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工程特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7:01

改造工程特点篇1

(新疆东鼎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新疆昌吉831100)

摘要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经济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路桥改造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管理特点管理对策

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严格规范的施工管理,保证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为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的特点

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即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又具有一定的经济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特点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为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质量提供理论基础。

1.施工管理复杂。市政路桥工程主要包括市政道路以及道路桥梁的建设工程。由于城市道路一般是在已有道路的基础上进行改建或扩建,因此,必须结合原有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并尽量减小施工阶段对原有路网交通运输量的影响,桥梁工程的施工也必须充分考虑对现有交通的影响。市政路桥工程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工程造价也相对较高,涉及的工程人员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工种也较为复杂,因此,在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人员管理等方面都会具有一定的难度。此外,市政路桥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建设项目,包括道路主体、道路附属设施、道路排水工程、桥梁、涵洞等各分项工程,在进行施工管理时要统筹管理。

2.不确定因素多。由于施工环境复杂、项目繁多,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除了环境、气候等影响因素以外,市政路桥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设施对其施工工艺及施工管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此外,市政路桥工程的利益相关群体较多,不同利益群体及不同管理部门在施工管理中需要相互协调。市政工程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与其他路桥工程相比,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也就相对较多。市政路桥改造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也很可能遇到与现有建筑或现有设施相冲突的地方,因此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不确定因素对工程的影响,防患于未然。

3.关乎城市建设全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不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其他城市建设工程的重要保证,为其他城市建设项目提供交通运输基础。市政路桥作为城市路网的一个重要构成,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经济的一个客观反映,因此,市政路桥工程相对其他工程而言具有很大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其施工目标相对较高,技术要求更为严格,直接关乎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这就要求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要在整个城市建设的大局下进行考虑和分析,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工程进行管理和监督。

4.施工形式不统一。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工程人员专业水平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难度相对较高,在工程管理中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管理。此外,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不同施工队伍的可协调性,共同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提高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对策

1.建立工程质量监理制度。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制定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理制度,工程项目的监理工作人员遇到不合理的情况要坚定地行使自己的质量否定权,诸如工程实际施工与图纸不符、施工不符合国家相关制度的规定、工程施工与工程监理程序不符,以及材料不合格、工序交接不合理等。

2.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措施。成本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成本管理有效地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工程的效益。另一方面,成本管理使资金得到了最合理的利用,确保了资金利用的高效性。

(1)在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成本管理中,应规划好成本控制的方向和步骤。首先,成本管理不是偷工减料,是通过管理将投资资金用到最恰当的地方,发挥投资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成本管理需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在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步骤的成本管理,做好每一施工单元的各项费用的计划,降低施工费用的同时确保施工质量。

(2)对工程进度进行成本管理跟进,了解每一个施工环境成本预算的变化情况,对成本概算、预算及核算进行及时总结,并形成资料进行保存。一方面方便了对成本管理中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为下一个施工的成本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确保了成本管理的有效性,确保了市政路桥工程投资资金的高效利用。

3.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充分做好勘探与准备工作。探明地下障碍及各种管线是市政道路改造工程的第一步。

地下管线涉及多个产权单位,由于历史原因或其他客观原因,各种管线未进行统一的规划,各种信息均不完整。探明地下管线,对于沟槽的开挖以及老管线的保护和处理尤其重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地下各种管线,应在道路的纵横断面范围内全段开挖、暴露、防护,以全面摸清其走向和高程变化。这样可以完全避免在沟槽开挖过程、路床和路基处理过程以及过路管施工时,对原有管线的损伤和破坏。同时,在各种管线的起始端做好明显的固定性的标志,并对桩号及高程做好测量和记录。对已探明的管线,需及时联系相关产权单位并通知设计单位,采取妥善的处理方案,或拆除、或下落、或迁移、或保护等。其次加强地下管线的施工管理。该工程地下管线雨水管、污水管、给水工程、电缆沟工程、预留沟工程等。督促检查承包人合理安排工序,充分利用有限的工作面开展工作。一旦完成管道安装,就迅速回填。

4.严格控制施工进度管理。工程项目不仅要控制质量,也要保证进度。进度管理是市政路桥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项目的顺利完工有着重要影响。对工程项目的进度管理,要控制施工进度,也要控制影响项目进展的所有因素的进度。施工进度管理要按照规定的进度计划,采取有效的方法跟踪工程实际进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使工程进度符合预期,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如期完工。市政路桥工程的进度管理工作,要在项目批准之后与工程项目同时开始,工程项目管理部门要分析各工程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形成总体的运筹网络,合理分析预测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建立总体需求曲线,利用各个项目的施工时间差,从总体上把握项目的时间安排,优化施工过程,制定科学的进度计划,调整控制项目进度,保证各项目按时完成。通常情况下,将施工进度按月、季、年进行分解,然后用实际工程量来表示,能方便工程项目管理者检查监督承包单位的具体施工情况,明确进度要求。

5.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安全是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在市政路桥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一方面积极做好安全宣传,使施工人员深刻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扩散安全宣传范围,利用周围人对施工者的影响进行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2)其次,对施工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选择最安全的施工工序,确保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

(3)再次,提高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将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施工放在首位。一方面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避免疲劳作业、危险作业等。另一方面确保建筑物质量安全,避免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4)加强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制订严格的行为规范约束施工人员的行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如防护用具的佩戴规定等。同时,安排专人对安全施工过程进行检查、监督,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清除、纠正,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落实。

三、结束语

总之,市政路桥在城市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有一般工程施工的特点,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市政路桥改造工程施工中,应结合市政路桥工程的施工特点,对工程施工进行全面的管理,确保市政路桥改造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

改造工程特点篇2

【关键词】供水改造;机电工程;工程特点;解决办法

毫不夸张地说,机电工程是供水改造过程中的关键项目。如何保证机电工程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对确保供水改造工程的安全开展、顺利进行、可靠供水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1.供水改造过程中机电工程的特点

1.1通常来说,工程建设地点所在地区人口众多,征地、施工难度大,且点多线长。

1.2泵站运行时问长,对工程的可靠性要求高。工程投产运行后,除对水工建筑物进行维护期间需要停水外,机组需长期连续运行,以保证沿线的正常供水.

1.3泵站运行工况复杂。为了尽快发挥工程效益,原有泵站需在全部改造工程竣工前利用原输水系统投入运行――如此这般,便造成了新旧系统串、并联运行的问题。如果水库可调节库容较小,则会导致系统的调度非常复杂。

1.4泵渠联动和全线水力过渡过程的调节与控制至关重要。由于泵站之间输水道的容量小,一旦出F事故断电过程,不仅会引起泵站水锤,机组倒转,影响泵站的运行安全,而且可能导致明渠溢流和隧洞内明满交替流的产生,因此泵渠联动和全线水力过渡过程的调节与控制十分重要。

2.对供水改造机电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应采取的解决办法

任何供水改造工程来都力求“安全、文明、优质、高效”,因此应结合机电工程的特点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机电工程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

2.1明确目标,对机电工程合理定位。

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工程效益,建议机电工程的建设务必明确目标:泵站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设计;分水点按“无人值班”设计;调度中心按“少人值班”设计――这些目标对机电工程的设计、制造、施工、安装、监理和建设管理等各环节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所以相关工作人员及部门务必落实。

2.2主要机电设备的合作生产方式。

2.2.1在电动机生产方面,采取“国内总包,国内外联合攻关设计,国内制造,国外厂商负责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国内外厂商共同署名,电动机的推力轴承采用进口”的方式。

2.2.2在水泵生产方面,采取国内外合作的方式:国内总包,国外负责设计和质量控制;泵站的水泵转轮由国外制造一部分、国内制造一部分;叶片调节系统全部由国外制造,其余部件国内制造。

2.3计算机监控系统研制的合作方式。

泵站调水系统计算机综合监控系统内容十分复杂,牵涉的高科技专业多,且计算机领域的技术更新快,风险大,因此建议在研制开发中采取“国内总包、国外技术伙伴合作、共同署名”的合作方式。

2.3.1对各计算机监控子系统,采取国内外联合设计与开发,国外为主,国内参与的方式。基本软件采用国外系统,应用软件在国外指导下由国内开发。

2.3.2综合通信网络由国外负责方案设计和生产、集成、组网、现场安装督导及开通等,并负责培训,国内配合现场调试。

2.3.3微机保护系统采取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外生产、国内集成和组屏的方式。

2.4招标文件编制与实施。

2.4.1在招标文件编写前,针对机电工程的技术难点,建议组织多次国内外专题考察和调研,并对水泵、监控系统、综合通信系统和110kV线路召开专题研讨会。

2.4.2参考以往成功招标文件范本,组织精兵强将进行文件的起草。

2.4.3邀请专业且权威的审图组、设计监理及专家对招标文件初稿进行审查。此外,成立监控系统咨询专家组。

2.4.4全部项目按照“公平、公正、公开、择优”的招标原则,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标。

2.5科技协作,强强联手攻难克关。

2.5.1供水改造工程机电专业应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委托知名高校和权威单位进行泵站及全系统过渡过程计算与研究。同时,聘请独立专家进行成果评审;委托知名院校进行全线优化调度及仿真研究;另外,还建议委托几大主机厂针对工程机组进行专题研究等。

2.5.2加强供水改造工程泵站及全系统过渡过程计算研究,对全系统稳定工况、单泵正常起停工况、全系统正常流量平衡调节、单泵事故停泵、全系统事故情况下的调节和控制进行了计算和评估,提出工程设计中将影响运行的问题,对最佳调度运行的模式进行探讨,对重大主辅机提出运行技术要求,并提出重要的调节控制模式.

3.供水改造过程机电工程关键技术

3.1供水改造工程在电动机的设计与制造中采用的关键技术。

3.1.1电动机结构:电动机立式布置在由水泵生产厂提供的电机座上,电动机可整体起吊。

3.1.2推力轴承。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可选用推力轴承为弹性盘支承轴承或平衡块支承轴承的产品――这两种结构的推力轴承能平衡或自动调节各瓦间的负荷,可实现轴承检修不解体电机,开机不顶转子,停机不制动刹车,并允许停机后立即启动。

3.1.3电机绝缘:建议定、转子均采用Vpi工艺进行处理,以确保绝缘水平和质量。同时,由于工程的重要性和技术特性,还应按照发电机标准对电动机的起晕电压做出特殊的要求。

3.1.4科学确定额定转速。

3.1.5电动机过转速:要求电动机在最大反向转速的情况下运行2min而不产生有害变形,轴系的临界转速不小于最大瞬态转速的1.25倍,电机出厂需做过速试验。

3.2供水改造工程所采用的水泵特点。

3.2.1供水改造工程所采用的水泵,应具备高效率、高汽蚀性能的综合优势,且水力设计水平不俗。另外,水泵性能参数,如流量、扬程、效率和必需汽蚀余量等均需满足合同要求。

3.2.2水泵安装和维修方便。

3.2.3叶片调节应灵活,控制可靠,且便于与泵站计算机控制系统联接,如果叶片调节机构所采用的轴承为自方式,那么会避免油方式因漏油而造成水质污染的问题。

3.2.4应进行装置模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进水流道形式。合适的进水流道形式,不仅能改善泵吸入状况,还可提高抗汽蚀性能,益处颇多。

3.3全线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

计算C监控系统包括监控子系统、综合通信平台、保护系统、自动化元件四大部分。下面以某工程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3.3.1计算机监控子系统为智能型、开放式、分层分布双备份千兆级以太网系统,由调度层、泵站层、现地层组成。调度层由双备份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等组成,通过两台千兆级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泵站层由双备份应用服务器、操作员工作站等组成,通过两台百兆级以太网交换机组网;新建泵站现地层各由多台LCU组成。

首先,除了设有调度中心外,还在最后一级泵站设有紧急调度中心,当调度中心出现火灾、地震等特殊情况失去调度功能时,紧急调度中心可完成多个泵站的联动控制。

其次,组网速率分别为:调度中心内为千兆,凋度中心与泵站层间为百兆,泵站层与现地层间为十兆。

再次,调度层与泵站层、现地层间有多条通道,任何一条通道工作都可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各泵站之间设有底层串口通道,通过光缆纤芯直接联接,可以直接交换泵站联锁控制所需的信息。

第四,选择易于学习和维护的操作系统、应用平台。

第五,可进行单泵自动抽水控制、全线流量平衡控制和泵站水位控制,在满足供水运行安全的约束条件下,以全系统耗电量(总电费)最小为目标,实现全线的优化凋度。

第六,如果条件许可,建议应用现场总线技术,采用现场总线进行现地组网。

3.3.2综合通信网络的作用是为计算机监控子系统、图像系统、行政和调度电话系统、会议电视系统、门禁系统和miS系统等提供通信平台,由光纤系统、otn600系统组成:

3.3.3选用适合工程特点的保护系统,以保护系统总线组网。

改造工程特点篇3

1.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难点

第一,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条件较为复杂。对城市交通来说,市政道路是其命脉。市政道路涉及到的交通量较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人流与车量的控制难度就大,封闭交通很难实现。另外,市政道路总是会与城市的诸多地下管道与线路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时,要格外注意这些地下管线,保障施工安全。施工条件的复杂,让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工程质量控制存在难题。第二,旧路改造工程施工工期要求严格。市政道路是承载城市交通的主体,早一天完工,都能减少城市的交通问题,促进城市交通的畅通,因此,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具有严格的工期期限。第三,旧路改造工程施工地质条件复杂。无论哪一种工程,其施工质量都会受到施工地地质条件的影响。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地质条件尤其复杂,像施工现场地下的水位过高,土质不好,都会影响施工质量。

2.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常见质量问题

第一,新老路基结合稳定性不足。在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中,新老路基的结合很容易造成失稳问题的出现,滑坡是经常出现的一点施工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旧路改造工程中的地质地形情况以及许多人为因素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在旧路改造工程中,旧路地基本身存在软弱层被加宽之后,新路基的重力作用加在原路基上,会造成软弱夹层稳定性的下降,产生新老路基的滑坡。第二,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新老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原有市政道路的土体使用年限较多。在长期的重力作用下,土体本身发生变形,在这个时候对道路进行加宽很容易出现沉降问题。

二、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质量控制策略

做好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工作,是每一位施工者的责任,更是每一位管理者的义务。

1.加强旧路改造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在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旧路改造工程的标准越来越全面。当代市政道路旧路改革工程单位应当根据市政道路具体的特点以及市政单位的施工要求,建立一个具有针对性与全面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施工实际为基础而建立的健全的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质量控制体系,能有效地指导施工单位实施施工工作。

2.加强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旧路改造工程的物质基础是施工材料,要控制好整个工程的质量,要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地把控。每一位旧路改造工程的质量控制人员都要认识到材料质量对于施工整体质量的影响,在质量控制工作中,根据市政道路旧路改造的设计技术标准与数量、规格要求对施工材料进行采购,严格控制材料的存放环境,做好施工质量管理。

3.加强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控制要点的明确

在当代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中,要实现施工质量控制目标的实现,要明确每一个施工要点。施工质量控制要点的明确,可以让施工质量控制人员更好地把控与施工质量相关的因素,从而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每一个旧路改造工程都具有不同的目标与特点,因此,施工单位要就施工质量控制要点问题与市政部门进行讨论,在中标之后,各方要针对施工设计文件进行深入地讨论,从而突出质量控制要点。

4.加强旧路改造工程施工机械设备的管理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施工工作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旧路改造工程中的机械设备质量与使用水平都会影响工程的质量。机械设备的完整度以及设备的养护调试工作质量、操作使用质量,对于市政道路的旧路改造工程质量影响较大。现代旧路改造工程单位要重视施工设备的养护与管理工作,提高每一位机械设备操作者的操作水平,从而让旧路改造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三、结语

改造工程特点篇4

对于迅速发展的森林公园改造设计研究实践,以寻求切合中国国情实际的森林公园改造方式为议题,从具体项目对森林公园的改造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

森林公园景观改造生态保护

引言

近年来,我国森林旅游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类风景名胜区、森林浴场、森林野营地等开发和发展势头良好。随着森林产业从过去的采伐经济转换成旅游经济,并逐步转向生态经济,现已开发的森林旅游项目,在产业升级的大形式下,迫切需要寻求转折与重生之路。基于此,本文以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改造研究为例,尝试对当前森林公园的改造出路做出一些初步的探讨。

项目概况

基本情况

大岭山森林公园地处东莞市南部,横跨“四镇一场”(大岭山镇、厚街镇、虎门镇、长安镇、大岭山林场),是以森林资源为主体、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要功能、以“自然”、“古朴”、“野趣”为特色,可供游览、科考、休闲和康体健身的综合性森林公园。公园总面积74平方公里,是东莞市政府打造生态绿城的市属重点工程。

目前,公园存在现有设计陈旧、景点不成系统、交通混乱、服务配套跟不上、功能不完善、形象不突出等诸多问题,而且由于绿道的最新建设经过,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已成为该片区的重要景观节点。正因于此,作为公园心脏的核心区迫切需要进行整体、全面的升级和改造。

基地现状

植被状况

石洞景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核心区,这一带有近2万亩的原始次生阔叶林。原始次生林是原始森林经过多次采伐和破坏后天然更新的森林。与人工林相比,原始次生林具有景观多样、物种丰富、层次分明、结构复杂、生态功能强等优点。

水系

公园内水体资源丰富,周边有水库20个,总库容达8000万立方米,面积较大的有横岗水库、大溪水库、怀德水库等。园内分布多处瀑布、山涧、溪流,而最具特色的是长1300多米的石洞溪,堪称集石景、水景、林景于一体的绝佳自然奇观。

地形

公园属低山、丘陵地貌。园内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山深谷幽。最高点“茶山顶”海拔530.1米,登上峰顶,可欣赏城市新貌,也可欣赏周边湖光山色。

主要景点

“茶山顶”,作为一个古茶场,为老一辈东莞人熟知。

“东莞城墙”,仿造莞城迎恩门,是保留较为完好的建筑遗迹。

“弥勒佛像”,高约10多米,气派非凡。

“观音寺”,古色古香、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知青房”,不仅是当年知青下乡驻林场的旧址,更是东莞现存唯一的知青“下乡”旧址。

设计目标

核心区是大岭山森林公园的交通枢纽、首要形象、最优景观资源和服务核心,必须重点建设。公园建设应遵循总体规划、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的原则,核心区要建设为体现公园特色形象、满足集散和交通功能需求、景点一体化、服务配套完备的,集健身养生、旅游休闲、文化科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核心。

设计原则

森林主体、特色原则

森林景观是森林公园的主体,公园改造是基于公园原有资源基础上的。森林公园新规划改造建设,应坚持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突出森林景观,打造形成适合公园自身的主题特色。

生态、文化景观保护原则

森林公园的改造建设,必须注重景观资源保护和自然生态平衡,以保护为基础,以开发促保护。同时,新规划设计要挖掘当地特色的风情风俗,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特征。

以人为本原则

公共设施要符合人的视觉观赏位置、角度以及人体工程学的要求,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对景观环境的特殊需要并落实在细部设施的设计中。

经济性、可操作性原则

在保证使用功能与效果的前提下,公园建设应有效地控制合理建设投资、规模,市政工程为市民真正做实事、做好事,不宜过度开发。同时,必须考虑到实际的可操作性。

功能要求

提出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改造建设要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交通集散功能――公园核心需要重新规划,要能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和公园集散功能;

核心形象功能――新公园核心要体现特色,体现公园的形象功能;

景点整合功能――现有景点和资源要重新梳理,体现核心区的整合功能;

游线组织功能――作为核心区,必须有效地加强和体现公园游览路线组织功能;

服务配套功能――核心区要起到重要的服务配套功能。

改造策略

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要在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结合现有景观、景点,选择合适场地,采取自然结合人工的造景手法来体现场所标志和特色。新核心区要做到有创意、大气和有主题性,形成公园的特色场所标志。

大岭山森林公园核心区六大改造策略:

分散停车,解决停车问题;

打造沿湖休闲景观带;

有序的组织各个景点;

重新打造核心景区;

重建集散广场;

绿道与登山道贯通。

改造方案初探

对于核心区的升级改造,综合了诸多因素的反复推敲和研究,以不同手法、不同特色、不同投资做出了四种不同改造方案对项目进行前期方向探索,希望藉此多方对比研究得出最适合公园的改造方向:

改造方案一:利用场地高差,局部的少量填方形成台地广场特色景观。

方案特色:台地广场景观

工程措施:少量填方,形成台地

方案优点:易于实施操作,投资也较低

重点解决:景观手法较简单,特色不明显

投资额度:约2000万元

改造方案二:运用空中廊道景观元素,与地面广场形成空间丰富、多样的双层景观。

方案特色:双层空间景观

工程措施:地面空间+架空平台

方案优点:空间丰富,有利于保留、保护现状

重点解决:有一定施工难度,但利于生态保护

投资额度:约3000万元

改造方案三:结合地形,以双层圆环构架解决广场和交通问题,同时体现独特城市景观特色。

方案特色:大型人造景观

工程措施:地形改造+大型高架构筑

方案优点:形象突出,但投资较大

重点解决:工程量大,过于人工化建设

投资额度:约4500万元

改造方案四:在湖面一侧地势较平缓处,依据地形改造出独具特色的湖边错级广场景观。

方案特色:错级广场景观

工程措施:少量地形改造+湖边广场

方案优点:新位置湖色景观好,广场视线开阔

重点解决:水库边建设对水源有一定程度影响

投资额度:约2500万元

改造方向的探索是对项目研究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项目的前期研究的考虑角度、方向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了最终方向的判断,直接影响了最终可能达到的效果。四个方向各有优劣,都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同时达到的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选择适合的改造方向对项目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改造工程特点篇5

一、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

委员们认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区农林局、林场、树木园、各乡镇和退耕还林农户的共同努力,我区的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果,并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宝贵经验,为后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体表现为:

⒈改造力度大,效果初步显现。—××年,我区林相改造面积亩,其中:××年改造亩,××年改造亩。经区业务管理部门验收检查,成活率达%、保存率为%。特别是中心景区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林相改造成效明显。××年至××年,区农林局在胜利坊到市干院、康家垅进山门票处对面,寿坛公园周围营造的大叶樟(黄樟)、柔毛大叶桂樱、杜英、桃树等阔叶树,在华严湖水库周围营造的丛生竹、垂柳观赏林,在玉板桥周围营造的桂花林,在忠烈祠周围营造的樱花林、含笑林现多数己郁闭成林。在半山亭至磨镜台营造的枫香、乌桕、槭树林,在西岒至老塔圮公路沿线营造的白玉兰、栾树、罗汉松、四照花林,在老塔圮营造的杜鹃林,在岳林乡政府下营造的乐昌含笑、罗汉松、四照花林,林场在白龙村营造的生态林、树木园在延寿村营造的生态林,通过进一步的补植、抚育,有望郁闭成林。

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退耕还林工作进展顺利。××年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延寿、白龙两村进行退耕还林试点以来,截止××年,我区退耕还林面积达到了亩,其中退耕地造林亩,荒山造林亩,以中心景区为中心,覆盖三乡一镇,全区退耕农户户。国家下达我区退耕还林工程造林任务为亩,其中退耕地造林亩,荒山造林亩,我区实际完成退耕还林造林任务亩,其中退耕地造林亩,荒山造林亩。中心景区公路沿线的耕地已全部实施了退耕还林,其中白龙村全村耕地全退亩,延寿村亩,岳林村亩,兴隆村亩,衡岳居委会亩,共计亩,不仅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中心景区内度以下的坡耕地也纳入了退耕还林范围。

⒉紧密结合我区实际,特点较为突出。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从营林技术和实际效果来看,有以下个特点:一是生态优先特点。在树种配置上做到了依据植物生态学特性,符合南岳衡山原生性森林群落及植被垂直分布规律,坚持了“适地适树”的原则,避免了森林景观纯林化,造林树种外来化,植物景观园林化的弊端。突出了以常绿乔木树种、景观观赏效果好的乡土树种为主的特点。二是具有营造森林大景观和森林小景观相匹配的特点。能根据南岳不同的地域特点和森林景观季相变化规律,在主要游览沿线视域范围内,按照“以林造景,以景配林”的要求,营造林相外貌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特色鲜明,又合乎生态旅游要求的森林大景观。在个别地段,按“一树一景,一林一景,移步即景”和“春观花,夏赏叶,秋观果,冬赏形”的要求,提高森林观赏价值,突出“形态、色彩、风韵”的鲜明特色,丰富了森林小景观。三是具有重点营造的特点。以主要游览线路两侧,重要景区周围及特殊景点地段为重点,营造形象独特的观赏林。四是采用了大苗带土球加大穴高密度栽植,有快速成林的特点。

⒊不断探索新方法,走出新路子。在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敢于尝试,大胆创新,在实践中积累了较多的宝贵经验,为今后不断做好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吸收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林相改造。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程,工程量大,投入也大,单靠财政投入和某个部门的努力是不够的。为此,区林业相关部门广泛宣传环保、国土绿化的意义,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有偿参与我区生态建设,掀起全员参与的热潮。如农林局吸收社会资金在万寿坛公园旁营造了“同学林”、“常青林”和“长旺林”,树木园创办的“贤达留芳植树园”和万寿坛公园创办的“万寿植树园”等,加快南岳林相改造工程的实施,促进南岳生态建设的发展二是将林相改造与林业科研、能源开发相结合。近年来,我区林业相关部门在实践中大胆摸索,不断探索林相改造与林业科研、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新路子,以求达到林相改造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如树木园与长沙天地绿色能源技术研究所合作开发营造的“能源油料植物示范基地”,不仅实现了我区生态建设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也是我区引进外资进行林相改造的一条重要途经。目前,该项目已被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三是树木园在树木分类区内改造马尾松纯林的成功经验。即以星点状、条状、放射状,小块状疏伐马尾松,保留马尾松郁闭度在左右,以大苗加大穴加大肥的方式在马尾松林下营造阔叶林,年后,再次疏伐马尾松,保留马尾松郁闭度在左右,再过年后,再次疏伐同目的树种生长的马尾松,每亩保留马尾松-株,形成马尾松针阔混交林的林相改造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认为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的成绩是明显的,但存在的一些问题亦不可忽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⒈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户认识上存在差异。林相改造、退耕还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由于对林相改造、退耕还林的重大意义和国家有关政策宣传不足,致使部分干部、群众认识上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认为林相改造劳民伤财,山上本来有树,为何又要改造;二是认为“退耕”是“好事”,既不要种田,还能拿补偿。而对于“还林”却听之任之,树苗种植后管理粗放,没有按要求开沟排水,没有及时培蔸抚育,致使退耕后杂草丛生,还林效果难以显现;三是在利益驱动下出现“退林返耕”现象。个别地方还存在着损毁退耕还林树苗,用于修路、建房的现象。

⒉管理不到位,重栽轻护现象严重。在调研过程中,委员们发现有部分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面积,只见杂草,不见树木,有的地段苗木大量枯死。出现这些重栽轻护现象,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种苗选择质量上把关不严;二是补种不及时;三是平时抚育不到位;四是部分地段,甚至是中心景区存在随意放牧,损毁苗木的现象;五是检查验收没有严格把关;六是缺乏技术指导;七是经费、人力投入不足。

⒊规划不具体,在实施上出现随意性。我区于××年制定出台了《南岳衡山林相改造总体规划》。该规划虽然对林相改造项目的目的、任务和分区设计都有科学的阐述,但是由于不具体,在工作实践中缺乏强有力的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没有与总体规划相配套的年度、区域、地段子规划;二是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地段没有详尽具体的实施计划。如某一地段的改造面积是多少?需要多少株苗木?用苗来源、资金来源等都没有具体安排,对实际操作没有具体指导作用,从而造成规划是规划,操作是操作;三是后期抚育、技术指导没列入规划。

三、关于推进我区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工作的几点建议

通过集中评议,委员们提出四点建议:

坚持科学发展观,修订完善总体规划。规划是操作的前提。科学具体的规划能提高实施的效率和效果。我们应该充分运用林业分类经营理论,科学划分森林经营区,依据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科学布局的原则,调整和完善规划,以实现优化森林结构、提升“生态南岳”品牌,提高南岳旅游景观内在质量的目的。具体为:一是将我区重要景点周围的农田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如方广寺周围、广济寺周围、卧虎潭周围、水帘洞水库周围及延寿村还有多亩未退耕的农田和西线公路可视范围内农田等;二是区农林部门根据《南岳衡山林相改造总体规划》拿出每年的具体实施方案,苗木计划方案,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每一个地段的改造要有图表、设计书、面积、株数、用苗来源、资源来源、苗木基地、用工安排;三是要将后期抚育管理和技术指导纳入规划之中。

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林相改造、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建立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实施该项工程的根本保障。一是要加强后期的技术指导和苗木抚育管理,巩固已有成果。尽快制定和完善封禁治理、退耕还林等相关配套法规,以强制性手段禁止陡坡开荒、毁林造地和边治理边破坏的行为。严禁在中心景区放牧,饲养牲畜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积极推行个体承包,继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林业体制经营管理改革步伐,鼓励集体、个人承包和租赁山林,创办林场,实现林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进一步完善荒山、荒坡、荒地的使用权治理承包,实行谁投资、谁开发、谁治理、谁受益,可以继承、转让的政策,吸引和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治理开发三是要确保退耕效果,保障农户的长远利益。要坚决摒弃“重栽轻护”的现象,对退耕还林地要切实加强后期管理,及时补蔸、齐苗、加强营林抚育的技术指导,使退耕还林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保障农户的长远利益。五年过后,国家退耕补偿政策期满,如果退耕地不能发挥效益,那么退耕农户将面临无地可耕,无粮可吃的艰难境地。这一潜在危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加强检查验收的管理。要严格按照规划和国家有关标准严把检查验收关五是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的责任,建立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考核,把林相改造和退耕还林的完成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坚决克服领导的短期行为,建立规划和规划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改造工程特点篇6

1.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预测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预测就是根据成本信息和工程内容的具体情况,运用一定专门方法,在工程施工以前对成本进行的估算。我校后勤管理相关部门通过与使用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勘测现场,在满足使用方改造要求的同时,平衡施工方的可施工范围,设计出改造工程的基本图纸,根据使用方的自身要求,参考经费支出,给出合理的使用材料,并给出相应的施工预算表。根据预算额度的不同,确定是否进行公开招标以及招标形式的选择。一般来说,工程造价十万以上的通过采购管理中心对外公开招标,造价十万以下的则委托校内维修中标协议单位进行施工。通过成本控制,可以在满足多方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并在改造工程形成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控制,提高预见性。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预算往往由施工单位代为编制,建设单位认可,一些施工方存在着预算高估冒算,一定程度上进行虚报工程造价。我校后勤管理处针对这种现象,首先要求我处管理人员对工程先入为主,对维修改造工程的内容进行自我预计,如有施工方提交施工预算的,进行必要的两算对比,杜绝施工单位存有的可乘之机。

2.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控制高校维修改造过程的成本管理重点即在于成本的控制。即在维修改造的具体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工程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加强管理,并采取相关有效措施,将施工中实际发生的各种损耗和支出严格控制在成本计划的范围内,并随时进行比对。高校的维修改造具有工程量小、施工内容面宽泛的特点,施工过程中衔接以及窝工现象存在普遍,部分时间施工效率低下,造成人工费报价居高不下,另外维修工程往往使用材料较少,同时造成了采购费用的增加,一定地带高了维修的总成本,这都给后期的审计和结算带来了一定的麻烦。此外,部分维修改造项目与正常的教学办公时间冲突,相互制约使得施工效率相对低下,加上部分维修工程难度较大工期较紧,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这都给我们的成本管理加大了难度。针对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浙江中医药大学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零星维修施工单位在与我校长期的合作过程中,已经逐渐熟悉了高校维修改造以及我校自身所带有的特点,在施工与教学办公中相对容易找到协调的平衡点,同时在维修改造施工过程前中后,我校后勤管理部门全程监督、严格把关施工要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队伍的文明施工。确保在讲将教学办公影响降到最低的同时不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同时,我校积极充实后勤管理处的专业队伍,加强自身的培训与管理,健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

3.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考核包括校后勤管理处自身的考核和审计部门的成本考核。我校后勤管理处会先对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做个总体宽泛的对比,但是主要的还是要求专业审计部门对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果做一个专业细致的考核。而审计部门往往存在着注重新建大型项目的审计,相对忽视小型维修项目的审计,加之部分审计人员不熟悉高校维修改造的特殊环境,同时高校的审计人员较少,使得维修工程现场管理和结算费用存在管理难、监督力度不够,有些维修工程无据可依,零星材料、施工时间紧,使得材料的认价困难,维修工程内容的变化、增加、窝工、返工以及定额的滞后和市场的变化都增加了结算的难度。这些情况在高校的维修改造中普遍存在,我校后勤管理处根据实际情况,首先注重加强维修工程的审计力度和监督力度,对维修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同时紧密联系审计部门,就学校的实际情况同审计进行沟通,让审计部门切身的了解我校自身的一些特点,强调维修改造工程成本审核的关键性。在一些特殊部位特殊维修改造过程的审计审核过程中,我校后勤管理处相关部门极力扮演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做好审计与施工方的沟通工作。此外,在维修改造工程的成本审计中,我们也再三强调了施工方的施工内容的透明性,要求施工方诚信第一,杜绝一切高估冒算,不虚报工程量,在申报工程量前先进行自我的审核,同时对于一些可能会存在审核难度的施工内容等进行自我解释说明,以便于经后的审计审核。

二、高校维修改造工程的质量管理

总的来说,高校维修改造工程从种类以及工程量上来区分,都较为繁多,如何抓好这些工程的质量关,也是我们高校后勤管理过程中的工作重点。从管理的主体上讲,我校后勤管理处从项目招投标阶段就给施工方明确了目标,相应的质量目标以及保修期限等都写入合同条款之中。施工前,积极地联系设计方、施工方以及经后的使用方,事先对施工方进行图纸的交底,加强沟通,也更加明确了我们的质量目标。在各施工材料使用前,要求施工方及时提供相关的合格证明和检测报告,施工材料需要试验的,及时组织进行多方确认。在施工改造过程中,以后勤管理处为主,通过增加现场巡视的密度,及时地发现并提出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和质量问题,关键工序或者施工方没有及时听取、返工的,我后勤管理处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书面地、正式地告知,并要求对方三个工作日内同样以书面形式进行回复。从监理方的角度上讲,我校后勤管理处要求其尤其要把握好关键工序的质量关,例如结构加固、地面防水、水管试压以及电气设备的接地和绝缘等试验都必须亲自到场,切不可听之任之。同时,我校后勤管理处每周一次进行的工程推进会中,同样将质量的管理放在重要位置,结合监理日常巡视的一些资料,于会中共同探讨、研究如何在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加强质量的管理。在维修改造工程即将完工前,由施工方提出竣工验收的申请,我校后勤管理处联系监理、使用方共同对维修改造工程做一次细致验收,汇总各方提出的意见,确实存在一定质量问题的,对施工方提出立即整改的意见,并于整改后再次验收。如仅有些细小问题的,进行汇总后要求施工方及时整改,并在施工方准备的竣工验收报告中进行签名确认,以便经后审计的审核。

三、结束语

改造工程特点篇7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的重要性

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金融、信息、旅游等服务业,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同志在山东视察时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支柱产业,增强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并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点做好“新、特、优”三篇文章,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新跨越。

多年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把技术改造作为调整工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品升级换代,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年,全省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85.4%;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9.45%;全省主要行业62.1%的技术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中23.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全国重点调度的353种工业品中,我省有140种产量位居前列;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分别达到271个和172件。但是,与中央对我省的要求相比,与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工业还存在许多差距。要在新起点上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必须把优化工业结构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新”就是创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思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具有时代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工业发展的新优势;“特”就是因势利导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就是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档次,优化资源利用,优化生态环境。

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是增强工业竞争能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的客观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必然选择。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实施“新特优工程”,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强省、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加大和优化技术改造投入,加快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振兴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培育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节能减排水平,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特色产业优势突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工业体系。

(二)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加强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增加花色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促进就业和扩大出口。

2.以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强化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通过制定规划、标准和产业政策引导企业投资行为。

3.自主创新原则。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项目的技术含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避免低水平的规模扩张。

4.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原则。积极采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设计、制造、营销、管理信息化水平。

5.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技改项目节能审查评估,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过度消耗资源的“两高一资”行业过快增长,促进节能环保,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任务目标。总的要求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施“新特优工程”,对现有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扩大消费需求和促进就业,又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度消耗资源的“两高一资”类项目,都要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努力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技术装备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严格控制低水平规模扩张项目。具体目标是:

1.到2012年,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8%以上,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5%以上;

2.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的比重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2%;

3.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达到95%,其中装备制造业比重达到30%以上;

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进一步改善;

5.全省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到350个,总营业收入2.9万亿元;

6.中国名牌达到350个,山东名牌达到1800个,中国驰名商标达到210件;

7.节能减排在全面完成“十一五”目标的基础上取得新进展。

三、工作重点

围绕工业发展“新、特、优”,抓住重点领域、龙头产品、关键环节,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促进特色产业集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围绕“新”,紧紧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这个关键环节,立足技术前沿,瞄准消费升级方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

1.大力培育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凝练一批新项目。技术创新为技术改造提供项目源、技术源,技术改造又是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必要途径,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结合的纽带。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结合,高校、科研单位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所需为目标,加大研究开发有市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技术和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凝练一批新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引导高校、科研单位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把高校、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与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继续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全面合作,搭建合作创新平台。通过产学研结合,围绕我省工业发展需求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突破制约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在重点领域和优势行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技术改造实现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我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发展信息产业,重点抓好软件、动漫产业和创意经济的发展。以产品研发设计信息化、生产过程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通和市场信息化、产品信息化,重点对轻工、纺织、石化、机械、建材、冶金、煤炭、电力和医药9个行业,实施信息化技术改造。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开发的融合。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制造过程的融合。继续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加快普及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柔性制造和诊断等技术,将产品生产和检测过程由传统的手工控制改造为计算机控制,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精密化水平和产品质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企业经营管理的融合。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和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产品功能的融合,在产品中更多地融入信息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突出抓好信息技术与产品流通的融合,提高市场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工业现代化流通体系。突出抓好信息化与人才培训的融合,提高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培养新一代产业大军。突出抓好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中的延伸,发展生产业,创建新兴信息产业。

(二)围绕“特”,立足本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梯次转移规律,以汽车、船舶、数控机床、工程机械、电工电器、农业机械、煤炭机械等七大装备制造业和高科技含量、高现代化水准、高市场欢迎度的特色产业链和特色工业品为重点,研究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引导配套中小企业拉长产业链,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地域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

1.壮大特色龙头企业。积极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色龙头企业,发挥其产品辐射、技术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的带动作用。推动特色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引导特色龙头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剥离专业化强的零部件和生产工艺,发展专业化配套企业,提高企业间专业化协作水平。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相关配套条件的企业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延伸。

2.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园区是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载体。要从特色产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搞好特色产业园区的发展规划;要充分利用现有各类工业园区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提升,促进特色产业集聚;要加强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确定特色园区主导产业,引导企业实行专业化分工协作,提高配套能力,延长拉伸产业链,增强园区的集聚效应。

3.发展特色产品。突出山东工业的特色优势,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努力提高研发设计、核心元器件配套、加工制造和系统集成的整体水平,建立较为完备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水平,促进重点领域重大装备的创新和发展,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发挥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形成创新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配套产业链完善的特色优势产业。

(三)围绕“优”,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家电、家俱、工艺美术、化工、医药、轮胎、水泥、钢铁、铝等十二大传统产业,培育自主知名品牌,推进节能减排。

1.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分析国内外市场供求趋势,明确技改投入的方向和重点,避免一般化工业的盲目扩张,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现有企业进行普遍改造,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要抓住国家外汇充裕的有利时机,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加快提升工业装备水平的意见,围绕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搞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技术升级、保护环境、保障安全、降低消耗、资源综合利用为目标,以提高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为方向,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升传统产业的总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2.大力实施质量兴省和品牌带动战略。加强企业标准、计量和质量等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引导企业增强综合品牌意识,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与宣传,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对产品被评选为中国名牌、山东名牌和国家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加大名牌推介力度,以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提升产业、企业和产品国内外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3.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24号),坚持节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支持对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无害化处理,大力开展以共伴生矿和工业“三废”为重点的资源综合利用。强化废旧家用电器、电池、灯具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处理和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余热、余压等能源的综合利用,加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新能源,推动新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化。

四、保障措施

为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必须从转变观念、技术创新、加大投入、体制机制、协调服务等方面加大措施力度。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工作指导的根本转变。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实施工业发展“新特优工程”,关键是要创新发展理念,科学把握和准确处理好与快的关系,在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在“好”的方面下功夫、见成效。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转变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真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和体制障碍,为“新特优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培植新项目技术来源。按照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切实解决技术改造的技术来源问题。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的要求,引导企业加大企业创新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抓好人才培养引进,提升企业自身研发水平。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积极接受技术外溢,迅速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时机,加快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大力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集中解决一批技术难题。办好产学研展洽会,发挥好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服务平台和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技术改造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研究探索新的技改投资体制机制,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融资方式破解资金难题。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通过合资、重组、互相持股、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改项目实施投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典当、租赁、风险投资、发行债券等融资方式。对符合政策、市场前景好的“三个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和导向计划项目,要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促进银企合作,争取贷款支持。

(四)落实优惠政策,创造发展新机制。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发〔20*〕6号)精神,落实加大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培养等多方面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省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的投入。省财政每年安排工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各市和县(市、区)政府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继续落实好国家关于鼓励发展国内投资项目和外商投资项目政策,对引进除《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或《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的设备,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落实好机电产品进口补贴、节能减排国债补助等优惠政策,形成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共同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工作和“新特优工程”实施。

改造工程特点篇8

工程造价专业是教育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增设的热门专业之一,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理论基础,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目前,几乎所有工程从开工到竣工都要求全程预算,包括开工预算、工程进度拨款、工程竣工结算等,不管是业主还是施工单位,或者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都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预算人员,因此,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就业前景好。

华北电力大学于2010年开设工程造价专业至今已经7年。华北电力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力、能源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综合性大学,在专业设置和培养上秉承学校大电力学科的建设目标。我校的工程造价专业也是针对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在电力系统工程设计、施工、计量方面具有突出优势的毕业生。

在详细调研电力施工企业人才需求的前提下,提出了工程造价专业pDCt目标教学体系。围绕pDCt(powerDesignCertificationteacher)目标体系积极探索改革并研究和尝试新的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造价类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pDCt目标教学体系中p(power)代表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构建;D(Design)代表以课程设计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C(Certification)代表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建设;t(teacher)代表教学团队建设。这四个维度涵盖了工程造价专业的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社会衔接和教学团队建设,全面系统地提出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方向和着力点。

一、构建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体系

在传统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应具备素质基础上,结合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特色,深入探讨具有电力特色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教学体系。依据人才培养体系,围绕传统工程建设造价和电力工程建设造价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改革。

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计划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建筑工程和建筑安装工程的建设程序、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及组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电力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及其管理方法;掌握电力建设工程和安装工程定额与预算,工程成本会计,工程承包与投资报价等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分析调研,确定以变电站建设、安装为代表的体现电力特色的。

二、参阅以课程设计为基础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围绕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开放性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程造价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一)实验教学向综合设计型转变;突出实验实践教学的创新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物训练与虚拟训练相结合,固定训练与开放训练相结合,工程训练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二)实习基地建设,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建成一批相对稳定的能满足工程造价专业电力工程实践教学需要的实习基地。

三、加强专业技能资格证书认证工作建设

作为教育试点行业,在华北电力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学生中已经开展了“双证”制教育工作的尝试。目前我校c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工程造价管理总站和技术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电力工程造价员”双证书教育试点工作已连续开展2年,已有96人取得电力工程造价资格证书,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对“电力工程造价员”双证书教育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和探索,找出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得大部分学生毕业就能达到“电力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水平,毕业就能独立执业。同时与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联系筹备造价员资格认证工作。

四、强化教学团队建设、师资培训,以科研促进教学,成果显著

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促进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点,更是专业发展与壮大的组织保证和源动力。目前工程造价教研室基本实现了教师博士化,全体老师中除3人在读博士外,全部取得博士学位。其中近3年毕业博士2人,取得高级职称1人。教师就读学校广泛,包括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等名校,学缘关系好。多名老师在中电联、电力公司等部门担任专委会委员或承担岗位培训工作。

改造工程特点篇9

一、配电所改造的设备选择

配电所改造不同于一般的电路改造,配电所改造的工程更大,危险性更高,而且由于铁路运输的特殊性,配电所的改造通常不具备长时间的连续性,这就使的我们的单位效率要有所提升。,所以在设备的选择上我们也要下一番功夫。现今的铁路配电所改造过程中,大多遇到的是20世纪90年代初之前建设的配电所,在改造过程中,尤其是利旧改造,应充分利用既有空间进行设备选择,笔者就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载调压器的必要性

在标准铁路配电所设计中,有载调压器以及调压器柜是配电所主接线的标准配置。在配电所的改造中,有些运营单位提出调压器并不是工程必备的,完全可以在工程中取消调压器的使用,理由是当前电力系统供电电压稳定,不需要调压,这种考虑显然是不够周全的,载调压器有两点重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一是铁路供电系统中,给自动闭塞及电力贯通线路供电的变、配电所设有有载调压器,通过调压器调整自闭(贯通)母线段的电压,保障自闭(贯通)母线段的供电质量,从而保证自闭(贯通)线路的稳定运行;二是出于铁路电力自闭(贯通)线系统供电连续可靠性的考虑。因为铁路电力自闭(贯通)线系统容量不大但可靠性要求高,所以目前在铁路10kV配电系统采用的是中性点不接地运行方式。所以说如果在配电所的改造中撤出了调压器的话,那么改造过程中的自闭线路将得不到稳定的电压支持,很容易无法正常工作或者造成短路,而配电所的改造工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而其安全性更是要必须注意的,而载调压器正是改造工程中安全的保障,所以说载调压器是改造工程中所必备的。

2.永磁操作机构的应用

传统的操作机构有弹簧操作机构和电磁操作机构。弹簧操作机构由弹簧储能、合闸、保持合闸和分闸几个部分组成。优点是不需要大功率的电源,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可靠性较难保证。电磁操作机构结构较简单,但结构笨重,合闸线圈消耗功率很大。在借鉴了以上2种操作机构优缺点的基础上,对永磁操作机构进行了改进设计。它由永久磁铁、合闸线圈和分闸线圈组成,永磁操作机构是一种新设备、新技术、新课题,它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维护量少、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但在运营过程中也被反映有以下问题:一是分合闸控制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分合闸操作;二是不适用于交流操作。当然该问题也引起生产厂家的重视并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尝试。

二、配电所综合自动化改造

1.保护装置分散式布置

现阶段,在配电所二次改造设计中持上述观点的还不少,但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目标是根据铁路配电运行的特点实现其无人值班高可靠性、配置灵活、自动化程度高;网络功能强等,所以我们还需要在我们现有的设备上下工夫,利用更现代化的手段以及更高效的仪器来实现配电运行的全自动化,减少人为错误的同时也提供了安全的保障。

2.组网方式选择

分散分层分布式是配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这就对通信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择一个可靠、高效的网络结构是解决问题关键。目前,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主要有485总线网、现场总线网和工业以太网3种,各种网络在现场运行中各有特点:485总线在现场设备间距离远,信息量小,可靠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小型的铁路站点经常使用,现在也在改造从而使其总线提高可靠度从而为更多的配电站服务;现场总线在目前配电所综合自动化领域应用广泛,其较高的传输速率,可靠的通信连接得到用户的肯定,而且其安全性能非常有保障,可以说是全国领先的高端配电站技术。而随着现场对故障录波、负荷监测等大数据量需求的提高,以及随着新技术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广泛应用以及嵌入式以太网微处理器的发展,以太网已十分便利地应用于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以太网技术成为综合自动化系统组网主流趋势,它具有高速率的传输特性,而规约的标准化及开放性使其优势更加明显,大数据量传输无任何瓶颈,但其属于新兴配电方式,虽然更高效但稳定却还尚显不足,还需要大量的实践应用去供其完善并稳定。因此建议在设计中采用现场总线网进行组网,时机成熟时可以以以太网结构代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铁路配电所的改造是势在必行的,而由于其工程大,精度高,危险性高这样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工程准备阶段就制定好周密的计划,以及相关的部门去处理工程中所遇到的麻烦和危险。再者我们需要在设备上追求精密化,毕竟铁路配电所的改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乘客的安全也为了运输的效率,我们必须在工程中追求最大化的效率以及安全性,所以相关的设备也要达到相当的水准,这样才能规避我们建设中的麻烦,并在建设完成后卫乘客以及工作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于保障。

参考文献:

改造工程特点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村镇规划为龙头,以村镇建设改造为抓手,融入客家元素,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镇街道区和村落,彰显客家历史文化,体现客家风土人情,逐步改善村镇面貌,建设幸福龙川。

二、工作目标

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集中力量抓好一批特色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2011年至2012年,完成3个省级中心镇近期规划建设的编制、5个重点镇总体规划、50个(自然村)村庄整治规划(详见任务分解表),完成宜居村镇试点镇2个、村6个,完成镇级改造试点2个,完成村级改造试点24个,完成村庄整治3个。通过科学规划,规范整治,打造布局合理,设施完善,文明整洁,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具有浓郁客家风情和地方特色的村镇,力争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

三、工作内容

(一)城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镇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镇容镇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镇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镇区道路全部硬底化,主要街道安装路灯和种植绿化,镇区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排水排污畅通,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和篮球场,有生态公园,有简易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等。

3、整治镇区主要街道沿街建筑立面外貌,并融入客家元素,突出地方特色。

(二)村庄规划建设改造试点

1、组织编制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包括规划编制和村容村貌整治的措施、进度、时间等内容。

2、依据村庄整治行动计划,实施道路建设改造和环境整治,村庄主要道路全部硬底化,并安装有路灯,建设有文化广场、小舞台,具备运动健身器械和文化室、图书室、医疗室等设施,建设有生活垃圾池并定时清运。

3、大力推广使用《河源市新农村住宅和村委会办公楼通用设计图集》,促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按客家建筑风格整治农村住房外貌。

四、时间安排

2011年9月1日起全面开展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时间暂定两年。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对村镇规划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迅速行动起来,强有力推进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务求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提升村镇规划建设水平。

(二)选准试点,集中力量抓出成效。各镇政府是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实施主体,要把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试点工作作为一场硬仗来打,集中力量抓好试点,各镇所选择的试点要有代表性,一是领导班子要团结,要有战斗力;二是村镇改造规划要符合群众意愿,能调动群众参与村镇改造的积极性;三是对行动快、效果明显的要及时总结,在一定区域内进行推广,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

(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村镇规划建设改造要做到“七个结合”,即与双到扶贫相结合,与农房改造相结合,与发展农家乐相结合,与移民工作改善民生相结合,与旅游发展、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相结合,与发动社会力量相结合,与表扬奖励相结合,务求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