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5:04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1

【关键词】核心素养;终身发展;立德树人;初中数学

自20世纪末以来,世界各国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确立起影响深远的核心素养框架[1],我国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会上最终将“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敲定为六大核心素养[2].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落实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将成为新时代初中数学教师思考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具体落实的可操作性和适宜性尤为关键.本文根据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意义,提出了对六大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人格品质与关键能力[3],是适应信息时代对人的自我实现、工作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新挑战而诞生的概念.核心素养是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是我国教育的本质“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能判断会选择,能理解会反思,能包容会合作,能自律会自主.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是构建我国信息时代课程体系的出发点.

二、提倡核心素养的意义

六大素养既涵盖了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品格与能力,又体现了核心素养“最关键、最必要”这一重要特征.核心素养具有中国特色,包括了能力、品格.核心素养的提出,对教学下一步的发展,有了更明确的指向.在教学中可以起到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品格塑造的作用.在每个学段每个学科落实好核心素养,对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有深远的意义.

三、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师需要更多地思考如何让数学知识成为素养,形成智慧;如何在教学中促进人生命成长,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下是对六大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落实的一点思考.

(一)人文底蕴

数学是人类的一n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教学过程也要渗透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没有人文积淀,数学将沦为培养做题机器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选用与人文密切相关的素材.比如“百子回归图”是十阶幻方,也是一部数化的澳门简史;在讲距离时,教师可以用泰戈尔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来引入;在讲黄金分割时,可以给学生们介绍女神维纳斯雕像上0.618的印记,古埃及的金字塔高与底面边长比,人的肚脐高度和人体总高度的比值,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长度的比;在讲概率时,可以让学生思考键盘中字母为什么这样排列;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从国际象棋中放麦粒的故事开始……学生在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数学课堂上会感受到数学的和谐之美,灵动之美.数学课堂因为有了人文色彩而富有生命力.

(二)科学精神

学生在数学学习、理解、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会形成自身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是否有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探究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在探究中思维的切入点和深入程度往往会带给我们惊喜.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再是权威者,而必须是引领者和鼓励者,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意识,使学生不盲从任何所谓的权威,唯真理和自由是学生一生追寻的目标.

(三)学会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曾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在进入社会不到一两年就忘掉,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数学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建模等思想不仅可以解决数学问题,在生活领域的很多方面都应用广泛.学生只有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称之为善学,在钻研中严谨认真,不断反思提炼,才能积累深厚的数学素养,再迁移到各种知识的学习中,就会不断成长.

(四)健康生活

数学学习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留意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等基本要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思维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已经具有假设演绎推理能力,抽象逻辑推理能力也显著发展.但是由于初中内容比小学繁杂,有的学生在没有适应初中学习生活或者遇到挫折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自我评价不当”“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等一系列心理适应不良问题.教师要在安排数学课内容上有层次性、进阶性,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有成功的体验.及时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使学生更自信;发现学生学习困难时要用爱心和耐心给予最大的宽容和理解并施以帮助,使他们掌握有效摆脱学习困扰的方法,乐于和其他学生合作.在学生的评价机制上,要多角度、有可持续性,不能唯分数论.

(五)责任担当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初步形成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等基本要点.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国际意识.中国的古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数学起源于仰韶文化,距今有五千余年历史,在周公时代,数乃是六艺之一.在春秋时代十进位制的筹算已经普及.中国古代以算法为核心的《九章算术》与西方以演绎为本的《几何原本》中西辉映,推动了世界数学文化的进步.教师在讲授数学知识时要重视数学史的介绍.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要让学生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等.

(六)实践创新

实践创新是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基本要点.初中数学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多联系生活实际.在几何问题中,多让学生用直尺、圆规、三角尺、量角器去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注重合情推理.图形的变换中结合折纸操作、画动态图形、制作空间立体模型等;在函数问题中,注重方案的设计、事物变化规律、合理决策等问题;在统计概率部分,可以让学生去社会实践,统计生活中垃圾摆放,参加社团活动,交通方式等.在实践中思考,如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利用分析的结果再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弊端、不合理设置、不方便设施和规则等.

四、结语

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六大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通过发展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人生目标不断努力.数学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初中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素质的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核心素养的落实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唯有不断探索,终身学习,才能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5(4):10-24.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地理;人类与海洋

2014年3月教育部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地理素养”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关键素养,其在本质上应是一般地理素养的精髓,在数量上是少而精,在功能上是最重要、必要的地理素养。

刘霞、和陈佩尧提出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地理核心知识、地理核心能力和地理核心观念三个维度。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15年综合学术年会上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个要素(见下图)。至此形成了地理核心素养的三个维度,四个要素。在初中地理新改中最大的特色就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最基本的理念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文以七年级地理(粤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人类与海洋》为例,从四个要素入手,对地理核心素养在教学设计上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培养科学人地观的教学设计(人地观念)

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最为基本的价值观。是指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而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对“人地观念”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本节为粤教版第三章最后一节的内容,对于我们来说是新增课节,海洋占地球总面积71%,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此处我设置了活动:海洋寻宝探美称,明确海洋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产和无限的美景,引出污染的海洋和生病的海洋,使学生体会到人类对海洋也是有影响的,并且抛出开放性问题:如果有一天地球上没有了海洋会怎样呢?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得出结论人类与海洋要和谐发展,形成正确的、全面的人地观念。

二、培养综合区域观的教学设计(地域认知)

核心素养兼顾“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重功能,它是因生活情境的需求而产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必要的生活情境和社会实际,这都发生在一定的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侧重于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差异、加强联系和追求发展,对认识区域地理的路线有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把握。

在本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生活实际。哈尔滨并不是沿海的城市,但中国地域面积广阔,东部濒临太平洋,夏季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而西北内陆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海洋影响着我国整体的气候,观看视频:十万个为什么之海洋是气候的调节器,体现了区域性的特点。在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学习过程中设置的拓展延伸环节,结合时事地理,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其中的一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太平洋和印度洋两个大洋;由美国提出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是美国为重返亚太,制约中国经济发展而发起的经济协议,是依托太平洋而建立的区域性经济发展协议。这都体现了区域性的特点。此部分的学习注意去繁就简,深入浅出,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拓展延伸,并紧密结合初中结业水平测试的出题方向。

三、培养综合地理思维的教学设计(综合思维)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学科。《地理教育国际》指出,在教育学生时,应以原理来说明现实,并鼓励学生采用质疑或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其中提到“用原理来说明现实”就需要多种思维方式来解释地理事物的发展

规律。

学生都积极地思考并不时地发出感叹,回答问题时能够做到由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充分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此处教师要注意有效地掌控课堂并适当地给予点评。

四、地理空间与表达的教学设计(空间与表达)

“空间与表达”突出体现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还强调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力。空间性可能是地理学最重要的特点,无论是地理学的学科建设,还是地理学的人才培养,都需要重视空间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中对地理空间与表达的强化是借助对地理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来实现的。例如,在学习海洋的称号中,海洋被称为“交通要道”,教师提出问题:不同的海洋空间位置都可以航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高纬度地区空间内,温度低海面结冰不宜通航,而在中低纬度地区则可以四季通航,还有很多的天然的海峡、人工开凿的运河等成为海上航行的必经之路,例如: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空间因素分析是综合分析,可以使学生形成整体的空间结构框架,考虑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根据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3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正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教学专题研讨会、教育专家交流会上,迅速成为教育界的又一个热词。那么,英语核心素养具体指的又是什么呢?素养,首先应当建立在能力之上,它需要学生掌握最基础的英语知识与能力;其次,在认知的基础上,延伸出基于个人理解与判断趋向的一种审美与观点;最后,深化并升华为一个大方向,即宏观角度上的态度。因此,基于初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教师应当从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文化认知、情感道德、价值审美这五个方面来开展教学活动。

一、基础知识――以教材为核心

基础知识是学生英语素养的最根本所在。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首先应当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这就需要以教材为核心。以牛津初中英语为例,每一个单元的前半部分都设置了三个基础模块,分别是“welcometotheunit”“Reading”“Grammar”,它们分别从单元主题、情境对话、词汇学习、语法学习来展开整个单元的学习。因此,学生要掌握的内容是:文化主题、口语交际、单词词组、句式表达、语言语法,教师应对此逐一开展教学。比如,牛津初中英语7a第一单元thisisme!,学生要掌握:用英语和别人打招呼、用英语介绍自己、学习描述人的方式、用英语介绍自己或他人、name是可数名词、名字与姓氏的英语表达方式、词组“goodmorning”“goodafternoon”“goodevening”“begoodat”“overthere”,自我介绍的句型、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固定词组beborn、一般现在时的含义、一般现在时中谓语动词的形式等内容。这些零散又细碎的知识点分布于教材的方方面面,教师要逐一挑出来为学生讲解,然后帮助学生整合并完成整个单元的最后模块task,用英语短文进行自我介绍。因此,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核心素养中的基础知识时,教师要紧紧以教材为核心。为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认真参考教学要求和大纲,梳理出每一个单元、每一个模块中的知识点。

二、方法技能――以解题为手段

方法技能是指学生在接触英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实践英语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方式方法,更直白地讲,方法技能是指学生在以教材为核心的学习基础上,掌握诸多英语知识后,如何将其合理地应用。这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中的“解题”来强化训练学生了。从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内容来看,基本语法包括:名词、代词、数词、介词、介词短语、连词、形容词(比较级、最高级)、副词(比较级、最高级)、冠词、动词(情态动词)、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不定式、宾语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这些知识点都会在学生的日常练习题及考试卷中以各种题型出现,而是否采用了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就成为学生解题效率高低的关键。比如英文写作,学生是否懂得通过灵活转变句型可使文章不局限于单一简单的陈述句上。比如阅读理解,学生是否懂得通过抓住关键词来快速地捕捉到阅读文章的主题思想等,这些都是学生英语方法技能的表现。

三、文化认知――以宣讲为方式

文化认知是指英语核心素养中对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文化的一种认识与了解,这属于渗透于教材内容选择之中的“软技能”,因此,教师要以宣讲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比如,在“住”这个领域里,牛津初中英语中的7aUnit5GoingShopping、7BUnit1DreamHomes、7BUnit2welcometoSunshinetown、8BUnit1pastandpresent,这几个单元分别从西方国家的街区环境、城市设施、购物环境、商店名称、城市变化、房间名称与功能、家具名称等来说明“居住”这个话题,如在讲到街区的表达方式时,我们习惯由大到小地按照省份城市区域街道门牌号这种方式来表达,而西方国家则习惯由小到大地按照门牌号街道区域城市州名/省会这种方式来表达,这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常常通过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呈现,教师要将它们点出来,以宣讲方式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比如“旅游”这个话题,牛津初中英语中的8aUnit3aDayout、8BUnit2travelling、9BUnit3asia,这几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西方国家名称、首都、重要景点、旅游相关活动、世界公园、主题公园等,这些都是丰富学生外国文化认知、开拓眼界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举一反三、同理论推、同题延伸等方式给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这也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四、情感道德――以情境为背景

情感道德是指英语核心素养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等意识流层面的一种感情,比如认同、赞同、接受、否定、抵制、反对、中立等,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情感道德时可以以情境为背景来设定。以牛津初中英语9a第三单元teenageproblems为例,这个单元介绍了青少年中比较普遍且容易出现的问题,在Reading里讲到:主人公millie抱怨每天都要完成非常多的家庭作业,希望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能够投放于自己的爱好上;另一位主人公Simon是一个足球的狂热分子,每天都会在足球上花费大量时间,他目前对自己的这种热爱产生了一点怀疑与犹豫。很显然,这两位主人公的做法都是比较“极端”的,一个过度学习,一个过度娱乐,他们没有平衡好学习与放松的关系。因此,教师可以邀请不同的学生进行情境模拟,分别扮演两位主人公及其父母,还有专家,就这两种情况分别从中式教育与西式教育的两种不同理念来讨论。如果是中式教育,教育家会提出什么建议;如果是西式教育,教育家会提出什么建议,等等。情感道德是一种比较“虚”的东西,教师要触碰到学生的心理,从而进行正确地引导与点拨,而不是僵化教条式的教育。因此,以情境为背景的情感道德教育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五、价值审美――以话题为探究

价值审美与情感道德一样,同属于英语核心素养中学生对西方文化等意识层面的一种感情,它与情感道德对比起来,更多了一些自己的价值判断,比如认同的原因是审美,反对的理由又是审美,等等,它不是让学生单纯地表达态度,而是让学生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想法,因此,教师要以话题探究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与引导。以牛津初中英语8a第二单元travelling为例,这个单元讲的是“旅游”这一话题。我们所知道的现状是:中国人出游一般都会在法定节假日时,因此在特定节假日里,各种景区总是人满为患。西方人出游时间则不固定,类似于中国人的这种情况较少。再者,中国人出游多是拍照并发朋友圈,西方人则强调出游时与亲人、朋友的相聚感,等等。在这个话题下,中西方有很多不同,教师可以抛出各种话题让学生讨论,并在讨论中关注中西方的差异,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旅游”的看法。当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就是价值审美的一个积累与培养过程,学生不再停留在“听说”,而是朝着“我认为”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价值审美的培养,并不是虚无空泛的,它体现在具体的事件和话题之中,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来“抛砖引玉”。

如果给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一个大方向的说辞,那就是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它贯穿并表现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行为的一种意识指导与责任趋向。在教学中,教师应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从初中英语的基础知识、方法技能、文化认知、情感道德、价值审美这五个方面加强培养,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其内心受到触动与熏陶,从而在促进学生心智成熟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4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力、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一直都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任务。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倡导的不断加强,新课标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已经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浅陋见解对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与相关人士共勉。

一、科学导入教学,激发学生探知生物的欲望

课堂教育时间非常有限,因此合理、巧妙的课堂导入是非常重要的。教育者必须利用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动机。众所周知,教育者是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吸收学生的注意力是教师的基本功。教师一定要选择恰当的导入,活化课堂,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成功落实夯实基础。例如,在落实“人的生殖”一课教育时,教育者的引入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开展:同学们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世上的吗?你们知道身体是如何形成的吗?利用诸如此类疑问引发学生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中主动学习。

二、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生物是一门与实践息息相关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实例,如遗传关系、杂交技术、生物分子学、遗传临床运用、细胞学等等,只有让学生真正将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才能帮助学生感受生物学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也才能进一步地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为培养生物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三、善用生物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1.培养实验兴趣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实验教学就成了初中生物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生物科学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因此,生物实验是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受自身客观条件的制约,各方面发展还不够完善,他们的实验技能也非常匮乏,但是年龄导致他们有较强的好奇心,极易在新鲜感的驱使下参与生物实验。生物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意义以及实验目标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培养实验兴趣。

2.培养观察能力

实验课的完成基于观察以及操作,尤其是观察,如果观察质量难以保证,那么实验课的意义就无法保障。因此,教育者一定要指导学生科学观察,明确观察的目标,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新”。积极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在保证观察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操作技能

实验课程成败的关键是操作,操作会对实验效果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旦操作不当,不仅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更会影响学生形成生物核心素养。因此,教育者一定要采取有效的办法,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地在实验课中动起来,积极地克服内心的恐惧。长此以往,学生会接触到越来越多的仪器和标本,操作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加强,教师再在适当的时机内予以指导,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自然会水到渠成。

4.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应帮助学生融会贯通生物学知识,形成知识脉络和框架,从更高、更全局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生物核心素养。生物探究是指学生能够积极地获取生物知识,能够充分利用生物研究方法对生物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生物探究包括提问、假设、计划实施、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等。探究式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价值观。例如,在落实“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时,就可以以提问形式开始,问学生这堂实验课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假设,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由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进而明确实验的步骤、意图,在讨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答案,培养探究能力。利用上述办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随之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养培养也会因此变得容易起来。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育者要积极、大胆地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学生应该积极配合教育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相信通过各方的不断努力,我国初中生物教学一定能够培养出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生物成绩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5

一、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实际教学中,因为数学中数字的枯燥性和数学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性,使得师生之间容易形成一种枯燥的相处模式,完全丧失对数学主动学习的兴趣。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追求升学率、追求成绩的目标下,应当在实际课程中注重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既要懂得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又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发现数学的实用之处。比方说,老师在讲某一部分数学知识时,可以同时讲解一下数学知识的历史由来,或者是现实生活中需要用到的地方,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讲活,贯通古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函数部分,可以讲述笛卡尔研究出新型函数给他心爱的人,也可以讲利用分段函数分析在现实生活中选择打车软件时哪个更实惠,还有抛物线、自由落体、二次函数等诸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都大有用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愿意进行自主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拓宽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非常强的学科,也是很多学生愁于应对的科目。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疲于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一些做题步骤;教师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填鸭式教学方式盛行,使得数学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灵魂。学生往往只懂解题,而不知何为数学思维。这样将会造成学生一旦脱离题目回到现实生活,将完全想不起运用数学的方式解决问题。那么,我们最初学习数学的目的、设计数学课程的初衷都将无法实现。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方法、体会数学思维。走出课堂或学校后,真正能遗留在学生记忆中,依靠数学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在课堂中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主要角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释放每个学生的数学潜能,多给学生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学习某个知识点时,可让学生想象所学知识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什么类型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数学实用之处,从而利于日后真正遇到问题时能够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总之,数学教师应尽力做到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6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有效性

历史学科对学生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考证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之所以在初中阶段加入和深化历史内容,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借助历史科学的逐步推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将历史学科丰富的历史内涵以及对古文明的发展探究价值充分展现出来,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核心要素的定义

核心要素指的是学生为达到自身发展进步及新时展的能力,也是学生自我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而时空观念、历史文化、历史文明、历史价值观等,是现阶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授课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导向。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凸显历史学科的文化内涵及历史文化价值,紧紧跟随新时代的发展脚步,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促使初中学生学到更加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其更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为以后更深入地探究历史知识夯实基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主要包括基础文化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等,它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首要核心。通过培养核心素养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文化底蕴,培养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素养要高于知识与技能,技能重在侧重个人的能力,素养不仅包含个人的能力,还包含能力之上的综合素养,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有更深的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通过不断持续的学习,以及教师细心的教学慢慢获得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持续不断学习的过程。学生核心素养与21世纪下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质与能力相契合,不但可以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还可以指导授课教师更深入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使新时代下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不断丰富文化内涵,使其更具可操性。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依靠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落实,教育部门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教育改革,是当下教育任务的难点和转折点,教育工作者应有临危不惧,敢于挑战的责任意识。

二、现阶段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不足

相关教师应明确历史核心素养的主旨,深入了解历史核心素养的基本含义。授课教师在授课时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基础文学理论,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方式更贴近历史学科内容的本质特性。有些时候,历史教育者对历史核心素养未能有较深入的理解,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对历史核心素养的元素构成未能有效地综合,导致对历史核心素养元素的认知零碎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历史核心元素的组成部分,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

(一)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指引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借助教学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制订准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引教学方向,还能保证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课堂教学要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教学目标的树立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有深刻的影响。历史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对历史核心素养有深刻的领悟,将标准的历史课程研究透彻,严格把控历史核心素养的准确目标间的内在关联,并要充分认识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也是逐步递进的,不能为追求素养质的发展而忽视学生量的吸收的能力,不能将所有的核心素养集中在一个课堂中。如在讲解唐朝时,为让学生深入了解盛唐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可运用创造性的思维进行系统分层,考虑有哪几种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开展本节课堂,深入考虑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怎样才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怎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等。

(二)指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核心素养教师是授课活动的组织领导者,教师本身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初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历史教师熟练掌握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情况、教材和教材教学纲要,借助明确的教学方向,科学有效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提高帮助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正确性,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全面提升。历史核心素养的表面含义是学生对历史文化了解的思维能力,初中学生借助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可以科学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对历史发展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对历史事件有更准确、科学的解释,依靠学到的历史文化知识对该事件在当时造成的影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提升受教育者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在历史课堂的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要借助新颖的授课模式,综合多个历史核心,提升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爱好,进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是创造问题情境,完成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分析,对知识点的理解,对知识点及重点的总结,以实现历史学科的策略目标。新颖的授课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主观意识对教学环境的认知,新颖的授课模式对授课内容具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启发性,提升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娱乐性,增加历史课堂中授课过程的趣味性。新颖的授课模式对受教育者研究问题的积极性有所激发,并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有创造性的思维主观意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死记硬背地学转变为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后去学,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途径。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找准问题情境这个突破口,制订创意情境的多元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调动学生内心对历史疑问的研究欲,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问题的设定上设置悬念,用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历史史料的认证意识和历史问题的解释能力。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引出一个有悬念的问题:“太平天国运动自爆发以来,作战节节胜利,在东征取得胜利后,社会经济全盛发展。但是,由于某一事件的发生,直接改变其命运,太平天国如昙花一现般消失,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抛出这个问题后,学生的兴趣点被激发,主动查找相关内容,以探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学生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高速发展,并对知识有更深入的认知,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授课教师也可以准备其他辅助教学手段,如在讲解唐朝鼎盛时期经济发展的课程时,可提前制作好唐代时的地图,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每个地方不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差异,学生“穿越”到唐朝,了解相关的历史知识,自主分析相应的历史内容,主观地讲解自己对唐朝历史文化的理解。历史资料的理解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讲述有效地总结出自己对历史的观点和看法,是对历史价值观的真实体现。

(四)普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与历史核心素养息息相关,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加强历史核心素养的普及力度是当下历史教育的重要工作。所有的历史教师都必须熟练掌握核心要素的含义,通过对此的熟练掌握,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展的脚步,自主学习,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对课程标准有深入的了解,将教材内容熟记于心;还应该有目的性地学习,增加理论知识。教育部门也应当定期组织教师进行结构化的培训,以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倡导者,与学生同发展,组织团体研究相关学科书籍,将理论中的历史核心素养应用于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丰富程度,以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堂内容,授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讨论学习,学习完成以后,教师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归纳和分析,提升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进行科学的讲解和评判,使问题得到有效的改正,使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全面贯彻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培育。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以历史学科的教学实践为条件的,在当下的历史授课过程中,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重要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为学生培育历史核心素养提供支撑,不仅可以让初中学生的体会得到深化,增加初中学生的爱国情怀,也可以使其历史文化底蕴得到有效的提高。初中历史教师要以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不断组织探讨授课“战术”,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推进学生核心素养而助力。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7

在此指导意见下,专家们提出了中学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方面:

【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发展语言意识和英语语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并在语境中整合性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口、笔语语篇所传递的意义,识别并赏析其恰当表达意义的手段;有效使用口、笔语传递意义和进行人际交流。

【文化品格】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吸收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感,自信、自尊、自强,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各种现象;分类、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理性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初步用英语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能够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有效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选择恰当的策略与方法,监控、反思、调整和评价自己的学习。

所以围绕核心素养,一线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和和教学理念。下面就本人在核心素养体系下的4个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例进行探讨:

1.初一教学目标“如何介绍一个人”。thisistom.Heismyfather.Heisadriver.根据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学会thisis的句型或者he和she的语法区分,而是介绍一个人时的思维框架序列――这个人的名字、与我的关系以及社会形象。如果延伸到文化角度,在中国介绍一个人时思维框架序列一般是相反的――先介绍社会形象、再是与我的关系,最后才是姓名。这个过程便是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社会常识。因此,教师应该建立思维框架的认知基础,才能在教材中挖掘出文本价值,从而为学生提供语言和思维范式,真正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和思维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同素养培养过程中应该予以学生不同的引导途径。一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范式,包括语言应用的生活场景。二是深入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三是具备核心素养的认知框架,即培养教师对文本中所包含的思维技能的敏锐度。

2.初二的Unit4,讨论after-schoolactivities时,由于课外负担太重给学生造成太大压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应该怎样减压,学生可能会想到去跑步、踢球等;然后再进一步讨论,如果不能及时减压,压力过大可能会对你自己、他人及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时学生内心世界的东西、生活的东西、品格的东西,行为的东西全都融合到了语言教学的课堂中,这才是真正素养的培养。

3.初三Unit7teenagersshouldbeallowedtochoosetheirownclothes.谈到学生在走廊上不能跑,除了要学生学会beallowedtodosth.的句型结构,同时还应讨论为什么不能跑以及撞到人以后怎么做,这样就把语言交流目标、思维认知目标和社会文化目标三个目标融合成了一个教学任务,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形成国际通用的行为规范,培养了学生的文化品格。

4.教课外阅读文章Justoneofthosethings,anaccident时,让学生提前阅读最近一周的报纸,找出类似的关于意外事件的报道,课堂上用英语向其他同学作简要地介绍。这培养了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学完文章后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警方、timmy的邻居或老师,询问他们对此事件的感想。这种方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通过交谈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还会对学生的行为取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就文章中出现的或未出现的人物,确定谁最应对timmy的不幸身亡负责,并说明理由。这个环节把学生置于社会大背景中,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但是,目前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但另一方面我们的教学内容非常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未来,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然后合理地改变教学内容,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8

对于教师,核心素养的教学应该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这势必要求教师归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改变一直以来教师提问,学生被动应答的局面,教师如何应对全新的课堂教学,与时俱进,采用新的教学方式,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促使老师们重新审视课程价值,从关注知识为本的教学转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要发生根本变革,如何在老师指导下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我们老师和学生都要思考的点;对于课堂就目前而言,物理学科属于全新教材,教师应用新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课堂不能仅仅局限课本教学,要将物理走向社会,生活走向物理,将学生的目光延伸到“窗外”,“窗外”是一个更大更宽的“课堂”。

而面对农村教学,每个班都有1/3左右的学生父母一年只回来1-2次,和爷爷奶奶在家,没有家长的监督;留在家的父母有2/3以上的家长不懂知识,忙于劳务,没有能力辅导学生学习;有不到1/3的家长虽然识字,可以监督孩子学习,可是专业的物理知识几乎一点都不懂。老师就要花心思给孩子安排作业,怎样才能让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这就是关键,因此,结合学生家庭和学校的实际情况,作业设计走“轻负高效”之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优生吃得“饱”,差生“吃得了”,就给我们白云学校的老师带来了难题。面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一是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思考的问题;二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这样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要设计很多符合自己学生预习案,大大占据了教师的休息时间;三是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课后辅导学习,面对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初中物理教师一致认为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经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下几个有价值的数据:

1.如何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进行分层次问题中,根据考试成绩分层占50.5%,根据上课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分层占26.4%,根据同学的性格分层占20%,其他占3.1%。

2.如何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练习选择问题中,根据学习能力分层占85%,根据教师要求分层占10%,根据同学们自愿选择分层占5%。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9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地理核心素养;数字星球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1-0026-02

随着全球教育信息化浪潮的迅速推进,各种数字化设备已逐步成为辅助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其中,数字星球系统作为最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设备,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如何用好用活数字星球系统,使之成为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呢?我们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理念,对上述课题进行了系统的实践研究,形成了基本策略。

1厘清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构成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我们可以从地理核心观念、地理核心能力、地理核心知识三个方面,归纳初中生地理核心素养组成要素,如表1所示。

2了解数字星球系统的优势

“数字星球系统”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三维立体动态展示的单体数字化教学仪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通过软件控制平台、资源软件和数字化球形投影屏幕,融合多媒体信息、实时互动演示及屏中屏功能,瞬间以平面和立体模式,虚拟展示、真实呈现各种地理现象及其过程,帮助学生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去探究、学习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环境和地球环境。它的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三维空间展示优势一般的多媒体屏幕是平面的,所展示地理现象和过程也只能是平面虚拟图像。数字星球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在三维球面立体屏幕上,动态、实时展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概念,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多种媒体传播优势数字星球系统――融文本、声音、图像、图形、动画于一体,可以产生球面电影的经常视觉效果,将地理信息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传递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助认知、体验、感悟的教学情境。通过强烈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强化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积极的思维,成为激发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有效手段。

地图语言互动优势与其他学科不同,地理课上教师和学生的语言交互,往往要借助地图语言进行,地图语言和自然语言二者之间的最大差别在于从视觉上地图的空间是二维或三维的,而人们日常使用的自然语言从听觉上感知的空间是线性的,一维的。数字星球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有利师生间地图语言的交互。教师可依据课标要求,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展示立体的全球地图,引导学生探究人地关系等一系列地理问题,激发地理求知欲。学生可利用数字星球系统的开放平台,演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与教师和同伴就各种地理问题形成语言和思维的互动,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

应用数字星球系统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关键举措,是精心创设提升核心素养的策略,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地理学习中,自主构建知识。

角色扮演,强化核心价值观的策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段论述,提出了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高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让课标要求落到实处呢?对于初中生来说,角色扮演是价值观学习的最有效策略之一,通过角色扮演可以使价值观更利于理解。数字星球系统支持下的角色扮演,不但能给予学生更真实的现场感,还能够给学生提供变化着的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思考导向深入。

例如,在“发展与合作”的教学中,我们就以共同抗击埃博拉病毒为例,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大国责任。我们设计课件,在数字星球上呈现埃博拉病毒肆虐的范围,呈现中方用于抗击埃博拉的援助总额7.5亿元人民币所覆盖非洲13个国家以及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非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地图,中国援非物资的运输路线,让学生扮演中国领导人、联合国官员、埃博拉病人、中国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通过体验和对话,思考在应对国际灾难时,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怎么做?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体会到:“中国对西非国家的援助,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新兴大国的风范。”“在非洲国家面临人道主义灾难时,中国及时有效的无私援助,体现了中非之间的深情厚谊。”从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尊重差异,促进核心知识掌握的策略掌握学习理论认为:人们的学习风格是具有差异的,这导致了不同的学生掌握同一种知识的时间不同。如果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即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材料和教学,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达到指定目标。在传统教学环境下,“为不同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环境”是难以实现的。借助数字星球系统支持,这样的理想化教学已经可以实现。我们将数字星球系统与个人电脑结合,开发出具有“翻转课堂”特点的个别性教学课程,提高初中地理核心知识掌握的水平。

在我们的个别性教学实施中,应用促进核心知识掌握的策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

1)通过电脑或ipad数字化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使每一个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速度和学习顺序来学习每个知识点。

2)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呈现不同风格的多媒体课件(一般至少呈现3种不同风格的课件。如平面图式的、三维立体的、语言文字叙述式的等),帮助学生理解“经纬网”“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现象”等核心概念。不仅仅要求学生看懂,还要求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可以应用数字星球系统讲解演示的程度。

3)应用数字化平台实时评估学生的学习绩效,并做出统计,让学生发现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及时重新学习达到掌握。电脑也会应用设定的奖励机制,对完成学习的学生提出奖励,激发学生持续学习。

初中地理教学是学生地理学习的入门教学,课标要求掌握的地理核心知识为: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影响的知识;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的知识都是多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应用数字星球系统强大的信息交互优势,提高核心知识掌握水平,是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思维归纳,提升核心能力的策略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提高的地理核心能力,均取决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程度高低。为此,我们应用“归纳思维”策略提升地理核心能力,借助数字星球系统的多媒体信息传播功能,创设千变万化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和组织空间信息形成概念。

例如,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一课中,我们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一月、七月等温线动态分布图,在数字星球球面投影上展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动态过程,指导学生观察低纬度和高纬度气温分布的特征,使他们归纳出“一般说来,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冬季则相反”的结论,并发现其成因。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数字星球系统所起到的作用,首先是聚焦,是学生的注意力聚焦于学习重点――观察分析等温线分布特点,归纳全球气温分布规律,并探究形成这种规律的成因;其次是概念控制,即帮助学生形成读图分析――概括归纳的概念掌握能力;最后是把概念理解转化为技能,将分析等温线图的经验转化为技能,后续迁移到等降水量等图的分析中。这样有效提高学生形成概念的能力,并拓展他们分析信息的视角,逐步提高地理核心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教学的核心素养篇10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教学

基本素养是基本生活中应有的基础,而核心素养是基本素养的内核和高度理念,联合国组织对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视。因此,初中政治课堂上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的重要,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以及学生有意识地去自我完善自己的素养。

一、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构成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包括的知识点有很多,能力,精神面貌,思想价值观念等,笔者认为,初中政治核心素养可分为三个层面,外显层面,内隐层面,社会层面。

1.外显层面

外显层面主要是初中政治这门学科的一些知识点,学习态度,基本观点,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初中政治的时候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学习和一些自己的学习习惯就属于核心素养的外显层面,要学会理解一些政治观点。

2.内隐层面

内隐层面主要是政治学科的思维品质,情感价值观念等等,学生在学习一些知识点的时候,要注重深入学习它的情感价值观,认真思考它内隐层面相关的内容。在养成自己的一些思维品质时,注重培养和提高辩证思维,因为初中政治这门学科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知识点的学习,所以在培养核心素养的同时,要注重内隐层面的一些思维品质的思考和学习。

3.社会层面

初中政治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社会和生活方面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一些核心素养和价值观的时候,更重要的不是知识点的学习,而是价值观的应用,个体核心素养的养成,组成了整个社会的整体素养,所以初中政治核心素养放在社会层面上讲是指学习者身为社会一员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核心素养,因为人与人,人与社会等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道德与法治”“公民责任”等等知识点的学习。

二、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初中生的性格,理念和一些思维方式正处于成长和塑造阶段,这个阶段的引导和教育非常重要,而政治学科中的教学内容与学生一些素养关系很近,层层相扣,所以在初中政治学科的学习中,学知识的时候要注重与生活和工作的联系,因为很多道德观,人生观都有引导作用,能让学生更好地养成正确的三观,而且初中政治包含的知识点很多,呈现多元化特征,其中的一些法治教育,政治教育,人文教育等等方面也对学生理念的塑造有极大影响力。

三、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对策

1.初中政治教师自身不断提高核心素养

育人者,先育己,初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养,完备自己的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政治洞察力,将一些时政例子与政治知识联系起来讲授给学生,对整个初中政治教材深刻把握,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整个初中政治课堂的学习更有深度与可操作性。政治教师自身的核心素质高,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听其言,信其道,真正的塑造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注重整个初中政治课堂与实际结合

如今初中教学现状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便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度不够,初中政治的学习亦是如此,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门学科的教育对自身很多观念的培养有极大影响力,听课的时候只是觉得能放松自己,但并没有与实际结合,思考一些价值观以及应用一些理念。初中政治教育的课堂教授,要将重点多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能产生共鸣,更好的理解一些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动力。

3.结合其他活动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