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1:31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1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言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初学识字、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能够帮助小学生巩固语言能力,发展阅读思维,帮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常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于阅读处于懵懂的接触阶段,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小学生初上小学,认识的字数有限,还未能系统地学习阅读。因此,教师不宜强制性地规定小学生的阅读种类和数量,否则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老师应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是一件轻松有趣的事。教师应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读物,和学生站在同一角度一起进行阅读,同时还应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帮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愉悦。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的形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课外时间及兴趣课活动时间,以绘本等故事书为媒介,声情并茂地讲述书里的故事。教师在讲述故事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疑问,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产生求知欲,使学生愿意主动从书中寻求答案。在语言阅读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龟兔赛跑的故事,并提出疑问:乌龟和小兔子进行第二次赛跑,到底是谁胜利了呢?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此时,笔者适时指导学生进行故事的阅读,帮助学生从书中找到答案。在进行阅读训练时,教师也可以组织情景表演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阅读神话或者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表演。

2.强化学生阅读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培养阅读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掌握和了解语言文字中深层次的含义,理解其中的道理,明白语言文字的表达和写作方法,帮助学生达到会读、会学的水平。

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学会泛读,增大阅读量,使学生从数量上掌握更多的阅读内容。泛读可以帮助学生能够在浏览过程中,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从而集中注意力,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在泛读的同时,应指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精读。教师可以选取经典课文为精读内容,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进行阅读,充分调动全身感观,做到口到、心到、眼到,边读边想,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学生在深入阅读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优美词句进行摘抄,或者根据需要将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对阅读的难点重点进行勾画,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

3.结合阅读强化思考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把阅读和思考相结合,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笔者采取了以读促思的形式,首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并让孩子们思考自己想到什么办法可以帮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然后展开讨论,在学生的阅读和讨论中,增强了学生思考能力。

在培养学生阅读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口语化地表达。阅读是信息输入的方式,而表达则是信息输出的一种体现。应有意识地将读和说相结合,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效表达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通过课外阅读拓展视野

课外阅读是语言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是课堂阅读的延伸,也是阅读课程的重要内容。它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高语言素养的重要基础。虽然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可能无法直接体现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其影响是长远的和潜在的。针对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帮助孩子们在丰富的书本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并不断拓展视野。

参考文献:

[1]李应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0(5).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2

【关键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7-02

前言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他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我国在课程改革的目标中,提到要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阅读能力就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指标,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对于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过度依赖教材

和语文其它方面的教学相比,阅读教学的灵活性更强,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而不是让他们背诵课文,所以教材中的文章只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许多语文教师是“教材写什么,课堂讲什么”,对于教材中的重要学习课文,不论必要与否先让学生把大段的文章背诵下来,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对阅读资源的开拓和创新,过于流于形式[1]。

2.教学思路落后

当前小学四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置,同时过于强调学生的刻苦学习。一些教师在课堂中只顾自己滔滔不绝,并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爱听,是否有疑问,是否有意见。这样以来,一方面教师讲的十分辛苦,另一方面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重视课外阅读积累

阅读教学的教学素材不应该只关注教材的内容。教师在利用好教科书的前提下,需要合理的引导学生去主动搜集资料,阅读课外文章,进而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生词、生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相关生活经验或者浅显易懂的例子来让学生理解字词的含义;在开展“叩响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时,引导学生搜集他们喜欢的诗歌;在讲解“人物描写一组”时,可以指导学生读简版《西游记》或者《水浒传》等,指导学生摘抄印象深刻的内容,并且简单做读书笔记。这样以来,既能让他们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他们写作技巧的提升,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2]。

2.设计有效的阅读形式

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为了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熏陶,教师需要对文章的重点和精华部分进行示范性的阅读。如果文章中含有比较难理解或者负责的段落,教师需要的使用领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读顺、读通,让学生才不同的声色和声调上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层次。对于自然多较多、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指导班级学生进行连续读。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理清文章脉络和其中的线索,并且提取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默读,并且细心品味句子。同时,也可以使用小声自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描写生动、语句优美、含义深远、画面集中的地方。对于故事情节和对话居多的文章,可以应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进而体会人物内心情感,理解文章内容。对于精彩语段、诗歌、警句,可以使用齐读的方式,进而活跃气氛、激发灵感、强化记忆。阅读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需要因材施教,并且选用合理的阅读方式,进而让学生读通、读熟、读懂,进而在阅读文章中收获知识。

3.重视“写”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的内容,同时还有精美规范的语言,这些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需要明确的是:阅读教学中所说的“写”和写作教学中的“写”具有不同的内涵[3]。阅读中的“写”指的是根据课文的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而写出的片段性的感想,属于一种练笔,这种练笔耗时少、收获大、目标明确,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深度理解,并且把握文章中的语言形式。所以,这样的“写”,“言之有情”,“言之有物”,同时和“读”相得益彰。比如在讲解《触摸春天》的过程中,手指悄悄的合拢,拢住了蝴蝶,她的脸上充满惊讶,这个时候,她会想些什么呢?她想说什么呢?他的眼前是什么样的影像?教师可以抓住此处的语言空白,让学生动笔写,进而进入课文的语境当中,道出文中人物的心理独白,进而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思维的花火,水到渠成的体会到此时作者的内心世界,并且把握好文章中向往光明和生活美好的主题。能够应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课文有许多,教师需要抓住文章中心内容,并且融洽的、合理的加入“写”的训练,让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

三、结论

综上所诉,小学四年级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时期,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其它方面语文教学的成效。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革新传统的教学思路,并且加强对创新教学策略的应用,从而切实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沙华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回归――听《李时珍》课后对京、苏两派阅读教学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08).

[2]李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05):30-31.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3

一、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教学中可以采用很多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有趣的谜语,创意的故事,开拓思维的问题,电教手段等。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我采用了电教手段,把广为流传的桂林山水用ppt展示出来,用课件的美丽风景作为课本的补充,吸引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阅读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都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这样才能更好的读书、研究、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此之中,教师应该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此外,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注意倾听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互相回答、讨论的活动中,提高学习的兴趣,能够在课堂上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增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

二、读与练同行,促进言语表达

练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九色鹿》一文,我设计出了一个读写点,希望通过孩子站在国王的角度写这个皇榜,让自己的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

这里的练笔设计,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心理距离,成功地完成了读者角色与文本角色的心理对接,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言作者未言,言自我欲言,此刻的练笔设计是有声胜无声,促进了学生的言语表达。

三、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从一句古话就能看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想要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性的去探索知识,阅读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备课,设计好了问题,来让学生回答,学生想的东西就很少,这在思维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会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教学要有个基本的模式: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到品读课文,让学生在最初的了解课文内容到学习重点知识段落,最后走出课文,开阔自己的视野。“读”是阅读教学的中心,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让学生理解地读,富有感情地读,读出文字的韵味,读出语言文字的优美。如我在教学《万年牢》一文时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先谈谈课题后的疑问,此时学生的兴趣很大,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内心所想:有的说:“万年牢”是说某种东西特别牢、耐用;有的说可能是有人犯了错误,要坐一万年的牢狱,就叫“万年牢”……同学们听着伙伴们的回答都把猜测的目光投向我。面对个个天真活泼、求知欲很强的孩子,我因势利导地说:“你们刚才的想法都好。那么课文中的‘万年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后就知道了。学生在我的指引下读完一次课文,在他们的眼神中,我没有看到答案,看到的是他们低落的兴趣。于是我提问:“万年牢”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有分别是在哪种情况下出现的?这是个很简单容易解答的问题,再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快的,他们找到了答案。接着,我提出更有难度的问题:理解“万年牢”在课文中的不同含义,小组内交流总结出答案,在班内汇报。最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文中三次“万年牢”之前的联系,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思想。又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四、引导自主合作,提高阅读质量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4

而在这两个大类别里,我们应该尤为关注阅读。在实际的教学中,以阅读带动写作,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一、保证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我们应该先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有效教学。面对现在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低层次现状,任何一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都是建立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的。那么,究竟什么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即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投入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语文高考与教学是无法割裂的,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1.使用简洁、明了的阅读教学语言

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它直接关系到语言本身。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应该保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语意的准确性和阐述内容的精确性。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阅读性教学时,应注意语言内容的趣味性。课堂语言应该是丰满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刻板、空洞或是华丽的长篇大论。教师在授课时,应该有意识地使用能带给学生直观感受的教学语言,用语言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2.明确阅读教学的内容

有效教学的一大特征就是教学内容清楚明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置好学习目标、教学过程,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合理组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明确自己每节课所学的内容,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与教师一起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

3.抛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课堂气氛活跃,与学生互动良好,这就是一堂不错的课。然而,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里,学生也在要求着新的教育形式与教学方法,课堂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体验生活获得经验的地方。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恰恰就是针对这一点而言的。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勇于讲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增进他们对课文的情感体验,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中,学生应对之后的同类文章就会感到轻松自如。

二、合理利用课本,正确处理课本与考试之间的关系

在不少省份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完全摒弃课本,只针对“类型题”对学生加以训练。这种单纯的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相反,会使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厌倦感。所以,当我们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面对语文课本时,应该从语言材料、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和思想感情这些方面入手,精读课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体验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将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同时,将阅读得到的知识与技巧落实到写作中去,从而获得阅读与写作的双重进步。

除此之外,由于受客观情况的影响,许多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课内阅读目标。在仔细研读教材课文之后,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提供个性阅读,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5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英语阅读教学“费时、费力、效果差”的状况由来已久。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备课阶段需时较长。授课之前,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接受程度,确定教授的重点和难点,还要要有针对性地搜集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相关辅助资料,细化、丰富教学内容,既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运用手机、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设计学习活动。虽然在课前“备课本、备学生、备活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还是充满了变数。如,学生过于兴奋或萎靡,不在学习状态;由于学生难以理解某一词汇或句式的用法,相关环节所用时长远远超过了预计时长等问题。针对常出常新的教学状况,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内容、活动等在课堂上难以顺利实施,进而也很难起到有效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普遍英语基础薄弱,只能进行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学习理解篇幅较长的文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拦路虎,如生词量大、句子结构复杂、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了解句子意思、语法点增多等。面对此种情况,基础薄弱的学生倾向于放弃学习,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学生即便在教师的引导下,也是推一步,动一步,局限于逐字逐句查字典,不懂得运用策略提升阅读速度和质量。此外教材中的许多文章都属于“鸡汤类”文章,学生对此感到疲倦,缺乏兴趣。

二、思考及建议

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质量优劣和教师的指导密切相关,但学生在学习中能否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是最为关键、决定性的因素。笔者认为,英语阅读教学需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首先,教师课前的设计必不可少,在授课过程中则应根据实际情况顺势而为,不能拘泥于固有的设计。课前制定的教学任务未必一定要完成。计划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教师备课再充分,面对真实的学习对象及学习环境,也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其次,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及状况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的。教师要学会灵活对待,机动调整教学节奏及教学内容。教师还需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并不均衡。有的学生擅长辨音读词,有的学生查找信息迅速,还有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能就所涉及内容展开积极联想。鉴于此,教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优势,并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优势,进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英语基础薄弱、成绩差是一个持续已久的状态,长期以来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失去了信心和耐心。学生一味强调客观事实,忽略或低估了主观能动性对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思想上鼓励学生,在行动上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理念。

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策略纠偏。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的文字符号、语音规则、语法规则及语用规则都和母语有较大差异,这些必然会影响到学生英文阅读理解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语言学习策略。如,要学会利用母语来记忆英语的词汇,学会利用上下文情境学习单词和短语;学会“以旧促新”。笔者还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一不求助于教师,二不询问身边的同学,只是独自埋头苦思。究其原因,大都出于好面子、怕被驳回的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分组学习,帮助学生打破自身限制,走出来,一起学,互相取长补短,体会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和乐趣。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还发现学生的世界知识储备欠缺,即知识广度和深度不够。英语阅读学习既对语言水平有要求,更对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有要求。阅读涉猎内容广泛,国内、国外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等都有所涉及,如果学生对相关的背景知识一点都不了解,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文章所传递的涵义很难产生共鸣和思考,阅读学习变成了纯语言的学习过程,无乐趣可言。教师应引导学生抬头看世界,低头多读书。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6

一、利用“中心问题”,精心解读文本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文本的价值在于解读。新课程提倡:“让阅读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首先应对文本进行解读,做个性化解读的先行者。教学活动进行前,教师要把精力集中到对文本的理解上,能活学活用教材,升华教材,凭借教材要学生能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技巧。课堂教学时,教师通过文章“中心问题”的提出,并围绕“中心问题”,组织教学,避免出现两个极端:一是新课改以来的课堂教学只强调“自主研究”,而过度开放;二是传统的师讲生受,学生只是知识的存储器。通过“中心问题”组织教学,语文课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实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解读文本来确定“中心问题”并不难,难做的是围绕“中心问题”对教学环节细化,只有通过精彩的教学环节设计,才能不断促进学生对“中心问题”思考的逐步深入。

另外,对“中心问题”的探讨不能只停留在问题表面上,一定要在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渗透文章写法意识,让语文课堂真正有语文味。例如,朱国茹老师在讲授《渡河少年》一课时,在通读全文之后,让学生首先说一说,你眼里的渡河少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渡河少年的这种品质,有的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词语上。这就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读文理解的兴致,并且积累了词汇,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人物描写积累了一定的素材。

二、立足于常规课,做好教学设计

作为教师,常听课,也常评课。一节最优秀的课其实应该是最自然的、没有浓墨重彩、精美加工的常规课。教师只有一个大概的轮廓,找到文章的主线,几个分枝即可。例如,在教学《苦练》时,以陈招娣加练的经过为教学主线,以陈招娣两次罢练为枝,引导学生读文、理解、表达,学习阅读方法。至于其他的枝叶,都是课堂的自然产生,随时捕捉生成;因为,教学不是一切都遵循固定的路线进行,随时都有意外的生成。如果阅读教学中,教师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理解文本内容;频繁地展示课件,将课堂弄得美仑美奂,热闹非凡;无休止的讨论研究,不管问题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是深奥的还是粗浅的;只注重对内容的理解,忽略了语言的训练和运用……从表面上看,还可以,可实际呢?学生的收获少之又少,整个阅读教学的课堂语文味消失得无影无踪。

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不取决于设计的技巧是否高超,而是以课堂教学中不时在碰撞中迸发出火花而得到首肯。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平淡、质朴、有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三、激发学生情感,引导情感体验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文都蕴涵一定的思想感情,只凭教师的讲解,学生对思想感情的理解只会停留在文章的表面。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呢?作为语文学科的教师应对文章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章的语言魅力,以情动人,将文章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融汇在一起,让阅读教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信息介绍做铺垫,激发学生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抓住关键词句、转换角色、用艺术烘托气氛,更是我们常用的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的方法。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对各种方法、策略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文而异,不能搞一刀切。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完成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四、加强随文练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要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写的联系。”

在阅读课上,我们往往忽视了“写”,因为“写”确实费时间。其实,情感体验与“写”多一些,同样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情感体验或者“灵感”只是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过不多久,就会淡化、淡忘、消失。只有及时练笔才能使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从而凝结为学生的思想,转化成语言文字实践的能力,使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流诸笔尖,在生成语言文字时,释放自己的情感。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7

一、高效运用多媒体,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

虽然新课改以来,对于语文教材内容的编排实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不少阅读文本已经超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范围。不符合小学生阅读取向的文本不仅会使学生在漫无边际的阅读中丧失兴趣,还失去了阅读教学本身的意义。在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诸如多媒体技术,已经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多媒体技术设备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生动、形象的再现阅读文本的相关场景,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感受阅读文本内容的感情。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在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的课程教学时,比如在进行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利用课前时间,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了开国大典的真实盛况,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民族感,然后,文本精读,将情感融合在文本阅读中。再如,在进行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时,可将角色对话制作成小的音频,让学生体会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

2.通过多媒体讲解重难点

由于一些阅读文本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相差甚远,而且课上时间毕竟有限,因此,单纯依靠教师口述只会本末倒置,学生对于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也会感觉云里雾里。但是,我们发现,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助于抓住重点。现在,老师都具备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技术素质,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老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幻灯片或者是音频,在课上具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多媒体的制作要始终以文本教材为依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阅读教学的重难点。以笔者的教学经验为例,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将相和》的教学内容时,由于这篇文章略有文言文的色彩,因此,无论是在句子长短,还是在生词等方面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有一定的理解和阅读难度。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形式,将这些重点展示出来作为学生预习或者复习的资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二、掌握学生规律,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1.挖掘规律所在

受学生成长环境、认知水平以及思维模式等因素的局限,学生阅读的途径以及思维与成年人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才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条。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探究学生各自的认知水平,在阅读教学中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加以指导,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教师要如何具体挖掘学生各自的认知规律,制定出带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方式呢?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关心以及掌握每位学生实际的阅读水平以及存在的阅读问题;其次,笔者要布置导学卡任务,根据阅读文本设置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独立完成阅读任务。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老人与海》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了以下几个阅读问题:本文对于老人的细节描写有哪些?本文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找出描写老人与大海斗争的具体细节等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有效的提升了阅读能力。

2.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实现教师、学生以及阅读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该内涵无疑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在开展阅读教学中扮演着媒介的作用,是实现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对话的桥梁。不容置疑的是,单一的教材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教师就要考虑到如何持久正向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提高呢?教师要抛弃一蹴而就的想法,在阅读教学中始终秉承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阅读教学方式,还要将阅读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营造出一个充满阅读的校园环境,不断感染学生自发的参与到阅读中来。笔者所在学校,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每年都要投入成千上万元来购买新书。

三、积极转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1.合作教学深化阅读理解

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发现,如果一位学生阅读,那势必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容易感觉困倦和乏味,但是如果许多学生和自己一起阅读,那么其中的乐趣又会增添许多。而且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大多数阅读文本的开展都是以对话的方式来开展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形式的阅读文本,实现小组合作式阅读教学。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理想的风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要求每个小组开展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各个小组的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更为深刻的理解了角色设定的内涵以及体会到了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情境中去,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小组合作阅读也有利于解决学生个体在阅读中无法解决的问题。

2.游戏阅读,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处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内心崇尚“娱乐”,不甘愿“坐冷板凳”。因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得不考虑如何将阅读与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在一起。而开展游戏化阅读则是较为有效的解决途径,而且小学教材也不像其他教学阶段教材那样古板,大多数情况,可以开展情景化教学、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置角色,然后制定出游戏规则,在小组游戏阅读中,体现出游戏阅读的价值。笔者经过实践发现,游戏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非常有效的。比如笔者在进行六年级下册《夸父逐日》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设定角色,扮演夸父,路人等角色,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丰富任务的对白。学生在表演中发现了阅读语言文字的乐趣。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能力培养

新课改以来,高中英语教学也更加突出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着力改变以往教学中不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不断提升高中英语教学质量,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提出的新要求。《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1],对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和阅读策略,让学生借助阅读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此外,高考试题中的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都是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要求,这也对高中英语教学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一、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得到了与时俱进的调整,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来看,虽然广大教学工作者都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却未能达到既定目标要求[2]。究其原因来看,集中表现为如下几方面:对高中英语阅读课的认识不到位,很多英语老师对阅读课缺乏清晰的认识,忽略对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的研究,忽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缺乏针对性、适应性和趣味性;教材内容的更新缓慢,教材阅读内容略显陈旧,难以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真实语言输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阅读动机;课程压力大,面对沉重的升学考试压力,在课堂之外学生也很难有时间投入在课外阅读上,缺少对学生阅读技巧的训练,也因此常常导致学生对阅读产生抵触情绪,难以有效提升其阅读水平。

二、提升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面对浩瀚如烟的阅读教材,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如何利用好这些教材内容,突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阅读素材的选取尤为关键,既要篇幅长短适中,词汇难以得当,密切联系生活,更要结合文化背景教学,紧密联系高考教学实践,实现与高考教学改革的紧密连接。统筹安排相关阅读资源,充分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3],借助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激发和调动,也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也应突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个性的塑造,做到轻重有度,以“三步阅读策略”为例,在如何安排速读、慢读和精读上也要突出不同的培养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其中,速读要求能够抓住篇章的关键词,掌握篇章的核心词汇,慢读则用来理解文章所讲述内容的中心思想,精读的要求最高,要求能够做题紧密衔接起来,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可能会错意、做错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将精读与泛读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升对英语的阅读和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阅读主动性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对应建构活动更是影响整个教学效果的关键。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也更加突出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将课堂教学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英语教学活动中,也要着力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灌输式教学方法,点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也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一般来说,高中英语教材中的篇幅相对较长,在文章中也渗透着各种形式的审美、科教材料,使得教材内容富于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在对这些篇章内容展开教学时,教学设计也应富于启发性、趣味性和引导性,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索质疑精神,深化对相关问题的思考,通过有效激发学生思维也更能培养学生主动思维的习惯。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改变质疑主体,也能将质疑意识渗透于学生内心深处,鼓励其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发挥联想能力,从多个角度加以探索。在相关教学中,还应多开展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拓展知识,深化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达到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目的。

3.加强阅读指导与训练

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科学有效的指导和训练非常关键。对此,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改变学生以往“唇读”、“指读”以及“默读”等逐字逐句的阅读习惯,培养以信息点或者意群来阅读,并提出限时完成相应阅读任务的要求,以此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其次,还要能够向学生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结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题材广、体裁多的特点,分析不同体裁语篇的结构,让学生能够从整体上对语篇内容有很好的了解,同时结合不同语篇特点指导学生略读、跳读及精读,找出各个语篇的主题句,迅速准确把握语篇所传递的信息内容,从语篇语气以及字里行间了解掌握作者的观点和意图,把握篇章的总体意思。最后,学生还应加强对实际阅读的训练,在课堂学习之外,还要不断增加课外阅读量,新课改也对高中生提出了36万以上词汇量的阅读要求,对此,我们身边的《CHinaDaiLY》、《21世纪报》等都会成为内容丰富的阅读资源。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强化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针对新课改的教学改革要求,英语教学也应作出与时俱进的调整,不断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切实有效的提升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莲.新课改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18-219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9

关键词:生本教学;课堂阅读;误区与思考

生本教学刚进入我们的视野,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教师们发现原来课还可以这么上,学生竟然有如此大的潜能可以挖掘。因此,这些实验教师满腔热血,积极投身到这一令人兴奋的新生事物之中。实验轰轰烈烈,可时隔一年,教师们热情似乎渐渐退潮,犹有偃旗息鼓之感。人们不禁要问:先前那个令人亢奋的生本教学模式不行了么?

众所周知,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彰显的是教师一言堂的霸主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学生一直被认为是被动接受的个体。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及情感体验,教师犹如保姆一般,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学习实践,导致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亲手为他们画好的圆圈内不敢越雷池于一步。思维的僵化,思想的火花何以点燃!而生本教学则是一种迥异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新理念和新方法,“生本”、“生本”,顾名思义,以学生为根本,这种教学模式应该说是近年来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好路子。它既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行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能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就本质而言,这种模式应该是符合当前课改的理念及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因为实验中出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一个新生事物,致使其不能枝繁叶茂,顺利成长;当然,我们也更不能忽视其负面影响,我们只有积极地从中找到问题的症结,才能扬长避短,顺利前进。静言思之,笔者认为过往的生本阅读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一、讨论过分流于形式

虽然课前教师已经布置了一些前置性作业,或许有些同学已经对文本有所了解,但课本的内容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有的教师为了腾出时间给学生展示,却忽略了对课文内容的处理,结果对于课文中需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挖掘的东西总是草草处理,或者直接跳过。如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简单介绍完作者以后,给三分钟时间读课文,随即展开讨论。课堂上看上去活动形式多样,嘻嘻哈哈,气氛活跃,可一堂课下来学生却知之甚少,这种教学上的虚假繁荣是要不得的。课后学生若不反复阅读文本,就无法熟悉材料,更谈不上什么阅读感悟和情感体验,自然阅读后的讨论与交流是极其表面甚至乱来一气的。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认知规律,把文本的认知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分分析教材隐含的信息,让学生与文本深入接触,主动地、专心致志地、饶有趣味地去读,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出一定的时间、空间,尽可能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体验和独特感受,让学生的心灵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二、课堂气氛过分追求热闹

诚然,生本教学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里,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正如孔子所言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样,教师放下师者的架子,把自己看成学习过程中普通的一员,做孩子们的合作伙伴、“大朋友”,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灵动起来,创造精神充分地激发出来,这是现代教育极其倡导的。而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实验教师在阅读活动的指导中过分追求气氛的效果,片面认为只要把课堂气氛弄得热热闹闹就行,一堂课学生参与得多,讨论热烈,掌声雷动就是成功的标志。

其实,这与现代课堂教学提出的科学、生动、高效的原则是相背离的。教师若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到课文的一些细枝末节上,这种讨论就没有太大的意义可言,课堂讨论应基于文本中那些有价值的内容,着重具体而有深度地进行讨论和鉴赏,课堂活动的形式也应该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服务。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正面而积极有效地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鉴赏的水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产生美好和崇高的情感。

三、表扬用得过滥

在生本的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开心中一扇扇思考的大门,保护学生的表现欲,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理解、宽容、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及情感体验,充分享受语文阅读所带来的快乐。教师一方面应该带着宽容的心去肯定他们,哪怕学生的这些阅读感受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但是,另一方面我们还是应该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对学生的回答、观点和认识给予中肯的评价,切忌一团和气附和式地讨好学生,无原则地表扬学生,以免学生混淆是非,模糊正确的道德情感标准。而过往的活动中一些教师对同学在课堂上的发言中出现的一些语病、错误信息等,甚至是认识观念上的问题都听之任之“听而不纠”,甚至无原则地用“真好”、“很好”、“你真是太棒了”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辞夸赞学生,弄得学生嘘声四起,哭笑不得。如此的“口水表扬”非但毫无价值,甚至连教师的形象也受到影响。例如有一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论语》十则》中的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时,一个学生的回答让人啼笑皆非,可那位教师却还一个劲地点头表示赞许,其教育教学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四、问题限制太多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与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大家都知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在阅读的情感体验中“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学习《藤野先生》一文时,学生们对“藤野先生的穿衣服太模胡”有不同的解读,有的说藤野先生穿着随便,不讲究;有的说藤野先生太懒散,生活习惯不好;也有人说先生是一个另类,正如一位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本来学生有这样那样的认识与解读不值得大惊小怪,也无离经叛道那样恐怖,教师稍作正面引导即可。然而那位教师非要先指责学生一番,然后生硬地向学生灌输教科书中那冰冷冷的所谓标准答案,师道尊严的霸气此时暴露无遗!事实上,由于个人的知识背景、个性特点、家庭与社会背景的不同,社会生活经验的差别,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角度也不同,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化的认识,尤其在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中,更不能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要精心设计话题来激发学生的个性理解。所以,在课文内容鉴赏的设计上,教师应摒弃强调“答案唯一”的限定性问题,容许答案的多样性,应该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化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和探究意识,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突破教室和校园的围墙,走向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以上只是笔者在生本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此为鉴,不断反思,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得到同行们对生本教学的宝贵意见,使我们在生本教学这条美丽而多艰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长远。

参考文献

[1]徐秀梅.关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几个误区的思考[J].阅读与鉴赏(下旬),2011(12).

关于阅读教学的思考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主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重点。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所有的小学语文教师都该重视的一个问题。倘若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不但可以学好语文知识,而且也奠定了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一、鼓励学生质疑,注重指导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不断地鼓励学生质疑,以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善问和敢问,并指导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由于知识储备、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的不同,可能会对文章的看法不一样,在理解上也存在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的观点,教师不能直接地否定,而要多多地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应用科学合理和灵活多变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并为学生讲解一些有效的学习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深入地探究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指导学生回答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就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务必设置好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进行阅读。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可提出一些问题以有效地导入课文,比如,当你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呢?这个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关于这个题目的什么内容?教师通过设置一些问题,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比如,学习《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诸葛亮在少年时代有着怎样的故事呢?”学生都想知道,进而会通过自主阅读进行探究。

三、师生之间加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传播知识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就是师生之间的交流,这同样也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影响更大,教师的话语可能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跟学生加强交流,明确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的收获和困难,经常性地指导学生纠正与积累,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并能够逐步增强自信心,进行阅读。此外,教师需要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阅读的书籍,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四、指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多读和多记,只有如此,才可以厚积薄发,博闻强识。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当中,无论是在表达上还是在理解上,都需要积累丰富的语言。然而,由于课堂上的阅读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只是依靠在课堂上培养自主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在注重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以补充学生在课堂阅读中的不足,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让学生积累更加丰富的语言。只有使学生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的互相补充、互相结合,逐步让学生具备更加丰富的语言素材,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才可以有效地培养其自主阅读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一切尽可能的手段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可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办读书知识竞赛、朗诵会等以指导学生多读书。

综上所述,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传播传统的汉语语言文化的主要方式。然而,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讲,更加需要教师的指导和长期地积累。在此过程当中,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地反思与总结,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索的路向及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