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4:18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1

通过智慧城市重点建设内容,从总体方案设计上解决城市发展的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问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1—数据集成是城市运行运营数据集成平台建设的核心、规划和设计运行运营集成数据的管理,实现能将供水、供热、供气等专项业务运行运营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提取等数据管理。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2—智慧教育: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3—智慧医疗: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4—智慧物流:随着电信行业的转型和国家政府对物流信息化的推进,物流信息化行业市场日趋成熟。面对物流企业需求多样化、灵活多变、快速响应等需求,传统的物流行业业务系统对客户关系管理,车辆调度、定位、跟踪等工作很难做到定向有效。随各种信息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数字物流解决方案基于无线网络、移动终端、pC终端的应用托管和平台服务,为物流相关企业提供语音、数据与多媒体应用相结合的“一站式”综合信息化服务。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5—智慧社区:公用通道及电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能不间断监视各部位的情况;小区内部环境的监控,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及时发现非小区业主长期无故滞留;周边防范对人员的非法进入及时报警;可视对讲提供住宅小区住户与来访者的音像通讯。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6—智慧交通是指以交通信息中心为核心,连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城市出租车系统、城市高速公路监控系统、城市电子收费系统、城市成道路信息管理系统、城市交通信号系统、汽车电子系统等的综合性协同运作,让人、车、路和交通系统融为一体,为出行者和交通监管部门提供实时交通信息,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大动脉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应用解决方案依托有线和无线、固定和移动网络资源,强大的iCt服务能力,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通过与业内优秀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合作,为交通行业客户提供信息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从而有效提升交通行业信息化水平。

智慧应用解决方案7—智慧家居是人们的一种居住环境,其以住宅为平台安装有智能家居系统,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个子系统如安防、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煤气阀控制、信息家电、场景联动、地板采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实现“以人为本”的全新家居生活体验。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2

智慧城市的顶层架构设计着眼于整体的城市规划、布局以及相关的信息系统整体框架建设。从整体上对城市信息化建设制定一个完整性的规划,能够前瞻性地确定可实施的整体战略目标,可进行统筹对管理和整体运营设计考虑,能够实现整体的最佳效果,提高投入产出比。

大唐电信“智慧城市”顶层架构设计解决方案将通过城市运营管理中心与公众服务与体验中心的组合,通过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城市建设手段,加强政府机关、企业以及公众间的信息交互与协同,从而整体提升城市综合管理能力,为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便民服务,树立新形象,打造城市新品牌。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社会成本的浪费,打造城市级运营环境的良性循环。

年度“智慧城市”奖iBm智慧城市——“慧典先锋计划”

iBm软件集团基于整体规划设计、关键技术和实施保证这三大优势,针对中国智慧城市的切实建设需求,推出了全新的“慧典先锋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整合全球可复用的最佳实践模型,以及适用于不同行业和信息化水平的iBm智能运营中心、智能交通、智能水管理、和谐城市、应急等解决方案,为市民和企业提供最佳的智慧城市软件和服务支持,全面促进全国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智慧城市,真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运营效率。iBm软件集团将针对当下与即将实施的智慧城市发展工程,注入五大智慧源动力,全面推动城市智慧化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年度“智慧城市”奖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遵循“总体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共享智慧应用为主线,构建区域发展总体框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带动应用系统建设,通过应用系统建设促进和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与更新。

超图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从“智慧城市”全局出发,以地理空间为框架,整合城市的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自然资源、市政设施、税务工商、人口、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资源一体化集成管理;以物联网、互联网、通信网为基础,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实现网络服务一体化;以资源共享、网络互通为基础,全面实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全过程的一体化,实现城市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透明、安全、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达到业务大协同的目标。

年度“智慧物联网”奖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煤炭综合自动化系统

大唐电信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利用工业以太网形式在煤矿构建具有环网冗余技术的矿井综合自动化网络平台模式,根据我国煤矿井下采煤实际情况,选用1000mbps工业以太网构建煤矿井下自动化控制网络平台,并采用环网冗余技术,保证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其次,井下监测监控系统实现了安全监测与生产监测两系统的合二为一,实现了生产方面各类重要设备运行状况的自动实时监测。

再次,通过接口和协议的标准化,实现各系统的互连,保证了原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

最后,以信息集成平台为核心,基于分布式实时数据库、opC技术、工控组态技术,自主开发了组态软件,实现了各子系统的无缝集成和安全生产实时数据的web浏览。

目前,西安大唐电信公司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平台已应用于多个项目:包括宝钢南京梅山铁矿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煤西川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神华宁煤汝箕沟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山东古城煤矿综合自动化系统。

年度“智慧医疗”奖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

为了帮助医疗机构更好的应对挑战,戴尔遵照中国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结合在国内外医疗行业的深入实践与技术能力,提出了医疗信息领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戴尔医院集成信息平台解决方案,能够对医疗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和优化,能够以病人为中心整合与利用信息资源,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医院数据中心,以临床路径和知识库为基础支持临床决策,以医疗与人财物运营为内容支持管理决策,以信息交换与共享为支撑协同区域医疗,全面支持医院管理和业务提升。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3

关键词智慧能源控制系统仿真CDio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x.2017.03.037

abstractSmarterenergyisanewreformandopportunitytotheenergyindustry.automationdisciplinemustadaptitselftothechangeofenergypattern,andcarriesoutcurriculumeducationalreformandpracticebasedonabilitycultivation.ReformofcontrolsystemsimulationcourseforautomationdisciplinehasbeenimplementedinChangsh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sedonnational-levelexperimentalteachingdemonstrationcenter.acoursesyllabuswithCDiomodelisdesignedandteachingcontentsareoptimizedaccordingtothetalentrequirementofsmartenergy.thepracticeofcoursereformhasachievedgoodresultsbydevelopingteachingmethodsandcourseassessment.

Keywordssmarterenergy;controlsystemsimulation;CDio;teachingreform

0前言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驱动力和能源生产利用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能源领域的“互联网+”智慧能源是能源行业的一次新机遇。[1,2]以新能源为基础的智慧能源将突破传统能源生产、消费和控制形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次根本性革命。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积极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加快推进能源全领域、全环节智慧化发展,提高可持续自适应能力。新兴的智慧能源产业将是以能源、信息、自动化为核心,融合多领域技术和人才的集成创新发展。因此,自动化专业必须自主适应智慧能源对人才的核心需求,积极开展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

长沙理工大学的自动化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主要面向能源、电力等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自动控制系统基础理论和能源电力专业知识,具备从事系统分析、设计、运行和科技开发等工作的宽口径应用型高级工程计划人才。其中,控制系统仿真是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运用matLaB等平台,进行现电过程的系统建模和控制仿真,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瞄准时代能源格局变化主流前提下,如何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一直是本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中长期思考和探索和课题。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入CDio模式,积极开展体系课程的教改和实践。[3]CDio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成果,CDio即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4,5]基于CDio模式的工程教育理念,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创新。智慧能源丰富和拓展了“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内容,而如何培养符合智慧能源人才能力需求的学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1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CDio改革要点

1.1结合CDio模式的必要性

智慧能源理念的实现和新兴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自动化创新人才作支撑。智慧能源自动化的本质是通过对能源生产、转换过程的全息信息综合集成,实现以能源高效清洁利用为核心的智慧能源优化、管理和服务。智慧能源新型自动化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全新的能源理念,综合全面的智慧能源自动化体系专业知识,很强的能源智慧利用实践动手能力,良好的智慧能源自动化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培养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面向智慧能源人才需求,开展控制系统仿真课程CDio教学实践非常必要。首先,这是能源变革和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新常态经济下,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这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党的十八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B学生创新精神”。再次,这是能源行业和产业发展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结构的基本要求。国家经济进入转型发展的高阶段,社会用人单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自动化专业需要进行“产、学、研、训”多维度一体式人才培养的新实践。

1.2课程改革的要点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制定、教学内容准备、教学方法实施、课程考核评价。根据本专业工程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设计CDio教学大纲,即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应掌握怎样的知识、能力和态度,及其水平应达到的程度。[6]本课程旧大纲不足在于过多强调学生对matLaB工具的学习,缺乏对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运行能力的培养。CDio模式将工程人才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因此,必须结合智慧能源在能源生产、优化利用和综合管理的实际需求,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的培养。围绕教学大纲要实现的主要目标,调整教学内容并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实践,努力探索课程考核方式,科学评价课程教学效果。

2控制系统仿真课程CDio教学实践

2.1教学内容的设计

原教学内容如下:(1)控制系统仿真概论;(2)连续系统仿真方法;(3)采样控制系统采样仿真方法;(4)数字仿真程序的设计;(5)matLaB概述及matLaB程序设计基础;(6)matLaB仿真程序设计;(7)Simulink软件包使用及其在控制系统仿真中的应用。这种配置突出了学生matLaB软件基本功的训练,强化了matLaB程序设计、分析、调试程序的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综合运用自动控制专业知识,对复杂能源和电力系统进行分析、仿真与综合的能力得不到系统性的训练。例如,教学效果评价环节中,通过对毕业班学生的专业座谈信息的收集整理发现,学生都认为该课程非常重要,但对课程学习的体会却仅停留在“matLaB的学习”的层面。

实际上,我校自动化专业具有非常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能源和电力行业培养特色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学生在控制系统的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研究对象,如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核能发电、新能源发电。本课程教学的预期目标之一是让学生结合能源和电力实际工程控制对象,实现复杂过程系统的“matLaB的学习、系统建模、过程控制、系统综合分析”四个层次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可见,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强化能力培养。

智慧能源要求自动化专业学生,绕能源的生产、优化利用和综合管理,全面提升系统建模、优化控制和协调管理的等重要技能。因此,要求学生将matLaB作为一种系统分析和优化的实用工具,把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实现对复杂系统的分析综合。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进阶过程,深刻体会到“matLaB的学习,基于模型的系统仿真,基于模型的系统控制,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管理”四个层次的不同,透彻理解四个层次“由易到难,由知识点的分散到运行的综合”的递进。结合CDio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如下:(1)控制系统仿真概论;(2)matLaB程序设计基础;(3)自动控制原理与matLaB实现;(4)数学建模与数值求解;(5)控制系统SimScape建模;(6)控制系统参数整定;(7)模型系统参数智能优化;(8)模型系统的协调与优化。调整后的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等方面能力培养的新需求。

2.2教学方法的探索

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缺乏学生参与度和体验度,教学效果评价中学生反馈信息滞后性大。而“以生为本、自主学习”的教学重点突出了学生知识综合应用和动手实践能力培养,保证知识、能力、素质相互协调发展。常用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任何课程的实践教学,必须结合学生主体的知识能力水平、培养方案知识结构构建时序和学校教育平台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探索。[7]

我校拥有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这为面向智慧能源的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优势:(1)强化专业特色,推进面向科技前沿和工程实际的能力教学。增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协同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框架的建立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2)以生为本,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协调发展。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开展本课程的CDio教学,可充分激活“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网络教学”,本课程的教学并非单一模式,而是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综合模式。根据不同阶段要到达的目标,具体到要求学生“如何建模、如何利用模型进行系统分析、如何利用模型进行系统控制、如何基于模型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和新思想”。例如:对第一层次“matLaB的学习”,可采用“教师讲授+实例分析+个人练习”;第二层次“基于模型的系统仿真”,可采用“教师讲授+建模实验+专题研讨”;第三层次“基于模型的系统控制”,可采用“教师讲授+建模实验+分小组讨论”;第四层次“复杂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管理”,采用“情景分析+建模实验+网络教学+分小组研讨”。通过组合教学方法等手段,逐级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综合能力。

2.3教学考核的实践

科学的教学评价对课程的建设和完善非常重要,运用不同考核和评价方式获得反馈信息侧重点是不同的。[8]常用的“平时成绩+闭卷或开卷考试”课程考核方式,比较适合对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掌握的考核评价。学生通过对知识点以及重难点内容的理解和强化记忆,就能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要求。但是对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课程考核,这种考评方式有很多不足之处。为了实现对学生多维度的考察,有必要调整课程考核方式。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采用丰富平时考核的内容,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的方式进行。主要措施是:细化平时考核形式和考核主体,结合教学内容和四个层次的进阶学习,分阶段实施对学生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分析综合能力进行考核评价。例如:将考核形式以题型的模式具体化,可分4类型:给定目标和要求进行程序设计、给定特定系统进行过程建模、给定系统模型进行参数整定、给定子系统模型进行分析和综合。考核主体分为:个人和研究小组。通过组合考核形式和考核主体,开展学生学习进阶各段的考核。

控制系统仿真课程是自动化专业集知识掌握和能力运行的重要课程。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全局来看,它是上承自动控制理论基础,中辅各类课程设计,下启毕业设计的重要位置。实施对本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不能遗漏两方面非常重要的信息反馈:一方面是学生在大四毕业设计(论文)和答辩环节的反馈信息,另一方面是毕业参加工作后校友的反馈信息。我校自动化主要是面向能源、电力行业,在智慧能源背景下,业内用人单位对本校毕业生在业务能力上的综合评价即是学生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体现。

3结语

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自动化专业,面向能源、电力行业培养特色鲜明的工程技术人才。在智慧能源背景下,本专业依托“能源系统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这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开展控制系统仿真课程的CDio教学改革。根据能源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在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上取得阶段性成果,强化了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的行业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忠敏.智慧能源正在向我们走来[J].中国标准化,2014(11):52-54.

[2]安建伟.什么是智慧能源产业创新与能源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5(7):64-65.

[3]谢七月,刘代飞,申忠利.热工过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CDio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179-180.

[4]康全礼,丁飞己.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40-46.

[5]刘荣佩,史庆南,陈扬建,王奇.CDio工程教育模式[J].中国冶金教育,2011.5:9-11+13.

[6]陶勇芳,商存慧.CDio大纲对高等工科教育创新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81-83.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0.048

abstract:atpresent,therearemany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ofthewisdomagricultureinourcountry,suchasthefunctionsetissosimpleandtheresourcescan’tbeshared.thereasonliesinthelackofacomprehensivemanagementmethodandeffectiveguidance.Fromtheperspectiveof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afunctionstructurewasconstructed,aswellasanintegratednetworksystemstructuremodelofwisdomagriculturesystem.itisastrategicsignificancefortheconstructionofthewisdomagricultureinChina.

Keywords:miS;wisdomagriculture;strategicplanning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有机农产品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为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与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契机。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集成应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传感和测量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部署在农业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和通信网络实时收集并处理农业信息,实现农业生产的田间智慧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预警及智能化决策等。智慧农业利用现代技术全方位地监控、管理农场,通过网络实时向消费者提供农场及农产品的状态信息,拉近了消费者和有机产品的距离,使得消费者吃得更加放心。另外,顺丰速运的“鲜蔬当日达”、北京奥科美科技公司的冷藏柜服务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有机农产品的冷链运输问题,运输过程简单便捷,节省了无谓的成本,使得有机农产品的价格也更实惠[1]。本研究从管理信息系统的角度构建了智慧农业系统的功能结构、综合结构以及网络体系模型,对中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具有战略性意义。

1中国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智慧农业目前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智慧农业的建设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1)农产品的质量溯源方面。目前,有大量冒有机之名的农产品混淆市场,虽有各式认证,但消费者仍不易辨认真假。目前有机产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质量问题,而是信任问题,加上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要求智慧农场产品能够回溯原料使用、种植加工过程与品质检验情况。

2)成本管理方面。目前,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农业系统仍处于试验、示范、推广阶段,智慧农业系统在成本规划、成本计算、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方面还缺乏完整的系统规划以及设备售后服务落后、维护成本偏高。

3)智慧农业“孤岛”现象严重[2]。业务流程之间不能关联互助、信息不能共享互换,不同软件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产供销严重脱节”、“财务账与实物账不同步”,其实质就是生产流程、供应流程、销售流程和财务流程都是孤立运行,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另外,智能控制设备和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之间也存在脱离的现象,严重影响到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孤岛”效应势必给农业企业的应用带来信息重复输入、信息大量冗余、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信息交流的一致性无法保证等问题。

4)供应链管理方面。农产品由于受到行销通路及保质期的限制,常常不易以合理价格售出,消费者也不易以合理价格购入。因此智慧农业更需要建立全面有效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能连结上、下游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然而,目前的智慧农业系统却实际仅涉及到生产管理方面的内容,完整应包括采购、销售、库存、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全产业链规划[3-5]。

智慧农业系统不是简单地建造数个智能大棚、农业信息服务站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进行整体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考虑,从育种、生产、运输、销售等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提高信息化水平,逐步形成一个集约化、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闭环现代农业模式。

2管理信息系统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高登?戴维斯提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6]。其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借助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解决农业企业信息化面临的以下诸多问题。

2.1数据层面的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使来自2个或多个应用的数据实现共享或者合并,具体包括数据共享、数据转化、数据迁移及数据复制等,这是智慧农业实现信息共享最基本的需求。数据集成可以采用数据库中间件与XmL-RDBmS中间件完成。

2.2应用系统的集成

在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和网络环境的建设过程中,以企业发展为目标的信息化需求日益迫切,企业的业务需要在统一的环境下,在不同部门之间完成处理,管理信息系统使得智慧农业不同应用系统之间相互调用信息得以实现。

2.3业务流程的整合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业务流程优化重组解决方案,能将智慧农业所有应用、数据管理起来,使之贯穿众多应用系统、数据、用户和合作伙伴,这是任何一个信息系统都期望达到的最理想层次。

2.4用户界面的集成

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将各个应用程序的运行终端窗口一对一地映射到一个标准的界面(例如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从而面向用户形成一个统一的表示层。用户界面集成对带有api或没有api的应用进行打包处理,使之可以被以组件为标准的最新应用(如web应用)直接调用。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智慧农业的建设过程,必将会促进农业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适应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的市场需要,使企业保持持续旺盛的生命力。

3管理信息系统视角下的智慧农业系统战略规划

3.1智慧农业系统总体目标

智慧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库为核心,建立一个集传感和测量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于一体的快速、准确、全面、规范的农业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农业信息采集、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显示各种农业资源的状况及变化趋势等[7]。

3.2智慧农业系统功能结构规划

智慧农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按照农业管理需要设计,包含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oa、综合服务等[8-10]。系统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3.2.1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帮助企业实现销售、生产、采购、财务部门的高效协同,逐步消除管理瓶颈,建立竞争优势。包括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客户关系管理(CRm)。

1)采购管理。对采购业务的全部流程进行管理,提供请购、订货、到货、入库、开票、采购结算的完整采购流程。

2)销售管理。提供了报价、订货、发货、开票的完整销售流程,支持普通销售、委托代销、分期收款、直运、零售、销售调拨等多种类型的销售业务,并可对销售价格和信用度进行实时监控。

3)库存管理。能够满足采购入库、销售出库、产成品入库、材料出库等业务需要,提供仓库货位管理、批次管理、保质期管理、出库跟踪入库管理、可用量管理、序列号管理、盘点管理等业务应用。

4)客户关系管理(CRm)。通过整合多种网络化、低成本营销手段和沟通方式,帮助企业建立与客户之间通畅的交流平台,全方位管理客户资源、提升客户价值、制定科学销售指标、监控项目进程、评估业务员绩效,以增强内部协同,合理调配企业资源。具有保存资料、快速查询资料、管理联系记录、统计分析、寻找销售机会、行程管理、提升销售成交率、降低客户流失率、权限设置等多种功能。

3.2.2生产管理就是要将3S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和网络等技术与地理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土壤学等学科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一个包括对农作物、农业环境等宏观与微观监测系统,动态分析、诊断、预测、决策系统。

1)农业信息采集及动态监测。通过部署在农业现场的各种传感器节点,实时采集土地现状、农作物的生长及灾情分布情况等多种信息,并定期对采集到的农业资源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为用户宏观决策提供依据[11]。

2)mRp运算。在销售订单、预测单、物料清单(Bom)、企业参数设置以及生产数据(包括工厂日历、工作中心、标准工序、工艺路线等)的基础上依据mRp平衡公式进行运算,确定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解决企业生产什么、生产数量、开工时间、完成时间;采购什么、采购数量、订货时间、到货时间。

3)生产进度。车间为完成生产计划,进行车间的生产日程安排,确定何时、何地进行何种作业,并指定生产数量和完成各阶段生产日期,而后进行车间生产日程作业,控制和生产记录,确保生产均衡、平准的进行。

4)产品溯源。综合运用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等)管理。

5)设备管理。提供设备的使用维护信息管理。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同事后维修相结合,建立起一个包括设备计划、使用、保养、维修等功能为一体的设备管理系统;编制周期设备计划,并根据事先的计划或故障产生作业单,形成维修记录;提供丰富的设备报表,为管理提供依据,达到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目的。

3.2.3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主要包含总账、应收款应付款管理、固定资产等[12]。

1)总账。用于进行凭证管理、账簿处理、个人往来款管理、部门管理、项目核算和出纳管理等。

2)应收款应付款管理。应收款管理系统,通过发票、其他应收单、收款单等单据的录入,对企业的往来账款进行综合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客户的往来账款余额资料,提供各种分析报表,帮助合理进行资金的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应付款管理系统,通过发票、其他应付单、付款单等单据的录入,对企业的往来账款进行综合管理,及时、准确地提供供应商的往来账款余额资料,提供各种分析报表,帮助合理进行资金的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3)固定资产。用于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折旧计提等,可同时为总账系统提供折旧凭证。

3.2.4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规划、薪资管理、绩效管理、招聘与培训及劳动关系管理[13]。

1)人力资源。根据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进行人力资源供需预测并使之平衡。

2)绩效管理。系统内置各岗位常用的绩效考核表,支持定性及定量两种绩效考核方式,考核结果自动记录在员工档案。

3)薪资管理。计算实现岗位工资、级别工资、工龄工资、学历津贴、考勤扣款、社保扣款、绩效奖、个人所得税等各类常见的工资项目。

4)招聘培训。用户可以制订招聘计划,可以详细记录应聘者资料及其在应聘各阶段的评价。各部门上报培训需求,汇总培训计划,由培训计划生成培训的实施方案,详细记录培训实施情况。

5)劳动关系。实现劳动合同管理,劳动纪律管理,定额、定员管理,工作时间与休假管理,考勤管理,劳动争议管理。

3.2.5办公自动化oa主要包括公文流转、日程安排、网上办事、电子邮件。

1)公文流转。实现农业部、省、市农业机构及单位内部的公文流转和处理。

2)日程安排。包含通知、会议、公务用车等的安排。

3)网上办事。用于实现农药、兽药、农机、饲料、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审批等行政许可事项的网上申请与受理,具有网上咨询、投诉、结果公告等功能。

4)电子邮件。开展邮件、短信等服务。

3.2.6服务系统主要包括Bi、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农业电子商务。

1)Bi。即商务智能,在农业资源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将农业中现有的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快速准确地提供报表并给出决策依据的信息应用系统。可以实现土地、水、气候、肥料等农业资源的评估与管理;农作物长势预测与估产;病虫害、环境灾害等的预测与应急反应以及销售分析、商品分析及人员分析等。

2)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农业综合信息对外的窗口,可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农业新闻、农业政策、产品推荐、科技推广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3)农业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扩大了产品的流通半径,减少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使生产者避免盲目生产,同时也更快地销售,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农业电子商务将商家、农户、消费者、认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机构、监管机构、政府等通过网络有机组织在一起[14]。

3.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智慧农业综合结构

企业中的管理者具有不同的层次。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进行分层,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都可划分为战略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层及业务处理层[15-18]。战略管理层主要规定企业的目标、政策和总方针,企业的组织层次,决定企业的任务等;管理控制层完成资源的获得与组织、人员的招聘与培训、资金监控等;运行控制层是有效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在预算限制内活动;业务处理层则涉及企业的每一项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各个层次的管理者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完成相应的功能以支持其管理决策活动。如制造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通常由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人力资源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及办公自动化子系统构成。

企业中的每个管理者即使其管理层次和职能部门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但是所有的管理者都履行相同的职能,起着相同的作用,只是所强调的方面也许会有不同。在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财务、人力资源等每一个职能系统中都具有战略管理层、管理控制层、运行控制层以及业务处理层的划分;同时,在每一个管理层次中,也都有不同的职能划分。所以,可以将其按照职能和管理层次进行综合,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智慧农业系统综合结构。

3.4智慧农业系统网络体系结构

智慧农业系统的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次,如图3所示。

1)感知层主要由传感器、RFiD、视频监控等数据采集设备组成,实现将采集获取到的数据通过ZigBee节点、控制器节点等模块传送至智能网关,做到现场数据信息实时采集与动态监测。此外,上层系统下发的控制命令通过智能网关传送到控制器设备,远程控制设备的开关等。

2)网络层通过Lan、wLan、CDma和3G等相互融合,实现农业现场数据和上层控制命令进行传输与交互。

3)应用层主要包括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电子商务等农业应用系统,实现对由感知层采集的海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及对生产现场进行智能化控制等。

4小结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5

【关键词】智慧港口;信息;发展

一、智慧港口的定义

智慧港口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智慧技术手段进行透彻感知、广泛连接、深度计算港口供应链各核心的关键信息,实现港口供应链上的各种资源和各个参与方之间无缝连接与协调联动,从而对港口管理运作做出智慧响应,形成信息化、智能化、最优化的现代港口。

二、宁波港口智慧化面临的问题

1.感知网覆盖面有限,自动识别能力偏弱。目前,宁波港基本实现集装箱货物信息的自动采集,主要码头、航道的可视化监控。无法实现“人、交通工具、货、设施设备”的基本信息、运营状况、运营环境等的感知、监控;在内河航道、客运码头等地区还未实现视频监控点的覆盖;现有的监控设备中有些摄像头是固定不能移动,其可视范围有限,导致出现监控盲区;由于采用租赁企业视频监控系统的模式,视频监控的区域广度、可视范围和画面质量都受到企业自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条件限制,自动识别、报警危险情况能力偏弱。

2.信息资源整合程度不高,制约部门间的业务协同。港口的生产资源、经营资源分属各部门管辖,处于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状态,使纵向的信息交互与沟通相对顺畅,横向的信息共享与协同水平不高,缺乏统一协调共享机制和交换渠道。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无法整合,信息资源无法通过交换层面实现共享,使港口集团业务部门之间、集团同基层公司之间无法实现生产业务协同工作,大大降低了生产作业效率。

3.建设还处于信息处理阶段,缺乏智慧决策支持。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宁波港口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基本搭建了信息系统的五大体系。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各部门的信息化及信息流转配套处理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但港口智慧化不仅仅是将手工数据处理方式转变为计算机处理,也不仅仅是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生产等环节进行简单计算机模拟与再现,而是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决策支持、仿真技术等各种智慧技术进行数据深入分析和作出客观、及时、准确的决策。

4.港口信息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目前颁布的涉及港口信息的标准数量极其有限,绝大多数在制订中或等待制订中,体系化建设和应用推进仍然不足,宁波市交通和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刚刚成立,标准体系框架构建和实施推进还未正式推进,相关的要素保障,技术支撑和政策制定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三、宁波智慧港口发展的目标

紧紧围绕实现宁波港由大港向强港历史性跨越这一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强港建设为目标,以依托港口、服务港口、提升港口为主线,遵循港口发展规律,全面提升港口及配套服务的智慧化水平,做好与其他智慧体系的衔接,真正实现港口生产作业、运营管理及相关服务的智慧化。

1.推进基础设施的全面运营监控。根据港口不同业务区域的职能,对航道、码头、闸口、大型港口装卸设备、船舶、车辆等基础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智慧化改造,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运营监控,为港口生产运营和口岸监管提供细致、全面的信息。

2.完善现有引航系统。结合现有引航导航系统和实际需求,根据“智慧引航”的要求,重点完善系统方面、综合办公方面及服务平台方面,实现港口智慧水域管理的目标,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

3.提升港口生产运营管理的协同性和智能性。打破“信息孤岛”,整合港口现有的生产运营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交互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对数据深度挖掘,扩展智能决策功能,实现智慧的港口生产运营系统。

4.实现道路运输智慧化。对特殊货物(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进行监控,推广先进的集装箱“双重”运输模式,构建道路集装箱运输综合服务平台。

5.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示范工程。重点建设宁波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物联网信息采集终端、业务应用系统、数据资源中心,改造完善港口业务应用系统,扩容改造现有宁波港数据交换平台,统一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技术标准规范。

6.调整配套服务符合智慧港口建设需求。为港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务的主要是航运管理、港口岸线管理和集疏运体系,重点是航运订舱服务、港口岸线审批和园区通。

7.衔接相关智慧体系。智慧港口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环节,对其他智慧体系辅助或支撑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相关部分衔接调整,重点是与智慧口岸体系、智慧交通体系、智慧物流体系的衔接。

参考文献:

[1]徐小凤.物联网在港口运营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水运,2011,1

[2]马仁洪,陈有文.以物联网技术促进港口智能化发展[J].中国水运,2012,5

[3]韩超.基于物联网的港口信息平台建设解决方案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1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6

税收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税务管理,深度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水平,并由此推动税务部门业务重组、流程再造、文化重塑,进而推进税务管理现代化建设的综合过程。税收信息化的目的,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利用信息技术强化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存储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提高管理、监控、服务的效能;三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影响和促进人类发展和进步。

税收信息化的主要内涵,即税收信息化是税务管理改革与信息技术运用相互结合和互相促进的过程,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税务管理中广泛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税收信息化是技术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是管理创新的过程,将引发管理变革,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文观念、组织模式、管理方式和业务流程;税收信息化的核心在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只有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流通和加工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才能通过信息资源开发提高管理、监控、服务效能;税收信息化是以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为目标,它既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强大推动力,又是管理现代化有机的组成部分,因而税收信息化不仅包括税收征管业务的信息化,还应包括税务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智慧税收建设,主要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条件,以税收信息化为蓝图目标,按照智慧城市建设和税务工作特征等要求,对现代税收体系进行规划设计和战略推进。

一、智慧税收――税收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作为新的技术革命实践,智慧城市对于文明发展的影响,可能将超过互联网,世界将运行到一个更高的智慧水平,税收信息化建设也必将站上一个更高的平台。因此,我们必须谋划好智慧的税收信息化体系,打造好智慧税收,将智慧税收作为定位我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使整个税收工作建立在动态的基础上,使税收的征纳能够更智慧的运作。

智慧税收的几大要素

1.以人为根本。智慧税收需要以人为本,需求应变不是以人为本的最高境界,基于对需求的预判事先做出相应调整才是以人为本的真谛。将税收拟人化,并赋予其智慧,将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理念用全新的角度进行诠释,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提高,从而增强责任意识,让税收征纳过程中的每个人都把握好角色定位。

2.以技术为先导。税收信息化是税收管理的技术创新过程,是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信息化生产力发展在税收领域的具体体现。物联网、传感网等方兴未艾,在可预见的将来,税收信息化建设将随着信息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因此,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税收管理技术进步为基础,建立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的税收管理体制。

3.以业务为载体。税收业务是税收信息化的基础,是税收信息化服务的对象和工作的目的。税收信息化是税收业务的载体,是税收业务的工具和工作的对象。二者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互为目的。税收业务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发展,推动数据量的几何级增长,“云计算”势在必行,有必要考虑建设各个税收业务的“私有云”。

4.以投入为基础。要正确处理税收信息化建设投入的需要和可能的矛盾。税收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一方面需要拥有长远目光,未雨绸缪,提前介入,为未来的重大增长机遇做好准备,为未来提前布局。另一方面,不能超越经济承受的正常能力,要在保证国计民生正常需要的前提下来搞信息化建设。税收信息化建设既要面向未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要注意目前各种环境的制约,尽量降低整个税收信息化的投入成本,实现税收信息化的成本和效益的最优配置。

智慧税收要实现几个转变

一是从以项目为主线向以体系结构总体规划为主线转变。将税收工作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而不是分割为一个个相互独立的“项目”,造成税收工作的人为割裂。

二是把握信息技术和税收业务之间的关系,税收信息化建设要从二者结合向深度融合转变。税收业务需求要尽量建立在信息化支撑的平台上,要根据信息化的特征与要求来进行。凡是不符合信息化要求的税收业务过程都要进行改进。税收信息化要以税收业务的内容为基础进行编程,将信息化的优势渗透到所有的税收业务之中,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三是信息资源要从以业务系统收集和使用,向以信息或者数据内在结构为基础的全局的数据库或者数据仓库转变。

四是把信息安全从外部的要求演变成内在的要求,建立与应用系统真正合为一体的安全保障体系。

五是转变以往的一揽子建设思路,智慧税收是结果,更是一个过程,或者说智慧税收的结果是由一个个智慧税收的过程组成的。要尊重信息化建设的客观发展规律,分清楚发展阶段,实现阶梯式或分步式的发展,每过几年都能上一个台阶。

智慧税收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智慧的流程:一是业务流程的再造,二是管理流程的变革,三是流程技术的发展。2.智慧的结构:一是组织结构,二是技术结构,三是人员结构,四是知识结构。3.智慧的管理:一是业务管理,二是技术管理,三是安全管理。4.智慧的应用:一是更新理念,二是创新方法,三是革新技术。5.智慧的服务:一是知识共享,二是纳税服务,三是对内服务,四是综合服务。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深刻变革

我们生活在网络数字化时代,我们每天都跟数据打交道,可以说数据无所不在。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发现知识,进行云计算,探寻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相关性,揭示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可能的商业应用前景,都需要我们拥有更好的数据洞察力和分析力。

就税收工作而言,大数据时代下的税收问题,无疑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第一,税制设计会更加科学合理。税制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综合税收负担的问题,目前,我国综合税收负担率在20%左右,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看,结构性减税措施继续,综合负担率还要降几个百分点。通过对纳税人的各种数据和国家财政预算支出的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云计算,云分析,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税收综合负担率。

第二,信息管税(综合治税)变为可能。根据大数据的相关性原则,纳税人的第三方信息,都成为税收征收管理的对象。这需要从法律层面解决,确定相关部门提供税收相关信息的法定义务和责任。随着科技和信息化发展,数据信息共享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和选择,这必将使信息管税成为现实,使税收数据成为大时代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大数据时代必将全方位构建纳税人监控网络系统。纳税人申报缴税系统、收入系统、金融管理系统、财产系统等都纳入国家公民诚信系统,通过各个信息的比对,数据的分析,管控纳税人的资金流和信息流、货物流和生产经营信息,防止国家税款跑冒滴漏,通过信息和数据的有效控制,提高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实现依法诚信纳税。

第四,发挥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有效控制优势,推动公平税收。为了公平税负,公正、公开征收税款,必须对电子商务开始征收税款,也就是对所有网店征税,让实体店与网店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展公平竞争。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第五,税务工作人员要变革管理理念,创造性地开展税收工作。牢固树立经济税收观,不断提高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解决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着力打造税收征管升级版

大数据时代,社会公共数据更加透明和开放,核心征管数据不断积累,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蕴藏其中,这为税务部门利用数据,准确判断纳税人风险,有针对性地强化税源管理,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基层税务单位数据管理存在着数据来源渠道不畅,数据质量不高,数据利用效果不好等问题。由于信息化整合应用程度不高,软件之间相互孤立,内部数据间、内部数据与外部数据间的逻辑关联分析不足,数据增值利用还处在浅层次上。

面向现实和未来,税收征管必须打造新的升级版。一是通过涉税数据的互联互通,信息系统的集成整合,实现税务人员机关办公就能判断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通过建立高度集成的网上办税平台,实现纳税人足不出户就能基本办理所有涉税事项;三是通过构建经济税收模型,实现科学估算收入规模,准确预测税收走势;四是通过优化流程、节点控制和全程留痕,实现税收执法权的透明操作、规范运行,从源头上防控廉政和执法风险。

三、智慧税收的发展愿景

智慧城市建设会对税务工作产生何种深远影响?换言之,智慧税收会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哪些改变?我们不妨作如下瞻望:从纳税人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获取信息,形成一张“纳税人涉税信息网”。可以将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道路、桥梁、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生产设备、收款机等生产流水线中,实时采集纳税人的生产、销售、收款、付款等方面的信息后传递到税务机关的综合数据库,全程追踪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行为。纳税人选择手机、电脑、电话、柜员机等终端进行纳税申报,申报数据传递到税务机关的综合数据库后,与感应器采集的信息作比对,进一步校验数据的真实性。当然,纳税人的行为有任何异动,也将以最快的速度被税务机关掌握,税务机关作风险评估后,及时作出反应,有效降低偷逃税款风险。税务机关还将为纳税人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根据纳税人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传递税收政策、提供办税渠道等等。对于税款的去向,纳税人也可以做全程追踪,能够有效提升纳税人遵从度。这样,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将被打破,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在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下,涉税信息主要来自于纳税人提供的各类申报表、财务报表及其他基础资料,但信息管税对涉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智慧税收的设想,涉税信息的采集可以扩展到纳税人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虽然现有互联网络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还不能完全达到智慧的理想状态,但仍然可以按照这种思路拓宽涉税信息采集渠道,逐步编织一张涉税信息采集网。获取涉税信息可通过在纳税人生产设备或生产经营环节安装感应器获取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通过搭建信息交换平台,获取相关系统、部门第三方的管理信息;从金融部门获取纳税人的资金流动信息;从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部门获取纳税人的第三方认证信息;利用互联网的海量数据,借助搜索引擎工具,实现网络数据的自动采集,如二手房网的楼盘交易信息;通过提供纳税服务的方式,从纳税人方获取相关信息,例如,通过向公众开放发票真伪查询的方式,获取假发票的出票点信息等等。

通过信息综合分析,产生重点关注对象、纳税评估对象和税务稽查对象。智慧决策系统将这些对象和具体的风险点以工作任务的方式自动推送到税收管理、纳税评估、税务稽查和税务监察等工作环节,相关责任人收到工作任务后及时将评估和检查结果反馈到系统中。闭环的运行流程,保证了所有业务都集成于“生产流水线”上,实现“工作找人”、“信息找人”,达到税收风险防范的目的。例如,信息系统分析出纳税人存在申报征收、认定管理、数据质量、催报催缴、税收违章等方面的未完成工作时,先将总的统计结果推送到上一级领导和业务主办,再以待办任务的方式推送到税收管理人员的工作平台,并以短信、邮件或者其他方式告知纳税人。税管员逐项落实后,将评估和检查结果反馈到系统中。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7

本文立足于数字化设计和三维技术,全方位引入无人机、远程监控、物联网、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创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而向未来的电网建设,提出以“七可一充分”为主要内涵的电网工程智慧工地建设目标。通过对平台和机制建设2个方而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管控效率,提升基建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水平。为而向未来的电网智慧工地建设提供了可行方案。

1指挥监控中心   

建立指挥监控中心,综合采用无人机、远程监控和RF工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系统的“可监视”和“可管控”功能。

1.1视频监控   

利用视频监控设备,通过监控画而和数码图像,形成对现场的直观化、形象化、可视化感知。   

变电站视频头的布点以固定和移动摄像头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施工启动阶段,在500kV,220kV,G工S和周边区域进行固定摄像头布点。施工期间,在重点施工区域设置移动式摄像头,以补充固定摄像头的监测死角。线路视频头的布点以移动式摄像头为主。在重点施工阶段和高空作业期间,由施工人员佩戴头戴式或胸戴式移动摄像头,将视频信号实时地传递给现场监控及远程监控人员。在施工场地的四周布置可移动式固定视角摄像头,对周围人员、车辆、机械、物料等进行监测。   

采用外网和内网结合的方式进行视频信号的传递。对于实时性监控要求较高的敏感点作业信息,优先采用外网进行传输,以便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作业缺陷。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或安全级别较敏感的监控信息,优先采用内网进行传输,以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外网租用成本。线路施工地点往往位于偏远地区,不利于内网铺设,因此采用外网进行信息传输。   

利用工程视频,结合进度、安全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远程视频检查(“四不两直”检查)、人员行为、标准化工地和关键工艺节点监管。深化视频识别与分析能力,实现工地违章智能识别和场区视频定位联动,辅助监控中心人员决策,提高监管效率。

1.2无人机监控   

利用无人机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对人员数量、站位、到岗情况等关乎到安全施工的关键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开展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落实情况检查、现场高空特种作业监控和导地线展放过程监控。   

制定有序、规范的无人机管理规程,落实责任负责制,无人机和操作人员“一对一”。落实飞行操作工作票制度,详细记录每次飞行的目的、时间和飞行监控内容、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针对问题和风险点实现闭环管理。将每次飞行监控的视频进行备份、存档,便于日后查询。

2远程跟踪   

利用电子地图、视频跟踪技术使远程与现场建立实时可视化无死角沟通,加入即时会议,实现对现场工作的远程实时监控。   

监控端采用基于空间和时间相关性的目标检测算法进行视频跟踪。引用基于触摸屏技术的智能人机交互界而,在跟踪目标丢失时,可以依靠人机交互的方法重新进行目标定位。监控端的视频数据经高速无线传输网络传送到服务器端用以实时观测监控端的视频数据。

2.1人员管控   

在施工现场的重要关口如施工场区出入口等处设置人员门禁,通过人员考勤系统将人员出入信息传递到指挥监控中心,实现对人员有效管控。   

门禁方式采用工C卡闸机门禁、人脸或虹膜识别闸机门禁、二维码闸机门禁、RFiD无障碍通行等。不同类别人员采用分类门禁方式通过闸机。工程管理人员采用人脸或虹膜识别的门禁方式,以提高工程管理的安全性。常规人员可采用二维码、RF工D等门禁方式,以提高通过速度,减少滞留时间。闸机与消防系统联动,当出现火灾等紧急情况时,闸机转入紧急通行模式(常开),方便人员紧急疏散。对于无法显著设置出入口的施工现场,采用移动考勤机进行出入考勤。

2.2资源管控   

利用标识与识别设备和定位设备,对于各类建设资源,包括人员、车辆、材料、工器具、施工机械等生成数字标签,利用资源识别,记录其在重要关口进出行为,并进行实时位置跟踪。设置GpS定位电子围栏,通过资源定位,对人员、机械设备和材料进行监管,当人员、设备或材料无故离场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并做报警处理。

2.3环境监控   

在施工地点布置扬尘噪声监控系统,实现对施工现场扬尘、噪声的在线动态监测和综合管控。   

对地域、时域离散的建设工地、拆迁工地、堆料场地等监测地点实现动态监测,监测信息综合上报,在监控中心集中显示。采用在线监测技术,全天候24小时全而监控现场扬尘和噪声污染情况,自动上传到监控中心,数据超标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短信提示相关管理人员。在线监测扬尘、噪声、气象数据,综合报警抓拍图片、实时视频图像的多维度数据综合分析、为环境监测与考核提供多维度佐证。综合多维度数据订制数据应用模式,实现大数据应用为基础的多部门联合监管。   

在施工现场布置除尘炮雾机,实现监控、管控措施联动,一旦发现扬尘数据超标,立即启动除尘炮雾机。   

最后,通过建立并完善值班和巡检制度、视频布置监控制度和人员资源管控制度,对施工现场360度和24小时监控,实现人、机、物的“零误差”管控。

3通信办公云平台   

构建通信办公云平台,布置省公司一指挥中心一项目业主项目部三级视频会议[c]和oa办公系统。综合采用光纤通讯、5G,wimaX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系统的“可通信”功能。重点解决偏远地区线路工程通讯困难问题。提升信号传输速率50%以上,降低故障中断率到1%以下,确保施工现场与项目部、项目部与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与省公司的“0延时”高可靠性通讯。

3.1智慧工地的机制建设 数字化设计和施工机制建设   

推进三维设计在初设和施工图阶段的进一步应用,并将三维技术与B工m技术和激光点云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慧工地‘可推演”和“可复制”功能。   

通过进一步采用三维设计技术,大幅减少初设和施工图出图时间,提高材料、物资和施工量招标的精准程度,将设计误差约束在合理范围以内。通过三维设计与B工m技术融合,开展全过程的模拟推演,提高风险点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效率。通过三维设计与激光点云技术融合,阶段性对现场整体、细节进行“复制”扫描,提高施工进度管理效率,将施工安全隐患的前期识别率提高50%以上。

3.2智能化成本管理和施工机制建设   

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0],进一步应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智慧工地的“可挖掘”和“可交互”功能。充分利用项目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积累的海量业务数据,挖掘关键成本管控指标并利用其进行成本控制,提高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过程管控和风险预警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监控、施工和监理过程的人机交互。为监控人员提供智能化建议,为施工人员提供在线化监测,为监理人员开展便携化检验。采用VR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通过智能化成本管控和施工机制建设,降低施工工时,降低施工风险,提高施工质量。

4电网智慧工地建设现状和前景   

目前,国网北京电力在国内电网智慧工地方而走在前列。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正在全而推广建设和应用基建工程“智慧工地”系统,各级管理人员登录“智慧工地”应用软件,就可实时查看来自变电站的视频监控摄像机、人员实名制一卡通系统、现场环境监测装置等采集的数据。但总体来说,还是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即当前电网智慧工地的建设还处于“七可一充分”中的可监视、可管控、可通信“三可”的范畴。随着三维技术在输变电工程设计中的普及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未来智慧工地的建设将继续沿着可推演、可挖掘、可交互和可复制的方向发展。通过先进的数字处理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对施工现场资源更为有效的管控,是电网智慧工地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建设成果的最终体现。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8

课题研究先行

为厘清思路,统筹谋划“十三五”温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2016年我局启动了“温州‘互联网+’交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课题研究,结合温州交通运输现状,梳理出“互联网+”大环境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围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16]1681号)要求,为抓机制建设、破要素制约,促持续发展,编制了《关于加快温州智慧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我市智慧交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在这个意见的基础上启动“温州智慧交通近期重点应用及项目”课题研究,为明确近期主要应用和重点项目功能、计划,并匡算投资费用,指导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谋发展

数据分析支撑

我局建设完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建成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数据中心,每天接入行业数据量两千多万条;建成视频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包括铁路、民航、港口、高速、普通公路等1000多路交通视频;建成涵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温州交通出行”微信公众号、“温州行”移动端app等服务,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每月近6万人次。对动车南站出发的出租车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开展交通大数据分析示范应用。

监管应用保障

各直属局的行业监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市港航局建设港航移动执法app和诚信管理平台,整合业务信息和动态感知信息。市公路局完成国省道特大桥梁4座和15条长隧道视频监控建设,做好公路重点地段、桥隧、枢纽等物联网覆盖和监测数据采集。在主要气象灾害点分别布设结冰监测系统和能见度监测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实时运行情况,提升公路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理效率和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市运管局建成具有数据采集、应用整合、运行监测、执法协调、应急处置功能的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通过行业数据全面采集,数据的综合关联、比对、监测和分析,实施在信息科技主导下的运输管理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管控模式。交通工程质监局,^续推广工程现场视频监控,综合监督业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9

1.1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将城市各个系统联合起来,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城市化的深度融合,解决城市发展出现的资源短缺、城市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及时对城市各项需求做出响应,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1.2网格化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服务是城市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是一个地方综合实力、城市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网格化城市管理是利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城市管辖区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单元格,然后对单元格的事件和部件进行巡查,将城市管理处置和监督分离,从而及时发现城市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政府对城市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1]。通过城市网络化管理平台,实现城市各个区域资源共享的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服务模式。

2.智慧城市视野下网络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路径

2.1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同治理

社区是实现城市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让网络单元进入社区,利用社区居民的自治作用,改变传统政府职能部门“大包大揽”的管理模式,让社会各个主体参与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实现政府、社区、居民共同治理的局面。宜昌市通过社区综合网络化管理,整合城市管理、劳动保障、医疗卫生、教育、公安等31个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联动共享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推进社区管理服务进小区、进家庭,将人、房、车、网全部纳入社区网络管理服务中,实现居民、网络单元、社情民意与信息平台一体化发展[2]。

2.2多网融合发展

整合城市管理网络、社区管理网络、公共服务管理网络、行政管理网络等网络,制定统一的网络管理系统,按照完整性、便利性、差异性、均匀性原则,将网络进行划分,并落实网格负责人,实现对网络单元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实现多网融合、多部门聚合,创新城市管理服务制度,建立精细化、全覆盖、高效率的社区管理模式。按照这一要求,宜昌市将全市西陵区、夷陵区、猇亭区、伍家岗区、点军区五个区分成121个社区,121个社区划分为1110个网格,每一个网格可以覆盖到200-300户家庭,每一个网格设置1名专职的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信息采集和综合服务,负责传达上级政策,协助社区民警打击犯罪以及负责调解邻里纠纷。这1110名网格管理人员每天收集大量的数据信息,并将数据信息上传到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利用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可以及时现实社区人、物、房等基础信息和城市建筑物,为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3]。

2.3大数据技术,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采集了各个网格单元的数据信息,大到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充分发掘到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的数据信息,为政府、社区、企业、居民提供参考和决策,从而有助于城市管理服务有预见性的发展,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大数据技术以城市人口、企业法人、空间信息、建筑等基础数据和城市管理服务数据库作为基础,建立城市管理数据模型,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宜昌市的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每天更新100多万数据信息,数据总量超过了30亿,准确率高达95%以上。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政府工作需要提供人、物、房、事等发展提供参考,从而为各级政府和社区利用政府信息更好地服务百姓奠定基础。

3.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创新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借鉴作用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分析经济业务活动的风险,识别风险点,因地制宜设置控制方法并监督执行,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将网格化城市管理服务应用在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可以帮助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4.结束语

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管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网格化城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智慧城市发展所需,综合政府各个部门的信息,为政府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注释: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

作者简介:刘静(196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主任,会计师。(辽宁大连116021)

中图分类号:F2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87-02

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是适应供电企业“两个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轨迹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三集”和“五大”是供电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在“三集”模式中,核心资源的集中管理也就是“人、财、物”的对接,必然要求财务集中管理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能财务和风控财务四大目标。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

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便于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同步提升,集中体现在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以及综合分析和管控的实现。核心资源优化配置对“计量与反映”、“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本集中运行后,资源配置权限进一步向上集中。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与反映”,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战略性“管理与控制”,提升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是当前财务管理的关注重点之一。

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从全局视角出发,在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优化的同时,把握好整体系统性风险,理清集中管控模式下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关键点,同时辅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在线财务稽核,强化对高风险流程和业务的实时管控,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业已确定对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其核心要义是推行财务管理的“六统一”和“五集中”,“六统一”即是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体系,“五集中”即是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

2011年,在基本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五大”体系试点建设等新变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目标要求,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深化应用。其要点包括:完善财务标准体系、深化会计集中核算、深化资金集中管理、深化资本集中运作、深化预算集约调控和深化风险在线监控。集约化深化应用方案中明确提出,工程财务管理、电价管理、财税管理等工作纳入集约化管理范畴,以此实现对财务管理各个领域的全面集约。

在强化现有财务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强调积极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细节渗透,强化细节管理,强化管控。比如对各项业务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构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标准。二是向全局拓展,强调综合分析,在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提升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

对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具体要求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必须把财务职能转型、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等作为重要方向,把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财务研发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财务队伍并使用先进财务管理手段作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三集五大”模式下财务管理目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的要求,财务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支撑部门,应着重于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慧财务和风控财务这四大职能的实现。

1.战略财务

战略财务要求在预算管理中融入战略和经营目标,将企业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衔接,企业的战略(如5年或中长期)具体为经营目标后(如最近3年经营计划),就应及时在最近一年度落实为具体的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这一过程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途径和平台,通过数量分析和科学判断,形成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将“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细化为财务愿景指标及近期奋斗目标(业绩指标),参考过往的有益经验,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动态引领及评估,优化“三集五大”各项业务的主要制度和手段,实现财务资源(资金使用、资金调配、成本费用预算、综合激励等)的使用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保持高度的匹配和协调。

2.集约财务

财务集约化管理及其深化是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工作提升和创新的主线,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强调通过缩短管理链条,细化和固化业务操作范围,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从而提高管控强度,统筹配置各项经济资源。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约”是在集中管理基础之上的提升,旨在通过“约减”组织体系的多余层级,业务流程中的冗余环节和日常运作中的闲余人员,增效挖潜,提升效益。

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明确要求,在“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体”原则指引下,结合“五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继续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和会计主体架构,构建精益高效财务组织体系。同时,解决好整体定编与结构性缺员之间的矛盾,加强财务人员流动管理,统筹调配撤销机构财务人员,把好财务人员出入口关,做到因事择人、人事相宜,确保财务队伍稳定,保障深化应用人员力量。

在进一步“约减”和提升工作目标上,一是要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组织形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二是开展财务标准流程试点工作,重新梳理并细化业务流程,以提高管控精度和操作规范的针对性。三是通过调考、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智慧财务

智慧财务的核心是数据和人员的分析能力。智慧财务是财务与信息化、员工智慧及能动性的有机结合,通过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积累,技术软件的开发,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海量的原始数据能够产生有益的分析成果,对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实现智慧财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员工能力。即企业为实现智慧财务而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包括员工知识结构、培训水平和技术优势。二是技术基础框架。即企业实现智慧财务具有的技术竞争优势,包括战略性技术、战略性数据库、经验积累、专属软件、专利权和著作权。三是行动气氛。即企业文化对智慧财务建设的支撑机制,包括关键决策周期、战略焦点、授权员工、个人协作、士气和团队意识。

4.风控财务

风控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任务,“五大”体系建设过程都提出了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风险管理的环境和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了实现“风控财务”的目标,可以借助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业务流转过和风险监测的同步作业,对业务领域财务相关操作规范性和财务领域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这一过程包括的主要步骤:一是在业务和财务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出关键业务环节和风险点,明确风险管控重点。二是对各关键节点设定禁止事项和风险容忍度要求,形成嵌入到业务流程各节点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具有综合监测、评价和报告预警功能的风险管理功能模块,并依托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

三、形成管理创新和职能提升的常态有效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一强三优”战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变革,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发挥战略支持、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作用。随着eRp全面部署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的实现,深刻改变了财务管理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新型技术手段。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供电企业各项监管要求的变化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和职能提升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的长效机制。

1.基于战略财务,成为公司战略实现的大使

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财务应该能真正凸显综合协调和灵魂指导作用,同时需充分发挥财务对战略实现的保障作用,将财务管理打造成实现公司战略的综合通道,起到战略动态优化和具体落地作用。也就是说,实现财务近期指标对“五大”等业务领域的年度综合绩效指标的平衡作用,使财务成为对业务领域运作目标进行动态协调的中心枢纽。将绩效考核指标的落实与全面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事先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使预算成为动态引领及评估、优化“五大”等业务领域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2.基于集约财务,成为资源整体优化的规划师

集约财务就是要依靠财务集约化及其深化、“五大”体系调整等变革手段,彻底拆除隔挡在省、市、县之间的利益壁垒,把大量存在于市县层面的财务资源使用及调配决策置于省公司层面统一平衡,以确保局部优化和整体优化的统一。为此,进一步推进所有财务资源使用决策标准统一,将核心、重大财务资源调配决策权集中在省公司。

3.基于智慧财务,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协调者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并将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努力方向协调一致,形成组织协同合力。财务在此过程中可以依靠智慧财务的分析技术、评价结论和信息展示,服务于公司各级管理决策和日常沟通,实现公司各级主要利益关系的协调均衡,成为实现公司利益关系协调及化解利益矛盾,缓和利益冲突的主要平台。

4.基于风控财务,成为公司风险的综合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