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趋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08:50

产业链趋势篇1

关键词:黑客产业链;演化;交易费用

中图分类号:tp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3-0000-01

HackerindustryChainevolutionarytrendsForecast

wangmeng,ZhouYan

(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applicationofindustrialeconomicsinthetheoryofevolutionoftheindustrychain,explorestheevolutionoftheindustrychainhackermotivationanddevelopmenttrends,andproposedmeasurestolimititsdevelopment.

Keywords:Hackerindustrialchain;evolution;transactioncost

一、黑客产业链概述

黑客产业链是指与黑客活动相关的产业群,包括为黑客产业链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开发产业部门,主要负责技术革新、病毒编写、黑客软件开发等;培养黑客产业从业人员的黑客培训产业部门,主要以黑客网站、黑客论坛的形式存在;实施病毒传播、信息窃取、网站攻击等实际非法网络行为的执行产业部门;提取有价值信息、出售窃取到的信息、洗钱等销赃产业部门。各产业部门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体现了产业间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的内在联系。

二、产业链演化的理论基础

产业链在最初形成时,短小而简单,企业数量较少。而随着产业链条的发展和演化,产业链条趋向完整而复杂。在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企业常常采取设施自建、控股或兼并等“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但在科技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横向一体化”的思想逐渐兴起,企业逐步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核心竞争力上,而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合作企业完成。

三、黑客产业链的演化及其动因

由产业链演化的理论知识可以看出,产业链的发展主要是分为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两种。本文也将从垂直分离和横向延伸两方面来探究黑客产业链的演化方向。

通过对相关报道的研究和实地走访调查,本文总结出影响黑客产业链演化的因素主要有各产业链环间的交易成本、资源互补、技术革新、需求变化等。下面本文将从黑客产业链演化的动因出发分析其演化方式。

(一)分工细化,产业链主体固定,交易成本降低。由于黑客产业链并不是一条固定的产业链环组合,其稳定性较低。这样松散的组合,虽然降低了各环节责任追溯的风险,但也增加了产业链环之间形成联系时的交易成本。随着黑客产业链分工的进一步细化,每个环节的专业化提高,各产业链环有固定的黑客或黑客团体负责,形成稳定的黑客产业链。从而,提高交易效率、减少交易不确定性、减少交易频率,最终降低交易成本,使各产业链环的获利都有所增加。

(二)产业整合,横向一体化,实现各环节资源互补。不同类型的黑客产业链在的获利方式上不尽相同,但是从最初木马编写到散播木马病毒再到售卖非法所得,这条运行主路线是相同的。若多条黑客产业链条整合成一个“黑客帝国”,则当其中某一条产业链资源受限时,可以从其他产业链中得到补充。此外,每个黑客所掌握的技术和信息渠道不同,实现横向一体化发展后,黑客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技术、沟通信息,可以促进整个黑客帝国势力的巩固和壮大。

(三)建立人才引入机制,不断进行技术革新。黑客产业链演化的根本动力是黑客技术。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革新,尤其是各种计算机病毒的涌现和传播,为黑客产业链开拓了发展空间。目前,黑客犯罪已不再是散兵游勇状的个人行为,而转变为秘密的小集团性质的集体行为。黑客产业链条中的从业者往往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与此相对,各种杀毒软件和防护黑客进攻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互联网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黑客产业链要发展就要引入大量具有高技术水准的人员,并对黑客技术进行创新。所以,当黑客产业链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建立人才引入机制、保证黑客的质量和数量,则成了维持该产业链顺利运营势在必行的措施。

(四)新类型的黑客产业链不断涌现,满足需求变化。供需矛盾是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动力,黑客产业链的演化也遵循这一规律。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如电子拍卖、电子投票、电子竞标等,蕴含着大量的有价值信息,也意味着可以牟取高额的经济利益。黑客将针对这些新的互联网应用发展出新类型的黑客产业链,从中获得更多的不法收入。而这些领域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安全技术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大、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更是为黑客犯罪提供了便利。

四、限制黑客产业链发展的基本对策

黑客产业链的发展和网络安全环境的建设是一场博弈,针对黑客产业链演化过程中的动因,本文对限制黑客产业链发展提出以下基本对策:

(一)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在针对黑客犯罪的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我国立法机关可以参考国外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做法,加紧制定有关立法或司法解释,同时加强对侵权行为人的处罚力度,加强网络服务供应方的责任。具体措施包括:(1)对虚拟财产的性质做出认定;(2)增加关于保护计算机资料数据的刑事立法规范;(3)针对各类型的黑客产业链制定相关基本法。

(二)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应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防范黑客的攻击,保证计算机网络的正常运行,不能靠某种单一的方法完全阻止黑客的入侵,必须采取一个综合的安全管理策略,多层次设防,以阻止和减少黑客攻击事件的发生。具体的讲,该安全管理策略可以包括:(1)采用更高的安全级别;(2)提高安全防范意识;(3)使用多种防范黑客的网络安全技术。

(三)多方配合,加强监管力度。对于黑客产业链这股黑色势力的反击,网络安全公司、杀毒软件生产商以及其他反黑客联盟必须与政府执法部门相配合,一起去肃清这股恶势力。网络安全公司掌握着众多的安全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检查和执法部门更有效地对付网络犯罪分子;杀毒软件生产商拥有先进的反病毒技术,可以为执法部门处理这类案件时的取证提供帮助;其他反黑客联盟更是监管这股黑色势力的重要力量,通过他们的努力,将使黑客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互联网大环境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许可.资源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及演化机制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

[2]王学超,王跃华.我国台湾地区网络虚拟财产犯罪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台湾法研究,2008,4

产业链趋势篇2

城乡差距决定未来需求空间大。国内城乡居肉两者相差40%的猪肉消费水平。根据世行和粮农组织调查,人均收入在5000美元以下时,居民对于肉类的消费需求会快速上涨。如果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达到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全国农村猪肉消费量每年将增加1500万~2000万t。

规模化带来效益的提升。从养殖场数量看,2010年中国年出栏500头生猪以上的养殖场共有22.04万个,占比仅为0.36%;从出栏头数看,该规模养殖场年出栏生猪共3.23亿头,占年总出栏数的34.54%。横向对比来看,美国出栏5000头以上生猪的养殖场共有2900个,合计贡献全美61.1%的生猪存栏量和88%的生猪出栏量。

养殖模式:一体化是长期趋势。目前养殖业的模式主要是三种:农户散养、“公司+农户”和公司自养模式。城市化率的提高带来更多的农民转变成市民,使得与养殖业具有合作关系的农户减少;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将加大对肉源的控制,要求公司自养模式的比例将会提升。养殖场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使得生猪行业进入壁垒增加。

存栏量高决定难有大的反弹空间。生猪的供求关系决定着价格,同时价格的涨跌,反过来影响生猪养殖的积极性。2013年以来的能繁母猪淘汰率较低,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维持在5000万头以上,将制约未来价格的反弹空间。我们认为,一般地在能繁母猪存栏量在4800万头以下时,生猪价格出现反转的概率较大。

温氏+史密斯菲尔德:两种模式,兼具优势。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在全国获得快速扩张。Smithfield成功的关键包括四个方面:①发展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②一体化模式③优质遗传④进行战略收购。

产业链趋势篇3

关键词:旅游业供应链模式嬗变发展趋势

以供应链管理为视角进行旅游业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虽然这一研究视野仅仅经过了10余年的发展时间,但目前成果已经较为丰厚。供应链管理思想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对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指导价值已经得到了各界人士的认可。

本文从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角度,分析总结旅游业发展环境演变过程中旅游业供应链模式的嬗变,并结合学术界的探索及当下旅游业的实际情况,对旅游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进行探索和预测。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单一旅游业供应链模式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发初期,国家面临重大的发展使命,为使社会主义体制得到世界的接纳和认可、更多的国外友人了解我国的实际情况,旅游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外交手段。此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主要以接待海外入境旅游者为主,国内旅游仅有小规模的差旅和公务活动,更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出境旅游,旅游市场格局单一而薄弱,接待设施和交通条件极为有限,能接待外国旅游者的仅有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旅行社两家,旅游产品以单一的全包价团队观光旅游为主。因此,此时期内的旅游供需体系是围绕旅行社为核心运作的,旅行社是当时旅游业供应链的核心企业,负责组织和提供全程旅游活动所涉及到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其模式如图1所示。

改革开放至今:多种旅游业供应链模式

(一)传统模式的延续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旅游业的作用逐渐显现,国家对旅游业越来越重视。经过了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变化,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在已成为世界主要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巨大增长,国内旅游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快速崛起并加速发展;我国公民出境旅游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蓬勃兴起,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客源输出国。旅游供给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从产品上看,旅游目的地接待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旅游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旅游产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助旅游、公务商务、会展奖励、休闲度假、特种旅游等旅游类型的比重越来越大。

但在此阶段发展的前期,由于产业发展尚不完善、产品供给不足、信息流通不畅等诸多因素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仍是以团队旅游为主,旅行社仍然在整个旅游产业的运营中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因此旅游业供应链的模式仍然与前一阶段相同。

(二)新结构模式的诞生

经过了短暂的发展时间,我国旅游产业迅速走向成熟,加上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者中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旅行社的安排旅游,而在自身多元化的需求和动机下,开始实践自助旅游,于是散客旅游者群体日益膨胀起来。依据他们的消费方式,这一群体的旅游供应链模式可如图2所示。

这部分旅游者有的从旅行社购买部分单体产品,还有许多旅游者直接越过了旅行社自行购买组合所有产品,所以在图2中旅行社业的供给箭线用虚线表示。这部分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多,根据目前的数据显示(见表1),旅行社所组织的团队旅游者人数比例已经很小,而散客已经占据了我国旅游业消费群体的绝大比例,而且正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因此,这一模式也是我国旅游业目前主要的供应链模式。

(三)信息化时展的另一种模式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旅游者在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容易收集到需要的信息。随着旅游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在经济条件、交通条件、旅游产品供给,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支持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并且越来越有充当重要纽带的趋势,如携程、艺龙、芒果等众多企业。他们从主要提供航空交通、住宿等中介交易业务,已经逐渐扩展到更多的旅游产品中介服务(以携程旅行网为例,如图3所示),形成了巨大的在线旅游交易市场。据艾瑞咨询公司的预测,这一市场仍将不断扩大,如图4所示。这一发展趋势的出现,为我国旅游业供应链营造了一种新的模式,如图5所示。

学术界的争论与探索

国内学术界对旅游业供应链模式的研究存在较大分歧。一部分学者认为以旅行社为核心的传统模式应继续延续并不断强化,旅行社应构筑在供应链上的核心地位,现有供应链模式中旅行社的地位和作用非但不能弱化,而且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另一部分学者则倡导我国的旅游企业应该与时俱进,在供应链管理思维下,以旅游景区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构建新型的旅游产品供应链模式,他们认为构建以旅游景区为核心的旅游业供应链可以避免传统模式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问题(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低下)。

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的研判

客观地说,以旅行社为核心的旅游业供应链模式在产业发展的诸多态势下愈发显现出诸多的不适性。根据现代供应链理论,旅游供应链中核心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性质:是旅游供应链的信息交换中心、旅游流和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资金的结算中心和统筹规划的协调中心;同时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合力。然而,愈来愈膨胀的散客群体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进行信息交流,愈来愈壮大的旅游电子交易市场执行旅游流和物流的调度及资金的结算,使得旅行社在旅游产业链上的影响力正逐渐弱化,这是不得不承认的现实发生中的一个事实。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虽然以旅游景区为核心构建旅游业供应链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但目前在我国却还很难实现。一方面,整体来看我国目前景区多是单一化经营,实力和规模都不足以承担核心企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景区传统的政府管理和经营体制限制了其参与市场化前提下的供应链运作,虽然现在已经在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式经营转变,不过相信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可以说,在目前我国旅游业客观存在多种供应链模式的发展状态下,任何一种情况都是有可能的。旅游供应体系中的餐饮、住宿、购物、娱乐、参观、游览部门的任何企业都有可能成长为核心企业,究竟是哪一个企业成长为核心企业,归根结底是由企业掌控的资源决定的,有可能是饭店企业、交通企业,还有可能是旅行社或者是旅游景点。但从旅游业现实所反映的一些趋向来分析,结合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理论来推理判断,似乎旅游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正逐渐明朗。

首先,从现实来看,散客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者越来越要求旅游产品的供给能满足他们繁杂多样的个性化需求,个性化的定制旅游产品势将取代同一化的批量旅游产品,灵活的单体旅游产品组合方式将是旅游者的优化选择。而信息时代的发展,各种产品通过现代信息网络与旅游者的距离已缩短至极限,在线电子交易的便捷、灵活性使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其次,从理论上分析,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影响下,企业的组织结构变革正越来越趋向于避免机构肿胀、制度僵化、沟通协调困难等诸多“大企业病”。在诸多行业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中,正流行于转向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的新型网络组织结构。这也是现代供应链理论所提倡的内部强化核心功能、外部整合利用资源的策略目标。

结合现实和理论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恰恰具备了优势条件,顺应了现实趋势的发展和理论规律的发展方向。它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的功效,与旅游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并作为旅游流和物流的调度中心,以及资金结算中心为旅游者提供灵活、便捷的产品和服务。虽然从目前的产品和服务内容来看,尚未涵盖所有的旅游者所需产品,但从我国现在有代表性的几家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趋势看,他们正逐步向各类旅游产品渗透,并且势态迅速稳定。从这种发展势态看,旅游电子商务企业必将拥有整合旅游供应链上所有产品的能力,并提供给旅游者灵活、丰富的产品组合选择,从而极大地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需求。综上分析,旅游业供应链正朝向一个新的模式发展,如图6所示。

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的前提假设及论证

对于这一新的趋势模式的研判,首先是基于在信息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未来的旅游业产品和服务交易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在线交易为主导这样一个假设,对于该假设的建立,本文主要基于以下事实和分析。

第一,全球在线旅游市场趋势持续升温。自旅游业迈入21世纪起,持续至今的全球在线旅游连年快速增长,在全球旅游业收入中占据比例逐年增大,形成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第二,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空间的不断扩大。2011年,艾瑞咨询一份报告称,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672.9亿元,较2010年的1037.4亿增长了61.3%;2012年,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的《2012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达2530亿元,在线旅游的份额达到约10%,且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旅游市场研究咨询机构劲旅咨询《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我国旅游市场总交易额约为29475亿元,其中在线旅行市场交易额约为2522亿元,市场在线渗透率为8.6%。

第三,发达国家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经验启示。以美国为例,它具有全球最大的在线旅游消费群体,1999年时在线旅游业收入为65亿美元,到2004年年市场规模扩大到480亿美元,到2009年美国在线旅游行业的销售额达900多亿美元,占美国整体旅游销售额的三分之一,而近年来在线旅游在美国的渗透率则超过50%。这一数值在欧洲旅游强国平均达到45%。

第四,总结分析。从信息化时代的趋势,以及全球和我国在线旅游市场的不断升温和规模增长来看,在线旅游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发达国家的市场经验也证明了在线旅游将越来越具有主导倾向的地位。在我国互联网正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加之移动互联的快速覆盖的催化,我国的在线旅游在如此优势的发展平台上必将逐步走向主导旅游业供应链运营的核心位置。综上事实分析,本文研究的前提假设具有合理性。

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的权变讨论

在以上假设下尚有许多不可确定的可能性需要进一步讨论说明:

第一,从本文所构建的这一新模式可以看出,本文更倾向于看好属于分销渠道层面的、常被称为第三方在线交易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企业(或称为在线旅游,ota),即类似于携程、艺龙、芒果等。因为一方面从理论上进行思考,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告诉我们,在企业规模愈加扩大及信息化社会的影响下,企业更趋向于强化自身核心功能,而整合借用外界资源来完成自身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在旅游业来说,第三方在线交易企业恰是这一身份的代表,他们专注于旅游产品分销服务的经营,正在顺应这一理论的规律趋势。另一方面,从旅游产品供给的现实来看,虽然旅游业各构成行业内部企业多有自身在线直销系统,尤其一些较大型的酒店集团、航空公司等,在在线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定份额,但在比例上则与第三方企业具有较大差距,这是因其提品和服务单一而限制了其面对消费者的数量和范围所决定的。在不进行多元化扩张发展的前提下,其并不具备充当旅游业供应链连接纽带的发展作用。但也不能忽略这一现实的业务行为,因此在图6中将其以与第三方企业的界线重叠予以显示。

但是也不能否定这样一种发展的可能性,即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在其在线直销核心产品和服务的业务基础上,凭借自身在一定区域内部的影响力而整合区域内旅游业各组成行业资源,有可能形成以其为核心的整体旅游供应链系统中的单独子系统。这种可能性在此不详细讨论,留待现实的发展去验证和日后研究探讨。

第二,传统旅行社业也在逐步重视发展自身的电子商务业务,尤其国外旅行社行业巨头的加入,使这一发展趋势正快速优化,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和强大的资金实力将有力扭转传统旅行社行业在供应链上的地位,使其具有利用在线交易重回旅游业供应链核心的可能。

但同时也要看到,第三方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资本的追捧,我国携程等企业的上市融资的良好发展势态,以及国外众多此类企业不断吸引资金注入的事实,都证明了这一发展方向的巨大潜力,如在美国仅2011年的上半年就有3.7亿美元风险投资进入了各色模式新颖的在线旅游公司。

第三,从我国旅游业历史的发展和长期展望来看,除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特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这一宏观背景的作用下,我国旅游业供应链经历了一段单一化的运营模式,在大部分时间以及未来都不会再有这种单一化的运营模式,多种旅游业供应链结构的并存将是现实必然。这一方面决定于旅游业的供给主体具有极其复杂的结构组成,并且因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以各部分的均衡发展为前提,不大可能出现一类供给企业独大具有绝对影响力的局面;另一方面,旅游者的需求动机千变万化,各种供应链结构模式都是对这种多元化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仅是以本研究来看,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旅游业供应链模式是旅游业发展趋势的一种必然,也将逐渐占据主导的地位。

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研究的意义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对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进行科学明晰的研判,有助于各级政府在宏观调控旅游业的发展,制定各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方面具有清晰的指向。

其次,从旅游企业层面来看,认识旅游业供应链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其深入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战略。

再次,从旅游者层面来看,认识到这种旅游业供应链发展趋势,一方面,有助于其充分利用该模式为自身组合更加优质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该模式提供的信息双向交流功能的重要作用,对消费体验进行及时、充分的反馈,有助于各旅游企业和机构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万立,燕浩鹏,李平.关于旅游供应链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兼与路科同志商榷[J].旅游学刊,2007(9)

2.贺小荣,徐少阳.国外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刊,2007(1)

产业链趋势篇4

(吉林省国税局,吉林长春130042)

【摘要】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支柱产业,不仅影响全省经济总量提升,更具有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核心地位。本文从税收视角,基于实证数据挖掘,并借鉴国外汽车产业治理模式,对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发展进行趋向分析。最终提出完善汽车区域和产业发展的多层次建议。

关键词税收;汽车产业链;治理模式

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尤其是吉林省经济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一些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凸显。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第一支柱产业,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典型代表。基于此,本文利用税务部门税收数据客观、全面、真实的优势,从税收视角探究了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向。

1 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向分析

由于宏观经济增速降低,国家汽车消费刺激性政策告一段落,汽车销售在经历了几年的爆发式增长后,将进入低速增长或平稳期。吉林省作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在这种大背景和重点企业的营销策略推动下,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临界点处,又将趋向何方发展?

1.1 基于库兹涅茨“拐点”理论的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趋向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等专家研究提出“工业化阶段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第一产业比重降到10%左右时,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第三产业进入“U”型底部,比重从下降转为稳步上升①。钱纳里②在库兹涅茨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得出“U”型区间判断方法。

本文根据上述理论,选取吉林省2000-2013年数据,由回归方程推算出吉林省工业化后期区间大致出现在2013-2016年③。由此推断,目前吉林省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即将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三产比重将出现拐点,向上逐渐增加,二产比重相对降低。到2016年后,也就是后工业化阶段,第三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因此,作为吉林省经济主体,汽车行业面临着既要继续做大做强,更要对整个产业链,尤其是第三产业相关部分加大扶持力度的要求。

1.2 基于施振荣“微笑曲线”理论的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趋向分析

宏碁集团创办人施振荣1992年提出了微笑曲线理论,代表了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向,即技术研发、品牌设计、销售服务等为曲线两头,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中间制造环节,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耗用资源大,则处于曲线的谷底。

从吉林省汽车明细分类行业利润变化趋势来看,汽车行业发展尚未进入成熟阶段,整车制造利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产业链中研发、设计、关键零部件等环节仍严重依赖于外方。发动机、变速箱等配套厂基本为外商独资或外资控股。同时,尽管制造环节利润率明显高于其他,但近两年已经出现制造环节利润率下滑,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金融等环节利润显著提升的趋势,吉林省汽车产业链也在逐步向“微笑曲线”形态转化。

1.3 基于经济税收发展预判对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趋向分析

随着2013年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和其他自贸区未来的逐步落地,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国产合资中级及中高级乘用车型面临的冲击和挑战将会越来越大。对于高端车型奥迪依赖度较高的吉林省汽车产业来说,挑战更大。随着未来几年奥迪比重上升到上限和价格的不断下调,税收增长也将逐步失去动力。

2 汽车产业链成功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在以整车利润为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下,开始进入调整期。本文根据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发展现状,主要选取美国、欧洲、日本三个世界先进地区的汽车产业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吉林省汽车产业链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2.1 美国汽车产业纵向关系治理模式:科层式治理

科层式治理模式下,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制造商依赖于下游的整车制造商,处于主体地位的整车制造商能够有效地管理零部件的生产,确保上游中间产品供应,同时对资源特别是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起到有效保护作用。

它的局限性在于:抑制零部件制造商的自主研发。

2.2 欧洲汽车产业纵向关系治理模式:领导——市场型治理

在欧洲汽车产业中,具有一定研发能力的零部件制造商谋求市场化条件下的纵向合作,而实力较强的整车制造商则发挥其在产业生产中的领导作用,二者形成了领导——市场型的纵向治理模式,即订单式的领导控制与市场化的有效竞争相结合,整车制造商依靠订单契约领导着与零部件制造商之间的市场化合作。

它的局限性在于:零部件厂商承担较大的风险。

2.3 日本汽车产业纵向关系治理模式:模块——关系型治理

在以丰田公司为代表的日本汽车生产中,零部件制造商具有强大的研发实力,能够与整车制造商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不仅使整车的设计生产趋于模块化,而且整零关系也实现了系统性的网络化合作,形成了模块——关系型纵向关系治理模式,即局部的模块合作与系统的产品开发相结合。

它的局限性在于:单一封闭的技术保护模式,凸显了应对危机的脆弱性。

2.4 吉林省汽车产业未来治理模式的理论借鉴

由上述国际成功治理模式来看,吉林省汽车产业链治理模式现阶段,应向美国的科层式治理模式靠拢,建立长期稳固的寄生共生关系,不仅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依托整车制造优势形成一体化企业,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税收和产业政策鼓励零部件制造商的生产和创新,使整车设计向模块化发展,推动全产业链健康发展。

3 意见及建议

3.1 基于汽车产业链发展趋向的建议

从相关税收指标可以看出,汽车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地方经济总量的支柱产业。但是,仅仅追求汽车产业链对于GDp数据的带动作用远远不能满足吉林省未来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需要;汽车产业作为吉林省的优势产业,也应在波动的经济周期中起到“稳定器”的作用。这就需要省政府制定汽车产业相关扶植政策时,注重鼓励汽车核心企业的集约型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3.2 基于汽车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建议

吉林省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处在核心整车制造业为主,零件加工及下游行业为辅的发展阶段。因此,汽车产业链的发展政策应立足于核心企业的观念转型和结构转型,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使汽车全产业链在吉林省区域内都得到有效发展,真正实现集群化和规模化。引导有条件的中小零部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提高技术水平,最终实现全行业的整体前进,真正将吉林省打造成汽车大省和汽车强省,保证吉林省未来经济发展和税收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丽莉.全球价值链下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孙久文,叶振宇.产业集聚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州学刊,2007(6):32-38.

[3]李新安.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链整合:以中部地区为样本[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56-81.

注释:

①Kuznets.economicgrowthandincomeinequalit[J].americaneconomicReview,1955,45:1-28.

②钱纳里.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J].1989.

产业链趋势篇5

关键词:疫情;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一、餐饮供应链的影响现状分析

中国是人口大国,饮食文化兴盛,餐饮业的发展一直都是经济产业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中国餐饮市场规模大概5万亿元,但业内领军百强企业营业额不足2000亿元,业内占比不足5%。正是由于餐饮业本身所呈现的“行业高度分散,产业集中度极低”特点,使得餐饮业始终处在单一化发展,其本身餐饮供应链更是缺少重视和构建。疫情的爆发使得行业人士真正认识到建设餐饮供应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餐饮行业以私人饭店经营为主,大多数私人饭店的采购和仓储没有成型的体系,以传统的增加库存量的方式抵御缺货风险,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的投入和食材损耗,缺乏安全有效的冷藏设备同时运输配送等过程造成的货损也是增加了不可忽视的物流成本。同时高昂的店面租金、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疫情等因素造成餐饮企业的经营困难,直至倒闭。

二、餐饮供应链发展趋势

1.“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是餐饮供应链的主流趋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的《2020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20年春节期间的平均开店率仅为34.99%,同比下降46.72个百分点,客流量减少近九成,餐饮收入损失超千亿。由于餐饮业呈现金字塔结构,基数较大为普通私人饭店和路边摊,其数字化程度低,抗风险能力薄弱,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物流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防等多方面处于高风险易失控状态,餐饮业组织大型化、集群化和平台化趋势显著,因而加强餐饮供应链融合,促进建设数字化智慧化供应链平台是行业发展的大趋势[1]。例如美团、饿了么为代表的通过营销赋能、it赋能、物流赋能、经营赋能、供应链赋能、金融赋能等服务,助力餐饮供给侧数字化提升。疫情疫情爆发,不难发现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受疫情波动影响在可控范围内,而大部分中小餐饮企业面临倒闭风险。大型餐饮连锁企业拥有独立、特色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从产品的生产、采购、加工、运输、配送、仓储等各方面建设管理较为完善,例如海底捞非常重视“互联网+”、数字化驱动发展,在供应链管理中充分运用中央厨房和智慧物流系统,为了保证各门店菜品质量的统一性和高效性,通过中央厨房进行精准的食材加工或半加工配送,并在此过程中全面应用现代物流技术设备,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等多种操作模式,充分有效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和库存成本[2]。

2.实现降本增效的关键手段是构建优质高效且稳定的供应链

疫情使得餐饮行业非常重视餐饮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管控,而作为小微企业难以构建合理化的安全有效的供应链链条来解决此类问题,仅靠自营采购、加工及仓储,难以形成规模化效益和长远的升级发展,而未来餐饮企业的发展方向会是“商业联盟+连锁经营”,而小微餐饮企业需要依靠成熟供应链管理体系带动协同发展,其基础依然是中央厨房加大型配送中心,小微餐饮企业在缺乏资金和人才的情况下,依托成熟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进行差异化竞争,解决上游端统一的物流管理问题,集中化进行供应商管理和产品物流配送,从而加强流通风险防范的举措,建立快速响应的餐饮应急供应链协同管理体系,真正维护小微餐企的正常经营才能稳住餐饮经济的命脉[3]。

3.加强供应链快速响应能力,规范化产品流通渠道

疫情下,餐饮供应链需要的一个特性就是及时性。“精准配送”成为了迫切需要,这就要求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考虑食材的复杂种类及配送的难度,减少中转环节是快速响应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在前置仓、中转仓的大量布局下,农产品在仓库停留时间较短,这样可有效降低产品库存成本和时间,降低“牛鞭效应”影响。当然,企业也应该实事求是,结合自身特点制定、调整餐饮供应链策略,不能盲目使用直接转运或直接运输,这些配送策略对供应链柔性要求高,因此未必适合每个餐饮企业的需要,规范产品流通渠道建立餐饮快速配送管理体系是解决小微餐饮企业困局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疫后的餐饮业将走向连锁化[J].经理人,2020(05):74-75.

[2]牛东旭.海底捞餐饮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同效应分析[J].商业文化,2020(29):12-14.

产业链趋势篇6

众星云集话创新

展会能否成功,能够聚集多少行业内的顶尖品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记者从中国针织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瞿静处获知,本届展会吸引了众多业内优秀企业参展,这其中既包括曼妮芬、安莉芳、古今等文胸领域内的佼佼者,还包括三枪、铜牛、aB等内衣大腕,盖奇、天然等t恤大家及即发等针织行业也重量级企业纷纷参展;此外,意大利袜业协会、台湾纺拓会以及浙江诸暨袜业协会、辽源袜业工业园、广东张槎、大朗、山东枣庄、海阳、无锡顾山等众多重要的针织产业集群都将率旗下企业亮相展会。

从第二届针博会开始,组委会就非常注重在流行趋势上下工夫,委托曼妮芬为代表,在展会流行趋势,努力树立时尚话语权。本届展会,曼妮芬将继续以静态展的形式,做下一年度的内衣流行趋势。据展会负责人介绍,“曼妮芬每年的趋势都极富创意,总给人梦幻般的感觉,但又始终未脱离内衣的主题,我们对这次曼妮芬的作品充满了期待。”

另外,在展会期间,以“中国针织电脑横机应用技术研发中心”的名义的未来一季的毛衫流行趋势也将格外令人期待。不久前成立的研发中心就设在常熟市金龙机械有限公司内,集合了浙江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升集团公司、南通市圆缘毛纺织有限公司、云蝠服装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雀屏纺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原材料供应商、编织设备制造商、服饰加工制造商、后整理技术服务商等领域中的优势企业和江南大学等国内高校,通过上下游完整产业链的通力合作,将实现电脑针织横机产品资源的有效整合。

产业链配套共谋大发展

本届展会上,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将与陵县恒丰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帕兰朵高级服饰有限公司一起联合参展,以三家企业作为统一的整体形象在同一展区亮相。三家公司以产业链联合互动的创新模式,分别从纤维原料、纱线、面料成衣三个侧面重点展示“麻赛尔纤维”系列产品,方便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全面展示产品性能。

产业链趋势篇7

【关键词】京津冀;产业;现状;问题;政策建议

一、京津冀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北京地区重点产业

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是北京地区产业发展的“两极”。数据表明,2009年,北京地区进入第三产业主导阶段,而第三产业中的重点则是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因此北京市当前的产业重点是现代服务业。同时,现代制造业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基础上适度配合发展的产业。

根据《北京统计年鉴(2010)》,2005~2009年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07年开始,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第一次超过50%。从现代制造业来看,其占比逐年递减。因此,北京地区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变化趋势真实地反映了重点产业定位:把现代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从北京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中分离出三类产业作为典型产业:高技术产业、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2009年为例,它们对北京地区GDp的贡献程度分别为6.41%、14.51%和12.26%。

(二)天津地区重点产业

天津市当前的重点产业主要分布在七个方面,这些重点产业主要属于制造业范围,说明该地区第二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尤其是制造业中高级化趋势突出。因此,以制造业的高级产业为主导方向,塑造制造业的整体优势是天津地区当前重点产业的确立依据。在2009年天津地区的优势产业中,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产业和轻纺工业给该地区创造的利税总额最大,说明这三类产业在近期处于主导地位;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航空航天产业所产生的利税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它们属于新兴产业,在未来时期是该地区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应当重点培育和发展。因此,从天津地区优势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新兴制造业成为该地区当前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

(三)河北地区重点产业

河北地区传统优势产业主要包括四类:装备制造、钢铁、石化以及其他传统产业等,这四类产业2009年度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该地区GDp比重为28.26%。该年份河北地区第二产业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2%,而传统优势产业对GDp的增长就贡献了28.26个百分点,这充分体现了该地区传统优势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支柱地位。从具体行业来看,钢铁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尤其明显,其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接近14%,其次是装备制造业和石化行业,对GDp的贡献分别为接近5%和4%,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如建材工业、轻纺工业和纺织服装业的经济贡献共计5.52%。因此,河北地区的传统型制造业仍然是该地区当前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京津冀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作为我国潜在的第三个增长极,有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河北的资源优势,近年来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市场竞争力也在加强。但是,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一)区域内整体协调意识较差

北京、天津作为首都、直辖市,政治色彩严重,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市场化意识较差,造成要素流动性差,与周边合作的意识较弱。北京和天津以本市经济发展为目的,也在构建产业链,但都是本市内的。比如,与汽车厂商北京现代有合作关系、并为其提供零部件供应和配套服务的国内40多家配套企业中,近20家是韩国现代的原配套供应商在北京建立的合资或独资企业。而天津市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很大一部分是自己的零部件厂指令生产的,市场竞争远不充分。各家自打算盘的结果是,资源不能在这一区域有效配置,产业链不能在这一区域有效衔接。因此,区域内整体协调意识差是形不成产业链的主观原因,无法形成产业互动、要素流动,无法发挥各个地区的比较优势,难以形成紧密结合、良性互动的产业链。

(二)区域内产业趋同现象严重

多年来,北京、天津、河北均各自为政,城市发展目标相似,在产业政策上追求大而全,导致产业结构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结构趋同继续加重,区际分工弱化,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导致资源浪费,北京的首都优势、天津的港口优势以及河北周边各市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没能协同发挥,未能形成区域整体的竞争能力。

(三)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产业梯度落差较大

北京、天津这两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很低,因此,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所以很难形成平稳衔接的产业链。而且京津原来的发展思路就是大而全,城市内部就可以形成一定程度的产业链条,所以也缺乏与其他城市合作的动机。长三角、珠三角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相当发达,企业之间的联系不是靠行政,而是和产业特性相联系的。企业规模小,往往依托于其他企业的发展,多为中间产品,考虑上下游之间的关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京津地区相对来说以国有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不够发达,大企业习惯单独打拼自我完善。

三、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关于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本文认为应本着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京津冀产业链。打造京津冀产业链应围绕主导优势产业链的构建和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充分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作用,搭建一体化的开放式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支持和服务于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北京拥有丰富的资本、科技、技术研发成果等资源,但其环境承载力、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应重点发展产业链的总部与研究开发、市场营销环节。天津和河北则在新兴制造业和传统制造业具有各自的优势,因此针对京津冀不同的发展优势,应以河北和天津作为生产基地,形成研发、营销和管理等总部功能在北京,生产制造在天津和河北的分工合作方式,这样能有效发挥三者的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力。

具体而言,本文认为为构建京津冀产业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积极促进大区域的协调发展。在京津冀的大区域内,中央政府未能及时地对整个区域进行规划,造成了地方政府的恶性竞争、基础设施未能共享、要素的流动性差等问题。整体发展规划的空缺使京津冀经济圈内部的协调发展受到影响。例如,近年来,北京和天津都提出要做北方金融中心。但在京津冀区域内不应该有两个中心,由于没有整体规划,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还有在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上同样由于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基础设施没有得到共享。因此,为了避免京津冀政府之间陷入博弈的“囚徒困境”,应整体协调各方利益,分工协作,充分利用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北京主要发展知识产业和服务业,天津主要发展物流业和制造业,河北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如果每个省市都各自打造自己的产业链,那么区域产业链就难以构建。因此,必须明确规划出北京、天津和河北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具体定位。

2.积极推进京津冀产业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是基于某个特定产业的众多相关企业和其他组织在某个特别的地理区域上的资源集聚体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天津的产业政策都是发展“大而全”产业,河北省内各市的产业趋同现象也比较严重,造成京津冀地区难以构成产业链。因此,京津冀要依据自身比较优势,实行有所为有所不为,实现产业的合理区域分工与协作,产业布局方面更加合理。区域内同构较大的产业实行“强强联合”,较小的朝着特色化方向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造成资源浪费,朝着产业集群化的方向发展。

3.强化区域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由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各种产业发展快,产业定位高,但周边地区却很低,因此产业的传递梯度落差大,甚至形成了产业“悬崖”。这也是该地区“三资”经济逊色的一个原因,因为跨国公司竞争已经从单纯的技术竞争转为产业链竞争,没有产业链支持的地区,吸引力自然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加快构筑合作对接的平台,破除体制、机制约束,推进产业对接、市场对接,积极引导和支持区域内行业及企业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

4.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分工合作。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合作多限于区域内部封闭式合作,实践证明区域合作必须积极与周边地区、发达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域可能性是很广的,如物流业、金融业、汽车业、生态产业、钢铁业,等等。目前,在钢铁产业领域,河北和北京的产业分工合作就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5.加大研发、强化品牌,提升产业链附加值。研发环节一般处于产业链的上端,销售处于产业链的末端,由于产业链的价值往往集中在两端,因此加强对产业链两端的控制、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对京津冀地区深化产业链有着战略性意义,可以减少对区外的依赖程度。在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有限前提下,占据、控制整个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是不现实的,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附加值高的两端。

总而言之,就京津冀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而言,本文认为总体方向为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具体则需要在政府协调和产业规划基础上,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和配套体系建设,争取将北京建设为产业研发中心和总部中心,天津和河北分别建设新兴制造业基地和传统制造业基地,从而形成一个合作密切,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区域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魏后凯.北京主导优势产业链发展战略[J].北京社会科学,2007(3).

[2]张文忠.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理论和时间[m].科学出版社,2009.

[3]臧学英,于明言.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接与合作[J].中国发展观察,2010(8).

[4]蔡宁,吴结兵.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机遇“资源――结构”观的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7.

[5]龚勤林.区域产业链研究[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

[6]北京统计年鉴(2010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产业链趋势篇8

关键词:核心企业;旅行社;优劣分析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一、核心企业理论

旅游供应链核心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核心企业有能力担当起满足顾客需求的生产组织者的角色。核心企业应当迅速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及其变化趋势,并及时将需求信息在供应链的成员企业之间进行传递与共享,共同为旅游者提供量身定制的、个性化的、积极的消费产品,快速地响应旅游者的需求。二是核心企业担当供应链管理者角色。旅游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必须在供应链上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合力,在供应链的运作和管理中处于信息交换中心、物流集散的调度中心、资金结算中心和统筹规划的协调中心。旅游供应链跨越多个行业的特点,要求旅游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必须具备超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二、旅行社作为核心企业的劣势分析

现代供应链核心企业理论认为,核心企业不仅将承载供应链组织者与协调者的功能,还必须有影响力、吸引力和融合力,而旅行社在这三个方面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

首先旅行社的影响力不够。旅行社的生存依赖于同景区、餐饮、住宿、交通等企业的协调与合作。但是景区、餐饮、住宿、交通企业等供应商除选择与旅行社合作之外,还可以接待一部分散客市场,即这些供应商即使不跟旅行社合作,也可以生存下去。从合作的动机分析,旅行社一直拥有与餐饮、住宿、王辉交通等供应商合作、维护供应链整体利益的良好动机,但是出于个体利益的考虑,供应商在旅游旺季与旅行社合作的动机却并不强烈,这就使得目前旅游服务供应链次优化问题较为突出。次优化问题,即系统中的每一个成员只想着个体利益而不是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问题。次优化问题最突出表现在旅游旺季。当航空公司、酒店、景点、交通等供应商能够以全价把服务直接销售给顾客时,他们就不愿意以折扣价销售给旅行社,出现与旅行社合作不同步的现象。由此可见,现在旅行社并没有具备核心企业所具有的全面影响能力。

其次,旅行社的吸引力不够。主要是散客日渐增多,组团客逐渐减少。从各地旅游市场的变化来看,最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散客旅游越来越多,旅游者更喜欢自由灵活的旅游方式,不用受组团旅游中协议的束缚。如此,旅行社长期作为直接面对旅游市场需求的角色日趋弱化,而旅游者更多地在专业书刊、杂志或网络上来寻找一些由服务商或“驴友”们提供的旅游信息,以供旅游决策参考。同时由于旅行社产品的同质化,采取零团费、负团费等运营模式,在旅游接待过程中出现的欺客宰客等现象,这些让游客深恶痛绝。基于这样的现实情况,使得旅行社的吸引力进一步下降。

再次,融合力不强。旅行社和各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极不稳定。旅游市场有淡旺季之分。在旅游淡季时,旅行社为了自己的利益,压低供应商的价格,哪家供应商提品的价格低就采购哪家的商品,在众多的供应商中挑来拣去,许多供应商硬着头皮提供;在旅游旺季,景区、住宿、交通企业等供应商即使不和旅行社合作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甚至在个体利益的驱动下,能够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全价直接销售给顾客时,他们就会放弃与旅行社的合作,甚至会出现景区、餐饮、住宿、交通企业的产品价格上涨与旅行社合作不同步的现象。由此可以看出旅行社的融合力不够,整个旅游供应链处于松散极不稳定的状态。

有鉴于此,在目前我国旅游供应链的权力关系中,旅行社大多处于弱势地位而不是核心地位,目前的旅行社还不具备核心企业的全部条件,许多学者仅凭组织、协调职能就断定旅行社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未免有点武断。

三、旅行社作为核心企业的优势分析

就我国旅游业发展情况来看,旅行社在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竞争中最具优势。

一是旅行社拥有新旅游者、长途旅游、出境旅游庞大的市场。旅行社在供应链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具有明显的时空二维性,随旅游者出游距离和旅游者成熟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从人类历史上第一家旅行社托马斯・库克旅行社诞生起,旅行社在供应体系中的作用随旅游市场的层级递进发展而动态变化。新旅游者一般倾向于参团旅游,随着旅游经历积累新旅游者逐渐向较成熟、成熟旅游者(他们的位置被不断涌现的新旅游者填补)发展,随着成熟度增加,他们越来越倾向于散客旅游方式。但是随旅游者出行距离、文化差异性的增加旅游者参团旅游的倾向还会随之增加。

产业链趋势篇9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转变

供应链是相互间通过原材料、零部件、产品、技术、服务的厂家、供应商、零售商等构成的价值网络。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对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开始,经过若干环节直至最终使用者手中的全过程的货物的流动、转化和相关的信息流的整合,通过改善供应链关系来取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但供应链管理并非固定不变的,伴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发展,信息系统基础的完善,战略管理思想的深化,供应链管理在其观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使得众多的中国企业成为全球供应链中的成员,中国企业必须与时俱进,充分认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以便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作出明智的判断和选择。

从注重企业内部功能的协调到注重企业间资源的协调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中企业总是试图最大限度地协调企业内部资源,通过对企业内部现有的信息、物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从而增强产品竞争力。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专业化,企业逐渐认识到不能仅靠自身而必须联合行业中其他上下游企业,建立一条经济利益相连、业务关系紧密的行业供应链,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外伸企业、虚拟企业的出现使得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延伸和发展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管理的资源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了外部。把多个企业纳入一个整体的管理下实现协作经营和协调运作后,大大增强该供应链大市场环境中的整体优势,同时也使每个企业均可实现以最小的个别成本和转换成本来获得成本优势。企业集成从原来的内部业务流程重组上升到企业间的协作,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企业集成模式。这种模式不是固定的,可以是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的传统模式,也可能是生产商——零售商或是其他模式,模式的决定取决于如何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核心竞争力及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必须重点指出的是,除少数垄断性大公司外,大部分企业不可能拥有独一无二的供应链企业间合作模式,在相同模式下,竞争力仍然差别很大,关键在于必须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相同的企业价值观、战略思想、互相信任,有各自可利用的核心竞争优势等)以及对矛盾与冲突的及时协调。

供应链成本管理由注重有形成本到注重市场媒介成本

有形成本指在具体产品的供应中产生的成本包括制造、运输和储存成本。市场媒介成本指使供应能够在数量和种类上满足需求而产生的成本,包括设计、安全库存、减价、价格保护、销售退回、服务等等。在需求相对可预测的行业中,有形成本是主要的,在变化发展很快的行业和需求不能预测的行业中,市场媒介成本占了主要地位。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在上述两个方面都加强管理,但越来越多的企业越来越注重对市场媒介成本的管理,原因有:有形成本更容易被管理者看见;有形成本相对来讲更容易在行业内部得到统一;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在创新初期往往只注重技术创新而忽略把产品推向市场的成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生产成本在企业产品成本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与产品相关的设计、销售、服务等引起的成本不断上升,其数额甚至超过生产成本,企业对市场媒介成本的关注正是对这一趋势的反映。供应链管理从关注供应到关注需求

传统供应链中的主导者是制造商,但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深入人心,企业营销部门已把需求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关注需求要求企业致力于需求信息的获得和反馈,需求数据的取得应当尽可能在靠近消费的时间和地点,如在零售业中,消费点就是poS机扫描货物条形码的地方。医疗卫生业的消费点,不应是仓库而应是诊室或手术室,唯此才能获得真正的需求信息,并能够以此为据迅速调整供应的品种、质量、数量以更好的满足市场需要,降低“牛鞭效应”,在这里,需求预测的技术与水平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库存投资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关注需求还要求企业必须加强需求管理,相应的需求管理工具(如价格政策)应与供应链管理很好结合起来,关注需求并不意味着企业无条件地满足市场需求,而是可以包括通过价格改变来刺激需求或改变需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问世不久尚无法预测其销量的高技术产品,这种方法被戴尔公司称为“卖你有的东西”。

供应链管理从信息保留到信息共享

随着企业竞争形态演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保留已不再适应时代要求,信息流动、信息共享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供应链企业间信息共享仍存在一些障碍如部分企业内部的信息工作基础薄弱,数据不完整,信息安全问题、相关产品构架及互操作标准的欠完善等。但借助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沟通企业内外部信息联系,实现信息共享,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有力手段。在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共享的水平决定了供应链的竞争力水平。企业应切实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网上协同作业体系。此外,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流,虽然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它仍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将传统的方式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才能得到完整、有效的信息系统。

从“大量供应”到“大批量定制”式的供应

“大量供应”强调规模经济以降低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增加收入。“大批量定制”式供应强调满足众多不同顾客个性化需求,它适应了当今市场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变化趋势,在强调收入增长的同时,注重培养顾客忠诚,大批量定制方式最关键的是要能建成一个敏捷供应链系统,敏捷供应链系统的关键是贯穿供应链全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及业务流的协调与同步化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协调表现在订单管理,计划管理、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供货管理、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对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的整合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至于同步化方面,可以采取:尽量使零部件标准化;采用并行工程的产品开发过程;采取延迟差异化策略等措施来解决。

参考文献:

1.廖春良,程发新.《供应链企业间战略合作关系探讨》.经济管理,2002(24)

产业链趋势篇10

摘要: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表现决定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定位、布局。特色农业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根据山西省晋南四县不同资源环境表现,研究探讨县域发展定位、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布局以及特色农产品发展,提出特色农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资源;环境;特色农业;发展

一、引言

201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山西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部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2014年4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提出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基地化,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主体。依托山西综改区的优势和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山西南部四县特色农业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山西南部四县由于资源环境约束,现代农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现代农业发展中,需要根据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进行发展。国内专家学者从特色农业发展上研究现代农业发展,在宏观上对特色农业的作用、意义、发展模式、实践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吕火明从不同角度研究分析特色农业的发展模式。伍建平从因地制宜角度分析研究特色农业发展建议。李先德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是为扩大农、林、牧、副、渔业生产规模,提高其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形成新的经济活动。罗富春对特色农业发展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研究。丘陵山区县现代农业发展要立足于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技术优势,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要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农业。针对山西南部四县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2014年5月至12月,我们课题组对山西省南部垣曲县、平陆县、新绛县、河津市四县特色农业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山西南部四县资源环境表现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探讨资源环境与特色农业发展路径。

二、资源环境表现与特色农业发展关系

(一)资源环境表现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地势

地貌有所不同,随之带来的气候条件等资源环境条件有所不同。山西省垣曲县和平陆县山区丘陵面积比重较大,而河津县和新绛县山区丘陵面积比重较小,见表1所示。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差异形成各自独特的资源环境表现。

1.山地资源环境

垣曲县历山镇及皋落乡北部一带,地势较高,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气候环境,使各种野生动植物相宜生长,植被种类丰富,形成过渡性、特殊的暖温带森林植被类型。平陆县北部中条南麓前沿,由东、西两部分组成,需要进行生态恢复和荒山、荒坡治理。河津市吕梁山区的下化乡和山前沿一带的僧楼镇、樊村镇、清涧办的北部区域。山区东北—西南向的园子沟、没底沟横贯下化乡全境,山前沿倾斜平原区呈条状分布于吕梁山前,全区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新绛县北部吕梁山区的泽掌、北张等乡镇。山地资源环境区域因受地貌限制,土地破碎、贫瘠,耕作不便。

2.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

垣曲县西部、西南部的丘陵浅山地区,以及位于华峰乡、英言乡、蒲掌乡的两大黄土塬面,该区域土地贫瘠,受地形所限,地块分散,且大部分为旱地,耕作不便。平陆县三门镇以西的各个乡镇,介于沿山和沿河的中间地带,为黄土台塬区。自西向东塬面较大的有洪池塬、西侯塬、常乐塬、留史塬、张村塬、杜马塬、部官塬、晴岚塬、南村塬、淹底塬等,海拔700-500米,总面积26万亩。塬面由北向南倾斜,黄土覆盖深厚,地势比较平坦。

3.汾河谷地资源环境

河津市小梁乡及柴家乡一带和赵家庄乡全部,僧楼镇、樊村镇、清涧办城区东部的一部分,属于汾河谷地南岸的三级阶地(即南塬)和汾河谷地北岸的三级阶地(即北塬),地面较平坦,微向汾河倾斜。新绛县域中部的汾河两岸农业区。这一带属于汾浍阶地,广泛分布于汾浍河南北。一级阶地区分布于樊村、南关、木赞一带。面积约90平方公里,高出汾河3~10米。地势开阔平坦,汾河贯穿其中。二级地区分布于南刘、龙香、南梁、赵村、符村、韩家庄、中村北一带,阶面平坦,成带状残存,高出汾河8~28米,阶面向河谷下斜。汾北三级阶地分布于汾北的永丰庄、周庄、乐利庄一带,面积138平方公里,高出汾河l8~48米。地势比较平坦。

4.河川资源环境

垣曲县的亳清河、允西河、西阳河三条河流形成的河川地带,土地相对平整,光热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黄河绕平陆县境南部流经常乐、张村、圣人涧、三门、坡底、曹川6个乡镇,东至曹川镇老鸦石出界入夏县,过境总长度85.2公里。沿河有70多处滩地,面积约7万亩左右,高程均在310米以上,土质肥沃,是很好的农耕地。河津市黄河沿岸龙门滩至连伯滩一带,总面积73平方公里(约合10万亩)。北部为风沙较大,土地贫瘠;南部连伯滩,土地资源充足,水资源丰富。

(二)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的基础

山西省晋南四县资源环境的表现,是构建山西省晋南四县县域发展定位的基础。县域发展定位决定着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趋向,见表2所示。垣曲县以山地资源环境、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县,形成特色生态化产业发展趋向;平陆县也以山地资源环境、丘陵浅山及黄土塬面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农产品发展示范县,形成特色精品化产业发展趋向;河津市以汾河谷地资源环境、河川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同步推进展示区,形成特色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趋向;新绛县以汾河谷地资源环境为主,其发展定位为无公害蔬菜高科技生产与农产品现代物流集散中心,形成特色标准化产业发展趋向。

(三)资源环境表现是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依据

资源环境表现是县域发展定位的基础;县域发展定位决定着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向;特色产业发展的趋向是特色农业产业布局依据,见表3所示。

(四)特有的产业布局决定着独特的名优产品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布局是发展名优产品的基础。垣曲县依据“山地板块、丘陵板块、河川板块”布局,发展山里红果脯、中条山蜂蜜、泉鑫白厂丝、沐风香菇酱、舜皇菖蒲酒、舜土坊野生核桃油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平陆县依据“两轴、三带、三大片区”布局,发展水化柿、红不软桃、百合、平陆屯屯枣、甜樱桃、西红柿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河津市依据“一轴两带、四大区域、五大板块”布局,发展“农之龙”牌粉丝、粉条系列产品、特色蔬菜罐头、连伯韭菜、“汾滨”牌果汁饮料、河津芝麻糖、黄河鲤鱼等特色名优产品发展;新绛县依据“一轴两线、五大板块”布局,发展莲藕、无公害蔬菜、油桃、亿家康面食产品等特色名优产品。见表4所示。

三、特色农业发展的策略

(一)土地规模化策略

山西省晋南四县以土地适度规模化,发展优势基地和特色板块,围绕基地、板块联动,实施规模集约。垣曲县实施“山地板块、丘陵板块、河川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生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平陆县实施“两轴、三带、三大片区”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精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河津市实施“一轴两带、四大区域、五大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新绛县实施“一轴两线、五大板块”片区覆盖的特色农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重点构建标准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

(二)组织化战略

围绕“五大板块”、“十大基地”,构建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构建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发展家庭农场、经营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的产业化运作,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13”工程为标准,重点培育和扶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依据独特的名优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垣曲县发展山里红果脯产业链、中条山蜂蜜产业链、泉鑫白厂丝产业链、沐风香菇酱产业链、舜皇菖蒲酒产业链、舜土坊野生核桃油产业链。平陆县发展水化柿产业链、红不软桃产业链、百合产业链、平陆屯屯枣产业链、甜樱桃产业链、西红柿产业链。河津发展“农之龙”牌粉丝产业链、粉条系列产品产业链、特色蔬菜罐头产业链、连伯韭菜产业链、“汾滨”牌果汁饮料产业链、河津芝麻糖产业链、黄河鲤鱼产业链。新绛发展莲藕产业链、无公害蔬菜产业链、油桃产业链、亿家康面食产品产业链。

(三)技术现代化策略

以现代科技为引领,坚持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与示范应用三结合,建成技术型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重点进行新品种的综合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校地联合培育技术支撑体系、农业技术队伍与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一批具有一定市场意识,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向技能型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使其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形成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贯通和产前、产中及产后衔接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垣曲县形成特色生态化产业技术体系;平陆县形成特色精品化产业技术体系;河津市形成服务城市化产业技术体系;新绛县形成特色标准化产业技术体系。

(四)经营市场化战略

垣曲县围绕生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平陆县精品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河津市围绕服务城市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新绛县围绕标准化产业发展片区和产业带构建市场,突出商贸物流园区建设,巩固和拓展国际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对接市场,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八大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体系、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体系、现代农业投入体系、农业节水灌溉体系、土地资源保障体系、农机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熊宁.曾尊固.试论调整农业结构与构建区域特色农业.经济地理,2001,21(5):564-568.

[2]吕火明.论特色农业[J].社会科学研究,2002,(3):27-30.

[3]伍建平.特色农业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中国青年农业学术年报,2002,(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