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十篇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十篇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6:19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1

>>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研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必要性及实施策略分析从法经济学角度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立法的必要性破解中小企业难以承担社会责任问题的对策思路中小企业参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吉林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保险机制植入中小企业融资必要性分析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对财务绩效的驱动性分析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分析金融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小企业纳税筹划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调适的必要性分析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建立的必要性解析“营改增”的必要性和中小企业的现状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及对策中小企业实施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加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和条件发展中小企业专业商业银行的必要性与策略浅析中小企业实施设计管理的必要性谈加强中小企业会计工作管理的必要性浅析中小企业消防安全投入的必要性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

[2]新浪财经.中小企业社会责任[DB/oL].http://finance.sina./roll/20121022/152913440410.shtml.

[3]郜金泰.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现状、内涵及功能分析[J].河北法学,2006(1):130.

[4]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5]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96.

[6]李昌麒.经济法学[m].法律出版社,2007:212-213.

[7]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166.

[8]郭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m].法律出版社,2011:54.

[9]杨丹.论企业对雇员的社会责任[J].河北法学,2009(10):189.

[10]蒋国宏.试论我国中小企业社会责任承担中的政府责任[J].管理学研究,2011(01):115.

[11]马红梅.中小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08):46.

[12]李建辉.中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统计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03):166.

[13]张文显.法理学[m].法律出版社,2007:166.

[14]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哲学和法律方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209.

[15]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10.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2

关键词:现状 必要性 批露范畴 建议企业会计报告

随着时展,随着公司内部治理和外部利益相关者期望的不断发展,西方企业报告中非财务部分的比重不断提高,西方的社会责任披露已初具雏形,而我国的社会责任披露明显刚刚萌芽,亟待提高。正基于此,社会责任的披露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必要性分析

1、对于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社会责任的批露可以让政府和社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审视企业的利润,特别是我国在现阶段注重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下,只有通过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才可以让政府环境保护的宏观政策落到实处,政府才可以了解宏观政策的落实效果,也为以后的宏观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基础。

2、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同时,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也会给企业带来一些无形和有形的效益,而且,在现在的经济学中已经证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效益与企业的财务效益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一个企业在自己的长远规划中,应该主动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对企业迈出国门的影响。“引进来”的政策让我国的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实现了与国际政策、管理方法的对接,使我国的企业能够迅速地变强变大,有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正是基于这样的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企业开始了“走出去”。我国企业在国外分公司中,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分公司,必然要遵守当地的政策法规,也必须要提供社会责任的披露报告,这使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必然要执行;而且,通过社会责任披露,这些分公司才可以赢得当地社会、政府、职工的认可,这样才能在当地立足脚跟、长久发展。

4、对企业环境的影响。在国外,我国企业的分公司要立足脚跟、赢得认可,就必须通过社会责任披露来实现。而在国内同样如此,通过社会责任披露,让社会、让群众能够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审视企业,这样企业才能够融入到当地的社会中去,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也是一种无形的信誉。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范畴

1、对环境的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对于社会责任披露的内容中,几乎全部包括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各国对于环境的关注。我国现在也是强调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节能降耗的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企业。二是企业对于环境的披露比较容易实施。一般来说,通过一些企业排放物数量、企业环境治理投入等指标就能够实现对环境影响的披露。

2、对社会的影响。在各国的社会责任披露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比较少的,对于社会的平等就业情况只有在美国是必须进行披露的,这主要是美国平等就业委员会对于美国会计三大管理机构的影响。而在我国,没有类似的社会机构,而且企业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比较难以量化。

3、雇工情况。西方各国对于雇工情况的披露也是很多的,主要是对工作环境、职工福利等方面的披露。对于职工福利的披露很容易量化,而对于工作环境的披露往往多是文字描述性的,对于改善工作环境的投入等量化指标较少出现。我国企业对于职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披露有助于企业与职工建立良好的雇佣关系,对于社会的安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建议

1、制度改进。通过必要性分析可见,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披露实施完全是有必要性而且有可行性的,我国的社会责任披露必须依靠制度规范,而相对于我国社会团体的数量较少,我国政府应该更多地承担推动社会责任披露的任务,制定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相关制度,明确社会责任披露的格式、内容等。

2、多种披露形式。首先,披露的形式有独立披露和在报表附注中披露。由于独立披露的成本较高,可以在上市公司中试行,其他企业可以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次,披露的内容中有文字描述和量化指标。用什么方法进行披露主要取决于披露的内容,企业对于环境、雇员福利等方面应该使用固定的量化指标来进行衡量,而一些不易量化的方面,如平等就业的情况等,就应该实施文字描述。

3、循序渐进地改革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由于我国社会责任披露制度的推动力局限在政府,所以社会责任披露制度改革应该循序渐进。而且,由于社会责任披露也要有一定的社会成本,对于中小企业,必然存在更大的困难性,这样社会责任披露制度首先可以在上市公司的范围内推广。

参考文献

1、迟德强海外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制度及借鉴.证券市场导报,2007。

2、卢涛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3

【关键词】道德责任;企业;和谐社会

一、企业道德责任的内涵

要谈企业的道德责任,首先应该界定企业的社会责任概念。弗里德曼最早提出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他将企业的社会责任表述为:在法律和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之内,利用他的资源和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从事公开的和自由的竞争,而没有欺骗或虚假之处。

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一个涵盖各种企业责任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责任。以美国佐治亚大学的阿奇・B・卡罗尔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寄希望于企业履行的义务,社会不仅要求企业实现其经济上的使命,而且期望其能够“遵法度,重伦理,行公益”。因此,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

由此可以看出,理论界是从法律和道德两个角度来论述社会责任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利润之外所应承担的责任,它是以企业活动为圆心、以利益相关者为半径而形成的法律和道德的责任圈。相应地,企业的社会责任分为企业的法律责任和企业的道德责任。企业的道德责任的特征就在于与企业的法律责任的区别上:

(一)企业的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要求层次不同

企业的法律责任是国家明文规定的,要求具体且为最低限度。企业的道德责任主要是社会成员及其一定的社会组织基于人道经济的价值理念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而对企业的一种道德期待,这种道德期待除了要满足不施害的最低的法律要求外,还包括自愿行善的较高道德要求。

(二)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赋予企业履行的意志自由空间不同

企业的法律责任,彰显的是法律的必行性,是企业不可推卸的义务,是不可逾越的行为边界,即企业没有不遵守的选择权;而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一种道义性的使命和义务,加之道德是以提倡、劝诫、建议为特征的价值导向,它赋予了行为主体的自主选择权,即道德主体具有意志自由,可以依据自身意愿选择遵守或者是背离。因此,企业的道德责任是企业的一种自愿、自觉的道德追求,不具有强制性。

(三)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约束方式不同

企业法律责任的实施靠国家的强制,一旦企业的法律责任出现缺位,就会招致社会力量的强有力的打击和制裁;而企业道德责任的实施主要是靠社会舆论的规劝和褒贬。一旦企业的道德责任出现缺位,主要是来自于社会舆论的谴责,或一定的民间组织的抗议等一系列的软约束。

根据企业道德责任和企业法律责任的区别,我们可以得出企业道德责任的内涵,即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在履行法律责任、遵纪守法之外,还应该承担和履行遵守道德规范,协调自身利益使之与社会整体利益相统一、自觉维护和追求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责任。

二、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谐社会不仅仅只是一个富裕的社会,更是一个经济秩序与道德秩序和谐统一、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高度统一的社会。”由此可见,社会的和谐主要包括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有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企业是当今社会除政府外最有力量的组织,它掌握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财富,具有仅次于政府组织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作用,提倡和引导企业承担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企业承担道德责任的必要性就在于:

(一)企业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企业的社会性是决定企业能够自觉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理论基础。1.从企业的本质上讲,它是现代社会中从事生产、流通、服务和社会生活环境改善等一系列活动的社会经济组织。任何企业的经济行为无不时时刻刻与社会、与其他企业、与消费者发生着重要的联系和互动,其活动并不是绝对独立的。2.从生产经营的客观因素上讲,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企业的生存是在社会中的生存,企业的发展是在社会中的发展。并且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现代企业是生活在社会大环境中的,企业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存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条件。因此,企业的社会性为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自觉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协调统一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权责一致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承担道德责任,自觉维护社会利益

市场经济原则规定了企业具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自主实施经营行为、在社会中获利的权利,根据权利和责任相对应的原则,企业也必须利用一定的方式来回报社会。这种回报不仅是经济利益上的,同时还包括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促进社会的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有序,这就要求企业保证自身经营行为的道德性,自觉地调整自身经济利益,使之与社会利益保持统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拥有独立的经营自;与之相对应,企业在拥有独立经营自的同时,也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并且企业拥有受法律保护的经营自,并不代表企业在法律的范围内可以为所欲为,因为合法并不一定合理,法律的正当性、时代性和适宜性都是值得思考和商榷的重要问题。在现实中,法律往往落后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有时是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很多情况的;而道德正是对法律这种缺陷的有益补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外,道德的约束和调节作用应该是重要的。鉴于此,企业履行道德责任是应该的。

(三)履行道德责任是企业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

1.企业处理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关系到企业员工处理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关系。人才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资源。企业能否积极承担道德责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企业在优秀人才的占有上是否具有竞争优势。2.企业履行道德责任是企业树立品牌形象的必然要求。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不仅包括专业技术层次上的认知,同时还包括对企业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该企业是不是因为违法或不道德行为被舆论曝光。所以,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还必须积极履行道德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3.企业履行道德责任是企业增强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国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比较短命,企业的生命力不足困扰着很多企业家和创业者。而解决这个难题的途径之一就是企业积极承担对于社会、消费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道德责任,调整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一致,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企业履行道德责任的原则

企业履行其道德责任,并不是要求企业要无限度地牺牲自身利益,一味地增加社会福利,在其承担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总原则

1.肯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传统的道德观念往往存在一个缺陷,即片面地呼吁和要求行为主体承担义务和责任,但是却很少对主体的权利和自由加以认可和保护。新时期的企业在履行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必须正视和肯定对自身合法利益的大胆追求,这是企业积极履行道德责任的前提。2.企业应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起来,并把社会效益作为企业的最高准则之一。企业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过程,并不只是一个经济数量关系的组合过程,而且包含着价值取向,有一个合理追求的价值审视问题,企业利润最大化追求要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正如邓小平指出的:“企业要讲求经济效益和总的社会效益。”企业既要对企业自身的微观经济利益负责,更要对社会的宏观利益负责;企业既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社会整体效益。

(二)企业的道德责任是有边界的,不能把与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所有道德愿望和期待都加到企业身上

企业承担道德责任,应该首先消除一个误区,即企业承担道德责任就是回到“企业办社会”,企业的道德责任不同于“企业办社会”。企业的道德责任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调整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相协调,在实现自身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危害并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增加。

(三)守住道德底线:不危害社会利益,积极履行

企业承担道德责任,面临定性分析和定量衡量的两难境地。企业应该承担道德责任,作为基本的价值判断,得出结论是容易的。但是企业到底应该承担多少道德责任,却面临着定量分析的困难。企业在承担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应该以不危害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底线。企业在这个前提下的所有经营行为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四、企业承担道德责任的保障措施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承担道德责任的积极性不高,部分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惜牺牲社会整体利益,这是我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如何保证企业能自觉地履行道德责任,将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出路

一种社会制度的产生既需要生产力的发展为之创造物质条件,同时也必须进行价值体系的建设为其提供价值支持和合理性证明。因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单一体现在物质财富的增长上,还体现在要生成自己的内在精神、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上。企业忽视承担道德责任、片面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缺失。人的行为以及由人组成的组织的行为总是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的前提下实施的。企业的所有行为就是在企业进行价值判断之后而进行的。关键问题是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是什么?价值判断标准符合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时,企业行为就会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选择行为的出发点;若这种标准缺失或与社会利益最大化原则相悖时,企业做出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就是有原因的了。这种价值判断的标准就孕育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中。

(二)建立与社会经济形式发展相适应的企业伦理体系是实现企业积极承担道德责任的有效途径

传统道德理论存在一个先天性的缺陷,即更多的是要求和期待主体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但是对于主体的权利和自由却很少关注和支持,这是传统的道德理论以及企业伦理体系与现在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之间存在的最大矛盾。道德作为上层建筑层面的范畴,产生于生产实践,受生产实践的决定,其自身也必然随着生产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但是实际上,道德的发展却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实践的发展,由此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建构与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道德体系,适合生产现状的企业伦理体系的建构是其中的应有之义。新的企业伦理体系的建立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必须保障企业对合理合法的自身利益的追求;2.对于企业承担道德责任提出期待和要求。

(三)加强法律和制度的建设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步骤

法律和制度因其强制性,是现行的社会管理工具中最具有效力的工具,重要的是这种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必须体现出伦理道德性。1.针对企业道德责任的底线进行立法。将企业最低限度的道德责任要求采用强行性规范加以规定,不尽义务,企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受法律和社会的惩罚。2.在制度上形成激励机制。对于积极的道德责任,并不能作为法律规范的内容,只能是企业根据自身能力进行的自主选择。显然,强化和落实企业道德责任要寄希望于一种正式的制度安排。因为从根本上说,人类的道德要求和动机并不是来自道德的魅力,而是源于经济关系和物质利益。当各种利益矛盾充分暴露、相互冲突时,个体的道德理性和道德意志往往难以抵御和克制利益的诱惑。特别在经济转型时期,更需要社会以制度化的形式提供一种激励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1]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商务印书馆,1986,128.

[2]王淑芹.企业道德责任论.伦理学研究,2006,(4).

[3]王玉珍.道德秩序的经济学分析――对利他行为的一个分析角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3).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143.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4

关键词:城市治理企业社会责任

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细胞――企业,其行为已经可以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也随之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为此明确企业社会责任是什么,企业社会现状的程度,企业社会责任是否提升,社会的和谐发展等,这在现代城市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社会责任

现阶段,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定义在理论界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随着学术界对企业社会责任定义讨论的展开,各方人士对企业社会责任含义的理解有了众多不同的意见。虽然存在不同的界定,但单纯从基本含义来看,由于企业利益实现机制的转变,企业在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对除股东以外的其他利益人所担负的责任就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由此动力推动下,企业在与政府部门和社会相关组织各自利益基础上谋求和谐发展。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仅是其中的一个目标,在和谐社会的发展中,维护和提升社会公益更是企业的主要目标,前者体现的是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后者则主要反映了企业对社会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和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改变了人们关于企业性质和使命的传统观念,企业必须在社会活动中必须正视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企业决策及行动的影响,考虑周全能够制约企业的多重复杂因素,从传统的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自觉地向利益相关者管理实行转变,承担起超越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只有这样,企业社会责任承担的发展才能更快更好地实现。

1、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条件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新的企业利益实现机制也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不光要简单面对市场竞争,同时还必须接受股东之外其他社会成员的监督和利益制衡。消费者以及投资者的利益实现限制了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政府和消费者群体可以通过购买或拒绝购买企业产品,来影响企业的利益实现,在金融市场上,政府和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的融资环境来调整企业的行为。企业只有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参与城市公共事务治理并依此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现代城市治理中,市民社会发育和企业对城市公共事务的参与是其重要的组成条件,是城市治理的基本条件。企业社会责任的形成条件与城市治理的实现从结果看是一致的,城市治理已经成为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前提。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是城市治理中重要的治理机制之一。

2、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形式

(1)企业社会责任的初级形式是强制性。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相重合所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企业在没有公众给予其充分压力时,就很难让其产生强烈维护其他社会成员利益的行动,非股东利害关系人的权益就只能依靠法律力量来维权和获得利益保护,因而企业社会责任以法律责任的形式强制性表现出来。

(2)企业社会责任的高级形式是自觉性。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相重合所体现出来的主要表现形式。道德责任与企业责任的重法部分只有在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在高度一致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在任何企业都能出现,也不是所有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因而是高级形式。

(3)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形式是诱导性。在社会公众的足够压力下,企业为了自身发展,必须以维护股东以外的其他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主要举措。这种形式产生的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最可能产生的最大量的形式。

以上三种表现形式的实质都是利益机制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在城市治理的环境中的这几种形式,会随着决定这种利益机制的社会条件的演进而不断改变和发展。在城市治理过程中,现实城市治理的重要条件就是企业社会责任。

三、城市治理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1、对于营利性的企业这种经济组织,履行经济责任必然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内在需求和要求,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可以形成聚集效应,通过新增项目,增加投资,并依靠产生的新的劳动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创造不减员而能增效的经验,并切实减少将人员推向社会而造成的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在良性发展的环境中可以增加税收,并保证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财政来源,保持国家经济稳定和发展。

2、企业作为最主要的经济参与者是市场的主体,其行为一定是在法律的约束下进行的。由于存在很多原因,我国的法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法律灰色地带会在不同程度,不同时间或多或少的出现。因此,作为一个真正有发展的企业就不能想方设法规避法律,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遵守现有的国际和国内法规,充分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保持法律的良好运营状态。

作为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责任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也是企业生存的根本。社会终究会淘汰没有责任感的企业,因此面对种种社会现状和经济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建立有效、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规范监督企业的行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在加强自身管理的同时勤于监督,加强宣传,让员工能够将自己的责任感与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还可以通过培养,让员工具有团队精神,自觉真正地融入集体,与企业共发展,共命运。作为消费者也应该不断提高维权意识,能够举起法律的武器通过正当渠道捍卫自己的权益。企业如果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企业应该认识到自己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且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责任感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企业才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天地,中国经济才会稳健发展!中国社会才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王凯,黎友焕.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wto经济导刊.2007(1-2)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5

[关键词]水权;水资源;水权运营;企业;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姚金海,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人文系副教授,法学硕士,湖南岳阳414000

[中图分类号]DF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1-0068-06

“水权运营即水权制度运行,是通过政府法律、政策等引导,主要通过市场配置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各环节的制度(机制)的运营过程,是水权运营主体对水资源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与非市场化的运作与经营活动。”水权运营企业首先包括水资源(水权)产权主体即流域(水系)水资源国有资产有限责任公司、江河水资源国有资产有限责任公司和湖、水塘、水库水资源国有(集体)资产有限责任公司,其次是各种不同类型的水权(水资源)运营股份有限公司。虽然这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企业,但追求公司利润是其市场主体本性使然,而作为社会主体必须承担一定社会责任是它们的相同之处。水权运营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怎样承担这些社会责任?这些问题是水权运营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面对的主要问题。

一、水权运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必然性

学术界对企业(公司)社会责任的研究近些年比较活跃,概念上有各种界定。“所谓公司社会责任,是指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的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这种社会利益包括雇员(职工)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竞争者利益、当地社区利益、环境利益、社会弱者利益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既包括自然人的人权尤其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规定的社会、经济、文化权利(可以简称为社会权),也包括自然人之外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权利和利益”;也有人认为:“企业对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承担责任。这是企业对全人类和后代负责的体现,故企业的此项责任是一种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还有人认为:“公司的环境保护责任是公司的社会责任,其产生根源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公司目的实现的客观性,公司权利的社会性及股东利益的相对性”。各种概念界定虽有区别,但企业作为社会主体,承担其满足自身利益之外增进社会公共福利的责任这是相通的。这既包括法定的社会责任,即指由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企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包括没有法律约束力的由法律法规倡导性的道德责任。本文讨论水权运营企业的社会责任,则是从以上广义角度两方面去界定的。水权运营企业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呢?

(一)水权运营企业的社会性属性决定

水权运营企业追求利润与利益是其本性,但同时承担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保护和改善环境等社会责任,这是其作为社会人(组织)的性质所决定的。“社会产生于人们的欲望,因为单独的个人无法满足生活的需要,于是人们就自然地结合成了社会,社会是个人天赋权利的集合载体。”企业既是社会的主体与细胞,同时又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当然,企业也必然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与发展,它们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一方面企业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利的生存环境与舞台。“自由社会不仅赋予其公民根据自定目标同自我选择的伙伴进行合作的自由,而且设置机构以确保公民的相应权利,这些机构赋予特定的合作形式以特殊的保护和有效的行为手段。现代自由社会在很高的程度上实现了开放社会的关系,是具有市场自由和结盟自由的社会。”

水权运营企业通过水资源合理科学的规划与配置,实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管理与保护等各种运营活动,这不仅是关乎企业自身利益的问题,而且是关乎全社会及其每个人利益的问题。水资源国有资产公司主要承担流域(水系)、河流水资源的规划与计划编制及实施,实现水资源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发展目标;配置初始水权,引导水权交易,合理科学安排用水;进行水权登记,颁发取水许可证等,征收水资源收益,实现水资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水权(水资源)运营公司主要承担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运作经营,水资源(污染)治理与保护等各种生产经营性活动。水权运营企业的这些特殊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与效用,更加强化了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客观必要性。

(二)水权运营法律关系客体的特殊性

水权运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水,因为无论是哪种具体的水权,都要和水这种物质联系起来,没有水,水权中包含的权利义务就没有客观的承载对象,水权也就无从谈起。毫无疑问,只有地表水和地下水(淡水资源)才符合客体各项条件。因此。水权的客体只能是地表水和地下水,而这也是水权运营企业的具体运营对象物。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基本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为任何人须臾不可或缺的物质资源。在水资源上,人们不仅存在着经济利益,而且存在着生存利益。“水,涉及到减轻贫困、粮食安全、能源生产和环境保护等许多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水资源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无物可替代的人类生存必需品。

水资源同时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公共资源的一般属性,如供应的联合性、有限性,使用的分散性、高度相互依存性与不可分性。作为共同财富和公共产品,对水资源的使用,必须集体行动。个体对公共资源的自由选择与利用和社会公共资源的分散管理,将产生破坏性竞争,发生“公共用地”的悲剧。

正因为如此,水权运营企业不得不强化其社会责任,它与一般食品企业一样,关乎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不单纯是一个道德良心问题,更是一个法律正义与社会的问题。

(三)水资源危机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和维系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关键性要素,同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认识到水的极端重要性的同时,又把水作为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和可以无偿使用或廉价供应的公共物品,从而导致了对水资源的粗放管理、无序开发和低效使用。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既把江河湖泊作为取水水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同时又把江河湖泊作为排水道和污水池,源源不断地排放各种污染物,最终付出了水资源枯竭、水环境污染、生态系统恶化的惨重代价。”我

国水资源国情一方面是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另一方面是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

“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水资源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之一,‘水危机’意味着发展危机,甚至是人类生存的危机。”江河水系状况对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目前我国面临的水环境也十分严峻,而且仍在恶化。“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水、农业减产甚至绝收,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从地表水资源质量现状来看,我国有50%的河流、90%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近些年国家从各方面加大治理力度,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大江大河水体继续被污染的状况。2006年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瓶颈,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和水环境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我国治理水污染、保护水环境收效甚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用水企业,特别是水权运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

在现实社会及经济发展中,由于水资源供求日益紧张和江河水资源污染日益严重,各种因水产生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突出,关键是已严重影响与制约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各类发展决策中将社会、经济与环境、人口的共同发展相协调一致。它是“协调发展”对只侧重于当代人发展的修正,它是从纵向关系上把握社会、经济与人口、环境发展关系,主张为了确保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必须把经济社会活动与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按照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资源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基本原则来组织和规范人类的一切活动,显然它们侧重的是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这就必然要求用水企业、水权运营企业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

二、水权运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主要内容

水权运营企业客观上必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哪些呢?这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发展阶段人们的认识;另一方面取决于立法与道德水平。从总体上看,在早期,人们观念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仅指企业进行慈善性活动和其他社会福利活动的道德义务。随着企业对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人们对安全、生态等社会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由此所生之强制立法的逐步增加,企业社会责任亦相应包含了更为宽泛的内容。我国水权运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刚刚起步,实践中应包括哪些主要内容,众说纷纭。根据社会责任的性质可划分为两类:第一是法律法规强制性规范,水权运营企业必须承担的法定社会责任;第二是法律法规倡导性规范,水权运营企业应承担的道德社会责任。

(一)水权运营企业的法定社会责任

1,对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由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极为广泛,可立法明确的主要有:第一,对雇员的责任。企业对雇员的责任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在劳动法意义上保证雇员实现其就业和择业权、劳动报酬获取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安全卫生保障权、职业技能培训享受权、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待遇取得权等劳动权利的法律义务,也包括按照高于法律规定的标准对雇员担负的道德义务,创造有利于雇员发展条件等;第二,对消费者的责任。消费者是企业产品的接受者和使用者,其生活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品的品种、质量价格等因素。水权运营企业的消费者所获取的是不可替代的生活必需品和相关延伸服务品,这关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利益,企业应保证提供符合人们需要的水产品(服务),不管在什么情况和条件下,都必须满足每个人对水产品需求的基本要求,这是其法定义务;第三,对债权人的责任。企业的债权人和债务责任内容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是特定的,履行这种债务责任,既是企业的民事义务,也是企业应负担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关乎企业债权人所预期的经济利益是否得以实现的重大问题。

2,对水环境、水资源保护与合理科学利用水资源的责任。对水环境、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科学利用水资源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类的切身利益,而且事关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所谓公司应承担环境责任,即指现代社会的公司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应当考虑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环境公益。”水权运营企业是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与保护的运营公司全面合理科学地保护水资源与水环境,一方面是其公司利润增长的来源,另一方面更是其法定义务。

3,对减少水灾害保证社会安全的责任。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和资源,但其自然属性决定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人类的灾难,形成水灾害。受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影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加大,人水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水灾害的种类不断增多,水灾害的涵义也从过去的水灾、旱灾扩展到洪灾、涝灾、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水生态环境恶化等各方面。水灾害是指因降水、水流或水体的异常变化而对人类及其生活、生产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毫无疑问,水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及其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影响。水权运营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理科学化,是可大大减少水灾害的发生及其损失的,这是水权运营企业所应承担的特殊社会责任。

(二)水权运营企业的道德社会责任

“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社会中,由于社会团结和秩序的维持要求人们认识到,与他人作出的牺牲相比较,他们所作出的牺牲是正当合理的,因此,环境公共政策将不得不蕴含绝大多数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环境正义原理。”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企业社会责任有些只能是法律法规倡导性规范,即引导企业去自我实现的道德义务。当然,企业因为实施这些道德行为,可增强其企业凝聚力,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提升其品牌价值,从而大大增强企业竞争力。

1,对地方社区经济发展的责任。这是企业以其所在社区或者所在社区的居民为相对方的责任。企业与其所在社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企业给社区经济带来繁荣,但也使社区居民成为污染等由企业造成的危害的最大或最直接的受害者。社区当局与居民为企业提供治安、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必要保障,从而使企业的社会环境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它要求企业积极参与并资助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工程项目建设,协调好自身与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水权运营企业与社区及社区居民共处。建设和谐共荣环境,谋求共同发展是其特殊利害关系应承担的道德义务。

2,对社会福利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企业的此项责任包含的内容颇为广泛,诸如向医院、养

老院、患病者、贫困者等进行的慈善性捐赠,招聘残疾人、缺乏劳动技能者或其他就业困难者,向教育机构提供奖学金或其他款项,参与预防犯罪或为预防犯罪提供资金,向公共性机构捐赠等等。这是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更是现代企业塑造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水权运营企业具有一般企业不同的公益性,即满足社会公共性需要的特性,更应强化其这方面的社会责任。

3,对社会贫困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问题解决的责任。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与具体情况的差异,特别是社会覆盖每个人的健全社会保障还未建立的今天,势必存在相当一批贫困的弱势群体。企业伸出授助之手,在企业利润中长期直接安排一笔资金(基金)去救助这些弱势群体,而不是偶尔地捐赠行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觉地去做,有助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这一方面可大大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大大减轻各级政府财政压力,有利于社会更健康和谐发展。

三、水权运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环境建设

一个企业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承担一定社会责任不但是必须的,也是可能的,这是现代企业应承担的必要经济成本。但毕竟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社会主体,其不会非常自觉自愿地去承担社会责任,必须在法律制度构建、社会环境建设和政策措施实施多方面加以完善。

(一)法律制度构建

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制度构建的前提是法律对企业角色的重新定位。在传统企业法看来,社会责任乃政府部门考虑的事项,企业的适当目的惟在最大限度地盈利,企业对利润的极力追求,不仅有利于实现股东的最大利益,而且可以达成全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企业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对各个非股东利益集团产生的消极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外部法规予以消除,利润最大化的真谛在于:它告诉企业经理什么是他们的剩余目标(ResidualGoal)――或者,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什么是企业的“目标效用”,对所有其他群体的义务必须得到履行――它们起限制的作用――但是对股东的义务是不预设的,在限制的范围内,创造的利润必须尽可能地大。在现代企业法看来,企业的角色不仅仅是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工具,除求得股东的最大经济利益外,企业的目的和作用还包括实现所有非股东利益集团福利的最大化,增进社会公共福利。

当然,使企业社会责任切实得以实行而不至于仅仅停留在一般的道德宣传上,则正式的制度构建就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在涉及企业的相关法律中,增设企业社会责任的条款,特别是这些条款的相互衔接与配合是关键。

1,一般性法律的规定。主要指税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公益事业捐赠法、社会保险法等。因为这些法律并非只适用于企业,而对前文所涉企业社会责任的各项内容在这些法律中可制定相关条款。

2,专门企业法的规定。主要指《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应在这些法律中规定:关于职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职工劳动保护、职工持股分红,关于环境保护,关于企业对用户和消费者、债权人负责,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和遵守职业道德,关于股份(股票)发行的公开、公平、公正规定等等。

3,相关法律的规定。主要指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特别法)等。这些法律法规涉及水与水资源保护,水权运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必须在这些相关法律中有具体的条款。

(二)社会环境建设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一项涉及许多方面的工作,企业社会责任的良好社会环境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包括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情感)的培养、社会公众舆论环境与社会激励机制建设等。

1,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情感)的培养。“宪法的巩固依靠风俗的善良,依靠神圣人权的知识和理解。”要使企业特别是水权运营企业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关键是人们思想意识观念的变革。首先是各级政府及其官员的观念转变,然后是企业管理者及其员工的观念转变。加大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与宣传,逐步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是基础性工作。

2,社会公众舆论环境建设。社会公众对法律的认同、接受与遵守,直到信仰,这是法律情感的升华与最终归宿。“正如心理学已经证明的那样,在确保遵从规则方面,其他因素如信任、公正、信实性和归属感等远较强制力为重要。正是在受到信任而不要求强力制裁的时候,法律才是有效率的;依法统治者无须处处都仰赖警察。”社会公众对企业责任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信仰,支配着社会舆论环境对此的状况。正因如此,加大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投入与建设,形成全社会认同与接受、支持这项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是一项持久而基础性的工作。

3,社会保护与激励机制建设。西方各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已形成一些可借鉴之处。英美基于对公司利益、和谐劳动关系的考虑和扩大解释,美国通过减扣公司所得税。从而为企业实施社会责任行动提供经济上的利益。通过经营判断法则的运用和公司目的扩展解说等方式改革越权原则,从而认可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美国通过在公司法中设置其他利益相关者条款,从而使公司管理者考虑非股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上升为制定法上的一项权限或义务。我国完全可以在相关法律和制度构建中加以借鉴,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得到保护和激励。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6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对策

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形势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促进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企业在践行社会责任的态度和表现上也应表现得更积极主动和自主、自愿。所以,应该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企业应该和能够承担的社会责任,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指导企业更有效地履行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

(一)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经济责任是企业最主要的社会责任

作为一个国有企业,如果自身不能发展,社会责任也无从谈起,非但没有社会责任感,承担不了责任,最后还得把企业的责任都推给社会。其实无论什么企业,经济责任是其基本责任,就是创造经济效益,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为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经济发展。

企业家应该是按照国际标准办好企业,按照国家的规定承担责任,唯有如此,企业才能有效地安置就业、创造财富、拉动经济、提供税收,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税收,提供完善的员工福利,替政府解决就业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国有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增强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奠定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二)切实履行好所承担的道德责任,是企业发展之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活动应当遵循社会倡导的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平等交易、诚实不欺、信守诺言、保护环境等基本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诚实守信;“人无信不立”,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承担道德责任,表现为企业领导和员工对利益关系要求的自觉意识和自主意志自律。企业的领导和员工群众对利益关系的必然性和调节利益关系的必要性认识得越清楚,就越能尽到自己应尽的道德责任,就越能使企业的行为具有现实性和可预见性。在这个意义上,企业的道德责任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一致的。企业成功的奥秘,实际上就是如何把人的潜能充分调动起来,把各个人的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也就是使企业全体成员自觉地把社会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企业对利益相关方和环境负责,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社会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条件造成危害;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二、结合实践科学发展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是实现和谐的前体和基础,只有坚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企业作为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与和谐的辩证关系,树立和谐发展的新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正确处理企业与员工、与社会、与环境等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增加员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前进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和谐企业建设,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

科学发展观要求以人为本,要求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平衡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发展社会事业,还要保护和修复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理念,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和要求。国有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转变发展方式,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

三、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建议

(一)企业要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经营理念

企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树立科学发展经营理念,倡导社会责任第一,利益、利润第二的意识和理念。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必然要求管理者转变以往“以利为本”的经营理念,在人与生产安全、成本、利润发生冲突的时候,应把人的价值看作高于利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要真正从长远的意义来看待企业社会责任,所以要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劳动关系:及时化解矛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按国家规定,依法为员工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等各种社会保险。

(二)企业要将承担并履行社会责任看做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7

论文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关系竞争,可持续发展

2.通讯地址:714000渭南师范学院政治经济系杨培源收;手机:13110309967邮编:yangpy03@163.com

3.项目来源:陕西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0YKF003

责任竞争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全球化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并逐步演化成全球性的CSR运动。同样,企业社会责任也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自然环境恶化、信任危机以及损害员工和消费者利益事件的发生,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缺乏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迫切问题。而Sa8000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则进一步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这不仅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的必由之路。

一、企业社会责任:一个复兴的使命

经济社会学认为企业是社会成员的一部分,企业总是嵌入于特定的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环境、资源关系之中的。企业行为除了遵循经济理性之外,还必须考虑社会因素。因此,企业是社会人,它不仅具有经济理性,而且更具有社会理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理性限制着经济理性。因此,企业的社会属性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根源,社会性始终嵌入于企业性质之中。尽管企业的社会性一开始隐藏在企业的经济性目标之中并为经济性所遮蔽,但随着以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社会性必将从原初的遮蔽状态发展到显现状态,并促使企业社会责任逐步加强起来。[1]

在18~19世纪初期,由于工业革命刚刚起步,企业规模偏小,节俭是占主导地位的美德,企业家都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自身的惟一目标。古典经济学认为,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能自动地协调。正如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指出的那样,每当个人在追求各自经济利益时,“受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结果“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2]当时,也有一些个人的慈善捐款行为,但遭到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攻击,认为对弱者的保护会降低人类的适应能力,是违背自然进化过程的。[3]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企业的力量不断壮大,以及工业发展对社会负面影响的日益暴露,社会对企业的关注上升到新的高度。人们开始探讨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以外,还要承担其他带有一定公共性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奥立弗·谢尔顿在1924年提出,他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这个提法起初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后来由于美国爆发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陷人了罕见的经济大萧条,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才引起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受自由放任经济学思潮的影响,遵循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资本家大肆地追逐私利,从而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企业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越来越严重。于是从美国开始,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限制,一些漠视企业员工、消费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做法受到一些大公司的经营者和立法者的唾弃,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主张在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同时要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在劳工运动、消费者运动、环保运动、人权运动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推动下,企业社会责任思想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很大的认同,不少企业付诸行动并逐步形成国际化的潮流。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正式提出了企业公民理念,推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也成为现代企业竞争一个新的潮流。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已明确列入几乎每家大公司的议程。连《财富》和《福布斯》这样的商业杂志在企业排名评比时都加上了“社会责任”标准。企业不仅仅是其所有者创造利润和财富的工具,它还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和谐发展产生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是关于一个企业应该怎样生产产品、提供服务、获得利润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就像企业的全球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样,正成为国际上企业经营的全新理念,工商界已经明确将企业社会责任看作企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来源。

目前,“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可持续发展经济和“循环经济”的深入人心,与社会相适应的指标如综合资本、环保、人文等各项指标的“全面价值观”将取代传统的单一“利润价值观”。[4]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新的竞争优势已经开始体现在绿色企业形象、清洁生产、产品后处理和再利用等与生态和环境保护、资源有效利用等一系列反映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技术开发与管理等方面。而企业间的竞争,尤其是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在相当程度上表现为战略思维、战略定位的竞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具有根本性和长效性,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二、责任竞争力:一个对关系竞争时代的回应

责任竞争力,简言之即企业在为社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时,要同时能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市场中长期生存,才能持续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5]要成为真正具有责任竞争力的企业,就必须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企业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在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与企业自身对利润的追求之间求得平衡。传统的市场竞争的方式是沿着“价格—产品—服务”脉络演进的,“关系”竞争模式是市场竞争新阶段,而责任竞争力是企业对进入新竞争时代的一个明智回应。

在传统的市场竞争肇始于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依靠低廉的价格与其他企业展开竞争,获取竞争优势。在生产力水平低,产品同质性强的早期市场竞争中,消费者主要关注产品价格,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等方面的关注较少。因此,早期企业竞争主要集中在产品的价格上。其次,产品竞争方式。产品竞争方式是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战略获得竞争优势。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间竞争方式也从同质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向产品差异化竞争。企业通过市场细分,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避开单纯价格竞争进而追求产品差异化所带来的垄断性利润。然而随着产品差异化战略走到极致,竞争从产品内涵向产品外延拓展,服务竞争开始登上竞争舞台。服务竞争是通过向顾客提供产品以外的一系列附加服务与其他企业进行竞争,获取竞争优势,服务竞争成为产品竞争之后的又一重要企业竞争方式,然而,服务产品也会由于趋同化而使竞争优势难以保持,激烈的市场竞争呼唤更高层次的竞争方式。

传统竞争模式的有限性推动市场进入关系竞争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竞争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市场需求上,出现了带有社会价值取向的责任消费者,并且通过nGo的形式在社会上形成一股影响市场竞争的巨大力量。在企业投资来源上,也同时出现了带有价值取向的投资者,因此市场竞争能力取决于对利益相关者的平衡能力。企业实际上已进人利益相关者公司阶段和关系竞争时代。关系竞争是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构建竞争优势。随着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产品和服务差异化竞争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开始从产品和服务以外寻求新的差异。企业通过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产品形象和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竞争和盈利能力。发达国家的各种利益集团已将这一要求通过各种形式,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及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传导到了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身上。另外,这一阶段,责任消费者和责任投资者及环境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社会对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又对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可以说,这一阶段社会对企业提出了全面责任要求,不但要对股东、顾客和环境负责,而且要对有价值取向的消费者和投资者负责,对员工、社区、供应商负责。企业进人了对利益相关者全面负责阶段和关系竞争时代,责任竞争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基于责任竞争力的企业可持续发展途径

企业可持续即为企业在追求自我生存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考虑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提高企业市场地位,又要保持企业在已领先的竞争领域和未来的扩展经营环境中始终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保证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长盛不衰。[6]因此,企业一方面要正确地确定自身的使命和长期的发展战略目标,担负起企业为社会发展的责任,同时也要保证自身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顾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与环境、生态、资源协调一致,以实现企业的长期高效运行。可见责任竞争力奠定了企业可持续的基础。

首先,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其一,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了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和所采取的手段的合道德性,以及与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大问题的处理方式上,它作为企业价值体系的核心,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其二,企业社会责任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价值观支持。一个企业能否持久生存下去,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价值观所支撑。而这个价值观是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内容。因此企业内的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必须和社会价值观一致,取得社会的认同,才能成为一种永久的支撑力。其三,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体现管理与伦理的有效结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动力在于人。当伦理因素注入管理并成为其核心要素时,企业管理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中心,管理伦理的独特功能才能得以显现,人的主体力量才能得到发挥。

其次,责任竞争力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企业实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区别。企业硬实力主要指资本、厂房、设备和生产经营设施等物化了的能力和企业员工。软实力则指企业宗旨、价值观、创新机制、市场信用、社会责任意识和由此凝聚而成的社会声誉、市场信用和品牌影响力。随着企业间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软实力日益成为企业竞争力的灵魂,企业的社会形象、声誉甚至比企业的产品、服务更重要。

因此取得社会公信的企业更会得到市场的青睐。因此企业要获得持久的成功,管理者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必须像对待经济问题一样,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逐步加强,顾客不单单注重产品的关键购买因素,如价格、质量、安全、便利等,更关心产品的生产方式及企业道德形象。可见在注重企业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只有当企业遵守了基于道义的社会责任,它才可能赢得社会的认同,提高品牌声誉,并赢得众多的顾客,企业才有可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只有注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在长远的发展中树立起自身的品牌,只有给予社会最优质的产品,社会才会对企业回报及认同,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企业自身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再次,责任竞争力是关系竞争时代的制胜法宝。以责任竞争力为支点谋求企业可持续发展,可促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重视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承担起对他们的责任。对投资者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表现在能够进行理性的经营决策,能够及时准确地公布财务信息,能够给予投资者满意的回报。企业与投资者良好的信用关系可以提高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财务实力,增强企业的战略发展能力。一个能为员工提供较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能给予员工公正的评价和公平的报酬,能从制度上为员工提供休假、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和保障,能全面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的企业,必然能提高员工对它的满意感和信赖感。基于尊重、信任和关爱的劳资关系可以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对顾客承担社会责任就是为顾客提供价格合理的、高质量的、安全可靠的产品和服务。一个全面满足顾客需要的企业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拥有稳定的、忠诚的顾客,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对供应商负责就是企业能在商业往来中讲信用、有效率并追求合作双赢的交往方式,由此可以获得优惠的价格、及时的供应和长久的合作,节约交易成本。一个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有责任感的企业也容易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从而降低监管约束和市场壁垒。企业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轻运营活动对环境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反应型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如能源的节约使用、排放物和废弃物的无害处理、危险工种职工的安全保障、顾客信息的保护等等,类似于此的社会责任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社会责任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慈善捐助的形式投资于企业竞争环境中的某些重要的社会因素,以改善当地的社会条件,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因为这些条件的优化而改善了企业的竞争环境,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这种形式的企业社会责任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目标由内在冲突而走向相互兼容,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共享价值。[7]因此,企业社会责任可帮助企业建立友好的内外部关系,赢取良好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声誉,提高企业获取人力、顾客、财务和实物等资源的能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四、结束语

国内外的实践都表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良好的社会责任管理,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可以获得长远的商业利益。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是针对经济全球化、传统发展观和利益最大化模式作出的战略选择。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构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参考文献

1肖日葵.企业社会责任经济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35.

2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128、130、132.

3乔治·斯蒂纳.政府、企业与市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4姜启军,贺卫.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选择与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11):51.

5殷格非.提高责任竞争力应对全面责任竟争时代[J].上海企业,2006(1):23.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8

关键词:信息披露;必要性;现状;工作完善

前言: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就是指将本企业内与社会责任相关的,可能会影响到使用者决策的相关信息以公开的报告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从而让使用者能够做出一个正确的决策的一项工作。通过相关信息的披露,能够让金融界的交易尽可能地真实。就我国现有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来看,我国的主要问题就在于披露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上,这会影响到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就将问绕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企业,是我们社会组成的一部分,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增加相互合作的企业之间的了解,提高他们之间的认识,是企业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纽带,通过有效、真实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保障企业之间的合作的成功可能性,为我国的交易市场创造了更加良好的交易环境,保障了交易双方的最大利益,同时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而且通过企业的会计信息的披露能够让我国政府掌握好我国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速度,从而提高政府对我国金融行业的宏观调控的效率,并对我国企业的投资与经营方向提供一个有效的指导,实现社会的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全面推动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经济水平。

二.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考虑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们必须认清楚我国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有效的推动。

(一)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全面

在我国现有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起步比较晚,这也就使得我国的企业并没有真正地意识到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在我国企业进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中几乎没有将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会计信息全面地进行披露,这就使得在企业合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隐瞒,降低了企业这件的合作效率。

(二)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单一,没有规范化

在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大部分企业的信息披露报告中总是采用大篇幅的文字来进行阐述,这些文字的书写并没有做到规范化,正规化。而且,在相应的信息披露报告中,文字数量过多,但所真正披露的会计信息是非常少的,很难满足于各大企业的合作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对会计信息披露报告的书写以及内容上进行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从而保障相应报告能够表达出相应企业所真正需要了解到的内容。

(三)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意识淡薄

在我国的各个企业当中,都将自己的会计信息看做是商业秘密,对于将其公开披露都抱有一定的疑惑,尤其是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例如环境保护等,都不愿意完全地让外界了解到,怕降低了自己的商业利益。正是因为他们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之间交易的重要性,不愿意全面地披露出来,大大降低了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率,难以为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推动力。

(四)企业内部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管理力度弱

在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开展中,企业内部缺乏了一定的管理,正是因为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披露工作展开一定有效的管理,这就使得企业的信息披露工作缺乏规范化,大大降低了企业信息披露的有效性。所以,我们要能够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些专门的管理部门,设置相应的岗位,能够为我们企业提供一个专业化的信息披露报告,促进了企业信息披露的规范性。

面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去改善现有的信息披露问题,全面提高会计信息披露效率和正确性,从而保障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三.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完善

面临着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开展着中的问题,我们要改善这些问题,完善相应工作的开展,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一)设置专人进行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为了能够保障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开报告的真实性、规范性以及全面性,我们可以设置专门的部门以及培养一些专人来开展这份工作。如此一来,通过专人的管理与专门部门进行负责,能够将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报告书写的具有良好的条理,并同时做到内容全面,保障了企业信息的真实性。而且,通过专人负责能够对这项工作实施更加有效的管理,提高相应的工作效率。

(二)强化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于我们企业的发展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一定要能够强化我们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意识,让企业能够认清楚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能够做好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为自己企业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三)完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

在现在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公开报告中,对于社会责任方面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较少,也不全面。所以,为了能够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我们有必要增加企业的社会责任相关的内容,让相关的合作企业能够更加有效地了解到双方的社会责任感,如此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适应于和谐社会的建立。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增加一些社会责任相关的会计科目,提高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性。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全面地推动我国企业的有效性发展,提高企业金融交易的成功率。

总结:做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工作对于推动我们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具有极大意义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做好相关的工作,推动我们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云辉.论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基础及实践[J].商业会计.2011(07)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9

[关键词]社会责任;责任意识;责任会计

一、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在追求盈利、从社会获取利益的同时,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关注它赖以生存、并将继续向其索取财富的社会。惟有力争牟利、遵守法律、重视伦理并乐善好施的企业,才能堪称为真正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一是要加强社会责任的宣传活动。通过宣传使企业意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是企业应尽的义务。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意识到,社会责任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更多的有识之士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建立和发展献计献策,推动社会责任会计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通过宣传使企业经理和会计人员提高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认识,使企业真正意识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对协调企业生产目的与社会生产目的、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一致有重大促进作用,而且是企业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改变传统的以营利为企业唯一目标的经营理念,从而在企业内部自觉、主动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二、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

对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界定,是实施社会责任会计的基础。美国学者戴维斯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企业的社会责任来源于它的社会权利;(2)企业应该是一个双向开放的系统,即开放地接受社会的信息,也要让社会公开地了解它的经营;(3)企业的每项活动、产品和服务,都必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社会成本和效益;(4)社会不能希望企业完全用自己的资金、人力去从事那些只对社会有利的事情;(5)企业作为法人,应该和其他自然人一样参与解决一些超出自己正常范围之外的社会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的界定在遵循企业社会责任界定标准的同时,也要有利于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进行。既不能脱离方向,也要便于核算。因此,在界定时应充分考虑核算和披露的要求来进行,要让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使用人了解企业为什么要承担这种社会责任,以及企业如何承担这种责任。根据上述界定标准以及目前各国的共识,目前应该界定的具体企业社会责任至少应有以下几种。

第一,以企业为核心,以社会公众期望为标准,从内向外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层次:(1)企业的基本经济责任。包括自觉服从国家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和监督,有效地合理组织人财物,为国家和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满足人员的就业和工作;在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前提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国家积累资金;降低消耗和成本,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断扩大再生产,不断强化技术进步,开发新产品;改善劳动条件,做好劳保和环保工作;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2)关心和影响社会价值观念变化的责任。企业以良好的经营作风、职业道德、产品设计、职工的精神风貌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3)对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应广泛关心和参与改善社会环境的各种社会事务,履行社会义务。

第二,以企业的社会角色来划分。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履行物质资料再生产的职责,为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创造物质条件,即发展生产力的责任;承担在履行发展生产力责任过程中对社会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责任;履行物质资料再生产领域之外的责任。如执行国家法令法规,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增进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为社区做出贡献等。

第三,以责任的性质来划分。包括:企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济活动,依法向国家交纳税金和各种费用;企业必须遵守和维护法律责任以外的社会道德、行为道德和社会正义;在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之外,在与企业相关的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社会尽责,如关注消费者权益、尽力提供就业、不搞歧视、帮助社区发展和支持科教事业等。

第四,以责任的表现形式划分。社会责任应该包括:满足社会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交纳税金;为国家创造财富,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健康发展,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消费者的多方面需要,保护消费者利益;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增进社会公益事业。企业要克服对自我利益的过分追求,有效地引导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首先,需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起企业以“社会意识”为中心的观念;其次,在加强思想教育、引导企业强化自我约束机制的同时,必须通过“强迫机制”,即运用法律手段,强迫企业履行;而制约影响企业自觉履行好社会责任的根本问题则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种适宜的社会环境来解决。

三、制定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法规

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目的”,但到目前为止,也还有许多国家尚无法律以明确的方式规定企业社会责任。为了引导企业转变观念,加强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就必须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将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的目的、责任与义务之中。例如我国,虽然目前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包括《产品质量法》(1993)、《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199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2002)、《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2002)等。在这些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虽然都有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条款,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太弱、可操作性低的问题,通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与完善,可以拓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空间。又如,虽然我国全国人大和国务院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等几十部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方面的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的行政法规,但现有的法规仍以环境管理法规为主,尚缺乏关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规则、准则和指南。所以,政府应做出统一性规定,以指导企业开展社会责任会计与报告实务,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有一定的法律依据。只有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才能使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置于国家机关监督控制之下,产生良好的效果,使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与社会会计信息揭示不断走向规范化。此外,国家作为宏观控制的主体,还必须完善会计法规,增强审计和财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作用,把企业纳入全社会的监控之下,要求企业必须提供社会责任方面的信息,并对企业损害社会利益的行为进行处罚,促使企业变被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使市场机制健康良性运转。

四、建立健全社会责任会计体系

首先,要加快理论研究,完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阻碍社会责任会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理论体系的不完善。因此,必须加快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目的、性质、核算内容、核算方式、确认与计量方法、报告内容与形式等。社会责任会计属于超前性研究,它有益于推动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会计改革的深化。在理论研究中,要注意对相关学科的吸收与借鉴,注意对西方理论和经验的吸收与借鉴,做好与传统会计共存的理论研究,二者经过协调研究,是完全可以互补的。其次,要加紧实务调研,推出社会责任会计准则体系。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借鉴西方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与方法,针对我国具体的社会、文化特点,探讨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并依据相关法规条例,制定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准则和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记录、报告等作出制度规定,运用法律手段推进社会责任会计的实施。第三,要加强业务培训,配备社会责任会计执行人员。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社会责任会计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高水平的会计技术,以及运用会计技术对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的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新的市场经济观点和高度社会责任感。企业也应当在现有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优势,加大会计人员培养力度,以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和水平,为社会责任会计在各企业的建立和实施提供条件。要使我国企业能够正确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恰当地披露社会责任信息,就必然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具备社会责任会计相关的理论和实务技能。

五、建立社会责任会计的监督机制

由于社会责任会计与社会问题相联系,如果不加强监督,那么社会责任会计很难发挥其作用。更确切地说,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外部的控制力量。另外,盈利性是企业的本质属性,追求利润最大化始终是企业的目标。如果一个企业认为其怠于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成本支出远远低于其所获取的利润,该企业一定不会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西方国家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推广经验也表明,相关的立法工作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的。然而,我国目前尚无涉及企业责任会计相关内容的法律,与其相应的审计相关法律法规更是一片空白。这种空白已经成为社会责任会计工作推广的阻碍,应该引起政府部门和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审计立法方面来看,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相关审计标准是政府审计的法律依据,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及相关审计准则是独立审计法律依据。但是,这两个审计法规体系都没有关于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义务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的专门规定,更无专门的社会责任会计审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现有法律虽然存在一些涉及社会责任的条款,但是不成系统,且不属于审计应当遵照执行的依据,因此其用于指导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几乎没有实际意义。

要开展社会责任会计审计,必须先对该审计行为进行规范。规范的具体内容包括对审计组织、审计业务的法律规定,也包括审计组织本身执行审计业务应该遵守的准则和规则。各级政府审计机构以及独立审计机构等应主动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使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组织实施审计时,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范围广泛、审计人员知识结构要求全面的实际,可由审计机构牵头组成由审计人员与社保、环保、工程专家共同构成的审计队伍对企业进行社会责任审计;在社会责任审计方法方面,应改变传统审计强调对会计记录进行审查的方式,应审查企业的各种文件、记录,到企业生产现场勘测,对产品、废弃物进行调查分析,组织召开员工、管理人员、供应商、经销商、顾客及周边群众等专题调查会议等方法进行审计;在审计结果利用方面,审计人员审计结束后应客观公正地撰写审计报告,向政府及公众公布审计结果,为政府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提供依据,给投资者、消费者、雇员等企业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政府审计机构开展社会责任审计并公布审计报告,是促进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力监督手段。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也应积极开展内部社会责任审计,及时监督企业各部门和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建立和实施企业内部社会责任奖惩和考核制度,推动集团所属单位全面贯彻企业社会责任会计。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的信息,最终必须由企业会计人员加以披露和报告。因此,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报表的质量和社会责任会计作用的发挥。鉴于社会责任会计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知识和能力要求,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不仅包括其知识能力素质,也包括其思想素质。会计人员要充分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而不能仅从企业利益出发漠视、掩盖企业社会责任。

现有的会计人员大都是经传统财务会计培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因此,不仅要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基本的会计专业素质教育,还需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包括人力资源理论、环境保护、社会伦理学等。只有会计从业人员具备社会责任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准确核算和监督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

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来说,应当加强自我学习,在自觉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七、稳健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

目前社会责任会计理论体系尚不完备,也无成熟的经验,因而推广应用社会责任会计不可能一步到位,而应当采取由点到面逐步推进的方式稳健地实施社会责任会计。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披露内容应当由少到多、由易到难:首先披露容易取得和计量的项目,然后随着计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责任会计实践的不断完善逐渐增加披露内容。二是先自由后统一,先提倡后强制:对于一些尚无经验、尚不成熟的内容要允许自由选择其认为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待有成熟经验后再提出统一的规定或要求;对于一些经验不足、尚不完全成熟,或者尚不能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或理解的内容或方法,应当先提倡实施,待时机成熟后再强制实施。三是要先试点再逐步推广。试点企业可按如下标准选择:在地域范围上,可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具体为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因为这些地区的企业有经济条件履行社会责任;在行业范围上,可先选择比较强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行业作为试点,如对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化工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以稀缺原料进行工业生产的行业以及与人身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和医疗行业等;在企业特征范围上,可先选择会计管理工作较健全的大中型企业,如上市公司等。

参考文献

[1]刘秀琴.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设想[J].上海会计,2003,(5).

[2]柴利明.我们亟待实施社会责任会计[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4,(4).

[3]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4]朱伟平.对我国推行社会责任会计的思考[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篇10

关键词:社会责任管理伦理企业文化管理道德

企业管理伦理是企业管理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理念,在企业管理伦理建设中,重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培育,有利于企业处理好和多方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加经济效益。

一、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概述

责任是现代社会道德感受的一个至关重要概念,“它似乎非常适合于通过将实践和理论观念都包括在内的途径来表述人类行为的道德方面”。责任主要涉及到三个组成部分:主体,即谁承担着不能完全由规则和法律所决定的责任,主体应负什么样的责任,以及主体对其负有责任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什么。企业作为一个组织,其在经营决策过程中,虽然受各种因素影响,从而经历复杂的过程,但是作为责任主体是无法回避的,因此可以说企业是它自己的行为者。作为行为者就要承担道德责任,因为作为行为主体的企业,不但具备道德选择的客观可能性,而且具有选择行为的意志自由。企业应被理解成为一个道德行为者,它能够从事道德行为,但这种行为不一定是正确的道德行为,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个体的道德责任。

二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伦理的核心理念

一般来说,管理伦理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方面是指组织管理者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是指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管理组织即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的各种管理对象,它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学校、医院、非盈利组织等社会其他单位。管理者的伦理(道德)与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区别,但两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应该说,管理者的伦理(道德)是管理组织的伦理(道德)的核心和基础,前者对后者起着重要的主导影响作用。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企业基本的管理伦理要求。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单位,它首先必须是一个经济主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应该以赢利为唯一目的。企业在履行社会经济职能之外,它还是一个社会性实体,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对自己的经济赢利负责,还要对社会全体负责。因此,社会责任必须被纳入到企业管理伦理的视野当中,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都必须体现一定伦理维度的社会责任要求。

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经济主体的必然选择。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来看,企业总是运作在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大环境中。企业管理伦理水平可以从企业及其员工的责任意识上得到集中的反映。企业归根到底是由企业的员工所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企业员工责任意识的增强不但影响着企业管理的实效,而且对企业的经济赢利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有全体员工根据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而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的工作,树立敬业、守业、安业的责任意识,企业的社会责任才可能真正地成为企业具有主体性的内在要求。

由此可见,企业自觉肩负社会责任,不但有利于企业管理伦理和企业文化的成熟构建,而且有利于企业形成良好的社会声誉,形成自身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获得全面地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企业与社会责任

中国企业在对待社会责任问题上,依据其不同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1)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利润最大化,不顾社会效益,有的甚至不择手段,只要能赚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2)主观为企业、客观为社会就是本企业要自觉地、明确地、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否则是不自觉的,不明确的,或至少是消极被动的。这类企业偶尔也会尽一些社会责任,但积极性不高,是缺乏主观能动性的。

(3)企业第一、社会第二是指在本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也适当考虑为社会服务,这类企业对社会责任有一定的自觉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4)为了本企业、必须为社会是指为了本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努力为社会尽责,而且必须尽好责,相比较前面三种类型的企业,这类企业能够把企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统一起来,因而具有较高为社会服务的认识和水平。

(5)首先为社会、同时为企业,这类企业非常正确地把握住了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摆正了企业在社会中的位置。这类企业能够自觉地把“为社会”与“为企业”统一起来,而且是从意识上到行动上,从战略上到谋略上真正内在的统一。这应当成为社会主义企业管理伦理的指导思想。

我国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企业社会责任过重且职责不明,企业办社会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大包袱。

(2)企业不考虑环境问题,不考虑可持续发展。在中国,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正在进一步恶化,影响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3)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模糊,没有正确的生产经营理念,普遍缺失诚信机制。

(4)我国有些企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企业社会责任机制不健全。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企业组织存在于社会组织当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企业既是一个社会组织,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组织,有责任来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无论从企业追求经营的良好环境的愿望出发,还是从企业追求长期利益的动机出发,抑或为高尚的履行社会性组织的义务和责任出发,企业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大建.企业伦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01.

[2]张文贤,朱永生,张格.管理伦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01.

[3]乔治·恩德勒.面向行动的经济伦理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04.

[4]王小锡.经济的德性.人民出版社,2002,08.

[5]王小锡,朱金瑞.中国企业伦理模式论纲.伦理学,2004,(1).

[6]汪洁.企业管理伦理的运行机制探析.经济经纬,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