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5:16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1

关键词:网络时代;学校教育;学生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5-0188-02

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网络使得信息量、信息传播的速度,信息处理的速度以及应用信息的程度等都在加速增长,整个社会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在网络时代里,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支持,科技的发展依赖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归根结底取决于学校教育的发展。50年代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他认为教育投资比其他物质资本投资能产生更多的回报和价值,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巨大的作用。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促使各国政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信息快速便捷化,同时也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不仅能从网络上获得最前沿的科研成果,最权威的言论见解,甚至还可以与专家学者通过网络在线交流来学习,不断丰富知识来提升自己。毫无疑问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学校教育的功能变得更加完善,拓宽了学生视野以及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也进一步得到深化。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是人类智慧的集中表现。它是当代最具革命性的社会资源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当它进入教育领域中时,它对整个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不会是局部的、量上的、表层的。

学校教育是指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的通过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作用于相对稳定的对象身上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教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为整个人类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统一的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与人们对教育个别化、多元化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将愈发激烈,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将成为时展的潮流,以“在家上学”为代表的“另类”教育模式将不断涌现。如何应对这些崭新的教育形式将成为学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学校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运用网络和多媒体进行教学、教育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随着以超时空性,快捷性,虚拟性和创造性为特征的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必将受到强烈的冲击,这迫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教育本质,教育目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等等基本概念。网络之所以能够如此快速发展,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首先,网络资源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充裕齐全的信息资源是网络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之一,以往没有任何一个时代能像网络时代一样,储备如此浩如烟海的知识信息,并且人们能够通过一定方式搜索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共享学习研究的成果。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它为人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打通了历史性的通道,信息通过网络在全世界自由传递和流动,人类所创造的文明财富就有可能为网上每个人所共享。信息化还表现为网络社会中信息资源的超时空传递、交流消除了跨地域沟通的“时滞”,同时,它还能使处于地球任何一个角落的人在同一时刻通过网络进行面对面的工作。网络资源的数字化管理使得教育教学管理功能变得更加强大和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网络资源的超时空性。网络的这一特征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校和社会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联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通过网络,不但师生之间可以顺畅交流,而且学生之间通过在网上相互讨论、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协作。在通讯快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在网上实现跨时空的相互交流,尽可能最广泛地参与到社会交往活动中去,“地球村”的社会正在逐渐形成。面对这种趋势,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应当教会学生在“地球村”生活的知识和本领,并使其确立全球意识以及形成广阔的国际视野,以使每个人的思想和精神境界都能够得到提高。最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和开放性特征。网络空间和网络中的虚拟存在可以使学生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充分发挥创造性想象,进而形成创造性思维。同时“网络结构的多元性、开放性和非线性等特征,也相应决定了网络中创造性思维的特征”。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培养不同的是,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除了要求培养传统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良好素质外,更加注重学生主动性,个性化、创造性以及交互性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使网络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迫切要求,同时也是网络教育的必然结果。

第一,学生学习更具有主动性和个性化,使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网络技术这一媒介,学生能够由原来整齐划一的、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学习。与传统的以教师或教材、参考书为单一的,有限的信息源相比,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得大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且这种资源具有快速即时的特点,因此,学习拥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和自由,不再受制于单一有限的教师或教材构成的学习资源。由于在网络学习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广泛的信息源中选择他们所需要的学习材料,然后再自主地按照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安排学习,并且在这个安排规划的过程当中,他们还可以进行不断的调整,使每个人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发展。由于网络社会的超时空性和开放性特征,有利于学生突破传统的“条框”思维方式,摆脱现实世界的束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去创设一个本来没有的世界。网络的开放性特征,使其所承载更多的将是尚无定论的、需要学生批判性思考的知识,而不是权威但早已过时的知识,其知识更新速度将可望与现实更新速度趋于同步。

第三,学生交互能力的发展。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主要的教学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环境共在一个空间进行教学活动。但实际上所可能产生的交互作用并不大,在传统的教室中,大多是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教师无法了解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系统看法及其解决问题的具体过程,不但师生交流机会少,而且同班同学间的平行式交互作用也是很少。交互式教学网络的设计将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互动式交流。

随着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的运用与普及,教学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网络的直接效应就是它使得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放大。学生可以通过方便快捷的网络,进入视频课堂,听取名师讲课,而且这种资源可以反复利用,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整个学习过程都是自主的,甚至有部分网站还提供在线测试功能,帮助学生及时检验学习成果,遇到不懂的问题,还可以在线求助老师,即使老师不能及时回复,也可以给老师发送邮件,以求得解答。这无疑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普及使得网上“虚拟教师”似乎在很大程度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师角色不断受到挑战,教师的作用似乎已被削弱,甚至被替代。但事实上,不管网络技术在学生教育如何被广泛运用,它终究只是教师角色的另一种转换形式,把教师作用虚拟化了,如视频课堂都是由名师讲解摄制而成,在线辅导等都离不开教师的活动,因此,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大量运用绝不会削弱或替代教师的地位,相反,它将使得教师的作用更重要,并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研究者等等。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熟练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悉现代网络技术,适应大教学环境,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促使其完成认知结构的自我构建与重建,以及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学习动机的形成。

然而,尽管网络技术的发展完善了许多学校教育的功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它自身固有的弱点和缺点。首先,尽管网络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创设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但网络毕竟是一个虚拟的地方,它无法取代现实生活中面对面之间的真实交往,而学校教育则更具有情境性和真实性,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进行因材施教,并且对其进行德育,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次,在现实的学校里接受教育,有许多同龄的学生有共同相处和学习爱好,这也有利于学生交际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而虚拟的网络教学是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这么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甚至可能由于缺失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变得孤僻,冷漠和暴力,导致学生身心的畸形发展。最后,由于网络中的信息来源渠道多元化,很难保证学生不受那些网络中不健康信息的影响,加之学生辨认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够,天生对各种信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因此教师需要保护未成年人学习环境的健康,努力使网络教育回归现实生活。

综上所述,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无疑将学校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为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可能,它使得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和学习方式,教师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网络的信息化,超时空性,虚拟性和开放性特征,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学生学习更具主体性,创造性和交互性特点。“在家上学”就是的网络时代里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但是很多人们对这种教育方式持观望态度,他们更倾向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尤其当他们察觉到网络自身还存在许多弱点和缺点。而且,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多民族国家,要想实现全网络教学,最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运用,必将引起教育界的一番热烈讨论和革命,通过对其利弊关系的权衡,促进学校教育的跳跃式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闵宪鲁,林静.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教育的影响[J].当代教育科学,2004,(1).

[2]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教师角色的重构[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

[3]吴敏.展望网络时代的学校教育[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2).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2

一、网络对职业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利与弊

近期,笔者就职业院校学生对互联网的认识课题在全校两千多名学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35%的学生回答上网目的为“搜索信息”、“下载软件”、“了解知识”,40%的人选择“玩游戏”,49%的人曾光顾,75%的人沉迷于聊天室。研究分析所调查中职院校学生的问卷情况,粗浅归纳出网络对中职院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利与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积极的方面

一是网络正在改变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时空界限,使受教育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接收海量的信息知识,成为现代社会开放式德育教育的主要模式。二是网络的多彩性会给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增添趣味,使德育教育变得生动、轻松,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呆板的说教。三是网络的可设计性能使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实现课堂和现实生活不可复制的反面教育目的,使职业院校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间冷暖、生命可贵、社会荣辱等哲理和准则。四是网络的隐藏性更容易使职业院校学生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从而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五是网络的宣传性能使职业院校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来,通过自身实践不断改正错误的思想认识,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

2.不利的方面

一是网络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给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增添了难度,带来了挑战。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心智尚未成熟的时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意识淡漠,对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匮乏,容易受到黄、赌、毒、暴力等有害信息的诱惑和侵蚀。二是网络空间的虚拟化易使职业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下降,自我封闭,诱发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三是网络的不易约束性,极易诱发好奇心强、过分追求刺激、追求物质享受的职业院校学生的道德行为失范。网络中“XX门事件”、抄袭他人研究成果、青少年网络犯罪、传播有害信息危害社会稳定的案例已历历在目,不胜枚举。四是网络的虚拟世界易使面临就业压力而又容易失去生活坐标的职业院校学生在各种游戏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逃避现实生活,沉迷于游戏、聊天,荒废学业,虚度青春。更让人担心的是长时间沉迷于暴力游戏,容易使人的处事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得单一,容易走向极端。

二、最大限度地除弊求利,促进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培养高素质人才不仅体现在传授知识上,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德育为本”,只有打好德育教育工作基础,才能将每一个学生真正培养成为一个国家的有用之才。因此,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切实将职业院校网络德育教育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好、抓实

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系(班级)主任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出台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学生德育方面的工作学习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以及学生毕业、就业推荐等直接挂钩,提高其工作学习认识,调动其工作学习积极性。要组建一支班主任(教师)、网络德育教研组、学生代表三位一体的高素质网络德育教育队伍。通过培训,使教师学习和掌握正确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并掌握网络技术知识,加强对学生的网络活动指导;使学生代表能够对电脑使用进行管理,发现学生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及时教育,有不良信息及时清除,有问题及时矫正,使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加强道德自律,形成网络道德的舆论监督。

2.加大投入,搭建平台,积极营造职业院校良好的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学习氛围

要加大对职业院校数字化建设软硬件设施的投入,配齐配强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电脑室等功能室的专用网络电教设备,引入网络德育教育高素质人才,积极为网络德育教育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智力保障。要积极创设开放而有特色的校园德育教育网络平台,发挥学校数字化设施作用,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筛选、梳理,使之与教育教学相配套。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建立校园网,在校园网上开设各种栏目,为教师、学生提供方便、人性化的德育管理、德育教学和研究的网络互动空间;开发德育教育资源库,购置丰富优秀的德育教育资源素材,如德育教育优秀影片、课件、电子图书等,供教学参考、借鉴和使用;开设校园“绿色”网吧,提供校园上网服务,吸引稳控学生留在校园的同时积极为其提供“安全、放心”的上网环境;鼓励学生学习网络技术知识,通过开展网络竞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集体意识、竞争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监督,注重引导,努力为职业院校学生网络德育教育保驾护航

在校园中广泛宣传国家颁布的《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营造良好的网络道德氛围,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维护繁荣、文明的网络秩序;强化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防线,通过开通“校信通”、召开家长联席会、开办“家长网络学校”等方法,及时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活动情况进行监督及信息交流,使教师和家长对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开展互动教育工作;宣传网络高科技创业的正面人才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未成年人用好网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开设上网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指导,积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意识,培养健康的网上人格;积极加强网络技术层面的管理和监控,对进入校园的网络信息进行严格过滤和防范,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类不健康的信息与学生的接触,真正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3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当今社会发展中的各个领域都带来很大的影响,信息数据也在经历着变革和创新。与此同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适应时展变化,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具备感受性。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信息数据越来越多,数据种类也呈现复杂化。这些数据来源的多元性体现在很多的方面。电影、电视、广播、杂志等等很多方面,在人们的各种器官上均有体现。在这样的情况和基础下,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与电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功能渐渐趋向统一,人们开始迈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媒体时代,每一个公民都可以是媒体人,同时,每一个公民都会成为信息的者、传播者、共享者、以及制造者,对于信息数据享有平等的权力。大学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自由的在网络上自己的信息和动态。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置身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当中,享受网络世界带给自己的一切。与此同时,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各种各样难以避免的伤害和攻击,从而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于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要充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科学的、合理的运用网络技术。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具备针对性。大数据时代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信息数据的数量比较庞大,具有无限性。网盘、云端等高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为大数据的无限性提供了保障。我国的大学生在网民的构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各种社交软件已经成为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对这些社交件进行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对于网络实现政治也应该要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品德的塑造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各个高校中都应该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对于网络的辨识程度,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更加符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潮流,使大学生可以更加科学的运用网络,避免了学生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现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分析网络数据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着重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具有全面性和深刻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思想教育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更加有利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和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应该发生一些变化,来更好地适应的大数据发展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发展注重点,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网络思想政治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也是比较深刻的。通过网络对人们的思想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的掌握人们的思想活动规律,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网络思想教育,更加准确地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点。

分析大数据本质找到实想政治教育关键点。在这种网络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之下,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想法都会发生很多改变,也渐渐地了解到世界的本质,那就是很多的信息和数据组成了世界,信息数据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很多的事情。另外,在这种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与时俱进,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也要结合时展,对教育的目标和本质进行研究和分析,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对于大数据时代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要进行克服,保证网络思想政治的有效开展。

量化分析更新教学模式。量化分析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对于教学模式和手段的研究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的制约,定量研究的结果,对网络思想政治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直接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领域通常都是人们的思想方面,这也就要求研究要具有变化性和动态性。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4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6-0244-03

互联网作为当今发展中国经济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人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获取各方面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对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习惯乃至思维方式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然而这种现状也不可避免地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机遇和不可避免的挑战,对此我们要有理智和全面的认识。同时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新载体,不断促进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充分发挥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提高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在现如今,网络的广泛普及和应用,给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新世纪的人们越来越适应于通过网络了解社会、获取信息、接触新鲜事物,网络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积极或消极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有时给人们正确三观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这一现状亟待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网络化创新。

(一)西方消极文化对中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身经济和信息优势,开始运用互联网对社会主义国家特别是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我国进行消极的思想文化渗透,给我国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网络是一种突破时空限制的新媒体,具有自由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来自西方国家的包含不少非法的有害的,甚至是侵犯国家利益内容的大量信息可以随时自由地在网络上传播,进入人们的视野,被缺乏判断能力的人们所接受,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1.网络的快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实施“和平演变”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其目的就是让我国人民对社会主义产生怀疑,背离社会主义,全盘接受西方的思想同化,在网络上进行一场比军事战争更可怕的、更难以察觉的入侵。

2.网络的快速发展为西方国家对外扩张提供条件

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进行全方位对外扩张,他们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行世界政治西方化。

3.网络的快速发展导致消极思想得以传播

对我国快速发展有不良意图的国家利用网络的自由性向我国青年学生传播消极思想,以此来削弱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和道德根基,模糊人们的是非观念,削弱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因此,必须加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改革,给予在网络上受到西方文化渗透的网民及时有效的思想引导。

(二)虚拟化的网络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1.虚拟化的网络容易增加人们形成不健全人格和道德缺失的可能性

在虚拟化的网络中,人们可以借助匿名带来的便利,给自己裹上虚假的外壳,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得以释放、不良情绪得以发泄。这种行为一旦走上极端,就极易造成不健全人格。

同样地,人们在网络中通常会由于彼此间的不信任感而产生道德缺失的行为。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中,人们往往通过撒谎来伪装自己,彼此进行毫无责任感的对话,并且对于网络黑客等犯罪行为的看法往往是佩服多于谴责。还有,各类以残暴杀戮或者色情为主题的网络游戏吸引了大量网民,人们在游戏的不良引导中不知不觉地渐渐失去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本该有的正义感和本该履行道德规范的意识[1]。这种情况长期发展下去,人性中被压抑的恶的一面会在这种缺乏约束的条件下不断被激发,必然会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格带来不良影响,无形中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2.虚拟化网络的平等性和开放性,冲击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

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信息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全面的内容进行传播,人们不再受现实硬件教育条件的限制,不再单纯依赖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单方面灌输,而是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获取大量信息,进行平等交流。加之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人们彼此间的不信任感,即使是真正的教育者进入网络聊天环境开展教育活动也一般不会被相信和接受,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已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亟待改革创新。

二、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网络时代中的意义

1.能够不受时空限制地利用网络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提供开放的平台

网络以其便捷、高效、跨地域等特点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延伸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时空界限。在网络中,人们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伦秩序的约束,根据自己的需要随心所欲地转换各种角色,获得多重身份,使自己的各种想法和见解突破身份和时空的约束,获得充分表达。因而,网络的普及为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供了条件,使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走向真正的平等,没有灌输者与被灌输者或者高低贵贱之分,他们都可以通过网络中各种思想观点的交汇,影响他人或受他人影响。因此,在网络时代下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突破时空界限的条件,对受教育者实行及时有效的教育,受教育者也可以在这一条件下表达自己的见解和需要。可见,网络时代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转型,并为转型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2]。

2.能够适应网络普及下不断开放的社会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需求

网络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古今中外的各种思想随着网络不断更新而开阔人们的视野,从而构成一个开放的社会。在网络上,任何思想、观点、习俗、信仰都可以自由地传播,任何人都可以自由x择接收哪些信息、评价哪些信息、传播哪些信息,没有疆界,没有约束性阻碍。开放带来人们思想的空前活跃,进而导致了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方式的变化[2]。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在学校这种单一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忽视了对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受教育者的思想需求,习惯于采用“我说你听”的方式,其结果就是减缓了受教育者对教育信息的内化进程,甚至产生对这种教育的逆反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脱离现实,应当随着网络化的社会与时俱进,立足于开放的社会实际,在网络条件下开放的社会中不断创新。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意义

1.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如今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它在实施过程中,既受教材篇幅的限制,也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一般都是按照思想政治课教材循规蹈矩地教学,且由于篇幅的限制,教材必须提供具有规律性、高度概括性且信息量非常有限的内容。因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枯燥、理论性过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数量庞大、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在网络中通过各种相关的链接获得全方位拓展,突破了传统教材内容的局限,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由于进行专门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有限,不允许教育者在教育内容和手段上进行更多的拓展,使受教育者在固定的受教育时间中获得知识和心理的满足。而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传统接受教育的时空限制,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任何思想政治内容的教育。因此,在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教育的内容可以是无限的,受教育者可以任意选择,摆脱教育的内容和时空限制[3]。

2.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增加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对象是认同者,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被认同对象。认同具有层次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强制性认同、利益性认同和观念性认同。其中观念性认同是认同者对认同对象的内容内化的结果,只有当人们对认同对象达到观念性认同时,才是真正产生了“认同感”。然而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相当部分的受教育者并没有对教育内容产生真正的“认同感”,例如当被问及为什么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很多受教育者会回答说因为这是学校和单位提出的要求。这种并非是由认同感驱动产生的自发的活动往往会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出现淡漠甚至是反感的态度,思想政治教育目的难以达到。造成认同感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枯燥、理论性过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式呆板,教育者向受教育者单向灌输的方式长期持续,难以体现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满足受教育者自主学习的要求。

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了网络自身的优势,正确认识到了当今网络在受教育者生活中和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突破了以上描述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有效增强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逐步自觉形成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得以实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于网络时代的对策

(一)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方案中应把握的原则

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首先必须把握好、彰显出普遍性、人本性、科学性原则,以这些原则作为指导,探索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于网络时代的对策,形成合理的实施方案,并将这些原则贯穿于方案始终,从而得以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合理地运用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从宏观上把握人们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方案顺利实施。

1.普遍性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教育,解决人们头脑中思想的根本问题,总结古今人类政治思想发展规律,论证国家的共同理想,必然具有很大的普遍性。而在网络中继续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才能为个人思想观念、政治观点提供明确的指南,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少走弯路,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全面、概括,具有普遍性。

2.人本性

以人为本是我国一切工作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教育对象能将教育内容内化,并最终落实于实践。能否实现这样的效果不只取决于其内容,还取决于是否遵循人本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本该就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那种传统的我说你听的教育模式已经与网络时代不相适应。因此,应当打破传统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身份的限制,理解、尊重受教育者,利用网络这个便利的平台了解人们的需求,从受教育者的需要出发,发动他们的自觉性、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人们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被动地遵从。因此,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也只有以人为本,关注人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了解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需要,把受教育大众作为在网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才能有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科学性

首先,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教育,但是对意识形态不了解的人们往往把其当作神秘的说教,不注意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身的效力,解决不了任何思想问题。其次,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受教育者的信息来源广,思想政治教育尤其要注意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被受教育者所信服和接受。

(二)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具体方案

1.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第一,要具备硬件设施,各单位、学校等应该配备必要数量的计算机和便利的网络环境,并因地制宜地建立各自的内部网络以便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第二,要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w站,使浏览者既可以从总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内容、基本原则以及我国最新的主流意识形态,又可以建立专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门户网站。第三,要充分利用当前网络中的现有条件,增强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网站的政治性、引导性和教育性。在我国现有的网站中有很大一部分涉及思想文化方面,因此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进程的同时必须加强对这些网站的控制和管理。第四,要紧跟时代潮流,利用现在的微博、微信平台,扩大思想政治信息的传播面,使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轻松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第五,要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同时,提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作为创新工作的坚强后盾和依托。

2.优化网络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网络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优化网络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网络的特性使得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主流的和非主流的信息鱼龙混杂,大量低俗消极的思想观点、错误的道德观念甚至是非法信息大量涌入网络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成为指引网络环境发展的风向标;同时要对法律规范的角度加以研究,通过有效的立法,保证网络思想文化信息安全。其次,各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教育者要及时更新网络信息,以科学的思维和开放的心态对待外来文化,同时结合我国古今对伦理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营造与时俱进的包含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环境。

3.实行网络上下联合教育的工作方法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实践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已远远不够,还需要借用便捷的网络,与受教育者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但由于网上教育也有其局限性,网下教育仍然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于一些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仅仅依靠网络是难以解决的,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网下教育;网络中反映出来的关于思想政治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也要在现实的工作实践中脚踏实地逐一去解决。在网络上建立思想政治信息传播网站传播思想理论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各部门还需要在网下开展丰富有趣、具有引导性的实践活动,将网上工作和网下教育相结合,实现二者的无缝对接、优势互补,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网络时代有效运行。

4.建设和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队伍

首先,由于开放性本就是网络的一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就应当最大限度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社会化,使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外还应当吸收、培养一批思想政治教育的兼职人员,比如精通网络技术的人员、经常上网的党员网民,以及具有较高思想政治觉悟的网络编辑等,都可以加入这一人力资源队伍,在不断增强网络应用技术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其次,除了网络教育新队伍建设,还要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股力量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两者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重要力量。通常教育者熟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但对网络新媒体缺乏应用能力;而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信息的认知有待提高,但其中很多人对网络技术的应用比较娴熟。因此人力资源的整合不是二者的简单结合,而是二者的相互渗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总之,随着世界进入网络时代,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形势也不同于以往,机遇和挑战并存。如果利用不好,网络会对我国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冲击。但网络自身的优势又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支持。因此,如何把网络利用好,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创新,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实践的深入进行,如果上述方案能够顺利实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政府的支持下,一定能够恰当应对网络带来的冲击,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与时俱进,增强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文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8.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5

【关键词】网络时代公民教育新特点新途径

公民与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不是我国本土的产物,但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法治国家的逐渐成熟的重要构件,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下,如何造就合格的,有素养的公民,是当前公民教育研究必须直面的现实性问题。

1.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特点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使用相对少,且成本低的技术就可以将全球各地联络起来,使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种族及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人参与小到身边发生的小事,大到世界变革中的讨论,总的来说,网络公民教育出现了以下新特点。(1)虚拟性。虚拟性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最显著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其表现在网络空间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进行的公民教育是一个共有的透明度极高的,而非谋议个有形的封闭区域。(2)开放性。网络上发生的任何事都有可能成为公民教育的实践,其对所有人都开放,并且每个人都在自为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参与。(3)跨时空性。记得有这样一个学者是这样认为的通讯成本中距离不在被控制限制的这种现象可能会是21世纪前半叶对社会经济影响最大的一种经济力量。在网络世界,公民教育也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等的局限。

2.网络时代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传统的公民教育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灌输,这种教育方式与我们公民教育的核心特征是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的,有一定的背离,那么在实践当中的教育方式、教育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文化差异、生活差异、环境差异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那么在当前的形势下,各方面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网络深刻改变和塑造着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方式,对我们的思维、心理、道德价值观产生强烈的影响。置身于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如何引导人们全面认识网络,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认识世界、理性表达、发展自我,塑造良好的公民,成为公民教育的新途径。

2.1网络技术在课堂教学的运用

在实施公民教育的各种途径中,学校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应把公民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形式。网络技术课程的多元化给更多的学生老师提供了相当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记得2010年时互联网新兴的网络课程《公平与正义》在中国当时是风靡一时非常火爆的。这门课是哈佛的一位哲学教授开设的,自从网络公开课后点击量非常的高。类似于这样的例子是比较多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中国也在逐渐的趋向网络教学、网络课程、网络课堂的运用。如高校现在都会在自己的网站上面存放网络精选课程、网络教程等一系列的课程都能在网络上面实现互动,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实现更大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不一样的知识,丰富了学生多元化的课程安排,那么中国也要坚定“公民教育”的通识理念。要使得学生们对道德、政治和自身信念的认识,这应该是网络时代公民教育新的方法、途径、策略之一。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这一新技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寻找到有效的教学支持。

2.2当今网络热点问题的引导与疏通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从来不缺乏宣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但是作为中国人民来讲很少受到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相关教育。我们从小都知道要爱国家、要为国家奉献、要立志为国奉献。但是我们不懂的如何处理自己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自己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只关心了宏观层面的事件,而没有微观深入的关心过那些小的事情,没有真正的去关心社会教育所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在一味的模仿、一惯的盲目跟风,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思想被埋没我们的理智丧失。记得前两年全国性的食盐抢购风暴,以及在遇到事情后的各种疯狂的人肉搜索这些都恰如其分的体现了国民的素质与教育。现如今网络的时代,每个人的生活都被网络剧烈的冲刺着,可以很快的侵入我们的要害影响我们的生活,其中不乏暴力,等有害的信息巨大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以及意志,因此,应引导每个公民学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而不是采取“观念先行”的思维,也不是人云亦云的盲目跟从,避免发生把思考和判断交给他人的现象。

2.3公民精神的培养与塑造

在全球网络化的今天,人们的信息来源多元化和参与的便捷化是普遍的社会存在。此时,人们首先会问,“训导者”的出发点是什么?他们社会格局中的地位与“被训导者”是否平等?“被训导者”从这种道德训导中能够得到什么切实的利益?如果上述答案是否定的,人们就会排斥道德训导。与此同时,倘若没有严格的法治为后盾,人们逃避甚至公然抗拒道德约束的行为受不到相应的制裁,他们就无法体验制裁带给自身的利益损失而认同道德规范的价值。所以,在民主的社会条件下,仅靠道德训导的制度安排来强化和设计公民教育必定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只有首先完善起以法律为核心的制度约束,并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实现最好的内化效果来实现公民精神的培养。

2.4网络民间组织的渗透

相对于那些专门化、专业化的公民教育而言,民间组织的说服教育可能更具感染力和渗透力,因而也更有生命力。因此,在民间组织已获得巨大发展并已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我国公民社会,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对于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引导,发挥其对公民的说服教育功能,以提升网络时代下公民教育效能。

参考文献:

[1]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案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啸.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公民教育[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文平.当基点由“崇高”向“公民”转移——访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东虓教授[J].南风窗,2005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6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教育电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时代,教育电视需要依靠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不断地发展,创新高质量节目来满足观众的收视需求。

电视由大众传播媒介的舆论宣传工具扩展到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远程开放教育等领域。教育电视凭借着传递信息量大、传输质量高、视听效果好等优势占据了教育领域主流传播媒体的地位,为解决我国当时的教育资源短缺,尤其是教师资源短缺问题,以及为社会文化普及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大规模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一、教育电视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

互联网建设发展的过程也是建立一个互联网传播环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现有的教育电视传播形式陷入窘境。面对挑战,在困境中冷静思索,我们会发现,现阶段在我国的互联网环境下,教育电视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互联网的带宽问题是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宽带互联网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输带宽问题,但经过大幅度压缩的信号在图像分辨率和声音效果方面都是不可能和电视传播的质量相提并论的。要想利用高质量的视听效果达到教育目的,教育影视节目的电视传播途径仍然是现阶段的最佳选择。

二、网络电视发展策略

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传统电视机构大力介入网络视频行业,央视的中国网络电视台、浙江卫视的新蓝网、上海文广的上海网络电视台等相继推出,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进程,通过互联网协议向个人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提供视频服务的网站。网络宽带化推动互联网从图文时代进入视频时代,视频广告形态渐趋成熟,此时广电背景的网络电视台的兴起,预示着网络电视这种新的传播模式的确立,随着新旧媒体融合的深入,视频网站作为一种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被纳入主流传媒格局已是大势所趋,网络电视将是未来视频综合门户的主要形态。网络电视台对视频网站的整合方式主要表现在传播者的整合、传播渠道的整合、传播内容的整合以及受传者的整合等方面,对网络视频传播业产生的影响将是深刻而长远的。

1.三网融合的发展趋势

伴随着网络媒体时代的到来,有线电视网络所孕育的产业机遇非常明显,宽带网的突起使三网融合的双向传播成为可能。三网融合后的有线电视网络视频类双向传播可以为我们提供internet接入、视频点播、电视电话、电视会议、电子商务等各项服务。西方发达国家的当前国际上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大幅升值,资本流向非常明显,新产业诞生的所有条件几乎都已经具备。而我国的有线电视在向数字化、多功能化、产业化和大规模联网方向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成为未来信息社会新兴的网络媒体支柱。我们认为有线电视hfc宽带网络可以有效地将电信、电脑、电视三种传统网络合而为一,这也是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水平条件下,可供选择的通向信息高速公路的最佳基础网络。加快实现有线电视全国联网,将十分有利于加速国家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进程,三网合一的模式也将加速国家网络经济规模的形成,从而带动相关信息产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2.放宽政策

网络电视是未来电视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要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那么就需要在政策允许多家电视台或者网络公司拿到经营的牌照,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对与iptv紧密相关的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这将有利于iptv的发展,但iptv业务如何定位,iptv业务谁可以经营。一直以来国家广电部门都没有给电信或者宽带运营商发放电视频道或者节目经营许可证的计划,国家相关部门要尽快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3.实现网络运营商的融合

广电媒体布局新媒体无法绕开网络的选择,也没有自己的宽带网络。因此,广电媒体的网络电视布局最终必然要考虑能否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的问题,这才是其新媒体战略能否真正实施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电信和广电行业彼此融合是我国未来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他们利益分争的现实情况下,网络电视产业的发展就只能依靠建立一条以内容提供集成商、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为主要环节的产业链。广电媒体虽然拥有强大内容资源,但是缺乏网络技术,所以只能通过与网络运营平台合作来发展网络电视,以内容换网络技术和网络影响力,实现产业延伸和增值。由此,我们进行不断的努力来达到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融合。

三、网络时代教育电视发展策略

1.教育电视数字化、网络化

从电视媒体技术的发展方向看,教育电视系统的全面数字化给教育电视带来生机。设备的数字化提高了电视频谱的利用率,信号抗干扰能力也大大增强;改善了电视节目的保存和复制质量,使节目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还可以实现条件接收,带来各种个性化的增值服务。我国的教育电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媒体之一,应紧跟电视技术发展的步伐,要进一步加强采集、制作、传输等全过程的数字化平台建设。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它将分散的、孤立的节目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开放的电视多媒体网络,达到节目共享,不仅能提高供素材的实时利用率,也可以进行分工协作,节省大量的人力、时间。教育电视系统应该在现有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展大家公认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组建跨领域的信息资源传播平台,建立起适应信息时代挑战的大传播机制,这对教育电视而言是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将给教育电视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出新的空间。

2.整合网络资源,构建良好传播环境

随着教育电视节目人性化的日益增强和受众参与意识的逐渐增加,电视单向传播的先天不足显得尤为突出。受众更愿意参与信息的创造、选择、阐释以及评价。这促使电视传播向交互传播变化,以满足受众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念反映到节目中去的要求。应该在注重传播环境改善的基础上,丰富节目形式,注重受众的需求,充分利用新环境的交互功能,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满足人们的求知欲、求深欲和求新欲,并且根据受众反馈意见及时调整节目内容、风格等。

四、结束语

随着“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进程加速,将出现内容提供商、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设备制造商之间的融合趋势。广电推出网络电视的意图很明确,就是要整合内容、渠道乃至终端,做新媒体产业价值链的主导者。教育电视和互联网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直至找到最佳结合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电视能否找到自己适应教育需要的“角色”并适应这种“角色”,将是决定未来教育电视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周媛.电视教育的信息化发展趋向[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4,(6).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7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对策

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的生产生活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的网民数量也呈逐年上涨的态势,大学生作为首批网络用户绝对跟得上网络瞬息万变的步伐,时时掌握最新的网络动态,因而当前高校的教育也为了契合网络时代社会的变革和信息化时代下对知识有着高要求的大学生,不断做出努力和尝试,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力求教育教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革新思想、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升个人修养与品位等方面有着无比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一、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的新机遇

1.新媒体传播下的新理念的引入

各种先进新潮紧跟时代潮流的理念多是率先利用网络作为广为人知的传播途径,其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优势在此展现得一览无余。网络的兴起引发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管理办法、教研体制等一系列的变革,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具有充分的超前意识和现代化意识。一方面老师引领学生不断在教学形式、教学考核、教学科研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挑战,尽可能早的熟练掌握网络技术,将网络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使得课堂兼具时效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也不断将自己在网络渠道取得的有效信息反馈分享给老师,促进老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是平等的,打破了原有的老师的“教”高于学生的“学”的传统格局。

2.传统教育模式的打破更新

网络时代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近,沟通交流也更为简单频繁,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空间在很大范围内都有极大扩展。学生可掌握的学习资源更多、更广泛,极大地挑战着老师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老师在原有的职业特殊性的驱使下更要紧紧扼住时代的脉搏,力求以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向着更高更深更具时代特色的方向发展。老师不断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新媒体的刺激下不断尝试创新,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网络环境下另辟蹊径,将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单向教学向老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共同学习的模式引领,并及时建立相关的电子设备设施,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上网,学会信息筛选和甄别,减少并避免恶意网站的虚假不良信息的侵袭。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多,问题得以及时解决,教与学都可以及时地达到与时俱进的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均有提高

网络的强大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虚拟性的存在,在这个虚拟的空间内,高校学生更易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针砭时弊的同时也潜移默化了学生自身的处理分析事件的能力。海量信息铺天盖地的席卷着人们的生活,大量鲜活的事实和思想理论知识不断充斥着社会每个人的头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充实,主流价值观引导下的新思想、新风尚不断蔓延开来。

二、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网络是把锋利的双刃剑,掌握好力度才能物尽其用,发挥最大效能,否则终将会玩火自焚。网络时代下衍生的诸多社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此方面也未能免遭荼毒,各种隐性的威胁和挑战正在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起进攻。

1.网络成瘾,沉湎于网络的现象层出不穷

网络在帮助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最为甚者当属大学生沉湎网络而不能自拔的现象。大学生处于心智成熟的关键时期,对网络的控制拿捏很容易出现偏差,沉迷于网络而无视其他的大学生比比皆是,网络成瘾,学业荒废,人生陷入低谷,甚至易罹患抑郁、失眠、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无疑对其家长、老师、及自身身心健康造成重大影响。

2.老师的教学权威遭受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单一,甚至是单纯地依赖老师的教学来了解学习,因而老师在学生心目中作为单一的知识传播者有着无比崇高的社会地位和绝对权威。但在网络浪潮的冲击下,老师的这种绝对权威地位的处境已是江河日下了,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者,老师也不再享有绝对教育权威,传统的老师高于学生的地位关系也日益被师生平等的地位关系所取代。老师和学生在信息获得方面处于同一层次,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独家享有者,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在减小教学难度的同时也挑战着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三、高校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隐蔽性特点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像其他学科那样大张旗鼓的开展,“润物细无声”才是它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不论年级、不限专业,高校的每位学生都在潜移默化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改进并提升着自身的能力。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其在引导学生树立和践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新颖,不落俗套

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类看似偏理论的课程都怀有抗拒心理,枯燥的理论很难让他们在课堂上维持长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课堂的理论教学,活动从开始筹备到最终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贯穿全程而不使学生感觉乏味,学生很好地融入活动,切身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开展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办法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网络在大学生心目中受欢迎和青睐的趋势只会有增无减,故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开展也必然紧紧围绕网络为中心,寻求最优化、最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1.引用新媒介,及时深入的了解学生思想思维

网络的普及程度在高校不言而喻,在全校都是网民的情况下,更能充分有效的发挥网络平台的资源优势,在减轻教学工作难度的同时更加契合学生的新思想。搭建校内通行的电子交流平台,沿用学生用户群体最受欢迎的bbs、qq、微博、微信等新颖的交流工具,为朝气蓬勃的他们发表言论、分享生活提供平台。

2.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其他各学科

单纯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教学工作开展成效不大,还使得教学内容仅限于“不切实际”的理论空谈,枯燥乏味且不具时效性。但若是将其融入其他各门学科,在节约教学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的工作在于教书育人,育人在很大一方面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开展,各科任老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融入于教学的始终,因材施教,有理有据,效果更佳。

3.加强网络监管和控制

网络的虚拟性所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各种恶意网站、不良信息充斥着整个网络环境,侵害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心灵及身体健康,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要严格把关,避免不良网站恶意信息的侵袭,引导学生在纯净的网络环境下健康学习,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思想、心理及生活中出现的偏差,营造和谐良好的网络环境,为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新型人才而努力。

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备受世人瞩目,差异化、多元化的文化大背景更要求高素质、高能力、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因而此时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需展现其时代性的特点,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针砭时弊,教学形式具有多样性、趣味性,教学效果具有实用性。高校为达到教学目标,必须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革新观念、改进方法、丰富形式,正确把握网络时代带来的机遇,积极应对挑战,遵循科学严谨的教学规律,关爱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人思想,加强学生的信息查询、信息识别能力,使其具备全面的网络资源的利用调度能力,高效、高质的在网络环境下增强自身的个人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赵紫旭,段玲玲.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5).

[2]袁奉亚,晏玲玲.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J].青年文学家,2013(10).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8

在网络经济时代,会计学不再是一门以技能训练为主的学科,而足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工具,研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和分析会计资料和会计信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的学科。因此,会计教育应顺应数字化潮流,注重职业素质教育,更好地适应网络经济环境下会计革命所带来的会计发展的要求。

一、我国会计教育现状应对网络经济的缺陷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层次分明、体系完整的会计教育体系,但面对知识经济和数字化的冲击,我国的会计教育还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教学管理体制不够完善、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师资队伍不稳定等,这些将严重制约着会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考虑到我国已经加入了wto,市场竞争的加剧,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概括起来,当前的会计教育体系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会计教育师资队伍人员不足,知识结构与会计教育发展需求不对称。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教师的待遇较低,一般会计教师的正常工薪收入,甚至不及刚毕业的会计学生,因此,大学会计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另外,由于前几年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膨胀,许多院校不论条件成熟与否,在各层次上开展会计学教育与培训,师资队伍严重不足,高质量的教学保证也就无从谈起。在强调网络经济时代来临的今天,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师资,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切都无从谈起。

(二)教材的编写与制度变更的衔接存在偏差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会计制度变更调整较为频繁,导致相关的教学内容必须加以相应的调整和变更,而教材的更新却难以同步;另一方面,由于利益驱使,有条件的院校为了显示自己的办学水平,组织编写不同层次的会计教材。众多会计教材缺乏严格的审查制度,教材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内容大同小异,体系表述不够规范,对会计制度解释多,理论分析少。其结果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毕业时仅仅知道一系列被隔离起来的法规,而不知道这些法规的目的,更不知道会计在经济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因而在处理非常规业务时束手无策。

(三)教学模式、手段单一,偏重内容讲解,缺乏案例教学

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记笔记,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特点是知识的灌输,目前在我国高校仍较为常见。它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被动的、相对低效的教学模式。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处理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物流关系,会计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处理非确定局面时所必需的思路和技巧。

二、网络经济时代,提升现代会计教育质量,培育新型会计人才的应对措施

网络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会计职业产生强大的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信息生成方式及其相关基础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必须对现行会计教育进行改革,改变口前中低档次的会计人员过多,而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稀缺的现状。会计高等教育要与信息技术发展相适应,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会计人才为目标,对现有会计教育内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一)全面提高会计师资素质、适应现代会计教育发展需要

会计教育创新的基础是教师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教师应是会计学习的组织者、会计专业学生的辅导者、领航员,其工作比现在更困难、工作量更大。他们除了需要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方法外,还需要掌握和运用各种新的技术,如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网络知识、系统分析与规划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外语语言水平等。

(二)改革会计教育内容,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需要

1、注重学生网络应用能力的培养

现代经济运行方式步入网络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正在逐步构建内部管理信息系统,而会计信息系统又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子系统,这就相应的要求所培养的会计人才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将成为未来会计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所以应在基础课程中加大计算机网络知识等课程的设置力度,开设更多的计算机应用、基本电脑平台使用与操作、电脑网络使用等相关课程,丰富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提高学生的网络使用能力。

2、加强学生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

在网络信息时代,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一是信息量过大,难以消化;二是信息不对称,鱼龙混杂,真假难辨;三是信息安全难以保证;四是信息格式不标准,难以统一处理。面对大量的信息,全盘接收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不至于面对扑面而来的大量信息无所适从,而能及时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是未来会计人才必备的基本技能。这就需要把数据开采和发现的技能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数据库管理和信息分析技术等课程,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了解和掌握现代数据管理工具。

3、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虽然高等教育处于知识传播的前沿,但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任何完善的教育体系都不可能把所有有用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更不可能预知未来的需求。新型会计人才必须具备不断更新自我学识的能力。世界注册会计师协会已经把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线教育”列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主要手段。“终生教育”、“自我教育”已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会计人才适应社会需求,自我提高的基本手段。因此,现行的会计高等教育必须同时兼顾现有知识传播和学生未来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应使学生逐步适应网络时代最为广泛的“在线教育”模式,具备利用网络更新知识、实现自我教育的能力。

4、扩充专业课程的内容,加大知识覆盖面

我国目前高等教育会汁教学体系还未体现it环境和技术进步对会计学的影响,专业课程主要以会计核算原理、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四门课程为主。为适应未来会计人才更多的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经营决策的需要,我们必须对现行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会计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尽可能与经济学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了解传统会计核算原理的基础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创造出全新的会计教学体系。

(三)改革会计教育模式,更新会计教育手段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internet和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为提供现代化教学环境和改革会计教学手段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把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会计高等教育之中,通过改革会计教育模式,可以大大提高高校会计教育的实际效果。

1、变“灌输式”被动教育为“交互式”主动教育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交互式教学成为可能。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新的成套的教学工具,由文本、图形显示、声音、视频及其他方式开展任务式教学,通过学生自己搜集、处理信息来主动完成教学,自己对学习进度负责,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加快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工具的掌握。同时,通过主动式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为今后的自我培训打下基础。

2、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工具,丰富会计教学内容

多媒体计算机模拟、虚拟现实以及其他新的成套的教学工具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智能辅导系统在学校将成为补充教师教学的常见工具。这种系统可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调整教学,同时也带来了教学手段的变革。

(1)建立局部的网络区域,引进或开发基于网络的学习系统。对某些特殊课程内容,可在网上开展教学。同时在局域网上建立多媒体智能教学辅导系统,作为高校补充老师教学的工具,提供学生进行网上自我学习的现实环境,逐步提高学生的网络使用技巧。

老师通过weB进行教学内容发送,可对学生进行电子化管理,其中包括学习跟踪、报告及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电子化的协作。这样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进度负责,同时他们也将拥有可以评价他们学习成效的工具。教师可直接收到关于学习系统的反馈,教学管理者能够随时改进课程设置。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9

一、对网络的影响应该辩证的看待

1.网络的积极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开阔视野。网上的内容丰富多彩,能让我们了解更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不到的东西。

第二,互联网为中学生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渠道。

第三,网络使中学生可以扩大交流范围,扩宽交际圈子,利于个性培养。

第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文化素养。

2.网瘾对中学生的消极影响

(1)影响学习成绩、影响品德的养成。

终日上网的中学生,回到课堂后就会觉得课堂上的知识枯燥无味。由于上网占据了大量的学习时间,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网上许多、色情、暴力、丑陋的内容广为传播。迷上网络的中学生易结交社会不良青年,学着吸烟、喝酒,甚至跟一些女生混在一起。在家跟父母顶嘴。这造成学生是非观念模糊,思想品德下降。

(2)危害人身安全、身体健康。

由于在家不自由,许多学生偷偷去营业性网吧上网,多数网吧没有保安人员,打架斗殴时有发生。严重威胁青少年的财产、人身安全。加上里面卫生条件不好,吸烟人员多,通风设施差,危害身体健康。

(3)影响心理健康和正常的人际交往。

学生面对网络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一旦回到现实,易产生失落感。常常对老师和父母的教诲感到厌烦,和同学朋友谈不拢,产生自卑、怨恨心理,心理素质脆弱。有网瘾的中学生,大都难以合群。与真实世界的人交往减少,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

二、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严峻挑战

1.网络在给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新的问题

如很多青少年昼夜上网玩游戏、看电影、聊天等,严重地影响学习和生活。

2.网络是信息的宝库,也是信息的垃圾站,各种信息混杂

这对于那些辨别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青少年们的负面影响很大。

三、网络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

我们必须研究新情况、探索、改革教育理念,与时俱进。首先,要敢于、善于利用网络媒体来实现育人目的;其次,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导向;再次,加强网络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为青少年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四、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1.加强学校德育管理,提高德育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和辨别能力

学校应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改善德育工作的物质条件,保障德育物质条件的现代化。在管理过程中,落实责任制的管理。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水平。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积极探索适应网络时代的德育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多种多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有益信息,抵制有害信息。

3.建立校园微机室

社会上网吧中大部分的网民是学生,基本是在玩游戏、聊天。为了创造更好的上网环境,便于学生在合适的条件下上网去做合适的事,学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校园微机室,让老师带学生上网。

4.校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买了电脑,但很少陪孩子上网。父母对孩子上网,应从正面对子女讲明上网浏览的意义和积极作用,也要从反面向子女道出某些网页的消极作用。父母应尽量陪孩子一起上网,规定上网的内容和时间。

5.政府应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依法打击、取缔校园周边的黑网吧。尽快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严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结语

网络信息的高效、有序管理的实现,既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技术攻关和支持,也需要立法的规范和约束。作为教育者,我们期待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

参考文献

[1]王经涛王俊英主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开明出版社,2001。

[2]刘国永《现实人与虚拟人的对话――网络时代教育主体的交往方式》.《南京师大学报》,2001年,第5期。

网络时代的教育篇10

关键词:网络心理分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a)-0231-02

1网络对高校学生主要心理影响

1.1网络对高校学生具体的心理变化产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让学生个体持续的得到完善,发展变为内涵丰富的个体,网络有着特别宽阔的空间和海量的各种资源,网络对于广大的高校学生来说是打开了他们内心的新的世界。网络是没有国界的,网络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表现自己的广阔舞台。网络有着很多的特点,比如它的内容异常的丰富,具有海量的信息,它的影响受众范围也很大,在信息的传递方面也是及时快速的,这些特点都是满足高校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学生去网络这个广阔的世界里面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的愿望。现代网络文化对于高校学生进行多元文化知识的发展与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网络有着匿名性的特征,所以广大的网民在进行网上冲浪的时候不会考虑一些自己、他人社会地位和等等这些社会因素,因为所有人在一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每个人全是平等的地位,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发言权。

网络上面的交往为高校学生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学生可以进一步的理解角色一些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真切的体验扮演角色的情感,明白自己在社会里各种扮演角色的行为是怎样的,这样可以提升自身在社会中的交往力,推动自己的社会化速度。

(2)网络特殊的开放性促进了高校学生在个性方面的进步,网络对于高校学生社会交往的方式产生了很大的改变,扩充了他们交往的范围,让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变得越来越广泛。但是通常的以往交往的方式,高校学生人际交往范围通常都是非常的窄小的,不过网络却和传统的方式方法不同,它充分的消除了个体间进行交往的障碍。

网络创造的新型氛围,对于广大高校学生对未来进行思维的方式有着深刻的改变。网络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的知识从生产到传播,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只有创新才可以带来知识持续的更新,网络让人们一定要根据未来进行参照形成有创造性的思维和思考方式。网络还促进高校学生取得信息的思维也出现改变。

(3)网络具有平等性,对学生表达自我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网络特点里面最大的一点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它不受时空的制约。这些利于高校学生了解世界,逐渐的发展成具有全球化的思维。所以,网络背景下的学生比以往传统的学生在眼界上要开阔的多。受到网络影响的当代高校学生目前思考的不单单是自己国家的事情,还有世界其他国家的事情。现在的具有全球化思维不是少数精英的选择,普通的学生也可以进行参与。

1.2网络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挑战

(1)网络和现实世界有巨大的反差。现在的高校学生是自信的一代,可是他们一定要付出比父母还要多的努力,这样他们就要和他们的父母传统的观点进行抗衡,他们可能会很苦恼。要是没有进行及时的帮助,高校学生就会寻求网络的虚拟世界带来一些快乐来逃避。因为网络把全球每个地方全部连接起来了,形成了丰富的虚拟空间。所以世界其实是有两种的存在:一个就是现实的社会,另外一个就是虚拟的网络社会,可是这两个存在的形式在反差上很大,这就致使了一些学生逃避F实,不想回到现实世界里。

(2)高新技术和传统的教育模式交锋,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基本都是单向传播,广大的受众都是在被动接受,所以政府是很容易把控信息传播的。但是网络传播和传统的信息传播是不一样的,它把这样的单向传播转变成双向的传播,广大受众主体地位进一步的得到了加强,所以他们非常的容易接触一些不良的信息资源。广大的网民中,高校的学生占得比例是最大的,所以网络里面的很多不良信息就会入侵学生身体和心理。网络信息处理的系统将人进行选择做出了简化,这会让高校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和语言创新能力有所退化了。

2中国高校学生的互联网心理障碍

2.1高校学生的网络心理障碍概述

网络心理障碍最近的几年时间里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它指的是用户没有正当的理由,却在无节制用大量时间精力,在网上进行很长时间的浏览,影响了现实的生活,损害了自身的身体健康这样的情况。而上网的主体人群就是大学生,上网的高校学生在心理上偏离了社会的规范,常常的表现在行为出现反常和无序。在社会的价值观上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相悖,同时在适应力上也变得低下。

2.2高校学生克服网络心理障碍方法

对有网络心理障碍的高校学生应该做好正确的调适,帮他们脱离这样的处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疏导一定要讲究正确的技巧。方法是由扩大学生的交流空间,注意进行理性的教育。同时做好控辅的结合,提升高校学生自我的控制能力。

3网络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的常规工作中始终处于重要的地位,以往没有经历过网络时代的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既单纯也简单的多,但是当代的大学生深深受到网络信息的影响,如果高校还是按照以往的教育方式是不能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也是由于网络的出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机遇,抓住了这个机遇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的保证。

3.1加强网络心理教育研究

网络背景下社会的发展和转型进入了重要阶段,相应的政府对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的重视。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是迎接发展挑战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所应运而生。尤其是在网络背景下的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有更大的实践价值。学生的网络心理教育每个工作的顺利施行,都是不能脱离内容系统的组建的。网络的心理教育相关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网络心理教育主要的内容,不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符合教育对象的需要,它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主要保证。高校学生网络心理教育主要有:网络的认知教育,网络的情感教育,网络的意志教育,网络的人际交往教育。

3.2网络为大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了机遇

网络是现在认识世界的新方法和手段,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进程这个角度看,网络对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有很积极的意义,使大学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很好的机遇。

网络是信息传播空间。网络的海量信息,传播范围广这些特点,为大家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创造了巨大的便利条件。网络的发展带动了信息的高速公路建设,它改变了通常状态下的时空观,让距离缩小了很多,效率也提高了很多。网络的很多信息内容有政治、经济等很多方面,在很大的程度上丰富了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视野。

3.3使用正确的技术方式,提前进行预防工作

当今社会的网络发展势头非常的强劲,网络现在已经变成了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实施的前沿阵地。据相关统计数据资料显示,世界网上信息有九成都是英文资源,而中文的资源不到4%,信息的资源非常的不平等,这样的情况也影响了网络带来西方意识的形态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会受到冲击,特别是对高校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带来负面严重影响。政府需要把中国自身的优秀文化放在网上,吸引高校学生进行点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铭辉.互联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与心理教育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2):86-88.

[2]童星.网络与社会交往[m].贵州人民出版社,2015.

[3]李荫榕,张亮.社会信息化对人的主体性影响的二重效应[m].盐城师范学院出版社,2015.

[4]查尔斯・普拉特,著,郭立峰,译.混乱的联线―因特网上的冲突与秩序[m].河北大学出版社,2016.

[5]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m].当代社会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