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环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6:33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1

关键词: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链库存管理从满足顾客需求角度出发,在整个产品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为了提高物质库存管理的效率、降低相应环节的成本和提供相关信息等方面进行的实施、计划以及控制。供应链库存管理属于物流管理范畴,是其延伸和拓展,供应链库存管理报不仅包含商品流通,而且包括企业各环节的协调和各环节业务流程的调整等。近年来,在石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管理层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重视不断提高。同时,库存管理在石化企业经营管理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库存管理在供应链各环节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库存影响石化企业供应链条一定环节的成本,同时制约供应链条整体的功能和竞争水平。因此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理念的形成使得企业不能在使用局部最优的办法运作库存管理,应该从供应链上各环节合作的角度来管理企业库存,以此来提高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注重供应链条各环节之间的长期协调、合作,即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制度安排。石化企业要确保供应链的竞争优势,要做到整个供应链中库存的优化配置,这样一方面降低了石化企业的运营成本,又提高了对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石化企业供应链环节的不确定性和库存管理

(一)供应链环节不确定性

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库存分为两种:一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库存问题;二是产成品物流环节的库存问题。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存在的不确定性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连接的不确定性,即石化企业部门之间功能衔接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为企业间合作层面上,因此需要增加各企业及其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另外是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即石化企业内部低效率的控制机理对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影响,制约机制低效率是企业经营管理不确定的根源,因此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提高企业间各环节的稳定性。石化企业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主要根源在于供应商的不确定性,生产商的不确定性,顾客的不确定性。

(二)供应链各环节中库存管理问题

现代石化企业供应链的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方面:供应链的战略规划问题;供应链各环节反馈信息问题;供应链各环节的运行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变现在以下形式:一、缺乏供应链的整体思想。表面来看供应链整体效益依赖于供应链各环节的效益,如果供应链各环节各自为政,不注重企业整体的长期利益,那么供应链各环节中库存管理的效率就会较低;二、各环节信息反馈的低效率。石化企业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库存数据、需求变化、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过程的重要信息资源,这些信息存在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之间,石化企业要做到高效库存管理,需要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反馈;三、忽略不确定性的影响。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如物流运输情况、顾客需求变化、客户需求变化、原材料的供应、生产的不确定性等;四、库存管理方式简单化。对物流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企业来说,库存管理的目标都是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经营的持续性,避免不确定情况;五、供应链各环节缺乏合作、协调。供应链作为一个整体,需要调动各环节的资源来确保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协调的目的在于使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顺畅地传递,从而使整个供应链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的需求,达成优化的供需关系,以此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二、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模式

(一)传统库存管理模式-SCm

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将库存管理分为两种模式:独立需求、相关需求。前者采用订货点eoQ模型管理,后者采用原材料需求计划管理。生产过程中的产成品库存管理属于独立需求库存问题,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库存管理属于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在整个供应链中,供应商、分销商、制造商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自己的库存管理问题。供应商的库存管理问题为独立需求库存;制造商的中间产品的库存为相关需求库存问题;分销商应对需求的不确定性有自己的库存,其属于独立需求库存。

(二)供应商库存管理模式-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传统库存管理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该模式的目标是供应链各环节运营成本最小化,各企业间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由供应商独立、专一管理库存,并对协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不断提高库存管理的水平。即供应链其他环节的企业不再进行各自的库存管理,由供应链中供应商集中管理库存。这样就解决了下游环节企业自身技术和信息系统的限制,从而使下游企业可以专注于核心业务的研发。

(三)联合库存管理模式-Jmi

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风险分担,这种模式促使供应链各环节的共同参与、制定库存管理计划,加强供应链中各环节中企业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和分销商)相互之间合作、协同,保持供应链上下游环节间的库存需求的相互适应,这样做可以避免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造成的影响。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不再是上下游各环节各自为政的单一库存管理,而是形成一个调配整个供应链的库存达到生产过程的顺利完成。供应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原材料库存管理协调机制,进行原材料联合库存管理;分销商和制造商之间建立销售库存协调机制,进行销售联合库存管理。

(四)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CpFR

合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是一种现代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新模式,有利于改善石化企业供应链各环节企业合作、协调关系、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供应链功能发挥和预测精确性。准确地说,作、计划、预测与补给库存管理模式运用技术模型来处理库存管理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资源和共同管理业务流程达到改善供应商和分销商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预测的精确性,提高顾客满意度,完善企业库存管理。

三、对我国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建议

自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概念出现后,传统形式的库存管理的过程中就和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太相适应了。我国石化企业要想做好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对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治理结构,需要企业间进行合作,还需要进行信息系统平台的建设。

实行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首先要变革经营管理的理念。在进行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日常实践中,需要高级管理层自上而下的推动、监管,促使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建立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使供应链库存管理的效率大大提高从而使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成为现实的目标,再者企业的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很重要。企业实施供应链库存管理需要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促进并且影响供应链库存管理的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设计、再思考,达到用服务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和物流速度等指标来衡量的过程。

所以,我国石化企业首先要在企业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对企业经营管理部门重新定位,在现代信息、科技的基础上形成先进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尽最大可能挖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对需求顾客的服务水平。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对供应链库存管理的作用主要表现有:一、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打破传统企业内部分工形式,按照新情况下企业业务流程的要求对供应链各环节的企业职能重新定位;二、企业业务流程再造通过跳跃式大刀阔斧地变革而不是靠循规蹈矩的演进实现石化企业供应链库存高效管理;BpR(业务流程再造)是通过对传统企业职能彻底性的改变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能力;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不单单是考察一个单一企业的业务流程,而是从跨企业、跨部门的视角来实现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四、企业实现业务流程再造后,在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通过密切协作、互相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供应链库存管理的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育海,武树东,供应链下的库存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02Z)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2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企业;管理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更加深入。社会变革的加快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迫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发生改变,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基于物联网供应链管理作为降低成本、缩短周期、提高运营效率、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概述

1.物联网概念剖析

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部分之一,有信息产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美誉。在国际电信联盟对物联网的定义中称其主要是解决物到物、人到物以及人到人的相互联系。通常,人们认为物联网是通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设备将现实世界的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庞大的网络系统。物联网的英文解释为“theinternetofthings”,从字面意思上讲,物联网就是物与物相连的互联网,这其中又有两个方面的包含。其一,物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的,互联网是物联网形成与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是物与物相互联系的媒介。其二,其目的是实现任何物体之间的通信与信息交换,实现物品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物联网体系构架如图1所示,将其按功能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通过之间的配合来实现物联网完整的功能。感知层的主要通过二维码、FRiD、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现实世界的各种物体的信息采集与感知。网络层在互联网以及各种通信网络的支持先,将感知层获得的信息高效安全的传送给应用层。应用层主要通过信息的提取与处理将其应用到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社会生活领域。

图1物联网体系构架

2.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综述

供应链通常可以理解为制造商、供应商、零售商之间进行商业活动的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的活动和因此产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典型的供应链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2典型供应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则是指企业与供应链内的每一个环节紧密联系而形成的一体化线性管理模式。施行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大幅度节约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更能有效提升企业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缩短生产周期,进一步扩大企业效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当下,企业更加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应用,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原有环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涉及到客户服务、财会核算、人力资源等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二、物联网构架下我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商品信息数据库存在缺陷

物联网构架下的各供应链环节之间信息的高效共享和流通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商品信息数据库并不完善,企业在物联网构架下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与实际的经营管理情况脱节的情况,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企业商品信息数据库,更没有专门人员对商品信息数据库进行实时的输入管理,这会导致数据库数据的可信度、信息的类型不能及时的更新,信息的可视性效果差,因而很难被使用者掌和理解,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管理效率,造成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

2.供应链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打造物联网供应链需要较高的成本费用,中小型企业资金匮乏,实力有限,很难单独完成。再者,有很多企业意识落后,并没有打造、完善物联网技术下供应链管理技术的想法,这就导致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体的很多企业技术水平低下,根本不能适应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现状;另外,同行业的企业存在利益冲突,在竞争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排他性,对各自核心的技术都进行了产权保护。此外,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统一造成企业间在物联网供应链技术上的独立性与封闭性,进一步导致物联网在供应链系统和人员培训等方面受到阻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3.供应链管理技术有待加强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社会产品日益丰富。为适应这种趋势,企业在物联网构架下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建立动态联系。但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对信息资源平台进行完善,物联网从建立、使用、维护的整个过程中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成员之间没有制定统一的实行标准,彼此之间没有实现完全的透明化,严重制约了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的发展。

4.利益最大化与最优化不能兼顾

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存在很严重的封闭性和独立性,企业间的互通交流很少。而同行业的企业间往往会有业务关联,也难免存在利益矛盾,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间的互斥性。而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要求各环节的企业间良好互通,目的是达到供应链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而不是一个或几个环节的效益最大化,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与最优化不能兼顾,制约着企业物联网构架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物联网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及影响

将物联网与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建立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高效的追踪定位任一物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使管理更加透明化。将物联网应用于供应链管理使系统的各个环节具有高度的集成性,以实现管理效率在各个环节上的提高。

在运输环节上,用epC标志给货物和货车做标记,在运输过程中就可以通过标记对货物进行准确的定位,及时的向供应链下的每一个环节提供真实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并可以对货物、车辆进行准确的追踪。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控货物的位置,预测货物的到达时间,更有利于车辆的调整调度,为生产、运输的规划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仓储环节上,通过对epC标识的识别可对原材料、零部件进行精确的查找,以及盘点和出入库等操作的管理,大大提高仓储空间的利用率,使企业实时了解库存,并能够给生产提供相应的参考,大幅提高企业效率;在生产制造环节上,物联网的应用将准确识别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等,并对其进行跟踪,有序的实现材料的调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出错率、提升了产品质量、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在配送分销环节上,通过商品epC标识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掌握库存量,控制输入与输出,在使库存达到最优化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配送速度,降低配送成本和配送过程中的出错率;在零售环节上,货架中装配嵌入式扫描器,以对商品进行监控,掌握商品动态流动情况,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控防盗的作用。对货架上每个种类的数量情况精确掌控,能及时的对数量不足的商品进行补货。

四、物联网构架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相关建议

1.提高商品服务质量

企业应用物联网构架下供应链管理模式,使之对市场反应的灵敏程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能否及时、快速的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需求成为决定企业能否占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因而提升服务质量是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将物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使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得到直观的体现,更容易通过比较获得趋势性的信息,提升服务质量。再者,管理的透明化使资源得到了高效的利用,能对客户的需求做到低成本的高速响应,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2.优化供应链成员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各个环节,这些环节紧密联系,并因此形成完整的体系,因此,环节的数量和类型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应链的管理效率。物联网应用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可实现高度的集成化,使信息在各个环节间高速流通和共享,提升信息的透明度,实现各个环节成员间的和谐发展。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对物流、供应商、经销商等各个环节的合作企业进行严格的筛选评估,选取更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合作伙伴,促进长期合作。同时,实时监控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全面提升所有合作企业的利益,稳定合作,通过规划使库存达到最优,防范风险。

3.实施智能化管理

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涉及的环节众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人工的过多介入将导致环节间差错率的上升,影响管理效率。目前,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大幅的提升空间,实施智能化管理是市场发展的大趋势。更加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的管理将大大提升供应链每一个环节的运作效率,大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4.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施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根本上是为了提升企业效益。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只针对技术改革和硬件提升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往往过度注重采购、生产和物流等环节,而忽略了客户的需求、满意度反馈,不能对反馈后的情况及时的整理,不能以反馈的情况为参考进行改进提高。企业应及时的知晓客户需求变化和满意度情况,将信息反馈给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针对客户的需求需要进行生产规划,不断进行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在发现弊端、改正弊端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五、结语

在信息化日益深入的新世纪,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效率低下,已经很难适应当下社会高效、高速的要求。将物联网引入企业供应链的管理当中,建立物联网构架下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供应链系统中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能化,降低了各个环节的出错率。企业应进一步提高商品服务质量,优化供应链成员,加强管理过程的智能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继续完善创新,以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为脉络,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乔瑞芳.基于物联网的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

[2]赵萍,王清华,何亮.物联网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121-124.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3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pDCa循环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10)01―0064―04

一、引言

传统供应链是以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没有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在当前的供应链运营中,成员企业常消极接收回收产品,把逆向回收当作一个独立的可减少成本的活动,而不是战略问题,使得回收再利用产品的销路很难打开,大大降低了回收再造产品的获利空间。研究表明,运用战略管理理念进行管理的企业比那些不进行战略管理的企业更具有获利能力,也更加成功。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从整体运营上来看,供应链绩效的提升已成为近年来企业精力最多的环节,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如何对供应链系统的整体绩效进行管理和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Levinsontm曾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拓展了绩效的内涵,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现有的主要关于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没有紧密围绕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来进行,很少从战略角度来进行分析和考虑。所设置的目标缺乏目的性、系统性而且比较混乱,不具有普适性。目前关于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研究还很欠缺,没有统一适用的定义,造成了研究中的混乱,而对产品质量、发展能力、环境保护等非常重要的方面却忽略了,对闭环供应链运营来说,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用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指引发展,抓住关键的环节和问题,进行绩效管理,不断地进行绩效评价推动绩效持续的改进已势在必然。

Lebas认为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价,可视为全面性的绩效评价。绩效管理为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提高,尤其事先的沟通和承诺,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绩效管理可视为传统绩效评价的演进和延展。根据绩效管理的特征以及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对于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我们给出如下定义: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指,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战略目标分解,在闭环供应链的基础设施、人力和技术等内外资源支持下,通过生产、销售、客户服务、废品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对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各层子系统绩效进行评价,并将绩效成绩应用于整个闭环供应链系统流程运营中,以提升成员企业合作积极性和闭环供应链运营效率,从而实现闭环供应链整体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基于pDCa循环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过程

pDCa(Han;Do;Check;action)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任何管理循环的转动,整改提高各项管理工作,改进解决有关问题等都离不开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付亚和、许玉林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环。有效绩效管理的本质核心是一系列管理活动组成的连续不断的封闭的闭循环过程。所以一个有效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应该设计成一个螺旋状、不断上升、不断循环的闭环系统。而pDCa循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合乎逻辑有效地进行,本文结合pDCa循环对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结构体系进行设计。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结合pDCa循环,这里把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设定、闭环供应链绩效实施、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价和闭环供应链绩效反馈。这四个阶段环环相扣、相互推动,形成一个持续不断的闭循环流程系统,如图1所示。

三、平衡记分卡融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由Kalan和norton创立的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出现,使得传统的绩效管理从人员考核和评估的工具转变成为战略实施的工具。将BSC融入到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充分体现了战略管理动态的特征,对企业及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由图1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是一个闭环的循环系统,其管理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绩效目标设定、绩效实施、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

1.绩效目标设定。设定绩效目标主要依据为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通常取3~5年的战略计划。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沟通和共识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通过绩效目标的制定,使得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各组织层级都有明确、上下一致的目标,以保证闭环供应链战略目标的实施和实现。在这一过程中,BSC能够连接战略,将战略目标转化为可评价的指标,帮助将指标等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节点企业及其内部各层级。

2.绩效实施。绩效计划制定后,在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于供应链运营的效果和持续的绩效沟通,保证供应链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必要时可采用绩效咨询、进展回顾等方法进行绩效监测和改进。在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BSC定期检测各项指标及行动计划的实现情况,分析差异寻求新的方案。

3.绩效评价。绩效期或者闭环供应链运营周期结束,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和计划,依据BSC所选取的关键指标,对闭环供应链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便能公正客观地反映阶段性的工作绩效,促进闭环供应链更好的持续运营和发展。

4.绩效反馈。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并不意味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根据BSC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使供应链及其成员了解自身的绩效,意识到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环节,进行完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反馈,是闭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共同进步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对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有效的激励,从而得到各企业的重视,最终优化闭环供应链的整个流程。

逆向物流活动恰好处在绩效评价检测与绩效反馈改进这两个环节衔接上。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问题,通过逆向物流信息系统不断传送给闭环供应链管理层,管理层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增加逆向供应链潜在风险的透明度,推动闭环供应链中企业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服务管理体系。上述四个环节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结束,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或者又出现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依次类推;而且整个环系统与其内部各子系统

也在大环带动小环进行pDCa循环,呈阶梯式逐步上升,不断地解决问题,改进和提高绩效水平。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下,结合平衡记分卡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

四、基于发展战略的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系统结构构建

由上面的分析知,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在BSC下分环节、分层次、分步骤地循环进展。下面我们详细阐述各个环节的目标制定、实施要求、评价指标和标准以及反馈控制等内容。

首先依据平衡记分卡制订闭环供应链上每个层次每个环节的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绩效管理的起点。制订前的沟通和协调非常重要,绩效目标和绩效计划的设定要使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各不同组织达成共识,避免冲突,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绩效目标设定的根据是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在BSC下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为各个具体的计划和标准,包括要达到什么结果以及怎样做等内容,可结合SmaRt(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原则来制订。

其次根据绩效目标分层次、分系统、分环节进行绩效实施。在实施与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关注于闭环供应链运营的效果和持续的绩效沟通,保证供应链中每个成员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必要时可采用绩效咨询、进展回顾等方法进行绩效监测和改进。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们主张经常进行回顾。结合闭环供应链特征,进展回顾或绩效咨询应结合供应链运营的实际流程和成员企业的实际情况,收集信息和分享信息,每季度或每周进行总结,对绩效目标的实现计划进一步达成共识。

再次在阶段性流程结束时对阶段性绩效进行评价。绩效评价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手段,它的意义在于只有评价才能进行改进,只有评价才能进行管理。评价结果是闭环供应链绩效反馈和奖惩的依据,是供应链进行绩效后续管理的基础,还是绩效管理流程中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绩效管理离不开绩效考核指标。绩效指标反应每一个特定绩效维度内测量位点的特征值。为了保证绩效评价效果,指标的选择对于绩效管理至关重要。指标的设计应按照KRa(KeyResultareas)关键结果领域,结合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设置多维分层的指标体系。其中KRa为实现闭环供应链整体目标不可或缺的、必须取得满意结果的领域,是供应链的关键成功要素的聚集地,对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和归纳。Kpi意为关键绩效指标,每个KRa都涵盖了几个Kpi。KRa和Kpi是把闭环供应链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基础,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Kpi体系是做好绩效管理的关键。以闭环供应链战略规划为总目标,按照平衡记分卡确定框架,建立包含财务层、内部运营层、顾客层、发展层等二级指标,在此框架里选取适宜的三级指标,参照闭环供应链运营特点及行业实际,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同时,进行基层调研、多方沟通、引入评价标准,核定评价结果,结合利益分配及奖惩条款,激励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的后续进展。同样指标的选取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衡量需要一定的标准。在本文设计的BSC下分环节分层次分步骤的结构体系中,已经包含了诸如层次性、适用性、全面性、一致性、综合性等原则,另外还需关注选取指标的激励性、均衡性等原则。总而言之,绩效指标选择与评价应结合具体考核对象、考核内容进行选择,应区分不同内容、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差异与区别。

最后进行绩效反馈和奖惩激励。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并不意味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还需要根据BSC评价结果进行反馈,使供应链及其成员了解自身的绩效,意识到不足和有待改进的环节,进行完善。根据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绩效反馈,是闭环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共同进步和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其目的是实现对供应链及其成员企业有效的激励,从而得到各成员企业的重视,最终优化闭环供应链的整个流程。其中关键的环节为确定合理的具有以实现和激励为导向的利润分配方案和企业员工绩效报酬制度,有效的分配方案和奖励制度应能反映闭环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五、闭环供应链绩效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

逆向物流管理中,确定逆向物流网络结构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非常复杂的工作,并且网络结构对其运作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达庆利,2004)。合理设计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明确整个链条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再回到起始地的整个流通渠道的结构,是闭环供应链管理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此外必须解决闭环供应链的组织网络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的弊端,明确各利益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和环境执法的具体程序等内容。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4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企业竞争供应链管理优化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为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从而进行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式,它连接了“原料开采-各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用户”这一价值链中的所有组织,协同作业(指计划-产品开发设计-采购-制造加工-合成装配-运输-仓储-分销-客户支持等一系列价值活动的协作)。

1.供应链管理的必要性

传统的企业运营中,供销之间是敌对的,互不相干的,整个系统的协调性也很差。不但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计划不一致,企业内部各部门也都只顾安排自己的活动,部门利益优于整体利益。在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这样的企业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供应链管理恰好弥补了传统企业运营中的不足,它把从原料,生产到销售等在一条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组织起来,并将各环节进行优化,让生产资料以最快的速度,经各环节变成增值产品,最后到达消费者手中。

从成本角度来看,供应链管理没有将控制成本局限在企业内部,而是运作的各环节来优化企业管理;从存货管理及货物流的角度来看,供应链成员协调各环节,加快货物流动将货物储存量降到最低;从风险与计划角度来看,供应链成员面对竞争共同商讨计划,无论金融危机还是经济低潮都会由供应链成员供同那个承担。可见,供应链管理不但使企业降低成本,减少了社会库存,还使社会资源的到了优化配置。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生产及销售等环节的有效连接,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有活力,更能给供应链各成员带来实质性的好处,更能让企业具有竞争力。

2.供应链管理的关键问题及国内现状

优质的供应链管理可以增强企业竞争性,但并不能盲目的其运用到企业中,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配送和库存问题,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环节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还是经典配送战略?转运过程中需要多少个转运点?这些都要因企业而定,不能盲目跟从。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终端渠道要对需求做好预测。其次供应链的集成及战略伙伴,供应链集成的关键是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共享哪些信息,如何共享,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与作业,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便成了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再次产品设计及信息决策,在供应链管理中有效的产品设计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那么产品设计的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开发等就变得至关重要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是传递什么样的数据,如何分析和利用数据,网络影响,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所以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也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最后顾客价值的衡量,衡量一个企业对社会,对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是顾客价值,它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的影响来衡量的。

在我国供应链理论引入的时间不长,研究和实践都处于起步阶段。特别在制造业中,SCm虽然已经得到管理者们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但是对它的根本认识却很不足,由于SCm和物流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很多人简单的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去看待供应链管理。

但值得高兴的事大家对供应链管理都有了认可和初步的探索,尽管付诸实施还要面临很多阻碍,但我们相信供应链管理在中国会有有个光明的未来。

3.供应链管理的优化

以往企业对供应链的关注只局限在供应商和制造商上,而忽略了其它环节,更少考虑供应链该管理的战略性。实际上要想让一个企业的供应链能良好的运作,并对企业产生效益,必须提高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加快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借鉴优质的供应链管理经验,深入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优化每一个环节,然后将各节点进行整合,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方案。

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一整套先进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系统。沃尔玛优秀的物流配送系统,畅通便利的运输系统和“统一订货,统一发送”的管理方式使得库存周转率提高和存货成本降低。目前,沃尔玛88%的商品都是由配送中心发货的,而其对手最高只能达到50%的水平。与其行业水平相比,销售成本降低了2%左右。沃尔玛的产销联盟思想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销售成本。

当然每个企业的供应链不同,它们的管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沃尔玛从产销联盟的角度出发;丰田,耐克从网链的角度出发,而利丰的供应链管理优化则基于供应商的整合。无论企业多么的大相径庭,但供应链管理优化上有一个共通点,即:看,想,做。先要有一双锐利的眼睛,看市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其次要有一个聪明的大脑根据需要制定出适合企业的供应链规划,最后要有敏捷的四肢,能够很快的对规划做出反应,也就是执行。

结论

纵观整个世界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不但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利益还能增强企业竞争力。在企业内部,优质的供应链管理以顾客需求带动生产,使物流过程中的库存积压,延期交货,库存与运输的不可控风险大大降低,为企业增加收益。在企业外部,通过供应链协调管理,准确及时的获得信息,迅速沟通,并共享资源,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信息化的今天,供应链的探究是没有终点的,不能因为一个项目见到效果而止步不前。优质高效的供应链管理要能随着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高效的供应链不等于一直优秀,一成不变只会导致快速落伍。因此企业需要持续探究供应链管理,不断诊断,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只有这样,供应链管理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企业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Harland,C.m.Supplychainmanagement:relationship,chainsandnetwork.[J]JournalofphysicalDistributionandLogistics.British1995,25.

[2]SeongHyunnama,JohnVittona,Hisas-

hiKurata.Robustsupplybasemanagement:Determiningtheoptimalnumberofsuppliersutilizedbycontractors[J].int.J.productioneconomics,2009,01.

[3]杨国荣供应链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06

[4]田源供应链发展状况分析物流技术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5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模式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1、1供应链内涵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见图1)。供应链的目的是要使整个供应链产生的价值和利润最大化。在大多数商业供应链中,供应链的价值与供应链营利紧密相关,供应链营利越高,供应链也就越成功。

   1、2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SCm)理论是物流管理与系统论等其他相关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领域,它是确保顾客满意的一个主要环节,即保证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产品/服务送到正确的地方。SCm帮助管理人员有效分配资源,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减少工作周期,从而增强竞争实力,提高供应链中各成员的效率和效益。

   2供应链管理模式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计划与控制、库存控制、采购与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业务外包与扩展企业、供应链的构建、供应链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重构。而笔者将这几个方面归纳为以下三个要素:

   2、1货物的实际流动

   货物在物流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是供应链活动中最明显的一个方面。在分析供应链时,要分析从原材料或零配件供应的起点开始,通过生产制造环节和分销配送环节,直到最终用户手中的货物流动。

   2、2供应链信息化

   电子商务是一种未来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拓展市场的有效方式,它也为传统的供应链管理理论与方法带来了新的挑战。而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则是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其核心是高效率地管理企业的信息,帮助企业创建一条畅通于客户、企业内部和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

   2、3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

   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精要,是对管理供应链建立一种整合的方法,从而使供应链内部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和服务提供商以互利互惠、互信互补的原则,一同去面对市场竞争。

   3中外控制供应链管理组织结构现状对比与分析

   3、1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

   国外关于控制供应链的组织和管理结构的解决方法有很多,可以说,国外的企业发展,很注重企业环境的发展,以下笔者列举两种有代表性的供应链结构的解决思想。

   (1)归核化战略:美国在与日本很多企业都实施归核化战略——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2)绿色供应链管理:在整条供应链中,虽然一些位于关键环节的企业,对于环境管理制定并实施严格的内部标准,但他们的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却并不一定遵守同样的标准,这就使得供应链环境管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遭到了破坏,根本无法达到关键环节企业的环保目的,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便产生了绿色供应链管理。

   绿色供应链中包括多个环节,在众多环节中,如何选择绿色供应链的战略合作伙伴,特别是对供应商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6

【关键词】物联网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

一、现在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在全球制造出现之后,在企业经营趋于集团化和国际化之后才被提出来的,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喝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而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而飞速发展起来。

供应链管理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很多好处,比如说在大多数的企业公司当中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成本降低大约百分之二十,极大的节约了公司的成本。同时,供应链管理的应用还能够很好地提高企业公司的交货率,在应用了供应链管理之后,大约能够提高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百分之十五左右。供应链管理还能够将企业的生产周期缩短带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并且能够使得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百分之十五以上。从上面几点就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在提高企业总体的竞争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虽然说供应链管理的确给企业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好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涉及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并且本身具有动态性以及多变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追求供应链中整体效益最高和单个企业效益最高的矛盾

再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当中主要追求的就是自己单个企业的利益效益达到最高,但是在供应链管理中,追求的确实供应链整体效益最高,这就使得两者在理念方面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的出现会导致供应链管理的破裂,无法实现企业之间信息的互补等,无法实现链状效应。

(二)企业信息共享不彻底

供应链管理中提出,供应链管理中的成员应该要实现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但是许多的企业部门并没有按照标准的字段格式等来建立企业自身的商品数据库,甚至于有很多企业无法理解供应链提出的信息共享,将很多本应该在供应链中提出与其他企业进行分享的信息当成了企业的机密加以保护,影响了信息的共享,造成了信息流的中断。

(三)费用较大

供应链管理在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比较巨大的费用,由于现在的很多企业都是中小型的企业,自身的实力不是很雄厚,所以导致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建立的不完善,无法起到供应链管理应该有的效果。

二、物联网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分析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需要依靠的两大载体分别是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中心,从这两大载体上就可以看出,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下面分析了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中几个环节的影响:

(一)对运输环节的影响

在供应链管理的运输环节上我们可以通过在货物或者运送车辆上贴上epC贴标,在运输线的各个检查点上都安装上RFiD接受装置,这样我们就可以随时了解货物的运送状况了。

(二)对仓储环节的影响

在仓储环节中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实时盘点技术和智能货架技术,保证企业能够对货物实现高质量的管理。可以增加企业对于仓库空间的利用率,使得企业能够随时的了解仓库空间的使用情况,方便对货物出库和入库的管理。

(三)对生产环节的影响

在生产环节中可以应用物联网技术中的wpC技术,这样可以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对于生产线上的各个零部件和材料都可以进行很好的定位,从而实现对零部件的定位,降低人工对于零部件和材料的识别费用以及人工识别的出错率。

(四)对配送分销环节的影响

在进行商品的配送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商品实施epC标签管理,每个商品都贴上epC标签,能够加快配送的效率。

(五)零售环节

在零售环节当中可以应用带有嵌入式扫描器的货架,这种货架能够十分有效的监控每一种商品的流动情况,方便对于商品进行配货,同时对商品还能起到很好的防盗功能。

三、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新趋势分析

(一)以更快的反应速度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于商品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企业逐渐认识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是一个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完善,使得企业实时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变得有可能实现,如何很好的在短时间内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是供应链管理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优化供应链成员,减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

现在的供应链管理往往具有很多的成员,造成了供应链管理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很多小型企业无法很好的实现供应链管理。未来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就是优化自身的成员,用最少的成员数量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大化的减少供应链管理的复杂性,使得小型企业有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可能性。

四、结语

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提供了基础,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只能优化供应链管理。本文分析了供应链管理的现状、物联网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以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王辉,沈洁,石英琳.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发展新趋势[J].商业时代,2010,26.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7

关键词: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流

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在于,通过整体的管理,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更加快捷稳定地贯穿供应链上下游农户和生产企业、零售商及消费者,使物流与客户实际需求同步。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关键之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农民、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建立协同关系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在实施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时,当前主要考虑的是物流问题,对信息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本文从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特性出发,讨论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的性质及其控制问题,强调对信息流的管理是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并且认为供应链信息流对品牌农产品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一、信息流是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

(一)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需求

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管理不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节点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即节点之间的协同对策,谋求多赢目标。信息共享是节点间协同与合作的基础,能够使供应链中所有成员有效地安排作业流程,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信任,提高供应链的快速反应能力。

因此,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要求农户、经销商和加工企业等所有的参与主体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协调和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形成大量的信息需求。包括:

1 生产环节与流通环节的信息需求。生产和流通是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基本环节,农户和企业的生产要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因此要求为农户和企业提供相应的市场需求信息。例如,向农户提供加工企业、营销企业需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提供国内外市场价格行情及其变动趋势:同时加工企业也需要了解农户的种植情况、产品的质量和数量及产量预测等信息,以便更好地安排生产与销售。

生产环节与加工流通环节之间的信息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企业的加工和营销能力决定农户的产品能否实现从实物到价值的转换,直接影响着农户下一轮的生产经营;另一方面,农户生产能否满足企业加工和营销的需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企业的加工和营销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一些资源闲置,降低资产利用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2 流通与消费环节的信息需求。流通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同时供应链的核心思想是要对最终顾客需求变化产生快速反应,因此,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品种、品质、质量安全等方面信息的及时和准确供给,才能增加消费者的消费信息,提高消费者消费品牌农产品的欲望和安全感;另一方面,对于生产者、加工企业和营销企业来说,产品质量信息的提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品牌的知名度,从而促进企业销售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3 物流与库存信息的需求。品牌农产品生产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区域性的特点,而其消费却不受时间、地域和区域的限制,因此物流和贮藏信息的交流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供应链节点之间建立有效物流与库存信息协调机制,对物流和库存进行合理控制,保证物流和库存信息的有效协调,能提高整个供应链运作效率。

(二)信息流是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的核心要素

在品牌农产品的供应链中,物流即农产品是从生产者(最初供应商)流向最终客户,资金流按照相反方向流动,而信息流则双向流动。供应链管理实际上是对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成管理。信息流是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素,与传统农产品流通相比供应链管理具有许多优点,使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更具现代服务业的特征,表现在:

1 供应链信息充分共享。品牌农产品的信息影响大,传播快,有利于帮助供应链企业存储商誉、形象。“品牌就是一个创造、存储、再创造、再存储的经营过程。”在农产品供应链中,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支撑,品牌农产品信息贯穿于生产,运输、仓储、、配送等环节,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从而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

2 降低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交易成本。商品流通的交易成本高,据研究,平均而言要赢得一个新客户所花的成本是保持一个既有客户成本的6倍,而品牌则可以通过与顾客建立品牌偏好,有效降低宣传和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品牌农产品信息是一种无形资产,它所包含的价值、个性、品质等特征都能给产品带来重要的价值和声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减少了进入市场的障碍,大大降低供应链环节的交易成本。

3 减少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风险。品牌农产品信息能减少农产品流通的市场风险,促进供应链的管理。农产品由于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造成批发市场价格波动大,不利于农产品的供求均衡。加大了农民的市场风险;对于消费者而言,由于供给信息的不确定性,使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失去了信任,怕买不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花钱买气受,既担精神风险又担金钱风险。品牌农产品凭借品牌形象和美誉进入流通领域将一路绿灯,信息流将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

4 使农产品种植者、供应商和经销商能获取更大的利润,品牌农产品信息的流动加快了农产品供应链的衔接,使品牌农产品物流从供应地到消费地之间处于畅通状态,降低了在储运、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成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品牌农产品不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化解了传统物流无法解决的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找到了出路,还通过新的流通模式使农产品种植者、供应商和经销商能获取更大的利润。

二、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信息网络的构建与控制

(一)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网络

品牌农产品供应链涉及企业和农户从生产、运输、加工、分销直至最终送达消费者手中的业务流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链”。由于相邻节点企业间表现出一种需求与供应的关系,当把所有相邻企业依次连接起来,便形成了供应链,品牌农产品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因此畅通的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在技术方面,应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企业和农民、供应商以及批发商零售终端、客户联结起来,实现对品牌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先进网络信息技术在国外农产品供应链中的使用已非常普遍。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政府监控部门,或者第三方物流公司等,都可以通过

互联网相关信息。信息是品牌农产品物流的神经系统,从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储存、运输、加工及销售,每一个环节的物流信息应作及时处理,才能应对市场变化。

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网络提供了技术的支撑,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把原本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许多信息难以收集,传递单向的状况得以改变,构筑起密切联系、渠道畅通、数据丰富、反映迅速的品牌农产品供应链的信息流网络。

(二)品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的监测与控制

1 重视供应链信息流的监测和控制。随着农产品消费需求关系的变化。品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日益重要,对其监测和控制应十分重视。宏观上,供应链信息流有利于对品牌农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的监督管理,实现生产――市场――消费――站式的数字化监控。微观上,品牌农产品供应链连着千家万户,信息反映的是市场的力量,将信息流的监控体系应用于生产,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制定品牌农产品信息的相关标准。我国品牌农产品信息存在着标准制定滞后、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标准时效慢、采标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企业和农民无法按发达国家的标准或国际标准来组织生产,影响了品牌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农产品供应链把相关信息形成统一标准,制定统一规范,能够保证信息流快速有效的传递。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用户的信息行为不越界,另一方面信息遭到滥用可以寻求法律的保护。

3 确保信息流的有效性。品牌农产品供应链信息流面大量广,包括农产品的生产信息、需求信息、价格信息、产品的技术信息、制造工艺方法、项目研究报告、企业供应商、销售商的信息、市场信息、宏观经济政策、技术发展动态、竞争对手情况以及国内外企业可供借鉴的营销策略等,但是用于实现供应链的有效控制的信息在各个节点之间是不同的,要认真筛选,以便集中协调不同农业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关键数据,包括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以便于供应链各个环节迅速、准确地获得各种信息,进行数据库信息集成。实现科学决策。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8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数字化

0引言

工业互联网做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石,成为“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变革的驱动力[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集成应用,能促进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互联,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据报道,国内已建成超过70个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接入平台的机器设备超过4000万套。随着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其将成为最重要的全球性产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设备健康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多种场景,例如航天云网inDiCS、海尔CoSmoplat、西门子mindSphere等。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对供应链各节点进行管理,调整供应链结构,共享供应链信息,优化供应链物流,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价值和竞争力。当前的供应链市场以B2B供应链为主,其市场广大,需要多方协作,但目前B2B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仍然是一个信息孤岛,造成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信息闭塞、可视性差以及协同效率低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制造商与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3]。而且随着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制造商获取及预测消费者需求的难度逐渐增大[4],导致制造商在产品研发和生产制造中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和风险[5]。在这种背景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应运而生。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将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消费者以及整个生产线紧密的连接起来,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加强供应链的协同管理,从而提高供应链中资源配置和信息共享的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功能和优势,最后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及问题

1.1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框架

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供应链中各节点通过协作和协调,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的过程。供应链协同管理一般包含业务流程、管理组件和供应链结构三个要素[6](见图1)。其中,业务流程是指对客户产生特定价值的活动,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客户服务管理、需求管理、订单执行、制造流程管理、采购、产品开发和商业化。管理组件是结构化和管理业务流程的组建,它们决定了如何管理和构建业务流程以及供应链,重要的管理组建主要有计划与控制、工作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产品生产流程、信息流程、管理方法、权利与领导架构、风险和报酬以及文化等。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大多为端到端的横向供应链流程管理。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的网络结构,而且所有的节点都参与从原材料到最终消费者的供应链。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取决于产品复杂性、供应商的数量、原材料的可用性、供应链长度以及客户的数量。对大多数制造商而言,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分销商以及消费者各自形成一个网络,然后通过制造商连接形成整个完整的供应链网络。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各供应链节点的信息需要依赖供应链逐级传达,而且各节点之间的关系紧密程度不同,重要节点间可能需要更紧密的关系管理,节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状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此时各节点的信息共享就更加重要。战略层是供应链协同的最高层,其决定了供应链协同中规章制度的制定,为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问题提供策略和指引。策略层协同面向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包含需求计划协同、采购与库存协调、生产制造协同、订单协同、物流与分销协同、销售与服务协同等。技术层协同是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的基础,其提供了各节点企业进行信息沟通所需的各类技术和设备。

1.2供应链协同管理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涵和方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apiCS)的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发展可分为供应链孤岛、供应环、内部供应链集成和拓展供应链四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以B2B供应链为主,采用eRp等软件实施供应链协同管理。这种供应链协同管理增强了企业内各部门间的合作和联系,提高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业务的效率。但B2B环境下的供应链仍然是点对点的连接,各节点企业是信息孤岛,缺乏高效的信息、数据共享手段。具体而言,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1)市场响应能力迟钝。通过信息的透明度减少不确定性是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目标。因为不可预测的或不真实的需求信息容易造成需求放大,这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库存积压或缺货等现象。因为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外部信息来源不能与供应商的生产流程和库存管理联系起来,因为在许多情况下,供应商无法从所有分销渠道获得详细信息。此外,由于节点企业的信息化和集成化程度低,各节点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各节点也没有将合作伙伴的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运营管理中,使得整个供应链网络对市场波动和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减弱。(2)集成化程度低。当前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企业是相对独立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渠道商、第三方物流等之间缺乏高效的连接手段,导致供应链中信息和数据的透明度较差。此外,信息流通不畅使各节点都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忽略了供应链整体的价值和竞争优势,造成了供应链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下降。(3)供应链失调。由于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各节点的信息不对称,使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扭曲或更改,容易造成供应链产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出现供需不平衡,从而影响供应链的稳定。综上所述,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数据共享和流通的效率较低,以及供应链各节点缺乏协同共享的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出现为供应链协调管理中的信息集成和共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

2.1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协同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需求,通过构建海量数据驱动的服务体系,来支撑制造资源合理配置和弹性供给的工业云平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应用场景之一。在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中,公共标识解析服务为供应链协同解决了多源异构数据互联互通的问题,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数据的集成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通过云平台将供应链各节点进行全面连接,以满足节点企业多组织、多地点、多工厂等协同需求,打通企业内部以及上下游供应商、零售商和客户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其协同管理架构主要包含边缘层、功能层、业务层以及用户层。(1)边缘层。边缘层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主要提供数据接入、数据预处理、协议解析和边缘数据分析等功能。数据接入包括各类设备的采集数据,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共享的需求信息、财务信息等数据,以及eRp、meS等信息系统的数据,实现对供应链各节点数据的全面深入连接。数据预处理和协议解析是对供应链各节点和设备上传的数据进行格式统一和解析,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压缩,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真实性。边缘数据分析是针对供应链各节点上传的数据开展实时分析和反馈控制,并为供应链协同管理应用的开发提供支撑,比如订单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等应用。(2)功能层。功能层针对供应链协同管理中的各类业务,提供数据管理、用户管理、供应商协同管理、采购协同管理、库存协同管理、财务协同管理、生产协同管理、销售协同管理等业务功能,且各业务功能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资源管理、数据管理与服务、数字化工具以及模型为支撑。平台资源管理是通过集成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实现对供应链中各类资源的调度和管理,比如供应链中原材料的采购、产品配送、人员调度等。数据管理与服务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共享和可视化,为各类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源,比如需求预测模型、销量预测模型等。数字化工具是eRp、meS、CaD等各类工具的集成,供应链各节点可以使用这些工具开展业务,比如制造商可以借助eRp进行生产调度、人员管理、质量管理等。模型管理是利用大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仿真分析等技术方法,实现对供应链系统中海量数据的挖掘分析,比如面向制造商的供应商选择模型、面向物流运输的路径优化模型等。具体而言,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主要有以下功能:数据管理。对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设备、产品等数据源的信息进行分类处理和存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用户管理。对接入平台的各个节点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注册、用户基本信息编辑、用户搜索、密码管理等。供应商协同管理。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选择,包括供应商信息、合同管理、资质审查、样品管理以及潜在供应商发现等。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商、分销商以及终端客户都可以与供应商进行实时沟通,了解供应商的详细信息,比如财务状况、产品质量、运营状况等。采购协同管理。对每笔采购订单的申请、订货、入库以及退货等全过程进行管理,包括订单交付管理、订单变更管理、通知送货、异常订单管理、采购报表分析等。库存协同管理。对采购、生产和销售中涉及的材料和产品进行管理,包括布局管理、出入库管理以及库存监控等。库存协同管理功能可以帮助供应链各个节点了解制造商的库存情况,解决了供需不匹配、价格虚假等问题。财务协同管理。对供应链各节点间的交易信息和结算进行管理,包括交易明细清单管理、结算清单管理、出入账管理和财务报表分析和可视化等。供应链各节点可以借助该功能直观了解合作伙伴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需求和收益,由此提高了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透明度和公平性。生产协同管理。对产品的生产流程和质量进行管理,包括生产设备监控、生产流程优化、产品质量检测等。生产协同管理功能不仅有助于制造商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还帮助上下游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对制造商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实时了解制造商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提高供应链合作的质量和效率。销售协同管理。对企业的销售业务进行管理,包括销售订单管理、发货管理、退换货管理、分销管理、折扣管理等。销售协同管理有助于供应链各节点互相共享销售数据,提高供应链的供需匹配程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风险。同时,销售协同管理还提供实时的销售数据分析、销售预测、需求规划、供应规划等功能,帮助供应链各节点提升经济效益。(3)业务层。业务层是通过调用功能层的各种业务功能,来实现从需求计划到客户服务的整个供应链协同管理。供应链中的每项业务都有相对应的功能来支撑,例如采购业务可以通过采购协同管理功能对供应商进行对比选择、库存查询、合同管理、订单管理、确认收货、财务付款、进度评估等。(4)用户层。用户层是供应链各个节点的集成,主要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消费者。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将各节点有效连接在一起,通过高效的沟通渠道实现各节点的互联互通,促进各节点需求的快速匹配和协同管理。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各个节点提供所需的信息和资源,确保供应链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率。

2.2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优势

(1)全面信息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接入多个供应链和节点企业,解决了当前供应链协同管理存在的地理限制和时间限制。企业通过平台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合适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的竞争活力。工业互联网平台还集成了供应链上下游各节点的协同合作,实现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渠道商和消费者之间数据的深度共享,有效降低了供应链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响应能力。另外,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为供应链提供了规范的公共标识解析服务,打通了供应链上下游信息、数据、资源的高效协同,破除了信息孤岛,提高了供应链各节点间的协同能力。(2)大数据驱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能有效监视和分析供应链各个节点的生产运作情况,帮助节点企业快速处理运营中的问题。大数据驱动的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对历史用户的销售数据、采购数据等进行搜集与分析,合理的预测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效的预知市场需求所在,为市场反应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可以构建出市场的需求供应模型,帮助企业有效的识别市场所需,加大其对核心业务的投入,实现稳步利润增长。同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有效的去掌握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这使得存货的采购人员能够从劳动中解脱,进一步去开展高价值的企业活动,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采用有效的软件去操控生产流程,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生产模式。企业利用消费支付以及购买行为的数据分析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消费者需求,将其充分融入到企业产品的生产和设计中去,极大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数据能够快速融入到供应链,不仅在于其能够帮助企业精准快速地作出决策行为,还在于企业借助其能够对供应链中存在风险进行合理的规避。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供应链高效的分配企业资源,最大地缩短企业配送时间。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大数据,企业可以有效针对物流运输环节的路线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找到最佳运输路线,对物流运输过程中的路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尽可能地避免拥挤路段,对天气状态也可以进行有效监控,在恶劣天气合理地安排物流运输,提高了企业物流的配送效率。大数据技术可以整体地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有效地降低供应链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的财务预测服务。(3)功能配置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提供了供应链中所有的核心业务功能,能满足供应链各节点的业务需求。而且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全面提升了各业务功能的运行效率,比如智能仓储管理、智能配送、智能财务等。(4)时效性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跟踪供应链各节点的生产状况,对异常的供应链节点快速排查和处理,提高了供应链整体运行的效率。例如制造商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实时跟踪原材料消耗情况,结合库存灵活安排供应商进行精准配货,实现零库存管理,有效降低库存成本。

3结论

工业互联网平台环境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是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是未来供应链变革的重要方向。但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下的供应链协同管理尚处于发展初期,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展开。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蓬勃发展,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加速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推广应用和中小企业上云是推动供应链协同发展更加深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姚磊,张翔宇.工业互联网保“双链”稳定机理初探[J].互联网经济,2020(8):50-53.

[2]朱国军,王修齐,孙军.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成长演化机理———交互赋能视域下双案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24):108-115.

[3]曹佳.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1,43(1):104-106.

[4]彭庆丰.数字经济时代下供应链+的转型与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20,43(2):147-148,152.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9

美国管理学家史蒂文思认为,供应链就是通过增值进程以及分销渠道,节制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用户的用户之间的流,在消费终端收场。这类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管理能带来诸多单个企业所不能提供的经济效应:-1联结经济效应:即通过信息网络将众多的市场主体相联结,树立起1种新型竞争协同瓜葛,创造出既不同于范围经济又不同于规模经济的新的经济效应--联结经济效应(纪玉山,1998),这类效应既可以实现投入共同要素转化的低本钱,又可以通过量组织主体相结合创造产出的乘数效应;-2价值链整以及效应:供应链自身就是1条价值链,包含产品完成的所有环节,从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到顾客;供应链又超出价值链--它通过对于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规划、调和与节制来优化价值链,最大限度的创造顾客价值,实现价值链的整以及;-3流程综合经济效应:现代社会的出产,是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的出产,专业化在提高出产效力的同时,也加重了出产以及消费之间的不匹配现象,愈来愈细化的分工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知足程度,也可能增添市场交易费用。对于供应链的管理本色上是基于价值链的业务流程重构,它缭绕业务流程组织节点企业,通过对于流程的总体节制与调和取得流程的综合经济效应(,陈维政,2003)。

虽然供应链能带来诸多益处,供应链环节中的企业还是市场中的独立经济实体,彼此之间仍存有潜伏利益冲突以及信息不对于称。在这类不不乱的系统内,各节点企业是通过不完整契约方式来实现企业之间的调和,因此供应链必然存在风险性,且这类风险与单个企业的风险有很大不同。

2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概念比较

企业风险是指因为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肯定性、出产经营流动的繁杂性以及企业能力的有限性而致使企业的实际收益达不到预期收益,乃至致使企业出产经营流动失败的可能性。

供应链风险则是因为物质经过供应链流经众多的出产流通企业到用户,发生商流、物流、信息流,触及到运输,贮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诸多进程,其中任1环节呈现问题都会造成供应链的风险,影响其正常运作。

3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分类比较

不管是供应链风险仍是企业风险从不同角度可以有多种分类,为便于比较,本文将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都分为外部风险以及内部风险两大类。

(1)如表1所示。对于于供应链以及企业都存在环境风险。包含自然环境风险,如自然灾难;社会环境风险,如恐怖事件、危机事件;经济环境风险,如经济萧条、经济大滑坡等。

(2)对于于供应链,因为市场机会的不肯定性而致使的风险仍然存在,只无非其风险在供应链各火伴企业中患上到了从新分配。

(3)因为供应链火伴企业的不不乱性、不肯定性致使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大大增添。

(4)供应链火伴企业间容易呈现互相不信任、不规范行动,因而带来信息风险

(5)供应链是个动态同盟,合作火伴也是竞争对于手,彼此之间既存在技术兼容问题也存在技术泄密问题。

(6)供应链越繁杂,风险程度越高。

4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成因分析(见表2)

5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特色比较

5.1供应链风险拥有互动博弈与合作性

供应链内部风险主要来自组成供应链系统各环节之间的瓜葛,它由各环节之间潜伏的互动博弈与合作造成。供应链中各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取向,互相之间由于信息不完整、不对于称,又缺少有效监督机制,因而为了争取系统资源,寻求本身利益最大化而开展剧烈博弈。同时,在部份信息公然,资源同享基础上,又存在必定程度的合作。

5.2供应链风险与企业风险造成损失的成因不同

供应链风险主要来自合风格险,企业风险主要来自企业本身。全世界经济正在向着国际化、1体化发展,市场竞争日益剧烈,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展,经济流动以及经济瓜葛越发繁杂。企业不但面临自然灾难造成损失的风险,同时也面临着政治经济瓜葛变化致使损失的风险。但致使企业堕入窘境、破产倒闭的根本缘由仍是企业内部管理不当,经营不善酿成的。

5.3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程序相同

这1程序分为4个阶段:

(1)风险辨认:对于企业或者供应链面临的潜伏各种风险进行归类分析,从而加以认识以及判别。

(2)风险衡量:运用定量分析法对于特定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以及损失规模及程度进行估量与度量。

(3)风险节制:依据风险管理目标,选择恰当风险管理工具,优化组合,规避、转移、降低风险。

(4)风险管理施行与评价:调和配合使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不断反馈、检查、调剂、修正,使之更接近目标。

5.4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不同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企业破产、倒闭,增进企业发展,将企业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管理范畴,使它与出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信息管理等产生并列瓜葛,能够将这些管理综合起来,在全面管理方面施展调理作用。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目的是: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对于风险信息的了解、沟通。通过对于潜伏意外以及损失的辨认、衡量以及分析,以最小本钱最优化组合对于风险履行有效规避,实时监控,以保证供应链的安全、连续以及效力。

5.5供应链风险拥有“牛鞭效应”

在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之间信息相对于封锁,造成链上企业对于需求信息的歪曲会沿着下游向上游逐级放大的现象呈现,即所谓“牛鞭效应”。实践中,供应链出产源头以及终点需求之间总会存在时间上的延迟,这类延迟致使反馈误会。因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多根据比邻企业的需求进行决策,而其实不探求其他成员信息,造成这类歪曲从1点微小差异终究传递到源头时呈现不可思议的放大。供应链越长,中间非价值出产进程越多,牛鞭效应越严重,供应链效力越低下。

5.6供应链风险拥有传递性

因为供应链从产品开发、出产到流通进程是由多个节点企业共同介入,因而风险因素可以通过供应链流程在各个企业间传递以及积累,并显著影响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水平。因而,对于供应链风险的传递以及节制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症结之1。

依据供应链的时间顺序以及运作流程,各节点的工作构成了串行或者并行的混合网络结构。其中某1项工作既可能由1个企业完成也可能由多个企业共同完成。供应链总体的效力、本钱、质量指标取决于节点指标。因为各节点均存在风险,则供应链总体风险由各节点风险传递而成。通过风险传递算法可以对于供应链风险瓶颈单元加以辨认,在此基础长进行风险调剂、优化,进行风险节制。比如可对于瓶颈节点的资源分配予以调剂。

5.7供应链风险管理与企业风险管理的法子以及途径不同

企业风险可以通过下列法子予以管理:

(1)风险转移:应用投保支付保费的方式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也能够通过部份非核心业务外包的方式转移至其他企业。

(2)风险自留:应用1些企业内部资源为损失进行规划,自己承当部份或者全体损失。

(3)损失融资:应用金融衍生工具对于风险进行对于冲,如对于冲因为利率、价格、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

(4)风险节制: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来规避、降低经营风险。

因为供应链是由链上多个火伴企业组成,以上企业风险管理工具其实不合用。供应链风险管理核心在于对于供应链火伴瓜葛、合作瓜葛的管理、监督与节制。6供应链风险防范与对于策

6.1设计、构建供应链时应充沛斟酌到风险问题

在最初设计以及构建供应链时就应认识到供应链存在风险性,依据其结构、环境等特色分析风险因素,区别风险种别,及早辨认风险,有益于制订风险管理目标,公道选择风险工具。

6.2优化合作火伴选择

供应链合作火伴选择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的首要1环。1方面要充沛应用各自的互补性以施展合作竞争优势,1方面也要考量火伴的合作本钱与麻利性。

6.3加强火伴间的沟通以及理解

合作火伴应将供应链看成1个总体,而不是由采购、出产、分销、销售形成的分离的块功能。只有链上火伴坚持并终究执行对于整条供应链的战略决策,供应链才能真正施展本钱优势,占领市场份额。

6.4树立企业成员间的信任机制

树立企业成员间的信任机制可以降低供应链结形成本,减少内部交易本钱。加强契约规定等规范建设,促使火伴成员以诚实、灵便的方式互相调和彼此的合作态度以及行动。

6.5增添供应链透明度,加大信息同享程度

供应链透明性指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从供应链1端看到另外一真个能力。如果不能患上到清晰以及没有失真的视线,就会降低成员企业之间的信任,迫使成员企业在信息不完整情况下做犯错误的判断或者决策。

6.6加快信息流通速度

加快信息流通速度有益于提高供应链反应速度,提高竞争力。

供应链管理环节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供应链管理;作用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主要就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实现对供应链中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规划,在将其进行合理的设计与组织,确保相应工作的有效开展。所以在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就是以客户需求为主,通过合理的项目开发、组织以及规划等,制定合理的、健全的网链结构,从而更好的保障相应工作的有效进行,并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发挥项目管理工作的作用,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一、供应链管理内涵分析以及其对网络的依赖分析

对于供应链来说,主要是围绕核心企业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就是对企业物流、现金流以及信息流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从原材料采购环节直到最后,将企业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这样能够有效的实现供应商、制造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等各环节相连接的优势,形成一个具有独特功能的网链结构体系。所以必须要明确供应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挖掘企业的潜在能力,属于企业发展中第三利润源。供应链还能将顾客、厂家以及供应商进行整合,从而更好的提升管理效率。并且还能有效的了解和满足于市场的需求,为广大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内容,更好的提升用户满意度。可是对于供应链管理形式还只是一种理念,将理念转变为现实是需求新技术和新手段的支持来完成的,所以只有将网络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进行融合,才能保障该工作的有效开展,实现科学化管理目标。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其属于非常庞大且复杂的系统工程形式,其包括企业内部不同的环节与部门,还包括企业外部乃至于国外的企业和用户等,其形式展现了内外结合、远远联手的生产以及销售网络体系。而网络管理工作是需要有网络技术的帮助的,要有良好的网络技术,才能更好的确保供应链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对供应链管理实施形式进行分析,应该要重新规划企业供应流程体系,根据市场需求有效保障组织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应该要全面有效的规划企业供应厂家的主要分布情况,保障其整体程序相对简洁且信息保真化,从而更好的运用网络技术来完成相应工作。

二、项目工程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分析

在企业生产制造的过程当中,供应链属于一个非常巨大的供需网络体系,主要就是从商品生产到产品流通的过程,企业通过对相应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以及物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从而更好的将生产商、供应商、运输商以及消费者等各个环节进行链接。而根据供应链生产制造定义,可以有效明确工程项目供应链是整个工程项目中关键环节,通过以企业为核心环节,对资金、施工原材料以及物流进行合理的控制,在将其生产商、供应商与承包商等有利益有关的部分进行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例如,在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中,无法通过一个企业来完成的,而是需要多个企业共同来完成,这一工作的开展就需要建立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并且要在实际工作当中,对各个企业的主要负责项目进行分工,从而使其明确自身职责,并且也要对各个企业的利用和风险情况进行分担,避免不平衡现象的出现,从而保证供应链中的企业在整个工程项目开展中保障协调性、同步性和集成性的管理工作,为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而对于项目工作的供应链提出过程,由于工程项目供应链是以企业为核心,所以要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并且要明确以下几点的重要性。首先,项目管理发展趋势。在项目管理形式的不断发展中,项目管理逐渐进入到运行管理环节当中,其成为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形式。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主要就是通过工程项目管理而进行的。在开展工程项目管理时,要有能够参与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能力,这对企业工程管理与运作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在整个供应链中也就只有工程项目管理能够满足企业相应条件,所以成为工程项目供应链中核心环节;其次,从法律政策角度分析。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的工程管理形式不断的与国际接轨。现今我国也促进实行了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这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了健全的法律保障,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后,工程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中的建设。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是通过坚持以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为核心环节,工程项目为主要的对象,只有在满足工程项目需求的情况下,有效的满足个别项目发展需求,从而达到促进整个供应链中企业的发展目标。

三、项目管理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1.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主

企业在进行供应链管理中,顾客属于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企业要坚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标准,这也是保证企业实施供应链项目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而对于顾客这一环节来说,可以将其分为关键顾客、合适顾客以及一般顾客三种形式。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来说,就可以根据不同顾客的需求来为其提供相应的需求,满足其相应要求。之后在由企业项目部建立相应的小组专门对顾客供应链进行合理的管理,从而为顾客提供更满足其要求的产品以及服务项目。

2.在供应链中对不同企业组织结构进行整合

对于传统企业组织机构来说,都是以垂直的、职能式的组织形式为主的。该组织结构优点主要就是能将相应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并为企业间部门相互支持提供有利保障。但这一组织结构还是有些缺点的,是在多个项目中不同的项目在资源优先使用权上,会出现矛盾和相应的冲突。因具有权力集中的弊端,导致信息传递中会出现不确定性问题,导致项目决策与原要求不统一。

3.合理的运用企业项目结构中人力资源

企业项目组织结构当中,企业中的项目经理可以通过企业租赁或是基层选拔中进行选择的。他们将会在企业组织机构中获得较大的权利,从而更好的调动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不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层决定,这对其开展相应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四、在项目管理中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支撑要素

1.具有先进的、优秀的信息技术支持

对于企业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其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是共享的,在供应链环节当中不同的企业间会建立良好的信息共享管理系统。其主要功能和优势就是对相应信息进行搜集、对信息进行储备、对系统进行优化等,从而对相应信息进行良好分析、选择与处理,从而为后期工作的开展提供完善的信息条件。

2.要有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的支持

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形式,都是需要两个企业或是多个企业共同发展活动相应利益而形成的体系,所以在合作中就会需要相互信任。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并且企业间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方面都是不同的,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信任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并且在企业间合作中沟通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促进供应链中不同企业开展相应工作的重要部分,企业间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任、沟通与冲突解决机制,从而将其企业间的冲突现象出现,并为企业间合作提供有利保障。

3.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支持

供应链主要作用就是运用合作的形式,实现工程项目中能够和利益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获取工程项目利益最大化。对于供应链管理模式来说,是对工程项目整体进行分析的,通过明确哪些部分属于薄弱环节,会给企业带来成本或利益上的牺牲,进而制定合理的解决策略对相应问题进行解决。而在供应链中企业认为承担的风险与利益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将会出现终止合作的现象。所以工程项目管理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要有公平的利益与风险分享机制为主要环节,应对供应链中不同的企业所承担的风险以及利益进行公平分配,从而实现企业间利益最大化,促进供应链中企业间稳定发展。

五、项目管理为企业供应链管理提供的新思路、新方向

现今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稳定进步,供应链管理在企业中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性。所以企业可以通过将项目管理基本思想运用到供应链管理当中,通过以“组”为单位的顾客服务形式,来建立企业供应链管理新组织结构体系。并且在这一环境下企业必须要明确的意识到,企业产品竞争力不单单是由单一的一个企业来决定的,是由产品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来决定的,并且产品间竞争也会逐渐形成供应链的竞争形式。

六、结束语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供应链管理模式属于合作形式,通过企业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信任沟通等为主要基础环节,从而满足企业间利益最大化发展要求,从而为促进各个企业在供应链中稳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