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雨林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0:02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1

[关键词]雨季造林技术更新造林建议

[中图分类号]S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6-0110-01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中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各国都在致力于本国的森里资源的保护工程建设,进而能够保证森林资源不断的扩大和发展,达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的。由于雨季温度一般比较高、湿度比较大,因此雨季造林对于林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雨季造林的难度比较大、可用树种比较少、时间也比较紧,很容易造成树苗的成活率低。因此为了有效利用雨季这个造林的好时机,提高造林成效,就必须在雨季造林工作中提高造林技术,进而保证树苗的成活率。

一、雨季造林技术的探讨

1.平整土地

合理平整土地是雨季造林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合理整好土地才能接下来的树苗种植打下基础。在雨季造林土地平整时要遵循整地保持水土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地面的破坏,应该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制定不同的整地方法。还有在整地前必须做好规划设计,针对整地的方法、规格进行全面确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整地,从而使得在土地平整工作中能够按照水土保持要求来进行全面系统化的工作,进而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土面的影响现状。

2.根据地质选择树苗

在雨季造林中并不是所有的树种都适合造林,因此在整个雨季造林工作中就需要根据时间与地质选择合适的树种与苗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树苗在雨季造林工作的过程中的成活率。同时在苗木选择时最好选择容器苗,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同时选择的苗木应该根系发达,没有病虫害与机械机械损伤,还有保证所选择的树苗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抗性,进而保证造林的成活率。

3.掌握雨季造林时机

在雨季造林的工作中必须要把握好树苗种植的时机。在雨季造林期间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天气变化,掌握雨情,尽可能抓住在造林前下过几次透雨,而造林后又能阴雨连绵这一有利时机。还有树苗的种植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树苗被太阳暴晒,进而提高树苗的抵抗能力。最后切忌在无雨和降雨不多的时期强栽树苗等雨,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造林的成活率。

4.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种植方法

在雨季造林中必须要合理确定树苗的种植密度,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雨季造林的效果,又能提高造林的成活率,例如阔叶树造林密度一般为每亩地75~100株,并且将株行距定位1米*1.5米,这样可以有效保证树苗的采光率。同时在雨季造林中还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法,尽可能的做到随起苗、随包装、随运输、随栽植,起苗前一天要对圃地灌水,然后使用镢头深刨,保证苗木的根系完整,接着用营养袋进行包装;在运输过程中必须要格外小心,防止树苗出现机械损伤,最后就是栽种时一定要撕破营养袋底部,同时必须要保证树苗栽种的深度要合适。

5.最好树苗栽种后的抚育保护

在雨季造林之后必须要做好抚育保护,及时采取措施对穴面进行保护,防止暴雨对土壤的冲击,进而减少蒸腾失水,促进苗木的生长。还有在树苗栽种后要及时浇水,遇到暴雨后要及时查看,防止栽种的树苗出现倾倒,进而提高树苗的成活率。还有就是雨季是杂草蔓生的季节,因此造林之后必须要及时为树苗松土和清除杂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杂草吸收树苗的养分而影响树苗的正常生长。

二、更新造林的建议

人工更新造林与天然更新造林各有优缺点,人工更新造林能够迅速恢复森林,能够在林木组成、密度、结构等方面能保证质量,但是它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技术,很难全部实现人工更新造林。而天然更新造林分布广、数量多、种类多,是人工更新无法比拟的,但是天然林生长较慢,因此在更新造林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更新造林方式。

1.坚持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

在更新造林时应该坚持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的方式,这样既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更新成活率,甚至还有可能培育出比较优良的“人天”混合林,缩短森林经营周期。

2.建立更新造林技术档案

在建立更新造林技术档案时应该以林场为单位,以小班统计为基础,在每年指定的时期内对更新造林完成度进行调查,并且把各个调查因子,例如更新造林地点、方位、植被以及天然更新造林状况等填入档案内指定的栏目。通过档案可以反映出森林更新与砍伐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出最适合的更新造林方式,从而及时的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此外,通过更新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可以有效的了解到各个小班的更新造林成效,从而可以对更新造林成效比较低的地区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

3.更新造林作业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张福林.浅析造林后抚育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2.

[2]张伟.浅谈人工更新造林成效[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1).

[3]刘敏.刘淑玲.辽西北沙地更新造林的几点建议[J].防护林科技,2011(6).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2

对于林业系统而言,必需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造林与更新造林,在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者之中,天时最为重要,不违天时,适时造林,持续造林,则森林资源可以“林不可胜伐也”。在雨季,温度较高而且湿度较大,不仅是墒情最好的时机,也自然是林木生长与造林的最佳季节,但是,雨季造林由于季节性限制,也使得造林的时间较短,而且在雨季造林对于造林的相关技术要求较高,相对于非雨季造林而言造林的难度也较大,并且,根据适地适树适时的原则,在雨季可以造林的树种的选择范围也必然存在选择面较窄的问题。因此,选择适地适树适时的林木树种就是雨季造林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对于提高造林的成功率与幼林的成活率极为重要。

1雨季造林的好处

1.1合理整地整地是造林前的一项重要环节

我国的传统的林业生产通常都是在前一年的秋季进行大面积的整地工作,然后在次年的春季来临时进行大规模的造林生产,这种传统的造林生产活动符合林木的生长规律,“秋整春造”已经成为我国林业系统的不成文的“林业规则”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林业生产的发展,初春即开始整地雨季即开始造林或者雨季的随整随造的方法也在我国的许多林业系统内部大量推广使用,之所以能够做到雨季的随整随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先进的林业整地造林装备在林业系统中的大量应用,先进的整地机械与挖穴机械使得随整随造的流水式工业化林业生产变为可能。合理的整地对于雨季造林非常重要,我们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提及的“因地制宜”在林业生产过程中同样至关重要,在林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造林技术与我国的传统的农业不尽相同。林业造林的一个要点就是必须保持好水土不流失,因此雨季随着雨水的冲刷,如果大面积展开农业式耕作,必然导致破土面扩大,破土面的扩大必然导致在雨水的冲刷作用下,大量的水土的流失,因此,我国的许多林业部门相继开发了在高处破土,在低处截流过滤水土的保持水土的先进造林方法,一方面保证了适当的整地破土,另一方面拦截了随着雨水冲刷而顺流直下的流失的水土,同时还达到了稍高垫低的作用。在保持水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山坡上部的穴状与鱼鳞状整地的技术;而在山坡的中部可采用鱼鳞状与水平阶梯整地的技术;在山坡的下部则可以采取窄幅梯田的整地技术。由于雨季的整地有时间的限制,因此,必须掌握好天气状况,适度提前做出与整体相关的规划工作,最好在雨季的来临之前做好整地工作。

1.2掌握适宜的造林时机雨季造林种植时机非常重要

我国目前林业生产广泛采用裸根苗造林,一方面由于裸根苗的重量较轻,因此不仅起苗容易,而且栽植也较为容易,尤其是在包装、储运等环节都十分的方便。但是在造林时针对裸根苗必须注意栽植的时机,若能在栽后下雨,并有几天的阴天,则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造林时间最好安排在下午,以减少太阳对苗木尤其造林当天的暴晒时间,经过一夜的缓冲,可以提高苗木的抵抗能力,对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1.3造林技术

(1)造林密度:松柏造林一般安排在山坡的中上部,穴状或鱼鳞坑整地,密度可掌握在220—330株/亩。

(2)容器苗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要注意的问题是起苗时,应先挖掉容器袋周围的土,尽量不使袋内的土体松动切忌用手拔苗起苗。

(3)裸根苗造林:在起苗的前一天圃地灌水,起苗时一律用撅头深刨,做到根系完整,根部带土。

1.4抚育管理

(1)穴面覆盖:造林后,及时用枯树枝、碎草、石块等覆盖穴面,减少蒸腾失水。对穴面保墒和促进苗木生长均有明显作用。

(2)浇水整穴:造林后如无雨,尤其是裸根苗应尽可能地在裁后2—3天内浇一次水,以保幼树成活。

(3)松土除草:未进行穴面覆盖的植树穴,大雨过后土壤易板结、干裂和滋生杂草。

2更新造林的建议

2.1实施分类经营。进行人工造林和促进天然林更新

林区可划分为3类建设区。(1)重点公益林建设区。在江河源头、公路铁路两侧、自然保护区、国防林区、高山陡坡等生态脆弱地域一律实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退耕还林等,禁止一切砍伐,全面恢复和保护林草植被。(2)一般生态保护区。在这些地区,既要加强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培育,又可对林木进行适度的间伐和择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林间资源。

2.2坚持人工更新为主,人工促进和天然更新相结合

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林分生长情况,采取不同更新方式。对皆伐迹地采取人工更新造林。同时,利用林区天然更新良好的有利条件,在采伐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保护幼树。

2.3严把质量关,做好人工更新造林的设计

目前,设计工作比较普遍存在着小班区划不合理、技术措施流于形式、可操作性差、密度控制随意性大等问题。从改进设计,提高质量出发,建议加强以下工作:

(1)设计时严格执行设计规程。(2)设计密度要充分体现立地因子、林种和树种三大主导因子。(3)分布要均匀,凡均匀度达不到60%的一律不得验收和支付费用。(4)对调查设计造林地选择要适当,要做到适地适树,合理安排造林树种。(5)因地制宜设计更新方式。在适宜的立地条件下,要优先考虑栽针保阔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力争降低资金投入。

2.4坚持合理的采伐,因地制宜确定采伐方式

采伐是更新的继续,在采伐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伐区管理制度,合理确定采伐方式,保护好伐前的幼树,采伐要为更新创造条件,同时要加大人工更新的比例,做到当年或次年更新不欠帐,使更新跟上采伐,缩小采伐与更新的差距,实现采育结合。

2.5更新作业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

森林更新技术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密切。择伐强度不仅是经营抚育成败的关键,对生物物种数量也至关重要。择伐强度过大,即使“绿”恢复了,物种也会减少。

结束语

综上所述,雨季为造林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造林不仅要适地适树,更要适时,抓住雨季林木生长的最适宜的时期,进行造林与更新造林相结合,在可能的情况下更高林分密度,促进我国林业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3

关键词:林草措施;水土保持;作用

中图分类号:S157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1132022

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的十报告对于水土流失工作所给予的重要的行动纲领。现今,维护生态文明系统是全国乃至世界所普遍关注的话题,其对地球生命系统的平衡与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激增,社会经济生产规模也相应扩大,人们对自然环境资源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在过去,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不甚了解,致使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度危及到人类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土保持的治理,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1],其对于生产企业做出约束、对遭到破坏的环境予以修复,是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支撑措施,其对于经济社会的腾飞有着强劲的推动力。鉴于此,本文在详尽阐述水土保持工作重要性的同时,将重点放在林草措施治理的内涵及生态服务功能上,在充分分析水土保持林、种植草等生态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为水土保持业内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1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阐述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及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及耕作等技术措施,我们总称为水土保持措施,工程、生物和蓄水保土耕作是其重要的措施分类。

为防治水土流失危害,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类工程设施,我们称之为工程措施。主要以保持土体稳定及截排水体的建筑工程为主,重点包括治坡工程(梯田、台地、水平沟和鱼鳞坑等)、治沟工程(淤地坝、拦沙坝、谷坊和沟头防护等)以及小型水利工程(水池、水窖、排水和灌溉系统等)。生物措施是采用林草植被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绿化,减少地面土壤侵蚀,通过造林、种草及其管护措施增加植被覆盖率,进而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一种措施手段,也可称为植物措施。据王晓南等[2]报道,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与干旱、降雨及坡度等有关外,当地植被覆盖度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植被无论是稀疏、通风,还是紧密结构均可对风速及能量产生抑制影响,减少风对土壤所带来的侵蚀、降低水土流失,这也是植被防治风蚀作用的机制,而其防治水蚀作用则是通过植被冠幅及枯枝落叶层对雨滴溅蚀及降水拦截所产生的。常被用于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有:一般山丘的坡面绿化。凡植被生长良好的坡面,其受重力侵蚀的作用将极大削弱;沟头造林。沟头是指径流汇入较为集中的地段,基于防护工程基础,在沟头选择分蘖性强、固土抗冲的乔灌木进行混交是较为有效的方法,常被用于水土保持林的营造;沟坡造林。沟坡应采取先封坡育草,待草类繁茂后,再行全面造林;沟底造林。在结合修建谷坊等水土保持工程的基础上,选择耐水湿、抗冲淘、分蘖性强的速生树种栽植,以增加其抗冲缓流、拦淤泥沙的作用,阻止沟底冲刷下切;以生物措施治理荒山,结合土壤生态及环境性状栽植适生树木,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原则。最后一项措施,即蓄水保土耕作措施,就是以改变坡面微小地形,增加植被覆盖或增强土壤抗蚀力的手段来保土蓄水、改良土壤,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常用的相关措施如下:等高耕作(也可称为横坡耕作)。以梯田为主要形式,在缓坡地面沿等高线耕翻作垄播种,形成等高窄垄和作物行,即沿等高线方向用犁开沟播种,利用犁沟、锄沟等阻滞径流,增大拦蓄和入渗能力,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地表,减少水土流失;等高带状间作。就是沿着等高线将坡地划分为若干条地带,在各条带上交互或轮种密生和疏生作物,或将牧草与农作物间作的一种坡地保持水土的种植方法,其通过对土地实施局部耕作进而达到全田终年覆盖的效果;沟垄耕作。就是在等高耕作基础上,在坡面上沿等高线开犁形成沟与垄,在沟内和垄上种植作物或牧草用以蓄水拦泥,防止土壤侵蚀。该措施在坡度较大区域的使用效果更佳;少耕、免耕。前茬作物收获后,不单独进行土地耕作,而在茬地上直接播种新一轮作物的耕作方式,亦可称为零耕或留茬耕作,一般采用联合免耕播种机在前茬地上一次性完成切茬、开沟、除草、施肥、播种及覆土等多重工序,少耕的目的在于减少动土程度,降低土壤受压频率,保护和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长期免耕会使土壤板结,病虫草害加重,因此,低洼易涝、土质黏重且耕层构造不良的田块不建议采用免耕。以上三种措施手段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以及防洪减灾等方面均可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具体工作中,可相辅相成,因地制宜、缺一不可。

2林草措施的内涵及其生态服务职能

2.1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内涵

水土保持是多部门、多领域综合进行的防治工作,其不仅需要环境破坏后的修复工程,而且需要对尚未破坏、仅存风险的工程进行系统评估及跟踪。水土流失事关子孙万代,容不得半点马虎,该领域涉及土壤学、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生态学、环境科学、植物学、土地管理学及农业工程学等多个学科,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前段文字已有叙述,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生物及蓄水保土3种。生物措施在防治水土流失的基础上具有保护和有效利用水土资源的重要涵义,其通过植被覆盖率的提升,有效改善一定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作为水土保持生物措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林草措施通过对水土流失区域实行造林种草及封山育林,使沙土流失地水源得以涵养、风沙得以固持,最终使土壤结构向不断优化的方向前进。作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林草措施在水蚀和风蚀等地区,通过营造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固沙林及经济林等手段,均可有效缓解水土流失的趋势,使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逐渐恢复其自我平衡的能力。众所周知,土地上的植被群落,对水土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其可有效抑制并减缓坡面径流,降低水、风侵烛的发生。植被生长于土壤中,其根系通过物理穿插改善着土壤的物理性状、根系分泌物调节着土壤生物性状,微生物活性的增加优化了土壤的化学属性,可见,植被对于改善土壤环境具有独特的优势作用,可以说,土地抗侵蚀、抗剪切作用与土壤性状密切相关,地表植物的面积与水土保持的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2林草措施的生态服务职能

作为水土保持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生态防护手段,林草措施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林草配置如若合理,其垂直的多层次则能使降雨未到达地面之前就对其实施有效拦截,冠层的复杂性能够使蒸发量增加,且能减小降雨对地面的打击动能。如此看来,植被的冠层可有效吸收水分,在一定程度上缓冲降雨径流。植被的根系可固持土壤,使其不易被径流冲刷带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的抗蚀性。同时,植被的健康成长亦可稳定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其抗冲刷、抗蚀性,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通过土壤大孔隙比重的提升,加大水流的下渗速度,有效防止地表径流。可见,林草措施的生态服务职能就是其对维系、改良和保护人类及其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效用,其存在可有效改善地表糙度、减缓径流流速、促使水分入渗以及泥沙沉积,进一步减少径流及泥沙的产生。

3种植草及水土保持林的生态作用

3.1种植草

种植草及草地植被能够防治水土流失、维系生态平衡,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控制泥沙流失。另外,草本植物根系的穿插及其分泌物可有效改良和优化土壤性状。经种植草改良后的土壤,其水稳性团聚体数量更高。此外,通过牧草种植还可以获得肥料及饲料的原材料,有效促进农、林、牧、副业的共同发展。

3.2水土保持林

依靠封山育林等手段培育天然的、具有水土保持自愈功能的生态措施。水土保持林可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树冠可以保护地表免受雨滴的直接击溅,避免了土体表层结构的破坏,树冠还可以截留降雨,被截留的雨水一部分通过蒸发而逸散至大气之外,其余部分能够缓慢滴落或者通过树干向下渗透,改变了雨水落地的方式和降雨的二次分配。林木的枯枝落叶在林地地表能够形成松软的透水层,具有良好的透水、吸水能力,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地表所形成的苔藓、地衣夹杂着枯枝落叶,能够显著增加地表粗糙程度,进而抑制地表径流的速度;水土保持林的营造能够增加土壤肥力,林木凋落物经过微生物腐解,将高品质的腐殖物质归还于土壤,使得林地土壤的结构优化,形成更为良好的土体结构;林木根系还能够疏松土壤,部分豆科植物亦可产生根瘤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固氮作用,最终促进养分性状的提高。

3.3林草措施在自然灾害中的作用

森林植被可有效抑止土壤浸蚀和山体滑坡。林木具有强大的根系,盘根错节的根系使土地具有一定的抗冲刷和抗剪切能力,在洪涝和山体滑坡发生时,可有效防止雨水冲蚀;林木对暴雨、洪水等灾害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拦截洪水主要是通过森林蓄水功能实现的,其枯枝落叶层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保水性,有效削减了径流的数量,此外,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团粒结构良好,亦可保蓄一部分水体;森林具有显著的防风作用。由于树冠及其枝叶的相互摩擦,可使气流能量得以削减,风速的降低能有效防风固沙。

4发展林草措施的若干建议

合理规划、科学种植。栽植树木要充分考虑土壤特性及树种的生活习性,同时还应结合地形特征做好合理规划;尊重地域特征。应以地域性特色为基础充分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土壤及气候等因素,因时因地选择适宜的草木品种;多部门协调,同商共管。在实施林草工作过程中,需要涉及环保、农业、财政、林业、水利及国土资源等部门,因此政府要单列协调及组织机构,做到各部门无缝对接、精诚协作,最终建设出效果优良的林草防护工程;做好宣传,发动群众,树立全民林草养护理念。应加强群众防护林草的理念,使其自觉参与相关内容的建设,最终确保林草措施在公众的支持下发挥最优的水保效果。

参考文献

[1]陆宇烨,陈静.浅谈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作用[J].新西部(理论版),2014(11):67-68.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4

关键词大容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对策;广西

中图分类号S75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20-0177-02

广西大容山地处广西玉州、北流、容县、兴业、桂平五县(市、区)的结合部,最高海拔1275.6m,为广西东南部第一峰。大容山林区水源丰富,灌溉着大容山区、玉林盆地、北流盆地等近2万hm2的耕地,为周边十几座水力发电站提供充足的水源,同时也是北流市和玉林市城区目前唯一的饮用水天然供用水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匮乏已严重制约了玉林地方经济乃至整个玉林市发展。为此,玉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容山水源林保护工作,于2006年年初申报成立大容山自然保护区,以保护和恢复森林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保护大容山林区的生物多样性。2009年1月8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广西大容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

1保护区自然概况

1.1地质地貌

大容山山脉在地质区域构造上属华南褶皱系西南缘,位于云开隆起带的北西侧。保护区包括大容山山脉南坡和北坡的局部,属中山地貌,在广西地貌中总称桂东南丘陵台地。整个山体呈北东向展布,山体由含钾长石为主的花岗岩侵入体组成。山体较破碎,到处沟谷纵横,峰迥谷转,坡陡、谷窄、沟深、落差大,孤峰突出,山峦重叠,山势雄峻[1]。

1.2气候

保护区位于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是北半球北热带向南亚热带的过渡区域,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北移时,大容山处于迎风面,使保护区成为多雨中心。因此,保护区的气候夏长冬暖,光照时间长,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热、水同季,无霜期长。据大容山保护区气象站(海拔450m)观测记录,保护区平均气温在16.8~19.6℃,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6.1℃,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1.9℃,年平均日照时数1000.9h,年降雨量1800~2200mm,降雨多集中在6—9月,年平均相对湿度82.8%,年无霜期353d。大容山山顶偶尔有大范围冰冻、结霜现象。由于山体高大,地形地貌特殊,森林密布,具有明显的森林小气候特征,与周边环境相比,保护区具有气候清凉、降水量大等特点。

1.3水文

保护区高大绵延的山体、充沛的雨量、茂盛的森林植被和肥沃的土壤,为保护区丰富的水资源奠定了基础。保护区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和南流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民乐河、六洋河、白鸠江、清湾江,其中民乐河属珠江水系,六洋河、白鸠江及清湾江属南流江水系。

保护区内中型水库有大容山水库、苏烟水库、六洋水库、龙门水库,小型水库有佛子湾水库、关塘水库、竹脉坑水库、山草坪水库、猫地水库等,总库容超过8000万m3,是玉林市和北流市日常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供水基地。根据抽样测定,保护区地表水、地下水水质优良,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i级标准。

1.4土壤

保护区内的主要成土母岩是华力西期的花岗岩,局部是混合岩、砂岩和沙岩。土壤主要有赤红壤、红壤、山地红黄壤、山地黄壤。海拔在400m或500m以下丘陵土壤层次明显,以赤红壤居多,土层厚度100~150cm,整个土层含大量石英砂砾,属中壤土核状结构,富铁(铝)化明显,质地较黏重,pH值5.5~6.5;在海拔400m或500m以上的山地,以红壤为主,剖面层次明显,土层厚度80~100cm,富铝化作用强烈,呈酸性;在海拔800m以上的次生天然林阔叶林地或草灌丛地,亦有山地红黄壤或山地黄壤出现;在海拔1000m以上的草坡地带,局部出现山地灰化草甸土。因坡陡,土壤含砂量大,在处于桂东南高温多雨的气候下,土壤中的盐基大部分容易淋失,导致土壤肥力偏低[2]。

1.5植被

大容山保护区处于南亚热带与北热带的过渡地带。在海拔500m以下的山麓,虽然长期的破坏导致原生性的天然阔叶林消失殆尽,但仍然保存有小片的红锥林和大叶栎林;而在海拔500~1000m处,分布有原生性较强的华润楠林、黄果厚壳桂林,以及较大面积次生性大叶栎林、大新木姜林和中平树林;海拔800~1100m处为典型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100~1250m处为山顶苔藓矮林带。但是大容山更常见的是大面积人工林,主要为杉木林、柳杉林、八角林、马尾松林、桉树林、湿地松林。

大容山虽然天然阔叶林消失殆尽,但由于温、光、水条件好,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多种国家保护植物或iUCn红色植物名录种,如桫椤、大叶黑桫椤、格木、红椿、任豆及多种兰科植物。大叶黑桫椤在保护区内随处可见,成片分布,实属罕见。任豆,原来一直认为属于钙生植物,但在大容山花风岩酸性土上发现了自然生长直径约80cm的任豆巨树,极具学术研究和保护价值。

2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现状

广西大容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设有保护区管理处,有办公室、计划财务科、社区事务科、保护科研宣教科、公安派出所、防火办和12个管理站,实行“一套人马两个牌子”的管理模式。保护区的所有管护工作均由原大容山林场的人员兼管。由于资金不足,保护区的各项工作都未能正常运行,如本底资源还未作调查,没有建立资源档。各管理站站址未建好,都是借用原大容山林场分场的场址。管理处实际上只对原大容山林场林区的管护,对集体部分管护不得力。森林资源被盗现象时有发生,火灾隐患严重。

2.2存在的问题

2.2.1保护区建设遗留问题影响发展。保护区内大部分属国有林地,部分林地在保护区成立之前已承包给了职工、林农个人经营。主要种植八角、桉树和杉木林,其中八角和木材为林场和当地林农的主要经济来源。保护区成立后,桉树、杉木等商品林变成生态公益林,到了采伐期不能采伐。同时,自然保护区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太低,实验区和缓冲区仅为225元/hm2,核心区为300元/hm2,与林地的正常收益反差太大,林场以及林农的投资没有得到补偿,经济非常困难。

2.2.2保护区与现有的森林公园经营矛盾日益凸现。在大容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建设有大容山部级森林公园,其主要景点分布在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或实验区内。随着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游客数量逐年增加,对保护区的保护工作带来新的难题,保护区与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开发利用的矛盾日益凸现。

2.2.3监测技术落后,保护区管护成效无法评价[2-3]。目前,大容山自然保护区在科研监测方面仍存在空白,无科研监测人员、设施及设备,缺乏完整的监测系统,很难用数据评估保护区的管护成效。同时,受专业技术人员、资金、设备等因素约束,大容山保护区要建立保护区科研监测中心还有一定的困难。

2.2.4尚未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多年来,大容山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仅局限于森林防火方面的宣传,很少进行保护区法律法规以及建立保护区意义方面的宣传,更未建立完善的宣传教育体系,只停留在印发宣传册、张贴宣传标语等初始阶段,与保护区规范化建设不符,大大影响了保护区的管理成效。

3保护对策

3.1积极稳妥地处理遗留问题

能否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是保护区稳定发展的基础。对承包的林地,建议政府与林农沟通协商,允许承包林地种植林木的林农分批、适当采伐已种下的林木,或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来解决林农的生活困难。同时,提高生态补偿金的标准,并将补偿金落实到承包林地或管护者手中,让他们劳有所得,生活有保障[4]。

3.2实行分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管理自然区域。按照有关规划和要求,大容山保护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3个功能区。对保护区内的森林公园,建议划清旅游区界线,实行分区管理,分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禁止游客进入核心区,以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5]。

3.3争取上级大力支持,加强科研建设

积极争取自治区、玉林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开展科研建设。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借鉴同类保护区的先进管理经验及好做法;积极邀请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人员到保护区开展考察研究,指导保护区开展科研活动;抓紧建立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对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研究。

3.4加大保护宣传力度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的保护项目合作。利用会议、广播、电视、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全国”爱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活动,做好自然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社区居民的保护意识。此外,还可充分利用各界人士前来旅游观光度假的机会,宣传建设保护区重大意义和保护成效,让他们共同为生态建设出力[6]。

3.5发展多种经营

大容山自然保护区可再生资源丰富,主要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利资源等,可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合作开发多种经营项目,如水利资源利用方面可开发水电站和矿泉水项目。在规划期内,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为今后积累规模化生产探索和积累技术经验,也是保护区谋求发展的较好出路。

4参考文献

[1]吴伟尧.广西大容山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对策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42-44.

[2]何万存,冯艳,凌文胜,等.庐山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J].森林工程,2011(1):9-12.

[3]张伟,刘延宾.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J].中国林副特产,2012(1):95-98.

[4]权佳,欧阳志云,徐卫华,等.中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的现状评价与对策[J].应用生态学,2009(7):1739-1746.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5

这次会议是市委、市政府今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市范围的造林绿化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乡镇春季大造林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地检查调度,总结成绩,分析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再鼓干劲,推动大造林工程深入开展。刚才我们用了将近一天的时间对各乡镇大造林工程进展情况进行了观摩评比,现在工作人员正在统计分数,排列名次。实施现场评议打分,是我们为全力推进大造林工程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评议得分高低直接反映了前段工作的优劣,希望名次靠后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迅速扭转被动局面。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研究意见,我讲两方面问题:

一、关于全市大造林工程进展情况

3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造林绿化工作会议,对三年大造林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3月26日市里又召开了三年大造林工程观摩会议,组织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到蓬莱市进行了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开阔了眼界。会后,各乡镇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启动了大造林工程并取得了良好开局。梦芝街道主要负责人亲自靠在造林现场,抓规划、抓进度、抓质量,规划建设的麒麟山万亩造林基地规模大、质量高,受到市委书记同志的高度评价;镇早规划、早动手,从正月初八就组织人员在长山造林基地整修道路,为造林施工做好前期准备;阜山镇以建设“生态强镇”为目标,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资金落实,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动员企业捐资造林,今年造林所需154万资金全部到位;罗峰街道对规划范围内的山体,采取高大乔木遮挡、藤蔓植物覆盖等办法进行治理,力争取得最佳景观和生态效果;夏甸镇的曹家洼金矿,发挥矿山企业人员和机械优势,组建造林专业队建设团顶千亩生态林基地,开创了企业参与公益林建设的新模式;蚕庄镇在抓好重点造林基地建设的同时,将边远荒山造林任务落实到有关村,镇里每株树苗给予2元补助,有力促进了大造林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建设造林示范基地14处,完成造林550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3500亩,绿化“村村通”道路100公里,栽植各类苗木102万株,建设防火了望哨4座、防火宣传碑4座、防火隔离墙2600米,整修、绿化环山道路55公里。造林基地建设数和完成生态公益林面积数分别是去年同期的4.7倍和3.5倍。

总的来看,今年我市春季大造林工程取得了很大成绩,市委、市政府对此是满意的,对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大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各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今天观摩的14处造林现场,像梦芝办、罗峰办、镇、夏甸镇,造林规模大、进度快,而个别乡镇的造林规模却只有几十亩。这说明我们个别领导干部对三年大造林工程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畏难发愁情绪和等待观望心理,导致个别地方大造林工程动员部署晚、行动进展慢,势必将错过春季造林的大好时机,将剩下的大量造林任务压到雨季,给完成全年造林任务造成很大被动。这里我重申一下,市委、市政府对推进三年大造林工程的态度是明确的,决心是毫不动摇的。各乡镇实施三年大造林的决心必须一次下足,要让各级干部群众清楚,大造林工程不是要不要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大干快上、早见成效的问题。

二是市里的统一规划还没有得到全面落实。三年大造林工程是由市统一规划并组织实施的,所有造林规划已落实到了山头、地块,每年年底和三年造林任务结束后,市将对规划范围内的造林情况进行核查。而我们个别乡镇怕花钱、怕麻烦,擅自变更造林地点,把造林基地建设在规划范围以外,选择在造林相对简便容易的地带,在将来市检查验收时,这些都不计算在任务范围之内,导致我们虽然投了资、造了林,但没有完成市分配给我们的造林任务,极有可能拖全市的后腿。

三是大造林工程面上没有全部展开。今天各乡镇都准备了造林现场,汇报了春季造林情况。从汇报情况看,全市造林总面积近万亩,形势喜人,但从市里掌握情况看,这14处基地实际造林面积只有3500亩,加上河滩丰产林2000亩,全市春季大造林只完成5500亩,其他区域造林基本没有开展。虽然与过去相比,今年春季造林是05、06、07三年春季造林的总和,可以说成绩很大,但与今年2.2万亩造林任务相比,仅完成了四分之一,差距还很大,全面开花的大造林局面还没有形成,给后续雨季造林带来很大压力。

四是部分地方造林质量达不到要求。从前段了解情况看,实行招标造林和专业队造林的地方,造林质量和管护责任落实非常到位,而有的地方仍然依靠发动群众大呼隆造林,管护责任不落实,个别地方甚至出现前面造林后面毁林的情况,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对下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三年大造林任务是硬性指标、刚性任务,必须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今年作为大造林工程的第一年,必须要开好局、起好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突出重点,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圆满完成今年造林任务。

一要进一步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市把大造林工程列入今年的重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3月11日,市在蓬莱召开了三年大造林工程动员大会,书记亲自作了动员讲话;4月25日,市又在福山召开了现场观摩会议,王国群副市长对三年大造林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今年春季,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我市大造林工作情况。7月份市将对各县市区的造林绿化情况进行观摩,11月份市政府还要召开全市秋冬季大造林现场观摩会议。可以说,市委、市政府推进三年大造林工程的调门越来越高,领导越来越重视。我们平时讲,要讲政治、讲大局,要与上级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现在大造林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就是对大家政治觉悟的检验;我们经常讲工作创新问题,我看如何能把上级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好,就是工作创新。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三年大造林工程要有清醒地认识,正视困难和压力,坚决克服畏难发愁思想,消除等待观望心理,把三年大造林工程放在与项目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按照市里统一规划的任务目标、质量标准和时间安排,不打任何折扣地按期完成。

二要突出“一区三线”这个重点不动摇。林业部门已经把三年大造林规划任务全部下达到各乡镇,并落实到具体山头、地块。各乡镇要认真查对,在规划范围外造林的要及时做好调整,选择在集中连片、面积较大的规划区域建设造林基地,通过基地建设,示范带动大造林工程全面展开;要重点抓好文三线、威乌高速及其连接线、蓬水、黄水、龙水、烟汕线和其他干线公路两侧的荒山绿化,要下大力气提高城区和市界出入口的绿化档次。规划建设部门要以创建园林城市活动为契机抓好城区绿化,在空间布局上实行高中低兼备、分层次建设,形成乔木为主、灌木搭配、花卉点缀、绿草映衬的绿化风格;交通、公路部门要做好主次干道两侧重点和节点部位的绿化,增强绿化景观的层次感、多样性和观赏性;要动员干线公路沿途企业做好三包责任区绿化,把每个厂区建设成为一个绿化小景点。在绿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做好这些干线周围环境的综合整治,对影响美观的废品经营企业予以搬迁,对干线公路两侧乱堆乱放的草垛、杂物予以清理,使每条干线公路都成为对外展示金都魅力的亮丽窗口。

三要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并积极筹备好雨季造林。当前,春季造林已临近尾声,还有部分树种适宜造林。而雨季造林主要集中在7、8月份进行,市7月份对各县市区大造林工程的观摩,更多的是对春季造林成果的检验。各乡镇要充分抓住近几天全市普遍降雨的有利时机,抢墒情、抢进度,利用10多天的时间,尽可能多植树、多造林,打好春季造林绿化的突击战,为完成全年目标争取主动。尤其是前段造林进展缓慢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积极筹措资金,采取超常规措施,把造林进度追上来。春季造林结束后,要根据今年剩余造林任务,提早规划落实造林地点,调剂苗木,进行工程招标,确定施工队伍,整修作业道路,建设防火设施,提前挖穴,为雨季造林做好准备。一旦降雨合适,要立即突击栽植,迅速掀起雨季造林高潮,全面完成今年造林任务。

四要千方百计筹措造林资金。各乡镇要切实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发动,多方筹措造林资金,努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团委、妇联等社会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充分发动团员、妇女参与义务植树活动,大力营造纪念林、先锋林、青年林。各级各部门要学习推广夏甸镇和阜山镇的做法,动员企业参与造林或者捐资造林;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千方百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造林,尽最大可能缓解财政投资压力。

五要严格考核激励机制。为确保三年大造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市里制定了《造林绿化工作考核办法》,对造林绿化情况,每年观摩评比三次,对在现场观摩评比中连续两次排名后2位,或完不成年度造林任务的乡镇,取消当年农业先进评选资格,在全市面上通报批评,对镇长(主任)、分管副镇长(副主任)、林业站长予以重点谈话;连续两年完不成造林任务的,取消岗位目标责任制先进集体评选资格,并对镇长(主任)、分管副镇长(副主任)、林业站长给予书面诫勉;连续三年完不成造林任务的,对镇长(主任)、分管副镇长(副主任)和林业站长不予提拔重用或予以组织调整。市里每年9月份对当年造林绿化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兑现有关补助资金。三年造林任务到期后,对完成造林任务并通过三年总验收的乡镇给予1—5万元奖励。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6

关键词:达开水库;水质现状;保护建议

1水库基本情况

达开水库位于广西贵港市北部,地处贵港市、桂平市和来宾市武宣县交界的大瑶山余脉龙山之中,主坝位于武宣县桐岭镇龙山村雅拔屯黔江支流马来河下游,地理位置:东经109°38′,北纬24°38′,北回归线南侧旁,距武宣县桐岭镇15km,东距桂平市石龙镇20km。坝址控制流域面积426.8km2,水库正常蓄水位100.54m(黄海基面,下同),死水位89.84m,总库容4.24亿m3,有效库容2.135亿m3,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防洪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多年调节水库。

2流域自然地理概况及水文特征

马来河又称龙山河、六红河,属西江水系黔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贵港市大平天山,流向东北,经贵港市中里乡、奇石乡,进入桂平市石龙镇新隆村古赛屯及武宣的桐岭镇境内,于桂平市石龙镇东岗村汇入黔江。河道长约70.2km,主河道平均比降为2.09‰,流域面积474.92km2,其中达开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为426.8km2,坝址以上河道长48km。达开水库呈狭长型,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流域山恋重叠,属大瑶山余脉的莲花山系。边界大部分为高山,流域内多为高低不等的丘陵地区。

达开水库流域地处低纬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达开水库流域多年平均气温21.5℃,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3%,多年平均蒸发量1426.3mm。流域平均风速2.3m/s,多年最大平均风速18.9m/s。根据流域内奇石站的实测降雨资料,多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500mm,降雨年际及年内分配不均,降雨量集中在夏秋季节,汛期5~8月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58%。达开水库多年平均流量为11.8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2亿m3,径流年内分配不均。

3达开水库水环境质量评价

(1)评价方法及评价项目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采用断面水质类别评价方法和水系水质评价方法,对来水河流水质和达开水库库区水质进行评价,详见表1和表2。

(2)达开水库水环境评价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采用断面平均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水系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达开水库水系综合标准指数进行权重分析,详见图1~图4。

从图4可以看出:达开库库区水系所监测的28项污染物中,按水系全年平均综合标准指数排降序:化学需氧量、氨氮、生化需氧量、总氮、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总磷,该8个污染物综合标准指数之和占总综合标准指数的63.37%,为库区水系的主要污染物;其余20项污染物综合标准指数之和占总综合标准指数的36.63%。

4水库污染源调查分析

达开水库集雨面积为426.8k。集雨区域内主要乡镇为奇石乡、中里乡。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旱田(经济作物)、园地和林地。经调查,达开水库的污染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污染源的影响。保护区内人口不断增加,生活污染加剧,据调查,库区范围内城镇农村人口共11.35万人,目前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库区来水河流大都是经过村庄,由于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长期直接排放,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生活污水中的氮、磷、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最终进入水库库区水体。

(2)农业面源化肥和农药的影响。据调查,库区周围现有耕地面积3.56万亩,其中水田2.41万亩,旱地1.15万亩,以一季稻为主,兼种部分经济作物。经测算,库区周围农药、化肥施用量分别为77.2t/a及6209t/a,肥料使用后,见效快但是流失也快,易随雨水冲刷汇入地表径流流入库区,造成污染。

(3)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影响。农村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畜禽散养情况普遍,粪便处理率低,粪便排放随意性强,粪便中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等污染物随着通过地表径流和侵蚀泥沙的携带进入入库河流,入库河流进入水库区,对水质产生影响。

(4)工业污染源影响。库区范围内现有七家厂矿企业,其中采矿厂3家、竹木加工厂2家、制砖厂2家,虽然这些厂生产规模较小,但是每年仍产生大量的废水,从而对达开水库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5)林业污染源影响。库区林地面积约46.3万亩,其中桉树林地面积12.85万亩,年化肥施用量大约5470吨(其他林种不施用化肥),化肥含量中的氮、磷、钾等有机物在径流冲刷作用下,通过地表径流进入库区,对水质产生影响。

(6)其他污染。水土流失、库区周边零星分布的居民无组织养鱼、捕鱼都会对水库的水环境造成影响。另外,个别的机动船只和游泳活动也对水质造成影响。

5水库水质保护的建议

达开水库水质保护与防治总体思路,应本着节约成本,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采取生物和工程等多种措施相结合的办法,来达到对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的目的。因此,针对达开水库水质污染的特点,特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

(1)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对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意识,使人们自觉行动起来,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工作。

(2)建立完善库区环境保护监测和监控网络体系,一要长期监测水库水质变化情况,二要尽快启动生态监测和动态有机污染常规监测。通过跟踪监测水质的变化,掌握库区及集雨区环境污染状况,制定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更好地做好饮用水源的保护工作。

(3)组织有关部门编制《达开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规划》和《达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划方案》,科学规划,划定保护范围,明确保护目标。有计划地建设工程设施,依法管理和保护饮用水源.

(4)采取有效措施,治理污染源。

加强对水库上游和周边的污染治理,对工业污水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对各厂矿污水排放实行总量和浓度控制,定期检测,控制污染物进入水库。对污染严重、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应责令彻底整顿或关、停、并、转。

在水库上游和周边区域创建生态农业,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用量,大力推广农家肥和生物农药。发展生物治理工程,利用生物治虫害来削减农药施用量,采用高效长效低毒新型农药。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7

海南省最新修订了《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并于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修订的条例确定了林地保护的法律地位,完善并加大了林地保护力度。值此之际,推行“林浆纸一体化”的先行者app(中国)携手英国森林协会(tFt)发起了此次海南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生态修复探索研讨会,为推进当地渐进式生态修复工程贡献一份力量。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海南生态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及前景。目前,海南的1345万亩生态公益林得到严格保护,造林绿化度增强,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已达到61.9%。林业部门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并形成以中部天然林、沿海红树林、珊瑚礁为主体的较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海南生态建设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作为企业公民代表,app(中国)林务事业部副总经理黄文丁博士在题为《app(中国)海南生态修复:问题和挑战》的报告中,向与会专家学者展示了app在保护林业资源方面所做的努力、遇到的挑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8

关键词:渭河;洪峰传播

中图分类号:tV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洪水形成及洪水情况

1.1洪水形成

从9月3日开始渭河流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雨,主要有三次降水过程,渭河流域的第一次降雨过程从9月3日开始降雨9月6日基本结束,渭河流域普遍降雨,其中以9月5日降雨量最大,最大日降雨量为99.6mm(渭河林家村站),在宝鸡~临潼一带各站日降雨量均大于50mm,9月7日渭河流域的降雨基本结束,少数地区还有零星降雨;从降雨的地理分布来看,本次降雨过程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宝鸡林家村以下,北岸从千阳、扶风(羊毛湾)、泾阳(张家山)至临潼一带,林家村以上为小到中雨,宝鸡以下的秦岭北麓降雨量较大,渭南以下南山支流的降雨量也较大,例如遇仙河的店子雨量站、石堤河的上灰池雨量站、罗夫河的罗夫堡雨量站的降雨量分别为110mm、118mm、100mm。从上面的降雨情况可以看出,虽然渭河流域普遍降雨,但降雨时段和降雨区域相对集中,降雨区主要集中在宝鸡至临潼一带。

渭河流域9月第二次降雨过程从9月9日~9月13日,其中以9月11日降雨量最大,最大日降雨量为二华南山支流的石堤河上游的上灰池雨量站,最大降雨量80.0mm(11日),其次是遇仙河店子雨量站,最大日降雨量为73.0mm(11日),第三是霸河上游的罗李村雨量站,11日降雨量为66.0mm,该次降雨主要分布在石头河以下至二华一带,且以秦岭北麓降雨量大,泾河上中游和渭河林家村以上降雨量较小。

渭河流域9月第三次降雨过程为15日~19日,15日个别站只是零星降雨,最大日降雨出现在9月17日,最大日降雨量为黑河上的黑峪口站,日降雨量达105.2mm,其次是涝河的涝峪口站,日降雨量为102.3mm,从地理分布来看,暴雨中心在黑河、涝河附近,降雨量最大区域在石头河~灞河一带,因此该次降雨区域相对集中。

2011年9月以来渭河流域出现了三次降雨过程,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宝鸡林家村以下的渭河两岸,因此,9月份在渭河形成了三场洪水过程。

1.2洪水情况

9月洪水前两次渭河干流临潼站的最大流量分别为2750m3/s、2730m3/s,第三次洪水是1981年以来所出现的最大洪水,临潼站洪峰流量5410m3/s,相应华县站洪峰流量5260m3/s;来源主要是林家村以下的支流洪水所组成,而渭河干流林家村以上和泾河及北洛河均未出现较大洪峰。本次洪水基本上为秦岭北麓的南山支流来水,因此这次洪水具有量大,水位高,历时长、含沙量低特点。

2.洪峰传播及其比较

2.1洪峰传播历时长

统计了2000年以来与9月份第一、二场洪水同量级洪水(2000~3000m3/s)咸阳以下各河段的洪峰传播历时,同时计算了9月三次洪水的传播历时,列于表1-1。

表1-1渭河下游各水文站洪峰传播历时表

播历时为10.8小时,临潼~华县河段洪峰传播历时为38.5小时,与2000年和2010年同量级洪水相比,各河段的洪峰传播历时均有加长。特别是本次洪水临潼~华县河段的洪峰传播历时长达38.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洪水的洪峰传播历时虽较第一次有所缩短,除咸阳~临潼河段外,但洪峰传播历时仍然较长。

2.2洪峰持续时间长

本次统计了魏家堡以下主要站的洪峰持续时间,列于表1-2。

表1-2洪峰持续时间统计表

注:受咸阳湖放水影响,咸阳站水位不位稳定。

从表中看出,第一次洪水从魏家堡至华县河段,各站洪峰持续时间均在5~6个小时,第二次洪水华县站的洪峰持续时间仍为6小时,而第三次洪水的洪峰持续时间有所减少,临潼站和华县站为1.7小时。

3.洪峰传播缓慢原因

分析其原因主要为:一是该次洪水在渭河下游全河漫滩临堤,增大了槽蓄量,延缓了洪水演进速度;本次洪水传播历时长,主要长在临潼至华县,而在临潼至华县河段中,临潼~华县河段洪峰传播历时为38.5小时,“05・10”洪水达28小时,而“03・8”洪水仅为14小时;二是由于渭河下游桥梁增多,在咸阳~临潼河段,到目前为止有各种桥梁19座,其中临潼~华县河段有临潼新丰渭河大桥、大西、郑西线高铁渭河特大桥、渭南沙王渭河大桥、关中环线跨渭河大桥、渭蒲公路渭河大桥等各种桥梁11座,在华县以下河段有大华公路大桥。由于跨渭河大桥越建越多,桥与桥间距越来越小,桥墩壅水、阻水,特别是大华公路桥引桥及桥墩阻水特别严重,根据“11・9”洪水过程对大华公路桥桥位上下游的水位观测,大华公路桥的壅水高度为0.40m左右,由此看出,跨渭河大桥对洪水的演进有很大影响;三是在临渭区的西庆屯河段,南北堤距为3km左右,原兴建了不封闭的生产堤,现已封闭,由于西庆屯生产堤压缩了过洪断面,实际过洪断面为1.3km,影响了洪水的下泄。四是由于群众与水争地,在行洪范围内围垦种植,河道阻水严重。五是临渭区左岸堤防加培均在迎水侧加培,平均堤顶加高1.6米,加宽22米,侵占过洪断面。六是“11・9”洪水是秋季洪水,河道滩面上种植着大量的玉米等高杆作物,且正值庄稼成熟期,枝繁叶茂,滩面还有很多果树和林木,从而增大了河道的糙率,严重阻碍了洪水的正常下泄,使洪水演进趋于缓慢。七是淤积不断上延,库区上游部分河道比降变缓,淤积上延到29断面,由于河道比降的变缓和不断上延,库区上游部分洪水流速减小,传播历史增长。

4.建议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9

关键词省级生态公益林;现状;成效;问题;对策;云南永胜;三川镇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13)19-0217-02

ConstructionStatusandCountermeasuresofprovincialecologicalpublic-welfareForestsof

SanchuantowninYongshengCounty

GaoChun-mei

(SanchuanComprehensiveagriculturalServiceCenterofYongshengCountyinYunnanprovince,YongshengYunnan674207)

abstractGeneralsituationofSanchuantowninYongshengCountywasanizationalmanagementandeffectofprovincialecologicalpublic-welfareforestsweresummarized.existingproblemswereanalyzedand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soastoprovidethereferenceforthehealthyandcontinuousdevelopmentofprovincialecologicalpublic-welfareforestsofSanchuantowninYongshengCounty.

Keywordsprovincialecologicalpublic-welfareforests;status;effect;problems;countermeasures;YongshengYunnan;Sanchuantown

生态公益林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设和保护好生态公益林是优化林业生态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

1三川镇概况

三川镇位于丽江市永胜县城西北部,东与永北镇相邻,南与程海镇接壤,西与顺州乡、大安乡毗邻,北与光华乡相连,属金沙江梯级断陷盆地,境内最高海拔2437m,最低海拔1545m,镇政府驻地海拔1570m。全镇年均气温16℃,多年平均降雨量980mm,无霜期269d,全年降雨主要在6—11月,这段时间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90%以上,属典型亚热带气侯。全镇国土总面积为2.24万hm2,其中耕地面积为0.37万hm2,林业用地面积1.22万hm2,林业用地包括有林地面积0.73万hm2、灌木林地面积0.27万hm2、未成林造林地面积0.21万hm2、宜林地面积86.67hm2,森林覆盖率为48%。

三川镇农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蚕豆、烤烟为主,是永胜县粮食主产区,素有“滇西北粮仓”之称。全镇辖19个村委会,除大源、文祥村委会属半山区外,其余17个村委会均为坝区。截至2012年底,全镇总人口16587户64846人,其中农业人口61575人,非农业人口3273人,以汉族为主,杂居有婚迁的纳西族、白族、藏族等少数民族480人。全镇全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4922万元,人均纯收入6298元,粮食总产量46050t。

2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组织管理与成效

2010年,经上级林业主管组织区划界定,全镇共有省级生态公益林1876.73hm2,涉及章斐、军和、大源、金官、普枫、清河、杨伍、兴文、文祥等9个村委会,全部属水源涵养林。章斐村委会与军和村委会的257.27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江河两岸;文祥村委会的69.00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高原湖泊;其余1550.47hm2生态公益林生态区位为其他重点水源区、风景区、环境保护区。根据森林立地条件、土壤类型、地理位置或人工林、天然林、用材林、灌木林等类型进行规划设计,共规划设计为182个小班,其中109个小班1111.57hm2林木权属为村集体、73个小班765.17hm2林木权属为个人;有林地计147个小班1400.80hm2;灌木林地48个小班475.93hm2。

2.1组织管理

三川镇为切实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林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足额发放,保护林木权属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云南省地方公益林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的文件精神,结合三川镇实际情况,经各村村民大会“一事一议”讨论通过,全镇各村均制定了《护林村规民约》,内容涉及护林员管理、资金管理、林木、林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消防等。

2.1.1护林人员管理。三川镇森林资源管理采用专人管护模式,管护人员每年聘1次。全镇按各村每片林地就近村寨聘用护林员,根据管理的难易程度划定管护面积,进行联动护林,每年聘用34名护林员,与县林业局签定管护合同,划定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区和一般责任区,护林员既要管护自已责任区,又要配合好相邻片块护林员的护林工作,1年管护期合同期满后,经三川镇农业服务中心林业办考核,合格的下一年继续聘用,不合格者一律解聘。同时,以各村为单位成立护林领导小组,村主任为组长,其他村干部和护林员为成员的护林小组,并制定护林小组工作职责[1-3]。

2.1.2资金管理。根据《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永胜县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及使用方案》的规定,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为补偿性支出和管护林性支出2个部分:使用权属为个人的补偿性支出按林权所有者补偿费50%,护林员管护费40%,村级监管费10%的原则安排使用;使用权属为集体的补偿性支出由县财政按3.75元/hm2统筹,剩余的按林权所有者补偿费50%,护林员管护费40%,村级监管费10%的原则安排使用,其中权属为村委会集体的,村级监管费按面积100%由村委会分配使用,权属为村小组集体的,村委会监管费按30%分配使用,村小组监管费按70%分配使用。

2.1.3林政案件管理。为保护好省级生态公益林,改善生态环境,巩固三川镇的林业成果,结合三川镇实际,制定了督查奖惩制度。林业办采用不定期督查和群众监督举报制度,凡督查发现在管护片块有3次以上破坏森林(林地)行为的,辞退该片块护林员;如有群众举报,经林业办进村入户调查核实,有5次毁林行为的,辞退该护林员。林业办工作人员随时抽查是否有破坏公益林的行为发生,进村入户调查了解护林员的护林情况和群众的林业政策掌握情况,检查护林小组的工作记录、会议记录及学习记录等,并根据检查结果提出整改方案。

2.1.4档案管理。根据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三川镇1876.73hm2省级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人员、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分配方案、会议记录、资金使用等情况进行归档保存,安排兼职工作人员统一管理。

2.2主要成效

2.2.1管护责任明确。三川镇对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根据行政区域,将公示后无异议的生态公益林划分出各护林员管护责任区,明确相关各方的责、权、利,同时在一定范围周边明显处,如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路口等树立永久性林管护标志。

2.2.2资金管理规范。省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由村民代表会议制定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分配及使用方案,经三川镇人民政府批复,使用权属为个人的,补偿资金直接由财政所汇入惠农一折通,权属为集体的补偿资金和村级监管费由财政所汇入村委会农经专用帐户,并要求各村建立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将生态公益林面积范围、管护人员名单、管护人员补助标准、管护责任以及责任完成情况等张榜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弄虚作假、违规使用资金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采取扣减、停拨或取消补助资金等处罚措施。

2.2.3生态环境改善。由于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实施,三川镇水土流失得到较好控制,不仅改善了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且生物多样性也逐渐显现,对三川镇的新农村建设和突出重点发展田园旅游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并为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建立生态市场提供有力支撑,确保三川镇省级生态公益林质量符合国家要求[4-6]。

2.2.4社会效益发展。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的实施,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节约资源意识明显增强,植树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三川镇林业办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调整了产业结构,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现代林业奠定了基础。同时,由林业办实行工作人员分村包干、护林员分片管护责任制,层层抓责任落实;镇政府严格规范生态公益林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对生态公益林费用不挪用、不挤占,专款专用,真正落实“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生态公益林区内没有发现严重的乱砍滥伐、乱征滥占、乱采滥挖、乱捕滥猎、毁林开垦、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等现象,生态公益林管护成效良好。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经济收入减少

三川镇与林权所有者签订了省级生态公益林限制采伐协议后,林权所有者相应的社会经济活动就相对停止,林农经济收入减少,虽然在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中国家给予林农生态补偿费,却因国家财力有限、人口多、公益林面积少、补偿标准偏低等影响,补助的发放根本不能解决林农的基本生活问题。

3.2公益林合理利用问题

由于目前国家颁发的公益林资源管理有关规定不够完善,林农存在一旦划定为公益林就不允许合理利用的认识偏差,这种观念制约了在公益林中从事产业结构调整、生态旅游和人工起源林分的抚育间伐等正常经营活动开展,影响了林农经营公益林的积极性。

3.3投入问题

国家生态补偿投入虽然越来越大,但补偿资金比起投入到种植和管护的资金来说,还是偏少了,导致三川镇生态公益林在一定程度上经营管理不善,林分质量低劣,经济效益不高,林地生产力未能充分发挥,回报率较低。

3.4林分的内在问题

树种单一,普通的灌木林使用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粗放经营未根本改变,林业产业结构未能及时调整,不能适应现代化林业发展的需要。林业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公益事业,但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周期性长决定了其弱质产业性质,收益低制约了林农的生产生活水平提高。

4对策

生态公益林可以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物种资源。历史上,三川镇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林木种类繁多,由于人口增加,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严重。2000年后,三川镇相续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使三川镇森林覆盖率上升到48%。

4.1进一步加强对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管理

镇人民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深入人心。通过广泛宣传生态环境、生态公益林建设与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建立和完善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组建一支过硬的公益林管护队伍,成立公益林护林组织;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中切实安排好护林员,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落实责任,明确奖惩,保障公益林资源的安全,防止林地逆转,保护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4.2加快后续产业与公益林资源合理化经营

建立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的保障体系,在严格管护好生态公益林和履行审批手续的前提下,按照保护等级,做好公益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目前,十分缺乏对公益林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统一量化的基础资料,对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生态功能经济评估争议较大,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生态效益补偿只能是价值补偿,而不是效益补偿。因此,林业办要科学引导林农在生态公益林里,开辟生财新渠道,开展林下续断、重楼、天门冬等中药材种植(严禁种植耗材量过大的天麻、茯苓等),饲养绿孔雀、林蛙、驼鸟、梅花鹿等野生动物,让林农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4-6]。

4.3加快新能源建设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开展新农村建设,其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促进乡风文明,通过加强林业建设促进乡风文明,降低生态公益林资源的消耗,在全镇大力推广农村改燃和改厨建设,减少生活用能源对木材的消耗,降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公益林。

4.4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广适用型的先进科技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林业科技含量,围绕生态公益林的管护和管理,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生态公益林建设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管护、护林防火、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森林资源的监测等环节,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经验,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4.5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政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采取召开护林会议、发放资料、刷写标语、订立宣传牌(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县有关重点公益林管护的政策、法规,宣传《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各种林业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森林管护和森林防火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打击力度,对无证采伐、盗伐、滥伐等毁林案件,坚决严肃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上功能最完善、结构最复杂、生物产量最大的生物库、基因库、绿色水库,是维护生态平衡的主要调节器,因此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农业高产稳产,水利设施长期发挥功效,减轻自然灾害的主要保障和有效途径。公益林建设不仅可以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而且能使已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重建、更新和复壮,更可以大大提高生态效益的发挥。为有效保护三川镇森林资源,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三川镇政府要坚定不移地抓好省级生态公益林建设,增强森林防灾减灾特殊功能,把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开拓田园旅游经济相统一,实现安全省级生态公益林。

5参考文献

[1]茅史亮,李土生,邱瑶德,等.浙江省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现状和建设建议[J].浙江林业科技,2003(1):59-62.

[2]李雪涛,张爱良,吴智勇,等.安吉县生态林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及其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4,24(4):78-80.

[3]顾沈华,廖光发,朱海蓉,等.海盐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浙江林业科技,2002,22(5):14-16.

[4]田稆.公益林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2(3):3-5,29.

保护雨林的建议篇10

关键词:新技术;新工艺;园林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41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1-001-51

园林工程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用技术以及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与改革,但是在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工艺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经调研发现,部分城市的园林建设还在采用传统的园林技术以及工艺。要使得园林工程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必须对技术以及工艺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了创新型的技术与工艺,并提出相应的应用措施。

一、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

(一)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高边坡防护技术

现阶段,城市的园林工程都要进行人工湖等水域方面的建设,在这一建设过程中,必须采用高边坡防护技术,一定程度上使得水域边坡更加坚固,防滑性能也比较好。这一技术主要分为对于植物的防护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对于植物的防护,这主要就是在水域边种植生命力强、根系发达的植物。而对于砌体封闭的防护主要就是在边坡上修建一些嵌草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边坡更加稳定坚固。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利用新型铺地技术

因为园林工程一定会涉及到对园林道路的建设,园林道路除了起到一定的装饰作用外,实用性也比较强,所以相关研究人员就设计出了一种专门的铺地技术,主要运用于广场道路以及对于草坪的建设中,这种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真空吸水工艺,即利用真空产生的压力以及脱水作用来控制水和石灰的比例,加强混凝土的硬度。利用这一技术,使得道路施工时间明显缩短,而且不会出现混凝土产生裂缝的现象,在保证道路美观程度的同时也保证其质量。

(三)在园林工程建设中利用雨水回收技术

雨水回收技术,主要指的是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修建一些基础的雨水收集设施,下雨时,收集适量的雨水,并将收集的雨水利用于浇灌植物,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效用。在此过程中,因为园林建设过程中要铺设水管,这时可以将软式透水管技术运用于其中,这种技术主要利用的是毛细原理,即利用水管中的纤维对土壤中的过多水分进行吸收,当吸收到一定状态时,让其流入到提前铺设好的水管中。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

(一)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

园林工程要想顺利建成,并发挥其作用,必须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到新技术、新工艺。首先要对园林工程样式与建成方案进行前期的设计,一般的设计程序包括三大部分,基础设计、技术方面的设计以及后期施工方面的设计,每一部分的设计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与流程。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现阶段新的技术与新的工艺的特色。在设计之前,为了使设计效果达到预期的考虑,就要将相应的现代化技术运用于其中,比如建筑方面经常使用的CaD技术,可以对工程的表面进行不断优化与改进,在此基础上运用3Dmax技术建立立体化的模型,最后利用photoshop技术对其进行色彩的搭配,这样生动形象的园林设计就呈现于我们的视线。设计流程如下图:

(二)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要将新技术、新工艺合理的运用于其中,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考虑到当地的特点,然后在对图纸进行优化与改进,比如该园林工程要建设于平原。因为平原地带没有山,这时可以使用GRC和FRp塑山,在此基础上使用更具环保特色的技术与工艺对园林的生态环境进行维护。

(三)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

在园林工程的建设过程中运用新工艺以及新技术,一定要遵循相关的流程与规则,在建设过程中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比如对树林、绿地、水域等都应该规划合理,避免空间被浪费。除此之外,要重视对草坪植被的种植,不断扩大绿化面积,也可以种植一些灌木,比如铺地柏、夹竹桃等。同时也可以种植一些藤蔓类植物,比如紫藤、扶芳藤以及美国凌霄等,形成立体绿化带,利用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水资源,并且使得园林工程的效果更好。

(四)从长远角度出发,对新技术、新工艺进行有效利用

建设园林工程就是为了对现代都市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更适宜人居住,所以园林工程相关设计人员要具备长远发展的思想,并对当地人文特色、文化发展背景,地域特征以及气候特征进行详细调查与研究,将新工艺运用到其中。

结语

本文对园林工程相关的新技术与新工艺进行分析,介绍了两种应用于园林工程的新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以及新型铺地技术;并总结了在园林工程建设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路径和方法:对园林工程设计方法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在园林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新技术;对相关的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充分发挥园林工程的实际作用。园林工程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用途与特点,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其应用特点,不断创新技术与工艺,提高园林工程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陆志华,贾秀珍.浅析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3(09).

[2]王云飞.浅议园林施工新工艺在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分析[a].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中国武汉决策信息研究开发中心、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5(1).

[3]方新阶,白刚.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城市园林广场中的应用――武昌首义广场景观工程运用实例[a].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下册)[C].iFLa亚太区、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