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17:48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1

一、计划及其化要求

(一)计划的含义与一般价值

计划是一个使用得非常广泛的用语,在不同场合的含义可能不完全相同。有人给计划下的一个“简明的、不带褒意或贬意的定义”是:“计划”是未来行动的方案。相应地,计划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它必须与未来有关;(2)它必须与行动有关;(3)必须有某个机构负责促进这种未来行动。[①]

一般说来,计划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目的而对未来的行动所作的设想和部署。它是人们在多领域、多层次上使用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在任何领域、任何层次上完整的计划,都必须具备目标、时限和主体三大要素。常识告诉我们,工作的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行为主体和涉及的环节越多,越需要计划性。我国古代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家也阐明了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当时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的未来计划,我们就无法合理地行事。”[②]工作有计划,至少可取得有序、协调、效率的优越性。所谓有序,是指因为有了明确的目标以及为此而确定的步骤、重点、分工等,可在实现过程中分别轻重缓急,保证重点,为全局奠定基础,有条不紊。所谓协调,是指通过计划作出事先的协调,处理好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总目标与子目标之间、各具体目标之间、预期目标与时间约束之间、目标与手段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促进目标的顺利实现。所谓效率,是指因为有序和协调,尽可能地激励了行为主体的积极性,合理地挖掘并组织相关的条件,减少了盲目性,避免操作中的重复浪费,因而有利于提高效率。[③]有序、协调、效率的优越性也就构成了计划的一般价值。

计划主体是多层次的,计划的对象也是多层次的,因此计划有个人计划、家庭计划、计划和国家计划等。作为计划法所涉及的计划,是处于宏观层次的国家计划,而且侧重于经济计划。当计划被用作经济活动的调节手段,并与国家的职能和权力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国家经济计划。

计划是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经济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认为,经济管理具有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职能,在这些职能中,由于计划职能反映了管理者的决策意图,决定着管理行为的方向,制约和决定着其他管理职能,因而被人们视为经济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作为经济管理的一般职能,是一个广泛中性的概念,它普遍存在于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管理体制的国家之中,因而有无计划不是区别社会制度和经济社会属性的标准。[④]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调控

由于我国在建国以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计划几乎无所不包,深入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配置资源的最主要的手段。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并最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取代,计划本身应当如何定位的问题就被提出来了。在这一过程中,不乏有因为计划经济的弊端而排斥、否定计划本身的,但是理性的审视和现实的需要又使得计划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计划不是基本社会制度的范畴。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就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⑤]

同时,计划本身也不是特定经济体制所特有的范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计划虽然不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那样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但它并不是毫无价值的,而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实上,计划作为一种宏观调控的手段,恰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够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把计划的作用过于夸大,反而使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未能显示出来,因为那时的计划已是无所不包,而不仅仅是在宏观上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手段。

对市场经济进行计划调控的必要性,首先在于社会化大生产对计划的普遍需要。市场经济是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经济,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联系非常广泛和复杂。这种高度社会化的经济要能正常运行,客观上需要一个社会中心进行协调,以使社会生产有组织、有计划地实现各种经济联系和协作。许多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说明,国家计划具有承担这种社会中心协调经济联系的重要功能,是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对市场经济进行计划调控的必要性,更在于弥补市场机制内在局限性的客观需要。市场机制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调节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但它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着自身内在的局限性和缺陷,即存在所谓“市场失灵”问题。这些主要有:第一,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市场信息是经济运行中已经发生不平衡之后的信息反馈,因而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在事后,这种事后性往往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和经济的不稳定。第二,市场调节的局部性。市场机制并非在任何领域都能有效发挥作用,有些领域的经济活动只靠市场是调节不了或调节不好的,如重大经济结构和布局的调整、社会收入的公平分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等。第三,市场调节的短期性。市场提供的信息在时间上是短期的,一般只反映眼前的供求关系和价格状况,不能反映以后时期供求和价格的变化,这就使市场调节只适应于短期的调节。第四,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经营者依据市场信息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行为,但是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这就使得依据这种信息所作出的决策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市场机制的这些局限性表明它不能保障所有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市场经济客观上需要政府进行有意识、有计划的宏观调控,而国家计划就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⑥]

计划调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如可以迅速调动现有的资源用于重点建设和短线产品的生产;可以进行事前和主动的调节;可以对社会经济进行总体性调节以及对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进行协调等。

计划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以社会经济运行总体为对象,主要通过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来调节经济利益,最终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⑦]从这个意义上说,计划也是经济手段。计划与财政、一起,是宏观调控中覆盖最全面、最广泛、使用最经常的三种重要经济手段,而计划又是综合协调各类调控手段的手段。

计划调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普遍意义,即使是“在今天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的原有形式已不能全面实现其机能,需要有人为的政策上的国家干预。因此,可以说任何意义上的计划,都有其必要性。”[⑧]“在世界里,政府完全可以很好地从事广泛的经济活动,包括调整收入和财产的分配,处理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对付结构上的不可分性,维持经济的普遍稳定。要达到所有这些目标,政府就应该,其实也必须预先作好计划。”[⑨]

而对于要实现经济赶超目标的发展家来说,计划调控更是不可缺少的。刘易斯也认为:“,听任市场经济自由放任的发展,这在不发达国家毫无疑问是一个错误的答案。”[⑩]

计划调控对于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调控的法律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形式主要不是采取以往的指令性计划,而更多的是采取指导性计划。今后,国家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宏观调控目标和产业政策,搞好经济预测,规划重大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安排国土整治和重点建设等。这样的计划具有多种功能,如规划功能、导向功能、配置功能、协调功能和激励功能等。但计划作为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其在我国的经济生活中实际作用的发挥程度还要取决于计划调控本身的合理与。而这就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2

一、机构改革的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省关于机构改革的方针和原则,从我市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实际出发,加快机构改革步伐,既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又要扎实稳步前进。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促进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各区、县级市、街道、镇的机构改革,一定要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以转变职能为重点,大力推动企业转换经营机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强对市场的培育和管理,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区要从维护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整体体制和统一性出发,围绕搞好服务这一中心,发展经济,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县级市和有农村的区要在注意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上,进一步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镇党委和政府要把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通过发展经济,全面推进农村的各项建设,尤其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把农户急需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项目兴办起来,真正加强为农服务的功能。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要按精简上层、充实基层的原则,适当充实力量,发挥其管理城市、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的作用。

理顺市与区的关系。要根据各区的不同功能和特点,合理划分职责权限,把该下放的管理权力下放给区,调动各区的积极性。关系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管理权限,包括制定实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地区产业政策、经济的综合平衡、土地资源管理、开征地方税种等权限,应集中到市一级,以市为主。对于为居民的社会服务、环境卫生管理、商业网点设置,应以区为主。城市建设的管理、社会的综合治理、集贸市场的监督,以及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民政事业等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理顺市与县级市的关系。适当扩大县级市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的权限,调动各县级市的积极性,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快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的发展。要搞好城乡合理分工,全面规划城乡发展,统筹投资规模,调整不合理的布局,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理顺县级市、区与镇的关系。农口各站所和文化广播等技术服务性的机构和人员,以及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机构和人员由镇和县级市、区主管部门实行双重领导,原则上以镇管理为主,业务上接受主管部门的指导;设在镇的工商、地方税务等具有经济监督检查职能机构和人员,由县级市、区主管部门与镇实行双重领导,以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但其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奖惩要征求镇党委、政府的意见,意见不统一时,要报请上级部门决定。要划清同级党政部门之间、党委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之间职责权限,避免职能交叉重复。

根据转变政府职能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需要,专业经济管理部门要精简,职能交叉重复、业务相近的机构要裁并;适宜合署办公的机构应合署办公;非常设机构大部分要撤销,少量需要保留的改为议事协调机构或临时机构,原则上不设实体办事机构,其具体工作由有关业务部门承担。

二、机构限额和规范设置机构

根据中央、省对地方各级党政机构设置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各区、县级市、街道、镇党政工作部门设置数额如下:

区委、区政府工作部门设33~35个。原则上设33个,有农村的区可设35个。县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设置限额:属二类市的番禺市设40个左右。属三类市的增城、花都、从化市设35个左右。

区党政工作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均为处级,其内设机构为科级;县级市党政工作部门均为科级。区和县级市的政府工作部门不设委员会;区、县级市一般不设副局级工作部门,个别确实需要的,可在限额内设置。街道的机构设5个左右。

镇的机构设置:一类镇设8个左右。二、三类镇设5个左右。镇的类别确定,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粤机编〔*〕8号文为准。以上机构限额,各地不得突破。

根据中央编委、省编委关于区、县级市必(应)设机构的意见,结合我市的实际,规范区、县级市、街道、镇的机构设置。

区党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机关合署办公)、老干部局。政府设:办公室、计划局、统计局、物价局(统计局、物价局与计划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三个牌子)、工业局、商业局、对外经济贸易局、建设局、农业局、粮食局(有农村的区设农业局、粮食局,可单独设立也可以与业务相近的机构合署办公)、教育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在财政局内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地方税务局、环境保护局、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国土局与房地产管理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市容环境卫生局、人事局、劳动局、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与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个牌子)、民政局、司法局、审计局、计划生育局、卫生局、文化局、体育局、人民防空办公室。

县级市党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老干部局。政府设:办公室、计划局、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统计局、物价局、工业局、商业局、对外经济贸易局、农业局、水利局、粮食局、建设局、国土局、房地产管理局(国土局与房地产管理局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个牌子)、交通局、教育局、科学技术局、财政局(在财政局内设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地方税务局、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人事局、劳动局、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与外事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两个牌子)、工商行政管理局、审计局、计划生育局、卫生局、文化局。

市辖区的街道设:党政办公室、城市管理科、居民管理科、经济管理科、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镇设:党政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农林水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

以上规范的机构可以单独设,也可以合署,个别机构不适合本地情况必须进行调整的,须经上一级机构编制部门批准。除规范设置的机构外,其余为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对台工作任务重的区、县级市,单独设立党委台湾工作办公室(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县级市物价局独立设置。县级市和有农村的区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政府农业办公室,承担农口协调职能。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可以单设,也可以与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区、县级市的城市管理办公室保留,仍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科技任务重的镇,设科技办公室。不占区、县级市党政工作部门限额的机构: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人民武装部,直属机关党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为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保密办(保密局)、机要局(归党委办公室管理),区公安分局、工商分局、规划分局(事业单位)分别为市公安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城市规划局的派出机构,不占区的机构限额。

三、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按照中发〔*〕7号文件的规定,这次机构改革,市、县、乡镇的机关人员编制要根据分类重新核定。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国务院核定我省行政编制总额制订方案,报省委、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重新核定的编制,各地不得突破,不得在编制总额之外自定编制。按照市委穗字〔*〕7号文的要求,各区、县级市按*年底实有人数的30%进行精简(不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和国家安全系统以及人民武装部)。

重新审定的编制总额,按以下比例分配。区党委机关占16%(含纪检、监察),政府机关占74%,其他机关占10%。县级市:党委机关占15%(含纪检、监察),政府机关占78%,其他机关占7%。区、县级市以及镇的领导职数按中央、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区和县级市党政工作部门的领导职数,一般配一正一副或一正二副,个别工作任务较重的配一正三副。上述工作部门内设机构的领导职数按5名编制配1线,6至10名的可配2线,11名以上可配3线。街党委设正、副书记各1名;纪委正、副书记各1名,纪委书记由党委副书记兼任;街道办事处主任设1名,副主任1__2名,最多不能超过3名。

各级机关定编定员后,必须按中央、省、市的有关规定,妥善安置好富余人员,人员分流的政策措施按市委穗字〔*〕7号文的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组织实施。

四、纪检、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机关的改革

区、县级市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区、县级市监察局合署办公。街、镇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街、镇监察室合署办公。

区、县级市人大、政协机构改革按照中共中央中发〔*〕7号文件及省、市的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法院、检察院机关的改革按中央有关规定进行。

五、机构改革方案的审批程序

区、县级市机构改革方案,以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名义报*市委、市政府,由市编委和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并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备案。区、县级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由区、县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制订,经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备案。街道、镇机构改革方案,由区、县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制订,经同级党委、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备案。区、县级市党政工作部门的“三定”方案由区、县级市编办、机改办审核,报同级编委、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或区、县级市党委、政府审批,以区、县级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名义行文,并报*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备案。

六、实施步骤

机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区、县级市党政机关机构改革,于9月底前要将方案上报,在11月底基本完成。已经批准的机构改革方案,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好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工作,并要进行配套改革和组织检查验收。

街道、镇的党政机构改革,各区、县级市要在10月底前审批方案,在12月底前基本完成。区、县级市事业单位的改革,今年主要做好调查研究,拟订方案,*年全面铺开。有条件的也可结合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进行。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3

审计经济责任并不是简单的只与被审计单位有关,更涉及到相应单位的领导,对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审计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只需进行一些基础审计,就可从中发现问题,而对单位领导的审计,传统的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因为企业领导即便存在舞弊、贪污等问题也都是隐性的,这样一来,传统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就更加凸显,无法准确对企业领导自律、廉洁等方面进行评价。此时,需要很多审计手段的综合运用,取长补短,加强部门间的合作与联系。另外,由于内部审计阶段,审计人员受自身素质或领导压力影响,审计的公信力受限,更降低了结果的可信性。

二、解决国有企业领导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的对策

(一)分清经济边界,划分与前任领导的经济责任在经营的时间上来看,国有企业具有很强连续性。在审计前任领导经济责任的过程中,要注意经济责任在边界上的划分。这方面主要包括: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在接线的划分。在性质上来说,这两种责任是存在差异的,因此也承担不同责任。在现任领导与前任领导的任期责任界限划分的问题上,不能简单的将前任领导的功与过都归结于现任领导,应划分出个人与集体决策的界限,领导失误而导致的经济问题应由领导承担,而集体决策失利也有个人承担是不公平的,所以,应客观的评价现任或前任领导的责任与业绩,这也是经济责任审计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二)改革审计方法与手段,提升人员素质处理国有企业领导任期的责任问题,应注重审计的方法与手段,要对落后的方法进行变革,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不断完善、创新。国有企业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其独特性,是专项审计,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基本前提,在运用一般方法的过程中,也应注重科学方法的辅助作用,做到社会上的调查与账项的审计能够相辅相成,从而确立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关键点,最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才外,应注重专项审计人员的素质,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思想觉悟,以及政治水平进行培养,并定期考核,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风险意识,培养适合国有企业现阶段生存与发展的创新型专项人才。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4

关键词: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上市;定价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0日

根据我国现行《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经济适用房在5年有限产权期限内及期限满后有条件地实行回购和上市制度。政府回购经济适用房时,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回购价;购房人上市转让经济适用住房的,按照届时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差价的一定比例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或按照政府所定的标准向政府交纳土地收益等相关价款后取得完全产权。具体回购价和上市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比例由地方政府确定。梳理国内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较早的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宁波等代表城市现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和有关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上市管理实施意见,发现对回购价和上市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的确定,绝大多数者尚未明确或有待细化。而随着国内许多城市内符合上市、回购条件的经济适用房项目逐渐增多,回购价和上市补价如何确定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适用房业主普遍关心的问题。由此,尽快制定和出台包含经济适用房回购价和上市补价方法等内容的实施办法,成为时下众多地方政府房管部门当务之急。

目前,对于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问题的研究,国内学者鲜有涉及。现有相关代表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制度设立及共有产权比例和收益分配等方面。本文拟通过梳理国内外典型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研究提出适用不同条件下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供地方政府制定当地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价和上市补价方法作参考。

一、国内外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分析

(一)香港。香港对置业资助计划下出售的居屋单位有转让限制。业主可以根据居屋单位由首次售出日起计算年限,满足相应条件下出售居屋单位:

1、首2年。居屋计划第24期甲或以前售出的居屋单位的业主以单位原来售价售回给房委会;对由2007年起出售的剩余居屋单位,房委会不予回购,业主必须先缴付补价给房委会,然后才可把单位在公开市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期限下政府回购价、业主补价计算方法为:回购价=原售价,补价=补价时市值×(购入时市值-原购买价)/购入时市值。

2、第3~5年。居屋计划第24期甲或以前售出的居屋单位的业主可申请将单位回售给房委会,房委会若接受回售申请,则以单位回售申请时评定的市值扣除该单位购买时获得的折扣作为回购价。若房委会不接纳该单位的回售申请,业主可先缴付补价给房委会,然后把单位在公开市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对由2007年起出售的剩余居屋单位,房委会不予回购,业主必须先缴付补价给房委会,然后才可把单位在公开市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期限下政府回购价、业主补价计算方法为:回购价=补价时市值×原购买价/购入时市值,补价=补价时市值×(购入时市值-原购买价)/购入时市值。

3、届满5年后。居屋业主可先缴付补价给房委会,然后把单位在公开市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转让。该期限下业主补价计算方法为:补价=补价时市值×(购入时市值-原购买价)/购入时市值。

(二)新加坡。为解决老年退休屋主退休金不够用的问题,新加坡建屋局于2009年3月2日正式推行“屋契回购计划(LBS)”,并于次月1日起开始接受公民LBS申请。该计划让年长屋主在保留30年屋契后,把剩余年限的屋契卖回给建屋局,以得到一笔5,000元现金及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弥补每月所缺的养老金额。建屋局回购组屋价格为屋主剩余屋契的市场价值,该价款由建屋局直接拨入公积金终生入息计划,每月支付给屋主固定养老金。

屋主如需上市出售组屋,经建屋局资格审核合格后可与买方自由议定交易价格,买卖双方在向建屋局缴纳相关交易税费后签署买卖合同,建屋局予以产权变更确认,组屋上市交易完成。

(三)英国。英国住房保障工作由国会和住房协会主导。国会或住房协会对于在公开市场上买不起或租不起恰当满足其需求的住房(称之为可承受性住房)的人(称为国会或住房协会住房登记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资助。

在政府“低价住房所有权资助计划”下,住房登记者在公开市场上购买一手或二手可承受住房时(通常为二手房),政府资助25%房价,受助者支付剩余75%房价即可拥有所购可承受性住房100%产权。政府所资助的25%房款受法律押记保护,无论受助者日后何时出售该可承受性住房,所售房款的25%部分必须归还给政府,政府将其作为Homebuy资助金用来资助其他购房者。

国会或住房协会住房登记者,在租住国会或住房协会可承受性住房二年后,即可行使其所承租可承受性住房的购买权或获得权(国会登记者的为RtB,住房协会登记者的为Rta),即在购买或获得所承租可承受性住房时,其将享受国会给予的最多30,000英镑或住房协会给予的16,000英镑的购房折扣,平均折扣约为房价的50%。住房登记者通过RtB或Rta购买的可承受性住房可上市出售,购买期未满5年的,出售时必须退还部分或全部折价款。具体规定是:购房当年出售须补缴100%的折扣款,以后每推迟1年出售可少补缴20%的折扣款,到第6年后出售收入全部归原购房者所有。

(四)美国。在美国,住房“可承受”通常被定义为一个家庭将不超过年收入的30%用于住房支出,超过30%的被认为是负担过重。为住房负担过重的低收入家庭扩大可承受住房供给是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的核心任务,其提出的可承受住房计划(aHp),如Home计划、SHop计划以及HoZ计划,都是为提高低收入家庭的可承受住房存量而设计的。aHp资助对象是收入不超过该地区收入中位数(ami)80%的个人或家庭自住住房,和20%以上户数出租给收入在ami50%及以下的家庭出租房。

Home计划通过给参与管辖区(pJS)和地方政府提供补助金来帮助低收入家庭扩大合适的可承受住房的供给。pJS在地方Home项目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通过设置不同的Home资助条件对租房者、新购房者和已购房者实行不同的补助。Home计划对愿意持有可承受住房不同最低年限的资助对象给予不同的资助补贴,具体标准是:最低持有5年的补贴15,000美元,10年的补贴15,000~40,000美元,15年以上的补贴不低于40,000美元。在最低持有期内,可承受住房资产受Home计划限制,其上市出售时,增值净收益需按pJS确定比例进行分成,直至pJS所得分成达到其提供的资助额,此后该住房不再受Home计划任何限制。

(五)国内主要城市。梳理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武汉、宁波等国内较早实施经济适用房政策代表城市现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和有关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上市管理实施意见,其对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规定总结如下:

回购价定价方法:一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的,向政府申请回购,回购价按照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或按原购房价格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确定,或按原购房价格确定;二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上市出售的,政府优先回购,回购价待定;三是另购其他住房的,政府回购原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价为原购房价。

上市补价定价方法:一是北京按原购房价格和上市出售价格价差的70%补交土地收益等价款;二是上海从转让总价款中按原购房时享受的折扣比例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三是武汉上市补价待定;四是杭州按上市销售价与原购房价差价的55%交纳土地收益等价款;五是宁波按上市计税售价与原购房价差价的50%缴纳土地收益等价款。

二、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上市参考定价方法

在我国现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框架下,参考以上国内外典型国家、地区、城市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结合我国实际,对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提出以下参考方法:

(一)回购价参考定价方法

1、对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不满5年,因各种原因确需转让的,向政府申请回购,回购价可考虑按原购房价格、回购时市值扣除原购房时获得的折扣、原购房价格及同期银行存款利息、原价格并考虑折旧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确定。

2、对于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上市出售的,政府优先回购,回购价=现市价×(原市价-原购买价)/原市价。

3、对于另购其他住房的,政府回购原经济适用住房,回购价=原购买价。

(二)上市补价参考定价方法。购房人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申请上市转让或取得经济适用房完全产权的,须向政府交纳一定比例的土地收益等价款。政府相关部门可参考以下几种补价方法收缴土地收益等价款:

1、土地收益等价款=现市价×(原市价-原购买价)/原市价。

2、土地收益等价款=(现市价-原购买价)×(原市价-原购买价)/原市价。

3、土地收益等价款=(现市价-原市价)×(原市价-原购买价)/原市价。

说明:第一,以上三种补价方法的差异在于补价基数的选取不同,政府可酌情考虑选用其中一种算法;第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价格低于政府有关部门公布的同地段房屋状况基本相似的普通商品住房价格(以下简称指导价格)的,应按指导价格计算差价。买卖双房对指导价格有异议的,可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估价机构对房产价格进行评估,所需评估费用由委托方承担。

三、结语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住房保障工作的成效。完善经济适用房退出机制,制定合理的回购价和上市补价方法,对严把退出关,控制经济适用房投机谋利行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我国现行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框架下,参考国内外典型国家、地区和城市经济适用房回购、上市定价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经济适用房回购价和上市补价参考定价方法,供相关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等.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eB/oL].2007.11.19

[2]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eB/oL].2008.4.21.

[3]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试行办法[eB/oL].2009.6.24.

[4]深圳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深圳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暂行办法[eB/oL].2008.1.18.

[5]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eB/oL].2009.11.27.

[6]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杭州市区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和回购管理的实施意见(试行)[eB/oL].2013.8.15.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5

【关键词】电网;规划;负荷预测;变电站规划;经济分析

1.前言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城市是电力系统的主要负荷中心,而城市电网作为国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是否得当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发展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而运作是否良好取决于其规划是否科学,是否经济合理。为此, 本文对城市电网规划的整个流程进行归纳总结,从城网规划流程中的负荷预测、变电站规划以及电网规划方案技术经济评价、可靠性评价方面进行研究, 最终形成一套城网规划的综合规划方法。

2.负荷预测

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对配电网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从全局和分类2方面对供电总负荷进行预测;其次,进行空间负荷预测得到各小区负荷;最后,多种预测结果相互校验、修正。

2.1全局预测

全局负荷预测是对全地区总的负荷需求量进行全面宏观预测,了解规划地区总的负荷发展水平,以便确定规划年的输配电系统所需要的设备容量。

全局负荷预测时需要将这个地区的一般负荷和大用户负荷分别进行预测。一般负荷作为自然增长负荷,采用回归分析法预测规划年的电量和负荷的大小。把大用户作为点负荷来处理,通过该地区的国民经济数据得到各大用户的用电量,再考察在规划年大用户是否有扩建或停产等情况。全局负荷预测得到的结果可以采用弹性系数法相互进行校核。

2.2分区负荷预测

分区负荷预测法分别对供电区内每个分块(分区)的用电量和负荷进行局部预测,以便确定变电所的合理分布。在分区的基础上,分区负荷预测采用与全局负荷预测相似的方法,即将一般负荷和大用户负荷分开进行预测。然后,将各个分区的负荷预测结果汇总得到总负荷及电量,以与全局负荷预测得到的结果相互进行校核。

2.3空间负荷预测

空间负荷预测是城市配电网规划的基础。空间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分类分区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其主要思想是:先估算各小区的负荷密度,再结合其面积计算各小区负荷。目前,大多数分类分区法对同类小区采用相同的负荷密度,难以将时间发展因素对小区负荷密度的影响考虑全面。

“供电网计算分析辅助决策软件:规划配网负荷预测子系统”()改善了传统的空间负荷预测精度。该软件算法采用基于空区推论的思想把各类小区分为有、无历史负荷数据的老城区和新城区,采用不同的负荷预测思路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中各小区负荷密度之间具有时序性和差异性,更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3.变电站布点及容量优化

3.1概述

变电站规划是配电网规划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未来电网的结构、供电质量、运行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传统的规划方法很难对其进行全面、准确、科学的规划。随着电力系统的不断发展,进行变电站规划时涉及到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因此在规划时要考虑多个目标,而这些目标有时具有不同重要性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指标,因此需要合理地解决各个目标之间的冲突。在选择变电站站址时,经济性指标最优(投资和损耗费用最低)只是众多优化目标之一,必须同时兼顾变电站站址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因素。

本文从科学、实用角度出发,将计算机辅助自动选址与专家经验规划相结合,以此求得经济性指标和地理环境适应性指标综合最优的组合方案,实现多级电网的整体优化。

3.2计算机优化阶段:变电站初始方案自动确定

变电站规划问题可描述为:在负荷分布已知的情况下,以变电站带负荷能力和供电半径为约束条件,以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最小为目标,确定变电站的位置、容量。

3.3专家干预阶段:候选站址综合边界因素评估

采用自动选址功能对变电站进行布点规划很多时候忽略了地理环境及施工环境等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中包含了用地性质、交通状况、施工条件、地质地形等各种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对变电站选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工程实践来看,这种未考虑站址综合外部因素的方法所选出的站址很可能坐落在不适宜建站的区域(如小区附近、街道、繁华区等),进而影响整体方案的可行性。本文考虑了这一情况,在此基础上由有关专家对初始站址方案附近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进行如下关键调整:

(1)在初始规划方案基础上,针对每个不适宜建站的站址,分析其周边环境,给出几个可行的调整位置。

(2)由熟悉规划区域地理状况的专家对各个候选站址的地理属性进行评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获得各个站址的地理属性综合得分值,作为评价站址适应性的指标。

4.城市配电网规划中的估算方法

4.1 10kV线路出线估算

城市各片区的20/10kV线路新建条数n可通过计算目标年所需新增的线路极限输送容量总和与新建线路的极限输送容量之比求得,即:

式中:So为各区现有线路的极限输送总容量,可通过统计现有线路的条数及对应导线型号查表得到;ΔSc为目标年导线改造后增加的极限输送总容量;Sn为目标年该片区所需的线路极限输送总容量;Sl为新建线路选择的典型导线对应的极限输送容量。其中,Sn可表示为

式中:p为空间负荷预测目标年各片区负荷大小;e1为目标年中压线路平均负载率。在城市电网中,为了实现线路间负荷完全转带能力及满足经济负载率要求,e1通常为30%~50%。

4.2配变台数估算

配变分为公用配变和专用配变,第i分区第j规划年新增公用配变台数nij可表示为:

式中:pij为第i分区第j规划年扣除专线负荷后的负荷,kw;pi,j-1为第i分区第j-1规划年扣除专线负荷后的负荷,kw;e1为配变经济负载率;SK为配变平均容量,mVa;cosθ为配电网功率因数;ni0为现状年第i分区的配变总数。

则第i分区第j规划年新增公用配变数nij,1可表示为nij,1=knij(3)

式中k为城市公用配变台数与专用配变台数的比例,与当地的用电性质相关。

5.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规划网络接线模式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及经济性有显著影响。首先由规划人员根据经验导则,利用规划软件提出若干网架方案,然后对各规划方案进行经济技术与可靠性分析,最后经综合分析后提出推荐方案。

5.1规划方案技术比较及电气计算

首先对电网规划方案进行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

潮流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评价网络方案,选择导线和变电所主设备规格,为选用调压装置、无功补偿及其配置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电力系统计算分析(如短路计算)提供原始数据。在进行潮流计算时,规划人员要综合考虑电网的各种运行方式,如高峰负荷和低谷负荷方式,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方式,事故运行方式和各种特殊运行方式。在大负荷方式下计算时,假定各用户均工作在最大负荷条件下,网络运行方式按正常开环运行(使每1个环上分段的负荷尽可能分配均匀)。对于双放射线路而言,为了保证在n-1的条件下线路不过负荷,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线路负荷率应小于0.5。通过计算得出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线路负荷水平情况及不同规划方案的网损情况。

短路计算的目的是为了选用有足够热稳定度和动稳定度的电气设备及载流导体,确定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在电力系统中合理地配置各种继电保护并整定其参数,还可为电网接线和电厂、变电所电气主接线提供比选依据,并为确定送电线路对附近通信线的影响提供计算资料等。规划设计中,短路计算时一般计算今后若干年最大运行方式时三相短路和单相接地短路的零秒短路电流。

5.2 n-1校验原则

为了校验各方案是否满足n-1原则,对各方案全部进行可能的n-1校核分析。对于规划的可行方案应满足n-1原则,即系统中任何1条线路故障或高压变电站1台主变停运时,通过倒闸操作能够实现负荷转移,及时恢复供电。经过n-1状态的计算,线路的负荷率不能超过100%,而且线路的电压损失不能超过3%。

5.3投资效益分析比较

投资效益分析可从静态与动态2方面进行。静态投资效益分析忽略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主要是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总投资来确定项目的经济性优劣。其缺点在于可能导致项目建设初期经济性占优,但在以后逐年运行中出现电网运行费用过高,使得在项目整个寿命期内经济性不佳的情形。

动态投资效益分析法有效考虑了时间价值,引入了动态回收期、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经济指标,使得项目间的经济分析更加准确、有效、合理。

5.4规划流程

通过对各方案进行以上多方面指标的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一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占优的电网规划方案。

基于综合边界条件的电网规划新方法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基于综合边界条件的电网规划方法流程

6.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电网规划中,如果只是靠经验法或“直观法”的做法是不够科学的。为了优化电网系统结构,做好电网规划工作,就必须通过技术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双重分析,才能最终确定规划方案,才能为我们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6

近日,烟台市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不突破省编办核准的编制使用限额的基础上,对机关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考录工作人员用编数额进行了分解细化与合理配置。全市2013年度机关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考录用编405名和71名,分别较省编办核准数额减少114名和15名。工作中,主要是坚持了四个原则、突出了四个重点、加强了两方面的协调:

一、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控制总量、留有余地的原则。招考录用工作人员,一律在省编办核准的用编数额内进行,并实行从严管理。即使是空编较多的县市区,也不允许一次性用完核准使用的编制,而是综合考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员年龄结构等因素,逐年补充工作人员。细化分解后,县级机关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的用编数额比省编办核定数额减少了126个。二是服务大局、保证重点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有限的编制资源向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基层一线倾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员编制支持。三是着眼长远、服从改革的原则。凡是职能弱化、人员结构不合理、面临体制机制调整的部门、单位,一律不安排使用编制。四是严肃纪律、严格把关的原则。凡是超编满编的部门、单位,不安排使用编制。

二、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优先满足经济发展重点部门的用编需求。全市党政群机关招考用编计划中,有44%用于市县两级发改、国土、规划、住建、海洋渔业、商务等经济发展重点部门。二是着重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服务。全市党政群机关和参照管理事业单位招考用编计划中,45%用于鼓励食品药品监督、医疗卫生、文化、宣传、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旅游、水利等部门考录优秀人才。三是支持社会管理综合部门考录高层次人才。全市政法系统考录用编113名,占市县两级机关考录用编计划的53%。四是注重充实基层一线力量。全市乡镇机关共考录190名优秀年轻工作人员,将有效缓解基层部门任务重、人员少、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三、加强两方面沟通协调。一方面,为妥善解决省有关部门下达的部分部门和单位招考计划多于编制使用计划的问题,与市人社局进行了反复协商对接,最终确定这些部门、单位的招考计划,严格按照省编办核准的数额进行调整,强化了编制使用计划的权威性。另一方面,针对政法系统编制一直比较紧张的情况,与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进行了沟通,按照适度控制、留有余地的原则,结合市县两级政法系统工作实际,对公检法司的考录用编数额进行了合理分配。全市政法系统的考录用编计划较省编办核准数额减少了43名。作者单位:烟台市编办e:ZLH

关键词:编制管理编制使用限额编制效益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7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发改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战略目标,认真履职,从发改工作职能出发,认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做好综合经济工作,当好县委和政府参谋助手。一是起草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和“十二五”规划目标,合理确定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等各项指标,编制完成《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并经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对指导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牵头草拟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考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服务业增加值GDp比重等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发展。年初,组织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到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及企业调查了解2014年经济新增长亮点、固定资产投资重大支撑项目、项目储备等情况,关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给予指导。重点负责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会同统计部门制定《投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指导乡镇完成好投资增长目标,通过加大上下沟通对接力度,力争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保六争五”的发展目标。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09亿元,增长35.8%,增幅居全市第3位。同时,强化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经济运行情况,定期向县人大汇报计划执行情况。二是精心编制专项规划。省委省政府已原则同意将县列入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现已编制完成《县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构建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修改稿)和《省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初稿)。同时,积极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有关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制定《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全力编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反映群众意愿的发展蓝图。三是协助完成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完成了《市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阶段性评估报告》,已通过市环保局对我县的复核验收。四是扎实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各项工作。牵头完成“促改革调结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自查工作并上报市级部门,牵头综合惠及类政策推动落实工作,并在县电视台做了《关于贯彻落实省发改委支持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快发展十五项举措》政策解读。

(二)大力实施项目带动,促进我县经济加快发展。我局不断强化干部队伍的项目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把争取发展和项目资金支持,作为发改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抢抓机遇、夯实基础和提升长远竞争力的根本举措。一是不断完善项目储备库。根据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项目储备任务要求,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调研,认真挖掘、筛选项目申报进入市级储备库,截止8月31日,共收集交通、能源、工业、农业、社会事业、创意产业等市级储备项目64项,总投资323亿元。牵头落实汇总县为民办实事项目44个,五大重点行动计划项目247个,全县比照享受苏区项目251个。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根据省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申请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报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由局领导班子和业务股室干部分成两队,深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政策解读和项目对接,指导乡镇和县直有关单位做好项目的生成、储备和对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进入省市国家盘子,努力推动我县发展项目化。目前,牵头交通、经贸、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收集整理了“六大提升工程”有关项目165个,合计总投资100.58亿元(不含高铁、高速公路及小型堆核电项目)。三是精心策划包装项目。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策划包装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三类合计56个项目,估算总投资224.67亿元,其中挤入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13个;列入省政府会议研究通过的全省重大建设项目17个。四是申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项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市申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试验区项目策划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局牵头筛选汇总申报全县军民融合发展项目135个,总投资266亿元。五是做好项目建设用地摸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牵头对全县2014年建设项目用地、用林及资金需求等要素保障进行摸底,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六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截止10月底,经发改渠道争取的项目资金达6630.3万元。

(三)主动作为,认真做好服务工作。一是努力构建便捷的投资审批平台。今年市委、市政府下放三批涉及发改局审批事项,审批权下放后,我局着重从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主动承接,主动作为,在实施过程中及时与上级发改部门进行沟通;二是加强学习,并对相关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三是进一步明确审批事项并及时授权窗口审批;四是完善窗口告知单的内容,一次告知到位;五是梳理并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同时加强对社会风险评估的把关和督促检查项目安全生产工作。所有审批项目均已授权到窗口审批。截止10月底,已审批(核准、备案)项目75个。二是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确保投资较快增长,保持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日常工作中着重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研跟踪和协调服务,利用重点项目协调会、政银企对接会及经济形势分析会等形式,定期向县主要领导汇报重点项目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努力促使项目早日建成,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年度我县列入省、市级在建重点项目21个,总投资59.8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6.50亿元,比2013年增加6.53亿元,增幅65.33%。统计到10月份,全县已完成完成投资19.75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19.7%。据此进度及往年完成情况,预计全年能完成投资计划的140%,完成投资23.1亿元。三是加大项目建设监督管理力度。加强规范管理,严把政策关,认真按照有关规定对审批项目进行事前公告和事后公示,同时严格执行审批、核准、备案的相关规定。会同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深入项目工程点,了解项目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资金使用和廉政建设等情况,强化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取得预期效果。四是认真做好项目对接工作。积极参加第十二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充分利用“6.18”平台为我县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2014年我县共征集各种技术需求25项;开展4场对接活动;完成新对接合同项目50项;收集了10张以上高质量,画面清晰的城市形象照片、旅游景点照片,作为“宣传城市形象为主”的馆布馆题材;推荐省祥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碳纤维调温护具为馆参展展品;邀请保加利亚索菲亚科斯廷布罗德研究院、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6位国内外专家参会;收集并向企业适合我县产业发展的“中国农业大学”项目成果100项;争取到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项目3个,合计105万元。五是加强企业上市服务工作。乡下厨房食品有限公司、圣阳白水洋旅游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列入省、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乡下厨房食品有限公司和高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快改制上市步伐。目前白水农夫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进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审核阶段。

(四)创新理念,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一是创新工作理念。在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局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关键主题,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工作理念,在当好参谋助手、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乡(镇)、县直机关、企事业部门在争取项目、审批项目和建设项目服务,力争做到项目生成一个,落地开花一个。二是转变工作作风。要求局全体干部按照“一线工作法”的要求主动下基层服务,班子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要不定期到企业、乡镇一线摸底,了解他们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和有关信息。同时,加强与财政、公检法司、经贸、旅游、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建设、水利、林业等全县项目有关单位的沟通协作,共同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此外,我局对上级督办件和上级领导交办事项进行定期检查、强化督察,做到件件抓落实,事事有反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五)真抓实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局高度重视,把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摆上局重要的议事日程,迅速行动,全局动员,周密部署各项活动安排,坚持领导带头、坚持开门搞活动、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查摆“”问题、坚持边学边改、坚持学习教育贯彻始终、坚持实际,狠抓自选动作,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并于11月7日召开总结大会。今后,我局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着力增强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为的发改事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六)持之以恒,推动发改文明建设工作。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强化党风、党纪、党性教育和廉政警示教育,坚持反腐倡廉,按照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的要求,着重做好惩防体系的各项工作任务,层层抓好落实。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廉政责任明确、廉政内容公开、廉政措施落实。党员干部按照“四大纪律、八项注意、五个不许”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和《廉政准则》的有关规定,从思想作风和工作措施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加强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将确定的整改主题切实整改到位。2、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发改局作为全县经济发展改革的先行部门,带头做好文明创建工作至关重要。我局正认真筹备创建新一届市级文明单位。3、认真完成其他工作任务。综治、计生、拥军、挂点帮扶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实效。

二、存在的困难和要求

1、鉴于发改局现有班子成员年龄老化严重(平均年龄51岁),请县委在人事安排上给予重视;

2、发改部门是综合业务性强的政府工作部门,服务一线、项目跟踪、争取资金等各项工作任务重。现发改局人员紧缺,且结构失衡,特别是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业务骨干只有2人)。请县委在干部的安排上给予厚爱。

三、2015年工作计划

2015年,我们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在上级发改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明确工作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发改的工作职能,为实现“县强、民富、生态美”的新提供可靠的项目支撑。主要做到:

1、继续做好县委、县政府参谋助手工作

2、认真做好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3、积极推动“6.18”项目成果转化;

4、努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

5、主动服务项目申报及跟踪落实;

6、牵头编制完成“十三五”规划纲要;

7、大力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活动,为争创第十三届市级文明单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8、狠抓党风廉政工作,进一步提高民主管理、科学决策水平;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8

项目最大—最优化途径最小—最大约束途径经济指标目标:追求经济效益,使社会总效

益与社会总成本之差值达到最大

方法:各类经济学优化方法目标:避免很高的社会成本

方法:包括最低安全指标(SafeminiumuStandards)、可持续限制(SustainableConstraints)、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principles)、发展阈限(Developmentthreshold)等生态指标目标:追求生态适宜性和最佳关系

方法:生态适宜性分析目标:避免生态的不可逆恶化

方法:包括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顶极环境阈限(Ultimateenvironmentalthresholds)等

策略选择

可能性一十的社会损失可能性二时的社会损失最大社会损失

(可能性一可能性二比较)建坝oYY根据SmS不建坝XX-YX3.1.2发展阈限概念

发展阈限的概念自malisz在60年代提出后进一步由Kozlowski等人发展完善[17~19]。该分析方法最早用于城市规划,特别是居民区的规划,是针对开发过程中受到的客观环境制约这一现象提出的。这些限制导致开发过程的间断,表现为开发速度的减缓,甚至停顿。克服这些制约需要额外的成本,即阈值成本,俗称“门槛费”。这些“门槛费”通常很高,它们不仅仅是一般投资费用,同时也是社会和生态代价。

在某一地域内的一系列阈限中,有一些是关键阈限,比其它阈限强加给开发过程的限制要大得多。克服这些关键阈限面临异常的困难,需要异常高的额外成本,并有可能为开发战略的形成起关键作用。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无法克服或只能通过换取地理环境的不可逆转的损失来克服的阈限,被称为顶级(或边界)阈限。这些阈限标志着城市发展和土地开发的“最终”位置、规模、类型和时间限制[18]。

阈限分析方法有几方面的局限性。首先,它基本上是一种定量化方法,多种开发方案都折算成单一的衡量指标,即阈限费用。尽管该方法声称也考虑社会和生态效益,实际上它只落实到经济成本问题。在房地产开发方案中,效益指标由每一种开发方案中的阈限费用除以住房单元数来求得。其次,阈限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也非常局限,主要只适用于住宅区的开发,而对其城市发展问题只起到间接的参考作用。

3.2生态约束途径

3.2.1承载力

承载力(CarryingCapacity,即CC)是用以限制发展的一个最常用概念。CC最早在生态学中用以衡量某一特定地域维持某一物种最大个体数目的潜力[20],现在则广泛用于说明环境或生态系统承受发展和特定活动能力的限度。它被定义为“一个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21]。CC意味着我们应该在对环境造成的总的冲击与我们所估计的地球环境承受能力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因为尽管我们知道环境存在着某种顶极的界限,但我们并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会越过这种界限。

正象可持续性概念一样,承载力也是非常难以定义的。它必须同时考虑资源、基础设施和生产活动,另外还要考虑社会对生活质量的偏好。在区域环境规划和管理中,CC一般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22]:①生产过程赖以进行的资源;②人们对生活水平的期望,包括物质需求和服务需求;③生产原材料和生活用品分配方式及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④环境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的同化能力。

CC概念应用较多的是自然公园游人容量的控制[23、24]。在这些应用中,承载力的定义包含两层意义:一是社会承载力,涉及到游人对其体验的满意程度;二是自然承载力,它与自然本身的环境和生物过程有关,并与自然地的保护相联系。前者可以根据对公园使用者的抽样调查来确定;而后者则通过某些方法来测定,如简单的专家评定,复杂的模拟、遥感技术和长期的定点观察。只有当CC能真正被定义之后,其在环境与发展中的应用才有意义。然而,定义CC的方法远未成熟,定义CC必须依赖于建立某些限制因素与增长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而这种关系是很难确定的,这正是CC研究很难有成效的主要原因[25]。CC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某一地域的内在的某种数值,环境能承受的冲击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环境管理者对环境维护的目标,所以,有多少观点就可能有多少种承载力的定义。因此,Hardin[26]提出了文化承载力(CulturalCarryingCapacity)的概念。

3.2.2顶极环境阈限

顶极环境阈限(Ultimateenvironmentalthresholds简称Uets)是上述城市与经济发展规划中的阈限分析方法的最新发展和延伸,用以讨论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及其对发展的种种限制。在自然资源与环境强加在发展过程的阈限中,有一些限制是绝对的、最终的,即顶极阈限。Kozlowski对Uets的定义是“一种压力极限,超过这一极限,特定的生态系统将难以回复到原有的条件和平衡。某种旅游或其它开发活动一旦超越这种极限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生态系统或其重要局部的不可逆的破坏”[18]。

Uets是开发过程的最终环境边界,它们在为开发过程确定生态上健康的“答案空间”(SolutionSpace)上有关键的意义,每一层次的规划都在这种“答案空间”中寻求开发的途径和方案。这种“答案空间”被认为是对定义“承载力”的一个贡献。规划应在保护自然的同时指导甚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矛盾可以通过把规划过程分解成两个相互独立的阶段来解决:即限制性的和促进性的[19]。在限制性阶段中,优先权应归于生态和资源的保护,而在促进阶段中,规划应注重在“答案空间”中探索各种开发的可能性方案,而这些可能性方案的边界是由规划的限制阶段所决定的。

Uets从环境的4个方面来定义“答案空间”:地域边界、定性边界、定量边界和时间性边界,由此来确定特定开发项目的区位、规模、类型和时间。可以通过分析开发活动形式与自然资源的关系并结合对主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来确定Uets,这种环境评价包括下列各方面:①特有度(DegreesofUniqueness),即一种环境元素或成分在某一空间范围内出现的频度;②变异度(Degreesoftransformation),即环境元素或成分偏离原先自然状态的程度;③耐受度(DegreesofResistance),即忍耐不良冲击的能力和受破坏后的自我恢复能力;④生物学价值(BiologicalSignificance)。

Uets方法虽有许多启发意义,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其中的一个重要局限是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Uets的定义基于对发展形式与其对环境冲击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对环境因素的评价。但这种分析和评价所依赖的信息通常是不易得到的。Uets方法的主要目标是为开发规划定义一个生态上健康的“答案空间”。超过这一空间,自然资源的保护应具有优先权。但当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其它物种的生存同样面临着威胁时,Uets方法就显得无能为力。也就是说,当人类生存的“答案空间”与物种生存的“答案空间”重叠并相互排斥时,谁应有优先权呢?这是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与资源规划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Uets方法最早从旅游开发活动中总结出来。在那种情况下,人类生存不是一个问题,而且,旅游活动带来的生态破坏相对来说较易解决。但在其它情况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应用Uets有许多因难。

3.3安全格局途径

在分析以上各种可持续规划途径,比较其利弊的基础上,笔者曾提出安全格局(Securitypattern,简称Sp)概念[27~29]。与城市和经济发展过程的阈限一样,生态过程也存在着一系列阈限或安全层次,但是这些阈限对整体生态过程和环境来说都不是顶极的或是绝对的。它们是维护与控制生态过程的关键性的量或时空格局,如生物保护中体现在不同安全水平上的保护对象的种群数量、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距离等阈限[30~33]。与这些生态阈限相对应,景观中存在着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构成某种潜在空间格局。这种格局被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它们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样,景观中也存在对维持其它过程起关键作用的安全格局[1],包括:农业安全格局,它由农田保护地的面积、保护地的数目以及与保护地之间的关系等构成,并与人口和社会安全水平相对应,使农业生产过程得以维持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视觉安全格局,它们由对视知觉有关键影响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所构成,使环境的视知觉过程得以维护在某一水平上;文化安全格局,它们由对乡土文化有关键影响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所构成,使地方精神与乡土文化过程得以维护,等等。

基于安全格局的定义、识别和应用的规划方法称为安全格局途径。安全格局途径认为生态过程和其它过程对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冲击的忍受能力是有阈限的,但不承认最终边界的存在。同样,经济发展过程对环境与资源的依赖也是不均匀的,或是阶梯状的。安全格局是各方利益代表为维护各种过程进行辩护和交易的有效战略,它在尽量避免牺牲他人利益的同时,努力使自身利益得到最有效的维护。不论最终的发展与环境规划决策和共识在哪一种安全水平上达成,安全格局途径都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相应的安全水平上达到高效。同时,安全格局把对应于不同安全水平的阈限值转变为具体的空间维量,成为可操作的城市规划、景观规划、环境及生态规划设计的语言,因此具有可操性。作为一种新的规划方法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安全是有等级层次的和相对的,不同水平上的安全格局可以使生态或其它过程维护在不同的健康和安全水平上。

(2)安全格局可以根据过程的动态和趋势来定义,而过程的动态和趋势是可以通过趋势表面来表达的。所以,根据趋势表面的空间特性可以判别对控制过程具有战略意义的局部、点和空间联系,即安全格局。

(3)多层次的安全格局是维护生态或其它过程的层层防线,为规划和决策过程提供辩护依据,为环境和发展提供可操作的空间战略。

4讨论

作为总结,可以作以下几点讨论:

(1)无论是以经济最优或是以生态最适为目标的可持续规划都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规划不可能是绝对的、唯一的,既非经济决定论的,也非环境决定论的。规划是多样化的、可替代的和可选择的,即规划应是可辩护的。

(2)环境会对发展强加某种“最终”的或是“绝对”的限制,对此规划必须遵循。但是,这种限制或边界是很难定义的,或是难以接受的,它在规划中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3)在规划所依赖的许多经典概念和模式受到怀疑和摒弃之后,规划方法论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探讨和发展面向21世纪的可持续环境与发展规划的新概念和模式,使可持续规划更为有效。安全格局途径正是在这一方面的一个尝试,它是否具有生命力还有赖于广泛的实践检验。转贴于参考文献

1YUKong-jian.SecuritypatternsinLandscapeplanning:withaCaseinSouthChina.Doctoralthesis,Har-vardUniversity,1995

2VonnewmannJ,morgensterno.theoryofGamesandeconomicBehavior.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1947

3LuceRD,RaiffaH.GamesandDecisions:introductionandCriticalSurvey.newYork:Johnwilley&Sonsinc,1957

4FoyG.economicsustainabilityandthepreservationofenvironmentalassets.environmentalmanagement,1990,14(6):771-778

5pearceDw.thegreatenvironmentalvaluesdebate.environmentplanning,1994,26:1329-1338

6mcHargi.Designwithnature(l992edition).newYork:Johnwiley&Sonsinc,1969

7mcHargi.Humanecologicalplanningatpennsylvania.Landscapeplanning,1981(8):109-120

8LittonRBJr,Kieigerm.(aReviewon)Designwithnature.Journaloftheamericaninstituteofplanners,1971,37(1):50-52

9Faludia.aDecision-centeredViewofenvironmentalplanning.pergamonpress,1987

10alexandereR.approachestoplanning:introducingCurrentplanningtheories,Conceptsandissues.GordonandBreachSciencepublishers,1986

11Davidoffp.advocacyandpluralisminplanning.Journaloftheamericaninstituteofplanners,1965,31:331-338

12SimonHa.modelsofman,SocialandRational.newYork:wiley,1957

13pearceDw.anincompatibilityinplanningforasteadystateandplanningformaximumeconomicwelfare.environmentandplanning,1973,5:267-271

14Ciriacy-wantrupSV.ResourceConservation:economicsandpolicies.Berkeley,1968

15BishopRC.endangeredspeciesanduncertainty:theeconomicsofasafeminimumstandard.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78,60:10-18

16perringsC.Reservedrationalityandtheprecautionaryprinciple:technologicalchange,timeanduncertain-tyinenvironmentaldecisionmaking.ecologicaleconomics:theScienceandmanagementofSustainability.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1.154-166

17UnitednationsthresholdanalysisHandbook.newYork: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Un,1977

18KozlowskiJ.thresholdapproachinUrban,Regionalandenvironmentalplanning:theoryandpractice.St.Lucia,(Queenland,australia):UniversityofQueenlandpress,1986

19KozlowskiJ,HillG.towardsplann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GuidefortheUltimateenvironmen-talthreshold(Uet)method.Vermont(USa):avebery,asggatepublishingCompany,1993

20dumep.Fundamentalsofecology.Saunders:philadelphia,pa,1971

21iUCn/Unep/wwF.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Switzerland:Gland,1991

22BishopaB,FullertonHHetal.CarryingCapacityinRegionalenvironmentalmanagement.washingtonD.C:offic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1974

23HeldRB,BricklerSetal.aStudytoDevelopCriteriaforDetermining.theCarryingCapacityofareaswithinthenationalparkSystem.DepartmentofRecreationandwatershedResources,ColoradoStateUniversity,1969

24KussFR,morganJm.estimatingthephysicalcarryingcapacityofrecreationareas:acasestudyfortheapplicationof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80,35(2):87-89

25otolanoL.environmentalplanningandDecisionmaking.newYork:Johnwiley&Sons,1984

26HardinG.Culturalcarryingcapacity:abiologicalapproachtohumanproblem.Bioscience,1986,36:599-606

27YUKong-ji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inlandscapeandGiSapplication.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s,1995,1(2):1-17

28YUKong-jian.Securitypatternsandsurfacemodelinlandscapeplanning.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6,36(5):1-17

29YUKong-jian.ecologists,farmers,tourists-GiSsupportplanningofRedStonepark,China.in:Cragliam,CouclelisH.GeographicinformationResearch:Bridgingtheatlantics.tayor&Francis,1997,480-494

30macarthurRH,wilsoneo.thetheoryofislandBiogeography.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7

31HarrisLD.theFragmentedForest:islandBiogeographytheoryandpreservationofBioticDiversit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4

32FrankeloH,Souleme.Conservationandevolu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1

33FormanRtt.Landmosaics:theecologyofLandscapesandRegions.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5instituteofplanners,1965,31:331-338

12SimonHa.modelsofman,SocialandRational.newYork:wiley,1957

13pearceDw.anincompatibilityinplanningforasteadystateandplanningformaximumeconomicwelfare.environmentandplanning,1973,5:267-271

14Ciriacy-wantrupSV.ResourceConservation:economicsandpolicies.Berkeley,1968

15BishopRC.endangeredspeciesanduncertainty:theeconomicsofasafeminimumstandard.americanJournalofagriculturaleconomics,1978,60:10-18

16perringsC.Reservedrationalityandtheprecautionaryprinciple:technologicalchange,timeanduncertain-tyinenvironmentaldecisionmaking.ecologicaleconomics:theScienceandmanagementofSustainability.newYork: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91.154-166

17UnitednationsthresholdanalysisHandbook.newYork:DepartmentofeconomicandSocialaffairs,Un,1977

18KozlowskiJ.thresholdapproachinUrban,Regionalandenvironmentalplanning:theoryandpractice.St.Lucia,(Queenland,australia):UniversityofQueenlandpress,1986

19KozlowskiJ,HillG.towardsplanning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aGuidefortheUltimateenvironmen-talthreshold(Uet)method.Vermont(USa):avebery,asggatepublishingCompany,1993

20dumep.Fundamentalsofecology.Saunders:philadelphia,pa,1971

21iUCn/Unep/wwF.Caringfortheearth—aStrategyforSustainableLiving.Switzerland:Gland,1991

22BishopaB,FullertonHHetal.CarryingCapacityinRegionalenvironmentalmanagement.washingtonD.C:officeofResearchandDevelopment,U.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1974

23HeldRB,BricklerSetal.aStudytoDevelopCriteriaforDetermining.theCarryingCapacityofareaswithinthenationalparkSystem.DepartmentofRecreationandwatershedResources,ColoradoStateUniversity,1969

24KussFR,morganJm.estimatingthephysicalcarryingcapacityofrecreationareas:acasestudyfortheapplicationofuniversalsoillossequation.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80,35(2):87-89

25otolanoL.environmentalplanningandDecisionmaking.newYork:Johnwiley&Sons,1984

26HardinG.Culturalcarryingcapacity:abiologicalapproachtohumanproblem.Bioscience,1986,36:599-606

27YUKong-jian.ecologicalsecuritypatternsinlandscapeandGiSapplication.GeographicalinformationSciences,1995,1(2):1-17

28YUKong-jian.Securitypatternsandsurfacemodelinlandscapeplanning.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1996,36(5):1-17

29YUKong-jian.ecologists,farmers,tourists-GiSsupportplanningofRedStonepark,China.in:Cragliam,CouclelisH.GeographicinformationResearch:Bridgingtheatlantics.tayor&Francis,1997,480-494

30macarthurRH,wilsoneo.thetheoryofislandBiogeography.princeton:princetonUniversitypress,1967

31HarrisLD.theFragmentedForest:islandBiogeographytheoryandpreservationofBioticDiversity.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84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9

一、职能调整

(一)划出职能

1、全县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和归口国有转制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指导和服务职能。

2、对供电公司和用电企业的行政执法职能。

3、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停撤企业办公室的行政职能。

4、原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内设的事业单位**县培训中心的行政职能。

(二)划入职能

1、原县环保局承担的拟定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职能。

2、原县体改办承担的综合经济体制改革职能。

(三)转变职能

1、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上来。进一步缩小投资审批范围,对企业使用非政府投资建设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重大项目和非限制类项目逐步实行登记、备案制。对必须经行政审批的投资项目,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程序。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的评价制度和监督机制,完善投资审批责任制。

2、强化区域经济调节中的总体指导和综合协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重大问题的研究,综合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局性工作。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3、切实减少行政审批和对经济活动的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发展战略、规划和区域政策的研究、制订和督促实施。

二、主要职责

根据以上职能调整,**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研究制订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增长方式、结构调整和人口控制、劳动就业等调控目标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协调和指导全县的发展规划制订和实施。

(二)做好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总量平衡以及经济结构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搞好生产力布局和资源开发、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县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负责国民经济运行的预测、监测和发展趋势分析,综合运用投资、财税、信贷、价格、地方储备等经济手段,逐步建立健全对全县经济的调节机制,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施。

(四)负责全县经济建设和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制订投融资、计划、价格、招投标等体制改革方案,并组织实施。编制和实施全县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审批或转报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招投标工作。

(五)负责编制全社会建设资金平衡计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全县重点建设项目和重大骨干项目;组织和管理重大建设项目稽查工作。

(六)负责牵头制订全县产业发展规划、重大政策,策划产业结构方案,并有效组织实施。

(七)负责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重大项目的审批或转报,负责生态环境建设和以工代赈项目的审批、转报和组织实施;协调农业农村经济和以工代赈的重大问题。

(八)研究分析市场的供求状况,做好重要商品供求平衡。监控价格总体水平和重要基础性产品价格。指导和监督重要商品的订货、储备、轮换和投放,利用价格杠杆等手段引导和调控市场。

(九)研究社会事业发展战略、布局和重大政策,制订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十)负责全县区域经济合作与经济协作的有关工作。

(十一)指导本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十二)负责管理和指导县物价局、县安监局、县企业发展局、县濑溪河整治公司工作,参与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实施。

(十三)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设4个职能科室:办公室、综合规划科(挂**县重大项目稽查办公室牌子)、固定资产投资科(挂**县重点项目管理办公室牌子)、体制改革科。

四、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县发展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机关行政编制为1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正副科长职数7名,机关后勤服务人员事业编制2名。纪检监察干部按县委有关规定配备。

五、其他事项

计划经济的局限性篇10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建设用地管理,是指国家建设和乡(镇)村集体建设征用、使用集体所有土地或者划拨国有土地的土地管理。

第三条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以下简称市房地局)是本市建设用地管理的主管机关。

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建设用地管理的主管机关。

第四条  本市各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建设用地单位,应当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管理。

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建设用地计划应当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建设用地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城市建设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执行。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由上海市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计委)会同市房地局统一下达。区、县建设用地如确需超过年度建设用地计划的,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执行。

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委会报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时,应当一并报告建设用地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五条  依法征用的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依法使用的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地单位和个人只有使用权。

依法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划拨国有土地或者使用集体所有土地,原土地的所有人和使用人应当服从国家或者乡(镇)村建设的需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土地上取土、挖沙、采石、采矿、建坟、开挖鱼塘和倾倒垃圾、渣土等废弃物。

第二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七条  国家进行经济、文化、国防建设以及兴办社会公共事业,可以依法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划拨国有土地。

第八条  因国家建设需要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凡可以按建设项目集中安排的,由市房地局根据批准的城市规划,组织成片预征或者统一征用。

第九条  列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或者经市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国务院主管部门或者县(区)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按本办法规定的批准权限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中央各部门和外省市在沪单位、军队单位的建设项目,应当在市计委纳入计划后,方可提出建设用地申请。

第十条  市房地局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接到建设用地申请后,需要征询意见的,在7日内发出征询意见单。被征询单位应当在接到征询意见后20日内提出意见;逾期作无意见处理。

市房地局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当在接到建设用地申请或者征询意见后30日内,完成勘测定界,并按本办法规定的批准权限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因国家建设征用或者划拨下列土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市房地局提出申请,由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中央各部门和外省市在沪单位、市属单位、军队单位投资的建设项目用地;

(二)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要地区、重要路段、蔬菜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区、绿地等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

(三)区、县属单位进行旧区、旧镇改造,搬迁中央各部门和外省市在沪单位、市属单位、军队单位所需的易地安置用地;

(四)区、县的建设项目需要使用的其他区、县的土地;

(五)市属国营农场、林场、牧场、渔场和军队所属农场的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将耕地改为非耕地的农业建设用地;

(六)中央各部门和外省市在沪单位、市属单位、军队单位的带征土地;

(七)市人民政府认为应当由市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用地;

(八)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权限以外的土地。

因国家建设征用耕地1000亩以上,征用其他土地2000亩以上的,包括一个建设项目同时征用耕地1000亩以下和其他土地1000亩以上合计为2000亩以上的,由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批准。

第十二条  浦东新区内的建设用地,除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七)项规定外,由浦东新区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三条  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外,对各区、县内的建设用地批准权限作如下规定:

(一)县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为:

1、征用耕地50亩以下的;

2、划拨国有土地50亩以下的;

3、征用其他土地100亩以下的;

4、一个建设项目同时征用耕地、划拨国有土地50亩以下,征用其他土地100亩以下,合计为100亩以下的。

(二)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为:

1、征用耕地30亩以下的;

2、划拨国有土地30亩以下的;

3、征用其他土地60亩以下的;

4、一个建设项目同时征用耕地、划拨国有土地30亩以下,征用其他土地60亩以下,合计为60亩以下的;

5、宝山区人民政府对长兴乡、横沙乡建设用地的批准权限,可以按本条第(一)项规定执行。

(三)除宝山区、闵行区、嘉定区外,其他各区人民政府的批准权限为:

1、征用耕地15亩以下的;

2、划拨国有土地15亩以下的;

3、征用其他土地30亩以下的;

4、一个建设项目同时征用耕地、划拨国有土地15亩以下,征用其他土地30亩以下,合计为30亩以下的。

第十四条  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国家建设用地,应当分别向市房地局和市城市规划管理局备案。

第十五条  经批准的国家建设用地,由市房地局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发给建设用地批准书。用地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用地范围、数量、用途使用。建设项目竣工后,应当在1个月内申报,经检验符合用地规定的,发给土地使用证。

第十六条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使用的土地,应当根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批准,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进度分期申请用地。

第十七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依法通过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国有土地地上建筑物、附着物而取得土地使用权的,由双方当事人凭土地使用证,地上建筑物、附着物产权证明,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以及协议书,按批准权限向市房地局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办理变更用地手续。

依法通过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集体所有土地地上建筑物、附着物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在征得规划管理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同意后,办理房屋交易手续和土地征用手续。

第十八条  土地使用者在原址土地上改变土地用途或者扩大用地面积的,在征得市或者区、县规划管理部门审核许可后,应当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用地批准手续;其中,改变公有房屋使用性质的,还需征得房屋所有人的同意,并经市房地局或者区、县房管部门批准。

前款所称的土地用途,分为工业、农业、住宅、商业、金融、文化教育、道路交通、公益事业、市政设施、公用设施、仓储、绿化、军事、宗教等种类。

第十九条  建设单位因施工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向工程项目用地批准机关同时提出临时用地申请,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建设其他地下工程、进行地质勘探等,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应当按规定的批准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

经批准临时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还应当同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用地协议,并按下列规定给予补偿:

(一)临时使用耕地的,用地单位应当按实际使用期限增加1年给予补偿,补偿标准为该耕地前3年的平均年产值。

(二)临时使用非耕地的,用地单位应当按实际使用期限给予补偿,补偿标准为耕地补偿标准的50%。

(三)造成原使用单位其他损失的,用地单位应当按实际损失给予补偿。

经批准临时使用国有土地的,用地单位应当同原使用单位签订临时用地协议。造成原使用单位损失的,用地单位应当按实际损失给予补偿。

第二十条  临时使用土地的期限不得超过2年。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半永久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终止使用或者使用期满,用地单位应当恢复土地原状并及时归还。

第二十一条  因紧急抢险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但自使用之日起15日内,应当按本办法规定办理申请临时用地或者征用划拨土地手续。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按《上海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费包干使用办法》实行征地费用包干。对征地费用包干协议发生争议时,由市房地局处理。

第二十三条  征用耕地的,由用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征用非耕地的,土地补偿费按耕地补偿费的50%计算。因搬迁安置使用耕地的,按征用耕地标准支付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具体标准,由市房地局会同市农业局制定。

第二十四条  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对征用土地范围内属于集体所有的地上地下建筑物、附着物,应当按实际情况和补偿标准给予补偿;搬迁的给予迁移费。

第二十五条  征用集体所有土地需要搬迁农民或者乡(镇)企业的,应当在建设项目用地审批时,按规定的用地标准同时审批安置用地。需要给予拆迁补偿的,由市房地局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按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划拨国有土地需搬迁原使用单位的,其拆迁安置和补偿按《上海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七条  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和划拨其他农业用地,由用地单位按规定缴纳耕地占用税、菜地建设基金、土地垦复基金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费用。

在撤销被征地单位建制的土地范围内,属规划保留使用的宅基地的,免缴土地垦复基金。

第二十八条  国家建设征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除被征用土地上属于个人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付给本人外,其他由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和安置因土地征用而造成的多余农业人口的生活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

本办法所称的需安置的多余农业人口系指:男性16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女性16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能够就业的劳动力和男性超过55周岁、女性超过45周岁不能就业的养老人员。

需安置的多余农业人口数,按被征用的耕地面积(包括自留地、果园、精养鱼塘等,下同)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单位实际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每人平均占有的实有耕地数计算。

第二十九条  需要安置的劳动力,按照谁用地谁负责安置的原则,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市或者区、县劳动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会同被征地单位、征地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按下列规定安置:

(一)凡已被国营、城镇集体企业录用的合同(制)职工和临时工,经劳动部门审查同意,就地转为该企业职工。工龄自进入该单位之日起连续计算,其安置补助费由征地单位支付。

(二)对个别有生产技能和专长的被征地农民,经本人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向当地劳动部门备案后,可以自谋出路,由征地单位一次性发给安置补助费。征地单位以后不再重新安置。

(三)按本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安置后剩余的劳动力,可以由征地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自行安置,也可以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其从事农、工、副业生产和第三产业,或者委托劳动部门组织培训并推荐安置。

(四)因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重大市政建设项目用地需要安置的劳动力,可以由市劳动局在全市招工计划中优先安排。其中,凡已在规划保留的乡(镇)村办企业、城乡联营企业中工作的,继续留在原企业,征地单位不再另行安置,但应当支付安置补助费。

(五)市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按市人民政府的规定执行。

对暂时难以安置的劳动力,可以由区、县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安排临时工作或者发给生活费进行过渡,直至安置落实为止。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安置的,在12个月内由征地单位发给基本生活费;超过12个月的按待业处理。

第三十条  符合养老条件不能就业的人员,应当给予养老安置。养老金由用地单位一次支付给所在地的劳动服务机构。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经劳动部门批准可以自行负责养老。养老金标准由市劳动局制订。

第三十一条  户口不在被征地农业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口不予安置。

第三十二条  征地中安置的劳动力和养老人员的农业户口,均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三十三条  被征地单位的土地被全部征用的,或者征地后剩余的实际耕地面积按实际农业人口计算不足人均2分的,可以撤销被征地单位建制,但经市人民政府另行批准的除外。撤销被征地单位建制,应当由区、县人民政府提出撤销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在批准土地征用时同时审批。经批准撤销的被征地单位,除劳动力和养老人员按规定进行安置外,其余农业人口的户口均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剩余的土地由征地单位一并带征。

被征地单位在撤销建制时,不得隐瞒土地面积。对查获的隐瞒土地,由国家收回。

第三十四条  撤销被征地单位建制的集体所有财产(含公积金、土地补偿费等),由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土地管理部门和乡(镇)村以及其他有关部门成立财产清理小组,进行财产清理。其中,原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发展生产的投资,应当退还给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如投资部分的帐目难以清理的,可以按公积金的50%返还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余部分随户口转交街道或者城镇,用于组织生产和生活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挪用和私分。

第三十五条  使用国有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一)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

(二)矿场、公路、码头、铁路、机场、水利以及市政工程设施等经主管部门核准报废的;

(三)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2年未使用的;

(四)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第三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六条  乡(镇)村集体建设应当统一规划,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第三十七条  因乡(镇)村集体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其他批准文件)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向区、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用地申请,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八条  因乡(镇)村建设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其批准权限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九条  全民所有制企业、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举办的联营企业,使用市区或者浦东新区规划城市化地区范围以内集体所有土地的,均按照征用土地的规定实行征用;使用市区或者浦东新区规划城市化地区范围以外集体所有土地的,可以实行征用,也可以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协议,将土地使用权作为联营条件,办理使用土地手续。

房地产开发经营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实行征用。

第四十条  村办或者村内农业集体经济组织举办的企业经批准转为乡(镇)、村办企业时,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批准权限重新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第四十一条  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乡(镇)、村企业,应当向被用地单位支付土地补偿费和承担劳动力安置,缴纳耕地占用税、菜地建设基金、土地垦复基金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费用。土地补偿费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补偿费标准的50%计算。

凡已缴纳菜地建设基金的,不再缴纳土地垦复基金。

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乡(镇)、村企业安置的劳动力,由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将被安置人的情况载入用地档案,并分别报送市房地局和区、县劳动部门备案。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时不再另行安置,但其户口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因征地被撤销时,其农业户口可以转为非农业户口。

第四十二条  居民个人建造住宅需要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其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四十三条  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含私营企业,下同)从事非农业生产确需在宅基地以外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的,应当持区、县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关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提出用地申请,由村民代表大会或者乡(镇)农民集体经济组织讨论通过,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规定的批准权限审批。

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从事非农业生产,使用零星空闲的国有土地的,应当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门关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批准文件,向土地所在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查同意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规定的批准权限审批。

经批准使用土地的,须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三十五条对国家建设用地的规定,同时适用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五条  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可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元至15元的罚款;对非法占地单位的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  乡(镇)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责令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可处以非法占用土地每平方米2元至15元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超过批准的用地数量占用土地的,多占的土地按照非法占用土地处理。

不按批准用地范围擅自移位占用土地的,按照非法占用土地处理。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回土地使用权,拆除或者没收在土地上建造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第四十八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该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可以对当事人双方各按非法所得50%以下处以罚款;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  无权批准征用、划拨、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或者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占用土地的,其批准文件无效;非法批准占用的土地按照非法占用土地处理。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或者超越批准权限批准占用土地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对被征地单位在撤销建制时,隐瞒土地面积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者行政处分。

第五十一条  任何单位非法占用被征地单位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责令退赔,并可处以非法占用款额30%以下的罚款;对主管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个人非法占用或者私分的,以贪污论处。

第五十二条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拒不交出土地的,或者临时使用土地期满不归还土地的,责令交还土地,并可处以每平方米土地2元至5元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擅自取土、挖沙、采石、采矿、建坟的,责令限期恢复原状,并可处以每平方米土地1元至3元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用地单位在规定期限内不办理建设用地批准书的,责令限期办理,已经施工的,责令停止施工。

第五十五条  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征用、划拨、使用的土地,原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故意拖延或者拒不交出土地的,责令限期交出土地,并可处以每平方米土地1元至5元的罚款。

第五十六条  罚款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到期不缴纳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