000多种了,这其中还没有包含那些辅的机械等在内。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中产品也在不断增加,进一步导致包装工艺与材料更新速度十分快,并且向着高科技方面发展。

1.2食品包装机械复杂

食品包装机械的内部结构很复杂,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动作一定要精准,速度快。同时,影响其结构性能的因素也很多,如包装的尺寸、容器质量等。对于包装的设计也有很高的要求,如精度、耐磨性等方面。

2食品包装机械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必要性

食品包装机械行业发展也有20多年了,但是相对于食品工业来说它还是一个新的行业。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食品包装企业生产力很低,多数的食品包装机械企业还是利用单机生产,这样就会导致生产的效率低,耗能高,稳定性差,同时使用的自动化技术也很少。最近几年科技发展十分迅速,不断有科技在各行各业中应用,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食品包装行业基础很弱,科研情况也不是很好,这样从某种程度上说就会导致食品和包装行业发展滞后。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样就会促进食品行业发展的空间不断增大。同时,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人们对食品包装机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第一,食品包装机械的生产效率应该要越来越高。第二,食品包装应该要具有良好的灵活性,这样就可以根据包装物品种类的不同来改变使用的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有利于实现食品包装的规格化。第三,对于食品包装机械中所出现的故障应该要很快地进行排查与解决。第四,食品包装机械应该要具有自动识别功能,这样对于包装的产品可以自动进行识别,减少误差的出现。第五,食品包装机械过程中应该要实现绿色包装,这样就有利于减少环境的污染,低碳环保。第六,在生产过程应该要注意安全与卫生,保证食品的安全。

这样我们可以看出,实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保证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朝着现代化方向前进,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3实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的途径

实现食品包装自动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食品包装行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对于提高我国食品包装机械行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食品包装行业在发展中重要的过程。

3.1食品包装机械的控制方式

食品生产到包装的整个过程中应该要有三种控制方式。第一,开环控制,对于那些质量与包装要求不是很高的就可以采用此种控制方式,其成本相对较低,可靠性能很高是其优势。第二,闭环控制,主要是利用食品包装机械上的各种传感器来检测食品包装设备的工作状态,这样就有利于将检测到的各种信息反馈到设备上,对于产品与包装质量要求很高的应该要选择这种控制方式。第三,半闭环控制,主要是通过食品包装机械上的某一个传感器来检测工作状态,若是对于产品与包装质量要求很高的应该要首选这种控制方式。

3.2食品包装机械上的控制器

自动化控制正在逐渐地应用到食品包装行业上,就当前食品行业来说,若是在包装机械采用控制器的话,就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使用简单的电器回路,这样按下按钮就可以进行控制,简单方便。第二,尽可能使用可以编程的控制器,因为强大的逻辑功能,可以对食品包装机械进行一定的控制,这样有利于提高食品包装机械的灵活性,提高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的使用效率,更加方便了工人们的使用操作。第三,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利用计算机的程序进行现在控制,对设备进行控制。

3.3食品包装机械的驱动技术

食品包装机械的动作十分复杂,程序很多,同时在设备中各个动作也应该要保持一致。传统的食品包装机械一般都是使用一个主机,其次在通过复杂的工序来完成各个动作,这样就容易造成故障的出现,而且设备维护起来也十分的困难。所以,将先进的食品包装机械技术应用到食品包装机械上,这样就会使得整个设备在使用的时候非常简单。

3.4食品包装机械上的传感器

若想要实现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就应该要在食品包装机械安装传感器。比如说在食品饮料中的封装、清洁等都是需要用到传感器的。在食品包装机械上的传感器一般都会用到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4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4.1食品包装机械朝数控化方向发展

若是能够将数控机床的经验教训应用到食品包装机械上的话,在一定程度就可以采用数字控制利用程序来控制食品包装的过程,进一步提高设备的适应度,增强设备的使用价值。

4.2食品包装机械朝信息一体化方向发展

目前,CaD技术在工程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若是能够将CaD技术应用到食品包装行业上的话,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设备设计的周期,同时在设计中也应该要充分考虑到人机工程学,这样才会考虑到人工在操作起来的时候是否方便简单。为了能够满足绿色环保要求,应该要将设计出来的结果应用到CaF,将软件的功能与结构进行优化。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可以将Cam技术应用到其中,这样就可以进行零件的加工与数控加工代码的生成。食品包装机械设备应该要从市场需求等方面开始调研,这样到最后的维修等过程中都可以统一归纳到CimS中去。

4.3食品包装机械监控与诊断朝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的程度,增强食品包装设备的使用效率,应该要建立食品包装机械的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这样就应该在日常工作中收集各种故障。针对所收集到故障的原因、现象、位置等来建立故障诊断系统,对食品包装设备进行监控,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第一时间来进行解决。企业利用网络技术也是可以进行远程监控与设备故障诊断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工人在其中的参与力度,可以减少人工参与过程中而产生的污染食品的现象,保证产品的质量卫生。同时,就目前科技发展来看,可以利用商用网络设备开发商就可以进行远程的监控,提高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监控。

结语

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食品包装机械的发展中背后大量的技术都是来源于国外。所以,在日后的发展中应该要提高食品包装机械的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要提升驱动技术与数控技术,将数字技术融入到设备的开发与研究中,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升食品包装机械自动化、绿色化等。

参考文献

[1]聂学俊,熊光洁,汤晓华.食品包装机械的自动控制.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3年11月.

[2]程远.浅析机械自动化在农业及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4月.

[3]杨祖彬,曾莉红.基于食品安全的我国食品包装机械技术发展路径探讨.包装工程,2011年7月.

[4]洪桂香.食品包装机械创新发展的新途径.湖南包装,2014年6月.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7

关键词:包装材料;食品安全;问题;策略

一、包装材料种类及优缺点概述

目前而言,食品包装材料主要可以分为塑料类、纸质类、金属类、玻璃类以及其它材料等。其中,比较常见的包装材料主要是塑料类和纸质类。塑料在由树脂以及一些添加剂组成的一种高分子聚合材料。塑料作为食品的包装被应用范围较广,由于其原材料丰富、化学稳定性较好、易于加工生产,从而包装生产商更倾向于使用塑料。同时,由于塑料质地较轻、具有阻隔性、耐热性和渗透性等特点以及有着不同的色彩,对于消费者而言更习惯和喜欢使用塑料。但是,塑料的自身缺点是存有游离单体、裂解物以及润滑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都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另外,塑料难于降解,处理相对较为麻烦,对环境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纸质材料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尤其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纸质包装材料约占到约占40%-50%之间。纸质材料基本成分是木和草,原料较为丰富,价格低廉。对于纸质类包装而言,纸质包装一般比较经济实惠,防护性能好储运方便,其本身没有污染性。但是,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造成微生物污染,同时,使用的荧光增白剂、施胶剂、漂白剂、填料、染色剂等也成为影响纸质包装材料安全的主要影响因子。玻璃是一种无味、无毒、无色、透明的一种惰性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其作为包装材料稳定性好,外观好看。但是,由于其质地笨重、易于破碎,不利于运输。而对于一些有色玻璃着色剂会对食品安全产生影响。金属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其作为包装材料比较牢固,具有良好的阻湿性、气密性和耐高低温性,在运输和存储中耐压,同时易于回收和处理,其废弃物污染较小。但是,其生产复杂、成本较高,化学稳定性较差、耐酸碱性差。

二、食品包装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来源

(一)塑料包装材料

塑料包装材料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本身性质上。塑料包装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在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物质。同时,塑料易于产生静电,在其表面会被微生物以及尘埃所污染,在与食品接触中会造成食品的污染。塑料树脂的单体分子以及裂解产物会向食品扩散进入食品中,比如,塑料树脂中聚氯乙烯单体有着较强的突变型,受到外界温度影响较大,当外界温度高于五十度就会释放氯化氢气体,对人体造成危害。而聚氯乙烯的游离体氯乙烯具有麻醉作用,导致人体四肢血管收缩。同时,氧化氯乙烯具有烷化作用,可与Dna结合产生肿瘤。[1]另外,在塑料加工中会添加甲苯、丁酮以及醋酸乙酯等混合溶剂,一旦操作工艺不严谨,会导致大量的苯类物质残留在包装材料上,会损害人体神经系统。另外,塑料油墨中会含有铅、汞、锡等重金属,也会影响着人体健康。除此之外,塑料的回收和处理也是影响食品问题的关键,由于塑料回收尚缺乏相应的法规和标准,有些商家在把回收的塑料直接当成新材料重复使用或掺在塑料中,造成食品卫生安全隐患。

(二)纸质包装材料

纸质包装材料的污染源主要是在原材料的利用以及加工生产环节。纸质原料可能会含有农药、化肥、重金属等污染,在生产的环节也会存有微生物污染。而对于收购的废纸,在生产中油墨颜料虽然能出去但是仍残留有着铅、镉等。对于有些纸质包装,需要提高其洁白程度,这个时候添加的荧光增白剂是一种致癌物质,对包装材料有着较强的污染。同时,在造纸过程中添加的染色剂、填料、施胶剂等也会产生污染。当然,油墨仍是纸质材料一个不能忽视的污染源,印刷油墨含有着色剂、凝色剂载色体、添加剂和溶剂,[2]而铅、镉、汞、铬、苯胺等重金属会存在于这些颜料、染料中,可引起重金属污染。同时,在大量印刷过程中,产品叠在一起,造成包装材料内面也接触油墨形成二次污染。另外,一些细菌和化学残留物、清洁剂、涂料等,也都会对食品包装的安全性造成影响。

(三)金属包装材料

金属包装材料的金属离子的析出具有危害性。金属类的包装可以分为涂层金属类和非涂层金属类。而对于非涂层金属类的包装容器而言,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是重金属的溶出;而对于涂层类的金属包装容器而言,其对食品的影响则是涂料中的游离酚、游离甲醛及有毒单体的溶出。目前而言,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的金属主要是铝和铁两种金属包装材料,比如常用的铁、无锡钢板、铝和铝箔等。[3]显然,铅锌等元素存在于铝制材料中,在与食品接触中这些元素会进入食品内,长期使用或者食用过量则会引起中毒。而铁制品为防止锈化常常会镀锌,镀锌层跟食品接触,锌会迁移至食品引起食物中毒。而对于不锈钢而言,在高温的环境下,钢中的镍元素会使容器表面会呈黑色,容易引起物质发生糊化、变性等,同时乙醇可将镍溶解,不锈钢如果与乙醇接触,可导致人体慢性中毒。[4]

(四)玻璃包装材料

无色、无味的玻璃在常温状态下对食品是没有影响的。但是,玻璃的透光性和透明性对于需要避光存贮的食品是不利的,容易产生化学反应,进而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会见到各种色彩的有色玻璃来防止光线对食品的影响。另外,根据玻璃化学成分的不同,玻璃可以分为钠钙玻璃、铅玻璃、硼硅酸玻璃等。但是,有色玻璃的着色剂会对食品产生污染。总体来说,玻璃包装容器的有毒物质较为单一,主要是铅、砷、锑等,这些微量元素向食品的迁移相对较少。

(五)其它包装材料

在包装材料中也可以见到木制、瓷器等,而木制和瓷器的染料易于挥发容易诱发食品污染问题。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木制包装食品,木制包装一般都会经过涂料或者上釉的处理,从而使得木制包装含硅酸钠和金属盐,因此存在不安全隐患。而对一些陶瓷釉涂覆面,其元素组成比较复杂,釉料主要由铅、锌、镉、锑、钡、铜、铬、钴等多种金属氧化物及其盐类组成,多为有害物质。[5]同时,在烧制的过程中,如果达不到相应的温度,则无法形成硅酸盐(不溶性),此时如果装有呈酸性的食品,这些元素则会溶出到食品中,从而产生安全隐患。

三、食品包装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食品包装材料安全相关法规

我国的食品行业发展和起步相对较晚,大多食品包装行业的法规和制度的制定没有形成系统并且更新较慢,与食品包装的发展形成正比。目前,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所执行的法规很多都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所制定,这些法规中基本没有涉及苯残留、迁移量以及部分重金属含量相对应的指标。[6]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导致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一些食品安全管理的条例没有很好的落实。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包装材料却是日益增加。为此,应针对现有的包装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建立健全完善相关的安全法规和标准。诸如,对于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着色剂、油墨等成分组成相应的标准。同时,建立食品包装材料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包装安全保障体系。针对现有的食品安全问题,要从国家宏观层面进行行政干预,要求相关监管单位和技术部门调整现行的包装材料标准,对各种标准进行添加、修订、废除,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能与国际接轨的包装材料质量标准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食品安全体系。

(二)完善食品包装质量技术检测体系

食品包装材料要有着一套完善的质量技术检测体系。对于包装材料的不同的分子结构、元素组成以及不同加工工艺和助剂,建立一套系统的检测体系。正是由于包装材料差异性的存在,对其的检测是比较复杂的。为此,可以建立完善食品包装检测中心,对于不同的材料和包装按照国家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检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检车技术,改善检测的方法,提高食品包装中的残留单体、重金属等物质的检测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强化感官检测,对于有异味、破损的包装材料以及包装的标签、商标、安全标志进行筛查。在此基础上,提高仪器检测技术水平,研发多功能的检测设备,以便高效、及时的检测出包装材料中的有毒残留物和重金属等。通过完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遏制不合格的包装材料流向市场,从而提高食品包装安全性。

(三)建立切实可行的市场准入制度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防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建立相应法律法规、完善检测的基础上,要严格市场的准入制度。唯有在市场准入环节进行布控,才能有效的截止不合格的产品流向市场。为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应充分结合有关的法规制度,对于食品包装行业进行“链条化”的管理,对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和有关的其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规范生产、加工、包装流程,严格相关企业的生产资质和生产条件。在市场准入制度环节完善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检验制度、提升市场准入标志制度、规整监督检查制度。针对不同的种类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具施行相对的市场准入制度,在市场准入环节为食品包装的安全性奠定扎实的基础。

(四)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和包装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食品包装行业正在逐渐与国家标准接轨。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大力弘扬,在食品包装行业也可以研发绿色环保材料。因此,有关部门应结合传统材料基础上,加大对新型材料的研发,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机构进行技术研发,提升生产和包装工艺,降低材料的损耗和有害残留物。据专家预测,未来用智能包装技术生产的包装袋将占食品包装总数20%~40%,食品包装材料走向功能化、智能化、环保化已是大势所趋,比如气调包装、抗菌包装、纳米复合包装材料等。[7]在食品包装的源头出发,通过研发新型包装材料和技术,可以更加有效地提升食品包装的安全性。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8

关键词:色彩心理学;食品包装;包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162-02

在甲骨文的象形字中,“蒉”代表的用竹子或柳条编织成的筐,这也是原始社会,人类放置、保存食品的唯一方式,食品包装的概念尚不存在于人们的脑海中。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商品经济开始出现,人类出于商品交换之目的,对商品包装的制作和研究步入了新阶段。即便如此,食品包装依然较为简陋,多宣纸包裹或用木制箱子保存,其存在的意义不外乎是为了保证食物的洁净以及便于运输,相对于食品本身而言,其包装的价值不大。真正将设计融入于食品包装,源于十八世纪末欧洲的工业革命。凭借机械化生产,大众消费市场的食品种类空前丰富,顾客对于食品有了更多的选择,同时工业革命对食品包装的材料、结构和印刷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主导下,食品消费市场竞争加剧,如何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中吸引住消费者的目光,成为食品生产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由此,食品包装设计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

食品包装设计从开始出现到走向成熟,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改进,如今已发展的较为成熟,其主要有三个功能:保存食品、介绍食品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在这片文章中,我主要就食品包装如何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做些许讨论。

如今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资源极度充裕的世界中,进入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让我们应接不暇,消费者是如何在同档次、同种类的食品中选取其心仪对象的呢?通常来讲,消费者容易被包装新颖,用色大胆的包装所吸引,因此颜色之于包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消费者并不是对所有的色彩都能认可,包装上的色彩也并非越多越好,只有符合其心理倾向的配色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亲睐。

色彩在客观上对人有刺激和象征作用,在主观上能体现人的反应与行为,色彩心理学主要通过颜色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其作为普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有重要的意义。食品包装设计的色彩表达,首先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其次是对包装加工工艺的科学实践,最后亦是一种人文关怀,是以美为准则的设计。色彩可以帮助消费者识别产品形象,并由此产生视觉吸引力,现代的食品包装更是崇尚色彩的变化。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色彩的注目性表达、色彩的识别性表达、色彩的象征性表达、色彩的情感性表达。

(一)色彩的注目性表达

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眼睛的第一印象就是对食品包装的色彩感觉。在食品包装的设计上,颜色是对视觉感受影响最大也是最敏感的要素之一。绘画的知识告诉我们,人对于外界的视觉形象,如大小、空间、位置等,都可以通过色彩和明暗来体现,色彩带领人们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色彩对人有着强烈的冲击性,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心理变化。

对比色是色相环中每一个颜色对面(180度对角)的颜色,也称为互补色,是对比最强的色组。例如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黄色和紫色它们同时具有明暗对比、冷暖对比两种属性,同时黄紫又是互补色,这样的3种强烈对比属性往往会给视觉神经留下深刻的印象。紫色在视觉心理上会给人一种神秘、迷幻的感觉,而灿烂、阳光的黄色却又可以非常有效的弥补紫色带来这样的一种心理感受,两者搭配既有活力又不失优雅,既抢眼又不刺眼。

在如图一所示的某品牌即食红枣包装的设计上,设计师就运用了对比色―红色和绿色作为外包装的主色调,这样的颜色搭配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虽然对比色的搭配能很容易地抓住购物者的眼球,但却不能胡乱搭配,否则强烈的色差会使人心情紧张,最终吓跑顾客。在这份红枣包装中,虽然运用了对比色,但两种颜色却都取自食品本身的自然色,即红色来源于红枣自身的颜色,而绿色则是树叶的颜色。这样的颜色搭配就能做到既吸引顾客的目光又让人觉得自然得体,容易接受。

(二)色彩的识别性表达

色彩的识别性在食品的包装中的运用,是指设计要配合企业已建立的视觉识别系统当中的主色调,通过色彩来拉开不同品牌间的差异性,同时运用色彩心理学有关颜色的暗示作用,加深顾客的记忆,让顾客在颜色和品牌间产生联想。有了色彩识别性,才能在市场中树立品牌的独特面貌。色彩的识别性不光体现在包装,在员工服饰、办公物料乃至交通工具上均有所体现。如果我们经常乘坐某航空公司的班机,那么在机场候机时,从空姐的着装上就能区分出其是否属于这个航空公司的,这是因为除了在服装款式上每个航空公司的要求不同,在制服颜色的选择上每个公司也都有自己的主打色调,空姐的服装就是公司的隐形广告,希望通过制服的颜色建立起公司和顾客的潜在联系。

可口可乐是被大众所熟知的碳酸饮料品牌,其品牌的主色调就是红色。可口可乐为了推广其品牌,无论在自身产品的包装上,亦或是推广的商业平面广告中,都把红色作为设计的主色调。这样的好处就是容易建立一个立体的、统一的品牌形象。消费者走在大街上看到主色调为红色的可口可乐广告就很容易联想起可口可乐的红色包装,使消费者产生可乐的包装就应该是红色的认知,待顾客进入卖场想要挑选碳酸饮料,首选的就会是以红色包装为主的可口可乐了。

图2可口可乐伦敦奥运会系列包装

(三)色彩的象征性表达

色彩在不同的国家甚至是不同的种族都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性,其心理学的意义在于色彩能引起目标人群的情感共鸣,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意识和反应以及情感活动都与色彩有密切联系。在食品包装中,色彩与食品本身的属性需要有内在的联系。顾客在长期生活中已经对不同类别的食品形成了固有的概念,食品包装的色彩会直接影响到顾客对内在食品的判断。例如巧克力的象征色是褐色;奶糖用白色,给人以浓稠、奶味十足的感受;海鲜用蓝色、蓝绿色等冷色调,它给人以新鲜、美味的联想,这些都是人类潜意识中长久以来对自然色彩的收集归纳。

在包装设计中要掌握食物在自然界中的颜色属性,并在包装上体现出来,帮助顾客里了解包装食品的属性。若在设计时只考虑设计师个人兴趣爱好而忽略食品本身的颜色属性,就会造成顾客的疑虑和不信任,转而寻求其他的品牌。试想一下,若在巧克力的包装中使用红色或绿色,除非顾客仔细阅读文字说明,否则是极难分辨出包装内所含食品的。食品包装的颜色不光能反映出食品的颜色还能反映出食品的口感,比如可采用硬边风格的图形、折线式的纹样结合冷色系来表现入口松脆的食品,或者用流线型或者波浪形配合暖色调来表现出奶茶或炼乳的丝滑浓郁。由此可见,色彩心理学在食品包装中的象征性意义对于顾客了解食品的品质有很大的意义。

(四)色彩的情感性表达

“美丽的事物都是有色彩的”这是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说。我们的地球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具备各种奇妙的色彩。人类对色彩的直觉是一般美感当中最敏锐也是最普遍的视觉形成。不同的人群对色彩的认识存在差异性,比如女性偏爱暖色调以及纯度不高的粉色系,相对而言男性则更能接受冷色调以及黑灰色系。在族群差异上,由于地理环境及文化背景乃至的差别,都会对色彩有不同的喜好。在年龄上,一般而言儿童较为偏爱绿色、黄色、橙色等纯度较高的暖色系,而成人则青睐成熟稳重的色系,例如灰色、咖啡色和深蓝色等。

在如图4所示的儿童饼干包装设计当中,除了在加入儿童喜爱的卡通人物以及可爱的名称之外,在配色上采取了适合儿童的亮丽的橙色、纯真的绿色以及柔软的淡蓝色等,这些颜色的搭配都是儿童所喜爱的,契合了儿童的心理需求,可以给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暗示,从儿童的认知角度展开设计,展现了孩子天真趣味的一面,容易得到儿童的共鸣。

由于色彩能表达出的情感十分丰富,食品包装设计要建立在对目标人群的充分调研上,不同的目标人群的色彩倾向性差别是很大的,目标人群可以根据所在地区、性别、年龄等因素加以区分。根据调研得出的目标人群范围,找出最适合这类人群的颜色搭配,并运用到设计中去,肯定能为食品包装加分不少。

结语:

色彩的使用往往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我们除了保障设计师具有充分的想象空间,还应该为色彩的使用和搭配建立一条准则,确保食品包装上的色彩运用能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而这条准则的建立应该是基于色彩心理学的。色彩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较新的分支,是从实践当中逐渐归纳整理出来的,即从色彩的经验积累发展到色彩的心理规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美的要求不断提升,色彩心理学在设计当中将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魏洁.包装设计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9

保质期多长才是“临界食品”

虽然有关部门要求经营者对“临界食品”进行自查自纠,并要求对此类食品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但在实际生活中,许多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保质期多长时间才算临界食品并不知情。那么,到底距保质期多长时间才能划分临界食品呢?据笔者了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者在购买时主要是从食品外包装上进行分辨。在超市上架的包装类食品中,外包装上所标注的一个是包装日期,另一个是最佳食用日期。后者是食品包装厂商在假定储运条件理想下推算出来的保质期,并且认为即便过了这个期限,食品也只是口感下降,而不会影响健康。而在我国,对于食品包装物上的包装日期和最佳食用日期,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国家标准,只是在包装物上标注了生产日期和食品保质期等标识。

国内消费者对食品是否过期或是否属于临界食品的鉴别主要是看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如有些食品外包装上标注为保质期1年,那么期满之前的45天为临界期限;保质期为半年以上不足1年的,期满之日前15天为临界期限;保质期少于15天的,期满之日前1~4天为临界期限。由此可见,食品包装物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对消费者选购放心食品很重要,如果不把包装上的标注看透彻,就会买到不安全的食品。

当然,有些食品生产厂家和经营者在食品包装物上也有糊弄和欺骗消费者的,像有的产品只标注保质期为1年或6个月,但是却不标注生产日期,让消费者无法判断食品是否超期还是临界食品;有些经营者为了欺骗消费者,把外包装上喷注的生产日期用不正当手段抹掉,再重新喷上新的生产日期,这种欺诈行为在一些小型超市和商店比较常见。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切实维护消费者的权益,食品生产厂家在包装物上应依法标注生产日期,并且不要喷注,要用压膜刻印的方式,这样才不会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

消费者要掌握经营者的“潜规则”

食品安全大于天,消费者在超市等场所购物时,一定要掌握经营者欺骗消费者的“潜规则”。也就是说,在购买包装类食品时,务必把包装物上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看明白。据笔者了解,目前有些超市或食品经营者在处理临界食品时,多是采用两种欺骗消费者的手段。

一是使用“埋优”法。经营者为把临界食品销售出去,故意将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放在货架的外层或与新上的商品掺在一起,有些大意的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一般不会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认为货架外面的商品是刚摆放的,拿起来就走,结果把临界食品买回家去,在不知不觉中上当受骗。

二是使用“障眼”法。经营者打着促销或打折的幌子,将临界食品和新进的食品捆绑在一起进行销售,故意把新进商品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放在外面,诱惑消费者贪图便宜购买。这种“障眼”法已成为许多超市的“潜规则”,他们在经营中把新鲜食品和临界食品混搭一起销售,让没有把混搭食品外包装看透彻的消费者上当,故意侵害消费者的权益,把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销售出去。

可见,无论是生产厂家在食品包装上使的手脚,还是食品经营者为谋利在包装或摆放货物上出馊点子,都是对消费者权益与人体健康的侵害。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包装类食品时必须擦亮眼睛,谨防买到变质或临界食品。

加强对临界食品监管十分重要

在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规定颁布半月后,笔者对市区的几家超市进行了走访,发现时过半月这些超市并未真正执行规定。在一家超市的面点区,货架上出售的夹心面包明显是临界食品,按照该面包外包装上所标的生产日期和上市日期,最晚在2月22日就过期,但在当天超市并未作出任何提示,而是摆放在货架仍当作新鲜食品出售,如果消费者不注意,就会将已经临近保质期的面包买回去,弄不好就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在另一家超市,一款保质期至2012年2月20日的某品牌香橙提子面包,虽然已经过期两天,但仍旧摆在货架上正常销售。

食品包装的目的篇10

食品包装安全隐患突出的原因

1.包装印刷中有毒或限量添加剂直接影响包装食物的安全性

目前,我国的多数生产企业还在使用以苯、正己烷、卤代烃等有害化工材料为主要原料的油墨、溶剂。一直以来被公认为是致癌物质的苯类,目前主要用于复合包装材料粘合剂和塑料印刷油墨的溶剂,有可能造成苯类物质在食品包装过程中渗透到食品中,从而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2.包装材料不合格影响食物安全

塑料用作包装材料是现代包装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塑料包装材料中,特别是用于食品和药品包装的软塑复合包装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是由于它对食品、药品的保质期,卫生安全性,存储、运输、使用的方便性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近期国内各地对塑料包装袋进行的抽检调查显示,总体合格率仅为50%~60%。造成包装袋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选用的原材料不当,不符合中国食品法规定的要求;二是加入添加剂存在问题,如使用一些非食品级的增塑剂、稳定剂等,具有很大的毒性,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3.包装材料的环境污染

包装材料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塑料总用量约为1800万吨以上,不能回收利用的最终废弃塑料约120万吨~160万吨,大部分是因为无法正确分类而导致回收再利用的困难。

4.消费者无法监督存漏洞

现在绝大多数食品企业不允许包装企业在产品上打上自己的标志,这使消费者无法辨识包装的出处。也因为消费者无法监督,食品企业多以成本是否低廉来决定购买某种包装,加上相关的检测费用问题,令不少厂家对原材料、助剂、工艺的安全控制意识较弱。更有甚者,有的企业受利益驱动而明知故犯,造成了无数的食品安全隐患。

5.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标准滞后

我国食品标准体系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4级构成,标准之间的矛盾问题突出,存在不健全、水平低、不科学合理的问题,与进口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使得通过国内质量检查和安全认证的出口食品常常止步于国外的“绿色壁垒”。

食品包装安全隐患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