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十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十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3:49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核心素养

G623.5

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可谓是学科教学的核心与灵魂。数学核心素养涵盖了数学思维发展、数学方法使用的全过程,是促使个体有效开展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的数学品质。所以衡量学生数学水平的标准绝不仅是数学知识掌握的多少或数学成绩的高低,而是突破数学这一学科工具束缚后,人们所掌握的数学思维方法与理性精神。因此,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互动”的教学模式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意义[1]。

1数学核心素养概述

数学的教学核心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数学运算能力。但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与课程调整,数学的占比及其各考点的权重一直都在变化。数学课程是一门基于逻辑推理与辨证思维结合统一的课程。学生必须在老师带领下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然后使学生充分进行自主探索活动。在数学活动基础上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结论并探究数学发展的历史。逐步形成数学核心概念运用过程,理解蕴涵其中的思想方法。拜托学生对数学枯燥乏味的原始认知,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教育形式[2]。

数学核心概念的学习是对数学历史发展是认知,主要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杜宾斯基apoS理论三种认知形式。而最典型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该理论被公认为是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研究理论。其研究方法表现为运用大数据、多实验次数的统计与分析得出对一定数学规律的理化总结从而形成知识脉络支持理论发展。他指出所谓认知发展,就是个体自出生以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面对问题情境或对事情的处理上思维方式和能力表现的不同,而这种适应在个体成长期间是一直连续变化的。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即是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来概括的。所以当主体适应环境时,就会通过图式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创造,并由同化或顺应两种方式来构建动态的心理认知结构,并达到和环境的动态平衡[3]。

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取决于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上,表现在数学的教学核心上,具体来讲就是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教学核心发展与概念时的学生认识与汲取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互动交流协作与问题解决应该贯穿于学生知识学习与意义建构的全过程;“问题-互动”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放弃课堂教学主体的身份,确立学生主体的中心地位,以问题引导互动的发生,构建全新的数学课堂师生关系,这对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大的影响。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措施

2.1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

“问题-互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科学的动力,重视师生互动中问题的导向作用,能有效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异思维与探索精神,进而促使学生主动发现科学规律,达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从这个角度上看,“题-互动”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科学理论的内涵是相契合的。建构主义理论以教育主体为核心,突出教育主体的主动性,通过教育情境的建构,促使教育主体主动探索、挖掘、认识知识的价值与意义。为更好地实现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施与培育,可以尝试在互动中突出问题导向,创设有利于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情境[4]。

2.2互动中突出问题要求,关注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

生本教育理念指引下的“问题-互动”教学带给小学数学教育的不仅是教学模式的变革,更是一种课程观念的变革,即:将数学课程作为生成的、动态的、系统的整体,其课程目标的设置指向两大准则――促进学生个体成长与素质养成,最终落脚点在于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问题-互动”教学立足于数学课程的深度开发,面向社会生活实践,在问题与互动密切关联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强调在数学课堂互动过程中突出问题要求,推进数学教学目标与数学核心素养的融合[5]。

2.3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关系

“问题-互动”教学的构建重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将互动中的问题主线作为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环节,以问题主线引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6]。宏观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由必修与选修两部分组成,注意区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包含的学习层次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以必修内容为主线,突出数学中的核心内容。微观上,每节课的教学互动中突出问题主线,处理好教学中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践应用知识、数学发展知识这三个内容之间的关系,以期培育并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推动着小学数学教育开展改革探索活动,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而“问题-互动”教学模式成效显著,有着广泛应用的可能性;“问题-互动”教学模式贯穿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的全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的特殊交流活动,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问题-互动”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在互动交流与合作中集思广益,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奥秘、追求卓越创新的意识与精神,这一教学模式已成为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孙朝仁,马敏.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应用型数学实验[J].中国数学教育,2015(21):36-40.

[2]赖允珏.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旬刊,2016(5):42-45.

[3]刘友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培育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6(10):57-58.

[4]孙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6(41):73-74.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

G623.5

当前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逐渐深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以及本质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提高其综合性与整体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密切相关,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素养注重的使知识、能力等统一,[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对周围事物认识、理解等品质,使人们与周边环境发生作用而表现出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遇到的问题有些是数学问题,有些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并不直接,有了数学素养就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与数学直接相关,[2]数的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深入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测量、认数以及统计等数学知识技能等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不同领域知识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对教材中的话、图片、例题以及习题等进行分析,[3]对知识进行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行分析,了解知识技能中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进行理解,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推理、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使其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行动以思想作为前提,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才能够对教学行为进行外化,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4]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5]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情境,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素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使数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强化知识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引导同数相加的问题,通过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渗透,同时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读法,体会乘法的含义。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的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读好的简洁性,[7]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检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教活动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等表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公正、客观,提高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在数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若教师能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效的把握,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更好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强化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核心素养的地位,将其置于课程改革中,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科学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一――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33:134.

[2]王玉.淡化细节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5:11.

[3]陈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人民教育,2015,23:46-47.

[4]陈六一,刘晓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李星云.基于笛Ш诵乃匮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知识本位;培育应用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并不是固定在某个阶段的,而是贯穿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而小学阶段是核心素养培育的最佳时期。目前,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已经,但是还只停留在观念层面,虽然新课程不断改革,但是行动远远跟不上。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的关键任务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与灌输,学生逐渐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2)分散教学原来程序化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的结构是由一系列的程序化环节联系起来的,每个环节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可以打破这种传统。(3)改善重视教学结果的弊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是单纯地去死记硬背所考的知识点,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因此,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能提高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和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在解决问题时,也锻炼了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筛选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在最后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相互交流,互换想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

在小学时期,学生刚刚步入智力发育的初级阶段,因此抽象能力比较弱,与此同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略有不足,不能清晰表达出自身的想法和诉求,因而教师不能彻底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应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从实际出发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具有自主能力去研究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作为辅助,通过个人的表现情况,不断地将教学问题进行延伸,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实际相互联系。例如在学习“问题解决”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实例,例如苹果个数的加减,公交车上人数的多少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实例,学生能较好地理解掌握用题;在学习“认识长度单位”时,可以让学生用直尺测量他们感兴趣的小物品,加深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可以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思维的散发。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不同,对长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一分米。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3.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小学数学老师要在数学教学中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好奇心比较强烈,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

4.加大题目开放性的力度

数学教师应当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开放性数学题目,这种题目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究意识,还有看问题的多维角度。例如,五年级上册数学的课外习题中出现这样一道题目:从4根5厘米、4根3厘米和4根1厘米长的小棒中,选出若干根,并使它们首尾相接,能够摆出几种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动员学生动手操作,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开发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最后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排列方法。

5.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当今比较盛行的翻转课堂和微课,这种方式的教学流程更加灵活,形式更加个性。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与资料可以反复地学习基础知识,在学习时间上灵活可控,还可以随时倒回不懂的地方;在课堂中完成作业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可以针对作业问题及时与教师交流,获得针对性指导,对于知识点比较零散的小学数学来说,这种教学形式十分有效。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与应用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出发,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运用不同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开发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并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4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

伴随知识量的不断增长,教学不再是给予更多的知识,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足够空间自主学习。数学教学中,要以数学核心素养为核心,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核心素养反映了数学内涵和数学思想,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数学素养指的是在生活中理解数学的能力,具有数学判断及参与数学实践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目标相结合,让学生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等。其中,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育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和重点。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经常开展专题研讨活动,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重点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改革创新,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理论的学习,组织研读相关教学理论的成果或相关的教学研究的培训。通过各个学校机构的相互交流经验,将教学当中存在的个人问题转变成研讨主题进行合作探讨,组织开展校际间的教研和培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注重高效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猜测、推理、运算、验证等数学活动,从中感受数学思维的变化过程,真正地灵活运用知识,鼓励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多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课堂上的学习,让学生认真体会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奇妙,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1.创新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思维特征,估计学生思维变化的过程,设计相关的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其自己学会数学知识的运用,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不同角度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思维。不同的角度常常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大胆创新,这有利于数学创新思维的形成,有效提高数学综合水平。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作交流,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这样有利于合作双方的思维碰撞,有效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注重把握教学过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情感变化,把握课堂的节奏,适时运用鼓励的语言,简洁明了地提示学生,恰当地引导学生清晰完整地表达,使学生能够顺利跟上教师的节奏,使教学信息能够有效地呈现。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收集反馈信息,善于发现学生产生的与教材相关的独特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整合各类信息,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训练,提高教学质量

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练习。然而不能盲目地训练,要有针对性。教师在布置题目之前,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合适的训练。通过做题练习,鼓励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另外,训练的题目要多样化,注重学生数学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数学模式,形成数学思维

w习数学的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生活中关于数学的各种问题。而数学模式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纽带,数学思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思维框架的过程,不是简单地知道答案,而是要把解决问题的过程抽象成一个数学模型,促进数学思维的形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利用各种图形和数量构建数学模型,避免数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式的能力。

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需要从学生的思想和态度入手,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和认识,使学生掌握数学技能,增强数学观念。数学素养是在长期数学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进行熟练的掌握,并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在生活中体会数学的实际运用,最终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林笑.小学三年级数学过程教学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5

[关键词]核心问题有序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11-07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有序数学思维是指有一定的方法、顺序与步骤,对已有的数学信息能运用数学推理的思考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是培养学生有序数学思维的主阵地,核心问题统领的数学课堂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深刻理解,更能培养学生有序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一、核心问题令学生数学思维更清晰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一定的比重,很多概念课都是为后继相关知识教学做铺垫。学生往往觉得概念课枯燥无味,那是因为一般的概念课都是教师出示一些客观的材料使学生从中获得表象后进行分析和比较,再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经过这样的教学,看似学生已经了解了相关概念,但是没有真正经过思维的锤炼,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象阶段,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认知,遇到由概念衍生的变式或是易混淆的相关概念时依旧很茫然。如遇到判断题“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一些学生就会给出错误的判断。

例如,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如果教师能提炼核心问题,利用核心问题统领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概念的认识则会更加深刻,思维则更清晰。因此,可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设计为“怎样研究一个新图形?”引导学生从边和角的角度研究平行四边形落到“边有怎样的特征?角有怎样的特征?”上来。核心问题的提出顺应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加清晰,学生能够很明确地认识到要从哪些方面来研究一个新的图形,既加深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特征的认识与理解,又为学生后继学习其他图形的特征提供了经验。

二、核心问题促学生数学思维更严密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经常遇到的推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有“规律、性质的教学”,对此,一些教师常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经历推理的过程。这样的教学看似形式丰富,但仔细想来,很多数学规律、性质的得出是通过大量的例证,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仅凭课堂举出的几个特殊的例子是难以严格说明的,因此,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核心问题的提炼、设计能够促使学生经历更严密、更深刻的推理过程。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关系”中,教材提出的核心问题及辅助问题:

(1)有四根小棒,每次选三根,最多能围成几个三角形?

(2)为什么8cm、5cm、2cm和8cm、4cm、2cm这两种选法围不成三角形?

(3)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

(4)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呢?

学生通过有序的选择能够发现,四种不同的选法中只有“8cm、5cm、4cm,5cm、4cm、2cm”能够围成三角形,而“8cm、5cm、2cm,8cm、4cm、2cm”则围不成三角形。此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8cm、5cm、2cm,8cm、4cm、2cm’围不成三角形?”学生就能在进一步动手操作中发现,是因为有一根小棒的长度太长,即便另外两根小棒合起来的长度也比它短,在围三角形时不能做到首尾相接。接着提出核心问题:“怎样的三根小棒能围成三角形?”通过这样的核心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将能围成三角形的原因着眼于小棒的长度上来。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围不成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时又会怎样?”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课件的直观演示,明确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围不成三角形,从而归纳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就能够围成三角形”。在核心问题的统领下,学生既掌握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又经历了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整节课充满了浓浓的探索味。

三、核心问题让学生数学思维更系统

核心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动力,是统领知识网络的纲目。核心问题统领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把握和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

如本文之前提到的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核心问题:怎样研究一个新的图形?边具有怎样的特征?角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一核心问题不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时能够帮助学生厘清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更为学生后继学习其他平面图形提供了研究的模型。在六年级进行总复习时,教师可以依据此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梳理平面图形的特点,并以此构建相关图形的知识体系。例如,六年级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上,可设计这样的核心问题:(1)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区别?(2)周长和面积分别与什么有着怎样的关系?通过这两个核心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也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通过核心问题对知识进行有序整理,使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更让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种实质上的把握,促使学生更全面、更系统地思考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核心问题助学生数学思维更灵活

灵活性是有序数学思维中比较高层次的思维品质,而核心问题引领下的数学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晰、更灵活地确立思维的主线,使学生能够在核心问题这一主线的穿引下不拘泥于模式,能够从新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而快速解决问题。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用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以和差问题为素材展开教学。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有的经验是“几个数量同样多时,可以根据总数求出每个数量”,而和差问题的模型显然不符合之前的经验。如“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借助线段图呈现不同的数量后,学生就能发现,只要每个数量同样多就能解决问题,在此基础教师再提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怎样使他们同样多?”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够找到解决的方法:第一种,将小春多的一部分去掉;第二种,帮小宁的加上12枚;第三种,将小春多的12枚平均分成2份,给一份小宁,这样他们都能同样多。根据“使他们同样多”的不同方法可以形成不同的解题思路,对于这道题来说任何一种思路都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一问题。这道题是和差问题的基本形式,对于和差问题的变式题来说,并不是每种思路都是最合适的,如:小红、小李和小军共有90枚邮票,小红和小李邮票数同样多,小军比小红多15枚。三人各有邮票多少枚?这样的问题显然采用补上缺少的部分来解题比较麻烦,用另外两种思路解题则比较容易。又如:两个书架一共有120本书,从第一个书架拿出18本给第二个书架后,两个书架的书就同样多了,原来每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这也是和差问题的变式,这一问题没有告知相差的数量,对于这样的问题采用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法来解决都比较麻烦,但是采用第三种方法,将总数除以2,加18本是多的书架的本数,减18本就是少的书架的本数。尽管和差问题的具体条件在变,但是学生只要抓住它们的核心问题――怎样使它们同样多?就不会出现思路混乱的状况,面对这样的问题时都能以不变应万变,并能根据具体的条件灵活选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6

一、素质教育

教育历来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相联系,本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意见》指出:要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十余年的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与课改该相关的课程、教材、教学等的改革都取得了重大进步和发展[1]。

二、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目前,课程标准修订者大致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应该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并不是完全区分开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差别。数学核心素养是高度抽象的思维产物,它高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需要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消化,最终内省形成,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则以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10个核心素养为准,强调时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地位

在制定和修订数学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经常提到数学核心素养。孔凡哲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知识和能力的结合体,知识使得人们能够关心他人、善于思考,能力使得人们通过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数学从而作出理性的数学判断。而马云鹏教授认为数学核心素养是一种品质,这种品质使得人们通过数学学习积累认识,再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马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品质。[2]。

数学核心素养是人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分析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内在素养,由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数学情感与态度等组成。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人们遇到的问题可能是数学学科问题,与可能是其他学科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生活问题,但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这些体现了数学核心素养在问题解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

三、方法解决问题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价值[4]

1.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数学素养把数学当作一种工具,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积累数学思想、数学方法,逐步形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众多数学素养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最上层的处于最重要的地位,是基于双基甚至四基而形成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了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10个核心素养,既反映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

2.数学核心素养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

数学教育旨在以人为本,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史宁中教授则倾向于人人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与三维目标紧不可分,通过四基得以体现,既关注数学结果,也关注数学学习过程。而数学核心素养是四基的延续和深化。

3.数学核心素养反映数学的本质和价值

数学的本质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其价值追求。6大数学核心素养既有知识技能层面的要求,又含过程方法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数学的本质所在和价值追求。

(二)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5]

1.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

抽象、推理、分析、判断等都需要数学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这种知识是生成的,不因时间的迁移而衰减。因此给予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有助于他们培养核心素养。

2.充分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只有孩子有了自信,才有可能充满兴趣和热情去完成某件事。作为教师,要最大限度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帮助他们充满自信地面对任何一件事。特别是孩子开始对一件事表现出兴趣时,决不能打击他们。否则,可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留下阴影。

3.课堂教学设计要简明扼要

浅入深出是每一位教师都追求的目标,力求把复杂、困难、深刻的问题用简洁的语言讲得清楚明白,这要求在备课的时候教学设计一定要简明扼要。

4.给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耻下问、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等无一不告诉我们要善于发现。对于小孩子,他们天生好问,作为教师,要给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逐渐渗透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的同时,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切实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6]。

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在不同的阶段,培养方式和培养目标也会发生变化。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要与时俱进,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时展要求[6]。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7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意义

概括而言,核心素养是指个人的素养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所需要的“关键素养”,最终落实到个人的和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必备品质。具体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科的10个核心素养: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这些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足够的基础,并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能够给学生打来极大的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当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设计中

核心素养往往是看不到摸不着,没有具体落脚点的,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需要与学生教学的“三维目标”相结合,逐渐渗透在教学中。这是一种实现一般到具体、普遍到特殊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精心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就能够为学生的成长设计出足够的空间设计等。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够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将数学教学的核心素养渗透在教学中。首先,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寻找到数学核心素养与教材内容的契合点,将核心素养设计在具体的教学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策略分析,帮助学生判断所学知识的实现方法。在很多时候,教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关注,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渗透入核心素养[1]。

(二)紧扣核心素养组织教学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8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关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一话题的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当中。就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问题意识

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获得一定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一种自觉的、长期的、不易转变的、稳定的数学意识和行为,包括观察能力、问题意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也包含创新意识、数学的美学价值等高层次内容。数学素养无法通过直接传授来获得,那么,小学数学教师究竟要如何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呢?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激发求知欲望,唤醒潜能,但是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很多时候教师担心学生年纪小,因此不敢让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是不相信他们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毫不客气地说,从来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是呆板的填鸭式教育,无益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于张口说出自己的问题,善于发现生活中隐含的数学问题,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的良好习惯。三年级上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结束之后,我在黑板上给出一个算式:39+57=96,请学生思考,根据这一算式可以提出哪些不同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我采用抢答模式。学生跃跃欲试,有人说道:学校组织一、二年级学生参观世博会,一年级去了39人,二年级去了57人,一共去了多少人?还有人说道:小明去商店购物,买文具花了39元,买水花了57元,一共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陆陆续续提出不少问题。这实际上培养了他们的应用题意识,让他们以后遇到类似的应用题,很容易地从繁琐的文字当中准确梳理出数量关系。问题意识得到培养,解题能力有效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数学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近几年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但是与这一教育理念背道而驰的是,传统灌输式教育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背会了书上的公式定理,但遇到实际问题却是两眼一黑、无处下手。

实践操作能力一直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室里“动”起来,提高实践能力。例如,在六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讲解完长方体表面积一节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次“我为老师做粉笔盒”的数学活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对粉笔盒的表面积进行计算,然后需要准备纸张,并在纸张上绘制相应图形,最后裁剪张贴。

这一过程,第一是提高了计算能力;第二是加深了对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理解;第三是提高了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转化这一问题的认识;第四是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开展数学探究活动,可以将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上解放出来,有助于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这对渗透核心素养培养也非常有意义。

三、关注过程,提高再造能力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当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机械学习变为积极自主的再创造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再造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在圆柱、圆锥体积的复习过程中,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扑克牌,以不同的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至少可以得到几种圆柱?这些圆柱体积是否相同?学生很快发现,由于旋转轴的不同,所得出的圆柱体积并不相同。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一组平面图形,并请学生思考,这组平面图形以不同的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哪些立体图形?这些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学生找到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之后,我继续引导他们开展探究,尝试用自己身边的事物,亲自动手转一转,看可以得到哪些启迪。有的学生拿起数学课本旋转,有的学生拿三角板旋转,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课堂气氛相当和谐。

在这一复习过程中,将圆柱和圆锥体积知识同图形的旋转相互联系,不仅使圆柱和圆锥知识进一步升华,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实现了课本知识的再造,有力地促进了核心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对社会的影响说明了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反映出未来社会中,人们应当在数学方面具备更高素养。加强对小学数学课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是适应数学新课程教学标准的必然之举。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对这一问题引起重视,积o开展理论和实践的研究,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9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对策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何为数学核心素养.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文件,其中6次提到了“核心素养”一词.据笔者了解,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数学素养”有准确的定义,但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资料可以初见端倪.国内学者蔡上鹤先生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素养、逻辑思维素养、运用数学素养和唯物辩证素养.笔者认为,数学学习应该摒弃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小学生通过数学学习,除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之外,还应该内化数学文化,最终能够将数学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实践中.学生除了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推理,还应该具备数学意识、思想方法和理科式的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意义

数学的学习是严谨的逻辑思S方式锻炼的过程,是对数学方法、思想的掌握和内化.笔者调查发现,有良好的数学素养的小学生往往数学知识丰富,在生活中对数字敏感且适应,能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给外人的印象总是富有逻辑、严谨、精明.除此之外,良好的数学素养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解题并不是为了拿分,而是为了探索数学问题的意义,学生如果从小就能在思维和逻辑运用中寻找到快乐,以兴趣为驱动力学习数学,对未来专业学习有极大帮助.

三、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对策

由上文可知,数学作为一门知识结构有序、逻辑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在小学生知识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能够推进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笔者现就转变教学方法与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数学评价体系三方面就提升数学核心素养展开探讨和分析.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提升,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从单纯地教授数学知识转变为重视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应该摒弃过去“唯分数论”的观念,更多地在课堂中展开探究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在教授“圆柱与圆锥”这一内容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实物搬到课堂中,如手表、月饼等,并鼓励学生主动列举出生活中“圆柱与圆锥体”的实物,如,易拉罐、漏斗等,最后,教师再开始讲解圆柱与圆锥的知识点,在讲到如何测算圆柱与圆锥体的体积时,不要一来就直接照搬公式,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甚至让学生拿着工具自主测量一下他们自己所带来的“圆柱与圆锥”物体的体积,在测量中遇到问题后,再讲解体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程度就会更高.

另外,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意识为重,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也可称数学敏感度,良好的数学敏锐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较好的科学直觉.比如,在讲述“千克与克”的区别时,很多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让学生死记硬背,这种概念性的知识内容较为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具体教学中就应该引入实物互动教学法.比如,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寻找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直接感知物体的重量,最后,再称重.这种教学能够将生活与数学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并非空洞的,而是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逐渐培养数学意识.

(二)教师应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侧重于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输,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然这种方法并不适用.教师要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应该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融为一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运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发现、解决问题,比如,将班上学生分组,以小组的形式购买一样多的文具,每小组计算出怎么购买才是最便宜的,最后各小组进行对比.

(三)完善数学评价体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篇10

关键词:高三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措施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本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品格和能力,它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个人修养、能力培养、社会道德、情感等。它要求的不仅仅是学生能够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也要有健康的身心素质、学习能力等。

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依据

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首先,高三阶段的学生面临转折,他们即将步入大学校门,如果在这个阶段他们没有良好的自制力、学习能力、道德素养,那么很有可能会步入歧途。因此在高三阶段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而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完全相符的,从这点来说也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这几个方面来讲,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在高三数学复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措施

1.着重培养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在复习时,可以重点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每堂课都抽出十分钟的时间来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让学生真正重视起来。只有这样,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才能提升。

2.在复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等差、等比数列内容的复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如等差数列如何进行求和,等比数列如何进行求和,在这一类习题中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常见的几类错误是什么等,让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归纳、总结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而且,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更能保证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所收获,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3.教师要鼓励学生挑战困难

高三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挑战困难。例如,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直是数学题目中比较有困难的,学生在遇到这一类题目时往往会选择逃避,等待教师的讲解,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挑战难题。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比较简单的函数题目让学生完成,然后根据逻辑一步步加深难度,让学生一点点去发现困难的题目是如何做出来的。这样的形式既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又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4.在数学复习中挖掘数学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某瓶装水的广告是一位美丽的姑娘邂逅了一个落魄的数学家的故事,他就是著名的数学家笛卡尔,在生命的最后关头,笛卡尔写了一个方程式r=a(1-sinθ),这个方程式解出来就是一个心形图案,所以说数学是有情感的。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中的美,把每一条抛物线比作是运动员运动的轨迹,把每一个立体几何当作是一座将要建成的宫殿,那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有所增加,他们的审美能力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数学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师在进行高三数学复习教学时,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既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教师,最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为小组作出贡献,把自己的智慧分享出来,大家一起攻克难题,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着一定的帮助作用。例如,很多高中生认为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有的大题会分成1、2、3个小问题,第1小题很好解,但是一到第3小题往往就不知道怎么解了,因此教师可以总结一些有代表性的函数问题的例子,让学生每五六个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每个人就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进行发言,最终把小组内所有人的问题、智慧总结到一起,这一类的题目也就迎刃而解了。这个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们也会更愿意参与到团队中去。因此,在高中数学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不以考试分数为依据,而是注重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进行积累。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各位数学教师有所帮助,也相信学生都能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乃至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