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04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1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创新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137-03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与优势

(一)互联网教育行业的细分

互联网教育是一种运用网络、多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互联网教育由计算机及基础网络设施、教师、教学平台、教学内容、学习者等基本要素构成,也称为“在线教育”。可以从两个维度对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划分,一个是根据用户年龄层将在线教育细分领域分为五种,第二个是根据内容进行划分。见图1。

图1互联网教育行业细分领域

(二)互联网教育行业的优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形式、内容都越来越丰富,且互联网教育逐渐显现出优于传统教育的特点,分别是:

(1)突破时空限制;

(2)使学习变得轻松,真正能实现有问必答;

(3)方便高效便携;

(4)教育的质量和水准都有所提升。

基于这些优势,互联网教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愿意尝试这种新型学习方式。

二、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互联网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历经十几年时间发展到现在可以划为第四阶段。

第一个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网校形式的互联网教育,即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平台,将师资力量用互联网手段分享。一部分是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的网校如四中网校,还有一部分是1999―2000年左右,传统培训学校转战线上,如新东方网校等等。同时,线下培训机构开始快速发展,如学而思、学大教育,等等。

第二个阶段:2006―2010年期间,出现了以新东方为首的一波赴美上市的高潮,但整个在线教育行业仍处于发展缓慢的时期。到2012年,美国mooC、可汗学院开始流行,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中国新兴互联网教育企业开始进入市场。

第三个阶段:2013年开始,我国互联网教育事业爆发,在线教育呈现井喷式增长,资本市场投资火热,形式、内容也呈现多样化形态,有行业人士把这个阶段定为互联网教育的新元年。

第四个阶段:2015―2016年,国家教育政策的放宽导致赴美潮流开始减弱,很多公司选择回归国内a股。同时,还有上市公司大量收购和并购,很多教育机构挂牌新三板,众多新兴在线教育机构出现。

从以上互联网教育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前期互联网教育发展缓慢是受制于外部环境的发展即互联网、电脑等技术还有待完善;另一方面,从终端用户来讲,还未形成接受线上教育的习惯,且有些人对网上授课还不信任,加上付费意识还没有养成,导致发展缓慢。

三、互联网教育发展现状

(一)市场规模

中国教育产业正迈入“黄金时代”,整体行业规模和市场活跃度都处于扩张阶段。2015年,中国教育产业的总体规模为1.6万亿元,预期至2020年这个数字将增长至近3万亿元,并实现12.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计达到1111亿元人民币,2010―2015年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2.9%,预计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2680亿元人民币。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将保持这个增长率继续稳步发展,特别是培训领域,包括早教、K12培训以及职业培训,都将成为未来的主力增长点。见图2。

图22016―2018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预测

(二)对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的分析

目前,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百花争鸣,细分领域众多且发展阶段差异化明显,整个互联网教育市场基本处于探索和市场启动期,且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见图3。

图32015年中国互联网教育市场amC模型

1.探索期

目前,兴趣教育、留学教育、学前教育处于探索期,创新型厂商不断出现,资本市场长期关注,市场缓慢进入培育期,商业模式尚不清晰。

兴趣教育:初创阶段企业占主流,产品呈现多样化形态,涉猎范围广泛,属于非刚需性的慢热细分领域;用户市场处于萌芽培育期,尚未形成良性的盈利模式,在互联网上仍处于探索期。

留学教育:潜在用户范围广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线下中介转移线上,同时平台式在线留学机构出现。但各自发展阶段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产品,盈利模式稳定性较缺乏。

学前教育:用户规模在不断扩大,大量厂商及投资方涌入,厂商提供的产品/服务严重同质化,市场竞争激烈;商业模式不清晰,多以融资或并购为主要资金来源,形成规模化市场仍需时日。企业类型主要以创业型企业为主。

2.市场启动期

目前,综合平台、K12教育、外语教育处在市场启动期。产业领域主流厂商逐步确立,成熟的商业模式出现,市场进入快速推广期。

综合平台:现阶段主要由Bat、YY等互联网巨头占据,整体处于启动初期。互联网巨头介入综合平台主要通过两种渠道:一是投资,为具有市场发展潜力的创业型教育平台出资;二是独立或与其他传统线下教育机构合作,搭建全领域跨度的综合性教育平台。目前尚未找到较清晰的盈利模式。

K12教育:需求旺盛且基本为刚性需求,市场规模巨大并且还在逐步增加。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大多以网校为平台,在线提供教学视频、教辅资料文本等这类产品的盈利模式基本以都是付费购买的模式为主。

外语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刚需性,市场规模巨大,用户需求强烈,产品呈现多样化趋势。大型传统上市教育机构雄霸市场,新兴已获融资的初创企业发展迅速,整个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3.高速发展期

目前,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处在高速发展期,主流厂商进入ipo阶段,市场规模化增长,产品应用逐步成熟,市场门槛提高。高等教育受到国家政策的壁垒性限制,在教育资源获取以及用户市场方面具有很强的封闭性特征。但在国务院宣布“取消和下放网络高等学历教育的行政审批”政策后,这一细分领域将迎来潜力巨大的市场发展。加上从国外引进的mooC教学模式带动了高等院校以及互联网企业的重视,用户规模正在高速增长。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

在国家政策、市场刚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潜力巨大。

1.所占市场份额

2016年,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在整体互联网教育市场中占30.2%,仅次于高等教育,排名第二。用户参加职业教育目的明确、主动性强、付费意愿高,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外语、it、会计等考试和资质类课程受到用户青睐。见图4。

2.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类型

互联网职业教育企业可以分为视频/网路课程类、题库类、综合平台类,每个领域都具有相关企业代表,竞争较为激烈。

3.互联网职业教育处于高速发展期

目前,中国互联网职业教育市场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期,以会计考试、it技能、外语培训等成熟行业领域的企业领先。Bat主要布局教育平台,优势在于资金雄厚并且本身自带巨大流量,目前处于务实者象限。随着不断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出现,创新者象限的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投入产出比、加强品牌曝光度等途径向领先者象限转移。见图5。

四、关于互联网教育行业进行创新的建议

(一)实行社区化

互联网教育会改变人们教育和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一群兴趣相同的人会聚集在一个社区里,实行以信息交流的方式学习,并且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传播。

(二)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就必须把更多的知识、经验传递给缺乏教学资源的地区,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三)广泛运用智能设备

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广泛运用人工智能、高科技硬件等智能设备,使得线上体验优于线下,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为教育o2o的发展带来机会,把线上和线下资源融合起来,提升教学效率。

(四)运用大数据

互联网教育行业通过运用大数据,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改变,比如,基于大数据和云,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进度,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五)使用新技术形态

当投资人厌倦了在线外教、题库、拍照搜题之后,互联网教育行业要发展得更好,必须使用在线一对一教学、机器人教育、3D打印、电子笔、主观题测评等新技术形态。

参考文献:

[1]吕森林.中国互联网教育行业研究[J].互联网天地,2016,(4).

[2]张蕾蕾.互联网教育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6.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2

传统教育行业早与网络“结缘”,从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涌现各类远程教育平台,但网络与教育结合产生的形态还不只这些,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教与学整合平台、学习辅助app等新的“互联网+教育”新形态。虽然目前国内的“互联网+教育”发展与美、韩、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相比发展仍处于初期,盈利模式尚不清晰导致众多“互联网+教育”企业盈利堪忧。但随着技术进步与行业资本投资增加,“互联网+教育”前途将不可限量。

起源于网校,现已形成四大板块

“互联网+教育”在中国的萌芽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以网络为介质的远程教育平台将学习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分享,典型案例为电大远程平台。而后,传统的培训机构转战网络,新东方、好未来、学大教育等专业的培训机构兴起,这部分教育培训机构经营经验丰富,成为“互联网+教育”四大板块中盈利模式最为成熟的板块。

除了教育培训机构,“互联网+教育”业务板块还包括以流量为目的的教与学资源整合平台、辅助学习的工具(平台或app)、实现互联网教育所需设备及技术。而随着互联网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其内涵或将进一步扩展,不局限于这四个领域。

图表1:“互联网+教育”业务板块

教育资产政策破冰,风投掀投资高潮

在我国,教育具有公益属性,《教育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政策的限制在使得早起的互联网教育机构,如新东方,赴美上市。从2013年开始,教育企业相关政策逐渐松动,其中,《民办教育促进法》允许民办学校自主选择,登记为非营利性或者营利性法人;《高等教育法》同时也删去了设立高等学校“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内容;2015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则指出要对民办学校实行分类管理,允许兴办营利性民办学校。此后,对“互联网+教育”行业的投资突飞猛进,其中风险投资尤为突出。

2014年,国内“互联网+教育”行业风险投资86起,增长195%;投资额4.8亿美元,增长584%。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投资达到14起。

图表2:2013-2014年互联网教育风险投资规模(单位:万美元,起)

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职业教育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互联网教育正处于发展初期,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网络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达998亿元,同比增速达18.84%;保守估计,到2020年互联网教育市场规模在3000亿元左右。其中的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语言培训是市场的主要贡献者,而从客户支付能力和市场需求来看,我们认为职业教育前景更为广阔。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3

关键词:互联网;网络文化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247-02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2012年7月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6月,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已攀升至39.9%,其中学生上网人数已连续多年位居职业分类第一,接近上网人数的1/3,学生尤其是高校学生构成了我国网民的主体[1]。如何正确认识互联网,把握互联网,运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弱化其消极作用,做好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一、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信息的良莠不齐、学生思维成熟度的个体差异,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一是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对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确立带来挑战[2]。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他们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定格阶段,特别是90后大学生群体,伴随改革开放后不断涌入的西方各种思潮的影响而成长,他们的价值观体系也呈现多元化特征。二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挑战[3]。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和人格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网络上各类信息混杂,既有大学生学习所必需的各类教学、科研资源,也散布着各类有害的信息,大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性,高校教育模式的开放性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带来挑战。三是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带来挑战[4]。大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期,而网络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虚拟性,在网络上你可以不暴露身份的获取想要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任意各类信息,因此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一是网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阵地[5]。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因为过于呆板而难以为现代大学生所接受,而网络的交互性,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网络上信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大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网络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空性[6]。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段如思想政治课、报告会、实践活动等通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特别是在国内高校纷纷开设选课制、学分制的今天,要把学生集中起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网络的出现,正好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的新难题。三是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海量资源[7]。互联网信息具有容量大、可复制性、可共享性等特征,这一系列特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有利条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在网上搜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料,甚至为学生量身定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避免千人一面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二、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日益显著,业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的途径,利用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首要的任务是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1.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网络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它为现代文明社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为现代社会文化不可忽视的亚文化[8]。网络文化所体现的鲜明时代特征、高科技特征,给富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新时期高校学生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个性张扬的高校学生最易于在网络上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已经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2.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的自然要求

互联网不仅仅是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简单组合,更是为人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开辟了新的渠道。由于网络信息的交互性、实时性,给人类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科研领域之间的相互交往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使人类社会的交往途径得到新的扩充。互联网既为大学生开辟了了解社会的窗口,更为大学生架起了沟通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拓展了大学生学习、科研、生活的空间。因此,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科研习惯的自然要求。

3.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网络文化的交互性和开放性使其相比于传统文化更具亲和力、感召力,大学生更易于接受网络文化。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以及目前我国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网上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个人信息、个人隐私随意公开,侵权现象、欺诈现象日益严重,处于此种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取得成效。因此,改进和加强网络文化环境建设,规范、约束互联网活动,净化互联网空间,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具体手段和对策

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采取新的手段和对策。

1.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首要措施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以其信息容量大,专业针对性强,理所当然地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意味着在网络上有了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阵地,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强化思想政治素质的正面教育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门户网站必须注重网站信息更新的及时性、网站内容的亲民性,才能对高校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我校依托学校团委建立的共青团网站、依托学生处建立的敬文园地、依托苏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建立的心理咨询网站在我校学生中反响良好,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2.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结合高校各类活动建设专题网站。网络信息传播的实时性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能获得高校学生的足够关注,真正起到宣传教育作用,必须结合社会热点、高校各类活动来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与高校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因此,结合高校学生活动,有针对性地建设各类活动专题网站,通过在活动中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信息,形成网上网下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才能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高校开展各类活动的同时及时建立专题网站,让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获取活动相关信息,甚至通过网络直接参与活动,才能充分取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苏州大学于110周年校庆期间建立了校庆专题网站,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得到校内外170多万的点击率,2010年下半年建立的创先争优专题网站,在成立的近2年时间内获得校内50多万的点击率,有效地发挥了互联网信息的实时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性。

3.及时掌握大学生最新网络思想动态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必要保障是及时掌握高校学生的最新网络思想动态。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高校学生的某些内心观点可能难以在现实生活中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交流,却容易在互联网上。互联网上学生交流的一些思想动态,往往是他们真实的、自由的想法,随时掌握学生最新的网络思想动态,有助于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交流工具也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e-mail(电子邮件)、BBS(网络论坛)、im(及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weblog(博客)等相继流行。作为新世纪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网络工具,及时了解、掌控学生在网络上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滞后而导致被动。我校社会学院建立的个性化服务“学生工作4S”微博在这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

文化是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的象征,高等学校除了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之外,理应是社会文化传承的引领者、先行者。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历史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hlwfzyj/hlwxzbg/hlwtj

bg/201207/p020120723477451202474.pdf,2012-07.

[2]葛成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方法途径探析[J].教育探索,2009,(11).

[3]陈志超.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3).

[4]蔡敏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网络成瘾问题探究[J].学理论,2010,(22).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6.

[6]杜世文.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7).

[7]罗闵钰.关于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昆明学院学报,2009,(9).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4

【关键词】互联网+;中学信息技术;实践探索

0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进一步发展便逐渐产生了“互联网+”。在“互联网+”发展形势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要进行不断地改革。借助互联网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维护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探索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对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互联网+”时代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的优势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粉笔与黑板进行课程传授,如今,这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即便是使用ppt教学也较难激发起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其次,传统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分数,将升学率作为学校追求的目标,轻视学生学习过程,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增长。因此,很多信息技术课程会被主课程取代,课时存在明显不足的情况,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再次,课程更新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较落后,并且教育部门出台相应的教材指导性文件,教材审定工作尚未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妨碍了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目标的实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就硬件方面而言,更多的信息技术被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空间以及各种教育公共管理服务平台便能了解到有用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学校在加速建设网络平台。原有的微机室已经改造为网络教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保障每个学生都有一台电脑[1]。就软件方面而言,与其他任课教师相比,信息技术教师更具专业性,更能有效的搜集有用的教学资源,开发课程等。就信息技术课程特点看,信息技术课程属于一种比较实用的课程,完全可以通过自学习得这项技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活动以互联网为基础,在教学环境、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方面具有交互性。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完全实现“人机对话”。学生将从教师那里学习到的内容,结合自身的理解,对计算机进行操作。与此同时,计算机会及时响应,最终得出反馈信息传达给学生。

2“互联网+”时代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践探索

2.1借助互联网建立在线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时,学校要改变分数第一的观念,减少急功近利的做法。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转变为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逐步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在“互联网+”时代,学校首先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开发信息技术课程管理网站,运用微信圈、QQ圈以及信息技术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其次,学校还要开发在线测试系统,在完成每章学习内容后,学生可以通过登陆在线测试系统,进行在线测试,同时,系统会立刻输出学生的测试结果,学生以结果为向导,不断地弥补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再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建立一个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良好通道,保持线上与线下交流的便捷性,做好及时反馈与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工作。借助互联网,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最终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率。

2.2以互联网为基础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

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巨大的优势,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借助新进设备,总结教学经验,对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互联网+”的作用发挥到实处[2]。首先,教师要善于总结先进信息技术教学经验,在原有的教学资源上进行整合,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其次,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课程以教师为中心,学生w习知识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的教导,而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真正地交还于学生。

2.3促进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开发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作用,确保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正常教学。此外,教师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带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学校定期地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培训课程,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与好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3]。在学习交流中,促进教师间的学习,实现优势互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其次,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开发课程资源,实现在线课程教学;不断地充实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将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在线精品课程,并提高课程的开放程度,以供学生随时学习,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知识增长。

2.4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的几点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脑已经普及,上网的人数在逐渐增多,更多的人通过电脑进行网络聊天。但是网上聊天具有特殊性,人们互相隐秘自己的身份,其行为可能与其日常表现不同,网上聊天的虚拟成分比较多,网络成为更多人发泄情绪的地方。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这类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也给予重视[4],教授学生辨别是非的方法,善于分辨真伪。最终促使学生能充分享受互联网的便利之处,减少不良信息的冲击。其次,学生面对着网络游戏的巨大诱惑,很多学生陷身于网络游戏中无法自拔。因此,教师也要做好相应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对待网络游戏,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作为学习重点。同时,对于一些非常热爱游戏的学生,教师应教育学生尝试自己编一些有趣的游戏,并鼓励其参加相应的游戏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

3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信息技术课程带来很大的便利条件,但有利有弊,在此背景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抛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利之处,借助互联网开发新的教育平台,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同时,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同样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教师要警惕重视这些问题,正确地引导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探索的路程较长,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海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网络课程资源[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5,56(02):69―73.

[2]梁以芹.信息技术是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的有效平台[J].信息技术教育,2015,15(08):69―76.

[3]王晖.网络环境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J].吉林教育,2014,05(01):33―42.

[4]李志民.互联网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5,1(07):88―93.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5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英才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整个人类开始逐渐依赖互联网。同时,互联网在大学校园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高校教育,特别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前所未有的双重作用。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高等教育失去重要的基石。我国是一个传统的教育大国,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在这种具有明显历史文明的教育理念支撑下,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显而易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具有一套完全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传统教育模式。但同时,由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更好满足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了更好地在互联网时代推进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了培育时代英才,我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亟须进一步变革和完善。所以,本文就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一、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主要矛盾

(1)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有时存在一些矛盾。互联网是一个开放性的媒介平台,注重个体的知情权、选择权与话语权,因此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思想、信息、舆论的承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相互碰撞,极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因此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意识有时存在着一些矛盾。

(2)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矛盾。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社会不可避免地展现在大学生的面前。但我们知道,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存在严格的差异与界限,大学生沉迷于虚拟社会严重误导他们将来的生活、工作或学习。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教室、校园、现实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因此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空间的矛盾。

(3)互联网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矛盾。我国的传统教育理念历史悠久,主张以教育者为主体进行教育行为,学生只是单纯地处于被动承续者的地位,因此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都处于封闭或近乎封闭状态。但随着现代互联网的介入,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丰富多样,与外界的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也变得多元化,他们拥有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和情感诉求,需要与老师等进行平等的思想对流。因此,互联网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存在着矛盾。

二、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了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向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给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压力,因此亟须进行必要的改革与重新构建,而这种重新构建必须要依附在互联网的环境里。具体构建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现代教育理念,营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以师为本,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客观上阻碍了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拓了学生的思想视界,学生需求更平等的思想沟通与交流。因此,在互联网的契机下,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以互联网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平台,增加学生的参与权利和话语权力,在校园内可以构建一个平等、和谐、公开公正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这样,校园内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得到改善,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大大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以互联网为本,构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如果任由学生自主应用互联网,可能会给学生带来许多不良的、错误的引导或影响。因此,高校应该综合分析互联网的双重作用,构建一支具有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队伍,其中包括教师和高校辅导员。这样,教育者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占据教育制高点,主动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地对学生的互联网应用进行引导与纠正,最大限度规避学生在互联网中陷入迷途,从而肃清互联网中对学生思想的不利因素。同时,高校应该对新构建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进行长期、有效的互联网技术培训,以利于教育队伍永远走在高校互联网应用的前列,保证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主动性。

(3)构建校园内互联网管理系统,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与良性运行。校园网站的建立,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能加强高校对互联网应用的控制与管理,还能随时捕捉到学生的动态思想,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说,校园网站是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本营。在建设校园网站的同时,网站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是校园网站得以良性运行的保障,我们同样不能掉以轻心。因此,高校在构建校园网站的同时,组建高素质的互联网技术管理队伍也需要同步进行。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教育任务,面对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成熟,其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与考验。为了更好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我们应该把握住互联网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有利契机,利用互联网平台,不断积极、主动去探索和构建新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开创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从而培育更多的时代英才。

参考文献:

[1]寿萌吉,阮财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效能建设探析[J].现代商业,2008(33).

[2]温小强.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5).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6

关键词:教育学;互联网+;颠覆式创新

就教育学而言,其研究范围极为广泛,“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了达到何种目的而教”这些都属于教育学研究的内容。纵观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不教”的思想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这种思想从来没有被放到明面上来。现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而使得教育学相关理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教育学相关理论中关于教学方式方法趋于多元化,在日常的教学中有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不一定需要教师的完全参与,因此教学中教师“教”的工作量逐渐减少,“不教”的思想也慢慢的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本文就简单分析“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

一、教育学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实际需要

第一,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学习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就现代学生而言,其更倾向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既能从网络上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完成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书本和教师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当前多种互联网媒体大量的出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再加上学习者对互联网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使用各种互联网媒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得学习者开始厌恶甚至是抵触教师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的“教”是极度依赖的,他们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往往是通过别人的“教”来被动的获取经验,使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在学习中绕过了教师“教”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了学习之中,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因此,“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契合了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其更习惯于在“不教”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第二,锲合学校的教学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远程视频教学等,都被运用到了现在的教学之中。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向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知识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学到多少东西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够教多少东西,或者教师自己掌握多少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极为被动的。而在现在的“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网络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出现,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学校对学习方式的绝对话语权不复存在,学习者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并获取学习资源,这也使得教育的主动权从教师的手中释放出来,逐渐向学生个人回归。正是这种教育主体的回归,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教师开始从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引导者,这是锲合了学校当前的教学需要。

第三,契合教师教学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采用,都是通过教师来进行决定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传统学习的主流。当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上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开始从互联网中获取教学资源,选择学习方法,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教师的绝对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让教师的职能从根本上得到了转变,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的参与者,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更为灵活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学颠覆式创新带来的启示

第一,教育学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教学中过渡的供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古语,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如果一味的向学生传输知识,那么学生就只能掌握所学习知识的本身,而不能掌握到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从短期来看,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成绩;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日后学习的持续发展。就传统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是长期处于一种过渡供给的状态的,这是因为教学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进行简单粗暴的教学,根本不去对学生进行分析,教学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问题,只考虑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的问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进行高强度的教学,学生无法吸收转化相关的知识,使得教学目标无法达到,教师继续提高教学强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之中。“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弱化,现在的教学更趋于一种“不教”的状态,这样过渡供给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说教育学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教学中过渡的供给。

第二,教育学的持续稳定发展是“教”与“不教”的相互融合。“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就是“教”与“不教”的相互融合,因为“教”与“不教”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在实际的教学之中,“教”与“不教”是没有具体的界限的,教师对学生实施“教”是为了日后的“不教”,而“不教”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教”。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教育学的“教”与“不教”都会向学生回归,其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殊途同归的。教育学的根本就是人,教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教书育人,“教”是向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从而学生能够在“不教”的状态下持续进行学习、思考,从而使其更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全新的契机,“互联网+”已经全面达到了“互联网+教育学”的最终目的,互联网技术已经全面融入了教学教学之中,教育开始由“教”向“不教”颠覆,这正是“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学颠覆式创新。

参考文献

[1]谭维智.不教的教育学――“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性创新[J].教育研究,2016,02:37-49.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7

“互联网+德育”是互联网思维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成果,主要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学校德育工作深度融合,从而拓展德育途径,开宽德育视野,创新德育模式。“互联网+德育”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集成作用,通过教育载体的升级和教育理念的革新,转变传统的教育思维,由封闭走向开放,实现教育模式的转型,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德育新形态。

一、“互联网+”时代,学校德育面临新挑战

(一)青少年对互联网信息“良莠难分”

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只要进入网络,各种信息色彩纷呈,内容丰富,影响广泛。网上内容鱼目混杂,既有健康向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而且网络的可控率低。由于青少年对新鲜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又缺乏自制力和辨别是非能力,所以从网络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容易受网上不良信息的污染。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不良的网络信息无形中对他们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的确立造成一定影响。

(二)互联网推动传统教育“涅重生”

互联网延伸了现有的教育影响力和价值,原有的社会与教育也需要随着互联网发生巨大的变革。传统教育中,学习者面对的知识量相对固定,知识的复杂度不高,学习资源匮乏,因而传统教育下的学习者会以这些固定的需要学习的知识为核心进行深入思考挖掘和反复练习。互联网下的教育与各行各业的知识在不断融合,知识不断更新拓展,知识的复杂度加强,信息以指数式增长,可用的资源虽丰富却也鱼龙混杂,这对传统教育模式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利用“互联网+”,构建学校德育新形态

(一)德育是核心,互联网是工具和技术

从互联网与教育的关系看,无疑教育应该是核心,互联网只是技术和辅助工具;促进人的成长发展是目的,用于教育的互联网是手段。教育是需求的源头,互联网是更为迅速便捷保障供给的技术条件。若把互联网作为核心,教育只是附庸产品来做,不只曲解了教育,也难以有效满足教育当事人对教育的需求。教育不能忽视新工具的发明与运用,同时又不能为工具所牵引而忘了教育自身,如果互联网使用者的教育思想理念没有改变,即便加上了互联网,也未必是教育的良性改变。教育从业者必须从精神上领会了互联网的精髓并依据教育的特性和需求使用互联网。

(二)学生是主体,互联网是课程和资源

互联网为学生打了沟通世界的大门,扩大了交往面,互联网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网络互动使学生人际互动的范围扩大、互动主体性增强、互动互增强。网络打破了语言、地域、身份、地位、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甚至心理等局限,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关心全人类,加速他们在世界大范围的社会化进程。

(三)教师为主导,互联网是平台和手段

互联网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无论是学校政治思想教育指导思想的摸索、制定、贯彻还是信息系统的建立、维护和改善,都离不开一群既有过硬的思想水平和觉悟、又具备较高的网络管理才能和信息时代思维方式的教师队伍。我们教师应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学习,把网上研究与学生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学生在信息世界中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该树立一种“教会选择”的观念,调整自己的角色,从“教会顺从”的训导者变成“教会选择”的指导者。

三、“互联网+德育”的实践探索

(一)上好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近几年,我坚持做到在新生第一课开设“怎样正确使用互联网”,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的习惯。特别是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收集有关网络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和危害的案例,与学生交流,分析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的现状与根本原因,教会学生明辨是非,对网络资源正确地加以取舍应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正确认识网络环境对自身生活的意义及影响。

(二)搭好网络交流平台,营造活泼向上的德育氛围

我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了“班级微信群”,班级开展各种社团活动中,比如主题班会、“班级十大歌手”评选、班级知识竞赛、班级演讲比赛等等,学生事前、事中、事后都能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因此不仅为活动本身增色,也为活动达到育人增效。我建立了“网上家长委员会”家长及时把孩子活动过程中的精彩瞬间,通过微信群播送,很受家长、学生的欢迎。我还通过“悄悄话”这个平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接受学生私下交流,与学生谈心,让学生与心理教师互动,有效地降低了学生心理事件的发生。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8

有人认为,如果说2013年是“在线教育元年”,那么2014则是创世纪的一年。

在过去的一年里,沪江网、决胜网、传课网、多贝网等在线教育创业者,站在2013年在线教育的风口上,无论是在知名度还是影响力上都成了大赢家。

同时,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也纷纷于2013年布局了在线教育,它们的出现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如果说Bat的介入多少带有一些战略意义或是概念炒作,那么随之而来的网易、新浪、360、金山等互联网企业,就不能仅仅用“巧合”等字眼来形容了。

有数据显示,2004年国内网络教育市场规模约为143亿元,到2012年已达723亿元,预计2015年有望达到1745亿元。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曾断言,随着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发展,在线教育行业将迎来颠覆式的变革,“线上占40%,线下占60%。这就是未来3到5年的事”。

互联网教育的本质还是教育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否必然被取代?科技或者教育公司都在努力寻找着突破口:大数据、平台化、SnS社区、服务提供商,甚至游戏类产品,在线教育产品无处不在。

越来越多的传统教育机构加入到在线教育的阵营中。

不久前,新东方联合百度托福年度报告,俞敏洪提前到场让媒体猜测,未来新东方对科技产品和教育结合将非常重视。

“前身学而思的好未来在2013年末也不停地做教育科技化的尝试,于近日升级了基于paD的学习平台iCS,强调学生参与的互动性,不过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教学课件。”

也有人指出,“这个课件秉承了学而思一贯的规则的解题思路,任何人稍加培训就也已上岗使用课件教学,将会节省大量师资投入。”

尼尔森研究与业务总监高伟表示,中国在线教育的市场已经覆盖了2亿人之多。在线教育创业热越来越流行。但是,教育终归是百年大计,创业者在探索在线教育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对此,沪江网创始人兼Ceo伏彩瑞谈到,教育创业者要有崇高的理想,才能在最坏的情况下一直坚持下来。

同时,创业者还必须具有开放的心态,正确使用资本的力量,如果把自己的窗户关紧了,外面的人进不来,你也出不去。此外,互联网教育,产品和体验很重要,在线教育的细分行业非常多,不要急于竞争,努力寻找差异化。

“只要每个互联网教育的创业者一直保持着开放、分享、共赢的理念,那么这个行业也必将成为未来一个非常核心的、蓬勃发展的产业。”伏彩瑞提起自己创业12年的心得时也谈到,互联网教育肯定会有一个过程,不要急于马上看到结果,要把跨界的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带着一点点激情和一点点奋斗意识,进行不断尝试。

在线教育是什么?用伏彩瑞的话来说,互联网的成分是51%,而教育的成分是49%。所以互联网教育的本质还是教育,在线只是手段,玩教育,“手段”虽要高明,本质还是要抓住。

作为如今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学习平台,沪江网可谓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先行者之一。公司集外语互联网门户媒体、远程学习系统、B2C电子商务、网络SnS学习社区于一身,提供的内容涵盖英日法韩等10多种外语、沪语、粤语、对外汉语等中文方言,及中小学教育等各类优质教学资源,承“便捷、专业、互动、贴心、全民”的宗旨服务每一名用户。

教育机构涉足淘宝模式

近期,新一代在线教育平台“淘宝同学”宣布正式上线。经过大半年的密测,淘宝同学的运营模式日渐清晰,将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大的精品在线互动课堂。

有媒体报道,尚德机构旗下对啊网、嗨学网、正保集团、环球网校、优米网、学大教育、京翰教育等150家国内知名培训机构以及在线教育互动平台沪江网均已入驻淘宝同学。此外,新东方在线和英孚教育等垂直领域在线教育机构也在进行在线课程的嵌入对接,这意味着淘宝模式已经渗透到教育行业中。

2013年淘宝教育销售额达3.3亿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教材教辅,另外两亿元是课程销售收入,消费者可在淘宝购买学习卡券之后,再到线下培训班上课。

不过,淘宝在此次教育项目上颠覆了原来的做法。

淘宝同学负责人裴滨峰介绍,淘宝同学将专注于在线教育,主要通过直播互动和录播视频两种方式进行在线授课,“淘宝同学在测试初期曾采用原有的o2o模式及online在线教育直播模式。”裴滨峰透露,“但我们很快发现,双重运营模式带来的客户体验并不好,导致用户的认知模糊。经过几个月的考量和试水之后,线下课程销售于去年10月被暂时剔除出淘宝同学,而是更加专注深化在线授课模式。”

淘宝同学开设的课程涵盖教育培训的全领域,包括考试、职业技能等基础教育培训,并涉及烘焙、美妆教学等兴趣类和生活类知识培训。

其中,最大的亮点是直播课程。“在淘宝同学某店铺,就有直播课程在售,在每周一、三晚上19:30,开设英语零基础国际音标课,只需花费5元,即可以两个月中听16次课。在直播课堂上,借助新的阿里旺旺同学直播版的多人视频功能,师生可进行音视频互动。”这也凸显了一点,互联网教育的最大好处,是成本的大幅下降。同时也调动了很多通过课堂授课的教师们的积极性。

不过,在线教育市场火爆的同时,也面临众多现实困难,其中,教学质量问题是全球在线教育遇到的重大挑战,该如何鼓励用户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在线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裴滨峰对媒体表示,“在线教育目前整体上处于一种无序发展状态,淘宝同学要做的是整合在线教育市场,把优质的平台商、机构、课程等资源都拢进来,淘宝本身不生产内容,而是专注于做好平台服务,转化更多的淘宝内部流量。”他透露,目前各大机构在淘宝同学的课程仍以在线视频课程为主,但从长远来看,直播互动课程将成为重点推动方向,“实现网上互动、分享、交流,才能推动在线教育真正走向春天。”

教育机构初涉淘宝模式,业内人士分析,搭建在线教育平台的淘宝同学将为教育机构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在线教育行业的推广成本、流量成本非常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在线教育的发展。淘宝有近1亿注册用户,每天1亿流量对于培训机构来说有足够的吸引力。”

互联网巨头抢食在线教育市场

事实上,在教育培训领域,并非阿里巴巴一枝独秀。在互联网金融后,百度、阿里、腾讯三互联网巨头又加入到互联网教育的搏击之中。

在淘宝同学推进的同期,腾讯发起一份关于在线授课的网络调查,目的是“打造更好的实时在线教育产品”。腾讯投资总监余海洋表示,直播是腾讯非常看好的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点。

百度也注资几乎与“淘宝同学”模式相同的传课网,今年9月,百度文库曾在课程首页显著位置开设了直播课程专区,内容全部直接链向传课网。

百度选择了投资耕耘在线教育多年的传课网。从2013年7月份开始,百度已经悄悄关闭了文库上传课程的入口,取而代之的是传课网的独家直播课程。

有人指出,就在业界还在以怀疑的口气讨论在线教育的商业模式时,终于有企业把眼光从电脑屏幕上挪开,盯上了电视这块更大的屏幕。以电视为核心的智能客厅是个大市场。国内电视受众10亿人以上,超过网民一倍,观看时间长,用户黏着度高。另一方面,电视用户的购物、游戏、视频、学习等需求还都处在非常原始的阶段,潜在市场非常巨大。

在百度投资的阵营里,一个亮眼的名字映入眼帘,传课网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2013年底,传课网推出了自己的tV版客户端,通过小米电视、乐视tV应用商店以及众多的第三方电视应用商店,迅速覆盖了包括小米电视、乐视tV及飞利浦、海尔等传统电视厂商在内的大部分电视品牌。

传课网运营团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中,如果一名最优秀的老师授课生动、有趣,那也顶多堪比一名话剧演员。但依托网络、视频特效以及电视的大屏幕,完全有可能将课程内容录制成电影大片那样精美绝伦的效果。如果视频课程不够惊艳,加之在线学习的门槛较低,产生的反面效果就是学员的逃离成本很低。”

据悉,传课网目前收录了近十万课时各类课程,各平台客户端同步更新,并且完全免费。传课网成立于2011年,一直坚持平台化的运营思路,教育机构或者个人可以通过传课网迅速的创办网络学校,并且进行直播互动教学。

“直播互动教学是被教育界认为网络教育的2.0,作为一种领先的网络教学模式,直播互动也因为其实施的技术门槛让传统教育机构望而却步。而传课网自主开发的在线直播软件KK已经完美解决在线语音视频中常见的回声问题,极大的提升了用户体验。”

腾讯Q群教育模式在走一条不同于其他的发展路径。

腾讯在客户端上增强了它的语音基础服务提供商的角色。“而单纯从在线教育的角度来看,腾讯则发挥着教育基础服务提供商的角色,随着腾讯在QQ上和网页端教育产品的加强,这种角色将越来越突出。”

“通过产品功能对比,腾讯在线教育的重心在授课和互动讨论环节,而其它的教育服务,则极有可能开发给第三方。”在线教育领域中的授课和互动环节,是互联网巨头的核心竞争区域。

有人指出,2013年最新数据显示只有4%的人真正完成了mooC课程的学习。真正观看完视频课程的用户非常少,能坚持通过视频课程学完的更是少之又少。

腾讯在线教育模式中,老师既可边播放教学视频边和学生互动交流,也可直播教学。有人认为,这种教学手段将引发在课程领域的巨大变化,有可能出现更加细化更有针对性的品牌课程,出现更多长尾的教学培训服务。

有专家指出,互联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是后台,三家拼的是师资、支付平台、安全性等等,是否采用同一模式并不重要。

2014年的中国在线教育市场无疑将迎来更多的争夺战。越来越多的有志者加入到这一战争中,用俞敏洪的话说,“宁可在改革的路上死掉,也不愿死在原来成功的基因里。”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9

关键词:网络时代;工作创新;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8-0386-02

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因特网,因为它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联系在一起,让社会进入了一个网络时代。同时因特网的更新与变化不断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同志曾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互联网作为新时代信息传播的载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学业知识和其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也因为网络时代的不断创新导致了网络不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难题以及带来极大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地利用这个载体,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网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一、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互联网不断推陈出新使得其全球性、共享化、及时性、丰富性等特点更容易让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便捷。

网络上很多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都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图形、动画、声音等。这样的表达形式使得原来近似木讷的信息显得生动而有趣味。因此更能激发人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让大学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上。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因为其多样化,生动有趣的教学模式将会占据大部分的网络空间,同时提供给大学生最优质的信息,让大学生能够较快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网络时代可以让大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同时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世界充分地表露出来,从而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能直观地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加强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网络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一样。由于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互联网可以给我们带来大量新鲜信息和发达国家的先进观念,同时也会降低或者消除我们原有的社会意识形态,形成一个错误的世界价值观。随着网络的普及和高效,越来越多的西方思想文化流入我国,这对我国大学生的固有思想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第一,互联网的出现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各国的文化知识和思想观念都在这里汇集交织,西方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并将其西方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我国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所占得比重很小,而其他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在互联网上的信息量所占得比重很大。美国利用其超级大国和信息霸权国地位的影响力,强势推行其价值观方面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美国在安排全球化的方向和节奏是以其国家的自身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同时在互联网上由于各个国家的国家政策不一样,出现了很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支持资本主义的言论。这样在无形中削弱了社会主义在我国大学生中的地位,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一些反动人员肆意地制造一些反动信息,让大学生迷失正确的政治方向,淡化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三,随着网络的不断更新,一些大学生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面,并把网络世界当成逃避社会的避风港湾,他们可以通过网络模拟将“现实生活”真实化,使不少大学生沉沦于此,不能自拔。从而导致他们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很大的隔阂,不容易消退。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社会的差异让很多大学生对现实生活充满了失望和误解,以至于形成了一个不正确的思想并产生了一个不健康的心理。

由于大学生长期地利用网络接触世界,让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处理能力逐渐降低,减弱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网络的出现也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从而导致同学、朋友之间的感情淡化,人际关系逐渐疏远。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努力提高和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鉴别是非的能力。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给高校和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互联网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同时又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教育质量的优越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素质息息相关。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比受教育者多了一个信息优势,通过这种信息优势,很容易在大学生中建立起威信,并得到大学生的尊重,这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非常有利的。然而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这样的优势却被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到各种信息,而教育者有时候甚至会处于劣势地位。目前,我国大学生上网的人数远远大于教育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对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也会茫然。由此可以看出不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求,急需提高自身的能力以此来适应社会。

(二)网络时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机遇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效性。方便快捷的互联网使高校师生在任何一个有网络连接的终端设备上都能获取所需的知识。这样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加深。同时网络还具有高度的隐匿性,学生在没有任何思想负担的前提下,可以敞开心扉,毫无顾虑地表露自己的思想观点,阐明自己的个人意见和建议,从而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到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并找出对策。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因此,互联网使大学生思想变得更为广阔、更为开放。

(三)网络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

目前,我们高校的大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课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教育的学生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下接受“思想灌输”。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另外,我们的教育方式对所有的大学生都是一样,不论其基础是否好坏,不论接受能力是否强弱,都是从一个起点开始的模式进行教育,这样的模式很难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其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大打折扣。这时,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第一,需要改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树立一个全新的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而且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世界的复杂性,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来客观地分析社会现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当前的互联网文化。

第二,通过互联网建立一个基于全国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该平台需要由全国各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机构来共同承建,并把各个高校作为该机构的支撑点。各高校可以通过其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来制作相应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的主页,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各个高校通过网站相互联系并交流自己的思想,以此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化。这样做的好处是互联网可以让教育者与学生形成一种共同学习的模式,借由网络平台共有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坐”在一起讨论,同时相互之间成为相互信赖的网友。网络的高度隐匿性使得教育者能够最直观地了解到学生最真实的想法,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敞开心扉地对思想、学习和生活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样讨论的效果将远远好过班会面对面的谈心。

第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立必须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核心,把理论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能够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而对其做出相应的内容调整,这样能充分地发挥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的导向作用,防止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提高高校大学生辨别错误思想观念的能力。互联网上有很多积极和消极的消息,如何正确消除消极的因素并引导和传播积极的因素就需要时时刻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为核心,通过互联网这个大平台将积极的思想传播到每个大学生的心中去,潜移默化地改变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四,组建一个具有与时俱进能力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立增进了各个高校教师之间的联系。他们共同学习和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加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度,并建立一套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随时随地交流各自的看法,不时对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进行补充和更新。

在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很多新问题,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需要基于这些问题出发,充分发挥互联网文化的载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多样性和时效性等特点,逐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进一步改变原有的思想观念,认真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运用互联网的基础上更新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探索出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获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并在新的环境下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

三、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以此为载体的信息产业在不断更新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国资本已大量进入中国互联网行业,这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带来了很多严峻的挑战。

总之,网络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把握时代脉搏和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托互联网,以学生成才为核心,加强网络的服务功能,增强网络在高校的作用范围。通过不断创新打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杨泽宇.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J].云南高教研究,2000,(2):102-105.

互联网教育的好处篇10

(一)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顺应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大趋势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甚至未来是00后,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大数据影响着他们适应世界、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教师应该有战略发展眼光,用心去倾听信息技术时代变化和变革的声音,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深度理解“互联网+课堂”的内涵,对“互联网+教育”进行宏观把握。将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中,而不能只是生搬硬套地搬到课堂,避免形成“满网灌”。因此,教师如果不能领会互联网的精髓,根据教育特性和教学需求合理使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很有可能产生“旧瓶装新酒”的现象,不能达到高等教育教学的良n}改变。

高校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自觉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教学深人融合的新兴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进行学习,学习了解微课、慕课等“互联网+课堂”教学方式的基本知识、基本创作等内容,再结合自身专业学科的特点,根据课程要求,以及教师自己的偏好与擅长,来选择适宜自己所授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将其融合到课程教学设计中,构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以便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的知识海洋中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创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

(二)加强学习,打破专业局限,拓宽知识面

在“互联网+”时代进人教育界之前,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中的“传道授业解惑”,因此教师们往往信心十足,专攻某一门课程或者某一领域的知识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但是现在学生们通过智能手机、1paD等通过无线网络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因此,高校教师如果还沉溺于以前的知识体系,不去了解最前沿的学科动向,将最新的知识教授给学生的话,将在课堂教学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也无法树认在学生心中教师博学的形象。

因此,高校教师,尤其是农业院校教师必须加强学习,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还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均有所涉猎,增长自己的见识,善于思考,将所学融会贯通于课堂之上,厚积薄发。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树认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终身学习的思维定式。

(三)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培养自身信息数字处理能力

其一,“互联网+”与课堂的结合,不只是像过去多媒体教学那样简简单单地制作精致的ppt在课堂上展示,教师们仅仅需要照本宣科,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互联网信息化教育是通过无线网络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安装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或者通过社交平台搭建教学资源平台,教师通过运用“互联网+”思维筛选适合本专业培养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让学生在业余时间或碎片化时间里自主学习。这要求教师们能够优化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为导向,开展教学设计,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中去。高校教师应该在“互联网+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互动,与学生共同学习,做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引路人,而不是置身事外,袖手旁观,任由学生“自主学习”。

其二,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信息化技术越来越融合到教学中,高校教师应该学会使用这些先进工具,比如说mathematica数据处理工具,情感分析、网络分析等数据处理技术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等情况,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获取真实情况,对其学习问题进行诊断与改进;发觉和增强学生的学科优势与特长,完善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此外,大数据的应用,还可以帮助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及时完成教学质量监督,获取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教学内容及进度,为学生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教育服务。

另外,高校教师,尤其是农业院校青年教师们还应该学习“互联网+课堂”教学资源的制作。了解并学习一些制作微课、慕课等视频的工具,比如microLecturer}isee}Flash反编译软件、语音合成软件等工具的使用,教师像影视剧导演一样自编自导,精心构思设计,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录制一系列微视频,运用到课堂之上。教师也可以利用在互联网上已经存在的教学资源进行筛选,并利用软件工具加工改进,应用于课堂中,指导学生在课堂外巩固知识,开拓眼界。

(四)农业院校加强重视,开展教师“互联网+”信息技术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教育”的强势冲击下,中国高等教育界掀起波澜。农业院校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教师信息化技术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对“互联网+课堂”信息化工具的使用和操作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师从课堂旧有模式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让教师们在课堂上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与创造力,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活泼并富有吸引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维制订计划进行学习,达到课堂教学高效高质量;同时也能使得教师的想法得到尊重和实践,使得教师从中获得自我满足与专业成长。

农业院校可以通过调研分析,根据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等进行分类,将“互联网+”信息化教学培训内容按照从简到繁的顺序模块化分层进行。通过专家讲座等形式对教师们初步形成“互联网+”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让教师们能够产生兴趣,引起共鸣。比如,我校多次请专家教授开展《翻转课堂在清华大学的实践》((ReflectiononmooC—wehavechangedalot》等“互联网+课堂”教学方式案例讲座。再者,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全国性的研讨会、交流会等,进一步强化教师们对“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教学的印象。再次,学校可以聘请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士举办专题讲座、培训班或者在线培训,通过对如何加强信息化教学建设、互联网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制作、“互联网+课堂教学设计”等专题式内容进行培训,来强化农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拓展教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五)农业院校加大投资力度,为“互联网+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一般地方农业院校想要顺利开展“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改革,提高本校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合时代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单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努力和学习是不可能实现的。

高校教师做好慕课、微课等“互联网+课堂”教学的最大动力是天性使然。有的教师对新兴事物就感兴趣,喜欢挑战,不怕辛苦,不怕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的教师是“互联网+课堂”实施的主力军。但是大多数高校教师,因为科研和教学任务繁忙,时间和精力有限,就不想花大量的精力和休息时间去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这就要求学校表态非常重视“互联网+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说学校教务处、科技处设/_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给予教师进行“互联网+课堂”教学改革的经费支持;将高校“互联网+课堂”信息化教学改革纳人教师考核中去,与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抑或在教师职称评定时给予加分;或是鼓励教师参与全国性“互联网+教育”教育教学比赛,给教师们带来巨大的荣誉等。学校的重视程度与鼓励措施将是高校教师进行“互联网+”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祛码;同时,获奖、学生的尊重和敬仰等也能给教师带来巨大的成就感,满足其个人价值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