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1:41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1

一、我国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诚信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提高了企业利润,但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平台中进行的,消费者和企业都会对网上交易存在一些顾虑,从而失去了一些顾客。所以说诚信体系不健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诚信体系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网络中,一个人可以存在多种身份,而这种身份可以是自己虚拟出来的,不一定是真实的,网络中的信息有可能是虚假的。在电子商务中,一些不法分子容易通过虚假网站对消费者进行诱骗,导致消费者对网络交易存在顾虑。

交易的安全性问题。交易安全一直以来都是中小企业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如果企业或消费者对交易缺乏把握,他们就不敢在网上进行交易,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是这样。主体的信誉问题。我国电子商务法律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在电子交易过程中,很多细节无法可依,导致电子商务主体的信用得不到保障。由于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法对所购买的商品进行全面的、细致的了解,也无法对产品的品质进行判断。

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由于电子商务在我国发展时间比较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懂得电子商务的人才不是很多,所以人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标准更高,不但要熟练的对企业的电子商务进行管理运营,而且要有一定的网络营销经验技巧,能为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物流和认证体系不完善。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物流和认证体系,但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完善的物流体系,长期滞后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所以物流和认证体系是制约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因素。电子商务交易的形成,不只是通过虚拟的网络,还需要传统的配套服务。如果对电子商务物流和认证、支付等体系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就会被限制。

二、中小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必然性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参与竞争提供了机遇。在互联网中,由于信息资源的快速传播,降低了中小企业进入市场的门槛。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市场上有大量的市场资源。另外网络信息对于各中小企业具有平等性且缩小了国界的限制,为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客户源,也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难得的发展机遇。

电子商务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成本。网络营销可以有效的节约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中小企业在传统营销中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成本。通过互联网,中小企业可以方便的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也降低了中小企业的成本。

减轻了中小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传统中小企业都需要基础设施提供保障,例如:办公楼、店铺、车辆等。电子商务的虚拟性,减小了中小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依赖。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宣传,商品交易,缩小了与大企业的差距。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机遇。

三、中小企业盈利对策分析及建议

中小企业需要充分地认识到知识经济时必须展电子商务,抢占网络信息虚拟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企业也发展助力。

完善中小企业诚信体系。诚信体系的建立是中小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首要保障。首先,要做好体系建立的基础,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包括信用查询监管制度、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保护制度等。其次,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资源,建立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例如利用工商、税务、银行等各部门协同中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实现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的信息共享。借鉴各国经验,大力发展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再次,积极推动电子商务法制建设,为电子商务提供法律保障,使中小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时有法可依。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培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电子商务是一项与生产、营销体系有着紧密联系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开展电子商务过程中,中小企业需要的是懂技术并对网络营销有一定认识的人才。所以中小企业内部要经常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电子商务培训,制定合适的培养计划,才能满足中小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2

[关键词]盈利模式联盟经济轻资产运营新利润增长点

盈利模式是企业发展根本,企业盈利模式变化直接体现行业发展变化,不同国家企业盈利模式的差异也就直接反映了不同国家物流行业发展阶段不同。所以,研究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变化对于物流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内在变化动因分析

熟悉商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一些商业领域的经营者,即使受教育水平极低,但是在商业经营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初级的商业竞争思维,比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经营思路,这一朴实的商业思维实际上也揭示一个最浅显的道理,那就是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加剧,企业同质化会不断加剧和重复,对于企业而言,不断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新的盈利模式成为避免恶性竞争、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不二法门。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盈利模式也就是新的利润增长点会有很大不同。比如物流行业发展初期,仓储主要是提供最基本的仓储服务,运输也主要是提供最基本的运输服务,企业盈利主要靠收取一些基本的仓储费、运输费来实现,但是这种盈利模式由于进入门槛较低,大量竞争者迅速涌入,行业利润迅速摊薄,传统储存业务微利甚至亏损,一些精明的仓储企业经营者就开始转变思路,在提供仓储服务同时,提供比如检验、包装等其他增值服务,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处理能力,通过这些服务,又迅速占据行业领先地位。

二、中国物流行业盈利模式发展现状、特点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中国物流行业也得到大幅度的发展,但是中国物流行业盈利模式仍然存在以下特点: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转变盈利模式动力

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行业高速发展,但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数量扩张的高速增长”特征明显,市场无序竞争严重,物流企业“多、小、散、弱”问题突出,超载超限屡禁不止。物流行业组织整合作用很大,但是组织整合是以规模、资源为前提的,没有好的规模和资源,组织就无从谈起。企业规模偏小、资源有限,使得多数物流企业缺乏规范运作、明晰战略、合理组合人力资源的动力,企业竞争能力很难迅速提高。

2.服务仍然以初级服务为主,盈利模式层次较低

本人在生活实践中和物流行业朋友聊天时候经常讲,物流行业从业人员通常都是抱着金矿哭穷。为什么呢?因为物流行业上承接大量资源,下具有太多网络,可以了解和延伸的服务较多,这都是未来企业可能利润增长点出现领域,如此众多信息却没有被好好利用,岂不是抱着金矿哭穷?现在很多物流公司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完整意义上物流公司,其业务仍然以初级服务为主,仍然处于靠传统仓储、运输业务盈利阶段,盈利模式急需快速转变。

3.企业竞争以单打独斗为主,盈利策略雷同化严重

目前物流公司竞争策略仍然以壮大企业规模、单打独斗为主,联盟意识,共赢意识不强,企业竞争策略雷同严重。实际上这也是行业发展阶段原因,中国物流行业目前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期,这个阶段主要以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资产、资金利用率、优化现有管理水平为主阶段,所以企业创新能力动力不足,或者缺乏足够资源、资金和知识能力去创新。

三、未来我国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发展方向

从国外目前成熟企业发展的盈利模式来看,未来中国物流企业盈利模式大致方向可能有以下几种:

1.轻资产运营,依靠知识管理盈利模式

轻资产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主要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配置各种资源,以最少投入的商业模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轻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奠定企业竞争基础的各种资产,包括企业的品牌、企业的经验、规范的流程管理、治理制度、与各方的关系资源、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等。

轻资产经营的核心是知识管理,是对智力资本的良好管理。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香港的利丰集团,这是一家在全球闻名的著名创新者,这家公司没有机器厂房、只拥有人力和信息资源,通过知识管理轻资产运营。

2.强调联盟经济,以创新联盟方式盈利模式

据统计,目前企业创造的价值曲线,1/3源于企业内部,2/3源于企业之间。新的商业模式不再是企业的孤军奋战,必须以联盟为载体,发展联盟经济。比如日本的三井集团的综合商社模式,就是利用产业资本通过投资和控股方式来打通商业、工业、金融通道,实现商业、工业和金融的协同发展的模式。通过合作,聚合彼此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创造更大的规模优势、价值优势和形成更强的群体竞争力是这种模式核心价值所在。由于物流行业在整体产业中的地位,物流领域的联盟经济可以拓展的空间和范围更广、更大,以物流产业为主体,不仅可以在产业内部联盟,还可以在产业外部实现联盟,比如与制造、地产、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联盟,是未来物流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模式,也有可能会成为一个主要的发展模式。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商务企业;企业盈利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不断发展,伴随网络而产生的电子商务给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会有更多的企业去适应它,并通过电子商务来创造自己的财富,无论在数量上还是交易规模上比重都会越来越大。因此,电子商务的盈利模式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既然盈利模式由收入、成本(进货和广告费)构成,可从收入方面对盈利模式进行初步分类。根据当今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可将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为三类:产品交易型盈利模式、服务销售型盈利模式和有偿信息式盈利模式。下面简单介绍下这几种盈利模式。

1产品交易型盈利模式

产品交易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其本质是,企业打破传统的产品销售路径,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等渠道,建立一个更高效、更低成本的网上销售平台,来提升产品的销售数量、提高产品的服务质量,从而获取最大利润。具体来说,电子商务在网上产品速度快,产品的时间短,而且网上销售还可以节约制造和包装的成本,所以网上销售的产品比传统销售中的产品更便宜,在此基础上,企业为客户提供了使用价值,也实现了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最大化,从而创造了利润。

2服务销售型盈利模式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许多舍弃的线下服务或数字产品(如电影、电视剧、软件等)可以通过网络在线获得。服务销售型盈利模式就是通过查找和提供这些网络服务者数字产品等来获取利润的。就其本质来说,服务销售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实际上就是,电子商务企业在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通过免费向消费者提供基本服务,来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从而推出增值服务,并从中获取利润的电子商务模式,其根本利润是提供网络服务和销售数字产品。服务销售型模式也是靠销售产品—-即网络信息服务,来得到利润。服务销售模式提供的是网络服务或数字产品,而网络服务或数字产品的销售只要有网络就能实现,而不再需要上门配送;再就是网络服务或数字产品开始成本投入比较多,后期生产过程中成本几乎为零。

3有偿信息型盈利模式

信息型盈利模式的企业有两种:一种是信息中介服务,另一种是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中介服务是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身存在的优势通过网站提供交易信息平台(主要是交易订单和交易结算)等服务来完成交易双方间的交易合作,并从中实现自身盈利价值。信息咨询电子商务企业是利用网络信息中介为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平台,更好的促进交易双方的关系,从而完成交易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有偿信息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本质就是—佣金,电子商务企业利用自己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为客户提供所需的信息需求,并从中获取最大利润。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发展经历了从销售市场的争夺,到服务市场的争夺,再到有偿信息的争夺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将来会很快进入对电子商务市场的争夺。在将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中,谁创造出最佳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谁就占据了电子商务市场的最高点。电子商务模式形式多样,谁能够运用其模式获得最大利润,谁就是未来的成功者。在未来的发展中,网上拍卖模式、移动电子商务模式、综合商务模式会十分火爆。为了赢得更大的利润,获得雄厚的资本,企业者应该积极地开发思维,多想、多实践,只要这样,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发展前景才会更为乐观。

4结语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4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业务管理业务构成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11-054-03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企业的商务结构主要指企业外部所选择的交易对象、交易内容、交易规模、交易方式、交易渠道、交易环境等商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企业的业务结构主要指为满足商务结构需要的企业内部从事的包括研发、采购、生产、储运、营销等业务内容及其时空结构。通俗地说就是企业以恰当的成本和方式从客户那里获得收入,实现盈利的方法。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经营问题。只有有了好的盈利模式,企业才能实现持续盈利,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形成长期竞争优势;同时一个盈利的企业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本身的盈利模式,才能找到增加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从而提高绩效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回顾我国证券公司近几年经营情况,如图1、图2所示

我们不难发现,证券公司的盈利情况普遍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盈利来源以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为主;二是盈利的周期性明显,波动大。从盈利模式的视角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证券行业的外部商务结构(包括行业政策,客户需求,金融深度和发展历史等)决定了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来源主要倚重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而这两项业务与市场交投活跃程度是同步强相关的。股票市场呈现周期性的繁荣与低迷,当没有其他业务来源或者其他业务规模太小无法对冲这种波动的时候,就会导致盈利的强周期波动。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由于成本刚性的存在,中小规模的证券公司盈利波动幅度比大型证券公司更大。

笔者认为证券行业盈利强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方面是外部商务结构决定了证券行业的先天周期性。如证券公司主要业务大都与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股票市场正相关,缺乏负相关的业务模式;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尚处培育期,弱周期的资产管理业务等客户需求量较少。另一个方面是证券公司现有内部业务结构与外部商务结构不匹配,进一步影响了盈利能力的稳定性。

外部商务结构的改变有赖于金融市场深化发展和监管政策改变,是比较宏观的影响因素,难以对其施加影响。因此,证券公司可以更多思考如何平衡发展不同盈利特征的业务,如何通过改变自身内部业务结构,加强管理,更好地匹配外部商务结构,从而增强盈利的稳定性。笔者建议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积极拓展弱周期的盈利模式

随着资本市场金融深化,证券公司的盈利方式有所扩充,出现和即将出现一些弱周期的盈利模式,如集合理财、资产管理等收费型业务,通过向期货公司介绍客户收取中介费,权证创设、要约收购等套利收入,融资融券等信贷收入,直接投资带来的实业投资收益和发行上市带来的出售收益。这些业务可以较好地平滑资本市场周期性繁荣与衰退对证券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每个券商都很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特点和资源禀赋,大力向上述弱周期盈利模式拓展,实现强周期与弱周期业务的均衡发展,合理布局。

同时,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也有弱周期的盈利点,比如存量资金的利差收入,基金和国债的代销手续费等。在政策和市场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学习国外券商向投资者收取账户管理费,红利收集费等收费项目。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加强对这些盈利来源的分析和统筹。

二是针对不同业务分类和外部商务结构,匹配不同的管理策略,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增强各种业务盈利能力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的业务可以分为经纪业务、投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等,每种业务的关键要素和盈利模式是不同的,需要对应不同的内部业务结构。

(一)经纪业务

经纪业务通过向投资者提供交易渠道,同时提供必要的资讯和投资咨询,根据交易金额收费。分析经纪业务的盈利模式,我们可以拿百货超市等商业渠道做类比,营业部是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必经之路,有如大家都去超市买日用商品。券商提供的渠道服务存在严重的同质性。因此,存在两种可行的盈利模式,一是以[低价-低成本-交易量]为组合的盈利模式,在提供同质的基础上以低成本取胜,有如超市;二是以[高价-附加服务-大交易量]为组合的盈利模式,通过创造差异化服务获取高毛利,从而提升盈利,有如精品百货。

[低价-低成本-交易量]盈利模式的核心是成本控制能力与规模销售能力。对应的需要在经纪业务上采取降低成本的大集中,大统一,大营销以及经纪人制度等管理措施,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创新运营模式,大力推行虚拟运营和网上交易;由于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建立与客户开发挂钩的激励考核机制,且其业务与证券公司其他业务紧密度不高,走低价模式的证券公司比较适合将经纪业务单独成立子公司进行运作。

[高价-附加服务-大交易量]盈利模式的核心是开发愿意为附加服务支付额外佣金的大客户,对应的需要采取强化附加服务、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端营销,收入费用与绩效挂钩,提供交叉投资服务等措施,国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有中金公司。

有必要提醒的是,近几年券商经纪业务正充分享受行业性繁荣,整体盈利状况都很好。但这并非盈利模式优化的结果。其主要的原应是一方面证券业协会对交易佣金费率的管制使得国内交易佣金价格战一直打打停停,外部市场结构尚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另一方面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大小非存量资产被激活,导致市值和交易总额增加,而券商总数却因为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幅减少,更少的竞争者分享更大的市场,导致了券商经纪业务的阶段性繁荣。在行业环境宽松的时候,管理者往往会忽视成本控制,放慢业务转型步伐。但随着行业管制放松,券商规模扩大,或者资本市场陷入低迷,经纪业务的盈利能力将重新受到挑战。只有在管理上向低成本渠道或高附加值渠道发展才能脱离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从而提高盈利的稳定性。从这点来说,经纪业务内部结构的调整利在长远,且刻不容缓。

(二)投资业务

投资业务包括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直接投资业务。其盈利模式的核心是优秀的投研能力。尽管资产管理业务有收费的盈利特征,但缺少了优秀的投研能力,是无法实现规模扩张的,而资产规模是资产管理业务提升盈利能力的重要一环,因此笔者把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盈利要素也归为投研能力。

针对强化投研能力,需要在管理上采取[高薪+恰当绩效激励+高淘汰率]的措施以及开放性的人才结构。国内证券公司很少实行以岗定薪,投研人员的收入大都还是与他的工作级别挂钩;绩效方面的量化考核与激励往往是软约束,弹性很大,导致公司对投研团队的激励不正确或者不足;而在淘汰率和人才结构开放性方面比例则很低,这些造成了整体投研能力落后于后起的基金公司。在投研方面,国内券商应当学习基金公司,重点改革用人机制与激励考核机制。

(三)投行业务

投行业务包括证券承销、财务顾问、兼并与收购等。其盈利模式是通过提供服务收费,盈利的核心要素是要保持一定的业务量规模和积极开展交叉销售。

当前,国内投行业务呈现承销独大,财务顾问、兼并收购业务规模偏小的特点,投行业务能否盈利主要看证券承销业务。而证券承销业务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与市场繁荣情况密切相关,项目周期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造成投行业务收入波动较大。投行业务的成本结构中人力成本较高,且具有刚性。在分析收入与成本特点基础上,我们不难发现必须维持一定规模的业务量,才能平滑项目周期长且干扰因素多的业务特点,克服成本刚性达到盈亏平衡点。然而,国内投资银行业务又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市场份额集中度很高,这造成很多中小券商的投行业务始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挣扎在盈亏平衡点附近。

因此,要构建和强化投行业务的盈利模式,对于已经占据市场较大份额的优势券商来说应当继续巩固份额,增强公司在公关能力、资源协调能力和保荐能力上的优势,扩大业务量。而对于处于劣势的中小券商,或者采用高投入模式,引入人才团队,强势扩大份额,或者需要另辟蹊径,对公司的内部业务结构进行调整。

投资银行是券商业务中一项接触高端客户的业务,打交道的都是企业的决策层,因此也提供了对机构和高端客户进行交叉销售的机会。中小证券公司可以据此调整内部业务结构,建立内部结算体系,以交叉销售的业务量为重要指标,加强交叉销售的激励与考核,引导投资银行业务在既有客户上做深做细,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同时,还可以结合直投业务,通过做精项目,提升盈利能力,克服规模劣势,从而在一个寡头垄断市场上形成自己特有的盈利模式。

(四)其他业务

证券公司其他业务有研究信息的销售,指数产品,客户介绍收费等,这些业务的规模都比较小,对证券公司的经营发展不构成全局性的影响,故不作展开。

三是强化企业整体风险控制能力和财务资源调动能力

证券公司的最终盈利状况不仅取决于各项业务的开拓及盈利,还与公司整体的风险控制能力和财务资源调动能力相关。证券公司应当建立谨慎的风险政策,正确地运用杠杆,严密防范风险,据此可以大幅提升证券公司盈利的可测性,形成券商盈利模式的稳定力量。

参考文献:

1.(adrianJSlywotzky)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著.《盈利艺术》[m],2002年版。

2.(adrianJSiywotzky)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和大卫.J.莫里森.《利润模式》[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3.何诚颖陈东胜.《开放条件下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研究》[Z],2004年版。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5

关键词:出行软件;盈利模式;财务分析

一、引言

“B2C”是一种商对客的电子商务模式,代表着线下商机与互联网相结合,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为人们所熟悉的新型商业模式,从而受到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租车软件的优势在于能够将司机的信息与顾客信息相结合,能够使二者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匹配,各取所需。因此,这种商业模式,不仅满足了顾客的需求,也能够将资源最大化利用。在网络迅速普及的今天,租车软件很快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二、SZ的盈利模式

SZ的业务涵盖长期租赁、短期租赁、融资租赁以及专车等方面,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发展,将线下租车与互联网相结合,采用“B2C”的商业模式,其盈利模式有其独特之处。

(一)租车与专车收入

对于租车行业而言,毫无疑问,其主要收入来源于汽车租赁业务。企业的长期租赁,以及个人的短期租赁是租车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短期租赁收入占较大比重。2015年,SZ短期租赁收入达14.69亿,占总收入的63.7%。SZ作为租车行业中的领先者,其早期所包含的业务模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当前的社会需求。2015年,SZ公司逐步开拓业务,进入专车市场。专车的优势在于可以节约人力资源与养车成本,也方便乘客随时用车。但其专车仍处于发展阶段,收入水平与租车相差较多。

(二)二手车出租

租车公司每年都面临着出售大量二手车的现状,SZ公司也不例外。租车公司的业务流程基本为买车,租车,卖车三步。当企业的车辆达到其持有期限时,便会向外部出售其二手车辆,获得残值收入。租车公司每年会有大量的二手车向外出售,数量达1到2万辆,这笔收入虽不远及租车收入,但也在收入组成中占有重要比重。此外,这种买、租、卖的模式有助于车辆更新,有助于顾客更好体验,创造良好的业界口碑。

(三)商家加盟

SZ公司的网点已经覆盖了大多数一、二线城市,现已逐步加强与三、四线城市的加盟合作。目前,SZ公司在国内已拥有七百多个网点。由于国内大量的小型租车企业,很难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好发展。加盟SZ公司,合作伙伴可以通过SZ得到七成36个月无担保金融支持,同时可以以七成的价格购置汽车,降低运营成本。同时,SZ公司可以获得加盟费用,以及二手车销售渠道,降低二手车销售费用。加盟合作,不仅能够帮助SZ公司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扩张,也使得SZ公司获得了收益来源。

三、对SZ公司盈利模式的财务分析

(一)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常用评价指标之一,反映了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当企业的流动比率较高时,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当流动比率过高时,则反映了企业存在大量的滞留资金。当流动比率为2时,为最佳流动比率。SZ公司2014年的流动比率为0.77,2015年为1.42。相对于2014年,流动比率大幅上升,但仍处于流动比率较低的状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仍处于较差水平。

权益乘数是资产总额与股东权益的比值,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权益乘数越大时,负债就越多,企业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也相对较大。SZ公司2014年的权益乘数为326,2015年为2.34,显而意见,企业已经在逐步降低自身的负债比率,长期负债能力有所提升。

(二)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重要的经营目标,也是债权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共同关注的焦点。资产净利率往往用来反映股权投资的回报能力,即投资报酬率。当企业的资产净利率较高时,则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强;较低时,则反映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差。由表可知,从2014年至2015年,企业的资产净利率由3.12%下降至2.87%,盈利能力下降,且自身盈利水平一直处于偏低状况。

四、盈利模式中的问题

从以上财务分析发现,虽然SZ公司一直处于盈利状况,但其自身的盈利水平并不乐观。主要原因在于其盈利模式中存在一些问题,即运营成本以及空置率较高。

(一)运营成本高

对于传统模式的租车行业来说,运行成本高是整个行业的共同特点,SZ公司自然也不例外。对于大型租车企业SZ而言,车辆折旧费是不可避免的。况且,租车行业往往拥有大量的重资产,基于此,折旧费相对于整个企业的发展而言,是不可小觑的。相对于“p2p”模式的租车公司,运营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二)空置率高

众所周知,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免不了保养、修理等情况。在送去保养、修理时,是无法进行对外出租,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对于SZ公司来说,这些现象很常见。另外,SZ大量购置汽车,重资产大幅增加,但并非达到物尽其用的状态,甚至于有些时候空置率达到40%以上。空置率在某种程度上对企业的利润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改善。

五、解决对策

(一)开发周边服务

SZ想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可以从重资产模式过度到轻资产模式,显然,SZ近两年也在努力改变其经营模式。然而,最便利的方式便是开发周边服务,比如餐厅、酒店等。一般来说,SZ的客户,最少租车时间也有几个小时,会较频繁的出现驾驶疲累的状况。当顾客驾驶疲累时,可以通过周边服务去吃饭或者休息,暂解疲劳。对于SZ而言,也是一盈利手段。

(二)加强内部调配机制

空置率问题是大多数传统出租行业的共同问题,而这一问题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重大影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内部调配机制。对于一个大型租车企业而言,内部调配比较繁琐,却又刻不容缓。因此,需要各个网点之间的相互配合,尽量错开保养期间。另外,要对车的质量尽量严格的检查希望以优质的车辆,减少车辆故障的可能性。

六、总结

SZ作为传统租车行业的领军者,在新型租车行业的冲突下能够持续盈利,有其自身的优点。当然,其缺陷的存在不可否认。希望在此后,SZ能够更好的改善其盈利模式,得以更好的发展。同样,采用“B2C”模式的租车行业,也大都采用相似的盈利模式,以及存在类似的问题,本研究同样适用于同类企业。只要得到合理的改善,即使在新型租车业的市场挤压下,传统租车行业仍然能够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6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顾名思义就是将移动通信与互联网有机结合,借助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通过连接网络来服务用户。对移动互联网企业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盈利模式,简单来讲就是企业赚钱的方法和渠道,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的关键。

一、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影响因素

(1)用户规模。用户规模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才能有持久健康的盈利模式。这很容易理解,比如说腾讯,自九十年代成立以来,迅速积累用户。如今QQ注册用户已超过10亿。自微信出现,用户加速积累。如今微信的用户规模不可小觑,这就给腾讯难以取代的盈利渠道优势。在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大巨头企业中,腾讯的用户基础和规模是取胜的关键,也是其他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所以,当企业面临移动互联网巨大市场机遇时,不应急于求成,培育用户规模才是首要目的。

(2)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无论处在什么时代,能不能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使企业盈利本质上来讲仍然是产品和服务说话。这样才能吸引用户为之付费,形成盈利并带来流量,形成良性循环。于是,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苹果传奇的Dna。iphone的出现带来了虚拟键盘。而且,iphone+appStore的创新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从而也开创了“终端+应用”的商业模式。所以,没有好的产品和服务,盈利模式再好也是设计出来的。深入洞察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与服务的不断创新。

(3)市场竞争与消费者习惯。在开放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市场竞争力加强,业务提供者相对较多。所以封闭市场环境中粗放的盈利模式是难以适应的。此外,广大网民早已习惯免费的服务及分享的乐趣和满足,但企业在长足发展的要求下“免费时代”向“收费时代”的过渡成为必然。所以,前向用户付费的主观意愿同样也对企业盈利模式造成影响。

二、移动互联网主要的盈利模式

时下,技术与市场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强劲。所以,只有移动互联网的业务真正为客户所接收,才会愿意花钱,企业才会盈利,形成良性循环。从收入的来源看,主要分为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即向客户和广告商收费。概括起来,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

(1)交叉补贴模式。交叉补贴模式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吉利的“剃刀和刀片”的模式,即以一种基础性产品低价或免费出售同时带动相关产品的销售,相关产品则实行收费的一种模式。因为用户规模的要求以及消费者求廉的心理,免费成为大势所趋,企业瞄准市场将成本分摊到强大的用户群上。

生活中交叉补贴模式包括付费人群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比如我们常见的自助餐厅女士半价儿童免费的定价办法;“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正如上文提到的苹果帝国的盈利模式正是典型;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的交叉补贴模式,比如运营商交费送手机,签约手机使用年限就免费赠送手机。

(2)内容付费模式。简单来讲就是用户为使用的应用和内容付费的一种模式。长期以来,广大网民习惯了免费服务模式。高质量的内容不是免费的午餐,优秀的内容是高价的商品。所以要培养起网民的付费意识和习惯。用户的使用习惯对移动互联网付费是个极大的挑战。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取决于企业是否能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有吸引力的内容。内容付费这种盈利模式将逐步变为现实,成为时下最重要的盈利模式。

(3)前向+后向模式。前项收费是向用户直接收费。比如用户的流量费用。按照时长或者流量收费等。如前所说,由用户买单的产品必须有其差异性,着重打造内容的个性化,为客户带来价值。同时,收费的形式必须要灵活,多元化以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后向收费,主要是广告收入、平台占用费以及供应商的分成。用户自身是不需要付钱的,都由企业买单。由于消费者长期的免费体验和习惯,后向收入的模式仍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盈利的主要来源。

三、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在探索中成熟

(1)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尚不成熟。首先,目前中国市场智能手机普及率还不是很高。这不利于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的形成;其次,广大网友对移动互联网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在一些新的应用和业务上还在尝试阶段;第三,一些移动互联网业务尚未形成清晰的盈利模式,比如第三方支付的流程、方式以及安全性;最后,企业经营方式来看,形成良好的盈利模式也存在困难。很多企业一味的经营单一业务,而众所周知,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发展是平台为王的年代,没有基础核心的业务。那么,就很难形成“免费+收费”的盈利模式。

(2)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探索。第一,正确的客户定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客户群与传统互联网的客户必然是存在差异的。经过调查,更多的年轻时尚人群更易接受移动互联网,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客户呈现“时尚消费大众消费商务应用价值”的发展道路。

第二,差异化与个性化的“内容产品”。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资费由“免费模式”转变到“收费模式”对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要以客户体验为中心,加强业务和内容的差异化。以高质量的内容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

第三,企业平台建设,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这就涉及到企业价值链整合的问题。企业以用户需求为基础,加强与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合理分配利润,调动整个价值链企业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共赢”。

第四,合理的资费。

最后,加快网络覆盖,4G的普及也有利于新时代健康盈利模式的形成。

总之,移动互联网熬持续的发展,健康持续的盈利模式是关键。良好的移动互联网环境正在形成,也为其盈利模式创造了条件。盈利模式的创新刻不容缓。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持续健康的移动互联网模式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梁雪飞.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式分析[J].电子商务,2013(7):18,25.

[2]胡世良,钮钢,谷海颖.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163-186.

[3]王欣.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剖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66-69.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7

[摘要]一个企业要维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拥有适量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在企业销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对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会产生重大影响,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对营运资金的分析。

营运资金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周转使用的资金,也可以理解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流动资产净额。在数量上等于全部流动资产减去全部流动负债后的余额,是流动资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营运资金的特点就是流动资产的特点,即回收期短;具有流动性;多种形式上并存性和数量上波动性。

在流动资产中,来源于流动负债的部分由于受短期索求权的约束,因而企业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自由使用。相反,扣除流动负债后的流动资产,企业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自由使用。因为这部分流动资产净额是由长期筹资方式筹集的,它的偿债索求权时间压力小。

营运资金不仅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二者的差额,而且其规模受企业销的影响,同时又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所以,营运资金的管理不能单纯地考虑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较差异,而需要从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进行系统把握。

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重要标志。一般而言,营运资金数额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反之则越小。因此,增加营运资金的规模,是降低企业偿债风险的重要保障。然而,营运资金规模的增加,必然要求企业利用长期筹资方式筹集更多的长期资金而占用在流动资产上,但长期筹资方式所筹集的资金成本大,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此以往,最终因为盈利能力低下,影响偿债能力,而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反之,营运资金规模小,企业财务风险高,而企业盈利能力大。同时,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也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因此,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对营运资金的管理,必须在盈利能力、财务风险两者之间进行权衡。可见,要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必须从四个内容进行:

一、财务风险

从理论上说,只要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企业就具备了短期偿债能力。因此,企业营运资金的最低理论值为0。但这必须以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与期限结构同流动负债的偿还数量与期限结构完全吻合为前提,否则,企业就可能形成到期不能偿债的风险。从理论上来讲,在企业出现财务风险时,可以将长期资产进行变现,来偿还到期的债务。然而,在实际中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不会动用长期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再者,由于流动资产的变现数量也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和库存商品削价的可能性存在,所以企业的流动资产的数量必须大于流动负债,即营运资金的数量必须大于0。同时,由于各类流动资产的变现速度和变现数量不同,作为流动资产净额的营运资金的结构不同,它的偿债能力也不同,因此,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态度不同,要求营运资金的结构也不同。

二、盈利能力

如果企业单纯地考虑偿债而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势必会约束自己灵活、机动地运用营运资金,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因为一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互为结果的,所以,如果一个企业的盈利水平长期低下,最终会削弱自己的偿债能力,从而给企业自身带来财务风险。企业盈利能力是受收入和成本二个因素所决定,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不同,收入和成本的水平也不同。假如一个企业营运资金的规模过大,就会增加营运资金中非盈利流动资产的规模和比例,相对减少了企业的收入,同时增加了资金成本和机会成本。反过来讲,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利润目标,来确定营运资金的规模和结构。

三、弹性

由于弹性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营运资金管理中要考虑自身变换的可能性,以便在需要时,调整营运资金的结构。实际管理中,弹性会影响营运资金的规模,如果现有营运资金的弹性不好,又需要对营运资金结构进行调整,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牺牲信用和收益,将弹性较小的营运资金强行转换其形态;第二个选择是增加具有弹性的营运资金的规模,用于准备短期债务的偿付和财务调整,这样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减少收益,维持企业现有的信用。

四、营运能力

营运就是经营运作,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运作能力。狭义的理解是企业经营运作的速度,主要表现为资产管理和运用的效率,即资产的周转速度,在财务分析中常用资产的周转率来表示,主要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指标。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8

1.为探求黄酒未来的发展战略,更好地推动黄酒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中国黄酒品牌企业高层论坛于2004年6月26日在上海召开。会议认为黄酒的现有市场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更多的发展空间和升值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黄酒业内人士应具有现代创新意识,紧紧把握市场出现的新的消费趋向,发展新型黄酒,创造黄酒市场新的卖点,开辟新的消费群体。

2.2004年11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会上,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一举夺得2005年9月份~12月份央视黄金时段2个标的。至此,2005年“古越龙山”在央视广告的投放量将逾6000万元。“古越龙山”打响了全力开拓全国市场的第一枪!另据了解,黄酒业中,除古越龙山外还有浙江、上海等地两家企业中标。3.各地掀起了“黄酒扩建热潮”:上海第一食品集团投资2.8亿元,建成了占地19万平方米厂房,号称“全国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古越龙山合作在岳阳新建的万吨黄酒基地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浙江善好酒业集团年产4万吨黄酒基地,已经破土动工;上海冠生园集团公司扩建“和酒”生产基地;字波三立酿酒有限公司正在紧张建设2万吨机械化黄酒生产基地;江苏张家港酿酒有限公司正在扩建年产2万吨的黄酒生产车间;远在东北的辽宁银意集团征地100余亩,开始新建黄酒生产厂。

整个2004年全国新增黄;酽能在15万吨以上。

“山雨欲来风满楼”,曾经波澜不惊的行业从暗流涌动到百家争鸣,处处预示2005年必将是万马奔腾的开始。

消费基因的识别和把握

决定黄酒企业的命门

随着黄酒的行业价值的不断攀升,大量的投资会逐渐被吸引进来,那些在白酒、啤酒,红酒上没有得利的酒业资本又会转而投向这个酒类的第四极。在一片熙熙攘攘的闹剧之下,有谁真正想过两个问题:黄酒到底卖的是什么?黄酒到底怎么卖?很多人可能说是健康,但是这种观念可能把企业的行销引上很危险的方向,走上很可能是错误的道路上。错误导致灭亡,已经有很多前车之鉴!两个问题实质是―个问题,是关于黄酒独一无二价值基因的甄别问题。由于没有在最基本的价值基因上进行甄别,就会出现卖什么都一样,谁卖也一样,反正就是那些做法的同质化现象,同样的行业领军人物的行销过程也很容易被复制,象古越龙山这样的行业领军角色也正在发生这样的危机端倪。

由于海派黄酒的崛起,上海的黄酒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去年在上海市场虽然仍有1.2亿元销售进账,但面对上海黄酒的不断叫板,古越龙山略显被动。在本埠市场上,会稽山、塔牌等品牌的强力夹击,也让古越龙山感到利润越来越低。

对消费价值基因进行识别是企业―切工作的开端和本源。这是价值管理的最基本的内容。古越龙山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行业现象,啤酒业早已经走过。价值识别不清企业忙活的结果是使企业的利润逐步下降,并最终掉进无利润区。

“你卖女儿红我也卖女儿红,大家都一样,凭什么你要比他卖的贵啊?”消费者对你的产品价值识别不出来。实践证明进进价值管理的企业大多处于中利润区或高利润区。而进行价值基因识别的企业则具备了在充分竞争状态下保持高盈利的必要先决条件。 今年虽然古越龙山在外埠市场的业绩不错,但是其核心的浙北和上海两大市场却面临盈利下滑的危险境地,作为一家在全国几个省份也仅仅是有限品牌认知的企业,生存牙口扩张的根基皆在其核心市场的盈利支持,而且古越龙山作为消费升级的企业价值也主要是通过核心市场展示,如果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资本市场就会给它脸色看。资本链是维系古越龙山产业多元化的命脉,一旦作为盈利的核心市场出了问题,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就不单单是黄酒卖不好的问题了。

当年风光一时的啤酒企业笑到最后的还有几个?原因很简单:快速扩张的质量没有做起来。这个质量就是赚钱的能力,即盈利能力,规模大了,企业反而不盈利了,最后越做越亏。因为常用的规模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盈利模式很容易被复制跟进,很多企业始终没有找到企业独一无二的价值基因,黄酒的扩张刚刚开始,从古越龙山身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啤酒行业”规模与盈利成反比例增长”的一些端倪。 如何使黄酒避免走啤酒业的老路,从现在开始就要有清晰的企业价值和产品消费价值的识别,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统帅。同样的,对于上海黄酒也如此,那些其他地区的小厂家更应当知道支撑自己生存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否则不但产品要降价,就是企业本身也要降价。

黄酒卖的是营养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的种类在世界上也是数一数二既然是酒,消费价值就有大同小异的两面,但是这并不是说因为是酒,其价值就可以模糊甚至很多人认为一些诉求概念差不多可以互换,更有甚者把这种对独特价值的篡越行为美其名曰:创意。对独特价值的模糊是企业不能建立高盈利模式的罪魁祸首!

酒能卖成中国这个样子在世界上也是一大创举。为什么芝华士的传播画面总是湘挺、垂钓等等生活情趣与自由画面让我们如蝴蝶般跟着几欲翩翩起舞或心驰神往呢?而百威啤酒每次都能通过激情释放的画面给我们意料之外的惊喜从而轻松融入其中呢? 应当申明的是,这绝对不是创意的差距,而是价值基因管理之下品牌调性的集中释放,是价值战略统帅品牌理念。品牌不能建立新的价值,而只能诠释或放大已有的价值,价值的本源是品牌最终要表达的东西,价值基因就是它的国境线,绝对不可篡越。

问题好象有些枯燥,下面我们仍然从酒上说起。 我们把整个酒行业称为不完全独立行业,因为这些不同的酒之间是存在相当的替代关系的,这不象汽车和房地产。那么消费者在喝酒的时候为什么喝啤酒不喝白酒?什么场合一定要喝黄酒?导致消费者做出最终选择的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消费者在过程中得到的到底是什么?回答清楚这些问题,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几大主流酒的价值基因了。

大家看是不是这样的?什么东西就是什么东西,不能混淆。了解不同种类的酒价值基因,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全价值并进行管理和优化,最终维持或达到高盈利状态了。那么,目前中国黄酒业到底是怎么卖酒的呢?

可以看到,黄酒的行业格局大致是“前有狼,后有鼠,中间都是小蚂蚁”。产销主要集中在四省一市,即浙江、江苏、江西、福建和上海另外安徽产销量也很大。

沪浙一带的黄酒企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行销理念、市场化程度或者品牌价值认同度都在全国处于顶尖水平,因此,这些企业的做法、想法以及现有的盈利模式绝对是能够代表全国黄酒行业的整体趋势或水平的。

模式一:浙江的大企业卖的是产品形式和产品结构以及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比较全面和综合,基本属于发展中的全价值盈利模式,支撑消费的主要是以产品为载体的综合实力,所谓的品牌认知是与地方的历史特别文化相联系的,单独的产品品牌脉络不是很清晰。

综观浙江黄酒的种种行为特征更象可口可乐的感觉。

模式二:上海的大企业以和酒为代表,主要是品牌盈利模式里的品牌覆盖类型,以新生代为目标消费群,通过广告树立崭新的产品形象,建立了亲情的消费者价值,这是对营养这种价值基因的拓张,营养是一个内敛的价值,所以选择亲情是很有价值依据的,上海其他黄酒也可走感情诉求的路子。

因此上海黄酒从价值趋向来看与百事可乐相似。

模式三:其他小酒厂则是跟进、模仿,如果硬要说哪种盈利模式的话只能差强人意说是产品结构盈利模式,象古越龙山、会稽山等大企业做的是既有产品内容又注重产品形式的价值产品,那么其他小厂家则纯粹是形式产品了。

沪浙以外的其他地区处于“杂、乱、小”的状态。这些企业基本处于政府和地方保护之下,市场化不充分。其生存根基主要是非市场的地方保护和狭隘的乡土情节。这些企业不能代表行业发展的潮流,属于被整合的对象。基本无盈利模式可言。

从目前的盈利模式上来看,整个行业还没有非常明确、成熟的盈利模式,除了上海的和酒的品牌模式还算清晰之外(只是从表现上如此,实际是不是进行价值管理了还未知,没有价值管理出事只是时间早晚问题),其它几个企业在盈利模式上还是处于边缘的、模糊的状态,在品牌模式的压力下有走弯路的可能(如啤酒企业一样靠产品结构来拉升业绩,最终掉进以降价为主要手段的规模盈利的陷阱里),同样上海的企业也应引以为戒。

黄酒变为黄金的盈利模式

(全价值管理模式)

这种盈利模式目前只有绍兴的几个大酒厂具备基本的实施条件,在经营要素的全价值上还属综合。这和绍兴酒的定位有关系。绍兴酒在黄酒里代表的就是正统,在消费价值的节制性价值区间里,与品牌有一定关系,但细致甄别后发现还不是品牌,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跟绍兴这个地方联系起来的文化认同或共识,要打动这样的消费者,企业必须给出一个独特的理由,可能是深深埋在骨子里的历史沉淀的东西,比如皇帝情节,皇帝是独一无二的,至高无上的,是不可篡越的,这点和绍兴酒在黄酒中的价值认知是统一的:提起黄酒,大家自然就想到绍兴,绍兴黄酒在人的心目中是第一,是无法被复制和超越的,绍兴黄酒就是中国黄酒的旗帜标杆,代表一种精神的终极高度!这是所有黄酒企业都没有的全价值匹配的根本条件。

一旦找到这个东西,那么节制就变成放荡了。皇帝和黄酒的营养是一脉相承的,如果把绍兴黄酒定位在皇帝价值级别(甚至如果再开发类似皇酒的超高档产品),在辅助开发出一套类似的皇酒礼仪,那么企业只做产品内容就可以,什么营销4p、5p者休矣。这就是价值管理的伟大力量。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9

从2004年广电总局制定《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

列扶持政策后,我国原创动画从年产2万多分钟,迅速提升到去年的年产22万分钟,而且推出了像《喜羊羊与灰太狼》那样超人气与财气的国产动画片。就目前的发展规模而言,我国已毫无疑问地进入世界动画大国。但从综合实力看,我们与美、日等动画强国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动画已形成多种盈利模式

在目前的政策导向下,动画产业可以说不缺关注和投资,但动画产业效益仅靠投资拉动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为更好地研究中国动画产业的盈利模式,中国动画学会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合作进行了专项调研。

调研显示,我国动画企业整体继续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等指标均稳中有升。从固定资产来看,2010年我国动画企业固定资产均值约为403.07万元,较2009年增长0.46%;从销售收入来看,2010年我国动画企业销售均值约为3836.21万元,较2009年增长21.68%;从企业利润来看,2010年我国动画企业年平均利润约为640.34万元,较2009年增长15.12%。截止2011年9月的调研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盈利性动画企业是调研企业占73.60%,较2010年同比增长2.25%;盈利平衡的动画企业占8.99%,同比减少1.12%;亏损的动画企业占17.42%,同比减少1.12%。同时发现,我国年利润超1000万的动画企业仅占调研企业15.38%,较2010年增长6.28%。这说明我国动画企业规模在不断壮大的同时,企业盈利能力仍不足,有待进一步提升。

通过调研发现,国内已有一批动画企业以动画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为突破口,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盈利模式。

一是原创动画驱动型。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动画创意为核心驱动,经过创意形成故事、形象和动画片,然后发行播出,并向音像、图书、玩具等各种衍生产品阶段的产业链下游拓展,逐渐覆盖整条产业链,实现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盈利。这种模式在原创环节十分关键,创意能否通过故事情境、人物塑型等,最终形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的形象,决定了该模式的成败。调研数据显示,这类模式占全部调研企业的61.23%,这标志着我国动画企业正在由“代工时代”逐步过渡到“原创生产”时代。广东原创动力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就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二是品牌授权型。这种商业模式主要是以动漫品牌的授权与管理为核心驱动,通过品牌授权经营,提升和扩大动画形象的生命力与市场范围,为向动画片投资制作与发行、形象授权交易、产品衍生开发等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提供动力。对于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来说,品牌授权能够起到延续作品生命力、提升形象知名度、维系产业链稳定发展等关键性作用。调研发现,广州艺洲人等部分动画企业已成功确立了品牌驱动型的模式,占12.92%,这说明我国动画企业逐步看重品牌对于企业生命力延续的重要作用。

三是渠道驱动型。调研显示,这种模式占调研企业的12.36%。其最大特点在于,从产业链中间的渠道环节入手,将重心放在渠道上,主要通过播出、等形式,一方面向产业链上游的原创产品和创意衍生品领域进行助推;另一方面向产业链的下游开拓分销渠道,从而贯通整条产业链。这种商业模式主要以卡酷全卡通为代表,以动画卫星频道为核心,辅以连锁和加盟动漫形象产品商城等产业渠道建设,形成了上有原创动画,下有销售渠道的“三点一线”的发展模式,在业内已形成了明显优势。

四是衍生品驱动型。这种模式主要是以动画衍生产品为核心驱动,从产业链下游的衍生制作环节切入,向上游产业链发展进入原创领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这类企业一般是从其他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而来,通过生产制作动画衍生品逐步打开市场,进而向产业链源头的原创环节拓展,生产自己的动画产品。调研发现,有6.74%的企业形成了这种模式,其中,以主题公园发展而来的企业占这种模式的16.67%,主要以广东奥飞、深圳华强为代表。

五是新媒体驱动型。这种模式主要以新媒体内容与渠道为发展动力点。随着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内容产业的迅速发展,网络、手机等新媒介以其便捷、个性、受众广等明显特点,为新媒体动漫创造了天然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有利的发展环境中,通过各类新媒体渠道生产传播动画产品已成为一种全新的盈利模式。调研数据显示,已有2.25%企业成功运营了新媒体动漫这一全新发展模式。

六是代工养原创型。这是一种以“加工”为初始盈利的传统模式,通过“代工”走上“原创”之路。由于原创动漫的投资成本大、收益慢,采用这种商业模式在承接外包的同时,可以用“打工钱”补贴原创,可以用代工中学到的经验发展原创。这也是一些动漫企业起初的普遍做法,江通动画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调研显示,目前仅有2.81%的企业停留在代工为主的发展阶段。同时,调研还发现,以原创为主的企业中仍由71.38%从事代加工内容,以代加工反哺原创生产依然是现代动画企业的典型生存方式之一。

上述各种模式都是中国动画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自发产生、经历了时间考验的典型模式,是值得业界学习、借鉴和研究的案例。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动画产业在短短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企业还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发展的盈利模式,盈利难依然是制约中国动画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研究分析和学习借鉴外国先进经验

创新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学习和借鉴日本、欧洲、美国等比较发达的动画产业的相关经验。外国动画产业主要有三种典型的发展模式:

上世纪90年代,日本开始了一种新的制作委员会的模式,即由投资商、广告商、出版社、电视台、制作公司、原作者、发行公司等相关人员或机构组成一个影片制作委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这种方式虽然让每个成员单位分得的收入有所减少,却大大降低了每个单位所承担的风险。

制作委员会模式本质上并不是一种盈利模式,而是一种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权益分配模式。制作委员会汇集了影片传播和盈利所必须经过的各个环节的代表,把所有人都变成利益相关者。大家为了这部影片的成功而协同工作,风险的降低也就等于是让影片盈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些玩具厂商在参加制作委员会的时候,往往会在影片策划时就向制作公司提出建议,增加某个人物、场景、道具或者宠物等等,以方便其推出后续衍生品。这种后期渗入前期的做法让影片的市场开发更具有针对性,这比影片制作完成后,再单纯授权给玩具厂商进行玩具开发,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美国尤以动画电影见长。去年美国票房排名前10位影片中,有6部都是动画电影。美国动画电影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席卷全球市场的原因就是高投入、高制作、高产出的“高概念”模式。构筑“高概念”的核心是高投入,可以说没有高投入就不会有“高概念”。因为只有投入高了,才会有大导演、著名影星加盟,影片的技术特效才能制作得尽善尽美,影片的宣传推广才能铺天盖地。美国“高概念”动画电影的背后其实是大资本的推动,和日本制作委员会抱团取暖式的降低风险方式不同。当然,对这种模式我国动画业者也不能盲目效仿。

欧洲动画既没有美国的“高概念”动画电影,也没有日本建立在强大漫画产业基础上的电视动画,但是欧洲动画却在自己的小环境下生存得很好。这得益于其预售体系的完善。欧洲动画片在初期一般都会先制作一部样片,参加戛纳、昂西等电视节目交易展或者动画展,如果获得投资商的青睐和播出商的首肯就继续制作。一部构思精巧、造型新颖的动画系列片,往往能得到欧洲多个电视台的买单,有了预售款再进行制作,风险可谓降到最低。

在完善的预售体系下,如果一部动画系列片获得了市场的认可,电视台会找制作公司继续生产一至两季续集。如果市场反响不好,电视台也会停止投资续集的制作。对于动画公司而言,预售体系保障了其资金链的良性循环,也让动画企业拥有可靠的盈利模式。

除了上述三种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典型的盈利模式以外,近年来我们还观察到外国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的一些新趋势和新走向。第一,合作共赢。投资方可以和创意方分享版权,大公司也愿意和小公司分享版权。只有合作,才能共同把市场需求刺激起来,使得双方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第二,注重新媒体领域的发展,跨媒体运营。以手机、网络、智能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动画播出渠道和盈利渠道备受关注。第三,虚拟化。虚拟动画工作室、虚拟动画节、虚拟主题公园相继诞生,展现出其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更新经营管理理念

在借鉴外国动画企业先进经验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经营管理理念,让自己的理念更适应现代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

首先,要更新牵引力理念,明确动画产业的盈利最终要靠消费市场,而不是政策市场或者投资。“十一五”期间,我国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原创动画的发展,但是客观上也造成了一些原创企业把精力集中于打政府关系、吃政府补贴、靠政府投资生存的状况。中国动画想要构建清晰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一定要从政策拉动、投资拉动,转向到消费拉动上来。要多考虑消费者的喜好,多考虑受众的需要。

其次,要更新文化理念,明确动画产业的盈利不只要靠动画公司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全民懂动画、爱动画、看动画、消费动画的文化氛围。日本、美国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在一个动画能成为全社会都认同的大众文化的环境中,动画产业的市场空间才能真正打开。今后,除了不断推出优秀原创动画作品以外,还应配合政府完成公民动画文化观的建设工作。

再次,要更新竞争理念,明确动画产业的盈利将主要来自于差异化的良性竞争而不是同质化的恶性竞争。事实证明,差异化能最大程度地开发市场,让文化创意产业发挥真正的魅力;而简单模仿的同质化,只能让所有人把路越走越窄,把一个优秀的创意做烂,做废。

中小企业的盈利模式篇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a79006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BJY028。

摘要: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以2001-2009年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盈余管理成本影响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则会倾向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权衡决策;微利上市公司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从盈余管理的实现方式看,主要有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Schipper,1989)。前者是通过会计手段(主要是会计政策)实现的,后者则是通过有意安排真实的交易活动来实现的。盈余管理研究之初的重点主要是应计盈余管理,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Healy&wahlen(1999)和Dechow&Skinner(2000)指出管理者除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外,还可能会采用加速销售和延迟已有研发计划,减少当期研发费用和维修费用等真实活动来操纵盈余,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才受到关注。Grahametal.(2005)的调查显示,80%的财务主管更喜欢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因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更难被审计师们预知和发现。与这个调查结果一致,Roychowdhury(2006)利用大样本数据验证了管理者利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以实现避免亏损或达到分析师预测目标。Barton(2001)和pincus&Rajgopal(2002)运用联立方程方法发现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是可以互相替代的。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两种盈余管理方式的使用是有先后顺序的。Badertscher(2011)的研究发现,在公司价值连续高估期间内,经理们会在早期使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接着是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最后是非一般公认的盈余管理手段。Cohenetal.(2008)的研究发现,在萨班斯法案施行后,应计盈余管理活动在减少,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在增加。Cohen&Zarowin(2010)的研究发现,在配股当年,管理者更趋向于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方式。Zang(2011)的研究发现,管理者替代使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并且真实盈余管理的使用次序要优先于应计盈余管理。我国一些学者也研究证实真实盈余管理是存在的,两种盈余管理方式是可以替代使用的。但是,面对两种相互可以替代的盈余管理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影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采用的因素是什么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也是盈余管理研究的重点问题,而与此相关问题的研究在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中还尚未开展。因此,本文研究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决策的次序和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本文研究发现,我国微利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其中真实盈余管理是我国微利公司调增利润的主要方式;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管理者主要根据盈余管理成本进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会更倾向于采用较多的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目标。

二、研究假设

理性经济人假设认为,经济决策的主体都是充满理性的,所追求的目标都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即进行盈余管理时,面对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可替代性,管理者会在两类盈余管理方式的收益和成本之间做出权衡,以期以较小的成本获取较大的收益。由于微利上市公司采用盈余管理后的主要效益即是将利润提高到某一水平,采用任一种盈余管理方式的效益是相同的,因此在进行决策时主要是基于盈余管理成本的考虑。

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和经营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它依托于一定的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不论是真实盈余管理还是应计盈余管理的使用,均会产生一定的成本,不同的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已有研究发现,在给定的盈利水平下,管理者并不是随机选择某一种盈余管理方式,而是考虑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当某一种盈余管理方式受到较多限制时,就会选择另一种方式。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取决于另一方的成本。

会计弹性反映了应计盈余管理运用的空间,包括应计项目的金额大小,以前年度已运用盈余管理的应计项目等。会计弹性越小,表示可供管理的应计项目金额越小,或是以前年度运用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导致当期应计利润的回转,使当期运用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缩小。当会计弹性高时,管理者更愿意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而不是削减研发费用;而当会计弹性低时,应计项目调整受限,管理者则偏向费用操控(wang,2006)。因此,本文提出以下补充假设:

H1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计弹性较小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Grahametal.(2005)在调查中发现应计盈余管理相较于真实盈余管理更能够引起审计师和市场监管者的注意,因此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受限于外部监管。相较于低质量的审计师,乐观高估的会计估计将更难取信于高质量的审计师,而且当监管者加重对公司会计活动的审查力度时,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更易被察觉,因此,本文提出如下补充假设:

H1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受到审计师和监管者更严格监管的公司具有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作为对企业最佳运营决策的偏离,真实盈余管理不可能增加企业的长期价值。当企业要偏离其最佳运营决策时也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市场领导者比市场追随者享有更多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他们有不断累积的经验,规模经济效应,与顾客和供应商的更强议价能力,投资者对他们的关注以及他们对竞争者的影响力。因此,处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较低,因为真实盈余管理对他们竞争优势的侵蚀相对较小,于是,本文提出如下补充假设:

H1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处于非市场领导者地位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实际经济业务偏离最佳决策的边际成本相对较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运用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会更加昂贵。Grahametal.(2005)在调查中发现,如果公司正处于“负面混乱”中,财务主管们的努力求生将导致对财务报告进行更多的管理。据此,本文提出以下补充假设:

H1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财务状况差的公司具有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根据假设H1a-H1d,本文预期管理者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时主要依据盈余管理成本。因此,本文主要根据盈余管理程度及其成本分别建立如下回归方程,分析不同的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二)变量含义

Rm表示总体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真实盈余管理方式主要包括销售操控、生产操控和费用操控,分别以异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R_CFo)、异常酌情费用(R_DiSX)和异常生产成本(R_pRoD)①计量。由于三种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之间具有抵消作用,为了避免这种抵消影响,本文借鉴Cohenet.al(2008)中的方法分别以Rm1和Rm2来表示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其中Rm1=(-1)*R_DiSX②+R_pRoD,这其中只考虑了异常酌情费用和异常生产成本,是因为扩大再生产也会造成当期异常低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如加入R_CFo,可能会导致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虚增;Rm2=(-1)*(R_DiSX+R_CFo),由于异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主要由销售操控等引起,因此在Rm2中剔除了扩大生产等对异常经营现金流的影响。Rm1和Rm2值越大,表示总体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Da表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由截面修正Jones模型计量的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表示。

∑kCost_Rm表示真实盈余管理的各项成本。真实盈余管理的成本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上市公司当期期初的财务健康状况,以Z_Scoret-1表示。Z_Scoret-1为美国edwardaltman教授在1968年建立的Z-score模型③计算出的综合风险得分,即Z值。对企业来说,Z值越大,企业财务状况越健康。财务状况差的企业,进行真实盈余管理的难度较大,边际成本较高,因此预期Z值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另一类是企业期初的市场地位,用企业前期销售收入与该企业所在行业总收入的比值表示,以market-1表示。对于行业的分类,本文参照我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分为12门类,由于大部分公司集中在制造业,每年均占总数50%以上,公司间的收入差异较大,因此又将制造业细分为C0-C9共10类。企业收入所占行业收入的比率越大,公司的行业地位越高,拥有越多的资源和竞争优势,采用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成本越低,因此预期该收入比率与真实盈余管理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负相关。

∑LCost_am表示应计盈余管理的各项成本。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会计弹性、审计师和市场监管三个方面。

会计弹性反映了应计盈余管理运用的空间,主要用以下两个指标计量。(1)以前年度已运用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Barton&Simko(2002)研究发现,资产负债表累积反映了以前年度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净资产的高估水映了以前年度应计项目的调整程度。因此,本文以净资产的高估水平作为衡量会计弹性的一个变量,以noat-1表示,其值等于“前期净经营资产/前期销售收入”。noat-1越大,表示后期运用应计项目调整利润的空间越小,管理者越趋向使用真实盈余管理,因此noat-1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2)企业期初的经营周期,其值等于期初应收账款周转期加上期初存货周转期减去期初应付账款周转期,以CYCLet-1表示。应计盈余管理是对应计利润的管理,应计项目金额越大,可供周转的时间越长,企业运用应计盈余管理的空间越大,会计弹性越大。因此,随着CYCLet-1的不断增大,应计盈余管理的成本越小,管理者可能更偏好选择应计盈余管理。

本文以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衡量审计师的监管程度,以BiG4表示,当样本公司当期负责审计的事务所为前四大④时,取值为1,否则为0。根据已有文献,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独立性强,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高,发现错弊的概率较高,因而监管力度大。因此,当事务所规模较大时,管理者较倾向使用真实盈余管理,预期BiG4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对于一些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我国不仅对其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更要求这些重要行业经营者承担特别义务,接受政府和公众监督,而且是涉及具体经营事项的监督。因此,这些行业相对其他企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的披露风险较大,管理者趋向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本文以SUV表示是否是国家重点监控行业,如若是,取值为1,否则为0。根据国资委的最新部署,国有经济应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同时,国有经济对基础性和支柱产业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保持较强的控制力,包括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勘察设计和科技等行业。本文预期SUV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2007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原有的一些应计盈余管理发生的项目进行了限制,如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等,这些新的规定将使企业会计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且企业会计信息将可以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使用,信息判断和评价的基础得以建立并不断完善。因此,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应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本文以aCCp表示当期是否在企业会计准则改革后,如若当期是2007年及以后,取值为1,否则取值为0。aCCp应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正相关,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

∑mControls表示各项控制变量。(1)GDp,各年国内生产总值,控制各年总体经济的影响。为了控制行业影响,本文进一步将各年的GDp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又细分为工业⑤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又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及其他第三产业。(2)SiZe,样本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减去行业中值,控制公司规模对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3)Roa,总资产报酬率,控制公司的盈利能力。(4)GRow,总资产增长率,控制公司成长性的影响。(5)FinanCe,公司的融资需求,Xu(2010)认为盈余管理程度会受到公司筹资需求的影响。本文借鉴李彬(2009)的简易定义,当样本公司筹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既大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又大于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时,取值为1,认为公司有较高的融资需求,否则为0。(6)LeV,资产负债率,表示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偿债能力越差,其盈余管理的程度越高。(7)公司治理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SHaRe),股权过于集中会带来“一股独大”现象,容易发生盈余管理行为;薪酬最高的前三名高管的薪酬(BonUS),较高的薪酬可能会减小高管与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激励管理者为谋取私利减少盈余管理行为。(8)eRR_Da,eRR_CFo,eRR_pRoD和eRR_DiSX分别为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估计模型的均方根误差(标准误差),它随着模型估计残差的增大而增大,反映了盈余管理自由裁量的行业特征,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各类盈余管理的计量误差,分别用于Da、Rm1和Rm2模型。

(三)样本选择和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以2001-2009年非金融类的a股微利⑥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按以下步骤进行筛选:基于相关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模型对数据的连续性(至少三年)要求剔除连续性不足的样本;剔除收入为负或股东权益为负的样本公司;剔除掉其他数据不全⑦的样本后共564个年度样本。为了剔除极端值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进行了winsorize⑧处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1-2009年微利公司的平均真实盈余管理程度Rm1和Rm2分别为65%和41%(中值分别为62%和40%),平均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为07%(中值为08%),明显低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说明微利公司主要利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提高当期盈余。Z_SCoRe的均值为7635,而中值仅为1274,标准差为25854,说明Z_SCoRe数据波动较大,将样本公司的Z值与判断标准相比较,其中有32%的公司财务状况良好,56%的公司面临破产的危险。仅有37%的微利公司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前四大。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两种盈余管理方式决策的时间次序

关于盈余管理决策时间的次序有两种假设,一种假设认为盈余管理方式的决策是管理者同时做出的(Barton,2001),因而很可能存在联立性问题,为了提高模型估计的准确性,应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另一种假设认为真实盈余管理只能发生在会计年度内,而应计盈余管理可以在会计年度终了后施行,真实盈余管理对应计盈余管理会造成影响,而应计盈余管理并不会对真实盈余管理造成影响,只需要在Da模型中考虑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即可(Zang,2011)。因此,在分析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决策的影响之前,首先采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以检测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是否存在联立性,为此本文建立模型(3)为内生性检验模型。

式中Controls为一系列外生解释变量,包括真实盈余管理成本、应计盈余管理成本以及成本模型中的相关控制变量;Rm分别指Rm1和Rm2。

Hausman检验的原理和具体步骤是:首先寻找一个工具变量,该工具变量应满足与解释变量(Rm)高度相关,但与残差不相关;然后分别将Rm1和Rm2对相关外生变量和工具变量进行回归,得到回归残差项μ1和μ2;然后将μ1(或μ2)代入上述模型中进行回归,若μ1(或μ2)系数显著不为0,则表示拒绝Rm1(或Rm2)在Da回归方程中的外生性,说明Rm与Da的误差项相关,存在联立性(内生性)。该方法的关键是工具变量的获得,本文参照肖维嘉(2009)的方法,将Rm1和Rm2分别对Da和其他相关外生变量进行回归,估计出残差项inS1(或inS2)。由inS1和inS2与Rm、Da以及其他相关变量的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可以看出,inS1(或inS2)与Rm1(或Rm2)显著正相关,与Da和其他相关外生变量完全不相关,因此inS1(或inS2)可以作为Rm1(或Rm2)的工具变量。

将Rm1(或Rm2)对inS1(或inS2)和其他外生变量进行回归,将得到残差μ1和μ2代入模型(3)中,具体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Rm1的残差μ1和Rm2的残差μ2系数显著不为0,说明Rm1或Rm2与Da存在联立性,两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相互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Barton(2002)等人的假设,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应计盈余管理并不仅仅用来调节真实盈余管理的未预期后果,它也是管理者实现预期盈余目标的重要调节手段。

(二)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

前面的联立性检验结果表明,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因此在模型(1)和模型(2)的基础上分别加入Da和Rm构建联立方程,在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剔除内生性影响的基础上,分析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

模型估计的结果如表3所示。由表中可以看出,Rm1与以前年度已采用的应计盈余管理程度noat-1在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与期初经营周期CYCLet-1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Rm2与CYCLet-1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随着企业会计弹性的减小,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加,管理者较多地采用了真实盈余管理手段,与假设H1a一致。Rm1与SUV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Rm2与BiG4在10%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表明随着政府行业监管和外部审计监督力度的加强使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加,导致企业更加偏好真实盈余管理方式,因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增加,与H1b假设一致。aCCp在Rm1和Rm2两个模型中,与Da的系数均为负数,与Rm1和Rm2的系数均为正数,说明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增加了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应用,但是这种作用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真实盈余管理一直是管理者实现预期盈利目标的重要手段,虽然改革后新的会计准则抑制了大量应计盈余管理手段,但是真实盈余管理对未来业绩的负面影响要大于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所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总体水平产生显著的影响。

Da1和Da2与表明市场领导地位的matkett-1变量均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表明企业的市场领导地位越低,运用真实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越高,管理者越倾向于采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但是Da1和Da2与表明企业财务健康状况的变量Z_Scoret-1均不显著,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的好坏对管理者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作用不大。Da1和Da2均与SUV在5%水平上显著负相关,与noat-1在1%水平上显著负相关,说明随着外部监督力度的加强,会计弹性的缩减,运用应计盈余管理方式的成本增加,应计盈余管理程度受到限制。

五、结论

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面对可以相互替代使用的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两种方式,管理者如何权衡决策以及影响不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因素是投资者和监管部门识别和防范盈余管理行为的核心和关键。本文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从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成本进行了分析,以我国2001-2009年的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在Hausman设定误差检验结果的基础上构建联立方程,研究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时间次序和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管理者在进行盈余管理决策时,真实盈余管理决策和应计盈余管理决策是同时做出的,两类盈余管理程度相互影响。(2)盈余管理成本是两类盈余管理方式中选择的影响因素,当企业处于缺少行业竞争力的地位时,真实盈余管理的空间较小,管理者会采用相对较多的应计盈余管理;而当企业本身的会计业务受到严格监管时,管理者会更倾向采用较多真实盈余管理实现预期经营目标。

本文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分析了盈余管理成本对盈余管理方式选择的影响,有助于投资者和监管者根据企业的经营环境和会计环境更准确地识别管理者的盈余管理行为,但真实盈余管理成本和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本文只研究了会计弹性和会计监管、企业财务状况、企业市场竞争力等方面,还有很多方面尚未考虑,如所得税的影响,对未来业绩的影响等,这些都会影响到管理者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注释:

①具体计量模型见张俊瑞、李彬和刘东霖(2008)“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保盈动机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的计量模型。

②因异常酌情费用是负向的影响,其越小表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而异常生产成本越高则表示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为了避免求和导致二者影响程度相互抵消,故此将异常酌情费用乘以(-1),表示异常酌情费用越高,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

③具体得分计算模型见徐秀渠(2010)“altman’sZ-Score模型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中引用的公式,计算得分时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上市公司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④四大事务所分别指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

⑤同上市公司行业分类相对应,这里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⑥微利上市公司是指其披露的盈余数据恰好跨过盈亏临界点的一类特殊上市公司群体,本文借鉴已有研究,将Roe处于[0,1%]这一区间的上市公司界定为微利上市公司。

⑦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估计模型采用分年度和分行业估计方法,因此对于某些样本数量较少的行业样本在研究中均被删除,此外还包括一些数据缺失的样本亦被删除。

⑧将被处理数据的前1%和后99%数据替换为1%分位和99%分位的数据。

⑨mizik和Jacobson(2007)研究发现相较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活动造成的市场对企业的错误估值更甚;我国李增福等(2011)研究发现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应计盈余管理会导致融资后公司业绩的短期下滑,而真实盈余管理活动则会引起公司业绩的长期下滑。

参考文献:

[1]Schipper,mentaryonearningsmanagement[J].accountingHorizons,1989(3):91-102.

[2]Healy,p.m.,J.m.wahlen.areviewofthe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anditsi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J].accountingHorizons,1999(4):365-383.

[3]Dechow,p.m.,Skinner,D.J.earningsmanagement:reconcilingtheviewsofaccountingacademics,practitionersandregulators[J].accountingHorizons,2000(14):235-250.

[4]Graham,J.R.,Harvey,C.R.,Rajgopal,S.theeconomicimplicationsofcorporatefinancialreporting[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5(40):3-73.

[5]RoychowdhurySugata.earningsmanagementthroughRealactivitiesmanipulation[J].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2006,42(3):335-370.

[6]Barton,J.Doestheuseoffinancialderivativesaffectearningsmanagementdecisions?[J].theaccountingReview,2001,76(1):1-26.

[7]Brada.Badertscher.overvaluationandtheChoiceofalternativeearningsmanagementmechanisms[J].theaccountingReview,2011(9):1491-1518.

[8]Cohen,Da,Dey,a,Lys,tZ.Realandaccrual-basedearningsmanagementinthepre-andpost-Sarbanesoxleyperiods[J].theaccountingReview,2008(83):757-787.

[9]Zang,amyY.evidenceonthetradeoffbetweenRealmanipulationandaccrualmanipulation(march1,2011).availableatSSRn:http:///abstract=961293orhttp:///10.2139/ssrn.961293.

[10]李彬,张俊瑞,郭慧婷.会计弹性与真实活动操控的盈余管理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09(6):99-107.

[11]Seanwang,JulinaD′souza.earningsmanagement:theeffectofaccountingflexibilityonR&Dinvestmentchoices[J].JohnsonSchoolResearchpaperSeries,2006(1):33-75.

[12]Barton,J.,p.Simko.thebalancesheetasanearningsmanagementconstraint[J].theaccountingReview,2002,77(Supplement):1-27.

[13]GaryK.taylor,ZhaohuiRandallXu.Consequencesofrealearningsmanagementonsubsequentoperatingperformance[J].ResearchinaccountingRegulation,2010(22):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