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十篇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十篇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3:55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1

一、探索工会源头参与的途径与方法

建立源头参与的渠道,通过与政府部门加强沟通,一方面,能及时了解政府的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能及时反映企业、职工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诉求、愿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代表职工提出政策性的意见与建议,从维护职工生命健康权的高度,提出工会的意见和主张。

2012年1月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通过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发挥职工群众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作用,完善劳动保护维权机制,并坚持有关部门的安全监管与工会组织的安全检查相结合,开展经常性的自检自查活动,确保安全生产。

2011年12月5日,福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召开第24次联席会议,会议围绕抓好职业病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就解决措施形成意见。福建工会通过两会提案提出在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面的建议和主张,一些地方将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政府与工会的联席会议。福建工会积极参与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修订工作,近年省总工会参与修订的主要有《福建省安全生产条例》、《工伤保险条例》以及省政府关于《福建省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实施意见》等等。建立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与行政执法相衔接,各级工会与同级政府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商,及时解决本地劳动安全职业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企事业单位违反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协调、三方协商、社会协同”的工作格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更需要在政府、企业(行业)和劳动者(工会)之间平等协商、相互合作、协调行动。我国法律规定了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在劳动保护的法律上明确“用人单位负责,行业规范管理,政府依法监督,职工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综合管理体制,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义务。近年来,福建省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发动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形成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党政工齐抓共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格局。

同时在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安全卫生三方协商机制”,为形成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提供更有力的机制保障。充分发挥三方的作用,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纳入三方协商机制,在《职业病防治法》实施5周年之际,省总工会会同省职业病防治院组成联合调研组,省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同意并通过了在三方下建立职业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建议。福建省一些市把劳动安全卫生工作作为“三方”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的重要工作内容加以推广和落实。

三、完善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参与制度

企业民主管理是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的身份,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对企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企业民主参与主要是通过工会代表和组织发动职工民主参与企业经济活动和管理活动,实施群众监督,促进企业决策民主、利益关系公平公正、职工团结和谐,民主管理参与制度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强大动力。

中共中央纪委等六部委会2012年03月30日的《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再次指出: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企业民主管理规定》指出: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下同)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企业应当按照合法、有序、公开、公正的原则,建立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公司制企业(以下简称公司)应当依法建立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企业应当尊重和保障职工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民利,支持职工参加企业管理活动。

《指导意见》指出:“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职代会审议安全生产工作制度,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部门每年至少要向职代会报告一次安全生产工作,对职工群众提交的议案,必须认真研究并及时处理。”

四、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作为重要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手段,在协调职工与用人单位的利益矛盾、规范劳动关系方面的地位突出、作用显著。经福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11年1月1日起施行《福建省企业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条例》,推动福建省企业普遍开展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工作。

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是工会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制度创新。这项工作,福建省抓得早、抓得实,得到全国总工会的肯定。福建工会在推进“两个普遍”任务的同时,发挥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加强对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为切实遏制职业病多发、高发态势,2005年开始,福建省总工会与省卫生、安监等部门一道,在职业危害比较比较严重的制鞋、化工、煤炭、非煤矿山、石材加工、蓄电池等行业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通过平等协商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011年7月21日,福建省总工会牵头,会同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卫生厅、安监局、煤监局、工商业联合会、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等7部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的通知。召开了全省制鞋行业和煤炭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工作推进会,在部分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推广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推进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工作水平的提升。在矿山开采、石材加工、制鞋、化工、蓄电池制造等行业和相关重点企业行业进行试点。莆田市总工会积极推动签订制鞋行业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制鞋企业单独签订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265份,签订行业专项合同8份,共覆盖企业726家、女职工3.56万人,占已签订集体合同制鞋企业的85.5%。

福建省总工会根据福建省职业病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要求,除制鞋与煤炭行业外,非煤矿山、石材加工、化工、蓄电池等高危行业和企业的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也要同步推进。各级工会在继续大力推进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建制的同时,与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密切协作,加强对职业病防治专项集体合同的中期管理和监督检查,促进合同的履行,最大限度地维护职工的安全健康权益。

五、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网络体系建设

按照“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强化主体、综合治理”的基本思路,加强工会劳动保护队伍建设。工会劳动保护《三个条例》要求,工会劳动保护组织由国家、地方产业和企业三级组成。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即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网络、企业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网络、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网络。

《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各地建立健全工会参与安全生产群众监督的三级网络,即在县以上总工会、产业工会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在乡镇工会、城市街道工会、基层工会联合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各级工会组织设立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在企事业单位生产班组设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加强工作场所监督。

六、加大“一法三卡”企业推广力度和推广面

使“一法三卡”成为工会和企业行政抓安全的有效抓手。在排除事故隐患、减少职业危害和预防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去,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事故隐患的超前预防上来,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许多企业把“一法三卡”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的效益、奖罚措施相结合;与pDCa循环管理相结合;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相结合;与重大危险源辨识相结合;与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操作演练相结合等。特别是与企业创建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保管理体系和oHSmS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中的危险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等先进方式方法结合起来。

七、以“安康杯”竞赛活动为载体,开展预防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各种群众活动

“安康杯”竞赛活动,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企业不断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有效地预防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率,已成为各级行政抓安全、工会组织促安全、广大职工保安全,共同推进安全生产的有效载体,成为深受企业欢迎、职工热爱的品牌工程。实践证明:“安康杯”竞赛活动是工会动员广大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的有效形式,是工会依靠职工、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会维护职工劳动安全健康合法权益的重要载体。作为企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职工安全素质有效载体的“安康杯”竞赛活动,福建省连续开展十多年。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2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衡量指标;对策

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变革时期,经过三十来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特别是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影响劳动关系和谐的因素越来越多,而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又层出不穷。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分析转型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通过发现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冲突、矛盾,寻找解决他们的途径和方法。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的建设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部署。由此可见,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当前,我国的劳动关系存在许多不和谐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因此对有关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进行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及衡量指标

(一)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建设“和谐社会”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同等突出的位置。2005年,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007年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和思路,从而把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式写入。劳动关系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关系双方一种和谐融洽的良好状态。党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维护和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200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对建设和谐劳动关系作出部署。由此可见,劳动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二)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指标

关于劳动关系怎样才算和谐,如何衡量,这个问题很难用几句话来解释。2006年9月12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秋俭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新闻会上介绍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八个衡量标准。从中我们可以进行归纳、分析,为和谐劳动关系衡量指标的确立提供参考,笔者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衡量指标为:

1、减少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矛盾,二者地位平等,可以平等交流与协商,即劳资双方的和谐,这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应有之义。

2、保障劳动权益,加强劳动安全,减少工伤事故,预防职业病。由于在劳资双方中,劳动者相对处于弱者地位,如要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实现一种实质平等,就有必要对劳动者加以特别保护,尤其是保障其劳动权益。

3、加大弱势群体劳动权的保护力度,消除歧视。所谓歧视也就是不平等、不公正对待,持有偏见。当前在劳动关系中歧视较多的就是歧视弱势群体,如妇女、农民工和未成年工等。

4、社会保障机制健全,使劳动者可以共同享受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社会的发展,依靠的是人民群众,所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也要做到效率与公平的和谐。除了对利益分配时要以效益为依据外,也必须注意公平的实现。

5、增加工资收入,降低劳动者流动成本。这是要实现一种利益的和谐,即收入分配的合理化。只有照顾到劳动者的利益,才能增强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归属感,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

二、当前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体现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我国劳动关系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劳动关系总体保持和谐稳定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不规范

按我国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用工应当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但从现状看,虽然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合同签订率还比较高,可是在非国有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用工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农民工。而已签订劳动合同的,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或缺少必备条款,或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工时制度、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等国家规定的基本劳动标准。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生效实施,此现象有一定改善,可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二)劳动者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比较普遍

劳动关系中由于劳动者的弱势地位,导致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用人单位对职工的工资拖欠,同工不能同酬、社会保险缺失等。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工伤事故的频发显示,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并未得到充分的保障,尤其是劳动安全保障措施的缺失。在社会财富快速增长的同时,普通劳动者并没有足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对工资正常合理增长充满期待。此外,部分行业、企业分配秩序不规范,分配差距过大、分配关系不合理等问题也较为突出。这些现象是导致劳动争议和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因素之一。

(三)国有企业关闭破产和改制过程中存在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现象

部分国有企业在关闭破产和改制中操作程序不规范,甚至搞暗箱操作,职工安置方案不经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严重侵犯了职工知情权、参与权。一些企业在关闭破产和改制中不认真落实国家有关职工安置和劳动关系处理政策,忽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随意裁减人员,不依法支付自谋职业安置费或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没有妥善处理社保欠费、拖欠职工工资及各种债务。这些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引发了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三、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从以上这些劳动关系不和谐现象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现象各种各样,千姿百态,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根本保障。关于如何保障劳动者的权益问题,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措施,笔者针对当前的劳动关系现状,认为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健全、完善劳动立法

首先,针对我国现行《劳动法》根据社会发展的情况变化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其次,2008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在总结我国劳动合同制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用法律手段对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进行调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从而使劳动关系双方达到实质上的平等,使劳动合同制度在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这还远远不够,建议尽快制定《农民权益保障法》、《企业工资条例》、《欠薪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企业工资支付等行为,在立法中应加大对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及欠薪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劳动执法力度

劳动执法部门应认真贯彻和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一方面,应重点对劳动者工资拖欠问题定期进行严格的监察,既要解决旧的拖欠,又要防止新的拖欠;另一方面,也要重点对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存在的克扣劳动者工资问题以及工时过长、不支付加班工资和劳动环境恶劣等问题加强监察。在监察手段上,要采取更切实有效的措施,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和支付工资、提供劳动保护等情况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拖欠劳动者工资、不提供劳动保护等违法行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对举报投诉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等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在监察队伍建设上,要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增加监察机构和人员编制,同时抓好专项培训,全面提高劳动监察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劳动争议机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如果发生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法定的必经程序,即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没有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不能向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也不予受理,即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人民法院受理的前置程序。而实际上这一前置程序在很大程度上影向了劳动仲裁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用的发挥。

诉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应受到国家立法和司法的保护。既然劳动争议的处理最后可以进入司法审判程序,那么就不应该对劳动争议处理设置仲裁前置程序来限制当事人合法的诉权。选择用什么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的途径是当事人的自由,应该体现仲裁的自愿原则。所以应该取消劳动争议处理仲裁前置程序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

(四)扭转歧视劳动者错误观念

政府管理部门,首先应从自身做起,消除歧视观念,在政策制定和执法过程中,做到对劳动者平等对待。要引导用人单位依法管理,诚信待人,扭转对劳动者和城镇其他从业人员实行两种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旧观念,把善待劳动者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贯彻到各项管理工作的实处,为减少和消除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现象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引导全社会尊重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树立劳动者与城镇从业人员同等身份、同等地位和同等待遇的法律意识。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和社会舆论作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爱劳动者,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权益的良好环境。

(五)劳动者应利用法律武器最大限度地维权

劳动者自身应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特别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了解其享有的劳动权利和应履行的劳动义务,增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遇到自身的劳动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敢于、擅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既能考虑法律成本,又能选择正确且适当的程序来维权。而提高劳动者的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也有待于政府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对劳动者,特别是劳动者中的弱势群体进行法制培训。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3

关键词:港口农民工合法权益

随着市场竞争和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国有企业使用农民工越来越广泛,就广州港集团而言,农民工是港口生产一线工人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开放涌现在港口工作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更是构建和谐企业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做好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工作,调动民工积极性,对于提升作业效率,增强港口企业竞争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调查,工作在广州港集团公司属下各分公司的农民工约5000人左右,他们主要从事码头生产一线的装卸工人、机械司机、维修工、仓库员、中队级管理人员等岗位工作。农民工从简单循环的农活枷锁“跳”出来,不是简单地“闯一闯”、“混一混”,其从农村到城市的动机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这些人已从“赚钱”、“讨生计”上升到了能正视自身的价值。因此,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农民工队伍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政治稳定,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已摆在各级党组织和企业经营发展的议事日程。笔者就如何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谈一点个人观点:

1.进一步认识农民工在港口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广州港集团属下各分公司使用农民工多年,他们在企业已初步具备了工人阶级的基本特征。一是农民工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相联,他们在港口工作已基本掌握和运用现代生产技能,成为港口生产一线的一支生力军。二是农民工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他们的劳动时间、劳动对象以及所创造的价值主要在港口企业,其收入形态是货币而不是实物。三是农民工由最初期接受的装卸工等重体力劳动,上升到港口装卸机械司机、维修工、仓库员、中队级管理人员等岗位工作,又受到现代企业文化和文明城市建设的熏陶,已与现代的企业工人日益融合。

从政治理论说,农民工作为工人阶级新成员,壮大了国有企业工人阶级队伍,他们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自强不息,为推动港口企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港口装卸工作将以劳动密集型转为机械化操作。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港口建设更新改造,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亦越来越高,而与之相适应的农民工一方面受自身素质和个人愿望的影响,一些农民工在城市“进得去、留不住、融不入”,又将返回农村。另一方面,农民工是从农村劳动力中来,他们的文化基础参差不齐,企业对农民工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用人将转向技能技术型。

2.农民工在广州港集团权益保障的成效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逐步提高。多年来,广州港集团不断加强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1)各级党政领导、工会组织,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摆在企业和工会工作的重要位置,对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做出部署,从源头上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在工作机制上,坚持“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形成了“党委领导、企业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组建工作新格局。二是积极组织农民工加入工会,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提供组织保障。例如,2006年以来,黄埔港务分公司工会协助化州市劳务发展公司、从化市民乐劳务有限公司、信宜市鸿发装运有限公司、新丰县劳务有限公司组建了工会组织,目前已发展工会会员678人,会员数占农民工总数的37.23%,特别是从化市民乐劳务有限公司的民工入会率达到100%。在组建模式上,改变传统的依托企业建会的单一组建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多种形式的工会联合会或联合基层工会,探索从源头上在农民工输出地和劳务承包公司组建工会。在会员组织关系管理上,建立会员关系随着劳动关系转移的管理办法,适应农民工流动分散的特点。

(2)各级党组织和工会组织更加重视农民工政治待遇的落实,有些农民工在港口企业中入党、入团,有的被评为“优秀党员”、“先进劳动生产者”,有的成为生产技术骨干班长、中队级管理人员。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日益好转,劳动合同签订率不断提高,企业没有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劳动保护和生产工作环境同职工同等待遇,农民工对自身享受权益情况满意度上升,多数农民工对企业为他们所作的管理、服务比较满意。

多年来,广州港集团和各级工会组织建立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维权机制,并适应维护农民工权益的需要,努力推进健全完善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多种民主管理制度、劳动争议预防和调处制度等,努力覆盖到农民工。各级工会从劳动关系的源头入手,指导和帮助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各级工会组织开展查处伤亡事故和严重危害农民工安全健康问题。积极参加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督促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和预防事故技能。各级党组织和工会把农民工作为新的工作对象和领域,调整工作思路和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在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民工参加工会的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要求加入工会组织的不断增多,农民工对工会组织的认同感逐渐增强,切身感受到工会是代表和维护他们利益的合法组织。

但是一些用人单位(部门)法制观念淡薄,对处理有些侵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行为,现有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执法力度不够。一些农民工自身素质偏低,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较差,法制意识淡漠,不懂得通过合法手段保护自己。

3.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在政治制度上落实、经济权益上保障、社会舆论上宣传,体制改革、创新机制上贯彻。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循序渐进加以解决。

(1)在企业内部形成更加有利于保障农民工权益的良好环境。企业工会是群众组织,工会组织应主动配合企业建立统筹规划农民工合法权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有关规章制度。一是抓好现行法律法规的落实。建议用工单位要加强对《劳动合同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企业工会要组织有关部门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侵害农民工权益的行为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二是用人单位每年要集中一定时间,解决涉及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突出问题,加强劳动合同管理,规范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和规范劳动合同。所有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续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等各环节工作,防止用工行为短期化。工会要积极帮助、指导农民工签好劳动合同。三是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要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基础台账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工会要建立劳动合同的内部监督制度。用人单位解除农民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规定并要求重新处理时,用人单位应当研究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四是建立实施劳动合同的联动机制。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和工会要与劳务承包公司建立劳动合同工作的联动机制,强化劳动保护监督责任。五是规范劳务用工制度。企业工会和人力资源部门要加大对劳务承包公司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履行对农民工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建立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企业工会要督促企业职能部门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准备金,保障农民工工资的正常支付。建议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会同劳务承包公司制定不同工种的劳动定额标准,加强对实行计件工资制用人单位的监督,防止农民工实际工资收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党政部门应支持工会代表农民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工资集体谈判并签订专项协议,完善企业内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同时建立工资支付监督机制。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用人单位欠薪报告等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加强企业员工监督和厂务公开。另外,工会要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工时制度的监督检查,保障农民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3)不断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遏制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建议,一是落实和完善劳动安全卫生相关制度。企业有关部门要与工会建立完善劳动安全卫生协商、教育培训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严格做好农民工岗前培训工作。工会要与安全部门加大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力度。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要重点加强对危险行业、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的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督促企业改善农民工劳动生产环境,解决安全生产隐患和职业病危害问题。工会、人力资源部门和劳务承包公司要依法确保受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农民工能够得到医治和赔偿。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农民工冒险作业,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农民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权向企业建议组织农民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做出处理决定。三是加强群众监督。企业劳动保护规划、措施等要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集体合同的劳动安全卫生条款,要规定参加工伤保险、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改善劳动条件等具体内容。工会要监督企业落实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健全群众性劳动保护监督检查体系,发挥群众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作用。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4

一、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不和谐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劳动关系调整体制还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企业经济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深入进行,劳动关系调整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企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依然突出,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中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不够健全;二是有些失业人员,特别是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三是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不规范,劳动合同签订率、工伤、养老、医疗保险等覆盖率还不高;四是有的企业存在拖欠职工工资、超时加班、安全卫生条件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劳动安全生产无保障、女职工无特殊保护制度等现象,这些都容易引发各种劳资纠纷,是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工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并密切关注当前劳动关系的这些新特点和发展态势,加强研究,寻找对策,不断推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二、充分发挥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职能作用

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离不开工会对劳动关系的协调。健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

(一)、协调劳动关系,强调三方机制建设。三方协调机制已纳入了《工会法》。在实际工作中要努力适应建立这一新的机制的要求,加大参与力度,提高参与能力和协调水平。工会三方协调劳动关系应该建设三大体系:一是工会组织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基础。必须牢固确立工会参与协调的组织基础。工会干部参与协调,不是一般的个人行为,而是具有一级组织的法律效力;二是劳动者权益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依据。劳动者的所有权益和劳动标准都应有明确的法律规定,都应是法律赋予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侵犯了职工的这种法律赋予的权益,都应该依照法律来调整;三是工会监督法律体系,这是协调的保证。工会组织如果只有参与权、协调权,而没有监督权,那么,工会的协调是不完整的。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完整性应是参与权、协调权和监督权的有机统一。工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特性,决定了工会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性和独特性。在抓好现有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推行三方协商机制建设,及时协商解决本地区、本行业劳动关系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协调劳动关系,深化机制协调,发挥源头维护。主动从源头上参与维权。《工会法》规定了工会的地位和作用,所以工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力条件进行立法层面的“源头参与”,以推进和拓展和谐劳动关系在立法上的法律保障,从法律上引导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要加强源头维护,加大地方立法和规章、政策制度的参与力度。加强与同级人大、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府规章和行政措施的制定工作,提出工会的建议和主张,逐步建立起规范的源头维护机制。在企业中充分利用职代会、民主管理等形式提出议案,以规范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正常发展。推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是预防劳动争议的有力措施,要把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基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主要载体。《工会法》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要针对一些企业(转改制企业)民主管理流于形式的现象,大力推行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如建立职工代表(联合)会议制度、劳资协商会议制度、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工资集体协议制度、合理化建议制度等等。通过各种民主管理形式,切实落实职代会各项权利,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劳动用工实行签订劳动合同制度。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继续大力推进集体合同建制;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作为切入点,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建立完善的工资决定和正常调整机制;加强机制建设,促进集体合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切实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不断增强职工对集体合同工作的参与度。重点推动非国有企业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指导企业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变更、终止、解除的行为。推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企业劳动关系自我协调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企业实行集体协商工资制度,通过集体协商工资制度,制止克扣员工工资和不依时逐月发放工资的问题和现象,预防和减少拖欠工资现象的发生。当前要特别注重发外包工、临散工和进城务工人员依时发放工资的问题。

(四)、协调劳动关系,加强和完善

劳动法律监督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一是切实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和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把职工群众监督和化解矛盾的工作真正落实在基层。二是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制度,协助和督促企业严格执行国家各项劳动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是充分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作用,积极推行和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及时化解劳动纠纷,把争议消除在萌芽状态。四是抓好劳动争议仲裁,协调好劳资双方的利益,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基层工会,关键要抓好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设,特别是要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要解决好劳动纠纷,保障企业和职工劳动关系在和谐稳定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五)、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职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制度。一是建立职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机构,制定有关工作制度,以有效的工作方式开展职工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活动,切实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重点放到特困职工迫切需要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上来,切实帮助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和维护其合法权益。三是认真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活动,为广大职工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

(六)、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一是工会组织要把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作为实事,重点解决职工,特别是困难职工,在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帮扶救助和职工培训等方面的实际困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要积极发挥各级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和职工法律援助站的职能作用。同时,还要搞好个别协调,做好上访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安抚工作,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这既是实实在在的实事,又是看得见的思想工作。事实证明,在协调劳动关系矛盾中,把思想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非常有效的。二是广送温暖,多办实事。首先,送温暖作为工会组织扶贫帮困的常规做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救助制度,以实现送温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其次,工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培训、就业、再就业方面的指导和服务功能;另外,工会要积极协助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七)、协调劳动关系,加强预先协调。劳动关系预警机制的实质是突出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核心是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作用是推进改革和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要运用“预测、预审、预防、预报”措施调整劳动关系。劳动关系预警机制要进一步延伸到依法源头参与、落实集体合同、新建企业工会组建、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困难弱势群体利益等方面。要深化信息网络系统,切实搞好职工来信来访工作,千方百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减少到最低限度,使预警机制真正成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企业稳定的重要制度。

三、工会需加强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

工会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要以党和国家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及“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为指导,以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为切入点,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中发挥好主导作用。为切实做好职工维权工作、提高协调劳动关系的能力,工会组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和加大组建力度。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维权能力。提高工会的维权能力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内在要求。首先以《宪法》、《劳动法》、《工会法》为普法重点,切实抓好在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中开展工会法律宣传教育活动。二是工会要在职工中广泛开展爱岗敬业的教育活动,鼓励和引导职工积极参与企业建设,增强对企业的认同感。同时工会还要引导企业经营者切实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关爱职工,切实改善职工的生产劳动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加福利,在企业中营造相互尊重、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企业发展,共同构建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三是要增强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维权意识,强化全过程维护和依法维权的观念;四是要通过培训,使广大工会干部熟悉劳动就业、工资分配、社会保障、劳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知识,同时掌握协商本领,熟悉谈判技巧,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当好职工的代言人;五是要创新工会组织领导体制,探索派遣工会主席和工会组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推进基层工会工作;最后要加大对工会干部维权的保护力度,促进维权工作的开展。

(二)、加大工会组建力度,必须把广大员工吸收到工会组织中来。做到那里有员工就要在那里建立工会组织。职工群众参加和组织工会的目的,就是要工会代表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安身立命之基,离开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没有必要存在也存在不下去,所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肩负的基本职责,通过工会组织实现最大限度地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包括进城务工人员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中来,实现工会组织的全覆盖,是工会协调劳动关系、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环节。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5

第一条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厂“大计共商、目标同识;责任共负、风险同担;效益共创、利益同享”的利益共同体建设,发展和巩固经营者与生产者相互依靠、密切合作的新型关系,激发职工全员参与管理、投身改革的积极性,实现我厂“探索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结构优化,狠抓电炉工程建设,攀登百万特钢高峰”的方针目标,特由厂工会代表全厂职工与厂长代表企业行政签订_________年利益共同体集体协议。

第二章双方目标

第二条_________年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应达到:

1.产量:钢:_________吨;商品材_________吨;

2.产值:_________元;

3.销售额:_________元;

4.利税:_________元;

5.利润:_________元。

第三条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1._________年内完成大电炉、lf炉、vd炉和连铸机施工设计图,提出标准设备清单,开始设备订购工作。非标准设备选择制作单位,并落实订购合同。开挖大电炉、连轧机氧化铁皮沉淀池。

2._________年内完成转炉厂3#连铸机移地改造和一轧厂成品料场改造。

3.带钢厂引进小四辊冷轧机电气系统更新项目一季度基本完成。

第四条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确保全年安全目标实现,即全年无因工死亡事故;年千人重伤率≤0.25;月千人负伤率≤0.75;粉尘合格率≥60%。并完成以下劳动保护措施项目:

1.新上机动处化铁炉除尘设备。

2.耐材厂250m3石灰窑除尘及co2回收项目上马。

3.厂职工医院增设高压氧仓。

4.完善一炼厂11#炉除尘设备。

第五条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实施“三文明”工程,办好职工运动会,力争文明“七连冠”称号。

第三章权利与义务

第六条根据《企业法》及《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厂长对企业负有全面责任,对全厂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第七条职工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中处于主人翁地位。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是党政联系群众的纽带。工会依照《工会法》代表和组织职工参政议政,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厂长的管理权威,并履行各项社会职能。

第八条根据工厂《全员劳动合同制实施细则》,企业分别与职工签订个人劳动合同。职工经考核合格获得“上岗证”。上岗前应签订《上岗合同》。工会有权监督个人劳动合同执行情况。

第九条因履行个人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争议,按《厂劳动争议调解实施办法》处理。

第十条企业执行政府规定的各类节假日制度,并根据生产经营实际,实行经厂职代会审查通过的《厂劳动作息制度》。

第十一条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企业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及工龄工资制度,并发放各类规定的专项津贴。企业执行《_________》。企业工资、奖金等分配制度由企业职代会审查决定。

第十二条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练兵等群众性生产活动,实现94年企业质量创优、结构优化、降低成本等重点生产经营目标:

1.确保电炉钢全年完成_________吨。其中,一炼厂_________吨;二炼厂_________吨。精炼钢不少于_________吨。

2.力争带钢热送比达到_________%以上。

3.一炼、二炼厂粗炼吨钢电耗比_________年下降_________%(一炼厂为_________kwh/t;二炼厂为_________kwh/t)。动力厂锅炉用煤比_________年节约_________吨。煤气厂煤耗要降到_________kg/km。

4.工厂质量体系接受第三方权威机构认证。

第十三条继续开展和深化班组升级活动,推进班组民主管理,进一步提高全厂班组的整体素质。

第十四条积极落实建房资金,全年新建住房_________平米,力争_________平米;分房_________平米(_________户)力争_________平米。

第十五条关心职工生活,年内完成下列生活福利设施:

1.冷库扩建一季度竣工,高温前投入使用。

2.老托儿所改造_________月份竣工。

3._________年底完成带钢厂食堂、浴室的基础结构部分。

4._________年底完成_________门新建综合楼的_________%工作量。

5._________年底完成职工医院病房楼扩建工程的_________%工作量。

第十六条企业执行《_________》,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并根据相关规定,实行劳动保险制度,支付职工劳动保险费用,逐步建立补充保险制度。企业为每位职工集体办理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第十七条企业每年安排有毒有害、高温作业工程的职工体检一次。在逐步完善医疗保健条件下,接受体检人数逐步增加。

第十八条企业年内安排_________人次职工疗休养。从事尘毒有害作业的职工每年进行一次。

第十九条职工因工负伤或受职业病伤害产生后果时,按《工厂关于适当调整职工工伤保险待遇标准的实施办法》处理。

第二十条企业执行政府有关劳动保护的法规、条例。负责加强和改善劳动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劳动保护以及特殊工种和女职工的特殊保护工作。工会支持企业劳动保护管理,发现违章指挥,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隐患和职业危害,应提出解决的建议;当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应向企业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行政方面应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企业行政和工会有责任教育职工严格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教育和组织职工接受安全技术培训和管理。工会支持行政对危及企业和职工安全的行为的惩处。

第二十二条企业组织和开展对职工的职业道德、科学、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第二十三条企业行政支持工会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陶冶职工情操,不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章协议履行

第二十四条本协议履行情况每半年向厂职代会二次,接受职工代表的审议咨询。为加强协议中途管理检查协议履行情况,协调履行中遇到的困难,特建立共商制度予以保证:

1.共商会制度。厂工会每半年召开一次由厂党政领导、工会和职工代表,以及生产一线工人参加的共同利益协商会,对协议履行中的难点进行共商。共研、共决,相互沟通。

2.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制度。厂工会每半年一次组织职工代表和有关人员,就协议履行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把查出的问题和难点提供共商会研究解决。平时针对临时出现的问题开展动态检查。

3.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厂长可根据具体情况,随时召开工厂管理委员会会议,就协议履行中发生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4.工会与行政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厂工会与厂行政每季度举行一次联系会议,就协议履行情况,互通信息,交换看法。

5.双方临时约见协商制度。遇协议履行中发生突发性情况,行政和工会任何一方可提出临时约见协商,及时解决难题。

第二十五条因各种不可抗拒力(包括自然因素或国家政策变化等)致使协议不能履行,或经双方协商同意,可变更或终止协议。变更或终止情况应报告职代会和双方各自主管机关。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协议解释权归签约双方。

第二十七条本协议如与上级规定有抵触,按上级规定执行。

第二十八条本协议有效期自厂长、工会主席签字之日起至_________年底。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6

关键词:矿山企业;劳动保护;完善机制

中图分类号:F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66(2008)10-0029-01

劳动保护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广大员工生命安全与健康。浙江省遂昌金矿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黄金矿山企业,在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都属高危行业,健全完善劳动保护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该公司工会在劳动保护工作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履行工会职能,切实执行《工会法》、《劳动法》,把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与完善劳动保护机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劳动保护内容和形式,通过完善劳动保护长效机制、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较好地维护和保障了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一、履行工会服务职能,完善劳动保护长效机制。劳动保护作为促进员工安全健康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长期艰巨

的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认识完善劳动保护长效机制的重要性,更好地保证企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是履行工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遂昌金矿工会通过完善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保障体系、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网络、不断完善和规范工作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改进工作方法,拓展工作新思路,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控制伤亡事故为目标的事故监督型为主,向以全面维护员工安全健康为主的全方位监督型转变,切实从指导思想上把员工安全健康放在工会维权首位;二是由协助行政检查安全的配合监督型为主,向履行工会劳动保护职责和自主监督型转变,切实从管理机制上实现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三由日常对劳动保护的监督检查,向国家赋予工会的权责进行法制监督型转变,切实从员工群众监督手段上依法规范、依法监督。

二、履行工会参与职能,完善劳动保护决策机制。建立劳动保护决策机制,应以工会组织充分履行维权职能、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为核心,实现工会劳动保护管理系统和程序化。多年来,遂昌金矿工会坚持职代会民主决策,从源头上来审议维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劳动保护各项措施制度,每年年初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和审议并听取、吸收广大员工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劳动保护措施,完善制度;发挥职代会专门工作小组作用,对提案进行评审并监督落实,将年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和劳动保护目标展开,分解落实到各分工会,有力的促进了劳动保护工作。到目前为止,公司已经连续十七年实现了工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交通事故重、重大火灾事故为零的目标;每年的平均粉尘浓度合格率在94%以上,含氰污水排放合格率达到100%,酸性污水排放合格率在97%以上,分别比年度计划指标提高了9个、5个和12个百分点,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同提高的目标。

三、履行工会维护职能,完善劳动保护监督机制。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代表员工依法签订集体劳动合同,从源头上维护员工劳动保护的权益,要把坚持和完善集体合同平等协商机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以下三个方面履行维护职能:一是深化集体合同管理。工会要代表员工与行政平等协商,定期(每半年)对集体合同落实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规范劳动保护、用工、报酬管理等,确保员工的劳动保护、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二是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维护员工劳动保护权益力度。积极组织、协助员工签订好《劳动合同》,同时,根据女工特殊生理特点,注重劳动合同中保护女工的特殊利益。三是坚持以人为本,做好职业病防治。以《职业病防治法》为准则,注重改善员工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从管理制度、专业技术、监测分析及治理设施等形成一个完整矿山管理体系,有效遏止职业危害的发生。遂昌金矿从预防和控制矽肺病入手,不断更新通风防尘设备,改进通风系统,改善井下作业环境,有效地控制了矽肺病的形成和发生,并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体检,对接触粉尘岗位的人员每年进行体检。如今,公司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行率均达到了100%,连续三年被浙江省劳动、社会保障厅授予“劳动保障诚信a级单位”称号,获首批省级“绿色矿山”。

四、履行工会监督职能,完善劳动保护创新机制。企业劳动保护工作,要做到思维创新,依法建立健全劳动保护创新机制,突出工会组织的监督职能,工会在组织开展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时,应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对重大隐患的整改治理,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严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新建工程项目“三同时”的管理、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和查处等制度及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提高劳动保护工作的预防性和高效性。在完善劳动保护创新机制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新提高“安康杯”竞赛质量。工会要以“安康杯”竞赛为契机,规范劳动保护的基础工作,为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工作搭建平台,不断总结竞赛经验,充实内容,创新方法,提高质量,进一步发挥“安康杯”竞赛的潜能。二是创新提高员工群众监督队伍的素质。工会要注重提高广大员工参与劳动保护群众监督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迅速提高群众监督队伍的素质;通过加强培训,建设一支懂法、依法监督的职工群众监督队伍,全方位深层次地提高员工的自我劳动保护意识。三是创新提高劳动保护监督实效。工会要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实践和研讨,深入开展“三不伤害”、“班前会”等危险预知活动,深化班组安全管理,发挥班组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的作用,认真落实岗位标准化作业,不断拓展监督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使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更加具有实际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遂昌金矿工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摘自企业工会法规政策文件选编2007年1月,浙江省直属企业工会编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7

一、当前劳动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

1、个体防护标准存在问题。虽然我国已有相当数量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但还有一些产品没有制定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有些产品标准技术指标比较低,有些产品检验方法比较落后。由于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多元化、劳动用工形式多样化等原因,我国个体防护用品装备存在先进性程度不高,科研投入少,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更新换代缓慢等问题。

2、不执行劳动合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的条款。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意愿表达,双方签订后应该是双方劳动关系行为准则。一些用人单位为应付劳动部门检查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要么将劳动合同全部收存起来,不给劳动者应持有那份合同,要么把劳动合同束之高阁,不执行或只执行对用人单位有利条款,长期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

3、企业劳动过程保护欠缺,职工的安危亮起红灯。企业必须对劳动者实施劳动保护,为劳动者依法取的基本权利。但是企业改制后,劳动保护却日益呈现出弱化趋势,存在问题:一是忽视上岗培训,致使劳动者在对企业生产工艺和安全卫生条件缺乏了解情况下致伤致残。二是劳动保护措施不力,一些企业经营者错误地把劳保设施和防范措施视作装饰品,备而不用或破而不修,把劳动者完全暴露在裸事故隐患面前。三是未按规定发放劳保用品。

4、职工的安全教育培训片面,职工自我保护能力不够。目前有的企业劳动保护用品不能及时配齐,总是强调经济效益不好,要职工体会企业难处,劳动保护内容培训少,职工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职工安全意识只是为应付检查,每次到现场,一些违反自我保护职工总有自我圆谎的说词,殊不知发生各类事故最大受害者是职工自己!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执法力度

1、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基本法律,对劳动关系各个方面都作原则规定。为了使劳动法各项制度更加具体化和规范化,国家应尽快制定一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性法律,以规范劳动争议处理中具体程序问题,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与之相配套司法解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处理劳动争议时有法可依,以保证法律严肃性和权威性。

2、尽量缩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不平等。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一要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消除劳动者后顾之忧;二要加强职业培训力度,提高普通劳动者就业竞争力,弥补大部分劳动者劣势地位、减少其依附性;三要进行法律知识宣传教育,增强劳资双方法律意识,提高双方遵纪守法能力。

3、加大劳动监察监督执法力度。劳动监察部门要在管辖范围内开展经常性的执法检查活动,要变劳动者上访举报为下访调查,重点检查是否严格执行劳动用工制度即劳动合同是否签订,合同中有无霸王条款,是否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各项保险费用是否为劳动者上缴以及劳动保护是否存在隐患等,对所检查出问题,劳动监察部门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违法必纠。

4、保证个体防护用品的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民族安全意识提高,劳动者对个体防护用品不仅要求产品质量、安全防护性能,还要求产品有多功能性。生产环境中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不可能做到一种职业危害配备一种防护用品,这就要求防护用品尽量及多种功能于一体。因此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新产品开发、研制和生产过程中重要作用,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工艺、先进技术基础上注重创新,不断提高我国个体防护装备科技含量,更加有效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

三、发挥工会职能,把握劳动保护主动权

工会做好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是当前经济建设中的一项不可缺少重要工作,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一种补充力量,还是企业经济建设根本保证。企业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既要服务于企业经济建设,又要保证企业员工在生产中人身安全与健康,应从法律知识、企业管理、教育培训、工艺技术、生产设备等方面,采取有力的综合措施,以劳动保护工作为核心,把握住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工作主动权。

1、是要通过开展各自工作与活动,预防伤亡事故发生,更好地控制或减少职业病的危害,以利于保障企业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

2、要监督和协助企业行政搞好企业劳动保护工作,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员工冒险作业、或有习惯性违章操作等现象时,有权当面给予阻止、或者向企业行政现场指挥人员提出停产解决建议;

3、要积极协助企业行政部门制定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监督检查劳动保护经费提取及使用情况;

4、要进一步适应企业经济持续发展与建设需要,积极创造良好的企业安全工作外部环境氛围,为实现这一共同目标各个部门之间都要互相交流情况、密切配合、沟通信息,使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群众性劳动保护工作始终。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8

职业安全权,是劳动者依法所享有的在劳动的过程中不受职场危险因素侵害的权利。国内学术界类似的称谓有:职业安全卫生权、安全卫生保护权、劳动保护权等。①而国外一些学者则从广义上去界定,称为工作环境权、②劳动保护权。③概念认识上的差异,反映了学者不同的研究视角和各国立法的态度。就职业安全的概念界定,从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的规定来看,则是指包括“工作的物质要求与进行或监督工作的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机器、设备、工作时间、工作组织和工作过程对工人身心能力的适应”的“主要行为领域”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并特别指出:“与工作有关的‘健康’一词,不仅指没有疾病或并非体弱,也包括与工作安全和卫生直接有关的影响健康的身心因素。”④

职业安全权是劳动权体系中的重要子权利,体现了劳动法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劳动关系是一个矛盾体,既具有财产属性,又具有人身属性,而人身属性决定了职业安全权产生的基础。这一权利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劳资双方不同的利益驱动和价值追求,无法通过私法的契约机制来完成对劳动者的全面的和彻底的保护,而必须导入以国家为主体的公法干预。因此,从性质上讲,职业安全权是一种与自由权相对应的社会权。“与此(自由权)相对照的是,社会权则是与福利国家或积极性国家的国家观相对应的基本人权。自由权是在国民自由的范围内要求国家不作为的权利,而社会权则主要是在社会上对经济的弱者进行保护帮助时要求国家作为的权利。”⑤因此,劳动者实现此项权利的基本手段就是国家立法,制定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明确用人单位和相关主体的法定义务,强化政府行政执法能力,使劳动者由传统安全法上的被动受益主体转变为主动权利主体,并实现安全卫生立法指导思想和理念上的转变。

职业安全权与其他民事权利、劳动权利相比较,呈现如下特征:1·人身权特征。生命健康权是人格权首要的和基本的内容,是公民最高的人格利益,是人存在的价值基础。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职场中存在着从属性特征,在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丧失了对自己行为的完全支配权,受制于用人单位的支配和监督,这是法律所认可的,但是,正如国际劳工组织的宣言所倡导的劳动不是商品一样,任何场所、任何条件下劳动者都不是资本及其所有者的附属品,而是享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劳动安全卫生法的任务,就是在用人单位的用人支配权与劳动者的人格独立权,在用人单位财产的所有权与劳动者的人身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而平衡的立场受制于对劳动者人格的尊重和人权要求程度。任何抽象掉人身关系的劳动法,任何定位于财产权范畴的职业安全权,都是片面的。2·法定权特征。如果说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权首先是一种人身权,而人身权又是一种应有权利的话,那作为法定权利属性的职业安全权则具有了工具性的意义。职业安全权成为法律化与制度化的表现,表明这项权利的现实性和可及性。“法定权利是权利的制度化,是权利存在的重要形态。它自始至终都处于应有权利与现实权利的中间位置,起着中介作用。”⑥带有法定属性的职业安全权昭示了在这样一种公法关系中,国家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所负有的义务必须履行。在职业安全权作为法定权利属性的条件下,其权利的本位性和权利主体的主导性就凸现出来,从而构成职业安全权利制度:权利主体制度、权利内容制度、权利实现制度、责任制度以及权利救济制度。在劳动法的权利体系中,法定权利固然起着导向作用,但仍有许多法定权利兼有约定权利的属性,法律允许劳动合同当事人在权利性质归属上做出选择,而作为职业安全权的法定权利属性则是唯一的和鲜明的。这正是这项权利的法律价值所在。3·职业安全权是权利束。职业安全权是一个权利体系,其中所含的权利既有一致性又有独立性。从权利的内容和结构分析,既有个体性权利如拒绝权,也有集体性权利如建议权;既有实体性权利如紧急避险权,又有程序性权利如民事索赔权;既有劳动过程中权利如知情权,也有劳动过程之外的权利如工伤保险权、培训权等。应申明的是,从国际劳工立法和北欧一些国家劳动安全法、工作环境权法的立法趋势看,职业安全权呈现逐步深化态势,涵盖劳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体面劳动”作为职业安全权的最高目标,以此促进劳动者身心和谐发展。这将是我国职业安全权发展的方向所在。

职业安全权的性质和特征,集中反映了劳动法的人本主义精神。劳动法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协调劳动关系,更多地在倡导和宣扬一种功利和价值观冲突和对峙中的主导性原则:劳动者权利本位思想。上文已指出,职业安全权从无到有,经历了法律由财产理性选择到人本理性选择的过程。当劳工的职业安全服从于资本财产法需要的时候,这样的私法权利本位对劳工来说是虚伪的:劳工生命的尊严和全部价值均在这种形式平等中丧失。私法契约所带来的不可克服的后果:劳工力量的强大、劳工团结权的承认以及社会主义运动和人权发展,使得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回归人本精神。权利本位模式设计下的公私权力(利)体系中,必然“引导人文精神的复归,使之成为现代法律精神的要素。”⑦依次推导,职业安全权的权利主体是劳动者,政府既是保护劳动者的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承担着通过立法和执法保护劳动者的基本职责,而劳动者则可以通过工会组织行使职业安全的建议咨询权及一定范围的决策权,并可通过合法的劳工斗争,消灭或杜绝安全隐患,保障工作场所及生产活动的安全。人本精神理念下的职业安全权不仅不会导致劳资关系冲突甚至破裂,反而能促成劳资关系和谐。从实证的角度讲,法律的目的之一,在于将当事人间潜在利益分配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促成事前规范,起点公平,消除冲突产生的可能性。确立职业安全权的目的,并不是剥夺用人单位的权利,而只是以人本精神为主旨,消除利益驱动下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权的侵害。“安全使人的合作要求得到解放,……合作的冲动反过来又增安全。”“……安全依赖于均衡———合作本能与利已本能之间维持均衡。”⑧因此,劳动者的职业安全权的丰富发展,不仅仅是劳资关系内在自发机制的一种有效矫正,更是协调劳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二、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的国际保护

劳动者职业安全权是19世纪初期伴随着劳动法的起源而诞生的,而且是最初劳动法的主要内容。但是,19世纪初期的劳权立法的保护范围极其狭小,只限于对童工、妇女的保护以及对最高工时等基本劳动条件的限制,劳动者的职业安全保障是极不彻底的,其深层原因是基于“自由放任”的个人权利本位的立场。⑨仅从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危险负担规定就可反映出来:工伤赔偿责任最初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坚持过错责任原则。其结果是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经常发生,死亡率猛增,工人阶级的境遇十分悲惨,这必然导致劳资关系日趋紧张,激起工人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19世纪末期,随着工人阶级斗争的日趋高涨,加上受18世纪启蒙运动和法国革命的影响,某些社会政治力量也同情和支持工人的要求,迫使资产阶级国家不得不制定法律来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西方各国对职业安全权的保护理念发生了转变,基于劳动者是与资本抗衡中的弱者的社会权利本位立场,1884年《德国劳工伤害保障法》和1897年《英国劳工赔偿法令》确立了雇主方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使用人方对劳动者在劳动安全中的赔偿责任具有了绝对性,进而开始实现把劳动者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加以倾斜保护。

20世纪以来,劳动安全保护已进入一个新境界。职业安全不再只是“国家”强制雇主保护劳动者的义务,而且也是劳动者在安全法律保护中应享有的积极权利。10在此之前(产业革命以来)的职业安全权,是建立在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的基础之上,“国家”强制的公法性质的劳动基准成为最基本的手段。随着全球意识形态的淡化和劳资政三方合作机制的形成,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安全立法迈上新的台阶。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首先致力于对本国繁冗的劳动安全法规的整合,由制定单一的适用于特定范围的职业安全法规过渡到制定综合性的,适用范围广泛的部级职业安全法规。这一实质性的转变,将职业安全权的权利内容由过去的预防和救济伤害事故,导入到职业的安全、舒适、体面及健康,从而将劳动安全保护提高到人权保护的高度。首先实现综合性立法保护的是瑞典1978年制订的《工作环境法》,之后美国、日本、法国、挪威等均颁布了综合性的保护法典,例如,1970年的美国《职业安全卫生法》、1972年的日本《劳动安全法》。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立法形式,将劳动安全标准全球化。1981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了第155号公约,即《职业安全与工作环境公约》,并制订同一名称的第164号建议书作为补充。该公约和建议书,不但标志着国际劳工组织由制定单一的适用于特定范围的职业安全标准过渡到制定综合性的适用范围广泛的国际职业安全标准,而且建构了政府、雇主、工人三方共同“管理”职业安全的制度框架。1985年,国际劳工组织又制定了第161号公约和第171号建议书两项职业安全国际标准,作为第155号公约和第164号建议书充。200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议定书,对第155号公约中有关职业事故、职业病登记和报告等内容进行了修订补充。形成了内容较为完整的国际劳工职业安全保护制度体系。2006年10月,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了1981年的第155号《职业安全与工作环境公约》。

三、我国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护

我国极为重视劳动者职业安全方面的立法。从上世纪50年代起,颁布了大量的劳动安全方面的法规和规章,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并实施了《矿山安全法》、《工会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同时国务院及其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地方政府还颁布了大量行政法规与规章,具体规定了劳动安全权利保护的内容和实施程序,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包括宪法在内的多层次立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此外,国家还先后制定了100多项劳动安全国家标准。应该说,我国关于劳动安全权的立法,与国际劳工公约的内容和要求基本上是一致的。

我国进入新世纪后制定的《职业病防治法》与《安全生产法》,与以往的劳动者职业安全保护法律、法规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首次明确了劳动者的权利主体地位和权利内容。法律明确规定了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享有的知情权、建议权、批评、检举、控告权、紧急避险权、拒绝危险作业权、工伤保险权以及民事赔偿权等权利。法律突破

了以往法律法规只规制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安全保护义务,使劳动者由被动的受益人转变为权利人。立法的人本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理念得以深刻体现。第二,法律规定的内容较为全面,趋向综合化。立法的内容包括了生产活动安全和职业病预防的保障规范、安全设施建设的投资保障规定、从业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安全管理体制、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三方管理”中政府、工会与企业的权利与义务,以及违反法律的责任追究制度等。第三,强化了法律责任的规定。《职业病防治法》与《安全生产法》,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法律责任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针对各种违法行为采取追究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方式,组成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侵权责任的制度体系。随着我国对第155号国际劳工公约的批准,必将进一步提升劳动者职业安全权的理念及其保护水平。

四、我国职业安全权保护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从业劳动者职业安全的法律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已经确立。但从业劳动者的职业伤害危险依然存在,重大工业伤亡事故频频发生,职业病患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经济利益驱动,资本权利吞噬劳动权利是问题的实质;同时也有法律不健全、行政不作为、监管不力、有法不依,甚至官员搞腐败等多种原因所致。笔者仅就现行法律制度的重要缺陷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探讨。

(一)法律制度的综合性调节功能欠缺

1·立法体例与立法理念上对法律的综合性调节功能考虑不够。现行立法采用职业安全保护与职业病防范分别立法体例,表现为现行两部最重要的法律—《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这不利于建立全面预防职业危害的国家管理体制。职业安全与卫生息息相关、不可人为分离,共同服务于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安全生产法》是

劳动安全保护与工伤事故防范的立法,《职业病防治法》是工业卫生与职业病防范的相关法律制度,二者各有其立法体系,互不衔接。在立法的宗旨理念方面,两法的立法精神侧重于“经济性”,缺乏“社会性”,偏向以安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以人为本的终极关怀理念不够深入。11

2·职业安全的管理机构实行的是多头管理,全国还没有一个全面负责职业安全工作的机构。1994年的《劳动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确立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综合管理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履行职责。因为:其后的《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职业病防治监督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法》关于主管机关虽无明确规定,但实际上职业安全工作,由劳动行政部门移归直属国务院的安全生产监督总局统一管理。对于危险性机械设备检查监督管理,又专门归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管理。另外,煤矿安全监察部门、公安行政管理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甚至纪检部门亦有特定管理权限。他们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对用

人单位和劳动者执行落实国家劳动安全法的情况实施监督。但是,这些机构之间常常缺乏相互配合,甚至相互推诿责任或越位管理,往往使得事故得不到高效、及时处理。对上述存在问题的解决,应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制度模式,向着职业安全一体化方向发展。12

3·国务院及各部门颁布了数百项有关职业安全的法律、法规,但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过程中,各部门缺乏协调,导致执行不力。这就在客观上要求,职业安全保护立法应向综合性的方面发展,及早建立统一的职业安全法律体系。

(二)安全保护法律实施的覆盖率较低

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其实施覆盖率都非常低。判定职业安全法律实施覆盖率,并不取决于法律本身规定的范围,根据劳工组织的研究资料,判定一个国家职业安全法律、法规实施覆盖率可由工伤保险覆盖率来判定,工伤保险覆盖率是指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占按全国劳动力活动人口的比例。13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

家统计局《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显示:按全国劳动力活动人口计算工伤保险覆盖率:8478万(参加工伤保险职工)/75800万(全国城乡就业人员)=11·3%。2006年的数据还没有公布,应当有一定的提高。但与高达98%的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工伤保险覆盖率相比,差距是非常大的,努力提高职业安全保护法实施的覆盖率是我们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法律制度的内容不够系统、完善

《职业病防治法》和《安全生产法》虽说是国内职业安全领域立法中最好的,立法质量很高,曾受到国外的好评,但在立法内容上还存在以下问题:职业安全与卫生权的法律保护的技术性、投入保障及职业伤害防范等措施不够具体,缺乏操作性;劳动安全三方管理机制和代行检查制度没有规定;工会维权制度不明确,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不能有效地维护劳工权益;工伤保险的覆盖率很低,缺乏有效的企业缴费措施;从业劳动者的安全代表的处置权、职业安全训练权没有明确规定;《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仅仅是针对显而易见的和容易发生的职业事故以及最基本的职业病,但很难达到第155号公约所要求的全面地、系统地预防职业事故和职业病;职业灾害补偿制度不完善,还没有劳动力康复与重建的概念等。例如,劳动力的重建已成为职业灾害补偿的新趋势,是指通过职业辅导、职业训练及特案介绍等就业服务,促使残障者适当就业。这些法律制度缺陷使劳动者的生存与健康权难以得到充分实现。

(四)职业危害发生后的权利救济制度不够完善

近年来职业安全方面的事故发生后,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解决对伤亡劳动者医疗救治及其亲属的赔偿,通过司法程序顺利解决成功的案例不多,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较多。这主要是解决争议的程序法问题。对此,笔者认为需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建立行政干预与司法救济制度相结合、以司法救济为主的权利救济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注释

①常凯著:《劳权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②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2、437页。

③[法]w·杜茨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75页。

④1981年职业安全卫生公约(第155号)第4、5条。

⑤[日]大须贺明著:《生存权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2页。

⑥程燎原、王人博著:《权利及其救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35页。

⑦张文显著:《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89页。

⑧[美]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8—89页。

⑨法律上表现为,民法在当时是调整包括职业安全在内的劳动关系的主要法律规范。

10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32、437页。

11汤兰瑞、邱松岚:《两岸职业安全法制浅论》,载《建筑安全》2003年第12期。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9

一、严格执行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在《劳动合同法》没有颁布之前,企业都是遵照《劳动法》来调整用工关系,《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媒体做了强势宣传,公司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决心认真贯彻执行,并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

1、提高工资。从20*年元月份起,公司给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都增加了工资,月平均增资额达到*元,2009年元月再次给员工增加了工资,月平均增资额达到*元。

2、缴纳养老保险。凡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不分户口类别、用工类别,一律从20*年元月起给予办理养老保险。新增缴纳养老保险人数*名。

3、缩短试用期。新招聘的员工试用期,坚决执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由过去的*个月降为*个月,试用期工资与正常工资仅差*元。

4、招工有简章。公司每建成一个超市,就需要招收一批新工。为了使应聘者明白工作单位、岗位和工种,了解相应的工资待遇,每次招工都有简章,20*年依据《劳动合同法》,对简章内容作了相应修改。

5、保障员工食宿。我公司各个基层单位的员工人数一般在*人以上,全部办起了员工食堂,离家*公里以上的员工,都给安排免费住宿,做到这一条相当不易。

6、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我公司及时从县人劳局买回了制式《劳动合同书》*份,没有作任何修改,不夹杂企业单方面意愿,与全体员工签订了新的书面劳动合同。

7、不采用经济裁员。我公司自成立*年以来,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经常招聘新工,安置了*多名下岗职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没有采取过经济性裁员措施。有些员工干了几月时间要走,经过领导谈话挽留,坚持要走的,如期发给工资,不以任何理由刻扣员工工资。

8、未发生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事项。与第*条同样的理由,我公司自成立以来,还没有发生过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的事项。

二、依法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制度是指职工与企业代表依法就工资分配制度、形式、收入水平进行平等协商,并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工资协议。这种作法有利于缩小市场经济中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确保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集体合同制度是指用人单位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条件、职业培训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依法经过谈判达成一致协议,以书面的形式确定该用人单位劳动标准,用此协议规范劳动和劳动管理行为的制度。而对企业来说,这两项制度也对建立和谐稳定的劳资关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工人的积极性有着正面意义。对此,公司领导认识明确,认真履行。

1、依照法律和上级规定,公司及时制定了《工资平等协商制度》和《集体合同制度》,协商充分,程序规范,内容具体,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并严格履行这两个制度。

2、结合企业经营状况,参考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合理制定聘用员工的劳动报酬,且采用略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的策略,稳定员工队伍。

3、公司成立*年以来,每年从元月份开始,都以较大幅度为员工增加工资,已经形成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三、依法参加各项社会保险

1、目前在我县实行的社会保险有四项,分别为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司为正式职工全部办理。

2、针对聘用员工,公司规定,凡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不分户口类别、用工类别,一律从次年元月起给予办理养老保险。

3、聘用员工在他们的户口所在地,都自行办理了医疗保险。

4、在新公司成立的时候,一次性补缴了老企业拖欠的养老保险费*万元。

5、新公司成立以来,坚决做到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无拖欠。

四、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

职代会作为实行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和厂务公开的主要载体,对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落实党的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增强和调动广大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积极性,深化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企业领导人员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

1、对于依托老企业成立的*公司,大家对这项制度都非常熟悉,一直认真执行,按时换届,定期召开职代会,遇到企业重大事项,都能提交职代会审议,并充分尊重职代会作出的决议,一丝不苟地安排执行。

2、由职代会实施监督的企务公开工作,在我公司开展得尤为突出。主要领导一惯坚持民主决策,涉及到项目选点,开发投资,大宗商品采购,财务管理,资金筹措以及日常工作的安排等等事项,均提交领导会研究决定,一时吃不准,定不了的事情,根据同志们提出的疑问,再作考察调研,反复上会研究,直到统一认识,作出最终决定。重大事项的决定,还请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参加,广泛听取意见,力求决策正确。会议决定的重大事项,通过逐级传达,力争使每一位员工都了解。

3、我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有*名成员,除两名为干部身份外,其余都是工人身份,长期在本企业基层岗位工作,一步一步干上来,担任了公司领导职务,和基层员工关系密切、感情深厚,十分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凡事都能设身处地的为员工着想,代表和反映员工的切身利益,作出合理的决策。

五、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环境保护是每一个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正常开展的必备前提,丝毫不得马虎。公司领导对此认识明确,高度重视。

1、针对安全经营工作,公司成立了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各基层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从上到下形成了安全管理网络,逐级签订《综合治理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责任到人。

2、按照各基层单位和工作岗位的特点,分别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如《门卫制度》、《值班制度》、《巡逻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并且制做成牌,悬挂上墙。

3、安全教育,警钟常呜,逢会必讲,定期检查。由于安全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公司成立*年以来,没有发生重伤以上人身伤害事故和严重职工危害事故。

4、本公司属于商业企业,除汽车司机外,其余均为一般工种和岗位,每月按时发放劳动保护用品,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有效防护。

5、本企业没有生产加工过程,因此,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排放物。

六、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推进,劳动关系作为我国基本社会关系的地位日益凸显,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艰

巨任务。为了尽可能把劳动争议解决在基层,我公司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小组,依法调解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

1、成立了以公司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劳动争议调解小组,成员有工会委员、员工代表,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有效发挥作用。

2、有完善的工作制度,能及时介入事态,用和善友好的态度,合理合法地调解处理劳动争议,有效保护了劳动者权益,化解矛盾。*年来未发生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重大劳动争议案件。

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得到落实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具体详尽的规定,我公司严格遵守,绝无违反行为发生。

1、结合本企业女工多的特点,在工会组织中成立女工委员会,赋予职能,依法维护女职工权益。

2、日常工作中,从四个方面注重女职工的劳动保护:①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②研究职业因素对女性机能的影响。③安排女职工从事无害女性生理机能的工作。④做好女性生理机能变化过程中的劳动保护,即“四期保护”,(经期保护、孕期保护、产期保护、哺乳期保护)。

3、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按照我公司的招工简章,从不聘用未成年工。当然,万一公司使用了未成年工,一定会依照劳动保护规定,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充分照顾他们的利益。

八、重视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

我们一贯认为: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是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举措,是企业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培养锻炼人才的平台。职工素质教育,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教育职工,以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职工,以过硬的职业技能武装职工,以先进的文化陶冶职工,努力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素质和健康体能素质,促进职工队伍的全面发展。

1、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使我公司跨入了在农村推行现代物流业的行列,这是一项新生事物,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不熟悉,“干中学,学中干”是我们的基本思路,不分职位高低,无论哪个岗位,都要虚心学习,提高素质和技能,实现了员工队伍快速成长。

2、长期高薪聘请专业人才担任业务指导,长期深入基层单位,面对面、手把手的教给领导和员工业务知识,指导大型超市经营活动,领着我们一步一步走上正规。

3、每一位新招聘的员工,首先安排*天时间的教育培训,主要进行安全教育和素质教育,使新员工感受到企业员工与农民的区别,初步建立当好员工的思想基础,其次通过老工带新工的办法,进一步从行为规范和业务技能上得到提高,直至比较熟练,才单独上岗工作。

4、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激励员工苦练内功,增长知识和才能。

5、集中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公司每年最少安排一至二次集中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授课,从较高层次上培训、传授业务知识。

6、实行“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坚持从员工中选拔人才,充实到各级管理工作岗位上,相应,那些在管理岗位上业绩平平甚至连续下降的负责人,就会被调整到普通岗位上去工作。

九、工会组织健全

企业工会组织有着光辉的历史和神圣的使命。工会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开展企业职工创新活动,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我公司的工会组织一直存在,机构历来健全,近几年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大量使用农民工,在县总工会的指导

下,及时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组织,成为工会会员,有些还担任了工会组织领导职务。

2、工会组织能够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重视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得到了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3、企业董事会大力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每年都能按规定及时足额向工会拨缴经费。

十、员工对劳动关系和谐状况满意度高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企业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实现企业与职工互动、真诚合作、共谋发展,是我们一直为之努力的大目标。

1、优先录用下岗职工,救济困难职工,帮助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使我们在老职工中享有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2、为工龄在一年以上的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稳定员工队伍,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此举走在了许多企业的前边。

3、补发、补缴老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养老保险费、医疗费等,妥善处理老企业困难时期的遗留问题,有效化解了职工与企业的尖锐矛盾。

劳动保护安全合理化建议篇1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种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是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在当今世界先进企业中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应用。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责任、有义务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安全保证;企业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履行维权职责的重要任务,也是发挥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特殊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在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研究和探讨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方式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切实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工作中一种全新的工作标准,做为工会工作者,必须加强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识,才能在构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项工作中发挥工会组织的特殊作用。所谓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就是企业通过一系列标准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以及企业对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控制的思想理念及管理方法。其目的就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改善物的不安全状态,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使企业为职工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职工也具有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风险、确保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通过推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促使企业有效控制和降低各类危险、危害和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更进一步保障企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职工的健康安全。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强调通过系统化的预防管理机制彻底消除各种事故和疾病隐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企业通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使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在内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作为钢铁企业,尽管在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的过程中,通过大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观念、管理、行为、物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走上依法管理的轨道,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要建设成为精品板材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钢铁企业,在各项管理工作中也必须积极地与世界接轨。要建立具有钢铁企业特色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就必须用先进、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钢铁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建立和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一系统化、程序化的现代管理模式,就能够促进钢铁企业由传统安全管理向现代安全管理的快速转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当中,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同时,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充分认识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肩负的责任

目前,钢铁企业技术改造任务繁重。在寻求企业生存和更大发展、特别是在技改建设的过程中,片面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追求速度、抢工期的现象普遍存在,施工现场交叉作业、施工环境恶劣,职工的健康、人身安全受到较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工会组织切实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维护职工的权益。现实的工作需要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必须得到切实加强。

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还肩负着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重任,必须切实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维护好职工安全健康权益。同时,开展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对促进企业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三、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的途径

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中做好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要突出工会工作的特点,积极参与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当中。1、做到“源头”参与。“源头”参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企业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劳动保护工作条例、规定等重大事项和规章制度时,工会要代表职工参与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参与影响作业场所人员职业健康安全的任何变化的讨论;参与职业健康安全事务。要站在职工的立场思考问题,提出意见,从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就职工关心的劳动保护问题,与行政展开积极的对话、协商,使职工的利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在代表职工与行政签定的集体劳工合同中,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内容定期检查落实。2、做到过程参与。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发动和组织职工搞好危险源普查辨识、等级评定、措施制定、以及预案编辑工作,协同行政部门在醒目的地方、部位悬挂警示标识,提示职工注意安全;二是在职工卫生健康方面,注意噪音、有害气体等方面对职工身心健康的侵袭,建议并督促改善工作环境,设立隔音间、安装有害气体报警器,配备必要的血压测量仪器,时刻关注职工的身体状况,做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同时还要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三是注意劳动保护的佩带,教育和培养职工文明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企业职工新形象。3、检修施工中有效参与。工会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职工代表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是否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和视察,从根本上维护职工始终在良好的环境下工作。同时,对发现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要责无旁贷地向行政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场所。4、做好检查和视察,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环境。工会组织一是可以依法组织职工参加安全生产工作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合法权益,定期组织员工代表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情况做现场调查;二是可以通过独立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同时还可以给予必要的考核和处罚,以达到促进工作的目的;三是可以组织职工代表就劳动保护发放标准、配备范围、以及质量等有关劳动保护工作进行专项视察,从而推动工会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发展;四是要不定期组织开展有益于职工职业健康安全的竞赛活动,并且把职业健康安全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生产安全部门联合开展班组安全竞赛,营造钢铁企业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