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社会责任理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0:48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1

【关键词】公益广告媒体社会责任

现代意义上的公益广告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我国公益广告出现的时间较晚,1986年由贵阳电视台摄制的《节约用水》是媒体播放的最早的公益广告。之后,中央电视台于1986年10月26开播《广而告之》栏目,揭开了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我国公益广告蓬勃发展,并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媒体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结果。

一、公益广告与“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关系

追根溯源,公益广告是“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物。此理论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是在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批评与改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诞生的一个前提是:自由与责任相伴而生。位于政府之下,拥有特权地位的传媒,在当今社会具有大众传播的重要功能,因此传媒有义务对社会承担责任。①从更深层次看,“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是发端于20世纪初美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上个世纪40年代,工业革命的出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传媒自身的性质。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大众媒介处于垄断地位。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对于国内的各类社会矛盾置若罔闻,这种状况招致了社会各界的批评与不满,广大民众强烈要求传媒积极发挥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由此,“媒体的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从内容上看,“媒体社会责任理论”涉及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媒体除了监督政府、提供娱乐、为经济制度服务、保障个人权利之外还负有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②而公益广告以其特有的内容及公益目的成为大众衡量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一个硬性标准。

公益广告,顾名思义就是“为公共服务的广告”,是由大众传媒的,旨在增进公众对突出问题的了解,影响其对此类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其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解决的广告宣传。③就内容而言,公益广告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而是以倡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向公众传播有益的社会观念、对受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为宗旨。就作用而言,其以短小活泼的形式、司空见惯的主题、发人深省的说道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综上所述,公益广告作为宣传的一种手段,自产生之日起,就成为了社会大众评判媒体社会责任感的一个标准。

二、“媒体社会责任理论”视角下我国的公益广告

从根本上来说,公益广告的宗旨是推动公益思想、公益精神的普及并推动公众的自觉公益行动。④在我国,电视公益广告在整合社会公众力量、弘扬传统美德以及倡导合理的社会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整合社会力量

在突发事件中,通过公益广告,整合社会力量,彰显人文关怀,是媒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如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中央电视台将公益广告当作宣传和战胜“非典”的媒体主战场,制作并播出了近20部抗击“非典”公益广告,引起了电视观众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2008年,面对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地震,媒体再次吹响了承担社会责任的“集结号”,“汶川加油!”“我们永远在一起!”等大量振奋人心的公益广告不断在央视滚动播出,掀起了支援灾区奉献爱心的热潮。“灾难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共度难关”,这样的信念通过公益广告传递给每一位受众,把整个社会的力量凝聚在一起,产生了极大的感召力,激起了全社会携手并肩、互帮互助、共克时艰的责任感。

2、弘扬传统美德

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各种文化的撞击与并存,使得我们优良的文化传统出现某种程度上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媒体有责任重新建立一种适应新时展的道德价值体系,这时候公益广告就充当了进行伦理教育、弘扬传统美德的角色。央视曾经播放过一则有关“孝道”的公益广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广告是这样的:一位年轻的妈妈在临睡前端水给年迈的母亲洗脚,她的举动被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于是在妈妈忙完回屋之后,他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端了一盆水过来要给妈妈洗脚。小男孩儿那天真无邪的表情、端着水摇摇晃晃的身影曾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百善孝为先”。相信看过这则广告的人都会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则广告令人过目不忘,时隔多年,仍为无数人津津乐道,其教化意义不言自明。诸如此类的广告在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传递正确的理想信念,弘扬良好的社会风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倡导合理行为

公益广告本质上是为公众的社会利益服务的,它所宣传的是主流价值观,提倡的是合理的社会行为。它以鲜明的立场,委婉的态度力图将一定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通过一定的创意形式传递给受众,意在教育和引导人们。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诸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交通拥挤等接踵而至。在这种情况下,媒体理应承担起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针对这些问题警示和劝诫性的公益广告。如2005年7月,许多城市出现了水电供应紧张的局面,为了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保持经济良好发展,中央电视台及时地推出以“节约创造价值”为主题的系列公益广告,通过数字明确告诉广大观众:“只要全国空调每调低一度,将节约数十亿度电。”这样的广告意在提醒人们在物质财富不断增加、资源不断枯竭的今天注意节约是很有必要的。⑤

三、我国公益广告的完善与发展

公益广告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从萌芽到繁荣、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但是,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起步较晚,媒体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在运行模式和广告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长期以来我国的公益广告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其独立性和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体现,媒体多是因为行政命令而制作公益广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意识比较差,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我国的公益广告数量不多、质量较差、活力不足,未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另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媒体因为过度重视“市场效益”,而将公益广告作为其塑造形象的手段,属“面子工程”,从而造成公益广告与社会大众脱节,使得公益广告的地位和重要性彰显不够。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机制不完善,媒体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是造成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突破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要从制度和政策法规方面进行完善,明确媒体公益广告的社会责任。首先,政府应加强在制度和政策方面的引导,最大程度地发挥公益广告在社会教育、价值定位及舆论导向方面的作用,政府组织及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多做尝试,充分调动媒体参与制作公益广告的积极性。其次,要通过法律手段建立一定的保障机制。作为“政府的耳目喉舌”的媒介机构的职能之一在于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媒介经营过程中追求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冲突时,媒介机构的法律性质就应决定其必须要以社会效益为先。⑥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在我国,公益广告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要作用。⑦因此,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关乎媒体社会责任的增进,理应引起重视并求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①[美]威尔伯・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北京:新华出版社,1980

②王天定:《谁的责任、向谁负责、负什么责任―――浅议媒体社会责任的概念及特点》[J].《科学经济社会》,2007(2)

③高萍:《公益广告初探》[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④潘泽宏:《公益广告导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⑤孙曲:《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社会效益》,《学习月刊》,2009(9)

⑥禹建强:《中国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J].《新闻与写作》,2008(4)

⑦薄云明:《谈电视公益广告的特点与作用》,《观察与思考》,2007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2

一、西方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背景、原始内涵及局限

我们先来看一下社会责任理论在西方的源起。社会责任理论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的资产阶级理论,它发源于自由主义新闻理论,是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特别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盛行于西方国家的,当时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深深地陷入危机之中,一是新闻媒体一味追逐商业利润或者是出于政治上的私利,滥用新闻自由的现象十分严重,新闻的恶性竞争导致新闻事业丧失了底线,色情、暴力、犯罪等“黄色新闻”大行其道。二是当时随着资本主义事业的发展,新闻事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新闻媒体的所有权趋于垄断,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垄断财团手中,上述种种引起了广大新闻从业者和民众的强烈不满。面对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弊病和危机,传统的自由主义理论无能为力。因此,社会责任理论应运而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1947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R.m.哈钦斯主持的“新闻自由委员会”,发表了一个总报告(题为《自由而负责的新闻事业》)和六个分报告,明确提出了“社会责任理论”,对当时流行的自由主义理论做了重大修正。首先,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主义理论所谓的自由,是消极的自由,媒体只有对社会承担义务、负起责任,才是有实效的积极的自由。它还质疑自由主义理论主张的“观念的自由市场”和“自我校正过程”等观点。社会责任理论认为媒体所有者和公众的利益、需求并不一致,首先应该强调和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其次,它修正了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报刊职能和性质的观点。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纸应该不受政府干涉,强调超然独立,监督政府。而社会责任理论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和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起责任,其自由是有限制的自由,必要时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对新闻传播活动予以管制。

社会责任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公众对现存新闻事业不满和革除弊端、改变现状的愿望,所以它在产生以后流传甚广,并对现实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由于它只是对现行的不足进行查缺补漏而未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因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社会责任理论所批评的“报刊为大商业效劳”、“被广告客户控制”的状况越发严重,为某个经济阶级服务的垄断局面也没有改善,其一再批评的“危害社会道德”的现象更是屡禁不止。

二、中国特色社会责任理论的内涵及要求

中国新闻界一向强调新闻的社会责任。近代以来,王韬、梁启超、郑观应、徐宝璜等,都提出过传媒在沟通、教育、监督政府、向导国民方面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如徐宝璜就曾提出“报纸评论时事之目的,除为民从喉舌代表舆论外,尚应立于社会之前,为社会之导师,指导舆论,以纳人事于轨物焉”[1],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自己成熟的完整的社会责任理论体系。西方的社会责任理论传入中国后虽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西方的新闻事业性质不同,对社会责任有着与西方不同的理解和要求。

随着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革新,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推动变革,中国的新闻管理者、新闻从业者和理论界,对媒体责任的认识也不断地深入。从中国近年来以新华社为代表的媒体一系列的公益报道实践来看,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环境下,社会责任理论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有了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一)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先进文化。新媒体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由原来的传者本位向受者本位转变,传播主体由过去的一元走向多元,线性传播模式被打破,不同的群体和阶层,不管其教育程度、工作及其身份如何,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出自己的声音,网络上信息庞杂、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因此需要媒体承担起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来,努力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改变过去单一的自上而下灌输式模式,在话语表达、报道方式和报道视角上,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粹,努力创造更多的文化精品奉献给受众,传播先进文化。

(二)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在我国,新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党的事业休戚与共。坚持党性原则,就是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服务中心,服从大局,团结群众,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当前的新媒体环境更加开放、便捷、多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媒体尤其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将负向舆论清除出舆论场。

(三)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由于所有制不同、国情不同、所服务的对象不同,中国的媒体更强调对党和人民负责,它既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二者是统一的。这不但是社会主义媒体的性质,也是社会主义媒体的责任,其中心职能是“联系党和人民的桥梁和纽带”。在公益报道中,这一特色也得到了较为明显的体现。

(四)社会效益至上原则。新闻媒体具有商品性和社会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推进,许多媒体纷纷被推入市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非时政报刊则施行转企改制,这样,媒体需要自主经营、自负赢亏,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运营与发展。因此,媒体需要在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上,遵循社会效益至上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媒体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经营、发行和流通领域按市场规律办事,但新闻内容需要保证社会效益至上,尤其在涉及公益报道的问题上,遵循社会效益至上更是毋庸置疑。公益报道彰显媒体的责任,不但可以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实现媒体自身品牌价值的增值,同时通过参与和组织公益报道获得的号召力、影响力,也有助于媒体各项采编、经营联动事业的提升,使得媒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与促进。

(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当前中国虽然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社会道德滑坡等,因此,作为媒体,有责任更多关注弱势群体,把笔头、镜头和视角对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多报道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环境等民生问题。在报道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媒体要有心系百姓的民生情怀。报道中要尊重报道对象的人格和隐私,尤其在涉及慈善类招募捐款的报道中,更要注意保护报道对象的自尊心和隐私。

(六)履行社会监督的责任。我国媒体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承担着社会监督责任,在批评和监督政府及官员腐败乱纪和社会生活阴暗面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对郭美美事件的批评监督,以及对一些明星诈捐的追踪批评报道等。媒体监督对警醒腐败和违法乱纪官员,推动体制的改革和民主进步,肃清社会风气,树立社会典范,发挥着巨大作用。

三、当前媒体在社会责任担当中的实践及现实困境

(一)重视公益活动和公益报道,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科学的公益理念。媒体倡导公益理念是其担当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公益报道,说明媒体越来越自觉地意识到自身在公益事业方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提出了当前环境下,媒体在进行公益报道时,应当注意的十个理念:给予而不是索取,宽容而不是苛责,保护尊严、杜绝揭人隐私,捐赠权高于社会知情权,全民慈善优于富人慈善,高调个性倡导而不是低调倡导,善意压力而不是依赖自发,组织发达而不是个体单干,免税行善而不是竭泽而渔,重税施压而不是道德说教。早期的公益报道是自发的无意识的松散状态,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媒体不仅是公益的倡导者、报道者,而且成为组织者,媒体本身成为公益组织,或者与公益组织联手,或者与致力于公益的企业合作,使得公益报道越来越呈现出组织化、现代化、专业化、科学化的特点,这些报道促进了公益组织的透明与健康发展,推动了公益行业规范发展、传播公益创新、倡导先进公益理念并驱动公益体制进步。与此同时,致力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和从业者也越来越多,专业的公益组织层出不穷,公益体制也逐渐完善,这些民间组织的兴旺发达不仅促进了公益事业的成熟,同时也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展,推动了民主社会的进步。

(二)在“社会责任”这个层面上与国际接轨,展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和媒体形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的经济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与日俱增。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一枝独秀的发展必然招致诸多忌恨和非议,中国等妖魔化中国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政府致力于在国际上塑造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因此,在对外传播中,就要想方设法通过媒体平台,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中国想在世界性媒体里有发言权、话语权,就必须有责任心、有大国情怀,需要在“社会责任”这个层面上与国际接轨。而什么是体现国际化媒体的社会责任呢?当然就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比如“儿童问题”、“粮食问题”、“贫困问题”、“艾滋病问题”、“环境问题”等涉及全球的问题,我国和西方都极为关注,新华社与联合国多家机构合作开展相关活动,并有特色地予以报道,自然会在世界上产生较大影响。所以以社会责任作为理论视点,策划并开展相关公益活动与报道,不但彰显了新华社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化媒体的形象,也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三)在践行社会责任中尚需解决的诸多现实困境。在目前新媒体环境下,一些自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压力,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社会责任理论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媒体通过公益报道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常常使得社会责任理论泛化或者异化,一些公益事件报道显现出行业专业知识不足,媒体人对传统慈善和现代公益理念的理解模糊;不能正确处理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些媒体机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为了追逐商业利润把公益报道作为幌子作秀,作为其创收和谋取私利的手段,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为一些恶意炒作推波助澜,有些媒体为了貌似正义的事业而以虚假的报道博取公众的喝彩。另外,公益监督报道有失平衡,对诈捐和公益贪污的过度关注,有妖魔化公益事业的倾向,危害了公益诚信等等。在公益报道过程中,媒体自由、自律与政府管制之间也存在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责任主体认定以及落实社会责任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考验着社会责任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媒体管理人员和从业者要警惕社会责任在实践中的泛化和异化现象,加强媒体从业者的自律和他律,强化媒体伦理责任约束机制,加强媒体法律和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从业者的新闻专业主义水准和职业道德,在实践和理论上不断使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理论内涵更加丰富,更趋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徐宝璜.新闻学纲要[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1:92.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3

作为新闻媒体,应该怎样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体现她的社会责任呢?

一、深刻认识媒体承担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新闻媒体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简单的信息传播工具。从同志强调“政治家办报”到邓小平同志指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再到同志关于舆论导向与党和人民利益攸关的“祸福论”,还有2008年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党的领导人对媒体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媒体重要作用的认识之深,期望之高。在2009年末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同志又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当今社会对媒体来说,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媒体的生存法则。无论从媒体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媒体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与党和人民的利益关系看,还是从媒体工作的实践看,都可以说明媒体工作是一个社会责任感极强的工作。

媒体的社会责任,首先是传播信息通达民意的责任,同时还有另一层重要意义,就是媒体要把握导向,引领舆论,创造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促进公平正义的良好舆论环境。作为媒体工作者,要始终牢记这个目标,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这样我们才能尽到媒体社会责任的本分。

二、在社会管理创新中,要强化媒体意识,履行神圣职责

(一)加强重点引导,承担历史使命。媒体要根据当地和自身的特点定位,把握舆论引导,履行社会责任,承担历史使命。在思想理论和价值层面上,正确把握,努力在全社会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思想理念,树立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和良好的社会风范;在政策制度方面,针对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利益需求的矛盾,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及时做好解疑释惑,把思想统一到地方的大政方针上来,增强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在传承民族文化,社会公德等方面,全力弘扬民族精神、社会美德,在先进文化的传播中做出积极的贡献。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4

【关键词】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社会责任

大众传播媒介飞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中国社会传播文化的主流媒体,在各个方面都对人民群众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是,目前国内也不乏某些电视传播媒介不顾社会责任而一味地追求轰动效应,虚假新闻泛滥,有的宣扬低俗文化甚至与主流文化道德观相悖的内容。面对这样的现象,媒体工作者应该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媒体责任缺失有哪些表现,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媒介的社会责任感应该如何构建。

新闻媒体传播文化社会责任的缺失

在西方社会,对“社会责任论”的解释是:“一种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修正或限制的理论,同时又称其‘新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西方的社会责任论者强调“自由主义”就是新闻自由不受限制,国家政权完全不能对其进行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消极的自由。同时他们也主张,新闻工作者需要对社会负责,即为了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国家政权需对其进行保护,从这个层面来看,新闻自由是受到一定控制的,是一种积极的自由。同时他们还指出,新闻工作者也要对自身进行调整,使自己成为社会安全和自由的“守护者”和“监督人”。如果其中某个报社或者杂志社没有对社会负担一定的责任,新闻委员会和政府机关必须运用强制手段对它进行“干预”。

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用报告的形式向新闻界提出了许多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大众传播机构应承担作为新闻消息公共传递者的责任(即社会责任)。”

在中国,新闻媒体“社会责任”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加强调对社会承担责任。我国的新闻媒体不仅要遵循国际惯例,同时新闻事业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更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也就是说除新闻的真实性外,电视媒介也应该把那些不利于整个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价值观念拒之门外。

192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装配成功后,电视以“闪电”之速迅速成为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对构建良好的舆论氛围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商业化大潮的汹涌发展,提高收视率几乎成为广大电视媒介应对市场要求的共同追求。在这种利益的追逐下,电视媒介逐渐忽略社会责任,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有:

(一)新闻媒体传播文化出现信誉危机。信誉缺失的危机正在侵蚀着电视媒介。虽然国家相关部门下达了对某些产品在电视购物节目中“禁播”的规定,但在相当多的节目中,这种现象没有减少的趋势,反而愈演愈烈。除此之外,虚假新闻也层出不穷,每年都会有“十大假新闻”新鲜出炉,例如,2008年的“华南虎事件”、“纸馅包子”事件都是典型的例子。其实表面上,这些表现是电视媒介偶然下的媒体失足,但在其背后,是电视媒介公信力即将面临巨大的信任危机。

(二)新闻媒体节目内容低俗、宣扬的价值观念与“主流”相悖。当今社会,舆论工具倾向媚俗,很多电视媒介片面追求利益,单方面迎合某些受众的低层次趣味。例如,从近两年火速走红的相亲节目中,广大受众被某些90后的爱情观“雷”倒了。某些嘉宾的“拜金主义”思想,节目组不加掩饰地对嘉宾“炫富”心理的张扬,让向来含蓄的中国观众大为惊叹。比如,在《非诚勿扰》节目中一位家庭条件一般喜爱骑自行车且没有正规职业的男嘉宾问女嘉宾马诺:“你愿意坐我的自行车逛街吗?”女嘉宾毫不犹豫地说:“我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想坐在单车后座上笑。”受众戏称其为“最雷拜金女”。这样公然地宣传“拜金”、“炫富”的价值观对社会的消极影响可想而知。

(三)新闻媒体的竞争环境混乱。电视等媒体市场仍然没有一个市场准则以保证其公开、公平、公正。某些电视台的广告价位猛涨,同时还存在暗箱操作等问题,使价格的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一些地方电视媒介甚至为了获得受众市场、广告市场、人才市场方面更大的市场份额,不惜“大打出手”、“恶语相向”贬损对手,甚至在不同栏目之间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也互相诽谤,这些行为严重地影响了电视媒介的长远发展,进而加快了媒介生态的恶化。

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对电视媒介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巨大的挑战。电视媒介的社会责任已然成为事实,影响并伤害到了和谐社会舆论的构建。因此,怎样分析原因进而找出解决的方案,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经济利益驱动造成媒体节目内容低俗。据数据显示,目前国内一般家庭搜索到的电视频道大概有几十个。在众多强势媒体的挤压下,地方电视台可以说生存的空间异常狭小。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减少了对地方电视媒介的资金和人力支持,窘迫的境地使某些电视媒介包袱沉重。那么应怎样提高经济效益呢?追求轰动效应以提高收视率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境地下,他们早已忘记社会责任为何物。

(二)经营方式的落后僵化。某些电视媒介在实践过程中已经习惯了“官管官办”的模式,被迫进入市场。制定的战略发展没有根据时代的需要进行调整。在具体的运作上思路陈腐落后,不懂得化解和防范风险。总的来说,地方电视媒介在媒介运营的方式、机制、思想、方略等方面没有更具体的策略,才会出现很多“可笑”的怪招。

(三)媒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电视台某些高层领导没有责任观念。某些新闻从业人员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较低。特别是在一些小的电视媒介,从业人员在新闻报道中把自己当成是“监管人员”、“特权人员”,不合身份地使用特权。更有甚者在市场竞争中,用诋毁和打压竞争对手来获得更多的客户。有些节目为了获得关注,不惜欺骗受众感情,制造虚假新闻或“有偿新闻”。还有些市场拓展人员为了让企业打广告,就吓唬企业要曝光或对其进行批评报道。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媒介本身的形象受损。

(四)国家对电视媒介的监管不够全面。长期以来,电视媒介被地方政府“百般呵护”。在其内容违规时,某些部门不仅纵容,甚至存在相互勾结牟利的现象。同时,媒体自我约束的意识和自律意识缺失。新闻行业协会相当于没有,自律规范更是完全不顾。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电视媒介自我陶醉,甚至飘飘然。在这样的环境下,电视媒介在诸多方面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

重新构建媒体社会责任措施

受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视等媒体接触社会、接触文化、接触世界。各种媒体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文化生活。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由于媒体影响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媒体作为现代化信息交流平台,担负起“准确、及时、大量”传播社会新闻信息的社会责任显得尤为重要。当今商业利益的巨大冲击,给媒体生存带来了巨大的考验。一方面坚守社会责任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巨大的利益诱惑及生存危机反复考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孰重孰轻显得难以把握。

李莉在《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构建刍议》一文中提出:“近一段时期,国内媒体如网易、搜狐、新浪等,出现了犀利哥、芙蓉姐姐、鼻涕弟、木子美、流氓燕等‘风云人物’;还有诈捐门、下跪门、兽兽门、阳台门、窃听门、卧室门等‘轰动事件’的热炒,在新闻信息报道时不注重对报道内容的严肃审查,随意为吸引受众的低俗新闻,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应该重新构建媒体传播文化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健全媒体管理机制,加大对电视媒介的监管力度。大众传播媒介不仅传播大量的社会信息,同时也是文化制度的传播手段,大众传播媒介也是为社会制度服务的。要想加强媒介社会责任,不仅要使电视从业人员进行自我约束,更核心的是加强制度的构建。

正因为媒介粗放式管理使媒体管理制度滞后,这也正是媒介社会责任缺失不可忽略的原因。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媒体的管理:首先,所有的节目播出前都要对其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备案制,包括娱乐节目、新闻节目、访谈节目、文艺晚会等。其次,节目内容要进行实时监管,设置专业人员监管节目内容是否违法违规、是否低俗、节目播出效果如何等,并做好记录和反馈工作。

(二)新闻媒体要提高自律意识,多生产原创性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宫承波教授在《传播学概论》中说道:“媒体的权利主要包括信息采集权和信息权,从信息的收集、筛选到信息的过滤、公开,每一个环节都体现着这种权利的主导作用,因而这种权利就成了一种可利用的资源。”

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电视媒介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高自己的“服务”意识是他们应尽的义务。电视媒介应自觉接受道德观念的约束,在利益和责任两点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在这样的思想觉悟的指导下,多生产原创性作品,丰富受众的文化生活。

(三)培养媒体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业务素质。电视从业人员是电视媒介的直接形象代表,要加强媒介的社会责任,应该先从新闻从业人员入手。首先,媒介人员的政治素质需提高。我国电视媒介应该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电视从业人员绝不能打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旗子,传播低俗的内容,要把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品质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其次,还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电视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虽然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业务素质较高的主持人,例如白岩松、崔永元等,但更多的主持人经常会出现一些基本常识的漏洞,从实质上看,正是因为其文化素养不高、业务素质不强,才会时有“笑料”出现。只有对各门学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进而使电视节目的制作水平提高,才能对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缺失进行根本的治理。

(四)开展电视媒介受众的品位教育。电视媒介传播的核心是受众,媒介从业人员和受众应该是互动的,所以,提高受众的素养,使双方进行良性互动,是帮助电视媒介加强社会责任感的一条可行之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首先,因为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可以从学校教育着手,逐步加强整个社会的素养教育。大学生、中学生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电视媒介的文化传播内容更容易理解,他们不仅可以把它带入家庭,而且在其参加工作后更可以将它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其次,也可在社区以电视台的名义开展一些文化宣传活动。

加强电视媒介社会责任的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但是只要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广大新闻从业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同时和受众进行良好的互动,电视媒介的道路一定能够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董广安.现代新闻写作教程[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4.

[3]温莉华.论电视媒介娱乐节目的社会责任[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7).

[4]周黎明.2008中国时评年选[m].花城出版社,2009.

[5]李莉.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构建刍议[J].编辑之友,2011(9).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5

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必须政治家办媒体,坚持正确导向。新闻媒体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新闻媒体是加工精神产品的生产基地,所生产出的精神产品,一旦走上社会,就会或深或浅地影响受众的意识。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出发,必须坚持政治家办媒体的原则。应该说新闻媒体登什么不登什么,实质就是把握舆论导向问题,那么这个导向只有政治家才能把握好。如果不是政治家办媒体,就可能出现“四大公害”问题,就会造成“谬误出于口,则乱及万里之外”的后果,我们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惨痛教训。所以,必须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具有很强政治鉴别力,具有政治敏锐性的政治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才能牢牢地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主动权,才能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来践诺社会责任。媒体不是不讲经济效益,关键是要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偏差,甚至出现严重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体确实面临着选择。媒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需要生存和发展,通过类似于广告这样的经营手段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应该说无可厚非。因为,媒体具有双重属性的特点,既有其社会属性,也有其产业属性。各媒体不是都有广告等经营活动吗?但是,这些经营活动并非无章可循,随心所欲;而是有一系列“游戏规则”,需要严格遵守。可是,有一些媒体却无视规则,在新闻传播和广告经营过程中却忘记了自己的责任,虚假新闻,刊登虚假广告,把赢利作为重要目标,甚至于第一目标;为了争取广告客户,采取一些不妥当的做法以提高收视率、收听率,甚至不惜靠一些低俗的“噱头”,迎合一些观众、听众,淡化甚至忘记了媒体舆论引导的作用,节目娱乐化,娱乐节目低俗化,偏离了寓教于乐的原则,更有甚者,有些媒体出现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这无疑是非常危险的一种倾向,它不仅危害了整个媒体,同时也在危害它自己。虚假广告也许能使一个媒体短期内收到一些效果,但是如果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最终将被社会所唾弃,整个老百姓身边的市场也会远离它,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媒体是不会干这种事情的,这等于自掘坟墓。新闻媒体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必须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大局意识。站在时代的高度,就是不但要放眼中国,还要放眼世界;不但放眼当前,还要放眼未来。做到高屋建瓴。

信息多源传播造成的传媒竞争压力,媒体如果盲目跟风,就很容易形成集体无意识“喧哗”。随着信息多源传播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作为传播载体的媒体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在传播渠道不断扩大的现阶段,媒体在追求独家新闻传播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出现盲目跟风、不理性的炒作行为。一些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海南香蕉事件中的表现,充分暴露出当今某些新闻媒体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意识。它们既没有履行真实客观报道的义务,对网络上流传的消息进行甄别调查,同时又没有保持沉默,致使这一假消息给广大农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应当认真反思,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和其他意识形态规范相比,新闻舆论具有非强制性、潜移默化和特有的弹性,会在人们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影响力,所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至关重要。媒体应正确地引导舆论,使信息多源性传播形成合力。

媒体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对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做出正确的判定,如果社会价值远高于新闻价值,媒体从业者应首先从社会价值考虑新闻传播的可行性,做出恰当的判断。

新闻传播是靠人来完成的,每一个新闻媒体都有它的利益主体。利益主体的价值观念会通过信息的传播表现为媒体的价值观念。所以要规范新闻媒体的行为,就必须理清新闻媒体的利益主体,规范利益主体的行为。以个人为主体的新闻媒体,主要是表达个人的意愿,展示个人的兴趣。由于没有正式的组织,没有严格的审查程序,信息的具有随意性。媒体所表现出的利益也只是个人的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冲突时,媒体往往选择了个人。

所以这类新闻媒体最难规范。国家要通过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网民的素质来规范“自媒体”发展,同时加大技术的研发力度,从新闻技术上,限制不良信息的传播。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6

然而,单纯以过度商业化的判断来评价现在的中国传媒行业的整体状况肯定是不准确的,且有欠公允。传媒业近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汶川地震、北京奥运等重大事件中表现非常出色,传播理念发生了根本上的变化,引导能力大幅提升,已经能比较深入地介入群众生活。若想全面客观地了解市场化与商业化对传媒行业带来的影响,唯有从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层面开展系统的调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次面向传媒行业的社会责任大调查应运而生。

关于首次传媒行业社会责任调查

2011年8月,经业界提议,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门成立中国传媒社会责任课题组,开展了中国传媒史上首次大规模的传媒单位履行社会责任情况大调查,笔者有幸参与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自去年8月至今,课题组通过传媒专家指导、传媒业界老总的建议及课题组对iSo26000(首个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相关指标体系的研究,制定了中国首个传媒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参照系。由于目前国内传媒社会责任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课题组在制定中国传媒社会责任指标体系(2011版)之前,邀请国内十余位传媒业专家(见表1)予以指导,并通过访谈等形式,广泛征求传媒业界老总(见表2)的意见。

课题组的主要数据来源是主管部委与专业数据机构(见表3)。目前,国内的两大数据机构主要是监测媒体的广告刊登额、发行量、收视率收听率等数据,虽然在传媒业界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其公开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除此之外,课题组在全国报社、电视台、期刊社抽取200家有代表性的媒体单位(不包含港澳台地区)作为样本,向媒体发出《2011中国传媒年度品牌调查问卷》,将传媒社会责任指标体系作为调点,征集2011年度媒体在履行传媒社会责任上的相关信息。截至2011年12月31日,课题组共接到97家媒体的咨询电话,有效回卷为69份。(见表4)

应该承认,作为第一次围绕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境内传媒全行业的调查,其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有些部委的数据未能获取,问卷回收率也并不太高,个别媒体甚至抵制这样的调查,既便如期回收的在课题组看来质量较高的问卷反馈,由于样本概率的因素,也未必能非常客观全面地反映传媒行业整体履行责任的情况,但正因为是第一次社会责任调查,所以于传媒行业而言又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只有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才可能接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行动似乎比结果更有价值。

三点笼统的结论

本次调查的结论会在《中国传媒社会责任报告》中具体分析,本文中笔者仅根据自己的感受提供三点较笼统但又能基本概括行业社会责任建设情况的结论,其依据既有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也有课题组对行业信息的统计分析及主管部门、数据机构、行业媒体的相关数据及论文材料。

1.传媒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但责任落实缺乏指导标准

从整体上看,我国传媒高度重视社会责任的打造,对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者的身份也极其认同。近年来,媒体不断树立并践行责任理念,在中央统一部署下积极开展“走转改”活动,给社会带来清新之风,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2011年,中国传媒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功能,在“动车组”事件、“郭美美”事件等重大事件中,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把握导向,报道真相,抨击丑恶。特别是《人民日报》发表“如何提振政府公信力”、“如何协调社会关系”、“关注社会心态”等系列文章,提出要以包容心对待“异质思维”,主张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指出为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异质思维”和“沉没的声音”,这些看似陌生难懂的新词,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被誉为“人民日报评论现象”。一些媒体利用多年来积累的政治优势、人脉优势及受众资源,不断开展各项社会性、公益慈善性活动,面对面地互动交流,既实现了与主管部门、职能部门的沟通,又实现了与广告主、受众的沟通,了解利益攸关方的需求,不断提高公信力和美誉度。

然而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中国传媒业(业界、学界)对传媒社会责任的认识依然还是处于初级阶段,既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成果,又没有成文的评价认定标准。在传媒老总和学者针对媒体社会责任的文章或论述中,一部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泛泛而言,比如坚持党性原则,坚守舆论阵地,发挥舆论引导能力,做大做强传媒业;一部分集中在新闻报道、电视节目内容、记者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等微观领域,比如新闻不能失实,电视节目不能过度“娱乐化”,记者不许有偿新闻或“有偿不闻”等。其实,这些都属于传媒社会责任体系框架内,但远不是传媒社会责任的全部。

在本次课题组调研过程中,少数媒体单位不太了解、甚至不支持、不参与本次调研活动,也从另外一个层面印证了传媒业对传媒社会责任的认识尚处于初级水平。比如责任管理方面,大量媒体都设立了品牌部门,专门负责媒体的品牌建设和推广,但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部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都市报社等单位也明确表示没有设立社会责任专员一职。媒体每年都制作广告刊例,介绍其优势和广告价格,但基本上没有社会责任报告的;除电广传媒、华闻传媒等上市公司应证监会要求,每年定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外,只有时尚传媒集团于2010年了中国期刊界首部社会责任报告,内容为时尚传媒集团自1993年创刊至2009年对中国传媒业、中国时尚界、中国时尚文化的责任与担当,若对照iSo26000的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依然不能算一份成形完整的社会责任报告。

2.时政类媒体履行较好,市场化媒体喜忧参半

从调查结果来看,按照目前国家对传媒的分类方法,以党报党刊党台为主体的时政类媒体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好,而以都市报为主体的市场化媒体则是喜忧参半。当然这也有其天然的原因。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时政类媒体虽然也实行采编经营两分开,但市场化程度相对较弱,竞争环境相对较为宽松,在人才素养、政治意识、制度建设方面都是比较强的,因而基本不存在过度商业化及低俗化、虚假广告等问题,倒是包括都市报、地市广播频道在内的非时政类媒体,由于竞争激烈的原因,既因其对社会基层的影响力大而做了不少的贡献,又因为其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而问题迭出。

比如在从业人员权益保护上,绝大多数媒体对传媒从业人员的权益保护较好,在履行员工责任方面,做得较为出色。从课题组的调查问卷看,69份问卷中,61家媒体都对员工责任给予明确的答复,9家媒体未提供2009年度数据。自2010年后,媒体基本上保证员工合同签署,保证员工社保覆盖和工会参与。除此之外,在调查问卷中,全部69家媒体都表示媒体内部建立健全的员工薪酬体系,并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员工的培训,拥有带薪休假制度和健康管理制度。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绝大部分媒体都会给员工提供免费体检,基本上是每年一次,不过有6家媒体每两年安排一次体检,1家媒体不安排免费体检。另外,媒体在员工救助方面,通过单位设立专门救助基金,单位向基金会申请支持,临时向其他员工发起筹款募捐活动等方式,在员工发生灾难或大病的时候提供救助。另外,北京青年报等媒体还通过设立“中国职工互助保险”等方式,未雨绸缪,提供员工救助。相对而言,少数都市类媒体及行业报纸基于自身实力的原因,在人员招聘与使用、员工权益保障上相对较弱,有的甚至偶尔发生与员工对簿公堂的事件。

在宣传导向上,党报党刊党台由于严格的把关与审稿程序,虽也有“纸馅包子”事件等个案,但基本都能较好地履行政治职责,把握正确导向,审慎对待稿源。在重大题材报道中,党报党刊党台基本都能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较圆满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宣传任务。但在一些市场化媒体中,近几年来却时常发生一些违背新闻伦理和新闻规律的事件。2011年,部分媒体在“杨武”事件中无视个人尊严和隐私,进行“伤害性”报道,引起人们对“媒体暴力”的质疑和反思;而石家庄电视台播出的《我给儿子当孙子》节目,肆意渲染家庭矛盾,刻意放大扭曲的伦理道德观,误导了广大受众,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每年都会通报几起虚假新闻事件,大多涉及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媒体。当然,此类事件,媒体在调查问卷中是不会提及的。

在广告把关上,虽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工商总局不断加强管理,但是市场化媒体虚假广告、不良广告依然存在,甚至愈加严重,这是媒体对受众不负责任的表现之一。根据工商总局对2011年全国70种都市类报纸广告监测抽查结果,2011年部分都市类报纸广告的平均违法率为40.46%,较2010年的34.44%上升六个百分点,其中,长春晚报等10种报纸的广告严重违法率超55%。可见,市场化媒体在虚假广告、低俗广告的整治上还需要更大的努力。

3.公益慈善成为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主要方式

一个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调查的媒体当中,相当多的媒体对传媒社会责任的理解,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容报道的影响推进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另一方面则主要是指媒体做了多少与公益慈善有关的事,有的甚至直接理解为媒体的社会责任就是做公益慈善。

基于这一理解,近几年中国传媒业在公益慈善方面的热情越来越高涨,力度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公益慈善事业遭遇有史以来社会各界最广泛的质疑,从“郭美美”事件到陈光标“暴力慈善”,从“尚德诈捐门”到“中非希望工程疑云”等,严重影响了公众对于慈善捐赠的热情。而在此背景下,国内主流媒体以理性、建设性的报道和评论,重建社会信任,推动公益慈善事业信息化,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健康、公开、透明发展,让社会重新认识到公益慈善事业的正面力量。继2010年京华时报创办《公益周刊》后,2011年晶报、南方都市报、云南信息报、东方今报等都市类报纸相继创办《公益周刊》,旨在利用媒体优势,高举媒体责任大旗,通过新闻报道和主题策划,为公益慈善事业鼓与呼,为公益人物、企业公民鼓与呼。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作为中央级关注民生的电视频道,其《生活567》、《乡约》、《致富经》、《聚焦三农》以关注民生、关注公益为主线,节目中加入了大量的公益新模式,在推动全民公益、促进公益文化传播方面贡献卓著。湖南电视台在2011年6月播出全国上星频道中首个大型公益帮助栏目――《帮助微力量》,播出两季共帮助了1100多人,参加捐赠的社会公众达到30万人次。山东卫视则推出《纵横四海》,让明星挑战极限,激发明星的勇气,宣扬勇敢、坚持和爱心的理念,为弱势群体募集慈善基金。

除了在新闻报道和节目广告上传播公益慈善理念外,媒体还举办各种公益慈善活动,捐款捐物,创办或策划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公益慈善事业中。在课题组的69份调查问卷中,92.85%的媒体表示2011年举办公益慈善活动,25.93%的媒体已经创立或策划成立公益慈善类基金会,3.7%的媒体表示即将创立基金会。

在捐款捐物方面,课题组调查的媒体中,2009年共捐出资金9736.11万元,2010年为11422.29万元,2011年(截至10月31日)为9117万元,其中在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期间,部分媒体捐款数额较多。媒体的捐物主要是图书、服装、电脑、风扇等。再就是服务,比如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在亚运会期间,为亚运会服务捐赠达300人次。

2011年,部分传媒人开始发力,以崭新的面貌和全新的模式投身于公益慈善事业,从一名记者转身为社会活动家,从单纯的监督强权的职业工作开始向扶助弱者的公益事业转变。如“免费午餐”、“爱心衣橱”、“大爱清尘”、“老兵回家”等公益慈善项目的开展,就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媒体应强化社会责任管理

在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iSo26000。这是国际社会责任领域里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全球标准,是世界各国和各类组织都应遵守的责任规范,而且也是国际竞争中除产品本身属性――质量和价格之外,隐藏在产品背后的又一个新的市场竞争筹码。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从2010年11月1日正式以来,在世界各国推进势头迅猛,应用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超出预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iSo26000的和应用,翻开了国际竞争新的一页――国际竞争已悄然进入全面责任竞争时代,这必将对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格局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社会责任国际标准iSo26000对社会责任的定义、内容和主体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首先,履行社会责任的主体不仅指企业,还包括政府、所有的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新闻媒体理所当然地包括在其中。其次,社会责任的内容包含七个方面,即:组织管理、人权、劳工实践、环境、公平运营、消费者、社区参与和发展。再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对象是所有的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用户、消费者、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和环境。企业社会责任工作不单纯是捐款做慈善,而是与所有利益相关方的协调和谐、利益共享,所以说,社会责任管理是一种全面责任管理。相对于企业而言,媒体具有营利性组织与公共服务机构的双重属性,因此既符合iSo26000的普通标准,同时又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对于实体企业而言,媒体在促进社会和谐、意识形态安全与国家文化安全方面更加责任重大。因此,解决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化过程出现的种种过度商业化与低俗化的乱象,以导入社会责任管理为切入口也许是最有效的途径。而导入社会责任管理,首先是传媒业界、学界应当将社会责任管理列入关注视野和研究范畴。

列入研究范畴。iSo26000作为社会责任领域唯一的国际标准,它对什么是社会责任、谁来履行社会责任、对谁履行社会责任、履行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履行到什么程度等一系列问题,都有明确的回答和界定,因此,iSo26000的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无论哪个国家,无论哪个行业、哪家企业,不理会、不研究、不贯彻、不实践这个标准,是很大的风险。欧盟征收碳关税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从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对所有进出欧洲国家机场的航班开始征收碳排放税,税额高达15%,并且到2015年还要增加到18%,包括中国多家航空公司在内,全球4000多家经营欧洲航线的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大幅增加。征收碳关税的依据正是iSo26000中的环境条款。

中国一直鼓励和提倡境内媒体“走出去”,中国传媒业与世界传媒行业的接触和合作也越来越深入。随着全球化市场融合的加剧,中国传媒业迫切需要在iSo26000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中国传媒行业自己的社会责任标准体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社会责任课题组,根据中国传媒业自身的特点,结合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草拟了中国传媒业第一套社会责任标准参考指标体系。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7

社会责任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舆论监督功能是媒体的基本功能之一,如何完成监督职责,担负起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更是新闻媒体需要关注的问题。这里首先要考虑舆论监督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剂和稳定剂,也可以是导火索和助燃剂。那就要看记者是从什么样的角度去报道事件和评论事件。

记者的倾向性是不可避免和自然流露的,尽管我们从理论上一再声称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或者说是尽可能客观公正的。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记者受其教育程度、世界观、价值观、分析判断能力的影响,不可能完全、彻底没有自己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似乎是无法避免的,关键是记者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严格地说,社会责任感会促使甚至是要求每一个媒体从业者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出发,从受众满足幸福生活的愿望出发,去报道新闻事件,传递社会资讯,弘扬真善美,揭露假恶丑。

媒体需要及时反映社会,报道事件,监督政府,表达舆情,关键是怎么反映。

现在,相当一部分受众每天打开报纸、电视、收音机或者互联网,乃至手机报、博客、微博,好像一定要读到一定量的负面新闻,好像要以别人的不安来反衬自己的安宁和幸福,才能得到一种心理满足,否则就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这是什么精神状态?是不是一种心理成瘾?更有甚者,一些人每当读到、看到或听到媒体报道的负面消息之后,来不及细看和理性分析,第一时间就按照自己的标准和理解做出匆忙判断,最终得出一个让自己愤慨不已的结论,在网站和微博上进行大规模暴力围观和骂阵。如袭警事件、强拆现象、名人自杀、明星婚恋等热门话题。不少人养成的这种新闻阅读习惯,媒体的舆论导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责任胜于能力》一书在前言中说:“放弃了对社会的责任,就背弃了对自己所负使命的忠诚和信守。”这话是对每一个人说的,但更像是针对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们说的。社会责任感取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取决于一个人的社会良知和职业操守,而似乎与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程度无关。“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是指从事新闻职业活动的人员对其行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和社会意义所应承担的责任。社会责任感是构成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它是新闻工作者基于一定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业务水平,在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自觉履行的对事实、受众和社会应尽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孙硕:《关于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意识的思考》)

这是一个很好的诠释,记者不能把新闻职业当做自己谋取一己私利的工具,更没有权利因为自身原因而毁坏新闻媒体在人民心目中的公信力。

社会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源于社会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又激发社会责任感。

报道社会是为了让受众了解社会,不是激化矛盾,不是似是而非,不是争抢眼球。是迎合还是引导,是冲突还是和谐,这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最起码的导向判断标准。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是维护一个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弘扬正义、善良、公正、公平也是新闻记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对社会上出现的假恶丑必须针砭、必须揭露、必须批评,关键是我们应该站在什么样的出发点上来监督、来批评。特别是当自然灾害暴发,生产事故突现,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挟持,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最初阶段,如何以及时、客观、真实、负责任的新闻意识去进行采访和报道,找准第一落点,找出人们最关切的新闻核心,找准有利于推动事件向挽救危局方向发展的新闻切入点,正是检验记者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价值观的最佳时机。

有的媒体在令人悲伤、悲哀、悲怆的灾难事件报道中,往往用冷漠、调侃甚至是幸灾乐祸的视角,进行所谓的“俏皮”报道:

事例一:2004年9月4日,某栏目在对俄罗斯别斯兰人质危机事件的报道中,滚动播出有奖竞猜人质死亡人数。有奖问答:俄罗斯人质危机目前共造成多少人死亡?下列哪一个选项是正确的?a.402人B.338人C.322人D.302人。

事例二:2004年6月,阿富汗发生中国工人遇袭事件,11人遇难,4人受伤,某电视台在节目播出中打出滚动字幕――发送短信到×××选择中国工人遇害的袭击者:a.;B.东突分子;C.当地势力。猜中者有机会获得美国某电视公司的电视卡,每周两位幸运者!

有网友评论:我们要求媒体有人文关怀,但这对于某些媒体从业者来说,要求是太高了,他们现在的问题,是要有一点人性,补一点起码的人道主义,不要再拿当事者的苦难来当笑料。

事例三:吉林某报报道一跳楼自杀者,标题为《昨晚上演高空飞人》。

网友评论: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媒体对遇险者命运的关注,这件事情之所以会得到报道,只是因为它有几分稀奇,而不是因为它事关一个人的生与死。

事例四:江苏一行人被农用车撞倒,又被该车从头部轧过,当场惨死于血泊中,9月6日,该省一媒体赫然出现《骑车人“中头彩”惨死》的标题。同是这家媒体,在报道另一起相似车祸时,用的标题更绝:《公交车轮从头越》。

网友评论:作为一个常人,这样的悲惨场面谁也不愿意看到。而该报却颇费心思,分别采用了双关(“中头彩”)和套用诗句(“从头越”)的文学化表现手法,以期为标题增添一些娱乐元素。我在想:如果该文作者不幸被割头,次日该报会不会出现这样的新闻标题――《从无冕之王,到无头苍蝇》?

看到上述触目惊心的新闻标题,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报道是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幸福和谐,是否有利于受众的心理健康,是否有利于维护大多数人的切身利益,是检验新闻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导向性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新闻记者是大众媒体的从业者,是大众舆情的传递者,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具有公信力的桥梁和纽带,实际工作中必须剔除个人价值观中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不和谐的因素,快捷、客观、公正、透明、平衡地报道新闻事件。换言之,记者需要随时随地地替老百姓着想,而不是泄私愤、谋私利、干私活。

改革开放以后,新闻媒体在新闻理念、传播结构、报道方式和技术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引导人向上的导向原则却历久弥新。引导人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涵盖了全社会对新闻媒体的基本要求,是新闻媒体首先要遵循的根本行为规范。

许多职业可以以个人为中心,围绕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展开。但媒体不行,无论是纸媒还是电子媒体都不行。既然选择了大众媒体作为事业平台,记者就必须抛却个人利益,以社会责任为己任,以引导人向上为前提,遵守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全心全意为大众服务,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做一个高尚、无私、公平、正义、善良、友爱、有社会责任心、有良知的新闻工作者。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8

讲道德、诚信等问题。

1社会责任的内涵

新闻媒体首先是要做好为党和人民传达重要信息的任务。新闻媒体是国家和人民的喉舌,新闻的报道有利于人民了解国家大事、了解国际形式、开阔人民的视野,有利于国家了解广大人民的生活、倾听人民的心声。新闻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要对新闻的真实性负责认,不能有偏见,要进行全面阐述。新闻的报道要尊重被报道者,不能报道虚假新闻。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要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不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前提下,媒体才能追求更高的效益。

2新闻媒体要加强自律

要使新闻媒体加强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从内部的管理和自律上着手,完善自律和监督制度、严厉惩罚报道虚假新闻和触犯规定的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素质。

其次是让人民大众来监督新闻媒体的工作。这样可以促进新闻媒体与大众的关系,增加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让二者更加互相信任、互相监督,人民的呼声可以时刻提醒着新闻媒体的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以不至于让工作者忘记自己的使命。

最后是新闻媒体内部机构可以设立自律评价制度,新闻媒体的自律问题不单单是媒体自身的问题,还需要外界人士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提出相关的建议,让媒体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合理,同时在管理体制上也会得到很大的促进。

3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3.1新闻媒体要遵守规范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新闻工作者的队伍也越来越庞大,对工作者的要求也提高了。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该自觉维护人民的信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是新闻媒体报道新闻的主要原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新闻媒体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只有充分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才会得到国家和人民的信任,才会赢得更多的收听率、收视率等。新闻媒体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对社会的现象、及群众的意见想法的体现是有着深远的影响的。中国新闻媒体担负的社会责任是责无旁贷的。

3.2维护国家和大众的利益

在新闻媒体的实践操作方面,维护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是新闻媒体担负社会责任的前提条件。适当的对一些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和抨击、替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说话、帮助弱势群体传递有用信息,这些都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事情。不但发挥了新闻媒体的作用,新闻媒还履行了自己的社会责任,让人民大众更加的信任,提高了人民的社会文化品味,从而更加贴近人民群众。

3.3报道内容要真实

目前,很多新闻媒体趋于商业化,各种报刊杂志层出不穷,所刊载的内容也五花八门,许多谈论内容肤浅,而不是针对事情的本质而谈,这就损害了新闻媒体的社会形象,且在大众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是新闻媒体不负社会责任的表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强调的是国家和大众的利益,所以,新闻媒体事业应该适当的制定道德规范,实现内部自律,同时防止工作人员做一些违规律和法律的事情。

4结语

总之,新闻媒体在传播有效信息和揭示社会现象的工作上,要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弃责任于不顾。没有社会责任和那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媒体必将会遭人们的厌恶,最终会被人们所淘汰。所以,在新闻媒体的市场上,要追求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信任,就必须把握好自己的社会责任,将自己的位置摆正,并且提高新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让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站稳。

参考文献

[1]柳妮,国清鉴.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自律.传媒文化与管理,2007(4).

[2]付俊龙,王旭.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大家,2011(8).

[3]徐建庆.论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科技与企业,2012(1).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9

【关键词】地方电视媒体重大突发性事件社会责任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推动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传媒的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人们的信息获取依赖于媒体,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及人们对社会的评断标准等,大都来源于媒体。媒体已成为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并调整和选择自己行为方式的不可或缺的参照系,成为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塑型力量”。根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2003年9月的《全国卫星频道覆盖率普查2003》显示,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户数已达到3.06亿户,电视观众总人口数达到10.7亿人,全国平均电视机普及率达到85.88%。这一数据表明,在当今社会的各类传媒中,电视媒体的影响力占据重要地位。

重大突发性事件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决策的事件。作好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新闻报道,既是新闻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对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的报道水平,往往可以衡量一家媒体的实力和水准,因其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报道的频次和密度是任何单一的媒介形式都难以完成的,所以任何媒体都十分重视,通常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是构成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第一要素,地方电视媒体因具有天时、地利的优势,且相对于文字和广播媒体而言,电视具有时效性和可视性的优势,所以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可发挥比平时更大的影响作用。那么,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该如何实现其社会责任呢?

(一)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首先在于对事件真相迅速、准确的报道。

作为社会生活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传媒,电视享有了一些本质性的权利,比如掌握着话语权。但也应该看到,媒体业同时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电视传媒更是起着一种风向标的作用。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以人为本,尊重、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大众传媒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因此,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中,一方面要谨慎行事,要与国家的主流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跳出狭隘的地方本位主义的思维模式,从宏观的视角来审视这些事件,站在全局的立场评析它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利用好地域优势,在报道深度和广度上和其它主流媒体实现优势互补,为社会民众提供迅速、准确的信息。

由于受现行新闻体制的限制,地方电视媒体容易形成“地方本位”传播思维模式。有些社会部门尚不习惯在高度透明的条件下开展工作,没有意识到媒体公开报道对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意义,习惯于把公开报道尤其是批评报道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认为媒体批评性报道会产生不良社会效果,结果导致舆论监督举步维艰,使地方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养成了不敢触动权力和“信息”的思维习惯。这样,地方电视媒体在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往往缺少自己的立场,一味追求“平安”,只报喜不报忧,最终导致了新闻的同质化。虽然与主流思想保持步调一致是必要的,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媒体机构发出的声音要完全相同,不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存在。相反,真正负责任的传媒机构或传播人,应该为社会民众提供真实、准确、全面的信息,让公众了解事态的真相和发展。

比如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的负面信息报道,一般来说容易获得媒体更多的关注,同时让公众及时察觉外界环境中的变化。而媒体对此的相应解释与评论,也有助于及时唤起理性反思,抑制不当行为的发生。反过来,如果地方电视媒体在这方面缺位,非但不能阻止信息的扩散,也削弱了公众对其寄予的期望,对于媒体自身的形象是一种破坏。回顾2003年的“非典”事件,如果从一开始不是隐瞒疫情,而是通过新闻媒介让社会民众了解疫情的信息,对病人进行隔离和严格控制疫情,不至于造成社会恐慌,后来媒体公开报道的良好社会效果证明了这一点。

(二)地方电视媒体在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社会责任,还体现在正确的新闻舆论引导。

尽管一些媒体提出“报道一切”的口号,但在现实生活中,媒体不可能把每一个公民想要表达的观点都报道出来。“新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观点,是新闻媒体及其投资者借助于新近发生的事实,表达自己政治和社会立场的特殊现象。”特别是在报道重大突发性事件时,新闻报道透露了新闻人或新闻机构的立场。

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说:“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因此,传媒欲对个人或社会产生影响,需要“引进一种新的尺度”,这种尺度是通过新闻评论来体现的。传媒可以通过新闻评论来激活舆论,从而为公众提供核心意见。“这种核心意见可能是存在于公众观念中而被提炼出来,也可能是新闻传播者对公众稳定的观念进行彻底改造的结果。公众受其影响,便在趋同心理的支配下,不断整合以前那种大致相同的稳定观念,使之表现为一种渐趋一致的明晰意见,并且自觉地使这种意见与新闻媒介的核心意见靠近。”当新闻媒介的核心意见完全吸收了公众的意见,或者公众意见与之完全融为一体时,也就产生了新闻舆论。

因此,在重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地方电视媒体在迅速、准确地报道事件真相的同时,还必须要有坚定的立场,在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坚守公共利益,倡导公共价值,伸张公平正义,充分利用自己手中的话语权,大胆创新,在一定区域内引导社会舆论,协调社会关系,从而为社会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秩序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逯改,传媒社会责任的伦理审视,兰州学刊,2007年,(9):149―152

[2]郑瑜,媒介素养与传媒责任,当代传播,2007年,(4):7

[3]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

[4]王天定,媒体担当社会责任的几个误区,传媒观察,2007年,(8):32―33

[5]赵志立,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网络媒体的作为

媒体社会责任理论篇10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社会责任

人民日报连续刊登的五篇文章《新媒体时代的舆论法则思考》让很多的新闻媒体的单位以及个人深受启发。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媒体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有很大不同,由一点对多点变成了多点对多点,而且具有大众性,互动性,多元化和跨时空性的特征。现在的新闻媒体工作更加的繁重,更加的重要,而且社会以及新闻媒体对于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逐渐增高。

一、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新闻媒体工作者的生命和动力就是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基础之上的。只有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使着新闻媒体工作者遵守思想,组织,道德以及政治规范,自觉履行对职业,事实,社会的责任。

(一)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新闻是把信息传播出去的过程,是传播者把已知道的新闻事实变成信息告知给未知的一方,因此新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只有真实的新闻报道才能受到大众的接受和认可,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意义。如果把误导和危害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消息传播出去,新闻事业单位就丧失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最终会走向失败。

(二)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的主要思想就是用事实说话,客观公正的描述新闻事实,不能在事实的描述中加入个人的情感,态度,看法和事件中涉及的人物等,不能误导大众,引发舆论谴责。因此要求新闻工作者从社会需要和新闻的价值出发,不存在任何的亲疏关系和偏见,不能带有显示情绪倾向的词语,全面的对新闻进行客观公正的事实报道。

(三)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新闻事业是一个国家的传播正确社会舆论的工具,它对于新闻报道的材料和内容有着很强的选择性,毕竟它关系着人民群众的正确思想和行动,对当前社会以及政局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正是因为如此,新闻媒体工作者更应该自我严格要求,做好本职工作,遵循党性原则,以正面的宣传为主,弘扬社会正气,传承先进文化,坚持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四)新闻工作要贴近群众。作为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要深深扎根于群众,只有贴近群众才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本质要求。接近群众,以寻找群众身边的典型人物事件为主,从而满足群众的需要和共鸣。新闻工作者只有接近群众,走到群众中去,当群众的发言人,才能做到真正的贴近群众,为人民服务,反映人们群众的利益才能被他们所信任。

(五)坚持真理的批评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应该合理的行使自己的权利,从而揭露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披露官场之中的以及违法乱纪等现象,才能发挥新闻媒体的正确舆论监督作用,在权贵以及利益面前不低头,勇敢坚持真理的批评报道事实真相。

二、全媒体时代下如何培养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只有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才能对新闻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影响,而新闻工作者的道德品质以及从业行为也对其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现如今有部分新闻工作者出现了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缺失。例如:2007年7月8日,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栏目―透明度播出了一则纸做的包子的新闻就是记者缺失社会责任感的典型。只有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新闻队伍的建设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向标,才能使新闻事业更加蓬勃发展。

(一)提高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新闻媒体工作者只有加强理论学习,在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上,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加社会责任感,时刻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使命,把做好本职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从大局着眼,一切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主要出发点。

(二)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完整建设。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规范首先要做到的是自律,然后才能有具体可以遵照的标准,它体现是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只有如此才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我国的新闻职业的约束力比较薄弱,只有建设完善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有效的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三)接受社会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行使新闻自由权限是以公共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因此为了保证新闻工作者行使的权利,还需要大众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监督。只有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才能发现新闻工作者在工作中是否和缺失社会责任感,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可以立即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四)鼓励新闻工作行业的法律出台。我国的法律正在逐步完善中,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新闻行业还没有出台任何相关法律。也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条款,从而导致有一些新闻工作者利用法律空白和职务之便谋取福利。因此我国只有首先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提高管理和执法水平,把新闻工作人员的行为提升到法律层面,更有利于培养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三、结语

新闻媒体不单单是一个传播正确舆论信息的工具,更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它把群众的心声表达出来,为百姓谋福利,传播知识与文化,增加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国际间的紧密合作。只有培养社会责任感,才能让媒体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只有建立一支具有强政治,严纪律和精业务的新闻队伍,才能担当起党和人民的重担,发挥好党,政府和人民耳鼻喉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做到无愧于心,承担“无冕之王”的赞誉。

参考文献

[1]童兵.马克思主义新闻经典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