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1:58:07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1

[关键词]通货膨胀需求成本预期

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正常经济运行所需的数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价格水平全面、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中反复发作的顽症。在对通货膨胀研究时,经济学者通常把通货膨胀分成需求拉动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型三种,其实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通货膨胀的原因。当前我国物价经历了持续的上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正确的分析其原因显得重要而迫切。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整体概况

衡量通货膨胀高低常用的指标有Cpi、ppi国民生产总值是平减指数。以下从当前我国Cpi和ppi认识通货膨胀的概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1)我国的Cpi从2007年4月的3.0%上涨到2008年4月的8.5%;(2)ppi的显著上涨从2007年的11月份开始的,2008年要密切关注由ppi推动的Cpi上涨。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当前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成本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需求、成本两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1.需求因素:从宏观经济学角度来看,通货膨胀的发生是由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造成的,总需求的膨胀可从消费膨胀和投资膨胀两个方面来说明。

(1)消费膨胀:我国当前的人均GDp已经超过2000美元。随着人均GDp的提高,一方面人均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利率水平长期处于低位,居民的储蓄倾向下降,消费倾向上升。这都推动了消费膨胀。同时消费结构的转型也造成了消费膨胀。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的迅速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在消费结构中不仅增加了肉、蛋、禽的消费比重,而且对食品的营养、健康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肉、蛋、禽等食品的生产需要消费大量的粮食,粮食需求迅速膨胀,但我国的粮食产量却增长缓慢,供需之间的缺口拉大,粮食价格开始上涨。同时,企业为了迎合居民对食品营养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更加注重对粮食等原材料的健康要求。在国内市场无法满足其需求情况下,转而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最近几年,世界粮食的产量一直在下降,企业必须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粮食等原材料,企业成本的增加也推动食品价格的上涨。

(2)投资膨胀:总需求的膨胀始于投资膨胀,投资膨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上涨。从2002年开始,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都在20%以上,2007年增速达到24.8%,经济出现过热的倾向。这导致了钢材等生产资料的明显持续上涨。生产资料的上涨拉开了物价全面上涨的序幕,最终从生产资料领域传导到消费品领域。

②国外资本流入。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外商投资和国际热钱大量的进入我国,国外资金的大量进入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提高,2008年3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68万亿美元。中央银行被迫向社会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全社会流动性过剩的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外的投资者将资金投向我国市场,使流动性过剩问题雪上加霜。

2.成本因素。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的微观主体,其成本的增加也在恶化通货膨胀。

(1)投入品价格上涨:经济学理论认为,上游投入品价格上升较快一定会在一段时间后传导到最终消费品价格上,对通货膨胀产生成本推动的压力。当前大宗商品的价格在高位运行。近期美国,以及相关一些国家不断降低利率,主要货币的贬值已使原油价格攀上100美元大关;粮食的工业需求的大幅增长,使粮食价格可能继续高位运行的概率加大;铁矿石2008年65%的涨幅已经是定局。这些在2008年下半年带来的直接结果便是ppi的持续走高。上游投入品对通货膨胀的成本传导的压力加大,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上升。

(2)劳动力成本上涨:中国最近几十年来的快速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我国的人口红利。近几年中国经济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增速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工资呈上升趋势是必然的。最近沿海地区劳动力短缺的现象就显示出了工资上升的压力。《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的实施,从保护劳工权益的角度做出的各项法律规定,使工资增长的预期加大。在一个通货膨胀预期高的环境中,工资上升是通货膨胀的刚性因素。在目前我们的通货膨胀环境中,工资上升可能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

三、文章的结论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投资的膨胀在通货膨胀的前期起主导作用。随着通货膨胀进程的推进,成本因素开始发挥作用,2008年将是成本因素主导的通货膨胀,当前我们应该关注成本因素,避免通货膨胀从总需求拉动演变为成本推动。提前制定防范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通货膨胀。

参考文献:

[1]李拉亚:通货膨胀机理与预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李晓西:现代通货膨胀理论比较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2

一、对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实证分析

一般情况下,世界各国多用GDp(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或者是Cpi来衡量通货膨胀,这两个指数虽不能相互替代,但是在变化趋势上大体是一致的。根据尹艳林在《从治理通货膨胀到防止通货紧缩》一书中的论证,本文采用Cpi来度量通货膨胀。影响通货膨胀的因素很多,但由于许多因素之间相互重叠,同时我们分析问题要有轻有重,重点要反映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因素,所以有必要从诸多的影响因素中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因素。本文将选用GDp增长率、m1(货币发行量)增长率、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因素分析,而把其他影响通胀的因素作为随机项来处理。

接着我们就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分析几个主要的因素对我国Cpi(即通货膨胀率)影响程度的不同。

1.Granger因果检验

在经济分析中,常常需要对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Granger因果检验是对经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判断的常用方法。本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分析结果为: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中更多地表现为通货膨胀是实际平均工资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格兰杰关系并不明显(具体检验过程从略)。

2.aDF检验

因为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为时间序列数据,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平稳性检验,以确保使用oLS回归的正确性。检验结果表明,aDF检验结果都大于5%水平的临界值(具体检验过程从略)。这也说明各个数据是平稳的,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

3.数学模型和参数估计

在确定了GDp增长率、m1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且各变量平稳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分析它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下面我们就根据19792006年的相关数据,拟合一个简单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模型引入以下符号:Y―Cpi(通货膨胀率);GDp―GDp增长率;m―m1增长率。结果如下:

从检验结果看,调整后的R2值为0.8547,模型整体拟合效果较明显。m(-1)与Y(-1)均通过了5%显著水平上的t检验,这也说明通货膨胀和m1增长率以及上一期的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模型(1)中可以看到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是m1、GDp增长。其中,m1增长是构成物价变化的直接因素,而GDp增长是构成物价变化的间接原因,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应该从主要因素入手。模型结果显示,这两个因素中,我们可以加以控制的是m1增长率,m1增长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会导致通货膨胀增长0.55个百分点。从近一年的实施的政策来看,国家禁止某些行业的过度投资,中国人民银行连续5次加息和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举措,都是从这个角度来治理通胀的。

二、对策建议

1.认清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的关系

虽然Granger检验说明通货膨胀是GDp增长的原因,不过模型(1)却说明GDp的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显著的。现代主流西方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在长期中,通货膨胀与就业和产出水平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因为通货膨胀的影响会被利率的同比例上升所抵消。但是在短期中,两者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在短期内,由于意料之外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会使产品价格的上涨快于货币工资率的上涨,实际工资率会有所降低,从而促进企业增雇工人、扩大产量以谋取利润,使就业和国民产出增加,即通货膨胀有利于国民产出。但工人们不会长期容忍货币工资率滞后于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肯定会要求增加工资。一旦工资提高了,通货膨胀促使就业和产出增加的效果就会消失。因此,通货膨胀对就业和国民产出的影响只在短期内有效。。一般来说,轻度的通货膨胀并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反它可为国家的基本建设筹集一笔可观的资金,可以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当通货膨胀率超过5%接近10%时,要提高警惕;当通货膨胀率超过10%时,就必须亮起红灯,立即采取紧缩银根、缩小基本建设规模、提高银行利率等综合措施,防止进一步演变成可怕的恶性通货膨胀。不过,笔者认为绝对不能依靠通货膨胀来刺激经济增长!因为长期的通货膨胀不仅会导致经济生活的混乱,人民实际收入的减少,甚至会造成社会的混乱;还有就是这样可能会使政府对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增长产生依赖性。要注意的是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不是单一的,它是由需求、供给、结构、制度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积极引导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

由于模型(2)告诉我们本期的通货膨胀和上一期的通货膨胀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即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相关系数达到0.824。所以想抑制或者防范通货膨胀危机,就要引导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积极进行价格改革无疑是最得力的办法,尤其是要加强对垄断行业定价的市场化改革,并加强对流通领域的管理,尽力保持市场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在这却不得不提到一件事:2006年底,国家发改委宣布国有资产在七大行业中不能退出,这七大行业是: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和航运。笔者觉得除了军工和电网电力以外,其余行业都应该引入竞争。因为由于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掌握了公用行业产品的定价权,也就是说,它们还没有形成市场定价机制。由于受部门利益的影响,现在多数公共产品垄断行业,对价格改革本身并不很感兴趣,但对于利用提价来获取利润的积极性很高,每一次只要讲改革,就以成本增加企业亏损为由,向政府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每次价格改革,实质都变成了一轮新的提价。这与国家进行市场化改革的初衷无疑是相违背的,对于人们形成合理的价格预期有害无益。

3.缓解通货膨胀压力,要注意货币政策的运用

从模型(2)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发生的通货膨胀本质上就是一种货币现象。相关系数是0.54469,具体说来就是当货币供应变动一个单位,相应会引起通货膨胀同方向变动0.54469个单位。上面的Granger检验表明货币供应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正面效应,而通货膨胀不影响货币供应量,这表明中国货币供应是非中性和外生的。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m1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有滞后期。经验显示,这个时滞期至少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所以在决策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点。央行应该努力减少自己决策时存在的内部时滞,也就是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以免因为时间滞后造成负效应。而价格传导也会有3~6个月的滞后期。还有就是物价上涨的翘尾因素,可能会引起物价的进一步上涨。根据上述结论,我们在采用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搭配使用来协调经济平稳发展,同时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和金融市场,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利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3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对策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就业持续增加,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但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也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压力和负面的影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

为什么会出现物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出现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种情况呢?导致物价上涨的因素比较多,如供求关系、自然灾害、战争和通货膨胀等因素,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不外乎是有两大因素即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这两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中国现阶段物价上涨过快这种现象。物价上涨并不等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的金属货币量,从而纸币的贬值和物价的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的成因也同样是多方面的,如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以及结构型通货膨胀等基本内容,而这次通货膨胀往往是多因素混合型的通货膨胀。具体来说,这次物价上涨,主要因素是:

(一)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

1.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对中国的政治策略,就是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或者实行所谓和“颜色革命”,这一政策迄今美国没有变。正如1953年担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增说:“受到高等教育的人会看透马克思主义的荒谬性,愈来愈反对强求一致,国民对消费品要求越来越高,国内的这种压力必然会改变共产党政权的性质。因此,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根据美国中情局总结它半个世纪对中国的十条规律(即美中情局《行事手册》中有关中国部分)第7条“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向我们借贷。这样我们就有十足的把握来摧毁他们的信用,使他们的货币贬值,发生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会完全垮台。”比如,近一段时间里,在中东、北非发生的一系列革命或者演变这都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幕后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因此,目前中国物价过快上涨是有一定的政治因素。比如石油,在去年石油的价格基本保持在70美元~80美元一桶,但是到了现在,石油的价格已经上涨到100美元左右一桶,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必然拉动国内油价的上涨,而老百姓看到的汽油价格没几天又在涨,这必导致老百姓对中国政府的不满,对政府失去信心,这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希望的结果。

2.金融危机的影响,尤其是主要经济国家如美国继续实行过度量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元贬值,因此,国际垄断组织与国际过剩流动资本结合起来故意炒作,不断哄抬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导致国际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快速的上涨。这样必将引起国内的相关的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快速的上涨。比如亚洲的粮食,今年亚洲的粮食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较,上涨了近20%,这必将影响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

3.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强迫人民币升值,导致了大量的国际热钱流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引发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若人民币升值,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会增加即对中国来说就是“限制出口,扩大进口”,这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欧元之父”的经济学教授蒙代尔曾指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至少产生六大影响。首先,将影响中国出口,给中国出口带来极大的危害;其次,将使中国通货紧缩面临更大压力;导致中国对外资吸引力下降,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降低中国企业的利润率,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可能因人民币汇率升值而增加,进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的稳定。”

4.国际资本大举并购国内企业,逐渐掌控并影响国内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的价格:比如,2004年,华尔街的金融资本高盛资本进入中国,首先收购了猪肉下游加工厂雨润集团,2006年再以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河南双汇。2008年以3亿美元价格收购了湖南福建几十个养猪场,这样高盛就成为了中国唯一掌控上、中、下三游的企业,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就能够主导中国的猪肉价格。最近有市场消息传出3月底4月初宝洁、联合利华、立白、纳爱斯四大日化品牌将对洗涤类日化用品全线涨价,涨幅为5%~15%。为什么他们能在中央稳定物价的政策之下敢于逆势涨价,因为他们经过近二三十年在中国的发展,逐步消灭了中国本土的的日化用品生产企业,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日化用品产品。所以他们敢于逆势涨价。

(二)国内因素的影响

1.通货膨胀预期强烈: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中央明确提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因此,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成为中国经济政策的预期指标。所以,中国近一段时间通货膨胀预期强烈,这将导致末来几年时间里中国国内的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趋势。

2.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中国政府实施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出台了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实施了总额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致使货币发行量远远大于经济增长速度。因此,中国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建设导致社会总需求的骤增,加速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引发通货膨胀的趋势。

3.国内流动过剩的资本对一些大宗商品和基础农产品过度的炒作,哄抬物价:比如去年游资对棉花、绿豆、老姜、大蒜的炒作等等,导致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上涨过快,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扰乱了中国正常的经济秩序。

二、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1.加强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通货膨胀的治理多是采用货币政策或汇率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的运用。目前中国执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利率手段、贴现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公开市场业务和长期实行货款限额管理制度。因此,在最近一段时间里面,央行已经连续四次出手,一次加息、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到历史的新高即20%。这些手段的实行,对于稳定货币、抑制通货膨胀、控制信贷总量、减少流动性、合理调整贷款结构以及抑制需求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后,全社会的流动性货币就会减少,但生产要素的成本并不一定会降下来,企业也可能出现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下滑的局面。因此,需要合理地把握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2.要适度控制和把握货币发行量:自从金融危机和汶川大地震以来,中国一直实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扩大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有效需求的扩张。2010年全年信贷总额突破7.5万亿元,m1增速为19.3%,m2增速为18.1%,比计划调控的水平略高。因此,中国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依然保持较为宽裕的状态。与此同时,国际的热钱继续向中国流动,因此,要继续加大对热钱的防控力度,继续加强对国内外热钱进入房地产业和股市的监控,坚决遏制资产泡沫的形成和漫延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对大宗商品要实行积极的干预政策,建立健全应对物价波动的常态机制和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了应对国内外炒家对大宗商品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中国应全面加强对大宗商品价格的监管和调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管理好大宗商品的价格,建立健全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常态机制。同时,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大宗商品的价格监管力度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4

关键词:最优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效用函数

中图分类号:F822.5;F832

一、引言

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经济协调、均衡发展的标志,实现低通货膨胀率条件下的高经济增长率是各国货币政策的理想目标。但是,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表明,低通货膨胀率和高经济增长率的双重目标难以共同实现,各国中央银行只能根据当前形势在二者之间取舍,选择适度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组合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优目标。从而,最优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框架的研究重点和实践焦点。

在此方面众多的研究成果中,最具影响力的是BarroandGordon(1983)基于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提出的“最优通货膨胀目标”理论,他们认为各国的中央银行都具有包括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或失业率等政策规则参数的特定效用函数,并确定能够最大化效用函数值的参数值。其中,能够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水平最大化的通货膨胀率即为“最优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修正便以此为参照目标。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宏观经济理论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walsh(1992)利用Lucas(1972)的理性预期模型,对中央银行效用函数进行研究,发现中央银行对于“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抉择具有政策倾向,这在相当程度上解释了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的现象,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证支持。Sevnsson(2001)进一步提出了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具体操作标准――“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极大增强了该理论的实际操作性。

“最优通货膨胀目标”理论也在货币政策实践领域被广泛采用。自1990年新西兰中央银行引入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已经有将近30个国家加入这个行列。在长期的政策实践中,通货膨胀目标制促成了中央银行更系统连贯的内部决策过程,并且强化了宏观政策价值取向前所未有的责任感,以及经济体系中的各部门间(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更透明的沟通和交流。正如King(2002)所说,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所实现的货币稳定与经济稳定是历史上罕见的。

由于实行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在过去取得巨大成就的示范效应,全球经济学家和主流规范的决策者非常关注该学术和政策领域的发展动向。然而,国内学者却关注较少,对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研究文献也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关性研究,而很少涉及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的通货膨胀动态最优化分析。本文试图利用前人提出的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模型,结合中国的实际数据,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与动态最优化等分析方法,探究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通货膨胀率。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介绍中央银行效用函数模型及其参数构成;第三部分采用平稳性检验、Ganger检验、VaR模型等方法分析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相关关系及相互作用机制的路径;第四部分采用动态最优化方法,研究实现中央银行效用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通货膨胀率;第五部分为本文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中央银行的效用函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取舍非常关注通货膨胀率稳定和实际经济稳定。通货膨胀率稳定由通货膨胀率缺口表示,即实际通货膨胀率对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实际经济稳定由实际产出缺口表示,即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偏离。一般而言,中央银行的效应水平由通货膨胀率缺口和实际产出(或失业率)缺口决定,由此中央银行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公式(1):

其中,,和分别表示期的实际产出、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效用水平;和分别表示潜在产出和最优通货膨胀率目标;参数表示中央银行在产出扩张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对权重。

BarroandGordon(1983)认为实际产出对潜在产出的正向偏离()能够增加中央银行效用,表现为经济超预期增长,所以;而任何水平的通货膨胀率缺口都会降低中央银行效用,表现为实际通货膨胀率对目标通货膨胀率的偏离(正向或负向),所以()以负平方的形式进入效用函数。①

获得具体的效用函数模型之后,中央银行仍然面临一系列影响政策方向的问题:比如对通货膨胀变量与实际产出变量的权衡缺乏统一标准、政策目标的不明确和不透明,以及政策目标之间跨期替代不一致等问题。这些问题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是以明确的跨期动态效用函数作为中央银行的操作目标,明晰目标变量及其权重,解决目标变量的稳定性与跨期替代问题,并为目标变量提供明确的顺序设计。具体而言,期的跨期效用函数等于现期效用函数与未来各期效用函数的现值之和,即公式(2):

其中,表示以期为基期,未来期的跨期效用函数;表示贴现率。

另外,和分别是基于期的信息对未来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设计,和分别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实际产出的设计路径。以和为自变量的期跨期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公式(3):

对于公式(3),只要能将和表示为的函数,并确定和的数值,跨期效用函数将提供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缺口排序的便利方法。而对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决策者只要选择跨期效用函数值最大的通货膨胀率与实际产出组合,就可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一般而言,无论通过哪些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都着眼于“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然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货币政策要同时满足四项目标的要求,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各国都以其中一项作为主要目标。②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一直把“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作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上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的分析框架适合用作中国情况的实证研究。

三、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形成路径设计

在以上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的分析框架基础上,本文拟结合中国的情况,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实证路径入手,探索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分析方法。

本文拟采用向量自回归(Vectorauto-Regressive,VaR)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相关形成路径,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ResponseFunction)分析二之间的相关关系。

经济增长的度量可以选取实际GDp增长率(y);通货膨胀率的度量可以选取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率(π)。样本数据取自1978-2010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和消费价格指数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一)数据实证检验

在建立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路径模型之前,为了避免模型的“伪回归”现象,首先要求两组变量都通过平稳性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然后才能建立VaR模型,分析它们的形成路径和相关关系。利用eviews6.0软件,采用aDF检验法对y和π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y和π都是平稳序列,二者之间可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另外,为了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需要进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2。④

Ganger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阶数为1-3阶,显著水平为5%的条件下,可以拒绝“π不是y的Ganger原因”和“y不是π的Ganger原因”的原假设,y和π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即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二)VaR模型建立和估计

通过平稳性检验和Ganger检验证实了GDp增长率(y)和通货膨胀率(π)之间存在的均衡关系和因果关系,可以建立以y和π为变量的VaR模型。见公式(4):

VaR模型的估计结果见表3:

估计结果表明模型中和截距项的回归系数,以及模型中项的回归系数未能通过检验;剔除VaR模型中未通过检验的变量,并重新估计,得到关于和π相关形成路径的具体形式。见公式(5):

基于公式(5)所揭示的y和π相关形成路径,可以得出以下实证分析结论:

(1)与正相关,与正相关,说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都具有惯性增长效应;

(2)与负相关,反映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作用;

(3)和对的回归系数偏低(分别为-0.26和0.17),说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

(4)与正相关,反映了经济增长从社会总需求方面对价格水平的推动作用;

(5)与负相关,反映了经济增长从社会总供给方面对价格水平的制约作用;

(6)和对的回归系数较大(分别为1.263和-1.095),说明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非常显著。

从以上结论可看出,在短期内(1年),一年前的GDp增长率对当年的通胀率回归系数是1.2(大于1),很可能说明去年的GDp增长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的方式推动了当年物价的上涨;在长期(1年以上),二年前的GDp增长率对当年的通胀率回归系数是-1.05(绝对值大于1),说明二年前的投资产能经过一年释放出来,从社会供给方面制约了物价的上涨。

(三)脉冲-响应分析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图,能够直观反映通过因变量对于自变量冲击的响应程度,进而揭示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由于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互为因果,所以存在两个脉冲响应分析图⑥,见图1:

脉冲响应分析图表明:

(1)对于GDp增长率一个Cholesky标准差信息冲击,通货膨胀率的响应在第三年达到最大值2.4556,随后逐渐减小,到第五年变为负影响,并逐渐消失。这说明,经济增长通过增加社会总需求的途径,对价格水平上涨具有长期、稳定的推动作用。

(2)对于通货膨胀率一个Cholesky标准差信息冲击,GDp增长率的响应在第一年达到最大值0.4843,随后迅速变为负影响,到第三年变为最小值-0.8085,并迅速减弱,到第七年以后影响逐渐消失。这说明,由于经济增长的惯性作用,当通货膨胀发生时,经济增长能够保持原有趋势,但是随之而来的反周期性宏观紧缩政策将彻底扭转经济增长的原有趋势,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存在种种时滞,各种因素将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从而通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加持久和复杂。因此,在短期或长期,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都不显著,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四、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及其实证解析

(一)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

在以上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相关形成路径的解析基础上,结合中央银行的效用函数分析,就可以进一步测算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测算方法和测算结果,将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路径设定,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参数参照系。

如本文第二部分所述,如果将公式3中的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的路径表示为时间变量的函数,并确定和的数值,通过求解期跨期效用函数最大值,进而就可以确定最优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目标。根据本文第三部分的分析结果,通货膨胀率和GDp增长率路径对时间变量的函数表示为公式(6)(详细过程及各参数值请参见附录1)。

公式(6)表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都具有稳态值:;;说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随时间变动,将最终分别趋于10.12%和5.08%。⑦

将公式(6)中的各变量带入公式(3),可得期跨期效用函数稳态解的表达式(详见附录2)。通过求解等式:;得到实现期的最优通货膨胀率,见公式(7):

引入本文附录1、3中各参数值,测算出基于t期信息,中央银行实现跨期效用最大化的最优通货膨胀率为4.29%,这一最优值水平低于稳态值水平。

(二)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实证解析

基于1978-2010年中国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VaR模型分析,以及中央银行跨期效用函数的动态最优化分析,本文的实证分析显示:

1.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稳态解分别为10.12%和5.08%。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的动态最优解为4.29%;

2.通货膨胀率的最优值低于稳态值,说明中央银行如果坚持奉行“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将能够在长期中获得更大的效用水平;

3.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的解析值,高于国际(主要工业化发达国家)所认同的2%最优通货膨胀目标,这一偏差的产生原因可能来自于两方面因素:一是中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央银行职能的不同定位导致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定位差异。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具有“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从而在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的权衡中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有更高的通胀容忍水平;二是实证数据周期内中国实际GDp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因此在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相关路径中,所匹配的最优通货膨胀率水平也可相应较高。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GDp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的路径设计都是基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历史数据,这一时期恰好是中国经济转轨、分工发展、模仿性技术进步、工业化及城镇化起步至加速过程。然而在更长周期的视角中,GDp增长率由资源禀赋决定。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资源利用将突破刘易斯拐点,闲置资源逐步减少,GDp增长率具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历史数据计算GDp增长率的稳态解为10.12%(最优通货膨胀率的稳态解5.08%和最优解4.29%),此结论可能仅适用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对未来也许没有趋势性可信度。

五、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⑧:

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低通胀、高增长”的双重目标难以实现。长期以来,在追求经济高增长的激励机制作用下,货币政策也主要呈现出“高增长、高通胀”的政策效果。

虽然货币政策定位于“维持币值稳定,并促进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但是实证观察到的最终效果偏向于优先促进经济增长。由于GDp核算的是以货币计量的国民收入流量,伴随着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高GDp增长率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国民收入和国民财富的货币金融化过程。这一过程中,出于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存量和流量均衡维持的需求,货币政策的货币供应量参数一直维持在大大高于GDp增长率的水平,由此货币化的GDp增长流量和金融化的国民财富存量之间还存在着更为微妙而重要的均衡关联。

因此,以上结论对货币政策的认识还有更加深刻的政策含义:不仅需要就本文所揭示的流量层面的“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助推作用”实证结论,进行货币政策的定位反思,以确定是否要延续“高增长、高通胀”的货币政策效果;而且,还有必要在存量层面深入解析,在时间周期内累积的货币存量,是通过什么样的作用机制和时间路径,对下一期的通货膨胀产生了什么样的实质性影响?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存量累积效应,也是货币政策再认识的一个非常重要问题。⑨

由此,对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把握,才有其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含义。即便是在本文实证数据周期的高GDp增长过程中,中央银行的“低通货膨胀目标”货币政策也将能够在长期中获得更大的效用水平。从而,在可展望的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中国宏观经济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从而要求趋势性的平稳增长(增长水平小于上一阶段),“低通货膨胀目标”的货币政策定位将更加符合中央银行效用函数特征和宏观调控的要求。这一政策趋势已然从现有的货币政策价值取向中有所反映。

在最优通货膨胀率的国际货币政策实践中,相比较而言其他主要发达工业化国家追求价格水平和经济增长双稳定,尤其注重控制通货膨胀,其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相对单一,而且独立性也相应较强,因此能够将通货膨胀长期控制在较低水平(比如2%)。这些中央银行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稳健性经验,对于中国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总体发展规划所要求的货币政策职能定位,在货币政策实践方面有明确的借鉴价值。

此外,本文的分析还指出,由于实证揭示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加持久和复杂,货币政策很难根据观察到的通货膨胀率做相机抉择的反周期调控。在考虑了GDp增长和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累积效应后,当期的通货膨胀率很可能只是一个表象,相机抉择的宏观反周期货币政策又将成为下一期通货膨胀的累积性因素。因此,在最优通货膨胀率的政策逻辑下,动态的最优货币政策取向,就是重新回到跨期的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的最优权衡路径中。

附录:

1.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对时间的函数设定

正文公式(5)表示了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形成路径,其中路径中的解释变量虽然包括和,但是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是否构成影响仍然值得商榷。因为,对经济增长产生实际影响的,很可能是根据通货膨胀制定的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而非通货膨胀本身。而且模型中和偏低的回归系数(-0.26和0.17)说明,即使通货膨胀能对经济增长产生实际影响,影响效果也非常有限。因此,保持π的路径不变,剔除路径中的和,并重新估计,可得的新路径,公式(5)转化为附录公式1.1:

关于贴现率()的设定,可以基于“中央银行以五年经济规划周期作为制定货币政策的时间跨度”的假设。如果该假设成立,则意味着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任意一年的效用现值将趋近于0,即有:,⑩当前效用()与五年后效用现值()的自相关函数为公式3.2:

其中表示与的相关系数,由于与之间的时间跨度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规划周期(5年),经济发展处于相似的经济周期状态,!则与应该具有极高的相关性,设定,则。Bartlett(1978)曾证明,如果则近似存在,其中表示样本数。那么在5%显著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0.341,0.341],由于存在,则所在区间为[0,0.806],选取区间右侧临界值0.806作为贴现率()。

由于1978-2010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π)与GDp增长率(y)都是平稳序列,但是其波动性较大。选取各序列的中位数作为公式3.1中和的初始值,即:;。将表1.1中各参数值代入公式3.1,得到中国最优通货膨胀率()等于4.29%。

注释:

①Barro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兼顾“稳定物价、促进增长”两大目标,所以正向产出缺口能够增加中央银行效用;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注重“产出和物价双稳定”,任何方向的产出或通货膨胀率缺口都会降低中央银行效用,因此,中央银行具有损失函数:。由于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明确定位于“稳定物价,并促进经济增长”,因此本文认为中国人民银行具有效应函数,即公式(1)。

②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稳健的国家,都把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唯一目标。1990年,新西兰率先提出,货币政策应当以控制通货膨胀为唯一目标。其后,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接受了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③检验模型包含截距项,不含时间项,差分滞后项阶数依据SiC准则确定。

④由于VaR模型并不反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需要进行Ganger因果关系检验。

⑤采用滞后长度标准(LagLengthCriteria)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

⑥分别是π对y的脉冲响应函数,以及y对π的脉冲响应函数。

⑦此结论可能仅适用于本文实证数据周期,对未来阶段也许并没有趋势性可信度。

⑧该实证结果在本文实证检验的数据周期内,该数据周期对应着经济周期和政策周期。

⑨这也是本文分析逻辑中,需要进一步延伸的研究问题。

⑩由于,如果则,。

!一个完整经济周期具有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4种状态,本文认为中国的一个经济周期为5年。

参考文献:

[1][美]卡尔・瓦什.货币理论与政策[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谢平,刘锡良.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m].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King.m.a.“theinflationtargettenYearson”[J].BankofenglandQuarterlyBulletin,2002,(4).

[4]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钟正生.通货膨胀的惯性特征及其货币政策启示[J].上海金融:2008,(7).

[7]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8]乐山.欧洲:寻找最优通货膨胀率[J].国际金融:2010,(3).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5

关键词: 通货膨胀;向量自回归模型;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汇率;输入性通货膨胀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6-0044-04

2007年初开始,我国经济出现了新一轮连续的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2007年12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6.5%,创11年来新高,Cpi涨幅全年累计达4.8%。2008年第1季度,Cpi总体涨幅达8.0%,随着2008年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我国Cpi同比增长率持续下滑, 至2009年7月下降为-1.8%,不仅成为经济萎缩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次货危机以后,在国际市场需求大幅减少的形势下,我国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国内市场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并于2009年上半年完成了“V字型”复苏,2009年11月我国Cpi实现同比正增长。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不断延续,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加。在2010年7月和8月, 我国Cpi同比分别上涨3.3%和3.5%,创下22个月以来新高后,2010年末,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由保增长转向抗通胀,政策逐步收紧。2011年6月和7月,我国Cpi同比涨幅跃升至6.4%和6.5%,在此背景下,通货膨胀问题再次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 货币数量拉动的通货膨胀。Chen(1997)研究了我国长期内货币需求量与通货膨胀的相互作用机制;Hasan(1999)验证了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对我国通胀的推动作用; 刘霖、靳云汇(2005)通过协整检验,分析了货币供应、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而孟祥兰和雷茜(2011)则进一步从长期和短期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发现短期内物价水平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相互促进。

2. 实体经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Gerlach等人(2005)在菲利普斯曲线模型中加入未观测到的遗漏变量, 验证了1982~2003年期间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胀的影响; 王煜(2005)根据菲利普斯曲线,运用VaR方法研究了产出缺口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的贡献。

3.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Kojima等人(2005)通过VeCm和SVaR等方法检验了电力产出缺口、单位劳动力成本及工资缺口、进出口原材料价格等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李力、杨柳(2006)实证研究了1996~2005年间我国通胀的成因, 通过建立aRmaX模型, 着重分析了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 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能源价格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范志勇(2008)基于超额工资增长率的实证研究,否认了2000~2007年中国存在“工资-通胀循环机制”;丁守海(2008)以1984~2006年数据为样本,采用VeCm模型,发现我国存在从农民工工资——城镇劳动力工资——物价水平——农民工工资的单向循环和螺旋上涨机制。

4. 输入型通货膨胀。刘元春、阎文涛(2008)建立了多个变量的VaR模型, 认为2006~2008年中国通货膨胀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丁守海(2008)利用Johansen检验和VeC模型,验证了国际粮价暴涨对我国粮食价格的推动作用及其间存在的协整关系; 张成思(2009)从人民币汇率水平和m2/GDp两个指标入手,分析了汇率水平传导对我国通胀水平的影响,认为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抑制通胀的效果并不明显。

现有的这些文献,大都是从通胀成因的某一类型出发有所侧重地选取变量加以研究, 缺乏综合各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文在综合各类文献的基础上,选取包括经济增长、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货币供应量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指数等指标的诸多变量综合研究了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选择与设定

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单方程估计方法相比,VaR估计方法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将单变量自回归模型扩展为由多元时间序列变量组成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估计方法可用于预测相互联系时间序列的随机扰动对变量系统的动态冲击,并利用方差分解来识别这些冲击,从而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

(二)数据描述与处理

由于Cpi、m2、GDp和CRB数据都有一定程度的季节性,为消除季节影响, 运用X-12方法对上述变量序列进行季节调整,同时为减少数据波动和消除异方差性,对各变量序列取自然对数。本文实证分析结果均通过eViewS6.0软件实现。

(三)aDF单位根检验

在建立VaR模型之前,需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协整性,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检验时依据aiC最小化原则确定是否包含趋势项和常数项,具体检验结果见表1。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lnCpi、lnm2、lnGDp、lnneeR和lnCRB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均接受原假设,为非平稳序列,但上述变量序列一阶差分后,均拒绝原假设,为平稳序列,且所有变量序列均是一阶单整的。

2. 滞后阶数确定

为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依据LR、Fpe、aiC、SC和HQ五个准则来判断滞后阶数,具体情况见表4。表4显示, 依据aiC、SC和HQ三个准则选出的最优滞后阶数为1阶,因此将VaR模型的滞后阶数确定为1阶。

3. 稳定性检验

(六)脉冲响应函数

2.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冲击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路径是先上升达峰值后再逐渐衰减。具体情况是:一个百分比的lnm2冲击对lnCpi的正向影响在18个月左右达到0.0028的峰值,随后正向影响逐渐减弱,从第37个月开始转为负向影响,且负向影响呈缓慢增强趋势。

3. 经济增长、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二者对通货膨胀率冲击的影响趋势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差异在于冲击对lnCpi正负向影响期间的长短和影响峰值到达时期不同。lnGDp冲击对lnCpi的正向影响期为28个月, 峰值在第11个月出现;lnCRB冲击的正向影响期为26个月,峰值在第9个月出现。lnGDp冲击对lnCpi的负向影响从第29个月开始,峰值在第41个月左右出现;而lnCRB冲击从第27个月开始产生负向影响,峰值在第39个月出现。

4. 汇率对通货膨胀率的冲击。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冲击仅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微小的影响,其影响路径一直逼近在零值附近, 无论是正向或负向影响均较小, 表明lnCpi对lnneeR冲击的反应很不敏感。

(七)方差分解

其中,lnCpi对自身的贡献度在滞后1至4个月时均保持在90%以上,在滞后17个月时仍然保持40%左右的贡献度,其后基本平稳,成为引起通货膨胀率变动的主要原因。lnGDp对lnCpi变化的贡献度在滞后15个月左右逐渐稳定,其后一直在25%上下波动。lnm2对lnCpi的贡献度在初期直至滞后25个月左右逐渐上升,其后贡献度基本稳定在22%左右的水平。LnCRB的贡献度在经历16个月左右的上升过程后,于第17个月开始缓慢下降并在第26个月以后基本稳定在接近16%的水平。因此可以认为,短期内,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在滞后一年以上的长期内,通货膨胀的成因较为复杂,除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这一主导因素外,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扩张和输入性通胀均造成一定的通胀压力。

三、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我国宏观经济数据,运用VaR模型考察了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输入性通胀对于我国通货膨胀率形成的动态作用机制,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率、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对我国通货膨胀率具有解释作用,且上述变量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货膨胀率受到自身冲击时的反应程度显著大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冲击,但对来自汇率冲击的反应不敏感。

第二,无论是短期或长期,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都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最重要因素,与短期不同,长期内随着经济过快增长对投资和消费的拉动作用、货币供应量扩张以及输入性通胀的时滞效应逐步释放,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在短期内治理通胀的政策应以降低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适应性预期为主,长期内应在权衡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同时,综合考虑通胀预期、货币供应量扩张和输入性通胀等因素。

第三,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多年来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现象同时存在,对外升值仅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部分输入性通胀,而对内贬值则助长了通货膨胀压力,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影响效应相互抵消。这意味着汇率制度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作用有限,应当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汇率浮动区间,缓解巨额外汇储备带来的基础货币被动投放。

第四,在目前全球经济步入复苏轨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中上涨的背景下,必须重视输入性通胀的影响。我国应当进一步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和税费改革,并在初级产品和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中争取更多的定价权,防范和化解外部因素造成的输入性通胀。

参考文献:

[1]赵昕东,耿鹏. 中国通货膨胀成因分解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78-89.

[2]李颖,林景润,高铁梅. 我国通货膨胀、通货膨胀预期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分析[J]. 金融研究,2010(12):20-33.

[3]苏剑. 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特点、成因及对策[J]. 经济学动态,2011(1):50-55.

[4]孟祥兰,雷茜. 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及物价水平关系研究[J]. 统计研究,2011(3):43-50.

[5]孙丽,张巍. 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基于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4):95-101.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6

abstract:themacroeconomicenvironmenthasdecidedtheenterprisedevelopmentopportunitydegree.Becausethemarketcompetitionisdaybydayintense,speciallypersistentinflation'simpact,researchonbusinessfinanceunderinflationhasbeenverynecessary.

关键词:营运;投资;筹资;财务;通货膨胀

Keywords:trade;investment;financing;finance;inflation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027-01

0引言

从1998年到2005年的八年时间里,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连续几年的通货紧缩状况,通货膨胀率平均只有0.6%!但近几年来,国内却面临着很大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的Cpi一度超过5%的警戒线,各种生活物资价格的持续上升,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很大压力。通货膨胀的压力总是要通过某种商品的形式发泄出来,我国上世纪1988年和1995年发生的两次通货膨胀,主要表现在日用消费品价格上。

1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影响

1.1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积极影响如发生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总需求持续增长,企业销售状况会普遍好转。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总需求过度增加,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下商品和劳务等方面的供给,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总水平上涨。

1.2通货膨胀对财务活动的不利影响

1.2.1资金成本不断升高发生通货膨胀时,物价上涨,利率上升,企业融资的无风险利息率就会为Rf=Ko+ip,而利息率变为k=Ko=Rr=ip(Ko为纯利率、Rr为风险报酬、ip为通货膨胀贴水),纯利率由资金的供求决定,风险报酬由经营风险决定。通货膨胀会使构成资金成本的三个部分都升高。

1.2.2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的现金、应收账款等购买力下降,造成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但企业实物性资产将相对升值。

1.2.3销售状况恶化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减少需求,供给者增加供给。如果发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企业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就会恶化企业的销售状况。

2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财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管理

2.1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筹资的管理从筹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初期企业销售收入可能会因为产品销售价格上调而增加,从而加大企业资金回流。另一方面,为了控制通货膨胀,政府会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紧缩银根,使货币供给减少;为了弥补物价上涨带来的损失,银行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将提高。其结果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筹资成本,更增加了企业的筹资难度。通货膨胀对筹资的影响,集中体现在筹资渠道和资金成本二个方面。因此,通货膨胀条件下对资金筹集进行管理的举措为:①发行债券时采用浮动利率。②利用股票筹资时,采用高股利政策。③改变实收资本(股本)和负债的结构。④企业的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⑤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资料的真实性。⑥开发新的金融衍生工具。

2.2通货膨胀条件下企业营运资金的管理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在销售性增长和资本的运营中,最经常遇到的活动就是营运资金的管理和套现,其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流动资金和流动资产,以及一些流动性较强可称为资产的东西。随着现在通货膨胀率的提高,我们企业在筹集资金的时候,要根据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金和实物资金的不同影响,加强企业资金管理,节约合理使用资金。

2.2.1合理安排债权债务资金企业应合理安排债权债务,争取保持净债务人的地位,即让货币性资产小于货币性负债,企业以货币性负债上获得货币购买力的效益,补偿货币性资产购买力下降而遭受的损失。

2.2.2存货管理企业应根据通货膨胀率的高低,调整存货控制规模,确定管理采购批量,保持最佳存货。

2.2.3应收账款管理。企业销售应多采用现销,少用赊销。如果必须赊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因素,适当提高售价。而现实中又出现了应收账款保理的新举措。

2.2.4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企业进行投资决策,必须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应该对用于评价投资方案经济效益的指标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保证投资决策的准确无误。

2.2.5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企业发生财务危机主要源于企业的内在因素、行业特征因素和外部经济环境,通货膨胀作为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自然会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一个原因。

3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分析的影响

3.1通货膨胀对盈利性分析的影响物价变动必然导致货币购买力的变动,即币值发生波动,在这种币值变动较明显时,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就有必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不能用被历史成本法歪曲了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信息去决策,否则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判断,在进行财务分析尤其是进行盈利能力分析时,更应消除币值变动因素,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报表数据按物价变动指数进行调整,消除币值变动因素的影响,分析利润数据的真实含义。

3.2通货膨胀对清偿能力分析的影响假定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都是常数,不管用时价还是用不变价格计算还本付息,通货膨胀率越高,还本付息的实际值越小,盈余资金越多,这时会对项目产生有利影响。

4结论

目前阶段,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中,一方面要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实现盈利数量增加的有利影响,另一方面更应该特别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资金流失的不利影响。企业财务人员应注意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争取能够预测到未来的通货膨胀程度,以在通货膨胀到来之前采取某些有利于企业的措施,实现盈利。

总之,作为一种宏观经济现象,通货膨胀对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单个企业虽然无力遏制通货膨胀,却可以通过财务或会计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来保护企业的利益不被侵蚀,以达到减小损失、扩大收益的目的。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企业理财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困难,这需要企业经营者清楚地认识通货膨胀对企业理财的影响,认真研究通货膨胀条件下资金铁筹集和运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抓住机遇,度过难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璞,陆红艳著.财务管理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6.

[2]王遐昌主编.财务管理学――案例与训练[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12.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7

近年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已经成为分析通货膨胀动态的主要工具。taylor(1980)[12]和Calvo(1983)[13]首先在交错价格调整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用以描述通货膨胀动态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虽然新凯恩斯曲线具有良好的微观基础,但该模型是纯前瞻性模型,并不包含后顾性成分,无法反映通货膨胀持久性问题。因此,本文选择wood-ford(2003)[14]提出的包含内在通货膨胀持久性的模型作为研究的基本模型。该模型在Calvo(1983)交错价格调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允许再定价过程中对上期价格进行部分的指数化,将通货膨胀持久性引入到模型中来。woodford(2003)表明在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菲利普斯曲线可以表示为如下的形式。式(3)中,λ≥0为产出缺口所占权重,反映了货币当局对产出缺口的重视程度。式(3)在形式上同传统分析中经常使用的福利函数非常类似。不同的是,它具有明确的微观基础。woodford(2003)等证明,这个福利标准来自于对基于家庭效用的福利函数的二次近似。货币当局通过控制名义利率使得上述损失函数达到最小。货币政策的动态优化问题就可以表示为:在行为方程(式2)的约束下,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的路径以最小化货币当局的损失函数。

二、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不确定性与最优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

本文在相机抉择的背景下研究通货膨胀持久性问题。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不进行任何承诺,货币当局很难精确地操控人们的预期,所以在解决最优化问题的时候,将个人部门的预期看做是给定的。由于不存在内生的状态变量,所以动态最优货币政策问题可以简单化为静态最优化问题。每一期中央银行选择πt和xt来最小化如下的当期损失函数。下面考虑通货膨胀持久性的估计误差参数δ三种不同的取值情况。第一种情况,δ=0,即ρ̑=ρ,货币当局准确地估计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此时相机抉择下货币政策最优解简化为完美的马尔可夫均衡。第二种情况,δ>0,即ρ̑>ρ,货币当局高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这意味着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权衡恶化,货币当局为了使通货膨胀返回其均衡水平需要付出更大的产出成本。第三种情况,δ<0,即ρ̑<ρ,货币当局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这表明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权衡改善(相对于前两种情况),通货膨胀波动降低。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上述的分析结果,接下来考察通货膨胀与产出缺口的非条件方差,方差可以表示为。通过以上分析,一个问题自然产生。当货币当局错误感知通货膨胀持久性程度,应该如何降低通货膨胀波动。当ρ̑=ρ时,马尔可夫均衡解表明相机抉择的最优货币政策对于稳定通货膨胀的作用较小,而对于稳定产出的作用较大。原因是货币当局不能对未来货币政策做出可信的承诺,进而不能稳定通货预期以及通货膨胀。因此,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情况下,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行为将具有承诺的特性。换句话说,低估通货膨胀持久性情况下,更加激进的货币政策行为将弥补通货膨胀持久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即使存在通货膨胀持久性,货币当局依然假定通货膨胀持久性为0。此时不存在滞后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的波动性最小。

三、结论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8

【关键词】股票收益率;通货膨胀率;相关关系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影响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的一个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复杂。通货膨胀是国家宏观经济健康与否的重要表象。近年来,通货膨胀成了人们关心的焦点,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间的关系再一次引起了众人的关注。目前,关于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已经有相当多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这些研究都表明,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受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状况直接或者间接影响,但研究结论并不十分一致。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一)国外研究动态

费雪(1930)在《利率理论》中,提出费雪方程,为资产名义收益率与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解释:预期的资产名义收益率应该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同向移动。费雪认为,如果人们具有“充分的远见”,名义利率会随着货币价值变动做出充分的调整,使名义利率与物价水平变动呈现长期地绝对相关性。许多金融经济学家认为: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应该正相关。

欧美股市在1970年之后表现出: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Bodie(1975)、Fama和Schwert(1977)、Schwert(1981)、Gultekin(1983)等通过研究美国战后的数据发现:股票实际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Jaffe、mandelker、nelson(1976)认为,股票的实际收益率和预期或者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呈现反向关系。

此后,大量经济学家用不同国家数据都得到了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胀率之间反向关系的实证结果。有不少学者针对其关系试图提出合理的解释。

1.波动性假设

Kevinandperry(1998)认为较高通货膨胀率和较低的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增加了收益不确定性,进而引起股票实际收益率的降低;此外,高通货膨胀还能增加风险溢价,从而会增加折现率,导致未来预期现金流现值的减少,进而股票的实际收益率就相应会降低。

willett(2000)认为实际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负向关系。在高通货膨胀下,通货膨胀的波动性增加,同时产生不确定性,由于不确定性使经济活动趋缓,股票收益率就会下降。

2.理论

Fama(1981)认为当预期未来实际经济活动增加时,实际货币需求会相对增加,那么在货币供应不随预期实际经济活动变动的前提下,会产生货币紧缩的现象,物价水平会趋于下降;反之,物价水平将会上扬。因此,通货膨胀率与未来预期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反向关系。

Lee(1992)用多元向量自回归方法研究股票收益、利率、实际经济变量、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对Fama的“效果假说”提供了部分的支持。

Chatrath、Ramchander、Song(1997)认为真实经济活动和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解释真实股票收益率和非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adrangi、Chatrath、Raffiee(1999)在对韩国和墨西哥的研究中也发现两国数据不支持假说。

3.名义契约假说

French,Ruback与Schwert(1983)的实证研究结果则驳斥名义契约假说。Bernard(1986)以及pearce与Roley(1988)均支持名义契约假说,但Bernard认为名义契约变量的解释能力仍然不足以看作是解释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负向关系的主要因素。

4.货币幻觉假说

货币幻觉假说尝试由投资者行为的角度解释股票报酬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认为投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经常会犯评价上的错误,致使权益无法反映其实际价值,因此产生股票报酬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Yaansah与peasnell(1994)认为股票预期风险溢价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并无显著关系。

(二)国内研究动态

靳云汇、于存高(1998)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价格与通货膨胀呈反向关系。

赵兴球(1999)实证分析了中国股票名义收益与通货膨胀、名义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中国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之间显著负相关,而产出与股票收益呈正相关关系的结论。

黎春、罗健梅、杨志兵(2001)论述了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的理论关系,采用上证指数与深证指数以及Cpi指数,通过研究得出我国通货膨胀与股票市场是成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不是高度相关的。

刚猛、陈金贤(2003)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呈明显负相关关系,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活动呈反向关系,实际股票收益与实际经济活动呈正相关,但从短期来看,实际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和实际经济的关系不显著,通货膨胀与实际经济呈明显负相关。

刘金全、王风云(2004)采用GaRCH模型描述通货膨胀率与通货膨胀波动性之间的关系,检验出通货膨胀波动性与通货膨胀平均值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采用同种方法,将股票收益波动性看做因变量,通货膨胀波动性的当前和滞后值作为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估计,检验显示出两者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许冰、倪乐央(2006)采用aRCH模型和VaR方法研究了中国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得出短期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有正相关关系,而超过一定的时间后,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则是负向关系,但长期相关关系不明显。

王一鸣、赵留彦(2008)用结构向量自回归进行分析,认为实际股票收益和通货膨胀长期呈负相关关系。但2006-2007年股价与物价的双高现象令作者对真实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间有负相关的结论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

高为(2008)通过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aDL)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实际收益率和通货膨胀率短期呈强的负相关关系,长期呈弱的负相关关系。

刘金全、马亚男(2009)通过H-p滤波方法及对通货膨胀率的区制状态分解发现:通货膨胀率与股票实际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依赖股票市场状态,当股票市场处于显著扩张或收缩阶段时,通货膨胀预期成分和周期成分对股票收益率具有方向相反的影响。

任会林、杜征征(2009)围绕通货膨胀率和股票收益率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认为二者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引入股票交易量,验证了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的负相关性。

李锦(2009)通过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分析。从长期看,当通货膨胀达到人们所预期时,通货膨胀对实体经济不再起作用,通货膨胀并没有对实体经济活动有利。而从长期看,实体经济的增长对股票收益率的增长有促进作用,这结论又符合“假说”理论。

刘卫霞、林勇(2010)运用分位回归模型方法对中国股票收益率和通货膨胀间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中间分位段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在较低分位点和较高分位点上,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了在经济运行平稳阶段,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在经济波动较大的状况下,受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关系不显著。

黄雯霞、刘晓栋(2011)研究了股票收益率与预期和非预期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长期来看,预期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相关系数较小;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股票收益率负相关。在短期内,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变动对股票收益变化无显著影响,只有非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化才会显著降低股票收益。

钟伟、张巍(2011)基于费雪理论对中国股市的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进一步检验各行业股票对通胀风险的防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股票收益率与通胀率显著负相关,即股票不是持续高通胀时期的有效保值工具,但是在材料、医药和消费等行业仍具有较好的通胀防御效果。

三、结论

我们看到很多文章仅是从股票收益率以及通货膨胀率这两个方面研究问题,实际上股票市场价格波动受到了通货膨胀和经济状况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引入经济增长率这个因素,分析三个指标之间的关系。中国股票市场种类繁多,样本巨大,我们也要注意样本数据的选取,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例如:沪深300指数。用处理后的变量构建经济计量VaR模型。对其进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分析、协整性检验等多元统计的分析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三个指标的实证关系。

参考文献:

[1]Fisher,irving.thetheoryofinterest[m].newYork:mcmillan,1930.

[2]Fama,e.Stockreturns,realactivity,inflation,andmoney[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81,71:545-565.

[3]BenankBen,markGertler,andSimonGilchrist.theFinancialacceleratorinaquantitativeBusinesscycleframework.nBeRpaper6455.

[4]annaJ.Schwartz,assetpriceinflationandmonetarypolicy[J].nBeRworkingpaperseries,v01.2Feb.pp26-33,2002.

[5]刘金全,王风云.资产收益率与通货膨胀率关联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1.

[6]许冰,倪乐央.中国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关系的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6年,5.

[7]王一鸣,赵留彦.我国通货膨胀与股票收益相关性:从长、短期视角的解释[J].经济学动态,2008,3.

[8]刘卫霞,林勇.我国股票收益率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分位回归分析[J].兰州学刊,2010,7.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9

目前,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如果不能够正确的认知以及处理这一问题,将会严重的阻碍我国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研究国内通货膨胀的现状以及原因,期待为这一问题提供有价值的研究。

【关键词】

通货膨胀;Cpi;大宗商品

一、引言

通货膨胀问题是世界经济学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并且是一个困扰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世界性难题,这主要是因为其关系着本国的经济、社会以及民生各方面的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其爆发通货膨胀,那么就会导致该国的生产建设方面的中断,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甚至会导致社会动乱,危及政权。尽管长久以来,通货膨胀这一问题一直得到各国专家学者的重视,在经济学理论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各国的经济学界对于通货膨胀这一理论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主要是因为该概念是目前的经济生活当中最为复杂的问题之一。

二、通货膨胀概述

要想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一个准确而清醒的认识,首先要知道通货膨胀这一问题的准确内涵及定义,目前,西方的经济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历史较为久远,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其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物价派,一类是货币派。物价派主要是由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们组成,他们认为物价水平的直接上涨是通货膨胀问题最为直接的表现形式,所以他们从价格水平的变动来定义通货膨胀的定义,将其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平或者总体价格水平持续、普遍的上涨过程;货币学派则主要从货币的发行量角度来定义通货膨胀这一概念,该观点大部分是由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组成的,他们认为通过膨胀的起因是国内的货币发行数量超过了整体社会的产出增长率。根据国内外的专家学者的观点,作者将通货膨胀定义为: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远远大于市场的货币需求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

现实当中的通货膨胀问题是非常复杂的,所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的原因也有很多,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于我国来说,只有准确的知道引起国内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政府相关部门才能够准确、及时的财务相关的经济政策,从而使得国内的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否则,如果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会阻碍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

三、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

自2010年以来,由于受国内经济投资过热、人们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的重视度的逐渐提高、生产资料、物价水平及劳动价格的大幅上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其实,如果仅仅从相关的数据来看,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远远超过目前的通货膨胀,但是国内的居民却对目前的压力感到额外明显,通过相关的分析,得知,尽管2008年的通货膨胀问题程度更大,但是由于当时的物价上涨仅仅集中在少数的几个产品,例如石油、猪肉等,但是2012年以来的这次通货膨胀却体现在全面的物价水平,小到蔬菜水果,大到燃料、房子,几乎所有的物品的价格都在全面上涨。

2010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我国当时所采取的的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局限性体现的也是越来越明显,通货膨胀问题开始逐步凸显,近几年来,国内的Cpi同比增幅都在4%以上,这次通货膨胀在强度以及压力上都大大高于1988年以及1995年的两次国内通货膨胀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本次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与前两次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前两次的通货膨胀强度大,爆发强,涨幅在25%以上,但是来得快也去得快,持续的时间较短,也就仅仅一年左右的时间。而本论通货膨胀由于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表现得比较温和,属于温和类型的通货膨胀,这就使得通货膨胀所造成的压力宣泄较慢,至少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才能够释放这种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货币的超量投放

过量供给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目前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主要是因为货币的超量供给造成的,2008年下半年,我国出台了4万亿计划,开动了一大批的项目建设,尽管对防止国内的经济衰退,稳定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同时,由于实体经济大量的信贷涌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国内的物价水平。

2.房地产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目前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才是我国通货膨胀众多原因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房价的上涨会导致房租的上涨,进而增加商家的成本,从而造成了物价的上涨,以此类推,事实上,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各类用工成本的上涨。

3.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目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度反弹也是国内通货膨胀主要原因中的一个,其主要是通过两个渠道传递到我国的:一是初级产品的进口渠道,推动了国内工业产品的成本;二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推动了国内农产品以及大宗商品的价格,从而使得国内的商品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

四、结论

综合来说,目前我国的同伙膨胀是综合型的通货膨胀,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我国的同伙膨胀问题,本文仅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予治理我国通货膨胀方面一些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沈志宏.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J].商业现代化,2012,3

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篇10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文献综述

通货膨胀问题一直是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且与实际的经济运行紧密联系。我国近年来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宏观经济调控的第一位,可见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管理健康运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理论界,通货膨胀复杂多变的经济现象和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研究。西方经济学者对通货膨胀的研究较早,且经过不同时期不断变迁完善。国内学者基于中国实际国情来研究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经济运行中由于货币过量发行,或者其他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价格总水平大幅度持续上升的货币现象。在通货膨胀的成因研究上,国内外学者观点相似,基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现总结如下。

一、货币因素与通货膨胀

在货币因素方面,国外学者认为,货币的发行量由市场需求决定,央行控制,如果央行投放的货币资金比市场需求量少,就会出现资金紧缺,相反则会出现资金过多,无论何种结果都会传导到物价水平上,进而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因此通货膨胀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货币的供应量。而国内学者在考察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时,形成两种结论。其一,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相关。程建华,柳玲娣和胡月通过实证发现长期内货币供给量增量对通货膨胀具有较大影响。张逸茹选取2002年-2013年m0、m1、m2的月度数据分析得出均与通货膨胀之间有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二,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不相关。杨溢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货币供给量对通货膨胀现象的解释力度并不显著,因此货币供应量并非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因素。于泽,罗瑜通过格兰杰因果分析发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非货币供应量,而是投资。

二、需求因素与通货膨胀

在需求因素方面,国外学者指出经济就业水平是通货膨胀是否会产生的关键因素。如果经济就业水平不充分,当货币供给量增多,那么市场需求和产品的产量也会相应增加,而物价可能并未会因此增长;在此基础上,当经济就业水平已达到充分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多,此时即使市场需求再增加,产量却无法继续增加,那么必然会令成本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发生。国内学者认为需求会导致我国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其中我国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有格兰杰因果关系;大量对外投资需求会引起通货膨胀发生;政府消费支出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会上拉通货膨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对通货膨胀影响不明显;而净出口对通货膨胀影响并不显著。

三、成本因素与通货膨胀

在成本因素方面,Ryota运用VeCm和SVaR模型对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进行了研究,得出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因而该阶段我国通货膨胀与成本因素相关。蒋海通过SVaR模型研究成本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紧缩可以在短期内加大企业成本,从而上拉通货膨胀。另外,根据我国各部门工资情况,超额工资成本并未导致通货膨胀。

四、外部输入与通货膨胀

在外部输入因素方面,国外学者如Dibooglu、tommaso等通过大量研究证明国际收支冲击等国际因素对各国的通货膨胀影响显著。国内相当数量的文献明确指出外部输入是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统计局数据,2017年1月-4月我国进口5594.03亿美元,同比增长20.8%。进口商品特别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会对国内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在国内传导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冲击我国物价水平,对我国通货膨胀影响日益增大。

五、预期因素与通货膨胀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预期会影响通货膨胀的问题上越来越重视。国外学者先后提出了静态预期理论、外推型预期理论、适应性预期理论和理性预期理论等几种理论。Jiranyaku通过研究亚洲五国的通货膨胀,发现预期因素对通货膨胀有重要作用。国内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一方面通货膨胀预期上升,会增加总需求,同时也会加大生产压力,减少总供给,从而提高物价,引起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可信度越高,降低市场对通货预期的可能性就越大,当通货膨胀预期超越某一界限时,对未来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就越小。因此在政策上,增强中央银行的沟通力度,可以影响通货膨胀预期,从而稳定通货膨胀。

六、信贷因素与通货膨胀

近年来我国信贷规模日益加大,通货膨胀也呈现不稳定性,但有关信贷规模对通货膨胀影响的文献相对较少。周光友通过CC-Lm模型分析得出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贷扩张,而信贷规模在货币对通货膨胀传导中影响显著。刘琦实证研究发现,信贷对通货膨胀在短期内有正向影响,中长期有负向影响,长期来看稳定均衡。

七、多方面因素与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并不会因为单方面的因素即可产生,而是通过多方面互相影响。黄益平实证证明产出缺口、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傅强研究得出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最大,需求因素次之,成本因素和输入性因素影响最小。高华川通过对比分析,得出单层因子无法识别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而多层因子更符合通货膨胀的内涵。

八、结论和建议

我国经济复杂多变,并非单一层面的因素即可影响我国通货膨胀发生,而且近年来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对外贸易等活动非常活跃。在研究通货膨胀的成因上,应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现状,从多个层面综合分析研究,才能从本质上揭示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参考文献:

[1]CRowDeRwJ.tHeLonG&x2010;RUnLinKBetweenmoneYGRowtHanDinFLation[J].economicinquiry,1998,36(2):229-243.

[2]GerlachS,GerlachS,SvenssonLeo,etal.moneyandinflationintheeuroarea:acaseformonetaryindicators?[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3,volume50(8):1649-1672.

[3]程建华,柳玲娣,胡月.2009年上半年货币过多投放会导致2010年通货膨胀吗?[J].管理评论,2010,22:9-16.

[4]张逸茹,邓丽,张停停.货币供给量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研究[J].品牌月刊,2015(12).

[5]杨溢.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V(7):67-75.

[6]于泽,罗瑜.中国货币性质再检验与通货膨胀成因[J].管理世界,2013(10):19-34.

[7]王煜.中国的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15:58-64.

[8]陈丹丹,任保平.需求冲击与通货膨胀――基于中国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8:9-13.

[9]KojimaR,nakamuraS,ohyamaS.inflationDynamicsinChina[J].generalinformation,2005.

[10]蒋海,储著贞.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成本渠道与通货膨胀--来自中国的检验[J].金融研究,2011(9):27-41.

[11]DiboogluS,Kibritcioglua.inflation,outputgrowth,andstabilizationinturkey,1980-2002[J].Journalofeconomicsandbusines,2004,56(1):43-61.

[12]monaCeLLit,SaLaL.theinternationalDimensionofinflation:evidencefromDisaggregatedConsumerpriceData[J].Journalofmoney,CreditandBanking,2009,41(Supplements1):101-120.

[13]JiranyakulK,opielat.inflationandinflationuncertaintyintheaSean-5economies[J].Journalofasianeconomics,2010,21:105-112.

[14]周光友,曾.银行信贷扩张的通货膨胀效应研究--基于CC-Lm模型的分析框架[J].金融经济学研究,2013(3):9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