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专业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6:45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1

 

我系从1983年建系以来,就在本科三、四年级开设专业英语课程,经过10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在专业英语教材的编写、教学模式的探讨、教学法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目前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提出几点思考,以供商榷。

 

1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1重视不足,课时过少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的效应,许多院校更重视基础英语教学,在财力、物力、课程安排等方面向其倾斜,而忽略了专业英语教学的建设同时,许多学生认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是专业英语词汇与基础英语知识的简单相加,因此只注重记忆专业英语词?汇另外,许多学生离开了基础英语阶段所习惯的背单词、背句型和题海战术,专业英语教学又往往是大班上课,缺乏与老师的沟通,显得信心不足,甚至采取放弃的态度。

 

1.2无通用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目前,国内尚无通用的医学检验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没有明确的可量化的教学要求,编写教材也无章可循,无法及时了解

 

1.3师资力量簿弱目前,国内普遍缺乏既懂医学检验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很多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未必具备足够的英语语言教学能力,往往把专业英语教学变成逐字逐句的翻译教学,使课堂气氛沉闷和乏味除此之外,由于高校扩招后学生的英语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差异很大,为专业英语的因材施教増加了不少困乘

 

1.4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教学方法和手段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仅借助单一的文字教材或讲义灌输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只会应试而不能实际应甩这样,学生在基础阶段培养起来的英语应用能力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训练,反而下降后退实际上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包含了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和国家的文化科学和技术通过学习专业英语,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了解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和本专业的前沿知识

 

1.5缺乏系统的组织管理和考试评估机制据调查,许多高校都未设置专业英语教研室,很少或从未组织专业英语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至于教学观摩和评估则更无从谈起由于医学检验专业英语的教学大纲尚未出台,给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测试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教学行政的管理等诸方面的评估造成极大困难[1]各高校对专业英语缺乏统一管理和组织测试,测试试卷往往由任课的教师自行设计,各试卷的难易度和可信度参差不齐,考试评估的目的没有达至到

 

2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该课程在各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我和评估教学效果,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系的教学实践经验,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改革与21明确课程定位与目标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到应用英语的过渡,是语言应用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的课程,应被视作基础英语教学的扩大和延续,是较高层次的英语教学。其教学目标是“以实践训练为主,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专业领域中用英语进行实际意义的口头与书面交流”

 

22制订合理的教学大纲,编写合格的教材制订

 

合理的教学大纲势在必行。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等方面应该与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衔接。在继续强调提高学生英语综合技能的同时,结合专业英语专业性较强的特点,逐步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英语知识,如词汇结构、常用术语、语句和语篇结构等只有这样,专业英语教学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教学模式才能逐渐正规,培养目标才能实现教材是教学的手段之一,是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具体体现,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检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因此,专业英语教材内容必须体现“新颖性知识性、实用性和时空性”以及语言素材的“可接受性和可理解性”

 

23改革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与基础阶段英语学习的衔接,最好从第五学期起即开设专业英语课,总学时不应少于72学时,否则总课时量太少,教学效果和质量难以保证。另外,语言学习规律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班的设置最好为小班,以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首先需要高水平的师资力量。专业英语教学毕竟不同于基础英语教学,专业英语教师不仅要能熟练应用英语,还要懂专业知识=因此,本课程由专业教师担任为宜。可以让英语水平较高或留学归来的专业教师担任,并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培训重点应放在对听、说读写等基本语言技能、英语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对任课教师实行上岗考核制度,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激励有一定基础的教师积极投身该课程的教学

 

24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形式和内容多样

 

化专业英语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基础阶段已掌握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到“五年不断线”教学时中除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外,还应积极利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这些手段对师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为深化素质教育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根据医学检验专业的特点,专业英语的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讲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①临床病例分析: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扩大专业词汇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赋予诊断医学的创新性;②介绍本学科国内外发展现状,如新技术新仪器及新试剂,让学生接触当前发展最活跃、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的浓厚兴趣;③介绍近期国际上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通知、征文,加强沟通,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及与国际交流的能力,④学习撰写自荐信、英语履历表、各种规范的求职、就业与专业继续教育申请书,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⑤举办专业英语演出,学生自编自演,形式多样,如医学场景剧、专业英语演讲、模拟国际学术会议、模拟面试等,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全方位的互动教学,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建立一种开放的、应用的英语教学方式

 

2.5完善考评机制,规范组织管理考试测评是贯彻执行教学大纲的重要保证科学的测试结果可为教学提供良好的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因此,测试应以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为依据,同时注意设定合理的可信度和难度。为保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改善教学现状,各院校应加强对该课程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成立专业英语教研室,从制度上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和监督。教研室应围绕教学这一中心环节,定期举行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并对教师执行制度及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2

  1.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比较落后于临床应用,大大弱化f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其一,实验教学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意识。比如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理论教学内容、目标与临床应用严重脱节。其二,实验条件落后,实验过程中,学生操作临床应用设备奇缺,客观上抑制了学生对临床应用设备的认知,降低了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其三,考核方法不够全面,没有对实验操作教学单独设置课程及考核内容,不能够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技能。

1.2临床实习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很少,导致学生只具备课本理论知识,没有动手操作经验,对相关设备的操作直观了解也不够。另一方面,技能训练方面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教学方法落后,带教教师对待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不高H。另外,存在教师与学生都对临床实习认识不足的情况,这样便大大弱化了临床实习的作用,也影响了临床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

2.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策略探究

对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构建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便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探究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构建,进一步实施,使得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广。具体构边思路如下:

2.1强化基础实验教学模式

对基础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培养。一方面,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整合、改善。在基础课程实验方面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验证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训练的掌握;第二层次为综合设计型实验,主要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第三层次为研究创新型实验,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丰富实验教学内容,改善传统模式注重理论教学内容而忽略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增加实验项目教学环节。另外,还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避免单独使用传统模式下的灌输式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仿真技术的融合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更具有效性、科学性。

2.2对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进行强化

强化临床检验技能训练,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强化基本检验技能训练,要强化训练临床检验基础的基本技术内容,增加血液标本采集训练、微量吸管训练以及各类液体试剂的配制训练等,使学生的基本检验技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1。另一方面,强化临床岗位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临床血液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以及微生物学检验等检验技术的训练,为学生临床检验技能的全面提升奠定基站。

2.3改革实践展学考核方法

进行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之前,需要构建三级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即为“学院(学校)—部系(附属医院)一+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体制\进一步对实践教学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为:其一,对学生进行水平测试,主要是医学检验课程的掌握程度,侧重知识的运用能力。其二,能力测试,重点评估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医学检验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在考核过程中,需要设置相关考核制度,按考核制度设置严格执行。

2.4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构建

在实践教学中,构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构建督学督导制度、质量标准制度以及教学检查制度,以此保证实践教学的开展。在构建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方面,涵盖了《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与评价体系》等⑵。定期进行实践教学检查,以此保证该项工作的有效性。另外,全程监控实践教学各环节,使实践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3.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效果探究

3.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

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是青年教师的临床技能、业务能力要加强培养提高。在对教师实施规范化训练过程中,更加规范实验带教教师的标准化操作水平。增强教师教学责任心,形成了优良的教学意识,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教师的整体工作水平、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3.2学生综合素质方面

实施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基本操作、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操作水平能很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自身专业领域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方面得以充分锻炼,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

3.3平台构建方面

充分实施_医学检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改革教学体系,有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实验室实践技能操作,在获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在参与开放式实验室(在保护生物安:全基缺上)操作学习过程中,让优秀的学生参与教师自主设置的科研课题,可使学生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为培养医学检验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4.结论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3

 

1.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于20世纪80年代相继开设医学检验5年制本科专业。随着形势的发展,国家教育部医学检验专业(101001)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之下,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学制也改为四年。自2013年起,所有医学检验本科均调整为四年制[1]。因此,对于原来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来说,鉴于部分较早设立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的院校并未要求毕业论文设计;如何使医学检验专业教学适应新形势,培养高素质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对于原来培养五年制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是否保持五年制方案的毕业论文要求,是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毕业论文是本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环节[2,3],其目的是通过毕业论文这一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学科内某一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一次完整的综合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为毕业后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我校自2002年开办五年制医学检验本科以来,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在实习阶段由实习单位高年资带教老师结合检验工作实际,进行毕业研究论文设计、实验工作、分析汇总、撰写毕业论文、返校论文答辩等环节。使学生从实际工作出发,培养实用科研能力。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我校仍然在培养方案中明确维持毕业论文要求。现我结合我校以往培养过程,分析探讨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对培养医学检验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性。

 

2.毕业论文各环节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分析

 

2.1实习基地的选择

 

医学检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是在各实习基地进行的。因此,实习基地的选择不仅要充分考虑到实习医院的临床规模,更要求实习医院有带教实力的充足的、高素质的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在开始实习之处,经过多方努力,在上海、江苏开辟了多家知名大学的附属医院作为实习基地。对于指导教师的选择,与实习单位积极沟通,实习医院检验科均安排责任心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有各级科研课题并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论文导师,且实行导师一对一的指导方式,为保证论文质量奠定了基础。

 

2.2论文选题

 

选题是进行论文做初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选题得当决定了论文研究的意义和创新性。选题鼓励学生结合导师现有的科研课题,在对本专业的现状进行调研,提出课题的初步方向或题目,由导师分析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后确定。有条件的实习医院在选题时应尽量结合一些前沿技术,如最近质谱技术在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这样,从选题开始就使得论文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2.3论文开题

 

选题完成后,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文献,对所选择的研究课题进行初步了解,并整理出课题设计的目标、内容、试验方案及预期结果,形成开题报告。该阶段锻炼学生查阅、理解、消化和提炼文献的能力,好的开题报告应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或设计方案,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每个实习点均有多名实习同学,相应有多名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组成指导组,学生围绕课题设计进行ppt演讲。导师组对课题立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依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2.4课题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是学生真正进入课题中的阶段,该阶段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在实验研究开始,指导教师应严格要求,并在实施过程中,逐步让学生独立实施,并做好详细的实验记录,导师定期与学生沟通,对研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关注实验进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该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可以同学间先讨论分析问题,网上查找资源,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实验内容和结果进行及时分析处理,对实验方案进行可能的修正,学会对结果进行分布总结。该阶段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5论文撰写

 

我校毕业论文大纲要求由综述及科研论文组成,综述要求学生围绕科研论文,查阅大量文献,总结出课题目前的现状及发展方向。科研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四个方面内容构成。要求学生参考相应格式文献,立论正确,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正确认真严密结合自己的实验结果,利用图表等手段表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论证推理严密,统计推导。指导教师认真评阅、仔细修改,督促学生保质保量完成论文写作。该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2.6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是训练学生进行科研汇报的良好途径。论文按临检血液、免疫、微生物、生化检验等专业分组。答辩评委会由本校附属医院医学检验专家及资深任课老师组成,根据分组情况,论文先由相应专业组专家函审,初审合格同意答辩,如问题较大提出初步整改意见,修改后参加答辩。答辩过程包括学生陈述、评委提问、学生回答、评委打分等环节,该过程充分锻炼学生归纳总结、口头表达及临场发挥的能力。

 

3.结语

 

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检验技师,直接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特点是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科研潜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毕业论文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手段,通过多年教学的实践和体会,我们认为,论文写作更能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是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良好途径;通过完成毕业论文,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科学素质得到提高;结合对毕业生的调查回访,学生实习期间经过毕业论文写作的训练过程,毕业后受益匪浅,懂得科研的基本程序和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能快速促进理论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因此,我们认为,在五改四大背景下,毕业论文对培养应用型医学检验专门人才将起到重要作用,我校已将毕业论文要求归入四年制医学检验培养方案重点。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1现存校企合作的主要办学模式及存在问题

“校企合作”是通过深度融合高校、研究机构、龙头企业等重大实践平台和资源优势,弥补高校教育自身功能的欠缺,逐步将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为“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综合教育机制体制,在改革创新传统教育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创新型国家需求等方面尤为重要[1]。

1.1高职院校订单式合作模式

采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状况和职业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设定课程和实践培养体系,组织开展教学和岗位培训,促进高校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一体化的形成。而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模式,学生能迅速适应岗位,但模式单一,技能领域受限,偏重技术型实践操作,理论科学层次较弱。

1.2校企共建基地或共建园区合作模式

学校通过和专业对口行业或企业的合作,充分考虑双方各自的需求,搭建学生工学结合、校企深度融合的管理平台,形成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研发、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教师科学研究等产学研为一体的基地或产业园区,从而开展及实施各种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提升的项目合作。但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重建设轻测评、校企共建基地在运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导致绩效成绩不突出且难以评估局面。

1.3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合作模式

通过全面校企合作,深度搭建产学结合的职教平台,促进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结合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改革[1][2]。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保险专业作为典型的成功案例,以专业指导委员会、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为引领创新实践校企合作机制,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创新办学模式。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教学更不可能与生产实践相脱离,课堂理论知识教学和企业生产实践性教学成为该教学形式中同等重要的两种方式,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下简称中大南方)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正是探索校企合作共建二级学院的新发展与新思路。

1.4校企联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打造产学研结合平台,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措施,全面构建能够满足社会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目标,符合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实践操作能力的课程体系。例如,最新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以"企业学习"为主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打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正在进行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卓越计划"的实施的探索。此模式合作方式多样化,但存在“学校热、企业冷”、计划试点持续扩展受限等未能有效解决的问题,深入开展、持续合作的方式仍有待探索和研究。

2校企合作在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医学检验技术是一门注重临床实践性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实践教学和操作培训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实践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增强、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职业技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强化学生将课程相关知识通过实践培训与临床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实用性及临床综合思维能力[3]。

2.1本科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的教学模式单一、实验设备陈旧落后、大多数课程配套实验均为验证性、重复性实验,主要目的为巩固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到束缚,生难以形成创造性、综合性、主动性和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同时受“教师为教学主体”思想影响,学生形成被动式学习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较低,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相脱节[4]。以蚌埠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为例的众多院校正积极探索新实践教学模式[5],通过开设综合设计实验,增强学生实际操作和对多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无法实现临床病例的新颖性和代表性,难以达到临床和试剂检测项目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授课教师自身实践技能的缺乏性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谋求生存和创新发展、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就必须通过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从而面向市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探索出与本专业性质特点、与现代医学及市场经济相匹配的校企合作模式。

2.2校企合作模式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应用探索

以校企合作模式为背景,建立专业性实践教育教学基地,转变教师传统教学理念,让学生从课堂走进企业,深度熟悉行业最新资讯、前沿技术、科学知识。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医学检验系由学校与云康集团合作办学,是国内医学检验教育首批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的专业学科。医学检验系依托中山大学和云康集团深厚的医学底蕴和广阔的平台,拥有一支兼具企业实训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的“双师双能”师资队伍,包括国际医学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研究员、检验科室主任和高级工程师。通过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国际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等国外高校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积极为学生搭建海外学习和研修平台[4-5]。这意味着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可以接触先进的实践操作、国际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是非常重要。

2.3校企合作模式下中大南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学习成效分析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探索,这种教学模式的发展目的是提升医学专业技术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质量与效果的双重提升。通过与云康基团建立校企合作医学检验专业实训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使实践教学走上了正规企业化的道路,学生能够得到云康基团各个部门检验技师最为专业与优秀的指导,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也全面提升了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创新教学理念,锤炼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加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培养出的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优秀综合素质,同时又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学生自主的探索出规范、高效、有特色的学习途径。通过企业实践扩展课程内容延伸学习,增强其对应用型内容知识如血液学检验技术等的掌握程度,同时实验操作、技能训练、知识运用、问题解决等过程学生应用型学习和反思型学习方式得以改善。学校教育结合企业实践明显提高学习速度,大幅度缩短消化知识的时间,比如免疫学检验方法等,仅靠学校教学,需依赖网络资源查阅、观看视频讲解,花费大量时间且效果不佳,进入企业实践进行实际操作,真真切切接触到仪器设备,自身有意识的去实践运用,促进的主动性学习。

3校企合作是符合医学检验专业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3.1医学检验技术的学科性质要求改革传统育人模式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现代实验室科学与临床医学的高层次的结合,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对该专业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要求学生综合应用医学检验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验操作和临床医学知识的充分融合[6]。国内医学类本科院校课程活动中,往往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弱化实践教学,学校开设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不能体现科学实验的新颖性和先进性,限制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使高校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规格不符。根据医学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3.2学生学习成效评估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深度发展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健康持续发展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质量,经过教学论与实践论加工后呈现给学生的知识体系与适合相应的学习方式融合,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高校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技术知识之外,更迫切期望拥有企业岗位需要的能力、知识和素质要求,学生进入企业实践过程为其获取专业知识、增强实践技能、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储备拓展能力等方面搭建了崭新的平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要顺应大学生对实践型学习方式的偏好,将基础理论学习融合于实践培训、实战操作、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在真实生成项目或案例中学习,大幅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医学检验专业的校企合作实质是全社会的合作、是教育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是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教学标准的接洽与融合。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5

关键词: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理科;医学检验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7-0014-03

我国于80年代初开设了医学检验专业的本科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能够胜任临床医学检验工作的专业人才。通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形成了培养方式多样化、层次和学制多样化的教育体系,如三年制的大专、四年制的理科和五年制的医科培养模式等[1]。四年制的理科培养模式由于其学科性质和学制的条件限制,在学科建设和培养过程中出现了课程多、学制短和任务重等问题,使得理科医检专业学生的医学素质受到了影响。为此,结合我校四年制的理科医检专业教学情况,通过多年的工作探索和尝试,成功建立起了一套较为成熟、教学效果好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提高医检专业学生医学素质有着较好的促进作用,也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的需要和培养医检专业人才的专业要求。

一、当前我国理科类医检专业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更新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和蛋白组学领域中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临床检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医检专业所用的教材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新型医学检测技术的发展步伐,某些已经在临床上淘汰的技术和方法依然在理论教材上存在,而某些新型的、先进的科学检测方法却没有写进教材,这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显得陈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新型技术的敏感性。同时,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以教为主”的填鸭式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落后。医检专业是一个典型的实践应用型学科,不仅仅要学习医学检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操作技能,这就要求改变现有教学模式、修订教学大纲,与现代检测技术发展相适应。

(二)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不相适应,某些实验内容与现实需求脱节

理科类医学检验专业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和学制等条件的限制,造成了学时少,授课内容多,学习任务重的情况。由于课时紧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某些课程相当一部分内容无时间讲解,学生处于“走马观花”的境况,影响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在实验课中,实验内容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综合性、连续性实验较少,多数实验仅仅为理论知识的验证。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存在不协调的情况,理论课所讲的知识点没有在实验课中得以实践,而实验课的项目内容严重滞后,与临床检验工作需要脱节。在实验课上主要学习的是一些的手工操作方法,这些技术方法的操作、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的准备均有实验指导教师完成,学生只是在机械性的重复过程,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效果差。同时,实验室内学习的实验操作方法被近年来出现的自动化电子仪器设备所代替,学生对于这些新型仪器设备的技术原理和操作方法没有得到锻炼,造成了学生“学而不能用、用而没学”的局面,素质培养受到了影响。

(三)受学科建设的影响,实验开出率低,学生动手实践机会少

由于理科医检专业学科性质和学科建设的因素,实验室软硬件设施配备跟不上,仪器设备陈旧,技术方法简单,实验条件无法与大型医院检验科条件相比,造成了许多实验内容无法实践,学生动手机会大大减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医检专业技能。同时,实验教学经费紧张和优秀实验师资缺乏也制约着学生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学校下拨的实验经费不足,使得实验开出率不高,造成学生锻炼实践机会少。实验教学工作中缺乏临床优秀的指导老师,实验师资队伍梯度不合理,这些因素大大制约着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建立综合性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结合理科类医检专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我们教研室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目前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无论理论课教学,还是实验课教学,教学效果均较好,现将具体的实践措施阐述如下:

(一)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修订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结合理科医检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我们从新修订和完善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将理论课的授课与实验教学衔接起来,使实验教学成为巩固和吸收理论课知识的过程,同时把理论课进行系统性的分类、分单元,与实验的教学工作紧密连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验技能。在保证理论专业知识的学习基础上,调整理论课时与实验课时的比例,增加实验课时,力求二者比例接近1:1,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此外,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借助于场景录像和远程现场教学等手段,丰富教学素材和视听工具,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课上,加大外部具有丰富临床检验经验人员的聘请工作,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将实验教学转移至临床检验工作中,在检验工作中学习实验技能

医学检检专业是一门实践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工作必须和临床实践工作融为一体,在实践工作中教学,在实践工作中学习[2]。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有意识的将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学习结合起来,而且还要将实验教学工作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医院现有的大量的样品和病料,使学生将临床检验工作变成实验课学习,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学知识是大有用途的,不仅增强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没有出现在学校实验室条件下,无心轻率、应付实验学习的情况。将实验教学工作转移到临床检验工作中,在真正意义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更大程度上提高了检验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展社区服务检验工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利用我校三个附属医院对不同社区提供定期服务的活动,积极引导医检专业学生参与进来。针对不同社区、不同人群,我们分批、分阶段的开展了不同项目的检查服务,包括传染病的普查(乙肝、艾滋病)、血糖检测、血型的检测和三大常规的检测等内容。利用这些服务活动,不仅使学生在动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且激发了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能够科学正确的解释社区居民的各种疑问。社区服务活动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提高了学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养成了“以人为本”、变被动为主动的真情服务医学品质[3],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工作关系打下了工作基础。

(四)凭借指导教师的课题支撑,增设实践学习的第二课堂

除在临床工作中、日常生活中增加学生动手锻炼的机会外,结合任课教师的科研工作情况,增设了实践操作学习的第二课堂[4]。不同任课教师具有不同的科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和各类省级课题项目,任课教师积极的把学生纳入到本课题的实验活动中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锻炼的空间,不仅延长了学生的实验学习机会,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科研创新的优秀素质。在实验学习的业余课堂上,不仅在时间上对学生开放,更重要的是在空间和实验内容上也要开放[5],使学生敢思考、敢动手。与此同时,在第二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指导教师还注重学生对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能力培养,使学生熟练掌握了各种操作技能。

(五)抓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衔接好学生身份的变化过渡

毕业实习是培养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过程,该阶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工作业务能力,巩固专业思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6]。为此,在学生学习的第七、八学期,重点抓好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勤学好问,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虚心的向指导老师和优秀的检验工作人员求教。在教师的传、帮、带引导下,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检测技能,还要重视学生严谨工作作风和高度医学责任感的培养,做好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的过渡工作。在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时,指导学生如何选题、开题,如何进行科学设计和研究、如何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等,所有指导工作皆在为提高学生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科研意识。

三、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医检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素质的作用分析

(一)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医学专业素质

采用已经建立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方法,连续三年对我校2007、2008和2009级医检学生进行了比较研究。每个年级设立两个班,每班人数相等,其中一班为常规的教学班,该班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另一班为改革班,该班的教学采用已建立的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进行,在期末考试后,进行理论课成绩和实验课成绩的统计比较。在分析理论课学习效果时,统计两个班的学生成绩,计算各个班的优良率。通过对两个班理论课成绩优良率的比较[7],改革班的理论课成绩明显优于普通班,其优良率提高了约10%百分点(如表1)。

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对学生实验成绩的提高更为明显,实验成绩的计算采用操作考核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和平时上课成绩相加[8],经过比较分析,改革班的实验总体成绩较普通班成绩提高近25%百分点,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明显高于普通班(如表2所示),医学专业素质得到了明显的增强。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交流,学生一致认为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教学效果好。(二)提高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在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下,通过多种途径的实践和锻炼,提高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从事科研的浓厚兴趣。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的检验知识和技术方法外,而且还养成了善于思考、善于创新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进行专业研究论文的写作水平和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和翻译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医检专业的本科生能够在《现代检验医学杂志》,《中国医学检验杂志》和《临床检验杂志》等专业性的期刊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大大提高了学生进行科研的能力和水平。

(三)全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通过将实验教学工作与实际临床检验工作结合,使得学生早日接触临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养成科学谨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通过开设第二课堂和抓好毕业生论文设计工作,培养了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科研意识,养成了踏实务实的科研作风;通过日常的社区服务工作,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提高了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沟通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多个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实践应用型教学模式的运作下,不仅使学生加深加快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而且着重提高了学生临床实践操作技能,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创新意识,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满足实际临床工作需要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冯文莉,涂植光,康格非.对目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培养目标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1,14(4):19-21.

[2]黄辉,郑峻松,邓均.医学检验专业开展系科结合模式教学的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9(4):393-394.

[3]陈莉.开展社区老年医学服务,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3(26):400-401.

[4]林丽,任安经,袁文俊.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提高医学生素质与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7,6(5):420-421.

[5]周盈,周祖寅,尹益民.开放性实验在医学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23):333-334.

[6]聂继盛,牛侨,田琳.抓好预防医学专业毕业专题实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6):606-608.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6

医学检验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1],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医学检验岗位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是医学检验技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加深学生理解专业基础理论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初步构建了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检验综合技能”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研究确定每一技能模块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构建一套能反映学生实践技能水平质量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1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1.1传统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不足

目前大多数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是1∶1,但考核主要以笔试成绩为主,学生重理论轻实验;另外,考核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造成学生平时不学习,考试死记硬背的情况。在现行考核方法下,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应试,尤其是笔试只能考核共性的东西,学生少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制约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践教学虽有明确的内容要求,但具体目标和量化指标不够明确,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易把握实践技能训练的标准。以往本校专业实践教学虽有实验成绩,但主要凭实验报告和期末操作考试来评定成绩,部分学生按照教材抄写实验报告,存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影响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期末技能操作考核往往采用一锤定音的方式,未能充分发挥考核的评价、反馈和激励功能。实验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完善是过去学生对实验课不重视的原因之一[2]。

1.2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

新型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特点是全过程考核学生的能力,强调过程性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在评价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重点评价学生“考不出”的能力,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用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这些考不出的能力恰恰是医学专科教育中重要的培养目标,即评价学生临床分析、团队协作等能力。着重通过对教学各环节的实时监控,形成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即时性的影响效应,有效调整教学活动。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能够制定出更为完善、合理的学习计划。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1根据岗位需求,确定行业对该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

在全省范围内对医学检验岗位人才需求情况、检验设备、开展的检验项目、专业发展等情况进行广泛调研。以检验工作任务分析形成的资料和数据为基础,组织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召开实践教学会议,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实践教学内容分析含完成检验工作任务时需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检验过程、检验设备和试剂、检验质量的保证等。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检验仪器操作技能和综合技能实践教学体系。2.1.1根据专业核心技能确定专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基本技能考核,着重检查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基本技能的能力,如显微镜的使用、离心机的使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分光光度计使用、标本的采集(毛细血管采血、静脉采血)、培养基的配制、划平板、革兰染色等。2.1.2根据岗位需求确定专业核心技能考核项目专业核心技能主要包括临床基础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和寄生虫学检验6门专业核心课程检验项目。如血常规、尿常规、血糖测定、乙肝两对半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鉴定等项目。2.1.3确定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考核项目检验仪器内容的教学一直是医学检验专业的瓶颈问题[3]。为实现课堂与职场的无缝对接,提高教学效果,凸显职业能力培养,将大型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内容进行整合,在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医院检验科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考核项目的筛选重点考虑临床常用检验仪器如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发光分析仪以及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等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试剂参数、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等。2.1.4确定检验综合技能考核项目结合目前临床检验岗位工作实际,以临床病例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病例提出检验项目。检验项目可涵盖临床基础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学生分组完成检验项目进行考核,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了解临床检验工作整个过程,为学生顺利走上实习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按照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考试要求,制定各实验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

按照行业标准和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要求,制定各实验考核项目的评价标准,构建一套新型的、可量化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2.2.1专业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考核根据教学大纲和《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要求,对各基本技能和核心技能考核项目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在完成该项目教学后即时进行该项目的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制定各项目成绩分配比例,确定形成性评定总成绩。期末实验考核采用随机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通过抽签决定操作项目,根据项目评价标准给出成绩。评价标准:实验前的准备情况、操作过程是否正确、操作程序是否规范、实验记录是否清晰、实验报告是否完整、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实验后的处理等。评价方式:可以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测评等评价方式。对于血液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寄生虫检验等课程的“形态学辨认”核心技能评价标准和方式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数码显微互动。将图片素材形成一个检验形态学的综合性考核题库,监考教师在考核题库中任意抽取一套试题,利用该系统中的教师示范功能,结合多媒体幻灯片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模式不仅可以随机组题,还可以自动控制时间,客观反映学生的检验形态学掌握情况。2.2.2检验自动化仪器操作技能考核实习前安排为期一周的校外检验自动化仪器实训,教学在医院检验科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授课由检验科骨干人员担任。弥补校内实训基地检验自动化仪器教学的不足,实现教学与临床的“零距离”对接[4],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评价标准:重点评价学生对临床常用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参数设置、仪器维护保养及注意事项、质量控制等掌握情况。评价方式:一方面依托校院共建检验仪器实训平台,由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标准并参与考核评定,采用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方式。另一方面,学生可通过进入虚拟检验中心,虚拟完成各项实验项目,老师根据学生操作正确与否进行考核评价。只有做到虚实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加满意的教学效果[5]。2.2.3综合技能考核综合技能考核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该模块评价可利用检验综合实训室LiS系统平台,通过教师给出典型临床病例提出的检验项目,学生4人~6人为团队以“检验项目申请-采样-标本核收—标本处理-标本检测-报告审核-报告”流程完成项目检测[6]。评价标准:重点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是否正确、实验材料的选择是否合理、标本处理是否正确、仪器操作是否规范、检验结果准确性、结果分析是否合理、生物安全意识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评价方式:通过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测评等手段进行评定。评定依据为学生团队给出操作方案、团队选人进行操作以及团队完成项目的质量等内容。

3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实施效果与评价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课题[7]。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初步建立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考虑职业领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学科的完整性。按照先简单后复杂,先单项后综合,由浅入深逐渐递进的方式设计实验教学内容。依据教学实践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突破传统评价体系的局限,创造性地将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校内考核和行业考核等多种考核结合到一起,全方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实现了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并以此为依托全面规范和标准化相关教学过程。经过3年的研究和探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就能很快进入角色,用人单位对实习生的满意度由85%提升到90%[8]。通过近两年毕业生访谈得知,校内所学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实际应用比较衔接,能迅速适应岗位的要求[9]。因此,这项改革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

4小结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既是广大教师深入开展教学方法研究的过程[10],也是加速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具有奉献精神、创业精神、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的过程。该实践考核评价体系,变“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实行实践教学考核评价多元化,突出以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是努力评价“能做什么”而不是“知道什么”,力图把“能力”而不是“书面知识”作为评价对象,有利于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重视工作本位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蔡韶滨,郭月丽,林美娜.构建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三段渐进式”创新职业技能训练模式[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6):802-805.

[2]张刚,柳君译.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26-127.

[3]张继瑜,蔡贞,熊石龙,等.凝练检验专业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南方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5):1202-1204.

[4]植瑞东,梁琼芳,赵思婷,等.基于工学结合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1):105-107.

[5]吴淑春,吴怡春,沈亚平,等.虚拟实验室在食品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5,25(3):444-445.

[6]沈鑫烽,吴怡春,褚美芬,等.以项目为引导的医学检验技术综合实训课程构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65-70.

[7]张继瑜,郑磊,王前,等.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基本技能规范化培训及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0,30(2):304-307.

[8]沈亚平,汤立旦,吴淑春.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3):15-17.

[9]褚美芬,吴怡春.基于院校合作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检验仪器实训改革与实践[J].浙江医学教育,2014,13(5):1-3.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7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改革

近年来,医学检验专业在医学领域发展较快。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不仅需要牢固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理论知识得到具体运用[1]。因此,培养医学检验学生创新性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临床思维以及获得良好的实践技能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各个环节带教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2]。鉴于此,对我校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堂和临床教学实施整体改革,现将我校实际面临的问题、具体改革措施以及成效做出如下论述。

一、目前存在问题

(一)带教老师的问题

目前我校大多数医学检验教师既肩负着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还要从事临床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使得很多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理论知识和临床教学工作中。再加上有的教师责任心较弱、教学积极性低,也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带教老师教育教学与临床科研工作的冲突、个人精力的有限等诸多原因都困扰着医学检验学生的学习。

(二)学生自身问题

作为医学专业的一个分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业压力很大,除了繁重的理论学习任务,学生还要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临床实习生活。理论学习时间有限,使得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理论考试的成绩高低并不能真正说明学生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高低。长期的繁重学习任务使学生产生疲惫抗拒的心理,认为仅仅通过考试便可以万事大吉。另外,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后,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又会经过一段较为艰难的成长过程,不少学生不能承受此阶段的巨大压力而没有大的提高。

(三)硬件设施问题

由于现在的高等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学校资金周转不及时,导致教学设备设施相对匮乏,教学实验器材老旧。与此同时,检验临床工作繁重,很多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向学生具体教授某些设备仪器的使用细则、工作原理以及日常维护措施。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仅仅学到了很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临床操作方法,殊不知这与现代临床检验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还相去甚远。

二、改革举措

(一)强化师资力量

目前医学检验理论与技术发展迅速,且临床检验工作中需要用到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这就对从事教学工作的临床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重视人才引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和全面素养。鼓励教师继续深造并为其创造机会,不定期举办理论和实践学习培训班、讲座等,必要的时候可采取有偿激励措施[3]。

(二)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管理

主要是要加强临床实习期间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应由科室内指定的带教老师负责,对临床实习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对有违反操作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批评指正,后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实习结束后,进行终末考核测评,成绩合格者即视为轮转成绩合格。

(三)持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

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应该重视参与这个过程的主体也就是学生的要求与建议,对不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纠正、完善[4]。

(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现代临床检验技术迅速发展,大量新理论新技术层出不穷,这要求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熟悉新仪器的使用,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仪器操作的培养,从基本原理、使用方法、日常维护等方面言简意赅、逐一阐明;再者,要注重对学生英文水平的培养,因为大量的新思维新理论来源于英文文献,学生要学会自己查阅文献才能收获更多;第三,要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进行仪器操作以及诊断数据的分析处理等;最后,要从根源树立学生的科研意识、端正良好的科研态度,培养学生自觉发展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基本的科研选题、实验设计、数据处理以及文章撰写方法,努力成为复合型检验人才。

(五)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能力

学生操作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衡量实习教学质量的指标[5]。应强化学生手工实验操作能力,并与自动化仪器操作过程相结合,才能有助于将理论知识加以沉淀、融会贯通。加强对临床实习结束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测评,有利于检验实践技能的提升。

(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改革教育模式

引入瑞士皮亚杰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所学知识意义”[6]的一种主动建构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单纯教授的模式,改为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观创造力。

(七)引入pBL教学模式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培养学习提出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加强,有助于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思维模式。

三、改革后成效

实施教学改革后的一个学期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成绩和临床能力测评成绩进行汇总,结果显示改革后理论知识和临床能力测评成绩优秀率(≥85分,满分100分)分别为71.4%和73.6%,叫改革前的50.8%和51.1%有明显提高(p

四、讨论

现代医学检验是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等多种技术方法为实验手段,以临床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形成的理论、实验、诊断等三者密切关联的学科。其综合性的理论与临床实践特点决定了从事检验工作人员应该具有更加全面的素质,特别是现在各项新理论与新仪器、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检验工作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我们应该从学生时代抓起,对学校理论教育和临床实践教育等各个方面全面探查,找寻更好的教育途径,深入推进,从而有效提高检验教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检验人才。

参考文献:

[1]陈键,赵洁.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2012,50(22):106-108.

[2]姚春艳,妮,府伟灵.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及改进措施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2):195-197.

[3]李晓征,杨雪.规范化管理在检验医学实习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2):2549-2550.

[4]马学斌,马聪.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对检验科实习教学规范化的引导作用[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1,24(1):44-46.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8

1.1实践教学模式传统

专业实践教学活动除临床实习外,主要以校内实验实训为主,而实验实训又以重复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体,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实践教学资源建设落后

专业教学标准建设不健全,尤其是实践教学标准没有与生产对接,出现与职业岗位脱节的现象;实验实训指导书缺少与医疗行业间的紧密联系与互动,与本地医学检验技术现状不吻合;医学检验的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更新不及时,不能满足医学检验岗位需求。

1.3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失效

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技能考核存在: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导致在实训时,“一人做多人看”;二是以实验报告记成绩,代替考核的现象;三是课程考核偏重理论化,实践成绩比重偏低,一张试卷考核理论和实践等现象。

1.4实践条件建设滞后

由于医学检验设备更新换代快,设备价格昂贵,学校的实验实训室建设跟不上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

2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和保障体系4个部分组成,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保障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整个体系核心,起着驱动作用;内容体系是目标体系的具体体现,是各实践教学环节呈现出的具体内容;评价体系主要是对过程进行监控,对效果进行反馈,对质量进行评价,起调控作用;保障体系包括课程标准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条件和环境建设、规章制度和相关的管理手段等,是对实践的支撑和保障。通过对黄冈市及其周边地区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人员的访谈、问卷调查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研,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医学检验技术基础理论,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岗位的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能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它主要包含职业基本素质、职业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技能。

(1)职业基本素质:主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严谨求实地工作态度;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医学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与医学检验服务对象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等。

(2)职业基本技能: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人体结构和功能等相关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临床基础检验、血液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等专项检验能力。

(3)职业综合技能: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细胞形态辨认、体液化学成分含量检测、病原体检测和免疫功能检测等技能,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1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优化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实践等实践项目,按照职业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有序组织而成,见图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实践课程,优化实践内容体系,共确定173个医学检验实践项目,并规范其实践内容和要求,避免了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盲目性。

(2)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积极探索“学医交替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借助学校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等环境交替开展早期接触临床、临床现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等生产性实践活动;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深入开展基本专业技能、单项专业技能、综合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开展临床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3)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为主线,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实践内容;调整实训室的功能和布局,构建虚拟医院环境,营造医学检验职业氛围;把教室与实验室、实训室建设于一体,积极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活动,把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在职业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

2.2建设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教学资源建设:①根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结果,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把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融入到课程标准中,并经行业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后使用;②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按课程标准要求开发专业校本教材,特别是专业实训教材,制订专业早期接触临床实施方案,印发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将实践教学与医学检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③开展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将专业教学任务、实训教学项目、技能训练目标、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专业技能达标要求等资源上网,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2)师资队伍建设:采用多种途径积极培养“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①利用暑假采取专业培训、业务进修、进医院顶岗等形式,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进医院参加生产实践,锻炼教师的职业岗位技能,学习新技术、新工艺,积累医院岗位工作经验;②聘请市中心医院检验科主任为“校外专业带头人”,指导专业的建设,引领专业发展;③聘请一批各医院检验科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和实习带教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的校内实践教学和毕业顶岗实习;④在市卫生局的支持下,把黄冈市临床检验中心建设在我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开展教师“结对”活动,每位教师对接一个市、县、区,与全市医院检验科长期开展学术、技术层面的紧密合作,使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紧跟技术的发展。

(3)实践条件建设:在市临床检验中心的指导下,通过校院合作,引入行业的设备、技术和人力资源,共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按医院检验科工作环境布局校内实验室,营造职业文化氛围;在医院建设教室和学生宿舍,完善教学条件,把医院建设成为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市临床检验中心的作用,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增加接触临床、专业见习的时间;利用真实检验项目组织开展现场教学、实验实训。

(4)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并实验实训教学工作规范、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实习指导工作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早期接触临床实施办法、专业认知实习课程标准、毕业实习课程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等教学文件,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2.3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完善技能考核方式:①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实践技能成绩的比重,把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引入职业态度的考核,引导学生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又要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②把平时的专业技能考核、实习前的综合技能达标和毕业前的职业岗位技能考核有机结合,形成一个考核体系,保障毕业生能迅速适应医学检验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9

【关键词】检验科管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37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66-02

检验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技术科室更是临床诊疗工作的主要侦察兵,最近几年内我国乃至全球检验科得到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呈现出:医学监测使用仪器日益精密且自动化,检测试剂日趋商品化的主流发展趋势。

1检验科管理

医疗事业中的检验科主要任务就是为医疗方面的临床诊断以及医学治疗两方面供给及时有效的可靠性信息数据,这些数据显示在医疗诊断的检测报告中,并以此作为根据绘制出一份以数据为基础的真实、可靠并兼具及时特性的医疗诊治化验报告,之后的报告性诊断是否能获得病患以及医学临床的信赖以及认可成为了这份检测报告科学性以及建设性两方面体现的核心问题。

1.1检验人员管理检验科工作质量又取决于科室管理,在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中,我们体会到,工作专业技术性很强,人员的素质要高,专业水准要高是其关键;抓好室内的质控工作要指定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试剂的校正配制,技术熟练工作人员操作应用,为加强技术人员在职教育学习,建立岗位培训,外出进修学习,保证教学时间,全面提高科室同志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使其有知识更新,有专业技术发挥。鼓励人员读讲,写作,定学习计划,学写论文,主动创新,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

1.2检验科职业道德管理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要加强医德医风,职业道德建设,充分调动每个工作人员积极性,有奖获制度,创造团结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1.3检验科制度化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制度,用规章制度管理约束工作人员。建立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科室质控制度,结果核对制度,仪器使用保养维护制度,试剂管理领发制度。对易燃易爆品剧毒试剂设专人专柜专项领发双人管理制度,消毒隔离,生物安全处置交接制度。预防不安定因素,保证有效管理。建立监督反馈问题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禁即止,有安全保障的工作环境。

2质量控制

对于医疗检验质量问题不仅仅关系到医患救助全院医疗质量以及安全,而且对于整个医院的日后生存以及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正因如此,医院的全科医疗救护人员势必都要将救助质量以及医治的质量控制作为重要的议事日程,监督全员的各室的同时培养每个检验技术专员完全熟悉和掌握医治的质量控制的根本目标、主要工作程序以及根本性标准等问题,此外还要严格遵循国家、省、市对于医疗诊治医疗救护有关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标准进行日常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医疗方面的质量控制问题。明确这样一个观念:只有保证了医疗检验质量才能实现检验科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保证了质量控制问题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临床实验室科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院医疗安全以及今后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供给医疗救助患者一个质量优质、服务高效的医疗医治服务。质量控制是对实验室的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工作作风、仪器设备及常规制度和管理水平的一个具体综合考核,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措施。

2.1抓好室内的质控工作要指定专业人员管理仪器试剂的校正配制,技术熟练工作人员操作应用,切实实现医疗的科学规范化管理,坚持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管理控制问题,加强对全员每位医疗服务检验技术专员综合素质以及质控专业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获得一份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医疗救治的临床工作提供真实、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2.2随着我国体检行业快速发展,体检的医疗机构逐渐增加,从事健康搞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及时把握检验新动态及新方法的交流应用,提高健康体检质量,做好体检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减少人员实验操作,使大量实验过程用电脑掌控完成,使大量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用电脑来完成。这样既省人力,物力,节约时间的同时同样避免了人为的误差,为人民大众提供高质量的健康服务,提高了精确度和准确性,使实验室检测误差控制在最小允许误差范围内,准确把握住检验过程中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环节,为进一步推进我国体检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和推广部分地区在体检质量控制与改进方面取得了先进经验。

2.3质量控制要狠抓实验室基础管理,要健全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和严格各项操作规程,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控制,给检验仪器要做周保养,月保养和年保养。注意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室内卫生。强化行业内对体检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加快体检质量控制中心的建设步伐,对我国体检和健康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所裨益。

4结论

搞好检验科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检验科不可替代,为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有效,要求检验人员出具的报告不仅要及时而且还必须准确可靠,要求我们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质控,质量就没有保证,工作中一定要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准确把握住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达到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工作质量的高低优劣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

参考文献

[1]乐理.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对策及其分析[J].成都医药,2001,27(3):172-173.

医学检验专业问题篇10

1研究对象

以2013-2016年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中心实习的医学检验专业同学(n=112)为研究对象,所有学生为均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的专科检验医学专业的实习生,结合的使用pBL教学法结合科室每周的培训工作,开展普通教学法和pBL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工作。

2研究方法

采用pBL教学法,在授课老师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材料中的内容,课前授课老师结合材料与实践设定若干问题,将学生分成7~8人的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并解决设定的问题,问题内容来自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四版《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

3评价方法

3.1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基础知识为需要记忆的基础内容,综合知识为各专业综合应用的知识。采用试卷考试的办法,考试为5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100分,《血液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各一份试卷,其中基础知识25题,综合知识25题;对每一届实习生入科实习时进行首次测试,在进行pBL教学完成以后,采用同样的考试模式,对学生进行再次考核。3.2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师、课程设置的认可评价,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培养的影响等。

4统计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