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专业知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16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1

摘要:根据国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结合“继电保护原理”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实验、实践环节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继电保护;启发式教学;模块化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霍兰茹(1980-),女,河北保定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助教。(陕西延安716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9-0065-02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继电保护装置与发电厂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等密切关联。继电保护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其他专业课和选修课的教学。继电保护装置的更新换代对高校继电保护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能熟练设计、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继电保护装置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继电保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起点高且必须具备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电机学、电力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近年来国家提倡高职高专院校要在实践环节上加大比重,继电保护课程在专业计划中的地位发生变化,理论教学时数减小,大部分学生反映很难入门。为此,本文专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验、实践性环节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思路,力求使学生成为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专业人才。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首先是教材的选取。高职高专学生和本科院校学生的课程目标不同,在教材选取上更加偏重于实用性。目前大部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都是围绕保护原理、动作整定编写,忽略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继电保护配置和对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的介绍。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他们应该掌握的技能是:面对各种电气设备时该设置哪些保护;每一种保护的电路布置;每一种保护在运行和动作时信号显示情况以及根据这些信号如何进行维护;微机保护的实现形式以及动作原理。为了适应高职教育需要,继电保护教材还应包含下列内容:电气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介绍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的配置、保护的原理图和展开图识读;继电保护运行、维护和检修技术,用各种案例实现学生对运行和维护技术的学习。

其次是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由于教材选用的原因,各专业教材之间可能会有重复的内容,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授课前要对整个专业课程设置和各主要专业课知识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适当删减部分内容。加强同一结合点上相关科目的协调配合,避免知识重复讲授,如模拟量采集系统、数字滤波等内容可跳过不讲。同时根据本专业就业所需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适当增加内容。对重点、难点部分合理分配课时,比如在讲解动作值整定计算时只需介绍保护整定的原则,不作复杂的理论分析计算,让高职学生从复杂、难懂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放在继电保护的实用技术上。讲授理论侧重于一些保护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如常规保护(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等)及有关具体保护装置的实验、实训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对于一些学生能自行理解的、工程实际中不再采用或用的很少的内容应少讲或不讲;多讲解一些课本上没有编入的但工程实际中已应用广泛的内容。

由于学生基础水平不同,学习能力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任课老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把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因教制宜。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组织成课外学习小组,让他们自己收集相关电气工程专业方面的资料和素材,扩大专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宽度和深度,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科研项目,如继电保护课件的开发、保护实验仿真装置的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较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方法是教师单一传授式的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过程中,不利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为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规律,采取各种手段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以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体系。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启发式教学的具体做法也不同。

在介绍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时,首先告诉学生继电保护属于二次系统,作用是为一次系统服务的,是反应电力系统故障和不正常状态并做出动作的一种自动装置。然后就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启发学生温故知新,可边提问边回答:常用的一次设备有哪些?故障包含哪些?不正常状态有哪些?继电保护装置对于故障和不正常状态最终的处理结果如何?后面在介绍继电保护的原理时同样可以采用此法,先告诉学生只要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气量或者非电气量的差别即可找出一种原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继电保护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衔接,可以在每次上课开始时花3~5分钟时间复习上次课程知识点,然后引出新内容。鼓励学生提前预习,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上课结束时将本次课的内容加以总结,并针对下次课程内容与本次上课内容的不同进行提问,提出本次课中继电保护方法的不足,针对不足提出解决办法。这样让学生心存疑问,继续进行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自动重合闸”这一章时,首先介绍单相重合闸和三相重合闸,在此基础上引出综合重合闸的概念,即当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采用单相重合闸方式。发生相间故障时,采用三相重合闸方式。综合考虑这两种重合闸方式的装置称为综合重合闸。然后提问:如果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时,选相元件拒动,综合重合闸如何动作?两相先后接地短路时如何动作?通过这样的启发方式让学生对三种重合闸方式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从而掌握各种工作方式的保护原理、特点。

继电保护中有些内容既相互联系又容易混淆,这时就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多方面对比,在对比分析中加深理解,在理解基础上加深记忆。比如在讲到距离保护时可以将之前讲解过的电流保护的知识点加以对比。尤其是二者的整定原则和灵敏性校验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不同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动作电流与动作阻抗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对比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距离保护的相关知识,同时对电流保护的内容加以复习,这样能够使学生将继电保护这门课程更好地深入理解。

2.模块化教学

模块化教学法是以专业工种为模块,把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有机地、系统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它在理论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切入点,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通过模块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起到贯通、点拨作用,只讲解一些难懂的、易错的地方以及一些更快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更全面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整定计算是继电保护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但现有教材中介绍整定计算知识不全面,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整定计算知识。而现场实际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主要是结合原始资料,根据保护原理和设计手册来计算。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对于整定计算部分授课时只作简要介绍,学习的重点放到设计环节中。在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环节中,可将继电保护中的整定计算知识分为电网保护的整定计算、变压器保护的整定计算、发电机保护的整定计算等几个模块向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整定计算原则,并掌握整定计算内容。如发电机保护的整定计算参照某发电厂或程设计任务书,提出设计要求。设计时,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各种发电机保护的整定方法,然后结合设计要求讲解各种保护,进一步理解整定原则和方法。这样,经过课堂学习、设计环节之后能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继电保护的整定计算知识。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继电保护课程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学生学习起来较难掌握,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方式讲解。

1.多媒体教学的合理应用

可利用authorware、photoshop、Flash等工具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将复杂的继电保护设备、电路接线、工作原理以声音、图像、图形和动画等形式表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目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被各级院校、教师接受和推广使用。

2.借助仿真软件进行演示

仿真技术辅助教学既可演示复杂系统的未知结果,又可演示系统随参数变化的变化结果或变化趋势,有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更能弥补实验手段的不足。目前,各种火电机组仿真系统、变电站仿真系统、电力系统物理模拟和计算机仿真系统等仿真平台已得到广泛应用,可以在这些仿真平台的基础上开发相关的仿真项目应用到继电保护的教学中。利用开发的仿真平台可以模拟实际电力系统故障的发生、继电保护的全程动作情况,让学生亲历电力系统运行的实况,学会对事故的分析和处理,进一步理解保护的原理。

3.采用电化教学演示

继电保护课程的许多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背景密切相关,通过录制与生产实际背景相关内容的教学录像片,可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生产实际中继电保护装置的实际安装、调试过程的各个环节,使他们在集声、像于一体的多媒体环境中轻松地掌握复杂、枯燥的安装调试过程。比如在介绍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时,可以播放有关在电厂或变电站中的ta二次侧在运行中开路后的现象、后果以及更换电流表或电流继电器时采取的方法与措施的录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下掌握电流互感器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四、重视实训、实践环节

目前继电保护规定的实验一般都是认识性、验证性的实验,发挥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可减少验证性试验比例,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让学生自己接线和调整参数,模拟电力系统故障和保护装置的动作过程。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为了达到很好的实习效果,需要根据专业教学的时间安排好前期课程的设置。在开始专业基础课程前,首先安排学生在学校周边的电力系统进行参观性质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导论”,使学生建立起“专业”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认识,然后在学习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后再组织学生到电厂、变电站或其他相关单位进行“毕业实习”。

五、结束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自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为适应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应加大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力度,在教学中体现继电保护原理、装置、整定计算的有机结合,以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培养出适应电力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王世强,兰琴.启发式教学在继电保护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报,2009,(8).

[3]黄永红,杨泽斌.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6).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2

关键词:工程;应用;保护;课程

作者简介:宋丽群(1967-),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韩笑(1969-),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21116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南京工程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改革”(项目编号:JG201020)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4-0044-02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以智能电网及新能源技术为代表的电力相关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背景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有必要继续改革、创新和实践。从而为创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精品课程,促进专业及学科的发展,提高电气工程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水平做出积极贡献。目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存在的普遍问题如下。

理论分析偏多,与实际装置脱节。“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本身的专业性很强,也涉及到许多实际的装置,要求学生先期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的整体特征、电气设备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而言,对实际的电力系统及相关设备的认知不足是较普遍的现象,教学内容中对于实际的保护装置介绍较少。而目前电力系统已广泛采用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其数字化程度高、功能综合性强,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中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继电保护原理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方面因为不了解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理论的具体用法,而感到教学内容枯燥,另一方面又因为不了解工作中将要面对的新型继电保护装置,而感到自信心不足。

学生自学能力较弱,教学模式有待改进。在前期的改革中,进行了基于CDio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对于部分教学内容实施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试点。但在试点过程中,仍存在学生过分依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材,自学课时偏少,在课堂上与老师互动偏少等现象。以上现象使得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中推广基于CDio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必须围绕加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中心要旨,从工程技术应用、技术创新更深层次找准“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目标定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建设相关教材、改变教学手段、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与现场紧密接轨,从而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效果。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的目标定位与改革方案

改革的目标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求,面向普通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坚持“基本理论适度、注重工程应用”的基本原则,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融合。力求解决继电保护教学难点多、教学枯燥等问题,在编写出具有鲜明特色的继电保护工程应用教学能力的,具有高度“互动性”的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制定新的课堂教学方案及实践教学方案,为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继电保护工程技术人才服务。

改革的方案是:确立主动适应行业发展,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以企业全程参与为方法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新理念。规划建设了适用教材,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转变传统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脱节的思想观念,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融合,贯彻回归工程教学的理念,创建基于CDio教育思想的“引导、训练、评价”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实施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试点。

三、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此项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教材内容的充分论证、合理组织,本身就是教育理念的体现。根据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目标任务,规划建设了继电保护专业适用教材,该教材由南京工程学院(我院)教师为编写主体,邀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编写,反映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新工艺,突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主要特点如下。

(1)易理解。语言阐述简洁易懂。以实用继电保护为出发点,不搞理论研究,避免复杂的整定计算,多讲最基本原理及用法,多讲实用时所遇到的问题。本书的主要专业基础知识来源于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的内容。因此,在进行理论讲解时要简单,对于专业术语加以注释说明,注重讲解理论的来源以及用处,以简洁、通俗的语言让学生明白该理论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避免繁琐的推导过程。

(2)有灵魂。紧紧围绕“二次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进行组织,杜绝介绍某一种保护或继电器原理而不介绍保护的具体用法,保护原理和实用保护装置相对应。同时始终以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的“四性”要求为“魂”,在介绍保护原理、整定、接线、案例分析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于继电保护的“四性”矛盾及统一关系的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蕴含于继电保护知识中的严谨而富有创新的科学哲理,将专业课教学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其对待事物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3

【关键词】继电保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8C-0072-0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新的形势,高职教育要主动适应社会的需求,对原有的教学进行改革。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供用电专业的核心课程,对于培养合格的电力人才具有较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这门课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学生学起来很费劲。为了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的要求,本文试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改革三个方面对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

一、课程内容改革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职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能走进了大学,但是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差别很大,一个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要上好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这对于教师来说压力很大。面对这样的情况,首先必须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以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教师走访企业,与一线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请来专家对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及整改意见,并从中总结出电力职业所要具备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根据调研的一手资料,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不再一味地追求大而全的知识,而是把学生定位具有专业技能的技术人员,与一线岗位进行对接,更注重学生对现场问题的解决和设备的维护方面,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用性。于是我们打破现有的教学内容按章节来上的习惯,不在以灌输继电保护的所有知识点为出发点,而是针对这个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总结了五大模块、十二个子项目,其中五大模块分别是基础模块、线路保护模块、主设备保护模块、自动装置模块和信号控制模块。这门课程的定位就是为后面开展的实训课程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通过这样的改革,改变了教师一味的教授理论知识、不重技能的缺点,也改变了教师把理论知识讲得很深入,而学生又不能理解的两难情况,把教师从繁重的理论知识给解放出来。本团队对照典型工作任务里面的所要求的理论知识,重新梳理这门课的知识点,把很多用得少,但是理论性很强的内容给删除,比如距离继电器的灵敏角、线路在有分支情况下的距离整定等。把典型任务里面要求的基本知识点给讲透。这样教师不会再有课时紧张的情况,有了更多的时间对着门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革,学生有了更多时间去练习和提问,从而提高他们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任务式教学,传统教学方法里的两条“平行线”――理论内容和实践能够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方法改革

以往上继电保护都是教师满堂灌,课堂是教师的独角戏,师生互动很少,这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里面的知识点。为了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的要求,就必须要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充分采用各种教学媒体

现代社会,教师和学生都能很轻易地接触到网络和各种媒体,为了使枯燥而乏味的继电保护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多媒体+案例”的教学方式。为了找到学生易懂的多媒体资料,可通过网络收集大量与继电保护相关的视频和动画,通过一些编辑软件对它们进行加工处理,转化为上课的课件。而对一些网上没有的视频,还可以深入电力企业,把企业一些培训员工的视频和图片拿回来编辑,变成上课的视频文件和动画,使得学生能通过这些视频和动画的展示,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保护动作的相互过程,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在智能手机已经在学生中广泛普及,为了使学生课后也能充分学习继电保护的知识,教师可建立微信群,一些网络上制作比较好的继电保护的视频和文件,让大家有空的时候都能下载这些文件学习,弥补课堂上时间短的弊端,也能够对一些难懂的知识点进行有益的补充。通过多媒体,很多书本上枯燥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从而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继电保护的原理。

(二)充分利用仿真软件

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理论课,是为后面的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实训课提供理论支撑的。如果这门课没学好,后续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的课程就不好开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除理论性强外,还存在大量的计算。对于本专业有部分学生是文科生和对口招生的学生,他们的计算水平的底子并不是很好。为了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一味地强化项目式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例如,对于继电保护的电流三段式保护这个知识点,可利用电力的仿真软件pSCaD,利用仿真软件可视化好的特点,在课堂上搭建线路模型,设置故障点。给仿真软件里面的示波器加载线路电流,通过可视化的软件,把短路前和短路后的电流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电流的变化量对线路造成的影响。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对线路进行保护,通过对电流设定整定值来保护线路。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很自然地掌握了计算整定值的方法,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有了电流三段式的计算的基础后,对于距离三段式保护的计算,教师可对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模仿电流三段式的计算方法来算出距离保护的整定值,再把学生算出的整定值设置到pSCaD搭建的模型中来进行验证。通过这个的手段使学生对自己的计算水平和能力产生较强的自信,也能检验出他们易出错的地方,便于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有所改正。事实证明,通过仿真软件辅助教学,三段式电流的的整定计算学生的掌握率提高10%以上。

(三)充分利用实物元件

看懂二次接线图是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课程必须教会学生掌握的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既费力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而采用任务式教学方法,可以大幅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例如,过电流二次动作的原理图,教师可首先通过视频的演示,把二次图的过电流保护动作原理演示出来,学生掌握基本的原理后,把学生领到已经安装和调试好的由电磁继电器组成的二次电路的屏柜面前,结合图纸对照实物,对学生布置任务,让他们找出过电流保护的继电器以及它们之间的连线。结合实物接线,画出它们的接线图纸,这个过程使学生能轻易掌握识图方法,教师再也不用反反复复地演示过电流的保护原理图,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受到教室和设备的局限,许多电力院校供电系统继电保护、微机保护和二次接线实训被割裂成三门独立课程来开设,这既耗费课时,也不利于学生理解这三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构建课程整体意识。为此,随着学校硬件逐步完善,应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转变,将供电系统继电保护与微机保护、二次接线实训整合成一门课。目前,许多电力院校都在这方面做出了探索,一些好的电力系统的学校已经开始实施。这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将知识点融入项目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学、练、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一体化教学大致的实施步骤如下:教师讲解这个任务要涉及的知识点,紧接着布置任务,学生根据拟定的方案完成任务,提交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点评、打分。通过一体化教学,把真实的场景搬到教学中来,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供电系统继电保护是一门涉及多个基础专业、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这使得教与学的难度都比较大,因此,有必要在结构安排、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方面做出一些新的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教学不应是一个照本宣科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增长见识、消除困惑和分享经验的过程。应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课堂的氛围变得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梁志坚,李啸骢.继电保护课群的优化与改进[J].中国电力教育,2008(1)

[2]常晓颖,王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0)

[3]宋丽群,韩笑,杨志超.“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24)

[4]成茜.《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二次回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2015(4)

[5]霍兰茹,高职.“继电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专业教学,2012(9)

[6]罗志成,王金凤,徐岩.高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课程项目化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创新教育,2015(7)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4

2002年期间:第一次跟随师傅参加现场实践工作,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110kv新添变电站春季检验工作;参加了新建110kvxx变电站的安装调试工作,安定变电站110kv部分采用先进gis室内一次设备,全站实现无人值班站;参加了110kv新添变电站技改工程工作,实现保护微机化改造;参加了35kv内官变电站、宁远变电站、阳坡变电站实行无人值班站的改造工作;期间,一直参加其他各变电站的消缺工作。在期间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有关条文;在这一年工作中,对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有了系统地初步熟悉,会公道使用常用工具和专业工具,并做好维护保养工作,正确选用丈量仪表、仪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能正确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及继电保护有关规程,会按整定值通知单整定各种继电器,能正确执行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整定通知单中的跨线连接和连片投切等各项要求措施。

2004年期间:参加了xx330kv变电站的验收工作,xx330kv变电站是我公司首座33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使我有机会熟悉学习,对高电压等级更深进学习电气知识;参加了110kv高崖变电站gis室内一次设备及其二次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在这一年中,对继电保护工作已很大程度上把握了技术。

2005年期间:参加了110kvxx崖变电站、xx变电站、***变电站的旧直流系统的电池更换工作;参加了110kv渭源变电站、高崖变电站的低周减载安装调试工作;参加了110kv洮阳变电站110kv线路新增、母联保护装置安装调试及投运工作,在这工作中,我在师傅的指导下,学习独立完成工程负责人应该把握的。在这一年当中,有了独立负责一项普通工程的能力。

在这工作的几年中,我对继电保护工作应知应会、应把握的基础知识已把握,对继电保护工作中碰到的诸多题目,有了一定的经验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任务中,还是继续向师傅们虚心请教、刻苦钻研继电保护知识,使自己在继电保护工作岗位上发挥得更出色。

在这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中,自己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做了一些实际工作,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进步。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5

作为学校的教研项目,笔者于2005年起开发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并对之进行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谈几点经验和体会。

一、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把学历教育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证体系衔接起来,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的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即“双证书制”。从2003年起,我校在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开展了多项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与考试,即进行“双证书制”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各类高等院校有关电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电力行业的一项主要技术工种。近年来,随着我校“双证书制”教学的深入,参加继电保护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学生占毕业生人数的比例逐年快速增长。为更好地落实“双证书制”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必须开发出一套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使其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评定为核心,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中对继电保护中级工应熟悉、掌握和具备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按模块分布在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师在每个教学过程中心中有数,重点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标明确,学以致用。在保证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考核的通过率,即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途径

1.开发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将用人单位对继电保护中级工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需求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创建培训包的各个教学培训模块及其任务书。

(2)将构建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与学校的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任务书的实施方式和方法。

2.开发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流程

(1)原始数据采集环节。即采集继电保护中级工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应具备的有关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等。

(2)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分类统计、构建总体方案环节主要是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整理,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继电保护)》,构建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框架,编写总体方案,制定各个教学培训模块。

(3)构建各个模块任务书环节。本环节的任务是根据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总体方案,将各个教学培训模块与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拟定各教学培训模块的任务书。明确各个教学培训模块的目标、内容、培训时间及相关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和实施效果的检测等内容,然后咨询有关专家,对构建的总体框架及拟定的各模块任务书进行论证,确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总体方案及详细的各模块培训任务书。

(4)确定学生,实施教学培训环节。本环节根据已创建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各模块任务书,按照优、良、中、及格的学习成绩选取学生,并实施教学培训。

(5)考评、完善环节。主要是通过河南省电力系统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对选取培训的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核,并对其考核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评价。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效果与开发体会

利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实施教学培训的学生,在通过我校学历教育各项考试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参加河南省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中级工技能鉴定考试,全部合格并获继电保护中级工证书。

通过对继电保护中级工教学培训包的开发,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1)理解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对有关工种的要求,了解生产现场对有关工种的需求,熟悉有关工种学历教育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开发出教学培训包的基本保证。

(2)加强“双证书制”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责任心及专业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学培训包实施的必要措施。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6

关键词:微课;专业教学;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23-0023-02

微课程,即对常规课程的微缩,是基于“微学习”而建立的“微内容”。具体地,就是用10~20分钟的教学设计,将一个知识点讲解通透,并以网络媒体作为平台展示给学习者。由于微课程具有“位微不卑”“课微不小”“步微不慢”“效微不薄”等优势,随近几年高等院校也掀起了微课程的研究之风。[1,2]但是,目前高校的微课程研究多集中于基础课程教学,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应用甚少。因此,本文探索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专业课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取得了一些教学心得。

一、微课的设计定位

微课程作为网络远程教学终端,服务于本校电气专业或非电气专业,甚至校外社会人群。既可以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生的校内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3]的有益补充,方便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也可为未修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者开启专业知识的大门。

此外,微课应以学习者角度设计,而非教师角度,从而充分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潜力。[1]

二、微课的制作方法

微课程以网络媒体为平台,终端以视频的形式呈献给学习者,因此微课的制作有如下软硬件的要求:

1.录制微课的专业录播教室

需要配备多机位的高清摄像机。按照笔者制作经历,至少需要一个针对主讲教师的机位,一个针对听讲学生的机位,如果有师生全景镜头,效果更佳。多机位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期制作时镜头切换更加游刃有余。当然,录制风格可以不拘一格,比如有些采用“画中画”的预期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但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制作的效果应该是提前考虑,做到心中有数。

来自各摄像机位以及ppt自动播放的多路信号收集完毕后,需要进行合理的剪辑。此外,需要增加字幕的输出,以及制作必要的反应微课内容和教师信息等信息的片头、片尾。

3.展示微课的网络媒体平台

微课制作完成以后,需要放在一定的网络平台上展示,方便学习者使用,如本课程的微课便放在本校的BB教学平台。[4]

三、微课的选题方向

由微课的定位出发考虑,选题应偏重基本知识点。应用到本课程,比如“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阻抗继电器的动作特性”等,都比较适合制作成微课形式。但是,如果是面向职业培训的微课,宜跳过基础阶段选择面向工程的具体案例来强化知识点。[5]

本文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为例,进行一个知识点的微课设计案例――“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1.教学背景[6]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是电气工程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设置于第七学期。先修课程主要为“电力系统基础”“供配电技术”等。

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已经对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接线方式、运行方式等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已经掌握了潮流计算、短路计算等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围绕电力系统二次设备,对典型集中传统保护原理进行介绍。

本次微课内容,是该课程第一章《绪论》中的第三小节,根据教学安排,是本门课程的第二次课。第一次课,学生对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次课,承接上堂课的内容,继续讨论“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从整个课程体系来看,本节内容“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是贯穿全课程的最重要基本线索,处于一个纲领性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要求理解四项基本要求的含义,并能够分别举例说明。其中选择性和可靠性是难点,而选择性又是重点。

3.教学方法

授课形式采用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类比法、阐述法、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方法结合。

4.教学路线

在上课伊始,通过播放一个“变压器故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复习“电力系统故障”的概念以及“故障的危害”。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增加学生对以上知识点的感受。

由“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为了避免以上损失,故障能否及时从电网中切除?若可以,又由谁来完成?通过上节课程可知,继电保护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三道防线之首。

再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深化问题,进一步提出:继电保护如何能够完成基本任务,即对继电保护有何基本要求?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在进入正式内容之前,联系工程实际,补充了“几个位置称谓”。

同时,采用“类比”法,类比电力潮流的“上下游”的相对关系,明确“上下级”线路的关系。此时,板书演示电力潮流流向。

利用“阐述法”,介绍本节主要内容“对继电保护的四项基本要求”,即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同时指出选择性和可靠性是“难点”。

关于“选择性”讲解(难点之一)如下:先利用“阐述法”,介绍了“选择性”的概念;再利用“启发式”,引出进一步的探讨“什么样的保护行为是具有选择性的行为”,然后利用“案例法”借助多媒体演示(如图1)解释以上问题。继而联系工程实际,进一步考虑现场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导致主保护不能动作,引出“后备保护的概念”。再利用“案例法”,借助多媒体演示,解释“近后备保护”和“远后备保护”。利用“比较法”,比较远、近后备保护的差异,取决于安装位置是异地还是本地。最后利用“类比法”总结“选择性”,用“自扫门前雪”的生活例子来类比主保护、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的关系,深化对选择性的认识。

关于“速动性”的讲解设计如下:先利用“阐述法”,介绍了“速动性”的概念;再利用“列举法”,通过多媒体演示,介绍保护动作时间和断路器的动作时间的具体要求;然后联系先修课程中关于“暂态稳定”的知识点,利用“板书”画出曲线(如图2)解释继电保护要求速动性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灵敏性”讲解如下:先利用“阐述法”,介绍了“灵敏性”的概念;再利用“案例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解释“什么叫做保护具有灵敏性”;最后提前说明后续章节内容与“灵敏度的计算”相关。

关于“可靠性”讲解(难点之二):首先利用“阐述法”,介绍了“可靠性”的概念以及“影响可靠性的因素”;然后利用“案例法”,指出可靠性中的两个方面互有矛盾。“板书”演示联系薄弱的系统和联系紧密的系统,两种情况下考虑可靠性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小结“四项基本要求”:利用“案例法”,举例说明“选择性与速动性是一对矛盾体”以及“灵敏性与可靠性是一对矛盾体”,然后分别用一句话小结四项基本要求,并指出用辩证统一和矛盾对立的眼光看待四者之间的关系。

最后总结:强调“四项基本要求不仅是评价已有保护原理的标准,也是设计新型保护原理的依据,因此四项基本要求将是贯穿整门课程的线索”。

四、微课设计总结

本节微课内容围绕“对继电保护的四个基本要求”,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类比法、阐述法、比较法、列举法等多种教学手段结合,以多媒体课件为主、板书和现场视频为辅的教学形式,对教学路线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将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传达给学生,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这门课程的特点是不仅理论性强,而且面向工程实际。因此,本节课程的设计不拘于原始教材,讲解过程中适时引入工程实际的案例,理论联系实际,以就业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更佳。

另外,本次微课的设计注意联系先修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作为新内容的支撑。而且,对本门课程后续内容也适时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温故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本次微课内容中,关于四项基本要求的辩证统一和矛盾对立的关系,也是一种哲学思想,可以启迪学生的哲学思维,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综上,本次微课的教学设计会推动教师对整门课程的深入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

[2]梁乐明.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

[3]张保会,尹项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4]王颖.我校电力系统类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

[5]程岚.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7

关键词: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1.153

0引言

在供电企业电网运行中,一些故障的出现会对电网的正常运行、工农业的生产以及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供电企业的电网安全正常运行提供保护。而继电保护模式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继电保护模式在实践应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因此,为了保障供电企业电网的持久健康运行,我们需要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工作。并且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1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1.1数据测量出现误差

数据测量出现误差是供电企业继电保护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继电保护的具体应用中,由于许多的工作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而这些人工对于相关电力数据的测量不够精准、出现了误差,对于供电企业的电力输送与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

1.2覆盖面不广泛

电力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覆盖面不广泛。从整体而言,我国的配电系统的建设与规划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继电保护的规范与措施还有许多的不完善。比如:环网供电线路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电路故障时,就有可能面临大规模停电的风险,而传统的利用保险丝断开或者是开启开关的方式是无法满足大规模的用电需求的。因此,加强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范围是必然趋势。

1.3员工技术性不强

员工技术性不强也是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应用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一些电力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职业素质不强、工作态度不积极等等,这些情况的发生对于继电保护模式的有效应用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1]。

2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2.1完善继电保护模式的覆盖面积

首先,进行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完善继电保护模式的覆盖面积。比如:加大资金与技术的投入力量,对于传统的“保险丝模式”的电路故障管理方法进行改进与提高,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与之形成全面的保护网络模式增强其安全性与科学性,满足广大的区域性环网电路与众多的农村电网的用电保护需求,推进我国智能电网模式的早日形成,促进我国电网运行的科学性与持续性[2]。

2.2进行精准的数据测量

其次,进行精准的数据测量也是解决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第一,进行好理论计量值的研究工作。第二,在进行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中,进行科学的计量工作、避免计量数值与实际计量值之间的差距。

2.3对于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复

再次,对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修复也是解决电力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问题的另一个方法。继电保护模式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复杂性,因此会产生许多的漏洞。比如:校验器的漏洞会严重的影响到继电保护相关设备的有效性与仪器的灵敏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继电保护模式应用中对于已经出现的漏洞以及可能出现的漏洞进行及时的修复,使继电保护模式的功能与作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3]。

2.4加强技术的开发力度

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大技术的开发力度以解决供电企业继电保护模式存在的问题,全面地促进继电保护模式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保护工作作出重要的贡献。为此,第一,对于继电保护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进行更加细致认真的研究工作,推动继电保护理论系统的建立与完善,为继电保护模式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平台与基础。第二,利用现代的网络信息科技的软件与硬件设施与系统进行继电保护模式的模拟研究与网络技术平台的完善工作,可以找寻到继电保护模式研究的科学方法。第三,广大继电保护模式研究的科研人员要具有认真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用顽强的意志品质,推动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第四,在对于继电保护技术进行实践的应用中,注重实际运用结果的收集工作,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总结,用正确的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寻找出解决的方法[4]。

2.5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最后,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是电力企业进行继电保护模式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比如:电力企业定期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与专业学者、专家对于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工作,提升他们对于继电保护模式进行应用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的竞赛与专业技能的学习与交流活动,对于提升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5]。

3结论

对于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有利于供电企业全面的提升自己电力系统安全保护的质量与效率,保障本辖区内工、农业生产与百姓生活的正常进行,更有利于我国智能电网的早日建设完成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楠,晁智超.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民营科技,2016(08):41.

[2]朱友林,叶美授.探析供电系统继电保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通讯世界,2014(22):197-198.

[3]吴达华.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子制作,2015(03):234.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校验;风险分析;控制

中图分类号:tm77文献标识码:a

继电保护校验是电厂运维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在实际的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出现的工作失误或者试验错误,都会引起整个电网系统的运行故障甚至大面积停电,对人们的生活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为了确保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规范性,需要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此来实现零风险的电能生产。

一、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常见风险及防范措施

在电厂实际的继电保护校验过程中,常见的风险包括很多方面,一般情况下包括发电机保护风险、变压器保护风险、线路保护风险等,结合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主要工作流程,对其中常见的继电保护校验风险进行分析。

1.在实际的工作准备阶段,主要是根据相应的图纸来对工作程序进行研习,这样就可能由于图纸准备不足而出现潜在风险,相应的图纸与现场试验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从而导致接错线或者误触碰而造成相应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进行检验之前,需要工作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并且将其与图纸进行比对检查,最后对运行中的设备端子进行检查。

2.在对保护装置的交直流回路间进行检查的过程中,由于事先没有对二次回路进行检查,保护装置中交直流回路与其他回路产生不正确的连接,导致保护装置的损坏,需要工作人员对其中的回路进行隔离分析,在检查清楚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处理。

3.在继电保护校验的工作当中,有一项检查内容为根据实际要求来加电流和电压,在这个检查内容当中,往往由于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基础操作能力不足,造成继电器的烧坏。在工作人员能力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养,并且保证其能够按照规定要求来加电流和电压。

4.在对保护整定值进行校验的过程中,需要对保护整定值进行记录,并且在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再次对定值进行核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却没有按照实际规定来完成检查任务,而是惯性违章,具体表现在一个人对保护整定值进行修改,在送电前忘记改回原来的定值,并且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没有进行最后的核对工作,这就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校验之前首先对保护整定值进行记录,在检查工作完成之后由两个人进行一定核对定值,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数值的准确性。

5.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开关设备故障,主要原因是电力系统设计中出现了选择问题,或者是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高负荷运行的状况,导致电力开关设备与实际负荷运行情况不相负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开关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继电保护校验的典型风险和控制措施

电厂中继电保护类型和保护原理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现场的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也不同,其典型风险和控制措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装置的外观和接线情况进行检查

此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对保护装置各插件上的元器件的外观质量、焊接情况、保护装置的背板接线情况和保护装置的实际固定情况,在实际的检查过程中,会出现保护装置元件质量不过关、线路出现破损断线和固定装置松动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需要根据保护装置和接线的实际要求,对其外观质量和固定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检修。在对相应电压等级的线路保护检查过程当中,当对线路的开关进行检修的过程中,线路的负荷会转向旁路,使别的线路电压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其潜在风险为对抽取二次的时候有电压出现,会导致二次抽取电压的保险丝烧断,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解开电压抽取二次端子之后,采用绝缘胶布对线路进行包裹。

2.母差保护

在对母差保护进行校验的过程中,其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为运行中的所有间隔开关,可能会出现误跳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在短接母差屏运行的过程中,在打开间隔回路的电流互感器的时候,将其中所有运行中间开关的跳闸回路进行解开,并且采取绝缘胶带将运行端子进行包裹,防止由于误碰而出现相应的电力运行故障。

三、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的安全控制措施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的潜在风险可能会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工作安全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其主要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工作内容

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之前,需要对检验的内容进行确定,并且在对图纸和现场情况进行确定的情况下,对工作中所涉及的操作进行规范控制,严格执行工作票制度,对于运行中的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需要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在工作之前开工作票和继电保护措施票,在进行实际工作之前,相应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工作交底工作,使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明白工作内容和所需要注意的部分,防止接错回路或者解错回路的现象出现。最后,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已经停电的电力互感器进行电流测试,保证电流互感器处于无电流和无电压的状态,这样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工作。

2.对工作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养

从目前来看,在进行继电保护校验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往往来自于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或者是专业知识不够,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是需要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保证其具有一定的专业工作基础,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安排专人进行监督,在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过程中,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能力会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另外一个方面,需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进行规范,部分工作人员会由于习惯性的违规操作,而造成较大的运行风险,针对这样的情况,相关技术人员首先需要对工作中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工作人员在工作当中提高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以此来消除事故隐患和人为的不安全行为。

结语

继电保护校验工作是电厂中一项基础性工作,工作质量与电网的安全运行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在对继电保护校验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和确定之后,在此基础上寻找相关的控制措施,并且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林鸿波.继电保护校验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9

2010年《行动计划》提出“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二十四字方针,结合实际和各相关部门职能,从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审批登记、行政执法、司法保护、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宣传、培训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为权利人提供服务等10个方面提出164项具体措施,并明确了牵头和参与部门。整个计划针对性强,对我国2010年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010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全文)

一、工作方针

2010年,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方针是:“完善制度,加强执法,突出专项,推进协调,强化宣传,规范管理”。

完善制度。根据现实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执法。加强行政执法体系、司法保护体系及相关工作机制建设,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充分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渠道作用。

突出专项。紧系部门职能,创新方式方法,有重点地针对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和行为,持续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净化市场环境。

推进协调。进一步推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统筹协调工作,加强部门协作,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形成合力。

强化宣传。注重宣传实效,拓宽宣传渠道,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国内外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真实状况,同时继续强化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规范管理。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相关管理工作,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形成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

二、具体措施

(一)知识产权法制建设工作计划

1.制定、修订部分专利、商标、版权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

(1)制定《保密专利权管理、实施和保护办法》。

(2)修订《专利条例》。

(3)继续进行并完成《专利实施强制许可办法》、《专利行政执法办法》的修订工作。

(4)继续进行并完成《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

(5)修订《国防专利条例》。

(6)推进《商标法》的修订工作。

(7)加紧对《商标法实施条例》修改工作的前期调研,为启动《商标法实施条例》的修订做好准备。

(8)积极推动《商标条例》的立法进程。

(9)推动《商标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

(10)推进《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的修订工作。

(11)适时推进《商标评审规则》的修订完善。

(12)做好《著作权法》修订工作。

(13)加快《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支持和鼓励地方性版权立法工作。

2.制定、修订其他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规章

(1)健全劳动合同制度法律体系,完善商业秘密保护相关制度。

(2)继续推进《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的立法协调工作,开展生物遗传资源进出口管理制度的研究制定工作。

(3)《农业植物新品种命名规则》,修订《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

(4)协调起草《知识产权滥用反垄断指南》。

(5)根据《对外贸易法》中“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规定,研究起草配套规章。

(6)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进程,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性文件。

(7)加快《中(传统)医药法》的立法进程,继续开展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的立法研究工作。

(8)修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进一步完善有关规章制度。

(9)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实施办法》。

(10)积极做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稿)》上报后的相关工作。

3.起草、制定知识产权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

(1)适时出台关于审理垄断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司法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部分地方人民法院试行由知识产权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标准的通知》。

(4)深入调研知识产权行政审判中的法律适用问题,适时起草审理专利、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的司法解释或规范性文件。

(二)知识产权审批登记工作计划

(1)升级改造“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申请系统”,便利公众申请、管理或查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

(2)完善商标注册审查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审查效率,确保完成2010年审查140万件商标注册申请、审查周期缩短到1年之内的任务,彻底解决商标注册审查、评审积压问题。

(3)继续加快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申请的审查,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权益保护。

(4)做好专利电子审批系统、专利检索与服务系统、外观设计专利智能检索系统的上线运行工作,推进电子申请,优化审查业务运行管理。

(5)建立巡回审查和集中审查方式,完善加快审查制度,提高专利审查效率和水平。

(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计划

1.开展专项行动

(1)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加强品种真实性鉴定和制种大省监管力度。

(2)加大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抽检力度,实现监管常态化。

(3)在“质量月”等时期适时组织开展集中打假专项行动。

(4)适时组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项执法打假行动。

(5)开展打击接收、传播非法广播影视节目和其他侵权盗版行为专项行动。

(6)继续开展2010年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和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

(7)组织开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等多部门参与的全国性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

(8)认真做好世博会标志、广州亚运会特殊标志及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

(9)继续开展以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为重点的“雷雨”执法专项行动。

(10)继续开展以打击专利诈骗行为为重点的“天网”执法专项行动。

2.加强日常执法

(1)继续加强对授权品种生产许可证发放的管理和事后监督,加强对种子市场的监管,重点打击无证和“套牌”生产、销售行为。

(2)全面推进文化市场计算机监管平台建设,严厉打击文化市场侵权盗版行为。

(3)继续保持打击进出口侵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改进执法手段,加强侵权信息收集和风险分析,对侵权风险高的货物加强实际监管。

(4)加大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力度,进一步规范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工作。

(5)加强网络知识产权监管,打击侵犯商业秘密、仿冒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适时部署查处大要案件。

(6)继续加大商标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商标侵权假冒行为。

(7)协调解决农产品品种名称与农产品商标保护冲突问题。

(8)做好涉嫌商标犯罪案件移送工作。

(9)继续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打击假冒,保护名优”活动,加强对假冒产地、厂名厂址、质量标志等违法侵权行为的日常执法打假,着力查处一批大案要案。

(10)加强对版权产品生产、制作、销售和传播大型企业的监督管理,帮助其建设版权内部管理制度,增强自律意识。

(11)强化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执法,及时查处植物新品种保护侵权和假冒等违法行为。

(四)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计划

(1)继续积极推进有关法院由知识产权庭集中审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的试点工作。

(2)继续研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上诉法院相关问题,重点考察美、日等国的专门知识产权上诉法院制度。

(3)推动专利、商标授权确权程序的简化和完善,努力简化有关救济程序。

(4)召开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讨会、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和第二次全国法院专利审判工作座谈会,总结审判经验,统一司法政策。

(5)就商业秘密司法保护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出台有关指导性文件,通过司法政策引导市场主体依法建立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6)逐步建立和完善司法鉴定、专家证人、技术调查等相关诉讼制度。

(7)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法院在专利等技术性案件审判中积极探索开展技术调查的有效方式和具体做法。

(8)探索建立最高人民法院特邀科学技术咨询专家名单和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技术专家库。

(9)就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司法保护、音像制品著作权侵权赔偿和知识产权诉前临时措施制度等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及时明确有关的司法政策。

(10)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对办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存在的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的情况及时予以监督、纠正,并注意发现和查办背后的职务犯罪。

(五)知识产权执法体制机制建设工作计划

(1)继续加强与香港海关、澳门海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2)进一步规范商标行政执法区域协作,更好地发挥区域协作组织在商标行政执法方面的作用,进而促进商标行政执法在全国范围内的协作。

(3)探索和建立广播影视数字版权技术相关保护机制。

(4)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体制,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程中,明确副省级以下城市版权行政执法的主体、职能和责任,将版权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任务落到实处。

(5)以上海世博会、广交会等大型展会为重点,引入版权保护工作机制,坚决打击展会侵权盗版投机行为。

(6)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版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举报、查处侵权盗版工作机制,完成2009年度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及个人的表彰工作。

(7)开展与香港海关的版权事务合作,在香港签订互助合作协议。

(8)进一步完善版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机制,加大对著作权犯罪的打击力度。

(9)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建设工作。

(10)进一步建立完善与国内外权利人以及权利组织的沟通交流机制。

(11)继续推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机关之间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并通过这一机制督促行政执法机关及时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

(六)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工作计划

1.宣传重点

(1)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落实中央要求,推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措施、新成效,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典型经验。

(2)配合重大执法专项行动,结合群众反映强烈的侵权问题,选取典型案例,开展舆论监督,引导社会公众增强法制意识,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主动性。

(3)把握“世界知识产权日”等时间节点及有关重要活动,加大知识产权法制知识、科学知识的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创新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4)继续推进“法律六进”特别是“法律进企业”活动,以“五五”普法总结为契机,做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情况的总结验收,不断推进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工作的深入。

2.开展大型宣传活动

(1)举办第二届和第三届“商标离我们有多远”商标知识大赛和“我身边的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征文活动。

(2)围绕纪念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颁布100周年及新中国著作权法颁布20周年开展版权保护宣传活动。

(3)开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创意金奖(中国)评选活动。

(4)面向大中小学生和城市社区,继续深入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活动。

(5)组织2010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3.举办论坛、交流会和制作、宣传材料

(1)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年度报告。

(2)编写“337调查”应诉指南和“337调查”案例集。

(3)评选并2009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十佳案例,《2009年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状况》白皮书。

(4)举办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暨商标海外维权研讨会。

(5)召开内地与香港商标工作协调小组第二次会议,并与香港知识产权署共同举办研讨会。

(6)开展与台湾地区相关组织的商标事务合作,加强对台商商标权益保护,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大涉台商标工作宣传力度。

(7)在2010年中国中西部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地理标志相关论坛。

(8)举办2010年国际版权论坛。

(9)继续加强两岸版权事务的沟通和合作,做好海峡两岸一年一度的版权界交流互访活动。

(10)举办2010年中国知识产权高层论坛。

(11)举办2010年全国外商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

(12)举办2010年全国内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座谈会。

(13)组织举办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展。

(14)组织编写《2009年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及《2009年全国及地方知识产权保护状况择要》。

(15)编辑出版新版《专利法律法规规章汇编》。

(16)加强案例宣传,结合典型案例编写系列面向领导干部和社会公众教育性、可读性强的知识产权宣传品。

(17)首次《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

(18)《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09)》。

(19)评选并2009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

(七)知识产权保护培训教育工作计划

1.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人员培训

(1)有针对性地开展基层公安民警知识产权刑事执法培训活动,提升公安机关执法水平。

(2)加强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人岗位培训。

(3)健全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组织机构,培养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专家队伍。

(4)培养熟悉商业秘密业务和相关国际规则的高素质执法队伍,提高商业秘密保护工作水平。

(5)举办广播影视知识产权骨干培训班,提高广播影视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理论和业务水平。

(6)加强对基层版权执法部门的业务指导和基层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基层执法人员在新形势下的版权执法能力。

(7)强化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选拔一批法律功底好、外语水平高、具有理工专业背景的知识产权法官,重点培养一批专业型、专家型知识产权法官。

(8)与欧盟共同举办侧重于检察实务的检察机关知识产权培训活动。

(9)举办2—3期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培训班。

2.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1)结合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特色,开展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实务培训,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在推进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知识产权方向班研究生培养方案实施的同时,组织召开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经验交流活动,促进知识产权教育领域国际学术交流,改革招生办法,培养大批专利法律职业人才。

(3)组织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律师专业人才库,制定相关的入选标准,研究制定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

(4)加强公务员知识产权培训,继续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各类培训,提高公务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5)面向我国“走出去”和赴境外参展企业,举办海外维权和境外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培训。

(6)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征文活动,探索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理论体系。

(7)加强对社会各界版权知识的培训,提高版权人、作者、作品使用者、新闻工作者,特别是版权工作的领导者对版权保护工作的了解,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版权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八)知识产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计划

1.国际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1)继续通过中美、中欧、中瑞(士)、中俄、中日、中巴等之间的对话及专门的知识产权工作组机制和日本知识产权官民联合访华团等渠道,加强经贸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

(2)继续保持和发展在知识产权领域已建立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拓展交流与合作的方式和范围,提升交流与合作的层次。

(3)进一步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4)在文化“走出去”及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通过出国演出、展览、博览会等途径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国际合作。

(5)继续在中美、中欧、中日韩等双边、多边海关知识产权执法合作协议框架下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国际合作。

2.国际交流合作活动

(1)继续推动《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有关议定书》适用香港特区的工作。

(2)牵头组织《生物多样性公约》有关“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家制度”的国际谈判。

(3)认真履行东亚植物新品种保护论坛秘书处的职责,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的相关会议和活动,开好东亚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农民权利研讨会。

(4)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的相关会议和活动,争取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

(5)牵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知识产权理事会会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知识产权专家组会议,积极参与相关议题讨论和多哈回合知识产权议题谈判,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交流。

(6)协调参与自贸协定中的知识产权议题谈判,做好已实施自贸协定中知识产权章节或条款的落实工作。

(7)牵头开展中欧地理标志双边合作协定的谈判工作。

(8)继续做好中美知识产权世界贸易组织争端案的相关工作。

(9)继续开展“中国-欧盟知识产权保护项目(二期)”合作,组织互访、专题论坛等活动。

(10)加强与美日欧商标主管机关合作,参加美日欧三方商标会谈,推进中方审查员赴美培训。

(11)争取在中国举行中法第20次商标工作组会。

(12)在日本举行中日商标局长会议。

(13)举行中美制止商标恶意注册问题研讨会。

(14)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广播组织权利公约》的制定,开展广播影视著作权法律制度研究。

(15)加强与日本相关部门的版权事务合作,在日本举行第5次中日著作权会谈,签订中日版权战略合作备忘录。

(16)加强与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BiS)等相关部门的版权事务合作,在英国签订中英版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7)加强与美国版权局及专利商标局等相关部门的版权事务合作,继续推动中美版权合作备忘录的实施工作。

(18)落实《中国—东盟知识产权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19)继续深入落实与美日欧信息及基础资源建设双边合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澳新在专利信息传播和交换领域开展合作。

(20)举办知识产权与竞争法国际研讨会。

(九)推进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计划

(1)在农业企事业单位和地方农业组织开展农业知识产权试点行动,推动农业企事业单位保护和运用专利、品种权、涉农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

(2)继续实施和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指导企业积极应对美国“337调查”,协助和推动企业妥善处理对外经贸关系中的重点涉外知识产权纠纷。

(3)在境外重点知名展会上设立“中国参展企业知识产权服务站”,加强中国企业境外参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4)抓紧推进商标战略示范工作,审核确定并公布第一批示范城市(区)、示范企业名单,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示范的先进经验。

(5)扎实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对上市企业的抽查、检查工作,开展企业软件资产管理试点工作。

(十)为权利人提供服务工作计划

1.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1)建立农业知识产权公共信息平台,为国内科教单位、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人向境外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服务。

(2)做好中国商标网的改版升级、内容保障和网站英文版的建设,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商标信息服务。

(3)积极推进商标审查审理业务系统三期工程建设,切实做好驻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事处的工作。

(4)继续推进广播、电视著作权行业保护组织的建设。

(5)大力发展中国国际动漫节和上海国际电影节等影视会展活动,为广播影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相关权利人提供节目交流和版权营销的平台。

(6)加快建设实施国家版权监管平台,提高版权管理和打击侵权盗版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7)加强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监督管理,规范其集体管理活动,建立规范透明,著作权人满意,作品使用者配合,广大消费者理解支持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促进作品的合法传播。

(8)进一步完善版权贸易、版权质押、版权评估、作品登记和法定许可付酬标准等制度,拓展版权利用方式,降低版权交易风险,为各类作品的创作、运用、保护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

(9)建立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形成遍布全国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网络。

(10)建设若干重点领域的专利专题数据库,选择与国家重大专项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专利预警分析。

(11)完成国家专利数据中心建设工作,开发建设专利数据资源管理系统。

2.发展知识产权中介服务

(1)组织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律师专业人才库,制定相关的入选标准,研究制定培养规划,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律师人才队伍建设。

(2)推动司法鉴定机构规范化建设,结合司法鉴定机构认证认可试点工作,鼓励和引导资质水平较高的知识产权司法鉴定机构申请实验室或检查机构认可。

(3)加强与协会的沟通,充分发挥商标行业自律作用。

(4)指导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全社会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

(5)进一步实施专利人资格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完成网上考务系统的验收和全面推广工作,加强题库建设,积极推动向台湾居民开放专利人资格考试的相关工作。(编选:)

《关于申报“特约研究员”认证的通知》

为系统整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资源,做好“产学研”各领域专家的对接工作,特决定推出“特约研究员”项目,来为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与实战领域的专家、高官、行业人士,搭建一个涵盖理论研究、个人展示、观点传播、成果分享、课题申报、项目合作的第三方研究服务平台。

继电保护专业知识篇10

关键词:继电保护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65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就是继电保护,继电保护的好坏与否对于防止故障及扰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电力系统的重要安全保障。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主要通过对目前35kv继电保护管理用人制度、继电保护岗位设置和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管理学的网络计划技术优化、缩减工作流程环节、集中继电保护技术力量、提高团队作业能力为中心建立继电保护管理调试班组,提出建立继电保护人力资本管理办法,为建立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1继电保护的相关概述

继电保护包括继电保护技术和继电保护装置,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电力系统中的故障种类很多,但最为常见、危害最大的应属各种类型的短路事故。一旦出现短路故障,就会伴随其产生三大特点。即:电流将急剧增大、电压将急剧下降、电压与电流之间的相位角将发生变化。

2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现状

1)供电企业继电保护定值工作管理分工情况

继电保护定值是指继电保护装置反映故障状态时的整定值,一般情况下该值由专业技术人员专职进行整定计算,由经过培训的调试人员进行调试,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审核。但实际上目前各县级供电企业大多没有设立完整的继电保护管理岗位体制,没有监督体系,甚至没有独立的继电保护工作能力,定值计算工作依赖厂家、上级主管部门、凭经验的较多,因此引发的越级跳闸事故较多。

2)继电保护管理用人制度与用人机制问题。从总体上看,县级供电企业不仅在网架结构、供电能力、电能质量等方面和地市级有很大差距,更重要的是技术队伍和人才素质相差甚远,没有设立继电保护专责,工作人员技能较低,适应性差,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责任感差,并且培训跟不上。

3)无人负责整个继电保护管理过程管理,缺乏整体意识。各部门按照专业职能划分,结果是各部门只关心本部门的工作,并以达到上级满意为准。各部门都从本部门的实际利益出发,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本位主义和相互推委现象,这些都是不增值的环节,也造成了电网发生事故查找原因不明情况居高不下。

4)组织机构臃肿,助长官僚作风。为了把继电保护管理各部门、各环节衔接起来,需要许多管理人员作为协调器和监控器。总体上说,县级供电企业没有能力根据上级规定建立完全正常运转的继电保护管理体制,又未根据实际情况组建适合自身的管理体制,直接导致继电保护工作流程不统一,继电保护管理水平低下。

3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体制模式探讨

3.1继电保护管理总目标与组织结构有效结合的措施

1)对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管理流程进行认真地考察分析,得出在继电保护管理体系中具有关键意义的组织单位岗位,并使得这些岗位成为继电保护管理体制的核心部分,以获得必要的组织影响力及决策影响力,促进供电企业继电保护管理总目标的实施。2)对县级供电企业的继电保护流程进行分析,考虑非核心继电保护管理岗位一对总目标意义不大的活动和能力,是否应采取互相学习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降低管理成本。3)当县级供电企业出现因人才流失将造成继电保护管理问题,需要制定措施与之相适应时,应尽量避免继电保护管理组织结构剧烈的、过大的变动,而采取一种平稳的、渐进的方式使继电保护人才进行交流,以减少交流过程中继电保护管理效率的损失。

3.2继电保护管理体制设计原则及管理体制结构设计

首先,继电保护管理人员招聘和选拔职能由人事管理部门负责。继电保护工作面广,一般涉及10个以上变电站、3种以上厂家设备类型,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工作内容必须细化到人。继电保护施工管理、继电保护定值管理和继电保护监督管理必须打破现有规定的分离制度,建立一个新的核心部门全面、专业负责上述三项继电保护工作,该组织可以称为继电保护班或继电保护科。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工作培训职能由职工教育部负责,继电保护班协助。继电保护班人员的工作培训由公司委托专业学校或厂家负责。

3.3继电保护人才的招聘与选拔

以下三个部分必须负责到位:一是继电保护工作中的监督管理,二是电网定值计算管理。三是继电保护定值调试管理。三者缺一不可,必须相辅相成,才能保证继电保护管理工作不出现问题。

1)继电保护监督核心管理人员工作分析,职务是继电保护班副班长。按照分工范围参加工程设计审查,参与继电保护配置、保护方式及装置选型。新建、扩建、技改工程继电保护装置应有生产单位人员介入调试,了解装置的性能、结构和参数,并对装置按规程和标准进行验收。建立、健全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制度。要建立继电保护(含图纸、资料、动作统计、运行维护、检验、事故、调试、发生缺陷发生缺陷及消除等)档案。

2)继电保护定值计算管理工作分析。及时提供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以及各设备的调度编号和名称;根据调试方案编制并审定启动调度方案和系统运行方式,核查工程启动试运的通信、调度自动化、保护、电能测量、安全自动装置的情况;审查、批准工程启动试运申请和可能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调整方案。

3)继电保护工作培训。变电运行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现场继电保护情况,把继电保护培训组放在继电保护班,该组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跟随施工人员及时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可以有利的提高变电运行人员的继电保护知识水平。该组人员还可以和职工教育部配合,对新上岗人员进行继电保护全面培训。

4结语

总之,继电保护工作管理的两个基本点就是:安全、效益,即在保证安全基础上的达到电网多供少损,取得电网最佳供电效益为目标。35kV网络变化较大,对保护设备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层层把关,对保护定值的计算提出了更深更紧迫的要求。在电网发展方面,各县级单位形成了35kV系统多三角环网的可靠供电系统。使运行方式变化更灵活,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为安全、经济、可靠供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电网变化复杂程度及计算难度,给继电保护管理工作和计算整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挑战、更大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美、加电力考察团.市场化改革更需要加强监管.中国电业,2004,1: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