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的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35:59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1

关键词:智能电网主要技术配电运行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前言

智能电网是一个完整的信息架构和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对电力客户、电力资产、电力运营的持续监视。与传统的电网相比,智能电网进一步扩展对电网的监视范围和监视详细程度,整合各种管理信息和实时信息,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全面、完整和细致的电网状态视图,并加强对电力业务的分析和优化,改变过去那种基于有限的、时间滞后的信息进行电网管理的传统方式,帮助电网企业实现更精细化和智能化的运行和管理。

2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差异

2.1智能电网:

即为将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原有的输、配电基础设施高度集成而形成的新型电网,它具有提高能源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输电网的电能损耗等多个优点。智能主要体现在:可观测--量测、传感技术;可控制--对观测状态进行控制;嵌入式自主的处理技术;实时分析--数据到信息的提升;自适应;自愈等。

2.2传统电网:

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

目前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前电网与社会需求所产生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节能、降耗以及高效地使用电力资源是当前亟需考虑的问题。

智能电网优点: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行和管理人员提供更为全面、完整和精细的电网运营状态图,并给出相应的辅助决策支持,以及控制实施方案和应对预案,最大程度地实现更为精细、准确、及时、绩优的电网运行和管理。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

3智能电网的主要技术组成与功能

按产业链划分,智能电网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高级量测体系;高级配电运行;高级输电运行;高级资产管理。

各部分的技术组成见图2.1,用不同的灰度来区分,其中每一部分都有许多新技术需要研究与开发。

图2.1智能电网的技术组成与功能

3.1高级量测体系(ami):ami主要功能是授权给用户,使系统同负荷建立起联系,使用户能够支持电网的运行。ami是许多技术和应用集成的解决方案,其技术组成和功能主要包括:

1)智能电表::可以定时或即时取得用户带有时标的分时段的(如15min,1h等)或实时(或准实时)的多种计量值,如用电量、用电功率、电压、电流和其他信息;事实上已成为电网的传感器。

2)通信网络:采取固定的双向通信网络,能把表计信息(包括故障报警和装置干扰报警)接近于实时地从电表传到数据中心,是全部高级应用的基础。

3)计量数据管理系统(mDmS):这是一个带有分析工具的数据库,通过与ami自动数据收集系统的配合使用,处理和储存电表的计量值。

4)用户室内网(Han):通过网关或用户入口把智能电表和用户户内可控的电器或装置(如可编程的温控器)连接起来,使得用户能根据电力公司的需要,积极参与需求响应或电力市场。

5)远程接通或断开。

3.2高级配电运行(aDo):如图2.1所示,aDo的技术组成和功能主要包括:高级配电自动化;高级保护与控制;配电快速仿真与模拟;新型电力电子装置;DeR运行;aC/DC微网运行;运行管理系统(带有高级传感器)。

高级配电自动化是为了实现系统实现自愈,电网应具有灵活的可重构的配电网络拓扑和实时监视、分析系统目前状态的能力。

高级保护与控制后者既包括识别故障早期征兆的预测能力,也包括对已经发生的扰动做出响应的能力。而在系统中安放大量的监视传感器并把它们连接到一个安全的通信网上去,是做出快速预测和响应的关键。

快速仿真与模拟(fastsimulationandmodeling,FSm)是aDo的核心软件,其中包括风险评估、自愈控制与优化等高级软件系统,为智能电网提供数学支持和预测能力,以期达到改善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和运行效率的目的。

配电快速仿真与模拟(DFSm)需要支持4个主要的自愈功能:网络重构;电压与无功控制;故障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当系统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继保再整定。

3.3高级输电运行(ato):

ato强调阻塞管理和降低大规模停运的风险,ato同ami,aDo和aam的密切配合实现输电系统的(运行和资产管理)优化。

输电网是电网的骨干,ato在智能电网中的重要性勿容质疑,其技术组成和功能如下:变电站自动化;输电的地理信息系统;广域量测系统;高速信息处理;

高级保护与控制;模拟、仿真和可视化工具;

高级的输电网络元件,如电力电子(灵活交流输电,固态开关等)、先进

的导体和超导装置;先进的区域电网运行,如提高系统安全性适应市场化和改善电力规划和设计的规范与标准(特别注意电网模型的改进,如集中式的发电模型以及受配电网络和有源电力用户影响的负荷模型)。

3.4高级资产管理(aam)

ami、aDo和ato同aam的集成将大大改进电网的运行和效率。实现aam需要在系统中装设大量可以提供系统参数和设备(资产)“健康”状况的高级传感器并把所收集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如下过程集成:优化资产使用的运行;输、配电网规划;基于条件(如可靠性水平)的维修;工程设计与建造;顾客服务;工作与资源管理;模拟与仿真。

4智能电网的建设

电网作为极为复杂的人工系统,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的诸多层

面。基于电网发展和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智能电网的建设,既要考虑国家发展战略、国家能源政策及产业布局、国家宏观经济发展预期、社会经济的刚性需求、电网架构的成熟度、特殊运营条件下的供电应对及电力储备等,还要考虑综合经济效益、电网安全可靠、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附加增值服务及溢出价值回报等。因此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4.1坚强实体电网

实体电网作为智能电网的物理载体,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基础。一个坚强的特高压电网是未来智能电网的基础。

4.2智能电网装备

信息是智能电网的基础支撑,信息的获取需要大量的智能装备来支持。智能电网的装备不仅涵盖传统二次系统的测控、保护、安全稳定控制等装置,还将包括传统一次系统的智能电器、静止补偿装置、固态开关、优质低价和高容量的储能装置等。同时结合电网自身优势,开展基于综合能源及通信系统体系结构(ieCSa)的研究,构建安全、可靠、稳定、适用、快速的智能电网信息交互平台。

4.3电源电网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国家骨干电网的支撑下,未来智能电网既要适

应大型电源基地的接入,还要适应各类分布式电源与保安电源的接入;除了考虑分层分区的电源接入,还要考虑分散式接入。

未来智能电网在规范电源接入技术要求和功能后,将具备稳定、无缝、无扰、自动地接入电源的能力,以及迅速、有序、低扰、安全地解列电源的能力。同时,智能电网的建设应考虑电力网与其他能源网(如天然气网络、能源资源输送网络等)相结合,系统配套,构成坚固、互补、灵活的国家能源战略互补体系

4.4双向互动供电

从用户端来说,个性化、需求化、灵活的电能需求将可以得到实现;自有、

富余、投资性电能可以用于电网补充、调配和应急。

从电网侧而言,可以实时掌握电能需求、即时掌控负荷分配、预估系统安全稳定、有效调配电能资源、合理引导用户节电、快速应对突发风险、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2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主要涉及到发电、输电、配电、变电、调度、用电等几个方面,并与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电子工程等有所融合,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也将会带动能源、信息、电子工程等产业的发展。但不论是哪种技术的参与,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还是电力工程技术。以下从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1.1发电环节能源危机使得全世界都在对新能源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比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这些新能源的开发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清洁、高效的能源,但同时也对现有电网也提出了并网的要求。新能源本身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地域性、季节性、发电的不稳定性等。在这种情况下,相关学者要更多地研究如何高效、安全地与这些新能源实现并网,降低新能源对现有电网的影响,使新能源能够高效、安全地接入现有电网。

1.2输电环节我国的电网建设有着自身的特点,最近几年,国家电网提出了“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特别是在电网的整体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华东电网、华中电网、华北电网三大交流电网的规划,并着重提出了这三大电网之间的直流互连。我国的电网建设正稳步向着特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电互联的时代迈进,但由此也带来了一系统的问题,比如,电网的结构日益复杂;所使用的技术越来越高端,越来越趋于自动化;各大电网之间的互联给电网本身的稳定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在输电环节上使用的是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与其他技术最大的不同在于系统中间没有落点,所以这种技术适合远距离的输电,而对于交流电网之间的互联,该技术有着其他技术所不具备的特点。所在在由交流与直流所组成的特高压输电网络中,使用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可以保证整个输电系统的稳定运行。电力工程技术在此输电环节上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是对电网整体系统运行的监控、对运行状态的检测、对运行故障的管理和应急等。

1.3变电环节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在变电环节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这是对传统变电站或者说是对传统电网的一次突破,也是智能电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的最好体现。在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中,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表现在很多方面。变电站的智能化建设就是对变电站中的物理结构、网络设计、信息的采集、通信协议等进行统一的设计和管理,使变电站的各个环节实现互联,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实现变电站系统的智能化运行、自我诊断与恢复。这其中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建设、高速传感器的使用等电力工程技术。

1.4配电环节配电环节是整个电网系统内直接接入用户的一个环节,在智能电网中,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根据智能电网的总体规划,配电网还要承担各类中小型新能源的接入工作,这就对配电网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配电环节中,所使用的电力工程技术主要有:配电自动化技术、智能充电技术(主要是指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智能化的高级储电技术和高级的检测技术等。

1.5用电环节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市场也在日趋市场化。在这种情况下,电能市场供需双方的互动越来越频繁,对于用户来说,需要稳定、可靠、便宜的电力能源;而对于电力企业来讲,则要实施精细化的管理,以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效益。智能电网的建设对智能城市和智能小区的建设都有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使用到的电力工程持术有:智能化的测量技术、高效的用户用电信息采集技术以及智能电表等。

2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3

>>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应用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分析试论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的运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方法及应用探析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试论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分析继电保护调试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的探讨智能电网下的继电保护技术探讨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状况智能电网时期的继电保护技术探究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探究基于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核心技术探析当前智能电网构架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实践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的关键技术分析浅谈智能电网中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浅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继电保护新技术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关键词: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输电技术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

配电网智能化已经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伴随低碳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可持续发展的总战略要求,电力工业也必然会从经济、环保、科学的轨道上快速迈进,而配电网“智能”便是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而继电保护则是确保智能配电网供电质量和安全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优化继电保护措施,进而提高其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以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方向为基础,分析智能配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探讨智能配电网的常见故障及解决对策,并对继电保护的优化对策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1、智能电网的发展与应用技术研究

1.1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

1.2智能电网应用技术研究

目前,我国在智能电网的建设和改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全国性的智能电网建设中,各种先进的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使得当前的电网更加的智能,因此将这些电网中的应用称之为智能应用。智能应用是一种先进的信息采集能力,能够从基础上解决电网中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它能够通过自身搜集来的各种信息,在众多的解决方案中选择一种最优的解决方案,进而保证整个电力系统能够做出安全及时的判断。比如智能电网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它是通过电网中的信息化水平,将各个用户的信息连接起来,从而为提高问题捕捉速度打下硬件基础,进而实现工程运行的一体化。此外,智能应用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出现的关键点,在各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内容性的强化中,它又能及时的捕捉、解决电网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带动智能电网技术的全面提高。

1.3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继电保护技术在传统电网和智能电网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它在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智能电网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继电保护技术也变得逐渐复杂,功能日益强大。继电保护技术是通过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相融和,从而实现对电网故障的超高速甄别,并能够对故障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计算出系统的暂态能量,确定最佳的重合时间。尽管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具有以上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当前输电网络超大功率的输电能力仍然依赖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其次,它扩大了停电范围,降低了网络的强壮性,并且主保护和重合闸的配合使用可能使系统遭受二次故障的冲击,从而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分析

继电保护技术在先进的智能电网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智能化、一体化、信息化的新时代,应该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做出相应的研究,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2.1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基础分析

继电保护技术在电力网络与设备保护上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对网络强化、数据保护、运算能力提升进行的系统一体化延伸。继电保护技术能够根据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数据采集、数字滤波、抗干扰等技术的实际情况,解决电力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掌握好这种技术,能够从基础上找到问题的先进调节促进手段,从而为灵活输电、内部完善控制等效果的强化做好准备,对改革创新性与电力控制性的效果做出了较好的控制。

2.2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构成研究

对于智能电网中的分布式发电与交互式的供电对继电保护来说,它是有着更高的标准的,同时,对通信延伸与信息内容的发展也有发展需求,这就给数字化的控制保护原理提出了强化提升的要求。将发电、输电、供配电等内部的关键设备进行了实时监控技术的渗透,将保护定值与数据保护的内容提炼出来,捕捉较好的故障控制标准。在出现严重断电、保护装置的现象时,使用准确性与先进性的继电保护效果,真正对内部的自我恢复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大作用,避免了再次出现大面积的停电的局面。对于关键性的关联节点中的控制效果进行额强化提升,于是,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对象、继电保护内容强化、对关键环节的控制提升等事项,构成了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重要内容。

2.3智能电网继电保护技术应用升级研究

要想将继电保护专业中的发展历程与先进的控制办法提升上来,就应该从基础性的保护效果上着手,利用细节性的保护技术,为全网的联动控制信息的运用效果提升做好准备。此外,对智能电网的内容进行研究,还要从其中的数字化、网络化、自动整定技术上进行创新改革,这样才能够为智能电网的发展与保护能力的提升做出贡献。

(1)数字化提升:将互感器的传输性能进行先进的技术捕捉,解决互感器中的各种故障,对其中的饱和现象、二次回路短路现象等故障进行先进解决,分析电气设备中的信息传输的内容,然后强化互感器中辅的提升效果,把握住信息传递的重要内容,对于继电保护的内部控制与外部协调遏制做出控制。所以互感器对于数字化、信息化的确立与提升,继电保护技术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从基础出发,及时找到问题出现的所在点,它的再次提升,也是在信息化的全面捕捉开始的,解决其中的各个点的连接效果,才能使之强化效果提升上来。

(2)网络化提升:上面讲过数字化的强化提升,也是网络化的提升的一部分,但是整体性的网络化是建立在电气元件的信息提升上的,从信息共享中的简洁化上入手,建立信息共享控制平台,从系统中的重大控制内容上入手,把握了主要的提升技术,对于分布协同保护的内容进行提升,从内部强化中出发,为了全面的系统保护、问题解决方面上有着较高的要求。把握住重点的技术创新延伸办法,才能从基础上解决内部保护控制的问题。

(3)自动整定技术提升:从原有的自动整定保护的效果来看,它只是将过程中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运行监测,在自动化控制的内容上,还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比如在对于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的捕捉上,有着重要的定值分析突破点,将继电保护中的智能保护联网控制效果进行相应协调,从各种装置内部的各种定值的分析上入手,把握时效性、完善性的信息化控制技术,分析并找到智能装置的问题解决办法,找到自动整定与自动配置的技术效果提升关键点,从分散独立的装置内容分布协同保护效果提升上来,真正将联网控制的内容强化起来,使内部与外部的连接效果得到了全面的强化。3、继电保护技术中员工应用效果的提升

3.1继电保护中的综合问题研究

要想真正地将继电保护技术提升上来,还是要从提高全体技术人员的应用效果做起。所以管理者首先应该在各个技术的相应连接调节上,进行先进捕捉,发现技术人员存在的不足之处,或者分配不合理,或者员工的素质较差,或者技术效果不强等方面。要将这些问题中的关键点进行研究分析,就必须在相关性的解决办法的延伸中,找到创新检测、应用、信息化协调连接的重要解决技术,从而使各个专业的技术人员都能够协调应用,进而使总体应用效果得到提升。同时,对于智能电网中的技术体现与强化及时做出判断,并解决内部与外部环境中的问题,才能使全面配合技术的完善强化成为可能。

3.2提高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

平时对技术人员进行知识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基础打牢,提升每个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激发每个员工的协调性与一致性素质的提升,唯有如此才能将专业配合效果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利用充分利用先进的内部控制技术,并使之渗透到每个重点环节中去。同时,对于各个岗位配合效果的提升方面,尤其是对信息化、网络化、自动整定化的控制延伸中,一定要注意其中的问题所在,要善于总结问题与不足,在彼此配合实施中不断进步。对于员工的实际技术运用能力要进行连续性的评价,督促技术人员时刻总结经验教训,比如设置内部控制监督小组,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这样能够保证时刻控制与监督技术人员的实际工作内容,真正将装置中的技术效果出现的关键环节了解清楚,对于数据性的保护效果更要重视起来,使之成为一个连接性的控制系统。

4、结语

通过对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高我们对其掌握与应用的科学性。从继电保护装置控制的重点事项上入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从信息化、网络化、自动整定性上入手,努力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才能保证技术的完善进步。同时,为了使继电保护效果更加具体化、完善化,必须从技术人员的具体效果延伸上入手,建立技术骨干与控制标准,设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促进技术人员的应用提升,这样,不仅能够确保继电保护技术的提升,同时又能够在基础上解决细节性的问题,为将来更好地创新发展打好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徐岩.电力变压器内部故障数字仿真及其保护新原理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4

【关键字】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主要构成

1.引言

目前,国内的电力发展正逐步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变,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为提高整体的能源利用率,同时也为了应对全球化的能源危机,智能电网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推产业之一。智能电网技术结合了新的控制、信息和管理技术,实现了输配电到用户全过程的智能交流,科学地优化了电力的有效分配和利用。目前,大量的数据说明了电力的利用率较低,如美国的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电网的利用率仅有55%。面对电网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智能电网配网的自动化不是一个局部的解决方案,而将成为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电力网络的发展趋势。

2.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的技术现状

在一些发达国家,配网自动化的发展是显著的。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已将电子自动控制技术引入电力配网系统,此阶段由于经济条件和计算机技术的制约,自动化技术的应用非常有限,但已经实现了远程监控、故障自动隔离和恢复供电、电压调控等功能的配网自动化技术。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依靠各方面成熟技术的支持,配网监控与管理得到了长远的发展,甚至有些国家已出现了各种各具特色的配网自动化商品,所涉及的著名电力系统设备制造商也层出不穷,如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美国的CoopeR公司、英国的aBB公司、日本的东芝公司等等。

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在国内的发展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内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并不落后于国外的发展,尤其在馈线终端装置和通信技术方面具有更为先进的平台。但是,由于推广时间的限制,相比于国外配网自动化的发展,国内的发展还比较年轻,需要更多的资金的和技术支持。随着用户对供电需求的不断提高,完善配网自动化技术将成为智能电网的主要发展趋势。

3.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的技术优势

传统的配网方式缺乏对实时电网情况的相应,缺乏弹性,反应迟钝,无法进行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的操作,且自愈能力差、依赖性强,对客户的服务单一,缺乏信息的共享。虽然目前传统的配网方式在一些方面已得到改善,但因其信息的不全面和共享能力差的根本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故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智能化程度较低。

与传统配网方式相比,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具有以下几点技术优势:

(1)良好的安全保障。配网自动化技术依靠了电子、通讯、计算机等技术的支持,能够更为有效的抵御外在的不稳定因素,保证了使用的安全性;

(2)自愈的能力。配网自动化技术对电网系统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测,及时排除故障,纠正操作,同时保证用户的正常用电;

(3)较高的资源利用率。配网自动化通过对电网系统的实施监控,能够对电网中电力的配给进行及时调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了电流的分布,提高产业效益。另外,配网自动化能够对参与配电的设备情况进行反馈,调控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同时也可对存在故障的设备及时检修,达到延长配网设备寿命的目的;

(4)完善的信息流通。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能够将配电网的运行和管理数据进行高度综合、深度集成,完善电力信息的通路,加强与用户间使用信息的交流,实现设备、检修、控电的管理信息化。

4.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的主要构成

目前,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一般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即配电主站层和配电终端层,系统结构。各个层结构通过通讯介质进行信息交流,实现配网自动化的管理。

4.1配网自动化主站层

配网主站层主要是从整体上对各配电子站进行监控,分析系统的运行情况、协调各层站间的关系,有效的监控配网自动化的实现状态。一般情况下,配网自动化主站层内部都是采用以太网进行高速传输,及时对各实时数据的更新和共享。配网自动化主站层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为配电SCaDa主站系统、配电故障诊断恢复和配网应用子系统DaS、配电am/Fm/GiS应用子系统DmS。配电SCaDa主站系统主要负责信息数据的传输和存储;而配电故障诊断恢复和配网应用子系统DaS则是为了保证配网自动化系统在运行中,对配电故障和恢复进行联调测试,其中主要依据配网自动化装置的技术特点和整体方案进行控制;配电am/Fm/GiS应用子系统DmS主要用于应对更为复杂、分散的配电系统,实现综合管理水平的配电管理系统(DmS)。总而言之,配网自动化主站层就是以SCaDa系统为基础平台,配合各种应用软件完成Da/DmS功能的系统管理与控制中心。

4.2配网自动化终端层

配网自动化终端层主要负责对各种信息的采集、监控并执行控制命令,且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实现智能化的电网结构重组功能。配网自动化终端层主要包括安装在柱上的FtU、配变上的ttU、以及开闭所、配电站、环网单元的FtU等。配网自动化终端层可以在进行不同层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也可用于协调不同层面的工作,更能够依据原有配电网的具体情况和自动化系统的特点,优化系统,达到各集散子系统的有效分配。

4.3配网自动化实现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存在部门多、投资大等具体问题,可见,对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有效规划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在配网自动化的实现过程中,应注重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整体规划,分批分项实施,与供电方进行内部信息的协调,且有效的调度原有的配网系统,实现整体的、统一的配网自动化。

除此之外,智能电网配网自动化系统的相关设备对操作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自动化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考虑雷击、低温、高温、暴晒、雨淋、风沙、大雪等涉外环境的影响。另外,在配网自动化元件的开发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高性价比的材料,既控制了资金的投入,又能够有效的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从而提高了配网自动化系统实现的可行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5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分布式能源管理;电能管理;发电环节;输电环节

中图分类号:tm7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1)33-0121-02

智能电网是美国政府以能源新政为突破口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旧电网体系,逐步实现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的统一入网管理,并全面推进分布式能源管理,从而提高电网可靠性和能源利用效率。目前在欧洲国家,环境保护问题在能源政策中更显突出,追求的是可再生能源和低碳发电以及充分利用能源的智能电网。如今,该热门话题已在国际上引起轰动,所以我国也开始朝向智能电网方向发展且正处于研究和发展规划阶段,从目前的情形来看,智能电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不断地摸索中进行解决。

一、智能电网概述和发展现状

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即“电网2.0”,可以说它是集成了先进通信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设备技术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构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的优势在于可以根据电力需求来优化资源配置,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和传输容量;具有智能性,与客户之间互动,增强了用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和适用于自己的用电方式来自主发电;向高负荷用电用户自动发出警告,提高了安全性。

智能电网的发展已引起了世界各国各领域专家的关注并初步形成共识,可以说它是电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无论是从电力工业发展的角度还是技术发展以及应用的角度来说,各国已根据国情逐渐形成了适合于本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比如,对欧美国家而言,因为具有较长的电力发展历史,他们在智能电网的发展主要是对老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智能控制实现电网智能、提高用户管理水平,可以说他们更加注重的是用电和配电。而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如今,我们已具备了统一和联合的大电网,除了考虑用电和配电之外更需注重未来大能源基地的建设、长距离和大容量输电线路的建设,把变电、调度、发电和输电等各环节统一起来实现智能电网建设。

二、智能电网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智能电网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变电环节、配电环节、用电环节和调度环节,下面分别从这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发电环节

对于智能电网,在发电环节,从网厂协调和机组的运行控制方面来说,由于原电力网注重的是低电压穿越,且现有的风电调风性较差等都决定了我国需要构建大能源建设基地并保证其能源集中分布。所以说对于大能源的太阳能和风电的发电是当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建设智能电网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输电环节

根据我国水电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于西南和西北地区,而用电负荷比较大的地区主要是东南沿海地区,这就存在负荷和电源不均的矛盾。解决的主要措施是需要高电压、大容量的输电机制,在增加输电容量和提高输电电压等级的同时,也会带来输电潮流控制问题、电能质量问题、系统诊断问题等一些新的挑战。

(三)变电环节

虽然我国在变电站智能化发展方面处于领先水平,现拥有的自动化变电站技术为智能电网提供了较为成熟的搭建平台。尽管技术上领先,但是若实际用于智能电网,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说二次设备的智能化水平还未达到要求,离所需智能化等级相差甚远,同时变电站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高。

(四)配电环节

配电环节是我国发展智能电网比较薄弱的环节,过去我国主要用于发展输电网,而配电网发展的水平还不能匹配智能网建设要求,主要表现在配电网的骨架不太稳定、网架结构薄弱、自动化技术不够成熟、自动化基础不扎实等。另一方面,分布式电源也是智能电网建设中所必需的,而目前我们对这方面的应用还不多,仅仅局限于起步阶段。所以说配电网智能化较低也是存在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

(五)用电环节

智能电网的智能之一在于电网和用户之间形成互动,而目前的用电环节主要表现在人工操作,要想实现智能化,需要把原有的营销模式智能化,使得用户能和电网之间有较好的互动。而且用电环节中对于企业和用户自己发电形式的分布式电源,需要和整个电网之间能较好的兼容和无缝结合,这也是用电环节需考虑的重要问题。

(六)调度环节

调度环节主要包括了安置装置、继电保护、广域相量测量等,在这一方面我国的五级调度系统相对世界上其他国家而言也是比较领先的。然而智能电网需具备特高压电网和大能源建设,所以在调度方面需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控制方法,构建健全的调度通信网络。

三、智能电网中存在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智能电网要保证能接入和充分利用大量的分布式电源,同时能采用相关先进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运行,进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实现市场化。从其目标出发,完美的实现智能电网,必须直视问题所在,从其技术角度和其他可行性的角度来解决存在的一些关键问题。

(一)发展智能电网相关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技术支撑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缺少先进的创新技术就很难保证智能电网的实现。无论是从发电、配电、输电、调度还是终端用户与电网之间的互动都不能缺少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比如我们可以提高电场的控制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发展变频逆变技术和储能技术来解决发电环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输电线环节,为了提高线检测技术,可以开发在线监测设备、有源电力滤波器和静止无功补偿器和超导技术等;变电环节,可对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更加准确和灵敏的互感器以及智能开关和智能变压器等;配电环节大力发展智能化环网柜和配网自动化系统等;用电环节建设智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和智能电表;调度环节提高调控能力和建设调度数据网等。

(二)保证用电系统与经济协调运行

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经济与安全的协调运行。要着重提高系统的控制策略、在线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电网稳定运行理论、信息和通信支撑技术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相关仿真技术和预防系统崩溃的控制技术的研究。从而实现电网模型的经济、安全、可靠。

(三)建立和完善智能电网规范体系

智能电网要正常运行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标准的规范体系,它也是电网建设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不仅需要国家电网公司能够对整个智能电网系统进行规划和部署,组织各科研机构进行集中研究,制定出统一的标准体系、电网规范、通信标准、系统构架等,能较好地实现用电和发电中的各个环节无缝结合和信息的共享与集成。

此外,还需要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应该在宏观上制定实施计划和试点方案,从实际问题出发建设试验基地来发掘更多智能电网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从理论和实际角度形成整个智能电网的知识体系为智能电网的实现做铺垫。

四、结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已打破传统的电网建设理念,它具有兼容、互动、优化、自愈和集成等诸多特点。在与时俱进的时代,新的产物的实现必然会出现瓶颈,这就需要我们能根据国情来具体分析智能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来解决智能电网复杂系统工程的问题,提升电网的全新互动运转模式,形成全新的服务功能,保证电网的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综合效率,进而实现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KRampitZ.iRenewables:makingthegridwork[J].RenewableenergyFocus,2008,(6).

[2]天廓,鄢帆.建设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技术经济关键问题框架研究[J].华北电力,2010,(1).

[3]谢开,刘永奇.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

(6).

[4]赵洪伟.对智能电网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0).

[5]祝磊,李晶.建设我国智能电网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博览,2010,(6).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6

关键词:智能电网;建设;规划;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121-02

智能电网系统是将供电端到用电端的所有设备通过感测器连接,形成绵密完整的输电网络,并对其中的信息加以整合分析,以达到电力资源的最佳配置,借此降低成本、提高用电效率。从智能电网的构成来看,依据电网特性分为发电与调度、输电、配电、用户等四种类型的供需关系,配合产业推动及环境建构,形成六个构成内容以及智能电网总体规划的架构。[1]

一、推动智能电网建设的系统规划措施

1.智能发电与调度

(1)提高再生能源并网占比:整合全系统通讯协定完善系统互通性,通过需量反应调度机制,维持电网的稳定调度能力;研究大型储能系统、导入抽蓄电厂变速运转控制,增加再生能源调度空间。

(2)提升发电厂运转效率与可靠度:进行快速系统复电规划,并强化先进设备资产管理,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及增加系统运转可靠度。

2.智能输电

(1)提高输电效率:更新耐热导线,增加输电容量及降低输电损失,推动变电所智能化,提高整体输电容量及供电效率。

(2)增进输电安全:推动先进输电故障测距系统、马达及保护设备更新,密切监控线路的动态热容量,以减少系统故障及缩小停电区域,增进输电安全。

3.智能配电

(1)提升配电安全与效能:推动配电自动化建设,以便于偏远的抢修不易地区、工业区及都会区等主要地区的数据采集与监控(SCaDa)。提高馈线自动化普及率,当线路故障发生时,调度人员可依配电网络信息系统,快速定位故障区间,以加速完成复电。

(2)强化分散式能源整合:将未来配电网络信息与电表资料管理系统信息整合,以增加再生能源导入,并可通过储能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促进再生能源充分融入配电系统中。

4.智能用户

(1)用户/终端信息建设:推动高低压用户智能型电表基础建设、建立用户端需量反应机制、推广家庭能源管理系统(HemS)及其他能源系统管理服务,协助用户端落实节能减碳政策,并有效/即时管理未来智能电网的供需平衡问题;同时研议其他创新可行做法进行构建,以降低构建成本。

(2)制定用户服务规划:分阶段完成智能用户系统构建后,推动相关衍生如智能充电站技术(包括G2V,V2G等技术)、需量反应推动、分散式能源及储能在家庭中的应用。

5.智能电网产业

(1)发展关键系统与设备产业:配合整体智能电网推动规划(含发、输、配电及用户等)将智能电表系统、电动车智能充电系统、先进配电自动化系统、广域监测系统、智能家电系统、微电网系统及储能系统等7项列入推动范畴,并协助厂商参与国外示范计划。

(2)创造服务性智能电网产业:在智能电网基础构建完成后,比照国外先进国家,推动电价回归市场机制,带动电能管理系统服务产业发展。

6.智能电网环境建设

(1)发展高再生能源占比及快速平衡电网供需的关键技术,如研究再生能源间歇出力预测、快速升载、先进电力电子设备与微电网、先进配电自动化、ami资通讯技术、储能系统。

(2)发展基于iCt技术的智能电网技术,如:智能储能系统及需量反应服务(含卸载控制及负载预测、卸载流程与控制策略等);能源信息分析及安全管理(含即时性能源信息分析与异常行为侦测、资料加解密、通讯安全等);能源信息通讯网络技术(ieC61850相关标准的通讯应用)。

(3)构建智能电网设备标准及检测平台,就目前智能电网相关国家标准,包含自动读表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太阳光电、电动车辆、智能家庭及信息安全等方面,评估筛选及构建检测验证平台。

(4)持续进行自动读表通信界面相关标准研究与草案研拟、先进电度表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等,包括自动读表系统、氢能与燃料电池、风力发电、太阳光电、电动车辆、信息安全等皆有标准草案在进行,以补强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及构建检测能量。

7.智能电网环境建设

(1)审视现行电业相关规范,改革现行需量反应制度,包括传统控制型(直接负载控制及可停电力等)需量反应制度、评估市场型(需求竞标、紧急型等)需量反应制度。

(2)审视现行电价制度,包括合理反映供电成本确保电业正常发展、评估多样化电价制度(时间电价、紧急高峰电价、即时电价及高峰时间电价回馈等),进而推动具节电诱因之电价制度,以提高用户节能意愿。

(3)推动用户节能管理制度,研究及建构吸引业界参与的商业模式。如发展与推广住宅能源管理系统、商业能源管理系统及工业能源管理系统,以提高节能减碳效益。

(4)人才培育,如结合大专院校设置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培育技术及相关人才,并配合智能电网的构建,结合地方政府推动一般民众相关知识的教育宣传。

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规划安全架构[2]

1.防火墙的配置

为保护智能电网免遭外部攻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分别在智能电网系统中设置防火墙,通过设置有效的安全策略,做到对智能电网系统的访问控制。不改变原来网络拓扑结构,且保证通讯速度不受较大影响,可以配置使用基于状态检测包过滤技术上的流过滤技术的防火墙――硬件防火墙系统。

2.资料加密系统

各端点可能有大量的资料,除了要在资料传输上保证通道的安全外,也应对信息内容本身加密。在智能电网系统中,威胁最大的其实还是来自于内部,因为威胁来源位于系统内部,窃取或其他恶意行为要容易很多,进而系统受到入侵的可能性将更大。因此,直接对信息内容加密是最有效的办法,可采用高强度的加密技术对资料内容进行加密,进一步保证信息保密性等安全性要求。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电力行业的计算机系统中,有很多资料必须要有实时性,传输时间必须低于规范要求,若是采用公开密钥加密系统,虽然防御强度非常高,但复杂度也较高,运算处理的时间相对较长,可能无法符合规范要求。因此要有所取舍,才能够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

3.防止地址转换协议系统

基本预防或是阻挡地址转换协议攻击的构思有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方法去预防地址转换协议攻击,就是将地址转换协议的缓存区状态设成静态。该方法的缺点为:不能在动态环境中工作;当网络管理者在部署整个网络时,这对网络管理者来说将变得很难处理。为此,可以采用思科高端交换器技术,将ieC61850网络拓扑加入具有文献技术的高端交换器中。这样虽然成本较高,但能减轻管理人员的负担,而对于外置入侵侦测系统也能有很好的保护。

4.入侵侦测系统

智能电网系统的可用性要求非常重要,但阻断攻击与分散式攻击难以预防,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入侵侦测系统,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异常流量行为,并即刻做出防护措施。另外,入侵侦测系统除了可以达到侦测分散式与阻断式攻击之外,也能侦测蠕虫病毒、系统漏洞、应用程序漏洞等,还可以支持位置转换协议等各项弱点与攻击的预防。

5.信息传输加密产品的配置

为了保护数据信息从发起端到接收端传输过程的安全性,在每一级网络配备的防火墙系统与边界路由器之间配备网络层加密机。由于网络层加密设备可以实现网关到网关的加密与解密,因此,在每个有重要传输数据的网点只需配备一台网络层加密机。利用加密技术以及安全认证机制,保护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靠性。具体应包括如下内容:高加密强度的安全隧道,认证通信双方的身份,实现基于应用的访问控制;有详细的日志和审计记录,对所处理的每一次通信或服务都可以进行详细记录;提供穿越防火墙的Vpn应用模式,可以直连的方式把通过认证的数据直接传送到主机的应用程序;可以与第三方认证产品集成,提供更强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功能。

三、智能电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

1.智能变电站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智能变电站试点工程技术性评价指标以《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为基础,主要技术指标涵盖互动性、全面性、先进性等方面。互动性指标包括信息标准化、配置标准化、功能互动等指标;全面性指标包含辅助设备与优化措施等指标;先进性指标包含智能设备、过程层同步对时、易操作性、易维护性等评价指标。

2.配电自动化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评价技术性指标主要依据《配电网技术导则》《配电自动化技术导则》等标准提出,包含安全性、互动性、优质性、先进性等指标。其中,安全性指标主要包括配电网网架结构的安全可靠性、配电自动化系统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等;互动性指标主要考虑信息互联的标准性,反映配电自动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信息交互能力,包括与上一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交互能力、与生产管理系统交互能力、与电网GiS平台交互能力、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交互能力、与95598系统交互能力;优质性指标主要反映用户供电质量;先进性指标主要包括配电自动化设备的覆盖率、配电网高级应用等。

3.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项目专项评价指标体系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试点工程技术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管理规范》等标准提出,具体包括可靠性、安全性和先进性等指标。其中,可靠性指标包含主站系统可靠性、终端可靠性以及通信信道可靠性等;安全性指标主要是指系统设计是否遵循《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电力系统二次安全防护规定》等要求,通过信息内外网、公网通信、主站侧、终端侧、智能电表五个层次体现;先进性指标主要包括信息传输响应时间、数据库查询响应时间和信息交互等指标。

参考文献: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7

关键词:智能电网;关键技术;发展建议

引言

电网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产业和重要的公用事业之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世界电力行业面临着大机组集中发电模式向集中和分布式发电相结合的模式转变;由供方主导的电网模式向用户和供方共同参与的互动电网模式的两大转变。这两大转变决定了未来电力系统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1)支持新能源接入的统一联合的特高压输电与分布式电源相结合的智能电网;2)分布发电与交互式供电相结合的智能电网[1-3]。由此可见,智能电网是当今世界能源产业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代表着电网未来发展的方向。

1.智能电网的概述

1.1智能电网的概念

我国有关企业、研究机构及专家学者对智能电网的概念和范畴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天津大学余贻鑫院士提出的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是指一个完全自动化的供电网络,其中的每一个用户和节点都得到实时监控,并保证从发电厂到用户端电器之间的每一点上的电流和信息的双向流动。

智能电网以包括发、输、变、配、用、调度和信息等各环节的电力系统为对象,有机结合新型的电网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实现从发电到用电所有环节信息的智能交流,系统地优化电力生产、输送和使用电能。

1.2智能电网的特征

尽管智能电网尚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定义,但智能电网有别于常规电网的几个主要特征,以逐步形成共识:1)自愈能力。通过实时掌控电网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自动隔离故障,在极少人力干预下,快速的进行自我恢复;2)高可靠性。通过先进的通信、计算机技术对电力设备进行实时状态检测,能及早发现事故隐患,防止电网大规模崩溃;3)经济高效。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电力设备的传输容量和利用率、在不同区域间进行及时调度,平衡电力供应缺口,支持电力市场竞争的要求,实行动态的浮动电价制度,实现整个电力系统优化运行;4)兼容性。兼容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及各种类型的电力设备,满足电力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要求。5)互动性。借助于先进的通信技术,用户可以实时了解电价状况和计划停电信息,以合理安排电器使用,电力公司可以获取用户的详细用电信息,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供用户选择。

2.我国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

实现智能电网,需要研发和应用一系列技术,这些技术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关键的技术领域:1)先进的电力设施,包括大量可再生能源发电、储能、灵活交流输电(FaCtS)、高压直流输电(HVDC)设备等;2)集成通信;3)新型传感和测量,包括高级传感器、智能电表、在线监测装置、相量测量装置(pmU)、广域测量系统等(wamS);3)先进的控制方法,包括事件启动的快速仿真、故障隔离的网络重构、集中控制系统的协调、分布控制系统的自适应,以及量大面广的分布式智能控制等;4)高级界面和决策支持,包括电网各控制结点之间、以及供需互动有关控制结点之间,为交互方面和安全保密所提供的可视化技术、加密技术和门户管理等。并通过高级应用软件,在正常、紧急、和恢复状态下,向供需双方提供所需的决策支持[2.5.6]。

上述这些关键技术领域,都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研发难点,但对全局影响较大的研发难点,主要集中在先进的控制方法和集成通信上。

3.我国智能电网研究进展

结合我国对外发展特点和国家电网公司的技术发展方向,国家电网公司重点组织开展了新型能源接入、特高压输电、大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数字化变电站与数字化电网、灵活交流输电及储能、电网防灾减灾与城乡电网安全可靠供电、电网环保与节能等方面的研究。在特高压输电技术、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技术、电网频率质量控制技术、稳态/暂态/动态三维一体安全防御技术和自动电压控制技术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007年,华东电网公司启动了高级调度中心、统一信息平台等智能电网试点工程,2008年上海市开展了智能配电网研究,华北电网公司也与同年启动了数字电表等负荷侧的智能电网相关实践。在控制系统新技术方面,中国电力科学院研究院等单位承担的国家973计划项目“提高大型互联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基础研究”,开展了基于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电力故障诊断和恢复控制技术的研究,为智能型的电力系统动态调度与控制提供了基本的分析工具,成功开发电网在线运行可靠性评估、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平台,为新的智能化电网运行控制开发提供了系统的研发平台[2]。

4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提高电网输送能力;2)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电网运行和输送效率;3)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与利用,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合理配置我国电网结构;4)促进电源、电网、用户的信息透明共享和协调互动运行。

5.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建议

智能电网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还需要深入研究与之配套的宏观政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市场机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软科学问题,因此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3.4.6】:在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基础上,在电网建设和引入信息、通信、控制等技术过程中,统筹考虑电网规划、建设、改造和技术升级;选择建立智能电网试验基地;研究建立电网综合知识支撑体系。

然而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的难点依旧主要集中在先进的控制方法和集成通信上,所以本文针对目前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结合目前电网建设的需求,可以在各大院校增开“智能电网技术”相关课程;2)在各大电力院校的电力专业开设几门通信和控制方面的专业,按需培养一批懂通信和控制的复合型的电力专业人才,打好智能电网的人才基础;3)国家电网公司可以精选一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领域中的专家轮流在各大电力学院做一些相关的专题报告,通过报告交流创造更多机会让未来的电力接班人更好的完善自己,为智能电网建设做好人才储备;4)着力提高控制和集成通信技术,克服相应的技术困难,在最短时间内找出满足智能电网的控制方法及形成集成通信的标准。

6.结语

在当前的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下,建设中国智能电网对于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拉动内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民生,保障经济和谐发展,彰显大国责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是国家能源战略的必然选择。

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是一项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建设应在博采众家之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体化的管理优势和自主创新精神,因地制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电网。

参考文献:

[1]许晓慧.智能电网导论.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2]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沈杰.智能电网技术综述.电网技术,2009,33.

[3]杨德昌,李勇,刘泽红,罗隆福等.中国式智能电网的构成和发展规划研究.电网技术,2009,33.

[4]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杨旭升.智能电网的研究及发展趋势.电网技术,2009,33.

[5]刘振亚.智能电网知识读本.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3.

[6]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4

作者简介:海秀芹;1983.01.16;女;回;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1.引言

隧道断面测量除实地放样出轮廓线之外,还必须对掌子面进行控制,以判断是否超欠挖,从而可以掌握施工的进度及如何控制生产成本。以往隧道开挖时需花几十万购置一台断面仪,对一般的施工队伍来说花费巨资购置仪器简直是不现实的事。而且断面检查时需先把中心里程的桩位实地放样,再将仪器置于该桩位上测量对应的轮廓面。因此为了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及人员、设备的安全性,可采用免棱镜全站仪结合CaSiofx-4800p计算器在任意站进行断面测量,可随时随地掌握隧道的开挖情况。

2.CaSiofx-4800p计算器编程方法

2.1隧道超欠挖检查原理

根据图1列出超欠挖的公式:

pC=[(Z-e0)2+(H-w)2]1/2-R―――(1)

(1)式中:Z―根据实测坐标反算出来的偏距

e0―隧道中心线离线路中线(即线路坐标计算的依据线)的距离

H―实测的高程

w―待求点所在里程的圆心设计高程

R―隧道设计半径

2.2CaSiofx-4800p主程序(相关的符号可据图1加以理解)

a“H0”:B“H”:m“e0”:i“i0”:o“S0”:L“LS”:Z“Z0”:R“R0”:w=a+abs(L-o)×i+Hs:

pC“cqw”=pol(B-w,Z-m)-R

说明:(2)式中如果pC0,表示欠挖;如果pC0,表示超挖。

式中:H0―隧道出口或进口的轨顶设计高程

H―实测点的高程

e0―隧道中心线离线路中线(即线路坐标计算的依据线)的距离

i0―路线的纵坡度%

S0―隧道进口或出口里程

LS―根据实测坐标反算出来的里程

Z0―根据实测坐标反算出来的偏距

R0―隧道设计半径

Hs―内轨顶面至圆心的高度

2.3隧道任意里程断面点的坐标正反算

2.3.1程序功能

本程序由一个主程序(ZBZFS)和两个子程序―正算子程序(SUB1)、反算子程序(SUB2)构成,可以根据曲线段――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完整或非完整型)的线元要素(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切线方位角、线元长度、起点曲率半径、止点曲率半径)及里程边距或坐标,对该曲线段范围内任意里程断面点的坐标进行正反算。

2.3.2源程序

(1).主程序(ZBZFS)

"1.SZ=>XY":"2.XY=>SZ":n:U"X0":V"Y0":o"S0":G"F0":H"LS":p"R0":R"Rn":Q:C=1÷p:D=(p-R)÷(2HpR):e=180÷π:n=1=>Goto1:≠>Goto2Δ

Lbl1:{SZ}:SZ:w=abs(S-o):prog"SUB1":X"XS"=X

Y"YS"=Y

Goto1

Lbl2:{XY}:XY:i=X:J=Y:prog"SUB2":S"S"=o+w

Z"Z"=Z

Goto2

(2).正算子程序(SUB1)

a=0.1739274226:B=0.3260725774:K=0.0694318442:L=0.3300094782:F=1-L:m=1-K:X=U+w(acos(G+QeKw(C+KwD))+Bcos(G+QeLw(C+LwD))+Bcos(G+QeFw(C+FwD))+acos(G+Qemw(C+mwD))):Y=V+w(asin(G+QeKw(C+KwD))+Bsin(G+QeLw(C+LwD))+Bsin(G+QeFw(C+FwD))+asin(G+Qemw(C+mwD))):F=G+Qew(C+wD)+90:X=X+ZcosF:Y=Y+ZsinF

(3)反算子程序(SUB2)

t=G-90:w=abs((Y-V)cost-(X-U)sint):Z=0:Lbl0:prog"SUB1":L=t+Qew(C+wD):Z=(J-Y)cosL-(i-X)sinL:absZGoto1:≠>w=w+Z:Goto0Δ

Lbl1:Z=0:prog"SUB1":Z=(J-Y)÷sinF

3、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的计算方法

根据图2推算出线元起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αi=αa+[(ρi+ρa)(DKi-DKa)×180。÷π]/2―――(2)

(2)式中:αa-前一要素点切线坐标方位角;ρa-前一要素点曲率半径(ρa=1/Ra);αi-待求要素点切线坐标方位角;ρi-待求要素点曲率半径(ρi=1/Ri)

DKa-前一要素点里程号;DKi-待求要素点里程号。

注意:1、当线元左偏时ρaρi为负数;当线元右偏时ρaρi为正数。

2、当ρa=0,ρi=0时,则αi=αa,式(2)变成直线段上任意点切线坐标方位角计算公式;当ρa=1/R,ρi=1/R时,式(2)代表圆曲线上任意点切线方位角计算公式。

可见,若已知曲线段起点和终点的曲率及起点的切线坐标方位角,式(2)便能计算任意线型点位切线坐标方位角。

4、输出部分

正算时:XS=×××,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X坐标;YS=×××,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Y坐标。

反算时:S=×××,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里程;Z=×××,计算得出的所求点的边距。

5.结语

三维坐标法适合于施工中隧道开挖断面放样测量,可做到哪里需要,测后马上出结果,一次置镜能有效地测量全段落的特征点和任意点,可根据断面的大小与点数的频率进行测量放样。该方法也适用于初期支护、二衬施工的断面放样测量。

参考文献:

[1]覃辉.2009.CaSiofx-4800p/fx-4850p与fx-5800p编程计算器功能比较与程序转换.2009.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刘志章.1992.工程测量学.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8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通信、探讨

abstract: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society,thedevelopmentofthepowermarket,andtheusertotheelectricpowerreliabilityandqualityrequirementsoftherising,therefore,needtokeepthespeedingupoftheintelligentpowergridconstruction,toadvancethepowernetworkoperation,managementefficiency.electricpowersystemconstructionofinformationasthebase,communicationthenewtechnologywillbeelectricpowercommunicationnetworkforintelligentpowergridconstructiontoprovidesupportandnecessaryguarantee.thispaperintroducesthedefinition,characteristicsofintelligentpowergrid,themeaningofinapowersystem,andtheintelligentpowergridconstructionfoundation,electricpowercommunicationisdiscussedinthispaper.

Keywords:smartgrid,electricpowercommunication,isdiscussed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并紧密跟随着许多发达国家电网智能化的发展步伐,研究与实践并举,着力技术创新,在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理念和基础理论、技术体系以及智能设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

一、智能电网的含义、特征

1、含义:智能电网(smartpowergrids),就是电网的智能化,也被称为“电网2.0”,它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使用安全的目标,其主要特征包括自愈、激励和包括用户、抵御攻击、提供满足21世纪用户需求的电能质量、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启动电力市场以及资产的优化高效运行。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具有实时、在线和连续的安全评估和分析能力,强大的预警和预防控制能力,以及自动故障诊断、故障隔离和系统自我恢复的能力。

2)在电网发生大扰动和故障时,仍能保持对用户的供电能力,而不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自然灾害、极端气候条件下或外力破坏下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确保电力信息安全的能力。

3)支持电力市场运营和电力交易的有效开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电网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支持可再生能源的有序、合理接入,适应分布式电源和微电网的接入,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交互和高效互动,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电力需求并提供对用户的增值服务。

5)实现电网信息的高度集成和共享,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

6)优化资产的利用,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

二、智能电网建设对于电力系统的意义:

1)减少有效装机容量。利用我国不同地区电力负荷特性差异大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的统一调度,获得错峰和调峰等联网效益;同时通过分时电价机制,引导用户低谷用电,减小高峰负荷,从而减少有效装机容量。

2)能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供电可靠性。利用智能电网强大的“自愈”功能,可以准确、迅速地隔离故障元件,并且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情况下使系统迅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从而提高系统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降低线损。以特高压输电技术为重要基础的坚强智能电网,将大大降低电能输送中的损失率;智能调度系统、灵活输电技术以及与用户的实时双向交互,都可以优化潮流分布,减少线损;

4)降低系统发电燃料费用。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可以满足煤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优化我国电源布局,从而降低燃料运输成本;

5)实现电网可持续发展。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可以促进电网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设备、运行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提升,以适应电力市场需求,推动电网科学、可持续发展。

6)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

三、智能电网建设基础――电力通信

电力通信是电力行业密不可分的构成部分,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通信网络建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网络应用的拓展和网络基础的扩充。

2.1电力通信接入网方式

智能电网要延伸到最终用户,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用电选项,并依靠通信技术做到互动。接入网的通信手段有以下三种:①利用电力线路,用pLC技术作为接入网。是电力特有的通信手段,应该具有应用基础和条件。②部署电力专用的无线或有线数据网络。需要工程建设投入。在无线通信方式上采用公共频率还是专用频率涉及到频率资源申请,可采用先进的无线传感器技术;有线则可以考虑采用pon技术接入.③租借电信运营商的3G或后3G的无线数据高速链路。

2.2智能光纤通信网络

当前,随着ip数据量的飞速增长,光纤通信以tDm业务传输和集中网络管理采用的SDH技术为主,但在高效、快速、动态的ip数据特性前,在其发展道路上传输网络的控制管理能力一直是软肋,已不能满足要求了。因此,为了解决问题,在光传输组网技术上叠加以ip技术为基础的网络智能化技术,形成具有智能性的光网络――自动交换光网络,即智能光网络。智能光网络以软件为核心的,其优势集中表现在组网应用的动态、灵活、高效和智能方面。智能光网络为电力光网络带来优点可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业务提供变化:具有自动发现功能,电路的自动配置充分降低维护难度,可大大缩短业务的提供时间;灵活提供不同的业务等级,满足目前迅速发展的差异化服务的需要。(2)网络结构变化:从传统的环网发展到meSH网状组网,meSH组网方式提高网络的生存性,提供多种保护和恢复方式,有效抵抗网络多点故障,可实现网络的无极扩展,提供端到端业务的保护,实现网络负载的自动均衡和优化。

2.3电力统一通信技术

智能电网应建立在高速的、全面集成的高速双向通信技术架构上,使智能电网变成一个动态的、交互的,用于实时信息和功率交换的超级架构的网络。采用通信系统的开放式架构,可以对网络智能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控制中心、保护系统和用户建立一个安全的“即插即用”的应用环境。因此提供一个可靠、稳定的通信保障,为智能电网提供物理支持,也日益突显出其重要性。在电力企业应用统一通信已经成为电力通信领域的大势所趋,利用电力通信的良好网络基础,采用最新的ip语音技术,将全部的语音呼叫和交换全部移植到统一的数据网络之上,从根本上解决了重复投资建设已经被证明为过时的传统tDm交换网络,真正实现了数据、语言两网合一,统一建设、管理、运行。

统一通信作为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netw0rks,nGn)应用服务的核心技术正是将多种业务融合在一个基于ip的基础网络平台上,使得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快捷的应用多种通信模式和其他用户保持联系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是ip通信概念的扩展,通过使用Sip协议(sessi0ninitiationprotoco1)和包括移动解决方案,真正地实现了各类通信的统一和简化不受位置、时间或设备的影响。通过统一通信解决方案,用户可按照喜好随时进行彼此通信,并可使用任意设备通过任何媒体进行通信。

2.4数字化变电站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智能化一次设备和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现代化变电站。随着计算机和现代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使电力系统智能电子装置(1eD)的集成度越来越高,构建无缝的电力系统通信体系和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系统已成为可能。其关键技术是基于Lan/wan的微机保护装置和控制设备通用平台的发展。微机保护装置功能强大、配置灵活、集成度高,可集成多种类型保护和辅助功能,因此,它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主要的ieD。但由于各生产厂家制造的微机保护设备都采用自己的通信协议,不同厂家的设备不能兼容,需要进行协议转换,增加了工程和培训费用,影响了电力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发展。故而,必须建立电力系统的通用协议以取代各生产厂家的通信协议。数字化变电站被认为是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采用,真正实现了“数据采集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操作控制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变电站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变电站中一次电气设备和二次电子装置均实现数字化通信,并具有全站统一的数据建模及数据通信平台,在此平台的基础上实现智能装置之间的互操作性。因此,为坚强智能电网而构建的数字化变电站必须具备三个关键性特征:数字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网络化的二次装置和全站统一的标准平台。

四、结束语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9

关键词:电力工程技术;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进入21世纪,我国能源变得越发的紧张,然而电力行业是消耗能源最大的一个行业。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这样的情况,电力企业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做出相应的选择和改变。另外,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是整个建设的核心。因此,我国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工程技术进行合理、科学的利用,对节能环保等理念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的运行,这对于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智能电网的特点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对于我国的国情进行全面的考虑,根据我国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的建设。下面就对智能电网建设存在的一些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1.1节能环保特点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我国电力的能源紧张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并且对电力能源可进行反复的加工和利用,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电力能源损耗等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少了社会环境的污染。

1.2电网结构较为牢靠

近几年,由于我国自然灾害不断的发生,这对我国电网的正常运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其电网的结构相对较为牢靠,这样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保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1.3对资源进行有效利用

在传统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是需要很多的能源资源配合的,这也就造成大量电力能源损耗等现象的发生,也使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生损失。但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电力资源进行全面的优化,并且加以利用,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电网的工作效率,也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电力能源损耗现象的发生。

1.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对整个建设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从而降低智能建设的成本。与此同时,智能电网具有资源优化的特点,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智能电网运行的状态和质量,以此提高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5具有良好的相互性

在智能电网运行和供给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交流机制。这样在智能电网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样不仅仅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也为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

2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的运行形式

2.1在电力能源转换的应用形式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能源紧张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话题。低碳能源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发展的主要能源。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对能源进行全面转换,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智能电网的正常运行,有效的实现电能远距离的输出。

仅仅从能源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智能电网的主要能源有两种:一是分布式能源,二是可再生能源。其实也就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新能源,从而实现低消耗、低污染等理念。并且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力工程技术,使再生能源作为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核心能源。另外,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对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将电力工程技术作为电力行业重点发展的技术。

2.2在电源部分的应用形式

在智能电网不断应用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基础,其中主要包括直流、交流等技术形式,其中交流技术形式可以分为变频和恒频等形式。同时,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使用的变频形式,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使用恒频的形式,这样不仅仅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智能电网的稳定、安全运行,也为下一项智能电网建设环节,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条件。

2.3在智能低电网输电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应用的过程中,对其工作状态和环境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应当对电力工程技术有效的利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电力工程技术工作的稳定状态,并且对电力工程技术的工作环境,也要给予高度的重视,从而将电力工程技术的功能和作用有效的展现出来,其主要的电力工程技术形式为:无功补偿技术和谐波抑制技术形式。电力企业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不断应用,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稳定、安全的工作状态,提高了智能电网建设的质量。

2.4在智能电网发电过程中的应用形式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力工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建设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以此对电能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转化和控制。同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应用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减少了电力能源的损耗,也有效的提高了智能电网建设的工作效率,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5对其它建设技术进行全面的优化

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力能源的消耗,从电力能源的角度来说,也对电力能源的运行的效果,进行了全面的评价和分析。智能电网的建设主要注重在以后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方向,为用户在用电的过程中,提供了稳定、安全、可靠的电网环境。因此,电力企业在利用电力工程技术进行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对智能电网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且对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所有技术形式,进行了全面的优化,从而使智能电网在建设的过程中,更加的经济化、智能化、稳定化,促进了电力行业的有效发展。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电力工程技术的关注也越来越高,也对电力工程技术形式,进行了有效的利用,并且在电力工程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电力行业的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文章对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的运行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可参考性的建议,以此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也进一步的推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佳誉.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27:136-137.

[2]闫.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析[J].低碳世界,2014,17:60-61.

[3]吴燕.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5:53-54.

[4]杨轶.电力工程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探究[J].硅谷,2014,1:116-117.

智能电网的建设篇10

【关键词】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电网建设;应用

引言

就目前来看,我国现有的大规模电厂其在并网建设过程中其使用的一项主要技术就是开发技术。而从我国电力行业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电网将会朝着光伏发电等运行较为稳定、范围比较广泛的并网技术发展。但由于我国自动化和电气工程技术的发展同外国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相关技术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仍旧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因此,要想推动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大力建设电气工程,并扩大其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之中的应用程度十分重要。

1智能电网的概念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市场经济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电网公司开始逐渐将“建设坚强的智能电网系统”融入到了其建设发展方案中,这使得在电网建设的过程中,将推动电网的智能化建设同建设结构坚强的电网系统这两项工作结合起来,并将发电、输变电、通信和自动化调度技术融入到“坚强智能电网”之中,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相关部门和企业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需要以当前我国国情发展建设情况为依据,在了解电网重点建设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完成电网建设。因此,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遵循以下几大特点:①绿色环保。该特点要求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时需要循环使用电网资源,尽可能减少电网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大范围污染。②网架结构的坚固性。坚固的电网架构不仅可以保证电网系统拥有较强的承受能力,使得其抗击不良天气影响的能力得以提升,还能够保证电网系统的正常运行不会受到天气情况的干扰。③优化电网资源。最大化的优化电网系统内部的资源调度,对于提升电力系统内部运行质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④提高电网系统自动化运行程度。电网系统自动化运行程度越高,其在运行过程中自动诊断和调节电网故障的能力越强,所以,推动自动化建设,对于消除电网运行故障,保证其电网系统功能的安全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电网经济性。我国电力系统在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和利用各方面因素,以便能够最大化的节约建设成本,保证电力能源供应和电网系统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⑥交互性。电网系统的交互性指的主要是电网系统在向用户供应能源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用户和市场之间存在的交流模式。这种特性的存在,可以按照用户提出的具体需要来不断的优化自身的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

2自动化和电气工程技术的总体应用

(1)在电源领域中的应用。在推动电网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应用电气工程技术,可以为电网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各类型设备提供不同类型的电源,其中包括了变频、直流、交流和恒频电源等类型。例如,蓄电池在充电的过程中使用的一般都是直流电源,而电网系统中的变电所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既可以使用直流电,也可以用交流电,但在使用一些小型或者是大型的计算机设备时,使用的则是高频开关电源。

(2)在输送电领域的应用。由于我国电网系统在进行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电能的质量和电网运行状态的稳定性相对较高。如果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想要实现这些要求,就需要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这两种技术的配合与支持。我国电网系统建设输送电线路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建设一些高压直流输送电线路时,通常使用的都是晶闸管变流这一设备作为受电和送电两端的逆变阀和整流阀装置。在输送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用这些设别,不仅可以极大的扩大电网系统输送电源的容量,还能够提高其输送电路的稳定性。此外,在输送电线路建设过程中应用这些设备装置,不仅有效防止电网系统中突然停电或者是电压出现闪边和突降等情况的出现,提高供电质量和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建设智能电网系统的要求,为电网系统的智能化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推动力。

(3)在发电领域中的应用。电气工程技术作为一种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型技术,其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电子和电力这两大设备媒介来实现转化和控制电能的目的。该项技术在发电工作中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电网运行过程中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机电设备的频率,从而提升电网运行的工作效率。此外,伴随电网系统逐渐朝着高压化这一方向的发展,使得电气工程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新型技术。例如,电气传动、柔流输电、同步开断、超高压输电等相关技术[1]。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发电工作效率,还提高了电网系统的供电和服务质量。

3电气工程技术在电网智能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1)优化电能质量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应用该项技术,需要以完善的电能质量等级划分和等级评估方法机制为基础,对我国电网系统中供用电过程中的接口所带有的经济性能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以便可以建立起评估用户技术等级和经济性具体等级体系[2]。并且,在推动电网系统智能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还应该要不断的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以此来促进智能电网可以朝着运行经济性和服务质量优质的方向发展。此外,因为优化电能质量这项技术包括了自适应静止无功补偿、直流有源滤波器、连续调谐滤波器以及电气化铁道平衡供电等相关技术,所以,这些该项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电网运行成本,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具有较高的作用。

(2)柔性的交流电输送电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将一些清洁度较高、环保型的新能源束输送到电网系统中。就技术本身来看,其主要是以微处理、微电子、电子和电力等通信和控制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种能够灵活控制交流输送电的现代化技术[3]。由于我国在建设智能电网时对于高压输变电的依赖性相对较高,在整个输送电过程中,其对于清洁能源的需求量比较大,而要想满足智能电网的该类型要求,降低电能输送过程中能源的损耗量,利用柔流输电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应用。在智能电网中的直流输电系统中,有较多的输送电环节使用的都是交流电,但由于电网系统在输送电过程中实际应该使用的是直流电,所以,采用高压直流这种新型输送电技术改变电流的输送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总而言之,本文以我国电力行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智能电网的建设为立足点,通过对智能电网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发展趋势和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指出了电气工程对于智能电网建设具有的重要作用,以及该项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案。因此,对当前我国电力系统中智能电网的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就电气工程和自动化在电网建设过程中总体和具体应用方案进行研究,对提高智能电网的建设效率和质量,推动电力系统迅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晖.浅谈电力通信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5,21(11):86~87.

[2]孟庆焜.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和发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2(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