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的目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7:17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1

【关键词】数据通信网网络设计Vpn部署业务接入mtU问题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力行业随之不断地发展与壮大,电力通信网络由传统传输网络逐步向多业务承载网络进行演变。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络主要用于承载电力生产管理区和管理信息区的数据业务。随着智能电网的提出,电力数据通信网络将迅速发展,给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的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因此,如何做好电力项目综合数据通信网的设计工作具有明显的意义。本文结合某地区电力项目实践,主要论述了电力项目综合数据通信网的设计要点。

一、项目概述

某省电力综合数据通信网按分层体系设计,分为核心层、骨干层、汇聚层和接入层。骨干网包括核心层和骨干层,采用ipoverDwDm+atmpVC技术体制。地区网由骨干节点、汇聚节点及接入节点组成,利用千兆以太网路由器组网,采用ip/mpLS技术。根据《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综合业务与调度业务之间需物理隔离,不同安全级别的综合业务需逻辑隔离。因此,采用基于BGp/mpLSVpn的技术,对不同综合业务划分不同的Vpn,在业务接入节点则用VLan(虚拟局域网)技术实现逻辑隔离。本文针对地区城域网的设计进行论述。

二、网络设计

2.1网络拓扑

设计地区电力城域网的网络拓扑时,主要考虑:(1)ip数据流向。变电站的数据业务流向多为纵向,横向业务较少。(2)传输链路。地区通信网传输系统的充裕程度、可靠程度是部分节点拓扑结构的重要制约因素。(3)节点的地理位置。需考虑节点之间的相互地理位置关系及光缆资源。(4)网络的可靠性和冗余性要求。重要节点至少满足n-1原则。某地区网包括骨干节点及覆盖该地区2012年规划范围内所有220kV/110kV变电站和供电所节点,共有1个骨干层节点、10个汇聚层节点、36个接入节点。

2.2路由协议设计

该省电力数据通信网对外呈现为一个统一、独立的自治域,各地市数据网为二级域,该地区网延用省网统一自治域号64512。在自治域内,采用i-SiS协议作为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而对于mpLSVpn的路由交换采用BGp-4协议,在接入层则采用静态路由协议。该地区网路由域分成3个区域,区域内的路由通过Level-1或Level-2路由器管理,区域间的路由通过Level-2路由器管理。路由器由SYSiD来唯一标识,同一区域路由器的区域iD相同。为减少路由上的不必要开销,保证路由表的稳定,在各区域边界路由器aRB上进行路由汇总。

由于mpLSVpn要求pe路由器之间建立iBGp连接,而数量众多的pe路由器决定了iBGp会话很多。为解决iBGp的全连接性问题,采用分布式BGp路由反射器RR(RouteReflector),以减少iBGp会话的数量。BGp采用分层结构,设置二级RR,省级骨干网两台核心m120设为全网Vpn-ipv4的一级RR;该地区骨干路由器m120和某变电站汇聚节点的m10i设为二级RR。所有的pe与两台BGpRR之间建立iBGp连接,BGpRR之间建立iBGp连接。

2.3ip地址规划

主要对地区城域网中路由设备Loopback、城域网链路互连、交换机网管、Vpn业务等的ip地址进行规划。目前,该省电力数据通信网ip地址选用RFC1597文档的私有a类ip地址中的1个B类地址空间,并作ip地址保存。根据唯一性、连续性、可扩展性及灵活性等原则,对ip地址作出详细规划。每个地区分配的ip地址空间是40个C类地址。其中,8个C类地址作为设备地址,32个C类地址作为互联地址及业务地址。

三、Vpn部署及业务接入

3.1mpLSVpn的部署

基于mpLS的Vpn有3类:mpLSL3Vpn、mpLSL2Vpn及VpLS。mpLSL3Vpn通过iBGp协议承载携带标签的Vpn路由信息,此时mpLS构成的Vpn不是以完全透明的方式传输客户端的流量。mpLSL2Vpn不能满足点对多点的应用,而VpLS可通过模拟局域网交换机来构架客户端基于L2交换的Vpn网络,VpLS相对于mpLSL3Vpn而言,无需介入用户路由,对用户完全透明。根据国内ip城域网的建设经验,该地区电力数据通信网部署具有较好扩展性的mpLSL3Vpn,所有路由器设为pe,交换机设为Ce。pe和Ce之间的路由器协议采用静态路由,在必要情况下部署动态路由。

3.2业务接入方案

该地区电力数据通信网业务接入类型包括地区调度中心接入、厂站接入、供电所接入,各节点应用系统接入方案主要考虑mpLSVpn的部署和接入设备的配置。各节点接入应用系统通过各自的应用路由器和交换机接到节点的接入交换机H3C-3600,各应用系统归属于独立的VLan,应用系统工作站的网关地址设为路由器(pe)的端口地址。

四、应用中的mtU问题分析4.1mtU(最大传输单元)

mtU指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而pmtU(路径最大传输单元)则是从源点到目的点的路径上无需分片的数据报的最大值,等于路径上每一跳的mtU之中的最小值。以下是几个与mtU相关的数值:

(1)1518。根据以太网传输电气方面的限制,以太网帧最大不超过1518B。即路由器的接口mtU不应小于1518B,才能保证不分片传输。

(2)1500。ethernetii帧的结构为DmaC+SmaC+type+Data+CRC,以太网承载上层ip协议的Data域等于最大的帧减去14B的帧头和4B的帧尾CRC。即ip协议的mtU=1518-14-4,这就是以太网信息包最大值,也是默认值。

(3)1472。可以不分片发送的最大包长等于ip协议的mtU减去ip头和iCmp头(即1500-20-8=1472),这就是在Vpn下使用ping测试的最大值。当终端机能在不分片的情况下ping通1472字节的包时,说明网络通信正常。

4.2实例分析

在220kVa变电站J6350接入miS内网时,出现了ping测试正常但应用系统无法正常访问的问题,而该变J6350互联的220kV变电站m10i可正常访问内网。其主要原因是pmtUD过程失败。pmtUD故障主要是iCmp不可达造成,当本机的mtU大于路由器网关的mtU时,路由器不能正确发送iCmp消息,原始主机的pmtUD失败。主机无法发现需要减小的包,上层协议继续尝试发送大包,造成大包被丢弃,业务访问不正常。

通过资料分析得知,m10i路由器Ge接口和Fe接口的mtU默认值为1514,最大值为9192;而J6350路由器的Fe接口的mtU默认值和最大值均为1518。当J6350与m10i互连时,需保证两端接口的mtU值一致。Juniper的m系列路由器具有vrf-mtu-check的功能,默认情况下是不启用的。当主机发送不分片的大包时,该命令用于发送iCmp信息给主机,提示主机需对ip包进行分片传送,以完成pmtUD过程。因此,在m10i上配置vrf-mtu-check后,解决了问题,应用系统访问正常。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就某地区电力项目综合数据通信网的设计探讨,通过项目建成了以光纤网络、ip/mpLS传输方式、覆盖地区分析得知,在此业务平台上,成功地集成了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旨在为电力公司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2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化

前言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就是通过集成化的方法,用一个核心组件服务器把原有应用集成在一起,来获取其他应用系统的相关数据和消息。同时,在建立企业统一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人机综合研讨厅的方法实现信息的综合集成,为决策者提供分析、决策支持服务。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决策应用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决策应用采用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核心,建立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化、信息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设施、功能机制进行自动采集、动态监测,实现资源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优化决策等强大功能,帮助管理维护人员更好地建立全局观念与模拟直观感,在有准确坐标、时间和对象属性的五维虚拟环境中,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规划、管理和决策。

构架空间信息的空间基础数据框架,生产各种基本比例尺的数字地图产品。加强数据成果的管理,制定数据共享的政策,保证在使用上最有效率;各部门、各专业广泛深入地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享受空间信息工程带来的好处。各部门和各专业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设各自的信息系统,满足各部门管理的需要,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建设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组建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该中心负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的开发指导、交换与共享、集成与应用,为综合性应用提供支持;建立技术标准规范体系,既适合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又与国家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相接轨。主要包括信息生产权、产权、所有权、共享、管理、安全、保密和网络传输的法规

规范,指标体系及分类编码,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空间数据转换标准等规范。空间元数据标准规范是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核心标准之一;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规章及管理制度体系。通过空间信息工程的建设,带动公司地理信息系统产业的发展,成为电信公司动态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及“源头”。

2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核心网络平台建设

核心网络平台主要是架设基于webGiS(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平台,实现电子地图的基本功能,可以在internet环境下,通过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浏览器一系列环节实现GiS在internetweb页面上的运行,完成基本的常规GiS操作的成套技术。在webGiS基本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网站,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搜索、交互查询和表达功能,可以更加快捷和方便地获取信息,同时,为使用者提供全新的查询和挖掘信息方式,实现增值服务目的。在webGiS基础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一系列专业应用,如专业地图化电子办公平台和专业信息综合网站等。主要目的是用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解决设备管理、项目管理和专业应用领域中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数据信息化建设:组织各个部门协同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和技术,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进行数字化。在空间信息数字化的基础上,结合海量存储技术和元数据提取等技术,对从各个渠道获取的空间信息进行进一步整合和处理,使之符合webGiS平台和其他GiS系统平台的要求,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挖掘,真正实现信息增值。

4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综合决策层建设

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全面数字化基础上,应用海量存储技术、空问数据库技术、动态规划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等一系列技术,针对分布式的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异构数据信息,提供专业的分析模型库,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应用与时间、对象属性相关联的一致、集成的中央数据仓储技术,支持复杂的、任意的查询方式,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0Lap)。该阶段是信息综合集成应用阶段,用户在此得到的将不是简单的数据型信息资料,而是将信息全面升华得到的具有深远价值和意义的“知识”。真正实现全面的信息增值,为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本质性的飞跃。

5实现方法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计算机综合集成系统以webGiS为核心,提供基于通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信息综合集成应用,本项目采用产品的GiS平台来实现:

1)webGiS平台:webGiS平台是地理信息系统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构建可视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基础应用平台。

2)Dataprocess数据加工集成环境:综合国内外GiS数据标准,提供对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加工的集成环境。

3)mapSearch图形搜索引擎:提供以空间目标为索引的信息检索。

4)webGiSSDKwebGiS开发工具包:提供一系列api,针对相关行业或领域的业务特点,进行专业领域应用集成的支持环境。

5)GiSnp动态规划组件:提供基于深层拓扑的空间分析功能,包括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邻域分析。

6)Spatialware空间数据仓库:针对分布式的异构数据信息,提供各专业的空间分析模型,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实现联机分析处理(oLaF)。

6系统特点

1)多层次的体系结构:由浏览器层、web服务器层、应用服务器层和数据库层组成,内在逻辑上由用户接口、会话服务、应用逻辑、数据逻辑等组成,进行分布式运算,在webGiS领域是一个创新的、真正多层结构的、适合internet计算的应用平台。

2)组件化实现方式: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上都实现了目前业界最先进的enterprise.JavaBcan组件化方式,是一个跨平台的分布组件式系统,可以灵活地进行系统扩展。

3)对象关系型空间数据库:arkwebGiS系统直接采用业界领先的专业空间数据库系统oracle8iSpatial,以对象关系型数据库系统(oRDBmS)为基础,提供了直接的空间数据存储、空间关系运算操作和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真正的跨平台性。使用跨平台的Java组件技术eJB,无论用户使用何种硬件和操作系统,都可以通畅无阻,不需任何插件。

参考文献: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3

【关键词】互动终端;RS485;G24

0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的发展规划,2009年、2010年为智能电网的“规划试点阶段”,主要工作是制定规划和相关标准。2011年至2015年,则是智能电网计划的“全面建设阶段”,这一阶段的投资金额接近2万亿元。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在2015年前,智能电表覆盖率达到80%,2020年全面覆盖。智能电表的推广应用将催生智能用电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学校智能用电管理系统将在提高学校用电节能和安全用电管理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1研发目的和意义及创新和突破点

1.1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降低项目建设、运维成本

目前学校的计算机网络有线RJ45或无线wi-Fi连接基本实现全覆盖。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具有现有物理链路、易维护、易推广、易使用、低成本等优点。

1.2低碳照明,实现节能减排

学校的公共场所公共照明用电都是开放式的,没有明确的用电责任造成用电的极大浪费,不符合国家正积极倡导的创建节约型校园的政策。采用光监控和推广LeD等节能、绿色的新材料、新产品对节能减排和延长灯具寿命起着积极作用。但光监控的整体响应限制节能水平,智能用电管理平台的集中监控和移动监控,可以对公共照明用电进行实时、针对性的监控,降低劳动强度和维护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照明质量。

1.3提高基础设施的复用度,实现用电信息的集中采集

智能电网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智能电表是由测量、数据处理、通信等单元组成,具有电能量计量、信息存储及处理、实时监控、自动控制、信息互动等功能的电能表。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时采集用户用电信息提供基础数据。充分利用智能电表功能,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能从智能电表采集到用电设备的实时用电量。取代传统的人工抄表,节省了人力、财力,大大提高了用电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同时通过对用电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帮助学校了解用电设备的能耗情况和异常用电分析,提高用户的节能减排水平,同时消除学校用电安全隐患。

1.4系统创新及突破点

①项目通信协议支持嵌入指令,提高受控设备接入的方便性,降低系统通信网络流量;②采用手机通信,实现移动控制,使项目更具先进性、实用性;③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系统;④项目嵌入指令的设计,提高数据传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2主要研发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技术

本项目以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为核心,以“低碳照明、节能减排、智能用电管理”为目标,研发通信协议、智能插座、用电采集器、互动终端、智能用电管理平台于一体的学校智能用电管理系统。系统设计框架图如下(图1):

2.1主要研发内容

其核心研发内容主要集中下面三个方面:2.1.1研制项目设备(1)根据面向对象“抽象、封装”设计原则,研制wi-Fi通信模块、无线G24、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软开关控制模块、硬开关控制模块等系统设备的通用模块。(2)研制集wi-Fi通信模块、通过RS485通信采集电表用电信息的采集器。(3)研制集wi-Fi通信模块、无线G24通信模块的互动终端。(4)研制集无线G24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软开关控制模块、红外线控制的智能插座。(5)研制集无线G24通信模块或wi-Fi通信模块、硬开关控制模块的智能插座。2.1.2研究系统组网技术方案(1)设计系统通信协议,提高系统数据传输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对计算机网络的影响程度;支持各种型号的空调、投影仪、电表的控制指令的透明嵌入,提高系统应用的适应性。(2)开发智能手机操作软件,实现移动互动、控制和报警信息的短信通知,提高故障响应能力、系统运行质量和实用性,降低系统运维成本。(3)通过计算机网络把系统设备、智能手机、管理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无需重新布线的系统通信网络。2.1.3开发用电管理平台构建智能用电管理平台,实现对学校用电信息采集、用电安全、用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控制。

2.2拟解决关键技术

2.2.1不同电表的用电采集指令不同,目前大部分指令为DL/t645和moDBUSRtU厂家协议指令,不同型号电表的数据存储地址各不相同,如何把不同指令嵌入到项目通信协议,是解决项目设备适应性的关键技术。2.2.2不同型号的空调、投影仪的控制指令各不相同,如何把不同指令通过项目设备传递到对应设备,是项目需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3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

3.1系统采用的研究方法

本系统将采用多专业、多学科人员相结合、学校科研单位与生产企业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要为基础,以学校需求为导向,依据最新政策、法律、法规、条例和规范进行研发。从“学校低碳照明、节能减排、智能用电管理”的项目建设目标出发,应用可扩展到其它信息服务、智能控制所需求的行业,如:水表、煤气表集中抄表、城市道路照明智能管理、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

3.2技术路线

本系统在借鉴和研究国内外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研究基础,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样品。经过测试,试运行,市场拓展,从而实现产业化。系统研发过程以嵌入指令、学习指令为技术重点,对项目设备电路设计以“实验、测试样品、电路优化、样品制作、模具设计,先通用后专用”的流程进行;软件按“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开发、测试、试运行”的开发步骤进行。系统通信协议设计技术方案:系统通信协议为半双工问答式连接。请求方发送包含地址的指令,应答方识别请求方发来的指令,决定产生何种行动。如需回应,应答方将生成反馈信息并用系统通信协议发出。数据帧是传送信息的基本单元,每帧由开始标识,目标地址、源地址、数据帧序号、数据帧识别码、指令识别码、数据长度、地址域长度、数据域【前导数据域】+地址域+【后续数据域】、校验码CS和结束标识组成。帧格式如表1所示:①开始标识(1字节):标识一帧信息的开始,其值为68H=01101000B=104D。②目标地址(1字节):表示需要接收数据帧的目标节点地址。③源地址(1字节):表示发送数据帧的节点地址。④数据帧序号(1字节):发送方从01H~FFH自行循环编号,应答方不能修改该编码,保证数据帧的完整和指令不被重复执行。⑤数据帧识别码(1字节)(表2):数据帧识别码高4位为完整数据帧数量,表示构成完整帧的数量,数据帧识别码高4位D7D6D5D4=1111表示完整数据帧必须由16个数据帧合成;数据帧识别码高4位D7D6D5D4=0001,表示为单帧。数据帧识别码低4位D3D2D1D0为数据帧内序号,作用于完整数据帧的拆分和合成。⑥指令识别码(1字节)(表3):指令识别码D7为保留,暂未定义;标识1D6=0表示数据帧为本地指令,D6=1表示数据帧为嵌入指令;标识2D5=0表示数据帧为请求指令,D5=1表示数据帧为应答结果;标识3D4=0表示指令必须反馈,D4=1表示指令不需反馈;指令识别码低4位D3D2D1D0为指令码。应用实例1:如本项目约定指令码=1000,表示保存第一条操作指令在本节点,该操作指令的实际作用是开启某型号的空调,指令码=1100,表示读取存储在本节点的第一条操作指令。本系统约定节点最多可以保存8条操作指令,如指令码=1011,表示保存第8条操作指令在节点,该操作指令可能是关闭某型号的投影仪,指令码=1111,表示读取存储在节点的第8条操作指令。存取操作指令在节点,其目的在于初始化时,在节点保存操作指令,实现嵌入式指令保存在节点,运行时直接从节点读取操作指令,降低数据帧的传输长度,提高项目操作指令传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其它指令码约定由开发人员根据系统功能需求进行详细约定。⑦数据长度(1字节):数据长度的高4位D7D6D5D4表示数据域的前导数据域的数据长度L1,数据长度的低4位D3D2D1D0表示数据域的后续数据域的数据长度L3。⑧地址域长度(1字节):表示数据域的地址域的数据长度L2。⑨数据域(可变长):长度=L=L1+L2+L3。数据域作用于传输结果和操作指令,因为地址编码存在于操作指令的任意位置,把数据域分为【前导数据域】+地址域+【后续数据域】三部分,使同一型号的相同操作可以共享同一操作指令,降低项目操作指令数量。数据帧为本地指令时,地址域为全零时表示执行指令的节点为本地节点;不为零时表示执行指令的为本地节点所管理的下级节点或子控制单元。数据(L-1字节),为有效数据或实际操作指令。数据帧为嵌入指令时,目标地址节点向节点的分支总线(如用电采集器与电表连接的RS485总线)转发数据域(【前导数据域】+地址域+【后续数据域】)的完整数据。应用实例2:指令"10916202803032391608907856341200010243"是采集电表号为"3032391608"昨天的用电量,要完成这项功能有两条途径:途径1:请求方编制指令识别码为"00001001"=09H,表示保存第二条操作指令在目标节点;数据长度"01011001"=59H,表示数据域的前导数据长度为L1=5字节,后续数据长度L3=9字节;地址域长度"00000101"=05H,表示数据域的地址域长度L3=5字节;数据域的前导数据、地址域、后续数据分别为"1091620280"、"3032391608"、"907856341200010243"。目标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帧后,把前导数据和后续数据保存在节点的永久存储空间。该操作指令成功执行过一次后,请求方编制指令识别码为"01011101"=5DH,地址域数据可以是"3032391608"或其它有效电表编号,不需前导数据和后续数据,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帧后,读取存储在本节点的第二条操作指令,合成前导数据+地址域+后续数据的完整操作指令后,向分支总线发送指令,读取总线反馈数据后,编制反馈操作结果给请求方。途径2:请求方编制指令识别码为"01010001"=51H(0001假设为读取电表数据指令码);数据长度"01011001"=59H,表示数据域的前导数据长度为L1=5字节,后续数据长度L3=9字节;地址域长度"00000101"=05H,表示数据域的地址域长度L3=5字节;数据域的前导数据、地址域、后续数据分别为"1091620280"、"3032391608"、"907856341200010243"。目标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帧后,合成前导数据+地址域+后续数据的完整操作指令后,向分支总线发送指令,读取总线反馈数据后,编制反馈操作结果给请求方。与途径2比较,途径1使同一型号的相同操作可以共享同一操作指令,降低项目数据帧的总长度,提高操作指令传输的经济性和可靠性。⑩校验码CS(1字节):累加从数据帧的开始标识到校验码的各字节,求累加值除以256的余数,余数就是效验码。即各字节二进制算术和,不计超过256的溢出值。輯訛輥结束标识(1字节):标识一帧信息的结束,其值为16H=00010110B=22D利用系统通信协议的数据帧识别码,保证数据帧的完整和嵌入指令的可识别,实现不同指令的规范化嵌入系统通信协议。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实施方便性,降低系统维护成本和工作量。

3.3研制系统设备

系统设备以电路模块化设计、部件拼接方式进行研制,降低系统投资成本,增强项目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通用模块部件包括wi-Fi通信模块、无线G24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软开关控制模块、硬开关控制模块等,其中电源模块可以应用到系统设备智能插座、用电采集器、互动终端。3.3.1互动终端设计必要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wi-Fi通信模块作用于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系统设备接入系统网络。互动终端必须设计有存储操作指令的永久存储控制。如果互动终端管辖的智能插座数量较少,可以把软开关控制模块、硬开关控制模块集成到互动终端中,减去互动终端与智能插座之间的无线G24通信模块。如果互动终端管辖的智能插座数量较多,必须集成无线G24通信模块,便于智能插座的安装。3.3.2用电采集器设计必要模块包括wi-Fi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通过RS485通信采集电表用电信息的采集器,存储操作指令的永久存储控制。为提高用电安全水平,可以增加硬开关控制模块,作用于对电表输出电源的控制。3.3.3智能插座设计必要模块包括无线G24通信模块和电源模块,G24通信模块作用于与互动终端通信。智能插座解释互动终端下达的指令,直接通过硬开关控制模块控制电源或上报设备用电状态;通过软开关控制模块向用电设备发送开启或关闭设备,如指令为开启指令,模块必须检测设备处于通道状态,所以可以集成硬开关控制模块,先通过指令控制设备通电,再向用电设备发送开启指令。为了保护用电设备如投影仪,关闭时先向用电设备发送关闭指令,再通过指令控制设备断电。3.3.4操作指令采集器设计操作指令采集器具有学习、采集不同设备、不同型号控制指令的功能。对实际应用中的设备控制指令进行采集,通过RS232、蓝牙、或wi-Fi通信模块与管理平台通信,为系统提供操作指令基础数据。电表采集指令可以直接通过电脑录入系统。

3.4配套手机软件

开发用电管理app软件,通过智能手机实现移动控制和远程监控。建立管理平台,是为了能够更方便、简洁地控制设备、降低网络流量,平台软件必须具有指令编辑功能。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采用三层C/S结构。系统软件结构图如图2。平台软件和手机操作软件为表示层,通过功能层与数据层进行数据交换。平台软件负责完成本系统软件功能、保证本系统正常运行,操作员必须进行的业务操作和会话的功能软件。平台软件采用B/S结构开发,方便手机app软件的开发,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扩展性。

4结束语

本系统关联度大,涉及现代生产业、智能电网、节能减排、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等诸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对学校节省开支,提高工作效率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DL/t698—2009《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S].

[2]DL/t645—2007《多功能电能表通信协议》及其备案文件[S].

[3]杨刚.电力线通信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4]齐淑清.电力线通信技术(pLC)技术与应用[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8.

[5]秦开宇,杨巍基于.net平台的配网线损实时分析系统的设计[J].广西电力,2005,1.

[6]李志强.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测试技术,2005.

[7]黄智伟.无线数字收发电路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5.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4

【关键词】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

一、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综述

(一)项目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控制工作有如下几点基本需求:

准确性。项目管理信息必须是真实、能反应客观实际的,因为只有真实的数据及资料才能帮助项目领导做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

及时性。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在管理工作中,检索、传递信息的速度一定要迅速,才能让项目决策者及时把握项目发展动态,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可靠性。项目管理信息既要真实,也必须保证其完整性。因此,收集、加工信息时,必须做到全面、不间断。项目管理过程很复杂,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项目进展中的每个项目,相关管理人员都要收集好,以便为项目领导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实用性。项目管理信息都是有它特定的目的性,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与加工。

(二)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的分类

计划信息、控制信息及工程作业信息是通信工程管理心中的三大组成部分,其中控制信息和计划信息占工程管理信息中的绝大部分。不同层次的工程管理部门,所需要的管理信息也有所不同。

二、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现状

(一)管理模式单一,信息化程度偏低

通信工程建设项目包含多个环节,从制定计划、审批项目、工程管理到最后的财务结算,

整个管理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文档、设计图等资料信息。从现阶段来看,通常电信运营商的计划建设管理方式主要是手工、制作简易的电子表格或者利用处理计算机来管理项目信息。信息交流、传递等环节之间衔接性不好,项目管理人员也就无法及时追踪到各个项目的动态信息。建设项目中拥有庞大的数据量,传统的管理方式及管理信息传递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信息管理需求。

(二)项目管理系统不集中

现行的通信企业环境中,大多数管理信息系统都被用来服务于传统机构进行项目决策。比如:运用计算机会计系统、员工保苗系统来帮助企业财务部门系统化管理财务信息;运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帮助企业做好市场预测等,虽然这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有它相应的功能,但始终无法协作,更不能让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及参业人员很好的共享信息、数据资源。

(三)工程管理不符合现代项目管理要求

新形势下,各大通信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还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项目实施效率不高,各部门协调不佳,建设资源浪费较多,在管理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控制脱节、财务结算不合理等问题。所以,建立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系,研发出与现行通信企业项目管理需求相适应的项目信息控制系统,是提高通信工程信息管理科学、高效性的必然举措。

三、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措施分析

(一)建立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要实现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目标,就必须建立起科学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信息等技术支撑下,科学管理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各类数据,为项目管理人员提供各种优质的信息服务。要实现项目信息管理目标,就必须把项目中的收集、再加工、储存、传递及应用等环节统筹起来,形成一个完善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一过程中,主要会涉及信息沟通渠道的设计、构建信息管理组织及信息管理制度等。

(二)强化通信工程信息交流渠道的建设

在通信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推行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的反馈等工作,都跟项目信息的传递与分享息息相关,所以,强化通信企业信息交流渠道,对于通信企业的运营管理与内部控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在通信企业的经营工作中,要强化和拓宽相关的信息渠道,以便更好的从管理信息系统中搜集更有效、更精准的项目信息;要让整个企业员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强化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信息交流、传递工作。2.建立起定期报告及重大事件快速报告制度。在某段时期内,通信企业各部门应该对工作进度做相关的报告,以便更及时的将信息传达给相关项目管理层。3.建立信息反馈制度。通信企业的各组成部门要建立相关监管工作的报告制度,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将监管工作落实到位,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另外,也要学会倾听基层员工的意见及建议,从他们那里了解项目的实际开展情况。

(三)强化电子化建设

首先,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帮忙,做到信息搜集、整理、传送自动化进行,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第二,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强化会计内控工作。计算机技术能简化相关的信息管理程序,还能集中监督信息管理工作及效率。第三,要运用电子技术来转变内控方式,做好网络、远程等监控工作。

(四)建立通信及数据管理模块

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运用计算机内储存信息的辅助程序,输入数据,然后再运行过程中就能得到项目中需要的信息。要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就必须建立数据库和通信数据模块。通信数据模块变数大,它会随着通信技术的改变而改变。不同规模、性质的项目,其项目信息管理的系统模块也会有所不同。但信息管理存在以下几大基本模块:项目数据库,项目通信、数据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招投标模块,质量控制模块,进度资源控制模块,财务管理模块,成本控制模块,资料归档模块等。项目通信及数据管理模块中最重要的是数据通信与管理这两大模块,它是miS系统的技术支撑,也是通信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点。现代很多大型的通信项目中,所设计的数据量及技术要求相对来说都较高,采集、整理、传送数据的过程更需要借助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和建立数据管理模块,通过高素质的人员来提供数据服务,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节省人力、降低运营成本。

参考文献:

[1]齐赫东.《通信工程项目信息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5

【关键词】移动通信;数据挖掘技术

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对移动通信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筛选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大。然而,在实际系统建设过程中,移动通信系统并未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提供一个良好的运用环境,这就使得数据信息筛选功能目标的实现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针对这一问题,为加快移动通信系统优化建设的发展步伐,研究人员应在明确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现状的情况下,找出具有适用性以及实用性的技术运用策略。这是促进当前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移动通信系统快速稳定发展的关键,相关人员应将其作用于实践。

1研究移动通信系统中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数据挖掘技术是从移动通信系统中大量具有不完全、模糊以及随机性的数据信息中,提取潜在且极具利用价值的信息知识内容。据相关数据统计,数据挖掘技术是一项具有交叉性特点的科学技术,其涉及统计学、数据库技术、可视化、信息科学以及机械学习能力等。当其作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网路优化过程,不仅能够发挥出数据信息的基本查询功能,还能从无序而模糊的数据信息环境中挖掘、整理以及提取出用户所需的信息内容。基于目前数据挖掘技术未在移动通信系统中起到真正的挖掘作用,研究人员应从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入手,找出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运用的阻碍与问题难点,从而对其进行控制解决。这是加快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课题,相关建设人员应将其重视起来[1]。

2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局限

数据挖掘技术作用的移动通信,是由业务营运、受理网站以及客户服务中心共同组成的。一方面,上述系统组成内容是通过客户数据、营销数据以及账务数据的完整状态,以不同访问模式与数据格式分布在不同的系统环境中。因其具有独立性信息数据在移动通信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冗余和不一致问题,使得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条件:单一视图(SinngleView)要求难以达成。目前,移动通信系统组成是由联机事物处理系统来进行管理的,其虽能实现移动通信在线事物目标的实时处理,但其不能为通信用户提供数据挖掘、查询以及检索功能,这是因为大量的数据均以完整的状态存储在系统环境中。此情况下,移动通信要想实现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目标,需根据企业级别建立起客户信息数据库,以将不尽相同的联机事物系统信息资源以目标需求的方式出现在用户面前从而提高客户数据使用环境的正确性与单一性[2]。

3移动通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运用策略

3.1建立数据库

移动通信数据库的建立是实现数据挖掘技术有效运用目标的基础内容,其与传统的联机事务处理系统不同,数据仓库具有集成、不可更新、面向主题以及随着时间变化的特性。为此,技术应用人员应将各个联机事务处理系统做出构建数据仓库的数据数据来源。①技术人员应以文件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基本资料、客户账单以及客户联系历史记录等数据信息。②对于接口文件的处理,要在etL过程抽取、转换以及加载处理的过程中完成,即按照不同的而主题域组织、存储,来进行这些客户数据的管理。③通过数据仓库的接口,就可以对数据库中的客户数据进行数据挖掘与联机分析。研究表明,数据库体系的建立,是由企业级数据库、数据源以及决策支持组成的,因其构建的过程复杂性,技术人员应在明确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方向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建设[3]。

3.2明确数据挖掘应用方向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数据挖掘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为:客户行为、优惠策略仿真预测、客户忠诚度、反欺诈以及竞争对手等。以客户行为为例,数据挖掘技术人员应采用分类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从而总结出客户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以及社会联系等特征。而后,按照不同特征进行客户群划分,从而使76通信设计与应用运营商为其提供更为适用性的市场营销活动和客户服务。

3.3优化数据挖掘过程质量

①数据挖掘技术人员要做好数据准备工作,即应通过完成数据信息集成、目标内容选自以及查询软件预处理,来优化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质量。在构建数据集成系统时,技术人员要将移动通信大环境中的多个文件和数据进行整个处理,以避免因语义模糊问题而出现遗漏或是不良数据信息问题。数据选择目标,就是通过缩小数据库中数据信息的处理范围,来提高数据挖掘技术应用质量。而预处理,是降低挖掘技术工具的应用限制,来提升数据挖掘技术应用的科学合理性。②在进行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采掘过程中,先要决定假设的产生,即根据系统运行需求选择发现型还是验证型的数据采掘方式。前者为用户产生的假设;后者为用户对数据库中的知识内容提出了假设。而后,选择适用的工具进行数据知识的采掘作业,从而面对采掘发现的知识内容,以作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③对于技术应用结果的表述与解释,即,当用户不满意获取的信息数据结果,则要重复用户决策目标的信息提取过程,从而完成数据采掘过程。这里的数据采掘发现的知识形式通常是通过数据概念、运行规则、分布规律、存在模式、运行约束以及显示可视化来进行表示的。研究表明,上述数据内容均能以直接的方式,提供给移动通信用户,从而满足决策目标的需求[4]。

3.4运用质量控制措施

移动通信系统大多都存在数据库过大问题,技术应用人员可利用数据事务与细节技术,来掌握用户查找数据信息的行为规律与相关模式,来进行需求建设。具体来说,可采用数据抽样技术,来控制查询数据尺寸过大问题给挖掘技术针对实现所带来的影响。在性能和成本方面,数据挖掘人员要满足许多数据挖掘系统的计算要求,即要针对相关软件系统,采用并行技术,来达到用户对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的性能与成本目标。此外,在人员方面,要想提高数据挖掘技术运用质量,需要保证信息分析人员具备丰富的领域知识以及较强的调查能力,从而使其作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数据库建立与方向分析。对于数据可视化的质量控制,数据挖掘技术人员可通过设定行之有效的探索始点,并按照适当的隐喻,来进行数据表述[5]。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挖掘技术具有为移动通信系统进行信息数据管理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整理以及数据可靠性分析等功能。为此,相关建设人员应在明确数据挖掘技术作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现状的前提下,确定研究力度加大的方向,从而快速地提升移动通信系统的优化建设应用。事实证明,客户在数据挖掘技术有效运行条件下,不仅能够获得自身想要了解的数据知识,还能够获取与之相关且并不自知的数据信息。这是促进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课题内容,研究人员应将其作用于用户系统实践。

参考文献

[1]刘志鹏.mCDS:大规模移动通信数据计算的单机实现[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16,01:36~46.

[2]刘剑.数据挖掘技术在移动通信终端营销领域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3:17~21.

[3]陈慰旺,张艳芬.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中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J].信息通信,2016,06:201~202.

[4]刘春茂.基于Ga-CLaRanS数据挖掘技术的移动通信网络故障检测专家系统[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4,01:158~159.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6

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的高发区。为进一步预防和严惩腐败行为,200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集中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其中,加强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设背景

近年来,青岛市不断加大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政府投资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力度,积极探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对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的办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运行后,规划、环评、建设条件、质监、安监及施工许可等一系列项目前期审批基本纳入市行政审批大厅,实现“一站式”办理和跨部门联合办理,驻大厅纪检监察部门通过审批网上监察系统对办理过程实时监察和在线预警;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运行后,建设、水利、交通、市政项目的招投标行为全部纳入大厅统一管理,所有投标过程信息实时进入全市综合电子监察数据库,为监管部门提供真实数据参考。为进一步规范流程,实现全过程监管,2010年12月,青岛市启动了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全流程网上业务系统,整合和规范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所有业务环节,全面、及时掌握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同时实现对关键环节和重大事项的有效监控,以达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效果。中央、国家《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意见》下发后,为贯彻落实好相关工作要求,因地制宜地开展青岛市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我们将该项工作与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平台统筹规划,确定了“集中共建、数据统一”的建设原则,并进行了积极实践。

建设目标

(一)依托青岛市政府门户网站,整合相关部门项目信息,建设统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集中公开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实现不良行为信息公开全覆盖,改变以往建设工程领域信息不规范、不透明和信用缺失问题。

(二)实现全市范围内不同行业间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和互认共享。优化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环境,建立全市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完善各行业主管部门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档案。

建设内容

(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

依托市电子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梳理相关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情况,确定信息交换模式,确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并完成接口开发,实现与各相关业务系统的实时数据交换,同时根据《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要求通过该平台为各部门提供建设工程信用信息共享服务。

(二)项目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数据库

建设全市统一的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将从各部门采集的项目信息整合、入库,建立涵盖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的工程项目信息数据库,完整记录一个项目建设周期的所有业务信息。

(三)信息公开共享专栏

将市和区市政府门户网站确定为建设工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第一平台,依托全市政府网站群系统,结合《规范》要求,建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网站,建设内容包括审批管理信息、建设管理信息、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土地出让、采矿权、探矿权审批和出让等6大类项目信息公开栏目和从业单位、从业人员信用信息共享栏目。信息内容和表现格式也要符合《规范》要求。市政府信息公开共享专栏链接省政府、各区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共享专栏。

(四)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平台

基于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提供面向社会的信息检索、查询等服务。依托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一站式”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综合检索服务。

(五)统一项目编码

根据确定的统一编码规则,开发应用于工程建设项目立项阶段的统一编码系统,将项目编码作为项目的唯一识别码贯穿项目的建设过程,并实现基于统一编码的项目全过程信息查询服务。各相关业务系统根据统一编码要求进行系统改造,实现项目信息与编码的同步录入,并将该编码与其他项目信息一并公开。

建设模式

《规范》提出,“专栏”建设可以采取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两种模式。青岛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项目采取集中建设模式,以现有电子政务共享平台为基础,建设全市统一的项目和信用信息公开网站群、公开共享数据库和网上数据采集系统。网站群系统部署在互联网,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专栏都可以通过网站群系统统一建设;公开共享数据库部署在政务专网,实现与部门业务系统的实时数据交换和共享;统一的网上数据采集系统在内外网同步部署,实现对各业务主管部门相关信息的采集、管理。统一建设的网站、数据库和采集系统,形成了“三组鼎立、互为支撑”的系统框架,通过采集系统从相关部门采集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入库、归类后,通过数据摆渡方式为网站群各个网站和专栏提供数据服务和保障。

(一)统一平台,统筹管理

建设工程领域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一部分,该领域的诚信体系建设也是全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部分,同时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共享应用也离不开企业基本信息库和人口数据库的有效支撑,因此,在对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数据库进行规划时充分考虑到与其他相关联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问题。建成后的青岛市工程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系统将与现有的政务公开、行政审批、行政执法等通用业务系统以及企业、人口、地理信息和诚信基础数据库整合,实现信息资源的统筹管理和有效利用,为下一步可能实现的建设工程项目多部门协同办公和联合监管打下良好的基础。市级平台通过授权共享的方式为市直各部门提供信息查询和应用服务,各区市也可以通过分级部署方式共用该平台系统,按照授权共享相应的信息,不需要重复建设。

(二)多头采集,集中共享

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有效公开、充分共享的基础是项目数据库的完整和准确。建设工程项目信息涵盖从立项、审批、招投标、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包含几百项信息,分散在20多个部门,如何有效采集和整合各类信息,并建立数据更新长效机制是核心问题。青岛市工程项目信息采集和整合工作遵循“以项目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和“谁主管、谁”的信息公开原则,循序渐进地开展。有业务系统的部门通过系统数据交换的方式进行;没有业务系统或系统运行不善的部门,使用统一的填报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待业务系统成熟后再采用数据交换方式,最终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流程信息的实时采集。信用信息的采集和整合本着为应用服务的原则,采用数据接口分别与公安、工商、建设、金融等各行业现有信用评价体系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推进行业间信用等级信息的互认共享。

通过各种渠道从相关部门采集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由电政信息办统一整合、入库,并遵循政府信息资源共享使用有关规定,为各部门提供数据共享和应用服务。

(三)统一标准,同步更新

一是统一编码标准。根据《规范》要求,结合青岛市实际,建立全市统一的项目编码系统,由项目立项审批部门在项目启动之初进行统一编码,各相关部门也要依据该编码录入和管理各类项目过程信息;二是统一数据交换接口标准、项目信息数据库标准和网站建设标准,各相关业务系统将按照这些标准统一进行系统改造,以确保数据同步更新、业务实时协同;三是内容同步更新。所有向社会公开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根据“谁主管、谁”、“谁、谁负责”的原则,由各部门各自把好内容审核关,确保上下级或不同行政机关之间信息内容的相互衔接和相同内容的统一表述。

建设现状及优势分析

目前,青岛市市级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已取得初步成果,完成市级项目信息数据库、网上信息采集系统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及市直部门网站公开共享专栏建设,项目信息13856条、信用信息19088条。下一步将在继续完善市级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启动区县级专栏建设和项目信息采集、整合和工作。通过前一阶段的建设实践,我们发现与江苏等地的分散建设模式相比较,青岛市的集中建设模式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一)集中建设模式下,各行业和部门的相关信息汇集到市政府门户网站上统一和检索,这样做有利于形成数据公开和共享的长效机制,实现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的动态管理和综合应用,也为更深层次的数据共享应用提供了可能。集中统一的公开共享数据库,为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提供数据服务的同时,也将作为全市政府投资项目综合监管数据库的一部分,为行业监管和领导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二)集中建设模式下,根据《规范》要求,统一建设各级政府和部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这样做既能够确保专栏建设的规范化,也可以节约建设和维护成本、减轻部门负担。由于建设工程领域涉及广,牵扯部门较多,根据中央和国家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都要建设专栏,如果各自建设的话,预计要新建或完善30多套网站系统,建设部署和日常运维所需要的资金来源和技术力量都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解决,给部门增加很多烦恼。集中建设后,区、县级政府和部门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内容的整理和审核上,把好数据质量关,向社会提供及时、准确、规范的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另外,集中建设模式下,统一数据来源,也无需担心出现统一数据内容不同专栏信息不一致的问题。

(三)集中建设模式下,基于统一数据库和信息采集系统,开发项目和信用信息动态管理系统,对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情况进行实时汇总统计,这样做既可以使牵头部门了解该项工作的整体进展情况,也方便监管部门随时随地监控各级各部门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系统自动在线预警,有利于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工作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开展,有利于实现预防和遏制腐败的建设目标。

建设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建设对于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具有战略意义,但也不可期望“毕其功于一役”。在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科技防腐的同时,必须加强配套的制度建设,建立信息公开和共享的长效机制,明确相关考核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项目和信用信息内容的规范性、完整性、具体性和公开共享的及时性,避免将其建成“表面工程”和“政绩工程”。

(作者单位:青岛市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管理办公室)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7

[关键词]:不同网段;数据传输

1数据传输类型

1.1基带传输

数字信道直接传输数字数据的传输方式叫做基带传输。基带是指电信号的基本频带,指调制前或解调后的信号所占用的频带宽度,终端把数字数据转换为适合于传送的电信号时,这个电信号固有的频带就是基带。计算机内部或局域网中传输的信号一般都是基带信号。

1.1.1.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基带传输中表示二进制数据信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如图2.5所示):

(1)非归零编码(nRZ)

nRZ是用低电平表示逻辑..o,用高电平表示逻辑“1”的编码方式。

优点:编码简单。缺点:为了保持收发双方的时钟同步,需要额外传输同步时钟信号;

当“0”和“i”的个数不等时.会有直流分量。

(2)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每比特的中间有一次跳变,它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位同步方式的内带时钟;二是用于表示二进制数据信号。我们可以把“0”定义为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1”定义为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

优点:一是“自带时钟信号”,不必另发同步时钟信号;二是不含直流分量。

(3)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cemanchester)

每比特的中间有一次跳变.它只有一个作用,即作为位同步方式的内带时钟,不论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还是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都与数据信号无关。10”和“i”是根据两比特之间有没有跳变来区分的。如果下一个数据是..o,.,则在两比特之间有一次电平跳变;如果下一个数据是“i",则在两比特之间没有电平跳变。

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的缺点都是效率较低,由于在每个比特中间都有一次跳变,所以时钟频率是信号速率的2倍。为了达到10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时钟频率至少为20mHz。上述编码技术在10mbidsLan中经常采用。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以太网使用的是不同的数字数据到数字信号的编码技术,如100mbidsLan采用8B/6t或4B/5B等编码技术。

1.1.2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模拟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最典型的是脉冲编码调制pCmopCm简称脉冲调制,这是一个模拟信号转换为二进制数码脉冲的过程,简介如下:

①采样:每隔一段时间对连续模拟信号采样,采样得到的信号就成为一组“离散”的脉冲信号序列。

②量化:这是一个分级过程,把采样得到的脉冲信号按级比较,并且“取整”。这样,脉冲序列就成为数字信号了。

③编码:采样量化后的信号幅度用一定数位的二进制数码表示。如果有n个量化级,就应该有1og2n位二进制数码。比如在语音数字化脉冲调制系统中通常采用128个量级,即用7位二进制数码表示。此过程由a/D转换器实现,在发送端经过此过程把模拟信号转换成二进制数码脉冲序列,然后发送到信道上进行传输。在接收端首先经数字l模拟(D/a)转换器译码将二进制数码转换成代表原模拟信号的幅度不等的量化脉冲,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就可以使幅度不等的量化脉冲恢复成原来的模拟信号了。

2在同一网段和不同网段的通信过程

2.1在同一网段的通信过程

主机在应用层上的操作:

tCp/ip协议上tcp的端口对应的各种应用程序,如www对应端口80,DnS对应端口53.

客户机要访问某个应用程序就会要求打开主机的这个固定的端口。而客户机自己会打开一个大于1024的随机端口用来跟对方的主机进行通信。

查看连接状态可用命令netstat查看当前的状态

这些大于1024的端口,我们称为动态窗口,可以自动或手动分配的

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端口可以单一的标识一个会话。

一个单一的会话,实际上就是一个主机应用层之间的逻辑的软件连接。

主机在传输层的操作:

传输层是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的界面与桥梁,它完成资源子网两节点间的逻辑通信,实现通信子网中端到端的透明传输。传输层的下面3层面向数据通信,其上面3层面向信息处理,所以传输层位于高层和低层中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负责数据传输的最高层。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有:提供建立、维持和拆除传输层连接;选择网络层合适的服务;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向会话层提供独立于网络的传输服务和可靠的透明数据传送。

对数据分段(Segment),添加tCp报头(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顺序号等)

分段的原因:

(a):可同时多个应用程序发送数据。

(B):数据包过大产生错误时,还需重新传送,即占带快又占时间,小数据包对数据流影响就小很多。

(C):各种网络传输介质有其最大的传输单元限制,不允许在网络上出现巨大的数据包。

主机在网络层的操作

网络层是通信子网的最高层。网络层用于控制通信子网的操作,是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间的接口。网络层关系到通信子网的运行控制,体现了网络应用环境中资源子网访问通信子网的方式。

当传输层为数据分段添加了tCp头之后,将数据下发给网络层处理。

网络层会为传输层传来的数据包添加ip报头(包含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封装成数据包

主机在数链路层的操作

数据链路层在数据包的前面封装上数据帧头,在数据包的后面封装上校验位,从而把数据包封装成数据帧。(添加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主机对物理层的操作

将从逻辑链路层发送过来数据帧转换成能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电子信号,传递给网络上的转发设备交换机,由交换机进行处理。

交换机对数据帧的处理

交换机接收到数据流后根据发送过来的数据帧的maC地址查找目的主机。如发现将数据发送给目的主机。转发过程不改变数据帧结构。

目的主机接收到数据帧的操作

当目的主机接收到数据帧后对比目的maC,如是发送给自己的,则拆去数据帧头,发往网络层,网络层对比目的ip,如相同则拆包发往传输层,传输层再对比目的端口,确认相同则拆去数据段交给应用程进行数据组装。

2.2位于不同网段上的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过程

由于主机a和主机B并不在同一个网段,主机a是不可能通过aRp解析到主机B的maC地址的,同时,主机a也是一个没有路由能力的网络节点,所以主机a是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数据发送到主机B上去的。

主机a必须依靠网络中的路由器将数据包路由到相应的目的网络。

主机a网络配置:

网关:谁为主机提供访问其他网段的可能,默认网关就填谁的ip地址。(路由器、服务器)

DnS:DnS提供目的地址的域名解析,如在局域网的不同网段内,可填本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如果访问inteRnet外网的域名,则填写当地运营商的DnS服务器。

填写了默认网关之后,主机a通过aRp解析,就可以知道路由器a的e0接口的maC地址。当主机要向主机B发送文件时,就可以通过路由器a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地。

[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给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提供一个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它消除了地理上的距离限制。我们作为从业者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所包含的各方面知识,从而更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8

关键词:网格;资源管理;oGSa;目录服务

中图分类号:tp393.09

1网格技术简介

网格也称之为第三代互联网,就是将大量的、闲散分布的、小型计算资源的处理能力集中起来,协同解决那些较大型的问题。网络海量信息资源通过网格计算技术实现了连通。实现全球范围的各种资源的全面共享。网格主要由网格节点、软件系统、传输协议、高速宽带主干网四大部分组成。网格体系结构有五层沙漏结构和开放网格服务结构oGSa(openGridServicesarchitecture)。oGSa是目前最新的一种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oGSa的目的是将Grid的一些功能融合到webService这个框架中。oGSa有效地扩展了webService架构的功能。实现了对服务的共享,系统将所有事务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程序、数据等都表示成一个Grid服务,每一个服务都被联系到对应的接口上,这样将资源、信息和数据等统一起来,十分有利于灵活的、一致的、动态的共享机制的实现。所以,oGSa是基于webService的服务体系结构,通过标准的接口和协议,来创建、管理、终止和开发透明的服务,支持透明安全的服务实例。oGSa架构由资源层、web服务及oGSi扩展、基于oGSa架构的服务、网格应用服务四个层构成,如图1所示。

图1oGSa的服务体系结构

2目录服务

由于在网络上不同格式的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格式不统一,用户在使用时许多信息资源难于共享,如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消除信息孤岛,需要解决信息的贮存和共享以通用的格式和方式来实现,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目录服务(DirectoryService)技术可以实现,目录服务通过命名、描述等方法进行查找、检索到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或其他用户信息,也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收集和控制散布在企业计算机网络中的信息。目录服务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目录服务是通过目录来实现名字与资源的绑定。是面向最终用户的。目录服务给用户提供一个单一的逻辑视图,实现用户透明地访问网络上的信息资源。简化了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系统的安全特性也得到了提高。目录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库。在目录服务系统中对象可以根据名字或功能、属性访问,针对读密集型操作,目录服务也进行了专门的优化,实现从目录服务器中读取数据时速度提高一个数量级。同时也提供一个标准化的基础平台,使得客户对目录数据的访问得到规范。

通过目录服务,对客户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只须通过信息资源的名字,客户服务器就能快速查询和定位信息资源,对信息资源的来源、位置等而不必关心,从而实现了对信息资源的透明访问,其交互工作方式如图2所示。

图2信息资源访问模式

3校园网目录服务系统结构设计

(1)工作模式

目录服务系统中存储各类资源信息是由LDap目录完成。本系统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3层体系结构。其工作过程:通过internet或intranet浏览器,用户访问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收用户的请求,经过分析判断,对用户请求的内容,发送LDap请求向指定的目录服务器进行绑定操作。由web服务器为web浏览器与后台目录服务器搭建通信的桥梁,校园网目录服务工作模式如图3所示。用户通过web服务器向目录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客户端的请求到达目录服务器后,根据用户的身份目录服务器进行响应操作,通过web服务器,把LDap操作结果及代码传送到客户端给用户,用户打开相应的网页。如果用户需要访问动态资源信息,客户端web服务器除向目录服务器发送请求的同时,还需要向目标资源服务器发出请求,目标资源服务器收到用户需求后,按照用户需要的去收集资源信息,并把收集到的资源信息送到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对返回的LDap结果与目标资源的当前信息进行是否一致性比较,如果不一致,则对LDap数据库更新,并在网页上把最新的信息显示出来。

图3目录服务工作模式

(2)校园网目录服务系统的结构设计

目录服务通过一个存放数据的仓库负责对校园数据网格的信息源进行组织和管理,提供对目录信息系统中资源信息的注册、、增加、查询、修改和删除及定位等功能,根据授权用户的要求,存储和检索目录中的信息。为信息查询等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针对校园网格的特点,设计目录服务系统,如图4所示,目录服务的设计要以系统中信息源的特点为基础,本系统采用了LDap目录服务技术,实现对网格中资源信息的收集、组织、更新、访问和管理,提供满足系统需要的功能。能为用户提供一个网络资源的统一逻辑视图,方便用户信息的和查看。系统的信息中心是各结点的目录服务管理器,目录服务管理器负责对各个结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并。

图4目录服务系统逻辑结构

4校园网目录服务系统安全机制

对于目录服务的安全,要从用户认证、数据完整、数据保密、用户授权这四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用户信息认证是安全的第一关,要保证客户的身份信息和其所声明的信息一样;操作过程如图5所示。工作过程:首先终端用户需要通过web浏览器来访问用户信息认证服务器,输入iD和口令,认证服务器来检查LDap目录确认,授权给终端用户;其次终端用户发送一个资源请求向目的服务器,这时认证服务器就会打开一个和目的服务器的会话;终端用户浏览器接收认证服务器发送的URi,最后终端用户就和资源库连接起来。在安全机制中,保证服务器收到的数据完整性,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要保证数据是安全的没有被恶意篡改,数据的完整性可发采用数字签名算法来实现。要保证网络数据信息的保密性,需要加密算法来完成,对数据加密可以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采用XmL加密(XmLencryption)标准。要得到目录服务,需要对用户授权,只有在用户的权限范围内,才能保证用户的请求有效,确保非法用户不能进行访问。在目录服务系统中,对用户权限的管理,系统采用:用户――角色――-权能模式来进行有效管理。管理模式如图6所示。

图5用户认证

图6用户-角色-权能管理模式

5结束语

基于校园网的目录服务系统的设计,把分散的在不同物理位置上的数据信息收集起来,在网格环境下,通过基于校园网的目录服务技术来进行服务,目录服务是通过虚拟组织提供的“临时”市场,为服务消费者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在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之间建立供求关系。随着网格环境下的目录服务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将会有更好服务市场,可以有更大范围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都志辉,陈渝,刘鹏.网格计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陈萍.网格模式下的高校教学平台研究与设计[J].教育信息化,2006(07):31-32.

[3]顾明,孙功星.网格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4(20):183-185.

[3]徐志伟,冯百明,李伟.网格计算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9

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结构及通信协议分析

计算机通信技术是目前在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技术之一,为了便于不同计算机之间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通常计算机通信技术会将整个通信网络划分成不同的层面,并且依托统一的通信协议,保证进行数据传输的两个计算机终端能够互相识别,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在计算通信技术的发展中,通信结构和通信协议是两个紧密相关的技术指标,在对二者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们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目前计算机通信技术在结构划分方面与通信协议设置进行了结合,二者相互影响。

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建议,目前实际广泛使用的网络结构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这是一个七层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数据链路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传输层协议、会话层协议、表示层协议、应用层协议。物理层协议实现物理上互连系统间位流信息的透明传输,即实现了一位(组)数据在两个通信实体之间的可靠传送通信它描述了经通信介质在数据链路实体之间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主要是对高层屏蔽传输介质的特性,为网络通信实体之间提供建立、维护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的功能和手段,实现无差错的数据以帧为单位的可靠传送。

网络层协议主要是为通信子网与高层结构之间提供界面连接,其主要任务是对通信子网实现路径选择实现通信实体之间端--端的透明的数据传送对高层屏蔽了数据传送经过的路径,传输层协议也称主机——主机层协议,它为会话层的通信实体之间提供透明的数据传送,其主要任务是接收会话实体送来的数据,根据需要把他们分成若干比较小的单元,保证所有数据单元经下面三层正确地到达另一个会话实体。会话层协议也称进程——进程层协议,它通过协议提供的一组命令为网上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建立会话连接和释放会话连接,并管理它们在该连接上的对话。表示层协议以对应用实体有意义的形式提供有关信息表示的服务。这些服务有文本压缩、代码转换、数据加密与解密文件格式变换、信息格式变换终端属性的转换等。应用层协议是用户访问网络的接口层,直接为正在通信的端点用户的应用进程服务。

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必要性

考虑到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较大,并且信息管理系统需要进行正常的数据通信,所以在建设信息管理系统的时候,我们积极采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作为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从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情况来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是非常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管理系统要实现有效的数据传输,必须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数据的传输是系统运行中的重要功能,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能够满足准确性和高效性的特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必然。考虑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可以在标准协议的指导下完成不同计算机终端之间信息的传输,所以,出于信息管理系统信息传输的目的,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得到了重要应用。

2信息管理系统要想保证其有效性,必须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相对丰富,主要为管理过程提供数据处理服务和决策参考,为此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是衡量系统成功与否的重要的指标。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满足有效性的要求,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必要手段。从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保证了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3信息管理系统要想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必须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从目前来看,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功能、预测功能、计划功能、控制功能以及辅助决策功能。为了保证这些功能的实现,只有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才能达到目的。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本身的优点,在数据处理、预测、计划和控制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所以对于信息管理系统来讲,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成为了必然选择。

4信息管理系统要想提高管理效率,必须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

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要想保证管理效率达到要求,并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就要积极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之所以采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主要是因为计算机通信技术解决了不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问题,缩短了数据通信时间,提高了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传输效率,进而有效缩短了信息管理系统运行时间。所以,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来看,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是必要手段。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正是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其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之一是能够对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数据传输产生了现实的需要,而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基于这一优点,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处理中得到了重要应用,并成为支撑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

2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实现是以大量数据为基础的,而基础数据的获得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传输。基于这一现实需要,以数据传输为特点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预测功能的重要技术支撑。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点。

3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的计划功能,主要是基于各个管理层的基础数据而构成的,因此对数据的需求,决定了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应用一种可靠的技术实现数据的传输。在这一背景下,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其独有的数据通信优势满足了信息管理系统的需要,成为了实现信息管理系统计划功能的主要技术。

4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控制功能与其他功能一样,都是基于庞大的数据作为基础的。因此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控制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所以,从控制功能的实现角度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性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功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功能中的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决策功能是整个系统功能中的重点,为了保证该功能的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积极应用了计算机通信技术,使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传输,提高处理和传输效率,提高辅助决策功能的实效性。基于这一选择,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

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要点分析

基于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诸多优势,计算机通信技术在信息管理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保证其应用效果并扩大应用范围,我们应对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从目前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来看,计算机通信技术的要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通信物理层技术

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通信中的物理层是进行数据传输的重要通道,为了把纵横物理层能够可靠工作,我们应注意物理层的频谱效率、误码率和蜂窝环境的适应性。为了提高物理层的通信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采用窄带数字调制方式,2)采用扩展频谱调制方式,3)采用直接序列扩展频谱的方式,4)采用跳频扩频调制系统。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保证了物理层的通信质量和通信效率。

2计算机通信maC子层技术

maC子层主要是媒体访问控制层,这一层的任务主要对信道的使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使信道能够充分利用,满足数据传输需要。maC子层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多地址的访问,能够实现一对多的通信。这一子层技术的要点主要集中在maC子层协议的设定上,目前来看典型的随机访问协议是aLoHa和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

3计算机通信数据链路层技术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是在相邻两个结点之间可靠地传输数据帧,相邻两个结点之间用一条电路连接,中间没有分组交换机!经过物理层的作用,这条电路已经数字化,故称作链路,加上数据链路层协议后,链路上能较可靠地传输数据帧,形成所谓的数据链路,协议在数据链路层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中大多使用选择重传aRQ协议,因为连续aRQ浪费了有效带宽。

4计算机通信网络层技术

计算机移动后,其地址也变化,由传统域名服务器给出的只是计算机的归属地址,不能反映计算机的当前地址,这样,移动计算机如何动态寻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通信中的计算机在不同子网间漫游时,如何保证数据通信对移动的透明性,使应用进程感觉不到移动的影响,是移动计算机通信网络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两个问题在网络层中得到解决!网络层中的移动管理部分实现移动用户的动态跟踪,移动切换部分可保证用户在不同子网切换时通信的可靠性。

数据通信的目的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分析

财务管理是高等学校正常运行和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与校园生活密不可分的基本环节。在校园数字化的进程中,无论是有关师生员工个人的财务信息,还是有关项目经费管理等对公财务信息,都是数字校园的重要资源。校园数字化建设中,应当充分重视财务管理的信息资源作用,通过系统设计将其纳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

一、校园卡系统的一般功能概述校园数字化通常以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作为切入点。校园卡系统作为数字校园的基础环境和支撑平台,其构架完全服从于数字校园建设的整体规划,成为数字校园中有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卡系统既是数字校园的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也是整个数字校园的核心引擎。在该平台下,各相关应用系统以构件方式存在并运行其上,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数字校园规定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在校园网络上满足各子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需要。

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校园卡系统通常由一张校园卡和一张相对应的银行卡作为使用媒介来实现系统功能。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1)多证合一、以卡代证:将学生证、教师工作证、医疗证、借书证、出入证等数字化为校园卡身份信息,一卡实现校内各种需要的身份认证功能。

(2)身份认证公共信息管理:通过校园卡中心数据库,实现学生、教职工的身份档案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确保校园网络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完整性。

(3)基于统一身份认证的应用服务:透过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进一步为使用者提供相应的目录服务,即基于校园数字资源统一组织和应用集成所形成的各种校园网络化应用服务,包括信息分级、办公自动化数据交换、校园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等。

(4)以卡代票、以卡代币、刷卡消费:取代以往校内使用的各种票据,如饭票、水票、洗澡票、上机票等,以校园卡的“电子钱包”功能满足师生员工的校内消费和费用缴纳需要。

(5)校内消费资金统一归集:通过分布于校园内各消费点的poS终端,在实现校内消费刷卡支付的同时,实现了校内资金流动的统一归集,在技术手段上满足了学校对下属经营服务单位的财务监管需要。

与校园卡身份信息直接绑定的银行卡,除了具有一般银行卡相同的金融服务功能以外,增加了个人银行账户与校园卡“电子钱包”账户之间的自助圈存转账服务功能,满足校园卡持卡人校内消费资金自行划转的需要。

二、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

1.财务管理信息是数字校园目录服务重要的公共数据资源。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处理的自然结果,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和日常运行中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其中包含的对公以及对师生员工个人的校内信息资源都极其丰富,是校园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数据资源;数字校园环境中许多的应用目录服务和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支撑。

2.校园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数据管理手段。校园卡系统具备了校园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的功能,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校内部门关联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合理有效地利用校园卡信息来完善财务管理业务,应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优先考虑的因素。

3.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以标准化和关联信息完备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体现在财务信息分级目录服务和构建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能否有效地实现这些信息服务功能,作为基本信息源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完备性和可关联性便是至关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在这种新的管理需求下,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以构建集成应用型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账目管理的科目信息和项目信息,使得每一笔账目记录附带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信息。

4.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是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管理信息系统。与会计核算管理信息系统自成一体的封闭特征不同,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通过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来实现目录服务,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通过web服务方式将财务综合管理所需的各方共享数据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需要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反馈给中心数据库,并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5.集成权限管理与身份认证平台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除了需要基于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以外,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需要强化用户访问的权限管理。能够与校园卡系统平台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实现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双重功能的集成身份认证环境,包括统一权限管理、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密码管理、LDap外部认证等,应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6.银校紧密合作方能形成与管理信息化服务相适应的现金流动管理模式。通过校园卡与个人银行卡的绑定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将师生员工的收人类现金发放自动存人个人银行卡;涉及财务报销的现金支付,可以实现现金的自动人卡。通过校园卡系统的“电子钱包”自助圈存功能,将个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自主“圈人”校园卡,满足持卡人的校内消费需要。对于学生费用的收缴,按照同样的做法,还可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的方式予以实现。在与银行紧密合作实现这些功能的基础上,学校财务管理将大幅度减少现金的流动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建立起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金管理模式。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在校园卡系统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学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除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随着校园信息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外,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规划财务综合管理功能,布局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与中心数据库及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内容,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四、基于校园卡平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划在图2所示的系统构架下,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延大为扩展,形成了融合会计核算管理账务信息和校园卡系统有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来共同支撑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融合和利用来自多方面的管理信息,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也由原来因具体业务而设的单一功能管理程序变成了在统一信息平台上、以功能模块形式构成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系统。

1.基本账务管理方面。在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科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参照校园数字化标准之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收支账目的项目信息,使得任何一笔账目记录既对应相应的科目,又附带相关的管理信息。智能凭证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其

他功能模块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项目关联的桥梁,将报账业务之外的其他账目自动纳入核算管理账务系统。自由报表系统用以灵活定制和输出各种需要的管理报表。

2.发放类财务管理方面。在校园卡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下,财务管理中涉及教师的工资、津贴、酬金发放,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及各种补助发放,学生费用收取等业务,将改变以往依靠手工传递数据信息的落后方式,通过校园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手段把相关数据直接导入管理子系统;通过与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将应发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准确、安全地实现对个人的现金发放业务;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结果导入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准确、快捷的现金发放管理数据链。

3.财务信息方面。将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功能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和集成权限管理的账务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构成财务信息分级平台。通过对校园卡持卡人不同角色访问权限的控制,身份信息直接关联到与角色相对应的财务管理项目信息,持卡人即可实时、方便地从校园网上查询或统计其所管理项目的账务信息或个人财务信息;通过自由定义统计表报,可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时分析,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综合性财务管理方面。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跨部门管理的综合性财务业务主要包括联网授权与网络报账、现金报销的自动划转、学生网上自主缴费、校内消费网点结算与分账、专项投资执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