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经济的本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5:45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1

经济泡沫的本质是资产泡沫。资产泡沫是资产价格在投机资本推动下的超值上涨。所谓超值,就是资产增量(Δa)超出净投资增量(Δni)部分的异常增值。

资产价格可分为有形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价格或固定资产价格)和金融资产价格(如股票、期货、债券价格等)。经济泡沫与固定资产价格的上涨有同步的倾向。

经济泡沫的崩溃,是指资产价格在达到“临界”后的突然暴跌。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的崩溃总会有一个引爆事件作为起爆器,比如日本1990年股市大跌、雷曼兄弟公司倒闭等。

资产泡沫(存量)率Bs计算公式:

资产泡沫(增量)率Ba计算公式:

这里,B表示资产泡沫,a表示净资产存量,ni表示净投资,Bs表示资产泡沫(存量)率,Ba表示资产泡沫(增量)率。

迄今为止,国内外其他关于经济泡沫的所谓“间接”或“直接”的检验方法,大多不得要领。中国的经济泡沫是否会达到或走向崩溃的边缘,要看今后经济泡沫增长的规模和速度。

目前,中国的资产泡沫主要为不动产泡沫。中国经济泡沫的存量(1990年至2011年)为145.6万亿元,大约是2012年中国GDp的3倍。而日本1990年经济泡沫崩溃时的资产泡沫存量约2083万亿日元,为当时日本经济泡沫崩溃前1989年GDp的5倍。

中国在1992年至1993年、2004年、2006年至2008年和2010年前后,出现过四次资产泡沫的高潮。当时资产泡沫的增量分别为303.7亿元、2.1万亿元、6.2万亿元和4.4万亿元。

中国的资产泡沫(存量)率为22.3%,与发达国家相比属于较低水平,远低于1989年泡沫经济崩溃时日本273%的资产泡沫(存量)率。同时,中国泡沫率是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46.8%资产泡沫率的一半。因此,危险度还不能说到了崩溃的边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的来源,是净投资源源不断、经久不衰的持续增长。没有这种高达40%以上的高积累,一切GDp和经济增长都是空中楼阁。

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一个国家的剩余资本会增加,于是投机资本也会相应增大;同时,随着固定资产的老化,折旧在总投资中的比重会不断增大。固定资产的规模越大折旧率越高,折旧的总体规模也会越来越大。于是,如果总投资出现萎缩或“被萎缩”,则这个国家的净投资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减少,如同1993年以后的日本和2001年以后的美国。

日本在1978年至1981年、1985年至1987年和1989年至1990年间,出现过三次较大的资产泡沫膨胀,使得当时整个日本的房地产价格提高了近2倍。同期,不仅是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包括古董、字画、文物、珠宝等的价格都在上涨。经济泡沫崩溃后的1991年至2005年,日本的资产泡沫有一个长达近15年的泡沫萎缩期,此间资产泡沫大约萎缩了1528.1万亿日元(约合13.9万亿美元)。

经济泡沫存量,与一个国家的投机资本总量等值。就是说,经济泡沫存量相当于同期“投机资本”的总体规模;一个国家的资产泡沫有多大,投机资本就有多大。投机资本增加的每一分钱,都是实体经济的等量失血。因此,可以说资产泡沫的膨胀规模,也是实体经济投资的萎缩规模。

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资产泡沫不断膨胀。1979年前后,房地产泡沫出现第一个高潮,资产泡沫增量约300亿日元。1985年以后的资产泡沫的第二次高潮,来得更为猛烈,1985年至1989年日本资产泡沫增量1200亿日元,是70年代末期资产泡沫增量的4倍。日本银行业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由1985年的约17万亿日元,增加到1991年的约43万亿日元,增加了1.5倍。由此,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六大城市经济圈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1985年比1980年上升了53%,1990年比1980年上升了525%;同期日本全国土地的平均价格上涨了1倍以上。

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起点,是日本股市在1989年12月31日达到顶点后的崩盘,股市暴跌使整个日本社会对不动产价格继续上涨的信心发生了动摇,房地产价格也随之从1990年开始下跌。不仅是房地产和其他不动产,几乎所有投机资本争相进入后价格上涨的领域,跌价大潮吞没了几乎过去几十年中所有的“暴利”。股市和不动产价格的大跌所造成的资产贬值,使日本国内和全世界曾经在对日投资中获利匪浅的外国投资者,彻底失去了信心,国际投机资本纷纷逃离日本,日本的国内资本也加速了向海外的投资和转移,这就带来了此后日本国内投资“持续20年”的萎靡和“产业空洞化”。

人均泡沫承受力与经济实力呈正比,即经济实力越强,社会对经济泡沫压力的承受力越大。按照目前中国GDp约50.5万亿元、人口13.5亿、2013年中国的城镇人口5亿、城镇比全国人均GDp高30%、中国城镇人均GDp约4.8万元(7700美元/人)、经济泡沫存量145.6万亿元计算,中国的城镇人均经济泡沫存量约29万元/城镇/人(约合4.6万美元/城镇/人),相当于1989年经济泡沫崩溃时日本人均泡沫规模的40%。

因此,如果通过经济泡沫承受力(人均泡沫存量与人均GDp比值)进行比较,日本1989年的人均经济泡沫存量1541万日元/人(约合11.4万美元/人),为当时日本人均GDp24568美元的4.6倍。也就是日本人均泡沫承受力的临界极限,约为人均GDp的4.5倍-5倍。

如果以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时的临界点为基准(经济泡沫崩溃的临界系数4.5倍-5倍)来衡量,中国的人均经济泡沫压力29万元/城镇/人,已经是中国城镇人均GDp4.7万元的6.2倍,大大超过日本经济泡沫崩溃时经济泡沫为人均GDp4.5倍-5倍的临界质量。所以,也可以说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所承受的经济泡沫压力已经相当沉重,在此压力下,即便中国的资产泡沫出现崩溃(资产价格的暴跌)也不足为奇。

美国1989年至2008年的资产泡沫存量约23.2万亿美元,2008年的资产泡沫(存量)率为46.8%。2008年金融风暴前美国的人均泡沫压力80427美元,为2008年美国人均GDp49893美元的1.61倍。

美国1929年大萧条前(1922年至1929年),资产泡沫存量2199亿美元,当时的人均经济泡沫存量1787美元,是1929年美国人均GDp838美元的2.1倍。

国家间的国情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异,故经济泡沫增量、存量的变化对泡沫崩溃临界质量ΔB(泡沫增量)×v(速度)的支撑也会不尽相同。因此,发达国家(如日本)经济泡沫崩溃的临界质量的大小,及其与净资产存量和总收入水平(GDp)的比率,对观测和评价中国的经济泡沫只能是一个参考。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经济快速增长期间,虽然资产规模的增大会使资产泡沫的规模显得相对变小,但不会使经济泡沫免于崩溃。

中国经济泡沫主要有以下特征:

1.就资产泡沫崩溃的临界质量而言,资产泡沫率的水平还较低;

2.泡沫的增长速度低于净投资和资产增长速度,资产泡沫各年增量一般还在同期净投资规模以下;

3.资产泡沫还没有出现过较大规模的减量(萎缩);

4.政府财政赤字消费对资产泡沫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5.货币流通增量过大会使资产泡沫等量增大。

经济(资产)泡沫的危害:

1.资产泡沫的迅速增大会加重民众对资产价格继续上涨的担心、忧虑,涨价预期会推起和加速下一轮资产价格的异常上涨;

2.资产价格迅速升温会使经济泡沫的增速加快,从而使经济泡沫在常量不变的表象之下,增值速度所决定的“质量”所积蓄的能量迅速增大,对泡沫崩溃推波助澜;

3.资产价格上涨会助长投机心理,加速资本向投机市场的腾挪,使实体经济投资进一步受累;

4.资产泡沫一旦崩溃会极大地打击中国国内的投资信心,使投资者的心理阴影和投资环境的恶化卷入恶性循环;

5.经济泡沫的崩溃如果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一旦诱发“恐慌性需求萎缩”就会引爆经济危机。

当然,只要房地产价格还只是随国民收入(GDp)同步增长,就应当属于正常范畴。

2013年5月2日公布的一项针对开发商和房地产公司的调查显示,4月,中国房屋均价同比上涨约5%,3月为3.8%。这样的上涨如果不超过同期Cpi的涨幅,对于经济上升期的国家而言,应当是正常的。关键在于,如果2012年的资产价格上涨率处于超高水平(资产泡沫增量很大),就要另当别论了。

经济(资产)泡沫在没有崩溃之前也是泡沫。经济泡沫不可能被经济增长“消化”,泡沫存量会持续在经济机体中始终存在下去,就像减肥前人体内多余的脂肪。

当然,经济增长会使国家整体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只要当前的资产泡沫存量整体规模不再继续增大,就会显得相对变小,其危险性也会随之下降。就像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增加之后,原来等量的多余脂肪就会显得相对少了,其危害程度也会减小。经济泡沫只有在下一轮资产泡沫萎缩(价格下跌)中才能得到释放。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2

要弄清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泡沫经济的涵义。

什么叫泡沫经济?《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该书写道:“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泡沫经济主要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而言的。所谓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的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如企业股票或国家发行的债券等。虚拟资本有相当大的经济泡沫,虚拟资本的过度增长和相关交易持续膨胀,与实际资本脱离越来越远,形成泡沫经济,最终股票价格暴跌,导致泡沫破灭,造成社会经济震荡。

(2)地价飞涨,也是泡沫经济的一种表现。如果地价飞涨,脱离土地实际价值越来越远,便会形成泡沫经济,一旦泡沫破灭,地价暴跌,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危害。

(3)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正常情况下,资金的运动应当反映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运动状况。只要金融存在,金融投机就必然存在。但如果金融投机交易过度膨胀,同实体资本和实业部门的成长脱离越来越远,便会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形成泡沫经济。

(4)泡沫经济与经济泡沫既有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经济泡沫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所谓经济泡沫是指经济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实体经济因素,如金融证券、债券、地价和金融投机交易等,只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中,对活跃市场经济有利。只有当经济泡沫过多,过度膨胀,严重脱离实体资本和实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会演变成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可见,泡沫经济是个贬义词,而经济泡沫则是个中性范畴。所以,不能把经济泡沫与泡沫经济简单地划等号,既要承认经济泡沫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又要防止经济泡沫过度膨胀演变成泡沫经济。

  二、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经济泡沫之所以会长期存在,是有它的客观原因的,主要是由其作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一方面,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于资本集中,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繁荣经济。

另一方面,也应清醒地看到,经济泡沫中的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又存在着消极成分。

  三、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在搞清了泡沫经济的涵义以及泡沫的利与弊之后,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研究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的关系这个主题了。研究的结果是:

1、房地产业本质上是实体经济和实业部门,其本身决不是泡沫经济。

首先从房地产的属性来看,房地产是不动产,房地产商品兼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双重属性,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实体产品,同金融证券(包括股票、债券)仅仅是收益权利证书相比,根本不同,它本身并不是泡沫经济。

其次,房地产业部门是实业部门。它同金融证券等虚拟资本也是根本不同的,谈不上泡沫经济。

再次,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属于先导性、基础性产业,处于主导产业地位,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内生产总值中,房地产增加值一般要占到10%左右。房地产业以其产业关联度强、带动系数大的特点,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事实已经证明,现阶段我国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是我国经济繁荣的标志之一,并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所谓虚假繁荣的“泡沫经济的第二次高潮”。

2、房地产业也含有某些经济泡沫成分,如果任其膨胀,也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危险性。

应当承认,房地产业成长过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

(1)地产价格泡沫。如前所述,土地价格由于其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无限性的拉动作用,及其土地市场投机炒作,会出现虚涨,这种虚涨的部分就属于经济泡沫。如果土地价格成倍、甚至几十倍地飞涨,就会发展成泡沫经济。如日本的地产价格暴涨就是鲜明的例证。日本六大城市的地价指数,在上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上涨了5倍,地价市值总额高达4000万亿日元,相当于美国地价总值的4倍,土地单价为美国的100倍。1991年以后地价暴跌,泡沫破灭,至今经济尚未恢复过来。地价虚涨是不能持久的,在一定阶段便会破灭。

(2)房屋空置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中,商品房供给超过市场需求,超过部门的供给增长属于虚长,构成经济泡沫。按照通用的国际经验数据,商品房空置率达10%以内时,这种经济泡沫是正常的。如果超越过多,引起严重的供给过剩,形成泡沫经济,导致房价猛跌,开发商遭受巨大损失甚至破产倒闭,失业率上升,经济混乱,社会动荡。

(3)房地产投资泡沫。一般规律,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应与房地产消费增长率相适应,力求平衡供求关系。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起飞阶段,百业待兴,房地产投资增长率略大于消费增长率,形成供略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对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刺激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只有当房地产投资过度膨胀,商品房严重滞销,造成还贷困难,连带引起金融危机时,才形成泡沫经济破灭。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的泰国就是一例。

(4)房价虚涨泡沫。房价是与地价相联系的,房价泡沫与地价泡沫密切相关。此外,开发商对利润的期望值过高,人为抬高房价,也会形成经济泡沫。如果房价飞涨,开发商攫取暴利,购房者难以承受,由此也会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

可见,房地产确有经济泡沫,存在着发展成为泡沫经济的可能性。但绝不能把房地产业等同于泡沫经济。

3、房地产经济泡沫的存在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避免出现泡沫经济,导致大起大落的波动和震荡。适度的经济泡沫,例如土地价格微幅上扬、房价稳中有升、房地产开发投资高于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商品房供给略大于市场需求等等,对活跃经济,促进竞争,推动房地产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是有利的。同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没有一点泡沫房地产业是不能繁荣的。而如果泡沫过多,过于膨胀,造成虚假繁荣则是不利的。关键在于要控制这些经济泡沫过度膨胀,不致形成为泡沫经济,带来严重危害。

  四、辩证地看待当前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形势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形势究竟处于什么状态,是否已达到泡沫经济程度?这不是凭印象可以判别的,而是必须按照实际数据科学地进行评价。

衡量房地产市场形势必须树立一些基本标准。笔者认为,首先要看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状况的适应度;其次要看商品房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再次,要看商品房价格的波动状况及其走势。只有抓住了这些基本标准,才能进行正确判别。

以上述基本标准来衡量,当前上海房地产市场,适应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主流是处于持续发展的繁荣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1)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基本平衡,求略大于供,呈现出供求两旺的态势。据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上海市统计局的2002年1~6月房地产市场信息数据汇总资料,已登记的商品房预售面积1230.14万平方米,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9.9%,批准的预售面积(1138.86万平方米)与实际预售面积之比为1∶1.08,实际预售面积略大于批准预售面积。已登记的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19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9.5%,大大超过商品房竣工面积(468.51万平方米)。不少优质楼盘,出现少有的排队购房现象。前几年累积的空置房逐步消化,大幅减少。住宅市场旺盛的需求,拉动着上海房地产市场出现繁荣的局面。

(2)存量房交易大幅增长,向着房地产市场主体的方向发展。2002年1~6月,已登记的存量房买卖面积达到811.23万平方米,同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1%。日渐接近增量房交易,部分区内存量房产交易量已超过增量房交易量。预示着上海的房地产市场逐步成熟。

(3)房地产开发投资更趋理性化,市场基础扎实。与20世纪90年代初那种不顾市场需求、盲目开发的情况不同,如今的房地产开发商普遍比较重视市场调研和目标市场定位,使房地产投资开发牢固地建立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可以说属于市场需求拉动型投资扩张。2002年1~6月的上海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355.3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5.3%,预计全年将超过700亿元,这对拉动投资需求,平衡供求,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是有益的。

(4)商品房价格稳中有升,基本合理。2001年上海的房价上升了8%左右,2002年上半年上涨了5.8%。从其成因来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楼盘品质提高、环境改善,成本推进型上升:二是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转换形成的需求收入弹性促进型上升;三是商品房阶段性、暂时性供不应求的需求拉动型上升。2001年上海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9.9%,而房价的增幅仍低于收入增长幅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房价稳中有升是符合市场经济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也是合理的,它恰恰是房地产业景气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人们喜欢用“冷”和“热”来形容房地产市场状态,这种通俗的说法容易引起误解,是不科学的。正确的提法应当用繁荣还是衰退,即景气度来表示。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处于正常发展的佳境状态,如果从房地产经济周期角度看,则是繁荣阶段的高峰期,笔者预测还会延续二三年时间。那种把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扣上“泡沫经济”的帽子是站不住脚的。

当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上海房地产市场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出现了一些泡沫过多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过猛,隐含着再次出现供给过剩的危险。从现在开始就应适当控制土地供应量和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

(2)商品房开发结构过于向高档房倾斜,中低档住宅开发不足。要积极引导开发商多建中价位住宅,避免结构失调。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3

【关键词】资产泡沫;金融企业;创新发展

在经历过美国、日本等国家出现资产泡沫和泡沫破裂现象后,人们开始逐渐了解资产泡沫产生原因、破裂产生的风险及解决措施。中国经济连年增长带来了实体经济的繁荣和资产价格猛涨,但是在经济增长的背后潜藏着资产价格偏离实际价值的资产泡沫需要人们提高警惕。不仅是国内资产泡沫会影响金融企业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脚步越来越快速的现代社会,世界范围内的资产泡沫危机也会影响到国内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因此金融行业企业应该对资产泡沫危机加以了解并进行自身改进。

一、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形成机理探究

目前比较典型的资产价格泡沫产生破裂的案例主要有日本资产泡沫破裂和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许多专家和学者们从这两个事件中提炼出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究,以下是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危机的定义及产生原因解析。

第一,有关资产价格泡沫的定义,在学术界有关资产价格泡沫尚未有官方明确定义,但是普遍认为资产泡沫的实质是因为资产价格膨胀导致偏离资产实际价值而产生的现象。在我国来说最有可能引起我国资产泡沫危机的是目前高速发展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买房和炒房的狂热尚未褪去,房地产市场仍旧在不断扩张产业并且抬升房价,这种价格虚高的现象就是“资产泡沫”,除此之外相似的例子还有我国的股票市场。根据房地产现状进行分析可以推断,资产泡沫能够产生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某一产品或者某一行业拥有良好的预期促使大量资金投入到其中从而引起价格升高,这种行为会催生市场投机行为和市场投资从众现象导致资产泡沫的壮大和膨胀,一旦资产泡沫产生破裂就会对国内金融市场乃至世界金融市场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第二,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理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是最容易引起资产价格泡沫破裂的产业,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金融机构放宽了贷款生审查并将款项投入到其中,一旦产生资产泡沫破裂就会对整个信贷市场和金融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关于资产泡沫的形成机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叙述,分别是资产泡沫的形成原因和资产泡沫破裂的原因。

资产泡沫形成的原因可以从宏观经济运行、市场主体行为、货币流动方向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态较好且保持上涨状态,尽管近年来经济上涨速度有所放缓并进入经济新常态,但是整体经济运行状态仍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很多投资机会助长了一些热门行业发展。其次目前市场主体仍然习惯于将货币投资于房地产市场进行投资升值,房地产市场投机炒房行为和金融市场投机行为成为促进市场投资活动活跃的主要原因,这种市场行为主要由于投资主体较高的投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产业资产价格高于其实际价值。最后由于我国居民长期以来的储蓄习惯和消费习惯导致大量的闲置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我国居民传统的安居乐业思想以及理财意识的萌发导致很多居民储蓄成为房地产市场资本,最终导致房地产价格虚高直至形成资产价格泡沫为经济发展带来危险。

资产泡沫最终膨胀直至破裂阶段的原因分析可以从预期膨胀和经济运行状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市场投机投资行为带动了很多消费者盲目地跟从其他人将资金投入市场当中,这些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投资知识和资本判断能里,投资者完全缺乏理性进行投资的行为导致市场狂热,与此同时投资者在资本不足时往往选择借贷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放贷给这些消费者,进入市场的资金不断在市场累积造成资本价格一路飙升并导致泡沫逐步膨胀。这种泡沫膨胀过程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并滋生投机炒作行为为泡沫破裂埋下隐患。

资产泡沫破裂的基础就是资产泡沫的产生和膨胀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资金,不仅如此还会吸引更多对该市场持有较高预期的消费者向市场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一旦出现资金链断流或者资本家大量撤资的情况就会导致市场运行出现异常和资产价格瞬间跌至低谷,即所谓的资产泡沫破裂。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进入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阶段,在这个阶段下有些产业会出现缩水现象违背投资者投资预期,这些投资者一旦发现该产业发展前景不是往自己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会将自己的投资撤离该市场,在价格升高和投资行为狂热的市场中进行撤资会引起其他市场参与者怀疑自身的投资行为而跟风撤资,一旦大部分投资者选择撤资就会导致整个市场资产价格下降致使资产泡沫破裂;其次我国很多有投资能力的市场参与者并没有扎实的金融知识基础,进行投资大多听从一些专业人士建议或者仅凭借主观判断盲目投资,跟风投资行为者在资产进入或者资产撤出时都会带动更多盲目Y产进行市场行为加剧价格下跌程度,因此整个市场预期一旦发生转折就会导致资产价格大幅下降;最后我国产业之间大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就存在着密切关系,由于房价飙升和人们热衷于买房的行为导致房地产价格一路飙升,很多人为了买房而向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借贷款项进行投资,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对如此大的贷款需求就放松了对贷款人的信用审查和抵押物交易等原则,导致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人们手中的资产价值大量缩水无法偿还贷款的现象,银行等收回贷款资金难度会加大导致银行正常运转资金匮乏,容易引起金融市场恐慌并波及其他行业。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知,资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某一产业过热吸引大量资金进入造成的经济虚假繁荣现象,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市场资产价格高于实际价值还会为整个经济发展埋下隐患,一旦出现资产泡沫破裂行为会导致资产缩水和经济市场混乱,相关金融企业必须对自身金融行为做出创新与发展。

二、资产泡沫背景下企业进行创新与发展的措施

中国的资产泡沫不仅存在于房地产市场还存在于股市等金融市场,在这些资产泡沫尚未破裂时期相关金融企业应当积极关注市场动态并采取相应创新措施,防止在资产泡沫破裂给企业带来太多负面影响,以下是对企业在面对资产价格泡沫时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建议。

第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对贷款人的资格审查防止形成坏账和死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产业过热时期容易产生投机投资心理,认为将资金借贷到这些行业能够增强资金流动性和降低产生坏账的可能性,但是这些行业在经济虚假繁荣现象的背后是时刻可能坍塌的价格体系和随时缩水的资产价格,因此金融机构不能盲目将自身持有资产借贷进入该行业。在进行贷款审查时要充分考虑贷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评估结果,对贷款人还款能力从资本盈利性、投资风险性、贷款人信用和抵押物等方面全面进行考察,不能由于暂时的投资预期良好就将资金贷给借款人,建立健全银行信用评估系统以便防止投机投资者流动借款增加贷款风险的行为,严格按照贷款流程为贷款人办理相关业务,对不符合贷款要求的投资者坚决不予贷款。贷款业务办理后及时了解贷款人资金流动状况以便及时评估贷款人还款能力,防止在资产泡沫来临时贷款人资产缩水无法按时还款的现象。一旦有大额贷款需要办理时应当在金融机构内部进行综合评估与科学决议后再决定是否借款,以防止资金无法回收造成金融企业自身周转困难问题,只有从金融机构本身资金流动方向入手才能有效防止资本泡沫破裂对金融企业的负面影响。

第二,积极关心市场发展态势,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许多金融企业也会选择将自身资产直接投入到虚假繁荣行业中去而不是选择借贷,在进行这些资金的投资管理时应该派遣专业金融人才进行管理,在资金投入后相关人员做好资产盈利状况与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时关注市场变化动态以便在资产泡沫破裂前上报企业及时撤资减少损害。企业应当降低资产投机炒作心理,不能盲目跟随市场热度进行投资甚至进行破坏资本市场秩序的行为,在资产发展前景不被看好时应当及时将资产从市场中撤回以便减少企业资金损失。企业应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对资产泡沫破裂行为进行预防,该系统能够对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作出准确评估和预测,企业制定金融风险分级制度以便控制撤资力度和资金规模,在资产泡沫产生时能够及时预测并且估算企业是否能从中盈利。

第三,金融企业应当抓住机遇及时发展。金融企业增强自身员工的金融素养和金融预测能力,对企业员工及时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投资能力增强,金融企业在面对出现资产泡沫的行业时应该及时判断该行业是否有升值空间并抓住机遇及时进入,投资时能够及时预测该行业升值空间并且控制资本投入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拥有自身独立思考能力以便支撑企业正确投资行为,及时发现资本泡沫破裂的前兆并加强观测和前景预测,在泡沫破裂来临之前能够及时撤出企业投资防止资产缩水。金融企业的员工预测能力和判断能力能够影响企业整体投资质量,一旦整体企业素质提高就能有效防止企业在面对资本泡沫时的盲目投资行为,为金融企业发展做出有力保证和发展动力。

综上所述,某行业金融资产泡沫产生后处于该行业中的金融企业并不是束手无策,如果企业能够及时预测金融风险并建立风险预警w系就能够有效提高投资质量,甚至在资产泡沫破裂之前抓住机遇还能够让企业发展质量提高,因此金融企业应该创新自身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及时抓住发展机遇和行业升值空间以便让自身发展更有意义和潜力。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4

【关键词】泡沫经济;成因;防范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受到严重打击,这之后的十余年间日本经济出现了严重的衰退,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逐渐减慢了快速发展的势头,出现了某些泡沫经济的特征,因此,研究泡沫经济,寻找防范措施具有现实意义。

一、泡沫与泡沫经济

(1)泡沫及经济泡沫。“泡沫”原意是由不溶性气体分散在液体或熔融固体中所形成的分散物系,也即聚在一起的许多小泡。其引申意思是比喻某一事物表面上繁荣、兴旺而实际上存在着虚浮不实的成分,较多的用于经济领域,即经济泡沫。所谓经济泡沫指的是由于局部的虚假的投机需求使资产的市场价格脱离资产内在价值的部分。它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

“泡沫”一词是人们对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迅速繁荣,然后又急剧下滑,最后像肥皂泡一样破灭这一兴衰过程的生动描绘。历史上,荷兰的“郁金香狂热”就是典型的事例,当时,郁金香的价格飞涨,无数的荷兰人为之疯狂,争相购买,期望其价格继续上涨,但“泡沫”突然破灭了,人们争相抛售,价格大跌,许多人损失惨重。

(2)泡沫经济。泡沫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中的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并且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而且泡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并且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具有这样特征的国民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前述的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就是典型的泡沫经济。

二、泡沫经济的成因分析

泡沫经济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的成因是国家经济本身存在某些局部泡沫,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膨胀,金融当局又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货币政策加以干预,从而导致大范围的泡沫出现,形成泡沫经济。下面是一些具体的、造成泡沫的因素:

(1)采取市场经济,这是泡沫经济产生的前提。历史上的泡沫事件都是由于对未来预期的偏颇,形成过度投机导致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投机是受到抑制的经济活动,过度投机无法存在。在市场经济时期,投机才是被允许的。正常的、适度的投机活动不仅可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而且可以起到价格发现的功能,提供资源配置效率。然而,过度投机行为会加大价格的波动,造成大量的泡沫,从而形成泡沫经济。

(2)资金的投机需求是产生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居民储蓄中,除了少部分用实物和货币直接储藏外,多数用于直接或间接投资,以使得资金增值。在投资过程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参与到投机活动中,以获得更大的资金增值。随着投机资本的增加,投资机会越来越少,迫使人们的资金更多的选择投机,造成投机资本扩大。投机资本的扩大,不仅使得实现预期效益可能性增加,而且使得价格上涨具有持续性,最终导致规模、幅度和范围更大的资产泡沫出现,形成泡沫经济。

(3)国际游资是泡沫经济发展的推手。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技术进步、金融工具创新,以及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市场出现国际化趋势,为各国的投机资本在国际间流动提供了渠道,从而形成规模巨大的国际游资,称为“热钱”。国际游资的流动就是寻找盈利机会,一旦某国由于盈利预期导致某种资产价格上升,就会带来大量的国际游资流入,推动价格进一步上涨、飙升,形成投机性价格泡沫。当价格出现某些下跌预期时,国际投机资本又会主动买空,导致泡沫的迅速破灭,形成金融危机。

(4)经济环境变化、经济规范失衡是泡沫经济出现的内因。经济环境总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中,这种变动就可能造成价格由原来的均衡变为不均衡,一旦高估了这种影响,就可能出现价格泡沫。20世纪90年代,我国海南省的房地产泡沫就是典型事例。当时,随着海南建省,创办大经济特区,对经济环境变化给海南房地产价格带来了巨大的上涨预期,大量的投机资本涌入,使得海南房地产价格在短期内猛烈上升,形成巨大的房地产投机泡沫。

(5)居民的群体行为也是泡沫经济出现的重要因素。群体行为就是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的行为模仿,在经济领域就是“追涨”或“集体杀跌”。

综上所述,所谓泡沫经济是指由虚假需求形成的局部经济泡沫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使社会有效需求得到过度刺激而形成的虚假繁荣现象。在这一过程中,既有一国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影响,使得其社会资产的价格脱离价值的放大,形成泡沫经济。

三、防范泡沫经济的对策

一切泡沫都逃脱不了破裂的命运。2007年当全世界都认为美国的房子价格只有往上一条路,次贷危机爆发,泡沫破灭,房价开始跳水,一直到现在美国依然在衰退边缘挣扎。当前,中国也存在过高的资产预期,以及过度延伸的信贷供应。这个泡沫是有意识地自行破裂,还是无意识地突然暴力破裂,将决定中国经济是否硬着陆的命运。我认为防范泡沫经济的对策主要有:

(1)建立金融预警体系。面对巨大的未知风险,一个较好的对策是建立预警系统,预知风险的发生,提早防范。因此,建立应对金融危机乃至泡沫经济危机的金融预警体系就十分必要了。建立这一体系一方面是防范和化解自身金融风险,降低损失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和降低国外金融危机传染和冲击的需要。

(2)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合作。通常认为近几次泡沫经济都是由于国际金融监管的放松所致,因此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的合作必然是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对策。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减少金融的对外开放度将有力的阻止国际游资在我国金融市场随意出入,降低和防止国际游资对我国经济的巨大冲击。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又不能“闭关锁国”,而应积极面对,通过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应对国际游资的冲击,防止金融危机的传染。

(3)改进货币政策的运用。一般认为错误的货币政策是导致经济泡沫放大的重要因素,因此,改进货币政策的运用,减少其对泡沫的助推作用显得十分重要。在全球性经济衰退的今天,我们既要通过加大货币投放,通过投资拉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又要十分注意货币投放的时机和数量,防止造成新的经济泡沫或者说成为泡沫经济的助推剂。

(4)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适度多元化。美国次贷危机以来的经验表明,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少数经济强国来发展对外贸易,尤其是在金融领域。我们需要推进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适度多元化来适当的分散风险,要积极推进货币结算的双边化和多元化,减少金融危机传染的危害。当前发生的中日“危机”可能引发的贸易战,也要求我们增加对外贸易和金融联系的多元化,减小风险。

(5)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引导居民投资。由于我国存在比较明显的“群体行为”和巨大的居民储蓄,因此,增加政府政策信息的透明度,积极引导居民投资也是我们防范泡沫经济的重要举措。

泡沫终究要破裂,泡沫的破裂又会给经济带来惨痛的冲击。明智的举措应该是有规划地允许泡沫领域泡沫的破裂,同时刺激其它经济领域,从而保持整体经济的较好发展。当前的欧债危机化解是如此,潜在的我国经济危机的化解也应是如此。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5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北京市指标分析防范措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1998年,我国进行住房制度改革,确定了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市场化大方向。同时,为了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为个人信贷提供帮助。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经过2009年一系列拉动内需的政策颁布后,房价普涨,房市成交量回升,楼市再度火爆,上演了“地王频出”、“量价齐升”、“一房难求”的火爆场面。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需求、供给结构不合理,需求与供给总量不平衡,城市住房价格上涨过快等问题亟需解决。

(二)研究意义

房地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国民经济能否快速、健康的发展取决于房地产业能否健康的发展。所以,一旦房地产业出现泡沫,对国民经济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房地产泡沫能对国民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对于房地产泡沫必须以预防为主,运用恰当的测度方法准确测得房地产泡沫程度,据此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泡沫发生。因此,本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房地产泡沫的定义

房地产泡沫是指房地产市场中房价在较长时间内,非平稳的向上增长,持续偏离长期市场使用价值,并且这种上涨还会不断吸引新的购买者,从而引起房价新一轮的高涨,最终导致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它的实际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不能反映物质财富实际增长的泡沫,这种泡沫就是房地产泡沫。泡沫过度膨胀的后果是预期的逆转、高空置率和房价的暴跌,即泡沫的破灭。

三、房地产的泡沫测度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

(一)房地产泡沫测度方法

国际上房地产泡沫的测度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指标法、理论价格法和统计检验法。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很年轻的行业,市场化商品化的时间很短,各种统计数据不全面,很多数据口径不一致和与理论研究需求不符合,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运行情况,且我国的数理统计科学发展还不够完善,而理论价格法和统计检验法所需要的数据众多,对数理统计的运用要求极高,故这两种方法在国内运用极少。指标法因其简便性在我国应用最多。本文对北京市数据的分析运用的也是指标分析法。

(二)指标分析法

本文主要运用房地产销售总额/GDp总额、住宅空置率、住宅施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这三项指标来判断北京市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

1.房地产销售总额/GDp总额

房地产销售总额/GDp总额这项指标可以反映房地产行业在国民经济不同阶段发展的冷热程度。表2显示,2008~2013年北京市房地产销售额占GDp总额的比重都超过了10%,最高达到17.8%,而全国房地产销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2.9%。北京市房地产销售额占GDp的比重偏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存在房地产泡沫。

2.住宅空置率

住宅闲置率反映房地产市场是否由于投机性需求过高而炒高房价,从而形成泡沫。这一指标的合理区是5%~14%,大于20%是商品房积压区。由表3数据可以看出,北京市住宅空置率在2010年开始超过20%,说明人们投机性需求过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北京市存在房地产泡沫。

3.住宅施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

住宅施工面积/住宅竣工面积这一指标反映了住宅未来的供求情况,根据在建项目的实际情况,施工面积通常为竣工面积的3.0±0.5倍,施工面积反映了1-2年后现房供应量,若小于2.5倍,会出现供应短缺的局面,若大于3.5倍,未来供应量会放大。所以,该比值越大,说明未来的房地产泡沫越大,一般认为3.2倍是发出泡沫预警信号的比值.表4显示,除2009年外,其余年份北京住宅施工面积与住宅竣工面积的比值都超过3.5,这意味着住宅施工面积过多,说房屋供应量过大,房地产市场可能会出现泡沫。

四、关于防范房地产泡沫的建议

(一)完善房产泡沫预警机制

由于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以全国均价为标准不能很好衡量房地产泡沫程度。因此,应该分区域建立泡沫测度预警机制,以便可以更合理测度房地产市场泡沫程度,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及时妥善的引导。

(二)加强金融监管力度,合理引导资金流向

由上文分析可知,信贷资金的过度投入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之一。为了防范泡沫的产生,首先要规范金融市场,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进一步健全金融监管体系,从源头上防止现代泡沫经济发生;其次,要加强投资结构的调控,通过利率、产业政策等,引导资金流向生产经营等实质经济部门;最后,要加强外资和外债的管理。

参考文献:

[1]曹振良,高晓慧.中国房地产产业发展与管理研究.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6

财富效应

财富效应包括两个方面:正财富效应和负财富效应。相应地,房地产泡沫的财富效应可以分为泡沫形成阶段的正财富效应和泡沫破灭阶段的负财富效应。

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的正财富效应。在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泡沫程度不断增加,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上升的预期形成,人们坚信房地产价格会继续涨下去。此时,因房地产价格上涨,人们的财富确实增加了,于是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增加。同时,房地产资产的不可分割性、不可移动性、不易灭失、易于管理、管理成本低等特性,决定了它是一种优越的抵押品。房地产资产价格的上涨使其所有者可以用其进行更高额度的消费融资,从而增加其消费支出。消费增加通过乘数效应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进一步促进消费增加和资产价值的增长,使房地产泡沫继续加深。这样,在房地产泡沫形成阶段,人们的财富增长与房地产泡沫之间形成一种正反馈机制,从而放大了泡沫形成阶段的正财富效应,房地产价格也处于发散状态,越来越偏离其基础价格。

房地产泡沫破灭阶段的负财富效应。在房地产泡沫破灭阶段,房地产价格持续下跌,人们对房地产完全丧失信心,房地产价格将继续下降的预期形成,人们坚信房地产价格会继续下降。此时,因房地产价格下降,人们的财富缩水了,边际消费倾向也随之下降,消费下降的乘数效应使经济总量的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又进一步促进消费和资产价值的缩水,使房地产价格继续下降。这样,房地产泡沫破灭阶段,人们的财富缩水与房地产价格下降之间形成一种负反馈机制,使房地产价格逐步收敛,并回归到其基础价格。

强化效应

房地产泡沫的“强化效应”和“超前效应”是针对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而言的。在房地产泡沫的形成时期,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开发商所开发的房屋的抵押价值明显上升,开发商和银行都会形成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银行会把房地产贷款视为优质贷款,从而改善开发商的信贷条件,使开发商获得更多的贷款继续扩大房地产开发规模。在土地、项目、资金都有限的条件下,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房地产开发必然从供给层面加深房地产泡沫。同时,公众也会形成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的预期,投机性购房大量增加,在房屋供给短期无弹性的情况下,强大的需求会拉动房地产价格继续上升,形成需求层面推动的房地产泡沫。

此外,房地产泡沫在经济周期中还具有超前效应,即房地产业的波动超前于宏观经济的波动。

效应

房地产泡沫的“效应”是指房地产市场充满了非理性投机行为而导致的泡沫或狂热。当房地产市场泡沫泛滥、投机成风、人们表现为惊人的价格幻觉和大众癫狂时,房地产市场则表现出典型的性质。当整个社会热衷于泡沫时,人们会放弃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而追逐泡沫带来的利益,放弃物质财富的创造而追逐泡沫带来的“货币幻觉”。这种泡沫只是钞票搬家,货币财富在不同主体之间再分配的一种“零和博弈”,它并不能增加社会福利,而且输家所失会大于赢家所得。所以,要想依靠房地产泡沫投机使一个国家或全体参与者富裕起来,那纯粹是一种幻想。

有泡沫就必有风险,而且泡沫越严重风险越大,这是泡沫运行的“风险效应”。

外部效应

房地产泡沫的外部效应是指房地产泡沫对国民经济的其他产业或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泡沫对其他产业发展的“挤出效应”。在房地产泡沫膨胀时期,会不断吸引社会资金注入房地产业,在资金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会减少在其他产业的资金投入,扭曲经济资源的配置,影响其他产业的发展,加剧产业结构不平衡,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是房地产泡沫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是普通的市民,他们的收入水平低,已经失去购买住房的能力;另一方面是高收入群体,其中没有购房的人已经很少,这些群体只是具有投资购房的需求。这样的二元结构市场是极度危险的,它使我国房地产市场缺乏真正的居住需求,房地产业发展缺乏可持续动力。

三是房地产泡沫对居民的其他消费产生抑制效应。由于房地产泡沫导致房地产价格过高,许多家庭不得不抑制其他消费,以积攒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

四是房地产泡沫抑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房价过高,一方面会加大劳动力转移成本和消费支出的比例从而抑制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会将购房和租房能力下降的农村人口排斥在转移特别是稳定转移之外。

分配效应

房地产泡沫的分配效应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房地产泡沫引起收入差异扩大,使得原本就很富有的人变得更加富有,而原本就很贫穷的人变得相对来说更加贫穷。

二是房地产泡沫扭曲财富分配方式,降低经济效率。

三是房地产泡沫的财富分配方式有悖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甚至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

货币效应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7

摘要:任何国家,判断房地产泡沫的指标都是房价和收入比,综合分析比较房价、GDp和Cpi的增长速度之和的关系。目前,上海的房价和收入比例差不多达到了6:1,深圳5:1,在房价极其低的三四线城市,二者的比例也达到了2:1的水平。如此看来,中国的房地产的泡沫破裂似乎是必然趋势。然而,中国讲房地产的泡沫问题将近5年,期间,无数人预测房地产崩盘,在争论中,房价不断高升。现实现象凸显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严重性和复杂性。相比较于美国、香港和日本,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本质上与其不同。

关键词:房地产泡沫;特征差异;泡沫可控

一.中国房地产泡沫问题与美国、香港和日本的差异

中国房地产泡沫未破裂,究其原因是泡沫问题本质特点的特殊性,然而,美国、香港和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裂都具备这样的特征:

1、房地产的绝对泡沫。绝对泡沫就是指供需之间的矛盾导致的失衡问题。供给大于市场可以容纳和吸收承受的合理需求,当市场可承受和接受能力远远小于市场供给时,市场不能有效地接纳超出部分的供给,超出部分的供给变为无效需求。

2、房地产泡沫发生在城市化的完成阶段。城市化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独特指标,标志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增加了城市本身的住房需要。城市人口的剧增引发房地产行业的迅速升温,城市人口的住房问题成为城市化进程加快的首要难题。房地产价格迅速增长,当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城市化完成阶段,上升到房地产价格的顶端,即形成将房地产炒热的泡沫趋势。城市化完成时房地产市场的成熟期,排除掉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性,在城市房地产数量基本固定的前提下,房地产泡沫问题十分突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房地产泡沫的破裂。

3、短时间房价上涨迅速,房价被炒热,投机者出现。美国、香港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房地产价格在较短时间内急剧上升,速度惊人,在地区房地产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房地产的价格不单仅仅手段需求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价值量的决定性操作。房地产是高价值高收益性资本,占有大量资本的投机者借机试图垄断房地产价格,将现有的资金转变为房地产的实际掌握者,在市场的调节之外,进行主导性的自控,根据自己的意志掌控房地产价格。

4、国家宏观经济问题暴露。80年代日本的经济处于大崩盘状态,98年亚洲出现金融危机。如此,当日本、香港等地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地区经济都处于缺少政府扶持的孤立无援的境地,缺少国家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实力支持,房地产总体的趋势是没有希望的,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是必然的结果。

5、购房者资金欠缺,需要大量借贷,导致房地产市场信贷资金的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需求高涨,城市人口中手持资金是有限的,且相对于已经炒热的高额房地产价格来说已经远远不能支付,远超过了城市工作者的自身承受和支付范围。这样,购房强烈需求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购房者将资金弥补方式扩展到银行借贷等方式,不考虑银行借贷承担的各种税收和利率问题,只着眼于眼前购房难问题的解决。当信贷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后,购房者的偿还能力是受到种种因素制约的,长时间的借贷资金使房地产市场不堪重负。

二、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特点

中国的房地产的泡沫,在整体上看具备的可控性,体现于泡沫的规模和数量的可控制。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相对稳定的大前提下,房地产泡沫基本上不存在破裂的危险。例如在96年、08年的经济危机的情势下,房地产泡沫只是局部范围内的下降,而非整体性的完全破裂。另外在部分地区房地产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后的一段时间内可以维持一个极低的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趋于上升和缓和时,房地产泡沫有可以不断进行自身的消化。宏观经济大萧条局面,不排除泡沫大范围程度破裂的可能。泡沫的破裂将导致失业人口的增多,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倒闭和破产。

中国房地产泡沫的可控性,归于房地产泡沫以下本质特点:

1、中国城市化进程迅速。

与日本和香港不同,我国城市化进程是在政府操纵房地产为基础和支撑的,投资房地产主要着眼于未来房地产可能带来的价值回馈和预期,而非只看中与现有的有限数量的投资回报。我国房地产市场尚不完全成熟,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大周期和小周期论可以很好地阐释房地产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一二线城市的大周期(即一次城市化进程所需时间)是20-30年,三四线城市需要30-40年,在周期范围内房地产将经历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小周期(即每个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所需时间)。

2、中国人口基数大。14亿人口的海量需求和有限的房地产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拉大了房价,然而高收入家庭承受能力很高,收入远高于社会平均收入,然而大部分收入者的收入无力支付住房。推测未来中国的房价与收入比例下降趋势的必然,将达到收入者收入与房价支付能力趋于平衡的状态。

3、中国的人口密度不一样。中国地大人多,但是整体来说,人均可用土地非常少,而且目前土地的集约利用率很低。而美国等地方不一样,地广人稀,所有中国永远达不到他们的居住条件,中国的房价和收入比也达不到他们的水平。

4、付款方式决定我国房地产泡沫的可控性。相对于西方国家首付比例极低,仅仅依靠大量的信贷资金为资金来源的房地产付款模式,我国目前的情况是,首付付款3成,二套5成,3套以上首付款更多的方式。在国家对房地产调控前,房地产市场一次性付款的比例高达20%,调控后,上升到40%。(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泡沫经济与金融危机》徐滇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泡沫经济学》野口悠纪熊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8

(一)金融泡沫经济研究动因的考虑要素

1.经济基本面。如果从市场与政府的角度来分析泡沫经济的话,我们不难发现,仅从公共债务规模去辨析美国或美元货币是无法判断出其是否已经形成巨大的金融泡沫经济的。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市场与各个国家地方经济的阶级性质的差异性,都决定着这种泡沫经济的研究主体有所不同。也就是说,金融泡沫经济肇始于美国,同时美国也是国际货币的发行国,和自身发型货币的方式有别于其他普通国家,致使美国金融危机的引爆方式,引起了其他国家的不同社会结构、阶层等的经济震荡,其中就包括我国深受影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研究这种金融危机下的泡沫经济,我们不单要把握当前某一阶段、某一背景下的两面性、多面性、以及复杂程度与不确定性等。所以在我们研究这种泡沫经济时,应当首先从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体制所反映的现实看起,进而去进一步取得金融危机下的泡沫经济形成的动因;这样的基础研究动因,也是我们对泡沫经济认知程度的基本基础。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研究这种金融危机下的泡沫经济,实质上使对“经济基础面”的研究、分析,这是因为,从“经济基本面”整体角度来看,它不仅包括诸多较小的经济实体,甚至还包括国别经济与全球经济。与此同时,“经济基本面”的研究,也是我们展开这种形势下的泡沫经济研究的基础点与出发点。

2.市场行为主体。我们知道,经济趋势发展的行为走向取决于在市场中的无数市场下的行为主体。但是我们也深知经济基本面也仅有一个,所以这就导致,市场中的行为主体对经济基本面的认知程度并不是都是相同的或者近似的。仔细想想,我们可知道,市场行为主体有他们自身的利益需要、有利价值、先入为主意识、教育背景、特定条件与环境以及综合素质等均有差别,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切实存在的因素,对于金融机构以及其他组织的市场行为主体,所欲选取的信息角度、分析能力、远瞻性意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也就进一步导致了现阶段在这种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市场主体行为的决策与其自身的反映程度均有不同,起码是多元的、易变化的。另外,大多市场行为主体,对自身所处经济环境的正确认与错误的认知程度、市场不同预期的变化节奏、以及不利市场环境下采取的理和过失行为等因素,都会影响经济走势,加速泡沫经济虚化的程度,同时这种经济走势,也使得全球层面上的市场参与者加快了市场信息相互传递、交互过程,以致使现代金融市场具有易变性。

(二)信息产业技术对金融经济市场行为主体的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与科技产业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信息通讯技术也同样迅猛发展开来。这也就使得,市场行为主体的能动作用发生了改变,甚至颠覆了传统市场模式,它既可能使所谓的有效市场理论更有效,理性市场行为更理性,又不断侵蚀地缘和文化的障碍,加快沟通的速度,提供爆炸性增长的信息,改变着传统市场的功能,影响着包括政府等市场监管者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行为,全球市场金融经济的不确定性因而进一步增加。

二、政府与泡沫经济

(一)膨胀和破裂的往复循环是泡沫经济演进的基本模型

政府或者其他组织机构、市场行为主体,以及其他外部力量等,都很希望打破膨胀与破裂的往复循环的泡沫经济。而此时这种抽象的泡沫经济,人们对其予以厚望,想让政府出面干预。那么,政府真的能够都到均衡处理好吗?实际上,市场信息的充分程度与市场主体行为参与者得理,在一定程度能够抑制泡沫经济加速形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参与者虽然认识到了这种泡沫经济的风险性,但是也有不少市场参与者为了自身所追逐的片面利益,使其陷入泡沫经济中,补给了泡沫经济的形成动力。由此可见,金融市场难以做到平衡。因此,作为市场监管的政府部门,当仁不让地应对市场主体参与者所施行的非理,加以有效监管,发挥出监管职责。

(二)政府和金融市场的关系

如果市场参与者未能准确预测市场何时形成了泡沫,政府是否就能够具备充足的信息与判断能力,进而做出正确决策?其实仔细想想,市场监管者决策的反应意识,很深程度上是不可能进行正确预测的。这就说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只能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互动过程,即政府高层的决策既可能引导市场趋于均衡;也可能促使金融市场进一步扭曲,而这样的假定在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包括美国政府至今持续推进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得到了验证。

三、结语

总之,在如今年代,金融市场的泡沫经济出现,已经不可避免。虽然市场行为主体在市场中受泡沫经济的影响以及政府监管的制约,但是对于市场行为主体而言,他们的一些行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评估,到最后自我校正的,从而使得市场行为主体能够在金融泡沫经济的环境下,还依然能够保持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库珀,赵瑾.理解全球经济失衡[J].国际经济评论,2007,(02)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9

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屡次遭到泡沫的冲击,网络泡沫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网络经济阶段经济泡沫相应的演化情势。网络经济是社会经济进入信息化时期后引起的包含与互联网相干产业发展和以互联网作为1种基础平台对于整个经济发展发生革命性变革的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营体制依旧是市场机制,因此从理论上讲经济泡沫存在有其必然性,而实际上纳斯达克指数的大幅度起伏也证实了这1点。

1、网络经济泡沫界定

(1)网络经济泡沫的载体

咱们知道,泡沫的发生需要必定的附着物,经济泡沫也不例外,这个附着物用学术术语来讲就是载体。一七世纪在荷兰产生的“郁金香狂热”中,郁金香的球茎充当了经济泡沫载体的角色。那末,网络是经济泡沫的载体吗?回答是不是定的,由于依据载体的性质,作为载体的物品必需被肯定为有不断升值的可能而构成过多的需求,且交易本钱较低,很显然没有人对于网络形成的某个产品诸如某型号的服务器构成升值预期而不断地增添这类服务器的具有量。人们只是对于整个互联网经济,或者者说是良多诸如雅虎、新浪等互联网公司有优良的预期,狂购和后来狂抛的是这些网络公司或者相干企业的上市股票,因而网络经济泡沫的载体是股票。

自从独立于实体经济的以“无形”为特征的虚拟经济发生后,股票已经不止1次地充当经济泡沫的载体。股票作为1种纸化商品,其供求与1般商品有很大区分,而这些区分也恰是它充当泡沫载体的条件。

从需求上看,社会对于商品的需求分为真实需乞降投契需求,人们对于1般商品诸如食品、消费品的需求,企业对于木材、水的需求等以知足本身以及再出产为目的称为真实需求;而对于股票的需求从“炒股”这1家喻户晓的名词就可看出绝大多数是投契需求。投契需求取决于对于未来价值的预期,预期经济拥有同向性,即看涨时大家都看涨,看跌时大家都看跌,这使患上投契需求拥有显明的放大效应,并且因为投契需求交易的本钱比较小,资金占历时间短,因而这类放大效应加大了经济泡沫的程度。

从供给上看,1般商品的价格取决于由真实需乞降供给共同抉择的均衡价格,但是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属于虚拟资本,其价格只是资本化的收益,诸如预期价格、预期股息、现实利息等因素都会对于其当期价格发生影响,其价格的变化与出产中施展作用的现实资本并无直接瓜葛。除了了价格变动的不肯定性,股票资本在数量上以及运动规律上也存在与现实资本的违离,股票资本的数量老是大大超过现实资本数量。

股票的虚拟资本特性以及价格的抉择法子注定其内在价值的难以肯定,而内在价值难以肯定或者拥有多变性是发生经济泡沫的首要前提之1。1般商品拥有供给易变性且供给弹性较大,因此即使在1般商品市场上发生了经济泡沫,这类泡沫也难以保持下去。相对于来讲,股票这类虚拟资本的供给在必定时代内固定不变且缺少弹性,使患上股票市场上的经济泡沫患上以较长时代存在。

综上可以看出,经济泡沫产生的载体集中表现在容易产生投契需求的股票市场,但是对于载体股票的分析只是针对于经济泡沫的1般特性而言,而网络泡沫分析中更加首要的仍是它的独特的诱因——网络。

(2)网络经济泡沫的诱因

正像网络经济区分于传统经济1样,网络经济泡沫与传统经济泡沫和其周期规律等特性上有着较大差别,而这些差别便是因为网络这个特殊诱因自身的特性所引发的。

网络的出生无非是几10年的事,而它运营于商业直至开拓出“网络经济”则是近几年的事。“时势造英雄”这句话在这里作为描写网络经济的构成发展很是贴切,而本源于信息需求的这类网络经济很清晰地被盖上了注意力经济特性的烙印。咱们上网冲浪时必定都注意到,不少网站都有1个在必定期限内上站走访人数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代表的就是该网站吸引网民的注意力,或者称“眼球”数,网站的生存兴衰靠的就是这1数字,由于只有高数量“眼球”保证的网站才能取得投资商、广告商的青睐,而注意力经济的1大特征便是“胜者通吃”,这类“通吃”的效应,引起了优越者的财富迅速膨胀。于是人们相信在网络经济世界里,只要有美妙前景存在的可能性,即便只是1个概念,也有理由拿出自己终生的积蓄来购买股票进行概念投资,以期待短时间内数倍乃至数10倍的增添,因为硅谷中百万富翁日趋涌出,令人们忘怀了高风险性的存在。网络经济中“增长动力是第1位”这句话已经成为了网络经营者们的座右铭。这样,网络便促成为了经济泡沫的发生。

2、网络经济泡沫的构成分析

(1)网络经济泡沫构成的经济学描写

尽管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不断出生,大量网络公司不断上市,但是相对于于全世界看好网络股的投资者来讲,此类投资回报率极高的股票依旧是希少而又缺少弹性。造成股票的供给不容易变化的缘由主要是各国对于股票的发行、上市和已经上市股票的赎回都有严格的规定,网络公司不能为所欲为地增发或者赎回已经发行的股票。在这类情况下,如图一所示,假定某网络股的市场供给完整无弹性,S0为其市场供给线,D0为其市场需求线,市场均衡时S0与D0相交于e0,e0所对于应的价格p*就是该股票内在价值在市场上的表现。如果某种外在因素的变化令人们发生了“未来需求增添”的预期,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套利者必然会呈现,从而在本期发生投契需求,使市场需求线向右上方挪动至D一,倘若该股票可在任意时刻以表现其内在价值的价格p*创造任意供给,即市场供给线是完整弹性的水平线S1,则市场均衡时D1与S1相交所肯定的新均衡点e一以及e0相比,股票价格并无变化,只是均衡数量从Q0增添到Q一,这样就不会有网络泡沫的发生。但事实上是该股票市场供给线是垂直的S0,至少在短时间内,投契需求的增添会引发股票市价的上升,D一所对于应的均衡价格p*+bt中的bt就是因为需求的增添而致使的泡沫。而这1进程远未收场,由于股票价格的上升拉动股票需求有强烈的正反馈作用,即股票价格上升引发人们对于该股票信念大增,预期惯性与从众行动继续推进包括投契需求的市场需求线向右上方挪动,经由D二、D三、D四……直至上升到Dt这个信念极限,Dt所对于应的均衡价格p*+bt中的bt也是因为需求不断增添而致使泡沫膨胀进程中t时刻的1个均衡状况。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网络经济泡沫存在的症结在于网络股的供给在必定时代内不容易变化,特别是不容易增添、缺少弹性,这类供给特性使网络股的市场价格即便产生很大的变化也不能靠增减供给来知足市场需求,从而使股价偏离其内在价值,发生大量泡沫。

固然,在长时间内上市公司可以增资配股,以知足不断增长的需求,但条件前提是公司必需是延续盈利的。如果市场供给线从S0移到S’0,股票供给量就从Q0增添到Q一,这样既知足了市场需求,又自动排除了了泡沫。

(2)网络经济泡沫的成因分析

国内外学者分析经济泡沫的成因主要有:(一)大量多余活动资金的构成。(二)实业发展受限制,资金倾向非实业。(三

)投契心理成为经济泡沫的加速器。(四)起导火索作用的某种契机的存在。

从表面上看,从众心理、投契心理以及暴富思想是致使网络泡沫产生以及决裂的直接缘由,但咱们认为,只有剖析网络泡沫的深层次成因,才能正确认识网络经济的本色,这对于于我国发展网络经济有首要意义。

首先,大量多余资金的存在是网络泡沫的推进力。一九九0年代新经济带来的较高回报率以及预期和美国经济较长时代的繁华,使患上其利率水平1直出现上扬趋势,加上世界规模内频繁暴发金融危机,大量本国以及外国的资金流回或者流向美国,从而为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股市的火爆提供了富余的资金基础。据统计,一九九八年《幸福》杂志公布的一000家大企业中设立风险投资的企业由两年前的不足一%上升到二0%以上;一九九九年全美七0%以上的风险投资涌入互联网,总额到达三00多亿美元,二000年外资总共持有九0八0亿美元的美国公司债券,每一年对于美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达二000多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各类电话公司、媒体公司、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卫星制造公司、互联网服务商都在踊跃投资建设互联网,使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企业在信息技术装备的投资份额晋升到了四五%以上,这使美国资本类支出在一九九0年代后半期年均增长一一%,远远超越了大多数人的预料。

其次,1套“网络理论”的构成是网络泡沫的理论基础。在网络经济超凡规发展的同时,人们纷纭创建各式各样新的速成理论以求对于其作出更直接以及更表象的解释。这套理论的核心包含未来理论、注意力理论;成长率理论。在这套理论指点下,大量风险资本涌向网络公司,众多企业、机构以及个人投资股票,庞大的资本推进促成互联网商业化发展的奇迹,但同时也为互联网发展埋下了隐患,因而在网络理论的权威遭到逐步质疑以及挑战的情况下,网络经济呈现泡沫现象就很自然了。

再次,网络公司的短视行动是网络泡沫的内因。在网络理论的指点以及投资者短线操作的推进下,网络公司为了提高自己在网络用户以及传媒中的“知名度”、“注意力”,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宣扬,其“1掷千金”的做法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烧钱”,为此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网络公司的经营目的变为了争夺源源不断的风险投资以及使公司股票上市。这类做法尽管可以部份减缓网络公司现金周转日渐难题的局面,但却使网络泡沫愈来愈大。

从本色上看,大部份网络公司的经营基本上均可以用“融资”两个字来概括。网络公司的这类短视行动使它们常常只顾面前利益,而疏忽了加强公司本身建设以及内部管理,尤其是为消费者以及网络用户提供最优秀的信息产品以及信息服务,而这些恰是企业发展最本色的东西。事实上大部份网络公司延续亏损,面临着生存危机,1旦没有资金继续注入,网络泡沫就会决裂。

最后,媒体炒作是网络泡沫的外因。网络经济的概念被反复炒作,致使网络的作用被无穷夸张,结果发生了“风险投资的全民化”以及“风险投资对于象的虚泛化”。媒体在网络泡沫的构成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剂作用。

预期盈利不等于真正盈利,网络股投资者往往依据自己对于网络公司的未来成长率的心理预期来评判网络股的公道价格,在媒体炒作下由网络股成长性引起的股价想象空间将二者混为1谈,这是“网络股泡沫”的症结。

3、网络经济泡沫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分析

目前,许多实力雄厚的网络企业呈现了负盈利的状况,缘由是受美国宏观经济增长缓解的影响,而这次经济增长减速又偏偏是由于.网络经济排除了泡沫致使naSDaC股价暴跌,加之股市连锁反映引发投资信念不足的缘故,所以进1步分析网络泡沫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影。向是10分必要的。

网络经济在现今经济世界的地位(二000年网络高科技股占美国股市总市值的比例到达四三.九%,而美国股市的市值已经经超过美国GDp总值)抉择了网络泡沫对于整个国民经济一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首先从网络泡沫膨胀时代开始分析。

这里,咱们应用希克斯—汉森模型(iS—Lm模型)讨论,如图二所示,横轴表示必定时代的国民收入,纵轴是利率水平,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均衡时(即意愿投资与储蓄相等)r与Y的组合,Lm则表示货泉市场均衡时的组合。在网络泡沫发生前iS0与Lm0相交于均衡点e0,对于应利率r0与国民收入Y0。在泡沫上升期,网络泡沫对于经济实体发生两大效应:财富支出效应以及资金本钱效应。财富支出效应会提高平均消费偏向(apC)以及边际消费偏向(mpC),资金本钱效益会提高全社会的投资水平,显然消费与投资的上升促使iS曲线上移至iS一;同时在货泉市场,泡沫呈现时因为资产价格膨胀和对于各种资产需求的增长,致使货泉需求上升。在货泉供给不变的条件下,Lm曲线上移至Lm一,于是新的均衡点在e一。与e0相比,新均衡点的利率显明高于原均衡利率,但因为iS、Lm的挪动效应大小其实不能完整肯定,因而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其实不肯定(图二中表示的是国民收入增添的情景)。但是事实上这1结果并不是美国经济调控当局所但愿的,由于利率的提高可能致使投资的大量减少,从长时间来讲无益于经济发展,而且升息可能吸引欧洲、日本等外国资金流入美国,进而引发外国政府的不满。所以,美联储采用增添信贷等措施来保持原有益率r0(实际上泡沫膨胀自身加快了金融资产的周转速度,至关于央行放松银根增添总货泉量,也有降低利率的作用),这样1来Lm曲线反而是向右挪动至Lm二,国民收入增添到Y二,短时间内刺激了经济增长。

从长时间斟酌,Y二所对于应的e二点其实不能成为不乱的均衡点。下面树立总需求1总供给模型进行分析。在图三中,横轴表示必定时代的国民收入,纵轴表示价格水平,aD曲线是社会的总需求曲线,aS是社会的总供给曲线。早期均衡点e0所对于应总需求曲线是aD0。由于美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已经经比较成熟完美,社会出产力应用率应当比较高,所以e0点不会在总供给曲线中还有很大出产潜力的水平部份,而是在水平部份与垂直部份的过渡曲线上。跟着泡沫兴起,刺激国民收入增添到Y一,Y的增添引起人们对于网络经济更为乐观的预期,从而构成更大的投契需求。如果此时总供给并无患上到相应的发展,人们以膨胀的资产作典质向银行贷款再投入到市场上则将引发资产价格的进1步膨胀,如斯构成的恶性循环酿成的虚假繁华会对于整个经济发生极大的负作用。如图三所示,投契需求增添使患上社会总需求曲线aD0右移,在刺激国民收入少许增长的同时付出了物价上涨的代价。直至右移aDn时,aD线继续右移只会致使总价格的上升,产生通货膨胀,而对于总收入的增添毫无匡助。

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但咱们注意到在一九九八~二000年三月这段网络泡沫时代,美国国内并无物价上涨的压力,而且正处于高增长、低失业、低膨胀的“新经济”发展期,这其实是包含网络在内的高科技推进出产率提高从而使社会总供给患上以增添的结果。表现在图三上就是总供给曲线从aS0向右下移到aS一,这样就在保持物价的条件下刺激了国民收入的增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美国特定的环境下这次网络泡沫的发生、膨胀对于经济所起的影响,它推进了经济无通胀的增长。

七四0)this.width=七四0"border=undefined>

网络泡沫膨胀到必定程度就会决裂,泡沫的幻灭使社会投资

信念降落,并且进1步引发消费的降落。依据前面的iS—Lm模型,投资以及消费下滑使iS曲线从iS一向左下方挪动,如果泡沫幻灭影响到人们对于整个经济的信念,那末iS乃至会挪动到iS0的左侧,这时候美联储还要维持r0的利率水平,国民收入的缩水会无比严重;同时在货泉市场,泡沫决裂时因为资产价格收缩和对于各种资产需求的减少,致使货泉需求降落。在货泉供给不变的条件下,Lm曲线向右下方挪动,于是新的均衡点的利率显明低于原均衡利率,但因为iS、Lm的挪动效应大小其实不能完整肯定,因而均衡国民收入变化其实不肯定。此时更加理智的做法是通过货泉政策让利率降落,美联储连续七次降息很好地证实了这1点。短时间内刺激经济增长,从长时间来讲有益于经济发展,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经济调控当局所但愿的。

在网络经济排除了泡沫时代,尽管美联储不断地下调利率,但宏观经济仍是会呈现必定程度的萎缩。美国经济自二000年下半年开始增长显明减速,GDp的增长率从二000年第二季度的五.六%降到了第三、四季度的二.二%以及一%,进入了1个调剂时代。因为宏观经济调剂相对于于网络泡沫排除了的滞后性,所以二000年三月就开始的网络经济调剂到二00一年初才浮现出来。

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远远滞后于美国,当全世界网络经济泡沫处于幻灭期的时候,中国的网络经济才刚刚呈现发展的势头。因而,网络泡沫的幻灭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直接影响其实不大,主要是经济运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宏观经济发生的影响。然而因为中国对于外开放的进1步扩展,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这1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对于以网络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影响较大,令人们对于整个经济的信念降落,投资以及消费下滑。中国GDp的增长率之所以仍有上升,主要是采用踊跃的财政政策,通过内需拉动实现的。

4、结语

在网络经济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网络,而且跟着网络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将不断深刻。从网络经济泡沫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在网络经济发展进程中网络经济尤其是网络概念股存在泡沫成份是难以免的,但是通过与传统经济的融会,就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经济泡沫的恶性膨胀,使网络经济稳健增长,从而推进经济新1轮高速发展。

中国网络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来看已经经获得了必定的成就,而且伴同着我国各级政府将发展网络经济作为1项战略任务,网络经济在中国的发展势必获得更大的成绩。但也应看到伴同着网络经济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发展,还存在着不重视中国实际国情的超前发展趋势,这会发生严重的泡沫成份。因而,在推动网络经济发展时,应走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网络经济能力,加快网络经济发展过程,从而推进产业结构的调剂,使国民经济患上到快速、延续、不乱以及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一]3木谷良1.日本泡沫经济的发生、崩溃与金融改革[J].金融钻研,一九九八,(六).

[二]陆家骡.论泡沫经济[n].经济学动静报,一九九八-0三⑴三.

[三]郑海航.日本泡沫经济考察[J].中国工业经济钻研,一九九三,(一二).

泡沫经济的本质篇10

一、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涵义

实体经济是指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提供相关服务的经济活动,不仅包括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也包括了商业、教育、文化、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化的产物,包括银行信贷信用如期票和汇票、有价证券如股票和债券、产权、物权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活动占总经济活动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金融深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其结果是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大量创新。由于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中存在大量的投机活动,金融市场的交易额和金融活动本身的产值迅速增长,形成规模不断扩张的虚拟经济。

泡沫经济是指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股票和房地产等长期资产价格迅速的膨胀,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其形成过程为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上涨的预期吸引了大量新的买主,这些新买主一般只是想通过投机获取价差、牟取利润,而对所买卖的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或盈利能力不感兴趣;由于新买主的不断介入,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经济现象;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裂,便引发金融危机并导致整个经济衰退。历史上著名的泡沫经济案例有1636年发生的荷兰郁金香泡沫、1791――1720年发生的巴黎密西西比泡沫、在伦敦发生的南海泡沫等,近年来发生的典型的泡沫经济案例拉美地区的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日本金融危机等。

在讨论泡沫经济时应严格区分泡沫经济和经济泡沫,泡沫经济并不等于经济泡沫。经济泡沫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不均衡现象,具体表现为上下起伏的经济周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市场机制会对经济泡沫起制衡作用,无论速度快慢,最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总会出现一个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将下降。但市场机制对泡沫经济则无能为力,因为泡沫经济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均衡点,突出表现为价格上升,需求随之上升,市场充溢着买涨不买落的投机气氛,泡沫经济运行不遵循市场的基本运行原则,是市场失灵的特殊典型。1846――1847年英国铁路狂热,1919――1920年伦敦和纽约股票和商品价格暴涨暴跌,1920――1923年德国物价剧烈波动,1982年黄金价格从每盎司850美元跌至350美元等,均是比较典型的经济泡沫的案例。

二、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其规模已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四个方面。

1、高度流动性。实体经济活动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其从生产到实现需求均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正是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提高了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的效率,使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不稳定性。虚拟经济相对实体经济而言,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这是由由虚拟经济自身所决定的,虚拟经济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使得各种虚拟资本在市场买卖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并非象实体经济价格决定过程一样遵循价值规律,而是更多地取决于虚拟资本持有者和参与交易者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而这种主观预期又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前景、政治及周边环境等许多非经济因素,增加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3、高风险性。由于影响虚拟资本价格的因素众多,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无常,不遵循一定之规,且随着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交易规模和交易品种不断扩大,使虚拟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变得更为复杂和难以驾驽,非专业人士受专业知识、信息采集、信息分析能力、资金、时间精力等多方面限制,虚拟资本投资成为一项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性资金的介入,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

4、高投机性。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虽然可以作为投资目的,但也离不开投机行为,这是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所决定的。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发展不成熟、不完善、市场监管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力度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内在联系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经济范畴,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虚拟经济的产生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实体经济,则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又离不开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电子货币、股票、债券、abs等金融工具,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快速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落后的虚拟经济会成为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的障碍。

但是,我们应看到,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并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款增加了20%以上。由于大量新增资金并未投入实体经济部门,而是流入了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导致投机活动日益猖獗,并使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日经指数1985年为12000点,1986年开始急剧上升,到1989年底已突破39000点,四年之内翻了二倍多;日本土地价格以1980年为100,1985年上升为154,1990年上升为626,日本土地面积只有37万平方公里,按当时市值计算,1990年日本的土地总值已达15万亿美元,比美国土地资产总值多四倍(美国土地面积为937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五倍多。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其货币政策的失误是密切有关的。

2、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扩张过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大量呆账、坏账的存在是引发泡沫经济的重要原因。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追逐高利率的利益驱动下,放松金融监管和金融审查,银行信贷过度扩张,大量信贷缺乏必要的可行性论证,贷款抵押品手段非常软弱,许多贷款以被高估的股票和房地产作抵押,当泡沫经济迸裂,股票和房地产价值回归其合理价格时,被抵押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股票和房地产等抵押品出现大量缩水,不仅高息无法收回,而且贷款本金亦难以到期收回,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帐面出现大量呆账、坏账,金融资产质量低下,当广大民众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失去信心,便会发生挤提,致使银行等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进而引发金融危机。如泰国银行坏帐占银行总信贷的比例,1996年为9.8%,到1997年就上升为11.9%,1997年8月国际债信评价机构认为,泰国金融贷款中25%付不出利息。银行体系存在的大量呆帐、坏帐已经严重扭曲了泰国的金融体系,积聚了极大的金融风险,引暴了金融危机。

3、发展中国家在实体经济实力不强、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金融市场过度开放,会导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发泡沫经济。七十年代以后,拉美和东南亚等地区国家经济快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受金融深化理论的误导,上述各国相继开放金融市场,企图通过金融完全自由化,依靠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实体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但由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偏低,且存在诸多结构性问题,虚拟经济过快发展超过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最终引发了泡沫经济并导致了一系列金融危机。以泰国为例,泰国在工业基础设施落后、建设资金匮乏、出口以资源型产品而非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虽然泰国政府力主投资并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和高科技产业,但受教育和科技水平限制,严重制约了泰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实体经济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和金融监管水平不高的情况下,泰国政府却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外汇管理上推行了一系列激进的改革措施,加速了金融自由化和对外开放步伐,使虚拟经济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该国实体经济发展速度,特别是短期外资大量流入,且被投入到房地产和股市炒作而非实体经济领域,使泰国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趋严重,并成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1980-1996年期间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占gdp<的比例(%)

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金融统计年鉴1997》

4、国际游资的大量存在也是产生泡沫经济的重要因素。国际游资属于短期投机资本。从新兴工业化国家泡沫经济的形成及其破裂过程看,国际游资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较快,金融市场开放度较高,且在金融监管方面经验不足,使国际游资有了大肆进行投机牟取暴利的机会。

1988-1997年新兴工业化国家股票证券投资流入(亿现价美元)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99年世行发展指标》

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必然引发泡沫经济,但并非说虚拟经济快速发展中形成的经济泡沫即为泡沫经济。由于美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且美国股市最近持续高涨,引致全球经济学界对美国经济是否泡沫化的担忧。事实上,美国目前仅仅是存在一些经济泡沫,整体经济并未泡沫化:其一是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是由实体经济中高科技、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的,80年代之后一直维持较低的通货膨胀率(80年代后为5%,90年代为1-2%,目前为1.5%,失业率不断降低,98年跌至4.3%,消费持续旺盛,兼并收购浪潮风起云涌等,使美国实体经济稳步、持续增长,足以支撑美国虚拟经济中的金融泡沫;其二是美国虚拟经济中存在一些金融泡沫是合理的。首先,美国股市虽然频频创出新高,但主要是由nastaq科技股的强劲上扬所带动,工业、运输业、银行业等行业的股票走势较为平稳。nast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以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平均为20倍,均处于合理区间,不能仅仅因为一个科技股板块市盈率偏高而认为泡沫成分过大。其次,科技股板块整体市盈率偏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根据现代的现金流量模型,股票价格更多地反映了投资者对该企业的成长性的预期,股票的内在价值由拥有这种资产的投资者在未来时期所预期并接受的现金流所决定,等于预期现金流的贴现值。其公式为:

v=d1÷〔1+k〕

若按此方法计算,除个别市盈率过高的股票,如有的科技股市盈率达2900倍,存在过度投机现象,大多数科技股若长期保持现在的增长势头,则美国科技股的定价尚不太高。其三,美国拥有全球最为健全、规范、高效的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金融监管水平,金融机构资产质量较好,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强。因此,美国经济虽然存在一定的金融泡沫,但并未泡沫化。

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而泡沫经济破裂又会引致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以edwards.shaw为代表的众多经济学家认为,金融活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随着金融深化而不断增加,因此主张通过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促进经济增长。但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这一主张是片面的。西方发达国家自80年代以来已相继实现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程度不断提高,金融资产总量迅速膨胀,目前均已大幅度超过本国的gdp,但在金融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gdp并没有随之快速增长,其增长速度反而有所下降,而且,在欧洲还引发了90年代的货币危机,在日本则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经济现象。许多发展中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等在80年代中后期推行金融自由化之后,金融深化程度迅速提高、虚拟经济膨胀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经济的泡沫化现象日益严重,并引发了一系列的金融危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仅对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损害,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

四、虚拟经济的功能及其对实体经济运行的影响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金融自由化和金融深化不仅可以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资本证券化和金融衍生工具提供的套期保值等服务,还为实体经济提供了稳定的经营环境,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因价格或汇率波动引致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使实体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自身产值的增加本身即促进了gdp的增长,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直接促进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而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本的配置效率。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发现的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价格,是实现增量资本在实体经济各部门之间优化配置的主要诱导工具。通过发行并交易虚拟资本,使发行主体如企业等能及时并充足地获得发展所需资金,促进优良企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获得社会资金的企业有义务提高其经营透明度,由广大虚拟资本投资者予以监督和审查,通过市场的力量,自动调节资金流向,使社会资本流向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营效益好、管理规范的行业和企业,使没有前途的企业由于资金匮乏而自生自灭,提高社会资本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金融市场还为存量资本优化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可以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盘活因投资决策失误或市场需求结构转变而闲置的存量资本,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在这一方面,一个颇具说服力的例子是美国经济近十年的强劲增长。美国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与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和经济结构的成功转换有关,但风险资本市场提供的巨大支持也起到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风险资本市场为美国的网络经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资本,使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

2、有助于提高整个经济的运行效率。其一,虚拟经济在促进社会资本优化配置的同时,也带动了劳动力、技术以及自然资源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使有限的经济资源流向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部门,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二,股票、债券等证券市场的发展,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股权置换、控股收购等产权交易方式的创新,为企业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渠道,有助于社会规模经济的发展。其三,制度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源泉。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表明,对社会经济发展最具影响也最具推动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就是股份制,而股份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股权的分割、设置和股权交易,这些均是虚拟经济的重要范畴。

3、有助于分散企业经营风险。其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创新,使企业的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化,同时也使企业产权的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相对分离,企业所有权的转让与处置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弱化,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增强。其二,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企业资金安排、投资选择、规避经营风险等具有重要影响,如通过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可使企业有效规避市场价格波动和汇率变动带来的经营风险,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等。其三,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未来转变,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股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反映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有助于企业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规避投资风险。

4、虚拟经济规模的扩张,在增加gdp规模的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虚拟经济日益发挥出对实体经济巨大的促进作用的同时,虚拟经济自身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1980年相比,1996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总额均成倍增长,特别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金融资产的增长迅猛,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金融资产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的变化(1995年不变美元)

1980-1996-年主要工业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变化(%)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中经网数据处理中心

五、虚拟经济与泡沫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将储蓄有效地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实现的。但虚拟经济的发展与投机活动始终是共存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资本配置的高效率,取决于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而虚拟资本的高度流动性是依靠投机活动实现的;虚拟经济所提供的风险规避功能如套期保值和外汇掉期业务等,风险也是通过投机者分摊的。虚拟经济相对于实体经济所具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点,很容易吸引大批资金滞留于虚拟经济领域进行投机活动,而投机过度会引致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并形成泡沫经济。从日本、东南亚各国以及墨西哥等拉美国家的经验看,泡沫经济的产生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直接结果,但与实体经济也有密切关系。引发泡沫经济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货币政策失误与金融监管不当是产生泡沫经济的体制性因素。在金融监管不利的情况下,低利率和超量的货币供给会使大量资金流入股票、房地产等容易产生泡沫经济的领域,导致投机活动猖獗,引发泡沫经济。如日本货币供应量在1982――1985年期间十分稳定,经济也稳步增长,出现大量外贸顺差,导致本币升值;且由于日本居民储蓄率始终很高,银行拥有大量过剩资金。为了继续保持其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日本央行在坚持零利率政策的同时,多次放松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1987――1990年日本货币供应量(m2+cd)超过了10%;日本银行积极向房地产经营者提供贷款,1985-1987年间对房地产的贷

六、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在看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积极促进作用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引致的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危害。泡沫经济产生后,无论其持续时间有多长,最后均会发生破裂并引致严重的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构成多方面的损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扭曲资源配置方式、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农业、工业等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泡沫经济兴起阶段,投资于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可以得到远非实体经济能够企及的很高的回报率,高回报率使大量资本从实体经济部门流入股市、汇市或房地产,使股市、汇市和房地产异常繁荣,资金供求失衡又会引致利率大幅上升,使实体经济部门的发展因融资成本过高而萎缩甚至停滞;同时,股市、汇市和房地产业的高收益使大批人才流入泡沫经济领域,使劳动成本因人力资本短缺而迅速提高;生产成本的过度膨胀会降低实体经济部门的国际竞争力,阻碍出口贸易的增长。泡沫经济所扭曲的资源配置方式,会严重损害一国的综合经济实力,阻碍一国的经济增长。

2、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状况。泡沫经济引致的虚假繁荣景象扭

曲了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产生过度消费现象的重要根源,而过度消费又容易引致进口大量增加,同时,企业由于借贷成本过高,劳动力成本加大,会降低出口竞争力。进口的大量增加与出口的急剧下降,破坏经常项目的贸易平衡,经常项目出现巨额逆差,外汇储备剧减,使国际收支状况恶化。

3、破坏金融系统运作,降低银行抗风险能力,引发金融危机。泡沫经济中投

机活动盛行,资金需求剧增,诱使银行不断提高利率以获得更高的收益。高利率促使银行扩大信贷,放松对信贷质量的审查和可行性研究,使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量资金涌入股市、汇市和房地产等过度投机市场,实体经济由于无法承受过高的银行利率而使其正常资金需求受到极大抑制,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既得利益集团,对股市、汇市和房地产投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不良作用。经济泡沫的破裂不仅使大批个人或企业陷于困境甚至破产,也会给金融机构带来带来巨额不良信贷,造成银行等金融机构资产质量低下,抗风险能力减弱,引发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破坏宏观经济稳定。

4、泡沫经济可重新分配国民收入,加剧社会贫富两极分化,严重的会引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社会安定构成威胁。譬如1978-1981年发生在墨西哥的泡沫经济,在1981年股市崩溃之后,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和持续的通货膨胀,导致大批企业和个人破产,失业率上升,社会贫富差距增大,整个墨西哥经济一片萧条;80年代日本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迸裂同样使经济实力雄厚的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之中,至今难以自拔,所谓的“日本神话”由此破灭。1998年俄罗斯泡沫经济崩溃时,产生了许多俄罗斯新贵族的同时,是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的急剧下降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迄今为止,俄罗斯经济仍未见起色。

七、结论与建议

当前,国际经济学界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在处理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过程中,已取得了应对泡沫经济的一些经验,如加强国际协调、督促有关国家优化调整实体经济结构等,但对如何从体制上扼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和防止发生泡沫经济问题,还远未形成一致的观点,对应对泡沫经济的许多措施的有效性,也存在很大的争议。我国目前即将加入wto,必然面临金融、服务等被迫对外开放等问题,更应积极致力于该项课题的研究,汲取他国发展经验,在充分发挥出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的同时,科学把握虚拟经济发展的“度”,对泡沫经济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