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发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8:44

旅游产业发展篇1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壮大旅游商品研发、销售,尽快扶持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旅游企业,促进我省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跨越,按照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四次全会精神,现就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大、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和九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势企业为重点,通过政策引导和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加快扶持和培育一批优势明显、带动作用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旅游骨干企业,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2012年,全省旅游总收入在*年基础上翻一番,实现旅游收入2500亿元,再上一个千亿元台阶。为实现全省旅游发展总体目标,要加快培育一批旅游骨干企业,抓好一批重大旅游项目。

(一)重点培育20家经营规模上亿元的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其中5家规模上5亿元;

(二)重点培育40家销售收入上亿元的旅游接待企业(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车公司),其中10家销售收入上3亿元;

(三)重点培育30家销售收入上3000万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其中5家销售收入上亿元;

(四)推动建设10个10亿元以上投资的重大旅游项目。

到2012年,通过努力,培育、扶持、发展一批核心竞争力强、扩张能力和区域竞争力、带动力强的旅游骨干大企业,大力培育一批成长型的中小企业群。

三、旅游骨干企业入选标准条件

(一)旅游骨干企业入选基本原则。

从旅游企业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管理团队和领军人物等3个方面进行分类综合评价(100分)。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诚信守法且综合评比位居全省同类企业前列(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的旅游企业,按照旅游企业自愿申报的原则,纳入扶持培育范围。

(二)入选分类培育旅游骨干企业标准。

1、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总分100分)。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30分):资产规模1亿元以上,3a级以上旅游景区(10分);旅游总收入超千万,排名全省前20位,年接待旅游者50万人次以上,门票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70%以下,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15%以上(10分);税收年增长14%以上(5分;文博类门票免费景区,利税按满分计);利润总额年增长15%以上(5分)。

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50分):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5分);经营模式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要求,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高(10分);有较强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有专业的客源市场研究团队,科研费用、市场研究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3%以上(10分);有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营销能力强、思路新、效果好,广告营销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20%以上(10分);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且逐年增长(5分);资源特色显著,开发潜力大,有一批新建、扩建的重大项目或联合重组对象作为支撑(10分)。

管理班子和领军人物(20分):管理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高(5分);企业领军人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市场洞察力敏锐、管理经验丰富,在其任期内或近3年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15%(15分)。

2、旅游接待企业。

(1)旅行社(总分100分)。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30分):资产规模1千万元以上,获得全国“双百强”旅行社、一级旅行社(10分);年销售收入全省排名前20位,接待国内游客30万人次以上、收入8千万元以上,接待入境游客7万人次以上、外汇收入900万美元以上(10分);税收年增长14%以上(5分);利润总额年增长15%以上(5分)。

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50分):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5分);经营模式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要求,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高(10分);有专业的客源市场研究团队,科研费用、市场研究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3%以上(10分);有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市场营销能力强、思路新、效果好,广告营销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20%以上(10分);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且逐年增长(5分);推出线路产品特色显著,有一批外联和内联对象作为支撑(10分)。

管理班子和领军人物(20分):管理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高(5分);企业领军人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市场洞察力敏锐、管理经验丰富,在其任期内或近3年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15%(15分)。

(2)星级饭店(总分100分)。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30分):资产规模1亿元以上,获得国家4星级、金叶级绿色旅游饭店以上(10分);年销售收入全省排名前20位,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10分);税收年增长8%以上(5分);年平均开房率达到70%以上(5分)。

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50分):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5分);经营模式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要求,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高(10分);有专业的客源市场研究团队,科研费用、市场研究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3%以上(10分);有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市场营销能力强、思路新、效果好,广告营销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20%以上(10分);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且逐年增长(5分);主题特色显著,有一批战略联合对象作为支撑(10分)。

管理班子和领军人物(20分):管理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高(5分);企业领军人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市场洞察力敏锐、管理经验丰富,在其任期内或近3年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15%(15分)。

(3)旅游车公司(总分100分)。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30分):资产规模2千万元以上,高档车辆占80%以上(10分);年销售总收入排位居全省前10名,总收入1500万元以上(10分);年税费(含规费)200万元以上(5分);年利润200万元以上(5分)。

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50分):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5分);经营模式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要求,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高(10分);有专业的市场研究团队,科研费用、市场研究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3%以上(10分);有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市场营销能力强、思路新、效果好(10分);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5分);主题特色显著,有一批战略联合对象作为支撑(10分)。

管理班子和领军人物(20分):管理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高(5分);企业领军人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市场洞察力敏锐、管理经验丰富,在其任期内或近3年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5%(15分)。

3、旅游商品企业(总分100分)。

经济规模和经济效益(30分):资产规模1千万元以上(10分);年销售收入全省排位前10名,生产性企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经营性企业在1500万元以上(10分);税收150万元以上,利润200万元以上(10分)。

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50分):有明确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5分);经营模式适应旅游市场发展新要求,实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信息化程度高(10分);有专业的市场研究团队,科研费用、市场研究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3%以上(10分);有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市场营销能力强、思路新、效果好,广告营销费用高于销售收入的20%以上(10分);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且逐年增长(5分);旅游商品突出地方(市、州或省)文化特色、传统工艺、民族民俗文化特色(10分)。

管理班子和领军人物(20分):管理班子结构合理、团结协作,整体素质较高(5分);企业领军人物有强烈的改革意识、锐意进取的敬业精神,市场洞察力敏锐、管理经验丰富,在其任期内或近3年企业销售收入或利润的年平均增幅不低于15%(15分)。

(三)申报审核程序。

1、企业申报。符合以上基本条件的企业,可自愿向企业注册地市(州)旅游局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报送企业基本情况、发展规划、主要措施等相关材料和报表。

2、审核。市(州)财政、工商、统计、地税、商务、经委和旅游等部门对申报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初审,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

3、审定公布。由省财政、工商、统计、地税、商务、经委和旅游等部门对申报企业复核,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定后对外公布。

4、动态管理。对入选企业主要指标进行年度考核,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增补,对不符合标准的予以淘汰,并取消享受相应扶持引导政策的资格。

四、扶持引导政策

经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核定的旅游骨干企业,均可享受下列优惠政策,成效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

(一)财税金融政策。

1、加大对旅游的财政支持力度。省级财政要按照财力增长逐年增加旅游发展资金。各级政府要根据发展情况加大对旅游发展的投入。

2、企业实施以下建设和开发的,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森林旅游、生态旅游及其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

3、依法享受其他税收优惠政策。

4、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旅游企业予以信贷支持。加快开发适应旅游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规范改制,通过在境内外资本市场发行上市,实现直接融资;积极支持旅游业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

(二)土地政策。

1、优先保障旅游企业重大项目用地。为降低旅游企业一次性投入成本,企业可以租赁方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旅游主管部门可根据发展需要,每年提出年度用地计划,由所在市(州)国土资源部门列入年度计划。

2、认真做好旅游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要将旅游景区的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对各地重点城镇的交通车站(场)的建设用地应当依法给予保障。对重大旅游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等确需调整土地规划的,应依法予以调整,所需耕地占用指标在市(州)范围内调剂解决。

3、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成片绿化用地,允许其非基本建设部分的土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且承包农户自愿的前提下,由用地者向集体土地所有者租赁使用。若涉及林权的,可依法按程序申办林权证。

(三)产业政策。

1、放宽旅游企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限制,在市级以上登记机关登记的母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000万元,有3个控股公司,总注册资本达2000万元以上,并向登记机关提交了逐步达到集团条件承诺书的,可先准予母公司注册登记。

2、允许新设立的旅游企业注册资金分期注入,分批到位,但注册资本必须符合相关行业规定,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民营旅游企业,注册资金可以在2年内分期注入。

3、各地择优筛选的重大旅游项目,经市级政府审核,可申报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并享受“四川省重大项目优惠政策”。

4、各级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符合条件的旅游开发项目,要在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本着提高效率,减化程序,改进服务的原则给予支持。需多个部门协调办理的,要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5、鼓励旅游企业低成本扩张,在收购、兼并、重组过程中涉及存量土地、房产转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变更权属,涉及的有关费用依法免交,在办理水、电、气及其他权证时,依法免收除工本费以外的其他费用;对兼并重组后取得重大成效,在全省有影响的项目,省政府给予支持;建立合理的地区利益分享机制,鼓励跨区域重组、扩张。

6、对旅游骨干企业,给予享受工业企业用电、用水、用气的价格政策。

(四)交通运输政策。

1、全省交通建设规划要重视旅游发展需要,积极为旅游发展服务。旅游通道沿线的标识标牌、紧急救援、汽车维修、休憩站点等设施中属于公路建设内容的可统一规划,一并建设。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中属于通往a级旅游景区公路的项目优先安排建设。

2、旅游客运汽车养路费、客运附加费的月缴费额度采取包缴的方式调整与周边省市基本持平,具体办理程序按《四川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108号令)等规章、政策执行。旅游客运汽车申请淡季报停的,其客运附加费的征收按《四川省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省政府108号令)等规定执行。对新增加和更新的高级旅游客运汽车,在3年内养路费、客运附加费按全费额的50%征收。

(五)奖励政策。

1、鼓励旅游企业创优。对新评上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经营性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评上中国白金5星级饭店,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首次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的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首次获得全国“双百强”的旅行社,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旅游企业在销售收入、接待人次、外汇收入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在资金扶持上给予倾斜。

2、鼓励开发和引进旅游大项目。对引进10亿元以上投资、且建成营运的重大旅游项目的市(州)政府,一次性补助100万元的旅游宣传促销费。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调整充实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对全省旅游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各地要相应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领导。

旅游产业发展篇2

这次大会的召开,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刚才,丁向阳副市长在报告中对全市旅游业发展作了全面部署,郭金龙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我们相信,这次会议将有力地促进****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并对全国旅游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借此机会,我谈一点体会和认识,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全国旅游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筹办奥运会七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旅游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拼搏进取,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为全国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纳入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统筹推进。适应旅游产业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最近,市委、市政府又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全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齐抓共管,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发展思路科学。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把旅游产业培育发展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以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城市、效区两个市场,切实加强区域合作的旅游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符合中央的精神,符合****市的实际,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发展成效明显。筹办奥运以来,****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从20年到20****年,全市旅游外汇收入增长了55.3%,国内旅游收入增长了98%,旅游业总收入增长了86%,20****年达2103亿元。目前,****旅游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6.9%,已经成为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对全国旅游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强。****各项旅游指标居于全国的前列,特别是入境外国人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全国第三位。****作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国际航空枢纽,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和集散地之一,旅游产业聚合度和市场化、国际化水平高,对全国旅游市场影响日益加大,对全国各省区市旅游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对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带动、促进作用比较明显。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交通运输业、商业零售业、金融服务业、邮电通讯业、文化娱乐业、住宿业、餐饮业、商务会展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发挥积极作用。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旅游业能够为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特别是****拥有深厚灿烂的历史文化和现化文明,发展旅游可以更好地展示、弘扬****独特的文化魅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旅游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消耗的资源、能源相对较少。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在资源节约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而且可以增强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改善民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旅游业的就业容量大、就业层次多、就业成本和就业门槛相对较低,适合不同类群的劳动者参与就业。发展旅游可以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对于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世界旅游组织的统计方法测算,我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与间接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4.9,这一比例在****还更高。据统计,****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34万,加上旅游间接从业人员,共达170万人,在全市就业总量中占18%,旅游成为全市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同时,发展旅游业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在推进****城乡统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涌现了一大批以民俗旅游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实现了就地转移就业。通过发展旅游,民生改善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有效应对当前金融危机。

(三)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扩大对外交往,提升首都城市良好形象。****是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在国家对外交往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特别是****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使****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大为提升。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不断提升****的城市竞争力、影响力。

三、期盼****旅游业发展为全国多出经验

当前,全国各地区、各行业正在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国旅游业面临着在加快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科学发展的紧迫任务。中央把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在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中更加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旅游业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金融危机对我国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其影响还在逐次显现。应对当前金融危机,保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扩大内需的方针,以国民旅游为重点,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促进居民旅游消费,同时,加大国际旅游市场开发,稳定旅华市场。

旅游产业发展篇3

关键词:大庆;旅游产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61-02

大庆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是我国最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之一。现辖五区四县,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70万人。大庆是一个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成为一座繁荣和谐的现代化城市。然而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同时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拉动内需、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城市影响,发挥积极作用。所以大庆力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一个“油经济”走向“游经济”。

1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

1.1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大庆土地资源储备充裕。大庆土地面积大,用地限制少,征地矛盾小,全市已辟建工业园区20个,规划面积560.33平方公里,大量工业用地有待开发;地热资源前景可观。大庆是国内罕见的大规模地热富集区,静态储量达3000亿立方米,而且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地热水出口温度在40℃—90℃之间; 草原资源十分丰富。大庆市草原总面积1034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32.5%,居全省第一位。年产优质牧草5亿多公斤,同时,是重要的北药药材供应基地;油气资源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巨大。大庆石油地质储量90亿吨,已探明56.8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17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可采储量3000亿立方米; 石化资源优势明显。拥有燃料成品油、油、腈纶纤维、油田化学品、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化工原料、化肥等石化产品生产基地,可生产5大类400多个品种的化工产品,石化产品精深加工原料充足;电力资源量足价廉。全市有13户发电企业,装机总容量为220.68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18%,充足的电力使得大庆的电价相对较低。

1.2独具一格的农业、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优势

大庆是全国重要的乳业基地、畜牧强市、绿色食品强市和水产品大市,有10大部级龙头企业、108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一方面,绿色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其种植面积达260万亩之多,是全国著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另一方面,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现“村村通公路”。同时全市形成了以奶牛和生猪、以大鹅为主的家禽“一体两翼”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大庆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享有“共和国加油机”的美誉。2006年,生产原油4340.5万吨,天然气24.5亿立方米,实现增加值1101.5亿元。到2011年原油产量仍可维持3600万吨,依然是全国最大的油田。另外,近几年来,对石化工业不断扩能改造,相继建成120万吨加氢裂化、80万吨乙烯、30万吨复合肥、20万吨高压聚乙烯等一批大项目。全市现有大中型石化企业14家,已形成集炼油、化工、化纤、塑料为主体的化工产业群。大庆的现代都市框架已经基本建成,形成了以铁路、公路和管道为主,水路、民航为补充的立体交通运输形式。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公路客运量787万人,客运周转量73220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50512.5万吨公里。大庆还有肇源松花江航道140多公里。大庆市基本实现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农村客运公交化”的格局。

1.3众多的旅游景观

目前,大庆市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六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发展,大庆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地方,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同时,以“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大庆市旅游形象早已被整体定位,石油文化游、民俗风情游、湿地景观游、城市风光游、地热休闲游,已经唱响黑龙江,辐射东北,走向全国。57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有被列为国际旅游景点的中国最大的石油科技博物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标志大庆油田诞生的松基三井等景点,可以使游人直观感受厚重的石油文化;另外,像草原赛马、水上狩猎、参观民族博物馆等旅游项目,可以使游客亲身体验民族风情;扎龙自然保护区观光、人居生态村休闲、野生动物观赏等旅游项目,可以使人们尽领神奇的湿地景观;“中国温泉之乡”林甸县地热资源丰富,温泉水质好,适合养生休憩。这些旅游项目备受青睐,使人们欣赏东北大秧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演出的同时,也能体会到生态观光的乐趣。

2大庆市发展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2.1旅游经济总量不足,旅游资源优势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黑龙江省经济结构中旅游产业收入所占GDp比重不足9%,大庆市旅游营业收入所占大庆GDp比例更是不到全市GDp的4%,旅游收入少,处于下游水平。同时,尽管大庆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然而,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产品开发仍以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为主,整体规模较小。缺乏旅游拳头产品一直是制约大庆市旅游业发展的难题。虽然大庆市已将旅游业作为接续产业之一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不强,目前大庆市旅游营业收入还不到全市GDp的1%,旅游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

2.2旅游地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缺乏旅游特色产品

目前,大庆的旅游品牌还不够响亮,大庆的旅游资源与周围地区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同样的老工业基地和温泉之景很难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与齐齐哈尔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相连的湿地资源的价值也大打折扣。“大庆只是一个油城”的城市印象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石油文化、生态湿地、特色温泉”三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国际国内知名度还不高。另外,大庆旅游特色商品也是严重匮乏,大庆市旅游产品开发80%左右是人文类产品,自然类产品少。旅游项目缺乏参与性,体验型的产品更少。因此大庆既没有叫的响特色饮食,如武汉的鸭脖子、哈尔滨的红肠,也缺乏独具地方特色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比如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

2.3与旅游相配套的设施不健全

与大庆市的旅游业发展的相配套的设施滞后。其一,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饭店结构不合理,片面追求建设高档饭店,一般旅游饭店数量相对较少。景区停车场、厕所、旅游路线和景区内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配套功能不强。再者,旅行社发展缓慢,内容单调。由于大多数景点都是静态的、非参与性的景观,内容比较单调,让人流连忘返的特色旅游尚未形成。缺乏强吸引力的旅游精品,不能给游客以鲜明的旅游形象。其三,高质量的旅游人才匮乏,目前,全国旅游人才教育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据统计,当前全国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人以上,而全国旅游专业毕业生每年不足50万人市。大庆市从事旅游业有各种人员大多是边学边悟、半路出家,复合性旅游人才太少,一定程度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3大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3.1建立农村旅游、都市旅游、工业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业体系

大庆市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应注重组合旅游产品开发,将农村旅游、都市旅游同工业旅游结合起来,而不仅仅是单项旅游产品开发。大庆是一个“油”城市,发展工业强市的同时,大力开发工业旅游资源,开辟参观通道和参观区点,加强度假村、湿地等旅游景区的开发。在完善旅游产业体系的同时,可依据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打造生态湿地、特色温泉、石油文化三大品牌,建设龙凤湿地游客中心、北国之春温泉城、世界石油公园。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促进旅游企业集团化、多功能化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合理整合旅游资源,大力开发客源市场,促进大庆市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

3.2加大旅游地品牌力度宣传,提高旅游商品开发力度

大庆可以借助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方式加大对其旅游产业品牌力度的宣传,强化大庆的旅游地形象。在大庆电视台、油田有线台天气预报栏目做主要旅游景区的广告宣传,在大庆电视台开通旅游专栏,在广播电台开辟旅游频段,在《大庆晚报》、《都市生活报》等设立旅游专版,重点宣传大庆旅游景点。在向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中,应该注意与旅游门户网站的合作,比如携程旅游、芒果网、驴妈妈等,借助这些知名的旅游网站,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大庆旅游的特色。大庆市还可以利用名人效应,挑选出一位时尚前卫、具有亲和力及内涵的旅游城市形象大使,从而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一面展示给消费者,也可以借助各种节日来宣传旅游景点,使游客逐步实现对大庆市“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同时,大庆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有待于进一步开发。旅游商品的开发包括产品的设计、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物流运输、订单处理直到销售及服务等的一系列环节,其中更关键的是在于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三大环节,大庆市的旅游商品的开发应依据旅游形象的定位,按照地方性、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等原则,重点设计与湿地文化、温泉文化、石油文化相关的旅游商品,促进大庆市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体验型转变。此外,可设立“大庆旅游商品开发基金”,组织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在适当的时机可考虑举办旅游商品展销会、建设旅游商品市场或旅游购物街等,促进大庆市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以推动大庆市旅游产业的深入发展。

3.3优化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为了促进大庆市旅游业的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各种设施也应健全。一方面,完善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优化旅游饭店结构,合理的建设不同档次的饭店,以适应不同经济能力的游客;另一方面丰富旅行社的内容,加强旅行社的信息化,以便于国内外旅游者对中国大庆市旅游信息资源的查询,快速了解大庆市的旅游信息。同时,大庆要把对内培养和对外引进旅游专业人才相结合,组建旅游学会,创造有力于优秀人才施展才华的条件和氛围,从而逐步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软环境。

参考文献

[1]徐澈.河南省“旅游立省”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商贸,2011.

[2]陈丽威.黑龙江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开发对策[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2).

[3]李冬霞.大庆市旅游资源开发[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旅游产业发展篇4

旅游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已经和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永远的环保绿色产业”、“国民经济提升的催化剂”。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创造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部门已超过110个,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零售业的贡献率超过40%。因此,很多地方将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加大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国内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竞争愈来愈激烈。但国内旅游产业整体水平较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可以说,要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分得“一杯羹”,机遇与挑战并存,前景和难度同在。

有人说:____东北无旅游。虽很笼统,但从全省来看,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性产业。横向比较,昭通市的旅游业发展,与____西黄金旅游地“第一军团”相比,仍属于“欠发达”地区,还属于“藏在深闺无人知”。目前,____县位于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靠后位置,处于“创业”阶段。

____的旅游开发思路提出较早,但起步较晚,至今尚未形成规模。1986年,国家将旅游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就曾有人提出开发____旅游,受认识和经济基础不足的制约,未能引起重视。____年,云天化厂曾计划在峰顶山建职工疗养地,但因故未搭成协议,这算是____发展旅游的起步。1994年、1995年各乡镇纷纷推出自己的旅游项目,县文体部门对____坪森林资源、中岭九老洞溶洞、铜厂三河坝瀑布等旅游资源进行了考察和论证,旅游发展成为当时____的热点话题。到1997年县内个体户首次对峰顶山、二十四岗进行旅游投资,开设餐旅、休闲、娱乐项目,____旅游业开发正式进入实质性阶段。2003年,县委十届二次全会提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奋斗目标,首次将旅游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同年12月,成立____县旅游局。____年,启动____县旅游规划编制工作。众所周知,受交通不便、移民工作等因素影响,____县旅游业发展进程缓慢。

去年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了“1245”发展思路;刚刚闭幕的县委全会,又将今年确定为“旅游突破年”。围绕旅游发展战略定位,从去年开始,全县旅游业发展全面提速,进入了快车道,如县城绿化亮化、公路沿线房屋量化、面山绿化等项目快速推进,围绕旅游要素培植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将立足“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筹办“两赛一节”(龙舟、垂钓两大赛事和美食节)活动,大力发展水上娱乐项目和乡村旅游。在今年全市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金沙江高峡平湖旅游线建设,把水富、____、永善、巧家4个县作为串珠状连接起来,重点打造好水富邵女坪和____新城、湖心岛、金山寺。积极申报金沙江高峡平湖皮划艇、龙舟赛等“水上运动”项目,力争打造成中国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一是旅游业的发展要素极不完善。集中表现为“游、购、娱、食、住、行”旅游六大要素处于培植阶段、十分薄弱、配套滞后、结构失衡。如交通不便,旅游酒店凤毛磷角,景点还未形成线路,等等。

二是旅游产品的品种结构过于单一。____旅游发展规划曾提出了____十大旅游项目,即:享水上娱乐、探原始森林、赏金江奇石、走石龙老街、望长江东转、登观斗佛山、游马湖遗址、品茶马文化、观____含笑、揽峡谷风光。尽管当前提出了“水上游、城中看、山上玩、乡村吃”的思路,但总体上看,旅游产品仍以观光型为主,结构单一,内容不够丰富和多元。

三是旅游景区、项目对游客缺乏吸引力。目前____的旅游景点,既非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又非我有人无的独具创意的特色旅游项目,走的大众旅游路线,同质化严重,难以提升知名度,很难激发中远程游客专程前来旅游观光的兴趣。

除去政府政策性支持,政府强势主导等因素,但就旅游业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我们面临着较多的机遇:

中国人口基数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而旅游成了满足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径,潜在的旅游市场巨大。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蛋糕越做越大,竞争也越来越强,但我国旅游业发展整体水平偏低,旅游如同走马观花,停留在感官体验上,无法给游客带来高品质精神享受,很多游客返程后都感到身心俱惫,该有的身心愉悦、心旷神怡的感觉荡然无存。在看似繁荣、竞争激励的旅游业发展背后,依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此,国家提出旅游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步伐,云南省提出了旅游“二次创业”,这是全国全省旅游业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的摸索期、调整期,也是给我县旅游发展留下的较为难得的取得突破、追赶跨越的一段黄金期。

休闲旅游,简而言之,是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不仅是游山玩水,简单地“放松放松”,与传统旅游相比,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对传统的旅游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做了新的延伸,更多的是建立在旅游基础上的行为情趣,以达到丰富人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目的,满足实现人类普遍存在的求知、求乐、求健、求美心理。休闲旅游是传统旅游的升级版。____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湖滨新城及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具有发展休闲旅游的潜力和条件。加之,县委政府提出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湖滨生态园林城,抓住了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当前生态游方心未艾,若能扬长避短、避开竞争激烈的观光旅游市场,将目标定位于休闲旅游,将____打造成为休闲旅游的终点站、目的地,而不是观光旅游的“中转站”,完全可以在休闲旅游上大做文章,并将大有可为。

旅游业发展必然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也是艰难的创业过程。____旅游资源不具有先天优势、也具有垄断性,更不具备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资源,因此,必须要走一条新路,经过科学合理的资源整合和开发,精心的包装以及有效的推广,使其成为标志性产品进入市场并形成品牌。从内生资源来看,有峡谷风光、万里平湖、魅力新城,有原始森林、良好生态;有历史遗址、人文景观等;从地理条件上看,处于川____黔大旅游格局的规划区、两个电站的中心区、蜀南竹海等热点旅游的辐射区。从外地发展经验来看,依靠培植旅游资源,形成的特色旅游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如蜀南竹海。从发展要素上看,科技的元素投入使用,及文化与科级的对接等模式,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兴旅游地发展项目的选择之一。

旅游业是一项高投入产业。尽管大投入不一定都会有大产出,但大产出却多是以大投入为前提和基础。就____现状,必须把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

一是合理配置旅游要素。要立足实际,突出对旅游交通、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等薄弱环节的支持、扶持力度。一方面,要针对性地制订优惠政策,抛出橄榄枝,引导调控、鼓励支持各类资本、各种人才进行旅游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另一方面,要按照“规范”与“发展”并重的思路,扶持壮大一批实力强、管理好的旅游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填补行业真空地带的旅游企业,推动旅游六要素之间以及同要素的不同结构的合理配置,实现整体结构的优化。

二是开发创新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特色鲜明、内容多样、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____具有人文、山水和环境资源相得益彰的整体优势,尤其是群山环抱、高峡平湖、魅力新城和谐搭配的美丽景观,必须依托现有资源,立足一盘棋的整体思路,以“大旅游、大产业”来规划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不同主题、不同思路进行不断整合,推陈出新,深度开发特种和专项旅游产品,“做优旅游特色、做强核心景区、做响旅游品牌”,坚决避免旅游设施低水平、重复建设。

旅游产业发展篇5

文化和旅游具有天然的耦合性,文化能够提升旅游的内涵,旅游可以为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因此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将成为一种时尚。目前,以文化旅游城市定位的商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并未深度融合,文化中的旅游和旅游中的文化都有不足。主要体现为:没有打造出标志性的文化符号,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整合,对商丘文化的内涵挖掘深度不够。由此,未来商丘旅游业的发展要注意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标志,在文化景区做好旅游服务建设,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实现集聚式发展,对商丘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

关键词:

文化旅游;商丘古城;产业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

商丘是中国旅游活动的发祥地,在旅游史上是浓重的一笔。然而,今日的商丘旅游业却困难重重,对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提高的贡献很有限,游客来源单一,数量不足。从客观的自然资源来看,这里是豫东平原,没有风景如画的山水风光,也没有奇特的地质地貌等。但是,商丘却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各种人类文明文化的遗迹众多,有些还是独特的。因此,作为中国旅游活动发祥地的商丘如果想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就必须紧紧抓住自己的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旅游事业。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耦合

文化和旅游原本是融为一体的,旅游本身是为了欣赏和体验异地的文化,在异地文化的哺育下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发现自己,发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文化就是旅游的根本所在,如果天下文化同一,我们就没有必要外出旅游了,也就失去了外出游玩的动力。然而,在现代资本逻辑的驱使下,文化和旅游却发生了分离,形成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文化成了贩卖的商品,越来越庸俗化、破落化,旅游成了吃喝玩乐的代名词。[1]文化不再被敬重,仅仅为了“到此一游”,我来过,我又走了,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旅游成了仅仅能满足自己的“感官欲望”、带来物质享受的事物,它的精神需要慢慢在消退。如此一来,旅游的意义终将失去,人们也会失去旅游的兴趣,使旅游变成一种十分疲劳却一无所获的行为。这既对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也会对旅游业产生深远影响。于是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提出了文化旅游的概念。文化旅游这一概念,一般认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希肯特•格波特提出来的,在他们看来,文化旅游应该是一种新的、独特的旅游理念,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历史故事和历史遗产,体验别家的文化文明的生活和思想方式。[2]这一概念和观念一经提出,便产生了重大反响。使人们再次思考文化和旅游的融合问题,或者说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问题。人们确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提升旅游素质、提高旅游内涵和韵味的重要内容,旅游和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的关系。”[3]因此,实现两者的融合,对两者的发展都有好处,是两者未来发展的应由之路。其实,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天然具有耦合性。旅游产业在文化产业的支撑下,可以使其内涵得到丰富,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品质升级。从实践来看,文化在旅游上不是一个有经济效益的产业,它带来的主要是门票收入,这种收入是非常有限的,也难以带动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难以带动周围居民收入的增长。但是文化却可以带动旅游产业,甚至带动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河南省开封市为例,该市原本旅游资源乏力,在自然资源上,既没有奇山,也没有秀水,只是北方平原上的一个城市,种着和其他北方城市一样的农作物。但是,它有历史和文化,曾是七朝古都,尤其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北宋曾定都于此。开封就以宋文化为主体,重建和修复一系列承载着宋文化的古代建筑,开封府、大相国寺、包公祠、清明上河园、天波杨府等,成功开辟了自己的旅游业。在2016年春节,其旅游业非常红火,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值,以至于其市长感慨,好像中国人都去开封过年了。旅游产业是不能没有文化的。连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云台山风景区也都在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文化意义。“竹林七贤”“太极文化”“宗教名山”“汉献帝避暑台和陵墓”等都被发掘出来。文化可以给旅游注入生命内涵,使人和旅游景区融为一体,在旅游中思考人自身,反省人自身,从而可以得到耳目之娱之外的收获,也会使人们多次重返,成为“回头客”。同时,文化产业如果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可以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经济支持,从而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挥更大的价值。旅游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形势看好。并且其成本不像其他产业那么高,但收益却超过其他产业,而且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到其他地方去旅游,感受异地的风土人情,体验另一种生活式样。有了旅游业的收入,文化遗址、文明遗迹等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修复,同时增加新的文化设施。

二、商丘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商丘地处河南省东部,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史料记载,距今约有5000年的文明史。正因如此,商丘在199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拥有众多的文化旅游资源,行走在商丘,处处可以感受到人类文化文明创造的“痕迹”,从远古时期直到近代,绵延不绝。在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商丘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他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更多。从文化的精神类型来看,文化更是丰富多彩,具有多样性。这里汇聚了火文化、商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儒家文化、木兰文化、黄河文化、音乐文化、戏曲文化、根文化、运河文化、书院文化等,应有尽有,可以看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浓缩版。因此,商丘是一个文化大市。但是,商丘却不是一个文化旅游强市,其文化中的旅游和旅游中的文化都有不足,两者没有深度融合,没有产生很好的效果。

第一,商丘文化旅游缺少一个标志性符号。如前所述,无论从物质文化遗产还是精神文化遗产来看,商丘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众多,具有多样性和缤纷性。然而,这么多的文化资源中,哪一种是商丘文化旅游的标志,却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商丘商文化很独特,商丘是商业、商品、商人的发源地,是华商之都。但是定位成商文化却有自己的困境。一方面,商丘的商业并不发达,经济不强,难以支撑起一个“模范商业城市”的称号;另一方面,商业文化难以把握其历史性,商业往往和追逐利润相关联,容易让人产生不好的联想,商业在历史上和文化结合不强,难以凸显出文化的历史性。火文化虽然在商丘文化中也比较独特,但开发价值有限,操作性不强,除了“钻木取火”,很难发掘出更多的文化内涵。儒释道宗教文化,商丘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其寺庙等在国内知名度不够,难以“叫响”。其他文化也都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困境。以至于媒体上对商丘文化旅游的称谓出现多种,如“商文化”“殷商文化”“豫东平原文化”商宋文化”等。[4]

第二,商丘文化旅游中旅游产业服务支撑乏力。从整体来看,商丘文化旅游还主要处于“看景”阶段,走马观花,看完即走,所以来商丘的游客多是短途游,以半日游和一日游为主。其游客来源以商丘市以及周边市县居民为主。商丘市区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商丘市南,包括古城、燧皇陵、商祖殿、宋国故城、张巡祠等。这些地方住宿、饮食、购物、交通、休闲娱乐均发展滞后。内部及周围没有成规模的酒店、饮食文化长廊、购物中心、娱乐休闲中心,交通也很不便,甚至晚上出租车都不愿意过去。这就导致人们在此看景,还要去别处住宿、饮食、购物和休闲娱乐等。即使以整个商丘市的服务业来看,游客也难以享受到满意的旅游服务。调查显示,游客对商丘旅游服务的满意度不高。[5]

第三,商丘文化旅游主要以分散经营为主,缺少整合。商丘文化景点基本上都是分散经营、各自管理。城墙城楼、应天书院、归德府文庙、张巡祠、燧皇陵、商祖殿等,每到一处都要购买门票,给人的感觉这些文化资源就是为了卖门票的,门票收入是商丘文化旅游的主要收入来源,严重制约了商丘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的真正经济价值、收入来源在于服务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比如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对这些文化旅游资源缺少整合和集聚就难以做大做强。

第四,商丘文化旅游缺少深度发掘。目前商丘文化旅游主要局限于对一些古代遗址的重建和修复。但对其深层意义发掘不够。文化旅游主要不在景上,而在文化上,必须让游客通过看景,体会到其深度文化。文化的意义在于对人的一种自觉和注解,也即认识我们自身。每一种文化,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理解人、诠释人。以商丘古城为例,它就蕴含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含有对人的深刻诠释。它又名“八卦城”:外圆内方,代表天人合一;城内街道呈棋盘式布局,共有93条街道,9为“极阳”之数,3寓意圆满和谐;东西南北四城门,南北相对,东西相错,体现出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原理。如果仅仅是游客在城内浏览一圈,没有导游讲解、没有大屏幕展示等,人们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这是五百年前的城墙,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真幸运。除此以外什么都没有。商丘文化旅游缺少人才支撑,既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旅游从业者文化水平也有待提高。

三、商丘未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基于前述,笔者建议,在未来发展中,商丘文化旅游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炼出自己的文化产业标志和品牌。旅游产业和任何服务行业一样,也需要自己的品牌,打造出自己独特的标志。旅游产业若想做大做强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和标志,使人们在想体验某种文化旅游服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地方。以文化旅游定位的城市商丘,当然应当在自己文化资源中提炼出自己的品牌和标志。如前所述,商丘文化旅游中这一点还没有实现。笔者认为,商丘文化资源中最吸引人的、最独特的是古城文化,其古城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商丘古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011年,商丘古城曾荣获“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排行榜”第1名。商丘在古城资源上,除了现有保存完整的建于明正德年间的归德古城外,在古城周围还层压着古宋国都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城以及北宋南京城等。借助这些旅游资源,商丘可以打造“中国古城博物馆”,让人们不出商丘,就可以完全领略中国古城文化。

第二,在商丘文化旅游产业带,即商丘古城、燧皇陵、商祖殿、宋国故城、张巡祠等附近,开发建设旅游服务产业带,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住宿餐饮服务、休闲娱乐服务、购物服务等。使游客在此既可以领略商丘悠久深邃的历史文化,也可以尽享舒适便捷的住宿、商丘独特的美食;在旅游中既可以实现休闲放松的效果,同时还能买到独特的旅游纪念品、特产以及其他各种优质商品。这样的规划具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大大拉长商丘文化旅游的产业服务链,增加文化旅游的附加值;二是可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要,使游客享受到优质的旅游服务资源,甚至带来“回头游”;三是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此的深度融合,还可以带动周围居民的产业开发,有利于建设美丽乡村,缓解很多农村问题,比如“三留守”问题,周围居民在家就可以实现致富的愿望。

第三,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建立文化旅游集聚模式。如前所述,商丘文化旅游资源主要以分散经营、各自管理为主,导致难以做大做强。商丘在文化旅游上完全可以采取集聚发展模式,充分整合资源,实行规模发展,互相支撑和合作。从内部来说,完全可以把古城旅游区、燧皇陵旅游区、商祖殿旅游区、宋国故城旅游区等联结起来,变成一个景区,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实现“一票通”,各景区之间开通便利的旅游观光车;还有商丘市区的这些文化资源也可以和永城芒砀山文物旅游景区整合起来,建立一票通、通班车等系统,实现对于非自驾游的便利。从外部来说,商丘应该实现和周围相关旅游城市的合作,比如优惠共享、市民待遇,这样对这些城市的居民以及来此旅游的游客都会有吸引力。当然,这些城市之间也可以互相扶持,相互宣传。比如开封、洛阳、安阳、许昌、平遥、枣庄等,这些景区都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甚至都以文化旅游为主,但是其文化特点和风格却相异,可以实现互补。

第四,建立文化旅游的人才队伍。商丘在教育方面也不是一个强市,虽然其境内坐落有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学院、商丘工学院三所本科院校,但层次不够,至今都没有实现硕士授权点的突破,引进人才不足。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需要有专业的人才相匹配。商丘可以专设一个历史文化研究机构,比如“商丘历史文化研究院”,从事对商丘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保护、开发、宣传推广、召开相关学术会议等,加大这方面的人才引进。一个地方的文化层次是由该地方的教育科研层次支撑的,一个以文化旅游作为旅游开发主导的城市必须提高自己的文化层次。

总之,商丘在开发文化旅游上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文化资源丰富且又独特。在文化旅游发展十分迅速的今天,商丘应该抓住机会,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对旅游的底蕴支撑,旅游对文化保护开发的经济支撑,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作者:葛宇宁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侯菊英.抵制旅游低俗文化之风的对策思考[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85-289.

[2][美]罗伯特⋅麦金托什,夏希肯特•格波特.蒲红,等,译.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5:67.

[3]卜伟.浅谈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建设[J].中国商贸,2010(4):124-125.

[4]朱智慧.商丘商宋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55-57.

[5]蒋丽君,方宏杰.商丘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5-58.

旅游产业发展篇6

今天,在党的*刚刚胜利闭幕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共商*旅游产业发展大计。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国家旅游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为*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全省广大旅游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根据本次旅发大会“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创新机制、加快发展”的主题,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推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讲五点意见。

一、大力发展旅游业是我省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第*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总书记明确讲,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年春节期间,总书记在我省视察工作时要求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我们正处在人类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从工业现代化向生态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我省虽然在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水平较低,但发展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机遇,加快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那么我们将有可能从工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直接进入生态现代化这个人类现代化进程的最新阶段,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特点,被公认为绿色产业和无烟产业,并成为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的新兴现代产业。我省是一个生态保存较好的省份,自然风光优美,气候四季如春;我省又是一个充满人间传奇的地方,从原始社会到今天,各个历史阶段鲜活的文化遗存和原生文化形态都保留完好,无论本土还是外来、汉族还是少数民族、远古的还是现代的,不同的文化角色同台竞演,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在我省,发展旅游业不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然选择。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将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下一步,我们在继续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将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努力促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全面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我省制造业当前有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要将旅游业发展与特色农产品加工、民族工艺品开发等行业结合起来,形成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

在游客连续几年急速增长的情况下,当前特别要讲处理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保护中适度开发,通过开发促进保护,从而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使旅游业发展符合建设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进一步推进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的生态重建,切实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把因旅游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大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防止旅游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对民族文化造成侵蚀,使我省宝贵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二、实施精品战略是促进我省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我省旅游资源富集,几乎每个县都具备一定发展旅游业的条件,但旅游业发展有其自身规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能盲目地全面铺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使各种节奏都在加快,游客一次出游在一个地方逗留不可能有太长的时间。据统计,*年来黔旅游的境外海外游客在我省平均逗留时间仅为2.24天。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游客不可能游览太多的景点,我们必须把最精彩的风景展示给游客,这样才能够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同时,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省份,我省财力有限,必须坚持分期、分批的原则,将有限的资金和相关资源集中配置到资源禀赋最好、开发潜力最大的景区,才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我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自然风光也好、民族风情也好,我省一些地方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如果没有选择地进行全面开发,将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旅游产业内部的产业趋同,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我省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实施旅游精品战略,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切实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一是要在全面深入分析我省旅游资源赋存情况的基础上,合理确定优先开发的重点景区。近年来,我省把黄果树、黎从榕和荔波确定为全省优先开发重点旅游区,通过努力,这三个旅游区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黄果树风景区已经初具规模,蔚成气候;随着申遗的成功,荔波的游客也呈大幅度增长。下一步,在继续抓好这三个重点景区开发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选择几个特色突出、开发条件好、开发潜力大的景区,由省里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实施精品战略并不是除了几个精品之外,其他景点失去开发建设机会,而是有计划地一批又一批地开发建设精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到全面开发建设而又全面变成精品。二是要坚持分时、分级、分档的原则。分时,就是要明确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时序,分期分批进行开发。分级,就是要明确省、地、县三级政府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不同职责,明确哪些景区该由哪一级政府来重点支持、在省级重点景区开发过程中各级政府该履行什么样的职责。省级政府一方面要集中力量抓好全省重点景区的开发,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树立一批样板,对全省旅游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分档,就是要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开发不同类型和档次的旅游产品,使游客能够各有所乐。三是要高起点做好规划。作为精品来打造的景区,应该具备国际水平。为此,在制定规划前,要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了解世界范围内最高水平的类似景区的建设情况,学习别人的方法、吸取别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规划和建设水平。规划制定好后,应该分期实施、逐步完善,先把有条件开发的景点和有条件做好的事做精做好,暂时不开发的地方必须严格控制,不能贪多求快,最后对资源造成破坏。四是要整合部门资源,集中投入,配套建设。支持旅游业发展的各类资源都要集中配置到精品景区中去,加大投入强度,务求尽快见到成效。同时,要从交通、住宿、餐饮以及邮政、通信等公共服务方面,配套建设完备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基础设施,使游客能够享受到周到、便捷的服务。当然,景区建设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要由政府来做,一些可以市场化的项目,应该改变投入方式,建立融资平台,引进外来投资者参与建设。但在对旅游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不能饥不择食,一定要引进有资质、有实力、上档次的战略投资者,否则同样会对宝贵的旅游资源造成破坏。五是要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坚持“全省统一规划,属地行政管理,部门行业指导,企业自主经营”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旅游行政管理中各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切实提高政府对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激发旅游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活力。六是要集中力量对精品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介,大力开拓客源市场。特别是省有关部门在致力于打造“*旅游”这一整体品牌的同时,要把全省重点旅游景区作为旅游宣传推介的重点,切实提高其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

三、完善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城镇体系是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发达的旅游业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在这方面,黄果树景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清镇至镇宁高速公路修通之前,黄果树景区每年接待游客人数一直在100万人次以下,高速公路修通之后,*年当年就突破了100万人次,*年和*年又先后突破了200万人次和300万人次。除了黄果树以外,交通问题仍然是制约其他景区、景点发展的“瓶颈”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一些同志主张多建机场,多建机场是必要的,也的确是好事,我省还有很多支线机场需要建设。但机场建设计划、建设资金投入都要排队,不可能一下都有机场,并且目前因为投资不足和支线机场航班有限,单靠支线机场解决不了多少客流问题。支线飞机一个航班也就相当于一个大巴的载客量。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重点还得靠高速公路和快速铁路。从地图上看,我省东西长595公里,南北长509公里,贵阳在中间,只要把贵阳机场建好,再将贵阳与各市(州、地)中心城市和各个重点景区用高速公路连通,贵阳到各个市(州、地)最多就是三个小时左右,旅游交通同样会很便捷。去年下半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重大决策,这对我们开拓珠江三角洲广阔的旅游市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这两条快速通道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富集,应当紧紧抓住机遇,进一步理清本地旅游业发展的思路,使这两条快速通道真正成为观光路、致富路。明年,我省还将调整全省高速公路路网规划,我们将力争使所有重点景区都有高速公路连接。可以预见,随着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我省旅游业发展将呈现出新的格局。

旅游城镇是游客的集散地和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中心,一个特色突出、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旅游城镇,将会为当地旅游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省城镇化水平较低,旅游城镇的建设尤其滞后,更需要把构建完善的旅游城镇体系作为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加快旅游城镇建设必须坚持原生态的原则。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在于青山绿水,而原生态的自然风貌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特色和魅力所在。比如荔波,我们将其称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如果我们把原生态破坏了,把穿城而过的樟江两岸都变成长城一样的挡土墙,把所有的平地都变成钢筋混凝土组成的构筑物,那么绿宝石也就没有了,荔波也就不能称为荔波了。加快旅游城镇建设必须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旅游城镇更需要以鲜明的文化特色来吸引四方游客。我省拥有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和绚烂多姿的民族文化,我们要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到城镇规划的理念中去,融入到城镇建筑的特色中去,融入到城镇生活的氛围中去,融入到城镇居民的精神中去,使旅游城镇成为*文化特色的精华和缩影。加快旅游城镇建设必须要有完善的服务设施,让旅客享受卫生舒适的住宿、特色可口的餐饮、安全便捷的交通、丰富多彩的娱乐,这些都是我们留住游客的秘诀所在。加快旅游城镇建设,还要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旅游城镇要坚持以旅游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并附加发展生态农业以及没有污染的食品加工业和旅游商品加工制造业,对于那些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大的资源型产业,应当逐步弱化。荔波是当前我省旅游城镇建设的重点,今年9月召开的第146次省长办公会就荔波县城的城镇规划和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希望省有关部门、黔南州和荔波县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科学编制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努力把荔波建成独具特色的国际性旅游城市。

四、优质规范的旅游服务是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旅游业是涉及众多服务领域的服务业,只有优美的景观,没有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就不可能有竞争力。这些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省旅游服务质量得到不断改善,但从总体上来看,特别是同周边一些省区相比,仍需要进一步提高。一是要努力为游客提供优质的生活服务。在住宿方面,我们可以搞各种档次的宾馆、旅馆、民居旅舍,但是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设施。在餐饮方面,安全卫生是前提,在此基础上,一方面要努力体现地方特色,让游客充分领略我省的饮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有咖啡馆、酒吧等一些与国际接轨的饮食服务。在交通方面,既要有通畅的外部交通,还要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便捷的景区内部交通体系。二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特别是导游人员队伍。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直接与游客打交道,为游客服务,是*旅游的窗口,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我省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一方面,要加强对导游等旅游服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水平,自觉抵制各种行业不正之风。另一方面,要加强职业准入管理和从业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特别是随着境外和海外游客的不断增加,我们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外语水平的导游人员。三是要加强行业标准建设。有了行业标准才能够进行规范管理。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产品建设和管理的地方标准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住宿、餐饮、消防、导游等方面的行业标准,使我省旅游业逐步走上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发展的轨道。四是要深入开展规范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工作,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抓好导游服务监管和购物环境治理,严厉打击违反旅游合同和同业诚信公约等各种欺诈行为,为游客提供一个轻松、诚信的旅游环境。

五、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是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的

旅游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我省有2800多万农村人口,其中低收入人口和绝对贫困人口超过700万。自然风光留存较好的地方,往往是开发程度较低的地方,同时也是农村困难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发展旅游业是帮助这些地方的群众实现增收的有效途径。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通过发展旅游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途径:一是通过培训,使一些具备一定素质的农民直接从事导游等旅游服务业;二是景区内部和景区附近的农民可以从事为游客提供服务的餐饮、住宿、商贸、运输、表演等服务业;三是充分挖掘民族民间工艺,使农民群众通过参与旅游商品的开发与生产实现增收;四是一些农民群众虽然从事种养业,但可以通过为景区提供农产品,扩大自己的产品市场。

通过发展旅游业帮助农民实现增收,关键是要寻求一种有效的产业开发模式,使更多的农民群众参与到旅游业发展中来。这些年的实践表明,乡村旅游正是这样一种能够带动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旅游开发模式。发展乡村旅游既可以使农村贫困群众“离土不离乡”地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拓宽增收门路,又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交通、文化等基础设施,还能够加强这些地区的群众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据国家旅游局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的乡村旅游景点,可以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就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目前,我省开展乡村旅游的村寨已达到3000多个,近18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并涌现出了一批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典型例子和成功模式。下一步,我省乡村旅游业发展应当在标准化、规范化上下功夫,通过样板示范,不断提高乡村旅游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之在加快我省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旅游产业发展篇7

2006年7月份,省政府成立了长白山开发与保护管理委员会,对我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重新分割,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这是在新形势下,我市旅游工作面临的新课题,综合分析看,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对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机遇角度看,一是长白山管委会的成立和组建,打破了多年来存在的体制障碍,由长白山开发的条块制约转变为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开发。既有利于保护资源,又有利于打造全国闻名的旅游风景区。二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风景区进行了统一规划,加大了统一开发力度和建设步伐。同时,管委会还将对长白山的冬季冰雪旅游作深度开发,这也将打破长白山旅游的季节,使长白山旅游逐步走向春夏秋冬四季游。这将使长白山风景区的面貌发生新的变化,长白山的旅游开发将在短时间内出现一个新的开发建设高峰。三是长白山区交通状况的改变,将进一步拉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长白山机场已经破土动工,两条铁路、两条高速、一条环山公路已经全部立项,并将在近期内陆续开工。这将从根本上解决长白山旅游的交通瓶颈问题。四是长白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正在加紧进行,目前已排在全国第二位,在明后年有望申报成功。这将更进一步提升和扩大长白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新的变化,使长白山的旅游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开发阶段和发展时期,对我市的旅游产业发展将起到巨大的牵动作用,这也是我市旅游产业难得的一次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较快、较好发展机遇的面前,我们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这个挑战就是长白山管委会成立之后,对长白山旅游进行总体开发,白山市的旅游就存在一个被边缘化的问题,特别是松江河、漫江等城区已划给管委会的部分和长白山周边管委会的开发区域,将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大投入和较快发展,而留给地方的部分,如果不能在相应的时间内加快改造和建设,就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和变化在两三年内就能明显看出来,如果我们发展跟不上,这种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从而使我们陷入一个非常窘迫的困境。在空前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如果我们抓住了机遇,应对好了挑战,原来干不了的,干不好的,现在都能够变成现实,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丧失了机遇,不能很好的应对挑战,我们将走进一个新的发展困境。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白山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面临新的课题,我们必须面对新变化、新形势,重新调整工作思路。一是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长白山的管理开发权虽然已经划归管委会,但其行政区域隶属仍在白山市。我们要按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继续发挥好长白山对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牵动作用,继续依托长白山的知名度打造白山市的旅游品牌。二是要扬长避短,发挥我们自身的资源优势,深度开发特色景区,为长白山景区的总体开发培育好辅助景区,建设好相应的功能服务区。三是统一认识,把握全局,配合好管委会,支持好县(市),发展好市区,变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为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努力做好我们自己的各项旅游开发与管理工作。

2.科学定位,合理布局

我市距长白山天池直线距离127公里,公路里程21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之后,还将缩短公路里程和时间;同时,长白山西坡在机场、两条高速公路、两条铁路和环山公路建成之后,松江河镇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枢纽。围绕这一枢纽,我市的靖宇县、抚松县、长白县都将直接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配套服务功能区,临江市、江源区、八道江区也将成为长白山旅游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我们依托长白山打造辅助景区、特色景点的重要区域。由于我市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加上这些条件和变化,决定了我市旅游产业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发展潜力。

着力打造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白山市依托居长白山腹心地带的区位优势,借长白山旅游大开发的难得机遇,针对环长白山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落后的客观情况,要积极发展住宿、饮食、娱乐、旅游纪念品加工与销售、交通、信息服务等旅游业配套服务,在长白山旅游的大框架内,整合开发白山市的特色旅游景点景区,使景点与配套服务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将白山市打造成为长白山区域旅游集散中心,从而发挥旅游产业对其它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3.突出重点,抓好落实

在资源开发上,我们立足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的基本要求,对我市各类景区有步骤的进行包装、规划,使景区建设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实施,保证科学规划和建设质量相统一,避免走资源破坏与重复建设的老路。我市地处长白山区域核心位置,具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除长白山外,我们独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主要有:抚松温泉、露水河狩猎场、松花江和鸭绿江漂流、抚松白龙湾、靖宇白山湖、长白望天鹅、临江韦沙河、八道江龙山湖、太平湖、长白山迷宫等,同时我们还有全国百个红色旅游景点中的四个,对这些旅游资源,我们要全面普查和审视,重点规划和开发。对这些景区景点的规划开发,有两个方案:一个是市县分搞分抓,县里的县里搞,市里的市里抓,按所在地进行开发;二是市县合搞,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和主要的景区,由市里统一抓,小的景区由县区自己抓。(需领导确定)力争在1~2年内将我市目前已开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景点做出科学规划,为招商引资奠定项目基础。

我市旅游规划是2000年制定的,现在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需要制定新的全市旅游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对重点景区景点还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可以委托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市政公用设计研究所来制定我市的旅游规划,它具有乙级旅游规划资质证书(长白山管委会的总体开发规划由该单位全权负责,并已通过专家论证和评审)。规划内容是拟制定一个全市的战略性旅游规划和四个分景区的控制性详规。四个景区的确定从两方面来确定,一是市县合搞,对事关全局的大项目和主要的景区,由市里统一抓,小的景区由县区自己抓,突出对全市有拉动作用的项目,主要是长白望天鹅景区、抚松仙人桥温泉度假村、松江河城区建设,由此确定规划景区为八道江龙山湖风景区、江源干饭盆景区、临江温泉溪谷度假区、长白望天鹅风景区。二是市县分搞分抓,县里的县里搞,市里的市里抓,按所在地进行开发,由此确定的规划景区为是八道江长白山迷宫(争取含太平湖景区)、龙山湖风景区、江源干饭盆景区、临江温泉溪谷度假区。

4.加强领导,提供保障

4.1成立组织机构。为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步伐,成立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4.2建立旅游发展基金。根据省政府以及旅游发达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成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每年从财政收入中列支0.1%~0.5%的资金,作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纳入财政预算,支持我市旅游产业发展。列入财政预算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打造旅游产品、旅游发展规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开发补贴、旅游信息化建设、旅游教育和对业绩突出的旅游服务企业实施奖励等。

旅游产业发展篇8

近日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文件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被列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而且乡村旅游业首次登堂入室,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里,成为特色农业的组成部分。对于*这样一个有着丰富农林水资源的农业大市来说,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做好结合文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好务。

从我市情况看,上世纪九十年代,为配合农、林、水建设工程,特别是在土地改良,植树造林、水利项目兴建过程中,作为附属内容,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开始起步,成为*乡村旅游业的先声。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以生态、环保、特色种、养、植、加工、科技示范、休闲、娱乐、观光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业逐渐发展壮大,已成为*旅游的对外主打品牌的拳头产品,是鲁北田园、生态*、绿色*、休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有先后荣获联合国奖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富有大禹文化内涵的禹城禹西农业生态观光园区;荣获中华第一枣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集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为一体,枣文化内容丰富的乐陵十万亩枣园;以新农村建设为品牌,全国知名的农业旅游示范点——乐陵梁锥新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充分展示高科技魅力的平原世纪风高科技示范园区;以展示黄河农科文明为主的省级森林公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临邑红坛寺森林公园、齐河黄河游览区以及集垂钓、采摘为一体的德城区黄河崖万亩桃园等等。实践证明这些项目的开发建设不仅仅是有力促进了当地旅游工作开展,而且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示范带动、生态环保、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改善村容村貌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信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央一号文件的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旅游业一定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和飞跃,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因为从旅游发展规律及本身特质看,旅游业有独特的拉动、关联、带动、促进作用和效应,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必将为农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活跃农村经济,开阔农民朋友的视野,更新观念,带来现代的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模式,开放的意识,创新的思维,培养一批现代农民,从而为现代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可靠人才基础,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同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会使一度较为落后的农村在卫生水平、交通、通讯、服务网点、餐饮、住宿等等各方面得到迅速改观,必将大大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从这个角度说,乡村旅游业理当成为现代农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催化剂、助推器。

当然,按中央文件精神要求,与先进地市诸如乡村旅游开展较好的潍坊、烟台、日照相比,我市乡村旅游业还处在加快发展,提高素质,提升水平的阶段,工作还有很大潜力和发展空间。首先应搞好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明确思路,准确定位,立足自然和人文优势,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做到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优惠政策,确定任务目标、保障措施。扬长避短,不搞行政命令,一刀切,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加快发展可以形成旅游吸引力的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新产业、新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宏观引导以及工作中的具体指导,在有条件的乡村,适度开发“农家乐”项目,吃在农家,住在农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使其自觉自愿从事乡村旅游业,尝到甜头,获得实惠,享受发展成果,增强信心。三是谋划长远,立足当前,整合现有乡村旅游资源,全面包装,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把*好的乡村旅游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钱,提高经济效益,把区位交通优势用好用足,吸引来自周边大中城市的游人来*休闲、观光、度假、回归自然、尽享田园风情。四是利用乡村旅游发展平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法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具有现代意识和眼光的高素质人才。五是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配套设施,使游人进得来、出得去,玩得开心、顺心,有一个安全、卫生、健康、文明的旅游大环境。

发展乡村旅游业任重道远,但前途光明,完全有理由相信,有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各部门鼎力支持配合,有多年来艰苦创业打下的良好基础,*乡村旅游业必将得到大的发展,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旅游产业发展篇9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我国旅行社数量到2013年,其年增长率平均达到9.63%,营业收入达3599.14亿元,相较于2000年的469.95亿元,年增长率平均达到19.75%,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2013年,我国居民国内旅游消费26276.12亿元,是居民消费总支出的11.24%,旅游业所占GDp的比重为5.2%,其贡献率紧次于美国。可以看出,旅游业已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1350万,相关行业在其带动下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因此,旅游产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我国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中,其产业结构逐步成形的同时也体现出转型趋势。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可以从其内涵与外延两部分进行剖析,内涵主要包括旅游市场结构、部门结构、产品结构以及行业结构等,外延部分则包括旅游产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技术结构以及投资结构、就业结构等其他结构。外延部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是内涵部分有效运转的基础。从地理、环境及文化方面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体现出显著优势。中国处于亚洲东部地区,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同时,中国大陆具有18000多千米的海岸线,气候条件十分多样化。广阔的国土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矿产资源、水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自然资源。中国旅游资源类型已位居世界第一,整体数量超过了世界各地的旅游强国。在全国各地,以自然风光、文化遗迹以及社会发展成就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景区已有16000多处。在这其中,属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28处,重点风景名胜区172处。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拥有各类博物馆近两千余座。在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别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的生活特色,为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带来浓厚的文化基础。

二、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

(一)旅游文化概念旅游文化这一概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它从时间、空间、具体内容等各方面体现出旅游行为的丰富性、多样性与综合性,是旅游业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高度浓缩内涵的文化形态。

(二)旅游产业分析相较于其他传统类型产业,旅游产业由于自身在运营方式、服务产品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对其进行定义的过程中往往从消费的角度进行,即旅游产业是一群企业的集合体,各个与旅游消费行为具有相关性的企业共同构成旅游产业。可以看出,旅游产业具有较强的分散性,其内部各项经营活动涉及到的外部企业可能存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而通过旅游消费相互联系,进而形成一个特殊的行业。旅游活动作为连接其他相关企业的纽带,其自身的产业性质较为模糊,而这正是旅游产业鲜明的特征。同时,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旅游文化是旅游产业得以运行的精髓与灵魂,旅游产业又是旅游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文化赋予了旅游产业自身独特的魅力与内涵,提升了旅游产业的核心价值,同样,旅游产业市场也为旅游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三)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即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围绕一种主体文化,通过利用技术、创造力以及产业化的发展方式进行营销、开发知识产权的新兴行业。随着《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各大城市得到了有力的支持和推动。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即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发展形成的。

三、旅游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价值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创造力的最初体现,即原创性的智力或物质创意,如体现在书籍、建筑、数字艺术、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中的设计创意与活动。2、承载这些设计创意与活动的载体,包括特殊物品、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原加工材料等,它们是将这些创意原型体现出来的中介,如绘画创意的实现所需的画笔、画纸等,音乐创意所需的乐器。3、将创意产品引入大众消费市场,即通过再生产、分配、流通,使得这些具有创意性的服务、物质产品经过复制、批发以及运输等环节形成产业。4、通过利用宣传营销等手段对创意产品与服务进行推广和传播。5、利用零售渠道或公共展示平台(包括电影院、音乐厅等)对创意产品及服务进行展示和销售。这一系列环节共同构成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链。零售、公共展厅等渠道作为文化创意产品进行销售的主要实现方式,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此范围内,其自身所具有的潜在的渗透影响能力,即其创造性、文化性的内涵,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将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连接起来共同发展,如建立主题游乐园,举办民俗节日以及开发具有历史艺术意义的旅游场所等方式,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同时享受旅游消费活动与文化价值内涵感受的途径,从而促进产品与消费者群体之间能够更充分地进行交换。

(二)两者融合价值链分析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价值链主要包括五个环节:1、创意环节,即二者在初期共同进行资源开发、统筹规划以及创意设计等,进而体现出二者的融合原创性。2、生产环节,即以文化创意开发园区为依托,进行旅游文化资源的再开发,如“横店影视城”。3、营销环节,即将文化创意产品与旅游消费活动联系起来,通过二者的相应影响作用促进营销,如电影拍摄对拍摄地旅游消费的刺激。4、消费环节,通过文化创意产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感染作用,刺激文化创意旅游地的客流量。5、后续环节,以主题公园、纪念馆等场所以及展演等活动作为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的延伸,打造融文化、艺术、精神、娱乐等各方面内容为一体的旅游项目。

(三)两者整合后衍生品牌发展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整合发展过程中衍生品牌主要集中于生产、消费以及后续环节中,如生产环节中的影视基地旅游、手工作坊等,消费环节中的书城旅游、美术馆等,后续环节中的动漫乐园、主体设计展以及各种艺术节等。

四、旅游文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

(一)发展思路1、旅游文化品牌的打造品牌影响力对一个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创意品牌为切口打开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市场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在融合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兼具文化创意的旅游产业品牌,围绕某一特定主题构建旅游文化品牌体系,以丰富的品牌文化旅游产品吸引广大旅游者,如电影之旅、民间艺术品之旅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品牌企业、品牌旅游示范区,形成一个多元化、全方位的市场机制体制,为旅游文化品牌的推广奠定市场基础。2、旅游资源价值的定位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两大类,其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明确其资源价值的定位十分关键。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在其开发过程中应着重突出其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同时,对各个旅游景区的资源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评价,掌握其特质、开发条件以及挖掘潜力,进而明确其在同类旅游资源中的价值定位与开发序位,为文化创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体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3、旅游产业空间的布局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的结合,对其自身的空间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应注重加强与创意文化地区发展较好以及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联系,构建网络化、一体化的创意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格局,打造具有特色的各个创意文化旅游版块,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4、旅游文化创意的增加旅游产业在文化产业的推动发展下,其所形成的文化创意旅游产品需要消费者积极进行参与和体验,才能够为其拓展市场奠定基础。因此,应以文化创意体验为导向,引导消费者在购买旅游产品,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和参与文化创意旅游活动,如通过举办“文化创意旅游主题活动”的方式,为消费者构建一个能够更深入了解文化创意的交流平台,使其对文化创意中各个领域都进行实践和认识,包括雕刻创意、美术创意、电影创意以及游戏创意等,邀请各文化创意行业中的艺术家、专家等专门对旅游活动进行文化创意再造,并引导旅游者参与到文化创意的头脑风暴中,共同增加旅游文化创意。

(二)扶持与保障1、大力提升发展环境利用旅游文化推进旅游产业发展首先应从营造和谐、包容的发展环境着手,进而实现在两大产业相互促进发展的基础上为其提供良好的施展空间。创意经济作为现代社会经济的特殊形式之一,是基于创意性社会结构而存在的,从企业发展体系、生产方式、社会氛围、文化制度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对创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因此,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应从提升发展环境着手,以生态化的创意性社会结构为依托,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科技等各产业体系的融合,进而实现促进旅游产业的再创造、再生产与再发展,最大程度提高其产品、服务的附加值。此外,还应重视政府政策的扶持与保障作用,将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承担的单一化角色转变为融开拓者、协调者与规范者为一体的多元角色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管理协调功能以及法律保障基础作用。进而使得旅游产业与旅游文化在有指导、有协调、有规范的环境下良性融合发展。2、重视相关人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创意人才资源是旅游文化与旅游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应加强培养具有文化创意能力以及旅游专业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构建良好的培养机制。一方面,加强创意性教育措施的实施,在全民范围内切实发挥创业教育政策的作用,为推进创意经济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创意文化旅游生活圈吸引和促进更多创意型人才与旅游人才共同进行探讨、合作,为复合型文化创意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3]。此外,还应积极吸引海内外具有文化创意能力与旅游开发能力的人才加入我们的人才队伍。3、引导文化旅游消费随着现代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普及,网络服务已成为众多行业开拓自身市场、提高宣传营销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文化创意旅游产品与服务作为新型的产品项目,应积极构建网络服务平台,引导消费者转变传统的旅游消费观念,围绕消费者的需求为其打造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产品,同时将文化创意产品融入其中,促使旅游者从认知层面转变意识,逐渐接受文化创意旅游产品。

五、结束语

旅游产业发展篇10

关键词:旅游业;物流;整合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166-02

一、旅游物流的概念及内涵

现代物流是在二战时期军事后勤方面的需要发展应用而来的,物流对企业发展、国民经济发展都有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随着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经济、电子商务等的有机结合,物流价值和作用在以上这些领域得到了巨大提升。物流价值在这些领域的良好应用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意义。

当前,国内学者对旅游物流的概念认识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来讲,旅游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旅游者需求和旅游业进一步发展而开展的物流活动,包括旅客中转运输、旅游物资供应以及应用物流信息技术实现景区车辆、人员的管理;总体涵盖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酒店物资供应、旅游商品销售、游客安全定位以及游客旅行包裹的运送等内容。旅游物流作为交叉学科的产物或实践活动,可以将其理解为从旅游业市场营销角度出发,用物流管理思想指导物流活动对旅游过程的支持与协调。

二、发展旅游物流的动因分析

1.旅游物流业所涉及的经济总量规模巨大。尽管旅游物流的业务分散、批量小,但是将游客流、旅游商品物流、旅客行李物流等综合起来考虑,总量是十分巨大的。如果将旅游交通承载量、旅游商品交易量和旅游运输规模设定为旅游物流的三个主要指标[1],根据国家旅游局资料显示,2006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49亿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39.49亿美元,国内旅游人数1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830亿元。目前在旅游业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收入一般占到旅游业总收入的40%以上,如新加坡为59.6%,美国为54.7%,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为49.6%。即使在旅游业发展中国家,旅游购物收入的比重一般也在20%以上(根据国际旅游报告1999年调查统计)。从产值的角度分析。以2006年关于世界入境过夜旅游收入的统计数据计算,如果以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40%计算,则全世界仅入境过夜旅游者的旅游购物市场就达4567亿美元之巨。从交通运输来看,2000年纳入统计范围内的全国旅游车船公司有240家。从业人员18.38万人。在陆路旅游交通中承担了近1/3的游客运输任务。

2.旅游物流能有效整合旅游交通运输作业的单一性、零散性。一方面,由于目前旅行社、旅游者自行处理旅游过程中伴随的人流、物流、商品流等,流通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和协同难度不断增加,这也是导致目前旅游投诉大多集中在旅游交通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目前的旅游交通运输作业只从事单一的客运业务,没有拓展辐射到旅游中的物流业务中去,即使是渗透到旅游物流作业领域,如果分别由不同的利益主体承担各项旅游物流职能,也将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通过整合航空、铁路、船运和汽车运输的企业资源,形成独立实施专业化营运的服务型第三方旅游物流企业,是改变目前旅游物流零散状态的方向。事实上,已经有旅行社、宾馆饭店、购物商店或景区各自组建包机公司、车辆运输公司。也存在旅游运输公司组建旅行社、购物商店等企业的现象。由于旅游交通运输在旅游物流中的独特重要地位,相关企业更便于进行转换和改造,将运输功能剥离出来,应用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发展成为旅游物流企业,将极大扩展其生存空间。

3.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施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必须依靠供应链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其支撑。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极大降低客户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和服务水平,取得竞争优势[2]。从物流供应链的视角看待旅游产业链上的厂商包括旅行社、旅游产品销售企业、旅游运输企业、旅游餐饮企业、旅游住宿企业、旅游产品分销企业等,这些企业在平时的经营过程中主要通过旅行社在有团队到来的时候进行联系和协调,各企业之间平时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合作,所以在旅游活动别是旅游旺季到来的时候经常发生住宿、交通、餐饮等旅游投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旅游企业供应链之间缺乏必要的深系与合作,整个旅游企业供应链没有真正树立通过实施旅游企业供应链集成管理,将他们进行战略联结和优势互补,可降低市场风险、分享供应链优化带来的效益。

三、用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指导旅游业是促进旅游业健康、高效发展的关键

1.通过实施旅游物流信息化来提升旅游产业。旅游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须依靠信息化来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伴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旅游消费更趋于理性,个性化和多样化旅游逐渐兴起,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传统的旅游信息传播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不同游客对旅游信息的移动性、及时性和交互性的需求,旅游信息化变革已成为旅游产业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借鉴现代物流理念的信息功能,旅游业可分步骤、全方位构筑旅游信息网络。从旅游信息各要素出发,构筑不同的信息源,设立专门网站供需求者随时点击。旅游业可以运用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电子货币交易系统、地图数据库和图文数据库,如旅游交通图、旅游分布图、旅游景点、旅游服务接待设施分布图及数据库,及时为旅游者提供各种信息。在旅游运作中运用电子商务及时信息和处理各种投诉,实现快速反应,提高服务水平。办公自动化系统、旅游资源数据库、旅游产品数据库、旅游客源地市场数据库、旅游研究和咨询机构数据库的运用也可以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减少营运成本[3]。

旅游交通方面,还可运用物流信息技术进行安全定位和信息跟踪,即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对车船及每个旅游者进行精确测定和跟踪,随时掌握旅途中旅游者的行踪,加强安全控制;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电子商务(eC),整合包括旅游管理机构、旅行社和消费者的咨询沟通,同时,游客可以在网上轻松预订机票、酒店和景区景点门票等,极大地方便了自助游或半自助游的旅客,从而更多的满足于不同旅游需求层次的游客。

2.通过现代物流服务理念强化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业较物流业的服务水平要求更高,因此做到灵活、敏捷、快速反应对旅游业尤为重要,现代物流理念强调柔性,对不同的顾客需求及时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对用户的不确定性需求和个性化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由于旅游者所处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经济状况、个人偏好等的不同,旅游者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心理状况也处于时刻变化之中,这时需求表现为易变性的特点,并且旅游产品寿命周期缩短和旅游产品结构越来越复杂,所有这些都应该被充分考虑。旅游企业经营方式必须灵活多样,其专业化程度越高,经营风险越大。柔性理念的运用可使旅游企业做到灵活经营,提高顾客服务绩效。如旅游业除提供传统的包价旅游外,还可提供单项服务、半包价旅游、小包价旅游、组合旅游等服务项目,满足旅游者差异化的心理需求,以灵活性实现敏捷、快速反应[4]。物流业发展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管理思想、方法及技术手段。今天的旅游业也已步入市场竞争白热化的阶段,其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通过大力发展第三方旅游物流来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面对当前旅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旅游企业要从传统的低价恶性竞争中走出来,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物流是降低成本,增强旅游企业竞争力,获取更大利润的重要手段。应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将原料采购、运输、仓储和产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业务分离出来,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既可自己承担全部或部分的物流业务,也可将其全部或部分业务委托给专业物流公司承担。第三方物流是由旅游产品供、需两方以外的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在供应链中。企业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客户所需全部或部分的物流服务。从事旅游运输、旅游物资仓储等企业应积极向第三方物流转化。需要指出的是,服务于旅游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利润不是来自运费、仓储等直接费用收入,而是来源于旅游物流信息整合和旅游物流方案设计。

目前,旅游运输公司借助电子商务和传统运营模式组建第三方旅游物流企业已经有成功案例。旅游物流企业作为独立经营的公司,既可以本身承担旅游业务和物流业务,也可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业务,在这方面日本“宅急便”模式确实值得我们借鉴[5]。

现代物流和旅游产业的整合必将极大的提升旅游产业的增值空间,促进旅游产业的高效、快速发展[6]。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旅游物流的整合研究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其具体的如旅游物流供应链运行机制、旅游物流规划和系统设计、旅游物流作业流程、旅游物流经营组织管理等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随着旅游业和物流业的不断发展演进,旅游物流的理论发展和实践需求必将催生旅游物流产业的形成,从而更好的服务和提升旅游产业。

参考文献:

[1]赖斌,杨丽娟.旅游物流:从理论到实践的困惑与解析[J].广西社会科学,2o06,(3).

[2]王之泰.物流工程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3]唐顺铁,郭来喜.旅游流体系研究[J].旅游学刊,1998,(3).

[4]朱君荣.中国旅游购物业的现状与未来[eB/oL].stock.163.e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