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48:27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1

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我国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突飞猛进,办公自动化平台已成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平台,部分发达城市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的相对高级阶段,随着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信息化发展建设的新目标。但不得不注意的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与信息化建设初期出现的问题大同小异,只不过表现不同而已。

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信息孤岛现象非常普遍,比如分立建设的信息化平台、同一单位隶属于不同部门或不同单位的硬件设施、同一部门的不同信息系统等,这些信息孤岛随着信息化发展,一些信息孤岛被整合,但新的信息孤岛又出现。信息化建设初期的信息孤岛变为现在的数据孤岛,硬件重复建设表现为现在的数据重复存储,分立的信息化平台表现为现在的信息化平台数据结构各自独立。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只有认真进行顶层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新的信息孤岛出现。

智慧城市建设的本质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海量数据融合和互用,深度挖掘数据资源,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因此,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除了硬件建设外,更重要的是数据资源建设,没有数据就没有智慧产生的根源,就没有构架在数据整合开发基础上的智慧决策。智慧城市就像是行走在海量数据上的大船,孤立的数据源就像是一朵朵浪花,对行驶在“浪花”上的智慧城市大船看似有用实则是阻碍。可以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硬件是支撑,海量数据是基础,数据的融合、开发是核心,激发城市信息化活力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城市管理者占有着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最大量的数据资源,从这些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

现在,信息化在一些地区已经发展到了针对社会各个行业、各个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业务相互协调发展的阶段。这里的互联互通最主要的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其本质是大数据的相互融合,是对海量数据的深度挖掘,这必然要面对大数据的挑战。其实智慧城市建设的挑战就是面对大数据的挑战,成也数据败也数据。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2

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我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注重提高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基础夯实。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完成ipv6技术部署,城域网出口带宽增至220G,全面建成以10Gb/s传输链路为主的先进的城市光网络系统;无线城市建设加速发展,已建成4G网络基站1226个,实现主城区、乌镇、高桥、崇福、濮院等镇区的室外无盲区覆盖,其中乌镇景区实现室内外无缝覆盖;建设wiFi热点425个,安装无线接入点4725台,无线网络覆盖全市城镇主要公共场所。

二是电子政务应用逐步深入,百姓办事更加便捷。绝大多数政府部门都建立了用于内部办公和社会管理的信息系统,并建立了部门网站;其中,三级便民服务网上办事大厅覆盖计生、民政、残联等9个职能部门,共纳入95项镇级服务事项、124项村级服务事项和103项社区服务事项;“掌上政府”等移动客户端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渠道,同时大大提升了政务服务的便捷性、实用性和用户体验感。

三是民生领域信息化不断提高,百姓福祉持续增进。智慧医疗区域影像系统已投入试运行,市一院在嘉兴市率先实现诊间结算;“智慧公交”便民系统打造完成,电子公交站牌及手机智能软件终端为市民提供实时车辆到站信息、公交线路信息等公告信息;数字桐乡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开通运行,为企业和公众提供地理信息“一站式”协同服务;旅游服务平台初步建立,“乌镇虚拟游”、“语音导览器”等智能体系,让旅游更具体验感,同时启用桐乡智慧旅游手机客户端,基本实现全市智慧旅游导游、导航、导览、导购四大功能。

当然,必须客观地看到,我市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面临着诸多困难。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整体智慧化程度偏低,与国内外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在信息化建设上部门“各自为政”现象突出、条块分割明显,尚未建立起全市统一的大数据平台,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息资源的浪费。面临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面临着如人才、资金、技术、政策、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制约,特别是专业技术与业务应用之间的“不对称”、“两层皮”现象突出,阻碍了信息化技术在各部门中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意味着政府、社会将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在此过程中如何确保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也是智慧城市建设亟需考虑的问题。

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智慧城市的灵魂是人,人既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者,也是智慧城市成果的享用者。智慧城市建设对发展信息经济、促进两化融合、增进百姓福祉具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当前,我市在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信息技术应用不断推广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足与困难。鉴于此,我们对加快推进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规划及行动计划。按照国家住建部的部署,智慧城市建设是我国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深刻认识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尽快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及建设方案。首先,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高端、前沿的视野对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现实基础、发展态势进行全面比对和研究,客观分析我市具备的优势和存在的差距,明确我市建设智慧城市的精准定位。其次,按照建设定位,制定并“桐乡智慧城市发展规划”,明确“十三五”期间和更长时期的发展目标、主导项目和重点建设领域。再次,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或具体建设方案,安排好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牵头部门、工作机制、人员保障等,确保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二是改造基础设施,加大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信息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营的基石,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先进地区基本都以改造信息技术设施、提升信息化整体水平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如韩国的“U-City”战略、新加坡的“智慧国2015”计划、上海的“光网城市”工程等。我市建设智慧城市,应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全面实施“光进铜退”智能化改造,打造“光网城市”;进一步增密4G基站布点,建设“无线城市”;推广应用无线传感、物联网等技术,部署“泛在城市”。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实现政府各部门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探索建立融合医疗、教育、交通、环保、公安等部门数据的信息共享机制,同时加快制定数据存储与交换、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地区标准,为各领域、各部门的信息兼容与共享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探索政企合作,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涉及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市民家庭等主体,涵盖投融资、建设、运营、监督等过程,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很难完成这项大工程。因此应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公共基础设施融资、智慧产业开发、主导项目建设等领域,探索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同时注重创新市场化运营项目,培育本地化运营团队,实现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利用市场、服务本土的双赢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3

[关键词]信息化;智慧城市;城市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7.01.129

[中图分类号]F299.24;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1-0221-03

0引言

随着新时期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我国信息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地提升,信息化和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融合,极大促进了智慧城市的出现和智慧城市新常态的发展,促使智慧城市建设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但是实质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工业4.0等新技术理念的出现以及在社会上的渗透,对我国城市化建设以及智慧城市构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就在对智慧城市发展背景以及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影响、困境等问题进行适当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措施,希望能够在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1智慧城市建设背景

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变化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普及应用的影响,中国城镇建设逐渐开始步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技术开始对城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工作的进步,城镇化和信息化两个看似毫无联系的社会发展趋势,正在“智慧城市”的作用下发生交际并实现深度融合,对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智慧城市是一个国家城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中,全球智慧城市思想之父倪会民曾针对智慧城市的概念进行了准确而完整的阐述,即各个城市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建设条件以及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整体目标等基本情况,充分应用人类社会现有思想观念、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最优质的资源,全面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发展,如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安全、方便和舒适特点的追求以及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等等。

从另一个层面进行分析,如果说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国家在社会建设发展进程中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那么智慧城市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是城镇化建设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重要表现。早在2012年,我国就已经积极引入智慧城市建设思想,并且将其应用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试点工程中,先后在400多个城市开设了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程,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阶段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都已经存在部分城市取得了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当前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对城镇化建设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信息化建设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城镇化建设为重要的载体和依托,并且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实现城镇化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从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内,城镇化建设仍然保持着较大的发展潜力,并且借助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城镇化建设在信息时代能够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正确的指引。

2.1智慧型城市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发展主线

从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智慧型城市的构建是城市化建设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呈现出的高水平发展态势,因此必然会涉及到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甚至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基本发展主线。如物联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基础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就得到了相对广泛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进程。

2.2智慧城市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智慧城市的建设会涉及到多方面的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智慧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建设资源会在科学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的作用下得到良好的应用,并且不同技术和资源之间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而推动城市运行的“智慧性”得到相应的凸显,促使城市建设工作更加规范有序。

2.3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模式

智慧城市是新出现的一种城市建设模式,并且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以城市主体为标准,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的政府部门、企业和个人,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结果是对城市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社会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善。从当前城市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智慧城市在现阶段内表现出信息化和城市化的高度融合,因此也可以说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在较高阶段上的具体表现。

3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困境

受到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我国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影响,我国各地区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开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是从整体上看,智慧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效果的凸显。

3.1没有综合分析实际情况,部分城市建设措施流于形式

一些城市在推进智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往往盲目的追求建设效果、随意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没有对本城市建设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导致所制定的智慧城市建设措施缺乏可操作性,部分措施流于形式,对城市建设产生不良影响,智慧城市建设无法得到顺利推进。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还应该以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托,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探索更为科学的建设措施,保证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3.2统筹管理效果较差,顶层设计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加强智慧城市的建设,但是由于缺乏有效地统筹管理和完善的顶层设计工作,智慧城市的建设存在总体规划不够清晰的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优化开展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我国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尚未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对部分地方的智慧城市进行合理规划,直接导致部分地方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一哄而上,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出现信息孤岛问题,严重限制了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化建设工作的推进也产生着一定的不良影响。

3.3过于依赖政府部门,缺乏建设主动性

受到经济条件和不良管理理念的限制,我国部分地区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独立自主性相对较差,无法针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实施综合管理,资源供给能力也相对不足,往往更加倾向于借助政府投资推进建设工作。这一问题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但是由于该地区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社会力量也不能真正参与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中,对智慧城市的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来说,城市建设本身缺乏一定的资金支持,城市化建设工作相对较为缓慢,因此无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强行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只会造成相反的效果,不利于城市化建设工作的良性开展。

4信息时代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

作为城市化建设进程中重要的创新和投资驱动力,尽管智慧城市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面对着诸多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智慧城市仍然是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以及各地区试点工程的开展、阶段性成果的获取,智慧城市的建设指标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在促进智慧城市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智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新时期要想改善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城市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就应该积极探索更为系统完善的建设措施,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4.1以信息技术作为建设依托,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工程

在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普及应用的社会背景下,信息技术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影响逐渐凸显出来,社会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和信息化建设的融合发展趋势愈加明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信息化特征。因此在信息时代背景下,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构建系统、科学的管理系统,进而保证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对各项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集成城市建设资源,实现对有限建设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效果。同时,逐步完善智慧城市信息系统建设,构建产业经济、市政管理、资源环境和技术支持等多种管理模块,实现对城市建设过程中产业经济、社会民生、资源环境以及市政问题的综合管理,增强城市管理的智慧性,有效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

4.2以城市实际建设情况为基础,探索科学化管理

智慧城市的构建应该以智慧城市的本身发展情况为依托,结合城市建设背景、经济情况以及信息化建设水平等,对智慧城市建设资源实施优化配置,进而有效发挥出智慧城市建设资源的价值,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在兼顾城市建设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该针对现代管理理念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科学化管理思想,进而对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各项问题进行统筹安排,以更为科学精细的管理手段实施动态、全过程管理,促使政府部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效用得到充分激发,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同时,借助科学化管理手段的应用,不仅智慧城市建设进程能够得到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凸显,整体社会管理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4.3将落实民生作为主要目标,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实质上表现为一种相对科学的城市化建设工程,即将智慧、幸福、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有机融合的城市化建设工作,并且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往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从这一层面进行分析,智慧城市的建设关注公民的幸福指数,关注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具有一定的民生属性。所以在加强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将以民生为本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进而有效推进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构筑创新2.0时代的新形态城市,实现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唯有如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才能够真正实现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以及我国城市化建设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因此新时期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应该积极探索相应的建设措施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我国城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湛泳,李珊.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智慧城市建设――基于信息化发展视角的分析[J].财经研究,2016(2):4-15.

[2]程小燕,张所地.信息价值链视角下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模式[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4):190-194.

[3]王静远,李超,熊璋,等.以数据为中心的智慧城市研究综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51(2):239-259.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4

关键词: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建设建议

一、背景

从20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匮乏、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等城市问题日益严重,怎样克服并解决这些难题是世界各国在城市管理方面所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种大环境下,智慧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智慧城市覆盖城市的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交通、社区、环保、农业等等,它是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基础上的把新一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城市的各个方面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建立在数字化、信息化基础上的智慧城市,不仅可以解决当前世界所面临的各项问题,并且可以立足于长远,有效的进行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成为现在城市建设的重点,中国特色城市之路正在进行,2012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2013年的8月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又公布了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确定了103个城市和区域,到目前为止,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近年来,国家对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关于印发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文件,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十二五”以来,赣州市通过实施“数字赣州”建设使得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物联网应用基础框架,在智能交通、绿色农业、环境保护、生态旅游、智慧医疗等领域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使得赣州市数字化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1、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截止到2010年,赣州市通信光缆线路总长5万多公里,100%行政村通电话,100%乡镇能上网,3G网络覆盖率县城以上城镇达到100%,农村乡镇达到80%以上;全市电话用户519万户,其中,固定电话106万户,移动电话413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42.7万户,网民150万;有线电视用户64.2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率达到0.5%。赣州市通过加快4G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实施“三网融合”工程,大力推进城市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工作,基本建成有线与无线广泛覆盖的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并成功入选2015年度“宽带中国”示范城市。

2、软件和信息产业实现快速发展

近年来,赣州市抓住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大力促进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的机遇,重点打造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目前产业规模已达10亿元,有本土软件企业20余家,并建有赣州市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赣州市专门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软件企业入驻软件产业孵化园,形成软件产业集群,并对进驻孵化园区发展的企业在孵化启动资金、办公场地租金、人才吸引与技术进步等方面予以资金与服务上的扶持。

3、电子政务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赣州市建设了赣州市政务信息网,实现了省、市、县政务网的互联互通,为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统一网络平台。全市建立了一批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如启动了“金盾工程”二期建设,建立了“公安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开展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部署了土地供应备案、土地交易动态监测监管、执法监察信息管理、建设用地审批等系统;建设了“金财工程”,构建了财政政务信息专网,实现了财政收支全过程监管。

4、企业信息化大力实施

赣州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赣州市还全面开展了数字园区建设,16个工业园区全部接入了省数字园区平台。建立了“赣州中小企业网”,为中小企业初步搭建了信息服务平台。

三、赣州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有待加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准确认识,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对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什么是智慧赣州、为什么要建智慧城市、能解决什么问题,都缺乏科学的认识和了解。

2、基础技术力量薄弱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到物联网、云计算等多个领域,能否掌握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对赣州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很大的影响。虽然赣州市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和信息产业基础,但是在有关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技术研究、产品研发等方面起步较晚,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多,这对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挑战。

3、信息应用整合力度不够

在“数字赣州”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各个部门建设的应用系统数据格式不同,缺乏数据接口标准,部门之间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这些都限制了“数字赣州”整体效益的发挥。

4、专业人才队伍匮乏

要做好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需要精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人才、从事智慧城市建设的专业研究人才和支撑智慧城市建设的智慧产业人才这三种人才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四、赣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顶层设计

目前各个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要充分意识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要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赣州的实际需求准确把握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前沿方向,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并根据赣州的实际情况,全面统筹建设各个领域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避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共享、数据资源共享、信息孤岛等问题。

2、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特色个性

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赣州特色,应紧紧围绕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赣州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可以将智慧旅游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示范带动,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应用体系建设。

3、加强人才培养

赣州智慧城市的建设,一个重要的保障就是人才。要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注重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人才再教育,派人员到具有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的其他城市进行参观学习,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同时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

参考文献

[1]王震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全球共识与我国的提振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2011,(5).

[2]张云霞、来勐、成建波,智慧城市概念辨析[J],电信科学,2011,(12).

[3]张永民、杜忠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2).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5

【关键词】智慧城市;物联网;角色

1.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城市已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战略首择。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处于发展探索阶段,但是不同的城市在发展智慧城市的时候侧重点各有不同。新加坡主要侧重交通、教育和医疗系统的应用,意在建设一个市民、企业、政府三者合作的电子系统,让市民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韩国首都首尔建设智慧城市的侧重点为城市安全、设施管理、智能交通和环境四大方面;美国纽约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实施电子健康记录与服务,启动纽约市it基础设施服务行动计划,升级政府的e-mail系统,建立智能停车系统等[1]。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试点建设阶段,科技部在2010年确定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试点城市为:深圳和武汉;工信部在2011年9月确定全国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为:扬州、常州;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2012年12月启动智慧城市时空信息平台建设试点,从测绘地理信息应用方面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研究[2];国内智慧城市发展也有所成效,近两年涌现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数字南昌”、“生态沈阳”等智慧城市建设优秀的城市[3]。

2.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

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程度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探讨和分析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寻找智慧城市发展合理、科学的建设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4]。物联网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研究可以为各个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2.1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提供者

百度百科给出物联网的定义如下:“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叫做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应用无处不在。

2.1.1射频识别(RFiD)技术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十大核心技术之一: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的干预,RFiD技术的特点有:防磁干扰、防水、耐高温、识别有效距离大、使用寿命长、数据加密、存储容量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5]。RFiD技术主要应用于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物流包裹跟踪和识别、产品防伪、运动计时、票证管理、汽车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等[6]。

2.1.2传感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由分布不同位置上的自动装置组成的一种计算机网络,传感器和这些自动装置共同监控不同位置的环境状态,比如花圃湿度状态监控、楼宇噪音监控等。传感器网络主要应用于环境与生态监测、医疗健康监护系统、交通控制系统、家庭电器自动化等[7]。

2.1.3智能技术与云计算

智能技术与云计算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两种技术影响着物联网的整体性能,关系着物联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2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发展的能源节约机

物联网技术能够节约大量能源以及人力,降低了城市信息管理的成本。目前国内外很多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时都是以“低碳”为核心,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都大大的节约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和财力成本。

2.2.1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是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分析,采用系统集成的手段,构建能耗计量和管理平台,通过建筑物能效综合管理,在热水供应、照明、家电等方面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8]。目前,基于物联网的建筑能耗监测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是,建筑节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热点,是未来物联网应用市场的主力军,对促进我国工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效益等目标的实现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2.2交通节能

智慧城市发展的重点还有智能交通。智能交通是将先进的通信技术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从而建立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应用于车辆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旅行信息系统等[9]。

智能交通能大幅度的降低汽车能耗。通过智能交通控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的运行速度,车辆平均车速提高了,就可以减少燃料的消耗和废气的排出,这样每年可节约上亿吨汽油的消耗。另外,智能建筑的不断完善,也会有效缓解交通使堵塞,减少汽车在路上的停滞时间,从而减少尾气的排放,空气质量也相对有所改善,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能源节约。

2.3物联网技术是智慧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者

物联网被称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专家认为,物联网除了可以节约成本以外,还可以大大的提高经济效益。

物联网主要是人与人间的信息交互,以手机数量(1000部数量级)计算其产业规模,其经济总量已接近万亿台,若全国的移动终端来计算,其经济规模是巨大的。所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无线传感器产业年产值达200亿。可见物联网产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10]。

3.结束语

智慧型城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物联网在智慧城市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化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但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物联网推动智慧城市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政策法规的建设。主要包括物联网发展的法律和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革新、加快物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等。通过对物联网的大力发展和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廖智翔,卓伟.广西电信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24).

[2]胡佳艳.智慧城市研究进展与展望[J].科技管理研究,2014(17).

[3]杨心丽.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刍议[J].住宅科技,2014(5).

[4]浦江峰.物联网技术对于智慧城市的重要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4).

[5]颜杰.RFiD标签防碰撞盲源分离算法研究[D].广东:广东工业大学,2014.

[6]翟惠林.带有防伪芯片的物理印章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13.

[7]尹琦.基于智能传感器网络的校园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模型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8]李华文.探讨现代智能化建筑的节能技术应用途径[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

[9]刘宇.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交通流量估计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10]许文婷,谭硕,薛飞,俞园园.物联网商业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12).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6

关键词:智慧城市;信息产业;移动互联;标准化

基金项目:1.本文系2015年度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移动互联技术的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方案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52102310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2.本文系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多校区信息安全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GGJS-17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河南智慧城市建设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城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急需转变增长方式,突破增长极限。城市发展日益受到土地、空间、能源和清洁水等资源短缺的约束,城市人口膨胀、环境保护等问题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智慧城市综合采用了包括射频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下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因此能够有效地化解以上问题。

1.2城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城市必须拥有一批在未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才能具有经济的可持续性和发展潜力。智慧城市则可以通过技术手段的引入,以行业为单位建立虚拟和实体的创新协同机制(如智慧物流、智慧环保、智慧银行和智慧医院等),整合不同行业之间的协同机制(如智慧交通和智慧城管等),提升城市内部和城市之间的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1.3建设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需要

智慧城市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1.4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重大技术的突破,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引领带动作用,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不足

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部门的广泛参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建设了一系列的智慧应用系统:平安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交通管理系统等,并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功能在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稳步前进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的产生。

1、由于缺少展示、传播、交流、分享平台,智慧城市的建设处于"孤岛"状态,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开发利用程度不够,缺乏数据与业务相结合的深入应用。

2、信息化阶段强调数据的集成,而信息在系统间业务流转时无法共享,造成现阶段系统间业务集成困难。

3、无法完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不能为政府综合决策提供一站式在线信息综合服务。

4、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难以满足产业升级所需的信息互联互通、业务高度协同的信息化支撑环境。

三、加快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

河南省的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路主要以民生服务在医疗、教育、住房、社区服务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以“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与系统设计为起点;建立城市级“一级平台”和数据资源中心;编制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和实施细则。

因此,我们需要建设均衡的智慧城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智慧城市基础层、应用层和管理决策层。

3.1基础层

基础层包含政府及经济社会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该层面建设导向为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其中,网络服务包括光纤网络和无线宽带网络,具体分为公网、政务内网、政务专网、政务外网、政务无线宽带专网、政务传感网等;数据服务包含数据资源融合、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并通过云计算支撑数据资源的挖掘、整合、开放、共享等;载体服务是指云计算、云存储、市民卡、智能车辆卡、共享软件等服务和相关介质。

3.2智慧城市应用层

应用层专注于各部门和领域自身的核心业务,包含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人文三大领域,该层面的建设导是聚焦业务、丰富功能。其中,智慧政务主要是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交互关联,具体包括政府各业务部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各业务系统等;智慧产业的主体包括政府机关、企业、个人等,主要是日常事务的处理或感知,具体包括公用事业信息化应用系统、信用应用系统、社交媒体、企业eRp/CRm/SCm、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及相关智能化产品等。此外,行业应用层除满足部门、行业、企业及民生需求外,还为基础设施层集聚信息资源,并为集成应用层提供支撑。

3.3智慧城市管理决策层

管理决策层基于基础层和应用层,围绕政府、市民、企业三大主体的需求,开展数据挖掘和智能应用,推动智慧产业发展,形成协同应用和交互服务两个层面,该层面的建设导向是统筹规划、融合服务。协同应用包含市级层面的各业务应用,如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交通、智慧社区、智慧旅游等;交互服务包含服务于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智能门户等。

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研究

建设“智慧河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怎样配置资源,能否使用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率,将直接决定河南省建设智慧城市的成效和进展的快慢。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推进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从建立领导机制、评估体系建立、制定标准规范、培养人才队伍以及信息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保障措施建设。

4.1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要落实智慧城市领导小组职责,明确智慧城市各重点领域推进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在各部门信息化队伍中组建智慧城市工作团队;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智慧城市领导小组切实做好智慧城市建设战略、总体规划、年度实施方案、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

4.2建立智慧城市评估体系

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绩效的评估可通过引入评估评比机制,建立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不同智慧城市发展阶段,建立智慧城市绩效评估体系,分阶段对智慧城市建设推进绩效情况进行评估,评估信息和白皮书,为智慧城市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3加快制定标准政策法规

加快制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法规制度保障;针对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的各行业,成立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的技术工作小组,加快制定和完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应用推广、信息共享交换和运行管理等各环节的流程、技术架构、跨部门信息协同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4.4提升信息化水平和能力

建立河南省智慧城市人才库和专家库,通过实行专业人才登记备案,提升信息化人才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与院校特别是市内高等院校、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引进信息化技能培训资源,规范信息化人才培养、认证和使用。

4.5保障智慧城市信息安全

以现有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技术标准、规划和政策法规为基础,构建河南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标准、管理办法、规章制度以及信息安全预警预案等。

参考文献

[1]白秋生.建设智慧城市打造幸福咸阳[J].中国信息界.2012(4).

[2]朱灵.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的发展融合路径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年第35期.

[3]史建政,于东敏,刘振强.基于国际对标的廊坊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与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6期.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7

世博会是展示人类生活各领域高新技术和文化创意的舞台,探索和指引着人类未来生活形态的发展方向。上海世博会之所以受到举世瞩目,不仅在于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更在于其所设定的主题和召开的时机。上海世博会举办之际,正处于人类飞速推进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中。在急剧城市化的过程中,各种城市病也如影随形,人口膨胀、能源消耗、医疗卫生、公共安全、发展就业、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日益凸现,极大地考验着人类的智慧。作为近年来对人类城市发展关注和探索的重要成果,智慧城市的概念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众所接受。上海世博会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样板,预示着未来智慧城市已向我们走来。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在充分运用和借助智能型高科技手段的基础上,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有效整合起来,以一种更理性、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智慧城市建设涵盖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智慧的交通、医疗、居住、教育、环境和科技等等。智慧城市建设是一种看待和认识城市的新角度,是一种发展城市的新理念。其实质是要营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空间、更加合理的生活方式以及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让在城市中生活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实现消耗最少的成本满足最大的需求,并根据个性化的要求得到最个性化的满足,从而获得更好的工作、生活、学习和休闲环境。目前全球许多城市已经开始在这种新理念的统领下,逐步尝试建立起各种智能化系统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上海世博会非常关注城市文明和未来发展的命题,对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理念的绝佳实践者。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与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完全相通,希望集中全世界的关注和智慧来共同探讨和反思人类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各种共性问题。作为上海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城市生命馆,以形象的展示,揭示了城市生活各系统相互间的有机联系,阐发了“城市是一个活的生命体”的现念,这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城市未来馆也以梦幻般的意境表现,将“智慧之城”作为5个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之一提出。城市最佳实践区,汇聚了世界各地的城市运行改良方案,以直观的形式充分展示人类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智慧,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路。城市最佳实践区所探索的智慧城市发展理念,深化了人们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认识,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了范本。可以说,世博园区本身就是一个小城镇,提供了走向智慧之道的城市发展的样板和明证,其设计、建设和运行都使其成为展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好窗口。在园区里,你会看到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场馆展示,智慧的能源管理,智慧的金融和商业系统等各种面向未来城市生活的解决方案。世博会正是未来城市的缩影和人们美好生活愿景的体现,而其所展示的智慧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案也最终要应用到后世博时代真正的社会生活之中。

城市发展不能靠小聪明而需要大智慧,人类智慧也要在城市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表现。智慧与智力、智能、聪慧、聪明等概念既相互联系,又有根本性区别。它兼具人文性、价值性和实践性,强调真、善、美的结合。因此,智慧城市的概念不仅仅是一个科技范畴,首先是一个伦理范畴,体现着价值关涉和精神关怀。城市建设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科技只是手段不是目标。智慧城市要求实现科技与人文的完美结合,其最终发展目标就是要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人的自由与解放。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和世博园区的成功运营,表明我们已经完全具备智慧城市建设的实力和能力。上海世博会的成功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新起点和新坐标,而世博大幕缓缓落下后,智慧城市建设也将成为后世博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方向。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8

关键词:镇海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镇海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中国举世瞩目的城市化进程大大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城市病”也日益严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党的“十”更是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并将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抓手。智慧城市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是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模式,也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融合、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实现我国小康社会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2013年1月29日,住建部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创建工作会议上明确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城镇化”战略部署的具体任务和扩大内需、启动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公布了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与试点单位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并联合国家开发银行合作投资800亿元,用于引导智慧城市建设。

镇海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已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精密机械、电子电器等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以现代物流、航运、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商贸商务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2012年,区属GDp达到305.5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75.04亿元,区属工业总产值946.90亿元,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7.82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1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161家,超十亿元的工业企业15家。

2031年1月,镇海区列入住建部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成为宁波市首个试点城区,智慧镇海建设迈出新步伐。为更好推进试点工作,镇海区制定出台了《“智慧镇海”建设规划纲要》,要求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优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不断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高度融合,全面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镇海的建设模式实践

2.1政府投资建设

政府投资建设模式,是指智慧城市项目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建设完成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主要适用于涉及到公共安全、市政服务等领域,前期投资大,涉及政府部门多,且后期难以带来有商业价值的应用系统。

政府从全局层面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较易实现信息系统间的对接联动,也较易整合政府机构各项职能,规避商业性平台建设常见的各自为政、重复建设及缺乏核心信息资源(地图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等)支撑的问题。镇海智慧城市建设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社会治安动态视频监控系统、食品药品安全系统等项目上完全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推动。

2.2社会投资建设运营,政府购买服务

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提供租赁(补贴)费。此种模式下,建设项目由政府直接委托给社会资源提供资金并进行建设,或由政府直接租用社会资源成熟的信息化产品,或提供一定的补贴。

电信基础设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和保障,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通信运营商必将扮演重要的推动者角色,其电信能力(Ct能力)和it能力将成为关键。对于基础型信息化建设项目,运营者有着完备的网络覆盖和成熟的技术保障,具备明显优势。

镇海区充分利用当地通信运营商的技术优势,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进行广泛合作,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区内文化广场、沿江景观带等公共场所实现了免费无线上网。市民只要携带有wiFi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都可实现无线上网。

投资10亿多的中国电信云计算宁波分中心是宁波市、镇海区与中国电信浙江公司的战略合作项目,其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保障工作均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由政府购买,大大降低了硬件设备采购、运行和软件正版化成本,同时也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镇海区“免费无线上网”工程和云计算中心建设通过社会资源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目前镇海区正在积极探索引入免费wiFi的运营机制,通过搭建免费wiFi热点接入平台,利用无线宽带应用增值服务和商业开发,实现免费wiFi可持续、可发展的市场化运营。

2.3政府引导,社会资源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

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建设和运营,这就是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通过鼓励企业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公共事业的需要出发,利用社会资源的产业化优势,通过双方合作,共同开发并维护运营公共事业。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的责任全部转移给企业,而是由参与的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投资风险。

对比项目建设,未来智慧城市运营方面挑战更大,特别是涉及国计民生的环境、交通、健康医疗、教育、养老等项目的运营。智慧城市运营商可借助政府信任和社会公信力、丰富的运营经验等核心竞争力获得有利地位。

相对Bot模式而言,ppp模式使政府部门和民营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即把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远景规划、协调能力与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民间资金和管理效率结合到一起。

镇海区为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根据区域实际选择了政府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成立了智慧城市运营公司来共同建设和运营智慧城市。从项目统一规划出发,利用智慧城市运营公司的产业化优势,统一建设、统一标准、统一运维,形成合力。

2.4多种建设模式混合

镇海作为浙江省的“工业强区”,解决特殊产业结构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是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和群众的关注点。围绕深入实施“六大战略”,结合国家智慧城市创建工作,镇海区重点选取水生态环境治理为主课题,通过对区内关键水体的水质监测,确保区内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安全,控制污水排放在生态可承载范围内,利用中水回用等手段,提升循环经济效益,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改善的目标。

城市水务是生产和提供水务产品及服务的集合,其产品具备经济物品、准公共物品和生活必需品的特性,决定了水务行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利润的双重目标,因此城市水务必须保持政府投资与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投资不能完全市场化的特殊性。

镇海区政府通过提供引导资金和政策支持,与社会资源进行合作,共同来建设和运营镇海智慧水务基金,合理推动智慧城区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智慧水务的建设过程既有政府投资独营的项目,也有Bt、Bot、ppp等多种模式,更通过突破传统的融资模式成立了智慧水务产业基金。通过搭建水务产业基金平台,突破Bot等方式的项目融资制约,采用中长期股权方式投资城市水务项目,既解决城市水务项目资金缺口问题,又为投资者获取长期稳定的回报。

镇海智慧城市建设的思考

3.1缺乏对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

目前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主要以智慧应用为载体,还缺乏对镇海区智慧产业的带动作用。以智慧应用为动力,能先期集中优势资源,降低城市运行和管理成本,能更快实施,基础设施成本效率明显。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产业基础是未来智慧城市能否自主、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只有以点带面,形成产业优势,才能在将来的建设过程中迅速汇聚各方的资源,从而更好的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硬件要素以及软件要素极为关键。区内企业可以通过提升智慧制造能力和服务能力,满足智慧产业所需要的软硬件元素,为镇海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区内企业还可充分利用区内高教资源丰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技术创新,突破智慧产业的瓶颈,提升智慧城市核心产业。

镇海区在将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要抓紧相关机制建设,优化发展环境,编制相应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出台引导产业发展的地方政策,重点对智慧产业基地进行扶持。同时以智慧产业基地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抓手,积极促进智慧产业聚集,大力推进面向产业发展的智慧应用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基地培育。强化产业培育与应用示范相结合,鼓励和支持设备制造、软件开发、服务集成等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3.2缺乏对信息消费、两化融合的带动作用

从全球范围看,众多国家纷纷把发展智慧城市作为战略部署的优先行动领域,作为抢占国家经济技术和产业制高点的重要举措。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创新不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由此催生的信息消费正成为新的消费热点。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对于激发消费需求,拉动有效投资,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民生改善,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2号),提出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主要以推动城市管理,提升智慧政务为重心,着眼于为市民提升有效的公共信息和服务,有效处理突发事件,进行高效的公共事务管理。在推动信息消费领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试点,大规模开发信息化应用市场,都为镇海的城市公共服务、居民个人、企业、政府管理者开展信息消费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镇海可通过智慧城市项目建设,加快开发基于专有云的大型专用软件,争取投入实质性的应用。要以应用促发展,开展智慧社区、智慧物流、智慧制造等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积极培育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便民支付、家庭安全监控、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消费,着力引导高速宽带及终端、移动智能终端等信息产品消费。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顺应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必然选择。浙江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工业强省的战略举措,作为推进"机器换人"的重要载体。并按照国家工信部的部署和要求,加强总体部署、组织协调、注重应用实效,抓紧研究"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的实施计划,做好实施工作。如何通过镇海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两化的深度融合,并透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又反作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是值得大家进一步思索的问题。

镇海区应围绕发展现代装备产业,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引进和培育一批装备电子及软件企业,通过建立重点企业研究院,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现代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通过建设现代装备电子及软件产业基地,不断提升装备制造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水平,促进现代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9

1.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哈尔滨应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互联网技术发展较成熟等优势,及早研究可行性,谋划发展方案,选择重点方向,力争超越式发展。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全市要统筹编制“智慧哈尔滨”建设规划纲要,出台指导性的政策意见,为各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依据,避免无序发展、重复建设和低层次竞争。二是“以点带面”,有序推进。在“智慧哈尔滨”建设总体规划未出台前,应采取在南岗、道里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区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方法,防止一哄而起、急于求成。三是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各区要根据城市发展基础与功能定位,突出地方特色与个性,谋划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与实施路径。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导部门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建立完善相应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议成立全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协调小组牵头制定《智慧哈尔滨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规划以及服务平台建设计划,并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产业政策,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区、街道各级政府应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突出工作重点,落实政策措施,加强考核与评估,分步有序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3.夯实基础,整合资源。建设“智慧城市”是加快城市化和信息化这两个现代化基本任务的重要结合点,将给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发展带来全局性、根本性的变化,应当从区域全局发展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要加大投入,提升“三网”融合的速度。瞄准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建设与融合,加快推进普通传输网与自动感知智能应用网络的融合,构建“无处不用、无时不用、无人不用”的功能共享的“多网融合”的信息网络。二要多方协同配合。

4.政府引导,建立机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引导是关键,企业和市民是主体。一要设立“智慧哈尔滨”建设专建资金。加大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统筹投入,创新政府扶持资金的有效动态支持机制。重点对智慧技术和产品研发、智慧应用系统试点示范工程、智慧产业基地创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发挥好财政政策的杠杆效应。二要制定投资导向目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加强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国有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项目授信和审贷方式,形成政府与企业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三要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要在加强建立“智慧哈尔滨”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度规范、技术标准的创新与应用的试点示范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保护信息知识产权和保障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探索建立网络活动信用管理、信息交互共享管理等制度,着力营造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法规制度环境,形成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智慧城市的建设篇10

【关键词】有线电视;智慧城市;发展

一、有线电视网络的组成及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

(一)有线电视网络的组成

多域广播传输方式是有线电视网络的主要信息传输手段。多域广播传输主要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信号源、前端系统、干线传输系统以及用户分配系统,信号源;就是选定区域的电视信号来源,其主要涵盖选定地区的开路电视信号、自办电视信号及卫星电视信号等等。前端系统的组成较为复杂,主要由Qam调制器、Ca、光发射机、推流交换机、编解码器、复用器等等元件构成。多域广播传输的干线传输系统的组成较为简单,大致分为四部分;光缆、电缆及光接收机、干线放大器。现阶段国内开始实行“一省一网”战略目标,逐渐打开有线电视网络市场,初步形成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格局,当局已建立相关部门专门负责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

(二)智慧城市的构成要素

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前提条件,必须保障其建设过程中技术的进步,以此实现对有线电视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伴随网路光纤化、网络传输数据化发展,推动了网络的发展以及业务技术的发展进程,互联网与广播电视网自身基础技术及网络功能与应用服务之间越发模糊,导致出现底层传输与接入技术重合的情况。采用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全新信息技术,以此完成全面感知、普适计算以及运用融合。因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一省一网”战略,故而如今网络层必须以“统一协议”为建立基础,“一省一网”的统一化发展要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对应用层面来说也达成了对不同种类业务的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注意的除了技术上的进步之外,还必须时刻关注经济因素的变动。

二、智慧城市体系建设思路

(一)智慧城市体系

所谓的智慧城市体系可解释为数字化城市与物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其大致可分为智慧传感网、智慧控制网、智慧安全网三个部分。通过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来实现信息的传输、数据的处理、分析、整合,整个信息处理过程必须围绕城市云计算处理中心运行,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向城市智慧设施传达指令,以此达成更好地管理城市、建设城市、应急指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二)如何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初期,首先要把整合建设资源作为工作重心,提前了解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建设的计划方案,而后制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建设规划、具体步骤实施、合理分配资源逐渐整合为一个完善的、符合政府要求的智慧城市需求的技术方案。城市云计算处理中心就像人的身体结构,自身是心脏,以基础网络作为“血管”,数据作为“细胞”。智慧城市要想更好地完成建设,需要发展自身在政府建设规划中的地位,以此来提高参与度。

三、智慧城市体系建设的应用领域

(一)政府管理

地方政府应重视强化管理政策,以此提高办公效率,根据智慧城市体系,达成地方政府机关工作日常的网络化、信息化目标,为了保证政府的决策信息可以快速传达,必须确保政府网络办公的透明度,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开展工作。整理融合智慧城市统一监管、统一审批、统一规划。譬如:城市基础建设全过程的监管、多项建设方案整合为一体、智慧城市建设管理等。

(二)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可以理解为地方政府部门针对人民群众开设的民生及公共服务项目。譬如日常生活中农民公共教育培训基地整合各项相关资源,设立农民、农业主管单位、村组、农资单位;譬如物流管理智慧交通系统等。

(三)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的建设整合了城市现有社会资源,从而推动社会产业发展进程,也可以说智慧城市的建设发展使信息技术的作用在社会产业的发展中发挥到了极致。信息技术引导社会产业打开新的发展方向,比如智能旅游在资源整合及高校经营模式的开发等方面,致使传统旅游迈向智能化旅游的发展方向。智慧医疗;现阶段大部分医疗机构的医疗设施都采用海外贸易进口的方式购得,其都具备超高的科技性,对数据处理的能力极强;总而言之智慧城市的建设带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逐步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