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十篇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十篇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8:20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1

2014年,市粮食局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市监察局的坚强领导及省粮食局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到了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我局2014年领导班子及班子成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班子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

(一)狠抓责任落实,增强廉政实效。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总体工作目标之中,以党的十和系列重要讲/:请记住我站域名/话精神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改进作风举措,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坚持“一把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局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实行“一岗双责”责任制,积极抓好责任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局纪检组切实承担起监督责任,协助局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督促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领导有力、配合密切、监督全面、执行到位。按要求及时调整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分工,与科室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目标责任书。制定了《中共广安市粮食局党组2014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并分解下达了目标任务。局党组着力源头防范、事前监督,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提高工作实效。工作中将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纳入党组中心组和党支部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纳入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力度,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做到严格自律。严格按照《廉政准则》与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有针对性开展与粮食工作密切相关的党纪、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让领导干部树立清正廉洁、爱岗敬业的思想意识。今年以来,共组织25次党员干部廉政理论教育等学习活动。结合群教活动开展了加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学习先进等专题活动,按时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全局干部职工作风行为明显改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显著提高。一年以来,在市纪委的大力指导和积极帮助下,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无违纪违规情况发生。

(二)落实“规定”精神,狠抓作风建设。我局紧紧抓住“群教”活动这个契机,大力开展“”问题查找和整改,班子及成员共查找出“”问题83条,均制定出整改措施逐一进行了整改,同时对干部职工存在的“五不、十二类现象”进行了认真整改。结合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走基层办实事活动,查找收集意见建议10条,目前已解决、关系密切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9件,正在办理1件。根据中央、省和市改进作风相关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了《广安市粮食局机关管理制度》,一年来,我局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开支直线下降,杜绝了违规用车和超标接待等问题。

(三)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确实明确责任。切实履行党

组主体责任和纪检组的监督责任,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反腐败工作报告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反腐败工作检查考核制度》、《机关管理制度》等制度,加强了对干部职工的纪律约束和廉政要求,增强了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意识。认真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切实做到“四个亲自”,对照“四面镜子”,自觉践行“三严三实”,班子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领导责任,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纪检组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认真协助党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中心工作,突出主业,按照机关管理制度和省市相关规定,认真开展督查督促,通过督查,及时纠正了不假不到、签到代签、工作期间外出办私事、值班值守不认真等行为。

(四)强化惩防体系建设,加强警示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理论学习。制定了单位政治学习制度,每月定期组织职工深入学习,通过讲廉政党课等扎实推进廉政教育。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谈心活动和新任干部任前谈话。组织党员干部收看警示教育录像片,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认真落实廉政建设预警机制,发出提醒卡26张,发出警示卡3张。深入排查风险点,干部职工根据自身职能职责,采取个人自查、科室检查、交叉互查、群众评议的方式,认真进行风险点排查,根据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对照法规、政策,分类制订防范措施和内控制度,对已有的相关工作制度和规程,按照廉政风险防范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制定完善相应的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岗位廉政风险。对重点科室负责人和新任中层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对落实“三项制度”不力的3人进行了警示谈话。积极开展与科室领导、干部职工廉政谈话、交心谈心活动。截止目前,局班子成员分别与各科室负责人、科室职工进行廉政谈话、交心谈心累计30余次。通过开展科室负责人及党员廉政谈话、科室职工交心谈心,一方面增强科室负责人及党员的廉政意识、大局意识,促进了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另一方面拉近局班子成员与干部职工的距离,增进了相互了解,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齐心协力,共创

招商工作新局面的良好氛围。(五)认真开展正风肃纪和专项治理工作。按照要求,制定

了《广安市粮食局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实施意见》,建立了《正风肃纪台账》,认真开展正风肃纪工作。开展了会员卡、大操大办酒席风专项治理工作,签订了责任承诺书。按照市委要求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重点抓好了三个环节工作,认真抓好整改落实和建章立制。2014年以来,严格控制了“三公”经费支出,“三公”经费与往年相比直线下降,开展了讲党课、廉政教育大会、警示教育,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纪律约束和廉政要求,增强其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意识,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打造粮食队伍建设。

(六)认真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党组议事和局务会制度,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都是通过党组和局务会集体决定,确保决策的合理性。按照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要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中心工作,突出主业,对中层及以上干部开展了风险点查找,并制定了防范措施,认真抓落实。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在工程招投标、行政审批事项中,纪检组全程参与监督,杜绝了工程招投标和行政审批的违规违纪行为。

(七)提高服务水平,搞好效能建设。一是强化首问责任制、责任倒查制、办事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对中重大事项进行督办、督查、限时办结。二是积极建设行政权利运行平台建设,确保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目前平台建设顺利建成,运行正常。三是接受社会监督。公开服务承诺,将行政审批流程、收费项目依据等予以公布。四是抓好效能投诉和工作。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加大投诉件的自办力度,对所反映的疑难问题和意见建议,局主要领导都亲自阅批,督促分管领导及时办理,限期反馈,对一些热点难点及时召开班子会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和办法。

(八)强化监督检查,提升工作实效。通过强化监督检查,有力推进了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粮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1.重大决策落到实处。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和市纪委的安排,及时开展了“转圈粮”、库存检查、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等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了粮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2.切实强化纪检监督。认真开展了节假日期间干部作风几个突出问题的监督检查,对公车送礼、涉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干部参与或变相参与几个突出问题加强了监督检查。经检查,节假日期间我局未发现此类现象。组织人员对我市近几年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和廉政执行情况进行了调研。加强了公务车辆维修、粮食竞价销售、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工程建设项目等纪检监督工作。

3.加强稻谷托市收购监督。重点加强了对2014年粮食托市收购执行政策的监督检查,督促粮食企业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粮食收购质量标准,依质论价,优质优价。督促企业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收购方法,及时向农民结算售粮款。坚决查处不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拒收限收、压级压价等损害农民利益和抬级抬价、损害国家利益的问题。督促检查合理布设收购库点,增加收购网点,方便农民售粮,及时解决农民交售难的问题,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督促指定库点把好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关、落实安全储粮责任制,避免出现坏粮现象。积极受理举报,对3起举报案件进行了调查核实,做到了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九)纠正作风,推进建设。为了推进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局积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1.健全规范决策行为。结合粮食工作实际,我局完善了《关于“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的暂行办法》,明确“三重一大”的范围、内容和具体标准,做到将“三重一大”事项提交党组会或班子会研究,集体决策,强化领导班子权力制约意识、自律意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定的自觉性。按要求向市纪委报送正式文件,工作简报和重要信息。对发生的重大或突发性事件以及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紧急的重要工作部署,能及时向市纪委报告。

2.强化部门协调沟通。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粮食供应工作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军供等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加大对粮食质量的监管力度,严防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严肃查处干扰客户正常交易、设置障碍影响粮食出库或擅自动用中央、省级、市级、县级储备粮油等违规行为。查处掺杂使假、以次充好、克扣数量、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粮油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加强全市粮油宏观调控和市场监控,落实粮食应急预案的各项措施。

3.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为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高度重视职工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采取多种措施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严格安全生产督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专项治理,加强对落实食品安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实行对重特大经济损失和事故的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二、班子成员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

市粮食局班子成员:党组书记、局长任峰,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光平,党组成员、副局长刘波,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杜玫。局领导班子始终坚持勤政廉政、廉洁自律,为党员干部作表率,在自身建设上,领导班子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党内民主生活会、市委和市纪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平时注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以律己,严管干部,不在基层“吃、拿、卡、要”,并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干部管理上,认真落实“五必谈一约谈”制度,适时与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廉政谈话,对干部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超前警示,及时谈话诫勉,随时提醒党员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防线。通过领导干部自检自查和干部职工内部监督,我局领导班子没有出现违纪违法的问题:一是公务用车管理规范,没有出现公车私用或违规配备的情况;二是工作中没有出现吃、拿、卡、要等恶习;三是资金管理上更加严格规范;四是在控制“三公”经费方面,能自觉带头,没有出现“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和“车轮上的腐败”现象,公务接待、车

辆运行、会议等经费同比支出分别下降了69%、15%、75%,也没有发现个人持有“会员卡”和私设“小金库”,切实做到了廉洁从政。在执行政策上,四名同志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了高度一致。始终坚持认真执行中、省、市有关粮食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责,勤勉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在责任落实上,四名同志团结协作,思想统一,做到了把党风廉政建设同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推进、同考核,建立健全了层层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加强了对责任对象的廉政教育和监管,党风廉政建设职责履行较好。在廉洁自律上,四名同志严格执行《廉洁准则》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坚持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时刻自警、自省、自重、自励。没有发现违规经商办企业,收受贿赂,为亲朋好友谋私利,参与黄、赌、毒,奢侈浪费等违纪违规行为。2014年,我局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工作过程中也还存在制度建设上重制度轻执行、重教育轻处罚、重布置轻检查,机关作风建设上时紧时松,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路子不宽、办法不多,主动出击少、被动接受检查多等问题。

三、2015年工作思路

(一)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责。把反腐倡廉理论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和各科室业务学习培训之中。紧密结合粮食工作实际,不断把学习贯彻十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和违纪违法典型案件的警示作用,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进企业,完善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格局,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二)深化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围绕粮食中心工作,开展以民主评议为载体,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搞好纪检组职能调整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加强行政监察,加强粮食行政执法检查,促进粮食部门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职,从根本上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2

一、调研思路和重点

一是开展面上工作的调研。主要是根据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学习实践活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和王乐泉同志在全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讲话精神,在集中学习基础上按照职责分工由局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深入基层和联系点,着重围绕深化全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促进全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确保全区粮食安全和加强粮食工作队伍建设等粮食系统重大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初步梳理出我区在粮食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策措施,更好地从理论和实践上加深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为深入开展思想讨论、搞好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打好基础。

二是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调研。按照自治区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安排部署,围绕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要求、总体思路和重大举措,结合我区粮食工作实际,深入了解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在体制机制方面保障自治区粮食安全、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的对策措施;研究如何抓住国家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等重大举措的有利时机,在粮食产业项目建设上特别是推进国家粮食后备基地方面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提出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意见建议。

二、调研方式和要求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观摩、召开各种层次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重点要开好三个座谈会:一是召开综合座谈会,了解掌握总体情况,听取各地粮食部门对自治区粮食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意见建议;二是召开有关方面座谈会,对一些重点问题进行调研座谈,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方面听取意见建议;三是召开专题座谈会,根据局领导各自分工侧重了解相关方面影响和制约粮食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措施办法。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要集中梳理各个方面的调研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措施,形成《关于促进新疆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原则、任务、政策保障和实施措施,积极探索发展我区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的路子。

三、调研分组和时间安排

调研分三个组进行。第一组雍其新同志牵头,卡德尔汗??米拉斯汉、黄建庄同志和办公室、产业发展处、军粮供应办公室参加,赴博州、塔城、昌吉、哈密、和田调研。第二组米尔扎依??杜斯买买提同志牵头,折为民和财务会计处、储备基建处、政策法规处参加,赴巴州、阿克苏、克州、喀什调研。第三组王卫军同志牵头,杨力同志和购销市场调控处、政策法规处、监督检查处参加,赴伊犁、阿勒泰、乌鲁木齐市调研。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3

遵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县粮食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根据县委《××县“自力更生、勤劳致富、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通知》(陇发[2010]号)文件精神,现将第二阶段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根据××县感恩思进办公室的总体部署,××粮食局按照《关于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相关要求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受益非浅,进一步提高了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做到读后有收获,读后有感言。一是领导重视,带头坚持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主题读书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等文章。在学习程中,每位干部职工都能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撰写读书感言或心得体会,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二是把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感恩共产党”的深厚情感。

通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为我局今后更好地开展好“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思进”,更好的完成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结合“感恩思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为切实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关于在“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投入到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救灾工作。

(一)动员部署。根据上级粮食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旱情进一步加深,2010年3月22日专门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解决困难。为确保因旱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困难群众的口粮供应。根据《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粮食局关于动用地方储备粮保障因旱受灾群众口粮的紧急通知》(云民电[2010]24号)精神和《××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县民政局对我县因旱造成群众缺粮情况调查的实际,经报请县政府批准,动用我县县级储备粮稻谷30万公斤。

(三)深入走访。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原则。发动县粮食局干部及下属企业共8人,深入粮食企业困难职工家庭,及新农村建设挂勾点,了解民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期间,共走访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家庭80余户,完成了77户企业低收入家庭情况核实工作,主动上门和3户困难群众家庭结对子,主动给他们排忧解难。

(四)爱心捐献。为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度过难过,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踊跃捐款,献出爱心,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局12名干部职工共为抗旱救灾捐款900元。

三、开展“感恩思进”主题座谈会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4

一、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教育活动

根据县感恩思进办公室的总体部署,粮食局按照《关于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相关要求的通知》精神,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受益非浅,进一步提高了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做到读后有收获,读后有感言。一是领导重视,带头坚持每周一的集中学习。在加强业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主题读书活动的要求,认真学习了《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生活》、《中国共产党历史28讲》等文章。在学习程中,每位干部职工都能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认真撰写读书感言或心得体会,切实做到学以致用。二是把开展“感恩思进”主题读书活动与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结合,进一步激发了“感恩共产党”的深厚情感。

通过开展主题读书活动,为我局今后更好地开展好“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懂得“感恩”,学会“思进”,更好的完成级部门交给的各项任务。

二、结合“感恩思进”做好抗旱救灾工作

为切实做好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据《关于在“感恩思进”主题教育活动中抓好抗旱救灾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积极投入到当前的抗旱救灾工作救灾工作。

(一)动员部署。根据上级粮食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针对旱情进一步加深,3月22日专门召开会议,认真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对抗旱救灾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

(二)解决困难。为确保因旱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解决困难群众的口粮供应。根据《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粮食局关于动用地方储备粮保障因旱受灾群众口粮的紧急通知》(云民电[]24号)精神和《县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县民政局对我县因旱造成群众缺粮情况调查的实际,经报请县政府批准,动用我县县级储备粮稻谷30万公斤。

(三)深入走访。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原则。发动县粮食局干部及下属企业共8人,深入粮食企业困难职工家庭,及新农村建设挂勾点,了解民生,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走进千家万户。活动期间,共走访困难职工和困难群众家庭80余户,完成了77户企业低收入家庭情况核实工作,主动上门和3户困难群众家庭结对子,主动给他们排忧解难。

(四)爱心捐献。为帮助灾区群众战胜灾害、度过难过,全局干部职工大力弘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踊跃捐款,献出爱心,用实际行动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全局12名干部职工共为抗旱救灾捐款900元。

三、开展“感恩思进”主题座谈会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5

    “粮食安全”这一概念,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andagricultureorganization,Fao)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来,其内涵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迄今其定义已达200多个,但广为接受的还是Fao提出的概念。

    1972-1974年,连续的自然灾害造成粮食减产,出现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世界性粮食危机。为此,联合国于1974年11月在罗马召开了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大会将粮食安全首次定义为“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得到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够食物”,并要求各国政府以扩大粮食生产、保证谷物库存来保障粮食安全1-2。

    到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世界性粮食短缺现象基本解决,一些粮食供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及最贫穷的非洲国家,主要是外汇的短缺和购买力的不足。因此,1983年4月,Fao总干事爱德华·萨乌马提出了粮食安全新概念,即“粮食安全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任何食物”3。“买得到”指粮食的供给状况,“买得起”指人们的购买能力,只有这两者同时满足,才能实现粮食安全。

    面对饥饿人口的日益上升,1996年第2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对粮食安全做了第3次阐述,将其界定为:“只有当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在物质上和经济上获得足够、安全、富有营养的食物来满足其积极健康的膳食需要及食物喜好时,才实现了粮食安全”。该表述包含4个方面的要求:(1)强调粮食生产;(2)强调增加收入,提高粮食购买力;(3)提出通过贸易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4)在质量层次提出新的要求。

    综观Fao粮食安全概念的发展,可以发现粮食安全的本质在于既要保证粮食的供应充足又要确保有能力得到足够的粮食。在国家层面,粮食安全的保障取决于该国的粮食生产量和粮食的进口能力。

    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粮食生产水平低,导致其粮食的生产能力差,仅依赖自身的粮食生产量基本无法满足其消费需求。据Fao统计,全球共有108个发展中国家,其粮食供给量占全球粮食供给量的比重大部分时间都维持在40%~50%,而其总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比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超过了3/4,并且还在逐渐增加,加上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如温度上升带来的粮食减产,有的地方干旱洪涝等灾害导致的颗粒无收,有的地方严重的病虫害使得大面积粮食绝产等等,这样一来,就使得发展中国家必须大量进口粮食。但世界粮食供应集中于少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粮食进口主要依赖于这些发达国家。这决定了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粮食进出口贸易中必然存在博弈。本文试图探讨这种博弈带来的后果及其影响,并寻找保障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策略。

    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导致wto《农业协议》对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平衡的规定

    任何规则的制定,都离不开谈判各方力量的博弈。规则的公平与否,取决于博弈各方的力量是否均衡。然而,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的整个进程实际上为发达国家所主导,发展中国家在博弈中的话语权有限,因此《农业协议》主要体现的是发达国家的主张和利益。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博弈力量的悬殊最终决定了《农业协议》对粮食安全作出了不平衡的规定。

    1.《农业协议》关于国内支持行为的分类管理规则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设置了双重标准

    国内支持是指政府通过各种国内政策,以农民和农业为扶持对象所进行的各种财政支出措施,包括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直接支持以及其他补贴形式在内的国内保护措施。其政策目标是保障本国粮食安全、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和保障农民收入。由于许多国内支持妨碍了自由贸易,《农业协议》对于国内支持措施的总体思想是进行削减。但国内支持措施的种类繁多、作用不同,因此《农业协议》根据国内支持对贸易的扭曲程度,将其分为“黄箱”“绿箱”和“蓝箱”,并对不同的支持实施不同的规则。

    “黄箱”支持(“黄箱”政策)是指那些对生产和贸易产生扭曲作用的政策措施。按照《农业协议》的规定,需要以1986-1988年(基期)国内支持的年均水平为基础,进行国内支持总量(aggregatemeasurementofsupport,amS)的削减。其中,发达国家在6年内平均削减amS的20%,发展中国家在10年内平均削减amS的13%。如果综合支持量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很小,则不需要纳入amS的计算和削减,其中发达国家的微量允许水平为5%,发展中国家为10%。这就意味着如果1个成员方在基期内没有采取“黄箱”支持,他们以后也不能采用,除非在微量允许的标准之下。而那些在基期内采取了“黄箱”支持的成员方,除需履行削减义务外,仍然可以对农业维持相当程度的补贴。事实上,长期以来能对国内农业提供巨额补贴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上一直采取农业歧视的做法,其amS很低,甚至为零或负数。因此,《农业协议》实际上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使用“黄箱”政策的权利,从而制约了其选择有利于粮食安全的政策空间。由于amS的削减承诺并不彻底,实际上也给发达国家预留了巨大的农业补贴空间,对国际农产品贸易仍会产生较大扭曲作用。

    “绿箱”支持是免予削减义务的措施,指的是对贸易没有扭曲作用、对生产没有影响,或只有最小限度的扭曲作用和影响的国内支持措施。它包括与生产脱钩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收入安全网计划、作物保险计划等。虽然这些支持和农产品价格并不直接相关,但却为农民提供了额外收入,从而间接地补贴了农业生产。正如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oeCD)所指出的那样,任何影响生产者财产、资金流动和对风险态度的支付转移都会间接影响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比市场更多的支持。实际上,国内支持措施不可能完全与生产和贸易无关,并因此具有非扭曲性。因此,“绿箱”支持仍对生产和贸易存在一定的扭曲作用,但“最小限度的扭曲作用和影响”的底线是什么,《农业协议》并没有确立任何判断标准,导致“绿箱”支持的范围失之过宽,面临不断被滥用的危险。如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为规避amS的削减承诺,经常将“黄箱”支持转化为“绿箱”支持。据统计,在1986-1988年和1995-1998年之间,oeCD国家的“黄箱”支持下降,但“绿箱”支持却翻了2倍。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实施“绿箱”支持远远超出了其技术、财政和管理的能力,所以实际上“绿箱”支持最大的受益者仍是发达国家的生产者。

    “蓝箱”支持是价格支持的特例,是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美国和欧盟最后妥协的结果。它允许根据农产品市场价格和政府制定的目标价格之间的差额对生产者予以补贴,实际上是变相地承认了扭曲生产和贸易的国内支持政策的合法性。尽管这些支持不能用于扩大生产,受限于固定的面积和产量或牲畜头数或确定的基期水平,但是它仍然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并且构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歧视。根据《农业协议》第6.5条的规定,“蓝箱”支持只有在符合限产要求的前提下才免于削减,即按固定面积和产量给予,或享受补贴的产品不超过基期(1986-1988年)平均生产水平的85%,或按固定的牲畜头数所提供的补贴。由于固定的面积和产量、牲畜头数、基期水平由“蓝箱”支持国来确定,因此这赋予了他们执行该政策额外的灵活性。依据“蓝箱”支持,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改革计划下实施的补偿支付免除削减承诺,美国的差价支付计划也得到豁免。事实上,“蓝箱”支持并未起到限制生产的作用,无法避免对生产和贸易的扭曲效应。理论上尽管所有wto成员都能使用“蓝箱”支持,但由于其只能在限产计划下适用,而发展中国家多数面临农业生产的不足,因此,该规定是为发达国家量身定做的。

    《农业协议》关于国内支持行为的分类管理规则事实上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设置了双重标准,它为发达国家保留了充裕的支持空间,而发展中国家却无法利用“黄箱”和“蓝箱”支持,也无财力去填充“绿箱”,因此缺少保障本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的充足政策空间。

    2.《农业协议》的出口补贴安排实际上允许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粮食,必然致使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能力、进口能力下降

    出口竞争规则主要涉及如何减少农产品的出口补贴。所谓“出口补贴”是指依出口实绩而给予的补贴。与国内支持相比,出口补贴对贸易的扭曲更加直接、严重,且更容易产生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因此,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谈判中出口补贴成为谈判的焦点,最终达成的妥协方案确立了2项基本准则:凡在基期内(1986-1988年)未对农产品提供补贴者,今后也不得对农产品进行补贴;凡在基期内已对农产品提供补贴者,今后可继续对相关产品进行出口补贴,但补贴支出和受补贴产品应在基期水平的基础上作一定比例的削减。事实上,农产品出口补贴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在wto成立之初的135个成员中,只有25个成员有权使用出口补贴,其中欧盟、美国、瑞士、挪威4个oeCD成员1995-1999年间对农产品的补贴支出额占总支出额的98.9%。因此,该准则意味着发达国家可以继续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只要其执行削减承诺,而发展中国家对农产品提供出口补贴的权利却受到限制。

    基于出口补贴的减让承诺,发达国家的确在实施期内减少了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然而,出口竞争规则的不健全同时又为发达国家规避出口补贴的义务提供了契机。《农业协议》第10.4条要求提供国际粮食援助的成员方保证粮食援助与商业性农产品出口无直接或间接关联,并以赠与的方式进行。但该规定往往因不具操作性而被成员方所忽视。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借粮食援助之名大量倾销剩余食品,据统计,美国有近一半的面粉是通过粮食援助的方式出口的。同时,出口信贷也因缺乏相应规则约束,而被发达国家用来规避出口补贴的义务。美国是出口信贷的最大使用者,年提供信贷达30亿美元。因此,《农业协议》关于出口竞争的规则未能对发达国家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形成有效的约束。

    《农业协议》关于出口补贴的安排实际上允许了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粮食倾销,这必然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萎缩,外汇收入下降,粮食生产、进口能力也相应遭到削弱,从而使其粮食安全受到更大的威胁。

    3.《农业协议》的市场准入规则实际上并没有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反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更加开放

    市场准入规则规定了wto成员国如何向外国农产品开放的有关措施。关税化是农产品市场准入的一个核心措施,旨在建立农产品市场的“单一关税制度”,即把各种非关税措施转化为保护程度相等的关税措施。尽管关税化后贸易保护程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但这有助于增加贸易保护的透明度。执行关税化的关键是进行关税等值的计算。然而,各国在折算过程中尽可能选用对自己有利的价格数据,极力扩大一些敏感产品的关税等值水平,加上计算关税等值的基期(1986-1988年)内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的差额达到最高值,因此,一些国家实际计算出的关税率高达百分之几百,大大提高了原有保护程度。不少学者将这一过程斥为“肮脏的关税化”。利用这一过程,发达国家在维持其高关税保护水平的前提下实现了政策转变,而发展中国家由于长期实行农业歧视政策,加之经历了结构调整计划,其关税等值大多为负值,因此只能选择使用“上限约束”的方式约束关税。实际上,关税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毫无意义,它最终沦为发达国家提高约束关税的一种工具,这难免会削弱关税减让的价值。

    关税化后,农产品市场准入的问题就转化成关税减让的问题。根据《农业协议》,成员方必须约束所有关税,并在约束税率的基础上进行关税减让。但是减让承诺只限于所有农产品平均关税,并非针对每一产品的关税减让。这就使得各国对进口数量多或本国生产的农产品保持高关税税率,而对一些本国不生产的产品降低关税。选择性的关税削减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关税高峰。发达国家利用关税高峰阻碍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产品的出口。同时,发达国家也利用关税减让的机会,提高原材料的关税削减比例,压缩加工产品的削减比例,通过关税升级压制发展中国家高附加值农产品的出口,进而影响其产业升级。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严重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

    由于一些成员在实施非关税措施的关税化方面存在困难,《农业协议》允许其保留某些产品的非关税措施,但这些产品必须实行关税配额制度。各成员方应以相对较低的关税进口一定数量(配额量)的农产品,确保有效市场准入不受侵蚀。然而,《农业协议》对于配额的管理和分配至今缺少明确具体的规则。因此,成员方对于贸易配额的管理拥有较大的自主权。利用这种自主权,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参照以往的进口构成情况,将配额分配给传统供应商,以延续特定国家之间过去存在的特惠贸易安排,这一配额管理模式明显具有歧视性,发展中国家因此被排除在特惠安排之外,一些对其具有重要出口利益的产品也被征收高关税。事实上,关税配额制度在改善市场准入方面并未发挥有效作用,反而弱化了最低限度的市场准入。

    为避免关税化的结果可能使原先受非关税措施保护的国内农产品直接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及过量进口的冲击,《农业协议》规定了关税化的例外条款——特殊保障措施,即在特定产品进口数量大增,或进口价格跌至规定水平时,成员方可以征收一定的附加关税,以保护国内相关产业。按照《农业协议》第5条规定,实施特殊保障措施的农产品必须经历关税化过程。由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进行关税化,因此失去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的权利。加之该措施适用的技术门槛高,导致即使有权使用该措施的发展中国家也不能频繁地对其加以利用。2003年行动援助报告指出,在允许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的6072项关税税目中,67.2%适用于发达国家,31.8%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一份wto刊物统计数据也显示,在1995-2008年有权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的22个发展中国家之中,仅有6个国家实际援用。

    通过肮脏的关税化、选择性的关税削减、弱化最低限度的市场准入、战略性的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等手段,发达国家极力规避市场准入的义务,因此《农业协议》市场准入规则实际上并没有打开发达国家的市场,反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更加开放。这严重削弱了关税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

    综上所述,《农业协议》确立的国内支持、出口补贴和市场准入规则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具有严重的不平衡性。它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出口补贴继续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粮食倾销,同时却要求发展中国家逐步开放国内粮食市场;它为发达国家的国内支持保留了充裕的空间,却令发展中国家与农业补贴失之交臂。这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造成了不公平竞争的合法化,严重地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促进粮食安全的政策选择。因此,现行的《农业协议》规则很难有效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二、多哈回合农业谈判中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使粮食安全目标进展维艰

    1.提案、磋商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立场迥异

    为纠正《农业协议》规则的失衡,多哈农业谈判将包含粮食安全在内非贸易关注作为单独的议题加以考虑。围绕该议题,许多成员方提交了提案,阐明其粮食安全立场。各成员方均认为粮食安全至关重要,尤其对发展中国家,但就如何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立场迥异。

    以美国为代表支持农业贸易自由化的国家认为,自由贸易将稳定全球市场价格,同时增加贸易收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购买力,从而有助于粮食安全,因此自由贸易和市场导向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路径。以欧盟、日本为代表的坚持农业贸易保护的国家则强调国内农业生产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主张一个理想的国际框架应充分考虑农业的多功能性和粮食安全的需要,给予国家农业政策设计足够的灵活性和回旋余地。鉴于现有农产品制度安排的不公平性及南北国家在农业竞争力上的悬殊,发展中国家认为解决粮食安全的关键是在wto谈判中争取相应的政策空间,保护和促进本国农业和粮食生产,保障农民的收入。为达到上述目的,他们均强调终止“蓝箱”、改革或移除“绿箱”,消除发达国家的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取消发达国家的出口补贴。同时,他们强调特殊和差别待遇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创建“发展箱”和“粮食安全箱”。无论是“发展箱”还是“粮食安全箱”,均要求允许发展中国家重新评估和调整关税水平,提高主要粮食产品的约束关税,减少oeCD国家的关税高峰、关税升级和高额补贴,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微量允许水平,禁止发达国家使用特殊保障措施,确立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保障机制。

    2.框架模式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围绕粮食安全问题展开激烈博弈

    粮食安全立场的分歧,导致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在框架模式谈判中展开激烈博弈。2003年3月,农业委员会主席哈宾森提出了第一份谈判模式草案(《哈宾森文本》)。哈宾森提议对《农业协议》的“三大支柱”进行全面改革,规定发展中国家基于粮食安全和农村发展的需要,可以指定部分产品作为战略性产品(又称“特殊产品”),履行较低的削减义务。同时哈宾森要求发达国家停止使用特殊保障措施,发展中国家可以建立特殊保障机制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计。但特殊产品的范围、特殊保障机制的适用条件,尚需留待将来适当的阶段作为技术细节进一步考虑。《哈宾森文本》并没有全面考虑全球发展中国家提案的要求,距离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仍有差距。

    尽管《哈宾森文本》与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但欧盟和美国仍然拒绝接受,并于2003年8月,提出《欧美联合文本》。该文本旨在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而继续保护发达国家的市场,因此,在国内支持方面,文本仅要求削减最具贸易扭曲的“黄箱”支持,而保留“蓝箱”支持,并取消其限产要求;在出口竞争问题上,文本仅要求在一定期限内取消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特殊意义的产品的出口补贴;在市场准入方面,文本提出了混合式的关税削减公式,即部分产品(敏感产品)关税按乌拉圭回合的简单平均公式削减,部分产品按瑞士公式削减。这种削减方式既能保证欧盟继续维持对发展中国家极为重要的出口产品的高关税,又能避免发展中国家通过高关税保护其国内农业市场。至于对保障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文本均将其列入“未决问题”。尤其对于《哈宾森文本》提议的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联合文本根本未予考虑。

    《欧美联合文本》完全无视发展中国家对粮食安全的关注,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结盟应对。20国集团(G20)于2003年8月20日提出了替代方案,呼吁wto应促进一项真正的自由贸易议程,解决目前《农业协议》中的南北不公平和不平等问题。该方案要求规范或削减“绿箱”,降低发达国家的微量允许支持;削减所有扭曲贸易的具体产品的国内支持;终止“蓝箱”支持;粮食援助改革;使用混合公式对高关税产品进行大幅削减;停止特殊保障措施。为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G20要求扩大《农业协议》第6.2条(即“发展性支持”)的范围,并维持现有的微量允许支持标准;在关税削减方面,发展中国家应采用简单平均削减公式,享受更低的削减幅度和更长的实施期,并建立有关特殊产品的安排;在出口补贴方面,《农业协议》第9.4条关于发展中国家出口补贴的特殊安排应予以保留。除G20的提案外,许多关于框架模式的提案都带有集团化的色彩,这反映了《欧美联合文本》出台后新形势下发展中国家农业谈判力量的重新组合。如代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小农的利益的33国集团(G33),集中力量争取有关特殊产品和农产品特殊保障机制方面的框架安排,寻求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空间;又如非洲联盟、非加太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结成了90国集团(G90),为解决最不发达国家和粮食净进口国的粮食安全问题而奔走。

    发展中国家的结盟,增强了他们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讨价还价的能力。坎昆会议上,全球南方联盟明确拒绝《欧美联合文本》。南北双方的严重对峙,最终导致了坎昆会议无果而终。

    3.具体模式阶段,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使得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目标进展维艰

    坎昆会议的破裂,使美欧不得不正视发展中国家的力量,调整谈判策略,他们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以瓦解发展中国家的结盟。2004年4月,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组成了一个谈判集团——利益相关五方(Fip)主导今后谈判,许多发展中国家被“密室会议”排除。自此,发展中国家一直遭遇发达国家的分化策略,无论是利益相关五方部长会议,还是四方(美国、欧盟、巴西、印度)、六方(美国、欧盟、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七方(美国、欧盟、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部长会议,广大发展中国家均被排除在外,失去谈判的话语权。程序上的不公平注定发展中国家关于粮食安全的关注难以得到根本的考虑。

    首先,发达国家高额的农业补贴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削减。(1)国内支持总量削减仅减少了贸易扭曲的水分。2008年7月案文规定,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总量(overalltrade-distoningdomesticsupport,otDS)的削减是以约束水平为基础,而不是以其实际支付水平。由于约束水平是以1995-2000年为基期,该时期发达国家不仅在蓝箱、微量允许方面都有大量的支付,而且还有很高的amS约束水平,这意味着otDS的约束水平要远远高于其实际支出水平。因此,在约束水平基础上削减国内支持仅仅是削减了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的水分,并不能真正达到实质性削减的目的。如美国目前otDS允许空间上限为482亿美元,2006年实际otDS为110亿美元,2007年为70亿美元,即使按照2008年7月文本规定的削减幅度将otDS允许空间上限降至145亿美元,也无法达到“对发达国家otDS进行大幅度实质削减”的效果。(2)利用“箱间转移”规避削减义务仍然得不到禁止。《框架协议》改革了“蓝箱”政策,规定“蓝箱”按农业总产值的5%进行封顶,将“蓝箱”标准从原来的“限产”扩大到“不对生产进行要求”。这一变革扩大了“蓝箱”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一些国家使用“蓝箱”支持的空间。由此,具有amS削减义务的高补贴国家,可以通过“箱间转移”(从“黄箱”移到“蓝箱”)来调整现行的农业支持政策,规避削减义务,如美国amS承诺水平为191亿美元,2001年实际使用量为144.13亿美元,比较接近承诺水平。但是,目前美国农业总产值在2000亿美元左右,按5%的封顶要求,美国将有100亿美元的“蓝箱”使用空间。这意味着如果取消蓝箱的“限产”要求,美国只需将一部分措施从“黄箱”转入“蓝箱”便可大大缓解削减压力,甚至可以不作任何削减。

    其次,发展中国家关于特殊产品和农产品特别保障机制的要求受到严重阻碍。(1)特殊产品。特殊产品的指定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按全部农产品总数的20%指定特殊农产品,豁免关税减让义务,实行最低关税削减或零削减。该要求一直未引起主要谈判方的重视。2008年7月案文虽允许发展中国家以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农村发展为基础自行指定特殊产品,但特殊产品的数量严格限制在总税目的10%~18%之间,关税平均削减幅度需达到10%~14%。发展中国家认为,如果要求特殊产品至少做出10%至20%的削减,那么特殊产品和一般产品的本质区别就难以体现,发展中成员在粮食安全、生计安全和农村发展上的目标也就难以实现。(2)特殊保障机制。特殊保障机制是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政策,在进口产品数量激增或进口产品价格锐减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可以启动这一机制,提高关税壁垒,以此来保障农民的生存、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G33是特别保障机制最积极的捍卫者。他们主张在农产品进口量超过正常年份的5%、10%和30%并造成国内价格下跌时,就可采取追加不同比例关税的特殊保障措施,而且程序应简单、易行。美国等粮食出口国则坚持只有当某种农产品进口突然增至比40%还大规模的时候,“受害国”才能启动特别保障机制,提高关税。最终,美国以必须界定该机制使用的合法性和防止滥用为由,没有作出让步,直接导致2008年谈判破裂。

    发达国家高额补贴的继续,发展中国家特殊产品和农产品特别保障机制建立的受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目标进展维艰。尽管2008年谈判破裂之后,农业委员会于2009年、2010年又组织多次谈判,但均无实质进展。2011年伊始,农业委员会主席沃克提出预计在年终结束谈判。然而情况并不乐观,wto大使们一致认为,各项议题在年内不太可能达成一致。目前,代表们选择了分阶段完成的妥协方案,其中农业问题被列为“慢速通道”。

    三、结论与启示

    wto农业规则的制定始终离不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博弈,两者实力的悬殊决定了规则的不平衡,这严重限制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空间。多哈农业谈判也不能根本改变这一现状。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保障粮食安全不能仅依赖于贸易,而应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从公平贸易出发,争取农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农业是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结盟,防止发达国家的分化,利用尚未结束的多哈农业谈判继续要求发达国家大幅度削减其实际补贴水平,同时建立自己的粮食安全保护机制——特殊产品和特殊保障机制。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6

1.1农业议题关注初显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公约》缔约方第一次大会(Cop1)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以落实《公约》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原则和目标,由此全球气候谈判进入京都气候时代。在这一阶段,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有所提升和改观,农业领域采取的措施也被纳入到缔约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手段之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把土地使用、土地使用变化和林业(LULUCF)领域的活动计入减排目标的实现中。根据《议定书》第3条第3款,“自1990年以来直接由人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活动——限于造林、重新造林和砍伐森林——产生的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汇的清除方面的净变化,作为每个承诺期碳贮存方面可核查的变化来衡量,以实现附件—所列每—缔约方依本条规定的承诺”[2]。同时,《议定书》也赋予《公约》缔约方大会就涉及农业土壤、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类各种温室气体源的排放和各种汇的清除方面的相关变化,应如何加到附件一所列缔约方的分配数量中或从中减去的方式、规则和指南做出决定。在《议定书》后续谈判中达成的《马拉喀什协议》(marrakechaccords)对LULUCF的原则和规则做了进一步的说明,即LULUCF活动仅包括森林管理、放牧和管理、植被恢复以及农田管理。其次,《议定书》下发达国家实现减排目标的京都灵活机制之一——清洁发展机制(CDm)首次明确将农业领域减排包括其中。根据CDm的规则,发达国家通过CDm获得的排放许可用于冲抵其京都减排目标,而农业领域是开展CDm项目的主要领域之一。由此,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得以进入全球气候的谈判之中。再次,《议定书》首次就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出直接的要求。《议定书》第10条b款呼吁签约国制定、执行、公布和定期更新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和有利于充分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以及在适当情况下的区域方案,这些方案“除其他外,将涉及能源、运输和工业部门以及农业、林业和废物管理”,从而农业议题正式出现在国际气候协议中。

1.2农业议题地位的迅速提升阶段(2005年以来)

2005年《议定书》最终生效,全球气候谈判进入后京都气候时代。在这一阶段,农业不仅首次成为独立的谈判议程,而且在各种气候谈判场合被多次讨论,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迅速提升,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农业在气候谈判中被提及的场合和次数迅速增加。在《公约》及《议定书》的谈判中,农业议题被提及的次数寥寥无几,然而自2005年后京都气候谈判启动以来,缔约方不仅就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多次交换意见,而且出现在后京都气候协议谈判文本中的多个地方。根据全球农村发展捐助者平台(GlobalDonorplatformforRuralDevelopment)的分析,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谈判文本中涉及农业的条款达到72处,《公约》下长期气候合作特设工作组(awG-LCa)的谈判案文将农业议题单列一章,并建议成立农业议题工作计划。2010年,各国依据《哥本哈根协议》提交的应对气候变化计划中,三分之二的发展中国家将农业纳入其中,2010年底坎昆会议后投入运作的快速启动基金、绿色气候基金以及新建立的“坎昆适应框架”均将农业囊括其中。2011年底的德班气候大会首次为讨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问题预留了空间,缔约方大会(Cop17)要求研究建立农业工作计划的可能性,并且24个国家还提交了在农业纳入气候谈判的立场文件。根据相关学者的分析,各国在农业纳入全球气候谈判上的共识越来越多。2012的多哈气候大会也围绕着农业议题进行了相当热烈的讨论。其次,在正式的联合国气候谈判之外,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讨论日渐增多,也趋于激烈。一般来讲,在正式气候谈判会议召开的同时,《公约》秘书处也会邀请学术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参加会议,举办气候大会的边会(Sideevent),就尚未纳入正式谈判的气候议题和观点进行交流,从而使边会成为塑造正式气候谈判结果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的几次气候大会上,举办的边会和参加边会的人数迅速增加,涉及农业的边会和活动也大量涌现。据统计,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期间,与农业相关的边会共有13个,并且还在2009年12月12日举行了“农业和农村发展日”,后者还了“农业和农村发展联合宣言”。联合国粮农组织(UnFao)也多次联合地球之友(Friendsofearth)、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环境非政府组织举办了多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边会。这些都极大地扩大了农业在气候谈判中的影响。再次,要求将农业纳入国际气候机制的呼声高涨。随着气候科学的发展,各缔约方、学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农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地位的认识更加清晰,因而越来越呼吁给予农业在气候谈判中应有的位置,改变以往应对气候变化中对农业的忽视。2009年4月,各缔约方在德国波恩首次召开《公约》下农业议题专题研讨会。哥本哈根大会期间,迫于各种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压力,农业被写入《哥本哈根协议》文本草案中,虽因多种原因,农业未能出现在最终的《哥本哈根协议》文本中,但是此后的历次谈判会议上,农业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2010年坎昆会议前夕在荷兰海牙召开的“农业,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国际会议制定了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路线图。在坎昆会议上,不少国家呼吁建立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并促使2011年底的德班气候大会决定就建立该计划的可行性和方式进行研究和交换意见,并力争在2012年的多哈气候大会上做出最终决定。虽然有点遗憾的是多哈气候大会将做出最终决定的时间推迟至2013年底的波兰气候大会,但各方对提升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地位的热情和兴趣却愈加高涨。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随着国际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的发展,农业议题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地位迅速上升。虽然当前的全球气候谈判仍未能就农业纳入国际气候协议做出实质性的决定,但是已经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为农业议题预留了一定的空间。因此,农业部门必将在未来全球气候谈判和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

2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上升对农业的影响

伴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与气候变化关系的认识加深,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不断提升,由此推动各国在农业领域采取更多的气候行为,从而使全球气候谈判对世界农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首先,进一步推进世界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和低碳转型。气候科学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对农业在造成以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中的角色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由此也促使各国开始在农业领域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行为,表现在:一是农业议题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纳入其国家气候战略中。通过农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仅对那些承担强制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吸引力,而且也成为不少发展中国家的选择。目前已有35个国家在提交给《公约》秘书处的文件中详细阐明了它们在农业领域拟采取的气候行为,其中包括20个发展中国家将农业活动纳入适当国家减排行为中。

不仅如此,不少发达国家还通过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开展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实现减排目标。2007年全球碳市场上可交易的排放许可有18%来自农业CDm项目,截至2010年12月,农业领域的CDm项目占全球登记注册总数的17%。这些行为的落实将使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大大下降。二是提高农业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和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替代能源。农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也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业。通过提高农业领域的能源效率,发展替代能源不仅能够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依赖,而且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此许多国家将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耕种惯例,转而发展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目前已有包括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已经或者正在通过立法对农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以及替代能源使用做出规定。三是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强度日渐加强。伴随着各国对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脆弱性和减排潜力的新认识,世界各国加大了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为了实现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实现农业技术革新、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就技术支持而言,根据2009年的技术需求评估,26%的减排技术和43%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与农业相关,《坎昆协议》创设的技术研发机制也侧重于农业领域,这些都有利于提升对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

以上三个方面的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行为会随着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而进一步加强。这些行为将促使各缔约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进一步改变农业生产过和环节,从而不仅使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会大幅地下降,而且使农业生产更具可持性和更加“低碳”。其次,提升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虽然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仍处于相对边缘化的地位,但却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部门之一。美国子午线研究所(themeridianinstitute)牵头进行的“农业与气候变化全球对话”研究项目显示,“2050年,世界上超过22%的重要谷物种植地区将遭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而在南撒哈拉非洲和亚洲,这种影响将分别达到56%和21%,气候变化也将影响水利灌溉的有效性、粮食的营养价值以及粮食储存和流通安全”。可以说,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由于各缔约方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和重视不足导致进展异常缓慢。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提升将使这一现状有所改观:一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资金缺乏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2008~2009年,全球碳市场融资的6%(约8.16亿美元)流入农业领域,官方发展援助(oDa)对农业的投资也不到70亿美元,而根据世界银行的估算,农业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资金将超过70亿美元/年,要将农业排放降低到2004年的水平需要的资金则会达到350亿美元/年。

伴随着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加大对农业进行的投入以实现气候变化目标,发达国家更是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在农业领域的合作来获得减排信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政府间委员会(ipCC)预计,2030年前农业减排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倘若碳价保持在20美元/吨,农业每年能实现27亿~152亿吨的减排,倘若碳价上涨为50美元/吨,农业每年的减排量则能达到64亿~187亿吨,由此而获得的这些资金对于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二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的执行有助于降低农业在气候变化中遭受的负面影响。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的出现和地位上升会促使各缔约方逐步为农业规定更加具体和更具约束力的气候责任,由此也使得农业领域会制定、出台和执行越来越多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这些措施涵盖减缓、适应、气候融资、技术转移以及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譬如,在许多国家的支持下,世界上的很多银行都在开展和资助农民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这些措施将为发展更具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的农业创造机遇,从而满足土壤保持、水质保持和保护农田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对农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能力建设将提升农民对气候变化的认识,推动和支持农民经营土地方式的变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转型,进而使农业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面前更具适应性。

再次,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也将在一定程度上恶化农业生产形势。气候科学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化虽然对农业也有积极影响(如高纬度地区的土地变得适合耕种等),但主要以负面影响(如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波动不稳等)为主。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农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业产出的增加仍要以温室气体排放的剧增为代价,因而全球气候谈判虽然能够推进农业的低碳转型,但也可能会使农业生产面临新的压力与挑战,表现在:一是粮食生产水平下降,世界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农业是世界粮食的主要来源,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研究,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长至91亿,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满足生活的需要,世界粮食生产需增加70%。农业纳入全球气候谈判有可能会使上述目标的实现更加困难,因为农业领域减排在很大意义上将意味着会牺牲粮食生产,减少粮食出口,威胁世界粮食安全。

二是农业用地将进一步减少。相关研究认为将林地转变为耕地是导致森林被砍伐的最大驱动力,由此导致的排放也是全球温室气体的主要增长源,然而随着源于森林砍伐和破坏导致的排放(ReDD)纳入全球气候谈判中,原本以扩大农业用地为目的的毁林和森林砍伐将受到控制,乃至最终停止,这将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增长将减速。与此同时,许多国家还制定了长期的退耕还林政策,并将许多农业用地改种各种能源作物以开发生物质能源。这些举措大大减少了农业领域温室气体的排放,但也使农业用地进一步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世界的农业生产。三是农业领域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政策导致世界粮价上升。近年来,由发展生物质能源而驱动的对相关原料的需求被认为是导致农产品和粮食价格上涨和市场扭曲的主要原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等牵头开展的研究显示,“美欧及其他国家采取的强制推进生物质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措施导致了包括粮食在内的诸多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在此情况下,不仅联合国粮农组织、乐施会(oxfam)、国际行动援助(actionaid)等机构对发展生物质能源表示担心,而且一些大的食品跨国公司如雀巢(nestle)、联合利华(Unilever)等也在多个场合要求欧盟及其他国家逐步淘汰对生物质能源的支持。可以说,由农业应对气候变化而带来的粮食生产水平下降、农业用地减少和粮价扭曲与上涨进一步冲击了世界粮食安全,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大挑战。

3全球气候谈判对中国农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最容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而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农牧业、森林与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和海岸带等。根据2013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气候变化引起中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生产损失增加和主要作物产量下降等。农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中国农业发展必须考虑的因素。因而,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对中国农业发展来说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第一,全球气候谈判中农业议题地位的上升将为中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增添新的机遇和动力。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现代农业的多功能特性,2008年中共中央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指出中国农业的发展目标是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2012年的中共十又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自然也在其中。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把农业建设成为富民的生态产业,这也要求中国农业必须实现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农业议题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上升将给中国农业的上述转型提供新机遇。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推动下,中国在农业领域采取了不少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和强化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法规。中国政府健全了以《农业法》、《草原法》、《土地管理法》等为基础的农业法体系,制定了农田、草原保护建设规划,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力和增加了农业生态系统碳储量,而且使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草地破坏和土地浪费得到了严格控制。二是在农业领域推行了不少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措施,如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沼气处理畜禽粪便技术、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等。以沼气利用为例,仅农业部在2012年度就投入43亿元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对沼气利用的补助力度,使该年的沼气用户达4100万户,实现6000万吨温室气体减排量。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测土配方施肥行动。2005~2007年间,中国政府已在1200个县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行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截至2009年底,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亿亩以上,通过测土配方施肥,2009年小麦、玉米、油菜等产区减少不合理氮肥施用70万吨。四是全面推动畜牧业发展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现代养殖业转化。这些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不仅使中国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比“照常发展”(businessasusual)情景下减少了很多,而且农业的管理和发展更加绿色和具有持续性,从而使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二,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重要性和地位的上升有利于中国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和提升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农业在中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产业,然而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这也使中国农业在气候变化中的脆弱性凸显。农业议题地位的上升和最终成为全球气候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改变中国农业现状状况创造条件,表现在:一是中国农业领域将因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而获得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为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自2005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仅如此,,中国农业通过参与国际气候合作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外资金和技术支持。仅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为例,截至2010年12月1日,全球登记注册的CDm项目为5824个,其中17%属于农业领域,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CDm项目接受国承接了其中的不少项目,从而对为中国农业发展获得不少资金和技术收益。另外,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需求2050年将达到2100亿/年,亚洲占其中57%,而在这之中约40%将流向中国和印度。与此同时,全球环境基金(GeF)、绿色气候基金(GCF)等气候变化融资机制下的资金和技术也将大量流入农业领域。借助这些资金和技术,中国农业发展财政投入少、资金和技术缺乏的问题将得到大大改观。二是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推行也将有利于降低中国农业的生态脆弱性和提升其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面对愈加严重的农业生态脆弱性和全球气候谈判压力,中国农业领域采取了越来越多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其不仅包括减缓气候变化,更包括适应气候变化,主要包括调整农业结构,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旱作节水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机具设备的补贴力度;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良种补贴力度;积极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促进了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扩大退牧还草工程实施范围,加强人工饲草地和灌溉草场建设;逐步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在草原牧区进一步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等草原保护制度,以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并防治草原退化。不仅如此,中国还借助全球气候谈判,敦促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能力建设等方式来进一步提升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增强农民应对气候变化意识。可以说,在全球气候谈判的影响下,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不断提高,其也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第三,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重要性和地位的上升也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如前所言,中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而农业是气候变化负面影响表现最为明显的领域之一。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将使全国粮食总产量将减少10.1%,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五个地区的粮食产量都将出现减少,华东和东南地区的粮食减产幅度均超10%,全国粮食自给率下降到69.4%,对中国粮食安全构成挑战。然而在全球气候谈判驱动下采取的一些措施不仅没有缓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反而有可能使其进一步恶化,主要有:一是发展生物质能源导致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增大。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国已出台政策在农业领域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也已成为世界生物质能源生产大国。根据2013年6月的《2012年度中国生物质发电建设统计报告》,不仅中国生物质发电企业在技术、成本方面已经具有明显优势,而且生物质发电量迅速增加,2012年度全国(不含港澳台)生物质上网电量211.43亿千瓦时。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显示,发展生物质能源对食品和粮食价格的负面影响很大,很有可能会提高全球农产品价格,并明显加大农产品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二是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冲击中国可用农业生产用地。发展生物质能源和农业碳汇是农业减排的主要措施,然而为此不得不将原本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改种燃料作物和植树造林,从而农业可用耕地减少。仅以退耕还林为例,自1999年启动退耕还林试点工程以来,退耕还林工程遍及全国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完成任务4.15亿亩。这些措施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利,但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农业用地构成冲击。再加上中国城市化也对耕地产生的冲击,保障充足的粮食生产的压力不小。因此,随着未来农业在全球气候谈判中地位的进一步凸显,保持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之间平衡将使中国农业面临新的挑战。

4结语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7

粮食局××××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今年上半年,县粮食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粮食局的具体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求真务实、干事创业、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粮食购销、工业经济、招商引资、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持续稳步健康发展。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㈠粮食购销。

⒈实现粮食销售万公斤,同比;

⒉夏粮收购目标亿斤,收购亿斤,占任务数,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其中红万斤,白麦万斤;

⒊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

㈡粮办工业。

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全年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实现利税总额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完成技改投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

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二、主要工作

㈠落实四级储备,增强调控能力

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是购销市场化后应对粮食供应风险和突发性事件,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局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各级粮食储备工作,按时按量落实四级储备。为确保储备任务的落实,我们积极调研市场行情,就粮食储备计划、库点、品种等情况,专题向政府作了书面汇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做好各级储备粮的计划落实、管理和轮换工作,帮助企业制定计划,研究价格,找粮源,完善手续,上半年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目前,储备粮落实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储备均按计划完成,为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作用。

㈡加强市场监管,严格粮食执法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部门对粮食市场的监管职能。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依法切实履行粮政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坚持依法管粮,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结合《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活动,将月作为宣传月,采取新闻媒体、横幅、宣传车、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设点宣传,散发宣传资料多份,随宣传车到城乡天人次,举办了粮食经营者培训班,参加人员多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手一份法律法规材料,确保有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按《条例》及相关法规收购。在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的同时,结合夏粮收购严格做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自×月×日对全县粮食流通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以来,共出动人次,检查出无证经营粮食者户,查处粮食万斤,移交工商部门处理起,有效地净化了粮食市场。

㈢努力掌握粮源,抓好夏粮收购

今年全县夏粮物质基础较好,粮食购销企业自×月×日开秤收购以来,已入库夏粮亿斤,占计划数的,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收购前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周边地区调研,了解夏粮行情和价格走势。召开了购销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夏粮收购形势分析会,对今年夏粮收购的形势、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全县夏粮面积、长势、测产进行调查,为夏粮收购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农发行贷款规定,各收购企业及早办理了有效资产抵押等手续,备足收购资金,落实夏粮收购贷款万元。做好夏粮收购前的数据调查、计划落实、信息的收集、仪器的校正、腾并仓容等多项准备工作。针对今年小麦价格较上年有所下跌,全县家购销企业在收购前就主动与广东、福建、海南和省内苏南、苏中等用粮企业、储备库取得联系,做到以销促购、以销多购,签订购销合同份,合同销售多万斤,占收购量的%,入库的粮食均已找到“婆家”。各收购企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倡导“农民是粮管所之本,粮管所是农民之家,竞争是经营之策,双赢是市场之路”的理念,积极开展争创“农民满意收购企业”活动,实行责任到人,收购进村,预约收购,服务到家,先后组织多个收购小分队多名职工进村入户收购。各收购企业在粮场明码标价,接受粮农监督,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收购价格、公开检斤验质、公开作价办法、公开炮码数量、公开除皮数量、公开现金结算,并在粮场设立休息处,提供防暑药品、茶水等,让农民卖一个明白粮、放心粮、安全粮。

㈣突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

今年县里下达粮食部门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引资万元,当年到位资金万元,要求入园项目个,其中竣工个,开工个,签约个。面对艰巨的目标任务,我局立足招商目标,信息早收集、任务早分解、政策早出台、项目早签约、争取任务早完成。

思想再统一,目标再分解。×月×日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结束后,下午局迅速召开班子成员、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机关全体人员会议,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县委书记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和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做到全力聚焦招商引资。班子成员分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一条线,粮食购销、经营一条线,党建工作、其它工作一条线,实行分线负责制,全系统拿出的骨干力量抓招商,主要负责人主抓招商引资,分管负责人全力以赴,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办公室,抽调名同志常年专职招商。在初六前赴浙江台州、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地区拜访客商,诚邀他们来考察;充分利用传统佳节外地亲友回金团聚的机会,召开新春茶话会,介绍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时刻关心经济的发展。

措施再落实,重点再明确。局制订激励政策,调动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在县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入超过万元以上的项目,再制订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摸清在外人员的关系情况,多布网点、多收信息、多找客商。出台了粮食系统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年终考核打下基础。采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

立足工业项目,立足入园项目。围绕工业经济这个重点,重抓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突出招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由于组织到位,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我局共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全年计划的%,公司二期投资万美元的项目已于×月×日开工建设;公司万元人民币也于近期全部到企业投入项目中。

㈤突出工业经济,培植行业优势

今年是工业经济突破年,搞好工业经济压力很大,为此我局把工业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劲加压,加快发展。

一是做好工业技改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工业技改项目工作,重点抓好江苏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项目。公司投资万元年产万吨的大米项目×月×日开工建设;公司投资万美元储物流中心也于×月×日开工,两个项目都在本年内建成投产。油脂有限公司脱粉棉粕加工项目也计划在年内调研立项。二是主攻新品开发,树立品牌优势。立足产业化经营,提升粮油加工水平,积极鼓励企业重点研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米、面粉、挂面、油脂等加工产品。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放心粮油食品的申报,争取全年市级优质产品达到个,省级优质产品达到个,使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粮食、订单油料,带动全县农户增收。三是立足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协调。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工业经济为中心的服务月活动,组织专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难题。组织列统企业参加科技洽谈会和国际粮油产业交易研讨展示会,展示和推介企业。做好粮油工业企业调研工作,和列统企业座谈,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技改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资料准备工作和“十一五”规划的草编工作。

㈥抓好资金和安全管理工作

上半年,切实抓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记帐、算帐、报帐工作,抓好日常核算,及时向财政、农发行、税务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门报送各种粮食会计报表。为配合改革,对兴达鸡场财务情况进行了摸底审计。对各购销企业上年的盈亏情况进行核实和资金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况。按照以销定带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与发行积极做好购销企业资金贷款工作。

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针对改革后期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落实稳定工作责任人制度,过细做好思想工作,多次深入有关企业,做好共性问题和重点人的调查、疏导,没有引发不稳定矛盾;四五普法按序时进度完成,目前已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年初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和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部署,继续坚持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树立抓安全也是抓经济、抓效益的思想,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先后组织次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每点必到,查必彻底,对安全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对事故苗头及时进行查处,上半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㈦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重抓三个文明

自元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个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每个阶段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等,保证规定动作不少,规定学时不少,规定活动不少。

一是抓好学习动员。各支部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集中学习不少于课时,学习篇目不少于规定内容,同时做好学习笔记,每位党员均完成了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分析评议。按照查找问题面要宽、要实的原则,先后召开离退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服务对象和乡镇分管领导同志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分析评议阶段共召开座谈会次,个别访谈余人次,根据反馈信息并整理,累计提出意见五个方面条,目前已全部整改。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位党员谈心人数都在人以上,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党员们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并逐级进行严格审阅,认真开展民主评议。

三是切实整改提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的原则,党委针对征求意见梳理的五个方面个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如党委成员公车私用的问题,六名班子成员带头缴纳了元的小车使用费;如抓机关作风转变的问题,要求严格执行县纪委“六条禁令”,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

先进性教育活动由于合理安排,做到了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使广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同时成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系统党建工作。通过半年的学教活动,党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明显提高,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在学习的基础上,党委还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与此同时,抓好做好发展工作,上半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工作。同时用先进性指导相关工作,抓好党风廉政、稳定,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办结;开展党内两个《条例》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和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的意识。

三、存在问题

⒈市场执法监管不够到位。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我们今年加大了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收购、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进行查处。但是在粮食行政执法具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粮食市场执法检查主体是粮食和工商部门,而具体处罚权则集中在工商部门,导致执法检查轰轰烈烈、查处处理上却显得苍白。同时,行政经费没有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政职能的发挥。

⒉购销企业应对市场能力不够强。粮食购销企业在应对市场、适应市场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虽然走向了市场,但对市场形势、市场分析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也主要是仅仅凭着经验,还存在着市场把握不准、依赖上级指导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伸缩能力和掌握主动权的能力。

⒊工业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企业利润率不够高。粮办工业企业产品单一,大都是传统的米、面、油初级加工产品,高科技、深加工的产品开发能力不强,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导致产品利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上半年工作基本告以段落,下半年任务更多更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粮食发展观统领全年的工作,牢固确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投入到下半年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实现县域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继续抓好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上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认真学习,把学习作为最好的老师,认真学习、领会《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与粮食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经济理论知识和自身岗位必须掌握和过硬的业务知识,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从而形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室,在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做好粮食市场监管。要在学习、宣传《条例》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落到对收购资格的审核、对无照经营私商粮贩的查处、对全社会粮食的监管、对粮食的调控和安全上来,真正履行粮食行政管理职能。继续加强对粮食市场的监管,维护好秋粮收购市场秩序,在秋粮收购前对取得收购许可证的企业和个人进行许可证复检,对不符合要求的粮食经营企业和个人予以取缔。做好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加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调查,并弄清他们企业经营状况,为做好全社会粮食统计工作打下基础。

三、搞好招商引资。按照上级制定的任务和年初的目标,全力以赴,凝心聚力,确保完成任务。要发挥继续发挥资源、信息等各方面优势,广泛联系,争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出成果。要总结经验,突出工业经济抓好项目,确保公司、公司引资项目资金及时到位,项目如期建成。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8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㈠粮食购销。

1、实现粮食销售万公斤,同比%;

2、夏粮收购目标亿斤,收购亿斤,占任务数%,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其中红万斤,白麦万斤;3、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㈡粮办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万元,占全年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实现利税总额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完成技改投入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计划%,比去年同期增长%。

二、主要工作

㈠落实四级储备,增强调控能力做好粮食储备工作是购销市场化后应对粮食供应风险和突发性事件,加强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局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各级粮食储备工作,按时按量落实四级储备。为确保储备任务的落实,我们积极调研市场行情,就粮食储备计划、库点、品种等情况,专题向政府作了书面汇报,取得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同时做好各级储备粮的计划落实、管理和轮换工作,帮助企业制定计划,研究价格,找粮源,完善手续,上半年完成中央储备粮轮入计划万公斤;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落实市级储备粮计划万公斤;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计划万公斤。目前,储备粮落实工作进展顺利,上半年国家、省、市、县四级储备均按计划完成,为稳定粮食市场,确保粮食安全发挥了作用。

㈡加强市场监管,严格粮食执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了粮食行政部门对粮食市场的监管职能。今年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真贯彻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依法切实履行粮政管理职责,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收购市场秩序,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坚持依法管粮,积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活动,将5月作为宣传月,采取新闻媒体、横幅、宣传车、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条例》及相关法规的宣传,达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组织人员深入乡镇,设点宣传,散发宣传资料多份,随宣传车到城乡天人次,举办了粮食经营者培训班,参加人员多人,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人手一份法律法规材料,确保有收购资格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能够按《条例》及相关法规收购。在做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宣传的同时,结合夏粮收购严格做好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自月日对全县粮食流通市场进行全面检查以来,共出动人次,检查出无证经营粮食者户,查处粮食万斤,移交工商部门处理4起,有效地净化了粮食市场。

㈢努力掌握粮源,抓好夏粮收购今年全县夏粮物质基础较好,粮食购销企业自月日开秤收购以来,已入库夏粮亿斤,占计划数的%,占商品量的%,同比增长%。收购前组织人员到省内外周边地区调研,了解夏粮行情和价格走势。召开了购销企业负责人参加的夏粮收购形势分析会,对今年夏粮收购的形势、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对全县夏粮面积、长势、测产进行调查,为夏粮收购提供决策依据。按照农发行贷款规定,各收购企业及早办理了有效资产抵押等手续,备足收购资金,落实夏粮收购贷款万元。做好夏粮收购前的数据调查、计划落实、信息的收集、仪器的校正、腾并仓容等多项准备工作。针对今年小麦价格较上年有所下跌,全县家购销企业在收购前就主动与广东、福建、海南和省内苏南、苏中等用粮企业、储备库取得联系,做到以销促购、以销多购,签订购销合同份,合同销售多万斤,占收购量的%,入库的粮食均已找到“婆家”。各收购企业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倡导“农民是粮管所之本,粮管所是农民之家,竞争是经营之策,双赢是市场之路”的理念,积极开展争创“农民满意收购企业”活动,实行责任到人,收购进村,预约收购,服务到家,先后组织多个收购小分队多名职工进村入户收购。各收购企业在粮场明码标价,接受粮农监督,做到“六个公开”,公开收购价格、公开检斤验质、公开作价办法、公开炮码数量、公开除皮数量、公开现金结算,并在粮场设立休息处,提供防暑药品、茶水等,让农民卖一个明白粮、放心粮、安全粮。

㈣突出招商引资,加快经济发展今年县里下达粮食部门万元的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其中工业引资万元,当年到位资金万元,要求入园项目个,其中竣工个,开工个,签约个。面对艰巨的目标任务,我局立足招商目标,信息早收集、任务早分解、政策早出台、项目早签约、争取任务早完成。思想再统一,目标再分解。月日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结束后,下午局迅速召开班子成员、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机关全体人员会议,学习传达、贯彻落实县委书记在县招商引资万人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结合粮食部门实际和近年来招商引资工作,研究今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新思路,做到全力聚焦招商引资。班子成员分工业经济、招商引资一条线,粮食购销、经营一条线,党建工作、其它工作一条线,实行分线负责制,全系统拿出的骨干力量抓招商,主要负责人主抓招商引资,分管负责人全力以赴,成立招商引资工作办公室,抽调名同志常年专职招商。在初六前赴浙江台州、广东深圳、福建厦门等地区拜访客商,诚邀他们来考察;充分利用传统佳节外地亲友回金团聚的机会,召开新春茶话会,介绍我县良好的投资环境、优惠的投资政策,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时刻关心经济的发展。措施再落实,重点再明确。局制订激励政策,调动全员招商的积极性,在县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对固定资产投入超过万元以上的项目,再制订一些具体的奖励措施。发动全系统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招商、参与招商,摸清在外人员的关系情况,多布网点、多收信息、多找客商。出台了粮食系统招商引资考核办法,为年终考核打下基础。采取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立足工业项目,立足入园项目。围绕工业经济这个重点,重抓工业项目的招商引资,突出招引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由于组织到位,招商引资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我局共完成招商引资万元,占全年计划的%,公司二期投资万美元的项目已于4月6日开工建设;公司万元人民币也于近期全部到企业投入项目中。

㈤突出工业经济,培植行业优势今年是工业经济突破年,搞好工业经济压力很大,为此我局把工业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鼓劲加压,加快发展。一是做好工业技改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积极做好工业技改项目工作,重点抓好江苏金叶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大米项目。公司投资万元年产万吨的大米项目3月28日开工建设;公司投资万美元储物流中心也于4月6日开工,两个项目都在本年内建成投产。油脂有限公司脱粉棉粕加工项目也计划在年内调研立项。二是主攻新品开发,树立品牌优势。立足产业化经营,提升粮油加工水平,积极鼓励企业重点研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大米、面粉、挂面、油脂等加工产品。做好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放心粮油食品的申报,争取全年市级优质产品达到4个,省级优质产品达到2个,使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同时培植龙头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订单粮食、订单油料,带动全县农户增收。三是立足发展大局,做好服务协调。开展以服务企业、服务工业经济为中心的服务月活动,组织专人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难题。组织列统企业参加科技洽谈会和国际粮油产业交易研讨展示会,展示和推介企业。做好粮油工业企业调研工作,和列统企业座谈,做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技改项目进展情况的汇报资料准备工作和“十一五”规划的草编工作。

㈥抓好资金和安全管理工作上半年,切实抓好资金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记帐、算帐、报帐工作,抓好日常核算,及时向财政、农发行、税务以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部门报送各种粮食会计报表。为配合改革,对兴达鸡场财务情况进行了摸底审计。对各购销企业上年的盈亏情况进行核实和资金情况进行检查,全面掌握资金的运转情况。按照以销定带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与发行积极做好购销企业资金贷款工作。切实做好安全稳定工作。针对改革后期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落实稳定工作责任人制度,过细做好思想工作,多次深入有关企业,做好共性问题和重点人的调查、疏导,没有引发不稳定矛盾;四五普法按序时进度完成,目前已做好验收准备工作。按照年初安全生产目标责任状的要求和县安全生产大检查部署,继续坚持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树立抓安全也是抓经济、抓效益的思想,抓好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的安全,先后组织4次拉网式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每点必到,查必彻底,对安全隐患及时发出整改通知,对事故苗头及时进行查处,上半年没有出现重大安全事故。

㈦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重抓三个文明自元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按照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13个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支部,根据自身实际,每个阶段都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等,保证规定动作不少,规定学时不少,规定活动不少。一是抓好学习动员。各支部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集中学习不少于50课时,学习篇目不少于规定内容,同时做好学习笔记,每位党员均完成了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确保学习教育不走过场,落到实处。二是认真分析评议。按照查找问题面要宽、要实的原则,先后召开离退休老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服务对象和乡镇分管领导同志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分析评议阶段共召开座谈会次,个别访谈余人次,根据反馈信息并整理,累计提出意见五个方面条,目前已全部整改。深入开展谈心活动,每位党员谈心人数都在人以上,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党员们认真撰写党性分析材料,并逐级进行严格审阅,认真开展民主评议。三是切实整改提高。按照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改什么问题的原则,党委针对征求意见梳理的五个方面19个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如党委成员公车私用的问题,六名班子成员带头缴纳了元的小车使用费;如抓机关作风转变的问题,要求严格执行县纪委“六条禁令”,使机关作风明显转变。先进性教育活动由于合理安排,做到了学习和工作两促进、两不误,使广大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同时成为党建工作的新亮点,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系统党建工作。通过半年的学教活动,党员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明显提高,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得到发挥。在学习的基础上,党委还进一步探索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委自身建设的意见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与此同时,抓好做好发展工作,上半年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培训工作。同时用先进性指导相关工作,抓好党风廉政、稳定,认真接待群众来信来访,积极办结;开展党内两个《条例》的学习,增强党员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和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的意识。

三、存在问题

1、市场执法监管不够到位。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我们今年加大了对粮食市场的监管,对违法违规收购、扰乱粮食市场的行为进行查处。但是在粮食行政执法具体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粮食市场执法检查主体是粮食和工商部门,而具体处罚权则集中在工商部门,导致执法检查轰轰烈烈、查处处理上却显得苍白。同时,行政经费没有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食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政职能的发挥。

2、购销企业应对市场能力不够强。粮食购销企业在应对市场、适应市场方面的能力还不够强,虽然走向了市场,但对市场形势、市场分析等方面还有些欠缺,对粮食市场的分析也主要是仅仅凭着经验,还存在着市场把握不准、依赖上级指导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市场伸缩能力和掌握主动权的能力。

3、工业经济虽有长足发展,但企业利润率不够高。粮办工业企业产品单一,大都是传统的米、面、油初级加工产品,高科技、深加工的产品开发能力不强,高附加值的产品很少,导致产品利润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市场竞争。

四、下年工作思路上年工作基本告以段落,下任务更多更繁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要用科学的粮食发展观统领全年的工作,牢固确立发展意识、市场意识和大局意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投入到下半年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实现县域粮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继续抓好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上半年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认真学习,把学习作为最好的老师,认真学习、领会《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流通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与粮食经济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经济理论知识和自身岗位必须掌握和过硬的业务知识,做到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从而形成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科室,在系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9

2.加强粮食行业协会(学会)建设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石恩祥

3.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特征的实证研究何蒲明

4.对地方国有粮企生存发展的思考刘升禄,赵涛

5.注重"五性"促进项目建设推动粮食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杨明君

6.强化载体建设实现多方满意粮食问题研究徐盛惠

7.以放心粮油为抓手建立消费安全屏障高忠丽

8.透过"豆你玩"、"蒜你狠"现象看中国政府调控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和实效性蒋晓华

9.四川省雅安市粮食产需与安全状况分析高德章

10.关于粮油质量监测工作的思考张建中,梁彬

11.构建甘孜州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廖命福,肖淑平

12.加快推进攀枝花粮食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考白朝聪

13.四川省粮食局与四川省南充市商业银行成功举办银企座谈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4.不同种类的粮食微生物与粮食储藏的关系井勇

15.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农村储粮现状与对策袁盛军

16.加快四川省眉山市粮油仓储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陈善泽

17.加强储备粮管理与轮换成本控制研究张胜军

18.提升粮食产业化水平服务"世界现代化田园城市"建设四川省成都市粮食局

19.探索专用小麦订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川省西昌市粮食局

20.粮食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何德兴,刘开荣

21.我是粮食忠实的守护神赵加辉

1.抓好大春粮食收购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

2.抢抓机遇力促转变加快现代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侯勇

3.全面推进求实效多措并举谋发展——四川省开展粮油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活动的实践与体会侯勇,张书冬,王亚南,余波,徐小彬

4.粮食直补:研究进展与政策改进刘成玉,杨建利,杨琦

5.全球麦价为什么飙升陈支农

6.川东南十市大春粮食形势分析综述蔡开泉

7.当前粮油供求及市场形势分析王世海

8.从大蒜涨价看我国粮食安全杨伯平

9.顺势而行借力而为做实做好粮食仓储工作汤朝林

10.四川省自贡市农户小粮仓建设情况调查及思考杨跃刚

11.对完善地方粮食储备管理制度的探讨张小华,陈林

12.浅谈粮食轮换风险四川省峨眉山国家粮食储备库

13.十二部门:健全完善调控体系和机制,骨干企业将作为补充

14.发改委:抬价囤粮者3年内禁止"入托"

15.加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杨贤俊

16.构建粮食物流体系促进雁江粮食经济发展李泽铭

17.四川省绵阳市发展粮食低碳经济成效明显赵涛

18.四川渠县粮食系统职工抗洪抢险侧记陈如将,沈晓东

19.与20世纪60年代经济调整中的自留地问题简析姜长青

20.加强粮食流通分级分类监管的实践与思考唐军

21.加强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构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王光华

22.脑力劳动者健身十步骤

23.粮食问题研究六大最佳运动方法

1.加强市场监管搞好粮油收购《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

2.回顾粮食储备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赵凌云

3.关于构建四川省南充市现代粮油物流体系的思考杨明君

4.粮食物流需求预测潘瑶,贺政纲

5.着力构建四川省自贡市粮油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李成炳

6.粮改成效与粮食安全覃发树,黄天华

7.四川省营山县粮油工业现状浅析廖祥辉

8.从"5·12"特大地震看成都粮食应急保障工作的实践意义四川省成都市粮食局办公室,四川省成都市粮食局机关党委办公室

9.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的几点思考四川省井研县粮食局

10.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关于公布中粮协认定四川首批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名单的通知

11.信息动态

12.浅析新形势下国有粮食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谢剑秋

13.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后的发展初探杨宗强

14.关于完善小杂粮及其制品质量标准必要性的探讨段兰萍,梁瑞

15.对粮油仓储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与设想蔡红深

16.扣紧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水平曾树林

17.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四川省粮食局产业发展处

18.警惕跨国粮商操纵全球粮价张立华

19."运粮河"与粮食安全侯小刚

20.怎样熬汤hHttp://

1.集中全行业智慧谋划"十二五"蓝图《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

2.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认真开展灾后重建扩大内需项目监督检查祝梁纪

3.我国粮食安全立法问题研究蔡开泉

4.吉、豫两省粮食等食物产业的发展特点、经验、目标及其对策建议——兼谈粮食等食物产业的喜与忧丁声俊

5.套期保值知识及饲料企业的套保策略成都倍特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研究发展中心

6.市场经济条件下粮食部门职能转换面临的问题和对策陈量,王世华

7.宜宾粮食安全对策研究万伦

8.从抽样调查结果看少数民族山区粮食安全工作面临的危机汪泽君

9.关于构建四川峨眉山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郑甫洪

10.泸州市粮食局全面完成2009年度社会粮食食用油及油料供需平衡调查工作四川省泸州市粮食局调控科

11.地震灾害对粮食应急工作的启示四川省成都市粮食局调控处

12.机械通风控温储粮技术中实施节能减排工作初探代跃忠,刘荣华,朱平,刘忠诚,郝建辉

13.培育龙头企业群体着力打造规模优势赵贵勋

14.走科学发展之路促粮油企业全面发展文凌云

1.认真贯彻一号文件为稳粮保供作出新贡献《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

2.辉煌成就宝贵经验深刻教训宏伟愿景宋廷明

3.2010年食用油走势展望粮食问题研究李攀峰

4.四川省食用植物油产业发展研究胥镤

5.遂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建设情况及规划四川省遂宁市粮食局

6.从名山县粮食产销形势变化加快构建县域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四川省名山县粮食局

7.广元市三十年粮改回顾与发展对策薛开广,张正军

8.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粮食系统灾后恢复重建豆嘎足

9.确保峨边县边远山区粮食安全的思考杨永康

10.对我国粮食立法有关工作的几点建议董中华

11.注重种粮补贴的实际效果倪同忠

12.期货市场应从四方面着力服务粮食产业

13.粮食晾晒烘干获重点支持种粮大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亦获奖励永禾

14.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四川省粮食学会表彰决定

15.南溪现代粮食物流规划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四川省南溪县粮食局

16.粮食工厂设计CaD作图技巧初探古华实

17.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四川省宣汉县粮食局

18.解读中央一号文件新华社

19.白美清:要像重视主粮一样重视杂粮生产/2015年超级杂交稻亩产将达900公斤/国家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20.全面推广对种粮农民补贴一卡通或一折通/小麦种子贮藏防霉变/农业部四招并举控制农机具乱涨价

21.小议陕北风味小吃彭珂珊

1.新年献词《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

2.新中国60年来粮食工作的历史性成就及其启示白美清

3.保障抗震救灾粮油质量安全的实践与体会侯勇,王亚南,余波

4.农村土地流转非粮化与粮食安全朱忠贵

5.四川省粮食行业协会(学会)召开工作会议

6.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协会(学会)工作蔡开泉

7.四川乡村粮油超市在构建新型农村商品流通业态中的作用研究黄玖辉

8.回忆特定历史时期四川的粮油市场管理阎励

9.完善产业链加快泸州高粱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陈景强

10.关于大力发展优质水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初探四川省西昌市粮食局

11.推广优质水稻生产搞好单农业的思考干春喜

12.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发展龙斌,雷建华

13.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粮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徐翠

14.对推动邛崃粮食产业科学发展的思考四川省邛崃市粮食局

15.浅析粮食企业安全管理郑元明

16.浅谈元坝区国有粮食仓储设施管理现状及对策马小平,王兴钊

17.粮食问题研究多措并举确保粮油质量安全梁彬

18.广安区粮食局六举措强化财务管理杨贤俊

19."粮食银行"惠及"三农"品种兑换方便农户四川省崇州市粮食局

20.对粮食基层企业秘书工作的思考汪铭国

21.全世界饥饿人口突破10亿

22.国家粮食局、农发行加强合作五类业务将获支持

谈谈对粮食安全的认识篇10

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贯彻落实好重要指示精神。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

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关于厉行节约、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论述上来,深刻认识制止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国际层面看,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粮食安全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增至2.65亿;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经合组织的报告也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可能会对全球粮食市场产生“历史性冲击”。这表明粮食安全在眼下是世界性的重大课题。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从传统美德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和精神永远不能丢。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全社会形成一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风气,十分必要。

二、突出宣传引导,切实培养节约习惯

虽然,我们之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做了相关工作,制定了有关实施意见,餐饮浪费现象有所改观,但就在疫情期间,一些地方浪费粮食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当前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就是继续拧紧公众节约粮食之弦,让节约粮食化为一种永久的风气。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各乡镇要在各村、社区主干道等醒目位置粘贴“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光盘行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宣传标语,大力营造文明用餐、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微博、微信等宣传载体,加大反对食品浪费宣传报道力度,弘扬先进典型,曝光浪费现象。发改委(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好每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做好“节约一粒粮”公益宣传,教育部门要加大学校反对食品浪费教育工作力度,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专题教育活动,将节约教育纳入课堂教学,有机渗透,全员育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面向职工、青少年、妇女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一批志愿者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酒店等开展文明就餐志愿活动,促进全社会养成节约习惯。同时,纪检监察机关要履行好监督职责,协调引导推动各方形成监督合力,对餐饮浪费等享乐、奢靡等“四风”问题要盯住不放,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

三、强化分类管理,倡导文明绿色餐饮模式

大力倡导文明绿色餐饮模式,我们要实行分类管理,切实抓好各个领域的用餐习惯。一是抓好公务活动用餐。整治浪费之风,养成节约美德,党政机关、党员干部示范带头,我们要严格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有关要求,严格接待标准,规范接待程序,积极推行简餐和标准化饮食,科学合理安排饭菜数量,确保公务接待热情、周到、节约。二是抓好单位食堂用餐。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党政机关食堂节约用餐制度,建立食堂用餐人员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做到按用餐人数采购、做餐、配餐。县委督查室要安排专人负责食堂巡视检查,对浪费行为给予批评教育。三是抓好学生文明用餐。当前各级学校都有食堂,学生在校就餐人数再多,要切实加强对学生们的宣传引导,不断增强学生勤俭节约意识,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倡导大家文明就餐、参与光盘行动,让更多的学生以实际行动杜绝浪费。四是抓好社会餐饮业管理。要向各地餐饮行业组织发出倡议书,将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为餐饮业常态化工作任务,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光盘行动”,要科学合理设计宴会菜单,要鼓励企业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服务,要合理调整菜品数量、份量等等,让节约成为全社会的“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