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制造培训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4:50

绿色制造培训篇1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班班主任及班委会名单。

4、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制度。

XX乡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3、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班班主任及班委会名单。

4、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学员管理制度。

XX乡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关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な榕嘌倒ぷ鞯耐骋话才藕筒渴穑苹Spanlang=en-US>2004年在全乡范围内培训300名农民绿证学员,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位,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培训目的:

在全乡范围选拔一批优秀农民参加此次培训。提高学员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并且通过学员的带动,使全乡农业生产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二、任务目标

2004年度计划在全乡培训农民绿证学员300人(具体见附件)

三、培训内容

按照省市下达的培训内容结合我乡农业开发项目和种植业结构调整需求,我乡确定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两个专业,对优质水稻栽培、高油大豆栽培的操作规程进行系统培训。

四、保证措施及要求

1、要保证培训的任务落实。本年度下达的绿色证书培训,属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科技保证措施。为了保证此项工作落到实处,此次培训的学员均具有代表性,能真正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2、培训质量。按计划下达的培训人数和培训专业,组织开展培训重点选拔科技示范户和种田能手,参加培训,注重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保证规定的学时数量。培训教材统一编、订、发放。培训结束后,按要求组织相应的考试,合格者发给由农业部统一印制的绿色证书。

3、规范管理。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台帐,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教案、学员点名册和记分册。学员登记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学员情况统计表及各项管理制度,提供培训实验,实习场所,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4、加强教学班管理。为保质保量地完成200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区绿色证书培训任务,特成立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见附表2),按专业成立了6个教学班(每个班50人)和班委会。制定学员守责、教师职责、考务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和班委会、教师名单并塑封张贴上墙。

附件:

1、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任务表。

2、2004年度XX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绿色证书培训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绿色制造培训篇2

市场经济竞争根本上是人才的竞争。在新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本是人力资本,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

为此,必须全面推进“以人为本”为思想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员工视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不但要从观念上重视,更重要的是在行动上把员工放在第一位,造就认同、忠诚企业的员工,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其中重点,应放在“三个机制”的建设上,即:一要激活用人机制;二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三是在科学设计激励机制的同时,应积极探索设计员工的职业生涯的科学方法。

激活用人机制,就是要不拘一格、视才录用。为此,要重视工作岗位分析、任务分析在用人环节上的重要性。通过严密的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找准工作需求点,根据需求用人,真正作到因岗置人,择优用人。

完善培训机制。培训工作要有计划地管理,从评估培训需求,到确定培训内容,再到选择培训方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培训方法的选择上,要注重体现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灵活性、生动性等特征。要通过多种形式为受训者提供受训信息,例如包括授课、座谈会、动作要领图解、系统考察、指定阅读书目、多媒体教学、案理分析会、情景模拟训练、知识竞赛等;要灵活多样地选择培训方式,例如交叉培训、换岗培训、定向培训、工作岗位培训等。在抓好员工技能培训的同时,更要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同时要重视为员工提供进修深造的机会,要创造员工发展的机会等等。

实施激励机制,就是要在待遇激励上坚持按岗、按劳、按效取酬,做到公正、公平;奖励激励上恰当地设立奖励目标,掌握奖励时机和频率;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重精神激励,发挥好目标激励、品牌激励、荣誉激励、兴趣激励、参与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的作用。

以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为创立企业文化的核心,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在工资福利待遇、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员工素质培养与发展机会等方面,形成了有效激励机制。

(二)、全面质量管理意识

全面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要建立起一套优质稳定的服务体系,就必须树立牢固的质量观念;就要强化星级管理意识,保持星级服务水平,提升星级管理质量。

为此,一方面是建立健全质量检查制度,严格加强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工作。

()、明确质量管理教育训练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知识及质量管理技能,使员工充分了解质量管理作业内容及方法,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使质量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理论与实施技巧有良好基础,以发挥质量管理的最大效果,以及协助协作机构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基本教育训练的对象为全体员工。

()、质量管理专门教育的对象为质量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各级工程师与部门主管。

()、训练的方式,主要包括:企业内训练:为本企业内部自行训练,由企业讲授或外聘专家教授来企业进行讲授。企业外训练:选派员工参加外界举办的质量管理讲座。

()、制定“质量管理教育训练长期计划”,该计划应列出各部岗位人员应接受的训练,经核准后,依据长期计划,拟订“质量管理教育训练年度计划”,列出各部门应受训人数,经酒店领导核准后实施。

()、作好员工质量管理教育训练记录,记录培训的课程名称、时数、日期等,培训记录是对培训工作进行效果测评的重要依据。

(三)绿色营销战略意识

绿色营销是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顾客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使用和符合良好社会道德准则的商品和服务,并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生产和销售方式,引导并满足消费者有利于环境保护及身心健康的需求。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营销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保护及改善,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实行养护式经营,确保消费者使用产品的安全、卫生、方便,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

实施绿色营销战略,需要贯彻“”管理原则,即研究():重视研究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对策;减少():减少或消除有害废弃物的排放;循环():对废旧物进行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再开发()变普通产品为绿色产品;保护():积极参与社区的环保活动,树立环保意识。

绿色制造培训篇3

走进三合村,旧貌换新颜的感觉扑面而来,原来的村委会土木房被镶嵌瓷砖的砖房所取代,大棚蔬菜长势喜人,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变了,村民们尽情地享受着以前不敢奢望的美好生活。前些年还非常落后的三合村,何以在短短的几年间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三合村的发展变化,除得益于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外,最主要的一点是农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绿色证书示范村建设发挥了引领作用。

二、绿色证书培训与示范村的带动作用

(一)脱贫致富要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前提

以前三合村主要劳动力一年内除大小春两季农忙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做点简单的手工(如编织草席),也有少数农民外出打工或到滇池捕鱼。由于滇池鱼量减少,捕鱼难于维持家庭一般经济开支。过去拥有“鱼米之乡”美称的三合村,逐渐变成了经济贫困村。为了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各级党委政府和村委会虽多次动员并组织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但收效甚微。村委会领导班子认识到只有提高农民的发展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才能转变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和鼓励农民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才能尽快脱贫致富。

(二)产业结构调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针对该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意识不强,缺乏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实际,云南省晋宁县农广校对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科技培训与发展开展调研。通过深入调查分析,结合晋宁县属城郊服务型农业和三合村的水利、区位、交通优势,晋宁县农广校向村委会提出了“用科学发展指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建议:跳出从前以种粮为主的框架,逐步调整和发展多种经营。以种植业为主,大力发展精细蔬菜,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并把蔬菜生产发展成为今后三合村的支柱产业。同时在蔬菜品种上加大对精细蔬菜优良品种的引进力度,提高精细菜的市场占有率。在水产养殖业方面,提高水产品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产量、提升品质,提高水产品养殖收入在农村总收入中的比例。

(三)发展现代农业要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先导

晋宁县农广校(绿证办)在摸清三合村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村经济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调整产业结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与技术推广是关键。按照城郊服务型农业发展的方向和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实现用绿色证书培训提高基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用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的拓展,尽快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勤劳致富奔小康的目的,县绿证办与三合村委会领导班子、群众一起探讨农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方向,实施农科教相结合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制定与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后相适应的培训计划及具体措施。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三合村的农业总收入和人均收入有一个较大提高。

(四)创新绿色证书培训方式,创建绿色证书示范村和农民科技书屋

为了使绿色证书培训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农民走“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化发展“绿色证书示范村奔小康”道路,晋宁县农广校经省绿证办同意在三合村委会辖区的6个村民小组中开展“绿色证书奔小康示范村建设”试点工作,通过培训,产业结构调整就由动员阶段转为农户自发调整阶段。使过去只知道捕鱼和种粮的农户学到了2~3门专业科技知识,村民的科技意识有了明显提高。通过召开村组动员会、科技培训等形式,从思想上和技术上引导和转变农民种植经济作物“一无技术、二无资金、三怕卖不出去、四怕没饭吃”的思想观念。通过现代农业综合技术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户较为牢固地尽快掌握1~2门农业种植或水产品养殖基本知识和生产技能,使农户生产出来的精细蔬菜产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符合市场需求。同时建起了“农民科技书屋”,县农广校积极协调和指导各村委会配备图书室,包括电视机、VCD播放机和书柜,为每个科技书屋赠送不同科目、价值人民币4000元的图书250册,光碟70片。该村农民科技书屋在县农广校的指导和村委会专人负责管理下,已逐步成为向农民宣传政策法规、信息交流、传播农业科技知识的中心和开展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阵地。

(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终身教育

为了巩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果,县农广校与村委会一起每年都结合蔬菜生产季节和农户需求进行2~3次蔬菜栽培管理及病害防治培训,及时解决农户在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同时根据农户连续种植“甜脆豌豆、大白菜和青花”蔬菜品种,造成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日趋严重和土壤肥力退化的事实,结合市场变化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县农广校及时培训和引导农户改良土壤、调整蔬菜品种结构,发展西芹和甜椒等生产,为三合村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生产技能、验证培训效果、延伸绿色证书培训,省农广校农业―251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还对三合村持有绿色证书的农民开展初级蔬菜园艺工职业技能鉴定。为了延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科技培训层次、实现农民终身教育,为农民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晋宁县农广校在该村还举办“园艺”中专班。《人民日报》记者陈娟曾到该村进行采访,发表了《绿证:农民致富的证书》,文章说“通过培训,全县农民收入至少增收了二至三成……”。该县《绿证村建设成效显著实现户均增收千元》荣获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准备了一大批新型农民人才资源。

(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增收

晋宁县走绿色证书培训与示范村建设发展之路,使村民们逐步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经济效益明显:该村种植石竹、玫瑰、康乃馨等花卉共150多亩;种植西芹、生菜、西蓝花等蔬菜1200亩。通过技术培训引导和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了三合村过去种水稻亩均年收入不足500元的贫困落后面貌。据统计2008年三合村全村人均总收入达1595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88元(县农经站提供),实现了“培训一批农民、开发一种资源、建立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农民增收效益显著。

社会效益明显:(1)解决农村一部分就业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据测算,由于产业调整,带动农村2700多人就业。(2)实施培训、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科学管理模式,带动全县蔬菜管理水平的提高,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进程。(3)绿色证书培训示范村,引领村民应用科技进行栽培和生产管理,无公害蔬菜的意识、科技意识深入人心。(4)让消费者真正吃到了放心蔬菜。培训有效地杜绝了使用高毒农药的现象,蔬菜的质量得到了保证,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有绝对优势。(5)降低了、打架斗殴、封建迷信等陋习现象的发生,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生态效益显著:(1)晋宁县位于滇池之滨,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通过无公害蔬菜的种植,可起到水土保持,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2)鼓励农户大量使用农家肥,可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对于改良土壤,减轻滇池面源污染,减轻土壤污染,开创绿色产业,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3)鼓励农户利用农作物副产物和秸秆资源,通过堆捂发酵后还田,可有效地杀死病原微生物,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维护农业生态环境。

如今的新街乡三合村,村容村貌建设日新月异,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正在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朝着农业生态环境优美,邻里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方向发展。

三、晋宁县绿色证书培训与示范村建设的运作方式

一是抓好“四个结合”:一抓理论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二抓培训专业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三抓培训和季节性生产相结合,即:农忙时少(组织教)学,农闲时多学,使学员生产和学习两不误;四抓集中面授与学员自学相结合。即:集中面授几天后,由学员自学和实践一段时间,再集中面授一段时间,反复多次,最后进行结业考试。四个结合,既照顾到全县农业生产面上的工作,又为学员的学习与实践提供了方便,从而为绿色证书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找到了结合点。

二是建立机构,采取六项措施:成立县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晋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绿色证书工程的安排意见》;成立了各乡(镇)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每年与各乡(镇)签订绿色证书培训责任书;配套绿色证书培训经费,乡(镇)按照每培训一名学员配套5~20元的经费;成立了县绿色证书制度行业考评小组,严格把好绿色证书培训、考试、考核关,确保绿色证书的培训质量。

三是制定绿色证书示范村实施规范:《实施规范》涉及培训目标、建立绿色证书示范村的条件、要达到的经济指标要求、培训经费补助、培训内容及方式、对示范村的具体要求与管理、绿色证书示范村的发展方向等七个方面。绿色证书示范村的建设与培训考试结束后,每年还进行1~2次的绿色证书提高型技术管理与经验交流学习培训。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解决了示范村农户日常工作中的许多技术性问题,为科技兴农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晋宁县通过绿色证书示范村的建设,以绿色证书培训引导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生产,吸引企业、营销大户进入基地收购,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链环,公司与农户按照市场规律、采取优质优价销售方式,加快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培训作引导、由企业来运作、请农户来参与”的绿色证书示范村建设路子,值得借鉴。

四、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云南各地在绿色证书制度工作中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但绿色证书制度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值得我们去追根寻源。当前,绿证培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各州市之间重视程度的不平衡,经费投入的不平衡,培训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平衡,措施与工作方法及宣传等方面的不平衡。

二是由于领导的频繁更替,各级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逐渐虚化,绿证培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弱化,农民科技教育事业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发展较为缓慢。

三是绿色证书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尽管各地采取不同方式和渠道筹资376万元开展农民培训,但与需要完成的培训任务相差甚远,人均不足40元。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绿色证书培训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是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的滞后,不能更好地激发农民参与到绿证培训中来。即使参加培训合格,也不愿意或拿不出钱办绿色证书。

五是由于绿证培训经费的严重短缺,导致培训教材的短缺,特别是地方性自编教材极少。教材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实效性。

六是部分州(市)县(区)因所谓的“资源整合”,撤并农广校或绿证办,削弱了师资力量。有的地方还把农民职业教育定为差额预算(或补贴)单位,严重动摇了农广校作为政府开展农民教育的公益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弱化了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弱化了农广校在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基地作用,弱化了农广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中的主阵地作用。

(二)讨论和建议

根据各地取得的成绩、积累的经验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讨论,并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充实和调整各地绿色证书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人及联络员,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听取一次绿色证书工作汇报;要充分发挥农广校的重要作用,按照有利于巩固和加强的原则,保持农广校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强化农广校作为政府开展农民教育的公益事业单位的主体地位,要建立可靠的质量保障机制,建立科学的农民教育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开展质量评估,认真督查教学计划、教学环节落实情况和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2.增加投入

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民教育培训投入体制,增加投入。要通过立法,使农民教育法制化,制定鼓励农民学习的优惠政策和确保对农民实施素质教育必要的费用等。要建立调动农民参加教育培训积极性的激励机制,通过对农民参加教育培训进行补贴、制定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配套优惠政策、开展表彰奖励活动等方式,引导农民自觉参加教育培训,使农民真正认识到参加教育培训与不参加教育培训在个人收入、社会待遇和权益保障等方面大不一样,把农广校系统建设成为加快全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

3.重点培训

继续面向主体农民、骨干农民、核心农户、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农村妇女、农村中学以及农民企业家等开展重点培训,要分级分层“建设绿色证书示范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继续推行绿色证书进军营、进学堂、进支部、进村寨、进“高墙”、进企业等培训模式,延伸培训领域,拓宽培训范围。开展绿色证书培训既要灵活多样,又要强化管理、规范考核、提高质量。

4.创新模式

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指导、监督,加强教材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做好学员跟踪问效工作,为绿证学员做好训前训后服务,要按照“课堂设在农户,内容服从田间”的要求,组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让广大农业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心连心地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5.注重实际

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一村一品发展、生产关键环节及技术,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际效果,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深入农村、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绿证培训。要不断总结绿色证书培训中的新经验、新办法和闪光亮点并加以推广,不断拓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

6.推行绿证

大力推行绿色证书示范村,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推行绿色证书示范村要以创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突出“一村一品”“一乡一园”,培养新型农民;要以示范基地为基础,以绿色证书培训为手段,以科技渗透为动力,将其建成现代科技推广示范园,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示范区;逐步将其建先进示范村;真正发挥绿色证书培训“设置一个岗位、开发一种资源、建立一个基地、形成一项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规模型、效益型、产业化发展的示范村模式,为农村培养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促进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农村建设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绿色制造培训篇4

关键词:绿色物流;持续发展;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F414文献标识码a

一、绿色物流的内涵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部化理论,以及物流绩效评价理论基础之上的物流的新的发展观。它要求从循环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一个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系统。这种物流系统建立在维护地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传统直线型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采取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态度和全新理念,去设计和建立一个环型的、循环的物流系统,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质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中来。

二、发展绿色物流的意义

1.绿色物流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之一,就是使今天的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不至于影响未来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环境及资源条件。将这一原则应用于现代物流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现代物流体系进行研究,形成一种与环境共生的综合物流系统,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之间的单向作用关系,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同时又要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健康发展的现代物流

系统。

2.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企业获取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厉的环保法规,使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积极解决经济活动中的环境问题,改变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方式,建立并完善绿色物流体系,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些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逐渐淡化,环境壁垒逐渐兴起,为此,iSo1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1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国内企业,要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竞争,必须加快物流的绿色化建设,一旦国外在物流业的绿色化上设置准入壁垒,我国的物流业将遭受打击。绿色物流的实施,将改变传统企业的运作模式以及使其在公众中的形象发生极大改观,这必将使企业能够获得原来没有的竞争优势

3.绿色物流代表着21世纪物流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专家分析认为,产品从投产到销出,制造加工时间仅占10%,而几乎90%的时间为储运、装卸、分装、二次加工、信息处理等物流过程。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的节约和降低成本,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低污染,它对生产经营成本的节省可以说是无可估量的。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将有效利用资源和维护地球环境放在发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从生产到废弃全过程效率化的、信息流与物质流循环化的绿色物流系统,代表了21世纪新的物流管理发展趋势。

三、我国绿色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绿色物流观念尚未形成

一方面,领导和政府的观念仍未转变,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仅有物流的思想而没有绿色化的概念,还缺乏发展的前瞻性;另一方面,经营者和消费者对绿色经营消费理念仍很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更少。连接绿色供给主体和绿色需求主体的绿色通道物流环节,也未有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绿色物流的行为主体企业,认为绿色物流只是一种环保理念,不能带来任何经济效益,还会增加企业物流成本。

2.绿色物流政策滞后

尽管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一直在致力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政策法规的制定和颁布,但针对物流行业的还不是很多。另外,由于物流涉及的有关行业、部门、系统过多,而这些部门又都自成体系,各做各的规划,各建各的物流基地,导致物流行业的无序发展,造成资源配置的巨大浪费,也为以后物流运作上的环保问题增加了过多的负担。

3.绿色物流技术装备比较落后

绿色物流的关键所在,不仅依赖物流绿色思想的建立,绿色导向的指明和绿色操作的运用,更离不开绿色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而我们的物流技术和绿色要求有较大的差距。物流装备水平仍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企业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4.绿色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物流产业需要大批人才。相比较而言,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从事物流研究的机构还很少,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研究生教育刚刚开始起步,企业的短期培训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训的主要方式。

四、构筑实施绿色物流系统的建议

1.政府对绿色物流的管理和促进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各种基础薄弱的条件下,要想迅速培育、发展绿色物流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监督指导以及政策、资金上的扶持。制订政策法规。对于政府来说,首先要严格实施《环境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以及环境噪音污染防治条例等,并不断完善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在宏观上对物流体制进行管理控制。

2.企业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结合

物流绿色化归根结底就是企业营运的绿色化。绿色企业的创建以及原有企业的改造,必须将其经营战略与环境保护有机联系起来。采取绿色运输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削减总行车量,包括转向铁路、海上和航空运输,通过有效利用车辆,降低车辆运行,提高配送效率;开展共同配送,减少污染,减少货流,有效地缓解交通拥挤状况,提高市内货物运输效率,减少空载率,降低企业库存水平,减少物流成本。实施绿色包装管理,使用绿色包装,采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设计简易包装,提高包装废弃物的回收再生利用率。

3.加强对绿色物流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全面开展物流企业的科学技术改造,通过对物流流程、环节以及各设施器械的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和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和货损,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长期专业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培养绿色物流人才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设置本科和硕士、博士学位,培养现代物流高层次、复合型研究人才;相关协会负责短期培训,重点是物流具体操作、管理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培训。

作者单位: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绿色制造培训篇5

为了切实加强全省绿色食品检查员和标志监督管理员队伍建设,提升绿色食品认证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推动我省绿色食品发展,6月3日,2015年全省绿色检查员、标志、监督管理员培训班在长春开班。全省各级绿办主任和工作人员近200人参加此次培训。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主任邱玉林在培训班上作了讲话。

培训班强调,要加快“三品一标”发展,一是加强宣传。不仅要宣传认证、监管、检测的严格,更要宣传“三品一标”的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还要宣传其作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公众品牌,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让各级政府、领导认识到,只有用“三品一标”引领标准化、品牌化农业的发展道路,才能倒逼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实现转方式和保安全充分融合、调结构与提质量相互促进;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省绿办将继续争取部级和省级的培训,提高整个工作团队的集体素质,逐步把工作团队培养成既能做好本职工作,又能服务于“三品一标”企业,把工作机制融入到“三品一标”企业,形成齐抓共管,共同维护和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品牌的工作格局;三是加强项目拉动。今后,将着力做好涉农项目与“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基地的链接,在各项涉农项目上,把“三品一标”的标准贯穿于项目的始终。从项目设计开始,就注入“三品一标”的发展理念,把“三品一标”的标准作为项目考核、验收的重要指标,写进项目立项条件和考核验收标准,以项目驱动“三品一标”的加快发展;四是加强规划布局。按照我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布局,东部重点扶植发展菌类、人参等林特产品;中部发展蔬菜、棚膜及粮食产业;西部重点发展杂粮杂豆、畜牧业绿色产业。依托产业布局,选择几个带动能力强、品牌效益好、发展前景广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中打造几个带有地域特色的知名品牌,推进“三品一标”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此次培训班历时2天,不仅从绿色食品标准体系与相关知识、绿色食品认证程序及认证审核、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绿色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与管理、绿色食品基地创建与管理、绿色食品检查员和监管员的注册与管理等方面作了系统的培训,还在绿色食品企业进行了现场教学。参加此次“两员”培训班的学员结业后,颁发在国家中心注册登记的检查员、监管员证书。(省绿色食品办公室供稿)

绿色制造培训篇6

省旅游局评星小组:

xx度假村是xx公司投资的按四星级标准设计建造的度假型酒店。度假村位于风景秀丽的xx景区内,东靠xx省道,南接xx,西近xx,北邻xx。交通便利、环境幽雅、依山傍水,是旅游休闲度假及举办各类活动和会议的理想场所。

度假村以生态、自然、绿色、人文为特色。作为省内及我市较大规模,设施设备较完善的度假村之一,总面积xxx亩,融花草树木、湖光山色为一体。现有各类客房及豪华别墅共xx间(套);拥有餐位xx多个,分设宴会厅、大餐厅和xx个以“竹”命名风格各异的餐厅包厢及西餐厅、酒吧、商务吧廊;娱乐中心拥有以度假村四季花卉命名的KtV包房xx间和以度假村树木命名的房xx间,歌舞厅、保龄球、健身房、台球、乒乓球、室外网球场、篮球场、露天游泳池、桑拿美发休闲中心,会议中心拥有设施先进的大小xx个会议室,功能齐全。

自试营业以来,度假村已接待了各级领导著名人士和各地游客和来自美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的国际友人和港澳台同胞,并作为我县主要的对外接待和活动场所。

经过近三年的运作与发展,度假村面对市场的竞争和压力,上下同舟共济,追求卓越,始终秉承xx集团不断超越的企业理念,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从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严格管理,科学管理,在摸索中前进,并逐步与国际酒店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形成一套既符合国际酒店标准惯例,又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模式,以良好的声誉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同时度假村也在激励竞争的当地酒店市场稳固扎根,作为行业的领头羊,带动了整个酒店业的发展。

200x年,酒店管理层根据当地旅游快速发展和无高星级酒店的现状,把争创四星级饭店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虽然评星工作面临着任务重、工作量大等重重困难,但全体员工还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积极参与,争先创优。随着创星领导小组、创星办公室等机构的建立,创星工作围绕硬件改进、完善功能、创造氛围、提高员工素质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序展开,并根据制订的创星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每项工作。酒店把“创四星”的过程作为酒店提高、成熟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创星过程中的明察、暗访,使酒店各个环节都运作起来,前台后台、上上下下、干部员工形成了一支团结、拼博的团队,并逐步形成了一种团队精神。

在“创四星”过程中,我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积极改造“硬件”,实现酒店现代化

为了达到四星级饭店的目标,我们对照星级标准硬件部分要求,在硬件设施的整改过程中,合理有序地开展硬件的维修保养和调整整改工作。度假村经理室、“创星办”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各项整改计划。为了体现四星级饭店的档次和规格,度假村于x年建造装修了独立豪华别墅,以满足高档宾客的需求。同时,按照四星级饭店评定标准,逐步对客房设施设备加以改进,设立了商务洽谈室、行政楼层商务吧,改造了残疾人专用卫生间,配备了残疾人专用轮椅,为特殊客人提供了方便。在客房卫生间里增添了电话机,房内增添了冰箱,对前厅和所有房间增加了保险箱,为更好地满足客人居住的舒适度,又对客房及公共通道等区域更换地毯,增加地毯的松软度,增加立式衣架和晾衣绳,更换卫生间喷淋龙头,浴室顶棚,增加绿色吊盆。并对客房印刷品与文具用品重新设计更换,做到中英文对照,以方便涉外宾客的入住。为提升商务中心的商务服务功能,提供旅游信息咨询、电脑触摸屏、票务服务、导游服务和出租车服务。同时为方便旅客司机的需求,特在停车场旁增设了高压洗车业务,为使前厅区域的整体美观化,对商场进行了全面改造,增加了文房四宝等体现文化氛围的用品,使之与四星级饭店档次相符。为使餐饮档次再上一个台阶,提高宴会服务规格和档次,酒店投入xx万元改造了当地最为豪华的包厢,厅内配备休息间、配菜间和卫生间,面积达到了130平方米,可容纳25人就餐的特色包厢。整个包厢体现以竹文化为主题,周围大落地玻璃,室外景色一览无遗,充分体现了饭店生态绿色和当地竹文化的特色。为丰富住店宾客的娱乐文化生活,提高综合服务档次,在原有的娱乐项目上又引进了沙壶球,更是引来许多好奇的游客,同时度假村利用其特有的环境优势,开发xx湖,建造连接xx公园的水景观光步行木桥,并相继推出了xx公园休闲茶楼,xx山的登山道路和休息亭,水上高尔夫练习场,野外帐篷和森林吊床等项目。让顾客有真正体现一番休闲度假村的感觉。

我们一直以来致力于打造“会议之都”的品牌,利用“创四星”的契机,调整提高会议功能,首先对会议中心更换加厚地毯,以满足客人的舒适度,并对会议部分设备重新购置,引进进口设备,以使会议效果最佳化,同时为满足一些商务型会议,酒店安装了宽带接口,免费为宾客提供上网服务。为符合现代化的潮流,酒店还专门配备了专业设备,改造了专门的培训课室。

xx度假村不断对三大营业部门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整改,同时也对后勤部门的设施设备进行改进,以寻求度假村的整体改造与发展,一改往日的综合办公情况,改造行政办公室和工程办公室,创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使办公区域更加合理。与此同时度假村非常关注员工生活,为使员工能够休息的更加舒心,度假村员工宿舍条件进行改善,并改造员工浴室和更衣室,指定专人负责。让员工们体会到大家庭的感觉。由于当地用电形势的紧张,为确保客用照明,度假村配备了自备发电设备。

改造后的度假村,硬件配套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整体布局更加科学。进一步强化了酒店设施档次,丰富了饭店的服务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度假村的综合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为提高宾客的满意程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坚持以人为本,加强“软件”建设

在加大力度开展硬件设备设施改造的同时,度假村紧紧抓住申报四星级饭店的机遇,加大饭店服务软件建设的力度。

饭店从实施贯彻《度假村管理实务》和《员工行为规范》入手,强化饭店的服务基础和服务意识,尤其是严格贯彻落实四星级饭店的服务规程,使酒店的服务和内部管理更趋规范化,通过努力使酒店在质量管理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度假村组建了酒店质量检查小组,强化质检小组力量及功能。依照《度假村管理实务》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开展设备设施维护保养、清洁卫生和服务质量检查工作。

“顾客满意”是酒店永恒的主题。在“创四星”过程中,为进一步完善宾客投诉体系和宾客意见处理体系,由质检员负责店内宾客意见和投诉的汇总、整理、分析、反馈、跟踪,从而较好地建立了度假村的宾客投诉处理体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宾客意见和投诉。自今年x月底开始,饭店质检小组按照服务规范和星级标准对各部门、各区域进行每周两次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各部门对客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质检小组督促各部门整改,并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对整改不力和敷衍了事的部门实行连带扣罚,以切实督促部门提高完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宾客满意度。

酒店还根据星级标准,结合饭店现状,为巩固已取得的良好局面,不断提高整体服务水平,实行了值班经理每日检查制度,让每位中层干部都行使职权,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使酒店的质量管理通过中层干部层层传递。在岗位技能培训、语言强化培训、行为规范培训的基础上,饭店不断强化微笑服务,开展了“微笑大使”评比活动、礼仪礼貌月活动、服务技能比武等各项活动,为争创四星、达到四星级饭店服务标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素质,是我们加强软件建设的重点。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员工素质决非一日之功,度假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采取自己培训,聘请外来专业人员任教和送外地专业对口培训相结合,提高员工的整体服务水平,如外请烹饪大师来酒店进行实地培训,组织厨师参加中式烹调师的专业操作培训班;组织各岗位骨干员工分三批到xx大酒店跟班学习,增强员工的星级意识和服务意识;酒店与市旅游局签订了四星级培训合同,邀请专家学者来度假村授课,既讲授理论知识,又传授实践本领,对员工进行全面综合的培训,全面提高员工服务意识与水平。

度假村坚持把全员培训放在一个重要的高度上。今年以来,酒店先后投入xx万元资金大力开展各类培训,在做好全员培训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上岗培训、在岗培训、素质培训、学历教育等内外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培训教育制度。先后举办了各类讲座和培训班,如消防演习、卫生知识讲座、保健知识培训等等。随着当地旅游市场已逐步与国际接轨,外宾的大量涌入,度假村结合自身条件,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语培训,以提高员工外语水平,并外请专业英语老师到酒店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英语培训。同时将部门骨干、特种岗位员工外送参加旅游局组织的短期英语培训班,聘请外籍教师对酒店双语接听电话等服务进行标准化培训。

管理是永恒的主题,只有严格的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在无形中就对管理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度假村也非常地重视,多次组织管理层外出赴厦门、上海、海南、杭州等地考察学习,组织高层管理人员参加省、市总经理培训班,为度假村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提高了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技能,造就了一支适应环境快、工作上手快、整体素质高的员工队伍。度假村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在运营当中加以改进,形成了符合度假村自身发展的新的企业管理制度,编制了《员工行为规范》,全体员工人手一册,还制定了各岗位工作标准,这样员工行为规范有准则,工作考核有标准,做到了用制度约束人、规范人。通过各部门的认真学习,贯彻《员工行为规范》的各项标准,稳定了度假村的服务质量,完善了整个度假村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三、营造文化氛围,体现地方特色

饭店业的不断发展,使得饭店之间的竞争从有形的产品竞争、无形的服务竞争,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品位的文化竞争。为进一步提升度假村的市场形象,我们把营造酒店的文化氛围作为“创四星”的一项重要步骤。我们根据酒店的地理条件和文化背景,以弘扬当地文化和推出近代文化名人作为特色,建设特色鲜明的酒店文化,以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提高饭店文化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竞争能力,这是度假村在“创四星”过程中的一大转变和收获。我们根据度假村的现状,制定了度假村文化氛围设计方案,将地方特色、文化概念与休闲功能渗透到度假村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之中。

首先是推出文化名人吴昌硕品牌。名人故乡,吴昌硕作为近代中国书画篆刻的一代宗师,又是海上画派后期的领袖、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在上海、长三角地区影响极大,在日本和东南亚也有广泛的影响。吴昌硕先生影响所及的地区都是度假村客源所在地,因此,酒店经营管理者决定在度假村大堂主要位置摆放吴昌硕的篆刻和石鼓文摹本,并配以相应的说明标牌,增强文化内涵。结合创建四星,把“昌硕文化”作为一个突破工作,专门邀请专家对整体进行布置设计,投资xx万元对度假村文化环境作了调整,在庭院制作了一批相关的汉白玉雕塑,在大堂总台、走廊、大厅转角处精心布置了篆体印章、石鼓文书法、汉白玉印钮雕刻等,使酒店处处表现出独特的昌硕文化,尤其是大堂区域制作了一批吴昌硕印章和书画,强化了酒店的文化特色,受到宾客的广泛好评。

其次是做深做透竹文化的文章,就地取材,弘扬特色。“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道出了作为中国竹子之乡的特色。作为当地的接待窗口,我们在度假村范围划出了专门地块,辟为竹园区。种植了各类竹子6000多支,一是作为饭店的一个文化亮点;其次也作为开发竹笋宴等竹笋食品的基地。在总体绿化布置手法上,统一竹类绿化的空间采用面植和带状列植,使景致和谐统一,不仅起到掩饰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在形式上,采用大面积载植成林,利用竹子无明显落叶的特点,创造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云雾缭绕、幽禽争鸣的生动而清静的景色。在室内装饰上,我们把竹作为重要的材料应用到室内装饰上,在餐厅内,用根根圆竹排列起来的墙面,工整质朴;用竹根、竹鞭拼镶的图案,空灵秀美;竹制的陈列柜,典雅大方;再加上竹制的屏风、家具和竹雕、竹编工艺品,构筑了一个竹的世界,体现了竹艺装饰的自然情趣和清新的风格,充分的运用材料,在饭店内体现了当地竹文化特色和生态保护理念。在度假村的背景音乐中,我们把以竹为题材或以江南丝竹为乐器的音乐运用到背景音乐系统,通过利用广泛的以竹为题的音乐和歌赋,传播竹文化,使之与当地的环境融为一体。在餐饮氛围方面,结合当地情况,弘扬继承竹文化。酒店对所有包厢都以当地特有的竹类来命名,对包厢内艺术品主要布置了一些有当地特色的竹雕刻、竹工艺品、竹装饰画和以竹材做成的抽象画,每个包厢风格不一,各有特色。针对饭店内范围较大,在各条道路口就地取材用天然大石做成路标,并凿上路名,既能让客人欣赏别具一格的路牌又方便了客人。

我们希望通过度假村文化氛围的改进,使宾客处处感受到休闲的文化氛围,让宾客在轻松的环境里愉悦身心,体验真正的休闲度假。

四、开展“创绿”工作和微笑服务活动,提高服务质量

度假村以“创建绿色饭店、建立生态家园”为环保宗旨和经营思想,全力营造绿色家园。绿色家园即生态环境优雅舒适的绿色饭店,为此度假村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的“创绿”委员会,推行内外结合,经营与“创绿”结合,“创绿”与“创星”结合的工作模式。各部门也相应成立“创绿”小组,制定工作细则和行为标准,推出绿色餐饮,引导绿色消费;严把物品采购和供应关,以低耗、无害、无污染和无有害化学品为基本要求,推行绿色采购;控制一次性消耗物品,提倡再使用物品,积极节能降耗;设立无烟区,回收废弃物品;全方位实施绿色管理工程。同时,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节约能耗、降低成本,饭店的能源管理、设施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工作始终围绕增收节支的目标,完善能源计量,建立能耗档案,及时上报能耗情况。为挖掘节能方面的潜力,对饭店能源进行了有计划的管理,对水、电、煤气、油等能源运行安装了一些有利于核算的设施,对物耗的有效节约和控制,提高了饭店的经济效益,也体现了饭店的社会责任感。

针对度假村面积较大的情况,酒店斥资xx万元添置了观光游览车,方便宾客,尤其是儿童在饭店庭院内的活动。观光车属于绿色产品,环保无污染,穿行在林荫道上,既可作为饭店的一道景观,也是饭店档次的体现。

通过全体员工在工作中不断深化绿色经营理念和管理,完善绿色服务措施,树立绿色品牌形象,认真贯彻国家行业标准《绿色饭店等级评定规定》。抓好“安全、健康、环保”工作,打造绿色生态品牌。并于x年x月被中国饭店协会正式授予4a级“中国绿色饭店”,也是全国首批4a级中国绿色饭店之一。

度假村还配合“创四星”工作,开展了微笑服务活动。微笑服务是满足客人精神需求、提高宾客满意程度的重要方式,对饭店服务而言,微笑服务不仅体现出自身较高的礼貌修养和文化素质,更主要的是体现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能使服务在良好的气氛中运行。度假村充分认识到微笑服务的重要性,倡议全体员工微笑服务,在度假村内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并已初见成效。

度假村的“创四星”工作是关系到酒店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问题,在“创四星”的过程中,度假村不是搞突击、搞形式,而是制定了详细的“创四星”工作计划,将软件建设和硬件改造同时改进提高。“创四星”领导小组也各司其职,分别承担了宣传培训、资料起草、服务质量、设施维护保养、清洁卫生等工作,由于这些工作范围基本上涵盖了这次“创四星”工作的所有基础项目,所以整个“创四星”过程是按计划控制。酒店员工有决心也有信心,在总经理室的带领下,在省市旅游局专家的指导下,将“创四星”的各项基础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创评四星级饭店活动需要有一定的投入,现在,我们的投入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回报。我们可以欣喜地向旅游局领导汇报:在全体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下,xx度假村“创四星”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xx年,酒店接待住店宾客xx人次。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其中接待国际性会议1个、全国性会议3个,全省会议44个,年接待会议团队700余个,年接待省部级领导约100人次,市厅级领导约400人次和著名人士等,今年x—x月份,酒店实现营业收入xx万元,比上年增长21%,酒店的经营和管理已经渐入佳境。

绿色制造培训篇7

JoeSamuels(南非资格认定署首席执行官)

BorheneChakroun(UneSCo青年、知识和技能发展分部主管)主持

1994年民主选举后,南非高度重视技能发展,取得了较多发展成果,如建立了首个全面的国家资格框架。南非的技能发展历程为考虑全国面临的问题尤其是经济如何应对青年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供了典型背景。作为一个年轻的民主国家,南非面临着历史遗留问题和新的挑战,其同时受到贫穷、失业和不平等三个问题的困扰。48%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在全国贫困线以下,平均寿命仅为57岁。由于采纳的定义不同,失业率为25%~40%,70%的失业人群只接受了12年甚至以下在校教育。15~24岁青年中无业且没有接受教育或培训的达到340万人。2008-2014年间,非洲的有色人种青年失业人数在不段增加,而印度裔和南非白种人失业率却保持平稳或出现略微下降。5300万人口中有51%年龄小于25岁。

在此背景下,南非政府出台了《学校后教育和培训白皮书》(whitepaperforpost-schooleducationandtraining,pSet),提出了南非的发展愿景,即到2030年建成一个范围更大、更有效的完整的学校后教育体系。《白皮书》明确指出,南非经济没有为公民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人们的学习机会有限,教育质量也并非一直是最高的;教育和培训体系之间存在嫌隙。《白皮书》为解决这些问题,设定了如下目标:建立学校后教育体系;建立单轨的协作体系,传播社会正义,对抗贫穷、不公平和失业;提升教育机会、质量和多样性;强化教育机构和工作场所的关系;提升教育和培训响应南非动态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力。

目前,南非的中等后教育和培训体系包括23所公立大学、50所公立继续教育和培训学院、隶属于其他部门的公立培训机构,如警察和农业院校,以及大量通常规模较小的私立提供者。此外,其还包括最高监管机构――南非资格认定署,以及专业和行业技能组织。《白皮书》提出,2030年的人才培养目标包括:公立大学学生160万名;tVet学院学生250万名;社区学院学生1千万名;私立机构学生50万名。

tVet机构面临的挑战是提升自身吸引力,成为公民的首选教育机构。为此,需要改变tVet院校在国家和tVet机构中所占比例;tVet机构要加强与产业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并将其作为工作重点;必须加强和提升tVet课程的质量和相关度。塞缪尔斯(Samuels)先生指出,如果tVet机构的质量不高,或者不能为人们提供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那么人们就不会青睐tVet机构。因此,南非筹划成立一个南非职业教育与培训研究所,负责研究如何加强、监督和评估tVet学院和机构,并帮助其开发和改善课程。

为了使教育提供者与工作场所衔接,《白皮书》还提出如下目标:截至2030年,每年额外培养3万名技工;扩大和深化在职培训的形式,使每个工作场所都成为学习空间。机构的视角

虽然UneSCo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教育机构,对于传递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技能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培养工作和生活技能不能只依靠UneSCo。而且技能培养一向是UneSCo和iLo共同的使命。这两个机构正在努力寻求与该领域其他重要多边机构开展有效合作,如oeCD、欧洲培训基金会(etF)、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Cedefop)、地区发展银行等。

UneSCo-UneVoC是联合国众多机构之一。作为oneUn行动的一部分,这些机构都在寻找合作机会。坐落在波恩的联合国相关机构表明,开展人力资源开发(HRD)和可持续发展(SD)的有关合作是推动波恩oneUn议程的唯一潜在路径。该论坛从总部设在波恩的五个联合国组织的视角分析了HRD和SD两个问题。

(一)2015年后可持续的人力资源开发:波恩oneUn

Shyamalmajudmdar(UneSCo-UneVoC主管)

amandamukwashi(联合国志愿者服务队(UnV)的志愿者知识和创新分部主管)

LindleLindow(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UnCCD)的管理与金融服务分部协调员)

nicknuttall(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沟通和推广部协调员)

JuanCarlosVillagrándeLeón(联合国灾难管理和应急响应的天基信息平台(Un-SpiDeR)主管)

marcJaneumann(德国联邦事务部国务卿,欧洲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媒体)

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因此,各个联合国机构都非常重视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关的问题。这些机构齐聚波恩,为统筹考虑人力资源开发相关问题创造了新机遇,也为重点关注人力资源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供了可能。

从UneSCo-UneVoC的视角来看,tVet一直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tVet成为传递可持续发展技能的关键向量。

对于UnFCCC来说,很显然,技能和就业是全球面临的关键挑战。从气候控制的视角看,历史上很多经济增长都是通过降薪和裁员刺激劳动力工作效率提升实现的,但是现在迫切需要考虑如何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真正的进步,表现在: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目前拥有170万工人,未来还将增加6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国家战略中仍然需要明确树立走向全球气候平衡的路径,这将带来诸多新的就业岗位,并且这些工作岗位都是体面的且是可持续的。tVet是实现全球气候平衡的关键因素,因为没有恰当的技能,气候变化目标将难以实现。的确,tVet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机会,因为实现气候控制目标将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或者需要强化培训既有的传统工作岗位。

Un-SpiDeR的本职工作需要高水平的技能。但是,面对更广泛的灾难管理领域,其需要更广泛的技能。同样,对于UnCCD来说,防治沙漠化也需要技能,以促进陆地、土壤和水资源的维护和恢复。这必然为tVet发展带来机遇。

全球论坛的另一个主题是青年就业问题。志愿活动是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路径之一,其可以提高青年的技能和经验水平,促进他们更全面地发展。例如,布基纳法索(非洲国家)政府于2007年启动了一个志愿服务项目,动员了13000余名青年参加,其中,60%的人在参加志愿活动后获得了薪资不错的岗位。巴西也非常重视致力于青年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志愿活动。2009年暴风雪后,“生存学校”招募了数千名青年来学习气候变化,在同规模的暴风雪再次发生的时候,这些青年动员起来为受灾人群搭建了避难所,并提供了其他支持。联合国志愿者联盟(UnV)正在动员各国和国际上的志愿者为联合国系统内的其他国家和地方提供支持,同时支持成员国为志愿者活动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成员国思考什么样的政策和技术能够提高青年的创造力和就业能力。

此次会议明确指出,必须转变应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tVet不必再局限于旧的传统观念,该观念导致了tVet目前的社会形象,即后进生万不得已的选择。相反,tVet需要大胆采取新路径,创造强化技能的内容、目的和多样化的新境界,从而吸引青年加入tVet。联合国提出的经济和科学维度仍很重要。但是,当前更需要从社会公平、授权、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公民意识等方面进行考虑。此外,各种行动方案不能像过去一样被简单放大。相反,需要采取革新的人力资源定位方法,其能破除学习的壁垒,并使青年成为社会、经济和环境认可的有责任心的公民。

(二)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之后:关于tVet绿化和技能发展的机构间工作组

Cristinamartinez(oeCD知识共享联盟顾问)

anastasiaFetsi(欧洲培训基金会(etF)专题技术开发部主管)

KazutoshiChatani(国际劳工组织(iLo)技能开发部主管)

nicholasSofroniou(CeDeFop社会经济研究与分析部专家)

Shyamalmajumdar(UneSCo-UneVoC主管)

BorheneChakroun(UneSCoYLS分部主管)

UneSCo-UneVoC与外部合作伙伴共享关于加强tVet技能和机构绿化的议程。2012年机构间联盟建立以来,召集了诸多从事tVet、技能发展、社会和绿色经济转型等领域工作的国际组织专家,旨在通过分享倡议、知识和优秀实践来强化现有的协调渠道。作为协调工作的一部分,机构间工作组(iawG)负责分享更广泛的全球绿色增长和技能发展框架内行动规划的相关信息。

oeCD于2007年启动了绿色增长战略。此后,为创建衡量绿色增长行动的指标,其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如下四个行动最为重要:一是成立知识共享联盟,于2013年由oeCD、BmZ和韩国战略与财政部共同创建;二是oeCD和CeDeFop创建了绿色技能论坛,定期召开讨论绿色技能主题的论坛;三是成立绿色增长捐赠委员会联盟,其从事私立部门的政策研究,近期完成了一个“关于印度中小型企业及其如何推动绿色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报告”;四是建立有关气候变化的横向项目,这些项目阐明了向低碳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欧洲培训基金会(etF)是一个关注tVet的欧盟机构,其地理覆盖范围是“欧洲地区”,包括独立国家联合体(CiS)、中东和北非地区(mena)和欧盟新加入的成员国。etF的工作目标是支持伙伴国家建立以人力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tVet体系,其主要着眼点是推动能力开发以支持体系建设。

etF推动绿化tVet的途径是将绿化tVet理念作为工作的核心。当etF帮助其伙伴国建立和设计tVet体系时,也就意味着其对绿化tVet极度重视。这并不是说,要先建立tVet体系,然后再进行绿化。目前,已有很多绿化tVet的行动规划,但是都很分散、不连贯。因此,在设计tVet体系之初就应该融入绿色技能和包容性增长。

实现tVet绿化,意识提升是关键因素。etF正在努力帮助伙伴国家的相关行动主体和机构对如下术语达成共识:绿色增长、绿色技能和绿化tVet。目前,一些关键的tVet参与者都不清楚这些词汇和术语是指什么。因此,对这些概念达成统一的理解是首要任务。etF首先考查了对其伙伴国家来说的核心术语是什么及其意义。例如,对于某国来说绿色增长意味着什么,绿色工作岗位是什么,如何培养更多的绿色技能?解决这些问题的切入点包括三方面,一是政策发展层面: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如何使tVet成为自下而上转型发展的推动力、如何以环保的方式应用地方资产;二是操作层面:鉴定有机农业等各个部门的新技能和岗位;三是学校层面:谈及tVet体系时经常谈及学校。因此,当考虑学校时,就是一个力争上游的时机。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机构,我们需要考虑该机构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

国际劳工组织(iLo)正忙于一系列的绿色技能活动,包括:一个技术教育与合作项目,其内容涉及培训需求预测和可持续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理念;绿色增长的跨部门合作,即iLo针对绿色增长的决策者开展的一个为期2周的培训;与成员国共同加强体现tVet要求的学徒制体系;努力应对成员国的具体需求,如印度尼西亚通过提供培训项目已经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向能力建构模式。iLo正努力避免使绿化tVet成为自上而下的行动计划。为此,其鼓励地方机构乃至当地工厂主动开展绿化tVet行动。

CeDeFop的首要目标是开发用于鉴定优秀实践的工具。欧盟有两个政策驱动因素: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气候变化。为避免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欧盟已经制订了20/20/20战略:减少20%的碳排放,提高20%的可再生能源,提高20%能源利用率。这些对于劳动力市场和可触及的各类工作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这只是开端,因为欧盟已经宣布最终必须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克服“刷绿”担忧需要实证性证据和统计数据。一旦人们看到气候变化的效果和劳动力市场对新型技能的需求,他们将不会再持怀疑态度。因此,CeDeFop一直在努力通过运用经济计量方法来构建针对各种职业的技能预测模式,且该模式必须能够对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做出调整。随着经济结构根据气候变化做出调整之后,如何测量绿色技能差距和如何防治技能不匹配等成为了首要问题。2013年,CeDeFop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一项政策研究,目的是设计满足各类经济增长(包括高碳和低碳)所需的技能,其最终目标是帮助青年更好地了解各个行业和职业的技能需求。其还创造了一个“技能全景”,调查并提炼了他们放到网上的那些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从而使职业咨询顾问和个人都能更好地了解目前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能种类。

UneSCo-UneVoC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绿色技能议程,采取了如下四种途径:其一,在宏观政策层面,UneSCo-UneVoC正在运用绿化tVet的五个支柱来推动整体制度变革。一些国家(如南非、菲律宾、越南、牙买加)已经基于五个支柱(绿色校园、绿色课程、绿色研究、绿色社区和绿色文化)开启了单个元素或整体制度的变革。其二,UneVoC一直在致力于通过基于证据的政策实践活动来收集和传播有前景的实践活动。其三,绿化tVet论坛上举行的两个活动已经成为能力建构的途径。其四,UneVoC一直在致力于提升可持续发展网络。UneVoC网络视角

UneVoC网络是全球论坛的核心,论坛的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来自各个UneVoC中心。全球论坛以一系列地区性UneVoC网络的实践活动(将在下一节中详述)为基础展开,并对这些实践活动的经验做了汇报。如上所述,UneSCo-UneVoC一直在梳理UneVoC网络成员开展的关于技能绿化和提升青年就业能力两个领域的有前景实践活动(pp),并且选择了一些精品实践活动作为全球论坛的部分讨论内容。各个分论坛进一步扩大了对有前景实践活动的讨论范围,UneVoC网络的成员和其他与会者在分论坛中分享了更多关于技能绿化和提升青年就业能力两个领域有前景实践活动的案例。

(一)借助UneVoC网络实现tVet转型

GitaSubrahmanyam(英国伦敦经济政治科学学院研究助理)

Katerinaananiadou(UneSCo-UneVoC项目专家)

上海会议请求UneSCo总干事利用UneSCo-UneVoC、UneVoC全球网络和活跃在该领域的UneSCo教席尝试开展如下行动:收集和传播能够展示tVet转型和扩展的多样化政策路径的证据;扩大和强化UneVoC网络在培养决策者和实践者能力方面的作用;提升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度。

很明显,tVet未来面临一系列挑战,包括:知识社会的出现;信息通讯技术的迅速普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气候变化和人口趋势的影响;新的更高级别tVet技能的出现。针对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问题,UneSCo-UneVoC国际中心和全球UneVoC网络于2012年11月召开了国际论坛,并于2013年3月成立了地区性的磋商研讨会。同年,主题为“推动tVet发展:为了青年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五个地区性论坛召开,目的是强化和扩大地区性网络及合作关系,以推动tVet向着服务地区和谐和资源流动的方向发展。地区性论坛为分享有关tVet的知识、经验和有前景的实践活动经验提供了平台,关注的焦点是能够提升青年就业能力的tVet绿化和技能发展。

五个论坛都形成了讨论报告,总结和分析了关于技能绿化和青年就业能力提升两个主题的有前景实践活动经验。这些报告鉴定了已经出现的趋势和模式,评估了各个国家/地区在运用tVet提升青年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取得的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差距或未来面临的挑战,还突出强调了可能有助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克服悬而未决问题的影响因素。该报告观察和分析了经验、实践证据和教训,提出了各个地区的共同点,推演出了2015年后教育议程中tVet概念化和转型的建议。

(二)综述进展情况、有前景的实践活动和面临的挑战

鉴别每个地区应对青年失业和气候变化两大挑战所采取的独特技能开发路径和方法,是评估各个地区性论坛中呈现的有前景的实践活动对于上海会议提出的七个关键的行动建议的践行情况,以及面临的挑战。

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LaC)地区

(1)进展和有前景的实践经验

有前景的实践活动经验表明,该地区的近期改革非常重视强化tVet的适应性和质量,以及收集雇主未来的技能需求方面的信息。为提高青年就业能力,该地区政府制订了国家和地区的资格框架,并且推行能力本位的教育方法和工作本位的培训。为提高tVet质量,采取了加强培训师培训和采用外部评价等措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该地区根据绿色就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采取了绿化tVet的措施,大量合作伙伴尤其是地方团体都加大了投入,实现了tVet课程的绿化。

(2)面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

tVet参与率低是加勒比地区面临的一个挑战。该地区资源和技术能力的缺乏阻碍了tVet质量的提升,不利于tVet社会形象的提高。解决措施是提高产业部门在tVet设计和传授上的参与率,但该地区普遍不信任私立部门。未来的tVet干预应该建立在创新性的战略合作基础上,即不仅要吸纳私立部门,而且要吸纳教育机构和民间社会组织。还应该为该地区的tVet同行创造更多的联络机会以分享优秀实践经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各个院校有不同认识。该地区论坛还述评了非正式部门在扩展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以及培养有前景的实践活动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2.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1)进展和有前景的实践经验

近期tVet改革的焦点一直是提升相关性、适应资格要求和扩大入学机会。当前,为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tVet机构根据最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提供双元制培训以及职业指导和支持。一些国家也已正式认可了青年通过非正式场合掌握的先前学习和技能。tVet的设计和传递中信息通讯技术(iCt)的大量使用以及私立部门的参与,已经扩大了tVet的入学机会,在某些情况下也提高了公平性。为了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tVet机构与产业合作,共同收集绿色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的信息,以用于绿化课程。

(2)面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tVet规模已经扩大,但是仍面临质量问题,这给tVet带来了负面影响。主要原因包括:资源缺乏影响了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的质量;青年人口日益增加对入学机会提出挑战。这些问题已经通过大量运用iCt和提高私立部门对tVet的资助得到解决。但是,tVet的质量和社会形象提升还需要更多努力。

3.欧洲、独联体和北美地区

(1)进展和有前景的实践经验

有前景的实践活动经验表明,该地区近期tVet改革的重点是提升相关性、增加入学机会和提高公平性。为提高青年就业能力,tVet机构力图通过加强创业和在职培训来克服技能不匹配问题,为提高入学机会和公平性,他们还大力使用iCt来提升tVet的灵活性。为推进可持续发展议程,该地区已经实现了tVet课程绿化,并且让利益相关方参与tVet的设计和传递,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相关性。

(2)面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

虽然该地区出现了令人鼓舞的趋势,如就业稳定性提高,但是培训质量仍有待提升,尤其是在东欧地区。近期tVet改革的重点是提高相关度,而其他质量方面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培训质量不高已经影响到了tVet的社会形象,因此,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选择普通教育而非tVet。未来的干预措施应将重点放在提升tVet质量和声誉上。

4.非洲地区

(1)进展和有前景的实践经验

有前景的实践活动经验表明,该地区近期tVet干预的重点一直是加强培训的相关性、适应资格条件和提升公平性。为提升青年的就业能力,该地区的所有tVet机构都采取了如下措施来提升青年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能力:开展综合创业教育;采取能力本位的教育路径,采用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内容;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确保毕业生技能的可转移性;正式认可通过非正式场合获得的技能。通过与产业界建立牢固的合作关系提升教师的产业最新技术知识。为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些利益相关方也加大了投入力度,以确保tVet项目的相关性和质量,实现了本地区tVet课程的绿化。绿化tVet(GtVet)项目的设计同时还考量了弱势群体和地区的利益,有利于提升公平性和包容性。

(2)面临的挑战和经验教训

在tVet项目的设计和资金方面,公共融资少、私立部门参与不足,以及捐助者和国际发展伙伴的活动之间缺乏协调等影响了本地区tVet的质量和地位,因此,急需采取措施提升其质量。然而,多数非洲国家都缺乏训练有素的教师和准确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这限制了tVet质量和效力的提升。此外,非洲tVet需要进一步改革以适应非正式场合学习。

5.阿拉伯国家地区

(1)进展和有前景的实践经验

该地区论坛呈现的有前景实践活动经验表明,该地区一直高度重视提高tVet的相关性。由于就业岗位增长缓慢,使得创业教育成为该地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的有力手段。一些国家力图通过发展学生的生活技能和提供职业指导与咨询来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

绿色制造培训篇8

关键词:绿色物流发展障碍发展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之一直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环境危机意识,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应发展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成本以及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发展绿色物流以减少商品流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的消耗。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向生态工业文明的跨越,培育出人与自然、人与人双重和谐的生态文明。目前,绿色生产与绿色消费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绿色物流作为绿色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在我国刚刚萌芽,还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其理论与实践都尚处于摸索阶段。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标,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运输、仓储、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包装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绿色物流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经济主体的盈利、满足顾客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利益,它还追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标。

绿色物流的内容

集约资源。这是绿色物流最本质的内容,也是发展物流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绿色运输。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是物流活动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运输是指以节约能源、减少废气排放为特征的运输。其实施途径主要包括:合理选择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克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改进内燃机技术和使用清洁燃料,以提高能效;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泄漏,以免对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危害。

绿色仓储。绿色仓储要求仓库布局合理,以节约运输成本。布局过于密集会增加运输的次数,从而增加资源消耗;布局过于松散,则会降低运输的效率,增加空载率。仓库建设还应进行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考虑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

绿色包装。绿色包装是指采用节约资源、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的的包装方式,包括包装材料的绿色化、包装方式的绿色化、包装作业过程的绿色化三个方面。实施绿色包装的途径主要有:使用环保材料、提高材质利用率、设计折叠式包装以减少空载率、建立包装回用制度等。

绿色流通加工。绿色流通加工是出于环保考虑的无污染的流通加工方式及相关政策措施的总和。实施途径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变消费者分散加工为专业集中加工,以规模作业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是集中处理流通加工中产生的废料,与废弃物物流顺畅对接,降低废弃物污染及废弃物物流过程中的污染。

绿色信息搜集和管理。物流不仅包括商品空间的转移,也包括相关信息的搜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绿色信息的搜集和管理是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战略的依据,通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搜集、整理、储存各种绿色信息,并及时运用到物流管理中,促进物流的进一步绿色化。

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

思想认识障碍

全社会绿色物流理念淡薄,绿色物流的思想还没确立;各级政府对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企业片面追求局部效应和短期经济效益,忽视物流活动对环境的负面效应。

体制政策障碍

我国物流业传统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分段管理体制,造成物流各部门之间缺少有效的协调,物流体系内在联系被人为分割,严重制约物流体系的整体统筹与规划,影响各种物流服务的协调发展,妨碍物流社会化、集约化进程,导致物流资源的严重浪费。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目前我国在绿色物流产业政策方面还缺少相应的扶持政策,各种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基础设施障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与我国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绿色物流快速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偏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均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253.59公里/万人,德国为14680.4和65.94,我国仅为1344.48和10.43,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其次,缺乏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等现代化物流设施,严重影响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第三,物流设施结构不尽合理,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技术障碍

我国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先进物流信息技术开发应用滞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不同物流部门之间技术、设备、信息标准不统一,非标准化行为相当普遍,尤其在包装、运输、装卸等一些流通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造成物流成本上升,资源浪费,不利于参与国际竞争。

人才障碍

随着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物流人才的严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色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物流专业人才也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当前我国现有的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还比较低,缺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物流学历教育与培训认证工作滞后;物流师资力量薄,教育手段落后,严重制约绿色物流的快速发展。

发展我国绿色物流的建议

树立绿色物流全新运作理念

政府要加强宣传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唤醒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危机意识,为绿色物流的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引导工商企业打破其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自我服务来完成的经营组织模式,鼓励企业实行物流外包,开展第三方物流,以提高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物流企业要打破“环保不经济、绿色等于消费”的传统观念,应着眼于企业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树立集体协作、节约环保的团队精神,将节约资源、减少废物、避免污染等目标作为企业的长远发展目标。

制定规范的现代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政策

现代绿色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复合型产业,涉及运输、仓储、装卸、货代、联运、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环保等行业,政策上关联交通部、铁道部、民航总局、商务部、信息产业部、海关、环保、工商、税务等许多部门。为避免政出多门,确保政府部门间政策的协调一致,我们应该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协调机制,设立统管物流的主管部门。其主要职能是提出现代物流发展政策、协调全国和地区物流发展规划、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等。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来有效地规范、监督和激励物流企业的行为。通过环境立法、排污收费制度、许可证制度和建立绿色物流标准来约束、干预物流活动的外部不经济性;通过制定绿色补贴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贷款优惠政策等激励政策激励和引导物流主体的行为,促进绿色物流健康发展。加快绿色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

首先要重视现有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改造,通过对其规模、布局、功能进行科学的整合,提高现有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其次要加强新建物流基础设施的宏观协调和功能整合。应从整体战略的高度协调物流相关规划,理顺各种规划的关系,使物流规划、不同运输方式的场站建设规划、工业及商贸流通行业的仓储设施规划能够有机衔接和配合,防止重复建设,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第三,要继续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加大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等设施的建设力度。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加投入,对经营性设施应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经营。第四,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大力发展多式联运。

促进物流信息系统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是发展绿色物流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和经济性。首先,政府应引导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全面质量管理(tQm)、电子数据交换(eDi)、射频技术(RF)、全球定位系统(GpS)、企业资源计划(eRp)等技术,全面提高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其次,政府应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构筑全国和区域性物流网络,实现不同物流部门、物流企业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为物流信息交流的畅通和高效创造条件。

物流标准化是资源整合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我国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政府应加强对物流标准化工作的重视,一方面要在物流术语、计量标准、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等方面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缺的标准应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重视物流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

绿色制造培训篇9

关键词:绿色物流;环境;企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01401

1概述

绿色物流指为减少对环境造成危害,充分利用物流资源而采取的一种节能环保的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一种新型管理理念,要求企业在经济活动过程中,着眼长远发展,兼顾环境、资源与经济平衡发展。为实现企业绿色物流良好发展,一套系统匹配的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显得尤为必要。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指企业实施物流工作流程进行控制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等一系列支持绿色物流实现的各种成分的有机结合。建设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物流绿色化的关键突破口,是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环境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

2企业绿色物流管理体系

2.1绿色物流文化制度体系

(1)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制定绿色物流制度,加强文化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从实际角度制定出适合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的绿色物流规章制定,培养和谐的绿色物流文化。发挥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是实施绿色物流有效保证。在实施全过程中,发挥全体智慧,制定绿色物流战略目标、管理制度,形成企业自有绿色文化,为企业长久发展绿色物流长期造血。

(2)组织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高级、重点、普及”三个层次开展培训。各企业在培训规划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对企所属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参加绿色物流HSe培训。对绿色物流管理人员,可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注重企业的绿色文化建设。从而使绿色物流管理的内涵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

2.2绿色物流管理控制方法

(1)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

非绿色物流防范与预警控制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绿色物流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浪费因素、污染因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预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建立使系统绿色物流最优化方案。比如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平衡;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制度、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采用这些先进的监测技术保证生产物流的安全,使物流能够高效连续地运行,同时使生产物流的成本最低化,并营造一个安全环保的环境,其本质上是在实现生产物流的绿色化。

(2)全过程的控制。

全过程控制要求企业开展物流活动时不局限在控制具体环节,而是从源头到结尾实现全过程控制。绿色物流管理并不在乎单个企业的“绿色化管理”,更主要的是整个供应链的“全过程”绿色化管理。因此,要有效地实施绿色物流管理,企业必须确定绿色发展战略,并在企业内部确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地位。从整体上优化才能保证绿色物流的连贯性实施。

(3)关键点控制。

关键点控制法指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对重要环节、关键环节采取重点控制,以实现各项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一种监管体系。通过对绿色物流关键点重点控制,实现对绿色物流全局控制。重点部位、关键环节,易错位置是考虑关键点的主要对象。控制点涉及物资采购、储存、保管、运输、流通加工等多个环节,从全局着眼确立控制关键点,采取必要制度措施,才能有效实施重点监控。企业充分分析实施关键点控制的内外部环境,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为进一步保证实施质量,企业应组织定期检查,报送自查报表,及时找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在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协调管理、动态监控,强化各部门在内控制度管理中的责任,动态调整控制管理策略,充分保证关键点控制在绿色物流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4)pDCa(计划、实施、检查、改进)管理。

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这四个阶段按顺序开展管理工作,并且不断循环进行的一种科学方法。pDCa反映了质量管理活动的规律。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框架,以持续改进的思想指导企业以系统的管理方法实现其系统目标。通过持续改进的过程使绿色物流管理更高效、更优化。

(5)应急补救控制。

应急预案能使企业在第一时间对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的救援能做到有章可循。制定事故应急补救控制,要与实际相结合,针对各环节可能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环境污染事故,采取有效措施。事故可能造成的对周边地区人员及财产的危害,制定应急补救控制,应本着自救与社会援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应对突发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储备、依托的单位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及事故应急监测机构。同时,建立发生突发事故时的报告制度、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事故抢险救援的组织、环境污染的紧急处理、危险区的划定及隔离警戒措施、人群的撤离疏散以及环境应急监测的组织、社会应急救援力量的启用和环境的恢

--------------------------------------------------------------------------------

复等预警机制。应急救援预案应分级控制、重点控制、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平时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做到各级指挥者、生产现场的操作者、应急救援人员人人能够熟练掌握,一旦发生险情或事故,能够冷静应对,妥善处理。

2.3绿色物流管理标准化体系

通过标准化建设,减少实施过程中的偶然性、自发性等错误出现。绿色化本身就是一个标准化要求。物流功能贯穿多个行业、部门,环节之间,若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方案,很难保证其各个部分有效衔接,这必然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甚至带来环境破坏,增加货物中途损失概率,迫使物流费用上升、客户满意度下降。对此,从标准化入手,政府部门创造条件,牵头相关部门,制定绿色物流标准,如制定汽车最低排放标准、车辆技术标准、装卸工艺标准、包装材料标准等一套全方位的标准体系,将有效保证与促进绿色物流发展。企业方面则可积极建立自己的绿色物流标准体系,对物流服务产品在策划、采购、运输、贮藏、加工、包装、信息处理、客户服务、废弃品的回收、再生等方面制定相关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与国际标准接轨,用国际标准来规范自身的物流行为,塑造绿色物流形象,进而增强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4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

绿色物流管理评价体系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跟踪反馈评价,在实施下一个绿色物流循环pDCa开始时,对各单位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以保证活动质量。通过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各内控主管部门坚持对本系统的关键控制点进行自查,管理部门对各部门检查情况进行督查,通过检查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不符合事项,使各单位更加重视绿色物流发展问题。此外,企业应根据自身活动,制定一套绿色物流管理评价指标,对各个指标的运营状况监控分析,以找到改进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

2.5绿色物流管理激励体系建设

为促进绿色物流活动在企业中顺利实施,政府应大力支持,搭建政企合作绿色物流激励体系。政府积极发挥职能,从财政、政策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保障,对物流系统资源能源消耗、污染超标实施严格惩罚措施,对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流活动予以充分鼓励,借助政策补贴,比如对积极采用先进环保设备、清洁能源以及积极实施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实施“绿色补贴”政策,引导绿色物流企业参与政府物流活动,帮助企业建立绿色物流体系。政府支持和鼓励是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关键动力之一。绿色物流的成功实施也必将造福人民,政府鼓励企业发展绿色物流是保证绿色物流实施的动力源泉。对此,应加快建立政府引导、企业自觉激励的绿色物流激励体系,使之成为保障绿色物流管理体系有效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3结语

绿色物流管理体系从制度文化、教育培训、预防、实施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反馈评价等多方面角度进行深入而系统全面建设,确保防止非绿色物流活动发生,实现经济发展和环保与节约的有效结合,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长琼.面向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物流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13.

[2]赵媛,徐风光.绿色物流的经济性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J].世界海运,2004,(12):3032.

[3]杨履榕.绿色物流发展研究[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5,(04).

绿色制造培训篇10

一、加强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继续做好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嘉兴、衢州、舟山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并要求县一级有相关机构和兼职人员负责绿色食品工作。在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

2、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我省联合举办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培训班。为各市培训3-4名持证上岗的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在全省初步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目前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需要的认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队伍。

3、制定《浙江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明确省、市两级绿色食品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分工。规范工作程序。

4、召开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贯彻《浙江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对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正式启动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工作。

5、成立浙江省绿色食品协会。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真正使协会成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质量监管、拓展市场、交流技术、整合信息、扩大宣传、发展产业的有效平台。

二、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申报认证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扩大我省绿色食品的总体规模

6、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知识的宣传。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主题论坛、广场咨询、网络服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知识,为我省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7、不断提高我省部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中绿色食品的申报率,提高开发主体实力。联合相关产业协会,委托省农广校举办一期未申报绿色食品的重点企业培训班。进行宣传发动,达到先培训后申报的目的。

8、加强现场指导和咨询服务。服务工作重心实行下移,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绿色食品申报知识现场培训和现场指导。

9、以理顺关系和规范服务程序为重点,改进认证申报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申报成功率。

10、全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80只,并努力提高绿色食品产品的续展率,确保总体规模的有效扩大。

三、切实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确保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健康发展

11、切实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工作。根据标志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组织完成163家绿色食品企业的年检任务。以实现年检工作规范化为切入点,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商标使用管理和收费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标志管理工作。

13、组织完成中绿中心下达的产品年度质量抽检任务。根据产品结构、产品生产和生长周期特点,合理安排抽检计划,联合检测单位完成抽检任务,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14、继续做好《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条例》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以依法规范我省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贸易,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15、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市场对接活动。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省内外批发商的商贸洽谈、看样订货以及有关展销展览活动。并配合中绿中心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出国参加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

16、对现有省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对现在闲置资产进行整合,引入民营资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建立绿色食品连锁营销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