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3:49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课教学;课后评价

一、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

据笔者统计分析,在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三个资源平台中,有一部分初中语文微课程极度不规范,除时间上符合标准外,课程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毫无逻辑,教学主线混乱。换句话说,这些不足以称为语文微课程。

目前,很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已经建立了不同的微课程设计模式,但这种模式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部学科基础上,没有从初中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建设语文微课程设计模式。因此,笔者尝试在已有研究者的基础上,完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设计模式。

从初中语文微课程设模式来看,语文微n程的设计总体分为三个部分:前期分析、微课程要素设计、评价反馈。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再在分析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辅助工具以及学习反思不断改进教学实施,分析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反思,再将教师反思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总结分析后,再次应用到新一轮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整个微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循环过程。

这个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设计的理念基础。在前期分析部分,强调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并掌握学习者学习特点和学情状况,力图在前期分析中,准确掌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情教学。中期的课程要素设计,强调对微课程设计者即教师的专业要求。“微课程只是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本身不会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是技术背后教师的专业素养。”初中语文在知识量上的要求不多。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引导显得格外重要。中期的要素设计,除了教学目标、学习策略、知识点的分析和讲授,还设置了反思环节。教师通过对课程的反思、对问题的反思,在情感上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评价反馈,有教师教学反思,学习情况分析,也有相关学习资源的拓展。

二、完善课后评价和反馈

通对微课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九龙微课学习中心这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教材同步型、知识考点型、拓展提高型三种类型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三个平台和每种类型的微课程,它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都形同虚设。微课程页面中大多有“随堂练习”和“反馈”栏,但是“随堂练习”中全都没有练习题,“反馈”栏中也没有学生和教师的学习情况反馈和经验分享。

据笔者研究统计,目前的初中语文微课程,绝大多数是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是语文“工具性”的一个表现。鉴于微课程的特殊性,即它完全依托于网络平台,没有师生间、生生间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检验,微课程的课后评价和学情反馈显得格外重要,它是一个课程完整性不可缺少的因素,也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关键。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初中语文微课程的学习自测功能。初中语文知识点繁多而复杂,课后的“随堂练习”成为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阵地。随堂练习的练习题范围可以很广,可以是诗歌默写的检查、文言文翻译的考查、考点的例题练习、重点词句的诵记等,也可以是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课程内容的总结、课外资料的查阅等。只有通过学习的自测,学习者才能发现自己课程学习的不足和缺点,学习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微课程资源平台需强化教师的指导功能。学生的学习自测,是学生独立完成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经验不足和知识的局限,测试必然会出现种种困难,因此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随堂练习”的答案,可以同步也可以异步呈现。对相关知识点或答案设置链接,方便学习者进行拓展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异步或同步的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反馈,这样形成有机的良性循环,从而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初中语文微课程平衡发展

对上述三个微课程资源平台中初中语文微课程三个类型课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微课程发展不平衡。笔者发现初中语文微课程中,教材同步型微课程最多,知识考点型课程次之,拓展提高型的课程少得可怜。

教材同步型和知识考点型的课程,着重于语文知识点的教授,是知识的积累和丰富过程,强调的是记忆、理解、应用。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标理论,这是“低级思维”。拓展提高型的课程,从课内出发,引申到课外,由一点入手,发展成整体,强调分析、评价、创造、多元思考和学以致用,是属于“高级思维”。但目前真正应该提升和发展的“高级思维”的微课程却没有得到重视。当然,拓展提高型的微课程在知识的细化和课程的设计方面都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是推动微课程设计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设计与应用中,应该有意识地平衡好初中语文微课程的三种类型所占比例,将拓展提高型微课程作为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辅助资源。因此,笔者认为,微课程类型的平衡发展,特别是拓展提高型课程的重点发展,是促进初中语文微课程良性发展的关键。

另外就是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前面已经提到,目前,国内微课程资源平台的建立重在东部地区。近两年,中部地区加入建设微课程资源平台的队伍,而西部地区还处在滞后阶段。从目前举办的各种“微课大赛”的参赛单位来看,东部地区的参与学校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华东师大慕课中心C20中,绝大部分是东部沿海学校,西部只有成都、兰州、重庆参与。

要促进微课程区域的平衡发展,首先各个区域的教师要增强认可和接受微课程这一新兴的教学形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提高微课程设计制作的热情,积极参与每年组织的各种微课大赛,展现区域教学特色。各个区域可以以市教育局或省教育厅为单位,建立微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学习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和微课网,举办“微课大赛”,调动当地一线教师开发和设计微课程的积极性,有规模有组织地整合地区课程资源,形成每个区域的教学资源特色和风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个区域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自行组建云平台,建立各个学科的微课程资源库。

总之,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已有的研究成果较少,针对具体学科,特别是语文学科的研究少之又少,这个领域还有着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等着我们去研究。笔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去开展有关初中语文微课程相关的探讨和实验,设计更符合中国国情的微课程模式,将微课程应用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实战中。

【参考文献】

[1]戴清贵.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7):173.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2

一、思品知识讲授类微课

它是以思品学科知识点及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的讲授为主的思品微课类型。

思品知识讲授类微课课题的选取不能随意,必须精挑细选,它所针对的就是一个“微”点,而不应面面俱到。一般来说,它所针对的是思品学科中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比如根本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的区别、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权利与权力的区分、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分配制度的内涵解读等。

思品知识讲授类微课虽然是教师主讲,但如果只是呈现知识条目,教师单一地进行知识讲授,那只能是“填鸭式”教学的翻版,换汤不换药的教学方式是很难引起学习者的兴趣的。在此类视频的制作中,完全可以借用“情景化”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区别,可以借助数字技术将呆板的文字变为形象的多媒体呈现。又如,我们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拍摄情景剧小品说明一般违法与犯罪的联系与区别。多样的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变枯燥的知识记忆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改变传统的课堂学习方式。

二、新闻思考活动类微课

它是以时事新闻资源为载体,通过学生自主开发的思品微课类型。

思品学科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时事教学是思品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以前的时政教学仅停留在“教师讲讲、学生背背”的层面,显然不受学生欢迎。为了改变时事教学的现状,我们开始尝试邀请学生参与新闻思考活动类微课的开发与制作,让学生由以前的被动接受时事变为主动开发。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们发现关注国家大事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学习思品学科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了。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开发新闻播报类微课:在初中起始年级上课前,安排一名学生搜集电视或网络新闻并制成微课,课上以新闻播报的形式出现,学生记重点,教师作分析,提升对时政新闻的认识和理解。

(2)开发“新闻深一度”微课:在初中高年级利用班级QQ群或教学平台,由教师或学生搜集近段时间的新闻热点,全班学生作为新闻观察员进行全员讨论,然后由一个小组整合大家的观点并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放在群共享里供大家学习参考。而在课上则采用访谈、辩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再次对时政新闻进行“深一度”的讨论与分析,从而实现了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的接轨,真正实现了“新闻深一度”。学生们制作的《是谁害了李天一》《鹰爸教子之我见》《我看共和国巨变》《爸爸去哪儿》等微课,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匠心独运。学生用独特的视角评点天下事,或激情高昂,或饱含忧患,或愤世嫉俗,或真诚渴望。短短几分钟里,有思维的火花,有激情的碰撞,还有会心的微笑与共鸣。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时政新闻的理性分析能力不断提高。

三、生理心理辅导问答类微课

它是以辅导问答和话题讨论为主要呈现形式,以解决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生理、心理问题为主要目的的思品微课类型。

学生在青春期有很多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也会产生很多的疑问,比如:“我的身体怎会有这样神秘的变化?”“现在的我为什么有如此多的烦恼和困惑?”搞讲座吧,教师也不知道怎样去讲,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为了解决学生们最想了解但羞于启齿的问题,我们开发制作了生理心理辅导问答类微课。首先运用问卷星软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青春期最想解决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然后以辅导问答类微课形式来呈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到目前为止,我们制作了《生命的奥秘》《青春期生理的特征、特点》和《男女生基本的生殖保健方法》等微课。同时还就如何保持健康的性心理,如何学会青春期的自我保护,青春期异往有怎样的规范等敏感话题制作了微课。

生理心理辅导问答类微课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品课堂教学在解决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问题上的“尴尬”,让学生在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学会面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因此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和支持。

四、学习方法指导类微课

它是以做题技巧、学习方法为主要呈现形式的思品微课类型。

我市思品学科的中考采用50分值的闭卷考试形式。纵观这几年的中考试卷,试题基础性与开放性、综合性兼具,在考查学生知识记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这给很多学生带来了困扰,甚至出现畏难和放弃情绪。怎样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思品的信心和劲头呢?我们的做法一是教师制作做题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微课,比如说价值判断题、漫画题、材料分析题等做题技巧的指导。二是充分开发学生资源,让那些在记忆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方面有优势的学生制作思品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微课,学生们开发的《关键词记忆法》《法律概念大串联》等微课受到了广泛欢迎。

“取之于生,用之于生”,让学生自己制作学习心得微课,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梳理和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比较容易使全班学生进入“聚焦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五、实践活动探究类微课

它是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来源,以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行为、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思品微课类型。

新课标要求我们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思品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应更加注重学生社会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开发了实践活动探究类微课,比如针我区学生每年参与的社会实践基地活动,制作开发了《社会实践基地项目面面观》,而师生共同制作的《宿舍生活准则》,则从公共生活、集体荣誉感、友谊的形成等角度,发出“做文明社员,争当优秀宿舍”的倡议。

实践活动探究类微课在开发时必须以学生生活为源泉,以“人的建设”为旨归。实践证明,实践活动探究类微课情趣盎然,唤起了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拓展了思品教学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来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把死板的道德说教通过微课融入学生的思想中。

六、总结与思考

一般情况下,一件微课作品只对应于某一种微课类型,但也可以同时属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微课类型。当然,微课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还有多种类型。比如胡铁生先生就按使用对象和服务功能把微课划分为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社会大众学习型微课,以上所阐述的就属于学生自主学习型微课。但是像教师专业发展型的微课,暂时还属于亟待开发的领域。比如针对思品学科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技术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反思等,都可以作为开发教师专业发展型微课的资源,这类微课资源的开发对于培养具有现代化技能的“超级教师”是大有裨益的。

微课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艺术形式,但微课不是“万灵丹”,我们不要期望微课能代替思品教师的教学。微课必须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翻转课堂”除了微课视频,还要有师生、生生在课堂面对面的思维碰撞。它并不是只让学生盯着屏幕的孤立学习,而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微视频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它是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接触的一种手段”,使教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而不是讲台上的“圣人”。

思品学科具有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人文性的特点,很多思想性和人文性的内容需要在课堂上生成和传递。所以我们搞微课,就得搞出具有学科特点和校本特点的微课,课题是精挑细选的,内容是仔细打磨的。回归思品学科本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的微课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康红娜,冯军,姚奇志.“微时代”下的“微课”艺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4):201-202.

[2]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5-18.

[3]刘思思,陈瑞增.中小学优质微课实践与启示[J].科技视界,2013(24):155.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3

关键词:微课;微课开发;中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2-0063-03

一、引言

2011年以来,微课以其“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被广泛认可,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良好。它既可以作为正式学习中的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师教学,又可以作为非正式学习中的自主学习资源辅导学生学习,这种优势使得以微课为中心的实践活动在教育相关部门的领导下迅速展开。以苏州G区的中小学为例,目前已完成“万节微课”的迁移与标注工作,为教学资源的结构化、系统化开发提供了核心基础。

在知网上以“微课”为关键词的相关研究,从2011年的凤毛麟角到之后的成百上千篇文章,足以说明近年来对微课研究的深入和实践应用的展开。目前对微课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微课的应用与实践、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前者注重实证的研究,后者偏重技术的应用:微课的应用与实践研究往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以微课为资源展开教学实践,评价教学效果。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研究则侧重于从技术的层面,结合教学设计原则进行前期的微课开发研究。综合这两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微课的开发(设计与制作)与应用是相对独立的,应用与实践的研究偏重于个案的教学设计,是否普遍应用于日常教学中有待考究。因此,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如何,微课开发与微课应用是否接轨,教育相关部门未来如何开展微课培训是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研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以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为调查对象。问卷通过G区教师发展中心下发,教师样本学校来源基本涵盖G区全部中小学校,参与调查的1381名教师样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工具

为了了解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参考胡铁生对高校微课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选择性修改。问卷采用问卷网网上发放的形式,共收集问卷总数1381份,通过数据有效性的筛选,最终确定有效问卷1235份,问卷有效率89.43%。

数据分析采用SpaSS20.0版本。数据分析分为两部分:描述性分析,描述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二维交叉表卡方检验,通过对教师3个基本信息和7个微课开发与应用因素的数据分析,以描述不同类型教师在微课开发和应用中的差异性(见表2和表3)。

三、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能够收集到有效数据的前提是调查对象对微课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教师对微课了解程度为非常了解(9.49%),了解(57.28%),了解一点(31.72%),不了解(1.52%),基本符合调查前提,具有研究调查的价值性。

1.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对微课的认知现状

对于中小学教学中的微课,时长为多少最合适呢?调查数据显示,认为5-10分钟最合适的教师比率占到74.28%,远超认可时长为5分钟以下的16.04%,这种结果一方面说明5-10分钟的微课时长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教师的普遍认可,与胡铁生相关研究中显示的高校教师对微课的时长定位普遍趋向于11-20分钟相比较,中小学教师接受的微课时长偏短的原因应该与学习者的年龄较小有关;另一方面通过对相关信息的了解,G区教育相关部门培训或比赛对微课作品的要求时长也在此范围内,说明培训或比赛规则导向性也是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

2.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开发现状

微课的开发可以细分为前期的设计和后期的制作两部分。微课设计,即细化知识点确定微课主题,并根据该主题进行微课的教学设计,这是充分发挥微课教学作用的基础;微课制作,即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方式进行微课的录制或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呈现出作品,这是微课是否为教学加分的关键。

(1)微课开发的设计阶段

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设计以明显的优势(72.34%)成为教师心目中微课开发的核心要素。那么,教学设计的内容和主题的确定从何而来?在应试教育背景下,78.06%的教师会选择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或考点内容进行微课的制作;69.66%的教师会根据某个教学环境、活动或进程进行微课的设计;50.83%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来设计微课。

重视教学设计在微课开发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避免教师盲目的开发微课造成其质量不高、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高水平、可推广的精品微课的开发,是值得加强重视的微课开发环节。

(2)微课开发的制作阶段

微课的制作工具有很多,问卷数据显示,基于ppt进行微课制作的比例为72.19%,位居首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ppt课件制作已经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因此,应用ppt已有功能进行微课制作对中小w教师来说是最简单易学的方式。此外,利用CamtasiaStudio等录屏软件进行微课制作的教师占65.82%,这与教师微课制作培训的软件推荐有关,同时也说明录屏软件有一定的功能优势。

即使微课制作工具有多种选择,也并不是所有教师都会独立完成微课的制作。调查数据显示,完全自己制作微课的教师占比为63.36%,以自己制作为主、其他人员辅助的比例为40.41%,还有13.90%的教师自己进行教学设计,但是微课成品的呈现则需要完全交由其他人来制作。

表2数据为微课制作方面的相关数据卡方检验的结果,从微课制作的整体难度来说,在性别和教龄中的差异尤为明显,具体来说,男教师或教学时间较短的年轻教师认为微课的制作难度更小一些,因此,他们会更有信心的选择自己独立制作微课,这一点从微课制作方式选择的差异性上也可以显现出来。在微课制作工具的选择上,上文描述性分析中提到的ppt和录屏软件的应用居前列,进一步的差异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女教师更侧重于这种简单易操作的方式,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男教师会尝试其他新的工具去制作微课。值得一提的是,Flas制作工具在中学教师中相对更多的被使用进行微课的制作,说明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对教师微课制作软件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换言之,信息技术教师具有微课制作工具选择的引领作用。

微课制作对于新时代的教师来说是一项技术层面的考验,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一线教师群体中存在着微课制作方面的“种子教师”:他们更了解微课,因而自己独立制作微课,并且尝试不同新颖的模式。这些“种子教师”偏向年轻化、男性以及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师,他们应该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培养的微课带动者。

3.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应用现状

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实践中应用,并且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根据调查,只有6.01%的教师经常性的使用微课进行教学,68.07%的教师在教学中偶尔使用微课,剩下25.92%的教师从未在教学中使用过微课。与之前关于微课制作的问题比较来看,部分教师虽然会参与制作微课,但对微课的具体用途尚不明确。

为进一步探究微n使用率不高的原因,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教龄较长的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够导致其微课开发的目的更多偏向于完成上级的“任务”;在知识结构和升学压力的影响下,授课年级越高的教师认为微课制作的难度越大,加重了工作量从而影响正常课程的授课,因此他们也并不是为了利用微课进行教学而开发,微课利用率自然也不高。

由此可见,微课应用不充分一方面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了解程度不深入,认为其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应该归因到微课开发目的并不是以丰富教学内容为出发点的,而是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目前翻转课堂、智慧教室等教育新产物的出现可以让教育相关部门对微课的推进工作有新的方向:将微课以任务式下发的模式改为提倡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应用,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价值。

四、小结与建议

通过以上的调查研究,研究者对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微课的开发和应用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的结论陈述,并提出建议。

1.对微课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建议采取局部带动整体的策略

不同性别、教龄和学段的教师在微课了解程度、微课制作难度、微课开发目的等方面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差异。微课推广初期,首先被计算机操作技能相对较好的男教师或教龄尚轻、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教师所熟悉,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育相关部门可以有选择的培训上述对微课更有兴趣的“种子教师”,就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达到更好的效果。以“种子教师”微课研究和微课教学实践应用的成果带动学校甚至学区的教师,循序渐进地达到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够积极主动开发微课的目的。

2.微课培训导向性明显,建议分学科推进个性化微课开发

苏州市G区中小学教师在微课开发方面受相关培训的导向性很明显,主要体现在微课合适时长和微课制作方式等方面,导致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开发的微课形式单一、无创新性。建议在前期通识层面进行微课教学相关培训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学科层面展开: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展开内部微课开发模式的探讨,例如物理学科就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实验软件进行微课的制作,操作方便且形式新颖,同时具有学科特色。

3.微课开发与应用脱轨,可结合新型教学模式推广应用

了解微课及开发微课的目的是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应用,但本研究结果却发现只有微乎其微的教师经常使用微课进行教学,近四分之一的教师从未使用过自己开发的微课,那么微课的开发有何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以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开发微课。随着翻转课堂、未来教室等新型教学模式和资源的兴起,微课这种小型资源的应用范围开始拓宽,教师结合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微课资源才能够最大化的体现其价值。

微课从最初被引进中国,几年时间已经在中小学甚至高校中逐渐开展,虽然微课的开发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但是长久来看,微课开发与应用对教师进行结构化资源库的建设和共享有着重要的意义。研究立足于苏州市G区中小学进行教师微课开发与应用的相关研究,但由于该区教育发展的特殊性,不能够代表全国中小学教师的微课开发水平和应用现状,有待进一步推广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焦建利.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4):4-6.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4]孟祥增,刘瑞梅,王广新.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71-76.

[7]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4

关键词:web4.0;高职;专题式微课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7)04-0070-04

web4.0时代开放的平台、活跃的用户有效地促进了信息技术发展,在此环境下e-learning(在线学习)应运而生。作为e-learning的新生事物――微课自2011年由胡铁生教授提出后,便迅速风靡全国,线上微课视频在网络上蔚然成风,线下全国高职院校的微课热愈演愈烈。此时高职院校微课建设的关注重点在于单个知识点的设计与开发,尚处于“小微课”时代。随着微课研究的不断丰富和实践的逐步深化,未来微课将跳出“小微课”的局限,迈向“大微课”时代,即将大量无序化和碎片化的微课视频形成专题式微课,借助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打破“快餐式碎片化学习”模式,为学习者提供“自我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web4.0环境下专题式微课内涵

(一)微课定义变迁

微课始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SecondCourse(60秒课程)”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theoneminuteLecture(一分钟演讲)”。国内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基于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提出“微课”,被称为“国内微课第一人”。

随着对微课的深入研究,微课的概念几经变迁,截至目前,国内的微课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①微型资源构成(微课1.0版本):把微课作为新的资源建设方式和教学资源类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的基本构成”;②微型教学活动(微课2.0版本):把微课视为基于知识点/环节的教学活动和应用过程,定义侧重于“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并重”;微型网络课程(微课3.0版本):③把微课定位于一种以微视频为核心资源和呈现载体的微型在线视频课程,定义侧重于“微课程”。

从以上微课的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清楚地看出,微课的定义正沿着“微型资源构成―微型教学活动―微型网络课程”的轨迹发展变化,其中“微型网络课程”是微课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微型网络课程”是基于某一门学科/课程的某个重要专题(或某个单元、主题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微型化的在线视频网络课程,它由基于某个专题的系列化、连续性、层次化的微课构成,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专题或总结复习,非常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所以,专题式微课是未来微课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专题式微课内涵

专题式微课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将某一学科或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并围绕这些核心知识点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有序化的微课。微课专题式开发之后,学习者既可以将知识点分开加以学习,也可以将知识点整合起来加以体会,可有效地避免知识碎片化给学习者带来的影响。

二、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原则

专题式微课所具备的“小资源粒度”特点既迎合了当下web4.0环境泛在学习行为,而其固有的“有序的知识脉络体系”又能够满足高职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但要设计开发专题式微课,还需遵循以下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目前,高职院校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多是在学习国外微课教学经验基础上,基于专家、教师的认识和各级微课教学比赛而开展的,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应用效果却未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在于微课设计主要是基于教师主观愿望和理论分析而构建的,缺乏对学生需求和期望的了解,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2]。所以,在专题式微课开发之前,进行一定范围内有针对性的需求调研是有必要的,如微课视频的知识点选取、呈现方式(动画、图片等)、教师/学生出镜的期许(是否出镜、出镜的频次等)、教师授课语言风格(小品形式、相声形式、新闻联播形式等)、教师授课方法(角色扮演、小组研讨等),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其亲身体验专题式微课教学带来的益处。

(二)有序性原则

高职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微课的“微”学习内容正契合其认知特点。但基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容量小,学习内容孤立、破碎,容易造成学科知识碎片化问题。与专注于单个知识点的微课的零散、碎片、杂乱相比较,专题式微课虽然也采取碎片化的呈现方式,但微课之间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层次性、逻辑性,有序的内容衔接能更好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建构”和“问题解决能力”[3]。所以,专题式微课开发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需要结合某一学科模块或专题标准要求,从整体知识体系出发进行规划,并用相应的图文(如思维导图)明_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三)实用性原则

微课因其开发方便快捷、形式丰富多样、内容短小精悍而在高职院校广受追捧,特别是随着各级各类微课大赛的推动,近两年微课开发数量更是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但随之而来的是“微课不威(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基于微课的“草根”特性,技术门槛低、人人皆可参与开发,许多教师制作的微课沦为“带讲解声音和人头像的播放课件”;而部分参与比赛的微课过于关注特技效果,学生的注意力被复杂的背景音乐、动画所吸引,干扰了正常的学习思路,学习效果甚微[4]。因此,专题式微课在开发的时候,需要合理确定哪些知识点(如有代表性、普遍性及关键性的知识点)必须开发微课,哪些知识点(如能用文字、图片就可以说明的知识点)不宜开发微课。专题式微课的开发对象可以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划定范围,也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得出结论。此外,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度,不能喧宾夺主,演变为“信息技术秀”。

(四)共享性原则

微课只有能够共享,才能体现其教育教学的应用价值,否则便失去了开发它的本来意义。web4.0环境下,开放的平台为微课共享提供了便利,如微课网、微学习等。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也建立了独立的信息资源平台,供本校师生共享和使用。目前,大部分微课平台缺乏系统分类或排序,学习者查找所需的微课资源较为盲目和随意。虽然设置有搜索引擎,但由于开发者在上传微课时设置的关键词的精准性和完整性有限,极大地影响了检索效果和学习效果[5]。有序化、系列化的专题式微课对平台的要求更高,需要将与某一专题或学科相关的专题式微课整合成一个网络化学科体系,形成知识结构树,以避免彼此之间孤立而形成信息孤岛,使学习者能够直观、全面、准确地找到专题知识,并明确学习路径。

三、web4.0环境下高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微课开发一般需要经过选题设计、视频拍摄、后期加工、在线等环节。作为专题式微课,由于其固有的有序性和整体性,开发设计过程就显得更为繁杂。

(一)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流程

如图1所示,专题式微课开发与设计首先应明确教学对象,有针对性地选定开发主题(一般是某一模块或某一专题知识的学习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或技能考点),结合学情分析(分析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目标),按照一定的顺序和原则分解知识点(将专题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有序性),围绕核心知识点开发微课资源,制作出若干个系列化、连续性的微课(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学习任务单、微视频、微反思),最终选定平台共享微资源。

(二)专题式微课设计与开发实践

在学习高职课程“移动室内覆盖工程”时,由于设备种类较多,且参数指标比较复杂,学生设计移动室内覆盖方案进行设备选型时容易出错,针对此类现象,确定专题式微课设计开发主题为“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具体如图2所示。在明确此学习主题的学习对象、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之后,进行知识点分解。在课程标准中“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需掌握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分类、有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和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三个知识点,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及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得出“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知识点是学生最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在实际教学中有较多拓展和补充的案例,且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之间既存在逻辑上的关联,又相互具有独立性,非常适合开发成专题式微课。

1.合理规划微知识点

对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进行微知识点分解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加工、修改和重组,如图2所示,除课程标准要求的功分器、合路器、耦合器、电桥、衰减器及接头的选用(见图2微知识点1、2、4、6、7、9)以外,还结合学生平时易出现的问题或常见的需求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拓展的或具有引导性的微知识点“功分器与合路器的选用区别”、“功分器与耦合器的选用区别”、“衰减器与放大器的选用区别”(见图2微知识点3、5、8)。通过合理的规划,专题式微课的微知识点之间既相互独立,可以单独提取学习,又存在逻辑上的关联。最后,通过微知识点“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选用案例”将前面的微知识点串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有助于学习者形成“自我知识体系”。

2.高度重视微教案设计

专题式微课的核心竞争力是微教案设计。基于“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的教育理念,微知识点的教案设计首先务必定位准确,“无源式移动室内覆盖设备”专题式微课如针对高职二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新知识的讲解,如针对高职三年级学生,则教学设计应着重于知识框架的构建。此外,由于专题式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微教案设计应力求引入方式新颖,但需快速入题;内容主干要清晰,可剪掉不必要的旁枝末节,但需论据充分准确,不给人留下疑惑;课堂小结务必干脆利落,但需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有效推进微课资源库建设

专题式微课制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同时为保持其生命力,还需周期性地更新。在专题式微课制作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素材如课件、图片等,同时也会不断生成一些微课成品或半成品,如微课课件、视频片断、微教案、微练习、微反思等,这些微课素材与成品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资源库。要使庞大、繁杂的资源库变废为宝,将资源分门别类并建档,如有必要,可建立相应的导航界面。资源库的建立对于后期的微课更新或资源快速重组是非常实用的,可大大缩短微课制作周期。

此外根据教案设计制作微课件时,应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图片、文字、内容应准确无误。微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与层次性,设计出有难度等级的主观、客观习题;在微课程拍摄制作完毕后作为观摩和分析环节的微反思,应力求客观真实、有理有据、富有启发性。

web4.0r代为微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网络环境,高校微课正向专题式微课迈进。笔者仅针对专题式微课的开发与设计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关于制作评价与有效应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3.

[3]刘红霞,赵蔚,陈雷.基于“微课”本体特征的教学行为设计与实践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14(2):14-19.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5

关键词:微课课件,金属原子堆积模式,漫画形象

【中图分类号】G642

1.前言

微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与课程表现形式[1-5],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是某个重点教学环节而设计。微课通常以微型教学视频片段为表现模式,其教学时长较短,一般为5~15分钟,资源总体容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00m,便于教师与学生在线及下载学习[6]。微课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主题突出、指向明确、资源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因此,在高等学校课程中开展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可以有效变革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和效益,对构建学习型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材料/无机专业本科生教学中,金属原子堆积模式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其原因在于教学内容虽然不多,但知识点本身较为枯燥,且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结构学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如果使用通常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其他知识点一同讲授,不仅效果不佳,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微课教学对难理解的知识点具有独到的优势,因此,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金属原子堆积模式的讲解有可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微课课件是微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由于教学时间远远比普通课堂教学短,若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其教学课件与普通教学课件需有较大的不同,其关键在于要在短短数分钟教学时间内尽可能使学生保持高的视觉驻留和注意力,这就需要微课课件具有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新颖元素。另一方面,当前年轻的学生多对社会上的流行元素(如可爱的漫画形象)有特别的爱好,因此,如果在课件中适当引入漫画形象并使其贯穿整个课件和授课过程,可以吸引年轻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即依此设计了用于讲解金属原子堆积模式知识点的《金属中原子的堆积》微课课件,在课件中引入了一个"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以简明的漫画式绘图说明,从而在较为轻松的教学环境中,以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使得学生能清楚深入掌握金属原子堆积的知识。

2.《金属中原子的堆积》微课课件设计及特点

(1)"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的设计。

由于教学知识点为金属原子堆积模式,因此漫画形象的设计也必须与知识点相结合。经过选择,笔者在代表原子的"硬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带有"手"和"天使光环"的"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该形象贯穿整个微课用ppt课件,并且根据讲述内容的需要,"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可以具有不同的表情(兴奋、微笑、不高兴等等)以及动作,使得整个课件显得生动活泼,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见图1)。

图1.不同表情和动作的"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设计

(2)《金属中原子的堆积》微课课件设计及"原子神使"漫画形象对课件的引导作用。

《金属中原子的堆积》微课教学设计主要介绍向学生介绍金属原子堆积的几种结构,包括简单立方堆积(SC)、体心立方堆积(BCC)、立方密堆积(HCp)和面心立方堆积(FCC)。并详细讲述这些堆积模式的特点和区别,介绍原子堆积因子(apF)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于不同堆积模式尤其是立方密堆积(HCp)和面心立方堆积(FCC)的特点和区别。为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使用"原子神使"漫画形象贯穿整个课件,除了使用"原子神使"不同表情和动作以吸引学生注意外,为了能够在一开始吸引学生注意力,在展示授课题目和"原子神使"后,以一个虚拟的漫画故事开头引出授课内容(见图2),不仅做到简明扼要,同时一开始就有让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其能够集中注意力进入正题。

图2.通过一个虚拟的漫画故事引入教学内容

图3."原子神使"的"语言"对讲解简单立方堆积模式的作用

同时,笔者还赋予"原子神使"以"语言",灵活应用出自"原子神使"的提示,突出、提醒和解释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对不同的堆积模式进行说明时,首先讲解的是简单立方堆积(SC),由于该模式比较简单,因此可以使用幽默的语言"神会不喜欢的"来获得学生的注意(见图3)。

而在讲解体心立方堆积模式(BCC)和面心立方堆积(FCC)时,由于这些堆积模式较为复杂,许多学生对该堆积模式中单位晶胞中的原子数难以理解,从而不自觉地忽略该知识点。因此设计中令"原子神使"使用幽默的语言提示方式(见图4、5),说明了晶胞中数目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记忆。此外,对于结构复杂的面心立方堆积(FCC)时,还使用"如此复杂的结构本使要好好参详"等幽默语言以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

图4"原子神使"的"语言"对讲解体心立方堆积模式的作用

图5"原子神使"的"语言"对讲解面心立方堆积模式的作用

立方密堆积(HCp)和面心立方堆积(FCC)的特点和区别是本教学设计中的一个突出难点,笔者用堆积层平移的方法对两个结构进行比较,并用"原子神使"的"语言"对两种结构的区别和联系做了关键性解释,从而使学生对该知识点一目了然(见图6)。

图6"原子神使"的"语言"对讲解面心立方堆积和立方密堆积区别的作用

(3)教学效果。

利用该课课件录制成相应的微课视频,对金属材料专业的三年级本科生进行了试验性教学,获得了学生的广泛好评。课后交流显示,学习过本微课的学生均能较好掌握金属原子堆积的几种结构和原子堆积因子的计算方法,并掌握这些堆积模式的特点和区别。同时学生普遍反映课件新颖有趣,讲解深入浅出,能够较为轻松地获得相关知识。

3.结论

为了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金属原子堆积模式的教学,本文介绍了用于讲解金属原子堆积模式知识点的《金属中原子的堆积》微课课件的设计思路和特点,该微课课件的突出特点是引入了一个"原子神使"的漫画形象,并利用漫画形象及其幽默语言贯穿整个课件和授课过程,可以有效抓住年轻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活跃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设计可以看出,结合漫画形象等当前流行元素,可以获得新颖有趣的教学课件,大大提高微课课程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对微课资源的发展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环境建设与资源开发[J].2011,10,61-65.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3,4,23-26.

[3]胡铁生.区域性优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3,4,19-22.

[4]胡铁生.中小学微课建设与应用难点问题透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J].2013,4,15-18.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6

关键词:微课程;微视频;教学;高中思想政治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因此,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一、微课程的内涵及特点

“微课程”,又称微型课程:起源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1993年所提出的60秒课程;提出于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penrose的聚焦式的学习体验;引进于我国著名的微课实践研究者,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的胡铁生老师,他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中国的另一名著名学者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进一步把微课程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笔者认为应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微课程的涵义:对学生来讲微课程是一种丰富的学习资源;对于教师来说微课程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教学改革而言,微课程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的尝试和革新,将有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和推进。

综合来看,微课程是以微视频为核心内容,与此同时辅助以微课件、微教案、微反思、微点评等,因而其特点就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控、利掌握的特点。

二、微课程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

有人说书应该越读越薄才称得上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因为书中的各种知识和信息都已渐渐被读者所吸收;而笔者认为读书不能越读越薄,更不能越读越厚看不下去,读书应该像伸缩自如的弹簧一样:想看薄就提纲挈领、抓住中心,想看厚就细细咀嚼、体味深意。笔者将这一理念应用到了微课程的设计和教学中,在此仅以高中政治必修一《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为例,展示一下设计过程。

1.课前:告别传统备课形式,利用多种形式把课“备厚”

传统的备课形式往往是“教材+教学参考书+备课本”,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绿色环保节约资源的理念深入人心,办公无纸化、电子化也应运而生,教师备课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之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怎么才能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更多的知识,这更需要教师在备课这一环节上做足准备工作,认真备课、仔细备课、充足备课、超前备课。教师要广泛搜集各种资料,在倒满学生的“碗”之前先装满自己的“桶”。在制作微视频课件过程中坚持紧密围绕主要知识点进行阐释,主题突出,特点鲜明,结合本学科自身特点,选材要集时政性和趣味性于一身。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丰富多彩,往往也出现良莠不齐的显现,需要教师对资源进行筛选和整合,并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准备“教学预案”,案例选择上留有“替补队员”,即一节课的内容至少准备两种以上不同版本的教学案,以备不时之需。

2.课中:告别“满堂灌”,少讲、精讲把课“上薄”

让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微课程学习任务式导学案,汇总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对学生分困惑和误区进行合作探究,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释疑解惑。微课程学习任务式导学案步骤如下:

(1)课题: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

(2)达到目标:通过阅读教材和微视频资料,完成“任务导引”环节的任务,了解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流程示意:微课程资源上传与共享学生小组内合作探究学生课上小组间合作探究教师课上释疑解惑学生温故知新。

(4)任务导引:

学习任务一:货币的本质

问题1:货币从何而来?

问题2:为什么必须用货币购买商品?

问题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学习任务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问题1:货币的职能有哪些?

问题2:实际生活中怎么区别货币的不同职能?

学习任务三:纸币

问题1:什么是纸币?

问题2:国家能不能想发行多少纸币就发行多少纸币?

(5)反思:说出自己的疑问,或提出建议。

3.课下:教师总结反思,学生复习巩固,把收获“变厚”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通过反思,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具体地对于某一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展开思考、寻求对策,从而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有效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进而积极影响后续的教学行为。复习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而且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领悟和理解,也能使基本技能进一步熟练。“温故而知新”,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才能有所收获,有所积累,为新知识的获取做下应有的铺垫。教师的不断总结反思,学生积极地复习巩固,能使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双方都收获颇丰、满载而归。

三、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微课程的思考

与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能够突出主题;方式新颖灵活,便于操作使用;资源丰富广泛,易于改进扩充。其优势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不少的问题与挑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1.学生层面

由于微课程中最核心的环节微视频的观看由学生课前独立完成,其主动性难于掌控;而对于导学案使用,其有效性也不好监控。以至于有些家长开始担心学生会以观看教学视频为由,使用网络做出一些学习之外的事情。

2.教师层面

由于有些教师对于微课程知之甚少,对其实际的操作流程不甚熟练,加之微视频制作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材料的甄别选择、网络技术的应用等,对一些教师而言无疑是加大了工作量,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一些应付差事、消极怠慢的情绪。

3.学校管理者层面

由于微课程教学是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应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尝试,所以对于学校的教学硬件提出较高的要求。

微课程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辅助和补充。一切新事物的发展和成熟都需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中间过程肯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微课程也是如此。但是一定要相信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要相信微课程必然会迎来一轮新的曙光。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7

微课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内容、时间虽短,但对教学过程的要求却很严格,尤其强调教学过程中完整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虽不同于传统教学形式中师生面对面的教学,但也不能因此而忽略隐性的受教育者。同时,微课教学不仅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微课教学可以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微课,内容虽微,但过程却要求完整。这就使得微课内容往往围绕某一知识点而展开,教师可以把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作为微课的课程内容。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微课可运用于学生课前的预习或者课后的复习。中小学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这些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在学生中深受喜爱。有的学生甚至将微课下载到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上,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学习。青年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辅助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自主预习或复习。同时,微课内容丰富多彩,即使同一微课内容,教学方式也会各异,教学的重难点也各有侧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课进行重难点的强化或重要知识点的巩固。教师也可以直接把微课作为课堂小结、重难点分析等加以应用,既可以节省教师的课堂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师课堂的教学效率。

2.教师可以通过微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面向学生讲授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同步进行的双向行为。而微课课堂,学生面对的是视频里的教师,教师面对的是电脑屏幕中里的学生,师生交流由直接转为间接。相比传统课堂中教师时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言,微课中的学生就相对比较自由,亦不用因惧怕教师权威而被动学习知识。此时,微课教学的性质就由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习的决定权也由教师转为学生自己掌控。微课的课程内容大多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或重难点,学生在校后学习中遇到疑惑,可以运用微课得以解决,从而提高自身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微课教程,也可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微课,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鼓励开展微课研究,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微课,作为教育领域内教师发展的新平台,更有利于青年教师知识素养与能力素养的提升。

1.知识素养。区别于传统封闭式的学校教学,微课的受教群体不仅仅是实际课堂中已经熟知的学生,更多的是互联网时代下千差万别的各类学生。因此,在微课研究时,如何针对各类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同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区别于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来讲解、扩充知识。青年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文化,才能应对各类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应对自如。而不断更新的知识层次结构又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青年教师要在已由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不间断地接触新事物,学习新知识。通过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素养来适应变幻莫测的知识社会。此外,还要有专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通过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能力素养。微课,作为一种聚焦式的教学形式,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短短几分钟的教学时长要求包含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比较缺乏教育实践经验,是否能准确地把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能否分清主次,教学时长能否由原来的45分钟浓缩为短短的几分钟,而且短时间里能否完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此时,微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课研究中,青年教师要通过明确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技能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微课教学中,最首要的问题是确定教学内容,而相比传统教学内容,微课的教学内容缺少规范的教材、和统一的标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选择、规划上掌握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优秀的微课教师往往会把教学重点、难点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就容易胡子眉毛一起抓,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此外,一旦教学内容确定,教师就应考虑怎么教。作为开放式的网络课堂,教师应区别于传统的学校课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区别于严肃的学校课堂教学,微课课堂中教师可植入新鲜元素,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不一样的视听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好的视频,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亦可观看其他教师的微课,认真分析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不同于传统教学效果的延时性,网络课堂可及时得到学生们的反馈,教师也可及时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通过教师反思和学生反馈,进一步达到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目的,更有益于青年教师总结教学经验,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发展。

三、推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青年教师道德素养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8

关键词:课程微信号;城乡规划;地理类课程;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74-03

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背景下,城乡治理模式转变对城乡地区发展空间的布局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区域综合分析与宏观规划布局把握方面的能力要求向新时期规划从业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并为城乡规划专业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

1地理类课程微信号的构思溯源

目前城乡规划专业在多数高校的开设类型大体为两种:一是“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多由建筑学专业发展裂变而来,修学年限为四年或五年,属工学学位;一是“地理学”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过去称“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传承于地理学专业的教学传统,修学年限为四年,属理学学位。前者因其沿袭了建筑学专业培养传统,因而更加注重城市物质形态空间的规划设计,强于设计;后者因其衍生于地理学,因而更加注重规划对象的综合分析及地表事物的空间感知培养,更加倾向高层次专门化人才的定制式培养和区域宏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分析为主的政策咨询,强于分析[1,2]。鉴于规划专业高等教育肇始于土木及建筑高校的历史渊源,导致工科学历背景在当前规划从业人员中相较于理科学历背景占据绝对优势,因其地理基础知识背景欠缺所导致的对规划区所依托的本底要素缺乏理性认识,深刻影响着规划从业中的业务质量,并且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需求。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在工科城乡规划专业不同程度地涉及了地理类课程的教学安排,然而,受制于教师专业背景、学生的思维习惯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地理类课程教学具有很高的开放性,与时俱进的信息摄取是学习地理类课程的关键,也是找准最新问题导向并形成良好规划素养的关键,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做到课内知识讲解和课外知识拓展的兼顾并重,尤其是课外内容拓新因其时效性强、信息海量,依赖单一的课堂教学进行知识拓新收效甚微。因此,探索如何将其快速、及时、精准地传递给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课外延展成为地理类课程教学中值得深思的重要问题。

根据腾讯公司的2015年业绩报告,微信目前已有超过6亿注册用户。从年龄分组看,18~25岁的微信用户占45.4%;从职业构成看,学生占19.7%;从使用频率看,61%的用户每天登陆微信超过10次。由此可见,微信已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沟通交流的主要通信平台之一。并且,微信号服务模式已在商业、政务、公共服务、学术期刊等领域已有较为广泛应用,同时,在英语、医学等学科也开始不断尝试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通过微信平台,每周推送典型案例、典型图片、练习题以及咨询讨论等课外延伸学习内容来进行应用型实践教学[3-6]。而地理类课程教学中,此类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平台应用却鲜有涉猎。微信号的出现,恰好为地理类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提供可能的途径,因此,在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化覆盖日益扩大的背景下,通过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的构建与使用,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内知识、拓展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素养,提升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2核心概念解析

1)城乡规划专业中的地理类课程

地理类课程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和《GiS在城乡规划中的应用》5门课程。上述课程对于理科性质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来说,是专业核心课程,而对于工科性质的城乡规划专业来说,多数学校仅选择其中几门定位为专业方向课予以开设,对其重程度远远不够。鉴于工科学历背景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生存在理论思维与宏观视角滞后于专业技能的普遍共性,而地理类课程分别讲授人地关系作用机制、农工商业选址、城市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要素分析与规划方法以及城市规划中的科学方法与前沿技术等内容,提供了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中由微观到宏观,由理论到实践,由普通推及个案的完整脉络体系,尤其贯穿其中的GiS技术更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辅助决策的关键前沿技术,因此认为工科城乡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地理类课程的渗透程度。

2)微信号

微信号是指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免费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可单聊及群聊的手机通信软件,通常简称微信。本文所述微信号包括公众号、微信群和个人号3类。地理类课程存在图形知识信息丰富多元、地理差异性与过程动态性等特点,而微信号所具备的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信息传输精准且内容丰富,以及大众普及度高等特点,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和师生精力限制带来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学内容延展性差,以及师生、生生交流互动行差等缺点,为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提供了可能。

基于上述考虑,立足于当前微信号在大众日常生活中的高度普及和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考虑引入课程微信号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创新城乡规划专业地理类课程教学手段的新尝试。

3基于微信号教学平台的地理类课程教学设计要点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9

关键词微课特点实施优势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6.06.042

abstractthemicroclass,whichistheneweducationresourcesofthenetworkage,itcannotonlymeetthepersonalizedneedsofstudentstolearnanytimeandanywhere,butalsobringnewdevelopmentopportunitiesforteacher'sprofessionaldevelopment.microclasses,withthewayofbreakupthewholeintopartsandthekeybreakthroughinthekeypointanddifficultyinteaching,thatopensanewworldforourteachingandlearning.

Keywordsmicroclass;characteristic;implementation;advantage

随着微博、微信、微讲座、微电影等信息传播方式的逐渐盛行,人类进入了一个多样化的“微学习”时代。微课,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建设和学习模式,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时展的需求,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教学效应。

1关于微课

我国微课的最早实践与研究者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精心设计和开发的一种短小精悍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微型课程资源。①

微课是为学生的个性化自主高效学习而设计制作的一种新微型课程资源,也是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微型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

微课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②(1)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微课主要是解决课程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教学目标相对单一,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2)用时短。微课的视频时间较短,一般为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3)易制作。由于微课内容微小,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为微课的创作者。(4)易传播。“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或者下载,可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随需学习的需求。(5)易扩展。因为微课短小精炼,主题突出,所以,研究内容容易表达、研究成果容易转化。

2“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什么需要微课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是中职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工作岗位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微课,因为其“短、小、精、悍”,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每次利用简短的几分钟,就可以将有疑问的知识点或技能解决,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3微课在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微课在教学中的的实施一般可按照以下5个阶段进行:确定选题教学设计微课件制作录制微视频微课。

3.1确定选题

确定选题是制作微课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和基础。选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选题要“小而精”。教师精心选取教学环节中的某一知识点,针对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2)微课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哪些知识点比较有求知欲、对哪些问题比较难理解等问题,才能更好地制作出满足学生需求的微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2教学设计

教学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设计。为使微课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首先必须认真进行教学设计。③教学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教学设计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质量。教学设计包括分析学习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资源、确定教学流程及练习设计等环节。笔者以电子表格excel章节的《邮件合并》微课教学设计为例进行说明,如表1所示。

3.3微课件制作

微视频的制作一般采用录屏的方式,所以,制作一个图文并茂的ppt演示文稿就成为了关键环节。制作ppt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ppt不要制作得过于繁杂,力求简洁,注意留白。(2)注意色彩搭配。合理的色彩搭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改善学习过程中的理解与记忆能力。(3)使用适当的字体,补充字体不要超过两个,所有幻灯片字体的风格要统一。(4)切记不要使用太多的艺术字和动画。艺术字太多显花哨,动画太多容易分散注意力。(5)插入的图片要清晰。如果是网上下载的图片,要去掉水印后再使用。(6)如果有需要,可以插入Flas、视频等进行辅助教学。

3.4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的核心内容。录制微视频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录屏软件,并能熟练操作,CamtasiaStudio、microsoftpowerpoint2010、BBFlashBackpro等软件都可以进行屏幕录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录屏软件是CamtasiaStudio。

无论选择的录屏软件是什么,录屏的操作步骤大致如下:(1)打开做好的ppt演示文稿。(2)启动录屏软件。(3)单击“录制屏幕”按钮,开始录制工作。一边放映ppt,一边讲解ppt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放映ppt的速度要适当,讲解ppt的声音要洪亮、饱满、有激情。(4)ppt放映完成后,单击“停止录制”按钮,并导出视频。如果对导出的视频效果不满意,可以使用CamtasiaStudio、premierepro、BBFlashBackpro等软件进行后期处理。(5)如果有需要,可以给视频添加背景音乐,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3.5微课

微课的共享与应用是制作微课的最终目的,所以微课是制作微课的最后环节。一节完整的微课包括微视频、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微点评等配套资源,教师将需要的微课资源打包上传到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以供学习者下载观看学习。

对于不同的学习对象,的微课资源也要有所区别,如表2所示。

4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使用微课教学具有如下优势:(1)益于直接学习知识点。与传统教学模式(一般分为课前复习、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程小结等诸多环节)相比,微课去除了繁琐冗余的铺垫,④将所学知识点制作成了一个个只有数分钟的微课程视频,学生能从微视频中直接学习所需知识点。(2)益于按需学习知识点。“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为很多章节,每个章节又有很多不同的知识点,学生可根据需要从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中搜索自己最想学、最需要、最感兴趣的知识点的微视频进行观看学习。(3)益于便捷学习知识点。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知识,而在互联网普及的当下,学生可通过校园网或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的实现自主学习。(4)益于有效学习知识点。微课用时短,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观看微视频,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5)益于巩固强化知识点。对于课堂上没有消化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课后反复观看微视频或者通过完成微练习,达到掌握、巩固、强化知识点的目的。

5结语

微课是网络时代的新型教育资源,它不但能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强化巩固知识,而且能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微课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教师通过区域或校本微课资源平台进行基于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微课学习和反思,分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学习了他人的教学智慧,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注释

①胡铁生等.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16-21.

②胡铁生,胡永春.微课制作方法与技术[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4.

微型课与微课的区别篇10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微博、微电影、微小说等,昭示着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微的时代,“微课”也应运而生。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在大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在小学教学中也被适用。“微课”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师的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型课程。这段小型课程的学习,不仅包括教师录制视频的活动,也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流程,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微课”。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仅仅是录制的一段教师上课的内容,其实质是一段教师课堂授课的实录,不具有“微课”所需要的教学体系。因此,“微课”的评价标准,既需要教师授课的微视频,也需要学生整个“微课”学习活动的具体安排[3]。

1小学生能否适用“微课”教学模式

对小学生是否能够开展“微课”教学,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上纷繁的内容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在小学教育中使用“微课”教学,特别是课堂后的“微课”教学则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家长反映小学生回家后以教师要求的“微课”学习为依据,名义上是学习课程内容,但实际上想的是应付完教师要求的教学内容后,为在计算机上玩游戏寻求一个契机,这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视力,同时也可能造成小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

所以,小学生能够开展“微课”教学需要进行详细的论证与研究。现今,“微课”教学已在很多大中城市展开,通过实地考察及教学评估,发现通过“微课”教学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更加牢固,在实际应用中也更加灵活多变。“微课”主要是把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归纳然后进行集中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全面、系统、深刻的掌握,在遇到有关这类知识点的题型时,也能轻车熟路地做对。所以“微课”教学的系统性及全面性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通过“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在课后利用极少的时间完成“微课”教学视频或其他形式的“微课”载体,可以从中探索到正确的教学方法及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使小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完成“微课”教学,可以显著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1]。

2“微课”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微课”教学内容的考察,发现很多小学教师设计的“微课”教学内容虽然知识点比较系统、逻辑分明,但是整体感觉比较枯燥,不太吸引人的眼球。再加上小学生对事物的趣味性要求较大,只有吸引他们的注意,提起其兴趣,他们才会去接受,去学习。所以,“微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是需要我们重点研究的课题。

教师在选择或者设计微课程时要符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信息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这都与中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小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时,接受知识的程度与知识的趣味性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微课程设计时,要采取符合小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如采取动画的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可以将真人的视频授课做成Flas形式,这样色彩鲜明,活泼俏皮的讲解方式可以获得小学生的喜爱,提高其知识的掌握水平。

3小学生“微课”的教学载体

如何开展“微课”的教学内容,寻求合适的教学载体是我们应该重点研究的。

教师实践环节中开展“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微课”的学习,对知识点能够系统掌握,理解得更加深刻。所以,只要可以达到“微课”的教学目标,结合中国的国情,其他形式的“微课”载体也是可以适用的。不仅仅是微视频一种形式,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特性及情境需求通过录音、文本、ppt等形式进行“微课”教学。同时,现在大多数学校中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施,教师可以将“微课”教学内容放到课堂中,在每节课前10分钟,对上一堂课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系统、深刻[2]。

4小学生“微课”日后的研究方向

针对现在小学“微课”的教学实践,日后小学生“微课”研究的重点方向是,教师的“微课”内容及设计方式,如何设计能够最大化地吸引小学生的眼球的微课,使其愿意去学、认真去学,对知识点能够最大化的掌握。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南园小学,河北秦皇岛066200)

参考文献:

[1]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