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浪动物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07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1

关键词:城市流浪动物伦理虐待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

城市流浪动物的群体正在逐渐壮大,它们大多集中在城市住宅区、学校、商业区这类人口集中、生活气息浓郁的地方。以大学为例,学校里流浪猫、流浪狗随处可见、数量惊人,这些流浪猫、流浪狗受到师生的同情和照顾,把学生公寓、图书馆、小吃街当成了自己固定的居所,有的甚至成为校园里的“大明星”。这些流浪动物虽然给师生带来了欢乐和陪伴,但同时也埋下了一些卫生安全隐患,夏季常能见到流浪狗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在校园里到处流窜,不可避免地会与学生发生一些冲突。

一、城市流浪动物生存现状概述

(一)流浪动物的产生

1.主人的弃养。一般猫狗的寿命都在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下,饲养宠物的主人可能经济能力不够,无法负担起长期饲养宠物的花销,不得不放弃饲养宠物。宠物自身患有某种疾病或者外表存在缺陷,遭到主人的厌恶和嫌弃从而被遗弃。主人长期外出、备孕或搬迁,没有做好寄养或转让宠物的工作,将其弃之不顾。

2.被不法分子偷盗出卖。由于餐饮、服装市场监管的漏洞,不良商贩为牟取暴利,将目标锁定在干净健康的家养宠物身上,趁主人不在家时偷盗宠物或是趁主人在外逗弄宠物不备时直接抢夺。部分被盗走的宠物会自己挣脱逃走,没有卖掉的宠物也会被随意丢弃,成为流浪动物。

3.宠物自己走失。一些宠物被主人带离家门,因为没有被看住,自己走丢了。还有的宠物因为长时间被关在家,没有得到理想的照顾,自己离家出走在外流浪。

(二)流浪动物的归属

流浪动物露宿街头,大多选择栖息在人烟稠密的地区。人多的地方,生活垃圾就多,流浪动物在人们的残羹冷炙中寻求一丝温饱,生活垃圾集中的地方最容易见到它们的身影。刚刚被遗弃的小动物因食物和居所的缺乏基本都面临着死亡,年龄越大的动物死亡率越高,超过三到五岁的猫几乎不能成活。流浪动物大多生活在露天的树丛和草丛里,在冬季或夏季,恶劣的天气会导致流浪动物大量死亡。运气好的流浪动物可能会遇上好心人收养,重归家庭的温暖,而大部分流浪动物因没有做过节育,在漂泊过程中与其他流浪动物繁殖,使流浪动物的数量直线上升,最后逐渐老去病死。流浪动物多数命运悲惨,有的甚至连自然死亡的机会都没有,或是被人虐待、饱受折磨,或是被不法分子捕杀用以盈利。

(三)流浪动物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心理上的恐惧、惊吓,再加上缺乏健康的食物和清洁的饮水,流浪动物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带有多种病菌和寄生虫。与家猫相比,流浪猫在野外捕鼠过程中更容易感染鼠疫,成为鼠疫病菌的携带者,通过与人的接触再将病菌传播给人类。另外,流浪猫狗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具有一定攻击性,可能会误伤他人。在城市中四处逃窜的流浪动物可能会影响交通并给它们自身带来危险,在过马路时,司机为了躲避流浪动物也可能酿成交通惨案,这给交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到了春季,流浪动物处于期,叫声带来的噪音严重影响居民的休息,期中的流浪动物比平时暴躁,也具有一定的攻击性,可能危及市民健康。此外,流浪动物居无定所,生活环境糟糕,其粪便排泄物中可能带有具有传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加大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难度,给城市环境卫生带来压力,影响市容市貌。

在流浪动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中,流浪猫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往往被人忽视。猫除了捕食老鼠外,还会捕杀鸟类、蛇类、蜥蜴类、蛙类和小型哺乳类等动物,并且猫捕杀猎物与饥饿程度无关,完全是出自猫喜爱玩乐的天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家猫列为世界前100名最具侵略性物种之一,相比之下,国内对流浪猫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仅仅对流浪猫的生存状态进行调查,而流浪猫对自然生存环境和对其他野生动物的影响鲜有调查。目前北上广等特大城市的流浪猫平均每平方公里多达上百只,其分布密度远远超过了野外环境中的野猫捕猎者,野生鸟类的生存状况岌岌可危。尽管目前中国城市的整体绿化程度有所提高,但总的看来,不管是生态环境的压力还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仍相当激烈。近年来的调查显示,在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野生鸟类、蛇类、蜥蜴类、蛙类和小型哺乳类等动物在各个省区的种群数量均有所下降。如果不控制流浪猫在城市中的数量,将给城市中更多动物的生存带来威胁。

二、关于城市流浪动物的伦理思考

(一)尊重生命:流浪动物的尊严和权利

圣雄甘地说过:“从对待动物的态度上,可以判断出一个民族是否伟大,道德是否高尚”。随意地丢弃一只小动物,放任或纵容他人残害小动物在很多国人眼中不算什么大事,许多中国人认为流浪动物根本没有必要保护,保护流浪动物是爱心泛滥的表现,比起拯救流浪动物,人们更应该把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到救助流浪汉、贫困儿童身上,更不要提为小动物立法了。可见,在善待动物上的伦理缺失已经在中华民族的灵魂上留下了伤疤。中华民族本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孟子曾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在各方面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对待动物上的道德感为何却逐渐衰弱、麻木?

动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都有感知痛苦的能力,尊重生命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准绳。就这方面来说,动物与人具有相同的权利,动物的知觉和人的知觉一样,都是与生俱来的。在情感上,动物与人甚至能够产生共鸣,经过长期共存,通过简单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动物和人也能够进行基础的交流。这种“天赋”决定了动物和人一样应该享有被尊重、被善待的权利。尊重动物、尊重动物身上的这种“天赋价值”其实也是在尊重我们自身。人种与人种之间虽然存在差异,但并不存在哪种人种更高贵、优越,那么物种与物种之间也是一样,人和动物都是生态共同体中的一员,从这个层面来说,人和动物的身份是相同的、平等的。玛丽・沃伦认为,所有拥有感觉的动物都拥有权利,但动物的权利与人的权利相比,还是有一定差别的,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人类权利的范围比动物权利的范围广;另一方面,与动物权利相比,人类权利较强,这是因为人比动物多了道德自律能力。正因如此,人更应该控制自己不对动物造成伤害。人作为动物权利的道德人应该本着良心尽可能地去关爱、帮助、拯救其他生命,把它当作自己的责任,要在道德上无差别地关怀每一只动物。

(二)善待生命:虐待流浪动物背后潜在的犯罪隐患

流浪动物既不像野生动物那样因其珍贵稀有而引起人们的重视,也不像家养宠物那样因为温顺可爱而受到人们的宠爱,是一个饱受人们轻视和厌恶的群体。由于没有法律的监管,再加上离开了主人的庇护,流浪动物很容易成为人们施暴的对象。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对系列杀人犯做分析统计时发现,他们大多数在童年时有过杀害或残害动物的行为,在诸如虐待妇女,儿童,老人等普通的暴力犯罪者中,残害动物也是其一致的行为模式。全美心理协会更是将残害动物作为行为失常的一个诊断标准。在1997年东北大学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反虐待动物联盟共同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虐待动物者对人类进行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比普通人高出五倍。这些结果表明,虐待弱小动物反映出的道德沦丧实际上折射出的是人伦的缺失。我们在提及“动物”一词时总是把人与动物割裂开来去看,然而人也是一种动物,是一种强势的动物。人类对待流浪动物的方式,并不是孤立的一件事,而是人类对弱者、异类施加暴力以满足一己之需的模式之一。女性、黑人、残疾人、同性恋等群体都被视作弱势群体,人类逐渐消除了对这些弱势群体的歧视,这是道德进步的体现。流浪动物同样被视作弱势群体,把它们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也是推动道德进步的重要举措。

(三)敬畏生命:停止捕杀流浪动物

和谐社会的内涵不仅包括了人与人的和谐,还包括了人与动物、人与环境的和谐。这就要求伦理学不能只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关心人与动物的关系。动物和人类一样追求幸福、感受痛苦和畏惧死亡。如果只是狭隘地关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就不会变得真正文明和谐,和谐社会关乎的是人与所有生命的关系。对生命的敬畏是人文关怀的一部分,而值得敬畏的生命不仅包括人的生命,也包括动物的生命。

从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出发,流浪动物的存在对人类而言利用的价值并不高,还会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总之是弊大于利,那么,这些流浪动物就应该被人道消灭或任由它们自生自灭吗?传统捕杀流浪动物的处置方式不仅违背和谐社会的基本意义,同时对于孩子的心灵教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大人残忍地处理流浪动物的方式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去不可磨灭的伤害,从而可能会扭曲孩子们真善美的人生观。非人类中心主义和一些宗教认为“众生平等”,人类并不能主宰大自然中其他生物的命运,更不能随意对待陪伴在人类周围的与人类朝夕相处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连生命都不敬畏,觉得杀害一个无辜的生命就像撕一张纸那么容易,那么在道德上就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约束他。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应是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社会,动物不畏惧人类,愿意与人亲近,人类给动物保护和关爱,两者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三、解决城市流浪动物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动物福利立法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动物保护法,涉及动物的法律只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律以及一些地方上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条例),这些法律法规涵盖的动物只是一部分,对于宠物或流浪动物一类的小动物没有具体的保护,在立法目的上也没有体现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延续下来的关爱生命的道德传统,没有体现中国加入或签署的国际条约、宣言中有关保护生物内在价值的要求,对遗弃、虐待、捕杀动物的人也没有严格的惩罚。因此,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完善动物保护的法制系统,健全动物福利的制度建设。

(二)伦理思想引导

除了法律的强硬制约,伦理思想对群众的引导也十分关键,而且相关法律的制定,背后需要环境伦理提供理论支撑。流浪动物也是生命,也有感知痛苦的能力,对动物生命的漠视和践踏弱化了人们的道德感。自然本来有其内在的有序的平衡,人类淡漠的道德感使得流浪动物的数量疯狂攀升,影响了生态的内在稳定。要想从源头上控制流浪动物的数量,就要端正饲养宠物的主人对动物的认知:动物的存在不应该只是作为人类利用的工具,有些人饲养宠物的目的只是为了供自己玩乐消遣,有些人在宠物身上投入巨额花销只是为了攀比炫耀,这些都是自私的利己的想法。宠物帮助主人看家护院,为主人带来了欢乐和陪伴,主人不仅要给宠物提供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基本需要,还要给宠物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这是一种稳定和谐的伦理关系,对动物和人双方都是有益的。

只有从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角度出发饲养宠物,人们才会主动审视自己是否有能力饲养宠物,才会自发地去学习如何照顾宠物、调教宠物。政府应充分利用媒体的积极作用,宣传环境保护和关爱动物的思想,呼吁人们用领养的方式代替传统的购养方式,以减轻宠物过度消费的现象。另外,还要通过宣传教育淡化人们的品种意识,许多人偏爱品种优良、血统纯正的宠物,对杂交出来的宠物不屑一顾甚至嫌弃厌恶。同样是动物,我们应该对家养的宠物和野外流浪动物一视同仁,生命同样可贵,不应区分高低贵贱,要消除对动物的品种歧视。

(三)制定具体的收容措施

一方面,可以用绝育手段代替传统捕杀的工作,“绝育”是目前得到专家广泛认可的有效避免动物过度繁殖的方式之一,也是被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不断提倡的理念。为动物做好绝育工作,一方面可以控制动物的疯狂增长势态,从源头上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另一方面,绝育能一定程度上延长动物的寿命,减少动物患病的机会,还能使动物的性格变得温顺柔和,从而降低宠物被抛弃、成为流浪动物的可能性。

此外,可以建立社会救助站、流浪动物接收站等收容机构。我国现有的由政府设立的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基本上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大多数地方上的收容机构都是由民间的动物爱好者和爱心人士自发设立的,这些收容机构缺乏系统的管理、合理的分工和有效的协作,而且大都处于资金匮乏、场地紧缺的尴尬境地。

城市流浪动物的生存问题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背后反映出的实际上还是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在对待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人是以上帝自居或是以朋友相处,决定了流浪动物的归属。流浪动物对城市造成的困扰,其始作俑者还是人类自身,没有抛弃就没有伤害,因此,要正视流浪动物的地位,给流浪动物在大城市中一个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周曦,李树财.福利:给每个生命以其所应得――流浪宠物引发的伦理思考[J].宜宾学院学报,2007(5):38-41.

[2]李铁.动物伦理,为了人的尊严[J].学习博览,2014(02):32-33.

[3]何倩.救助流浪动物,他们在行动[J].温州t望,2009(13):70-72.

[4]班曼曼,郑海红,贾广敏.浅议我国对流浪动物的管理[J].中国动物检疫,2014(10):38-40.

[5]康楠.拯救流浪动物路在何方[J].经济,2012(05):125-127.

[6]叶娟娟.流浪动物民间救助之路[n].河北日报,2009-06-02.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2

(1)源头“难”防。流浪狗多数是被遗弃或走失造成,养犬文化不成熟,养犬者责任意识淡薄,弃养追踪制度不健全、流浪狗过度繁殖等成为一系列流浪狗问题的源头,目前基层流浪狗收容所有限,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2)危害“难”控。流浪狗无人看管,携带大量寄生虫和传染病,伤人事件频发极易引发狂犬症疫情,威胁公众健康安全;噪音扰民问题突出,卫生问题影响城市形象。调查的人中,约80%居民承认受到过流浪狗干扰。(3)处置“难”做。流浪狗处置问题属于公安、城管、疾控中心等多头执法,目前处置方式较为随意缺乏长效系统运行体系,且流浪狗处置工作执法频率高、对专业人员、专业技术以及场地均有要求,处理不慎容易引发爱狗人士对立情绪,引发不良舆论。

基层反映:城市养犬管理难问题亟待解决

7月10日,家住武汉东亭小区的睿睿,在被奶奶和姑妈带着乘凉时,被两条大狗叼走乱咬,造成左耳垂被咬,脸部和身体多处被咬伤,伤情比较严重,睿睿奶奶、姑妈以及施以援手李刚均被狗咬伤。两只狗的主人舒先生称,两条狗已养3年多,没有办证,但有注射狂犬疫苗。平时狗都被关在家里,当日家中老人把家门打开,狗才跑了出来。事发后,民警已展开调查。(快资讯)

这两天武汉恶犬伤人的新闻刷屏,"狗伤人"也再次成为各个社群的热门话题。其实,“狗伤人”事件早已不是罕事,经常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打开网页,事件更是比比皆是。

近年来,伴随城市居民养犬数量逐年增多,引发了诸多社会关注热点问题。养犬扰民问题突出,犬吠影响居民休息,成为邻里纠纷的导火索;饲养大型犬、烈性犬有增多趋势,携犬外出惊吓他人,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犬的排泄物污染环境,弃养犬、流浪犬逐年增加,严重影响市容市貌;犬类传播疾病,威胁市民身体健康。

养狗不当直接伤人外,一旦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刑事犯罪。2017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徐汇分局民警在本市某小区执法时发现方某未按规定饲养宠物,遂欲检查方某是否办理养犬登记证,期间方某拒不配合民警的查询工作,并与民警产生争执,冲动的方某还用手推搡、殴打民警致其轻微伤。经徐汇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徐汇区法院依法以妨害公务罪判处方某拘役5个月。事后,方某对自己因却反法律意识而作出的行为追回莫及。无独有偶,2018年1月,徐汇区发生了一起因养犬问题发生纠纷进而演变升级为暴力攻击的案件。钱某与老伴带带2个小孙女外出散步时受到一只大型犬的近距离惊吓。当时为保护自己的孙女们,钱某用脚将狗踢开并带孙女们返回家中。钱某在乘坐电梯,刚好碰到狗主人许某,便将之前许某家保姆遛狗时发生的事告知许某,并提醒许某管好自己的狗。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的钱某没想到,狗主人许某在当日18时许,前往钱某家中与其理论,双方产生肢体冲突并造成钱某轻伤。(搜狐 徐汇检察)

通过调研,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城市犬类管理主要存在以下现状:一是流浪犬增多。随着旧城改造力度加大,一些养犬户因为房屋搬迁和临时租住等问题,饲养的狗大多被遗弃。一些外来务工人员由于流动性较强,也会随着搬迁遗弃犬只。加上没有有效的节育措施,流浪犬数量逐年增加。二是居民养犬方式不规范。居民养犬方式多为散养,早晚高峰时期,养犬人经常到公共场所遛狗,一方面,任狗随地大小便影响环境卫生,另一方面狗吓人、咬人事件常有发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三是养犬数量缺乏控制。一些爱犬人士,不顾邻里,收养多只爱犬,造成居住环境恶化,怨声载道。四是疾病防疫措施不到位。许多养犬人没有疫苗注射意识,对疫苗接种不以为然,流浪犬的疫苗注射几乎为零。发生犬伤人事件后,极易感染。

出现此现状主要原因为:

一是养犬管理相关法律不健全。目前,我国仍没有一部比较系统的关于宠物犬饲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只有部分经济发达城市制定了地方性管理办法,法律约束力低,很难发挥作用。从国家层面上,现有的对养犬的规定《家犬管理条例》,是1980年由卫生部、农业部、对外贸易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已然不适合现阶段城市养犬管理。各城市为了加强犬类管理,分分制定地方管理办法。如《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于2003年9月5日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360百科)。《贵州省城市养犬管理规定》成为2018年贵州省政府拟定的重点立法项目之一。(贵州律师网)

二是部分养犬人素质不高。犬的管理,其本质还是对养犬人行为的管理。目前,养犬人对于养犬行为的规范还缺乏一定的认识,认为养犬、遛犬只是个人行为。有些宠物犬狂吠,饲养人不闻不问;发生狗伤人时间时,饲养人时常会把责任推给被害人;遛狗时任由大小便等。这些行为不仅有损城市市容,也伤及他人。例如,7月份,北京市连续阴雨天,路面湿滑,一些养犬人为了图省事,纷纷把目光对准了小区的地下车库。地库的地面上、墙角处,经常能看到一摊摊狗尿,地库本来通风就不好,狭小的空间里味道特别大。(北京晚报)

三是流浪犬管理不到位。伤人恶犬之中不乏流浪狗,流浪狗的处理问题,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性的问题,真正有效的手段当然是捕杀,以绝后患,否则以流浪犬的繁殖能力,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要真正从源头解决问题。但,相关部门捕杀流浪犬,经常会遇到爱狗人士阻挠。6月10日,湖北咸宁通城县一条黄色“疯狗”出没,自早10点至晚十点,这条“疯狗”共计咬伤25人,除几个人没有破皮,大部分人被咬伤出血,送医治疗。(今日头条)6月8日下午,楠竹山镇和云湖桥镇清风村范围内,有一只黑色的土狗咬伤过路行人4人,其他受伤人员还在进一步调查摸排中。(湘潭晚报)5月3日,湘潭大学在其微信公众号上了一则署名为该校保卫处的情况通报称,5月1日21时左右,该校化工学院一女生在校园内被多只流浪狗追咬,右手背和腰部两处被咬伤。5月2日16时左右,该校法学院一名女生,再次遭到多只流浪狗追咬,右腿后侧被咬伤。(三湘都市报)

四是物业部门协助管理缺失。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宠物犬管理由综合执法、公安、卫生、农经等部门分工负责,物业部门便以自身不是只能部门为由,对居民饲养宠物犬引发的问题不负责任,对宠物犬伤人、犬类噪音扰民等情形放之任之。

针对城市居民饲养宠物犬引发的社会问题不断增多的现状,建议对养犬实行严格管理、限管结合的方针,通过健全法律对策、加强政府部门执法、加强对养犬人教育宣传等方面解决犬类管理难题。

一是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为积极支持、促进城市养犬管理,提高城市养犬管理效率,适应城市养犬管理的新形势,规范城市养犬管理模式,解决因城市养犬管理不当所凸显的社会问题,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立法部门应针对新状况,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规范居民饲养宠物犬的行为,提高宠物犬噪音扰民和伤人事件的处罚标准,为相关部门执法提供保障。

二是加大执法部门力度。相关职能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积极落实管理办法,严格贯彻执行养犬准入制度;对违规养犬、售犬及携犬行为依法查处;加大对城区流浪犬的治理力度,尤其是对居民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的重点区域进行整治清理;各部门积极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3

[关键词]流浪精神病人;诊治;救助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的日益便利,农民工大规模进城打工,使流动人口猛增,同时城市中的流浪精神病人也越来越多。他们大都在街头流浪、露宿,有时突然袭击行人,毁坏公物,给城市的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流浪精神病人的特殊性,他们对自己的疾病无认识能力,不会主动寻求救助,给救助及诊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流浪精神病人也是一个较危险的人群,也是最需要社会关心和救助的对象。我院作为民政系统的精神病院,承担着收治流浪精神病人的任务。本文就我院收治的53例流浪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收集2004年1月~2005年2月收入我院的流浪精病人53例进行分析。其中男25例;女28例。

1.2 入院方式因流浪精神病人在流浪时被市民报警,110出警后怀疑其为精神病人故送入我院48例,其中袭击行人、毁坏公物12例。因流浪精神病人在街头病倒市民报案120急救中心,急救中心认为其为精神病人而送人我院1例。流浪精神病人因躯体疾病被送入综合医院,躯体疾病好转后出现精神症状而转入我院1例。流浪精神病人被送救助站后,因救助站救助困难或怀疑有精神疾病而送入我院3例。

1.3 管理所有流浪精神病人跟正常收费病人一样治疗和护理,因伤人毁物入院时,其行为较紊乱难于管理就只好单独关在重病房;拒食、生活自理能力差时,给予喂饭、鼻饲或支持疗法。

1.4 诊断

1.4.1 资料缺乏流浪精神病人入院时送入者只能提供当时情况(甚至什么都不能提供),不能提供详细病史,多缺乏基本的资料,如姓名、年龄、住址等;也缺乏既往的资料,如性格、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及治疗情况、生活劳动能力等。

1.4.2 言语沟通困难流浪精神病人多来自农村或外省,入院时大都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有的对医生的提问不给予任何回答,根本无法进行交谈,有的病人只会说方言不会说普通话,言语沟通又十分困难。这样一来病人的病情无法了解。

1.4.3 精神科检查流浪精神病人入院时衣着欠整洁,蓬头垢面。接触较被动,交谈欠合作,言语贫乏,思维内容贫乏或散漫。对交谈困难的病人精神科检查无法进行。

1.4.4 诊断困难由于病史不详,沟通困难,精神科检查困难,病历书写时也存在缺项,难以按《江西省》完成。但病历又必须及时完成,医师往往先入为主或根据模糊、可疑的症状作为诊断依据做出初步诊断。

2结果

送入我院的流浪精神病人入院后都给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并且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流浪精神病人在外流浪时间较长,流浪期间饮食、睡眠难以保证,而且还可能有躯体疾病,故流浪精神病人入院后医务人员护理上要加强,治疗上要谨慎用药,以防发生意外。收入我院的53例流浪精神病人经治疗后出院50例(94.3%),找到家属共35例(66%),其余15例(34%)通过救助站和派出所送出院,年龄16~51岁。其中本市6例(11.3%),本省19例(35.8%),外省25例(47.2%)。还有3例(5.7%),男1例、女2例,一直住院至今无法送出院。诊断精神分裂症36例(67.9%);精神发育迟滞(或痴呆)8例(15.1%);旅途性精神病3例(5.7%),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1例(1.9%);心境障碍2例(3.8%);未出院的3例(5.7%)因没有语言交流,无法明确诊断。50例出院的流浪精神病人文化程度较低;文盲8(16%)例;小学30例(60%);初中10例(20%)高中2例(4%)。流浪原因:外出打工23例(46%);发病出走18例(36%):不认识回家路或无钱6例(12%);旅途中3例(6%)。曾任精神病院住过院26例(52%),从未住过院24例(48%)。病程1天~31年。本次流浪时间1天~2年。

3 讨论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4

关键词:水体;城市景观;应用

中图分类号:C39文献标识码:a

一、水体的形式与作用

自然界中的水体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的水体应用在城市景观中可以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听觉的醇美,丰富城市景观,提高景观品味。

1.有动有静。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指出“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欲回环,欲肥赋,欲喷薄……”描绘出了水的动与静的情态。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安静、安逸、清澈的环境和情感,飞流直下的瀑布与翻滚的湖水又有强烈动势。

2.有声有色。瀑布的轰鸣,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模拟自然的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园林空间特色。建筑环境中的水,按其形态可分为:点状水体,如水池、泉眼、瀑布、喷泉;线状水体,如水道、溪流、人工渠;面状水体,如湖泊、池塘等。各种形态的水组合到环境中提高了环境质量和城市的文化品质。静水、流水、落水、喷水的设计组合形成动静有致、虚实相生的丰富水景,水中有景、景中有水。

动态水根据动的特征分为以下几种:喷、溢、流、落、冲、旋、散、飘、滴等。水的动态喷对应的有喷泉;溢对应的有溢流;流根据水量的大小对应的有河流、溪流等;落根据水量和高差的大小对应的有瀑布、跌水、水帘等;冲根据水量的大小和速度对应的有海浪、湖浪和河浪等;旋对应的有旋涡;散对应的有涟漪、波纹;飘对应的有水雾;滴对应的有滴水。

3.扩大空间静观。水边的假山、石景、建筑、廊桥可在水中形成倒影,别有一番天地。小面积的景观园林可以利用水体克服视觉的阻碍,采用较大的水面,建筑周边布局,用水面扩大视域感。从水面的大小上来讲,大的水面如湖泊,给人的感觉是视域开阔,能够让人减轻疲劳,释放压力。小的水面如池塘、井,它带给人的是丰富的倒影、沉思和遐想。从水面的形状上来讲,在视觉感受上,相同面积的水面,呈圆形的、外凸形的水面显得面积大。相反在相同面积的水面,内凹形的显得面积小。

二、城市水景的设计理念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段关于谁的精辟论述:“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这句话认为人的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处于众人所不注意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在城市园林景观中,水景不仅美化城市环境,同时它传达着一种人文精神。水是万物生命之源,更是城市生命的体现,城市水景的建设体现了人与水、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也彰显了城市的文化底蕴与自然环境统一协调的相容性。因此,在城市景观建设中合理设计水体的表现形式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1.水景的人文性理念。水景的人文性表达主要体现在观、听、玩三方面。水景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具有让人赏心悦目的美感,不论在设计形式上还是在设计内涵上都能满足人的“爱美之心”。自然水体的声音与人工水体的音乐声音可以让观者同时享受视听盛宴,巴洛克园林中常用的“水风琴”,喷泉落下后击打金属的声音形成一曲自然音乐。人的心理行为理论研究表明人具有亲水的性格特征,儿童喜好触摸水的天性让这一行为表现的很直接,满足其嬉水亲水的爱好能提高城市景观中水的价值。

2.水景的整体性理念。水景的整体性则是指它与所处的环境氛围及建筑效果相呼应,与整体景观设计的风格协调统一、相得益彰。植物在水景的营造中也往往是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利用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园林植物与园林水体一起,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优美动人的园林风景。

3.水景的生态性理念。水景作为城市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对区域景观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性的城市化趋势,人类的居住环境发生了本质的转变,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平衡。农耕时代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观越来越难以寻觅,取而代之的是工业机械时代的城市建筑。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水资源紧张的国家,城市水景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节约水资源这一点,要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要美化城市,还要杜绝水浪费,平衡生态环境。因此,在城市水景设计中,生态性要更加提倡。小型静态水体应安装水质净化系统,使水循环利用,或者在水池内种植荷花、浮萍、水藻、睡莲、风车草、芦苇等水生植物,以此来达到净化生态水体的作用。

三、水体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地制宜。城市建设要尽可能的缩小对原有地表水系的破坏,因地制宜,水景环境要充分结合现有的水系进行改造与布置,宜水则水。人工水体要充分考虑水质循环利用,保证水系的生态性,可以种植水生植物调节生物圈的良性循环。

水景的设计要根据地域的气候条件和地域文化进行设计,如江南地区,水源充足,降水量较大,地区内水网密布,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可以考虑多种动态水的设计,但在我国的北方较干旱地区,抽取地下水挖大湖,设置喷泉和水瀑,这是违反地域气候条件的,不但造价昂贵,而且也不能体现水存在该地域的自然特征。如果在城市的广场和公园里,设计的大多数水景和在该地域存在的主体自然水景没有一点联系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地域文化性。

2.安全性。可亲水的水体深度要考虑其安全性,一般小于40cm,防止出现安全隐患,适当地方要加警示牌以说明。各种亲水式喷泉要保证灯具等电线设备的安全;大型水体局部加深的地方需要设置防护设施,如分隔式绿化带、假山、石景、栏杆等设施。

3.宜“活”不宜“死”。在园林景观中多运用流水水景,流动水体给人带来动感与灵气。大型水体驳岸的形态要考虑自然形式,并结合石景、水生植物共同创造流动性、蜿蜒曲折的水体边界。此外,大自然中的声音有一部分来源于水的声响,各种水声是园林造景中最常用的声响动态要素,通过人的听觉感受发挥审美的功能。潺潺流水声;哗哗喷水声;扑扑落水声;咕咕涌水声;叮咚滴水声……都能给人带来美的感受。江河、溪涧、流杯渠、喷泉、落水水景等都具有以上的特点。

四、结论

城市环境的建设与发展是长期转变的过程,一是从基本空间需求到生活质量需求的转变;而是从污染的治理到对生理和健康的需求;三是从城市绿化到生态环境的提升;四是从面向城市景观美化到面向城市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城市水景观的设计要引进天人合一的系统官,道法合一的自然观,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用长远的手法实现城市的系统化、自然化、人性化。

参考文献:

[1]毛培琳,李雷.水景设计.北京林业出版社,2008.

[2]徐叶.水与景观的关系.城乡建设,2009.

[3]王慰娟.城市水景的生态设计.风景园林,2006.

[4]吴曼.城市湖泊公园景观体系及发展对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9.

[5]郝胜大.盐胁迫对木兰科树种和杨梅苗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2009.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5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城市影响

中图分类号p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3)90-0151-02

1目前我国城市供水、用水及排水状况

1.1城市供水状况

目前我国城市供水设施共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共供水设施,另一类是城市自建设施供水,随着改革开放后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供水设施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弥补城市供水设施能力不足,20世纪80年展了大量城市自建供水设施。为了加强城市供水质量的保证,我国不但制定了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而且在给水工程设计标准中还规定了CJ3020―93《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1.2城市用水状况

城市用水分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两大类。而中国城市用水量有以下几个特征:1)用水总量增长态势逐渐趋缓;2)工业用水呈波段式增长;3)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加;4)人均综合用水量呈下降趋势;5)城市用水量与用水人口关系密切。

1.3城市排水状况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应当建设具有同社会经济发展和水环境保护要求相适应的,比较完备的污水处理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积极审慎的采用高效经济的新工艺。必须充分重视和妥善采用各种有效措施,防止二次污染,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设置消毒设施,防止恶臭污染,消除噪声危害,防治土地和地下水污染。

2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水体污染降低了供水的安全性

水体污染主要有河流地表水污染、湖泊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重点治理区水污染、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受水区水污染、部分富水地区水污染。而水体污染直接导致了缺水危机加剧,供水成本增加,供水水质降低。经过研究得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二、处理技术落后;三、缺乏有效的管理。

2.2用水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用水浪费主要体现在生活用水浪费、供水漏失量大和工业用水效率低下三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水价低廉,二、技术落后,三、结构矛盾,四、疏于管理。除了以上四点原因,一些地区的地方领导、部门和用水单位节水意识不强,供水管理和用水管理的工作薄弱和措施不力,也是造成用水浪费的一个主要原因。

2.3设施能力建设不配套导致了投资浪费

长期以来城市水系统建设中受重供轻排和重厂轻网思想的影响,使得供水与排水之间、收集与处理之间设施建设不配套问题比较严重,实用功能及利用效率下降。供水设施能力过速增长造成投资浪费和成本上升,污水处理设施不配套导致有效处理能力难以提高。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1)认识上存有误区,决策层缺乏明确的战略领导;2)行动上急功近利,建设时缺乏系统规划的约束;3)观念上因循守旧,管理中缺乏体制和机制创新。

3城市水资源利用新模式

3.1城市雨水回收利用

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气候原因,降雪量很少,使得全年降水量基本为表现为降雨量,基于这样的环境因素,雨水可以作为很好的应该被利用起来的水资源。特别是在我国一些南方地区,很少会产生降雪,在这些区域降水量基本就等同于降雨量。但雨水这种自然的水资源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更不会加以合理利用,这可能主要因为我国南方地区很多城市都有大量的河川径流,且有充沛的地下水资源,这些已有水资源只用兴建相应的水利工程就能被加以利用。然而事实上,这些被人们注意到的水资源,河川径流和地下水,其实都是由雨水转化而来的,雨水的量直接影响着这些水资源的总量。

雨水作为一种天然的水资源,在很多发达国家已经被加以收集利用,特别是用于农作物灌溉上,我国一些地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雨水由大气中水蒸气的凝结而来,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比较洁净的水资源,不需要太过复杂的净化处理,就能用于农业或居民生活。对雨水的合理利用,也降低了相应的处理成本。

直接对天然降水进行收集、存蓄并加以利用,称为雨水利用。雨水利用包括广泛的内容,如雨养农业、人畜生活供水以及城市雨水利用等等。雨水利用的常见方式是直接设置收集雨水的集流面,然后把集流面上的雨水通过集水槽、管收入蓄水器,进行储蓄以备利用。雨水及其派生的河川径流对地下水的大量补给,在水资源工程开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3.2城市污水回收利用

城市污水主要包含两部分: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在我国,城市人口数量集中十分普遍,每人每天用水量在400L~1000L之间,因此,城市生活污水量大,而且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展而不断增长。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质主要来自生活中的洗涤液体,而洗涤液中大部分为无害物质,成分主要集中为无机盐类、需氧有机物和一部分病原微生物。同时洗涤水中含有较多的磷、氮、硫,在厌氧细菌作用下而产生如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恶臭物质。

工业废水:工业废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体量大、污染面广、成分多样、毒性大、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它的物质组成与生活污水显著不同,其中悬浮物含量可达100mg/L~30000mg/L;生化需氧量(BoD)可达200mg/L~5000mg/L;化学需氧量(CoD)更高,可达400mg/L~10000mg/L;酸、碱度变化大,pH值最低至2,最高达13,一般变化在5~11之间。

城市污水首先会由特定的管道进行收集,首先通过一级沉淀池对固体及大颗粒物质进行沉淀,再进入二级处理池,针对不同水质采用生物或者化学处理方式,综合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输送到居民家中被使用。

4结论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对水资源的需要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水环境又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再加上地区性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和周期性干旱,水资源紧缺将成为全世界的主要危机。水是人类最根本的需要,也是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水既是有限的和不可替代的资源,又是可以再生利用的资源,而再生利用的关键是对水环境污染必须进行较彻底的治理。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也是任何一个城市生存发展必备的资源。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杜绝防止肆意的水污染,才能推进一个城市的进步,从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6

关键词:残疾乞讨救助管理对策

残疾乞讨人员作为弱势群体中一部分最为特殊的人群,在我们日渐繁华的都市卑微地生活着,他们生活生存环境之恶劣难以想象,但真实存在。在这里我们呼吁将人文的关怀精神给予他们,也希望能通过理论的探索给现实的救助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一残疾乞讨人员产生的根源及现状

1.残疾乞讨人员的范围及现状

(1)国家法律对残疾人的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以下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

(2)残疾人数统计:全世界有各类残疾人6亿,中国现今有各类残疾人8300万,人数如此庞大。

(3)乞讨人员的身体状况:现在,据调查,乞丐中有1/3的人患有各种疾病或伤残,残疾严重的占一半以上,这些伤残病人不少同时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只有很少一部分曾经医治过,而且都没有治好。

(4)乞讨现状:示残、示疾式,通过展示自己的残或疾来乞讨财物。他们都是身体有残疾之人,要么是“残”,包括聋哑、瘸、瘫、驼、畸形、断手、断足、盲聋、聋驼、驼瘫、盲瘫等,如跋者、断腿者、驼背等行乞街头,博得行人怜悯与施舍;要么是“疾”,患有兔唇的小孩、脸上长有不明巨大肿瘤者、重度烧伤者、高位截肢者等。在示残、示疾的同时,还兼有一些特殊的乞讨手段,比如有下肢残疾者匍匐在地书写,或肢体残疾者大冬天裸露上身趴在地面上,或盲人拉琴等,通过这些方式引人驻足围观以达到乞讨目的。

(5)乞讨地点分布:多为市中心百货商场门口,超市门口,街道天桥上,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

(6)乞讨造成的社会影响:一方面对城市精神文明、公共卫生、社会秩序、树立形象方面的影响,有损国家形象,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在我们的身边仍然生活着这么一群衣不遮体,食不裹腹,卫生及营养状况极差,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弱,极易遭受自伤或他伤的弱势群体,以乞讨为生现象长久没有改观,实在令人痛心,又常感无能为力。有时也会质疑我们追求的共富社会究竟有多遥远。

2.产生的社会根源及背景

(1)社会根源:正如我们调查中发现的那样,城市中的流浪乞讨人员大部分来自农村,特别是西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城乡差异、东西部差异的存在及残疾人受教育较健全人失衡是引发流浪乞讨问题的社会根源。还有残疾乞讨人员中有些人是天生残疾,有些是后天因病或无钱医治所致,这与农村医疗保障机制不完善有关。

(2)人为因素:残疾乞讨人员大致可以分三类:无人照管的真正的靠乞讨来活命的乞丐、职业化乞丐以及被犯罪团伙控制的乞丐。对于第一类真正的乞丐,大多数是无人照管或无力医治的重疾者、残疾者或是孤儿。对于职乞,多是在乞讨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家庭状况改善后仍然会长年外出乞讨,但是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是因为这样的收入比农村收入要高。此类职乞老年乞丐的出现呈上升趋势。而第三类被迫参加乞讨的群体,他们往往由一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以及残疾人组成,行乞得到的利益却又受到幕后人员的层层盘剥。这些群体在求生存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集团化、黑社会化的趋势。更有甚者,这些乞讨人群被利用来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

二国内相关的救助管理措施分析

1.对特殊人群的救助规定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后简称《办法》)及细则的颁布,使得救助站成为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最主要的社会机构。《办法》对待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作了特别的规定,如对待受助人员按性别分室救助,女性受助人员应由女性工作人员管理。救助站内的未成年人及其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离开救助站,须经救助站同意;行政机关对发现的流浪乞讨人员应当告知其向救助站求助,对其中的行动不便人员还应当引导、护送到救助站。《关于进一步做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也规定了促进残疾人就业的很多措施,如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参加生产劳动。

因为我国农村残疾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0%。《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也规定利用残疾人的残疾,侵犯其人身权利或者其他合法权利,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残疾人,情节严重的;虐待残疾人的;对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或遗弃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残疾人的均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不管是从前期的促进残疾人就业,还是对残疾乞讨人员的救助以及一些人身保护性措施,均说明国家对残疾乞讨人员这群乞讨流浪人员中更为弱势群体的特别关注。

2.救助机构

转贴于《办法》规定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站,所以救助站是目前救助乞讨流浪人员的最重要机构。当然城市维持治安的执法大队、110刑警、民政部门、媒体、社会群众等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3.救助方式

由过去强制收容遣送转变为自愿接受救助。救助站救助对象大部分是自己主动求助,既使是在恶劣天气或冬季来临时,救助站派出救助车主动搜寻流浪乞讨人员,如果其拒绝接受救助,救助人员仅会给予其食物或衣物,不会强求其到救助站。另外,即便是公安、城管等单位执法过程中送到救助站的流浪乞讨人员,如果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那救助站也不会强制给予救助。

4.救助成效

根据济南市救助站统计,在2003年8月1日至2008年6月15日,救助的12000余人中健康人员占96%。自2003年8月1日《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统计到2004年12月底,浙江全省共接到求助人员33772人,实际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044人,90%的受助人员是健康人,所以那些真正处于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没有受到很好的救助。人们依然在公共场所经常见到残疾乞讨人员,有的人在固定场所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于一年,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一是不知道去寻求救助,精神病人最为典型。二是不愿意去寻求救助,或救助后不得已又乞讨,也有一些职业性乞讨人员。三是受犯罪团伙或帮头的控制,不敢寻求救助。

三救助管理对策

面对残疾乞讨人员救助的现有问题,在创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号召下,必须动员全社会可能力量来帮助解决,逐步在我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在此本文谈几点救助管理对策:

1.建立残疾人登记制度,民政部门全国联网,深入排查潜在残疾乞讨人员

各省救助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认真履行救助职责,向求助者提供关爱救助,还需要发挥创新意识、主动意识,分析排查各辖区内潜在的残疾乞讨人员,建立信息档案,进行跟踪观察。对登记在册人员的家庭状况、生活状况及时协调民政局相关科室,给予必要的社会救助,防止该部分潜在流浪乞讨人员转变为实质流浪乞讨人员,从源头上减少流浪乞讨人员形成的可能。

2.除救助站外,明确其他国家机关的职责

公安部门要加大对操纵职业乞丐敛财或者以乞讨为名从事其他非法活动的幕后黑手的打击力度。对在城市长期乞讨的残疾人员组织力量进行盘查。街道和社区要根据属地原则,发现辖区内病卧街头的危重病残人、精神病人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由卫生部门进行救治。

3.动员全社会力量,协助救助

政府有责任呼吁民众对这些特殊弱势群体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歧视,新闻媒介也有职责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民间的慈善机构、社会志愿者也可以动员起来协助救助站进行工作。

4.与职业介绍机构合作,解决后续问题

将职业介绍引入社会救助制度这一举措很是必要。工作可以帮助残疾乞讨人员维持生计,在走出救助站后避免因无固定收入来源又走上乞讨的道路,也可以减轻照管他们的亲属的负担,更可以使其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生活的方向,对于稳定社会秩序,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救助站可以与当地的劳动力中介机构建立联系,为他们找工作提供信息,也可在网络建立职业介绍信息平台,帮助残疾的受助人员找到工作进行安置。

参考文献

[1]郭纬纬.构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乞丐治理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

[2]王从华等.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急诊处理流程的制定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08(21)

[3]冯甦春.从管制到救助: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分析[D].浙江大学,2005

[4]荣道清.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与“管理”[J].社会福利,2007(8)

[5]陈燕.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流浪乞讨现象[J].中国民政,2007

[6]唐海.乞讨权及其救济[D].山东大学,2006

[7]陈君君.述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7

关键字:水学生浪费生活习惯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水,人浪费水资源就等于浪费自己的生命。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各类用水不断增加,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过有些人却抱有这样一种想法:“水是我用钱买来的,属于我所有,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爱用多少就用多少。”假如全世界七十多亿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让生命之源泉白白流失浪费的话,这与人在残害自己的生命有什么区别?人浪费水资源其实是在践踏自己的生命!

校园浪费现象严重

2009年底,一则来自北京大学的新闻再次引起公众的关注:北大环境与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评选出“北大校园十大浪费现象”。这些现象包括食堂浪费粮食严重、单面打印的社团传单、三角地传单过多等等。这些情景每天都在各校园里上演,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其在调查中发现,水的浪费同样严重。“在教学楼和宿舍楼,我们都常常能看到‘细水常流’。经调查得出,学生在洗碗用水时的间断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洗衣时,让水一直流着;洗澡不专心致志,没有抓紧时间,悠然自得,边聊边洗。更有在浴室里和好朋友大打水仗。还有一些顽皮的同学,在自来水的龙头下边互相用水大打水仗,水花四溅,十分开心,不知不觉之间,干净的地面弄湿了,过往的同学被吓得躲躲闪闪,大量的水也浪费了。

中国水资源缺失现状

中国目前的缺水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缺水上。据统计,城市每年缺水60亿立方米。在全国669个城市中,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30个长期受缺水的困扰;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9个严重缺水。特别是近几年,北方持续干旱少雨,许多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十分紧张,被迫限时限量供水。根据专家论证,今后二三十年内,我国农业用水量基本不变,而城市用水将大幅增加,加之城市对供水保证率,供水水质,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城市水资源紧缺问题更加严重。与此不相适应的是,城市用水浪费现象惊人,节约用水管理与科学水平还不高,因此,广泛深入地开展城市节水,合理科学开发水资源是使用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节约用水及其重要性

中央电视台有一则非常精彩的公益广告:“如果人类无视于水,那么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此话绝非危言耸听,实乃节水之警世名言,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水资源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而言,其重要性仅次于空气。据权威专家判断,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最短的“木板条”。我国总体上属于贫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四分之一,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但是,我国同时又是用水最奢侈、最浪费的国度之一,万元GDp用水量分别是美、日、英等国的5、17、30倍,城市居民及其他各业用水浪费现象也是惊人的。因此,建立节水型社会已是刻不容缓的必然选择,节约用水应该成为我们的基本国策,也应该成为每一个公民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透视当前中职生节水存在的问题

1、节水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错误认识,导致对水资源的恣意开采和大量浪费,同时由于学生感觉目前的水资源对我们自身还是充足的,丝毫意识不到事态的严峻,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浪费。

2、管理体制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中职生每学期交完学费、杂费,至于生活中用了多少水是任意的,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管理,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目前,纯净水的供应,供水部门作为营销部门要从所卖的水中获得利润,卖的水越多盈利越大,利益驱动使其根本不考虑节水问题。

3、不重视培养提高节水管理人才。学校通常有很多学生会成员,这为学校的管理给予了很好的辅助作用。但通常对于校园浪费现象却没有很好的采取措施,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如果我们每个班级都能够有专门的负责人员督导再加上学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检查,给予班级和个人评比,我想这样的水资源浪费现象会有所好转。

节约水的好建议

节约,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度电、一张纸、一滴水,我们稍微一注意就能节约一粒米、一分钱。节约水资源从我们身边做起:如:随手关水龙头,用节水水龙头,利用洗脸水浇花、冲厕所等。

1.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应关水龙头。

2.用喷头淋浴比用浴缸洗澡节省水量达八成之多。

3.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4.使用洗衣机或洗碗机时要节约用水:集齐衣物或碗碟一起洗涤。

5.滴漏的水龙头每天可耗水70升,为免浪费,应立即修理。

6.切勿拿水嬉戏。

生活依赖于水源,水是生命的源泉。在现代化的生活中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进行自理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是他们真正理解贫困山区的生活现状,使学生感受到水的稀缺和珍贵,养成爱生活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同时职中教师必须要全面转变学生的生活观念,把学生的被动、单一的生活方法转变为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职中学生才能在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民.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工程图学学报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8

[关键词]精神病;受助人员;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6(b)-026-02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日益便利和外来人口增多,城市中流浪无主精神障碍者(指找不到家人的精神患者)越来越多,给城市管理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影响。我院为民政精神病院,负责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的诊治,由政府职能部门送入我院。精神障碍患者是一个特殊而又危险的群体,也是最需要社会特别关爱的对象。现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76例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与同期在我院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150例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收治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176例,其中,男72例,女104例,其中以无名氏住院102例;年龄11~84岁,多数年龄不详,从相貌判断多数为青壮年;来源:绝大多数为外地人,其中,市救助站送来112例,公安民警送来47例,120急救中心送来17例;病种:176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1]:精神分裂症59例(33.5%),器质性精神障碍18例(10.2%),精神发育迟滞22例(12.5%),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10例(5.7%),待分类的精神病64例(36.4%),其他3例(1.7%);转归:146例身源查清回原籍,30例未愈的无法查清原籍,由市救助管理站统一集中安置。

1.2一般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资料

一般住院精神障碍患者150例,其中,男62例,女88例,年龄19~62岁,平均(42.79±13.68)岁。150例均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病种:精神分裂症116例(73.3%),器质性精神障碍6例(4%),精神发育迟滞3例(2%),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8例(5.3%),其他17例(11.3%)。绝大多数属本地人,基本由家属将患者送入院,只有9例在公安民警的协助下,均由家属接患者出院。

1.3研究方法

使用自制表格对我院176例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与150例我院一般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自制表格的内容包括主诉、查体、精神检查情况、诊断、用药、辅助检查阳性结果、好转时间等。采用统计数据及统计表格进行临床分析。分别见表1~3。

1.4治疗方法

在用药上,流浪组以经典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非流浪组以非经典的抗精神病药物为主。

2结果

2.1精神症状

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以行为障碍为主,占72.7%,而认知障碍占52.8%;一般入院精神患者则是以认识和行为的双重障碍为主,分别占64.7%和52.0%。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在阳性症状、行为症状方面两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见表1。

2.2辅助检查

流浪组与一般住院组的在血常规、尿常规、血钾、肝功、肾功方面两者存在高度的显著性差异(p

2.3疗效

流浪组在显著好转和治疗时间上与一般住院组有显著性差异(p

表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3讨论

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由于无监护人,主诉、现病史等无法掌握,常常缺乏医学诊断所需的资料。与非流浪患者相比,流浪组一是缺乏基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籍贯、住址、文化程度等[1];二是缺乏既往资料,包括性格特征、学习情况、人际交往、劳动和工作情况以及既往是否患有精神疾病及诊治情况等[1]。这就大大地增加了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难度,本研究中待分类的精神病占36.4%。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大多数属于外省市人,来自边远地区和农村的居多,语言沟通带来诸多不便,在精神检查时往往十分费力,在病历书写上存在很大困难,往往存在缺项、病历不全等问题[2]。这就要求精神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观察患者的面色、身材、衣着、动作、精神状态等,为正确诊断提供初步印象;通过认真询问了解和掌握患者的思维变化,对正确诊断十分重要。本研究中,流浪组分裂症发病率低于一般住院患者,这可能与流浪组中待分类的精神病占相当大的比例有关。

在本研究中,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以行为障碍为主,多伴有皮肤软组织损伤和冻伤,与国内杜全新[7]的相关报道一致。阳性症状突出,病情较严重,生活自理差,与国外相关报道一致[3]。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在实验室检查中有血常规、尿常规、K+、肝肾功能与非流浪组有显著性差异,62.5%合并躯体疾病,远高于非流浪组,与Lamdam、Rm等[4]和陈贻华[5]相关报道一致。这可能与流浪无主精神病障碍患者病情严重、自我保护意识差、也容易自伤伤人,伴有营养不良、外伤、皮肤病及慢性躯体疾病有关[3]。这就更增加了精神疾病的治疗和护理难度,费用高,医院负担重。

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既往有精神病史者高,精神病情严重,且多合并躯体疾病,并且比一般住院组明显增高,国外流行病学研究也表明,流浪人员中严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较高[3]。流浪组与非流浪组在治疗效果和住院时间上存在明显差异。由于流浪组在诊断上的难度,而相应的影响了患者的治疗进程。多数患者是在治疗好转后才通过患者本人及家属、相关部门了解病史做出最后诊断的。

我院救助人员一般都在病情好转能说出家庭住址后就由市救助站送回原籍或由家属接回,对于一些疗程长的疾病,返回后很难保证继续进行系统有效的治疗,复发的机率明显加大;他们出院后治疗监护无法保障,可能继续在社会上流浪,形成新的危险因素[6],从而出现同一个患者会被多次救助的现象,不仅劳民伤财,更不利于患者的康复。笔者认为,对这类患者的救治能否在疾病进入维持治疗时再送回原籍,或送回原籍后确保患者在相应专科医院得到进一步诊治,了解相关病史后对待分类的精神病予以确诊,以便进行系统治疗。总之要尽可能地避免中断治疗,避免前期治疗的效果前功尽弃,这就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加大资金投入,侧重点不再是送回原籍,而要侧重后期的治疗工作,监护人加强看管,杜绝再次流浪。

流浪无主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精神患者是一个特殊而又危险的群体,对这一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使流浪人员得到长期系统的治疗,减少再次流浪,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易军.盲流人员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4):251.

[2]卫雪兴,杨健身,李晋文,等.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人41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40-741.

[3]Greifenhagena,Fichterm.psychiatrichomelessnessresearch“psychopathologyofthevagrnant”to“homelessmentallyill”[J].nervenarzt,1996,67(11):905-910.

[4]LamolanRm,RamchandaniD,SchindlerBa.thechronicallymentallyillonageneralhospitalconsulation-liaisonservice.theirneedsandmanagement[J].psychosomatics,1997,38(5):472-477.

[5]陈贻华,胡季明.对113例流浪精神病人分析[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5):555-557.

[6]杨孔军,刘铁榜,杨海晨,等.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入院原因及躯体合并症状及其治疗效果配以及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9:36-37.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9

【关键词】节水技术;建筑设计;给排水;

中途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日渐提高,水源水质却在逐年递减,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引入节水技术,能够有效的减轻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当前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给水设施的超压出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为了满足不同地区对水资源的需要,城市的给水管网在供水时通常都会提高供水的压力,以便水流能够顺利的输送到较远的地区。但这种措施也导致了距离供水点较近的地区长期处于高压给水的状态,令建筑物中的给水配件阀前的静水压大于流出水头,造成给水配件的流量大于额定流量,产生超压出流的现象。超压出流现象看似危害较小,但是大量的用水设施产生的浪费现象积累起来,不仅会影响供水系统中正常的水量分配,还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在我国建筑的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给水设施的超压出流现象往往是普遍存在的,导致了大量清洁水源的无谓浪费,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管道及其他给水配件的泄露

由于部分建筑在进行给排水设计时,忽略了管道和其他给水设施对耐久性的要求,未能采用抗腐蚀能力强的构建,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管道与其他给水配件便会产生锈蚀,使管道内部的水发生泄露,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大部分给水管道都深埋于地下和建筑物墙体内部,给管道的管理与维护增添了困难。同时,水的泄露也会对建筑物的墙体与地基造成侵蚀,减少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危害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此外,一些给水系统配件的磨损也会造成水池、水箱内部的水直接从溢流管排放,而水龙头等设施的关闭不严,也是导致水资源大量浪费的重要原因。

3.热水循环中的浪费

建筑物的热水供给系统在运行中,由于不可能做到对水管进行全程的保温,使用户在使用热水时,需要先放掉管道中存在的冷水,才会有热水流出。而这部分冷水未能得到有效的利用便直接被排放,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这部分水量看似不大,但是如果将城市因热水循环而浪费的水集中起来,其规模会是相当惊人的。

4.排水过程的二次污染

大部分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均发生在给水系统当中,但是在进行建筑物排水系统的设计时,如果未能加以合理的规划,便可能发生二次污染事故。二次污染不仅会影响用户的正常用水,同时也会令管道内部的水无法使用,从而浪费大量的水源。因此,在进行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时,应当科学规划管道的布局,并严格执行设计规范中的防止水质污染的相关规定,防止二次污染现象的发生。

二如何有效利用节水技术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

1.对超压出流做出限定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给水系统内部的水压。通常情况下,建筑物最低配水点的静水压不宜超过0.45mpa,且分区内低层部分应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不大于0.2mpa。因此,应当在配水点前加装节流孔板与减压阀,控制管道内的水压,减少水源的浪费。

2.生活给水系统充分利用市政压力采用管网叠压变频供水设备

一般市政给水管网压力在0.2-0.4mpa之间,只能满足3-5层建筑的用水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高层建筑已成节省用地的趋势,所以5层以上建筑要求二次加压供水,合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采用分区供水方式并采用新型供水设施(管网叠压变频供水设备),可以减少二次加压能耗,也不至于低层楼管网压力过大,既节能又节水。

3.选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与配水设施

在建筑工程的建设当中,选用节水型的卫生器具与配水设施,能够使用户在日常活动中无形的节约大量的水源。但是在选用节水的设施时,不仅要注意设备的节水能力,也要尽可能的选择质优价廉的设备,从而减少设备的腐蚀与老化现象,进一步的提升建筑物的节水性能。例如在商场、酒店等公共建筑的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洗手盆、小便斗、脚踏式蹲便器、坐便器采用3L,6L两档的冲洗水箱;家里厨房的洗涤盆、沐浴水嘴和盥洗室的面盆龙头若采用充气水嘴,也是节水的好方法。

4.选择质量优质的管材

目前建筑中常用的给水管材为镀锌钢管,虽然价格低廉、安装方便,但是也存在着易腐蚀、易老化的现象,因此,在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中,应当尽可能的避免使用镀锌钢管,转而采用更加耐腐蚀的管材,增加给水设施的耐久性,减少因设施老化而造成的浪费现象。另外,选择优质的管材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管材渗漏而引起的二次污染现象,对保障用户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5.建立完善的热水供应系统

为了改善热水供应系统中存在的浪费现象,在进行建筑给排水设计时,应当尽可能缩短加热设备与建筑内部输送管道之间的距离,并采用多种循环方式结合的设计理念,在控制工程造价的同时,满足建筑物对节水能力的需要,减少无效冷水的浪费现象。

6.其它水源的开发(大力发展中水设施及雨水回用)

建筑小区内居民洗脸、洗澡、洗衣、拖地的生活废水集中起来,经过除油、过滤、灭菌处理,输入中水道管网以供冲厕所、洗汽车、浇草坪、洒马路等非饮用水之用,达到节水近50%;小区雨水也可以集中收集作为消防水池的补充水源。中水设施在世界很多缺水城市已经广泛采用,值得我们推广及深入研究。

三关于节水的启示

1.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

合理地用水,高效的用水,家庭只要养好良好的节水习惯,留意生活中的小细节,例如刷牙、刮脸、洗手、淋浴习惯性的水长流,如果刷牙时牙刷浸水,短时冲洗;刮脸用水池里的水;洗手用盆洗;淋浴冲湿,抹肥皂清洗;盆浴不用满盆而用1/4满(最少);冬天暖水袋里凉的的水可以集中起来洗拖把;设备漏水,及时修理;那么节约的水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2.提倡开发多种形式的节水器具

我们从古时的用火到现代的用电,发明创造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进步,给人类带来了方便,带来的惊喜,希望越来越多的节水器具的诞生能给社会和地球带来益处。

结语

将节水设计应用在建筑给排水的设计当中,能够有效的改善建筑物在使用中产生的水资源浪费现象,对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建设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春华.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节水技术研究【J】.民营科技,2010,(5)

【2】欧亚娜.节水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10,(6)

城市流浪动物现状篇10

关键词:城市滨河景观带绿地;景观设计;地域文化;阿克苏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3)00-0000-00

引言

河流孕育人类文明,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一条母亲河,水对人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城市的发展变迁都伴随着某一江河湖海,像威尼斯、巴黎、伦敦、芝加哥、悉尼以及中国的上海、广州、武汉、杭州、兰州、青岛等,可以说河流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阿克苏位于中国西部雄伟壮丽的天山主峰――托木尔峰南麓,浩瀚神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这里曾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被誉为“塞外江南”的西部明珠。“阿克苏”维吾尔语意为“白水”。

阿克苏在城市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东西双向多元并进的科学发展思路,同时定下了建设水韵之城、森林之城的总体目标,其中,多浪河城区沿线流域的整治和开发建设在城市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打造“水韵森林之城”的关键。

1项目概况

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段景观工程是阿克苏市多浪河景观水系整治一期工程(2.4km)的南段部分,北起水韵路,南至乌喀路,全长1.1km,规划总占地面积253326m2(图1)。沿线地势平坦,有大片长势良好的河滩林地,除城市建设用地外,还有部分果园和弃置地、洼地和民房拆迁地。周边基础设施严重缺乏,三通一平很不完善,景观环境很差,不适宜市民居住生活。

2规划策略

2.1金色走廊

景观水系整治规划将阿克苏多浪河沿线设计成一条金色的走廊,通过规划建设滨河景观带,达到聚集人气的效果,将城市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2城市文脉

城市文脉承载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有许多可在景观设计中加以利用的元素。多浪河的整治改造以地域文化特质的塑造作为主线,把城市的、民族的、历史的特色文化内涵结合现代景观元素沿线展开,着力打造一个具备可达性、实用性、生态性、参与性和公平性等特性的“以人为本”的滨水景观,使之成为城市继承文化、展望未来的新文化空间。其中,龟兹神韵主要通过一些维吾尔文化元素、古龟兹国佛教文化元素表现龟兹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神秘(图2),军民文化主要展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市阿克苏军民鱼水情深,军爱民、民拥军的优良传统和新疆兵团第一师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的伟大爱国精神。

2.3绿色多浪

滨河景观带设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内容,多浪河景观带沿线规划预留宽为235~270m的绿色空间,作为城市中心未来的绿色生态廊道(图5),为多浪新城的发展准备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3规划目标

滨河景观带将成为阿克苏市建设白水萦回、森林环抱的多浪新城的重要一笔。这里将发展成为阿克苏市新的“核心”区域,滨河景观带两侧区域也将成为该市最活跃和最令人瞩目的热土之一。城市的居民及外来游客都将被多浪新城富有活力的面貌、富有地域人文气息的建筑、富有南疆地域特征的滨河绿地景观等深深吸引。滨河景观带的建设将成为阿克苏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和人们休闲、健身、娱乐、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理想场所与城市会客厅。

4景观设计

4.1城市文脉

水景设计的三大元素是植物、驳岸和活动场地,在多浪河一期南段景观设计中,我们巧用植物穿插,围合水景和活动场所空间,营造步移景异的景观环境,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设计保留了部分具有南疆特色的杨树背景林和大树,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用绿线穿起人文设计,还原纯美自然的生态空间;处理好驳岸、步道、平台、小广场与水景的关系(图5、6),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4.2龟兹神韵

多浪河一期南段景观工程主要包括龟兹神韵、军民文化两段滨河绿地。龟兹神韵主要反映古龟兹国佛教文化的特色和维吾尔文化。东岸从鸠摩罗什立像雕塑开始展现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龟兹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特色,通过浮雕景墙、文化柱和维吾尔建筑风格的园林小品,展现了龟兹盛世时期古人创造的文化艺术成就(图2)以及为龟兹文化作出贡献的古人,而这种文化源远流长,影响着后世。具有浓厚佛教色彩的镏金莲花亭和水中曲桥以青铜装饰的栏杆强化了人们对龟兹盛世时期佛教在西域大行其道这一文化现象的印象。西岸千年枣园内有一座体现阿克苏地域物产――红枣的雕塑,通过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团结和凝聚力。西岸龟兹文化小广场主要通过一组龟兹乐舞的雕塑再现了龟兹盛世的繁荣景象,通过虚(地灯勾勒的舞步)实(花坛围合的舞步)交错的舞步脚印来突显当地人们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

4.3军民文化

军民文化主要表现阿克苏军民关系鱼水情深。在晶水路桥东头南北两侧各设计了一组文化水景,通过“收获喜悦”“爱的旋律”和“军民鱼水情”三幅充满喜庆的大红色透雕来表现当地人们的幸福生活和良好和谐的军民关系(图3)。军民文化段南端布置了一个三五九旅小广场,三组景墙、五个红叶小檗绿篱修剪的五角星和九棵常青大油松树构成了整个小广场的骨架,景墙的中间部分为大红色钢板烤漆镂空的历史文化墙,两端为灰色石材背景的青铜浮雕,这三组景墙再现了新疆兵团第一师的前身――三五九旅这支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生于井冈山,长在南泥湾,屯垦在天山”三个重要历史片段(图4)。东岸自滨水休息空间至三五九旅小广场的滨水步行道上设计了几处花岗岩地景图案,上面摘录了2007年全国十大“爱国拥军模范”卡德尔的拥军日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小广场南边的亲水平台的栏杆上面设置了代表阿克苏地域音乐文化的《阿克苏的馕》的彩色钢板五线谱(图6)。在导流渠与主河道交叉口设计了一座东端古筝造型、西端热瓦匍造型的弧形斜拉索漫水堰桥,跳动的音符、明快的节奏、缤纷的色彩和哗哗的水声(图7),预示着阿克苏人民未来的生活蒸蒸日上。

军民文化段河道东西两侧设计有分别适合成人和儿童的深浅水游泳区,两边各布置了一排警示灯柱加以分隔,两岸各设计了一处供人们休息的阳光沙滩,岸上还有为室外游泳服务的管理用房。细微之处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在导流渠与多浪河交汇处,设计了一个辉煌广场(历史长河)景观节点,布置了一些刻字的景石,记录阿克苏和第一师军垦历史的点点滴滴,展现了阿克苏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的历史,希冀在新的起点再创辉煌,做出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同时,这个广场中还布置了对阿克苏历史发展有过重要影响的几位人物:龟兹王绛宾、音乐家白明达、东窝阔台汗王帖木尔、维吾尔学者阿布杜拉、阿克苏兵备道员罗长钴、民族英雄林则徐、西域都护班超的雕像。西岸中段是老年活动中心建筑、紧邻其北侧是一组老年门球场、健身休息设施和公共停车场,为老年人开展业余文化生活和日常健身休闲提供充足的室内外空间。

5种植配置

5.1植物的选择原则

植物的选择主要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通过乡土木本植物的运用,努力营造“三季有花、四季有绿”的优美景观。谨慎引入少量外来树种。同时,要以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使树木的功能性和观赏性相结合;以落叶乔木为主,落叶乔木与常绿乔木相结合,乔灌花与耐践踏草本相结合;以速生树种为主,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5.2植物配置

植物种植设计以功能为主,更好地服务于周边的园林建筑小品,并与河道环境相搭配。龟兹神韵区域的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种植适应阿克苏气候环境的当地木本植物,在军民文化段岸边适当种植一些色叶植物如碧桃Redautumnalleavesofthemaple、山桃prunusdavidiana以及金丝垂柳SalixXaureo-pendula,形成桃红柳绿的水岸景观,在老年活动中心周围绿地上种植果树如苹果malusdomestica、核桃Juglansregia,以及具有沧桑感的大漠胡杨populuseuphratica等,以成熟的果实、美丽丰富的色彩表达收获的喜悦。总之,通过丰富的植被景观划分空间层次,营造空间意境,体现植物季相变化,达到“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四季景色各异的效果,满足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

6结语

阿克苏多浪河一期龟兹神韵军民文化段景观设计结合具体条件和现状特征,运用新颖的规划设计理念,打造具有显著地域文化特征的高品位城市滨河绿地公共空间,进一步强调滨河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统一性,满足城市市民休闲、娱乐、健身、交流、聚集等需求,勾勒出一幅幅反映阿克苏市人民幸福富足的城市文化图景。多浪河景观水系整治一期工程的设计施工历经四年,现已全部建成并向社会开放,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和外来游客的认可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今多浪河景观水系两侧的各类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图5),阿克苏市区西部一座美丽的聚集人气和财富的多浪新城已初具规模,实现了最初的规划设想。

参考文献:

[1]韩炳越,马浩然,牛铜刚.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县城永昌河景观带规划设计[J].中国园林20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