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0:26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1

   【论文摘要】医院后勤服务是医院的支持保障系统,服务涉及面广,渗透到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医院后勤服务行业也就成为此次医改受影响最深的医疗延伸行业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后勤服务行业面临的挑战,指出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迫切需要,并进一步探讨了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变革的突破点。

   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3月17日、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下简称《医改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下简称《实施方案》)拉开了我国新医改的序幕。此次医改力度之大、投入之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之最: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8500亿增量资金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这将使医院后勤服务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并对医院现有的后勤管理模式提出严峻的挑战。

   1医院后勤服务面临的挑战

   1.1病患流量增大,后勤负担加重

   新医改着重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三年内,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中央财政还将大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并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其中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3年)结果显示,我国有44.8%的城镇人口和79.1%的农村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基本上是自费看病。由于医疗保障覆盖面小、用药和检查费用不甚合理、部分药品价格虚高,致使许多老百姓看不起病,城乡低收入人群常常会因为经济负担过重而放弃住院。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08年)结果仍显示,医生诊断需住院而病人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占70.3%,全国每年大约有1000余万的农村人口因病致贫或返贫。

   新医改大力度的医疗保障政策将有望极大的缓解患者的医疗经济负担,使得大批因缺乏保障或保障水平低、无法负担医疗费用而选择放弃医治的低收人病患重新走入医院。因此,医院的门诊和住院病患流量都会大幅增加,这将带给医院庞大的后勤工作量和沉重的管理负担,同时还将牵扯医院管理层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无疑也会给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

   1.2后勤成本增加,财务压力加大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现行进价加15%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将减少相当数量的收入。卫生部200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较往年有所上升,综合医院门诊病人药费比重为50.o%,住院病人药费比重44.2%。部、省、地级市、县级市和县属医院门诊药费比重分别为56.9%、52.9%、50.3%、49.5%和44.4%。

   可见,新医改政策颁布以前,药品收入实际能够占到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尽管国家将通过三种途径增加医院收入,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但新增的补偿途径对医院收入增加的影响有相当大程度的不确定性: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由现在的10%增至30%(如果投入到位的话),但投入重点是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等专项补助,而不直接增加医院的营业收入;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在与医保政策的相互博弈下也不太可能出现大幅的提升。因此这两大补偿能否填补药品成本以外的收入损失对不同的医院来说还是个未知数,医院的财务压力加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此外,伴随病患流量的大幅增加,医院必将增加后勤服务设施和人员。由于后勤服务已经是医院的沉重负担,在缺乏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监控手段的情况下,势必更加增大其成本压力。如何最大化地提升医疗劳务价值,降低成本,化解财务压力是每个医院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医院后勤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又是医院的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采用标准化运作和科学的管理流程可有效的优化医院管理格局,减轻医院负担,使其集中精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3监管要求提高,后勤难度加大

   新医改强调“建立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强化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质量监管,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政府还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准人和运行监管”,尤其要“加强对生活饮用水安全、职业危害防治、食品安全、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社会公共卫生的监管”。

   这一系列的监管措施不仅对医疗机构,而且对医疗后勤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医院后勤服务涉及医疗活动的方方面面,很大程度上甚至可能成为医疗安全事故的连带责任承担者。在病患增多和监管加强的双重压力夹击下,医院的后勤管理工作强度和质量要求都大大提高。此项工作如由医院亲历亲为,必将增加庞大的后勤保障职能部门和人数众多的专业队伍,并且还必须为达标疲于奔命,医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力度可能因此大打折扣。

   如果医院选择后勤外包服务,则要在外包商的选择上慎而又慎,除了要考虑成本等经济因素外,还要仔细考察外包商的管理模式和服务质量水平。服务意向确定后,双方签订合同时要对服务责任范围有明确规定,详细拟定服务标准,形成对双方的有效监督。后勤服务外包出去后,医院和外包商之间应形成相辅相成的战略合作关系,而不是简单的服务与被服务。双方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和渠道,通过合作创新不断完善医院的整体后勤服务体系水平。

   2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变革的关键点

   新医改方案实行将使医院面对日趋激励的市场环境,不仅要面对同类医院的挑战,还要面对其它所有制性质医院的挑战,甚至还要面对不同地域医院的挑战。医院成为竞争中的卓越者,除了利用国家财政投入增加先进医疗设备、设施,提高医院的装备水平;加大科研经费、研发力量的投入,提升医院治疗水平;加强医务人员特别是医生的培养、培训,造就一支高质量的医疗队伍;确立、强化优势专科,树立品牌特色;改造管理模式,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外,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应是多赢选择。医院至少可以得到两方面好处:

   2.1减轻后勤负担,专注医院发展

   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医院可以甩开后勤服务的一切琐碎事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一心一意按市场竞争要求和医院发展目标,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使其核心竞争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实行医院后勤服务外包后,医院不仅可以免去后勤服务的新增投入,而且还可以得到部分外包收入或部分固定资产租赁收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账务压力;外包后,医院从后勤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变为监督者,有更加主动、灵活的回旋余地,可以从容的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后勤服务纠纷,以维护、塑造医院形象。

   2.2完善后勤服务,增色医院形象

   医院形象是医院医疗形象和医院后勤服务形象的组合,两者密不可分,医疗形象是医院形象的主体和核心,医院后勤服务形象是医院形象的延伸和补充。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优秀的医疗后勤服务是医院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医院后勤服务实行外包,优秀的外包提供商不仅可以提供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多样化的服务内容、专业化的服务质量,还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量身打造适合医院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和服务内容。这将有利医院形象的树立。

   3贴近临床服务与服务延伸

   新医改方案不仅对医院提出了挑战,同时也对医院后勤服务提供商的经营模式提出新要求。

   3.1重造服务模式,实行分类管理

   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将有效实现病人的分流:一般性疾病患者在居家附近的一、二级医院或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重病、疑难病患者到三级医院就诊,有特殊需求的患者分流到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院、精神病院、职业病防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专门医院。

   患者结构的变化将对医院后勤服务尤其是陪护服务产生深刻影响,不同级别、不同专业医院的将呈现出不同的陪护需求。针对这种变化,医院后勤服务将所进行市场细化,采取专业化分级,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模式。二级以下及社区卫生机构提供优质低价的“经济型”服务,满足患者基本的服务需求;向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提供“标准型”的一体化服务,适当增加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为患者提供有利医疗、康复的辅助性服务;向各类专科医院(如妇幼、儿童医院)提供“特色型”服务,根据专科治疗的特性开发新的服务项目;向三甲和提供高级医疗服务的营利性医院配备高标准的“舒适型”一体化服务,即可以根据患者的特殊要求开发或设计个性化服务等。

   3.2延伸服务项目,精心服务患者

   根据新医改的政策要求和合作医院的达成共识,为提升医院、外包提供商的品牌效力,医院后勤服务体系可进行探索式的延伸开发,除在现有服务项目或内容进行向上或向下延伸外,还可以开发信息服务,建立医患信息平台,提供治疗、康复常识;利用医院医务力量举办健康讲座,或成立健康俱乐部等,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这对外包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能够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的外包商才能更有效地在现有基础上整合资源,实现对服务项目的开发创新。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2

【Keywords】medicalsystemreformandlogisticsservicemanagement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管理的影响

(一)市场竞争机制更为完善

新医改政策降低了参与医疗保障体系的门槛,使民营、外资等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机构能与公立医院一同参与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医疗服务机构将更加注重强化内部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来增强竞争力。

(二)付费方式转型

新医改政策中,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包括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村合作医疗三个方面,并将商业保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民医疗保险的环境下,公平与效率的重要性被进一步提升。这就使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价格等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医院的经营管理也能受到更有力的监督。过去在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将不再发生,高昂的医疗成本也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在根本上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实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无法适应新医改政策的医疗机构将很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三)补偿机制转型

过去医疗保障的公益性是政府通过加强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实现的,这就造成政府对患者及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支出存在不足。这种补偿机制在医疗资源的投入总量和分配比例方面存在巨大问题,对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毫无帮助,甚至使医疗费用攀升的问题更为严重。通过新医改政策,政府在患者、基础卫生和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偿显著下降。这促使公立医院必须转变经营理念。

二、医院后勤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后勤成本大幅上升,医院财务风险加大

新医改政策中,对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取消了过去15%的药品加价,公立医院的收入也相因下降。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药费在所有医疗费用的比重逐年增加,2008年公立医院门诊、住院患者的药费占医疗费用的比重均超过50%。不难看出在新医改政策出台前,药品收入是医院收入中最重要的部分。

新医改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院在药品方面的收入,但是也通过增加药事服务费、增加政府收入和调整基数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保证医院的经营收入。应当注意的是,补偿方式的转型造成医院收入的不确定性增加。首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虽然有所上升,但是它并不属于医院的营业收入;其次由于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加剧,药事服务费与技术服务费上升空间有限。这三项新措施能否替代药品价格下降的部分对医院而言尚无法下结论,因此医院的财务风险增加无法规避。

新医改政策实施后,随着患者人数的急剧增加,医院将面临巨大的后勤压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人员,完善服务设施迫在眉睫。在医院的经营中,后勤服务对医院的收入有巨大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和监督机制在短时间内难以满足新医改的需要,因此未来在后勤服务方面,医院势必面临更加沉重的成本压力。

(二)医院后勤服务压力剧增

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是新医改的核心内容。新医改政策规定,在2013年前必须实现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0%。国家还对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是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医疗保险补贴标准由过去的每人每年90元上升至120元;二是提高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门诊费用报销比例和范围。在我国2008年的卫生服务调查中,超过70%的患者因为经济方面的原因未能接受及时治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人数总额超过一千万。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推行,患者在医疗方面的经济压力得到有效缓解,大量因无法承担医疗费用而未能接受治疗的患者重新进入医院。所以在短时间内,医院的患者数量会迎来高峰,这对医院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医院后期服务监督难度增加

除了对医疗保险范围、医疗服务市场准入门槛进行规定外,新医改政策还对医疗服务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建立健全严格的医药卫生监管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检测网络等。这些监管措施在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做出要求的同时,也对医院的后勤服务质量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虽然后勤服务不是医院的主营业务,但是它与医疗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极为密切的联系。在受到患者数量增加与监管力度强化两个方面的压力下,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医院必须重视对后勤服务方面的管理,并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后勤服务进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医院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正常的经营工作,医院的市场竞争力势必会大幅下降。

?c其他业务相比,后勤服务对劳动力数量方面的要求更高。采取外包的方式对后勤服务进行标准化管理,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然而一旦采用外包的方式,医院需要研究经济因素、外包商的服务质量等一系列问题。在医院与外包商确定合作关系后,双方还应形成有效地合作机制,通过沟通、合作实现医院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三、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人才管理,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首先在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选择方面。医院后勤服务责任重大,工作强度高,因此医院应优先选择管理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人才担任;其次医院应将后勤人员的考核纳入正常考核工作。通过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最大限度地激发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通过提高后勤人员的工资待遇和地位,营造后勤服务人员与一线医护人员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医院部门间的凝聚力。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采用教育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对后勤服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2.强化岗前培训,定期开展职业技能考核,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能力;3.培养后勤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

(二)推广信息化管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管理是未来医院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没有信息化管理,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将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医院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利用,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实现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为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质量提供坚强的后盾。医院的信息化管理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通过优质的硬件和自动化办公系统等软件设施,对现有的后勤服务管理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医院后勤管理信息化是未来开展管理工作的主流。

(三)创新服务模式

在新医改政策实施后,病人治疗能够实现分流,这也使医院的患者结构发生改变。这一变化对医院的后勤服务,特别是陪护服务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在于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患者对陪护要求出现了差异。因此医院的后勤服务内容也应当更加细化,通过专业划分级,满足患者的需求。例如二级以下的社区卫生机构可采用质优价低的服务,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二级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增加服务项目等。

(四)完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机制

采用以外包为代表的社会化后勤服务,为医院解决后勤运营成本高、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医院后勤改革能够直接降低后勤服务成本,提高医院内部各项设施的寿命。后勤服务外包也使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的危机感大幅增加,迫使其提高后勤服务的工作质量。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涉及范围较广,任务繁重。因此医院可以适当将竞争机制引入各个后勤服务小组当中,由专业公司及医院后勤人员共同开展工作。

(五)完善医院后勤的核算体系

在过去,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中成本效益理念?乐厝笔В?成本收入核算方面的工作存在严重漏洞,例如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忽视投资回报率等。这种成本核算体系会直接导致医院后勤服务成本信息真实性下降,运营成本控制力不足。同时虽然实行后勤服务外包对医院而言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管理方式,但是很多医院由于没有对后勤运营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因此在实行外包后,医院很可能要承担比过去更高昂的成本。这不仅没有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预期目的,反而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六)根据医院实际情况选择管理方式

如果医院的后勤业务需求量稳定,成本与收入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时,医院可以对后勤服务进行自主管理。然而在日常工作当中,医院后勤服务的质量、管理能力等方面是否能达到新医改政策提出的标准无法得到准确预测。因此在对后勤服务管理方式的选择过程中,应当将医院自身与外包企业的管理能力纳入考量的范围之内。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高或潜力较大时,医院后勤工作可以适当拓展服务范围,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的目的。若医院的管理能力较弱,对运营成本的控制有限时,则应当选择服务质量高,管理水平高,价格适中的企业加入医院的后勤服务当中。同时在与外包公司的合作当中,医院的后勤服务部门可以学习对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实现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3

关键词:医院后勤物资供应经济管理

如今城镇医院的整体规模及内部机构的运转建设在迅猛发展,要求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的管理部门无论是医院的医疗、科研还是各职能部门,所有涉及到对物资供应的基础需求及资源整合的分配,都必须具备更加规范、高效、节约等相关的管理理念。

一、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合理分配物资流通准则

从物资采购到分配流通每个环节都受制于经理管理的手段,充分地带动后勤物资的保障管理系统,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管理手段从全方位角度去监督控制整个投入与使用的物资流通环节,对物资的统一管理从根本上纠正了物资采、管、销的轨道分离、杜绝了贪腐、浪费的现象发生。

(二)合理控制物资消耗成本

从盲目的物资采购供应到规范的“以用定采”、“以供定额”的管理统一模式,以事前科学的消耗计划制定到消耗定额供应,都大大降低了物资采购供应的成本。

(三)提升了物资管理的效率

实行物资统一管理体系后,根据计算机等辅助手段,能够随时了解物资采购及库存管理情况,既保障了临床一线的使用,又能够提升采购物资的循环使用周期。同时,实行医院各科室成本核算管理后,不仅能够核算各科室的使用成本,还能够强化全体人员的节约意识。

二、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经济管理的方法

(一)物资定额消耗经济管理方法

制定医院后勤物资消耗的方法有多种:第一是技术性运算方法,是根据工作任务的需求进行技术运算的方法;第二是统计学方法,是依据准确的历史数据进行测定分析的方法;第三是估算方法,是通过以往的经验进行估计分析的方法;第四是收入配比分析法,主要是根据医院实际的收入水平来测定消耗额度标准的方法。上述的制定方法应根据实际任务的需求进行科学、灵活的运用。

(二)物资储备经济管理方法

医院后勤物资储备的方法通常采用aBC分类库存管理的方法,是指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不同种类的物资根据实际使用量及资金占用量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对于资金占用量大但品类少的a类物资,应进行整合管理并加强检查的频率,按照经济储备量的原则进行库存储备;对于次重要的B品类物质,可以采取分散及整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控制好库存量,做好定期检查;对于品类多且资金量占用较小的C类物质,可以根据需求情况进行批量采购储备、灵活性管理,重点应对aB两类物质储备进行科学管理。

(三)节约经济管理方法

通常医院后勤物资供应的节约方法有多种:第一是强化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消耗定额,根据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消耗定额指标进行实际落实执行及效果考核,增强物质节约的标准和意识;第二是建立部门供应使用责任制度,增加医院各组织部门、科室的物质供应的直接管理责任人,以督促其使用节约意识;第三是应建立系统化的采购计划及物资资源的整合管理工作,按照最优化的物资管理标准,应根据医院医疗、组织及科研等相关业务需求定期集中性采购、保管,提高物资的流转、仓储使用的能力。

三、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经济管理的新思路

(一)抓住医院后勤物质经济管理的重点

作为医院后勤物资供应的管理部门,应首先清晰医院系统的整体管理模式。后勤物资供应的经济管理应该在物质项目的重新定位及规划上做出相应的调整,突出新医疗项目的物质采购计划的定额标准、采购种类的鉴别及存储保障特点等相关管理内容。

(二)现代化管理手段与人力管理手段相结合

如今医疗领域高效运转的医疗设备在不断地推新出陈,一些医疗设备本身也兼具一定的管理模式,后勤物资供应管理部门应该充分了解该种设备使用频率及物耗特点,通过网络互联及监控等形式。同时,结合相关管理人员的统计修改,最终明确其物料的定额采购量及单位消耗额,以实现管理的有效目的。

(三)监督与管理相互转换、相互制约

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管理应从过去单独的管理部门去监管,到医院各个科室作为一个小的管理部门行使监管权力,甚至每名医护人员即是被管理者也是参与的管理者。在管理上应与每名医护人员的政绩考核相挂钩,从过去的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从过去的无使用意识到节约意识,形成行而有之的高效管理模式,群策群力将医院后勤物质供应管理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四、结束语

医院后勤物资供应服务的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需要医院的各个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才能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加强其管理的方式及内容将是创建和谐的医疗实施环境的最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静华.医院药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13-16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4

各大小医院一个决定其发展前途的组成部分就是后勤管理工作的进行,每所医院都应该积极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可以提高该医院医疗质量,决定了一所医院是否能达到医院行业所需的管理标准,是医院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医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针对完善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改革提出了对策思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后勤;管理

一、公立医院后勤管理现状

(一)后勤社会化服务质量现状

多数公立医院对于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评价仍停留在综合评价的阶段,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回馈、打分和对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通过检查,按照招标协议和服务合同的质量条款,仍然处于对服务质量的监管层面。后勤服务质量评价缺乏科学性、全面性和系统性。应当为了实现管理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发现并纠正计划执行的偏差,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在实践中应通过对管理环节的优化。首先,科学性有待提高,只是从属于医疗服务的非关键指标,很少涉及对影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患者满意度调查,由护理部出具后勤满意度调查的满意度结果,而服务质量考核的关键性指标应是顾客满意度。其次,整个服务对象、与医院的整体绩效考评尚未将后勤服务质量考评与之相结合。

(二)公立医院后勤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不到位,直接影响了医疗工作。后勤人员维修力量跟不上,医疗设备的维修工程师引进少,医疗设备越来越先进,很多公立医院多年没有引进专业人才,技术好坏没有考核,得不到正规培训。后勤管理专业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后勤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后勤工作涉及的范围和知识面越来越广,患者需求的变化、设备规模的扩大、现代化技术的引进等一些列问题凸显。

二、深化我国公立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

(一)后勤管理队伍应当提高素质

后勤部门的份内之事就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临床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第一,拥有平等、公正、脱颖而出的机会,使每个后勤员工都充分享有实现自身价值,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鼓励和促进团队合作,建立学习型组织。第二,构筑共同的价值观念和信念追求,增强医院后勤临时用工人员的归属感、认同感,强化后勤人员主人翁精神,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三,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第四,对于医院后勤技术骨干要求有提升通道、有考核、有培训,加强中青年人员的培养及相关学科建设。第五,技术水平过硬的水电维修操作工、信息系统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和医疗设备工程师应当进行增加。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引进专业性管理人才,调整后勤保障人员的结构,控制后勤人员总量。

(二)运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构建后勤服务

建立起与社会化模式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医院必须转换角色,逐渐过渡为全方位、多领域的后勤社会化模式,从小范围、低程度的服务社会化适应公立医院后勤社会化发展。一家公司很难一次性全面接管一个医院的后勤服务系统,规模较大、服务专业齐全的公司凤毛麟角,从事医院后勤服务的公司不仅数量少、能力都比较弱,不同于国外医院后勤社会化模式均具有社会化、多元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因此,在有的医院实践中应当采取如下做法,第一,在医院突发事件处置中承担指挥中心作用,完成医院后勤核心业务运行管理,最大限度提高协调能力和沟通效率,将社会化外包单位的主要管理者及本部门的主管集中在一起办公,设立联合办公室,建立医院后勤日常运行联动机制。第二,提高工作绩效并减少推诿扯皮现象,以提升部门执行力,后勤管理是将传统的若干个职能类似或相近的管理科室按照同类项合并原则合署成一个管理部门,医院实行大后勤管理模式。

(三)医院后勤改革的政策、法规体系应当得到健全和建立

第一,明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后勤服务部门的职责范围。第二,制定医院后勤服务相关税收政策。第三,建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专业人才认证机制。第四,制定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招投标模式和标准合同。第五,制定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收费方式和基本标准。第六,界定后勤服务实体的业务及职责范围,明确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项目分类。第七,规范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企业的资质和准入条件。第八,建立独立的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行业,明确医院后勤服务管理与一般物业管理的区别。第九,制定适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公立医院后勤实际情况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薛文华.三级医院后勤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价值工程,2012,36:284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5

[关键词]现代医院;建立;后勤管理体制模式

医院后勤工作是医院整体工作的基础,是维持医院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医院后勤工作直接关乎着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和正常运转,关乎到医院职工积极性的调动以及医院整体大局[1]。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现代化管理程度现已经成为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2]。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需从计划经济下的自我封闭式服务体系朝着社会化服务转变,以便适应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这就为后勤管理工作模式提出新要求,医院务必加速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创新和改革。

1目前医院后勤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是医院物资、设备、总务和财务等管理工作的总称,管理内容包括医院各个方面,如电、气、水等,一般分为财经管理和总务管理。总务管理主要为房屋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以及生活服务等[3]。财务管理包括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随着现代医院发展规模的增加,医疗服务内容也不断增多,医院后勤管理工作面对的难度也日益增加,此外近几年来医疗改革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早前传统医院后勤管理体制的缺点日益明显,这使得后勤管理工作面临诸多问题[4]。当下多数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处于低效益和高耗能状态,医院后勤管理开支显著增加,但预期效果不理想。此外,医院后勤工作人员编制严重超标,工作人员占到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不仅加大人员管理难度,同时也导致医院资源的严重浪费。另外医院后勤管理工作成本核算也面对较多问题,日常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思想错误,多数科室未实施成本核算,科室缺乏无效益管理意识,这些均严重损害医院整体利益。

2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1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实现卫生改革总目标

由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是医院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医院后勤改革的成败关乎医院运行成本的高低,关系到当下市场经济调条件下医院整体竞争能力的强弱。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实现“低廉费用提供优质服务”的卫生事业改革总体目标。医院后勤管理特别是经济管理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整体管理工作的一项核心内容[5]。

2.2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克服传统医院“大而杂”的弊端

医院后勤庞大的服务规模,事事俱全的“小社会”,管理机构繁多,办事效率低下,这是落后生产方式的一种表示形式。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若医院还追求样样俱到,不注重社会化资源、信息和服务方面的优势,那么医院极有可能在日后激烈市场竞争中被其他医院所淘汰。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目的在于拆除社会与自身间的围墙,将诸多由社会承担的服务交还给社会,而医院通过市场合理选取有助于自身要求和符合质量标准的医疗服务项目。

2.3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减少医院成本

医院提高办院效益就必须减少医疗成本,降低人力资源上的浪费和闲置。工作于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是医院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其他工作人员的性质均为临床医疗服务,因此其他工作人员人数上需要有所限制。在医院日常服务工作中引入社会服务,使员工在激烈的医疗竞争情况下感到紧迫感和危机感,以便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服务水平以及服务态度,从而使大家从早前“大锅饭”转变为“竞争饭和风险饭”。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需从整体上转变体制,在内涵上将不应由医务人员完成、或可以不要医务人员做,或医务人员也不一定能完成的工作均推向社会,使医院医务人员不仅能集中精力从事医疗服务,同时又能确保全方面的配套和后勤服务[6]。

2.4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有助于盘活医院的人财物

早前传统的医院后勤部门存在机构繁杂,设置重叠,机构间制约和交叉的问题,医院设施和设备追求“小而全”势必导致诸多资源和资金的浪费,“跑、滴、冒、漏”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均使得医院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另外,后勤工作人员缺少岗前培训以及连续的继续教育,往往存在人少干不了事、人多不干事以及出工不出力等情况,加上后勤人员“出口”不畅,使得后勤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偏低,严重制约医院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而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主要是通过计算效率和计算成本,使投入产出利益关系影响医院后勤物力、财力和人力的转出,产生足够效益,进而盘活搁置于后勤服务多个方面的资产[7]。

3建立现代化医院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几点思路

3.1后勤管理模式社会化

医院想要节约后勤管理支出成本以及提高后勤管理质量,就需打破早前传统管理模式。医院需要裁减后勤工作人员,降低医院后勤服务和人力资源成本及必需对医院后勤进行社会化改革。医院可通过利用社会力量为医院医疗服务提供支持和保障,该方式不但能极大提高医院整体后勤管理水平,同时还能降低后勤管理成本以及管理难度[8]。委托外包是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的有力选择方式,如食堂、洗衣、电梯和保洁均可作为委托外包项目。文献报道,医院通过外包方式不仅能有效解决后勤工作人员因工龄增加而不断上涨的工资,同时还能减轻退休人员带来的巨大负担。然而医院在采取委托外包时需严格审核和考察,选取资质良好的企业。

3.2建立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

多数医院后勤管理效果差、不理想,这与医院后勤缺少管理制度有关[9]。由于后勤管理工作繁多且复杂,所以后勤管理工作中务必建立完善的管理规章和制度,以便为后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确保后勤管理工作有效实施,从而减少或避免盲目或缺失管理。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是医院后勤管理工作良好运行的有力保障,后勤管理制度的制定需与医院整体情况相结合,以便促进医院管理合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3.3加强医院运行和管理成本核算

从现代医院发展出发,现代医院后勤不再是传统的后勤服务,而是带有经营性质的经济工作,医院除了加强医院生活后勤管理之外,还需加强物业、设备和物流管理。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竞争日趋激烈,物业、设备和物流管理在综合考虑医院财产保值和增值时必须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核算,从而有效维持医院整体经济效应。医院结合后勤工作管理特点,对各项运行和管理工作实施成本核算,有效控制费用支出,加强医院运营成本的控制,减少后勤开支[10]。后勤管理部分通过采购、配发以及报废申请制度,做到勤俭节约,从而使用有限的后勤支出尽可能满足较多的医疗服务整体需求。

4结语

医院作为社会服务的特殊行业,医院的发展关乎着大众身体健康以及国家医疗水平。随着国内卫生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医院后勤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管理改革中的组成部分,其工作面对的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在医院经营管理过程中医院务必重视后勤管理工作,构建健康有效的后勤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后勤管理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刘丽芬.医院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精细化管理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8):239-240.

[2]万云.信息技术在医院后勤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2015(5):96-97.

[3]程俊.医院后勤管理如何应对新的医院改革与发展[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2):136-137.

[4]翟晓玲.浅析医院后勤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5,26(1):137-138.

[5]龚农.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后勤管理模式分析[J].企业导报,2015(12):40.

[6]王海银,王林初,马明华,等.上海市二甲及以上医院后勤管理现状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6(1):26-29,34.

[7]李力桢,王薇.项目负责人制度在医院行政后勤管理中的实践[J].现代医院管理,2014,12(3):74-76.

[8]李柯,张怡,袁莎莎.基于信息系统的医院后勤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数字医学,2014(4):99-101.

[9]朱萌.医院后勤管理中供热系统的节能改造[J].中国医药导报,2014(26):153-156.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6

关键词:医院;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3-0057-01

1医院后勤的现状及原因

作为保证临床一线的支持系统,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机构众多,系统繁多,门类复杂,内容涉及范围广,服务对象有物资系统、后勤设备系统、医院基本建设和后勤服务自身。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化,现有的医院后勤管理系统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医院发展的要求,不足之处日益突出。过去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后勤管理,将医院后勤工作和社会第三产业分割,使后勤管理缺乏生命力,无法适应现代化医疗管理的严标准、高要求,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这种不协调与不平衡严重制约了医院的长远发展。

2医院加强后勤社会化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指的是指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后勤服务改变以往封闭的自我配套模式,通过发挥自身技术和劳务服务的优势,建立双方责、权、利的对等关系,引入竞争机制,把医院的内部后勤与社会服务行业有机结合,为医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低损耗的生活服务,将后勤人、财、物的综合效益发挥到最大限度。

2.1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医院改革的必然结果

我国医院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现后勤管理社会化,要充分发挥兄弟医院之间、医院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协调、互相配合的作用。

医院后勤社会化是医院后勤管理改革的目的,也就是利用社会力量为医院提供后勤服务的方向,这是时展的需要,是我国医院现代化医疗卫生行业改革的必然结果。

2.2后勤社会化管理是医院建设的前提保障

医院后勤社会化突破了以往医院规模大、部门全的模式,缩减了后勤人员的编制,减少了后勤服务的开支。对于一些工作量小、又必需具备的服务项目,采取委托外包的方式,优势非常明显。实行医院后勤社会化,不仅可以分流后勤人员,独立核算经济项目,减少医院费用开支,又可以有效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改变了以往“大锅饭”现象。后勤的社会化既保证了质量,又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损耗,实现了开源节流,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基础。

2.3后勤社会化管理使物业管理更加专业化

医院的物业管理行业相对于其他物业管理行业来说具有特殊性,它是物业管理行业的细化出来的一个分支,其服务对象是医疗机构,其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提供的服务要符合医疗工作相关规定,要有专业的队伍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多样化的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量身定做符合医院特点的管理模式、服务内容,有利于树立医院形象。

2.4后勤社会化管理使医院减轻后勤负担

医院后勤实行社会化管理,可以使医院减轻后勤服务复杂,让医院专注于医院的专业工作中,按市场竞争要求和医院的总体规划集中全力组织实施,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医院从后勤服务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变为监督者,拥有更加主动、灵活的处理事务主动权,可以从容处理可能发生的医疗后勤服务纠纷,塑造医院崭新形象。

3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策略探讨

3.1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消耗成本

当前,医院后勤经营模式有企业经营、横向联合经营、内部规范分离等。在分配机制和竞争上岗方面,医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将医院后勤交付给有实力的、有认证的物业公司,优化服务模式,精减机构,物业公司工勤人员重新聘任上岗。物业公司进行企业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行按需设岗,合理调配人才,降低消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2明确服务职责,开设特殊服务

要制定后勤管理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关系,调动企业职工积极性。还要制定详实的合同,明确物业公司的职责范围、工作程序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开设特色服务项目,以满足患者对服务需求越来越高的实际情况。

3.3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服务达标

为了确保项目合同的切实执行,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物业公司必须适应医院的管理体制、发展策略,注重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吸引高级人才加盟,医院管理人员有权力和责任合同执行的达标情况进行监督,当后勤工作不能适应医院发展需要或者没有提供优质服务时,管理人员有权力予以经济制约,甚至可以终止合同。因此,合同双方应本着互相信任的原则,及时沟通和协商解决问题,对工作效果进行检查、监督、评估和分析,保证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4结语

作为医院的保障系统,后勤社会化管理不仅服务于医院的正常工作需要,还要适应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要紧紧围绕为医疗服务这个核心工作。医院后勤管理是一个工作复杂、任务艰巨、多方制约的系统工程,管理者要做到动态管理、重点监控、宏观调解。医院后勤社会化管理是我国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整体发展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7

【关键词】市场经济医院后勤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2)2-278-01

医院后勤管理,就是围绕医院的任务和工作目标,对这个系统实行计划、组织和调控的活动过程,即便是纳入后勤社会化运作的部分,也应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协调和调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速后勤模式的改革,医疗服务市场门槛的降低,对医院后勤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我院前期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采取的有效对策和进行的一些改革,为医院今后的后勤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以供探讨。

1医院后勤管理工作前期存在的问题

1.1后勤部门人力资源过剩,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前些年我院后勤部门资源过剩,但相对缺乏空调、电力、水暖、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专业技术人才,组成人员中部分是医疗医技岗位不能胜任的人员,未曾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直接上岗。

1.2后勤部门人员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

前些年因医院后勤部门门槛较低,多数后勤人员为中专学历,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相对工作能力也较差。

1.3后勤部门管理干部学历低,管理手段较差

以前不少后勤部门的管理干部,学历低,相对缺乏管理知识,对后勤部门及医院医疗的工作性质、特点了解不够,导致后勤服务不能满足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

1.4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后勤服务较为被动

医院以往后勤部门的规章制度不够完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后勤职工就形成了吃大锅饭的思想,认为干多干少都一样,没活时到处转,有活时又互相推诿,消极怠工,有的工作无人管。

2加强及完善医院后勤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正确把握医院后勤管理发展的方向,循序渐进地推进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真正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2.1实行人事制度改革及后勤服务社会化

自2004年我院实行人事制度改革以来,近半数属上述情况的人员相继办理了退休手续,并于同年实行了后勤服务社会化,先后将我院的工衣、被服洗涤、卫生保洁和安保服务交由外部单位承包。这样不仅杜绝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可以为医院节约成本。

2.2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在招聘后勤人员方面采用对外聘用制度,在外吸纳了许多电力、水暖方面和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的专业人员。其次,加强岗位培训。随着各类后勤设备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院鼓励员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并对这些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了持证上岗、考核上岗等制度,进行等级及职称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这有效的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技能,保证了医院对这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给临床科室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2.3提高管理干部整体素质,实行干部考核及末位淘汰制度

我院现今聘用的后勤管理干部不仅要求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而且尽量考虑从专业技术人员中选一些热衷于后勤管理工作的同志充实到后勤管理部门,增强医院后勤的管理力量。每年组织后勤管理干部进行学习、培训和业务技能考核。每年与医院负责人签订责任状,与绩效挂钩和实行年底末位淘汰制,这些举措使得我院后勤管理干部的素质大大地提高,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也都被调动起来了,许多后勤管理干部在节假日期间也都无私奉献的加班加点的主动工作。

2.4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转变服务观念。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工作制度是医院后勤保障服务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基本保证。制度建设是医院各项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发展,也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我院作为襄阳市的一所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中医医院,近些年发展迅速,患者对医疗及后勤服务的要求也日渐增高。如果没有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后勤工作就很难井然有序地进行。我院后勤管理系统现已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文化,对脱离实际和难以执行的制度进行了及时地调整和修改,先后在安全工作制度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适时地补充。并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以病人服务为中心”、“为临床一线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理念,每天安排专人专班深入到医院各病区进行后勤工作查房、征求临床科室和患者意见,定期实行下收下送服务等。

2.5利用经济手段加强后勤部门管理

核心是把经济责任和物质利益结合起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分配、奖惩与各类人员的业绩考核直接挂钩,体现奖优罚劣、兼顾公平的原则。我院对后勤各岗位考核评价工作采取了横向、纵向相结合的检评制度。横向检查即科与科、人与人之间有组织地相互检查和评比;纵向检查即医院各职能科室和临床科室对后勤科室,后勤科室对各班组及个人进行的检查评析。采用此考核方法以后极大地降低了原来的吃大锅饭、工作互相推诿、消极怠工等不良表现,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工作效率,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6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

医院后勤管理和服务工作具有内容多、服务面广、任务艰巨、要求高等特点。因此,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于提高后勤管理的整体水平,改变后勤管理方式和面貌,提高效率和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现已设立网络管理中心,并不断地引进网络技术人才。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终端系统,建立了数据库,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同时通过软件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的汇总、统计,迅速地为医院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这一跨越式的举措有效地提高了医院后勤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及服务质量。

3结束语

医院的后勤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管理体系,是医院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涉及医院内的方方面面,在医院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这几年我院的后勤管理工作通过院领导、管理干部及后勤职工的共同努力已经颇见成效,但是我院仍需继续努力地培养后勤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有效地发挥后勤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临床一线服务”的意识,才能全面的提高后勤工作的服务水平,更好地促进医院的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8

【关键词】医院成本核算后勤管理

[abstract]HospitalLogisticsmanagementisanimportantpartofhospitalmanagement,hospitallogisticsmanagementdirectlyaffectthenormaloperationofamodernhospitalandthehospital'scost-effectivenessandqualityofcare.Logisticsofhowtoadapttotheneedsofdevelopmentofthehospitalisanimportantissuefacinglogisticsmanagers.

[Keywords]Hospital;Costing;Logisticsmanagement

医院后勤管理向经营管理转轨,是保证医院后勤改革发展方向的基本途径。由于诸多原因影响,现状堪忧,笔者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优化:

一、加强后勤队伍建设

医院后勤人员专业技术性不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工作的优势渐渐失去,怎样去管理好这些正式职工,是医院管理者一个敏感的问题,医院的中心工作是医疗,那么后勤部门的思想教育工作就要把保证以医疗为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作为立足点,在内容上要突出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为医、教、研服务的原则。现在,我们后勤领导与职工之间,班组与班组之间,职工与职工之间都能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互相关心,树立一盘棋思想,使后勤成为有较强战斗力、凝聚力的和谐集体。抓业务培训,加强后勤人才队伍建设。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同时,医院后勤人员素质以及对现代化管理知识、医学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反映在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上。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在“服务、质量、安全”上狠下功夫。切实做到:班组针对各自的工作任务,制定相关的优化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并设定辅助机制,确保工作不脱节,保持工作连续性;严格班组责任区巡查考核制度、后勤维修制度、安全月后勤检查评分制度,结合施行奖金二次分配,个人工作绩效与奖金挂钩。

二、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服务质量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人为本就是要在工作内容、方式、方法上体现人性,考虑人情,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努力为职工、病员创建一个安全、温暖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医疗场所。医院后勤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的保障和支持系统,主动服务于临床第一线的观念是后勤部门做好医院保障工作的基础。医院后勤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医院后勤管理的整体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及社会化观念,并根据医院后勤工作的特点,注重实现医院的目标和任务为己任,积极主动服务于临床,及时为临床医疗排忧解难,对设备设施,建立计划维修保养档案,利于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定期上门进行预防性保养检修,提高设备、设施的使用年限,降低维修成本,也让使用科室更方便、放心,确保设备设施的良好运行,后勤人员切实做好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三、深化、细化成本核算

医院客观存在着消耗成本问题被忽视,注重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医院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效益体现于医院收入减去各项成本支出后的可利用资金。目前,各个医院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由过去的社会福利性、服务性转变为社会服务经营性,这是管理理念上的更新。由于医院后勤在计划经济时代,只讲保障供应服务,不注重质量,忽视消耗成本,服务质量低劣,反而消耗成本过大,甚至资源浪费,这是很多医院出现的一种状况。作为医院后勤管理人员应强化成本和效益意识,切实加大管理力度,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寻找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只有增强成本意识,控制支出,减低消耗,注重投入产出,才能从规章制度建设和转换机制方面采取措施,强化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医疗市场竞争也愈发激烈,医院后勤也通过企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变过去的消费后勤为消费控制和消费管理,使医院的消费投入达到价值提升和财产升值保值作用。结合医院目前的现状及后勤工作的特点,在各项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向计划、规范、注重成本核算,控制费用支出,做好费用管理的目标发展。维修工作的计划保养,物资仓库计划采购都在逐步进行中;在后勤物品供应上进一步完善审批制度、规范维修材料领用,教育职工爱院敬业,认真管家理财,坚持勤俭节约,以有限的后勤资源保障尽可能多的医疗需求;严格控制库存物品,后勤常用物品尽可能按计划随购随用,避免物品积压及浪费,必需储备的物品储备量控制,降低库存物品资金,逐渐向零库存发展。经多方面的控制费用,近几年后勤维修及各类消耗物资费用增长率大大低于医院的营业收入增长。为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消耗和提高效率,现在很多医院都在目前汇集体系外另外开展了一些成本核算工作,所以要不断强化成本核算,由于后勤工作直接与财务物资打交道,而且开支较大、项目较多,讲究成本意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效益,是后勤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因此,在物资采购方面要按程序办事,货比三家,实行招标采购,降低成本开支,做好各项物资采购管理,要坚持技术进步,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循环经济的路子,节约能源消耗。

四、完善制度、创新机制、优化流程

1・加强日常维修工作的优化:严格落实责任区巡查制度,加强对各类设备的日常巡查保养力度。对于巡检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马上进行处理,处理完毕要通知科室。

2・加强医院节能管理的优化:电工班、水工班、中心供氧、锅炉房工作人员在进行每周巡查的同时,到各自责任区域核查电能计量表、供氧计量表、天然气计量表,并报科室进行统计,如有较大的用量出入情况,必须详查原因,并通报相关使用科室负责人。在后勤服务部负责的装修、改造中,必须坚持使用相同规格的节能产品,维修中心在对开关、灯泡、灯管、水龙头、大、小便器的维修更换优先采用节能产品。

3・加强监督机制不断改进服务:聘请各科室护士长作为后勤服务部维修、餐饮、被服配送义务监督员,每月由后勤服务部组织下科室收集反馈意见,进行整改,并整改情况向上述监督部门反馈。

五、加强对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

医院的后勤设备具有生产性的一面,又具有消耗性的一面。要做到投入小,产出多,提高后勤设备的经济效益,应是后勤设备的一个管理目标。医院的后勤设备影响大,因此安全要求也比较高。还有医院后勤设备技术性也要求较高,要重视后勤设备的更新和改造,保证后勤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以适应医院业务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全院固定资产的维护和在用登记、使用备案、闲置调配等基础性的统计工作,加强监督与检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提高效益,加强设施设备维护与保养,为全院提供有力保证。后勤设备运行必产生消耗,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后勤设备的经济效益,也是后勤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医院后勤已经成为集管理型、技术型、知识型为一体的专门学科。后勤人才队伍建设越来越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医院后勤人员素质以及对现代化管理知识、医学科学知识了解和掌握的程度,直接反映在医院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上。

总之,医院后勤管理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管理体系,涉及医院内的方方面面,在医院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优化医院后勤管理,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9

1.1服务性

医学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教学和提高医疗水平这一中心展开,后勤服务是为学校的师生、科学工作者和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部门。因此学校的建设和财务管理,首先是为了满足师生和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学校提供的生活场所也是为了给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力所能及的便利,解除其后顾之忧,而不是为了盈利。

1.2相对独立性

高校的后勤管理是学校整体中的一部分,和学校的教学系统、科研系统是相互平行的单位,他们即相互依存,又互不统属。随着后勤工作的改革,后勤工作与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后勤工作的改革也必须顺应这种潮流,适应高校全面改革的需要。

1.3先行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高校后勤工作是保证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正常展开的物质条件。高校任何工作的开展都必须由后勤工作部门提供物质保障,后勤工作贯穿于学校活动的始终,在活动开展之前后勤工作就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

2我国医学院校后勤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2.1对后勤不重视,制度不完善

现在的高校,相对于后勤工作来说,更重视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导致对校园后勤工作的重视不够。后勤部门缺少制度保障和措施,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社会竞争意识不强、参与意识淡薄,从而使得后勤服务相对滞后。后勤部门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到位,直接影响高校的后勤服务效果。在后勤部门没有完善的制度保障,出现问题时无据可循、相互推诿责任,降低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

2.2管理机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随着我国医学院校后勤管理体系的改革,众多社会力量涌入医学院校的后勤管理中。企业进入医学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这就要求学校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以保证后勤服务的质量,但现阶段我国的医学院校中缺少对这些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导致后勤服务质量下降。

2.3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素质低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医学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学历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导致我国现阶段医学院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低,难以满足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的需要。

2.4管理方式方法落后由于我国医学院校对后勤管理工作的长期忽视,导致很多医学院校后勤管理方式落后,工作方法不科学,不能适应现在后勤工作的需要。

3我国医学院校后勤管理的改革方式

3.1完善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必然导致高校后勤管理过程无据可循,从而使管理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切实做好制度建设,使每项后勤工作都做到有据可循,才能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和科研工作者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促进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发展。

3.2建立有效的管理、监督组织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众多新观念被引入我国,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我国医学院校的后勤管理中,我国现阶段的医学院校中后勤管理与经营都是由社会公司和本校的后勤工作部门负责。不管高校的后勤体制如何改革,后勤服务于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这要求我国的医学院校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监督体系,制定可操作的评估标准,引进资质信誉可靠、经营理念新颖、适合高校发展、成本低、服务质量高、师生满意的公司。监督机构应有多个职能部门参与,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3.3加强后勤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医学院校后勤质量能否有根本性的提高,关键在人才。因此,重视后勤干部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是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保证,是切实提高后勤服务能力的根本性措施。我国医学院校的后勤干部职工学历偏低,人员老化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在我国医学院校中后勤工作长期不受重视,后勤人员只出不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得不到补充,导致后勤监管工作不到位、缺乏创新精神。这要求我国的医学院校必须采取相关政策吸引有能力、有学历的新鲜血液,同时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其业务能力,提高我国医学院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满足广大师生和科研工作者对后勤服务的需求。

3.4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切实提高后勤管理水平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篇10

【关键词】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a

在医院的发展过程中,医院一直探索、寻找一种适合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管理模式,以提高医院后勤的综合效益。对于医院而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绩效如何对临床工作及医疗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对医院后勤服务进行分析,以发现后勤服务中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我院近年来开始实施医院后勤服务社会化,并将后勤服务委托给一家后勤管理企业,成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研究方法

1.1绩效评估理念

绩效评估是指采用运筹学与数理统计方法,选择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标准,根据程序,采用定量、定性评估,对组织在某个时期中的经营效益作出准确、客观、公正的评估[1]。评估是绩效管理的基础,也是其管理的重要方法。通过绩效评估,能有效促使组织引进竞争机制,从而改善服务。

1.2现场试验法

通过进行现场抽样调查与评估,以了解后期运营工作中的实际成效,从而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改进后期经营管理。

1.3定量分析法

把反映某医院(下文称为甲医院)近5年来的后勤支持保障服务供给能力,如服务于医院建设、医疗一线、患者职工等因素及医院的业务量、业务收入、医护人员、后勤人员比例、后勤费用支出及患者的满意度等定量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1.4类比分析法

通过与该地区未实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相同等级医院进行某些后勤管理项目效果的比较,以分析其可行性与先进性[2]。并对当地的另2家综合医院进行分析,其中,乙、丙两家医院后勤服务至今尚未实施社会化。从财务、业务报表上收集甲、乙、丙这三家医院近5年来的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卫生材料费及低值易耗品费进行分析。

2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