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支付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2:57

电子支付趋势篇1

关键词:互联网支付新兴电子支付现状发展趋势

一、互联网支付的概念

互联网支付是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手段,将负载有特定信息的电子数据取代传统的支付工具用于资金流转,并具有实时支付效力的支付方式。是一套完整的网络商务经营及管理信息系统。支付产业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各方的合作与发展。电子支付主要涉及产业链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商户之间的关系,他们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的竞争与合作正不断演绎着这个市场中的新规则。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和商户是电子支付市场的培育者,三者缺一不可。在网上支付中,消费者与商家和银行间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关系,即买卖合同和金融服务合同。

二、互联网支付的特点

分析这种支付模式的特征时,可以发现由事物本质属性影射出其潜藏的不安全因素。大体有以下几点:

1.网络技术安全存在隐患

网上银行的电子支付是在无纸化环境下进行的,这就必须从技术上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保证交易数据不被窃取篡改。于是人们就开始质疑信息数字化后数据传输过程中信息丢失、重复、错序、篡改等安全性问题;

2.虚拟交易风险

网上支付的工作环境是基于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之中,交易双方的身份置于虚拟世界中,这无疑增加了电子支付的风险;

3.基础设施的尚待发展

网上支付使用的是最先进的通信手段,对软硬件设施的要求很高,技术软件不成熟就为黑客等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所以,研制出一套无懈可击的互联网支付系统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4.法律法规的完善作为保障

网上支付是交易双方实现各自交易目的的重要一步,也是电子商务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可是,网上支付的风险并不仅限于消费者购物支付过程中的问题,还包括纠纷出现后银行或其他发行机构的责任问题以及网上支付工具资金划拨系统等问题。因此明确参与主体间的法律关系才能更好地解决纠纷,进而预防纠纷。

三、互联网支付现状和发展趋势

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网络购物使用率为25%,用户人数达到6329万人,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则极大地推动了网络购物的发展,2008年,中国网上支付市场发展十分迅速,交易规模从07年的976亿元飙升到08年的2734亿元,同比迅增181%,远高于网络经济的49.2%的增速,成为互联网发展最快的行业。在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中,“足不出户就可完成支付过程”、“节省时间并可以全天候使用”成为了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最主要理由。可见,便捷、不受时空限制已经成了网民的基本需求之一。

1.持续上升的用户数量和交易额

未来5年之内中国网上购物市场的用户数量将会进一步增长。各项环境的改善,使网络购物的优势进一步凸现,交易额也将有较大的提高。预计到2010年中国网上购物市场市场的用户数将达到7400万人,交易额将可能达到1800亿元。

2.竞争加剧,导致市场快速走向成熟

随着进入者的增多,竞争将更加剧烈,主要表现为资金的大量投入以及竞争方式的多样化,竞争将产生两方面的结果:一方面,一些购物网站逐步完善自身的管理和服务,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交易环境,积累了庞大的顾客基础,形成明显的网络经济效应;而一些规模较小的网站则不堪重负,逐渐退出市场。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吸引了各界的极大关注,培育了人们网上交易的习惯,加深参与度,给网络购物市场带来繁荣。

3.多模式融合与创新,尽显资源优势

目前的电子商务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交易的双方更看中的是交易平台的便捷和安全,而不是交易对方的身份——是个人还是商家。越来越多的B2C电子商务网站开始向C2C交易提供平台,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B2C交易开始用p2p的支付工具进行支付,从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提供商来说,打通B2B、B2C、C2C之间的支付界限也是提高自身吸引力的重要手段。

4.网站收费成为必然

目前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仍以免费为主流,并且这种主流至少将延续几年的时间,但收费是必然的趋势。收费将产生以下两方面效应:一方面能提高卖家网上经营的诚信度,只要交费,像随意开店、靠虚假交易骗取诚信积分等现象将大有好转;另一方面,网站一旦拥有费用来源,便可以很好地加强和稳定网站的各方面建设,包括交易系统完善、员工在职培训、企业文化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顾客关系管理等,将壮大企业成长的力量。

5.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将应用到支付领域

在安全认证领域内,单一模式的认证会慢慢被双因子认证所取代,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例如: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学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2003年11月,联合银行家银行采纳了Digitalpersona公司的UareUonline指纹识别解决方案,用户登陆web页面不再需要输入密码。而Comdot公司正在推出一种语音激活的信用卡Beepcard,用户必须通过语音输入密码进行验证,即使窃贼盗得信用卡甚至密码也难以进行盗刷。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将被应用到互联网支付领域并逐渐得以推广。

6.中国互联网支付在国际支付网络中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一是资本的国际化;二是交易的国际化。中国网络购物市场无疑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这将吸引各种国外投资资金的大规模进入;互联网开放、无时空限制的特点有利于企业迅速扩大业务规模和品牌效应。

参考文献

[1]CnniC《第2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艾瑞,《2008-2009年中国网上支付行业发展报告》.

[3]易宝支付Ceo唐彬,互联网支付行业正值春天.

[4]国内网络支付市场现状分析.

[5]朱锦茂,网上银行的发展及其主要法律问题[J].金融法苑,1998,(3).

电子支付趋势篇2

关键词:支票电子化;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支付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17(1)-0092-05

为适应现代社会对支付的需求,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票据处理效率,人民银行于2006年便着力推进票据电子化,促使票据支付突破时空限制,降低支付成本,防范票据风险,提高票据支付安全性,更好地实现票据的支付和流通。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于2007年在全国上线推广,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票据电子化阶段。当前,电子支付工具层出不穷,传统票据业务遇到前所未有的竞争。实现技术与支付的有机结合,是传统支付工具适应当今支付格局变动的重要途径。从2007年起,支票电子化在我国已走过9年历程,梳理分析其中种种现象,对正确预判我国支票电子化发展趋势很有裨益。

一、支票电子化发展基本情况

(一)CiS基本情况

2007年6月25日,CiS在全国推广上线,开启了我国票据电子化的进程。CiS运用影像技术,借助信息网络,使支票突破时空限制,有效提高了支票业务办理效率,降低了支付成本。CiS业务处理主要包括四个阶段:首先,收款人开户行收到收款人提交的纸质支票,将纸质票据截留,形成电子影像;其次,收款人开户行通过CiS将支票影像信息传递给出票人开户行审核付款;第三,出票人开户行审核支票信息,通过小额支付系统返回业务确认信息;第四,付款给收款人开户行,完成资金清算。

CiS的建成运行,使支票支付的区域由同一城市扩大到了全国,提高了支票的通用性;让支付流程由全手工处理改为电子化处理,提高了支付效率;节省了支票办理人往返银行的时间、精力,降低了支付交易成本;影像系统采用电子验印、支付密码、数字签名等技术手段,加上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避免了支票风险的发生。

(二)CiS业务发展情况

CiS实现了纸质支票支付流程的部分电子化处理,提高了支票支付优势。2009-2012年,是CiS业务从零起点开始、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CiS业务从2009年的694.57万笔增长到2012年的1167.71万笔。从之后的2013年开始,支票业务较大幅度下降,CiS业务增长乏力,业务笔数随之下降(见图1)。经统计,2013年通过CiS办理的支票业务为1151.01万笔、金额5661.14亿元,到2015年下降到了895.93万笔、金额4476.97亿元,分别下降22.16%和20.92%。2016年第一季度,CiS处理业务177.11万笔,金额979.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46%和12.35%。CiS业务不断下降,系统闲置率较高。

二、支票电子化业务的对比分析

(一)票据及支票的业务发展情况

1.票据业务发展情况。2010-2015年,票据业务笔数从8.97亿笔下降到4.17亿笔,下降幅度为53.51%;金额从284.52万亿元下降到238.23万亿元,下降幅度为16.27%。票据业务笔数从2010年起、金额从2011年起,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见表1),所占非现金支付方式比重亦呈现下降趋势。

2.支票业务发展情况。CiS业务量的增长及其速度,与整个支票业务的发展情况密切相关。据统计,2009-2015年,支票业务笔数从8.54亿笔下降到3.91亿笔,降幅为54.22%;金额从248.62万亿元下降到211.53万亿元,降幅为14.92%(见表2)。2016年第一季度,CiS处理业务177.11万笔,金额979.4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3.46%和12.35%。从趋势上看,2009-2015年,全支票业务总体呈逐年下降的轨迹。

(二)CiS业务的对比分析

1.支票对票据业务的占比分析。由上可知,票据业务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仅有支付功能的支票业务尽管所占支票业务量比重较大,却呈相同下降趋势。票据业务中,支票业务笔数占比从2009年的97.49%下降到2015年的93.76%,业务金额占比从2009年的92.07%下降到2015年的88.79%(见表2)。可以得出,支票业务发展缺乏后续强劲动力,在支付市场中的重要性不断削弱。

2.CiS业务对支票业务的占比分析。2015年,业务笔数仅占2.29%,金额占0.02%。CiS业务量占整个支票业务总量的比重还不是很大。绝大部分支票业务并未通过CiS办理。从发展趋势和绝对意义上看,尽管CiS业务与支票业务在绝对意义上同时呈逐年递减趋势,但CiS业务下降速度慢于同期支票业务下降速度,CiS业务占整个支票业务的笔数呈持续微涨态势(见图2)。

三、CiS业务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型支付工具挤压了支票的市场空间

在电子支付工具出现之前,支票支付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一是支付安全优势。CiS业务处理中,支票信息的传输采用电子签名技术,业务的处理采用电子验印、支付密码等技术核验确认付款,确保了支票影像及其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和不可抵赖性,提高了业务办理成功率。此外,出于安全起见,规定了支票支付上限不得超过50万元。二是效率优势。通过CiS系统办理支票业务,消除了距离、交通、气候等外部影响,提高了支票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金清算效率。根据收、付款银行的处理方式不同,最快可在2~3小时之内收到款项,一般最长在t+2(即银行受理支票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可收到异地跨行支票款项。三是便捷性优势。CiS上线运行打破了支票仅限同一区域使用的桎梏,实现了全国通用。四是成本优势。选择支票工具支付,无论签发的支票有多大金额,银行只根据签发笔数收取低廉的手续费和工本费。

随着支付清算市场创新速度加快,新的支付工具不断涌现,尤其是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电子支付工具和方式的出现、发展,对传统支票支付优势形成了极大挑战。表现在:在安全上,电子支付通过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认证、电子支付协议等措施,加强了支付的安全性;在效率上,电子支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实现实时到账;在便捷性上,电子支付不受时空限制,用户自主性强,可随时随地完成支付;在成本优势上,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电子支付减少了用户的交易成本,很多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免费。电子支付的兴起,使得支票的支付优势正不断消失,其市场空间被严重压缩,导致CiS系统资源得不到充分应用,系统闲置率较高。仅2015年,我国银行机构和支付机构处理的电子支付业务笔数共计1873.79亿笔,金额2555.71万亿元,而支票业务笔数仅有3.91亿笔,金额211.53万亿元。

(二)CiS系统业务功能不健全

提高票据的电子化程度,是缩小票据与电子支付工具在支付的效率、便捷性方面差距的重要途径。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电子支票已经成为经济活动中重要的支付工具,建成了netCheque、netBill、e-check等电子支票系统,通过专用网络就可实现电子支票的签发、信息传输、资金清算等环节。目前,CiS主要实现了纸质票据的电子化处理,票据的签发仍为纸质签发,支票支付流程尚未完全电子化。二是根据《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业务处理办法》第八条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分散接入或集中接入模式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支票业务。在分散接入模式下,银行业金融机构委托票据交换所提交和接收支票影像信息。票据信息需提出行生成支票影像,经票据交换所向城市处理中心发起,再向提入行所在地的票据交换所发起并生成影像后,提交付款行完成验印,确认后由小额支付系统发起业务回执,完成资金清算。支票电子化程度较低,业务处理环节过多,导致资金到账速度相对较慢,支付时效性差。

(三)银行机构CiS相关配套措施支持不到位

在CiS业务处理中,票据提入行对接收的支票影像业务报文通过印鉴或支付密码核验方式进行核验处理,支票核验通过后,才能确认付款。电子验印系统对印鉴进行电子化管理,并使用验印系统核验票据上的印鉴,以确认支票影像信息的真实性。建立完善的电子印章库,对提高支票支付效率,降低CiS退票率具有重要意义。电子验印系统需要将出票人账户的基本信息(含账户账号、户名、地址、联系人、财务章、法人及人章)录入验印系统,建立印鉴数据库。在需要核对印鉴时,只需输入账号并扫描待检票据影像,即可自动核对给出结果。银行机构在电子印鉴库建设中存在印鉴不清晰、印鉴不能及时入库,甚至印鉴缺失的情况,严重影响了CiS业务处理。通过支付密码器核验方式的客户,因为要承担支付密码器自行购买费用,且对支付密码器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通过CiS办理支票业务的意愿不强。

(四)CiS业务处理不当导致用户体验下降

通过CiS办理业务,理应让用户体验到支票支付的安全、快捷优势。在具体业务开展中,却存在较多的不当行为,导致支票退票率较高,降低了良好的用户体验。一是出票人规范意识不强。表现在:未填写支付密码或支付密码错误;账户余额不足以支付票据款项,出现“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一致;账号、户名不符;大小写金额不符、书写不规范;支票必须记载的事项不全面等。二是银行机构工作人员业务处理不当。表现在:在规定时间内未按要求发送回执,造成报文超期直至逾期退票;缺乏票据业务能力,迫于内部考核追责压力,业务人员为回避责任,普遍采取退回做法。业务处理不当,增加了支票支付成本,影响了良好的用户体验,导致客户不愿使用支票支付。

(五)业务宣传和推广还有待加强

业务知识了解少,客户接受程度低。与传统纸票相比,支票电子化处理时没有实物券,所有票据信息均存储于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需登录系统查询才能获知,使得习惯了纸质支票的支票持有人缺少纸票的“踏实感”,一些对CiS业务了解少、电子网络知识欠缺的客户不愿办理CiS业务,而银行因业务繁忙,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去做宣传讲解工作,对支票电子化的推V应用产生了抑制作用。

四、支票电子化未来发展的对策思考

(一)发展电子支票,提高支票电子化水平

面对电子支付工具的严峻挑战,支票要继续发展,一要适当延长现有的最长10天的支付期限,充分发挥支票在短期内的背书转让功能,使支票成为经济活动中债权债务转让的重要工具,为其提供更大空间,增强支票支付优势。二要实现支票电子化签发,推动支票业务全流程的电子化处理,缩短与电子支付工具在支付效率、便捷性方面的差距。

(二)简化处理流程,促进支付效率提高

支票作为一种支付工具,须满足“安全、高效、便捷”的支付需求。目前,CiS定位于处理银行机构跨行和行内支票影像信息交换,资金清算通过小额支付系统处理,基本解决了纸质支票在银行间的电子化处理。鉴于支票业务量逐年递减趋势,CiS资源利用率较低,系统闲置率较高,业务处理流转环节过多,支付效率优势的事实,可考虑:一要针对CiS系统闲置率过高的现实,可考虑停止CiS运行,将其业务并入小额支付系统,通过支票影像截留处理,实现支票影像业务在小额支付系统办理。二是在支票业务处理上,可按照“一点接入、一点清算”的方式,金融机构总行一点接入小额支付系统,其分支机构作为间接参与者办理支票业务。通过这些安排,可以减少业务环节,提高支付效率,节约系统资源,减少运维成本。

(三)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支票业务高效处理

一是加快完善银行电子印鉴库,推动业务的高效处理。认真核对预留印鉴的清晰度和信息的准确性,防止录入无效或错误印鉴;确保印鉴的及时入库,防止印鉴缺失,实现电子验印系统信息与客户的一一对应,始终确保电子验印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在客户相关信息及印鉴改变后,及时在系统更新相关信息,确保电子验印系统信息的准确性。二是做好支付密钥核验优势的介绍,让客户认识到支付密码核验的安全性和低风险所带来的收益,提高客户购置支付密码器的意愿。

(四)加强业务管理,改善支票的客户体验

着眼支票支付“高效、便捷、简单、低成本”的用户体验,从两个方面加强业务管理:一是加强对y行人员的业务管理。通过制定支票退票统一标准,规范业务人员的退票行为,减少不合规退票行为对客户的不良影响;开展支票系统业务处理流程、票据真实性审核、信息录入要素准确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支票系统业务处理能力,推动支票影像业务处理效率的提高。二是加强对客户支票行为的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客户办理支票业务的合规性意识;将支票违约行为纳入征信记录,发挥人民银行征信体系作用,建立黑名单制度,杜绝出现“空头支票”等非诚信行为;督导客户提高支票信息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确保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保持一致,提高支票支付的用户体验。

(五)强化业务宣传,扩大电子支票普及面

加大支票电子化业务的宣传推广,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国票据电子化发展。第一,要加大对支票电子化处理所带来的良好支付及低交易成本优势的宣传推广力度,引导巩固使用电子票据系统完成票据支付的行为倾向。第二,要开展票据电子化业务知识、业务处理流程、安全性和成本优势、客户端操作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客户对支票电子化的认识,强化其线上业务操作技能。第三,要通过现场模拟和亲自操作,提高小微型企业对支票影像处理的熟悉度和安全感,增加业务使用者数量。最后,银行机构要认识到办理支票电子化在降低交易成本及防范风险上的优势,激发银行机构办理CiS业务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际清算银行,国际证监会组织技术委员会编,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译.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m].北京:中国金融出

版社,2013。

[2]嵇成柱.票据市场“2.0版”制度体系构建之思考[J].中国银行业.2016,(5):78-81。

[3]姜风旭.国外票据交换体系的变革及对我们的启示[J].金融电子化.2008,(4):80-82。

[4]欧阳卫民.现代支付论[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10。

[5]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创新与自律[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4。

[6]周学东,戚宇涛,赵颖.从江苏票据市场看修改《票据法》的迫切性[J].金融纵横.2015,(10):4-10。

电子支付趋势篇3

【论文摘要】: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和制约条件,并指出我国要克服各种障碍,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电子支付趋势篇4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升级更新为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我国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飞速发展,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的商业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的消费行为。本文通过介绍目前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1移动电子商务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区别于传统的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无需谋面,是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网上购物、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商务活动[1]。完整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五个方面组成: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第三方交易平台租用者、安全可靠的在线支付系统和快速可靠的第三方物流系统。

1.2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是借助于各种移动智能终端和无线接入技术所进行的电子商务活动,它是移动智能终端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有机统一体。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传统电子商务技术相比,它具有交易快捷、实时,移动支付便捷等优点。移动电子商务是传统电子商务模式的一个重要补充,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不断创新和提升,移动电子商务应用的领域不断扩大,由传统的移动支付扩展到掌上银行、掌上医疗等新型业态领域,是未来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2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1移动终端用户不断扩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止到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亿,占比提升至90.1%,无线网络覆盖明显提升,网民wiFi使用率达到91.8%。相较2014年底提升2.4个百分点[2]。移动终端远超过其他终端成为最主要的上网方式,进而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得到更广范围的普及,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趋势。

2.1.2移动电子商务成交额不断提升

据统计,2015年有超一半的手机网民曾在移动端购物。移动电商成交额首超pC端,移动端将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交易渠道。近年来,中国移动购物市场交易额稳定增长,占整体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比例不断上升。预计到2018年,移动端交易额在网络零售市场中交易占比将超过75%[3]。

2.2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2.2.1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问题

移动电子商务在给消费者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关系到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前途。目前,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技术上的安全问题和管理上的安全问题[4]。技术上的安全问题主要有无线接入网、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的安全问题和恶意的病毒、黑客攻击安全问题。管理上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电商网站、app等平台管理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个人移动终端带来的安全问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问题等。

2.2.2移动电子商务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集中在传统的电子商务领域,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还缺乏可执行的法律法规,这使得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处于“裸奔”状态,为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行为提供可乘之机,不利于移动电子商务的长远发展。

2.2.3移动电子商务受限于目前的速度瓶颈

我国4G网络商发展已经将近3年时间,但是4G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且随着4G用户的爆发式增长,目前的4G网络网速仍然较慢,网络质量不够稳定,对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2.4移动支付发展瓶颈过多

移动支付作为新兴的支付方式,具有支付快捷、方便,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等优点,因此,移动支付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吸引了国际大量实力资本的青睐,但是正是由于其巨大的发展前景和利润空间,各方为各自利益互相较力,导致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支付标准。另外,移动支付由于涉及方面较多,造成监管部门不明确,出现九龙治水的怪异现象。移动支付发展情况成为制约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3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3.1更加智能化

随着未来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电子商务中逐渐处于主导地位,移动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巩固。移动终端的高速发展,刺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发出更多的app,基于app的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承担传统的电子商务销售功能,还可以促进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精确掌握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好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促进企业的品牌推广和传播。

3.2和线下实体商店高度融合发展

运营商4G网络的广覆盖和高带宽,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多线下实体商店选择支持移动线上支付,同时为减轻线下实体商店的租赁成本和更好地拓展业务,更多的线下实体商店选择开设线上分店。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营商将提供更广覆盖、更高网速和更优质的无线接入服务,这使得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支付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促使更多的线下实体店选择移动支付,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和线下实体店高度融合发展。

3.3移动电子商务趋向个性化服务发展

移动电子商务较其他形式的电子商务有一个巨大优势是基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可以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以下优势:(1)移动终端可以使用户时时在线,随时可以产生交易机会;(2)基于移动终端可以精确定位用户所属地理位置信息,有利于发掘用户需求,同时向用户推送附近相应的产品和服务;(3)移动终端可以借助社交软件,比如微信、QQ、微博、百度搜索等收集和整理用户的社交和搜索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挖掘可以帮助判断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根据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为用户推送相应的产品。通过对移动终端带来的优势分析可以发现,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4粉丝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传统的电子商务主要根据电商销售的货品进行区分,比如当当网最初主打图书类的产品,京东主要经营电子类产品,在此思维下,各个电商的网站也是根据货品进行分类、搜索、导航来进行分流,这些传统的模式在pC时代、大屏时代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显然,未来的时代属于移动终端和小频时代,一方面传统的基于货品的分流、搜索模式在小频时代不再适用,另一方面很多移动用户往往被内容和社交引导,比如微商,很多微商通过优质的内容资源吸引和聚集消费者,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然后通过口碑相传,进而培养更多的粉丝,通过互粉等社交方式帮电商推送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通过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逐步培养忠实的粉丝,将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5碎片化

得益于智能终端的广泛普及和无线接入网络的质量提升,移动支付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购物,数据显示,碎片化购物在移动电子商务中所占比例已经过半,并且高速增长,未来碎片化的购物方式将成为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

4结语

移动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影响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商业模式,同时通过分析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找出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才能更好地促进移动电子商务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李滨涵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袁毅.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6.

电子支付趋势篇5

联通吃“外食”布局移动金融支付

作为智能手机未来的几大功能趋势之一,近场感应(nFC)与移动支付便是其中一大重点。将个人金融支付业务从固定银行网点“松绑”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块极大的新兴市场,运营商也正是因此迅速进入其中,各自布局谋篇。

近期,上海联通方面首涉个人金融支付领域,推出的绿色环保手机缴费工具“通付宝”便是其中一例。

据联通方面介绍,“通付宝”涵盖几大特色功能,如账单定时推送、安全缴费等,远程支付应用功能也包括手机充值、手机购买、电影票、游戏点卡、在线订阅报刊杂志等。

在使用流程上,“通付宝”尽力简化:申请开通时,只需先换领上海联通定制的慧付卡放入手机,绑定一张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无需开通网银。只要通过慧付卡远程下载所要绑定的银行卡的信息,就可每月定时收到联通提供的短信电子账单,并可查询、缴费。不仅如此,“通付宝”还提供信用卡还款,公用事业费缴费等其它便民服务,使用更便捷。

为电商资金归集提供方便

从通信行业的节能环保角度来看,“通付宝”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上海联通账单无纸化,并解决了用户到营业厅缴费排队,以及偏远地区联通营业厅门店少,用户缴费困难的问题。

“此举为了配合《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行动计划》中‘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重点项目的电子账单服务平台建设,慧付卡二期面市的新业务将提供针对上海联通后付费用户的电子账单推送、查询、缴费业务,针对预付费用户的余额提醒、充值等功能。”联通相关人员指出,“慧付卡除了用于解决大众用户的便民服务外,也可为中、小企业提供电子商务平台资金归集的功能。”

联通方面介绍,慧付卡是上海联通、中国银联联合为持卡人提供通过手机对银行卡账户进行操作,以完成支付交易的一种新型服务。基于慧付卡服务推出的“通付宝”被指是上海联通的一大业务创新。

运营商瞄准定制领域渐成趋势

其实,除了近期推出的“通付宝”业务之外,联通方面在移动领域金融业务的谋篇早已开始。

联通方面介绍称,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是国内首家实现3G信用卡无线受理的银行,而中国联通方面则帮助交通银行对信用卡受理流程进行了再造,通过wCDma高速3G网络和定制智能终端,实现了信用卡受理的无纸化、实时化,已覆盖交行全国近万名销售人员。

电子支付趋势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新

一、背景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信息化已经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如今,新型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也已开始使传统的金融发展模式发生变革,衍生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金融新领域。互联网金融在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推动了金融的发展,使金融在新兴领域得以扩张、金融的传统方式也得以改变,优化了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促使了当前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金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传统的金融模式早已不能满足如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金融行业急需改变当下踟蹰不前的困境。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金融以其低廉的成本、支取的快速以及其无抵押的方式得以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金融界的产品,而且使更多的民众能够享受到便利的金融服务。笔者通过阐述互联网金融的具体概念以及中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并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精析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积极推动了金融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传统金融的服务模式,促使了当前信息时代的金融变革。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更加精确地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和金融体系的有效结合,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在便利的互联网平台上形成的功能性金融及其服务系统,涵盖了建立于互联网上的金融市场系统、金融组织系统、金融服务系统、金融产品系统以及互联网金融监管系统等,并且具有普惠金融信贷体系、金融信息体系、金融平台和金融碎片等不同于传统金融的新型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以网络为媒介,通过其主体――金融机构构建网络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完善的操控界面,用户可通过该界面来享受便利的金融服务。当前,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新兴的金融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发展模式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为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信息公开度与透明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并有效缓解了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三、浅析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互联网金融模式呈现多元化;②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正不断创新与丰富;③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与壮大。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呈现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股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当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已出现了多种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广义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包涵了六种模式: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大数据金融、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众筹、第三方金融服务品台。而这六种模式恰恰也正是我国互联网金融现阶段发展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模式。其中,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模式是指各大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行业机构依托建立网上银行、网上证券以及网上保险平台等实现网上转账、网上理财投资、网上证券、网上资金借贷、保险交易及其提供的相关信息服务等传统金融的业务模式。大数据金融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交易而产生的海量非结构的数据,它可以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与挖掘,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融通的服务模式。第三方支付平台是指通过电子商务交易中与国内外各个银行签约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来解除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为交易双方提供的用以支付的服务模式。p2p网络借贷是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借贷的模式。众筹,是资金需求者在互联网上展示项目及创意,同时进行资金募集、提供回报的模式。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是指建立在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上借以销售金融产品或者为销售金融产品提供服务的模式。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正不断创新与丰富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向金融网络领域逐渐渗透的过程中体现出的金融交易成本的降低、金融交易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程度的降低以及金融交易效率的提高等优势的日益展现,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也正在不断地得到创新及丰富。这些模式在内容上的创新与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银行开展的网络信贷业务方面,当前,银行开展的网络信贷业务已由传统业务的“线下申请,线下审批,线上发放”经过“银行与电子商务的有机体”发展出了“银行自建电商服务平台”;其次,在第三方支付创新上,已由过去单独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有担保方的第三方支付方式创新发展出了第三方支付体系和保险、基金合作等能进行理财的内容;最后,在p2p网络借贷上,由过去只起信息中介作用的平台创新地发展出了p2p平台与线下担保机构合作的新方式。

(三)互联网金融交易规模快速发展与壮大

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放性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尽管面临许多阶段性问题,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也日趋严格,互联网金融整体仍处于规范化发展、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Bat等巨头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在征信、众筹、支付、消费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致力于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及银监会不断发文,制度环境得以不断完善,优胜劣汰加剧,行业格局正在悄悄变化中。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6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174起,获得融资的企业数为168家,融资金额约为610亿元人民币。在投融资总额方面,与2015年同期数据相比,2016上半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规模增长达337%以上,并已经达到2015全年度互联网金融市场投融资总额944亿元的64.61%,单笔投融资额上升明显。

1.移动支付

中国第三方支付产业链主要包括电子商务型、互联网型和手机厂商型。其中,电子商务型包括支付宝、新浪支付、京东支付、QQ钱包、百度钱包、易付宝及网易宝等;互联网型包括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银联在线支付等;手机厂商型包括苹果支付、小米支付、华为支付等。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交易规模达62011亿元,第二季度交易规模达93400亿元,环比增长率51%。2016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2.p2p网贷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p2p收益率持续下降,p2p也已从疯狂膨胀期过渡到理性调整期。

3.众筹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众筹模式共新增项目3358个,成功筹资10.26亿元;2016年6月,众筹模式共新增项目7042个,成功筹资14.97亿元。

四、互联网金融模式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互联网金融模式是金融行业的一个创新点,并在不断取得突破。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新兴的金融产品不断涌入市场,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新的发展模式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金融产品,为金融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互联网信息传递速度极快,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服务的信息公开度与透明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并有效缓解了金融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将会汇集各类数据,突破现有常规壁垒,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统一的信用环境。互联网金融所含有的海量信息可以缓解原本不对称的信息状态,在金融业范围内,务必要构建生态圈,创造出服务性的一体性品牌。

笔者分析后认为互联网金融未来将会有六大发展趋势:趋势一是各方角逐,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日益成熟,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竞争会日益激烈,除了最先加入的Bat,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战斗行列;趋势二是移动化,未来互联网金融战役最为激烈的战场将会发生在移动端,移动支付的渗透率将会继续上升;趋势三是模式创新,更多类型的创新将会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会成为驱动力;趋势四是大数据,通过收集用户在网络平台的信用、消费等基础数据以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未来的主要趋势;趋势五是市场下沉,互联网金融将会在地域上纵深发展,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成为普惠金融;趋势六是强化监管,互联网金融全面监管政策将会加速出台。

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各个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如下:对于国内移动支付,nFC和工具+将会成为移动支付的主力,支付安全性的需求使得nFC支付在未来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工具+使移动支付告别了单一支付工具功能,打通消费、理财与工具三大触点,覆盖领域进一步加大;对于银行互联网化,发展趋势主要是利率市场化、客户群体年轻化、电子商务普及化以及非金融企业入局,市场竞争加剧;对于p2p网贷,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银行介入,第三方支付Y金托管渠道被取消;平台转型,深耕专业市场,垂直细化替代包揽模式;优胜劣汰,借助监管与市场之手淘汰大部分平台;产业集群,以p2p业务为中心,形成上下游配套协作产业;监管日益完善;对于众筹,其发展趋势主要是规模增大、监管加强、垂直化、互联网化、产品创新等;对于互联网保险,其发展趋势主要是保险产品向个性化和定制化方向发展,机构壮大,保险范围扩大,销售渠道多样化。

在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几大模式各自发展的同时,也将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在未来的创新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将会吸纳更加广阔的金融客户群体,争取更加广阔的市场。同时,在互联网辅助下的金融行业也会与常规金融紧密联系,并相互融合,使金融业蓬勃发展。

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创新与建议

(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创新

在当今社会,任何产业想要长久兴盛不衰就必然要不断发展与创新,互联网金融也不例外。互联网金融应当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并不断创新。其创新应当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客户体验性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在于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极为方便和快捷的服务,让金融真正的实现了无时无刻、随时随地为客户提供服务的美好设想。因此,让用户享受到更加完美的服务正是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

2.提高金融运行效率

互联网金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手段,使金融服务更为迅速地满足广大客户的需要,同时,互联网金融通过提升互联网技术进而提高金融的运行效率,降低金融运行的成本。

3.金融信息透明化

互联网金融的数据与信息处理能够有效地消除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使信息公开化,大大地加深了借贷双方相互了解的程度,从而使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这一点也应是互联网金融在未来应当竭力改进与创新之处。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建议

1.加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管理,提高其发展效率

我国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然而我国对其的管理的确实反映出我国的管理力度并未跟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为此,我国应当设立专门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并侧重在利用互联网特有的优势提升其核心业务的价值。

2.进一步发展、整合及完善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模式及内容

针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模式如第三方支付、大数据金融和p2p网络借贷以及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之间的交叉与存在的问题,我国应针对其模式特点做好整合工作,比如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等金融体系改革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利率。其次,在互联网金融的继续发展方面,我国应当加强商业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和开放力度,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创新。而对于p2p网贷存在的不完善问题,我国应通过建立和加强保险体系建设以强化信用体系建设以进一步促进互联网金融模式内容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曙光,张春霞.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与金融创新[J].吉林:长白学刊,2014

电子支付趋势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态势分析。

中国的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零星出现到规模发展,经历了十几年的成长经历。放眼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阿里巴巴的崛起、网盛的脱颖而出、百度的快速发展,无一不展示了电子商务发展的巨大魅力,十多年间市场规模始终稳定高速增长;电子商务也从高高在上走进了寻常百姓之家,成为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内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蓦然回首,猛然发现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星火燎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电子商务发展的价值观念逐渐趋于成熟。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在各个层面的价值观念趋于成熟,人们的认识都有肤浅上升到的较高的价值层次:

(1)从企业层面来看。初期的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上,其初衷只是一种尝试心理、求新求变心理,并不具有电子商务发展纵深发展意识。如今的企业,已经由对电子商务的初始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已经由交易电子化上升到了业务核心认识层次,并将电子商务发展作为了企业业务渠道扩展、市场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甚至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着眼点。

(2)从政府层面来看。实现依法行政的电子化、现代化不仅成为政府自身为民服务的需要,也成为政府调节经济结构、推进经济发展,进行市场预测与市场干预,扩展政府调控能力的重要关注点。

(3)从消费者层面来看。电子商务已经由时尚消费者的新潮观念,转变为大众消费者寻求新的消费渠道,搜集市场信息,需求消费变了的主流消费形式,由此,电子商务成为与普通百姓经济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

2电子商务发展成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电子商务从一开始出现,到现在的规模发展,都展现出了巨大的生存活力与发展的强劲势头。固然电子商务也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但其优势和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尤其为企业发展中缩短供应量,提高库存效率和产品增值效率,提升企业生存效益方面的巨大作用等,都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关注。

(1)政府力推电子商务的发展。从中央到地方,从宏观到微观,政府层面对电子商务的重视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可以看出,政府在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中一系列的方针政策都与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重视现代服务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推进作用;重视消费市场的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重视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由此可见,政府在推进经济发展中,都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引线”作用,都可以凸显出电子商务在政府资源配置中重要地位。

(2)政府进一步明细了电子商务的层级框架发展。经过十几年的电子商务发展,政府对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趋于明确,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层级结构趋于明细。目前,政府主要关注电子商务三个层面的发展,一是电子商务应用平台的发展,即依托于地方优势产业,由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商和政府构建的电子商务实践应用层面,它是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上层;二是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发展,它包括互联网、通信系统、电子信息等基础技术手段的发展平台,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中间层;三是,电子商务支持平台的发展,包括商务活动中的物流、结算、支付、标准、征信系统等层面,它是随电子商务发展起来的行业,也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和底层。

3电子商务的规模结构不断发生着变化。

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市场的应用,其规模和结构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表现为规模的不断发展和结构的不断调整。

(1)在规模发展上。十多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增速较快,每年的增速达到40%~50%,可以说表现为高速的市场增长。尤其在2009年全球经济“寒冬”时期,电子商务表现出极强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交易规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这也使很多企业在传统渠道遭到打击的同时,看到了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潜力和优势,使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可度增加,重视程度提高,这为未来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发展奠定了观念上的基础。

(2)在结构调整上。电子商务发展中,其应用模式上比重明显加大的是C2C,而应用模式比重略有下降的是B2C与B2B;同时,电子商务细分市场中,龙头电子商务企业表现出较强的规模优势、质量优势和品牌优势,阿里巴巴、淘宝等优势企业市场占有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消费者对其追随心理、忠实程度较小的平台企业来说,爱戴有加。另外,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呈现移动商务市场发展的新动向,电子商务市场的格局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4电子商务的内涵向广域化发展随着电子商务在各领域的扩展,其应用程度已经由原来单一产品销售业务,扩展到了金融、物流、医药、教育、化工等领域,其与市场融合度从广度到深度不断拓展,其内涵发展也由简单的业务范围,扩展到了诸多与电子、网络、通信相关的技术应用、市场融合方面。根据世界电子商务发展的形势以及我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实际,预测未来我国电子商务的将在以下几个领域重点发展: (1)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载体将主要集中在金融与贸易业上。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尤其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来看,我国政府将电子商务在消费上的应用作为重点之一,而市场发展的需要,也要求金融业要融入电子商务的手段,以适应市场中支付、融资等业务的需求。因此,金融与商贸流通应是今后一定时期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行业。其中发展流通业意义重大,因为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发展中的自发性强,它与市场融合度大、接触面广,其涵盖的市场领域多,对百姓生活、群众消费有直接而广泛的影响。今后电子商务在商贸领域的应用应重点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增强征信系统建设,促进电子商务渠道不断扩展。对于电子商务在金融业的应用来说,其发展较为成熟,应用较早,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它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着示范作用、带动作用,尤其它作为商务活动中的支付体系的主力军,在电子商务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商务活动中的支付业务趋向银行发展。电子支付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持,在十多年的电子商务发展中,第三方电子服务商弥补了商务交易中的服务空白,在为消费者提供认可的便利服务,促进消费市场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电子商务的纵深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的扩展、日交易规模的超规模发展,规范交易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成为国家重要的监管内容,因此,鼓励银行作为支付平台,成为不可争议的发展趋势。因此,目前银行系统在担负支付职能,进行支付体系重建中,其可能效仿目前第三方支付的资金中转机制,加大发卡及应用力度,扩展银联服务功能,以最大限度地贴近目前电子商务的需求。但是,就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形势看,第三方支付平台不可能推出市场,在一定时期内将长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3)电子物流将增速发展。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支撑,物流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没有物流,电子商务就不能完成全过程的教育,就不能完成信息流主导下的物态流动。但是,我国的物流发展滞后,没有完善的物流体系。因此,物流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面对这种形势,国家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时,必然将物流发展作为突破电子商务阻隔,推进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关注的内容。因此,未来几年,我国的物流将大举向现代物流方向迈进,必然加快物流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解决当前物流现代化中的信息平台障碍、管理服务障碍、物流体系构建障碍将被逐一突破,现代物流业将得到飞速发展。

(4)移动商务将得到实质性的应用。电子商务的基础技术就是网络,传统的互联网络是布线分布,有网线的地方就可联通通络,显然,对于一些存在地势障碍、交通障碍的地理空间来说,完全依靠传统的网络是不能完全覆盖的,因此,其电子商务的运行市场也必然存在着空白与部分区域的发展不足。而移动网络的出现,尤其是移动城市概念的出现与实践,使互联网络达到了相对的空间填充,于是电子商务中出现了移动商务的市场,它扩展了电子商务的空间,增大了电子商务的覆盖面,促进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市场开拓。

可以说,未来的市场,移动电子商务市场将占据一席之地,且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审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态势,不仅有喜,也有忧。在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中,不仅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而且面临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矛盾丛生的挑战。然而,电子商务是当今世界科技、经济发展潮流,需要我们不能漠然视之,不能以安然的心态维持现状,不能被动迎战,而应当直面应对,主动出击,积极发展。要加强研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的规范,努力掌握电子商务的运行发展规律,将其融入各行各业中,成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媒介,成为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并以推进电子商务不断发展为契机,加快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全球化,将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郑玲。中国B2C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电子商务,2011(6)。

[2]廖瑗瑗。21世纪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市场,2011(23)。

[3]邓丽娟。广西中小企业B2B市场发展前景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1(11)。

电子支付趋势篇8

关键词:“互联网+”;会计假设;影响因素

一、“互联网+”的发展趋势

根据商务部新闻会上数据,2016年1月份,网络零售企业销售额增34.5%。2015年3月,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部署加快推进产业升级,会议强调,要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领域,并颁发了向财税、金融和人才等方面倾斜的发展政策。本文就会计基础理论的会计假设方面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下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提出建议。

二、“互联网+”对会计的影响及分析

在“互联网+”的环境下,企业经营活动依托在网络平台,经营活动和资金流动可以在瞬间完成,在交易完成后可以立即解散,对经营效益可以立时清算,所以“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经营活动动态性很强。互联网提供日新月异的信息收集、提供技术,使财务静态核算走向动态核算,传统的会计假设提供的财务报告越来越无法满足使用者对信息及时性的需求。

(一)会计主体

企业选择在互联网载体平台进行经营活动,企业财务活动具有虚拟或临时合作体的特点,会计主体规定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具体内容具有固定性,在互联网平台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主体,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模糊、多元化,进而使会计主体被快速的重构或解散,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会计报告可理解性较差。所以,互联网企业会计主体核算,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以互联网交易活动的合作体假设代替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

(二)货币计量

互联网经济活动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具备流动性强和范围广的特点,交易主体虚拟性强,在非实体形态下产生的虚拟货币电子交易,使得货币计量稳定性低和货币风险高。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活动,出现了多种支付平台,支撑交易双方的资金流动,目前主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网上银行(中国银联)、支付宝(阿里巴巴)、财付通(腾讯)、百付宝(百度)等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了虚拟货币与实体货币进行双向兑换,也能购买实物商品,具备了实体货币的职能。电子货币,流通量取决于企业业务需求,国家无法在存款准备金或贴现等手段进行调节,所以网络平台交易产生的第三方支付具备货币计量稳定性低和风险高的特点。所以,在无纸化的虚拟交易的环境下,在电子货币代替传统货币计量的趋势下,需要明确电子货币计量的确认方法、加强第三方支付平台资金的管理和建立支付行业准入制度和规范,提高关于货币计量方面的会计信息报告质量。

(三)会计分期

传统会计分期属于人为划分会计期间,有明确的时间限定。互联网经济交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生效,会计主体持续的时间不再人为限定,因为互联网交易活动具备瞬间性,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形成财务报告,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对不同信息的需求。为了适应互联网经济交易活动的多变性和瞬间性,会计软件的开发应尽快结合网络经济财务活动特点,加强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引入实时财务报告和短期项目,以交易期作为会计报告期等新的补充假设作为其拓展。结合网络平台,使企业的业务部门和财务报告使用者可以实时通过网络渠道获取相关信息,解决传统会计分期假设下信息获取不及时的缺点,便于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了解企业最新的动态,利于做出决策。

(四)持续经营

传统的会计持续经营,要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能够一直经营下去,互联网经济活动是众多企业依据自身的业务和条件在形成的临时结盟体,互联网企业的生命周期不稳定,会计主体核算多变性,经营时间与持续经营的假设差距较大。互联网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风险性决定了其持续经营时间难以确定,在条件有限的经营环境下,企业应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自身经营能力进行充分评价,对现有的经营规模和状况,在财务报告予以充分披露。

在互联网经济活动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逐渐占据重要地位,会计核算产生新的领域,如电子商务会计、网络安全会计等;互联网平台也使会计核算的时间和空间产生巨大的变化,全球化经济活动加强,要求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加强趋同,对互联网会计的核算,要求有相应的理论作为支撑,在准则和制度上要明确规定行业行为规范,以适应社会未来经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薇.分析中国网络会计的发展趋势和思路[J].甘肃众横科技,2011,03:80-82.

[2]黄宏.电子商务对会计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2015,06:216.

电子支付趋势篇9

关键词:发展形态;影响因素;跨境电子商务

跨境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贸易方式,主要指不同环境的交易主体借助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支付结算等行为,是一种主要的国际贸易活动形式。在当前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不断发展的国际物流支撑下,跨境电子商务实现了终端对接,为客户需求的满足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子商务凭借自身所具备的环节少、成本低、周期短等特点,赢得了一席之地,并呈现出优势作用。

1、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态

跨境电子商务放宽了跨境贸易对企业的限制,我国企业进行跨境贸易的成本有所降低,这对于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根据跨境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分成跨境B2B贸易服务与跨境网络零售两种类型。根据进出境货物的流向不同,可将跨境电子商务分成出口与进口两种。而外贸企业与个人零售之间、外贸企业之间、外贸个人与个人网络零售业务之间是出口模式的主要内容,简称分别为B2B、B2C、C2C。其中,B2B和B2C是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内容。而跨境电子商务进口模式主要是以B2C、海外代购的形式为主。近几年来我国传统外贸发展的增长速度显著降低,而跨境电商逐步兴起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形势。我国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正在逐年增加,其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我国外贸的增长速度6.2%。我国境内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外企不断增加也是当前的一种发展形势,中小企业与个体商户是新注册电子商务的主要经营主体。跨境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潜力已经逐渐显露出来,未来会是我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B2B贸易订单的金额大,在线上完成部分环节,而在线全流程也正是跨境贸易的发展趋势之一。信息撮合与信息化服务也将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发展趋势。跨境网络零售的迅猛发展也是其发展特点之一,跨境网络零售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电商企业建立独立的外贸B2C网站、电商企业入驻第三方外贸交易服务平台。前者有诸如易宝(DX)、唯品会,后者有亿贝(eBay)、阿里速卖通、亚马逊(amazon)等。目前,跨境网络零售在我国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呈现出小金额、高频率的特点。欧洲、北美及日本是我国跨境电商的主要消费需求来源地,也是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市场。而其他区域对中国电子商务的采购需求也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如俄罗斯、印尼、马来西亚等。其中俄罗斯已经连续多年成为阿里速卖通的最大目标市场。

2、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因素是相对于我国的境内电子商务而说的,跨境电子商务涉及到诸多的影响因素,例如跨境交易的意愿、跨境贸易的信息传播、跨境交易与支付的完成等。而我国要抓住全球电子商务大发展的契机,需要对其中的的诸多内容进行深入剖析,为其发展提供有利帮助。现将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2.1跨境社会文化因素

与国内传统的电子商务活动有所不同,跨境电子商务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社会文化区域融合的特点。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当中,不同国家人们的消费意愿受到其社会文化的影响,营销手段所取得的实际效果也与文化存在较大的联系。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主体往往使用不同的语言文字,其消费观念、消费意愿也受文化的影响较大。曾有研究分析表明,在网络用户当中,使用母语进行采购的金额超过非母语的3倍,说明语言文字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双方的语言文字不通,就会造成企业之间的沟通意图难以准确表达,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就会受损。另外,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在虚拟空间进行,这是其与传统电子商务活动的另一项不同之处,这就需要跨境电子商务的交易双方拥有较为完善的相关法律且熟悉对方的法律规范。但目前我国与跨境电子商务有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依然存在较大的缺陷,导致大部分的跨境电商对境外国家跨境电子商务法律的熟悉程度有限,造成我国在跨境电子商务中处于不利地位。语言以及相关的法律问题是导致国内众多电商对跨境业务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另外,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影响到教育国家的消费观念。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双方的消费观念、教育水平等与该国人对跨境电子商务活动的接收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80与90年代出生的人群是当前追求时尚与个性的主流人群,国外大品牌或设计新颖的商品对这一群体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他们也是跨境电子商务的主要消费群体。这一群体是进易意愿产生的促进因素。但在我国现有的诚信体系、法律制度的限制下,跨境电商交易活动出现诸多问题,在交易纠纷的处理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造成境外的电商或消费者对我国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其跨境交易的意愿也一定程度上受到消极的影响。

2.2跨境营销因素

高效的跨境营销是跨境电子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另一项重要有利影响因素。跨境交易的双方具备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在信息的获取与传播方式上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营销因素也成为了跨境交易双方共同面临的问题。当前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进行中使用网络营销的方式十分重要。当前,常用的网络营销方式主要有社交网络营销(SnS)、搜索引擎营销(Sem)、电子邮件营销(eDm)等。其中,SnS是广大消费者常见的一种营销模式,它主要利用社交网站与工具实施跨境营销,如人人、twitter、Facebook、微博等。在降低跨境营销的成本、提高目标客户准确性方面,网络营销具有较明显的作用,且该跨境营销的互动性很强,在国外,社交网络营销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营销效果。但在当前我国的跨境营销当中,社交网络营销的占比并不高,采用该营销模式的主要有平台和独立跨境B2C,对于Sem、SnS和eDm等营销方式的使用方面也同样存在此类问题。在我国现有的跨境电商平台中,英语是主要的语种,对英语以外的其他语种开发很少,导致信息传播渠道狭窄,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平台是电子商务活动发展的基础,在这一平台上,跨境电子商务的双方可以进行产品信息展示、交易问题解决等。但我国的跨境电商平台也存在问题,入会门槛高、竞争关系不合理、支付问题等都是影响跨境营销与跨境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解决跨境营销当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2.3跨境物流因素

目前,集装箱海运对于跨境大额贸易比较适用,而对于交易金额小、交易频率高的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则并不适用,因此,跨境电商多选择跨境B2C企业集运、海外仓储等进行交易活动。目前,电子商务是实现我国快件与邮件进出口的主要方式,根据这一现状中国邮政开展了跨境物流快递业务,如为eBay中国大陆卖家的需求推出的“国际e邮宝”业务。再如顺丰速运涉及到海淘市场的“海购丰运”项目。虽然跨境物流快递服务项目被国内的众多企业不断提出并付诸实施,但与国际化的物流快递公司相比,其物流配送效率慢、国际覆盖范围小、物流信息采集的难度大,仍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发展。当前的能力和水平与跨境电商企业的需求存在错位。当前跨境物流快递依然是限制影响跨境电商继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4跨境支付因素

近年来的经济形势相对宽松,为跨境支付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一特点也为众多的跨境电商所重视,积极探索并实施更加快捷、稳定、安全可靠的支付渠道,以保障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但是,在网上银行支付与电子信用卡支付实际的操作中,买卖双方都会存在风险。此时,第三方支付平台便受到重视。早在2013年,国内拥有跨境外币支付的试点牌照的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作用便凸显出来。支付宝的跨境支付服务功能启动较早,且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率相对较大。支付宝能够实现十几种外汇结算,主要有瑞士法郎、欧元、美元、英镑等,大大方便了跨境支付的进行,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支付宝的国内用户量大,但境外电商对支付宝的了解与使用程度则大大降低,在国际支付当中,支付宝的地位仍远不能与paYpaL比肩。且我国的跨境支付用户多集中在高学历人群,用户多选择第三方支付平台。因此,境外市场信用卡支付系统不够完善也是我国跨境支付的劣势之一,跨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跨境支付当中存在的相关不利因素。

2.5跨境检验和关税因素

海关检验、征收关税是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为了节约成本,跨境B2C与C2C电商多使用快递、邮政小包的方式逃避关税与海关检验。当前,海关总署在主要的跨境电子商务城市开展“清单核放、汇总申报”的管理方式,在电商的出口退税和结汇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于相关问题的解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进口方面,网购保税进口模式以及直购进口模式逐渐建立起来,跨境电子商务的海关检验、征收关税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我国正在为相关监管条例的修改做出努力,并尝试创建并实施便利化的模式,方便跨境电子商务的跨境检验。其目的在于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当前的这种便利化模式主要应用于零售业,而具有良好外贸匹配流程的跨境B2B却因为检验检疫与复杂的通关手续而导致时效性受损。另外,跨境电子商务的贸易双方在海关的监管、税收、商检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具体的管理多采用传统贸易的管理方式,大大增加了我国跨境检验和征税的难度,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影响。综上所述,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自身特点及我国外贸条件的限制,导致其在发展中出现诸多的问题。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外贸新增长的实现等都需要针对跨境电子商务的相关影响因素,改进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鄂立彬,黄永稳.国际贸易新方式:跨境电子商务的最新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2):22-31.

[2]王外连,王明宇,刘淑贞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电子商务,2013,(9):23-24.

[3]张滨,刘小军,陶章等.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51-56.

[4]刘家国,刘巍,刘潇琦等.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中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9):27-40.

[5]冀芳,张夏恒.跨境电子商务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5,(6):14-20.

[6]张夏恒,马天山.澳大利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机遇与困扰[J].中国流通经济,2015,(9):46-51.

[7]陈云波.在国际电子商务发展趋势下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探讨[J].商,2013,(14):295,259.

[8]陈剑玲.论消费者跨境电子商务争议的解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4-156.

电子支付趋势篇10

【关键词】电子货币;网络金融;电子商务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支付的工具越来越多。这些支付工具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电子货币类,如电子钱包、电子现金等;电子信用卡类,包括电话卡、借记卡、智能卡等;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汇款、电子支票等。这些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运作模式,适用于不同的交易过程。本文将针对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及主要形式

1.1电子货币的基本概念

电子货币是一种随着电子信用发展起来的,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手段,以各类交易卡为媒介,通过电子脉冲进行资金传输和存储的信用货币。具备储蓄、兑现、转账结算和消费贷款功能。比较适合于小金额的网上采购。

1.2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

电子现金和电子钱包。电子现金是一种基于internet网络环境下使用的并将代表货币价值的二进制数据保管在微机终端的硬盘内的电子支付工具。电子钱包是一种将货币价值保存在iC卡内并可脱离银行支付系统流通的工具。

2电子货币的发展

2.1电子货币的发展概况

电子货币的产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成果。电子货币的使用,一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取代现金的发行,使得货币的发行费用降低;二是发行主体将由中央银行向其他主体转变。

目前的电子货币主要有银行卡和网上电子货币两种。现在,银行卡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了更普遍的应用。对于客户来说,利用银行卡购物付款、提现、存款、转账,方便快捷、安全高效,而且可以获得咨询和资金融通的便利。同时,世界上由网上电子货币带动的网上金融服务正在迅速发展。

2.2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情况

虽然电子货币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仅十几年的时间,尚处在起步阶段,但是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如今,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随着网络商品交易、货币支付等大量的社会活动的产生,同时货币流通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在支付工具的选择上,更加倾向具有防伪性和不宜攻破性的电子货币。

2.3电子货币的发展趋势

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日本等一些国家的金融机构已经开始为其银行电子化的目标投入巨款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其中货币材料电子化是其努力追寻的目标之一。如今,用电子来取代纸张、金属,做为一种新型的材料,有部分已成为现实,并代表着未来货币形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也有业内人士分析电子商务将会蓬勃的发展。可见,电子货币将会朝更便利、更安全、更规范化的方向发展,支付方式也会趋于简单化和统一化,电子货币必然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3电子货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的大量应用,使得货币日益成为一种观念上的符号,人们将更多的使用银行卡及电子货币等现代支付手段。作为观念上的符号概念的电子货币一方面逐渐取代通货本身,另一方面又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传递。

3.1电子商务流程的简单描述

电子商务是指交易当事人或参与人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所进行的各类商务活动。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在电子商务过程中,消费者和商家(即买卖双方)将自己的各类供求意愿按照一定的格式输入电子商务网络,电子商务网络便会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寻找相关信息并提供给消费者多种买卖选择。一旦消费者确认,电子商务就会协助完成合同的签定、分类、传递和款项收付等全套业务。电子商务实质上形成了一个虚拟的市场交换场所。

3.2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

电子货币与电子商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商务的发展。我们通过电子商务的流程可以看到,电子商务不仅包括商品流、信息流、物流,同时也涵盖了资金流的范畴。在支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要通过网络进行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利用电子货币可以安全、灵活地把货币采用匿名的形式存储在自己的硬盘上,并在支付过程中使用。它将消费者和商家(买卖双方)与银行联系在一起,消费者可以在有关银行开立账户,在需要使用电子货币的时候,可以安装相应的软件或预存现金,但消费者与商家洽谈好以后,签定订货合同,就可以使用相应的电子货币支付所购买商品的费用。其中认证机构保证了交易过程的安全。

3.3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电子商务中,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支付与传统的货币支付方式相比有许多的优势。首先,在同样的空间内,电子货币可以存储的面值是无限的;而传统货币面值是有限的。其次,电子货币受时空的限制比较小,能够通过通讯系统在短时间内进行远距离传递。第三,电子货币可以采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弥补了传统货币管理成本高的缺憾。第四,电子货币的匿名性比传统货币要强,避免了面对面的交易。另外,电子货币与传统的货币相比具有信息承载量比较大的优点。通过在交易过程中使用电子货币,商家、厂家以及消费者都能够从中得到比传统交易方式更多的信息。例如,商家可以在网络上迅速、及时地统计热销产品的销售量,可以通过用户注册信息准确地看出参加浏览或购买的用户资料,甚至可以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后续的市场调查,以便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同时消费者也可以获得快捷的反馈信息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

但是,就目前而言,作为支付工具的电子货币应用于电子商务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安全问题、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电子商务的发展还不很成熟、系统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数字认证技术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会对电子货币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要使电子货币能够迅速、健康的发展,必须尽快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互联网络的普及率;同时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进而带动电子货币的发展;另外,也要尽快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给网络安全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规范网上交易程序,正确使用数字证书。

4结束语

拓展电子货币的业务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不断加快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货币金融体系电子化的实现将是一个必然趋势。目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电子商贸、电子商务、基于安全数据交换协议的各类网上购物系统、供应链管理以及网络营销等活动的不断兴起,使得原先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管理系统、贸易体系结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需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带动下,电子货币也将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旭涛,沙济彰.电子货币的技术问题[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