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7:09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施工管理;问题;策略

1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高科技智能化建筑,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但是,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艺依然处在比较低级的水平,在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等多方面,都会处于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初级阶段,我国当前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导致许多领域出现技术空白,许多核心技术必须倚靠国外进口,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许多建筑的维修保护工作缺乏经验,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至今尚未形成成熟的计划施工方案,也没有形成完善的建筑管理机制,因此,我国当前的智能化建筑的技能和经验,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建筑智能化是一种范围很广的问题,而我国当前大部分建筑施工人员都只能掌握本门专业知识,掌握全面建筑知识的技术人员非常少,难以为建筑智能化理论基础进行整合开发,这也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发展缓慢,当前,很有必要从智能化建筑施工领域和建筑智能化经营领域谨慎深入分析研宄,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施工监管机制,总结出有价值的智能化建筑理论,积累宝贵的智能化建筑实践经验。

1.2核心技术缺乏自主独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大中城市均己开始进行智能化建筑施工,但是,在智能化建筑领域却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当前,我国与智能化建筑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没有及时建立完善,这导致智能化建筑领域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无法可依,我国智能化建筑的技艺尚不完备,这使得许多智能化专业技术,必须依靠国外引进,这些不利因素都导致了我们国家的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水平远远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建筑智能化严重依赖各领域技术的整合开发,因此对全能型人才需求迫切,但是我国诸多领域的建筑专业人才,具备高水平、{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少之又少,这些都制约了我国智能化建筑水平的提高。

1.3同行业缺乏有效竞争

据权威部门统计,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公司众多,但这些公司彼此之间却缺乏经验交流平台和人才交流机制,这些公司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合理竞争,优胜劣汰的局面,这使得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众多公司,业绩乏善可陈,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现象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我国对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环境的要求较{,这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施工管理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智能化建筑企业缺乏实践经验,对施工管理的流程尚不熟悉,在管理方面效率低下,许多施工团队正是由于施工管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管理方面的失误与偏差,才导致了工程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导致工程迟迟不能竣工,这些现象在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广泛存在,也为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调整和提高增添了负面效应。

2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的完善策略

2.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由于我国的智能化建筑领域许多方面尚不完善,行政管理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也不能完全适应智能化建筑领域的发展要求,要在对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进行充分调查研宄之后,大力推进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以法律形式保障智能化建筑领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由政府启动行政资源,对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施工管理水平进行充分调搜芯浚组织各类社科机构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员,与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将这些交流意见总结成文字的形式加以保存和推广,为智能化建筑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提供理论基础,要加大气量对智能化建筑领域的专业技术进行总结与归纳,并以法律形式保障这些知识产权的合法利益,涉及到智能化建筑的硬件设备,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规范执行管理,保证智能化建筑的重要部位安全可靠,还要规范智能化建筑性能考核和建筑质量考核的标准,以法律形式统一规范,促进业内交流沟通、人才流通和资源整合,要保证建筑内部各功能的有效发挥,确保建筑设施齐备,在对智能化建筑进行性能测试和功能评估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智能化建筑的性能和功效进行准确测量,既保证了施工方利益,也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2.2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智能化建筑是对建筑科技含量要求很高的工程,对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智能化建筑领域覆盖面广,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专业技能,由于智能化建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量大,工作专业化水平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对智能化建筑的质量和性能具有决定性作用,为确保客户满意程度,必须进行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充分认清客户的需求,按照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智能化建筑的规划和设计,严格按照既定施工方案,对建筑的各项性能认真考察,当前,我国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人才匮乏,这既需要充分重视并帮扶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又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加大力度培养智能化建筑领域全能型人才。

2.3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吸纳人才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一旦某些专业技术人才离职,将对正在进行的智能化建筑施工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智能化建筑团队的管理层和决策层,要制定科学的经济激励制度,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对本工作的高度热情,避免因为人才流失而造成工程质量下降和工程竣工日期拖延,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施工团队对已经形成成熟理论的施工方案,要严格保护其知识产权,以法律形式确保施工方案设计者的合法权益,在征得设计师同意的基础上,将不同设计方案进行整合互补,以期形成本公司独有的设计性优势。

3结束语

我国建筑智能化的施工管理在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正确认识其不足,相关人员积极寻求创新,提出提升施工管理的有效策略,帮助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建筑行业健康、迅速的发展,顺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照明工程促进项目办公室.中国绿色照明工程实施展望[J].电能效益,2014.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2

【关健词】建筑智能化;工程质量管理;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随着科技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系统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其质量水平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近年来智能化行业的行为有所规范,质量有所提高,但是在本人多年的质量监管工作中,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智能建筑的质量,使得工程总体建设水平不高,工程质量不能令人满意,智能系统的开通率、无故障运行率、节能增效的情况与预期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这不仅不能带给用户现代科技的生活便利,还给用户造成投资建设的巨大浪费,损坏行业的声誉,从而制约和阻碍智能建筑的健康发展。

1存在的问题

1.1对智能化系统的认识不深,重视程度不够

在许多人看来,智能建筑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对其实质性的内容、作用并不十分清楚,认为可有可无。另外,少数工程管理人员质量意识淡薄,认为建筑智能化系统一般不会造成群死群伤,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故对其施工质量不予重视,认为好点差点无关紧要,可以大着胆子在验收记录中签字,质量控制也就形同虚设。存在着重视结构安全、轻视使用功能实现的现象。

1.2智能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严重

目前建设单位智能专业人员缺乏,在项目立项报批时,建设目的仍不明确,提不出具体的功能需求及标准,定位不清,对功能的合理配置等方面缺乏规划设想。设计、图审机构缺乏建筑与智能化设计的复合型人才,部分图纸质量低劣,设计不到位,设计深度不够,图审走过场,设计图纸无法指导施工。施工单位缺乏建筑与智能化施工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总承包单位,绝大部分工程没有配备智能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目前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中分建筑专业和安装专业,智能监理工作基本由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承担,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队伍中大多为给排水、暖通专业或强电专业,智能弱电专业人员可谓凤毛麟角。由于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现有的专业配置已无法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因此,培养一支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智能专业监理队伍迫在眉睫。政府监管力量严重不足。由于未配备这一专业的监管人员,对建设、施工、监理、检测机构有失监管,尤其对检测机构,几乎处于空白。

1.3功能需求不明确,立项审批把关不严

除消防报警系统以外,其他智能化系统未能与建筑、结构、水、电、暖通同步设计;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未经规划、建设等部门的评审;施工图未经图审机构审查。图纸滞后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工程主体结构已验收合格,智能化设计尚未完成,或者边设计边施工,更严重的是无图施工。严重违反基本建设程序,施工依据的合法性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施工质量的控制。

由于智能化施工图的严重滞后,涉及监测与控制节能的相关要求也就不能及时明确,使得节能设计专篇中这部分内容缺失,直接影响节能工程的实施与验收。

1.4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行为不够规范

目前建筑市场上仍有少数无资质的企业扰乱市场秩序,造成恶性竞争,既影响正规企业获得合理利润,又直接影响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技术进步。不进行招投标的情况较为突出,如电话、电视系统,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存在不经过招投标承揽业务的现象。

智能建筑工程即使进行了招标,由于系统繁多,专业分包单位多,肢解发包现象时有发生,有的一个系统主干部分由一家单位施工,分支及末端由另一家单位施工,其中的衔接配合脱节,缺乏系统的完整性,并给协调、管理增加了难度。市场的无序竞争,行为的不规范,造成的最终结果是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低劣,某些功能无法实现,智能建筑不“智能”,成为一个昂贵的摆设。

1.5总承包、监理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

由于目前智能建筑分包工程大多数未纳入总承包管理,加上总包单位无智能方面的管理力量,不愿介入管理,对智能建筑分包工程的质量几乎不闻不问,各专业工种之间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部署,各自为政,甚至相互阻碍、推诿扯皮;由于无智能专业监理,智能工程的质量监管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完全靠专业分包单位的自律,从监管制度上即存在严重漏洞,其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人在历次优质工程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工程土建、水、电、暖通都精心施工,但由于智能化工程未实施统一管理,观感质量明显差,存在桥架、管路安装不平直、无支架、不接地,线缆敷设混乱,接线不规范等严重缺陷,甚至某些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直接影响整体工程的质量,影响企业的信誉。

1.6规范滞后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验收流于形式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等一系列规范、标准相继出台,对规范行业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规范、标准的更新速度与技术发展速度未能保持一致,标准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某些条款可操作性较差,使得规范的贯彻落实程度大打折扣,第三方检测大多数工程未能执行。又由于智能建筑的设备较精密昂贵,一般在土建、水、电、暖各专业基本完成后才安装,调试工作相对滞后,加上较长时间的试运行,才进行系统检测。这势必延长建设周期,而建设单位往往急于投入使用,将智能建筑部分子系统甩项,致使部分工程智能系统未完工、未调试检测即举行了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另外,验收组成员中往往缺乏智能专业人才,无法发现、提出问题。电视、电话、网络等系统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他们相对独立,各自为政,其设计、施工、验收基本游离于整个工程管理体系之外。

1.7维护管理跟不上,影响智能化系统正常运行

据统计,在已建成的智能建筑中,建筑智能化系统没有发挥正常作用的约有三分之一,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系统交付使用后,维护管理跟不上。在一些智能建筑工程中,智能化系统竣工投入正常运行后移交物业公司,由于物业公司技术力量薄弱,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加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复杂与高新,系统运行维护困难,有故障不会排除,不懂得调整优化运行模式以实现节能等控制功能。还有个别项目干脆将智能化自动控制改为手动控制,使智能化系统发挥不了作用,造成资源极大浪费。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建筑智能化产品、技术飞速发展,工程管理却跟不上的尴尬局面。因此,解决管理层面上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2解决对策

2.1提高认识,加强行业引导和监管

智能建筑的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1]。通俗地讲,就是通过it技术和智能材料的应用,设法让建筑物具备一定的“智商”,能像人一样“感知”建筑物内外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2]。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智能建设规模、投资在不断增长,比重增加,一些具有高水准的智能建筑如奥运场馆、世博工程不断涌现,展现给人们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现代化的生活体验。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人们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信息交互性、节能减排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1996年发展至今,建筑智能化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人们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前看似高端的需求将变为常态需求,智能化技术将逐渐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人们会像对普通的水、电安装工程一样来审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若仍停留在目前的水平,则相关的质量投诉会不断增加。行业各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一发展变化,未雨绸缪,重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

建筑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正逐步得到贯彻落实。要使建筑设备节能运行,除选用节能高效的设备外,还需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调节控制,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来实现,并通过对其用能情况的精确记录、分析,制定科学的能效管理策略。上述这些,需要运用Ba和系统集成技术,而Ba与系统集成属智能建筑的两个子分部,故建筑智能化技术是建筑节能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技术,建筑智能化的正常运行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技术保障。因此需要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的领导予以关注,以战略的高度来重新认识建筑智能化系统所起的作用,让建设、设计、总包、监理都来重视这块工作,重视智能建筑工程的质量,使其真正运行起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在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引领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上有所作为。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业主、设计、施工、监理了解熟悉建筑智能化产品的种类、功能、作用及安装调试技术,普及智能的相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认知程度。

2.2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智能建筑是高科技的产物,智能建筑学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有几十个子系统,涉及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控制、建筑设备及建筑结构等多门学科,科技含量高,必须要由专业人才来实施才能确保其质量。目前部分高校已开设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并培养了部分毕业生,加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智能建筑技术培训班,人才缺乏的情况将逐步得到改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等各有关单位应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岗位,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到这一行业中来。目前已设立机电工程专业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但专业划分还应细化;另外应设立智能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让具备智能建筑专业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来从事智能监理工作。或让目前安装专业监理工程师接受系统的建筑智能化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培训,考核合格,方可承担智能化工程的监理工作。若这一设想能得以实施,将在很大程度上扭转目前智能工程管理不到位的局面。

2.3严格执行报批制度,强化图审报批程序

由于智能建筑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汇,各专业、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需要统筹兼顾,协调配合。因此,建筑设计必须与智能化设计总体规划协调同步。各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报批建设项目的把关,在建设项目立项申报时,建设单位应在立项报告中明确拟建项目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容,立项报告获批准后,方可委托设计;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评审中,应将建筑智能化的内容纳入评审范围,不应忽视;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经施工图审查机构的审查,合格后方可实施。力求智能化系统与建筑、结构、水、电、暖同步设计,同步审批。使智能化设计质量通过制度、程序上得到控制。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大设计变更,则应由原设计单位重新出图并由建设单位重新报审,同意后方可实施。

2.4规范市场行为

主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凡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规定需招标的项目,均应采取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投标,在引进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方面做一些工作,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设计、施工的发包必须考虑系统的完整性,不得肢解发包,对违规行为应严肃处理。只有先规范市场行为,质量行为才能得到有效规范。建设、监理应加强对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

2.5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建设单位应加强协调,明确总分包关系。智能等专业分包工程应纳入总包管理,签署总分包管理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总包单位应对整个单位工程质量负责,分包单位对分包合同范围内的工程质量负责,总包对分包应实施有效的管理。总包、分包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配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班子,配备具有智能专业建造师上岗资格的项目管理人员,并到岗履行检查、验收等职责。监理应加强对智能工程质量的监管,督促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作,监督检查验收程序的落实,即分包自查、总包核查、监理验收,合格并在相关验收记录中签字盖章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实现层层把关。

2.6完善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监督,使验收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第5.0.4条规定,智能建筑作为单位工程的一个分部工程,纳入了工程质量验收体系,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是单位工程判定合格的前提条件[3]。因此,只有智能建筑工程完成安装、调试试运行和系统检测,智能建筑和其他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才能组织单位工程的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应对竣工验收条件是否具备把关,不具备条件不应申报验收。智能专业设计人员应参加竣工验收的检查,建设单位还可邀请业内专家作为验收组成员,以充实检查力量。

检测机构应客观公正,提高检测能力、检测水平,树立自己的权威性,合理收费,提高服务质量。质量监督机构应加强对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图的报批审查情况,变更认可情况,施工、监理人员的到岗履责情况,工程实体质量及资料,竣工验收等内容进行监督;加强对检测机构的行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对违规行为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责令改正。标准、规范应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修订和补充,地方政府也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地方标准,完善规范体系,提高可操作性。改进评优办法,建议将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检测结果作为评优的前置条件之一。加强优质工程评审中智能化内容的检查,智能化工程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评优。

2.7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加强物业公司的人才引进,培养一支熟悉建筑智能化技术的系统运行维护队伍;制定系统操作规程、操作员责任界面、交接班制度等;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做好系统的故障维修和预防性维护,使系统设备的运行保持正常水平。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需要在提高认识、人才培养、优化设计、规范市场、加强施工过程控制、提高运行维护水平等方面下功夫,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努力,多管齐下,促进智能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使之在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温伯银,赵济安,邵民杰,等.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3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智能建筑(intelligentBuilding)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运用自动化、通信、信息技术等智能化手段,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节能高效、舒适智慧、配置更新,实用愉悦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具有系统集成特点,发展历史短,但涉及范围广,进展速度快,是动态和相对的概念,随着高新技术发展而不断变化。

产业信息网的《2012-2016年中国智能建筑市场分析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2012年为86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3.2%。如果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每年保持15%增速,如果智能化工程投资占投资额1%,那么智能化工程投资总额2013年在830亿左右,2015年为1100亿左右,2020年将达到4400亿左右。随着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聚焦在新兴产业,尤其是信息产业。智能建筑作为智慧城市的细胞,发展势头很强。

教育部于2006年在土建类学科开设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希望在培养建筑类人才的基础上,加强对电气智能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我校以此为契机,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着重对智能建筑解决方案的前期设计、工程施工建设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围绕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运行维护的费用占到全部费用的60%-70%数据分析、人才使用分析,开设智能建筑专业方向,面向建筑、物业管理行业。为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智能建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上以建筑为平台,依照建设部2003年颁发的《建筑智能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住建部2013年《智能化系统工程运行维护技术规范》,结合《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共同对智能建筑的设计、施工、验收、运维一系列过程形成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典型工作任务的模块式课程开发,编写《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教材,探讨教材教法,强化智能建筑中智能弱电各子系统的原理、设计与工程实施实践。加强学生对智能化系统设计、建设、运行及维护中实践技术的传授,使本专业的同学获得对智能建筑的整体体系及系统原理的掌握。我们的课程主要包含了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主要内容:综合布线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重点讲授这些智能系统的原理、组成、设计原则、工程实施及维护运行等,使学生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原理、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各环节都进行学习掌握,培养建筑、物业管理行业建筑智能技术方面的综合技术人员。以满足智能建筑行业不同环节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内容包括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智能建筑的用户需求与基本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主要任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设计与会审、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专业协调、智能建筑的系统集成、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要点、智能建筑的建设管理、智能建筑的工程招投标、智能建筑的施工与调试、智能建筑的工程验收与人员培训、智能建筑的物业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安全运行等。

建筑智能化弱电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工程性强,既要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要把握实践技能的学习,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归结的主要问题有:

(1)《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知识点多面广,增加了学生对所涉及的技术与系统掌握的难度。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对于每一个系统,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原理,还需要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系统的设计,因此学生就要掌握系统的构成、设备的选型,同时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时还要考虑工程实施的具体因素。

(2)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投入,实训设备运用与技术升级、更新,教师的知识架构与实践教学的要求不匹配。学生对这种工程背景较强课程的学习理解与知识掌握难度增加。因此建立并改善专业的智能建筑综合实验室对于该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3)课程考核所涉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考核无法展示学生处理工作现场各方面及各种问题的能力,无法完整体现出课程的工程实践背景。

(4)学生理解《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所涉及的一些设施与设备还可能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切身体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进取。

教学实施与改进:

1、紧密结合智能建筑行业发展需要,不拘一格提升教师素质。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需要、人才培养要求,分析《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教与学全过程,根据学院当前本专业建设现状,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改善本专业教师的知识架构,实行多条腿走路,分几步落实,聘任本专业专职教师、校内兼职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专业实践性强,切忌闭门造车,可以考虑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将智能建筑专业领域业内专家、其他大学相关专业教授、建筑公司负责人、建筑行业协会负责人、系统及技术运维负责人聘为客座教授或者教师。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或者授课,鼓励一些相关专业的中青年教师转行,到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进行单科进修,改善行业专业人才运用与学院人才培养效果。

2、以就业为导向,以教学改革为抓手,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1)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企业交流与合作,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校企合作共同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及开放性开发方法,重构工学结合、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2)通过构建企业岗位认知、理论实践一体化情境教学、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完整教学环节,依据“学生培养重在职业能力、内容选择基于工作过程、教师结构趋于专兼结合、教学环境模拟职业场所、教学方法遵循职教规律”五大核心理念进行教学情境设计,实现职业能力的递进与工作过程的结合。

(3)教学项目实施设计采取:设计的学习情景单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在同一实训场所完成,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实施法来支撑。

(4)教学考评体系坚持:注重职业能力考核,根据任务完成、项目实施情况等五项指标综合评定。

实践教学与效果:

1.优化课程结构,增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依照高职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结合智能建筑专业行业企业人才使用需求,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构建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改进课程考核方式,帮助学生在知识与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除笔试外,还包括口试(日常提问记录)、笔记、制定工作任务各项目的独立作业、现场测试、实际操作等多种综合考试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总结能力。

3.落实好教学实训实习实践过程三阶段工作。

(1)实训实习实践前(计划准备):制订实训实习实践方案;公布实训实习实践的行业企业用人要求;宣传动员,学生结合实训实习实践岗位,拟订实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三方面教育:一是目的性教育;二是责任、义务和权利教育;三是安全教育等。

(2)实训实习实践中(过程监控):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规章制度教育、岗位技术知识运用、操作工艺、技能训练;教师现场指导学生作业;教师和企业指导学生撰写业务报告(技术小结和业务总结报告);教师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每个同学按照所领取的任务在确定的岗位,按要求完成课题和规定的作业文件。

(3)实训实习实践后(评价总结):评价、总结、交流和表彰。

经过多年来对《智能建筑设计与维护》课程的实践教学,逐步探索对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适应建筑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教学方式及手段的创新,积极建设小型实践平台;最后,完善考核环节,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注重围绕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任课老师一直从事智能建筑中相关弱电子系统的实践教学,并承担企业项目生产的技术组织、工作,比如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等,不仅参与这些系统的方案设计与方案评价,而且还到工程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

结合智能建筑专业技术运用,开展对一些系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比如视频监控中的智能视频分析、人脸识别等。教师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在课程理论内容授课时,对案例涉及到的典型系统应用来讲解涉及的系统原理、设计思想及工程实施。并运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小的故事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并对工程中遇到的可以提升为学术问题的困难传递给同学,让他们多思考,学会从工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路。

比如通过建设社区的安保系统来讲解智能建筑中的安全防范系统的视频监控、门禁系统、自动报警、安检等内容,同时讲授安保系统应用的一些新的智能技术比如射频识别技术、人像比对及定位技术等。通过将教师的技术成果融合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去,工作促教,项目帮教,教与学促进,加强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智能建筑的蓬勃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一个体现,为智能建筑的良好建设、运行与维护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我们高等教育教育的本职工作。本文从一个非建筑类工科专业开设智能建筑课程的角度,阐述了我们课程建设的思路以及对该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希望对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培养智能弱电系统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陈富川.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研究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林建军,金炳尧.基于项目的实验室工作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5):111-113

[3]高建华,胡振宇.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建筑技术》2013年02期

作者简介: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4

【关键词】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存在问题;对策

在当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下,人们追求科学合理的生活,寻求提高生活环境质量的方法,因此绿色环保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应运而生了,为建筑施工提供了智能、科学、高效的体系系统。

1智能化建筑

智能化建筑是根据现有的技术理念、成果,按照人们现实需要,将建筑行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组合,给人们创建提供一个舒适、大气、现代化、人性化的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将现代化科学技术组合成一个系列的产物。实现建筑的完全智能化是当前建筑行业的趋势。

2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渐渐发展。但是由于缺乏在建筑施工中加入智能化电气的相关经验,技术水平不完善,所以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施工技术水平还较低,还不能得到普遍应用。

2.1技术不足

由于我电气国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起步较晚,发展时间不足,使得智能化电气施工技术受到了相对的限制,缺少相关的实施经验,在实际中应用的适用性得不到保障,此外由于当前大部分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技术大多是通过将国外先进技术引进,缺少相对的自主研发手段,不能够根据我国建筑行业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研发新技术,以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满足当前人们对于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不利于我国建筑行业的智能建筑电气施工技术的发展。

2.2电气设备方面的问题

2.2.1电气设备选取应用

由于我国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通过引进相应的电气设备进行施工时,选取不能够满足当前建筑行业的的实际需求,建筑行业实际状况多变,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不能根据具体实际合理的应用,应用的电气接线设备不能够满足发展的实际需要,没有根据具体实践,实事求的选取应用,所以造成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不合理进行,拖延工期,浪费时间,不能有效地进行智能化电气施工,不能完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体系,更不能大规模的发展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进而不能高效促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发展,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2.2电气设备接线问题

电气设备接线的不标准,以及标识不能够统一化,这也是智能化电气施工中常常出现的问题。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电气施工中电气设备接线较多,在实际进行操作接线时,经常会将接线部位不做任何处理,直接连在一起,更加严重的是不能够将在外面的线头进行安全防护,不能将接头出进行焊接,也不能将其进行隔绝防护,即使采取屏蔽措施时也会出现不接地或者因为技术粗糙出现虚焊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不能将信号信息良好的传达,设备不能完好的使用,造成整个智能化系统不够稳定,还将会出现严重的危险事故,造成巨大的损失。相关技术人员不能够有效的标记出不同的接线,没有有效系统、统一的区别,从而不能够辨别出具体的接线,从而会使得后期进行改善修复时不能够准确的选取出接线,这就会为后期改善增添难度,不便以后的修复。

2.3缺少专业人士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建设中缺少相关的专业的人才,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没有多方面能够专注应用于现实实际状况中的人才,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不能相匹配,缺少了交流互动,这就使得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难度加大,导致施工的质量不足以满足人们的要求,不能够达到设计的目标和施工期待。

3主要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更加想要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所以需要解决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现有的问题,以促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发展。针对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主要对策,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处理问题,以完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发展。

3.1做好施工的基本工作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前期,将各个所需要的设备根据当前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取,确保能够有效的适用于当前工程施工中,把握好各个所需要的设备和人员良好的能够应用到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电气设备的电缆、基座、接头等要进行严谨的操作,防止出现相关的不利影响。保障施工路线环节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密闭性,做好防水措施,提高管理水平,控制好施工的质量,把握好施工中的具体相关的关键点。科学合理地对已施工的工程进行适当简明的标注为后期修复和完善做准备。

3.2培养和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

在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中,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整个工程的质量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工程质量,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相应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建筑企业需要将内部相关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还要将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施工团队的专业素质和施工能力,此外建筑企业还需要招贤纳士,积极吸收相关专业人员,提高企业的专业人员现有率。根据相关人员素质水平的高低进行合理的交流,使得专业素质水平能力低的相关人员通过和高素质的人员相互交流,强化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施工能力,促进整个施工团队的有效发展,为良好完成工程做保障,实现高效的质量和利益。

3.3施工环节管理要严谨

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思想。在电气施工时根据具体实际情况,严谨的态度管理和监督各个环节,保障施工的质量和防止施工中出现问题和事故。建立良好的科学管理体系,完善工程内系统管理机制,采用科学系统的管理法,合理进行管理工程施工各个环节,把握好各个环节的关键点,统一进行管理和监督。将管理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有偿监督,各个相关人员协调进行合理监管。完善对电气施工质量的控制力度,提高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的质量,促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发展。

3.4完善竣工检测机制

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工程完成竣工后,需要有科学合理的竣工检测机构检测,测定该工程能否达标,质量是否能够有保障。建立系统完善的竣工检测机制体系,总结历史性有关建筑的经验教学,了解掌握问题所在,引进相对科学先进的技术和体制,能够更好的完善当前的检测体系,保障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促进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向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4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将会成为以后建筑行业的主流,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自我进修,以满足当前发展趋势,保障在实际进行操作时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适应不断前进的智能化建筑电气施工。相关人员需要不断的总结在前进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发展自主的智能化建筑施工。

5参考文献

[1]刘安香.浅析智能建筑中电气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民营科技,2011,('7)341.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5

【关键词】智能建筑;施工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智能化正成为趋势。特别是在我国的北京、上海、深圳、重庆等大中城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大量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既是技术密集型建筑,也是资金密集型建筑,设计和施工都需要有专业化的设计队伍和承建商。

一、建立健全智能化建筑相关政策规范

首先,政府应该牵头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技术分析与调查。通过组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以及智能化建筑业界的行业人才,进行详细的软科学调研,为政策的制定能够提供客观详实的基础。其次,在积累了充足的行业技术与管理现状之后,则应加大力气抓紧完善智能化建筑的政策和规范。依据笔者的实践经验,以下一些方面的规范和标准是亟待完善的:一是智能建筑涉及到的系统硬件设备,包括建筑智能控制所需的中央处理单元、系统监控和采集传感的前端单元、系统布线的管槽安装、系统通讯网络的光纤、电缆以及无线设备等,这些设备均是智能化建筑建设质量的关键所在。二是对智能建筑之内的所有设备的参数指标和测试验收标准,系统设备的功能齐备,才能保证智能建筑功能的发挥。三是在评估智能建筑系统功能与性能时,一方面要定性测量评估;另一方面也要定量评估,在规定中对所有的技术指标予以数字化的明确,以此实现子能建筑技术标准的达标。

二、提升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

智能建筑是一个整体化的产品,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对于建筑功能的实现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一项完整的智能建筑项目,系统集成商的主要工作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系统智能化需求分析、系统智能实现策略的设计、系统硬件软件的参数计算以及匹配等等。因此,系统集成商的专业素养关系到智能建筑施工的最终质量以及用户满意度。为了提升其专业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第一,应注重集成商人才的专业深度与广度。集成商专业人员必须从业主的使用感受出发,将业主的实际需求已技术参数和是设备选型的方式整理出来并最终转化为施工方案。当前,复合型的人才在智能建筑领域依旧稀缺,需要一些熟知技术,又深谙市场需求的人才。第二,应该以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第三,应重视技术成果的转化和重复利用,积累经验,积淀施工者的竞争力。对于已经形成系统化的施工方案和技术策略,应以标准化的文档保存起来,通过转化和调整,用于其它相似的工程建设中,从而形成建设方独特的优势。

三、完善监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当前在智能化建筑的监理方面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涉及专业较广,不少监理工程师难以承担监理任务,例如,一名合格的专业建筑监理者,在涉及到智能弱电、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设备时往往束手无策,而智能建筑的监理包含了传统建筑所不存在的许多方面,例如电子传感、信息网络部件、各种线缆、弱电设备以及管理信息系统等,均需要监理工程师对其进行量化的测试验收与评估,这就对监理人员的技术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不同的监理工程师往往由于经验的匮乏,不能具备充分的各个专业之间协调统筹的工作经验,同样影响到了智能建筑施工的质量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文推荐以专业监理队伍来进行智能化建筑的施工监理,这种策略的优势在于,首先能够对工程建设方有一个合理的监督与约束,对其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等均能进行评估和干预,保证了智能建筑的最终质量。其次,能够从过程项目业主的角度出发,对建设方所采用的方案合理性进行客观评价,降低业主的风险。

四、规范化的智能建筑施工管理

智能建筑涉及到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复杂的管理模式,只有严格依照技术与管理标准进行施工,才能实现目标。推荐以控制+管理+监理+协调的综合化模式进行施工管理的规范化。这里的“控制”,涵盖了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智能化建筑项目的投资控制以及具体施工周期之中的工程进度控制;而所谓的“管理“则一方面包括对施工合同进行严格的管理,另一方面则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各类信息与数据进行管理;“监理”则指的是应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周期模式对工程进行全面的而监理;而“协调”则是说应结合行业规范和合同条文实现施工进程中各方的协调。

总之,在智能建筑的施工中,必须确保工程质量,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6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

一、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

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通讯、办公、建筑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建筑智能化系统就是在建筑(包括环境)平台上,利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的通讯自动化系统(CaS)、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它们与建筑环境一起构成了整个智能建筑。

建筑智能化技术是现代建筑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和充实,它的技术基础是现代建筑技术(architecture)、现代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讯技术(Communication)、图像显示技术(CRt),即所谓的“a+4C”技术。“a+4C”的发展,推动着智能建筑不断集成化发展的进程,并在一些现代建筑中形成一种崭新形式的建筑弱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从而实现信息资源和任务的共享与综合管理,充分体现智能建筑投资合理、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灵活的目标,这也是人们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特点

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学、施工管理技术等学科知识的全面支持。同时,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首先是一项建设工程,必须科学地进行投资、效益、工期规划,并按建设总目标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但是,作为一项新生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在系统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行业监管方式都与传统的建筑机电系统有所不同,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间、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其它机电系统、建筑智能化系统与土建和装饰都有一系列相关的配合与协调。因此,在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对系统规划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的人员在工程技术、管理经验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1(例图)略是建筑智能化系统各子系统与相关工程的配合配套情况。

建筑智能化系统系统相关工程配合表系统名称相关技术、知识配合工程配套与监管楼宇自控自控、建筑设备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电梯、装饰安保电子、电视、安防知识安装、装饰、消防报警、门禁公安技防办消防报警与广播电子、控制、消防知识安装、强电、空调、给排水、装饰消防局综合布线通信、计算机安装、装饰卫星电视接收与CatV电视土建、安装、装饰音像管理处门禁电子、自控、安防知识安装、安保、装饰背景音响音响、广播安装、装饰程控交换机通信综合布线、装饰电信电话通信综合布线电信无线直放站通信安装无线电管委会停车控制自控安装LeD大屏电子、计算机安装、装饰、综合布线BmS计算机Ba、消防报警、安保、综合布线等办公自动化网络计算机、管理综合布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跨越诸多专业技术领域,在工程实施中又有许多相关工程的配合协调要求,且在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公司选择、施工安装、工程验收等环节上,现行的标准和规范还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督和保证体制。现在大多数系统集成公司从属于it行业,而设备安装公司又属于建设行业,因己方利益的驱使和行业的局限性,设计院或系统承包商在规划、设计、施工过程中难免犯重技术、轻效益或重设计、轻实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统功能盲目升级,增加业主投资,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规划与投资、二流施工管理、最终落成三流的系统。施工、调试期间,因设计、施工、集成、设备供应等界面划分不清,造成设计、安装、集成、设备供应各方相互扯皮,业主忙于调解,不堪重负。类似情况严重损害了用户利益,也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健康发展和功效体现。因此,利用社会力量对建筑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队伍选择、施工管理、调试验收等全过程实施技术咨询与监理是确保工期、质量、减少投资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这在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成功实施中已经被证明了。以下是笔者对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如何实施工程监理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三、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性质和特点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单位和机构,它们有业主(或建设单位)、设备生产制造单位(设备供应商)、管线与设备安装单位(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统集成公司)、建设或设备监理机构,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监理工作,首先必须明确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职责范围,同时处理好与其它单位和机构的关系。

1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是受业主委托承接监理任务的。经业主授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可代表业主对系统的规划设计、工程承包商的选择、设备选型等提供咨询服务,对系统的安装质量、系统性能、建设工期、投资进行监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业主间关系是一种被委托与委托关系,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咨询和监理服务,该服务贯穿系统的整个建设过程,服务内容在委托合同中体现。

2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间关系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之所以能够担任工程监理职责是经业主授权,业主应向规划设计部门、设备供应商、安装公司、系统承包商及时通报委托与授权事项,明确那些机构和人员可以代表业主行使工程监理的职责,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不签任何合同,监理活动是以业主与这些单位签订的合同为依据,按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机构与这些单位间关系是监理与被监理关系。

3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与建设监理间关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既有项目建设监理及其分支机构,又有建筑智能化专业监理机构。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监理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资、质量、进度为控制目标。从监理的业务看,建设监理机构通常是对一项基本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理,包括土建和机电设备部分的监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则仅对其中的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化系统)进行监理,两种监理的内容有所覆盖,却各有侧重。因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且愈来愈专业化,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进入施工现场,可以弥补建设监理机构、人员在专业技术、监理方式和管理经验上的不足。从实施监理时间跨度来看,建设监理通常是土建施工开始,项目整体验收结束(包括土建和主要机电设备验收)。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的业务可从系统规划设计、设备安装施工、调试运行和系统验收,通常要延伸到建筑整体竣工以后一段时期。在全过程的监理中,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服务形式,有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介入,体现出专业化监理机构特有的优势,这是一般建设监理公司所不及的。总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是一种专业化的、全过程的工程监理,是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中对建设监理从专业技术和监理制度上的补充和完善。

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主要任务

建筑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工作可以分成以下阶段和任务。

1规划设计阶段

(1)帮助业主明确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总目标

(2)对系统的实现目标、投资规模、可行性作出综合评估分析

(3)按业主要求制订系统规划书或对设计院的系统规划书作出评估分析

(4)对系统设计过程实施监理与提供技术咨询

2系统承包商选择与设备选型阶段

(1)按业主要求,制订或审核项目招标书

(2)协助业主组织实施招投标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3)审核系统承包商资质、资历、工程业绩

(4)作出系统方案、设备性能价格比分析

(5)为业主商务谈判提供技术咨询

(6)审核设备供应和工程承包合同条款

3施工准备阶段

(1)审核承包商施工计划、设备供应计划

(2)审核承包商项目实施组织设计

(3)组织召开设计、安装、工程承包商、设备供应商协调会,做好技术交底

(4)科学划分设计、安装、设备供应、调试工程界面

(5)审核设计院、承包商的系统深化设计图

(6)监督完成相关系统(如消防、安保、电话等)施工报批手续

(7)审核系统调试、验收方案和相应计划

(8)审核人员培训计划

4安装施工阶段

(1)定期组织召开工程例会,协调各方关系和进度

(2)审核批复施工联系单、技术核定单

(3)组织系统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移交

(4)按施工计划实施进度控制和工作量认可

(5)协助建设监理实施设备、管线安装质量监理和隐蔽工程验收

(6)参与土建总包组织的工程例会,协调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与其它工程(如机电、安装、装饰)间进度与关系。

5系统调试阶段

(1)线缆测试、单体设备性能测试监理,签署认可测试报告

(2)单项系统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3)系统联动调试监理,签署认可调试报告

(4)调试计划进度控制

(5)组织实施系统阶段验收

6系统试运行阶段

(1)组织实施系统试运行

(2)协调业主、物业、系统承包商间关系,明确职责界面

(3)审核系统技术培训资料和人员培训监理

(4)审核系统操作规程、设备管理制度

(5)审核与确认试运行记录

7系统验收阶段

(1)审核系统竣工资料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

(2)按设计要求、合同条款对系统性能、试运行情况进行审核

(3)分阶段、分步骤协助业主组织系统验收

(4)协助业主组织第三方测试与行业主管部门验收

(5)督促落实系统保修责任制度

(6)按工程合同、设备供应合同、变更记录审核系统造价决算。

新的世纪已经到来,随着城市信息化发展进程,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有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如何在一些投资大、技术新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中实现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对包括业主、承包商之内的各方人员都提出了极高的专业技术和工程管理知识的要求,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监理概念和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提供了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7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智能建筑;课程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44-02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该专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迅速,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该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因此,各高职院校在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设置存在较大差别。为了进一步规范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根据我院在本专业建设的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一、智能建筑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时代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相对于之前陈旧的生活工作理念、规划、建设。现代智能化的生活、工作环境将成为以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和必然趋势。随着市面上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也必然拉动智能建筑行业人才的需求。智能建筑不仅是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一个较大趋势,还是建筑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调查绝大部分参与工作的人员在上岗之前都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培训,而是直接上岗就业,这样往往造成工作人员操作水平技术相对较低。在今后发展的10年中,根据市场需求建筑智能化将会继续迅速发展,从业人员将不断增至200万,在建筑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这个缺口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二、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学科,它所涵盖的知识层面广,想要对所需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三年的时间明显不够用。因此,对这门学科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目标。根据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适应建筑电气行业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具有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建筑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和运行管理、及中小型工程设计等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专业岗位(群)。在通常对智能建筑行业调研的根本上,构成了我院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群),即建筑电气设备安装与运行;建筑电气系统维护与改造;建筑电气系统工程组织与实施;建筑电气中小型系统设计。

三、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建筑电气工程是一个交叉综合学科,在实际应用教学中不是够全面,主要包含了通讯、电子、计算机等相关专业。想要在现实中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实践能力成为技能型的人才,在构建课程时需结合以下几点要求。(1)以能力为主体。主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依据岗位能力分析、参照行业标准或职业资格来设置所学专业课程,并确定课程所学目标,以能力本位作为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2)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依托相关专业活动为背景,对所学的职业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总结出相适应的教学方法。(3)构建“课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或企业认证标准,根据不同的岗位、不同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及企业认证标准的技能培养要求,对应设置相关的专业课程。(4)以开放性和服务性为原则。高职课程开发需要体现开放性和服务性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得到充分地发挥。

2.课程体系构建。为满足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一个基础+四种能力”的课程体系。(1)职业基础能力的课程开发。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参照2007年6月1日全国的《关于颁布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职业核心能力体系7个模块,我们根据这些设置了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这样既满足“职业人”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还丰富了学生学习项目。(2)专业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对于专业核心技术能力培养方面,可以在建筑智能化工程工作过程与内容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主要根据智能建筑行业设有的岗位及其要求以及所具有的相关技术跟管理知识,来确定学习内容,要“以能力为本”设计相关课程教学体系。课程体系链路如图1所示。

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要让学生学会自己绘制出建筑电气工程图、分析电路、各仪表的使用方法以及计算机网络组建等能力。这些都是专业基础能力课程的重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需要培养学生对工程的安装、调试以及专业维修等有所了解。专业综合能力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在工程项目中的综合能力;职业扩展能力课程使得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巩固知识。在能力模块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还要保证课程体系的科学性与实践性。要做到细化实验、实训、课时、场所等。由此各种实践教学环节能够更好地从校内到校外、单一到整体、有序地过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的有效实施保障

1.保障充分的教师人才队伍。现在就职于本专业的老师大部分出身建筑、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等专业。为了满足现在专业教学需求,应采取“外聘内培”的方式,并与企业共同构建“双师”型团队。首先我们可以聘用企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到学校教学,其次对于学校的专业教师要通过有效渠道进行专业培训学习和实践指导,进而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

2.保障良好的实践条件。通过加强校内与校外的实践合作条件来保证专业课程的充分有效开展。对于校内实训室的建设来说,要全面考虑到实际操作性,就要与企业一起创建一个基于工程实际、便于操作的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也应参照企业的规模,构建出具有“教学化”功能的紧密型基地,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这样双方都能享受到利益,学校通过学习在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及案例,更好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水平。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所以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要时刻与企业相结合,正确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合理地构建企业、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不断更新教学课程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蔡长韬,朱维兵,周利平,等.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结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6,(4).

[3]韩承江,刘峥.高职自动化专业职业活动导向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6,(32).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8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现代电子技术与人类古老行业的结合,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一个国家拥有多少数量的智能建筑,及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高低,显示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表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

综上浅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智能建筑会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正规化,在质和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智能化建筑这一高科技产物为建筑业开创了新的内涵,同时也使现代建筑业在领域的各个环节发挥人的聪明和创造力,为我国智能建筑事业的高速发展提供科学有序,规范健康的中国道路。

参考文献:

[1]窦志等.建筑师与智能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9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我国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说的具体一点,就是以综合布线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桥梁,综合配置建筑及建筑群组成的多功能子系统,从而实现对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及建筑群内各种设备(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的设计)等的综合管理。

二.智能建筑主要特点:1环境方面:(1)舒适性

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为此,空调、照明、消声、绿化、自然光及其它环境条件应达到较佳和最佳条件。(2)高效性

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节省人力、时间、空间、资源、能量、费用以及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3)适应性

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4)安全性

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5)方便性

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6)可靠性

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2功能方面:(1)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2)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3)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4)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5)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三、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的关系

l概念上。从我国对智能建筑的定义来看,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分析,智能建筑工程系统都离不开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建筑的高舒适性和建筑艺术的处理,而这些正是建筑设计中的主要范畴。建筑结构影响着智能建筑的综合布线的合理性,建筑形式和功能影响智能建筑使用智能的效果,合理的建筑空间组合给智能建筑带来便利和灵活性,建筑的高舒适性给智能建筑的综合性管理带来生机,建筑艺术处理又给智能建筑增添无比的光彩。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将给智能建筑未来发展和运用留下广阔的空间,也就是说,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到了未来智能建筑在新技术上的运用,为智能建筑设计向高一档次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一个建筑智能系统工程设计的好坏,建筑设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综合协作。智能建筑工程应不单纯是指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应涉及相关的专业和领域,其相互间的发展水平是相适宜的。另一方面,与传统工程相比系统集成逐渐成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关键核心技术之一,而系统集成的趋势则体现在一元化的管理。尽管目前所指的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仅仅是狭义的电气范畴,其所涵盖的专业领域仍是非常广泛的,涉及建设、信息(电子、邮电)、公安(消防、安防)、广电(广播、电视)、电力、机械等行业。建筑设计为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综合布线创造方便的空间,智能建筑为建筑设计打破传统思想,掌握新理论,适应新科技.引出了一条思路,要求建筑设计各工种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掌握现代科技,紧跟时代的步伐,否则将被现代科技所淘汰。建筑设计和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相辅相成、密切配合的。

3.建筑设计是龙头。设计一个优秀的智能建筑。首先,它的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建筑功能、建筑组合和建筑艺术处理的设计也是优秀的,建筑设计起着龙头作用,相关工种的密切配合,也需要建筑、结构两大龙头专业去带动、协调。一般民用建筑设计院,建筑智能化系统工作主要靠设置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经济五大专业来完成,各专业互相配合、相互协调。因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各方面均缺乏设计经验,系统集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承包商(集成商)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影响智能建筑设计效果。所以建筑设计要带好头,使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健康发展。

4.规范化。建筑设计和智能建筑之间需要一个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联系在一起,两者之间应是一个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的体现,应是对现有标准和规范的优化、提炼和补充,具有超前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指导性文件。受国情所限,实际运作中执行政策法规不规范带来的不良影响最为严重,存在各自为政、各自划分势力范围,处处人情一本帐,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不利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呼唤综合管理体制,迫切需要各相关产业部门根据建筑市场发展的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任一产业部门统管或独管的想法都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也是不现实的,更易引起认识上的混乱和摩擦。现代产业制度更应提倡协作、协调和综合管理

四、建筑设计、智能建筑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设计方面,主要是缺乏统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还有设计单位专业设置不配套,计划管理以及分配不合理。设计人员无章【程)可循,不同的设计人员对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理解与界定也有可能不同,从而使设计错位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们的建筑智能化意识相对淡薄,对此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作为两大龙头专业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而目前充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工作主角的电气专业,仍沿用着传统的“强电”和“弱电”划分,人们已习惯把将来最为活跃的新技术,如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通讯和网络技术、现代图形显示技术等一股脑地划归“弱电”范畴,而这些正是建筑智能化技,术发展的综合体现,这就决定了人员、知识须不断更新,才能追上时代科技进步的步伐。现状使设计人员难以应付,过分依赖于承包商及设备供应商,往往生搬硬套.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因工作量增大带来的计划安排出图时间和分配比例不合理,也制约着设计的成败,从现有专业配制及计划管理来看,即使有能力也没有时间较好地完成设计工作,这是很关键的因素,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从设计体制上改变现有模式,必将约束智能建筑的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探讨解决的方法:

1.尽快制定出一套统一的具有可操

作性的设计标准和相应的设计规范。

2.设计单位配套全智能建筑设计班

子,加强建筑智能化意识,系统掌握智能建筑的知识。

3.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来协调规范市场。尽快制定“一体化”统一的施工验收标准和规范。提高系统承包商(集成商)的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用标准和法规来约束他们的敬业行为。

4.维护管理运行方面,由于智能建筑在我国刚刚起步缺乏经验,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主要表现在维护管理人员素质偏低,服务及技术支持欠佳,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开通,影响智能化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应尽早尽快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

建筑智能化相关专业篇10

【关键词】智能建筑;智能化集成系统;高科技;工程应用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是现代建筑业更新换代的必然产物,也是对现代点击技术与人类原有的建筑业的有力结合,因此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也是现代化社会能够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一个国家的智能建筑物的智能化程度的高低,还直接显示着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体现。智能建筑将是以后建筑的主要潮流,但在现在还存在一些具体问题,阻碍着智能建筑的顺利发展,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及浪费,必须抓住发展机遇,从明确认识,完善政策,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专业人员技术素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发展建设智能工程,寻求处理问题的方法措施。

1.智能建筑是建筑物发展方向

智能建筑的重要标志是智能化集成系统,也就是通讯自动化,建筑设备自动化和办公自动化三个系统的集成。是原来建筑物中“弱电”系统水平的极大提升。这种提升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了误区,许多业主及设计人员对智能建筑的功能,信息化产品了解较少,形成一种盲目的“智能热”,造成智能建筑的规模和功能超出实际需要。事实上智能建筑属于高科技,投入也相对高,工程有一定难度,技术含量高风险也大。国家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把智能建筑定义为:“智能建筑系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对于高智能的建筑物未来发展,必须要有足够的认识深度,根据不同的需求发展需要的智能建筑。在我国的智能建筑,其智能化程度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既经济又实用为发展方向。设计中各种智能化系统存在的必要性能否满足建设者的需要,必须树立以人为本观念。

2.完善适应的政策措施

智能建筑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发展快车道,人们的传统观念及旧规程不能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对于智能建筑专业的规范化,必须统一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智能建筑开发突出的问题是缺乏规范和标准,开发商对参于建设的各方如设计,集成商及供货商没有更有效的监控措施,使用到工程的智能化设备在无检测,无规范标准情况下任其使用和随意验收,而交工后不能正常使用,造成智能建筑整体功能不完善,达不到智能化要求。现在国内智能化建筑市场还缺乏规范行为,需要从行政管理和技术措施上对智能建筑市场和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管力度。智能建筑的发展必须符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方针。政府参于和指导规范智能建筑的管理极其关键,理顺现行建设体制,按市场规则引导和推动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具体操作上要建立健全智能建筑的管理体制,完善设计,施工,系统集成,工程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严格制度审查及工程验收制度。制定相应的法规和管理办法,使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加大处罚,使我国智能建筑从小到大,从局部到整体形成一个优良体系。

3.智能建筑一体化运作

智能化建筑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领域,智能化建筑技术是新兴的高科技领域,技术发展并不完美,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智能化建筑不是单一建筑或单一设备产品,而是多学科多个专业技术综合应用的整体建筑产品。其技术发展必须要多个行业,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共同发展。可见传统工程设计单位专业技术构成,己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的需要。智能建筑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外,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新材料学等技术发展,正在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智能建筑是随着信息时展起来的新技术,是集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土建及装饰,水,电,暖通等专业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智能建筑技术必然要求建筑设计与其相适应,因此工程设计单位必须及时调整相应专业结构,更新加强智能化高新技术相关专业的技术力量。

4.提高设计人员专业水平

智能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人员的素质总体水平急待提高。许多设计单位没有智能建筑化系统的设计资质,缺乏智能化专业设计人才,特别是建筑“弱电”人才,在智能设计与施工管理方面均存在严重不足。导致许多设计技术问题遗留给集成供应商或施工单位,造成智能化系统的质量低劣和先天不足。因此,智能建筑的管理者与使用者的素质也应全面提升。

5.总结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智能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国外发达国家正在尝试运用高新技术建设智能型绿色建筑和生态建筑。现在发达国家智能建筑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而且将智能建筑逐步从单体向区域化,城市化方向发展。探寻人类生存和生活聚居环境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成为重要的国际技术发展趋势。据介绍美国智能大厦几万幢,而日本新建建筑中80%以上实现了智能化,还有一些大城市建设了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楼群等。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带动了一批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如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电子技术等。智能建筑的领域中国内起步较晚,但经过建筑界人们的艰辛努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正在缩小。现在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正在高速发展,特别是上海,北京,广州及深圳等发达城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智能建筑无论建设标准,还是质量方面不能与国外相比,只能算是准智能建筑。要充分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而不要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智能建筑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造价偏高,涉及多个高新技术和产品,国内从经济实力,技术应用及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大的差距。由于智能建筑领域发展很快,技术也在不断变化中,因此,对国外先进技术不宜以行政手段强制在某一技术或协议标准上,应采取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中,使其符合国内实际需要。

6.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智能化生活小区

社会己进入到信息时代,依赖科学技术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智能小区的提出是社会个信息化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体现。推行小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既可节省土地又便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综观国外智能建设小区发展,国内小区发展处于初期走步阶段。从实际使用角度出发,社区网络建设为未来真正的智能小区搭建基础平台。要建立智能化住宅的质量保证,加快物业管理的立法,形成基本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建设好智能小区的关键要处理好两个方面问题:①市场定位:由于智能小区提供的是商品化住宅,是面向社会的各种人居住,小区与智能大厦相比,市场化特征更为突出。②经济适用性,智能小区的建设必须是经济适用,可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发展性,其中经济适用是关键的。人们需要可以承受的智能化建筑,没有实际应用的智能化建筑是人们所不被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