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1:09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1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测试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030-02

目前,特高压、大容量、超大系统电网的逐渐形成,对电网安全、稳定、可靠、控制、信息交互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变电站作为电网中的重要节点,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变电站运行管理控制而言,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依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数字化变电站技术逐步成熟,我国将进一步推广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数字化变电站将是今后变电站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数字化变电站是由电子式互感器、智能化一次设备、网络化二次设备分层构建。建立在ieC-61850通信规范基础上,能够实现变电站内智能电气设备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满足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要求的现代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稍有差错,即可能对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工作。对于确保数字化变电站稳定运行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而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测试是及时发现继电保护装置存在缺陷并解决处理的最为重要的手段。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继电保护装置运行可靠性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使用准确合理的测试技术,对于保证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水平的作用不言而喻。目前运用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嵌入式继电保护装置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之间的区别,造成了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技术也与传统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不尽相同。

1以前的继电保护测试技术已无法适应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

传统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功能测试、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输出均是通过物理接线连接的。测试^员利用继电保护测试仅输出电流电压等模拟信号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模拟量输入回路。同时也可以输出开关量到保护装置的开关量输入回路,保护经过故障计算后满足动作判据输出跳闸命令、驱动出口继电器。使继电器的触点闭合,测试仪的开关量输入模块可以监视保护装置的动作触点,这样构成测试系统。测试人员可以很方便地考核保护逻辑的正确性及继电保护的性能指标等是否合格。

随着ieC-61850标准的提出及电子式电压互感器(eV7)、电子式电流互感器(eCt)技术的发展。eVt和eCt可直接输出数字量信号,变电站中的开关量信号也可直接变为数字化开关量信号。保护装置通过网络采集电子互感器的数字量信号,还可采集智能操作单元的数字化开关量信号,并能对智能操作单元实现数字控制。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输出电压、电流等模拟信号量的继电保护测试装置无法完成对采集数字信号量的数字化保护装置韵测试工作,需要采用数字化测试装置完成数字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测工作。

2我国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的基本概况

目前,国内使用的大多数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装置均以保护测试仪为主,还停留在单装置开环测试阶段,只能够完成单套保护装置基本功能测试。而不能对电力系统设备进行整体性能和系统的闭环测试,也难以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系统测试。这种开环测试并不能反映电力系统的真实情况,只是检查了变电站二次设备硬件和软件是否正常。对于支持ieC-61850标准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现在主要采取保护归保护、通讯归通讯的测试方式,也就是利用支持ieC-61850标准的通讯管理机来测试保护装置的通讯功能;利用数字化继电保护测试仪来测试保护装置的动作逻辑等传统的保护功能。通讯和保护测试之间是孤立的,测试存在着接线复杂、测试效率低、测试人员工作量大等问题。

对变电站保护装置的测试,仅停留在单装置的单元测试是不够的,不考虑变电站二次设备系统测试就无法检测出装置接口是否工作正常、网络中负荷情况是否正常等等。因此。为提高变电站二次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变电站二次设备闭环系统测试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闭环系统测试更是必须完成的重要测试工作。

3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的测试手段是数字化变电站投入应用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但长期以来重开发、轻测试的做法已经绐电力系统行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当前变电站自动化设备的系统测试本身存在各类设备多、型号繁、规约杂等问题,给测试技术的研究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随着变电站的完全数字化,基于ieC-61850通信规范的数字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发展趋势为:测试系统必须符合ieC-61850标准,支持网络通讯;测试功能强大,除了完成各种常规的继电保护装置测试功能外,还能具备其他特殊功能要求;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必须方便快捷,硬件平台要通用化,测试功能的扩展能通过软件升级来实现。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具备保护、对外通信、信息输入、记录、显示、打印等各项功能,在对装置进行全面测试时,考核以上功能的正确性也非常重要,应成为功能测试中重要的一项。

从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已有部分测试设备尚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继电保护装置的测试需求,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测试技术的研究,研制出能够进行数字化闭环测试的测试装置。根据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保护、测控等变电站二次设备只要符合ieC-61850标准。就可以直接无缝地接人变电站的局域网中,非常方便。因此电力系统的测试也必须符合以上的发展趋势,测试也将变得更加方便简单。数字化闭环测试系统进行闭环试验的原理,见图1。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2

关键字:继电保护;状态检修;数字化继电保护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一、继电保护技术的意义

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种程度上来说,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代表着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电力系统的发展带动继电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新的时代要求中,电力系统的整体技术都进行了创新改革,优化完善,因此也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继电保护检修技术是继电保护的主要内容,在继电保护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不仅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调整完善,保证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而且对继电保护检修技术也进行了创新,逐渐的提高检修水平。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并分配电能、调整电压、变换电压、控制电力的流向,是输电工作与配电工作的集结点。而将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融入到变电站的实际操作中,能够有效实现数字化采集、处理、存储、传递、输出变电站内的所有信息,比传统模式而言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变电站由自动化向数字化转变,实现电网的智能化,使电网具有兼容与自愈特性,有效的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与质量,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建设提供的电力支持。因此,为了适应整体电力系统发展形势的需要,满足社会要求,必须提高变电站的数字化继电保护技术。

二、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作用

(一)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

电力工作人员通过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状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不仅能够让工作人员随时对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解,同时还能根据继电保护设备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第一时间维修,及时对继电保护装置危险点进行有效的控制,避免故障的发生引起电网瘫痪,而且,通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的检修还能够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提高电力设备的利用率。

(二)进一步保证变电站供电的可靠性

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可靠性,通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的检修,可以有效的排除或预防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故障,防止因设备老化而引起的电力系统故障,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有效的保障变电站供电的可靠性。

(三)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提高继电保护设备的管理水平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检修工作是保证变电站正常运行的主要工作,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检修工作具有工作量较大、牵涉人员较多等特征,而且过多往往依靠工作人员的经验做出推断,盲目性的检修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就当今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工作来说,需要的工作人员数量消减很多,劳动强度相对也小很多,而且检修程序也比较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外,通过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能够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而且,通过数字保护技术以及简化检修程序的使用,可以实现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相比于传统的继电保护设备管理水平来说,有着明显的提高。

三、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发展,带动了继电保护技术的整体发展,由于继电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对继电保护相关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也有很高的要求,同时,继电保护检修技术正在根据继电保护装置的要求做出改进与完善。改进完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关键,是以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发展过程为基础,结合现阶段继电保护工作的发展情况,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种状态做出科学判断,并把握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种状态。

现阶段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依据主动保护检修与被动保护检修的区别分为两种,一种是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另一种是故障发生后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具有主动检修的特点,因此能够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合理保护,有效延长继电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以此来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效益;而事后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则是在故障发生之后,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用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及时检修保护。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发现,大部分的电力公司都是采用预防为主,事后检修为辅的方式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保护,这样的安排能够保证继电保护工作的质量,即使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出现了漏洞,通过事后保护检修也可以对漏洞进行弥补,减少设备的不安全隐患,延长继电保护设备的使用寿命。其中,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又分为预知性维修与状态检修两种模式。预知性检修就是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检修内容和周期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状态检修则是根据现阶段继电保护设备的状态,对状态进行检测,并对装置进行诊断,以此来判断出继电保护设备的运行状态,分析研究后确定出进行检修的必要性,确定检修的实际。但是,现阶段继电保护设备的自检功能与实时检测功能还不够完善,因此,预防性的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检修内容复杂,对检修工作的进行十分不利。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融入到继电保护技术中,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已经利用监控系统对继电保护设备进行观测,有效地减少了继电保护设备的破坏情况,大大提高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应用。继电保护检修技术主要有在线监测与离线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对电气装置相关的信息进行细致收集,在做出系统科学的诊断与深入分析后,来确定电气装置的运行情况,判断出电气装置是否需要维修,最后再制定出详细的保护检修对策。在一般情况下,做好系统故障的诊断工作与继电保护设备监测工作是进行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前提。下面讨论继电保护设备检修工作的原则以及继电保护检修的实施关键环节。

1、继电保护设备检修工作的基本原则

(1)保证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正常。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保证继电保护设备运行正常时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发挥作用的重要表现,更是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最本质的目的。

(2)着眼大局,各个击破。继电保护检修技术是一个系统并且复杂的项目,又由于目前的继电保护设备正不断扩大规模,因此若要保证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进行得顺利,那么就必须着眼大局,合理布局,各个击破。

2、继电保护检修技术实施的关键点。第一,重视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管理要求。继电保护设备在电力系统中是处于静态的,然而我们需要掌握的是继电保护设备的动态情况。因此,必须重视继电保护检修技术的管理要求。第二,运用新技术监测继电保护设备。对于继电保护检修过程,新技术的应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开发在线检修技术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要保障电力系统和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需要使用新技术。

四、数字化继电保护

(一)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简介。在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中,合并单元一方面为站控层设备提供供能激光;另一方面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合并单元再对信号进行同步,同时支持Ft3格式输出和ieC61850-9-2格式输出,利用光纤传递到保护测控设备。保护测控设备中的跳合闸指令再经GooSe报文点对点传递到智能终端,由此便实现断路器的出口。

(二)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优点。

1、对二次回路接线进行了简化。合并单元是按间隔进行配置,与电子式互感器配合在一起,便能就地实现测量值数字化,然后利用光缆实现SV报文点对点传输。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避免了长距离传输导致无法达到常规互感器10%误差曲线的要求。

2、智能终端、合并单元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物理传输介质由光缆取代电缆,然后通用虚端子的连接取代原先繁琐的端子排,在减少设备成本的同时实现信号的快速、准确。

3、电子式互感器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性强、抗饱和能力强、绝缘性能好(不采用油绝缘)、安全性能好(不存在低压侧开路产生高电压的危险),从而使测量值的准确性得到保证。

4、通信标准的统一,61850规约使得数字化继电保护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开放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61850规约取代了常规站的103规约、CDt规约,不在需要规约转换器实现不同厂家之间的通讯。61850规约利用统一的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SCL,使得装置和变电站数据变的更加透明化,增加了数据的确定性。

结语: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作为变电站供电系统的重要装置,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检修,避免或将失误降至最低,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变电站供电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文章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状态检修的分析,不仅要在检修技术上不断的创新,同时还要保证检修工作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这样才能进一步降低变电站继电保护设备发生的事故率,有效的提高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的可靠性,提高供电系统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黄健.浅析数字化继电保护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科技风,2014,10:114.

[2]郭姝丽.浅谈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检修及其维护[J].科学中国人,2014,04:13.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3

【关键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0.引言

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非常深远,往往会造成大面积的停电事故,造成较大的损失。电力自动化的继电保护装置是配电网系统的故障响应的必要装置,尤其是对于故障的诊断与响应方面,反应非常迅速,并且可以提供及时的电力恢复方案,提高电力运行的质量安全。电力系统的继电保护安全不仅仅是仪表检测和事故的预警等作用,而是结合融入到整个电力系统中,形成了安全保护的系统性保障。当前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是研究的重点方向,其安全管理问题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对于电力系统的整体性保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现状

与传统的电力安全管理相比,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产生了质的提升,拓展了电力安全方面的内涵。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进,带来了自动化、集成化、自智能化的新意,安全管理的性能也有了极大的提升,使保护变得更加先进、可靠、稳定,功能更加强大,相应更加迅速,维护简易便捷,与传统的安全保护相比,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传统的继电保护主要是依靠电磁保护方式,并且需要有人值守,人员管理的专业能力和责任意识要非常到位,才能尽量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而现代化的智能、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以实现管理的无人化、实时化和综合化,并且能起到更好的抗干扰、抗雷击、抗恶劣环境的要求,实现电网安全管理的高效。故障发生时,电磁型的保护方式通常由机械式的传递来实现,并且机械传动的控制方式容易发生故障,可靠性不高,而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智能化的功能,能够提出优化的解决方案,实现电力保护的快捷、高效、低风险的功能。

2.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的意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长期形成的习惯,平时又缺少足够的培训,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欠缺,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存在安全管理意识淡薄、危险预防措施不到位、不关注细节方面的管理等行为,安全管理的理念并没有完全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导致即使有先进的继电保护装置,但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用。

2.2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引入,需要管理人才更新管理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与传统的继电保护有很大的区别,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制约了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效能发挥,专业素质的欠缺是主要的管理问题所在。

2.3安全管理制度的欠缺

继电保护方面的制度建立在我国并没有完善到位,尤其是自动化的继电保护应用的时间不长,制度细节方面的探索有待深入,涉及到组织部门的管理职责权限、安全管理流程的制定、故障出现后的应急响应机制、以及损失造成后责任落实机制等都有待进一步改善,机制的不健全某种意义上说即是纲领性指向的不明朗,严重影响了自动化继电保护技术的应用。

2.4规范操作问题

虽然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极大的节约了人力资源,很多方面都达到了无人化的控制环境,但专业人员在其中的作用仍有难以替代的地位,如控制调度中心的数据监控与分析、现场故障检修、安全操作的制定与审核、装置布设等方面仍需要人来完成,而这些操作要依据明文规范来操作,许多员工对流程规范不熟悉,操作有随意性和跳跃性,给安全管理埋下了隐患。

3.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

3.1整体性布局

自动化继电保护方面的设计选型必须要以其性能与安全为首要关注的因素,保障电网长期稳定可靠的运行,在选择设计企业时,充分考虑到其技术的成熟、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等因素,然后再评估具体的建设成本。以为的寻求低价的策略往往难以保障设备的质量,给以后的系统运行埋下巨大的隐患。因而,必须从整体出发,设备的设计、选型与配置要科学合理,保证各环节之间的联系紧密,工作畅通,特别是继电保护的控制、测量、信号等方面的内容,确保稳定可靠,工作有序进行。其次,电站的建设扩增要考虑到今后电网升级改造的可能,确保兼容性,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为设备的更新换代留有一定的空间。再者,继电保护设备的布局还要兼顾有人化与自动化的优点,某些传统的设备有必要保留,如检测仪表、预警装置等仍然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最后,布局中对电网的数据库及时更新,如继电装置的型号、参数,变电站的设备名称等,确保故障出现后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定位,便于快速响应,寻求最佳方案。图1为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基本布局原理。

3.2科学规范的安装调试

电力系统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其中包含的设备非常多,各种设备之间的工作联系、兼容性都需要安装调试来进行确认,各工作环节的责任划分也必须明确到位,保证各部分的协调合作,如控制中心、检测系统、运维系统、输变电系统等内容。新安装的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校核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来界定,预先进行故障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电压、电流等参数都要超过额定值,以确保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波动在保护范围之内。自动化继电保护的安全管理主要依靠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集成,这些设备易受外部的电磁、雷击等因素的干扰,安装过程中还要实现屏蔽功能,加装抗干扰接线端子、直流稳压设备、滤波装置和空调设备等,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此外,安装调试过程中,要对典型的安装故障进行总结分析,以避免不必要的安装错误,同样,调试要按照规范进行,不能存在随意性或跳跃性的误操作,以防对继电保护装置造成损坏,影响其正常效能的发挥。

3.3严格按照安全保护要求

严格安全保护要求主要做到四点:其一,继电保护装置的质量验收要依据设计规范和对应的行业标准来执行,不能有妥协性的验收行为,尤其是对于信号接收、遥感等关键技术的把关更应该严格,以防在实际运行中不能起到应有的效用;其二,继电保护的设计文档、参数、运维说明等安全性的技术规范要完整,要对安全管理、技术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充分认识到自动化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和机理,进而在日常操作当中按照安全保护的要求执行;其三,对继电保护的故障内容、类型等详细记录,分析各种故障发生的几率和分布的区位,制定详细的安全保护要求规范,以便故障再次发生时响应的科学与及时性,提高二次故障处理成功率,尽可能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其四,自动化继电设备更新快,技术创新、应用非常迅速,安全管理的要求更新的步伐也要保持同步。

4.电力自动化继电保护的趋势

4.1继电保护数字化

数字化的安全管理方式可以极大的节省资源,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控制部分、变电站的占地建设部分、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维护部分等,都能够整合其中的资源,设备和人员的配置,增加信息与资源的共享性,降低管理和运行的成本。数字化的继电保护安全管理已经成为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符合当今社会追求低能耗、可持续、高效、便捷的发展理念,并且可以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提升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

4.2继电保护智能化

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赋予电力系统更加高效、科学的内涵,尤其是当今智能控制理论的不断拓新深入,如专家智能系统、神经控制技术、非线性控制系统等技术的探索,为人工智能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智能技术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智能电网的建设在不断的尝试推进当中,电子式互感器、智能电网、广域测量技术等技术的交互使用,是系统在处理信息时更加快捷、高效、智慧化,电力保护方面能够寻找最优化的解决方案,推动着继电保护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4.3继电保护输电技术的突破

在日常的电力系统中,主要是依靠交流输电技术来维持社会生活,而直流输电技术具有可靠、控制灵活等优点,尤其是轻直流输电技术逐渐成熟。直流输电可以有效的降低功耗和建设成本,节省线路的占地面积等,具有明显的优势。而电力继电保护关于直流式的输电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方向,相关研究也一直在拓展探索当中,以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保障。

5.结语

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尤其是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影响着经济的运行,当今我国提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电力系统作为其中的支撑部分,必须要有质的提升。电力的安全运行与自动化继电保护有着直接的关系,探究其中安全管理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应对策略,是保证自动化继电保护效能良好发挥的重要途径,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为我国的电网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良好的保障。[科]

【参考文献】

[1]张敬.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9).

[2]王喜.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及规划[J].电气时代,2010,(9).

[3]李宝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分析[J].中国电力,2012,(10).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4

【关键词】电力系统;站域保护;原理应用

0.引言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电网逐渐向着高电压、大容量、交直流混连的方向发展,系统的运行和控制特性日益复杂,大系统因故失稳的风险不断增大,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继电保护和安全稳定装置已经不再能够完全满足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智能量测技术的发展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保护和控制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电力系统站域保护应运而生。

1.电力系统站域保护与传统继电保护的差异分析

智能变电站中,ieC61850规约的应用使得全站信息实现共享,为站域保护的应用提供了通讯基础。站域保护采集智能变电站内所有间隔的模拟量、断路器、刀闸的开关量等实时信息,为智能变电站内所有的一次设备提供集中的近后备保护。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站域保护的关键价值在于对后备保护的完善。智能变电站中的主保护依然根据就地信息进行故障判断处理,以目前最常用的“直采直跳”方式跳闸。

1.1保护设计理念不同

继电保护装置旨在反映被保护元件的故障状态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实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传统的继电保护设计理念立足于被保护设备的角度,采集被保护设备的安装点量测信号,来进行决策和判断;站域保护基于全局视角,立足于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交互和共享机制,根据划分的冗余信息应用范围,使用多信息融合算法来实现故障识别,结合设计优化逻辑策略实现断路器跳闸,从而快速可靠切除变电站各一次设备保护范围内的故障。

1.2信息利用效率不同

传统的继电保护由于缺乏全局性的综合视角,因此当保护采集到的有效信息不足时难以给出最优判断,因此,传统的继电保护在难以判断信息有效性时多选择牺牲保护范围,即闭锁保护的方式来应对。例如,当出现一侧电流互感器断线时,传统的变压器差动保护为了避免误动而选择退出运行;站域保护基于全局视角,基于全站信息共享,引入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从而能够将差动保护的范围扩大到站内的相应母线,使得变压器保护不致于失去主保护。

1.3整定配合不同

传统的继电保护后备保护以距离保护和过流保护为主,均为阶段式保护的配合,上下级保护之间通过动作时间和动作值整定来确保选择性,因此,在某些复杂情况下,可能需要长达数秒的动作延时,当主保护因故失去时,后备保护的切除较慢,不利于故障的快速恢复,还存在着扩大故障范围的可能。站域保护通过多源信息来改善后备保护性能,无需复杂的整定配合规则,能够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动作切除故障,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保护算法分析

根据上文所述,电力系统站域保护能够显著改进后备保护的动作性能,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具有较大优势。目前,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保护算法尚在不断发展与成熟过程中。整体来讲,站域保护有数据采集和计算模块、故障位置判别模块、保护跳闸决策模块等3个功能模块。

2.1数据采集和计算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ieC61850规约采集并计算站域保护所需要的各类信息,包括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压电流等模拟量和断路器开关位置等状态栏信息。

2.2故障位置判别模块

故障位置判别模块是站域保护的核心模块,利用采集到的各类故障方向信息和故障距离信息来进行故障位置判别。目前,常见的故障位置判别算法有:

2.2.1基于故障电压分布的故障位置判别

基于ieC61850通信规约,站域保护能够同时获得系统两侧的电压故障分量,并通过其中一侧的电压和电流故障分量来估算另一侧的电压故障分量,如果两侧的电压故障分量一致,则属于区外故障;如果预估的另一侧电压故障分量与本次的实测值相差较大,则属于区内故障,这种算法对于边界元件的故障识别具备良好的适应性,是目前站域保护内常用的一种保护算法。

2.2.2基于遗传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位置判别

遗传信息技术属于近年来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站域保护以故障方向为遗传算法的处理对象,结合其它多种保护判据信息和状态判别方法,分析当前状态值与保护期望值之间的差异,建立差异构造极大值的适应度函数,利用遗传信息技术的快速搜索和收敛判据寻找函数的最优解,实现故障方向决策和故障元件判别。基于遗传信息融合技术的故障位置判别具有较高的容错性和可靠度,增强了保护的大范围抗干扰能力,能够准确定位故障,不过人工智能技术尚不成熟,工程实用性需要进一步考察。

2.3跳闸决策模块

站域保护完成故障位置判别和定位逻辑判断后,将判断结果以GooSe报文的形式,通过智能变电站的过程层网络将跳闸策略发送到相应间隔的智能终端,执行跳闸决策,跳开故障元件,将系统内故障切除。目前,站域保护的跳闸方式有利用动作时限进行跳闸配合、根据故障识别的跳闸决策等。

3.电力系统站域保护的应用

目前,包括南瑞、南自、许继等在内的继电保护厂家都开始了对站域保护的研究,并有相应的产品推出,站域保护目前主要应用于智能变电站的后备保护中。如下图1为一个典型的变电站站域保护控制系统图:

如上图1,22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双母线接线,共由六个分支单元构成,Ⅰ母固定接t1主变分支和电源以及220kV分支L2,Ⅱ母固定接t2主变分支和220kV线路L1分支。L1和L2为与220kV变电站n站的双回无互感输电线路,n站接入地区电网。

1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t1主变中压侧接于Ⅰ母,t2主变中压侧接于Ⅱ母,Ⅱ母接与110kV变电站站终端站相连的L3和L4出线。

10kV电气主接线采用单母四分段接线,1#主变低压侧双分支分别带Ⅰ母、Ⅱ母,2#主变低压侧双分支分别带Ⅲ母、Ⅳ母。Ⅰ母接出线L7和L8,Ⅱ母接出线L9,Ⅲ母接出线L10,Ⅳ母接出线L11和L12,L7为小电源并网线。

该站域保护集成母差保护、变压器保护、线路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和低频低压减载等功能于一体,对变电站各元件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均应该正确动作,包括110kV线路保护,母联(分段)过流保护、断路器失灵保护、加速后备保护、简易母线保护、低周低压减载、备自投、主变过负荷联切、互感器断线等。

4.结语

随着我国电网输电等级不断升高、网架结构日益复杂、系统交直流互联发展,以站域保护为代表的广域保护与控制技术不断发展,成为确保大电网安全稳定性的有效手段,站域保护有利于克服传统保护的局限性,是未来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韩伟,杨小铭,仇新宏等.基于数字化采样的集中式保护装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34(11):101-104.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5

1智能电网建设

(1)传统电网的建设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电力能源开发、发电配电、能源转换、供电售电、用户服务等实现统一管理,实行全流程、全范围的产电供电收费。主要的工作范畴为提供更加精确的电能,实现供电互补、智能交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和安全输送,降低电网的能耗和损耗等。这需要中继保护技术的大力支持,在复杂的智能电网框架中提高技术性、指向性和应用性。(2)智能电网的特性包括:智能电网能够自我修复,拥有智能化的自愈能力;智能电网实现了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运作,激发用户的主动参与意识;智能电网的安全性和防御性非常强;智能电网的发电能源包含了多种类型的发电和蓄电功能;智能电网能够不断优化电力设备的运行功能,可以保证设备在稳定高效运行的前提下,根据国家电力的标准减少运行费用。(3)在我国特高压电网、骨干电网运营中,智能电网已经形成了信息技术支持的基本框架,拥有电能电力流、互联信息流、多类型客户业务流等高度融合的现代电网体系。

2智能电网的特点

(1)智能电网是我国电网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协调和发展之后,采用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纳入到应用范畴中,形成了智能化的电网系统,能够实现短时间内的供电恢复,并将切供电故障的影响程度和范围。(2)智能电网的强大功能表现在电力输送能力和功能的安全可靠的能力上,对环境的保护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非常有效。通过智能化的运作平台,实现对用户的接入和退出,将电网用户的信息进行很好的共享,实现信息透明度。而继电保护是智能电网的网络伯虎和检测保护的重要技术,是智能电网逐步改善电力系统的传统运行形态的重要保障,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应速度的加快和安全性能的提高。(3)传统电网中继电保护的电源点潮流流向是固定的,因此输出本策的电气量(三相的电流和电压)要充分发挥继电保护的功能,需要对电气量进行准确的评判,才能避免因操作的不合理导致相关性能的发挥不正常。而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的构成和升级后,由于智能电网的发电方式采用的是交互式和分布式,因而减少继电保护的难度。且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传感器等智能设备的应用,使得电力系统的发电和供电有了实时的监控,将各种收集的数据实现整合分析,对不合理之处进行了及时的修补。因此智能电网的升级,主要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迅速,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整体性能,简化了原有的辅助功能,为实现电气量信息传输的真实性和保护继电设备的装置性能提供了便利。

3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

(1)智能网络中的继电保护技术使用的是智能传感器装置,为继电保护提供智能电网的信息,在继电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智能传感技术支持的电流变压器的一、二次电压电流,是在变压器的一次、二次测装配了智能传感器,使得智能传感技术能过够对变压器起到继电保护作用,同时对变压器进行数据的实时监控和测量。继电保护能够通过智能传感器获得更多信息,帮助继电保护技术发乎更大的作用。变压器进行一次侧和二次侧的智能振动传感器安装过程中,考虑外部界限和室内外运行环境后,确定变压器不会发生较大的振动,因此不会由于环境的恶劣进行超限报警。在一般环境下,智能振动传感器的中继保护作用就是在变压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进行报警,在湿度温度数据出现的时候进行实时分析处理。终极保护机能利用智能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人工智能专家分析系统,将过去的和现在的温度和湿度进行对比,最终形成合理的继电保护调试。液面传感器可以对电力设备中出现的局部放电和漏油的情况进行判断,根据放电和漏油的变化来进行数据的对比并进行保护性的正确选择。(2)继电保护是在现代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的多功能的计算机装置,对电网进行智能指导,通过互联网获取电力系统的数据和信息,将数据和信息传递给网络控制中心,实现对变电站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操控。例如通信量测技术的应用,采用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的技术,实现动态整定软件的目标和功能。降低供电中断带来的电能质量扰动,防止由于扰动造成的供电中断。还有在电力设备的检修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系统拓扑结构的变化,导致元件发生损坏,停止工作,或者出现解环和合环的情况。针对这一系统运行的变化,改变元件参数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可以提升系统元件的快速保护和校验的灵敏度。例如通过临时性线路施工中对工频变化量的启动值保护,可以对拓扑元件的参数进行判断和定值的动态观测。保工期的基础上启动继电后背保护技术,对拓扑元件实行快速校验,配合计算和分析数据。(3)中继保护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自愈性的适应准则上。继电保护定值方案的编制可以借助n-X原则来控制电网系统的局部拓扑元件,使得继电保护定值可以实现快速的校验计算和整定。利用动态整定软件对系统定值进行剑皇和适应,对电力事故可以达到快速预估和适应,完成智能电网的自适应和自愈合。局部地区应加强继电保护切换,为继电保护的设立提供相关类型元件的继电保护定值技术,通过继电保护方式定值区的建设,确保区域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进行继电保护方式的快速切换让智能电网自主管理的性能发挥组打作用。这就是智能电网继电保护系统的自愈性利用装置的多重和高科技通讯技术利用的效果。(4)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和广域化的运用,是随着电网电压等级的不断升高,对于供电不稳定性进行调整的技术应用。在中继保护技术的作用下,智能电网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广域测量上,实现了电力系统的信息输送,发挥自动化装置的性能,减少电力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5)电力系统对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应用较为广泛,在智能电网的运行系统中,神经网络更加解决了非线性的技术难题,人工神经网络的分布、存储、自组织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智能电网提供方向保护、故障判断、设备保护等功能,例如对故障样本的信息的判定,对故障地点的快速判定等。

4结语

智能电网的继电保护技术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将继续向着继电保护装置的信息一体化的方向前进。因此对于电力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必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加强专业技术培训,进行人才储备战略,打造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从业队伍,为电网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促进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高效高质量的生产。

作者:肖明单位:国家电网公司湖南省检修公司

参考文献:

[1]林泽源.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J].能源与节能,2014(5):161~163.

[2]张振民,朱崇磊.探析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2):62~63.

[3]贺方,刘登.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继电保护技术应用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4):137~138.

[4]范磊,徐振磊.继电保护技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J].通讯世界,2014(20):169~170.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6

[关键词]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运行环境;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012-01

1.概述

继电保护,电力系统的“哨兵”。它通过装置反映电力系统元件的不正常和故障信号,动作于发信号和跳闸,能迅速、正确地隔离电力系统发生的各种故障,避免大面积地区停电事故,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作为提高电能质量的技术手段之一,它直接保证电力生产向着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据统计,某市供电局共有57座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其中,7座220KV变电站、17座110KV变电站、21座35KV变电站已实现综合自动化,运行情况良好。其余变电站还有许多电磁型继保装置,正在进行微机化改造,即将进行综合自动化改造。

2、提出问题

2.1与传统的电磁型继保装置相比,实现综合自动化的微机型继保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①装置维护调试方便,易于操作;保护性能得到较大改善。②装置功能多、先进、可灵活选择,逻辑回路动作正确率、可靠性高。③装置实现了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功能,取代了传统变电所的预造信号、事故音响、仪表监测的作用;实现远方监控,取代了传统的有人值守模式。④实现GpS卫星对时及故障录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对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处理。

2.2但是,在目前阶段,继电保护的运行环境基本未变,现代化电网、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对继电保护全方位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与电磁型保护相比,微机装置对对抗干扰、防雷击、工作环境、电源电压等客观条件的要求更高。在变电站的远方后台监控上,还有不尽完善之处。这就需要改进继电保护的管理、改善继保设备的设计维护方法,以补充和完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功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分析探讨

与传统的电磁型继保装置一样,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建设、改造、运行中,继电保护工作主要涉及:电气设备、继保装置的①选型设计;②安装调试;③验收投运;④运行维护;⑤检修技改等阶段。

以此为序,对继电保护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提出建议。

3.1选型设计

①统筹规划,应选择使用名牌厂家、技术成熟、设计完善、性能稳定可造的继保产品,确保设备硬件质量过硬,能在系统中长期稳定运行。避免选用技术过渡型、性能不稳的设备,导致在运行中出错或发生缺陷,再去耗费大量物力、人力进行更换改造。②应有全局观念,科学设计,合理配置,使继电保护、计量、测量、信号、控制、远动等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工作,保证整个系统处于高水平运行状态下,并为变电站增容护建、设备更换改造留有设计余地。③使变电站设计适用于综合自动化及传统的有人值守两种模式,建议保留传统变电站的事故音响、预告警铃、电压监测的作用,以免发生数据无法远传或网络故障时,变电站能立即恢复到现场有人值守模式,确保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④有些变电站在综合自动化改造后,其接地网未变。但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短路容量不断扩大,微机型继保装置对变电站接地网的要求越来越高。⑤建议改进监控数据库,将后台信号按重要等级、变电站名称,划分“保护出口,开关跳闸”、“Ⅰ类缺陷,告警”、“Ⅱ、Ⅲ类缺陷,告警”、“辅助电气量位置变化,提示”四类,并分类显示。当故障发生,众多后台信号同时显示时,运行人员能迅速找出其中重点,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

3.2安装调试

①在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建设中,继电保护涉及测量表计、后台监控、直流系统、五防、远动等等设备。因此,我们必须在调试阶段内,明确继电保护与这些设备间的责任界限与分工,相互配合协调;做好基础数据的录入,系统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对各设备进行联合调试等等工作。②对于继电保护装置的新安装校验,必须对装置加入80%额定电压,模拟系统可能发生的各种故障,做装置的整组模拟、传动试验,确保装置各条逻辑回路的正确性得到一一验证。③与电磁型保护相比,微机保护功能先进,但这并不就意味着微机装置工作可靠性大、安全系数高。④保证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的背板、端子排、压板、插头的接线牢固性,做好光缆、网络线防外力破坏的措施。⑤应做好工程关键质量点的控制,因为整个系统最终运行好坏将通过其反映,如GpS系统对时精度,继电保护整组传动试验的远方后台监测反映,全站模拟量的精度,远动通道质量等等。⑥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中,许多运行设备无法停电。但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做好安全措施,采用模拟开关对新装置进行校验,完成不停电工作。积累施工经验,制定典型的不停电作业规范和继电保护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3验收投运

①按继电保护要求对设备进行验收,除常规的保护整组传动试验外,要着重加强对设备的遥控、遥信、遥测、遥调操作验收,如果把关不严,将对今后运行带来负面影响。②根据“四遥”验收情况及设备的具体特点,制定相应的运行操作规程;在设备投运后,列出系统运行要点,以利于今后的维护。③峻工图纸、校验报告书、技术资料及时报送管辖单位及运行操作班;做好变电站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因变电站设备的数据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修改,灵活性大)。为今后的运行维护、检修改造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3.4运行维护

①加强运行操作人员的现场培训。运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对新设备的熟悉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设备的运行维护质量。运行人员应在设备投运前,熟悉变电站的运行方式、主接线情况,学会使用操作微机装置,并经严格考核后方可担任运行维护工作。②据悉,110KV城中变在高温酷暑期间,因空调未开,某微机装置过于密封而导致局部发热烧损。因此,应加强设备巡视,积累运行经验,在气候恶劣、气温异常时,要合理调节现场工作环境(如启用加热器除湿、开空调降温等),维护微机设备在健康运行状态。③完善远方后台装置的遥控、遥测、遥信、遥调功能,全天候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好各种事故预测,能正确分析后台信号,判断故障情况。④建议将GpS卫星对时及故障录波装置列入日常巡视的重点项目,确保电力系统故障情况能随时记录,便于分析处理。⑤许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后,其保护、控制、信号、电磁锁电源均统一为220V直流电源,使室外设备的直流回路增加了。因此,要做好室外二次回路的维护工作,减少发生直流接地故障的可能。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7

1.1首先,我们来了解下什么是电力继电保护技术,它具体所指的是什么?

据研究,继电保护技术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主要由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实现、继电保护配置设计、继电保护运行及维护等技术构成。它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20世纪初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继电器开始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保护,这时期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最早的继电保护装置是熔断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在40余年的时间里,继电保护完成了发展的4个阶段,即从电磁式保护装置到晶体管式继电保护装置、到集成电路继电保护装置、再到微机继电保护装置。

1.2其次,我们来说一说电力继电保护的作用

在整体上来看,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使用,不仅快速的提高了我国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度,而且对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推广使用,还可能在满足系统技术条件的前提下降低一次设备的投资,也就是说在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还缩减了对电力设备的投入资金。其次,电力继电保护器作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中重要的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因为,在电力系统中某些故障的及时解决是我们人工无法做到的,如在切除故障元件,在这些工作中,所需的时间不能超过十分之一秒,我们工人是根本无法完成。而在现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继电保护的作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切除故障元件上,还在与充分保护整个国家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上面。因为,电子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与发展,电力继电保护系统的微机硬件也在不断完善,这就推动了继电保护装置与电力其他的保护、控制装置、调度联网以共享全系统数据、信息和网络资源的能力,高级语言编程等。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分析这些信息和数据的基础上协调动作,实现微机保护装置的网络化。这样,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得到的系统故障信息愈多。

1.3第三,我们在来说说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们知道,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的发明与应用就是为了保证电力系统能够持续不间断的供电。因此,它能否正常运行与实现和提高电网故障的分析与处理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当今我国继电保护技术所面临的一个现状就是如何能够进一步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所以,我们只有对继电保护技术不断注入新的技术,新的活力,这样才能使其不断满足我们人类生产、生活的需求。

2、继电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

2.1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大量使用的重要电气设备,它的安全运行是电力系统可靠工作的必要条件

继电保护技术未来趋势是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只有这样,继电保护系统才能够更多地检测到故障信息,对于故障的性质和位置能够做到很好的判断,极大地提高了保护性能的可靠性。现在,用成套工控机作成继电保护的时机已经成熟,这将是微机保护的发展方向之一。继电保护装置的微机化、计算机化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电力继电保护在电力企业日常运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应该时刻关注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问题,因为对同一类型及同一厂家的设备而言其装置结构相同,在相同的运行和气候条件下,电力系统对微机保护的要求不断提高,除了保护的基本功能外,还应具有大容量故障信息和数据的长期存放空间,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强大的通信能力。其测试结果应大致相同若悬殊很大,则说明装置有可能有缺陷。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工作人员能够熟知电力继电保护的故障现象并且熟练掌握继电保护故障信息。深刻影响着各个工业领域,也为各个工业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手段。

3结语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8

【关键字】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变电站和继电保护装置的不断优化,但由于其强大磁场,让一些高电流和高电压的设备常常在二次设备运行过程中引起强电磁干扰影响。同时在变电站供电过程中,外在因素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干扰等都会对继电保护装置和设备造成危害。因此为了保证变电站在激烈市场中迅速平稳的发展,就要对提高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加强继电保护工作的抗干扰性,从而保障变电站的供电安全。

二、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

(一)变电站的含义

变电站是指电力系统中分配、交换电压以及调整电压的电力设施。其目的是为了将电能传输到较远的地方,因此把电压变为高电压,从而减少了传输时间。之后到用户附近再把高电压降低为用户所需的电压,而这种工作就是变电站的职责。

变电站可以分为降压变电站、终端变电站、电力系统变电站等。其由电力变压器、馈电线、接地开关、避雷针和隔离开关等组成。

(二)继电保护的含义

继电保护的作用就是检查电力系统中是否发生了故障,然后做出发出警告信号或隔离故障区域等的一种措施。继电保护装置尽可能的在最小的范围内用最短的时间隔离电力系统中发生故障的区域,从而减小变电站的供电影响和故障对设备造成的损失。

在电力线路和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时,快速将故障隔离,从而减少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运行速度。且在电力设备发生故障情况时,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快速的反应出来,还能够正确的对故障作出反应。其中,可以加强继电保护工作中关于可靠性和灵敏性等各方面的工作方案。此外,还要求继电保护装置在不运作时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尽量减少继电保护装置的误动作和拒动作。

(三)抗干扰技术的含义

抗干扰技术是指研究电力设备发生干扰的产生根源和传播方式,从而制定出抗干扰的措施。一般来讲,干扰主要是由干扰源、接受载体和传播途径三个因素组成,缺一不可。且在运行过程中,大量的电磁信号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从而就会导致系统的不稳定和非正常运行,进而可能会造成系统出错、设备损坏严重等后果,因此干扰问题一直是变电站继电保护工作中的核心问题。

三、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实际应用

(一)湛江变电站继电保护干扰的实际案例

湛江某变电站的旁路开关代路时,使用的是检无压同期重合闸方式,但是几次重合失败。随后便对其继电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进行检查,进而发现变电用的旁路母线隔离刀闸都在上层构架中,而附近也没有线路电压抽取装置。经过继电保护装置检查后,发现在线路间隔没有代路时,旁路母线的隔离开关都已拉开,从而导致了检无压方式重合失败。而当线路间隔运行时,同一电缆上的两条线路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才造成了继电保护装置工作的不正常。

此外,该变电站还发生过干扰情况。例如:由于系统中某一母线由运行状态转为检修状态时,由于拉开其隔离开关时,产生了高电磁干扰,从而导致了相邻开关的继电保护的误动作。

(二)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应用分析

随后,该变电站便应用了微机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其继电保护的装置相比于以前所使用的方式,其微机式能够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性能,提升其装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同时充分利用了CpU的资源,实现了其他的测量、管理等功能,同时因其采用的是自动化功能,所以利于变电站提高其继电保护装置管理的效率,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从而能让变电站加大对供电系统创新的资金和精力,也展现了其扩张能力。

1.安全接地措施

用电设备温度过高会引起其绝缘物质层老化和机械损伤,从而减低了设备的绝缘性,进而造成了设备的操作手柄等导电部分出现高电压,发生人员触电现象。因此就需要运用接地方法,而安全接地是指当用电设备的绝缘层受到过电压的作用时,将其设备外壳接到打底。从而起到静电评比、降低电磁、实现低频磁场屏蔽等作用。

浮地方法使系统对地的电阻增大,从而使得系统不会受到干扰影响,从而提升了系统的抗干扰的能力,且还能缓和同一间路上的差模骚扰所造成的影响;而直接接地法能够保证在变电站接地网没有骚扰电流的前提下,其继电保护装置系统不会向用电设备传播骚扰。

2.继电保护硬件与软件抗干扰措施

⑴硬件抗干扰:目前,基于科技手段前提条件下,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中引入了大量互联网和信息运用的方法。例如:VF数据采集系统、模拟系统等。首先在控制系统中选择一些低消耗的单片机,在管脚中加上电阻等;在输入回路中使用低通滤波器,从而防止频率经过混叠后增加设备损害程度,进而减少差模浪涌,降低噪声干扰程度。

⑵软件抗干扰:在继电保护装置中,除了对其硬件加强抗干扰技术之外,还要在软件方面增强应用,从而能够达到双重防护的作用,进而更好的保护用电设备的安全和供电的稳定性。首先要进行的是数据检查,继电保护装置为模拟信号的两个通道的数据一致才能被使用,且在巡检过程中,一定要将采集到的开入量和上电时进行比较,确认完毕后才能存储。

四、影响抗干扰技术的因素及改善措施

(一)影响因素

1.天气因素

变电站所在的地理位置非常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特别是雷击时。雷击会使变电站的地网或接地线为高阻抗,从而会引起系统暂态电位的升高,从而容易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敏感度降低,发生误动作。

2.辐射干扰

在科技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辐射已成为人们生活危害中最严重的污染之一。辐射不仅会对人身体造成危害,还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而变电站中的电力系统往往会处在一些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等环境之中,其所处范围充满着强辐射电磁和相应磁场,而这些磁场就会耦合到附近设备中,从而让线路回路感应到高电压,进而让继电保护装置产生误动作的现象。

(二)改善措施

1.合理选择,合理布局

电源是引进外部干扰的重要来源,且通过电源所引入的干扰也是多途径的。例如:高频电源系统中开关期间的导通和截止、继电保护装置中控制设备的开关频繁闭合或断开等都会引起干扰频率达到继电保护装置所设置的标准。

此外,对于设备的合理布局也是防干扰的有效措施。继电保护装置的合理布局,能够尽可能的将干扰源和干扰对象隔离,从而分别敷设高电平和低电平电缆。同时,对于不同环境的干扰强度、能力和类型等,都要选择与此相对应的设备,且在布置上合理放置设备的位置。

2.高频保护措施

作为线路保护的主要内容:高频保护,其电缆也具有特殊性。因此对于此环节的抗干扰技术的应用也要相对加强。首先可以降低底座高度,接地线使用多根线,同时增加地网的密度,而二次回路与一次电力要相隔一定的距离。其次可以在变量器和高频电缆之间加入电容器,从而控制工频电流,减少地电位差和电压降。

五、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在国际市场开始崭露头角,那么其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首要问题。创新抗干扰技术,可以提高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效率,从而提升变电站的工作效率,进而为电力行业扩张了业务和市场份额,也增强了其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融,王栋,关于变电站继电保护抗干扰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8期.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9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发展

一、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信息技术

在继电保护项目中,信息技术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一方面,借助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对系统中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及时整合,建构更加有效的数据管理框架。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中小波变换技术的应用价值也较为深远,能实现对信号不用位置以及尺寸的测定,在技术运行过程中,能将小波转化为震荡波形,整体周期较短。特别要注意的是,运行小波技术能对局部化时限和频率进行精准测量,并对一些较为细节的信息进行综合测试。

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自适应控制技术

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项目运行过程中,自适应技术主要是根据电力系统自身的运行方式建构的有效性管理措施,能对故障状态进行全面分析,并利用定值对系统的电力性能以及基本特性进行综合管控。自适应控制技术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有效的对系统性能以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维护,提高有效性的同时升级管控效率。并且,在继电保护项目中运行自适应控制技术,能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运用自适应控制技术,能减少电力系统中的振荡现象、系统频率变化问题等,并对单相接地短路中的过渡电阻产生影响,能真正维护电力系统的应用流程。

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目前,各行业对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将其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融合在一起,也是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1]。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主要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基本参数,利用模仿人类脑细胞结构以及功能的方式,提高自动化技术的智能程度,实现较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并建构有效的学习机制和学习框架。在运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技术人员能在系统运行结构中实现适应力、自组织能力、故障识别能力、记忆水平以及联想功能等多方面的提升目标,真正实现了非线性优化的发展目标,并且从一定程度上优化信息处理的效果和水平,提升整w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项目优化效果。

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综合自动化技术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中,综合自动化技术具有非常突出的技术优势,能在提升整体系统运行完整度的同时,建构更加有效的系统管控措施。该技术不仅能有效的实现资源的集成,也能有效提升信息共享以及信息数据的远程监控,确保在信息输入和信息输出的远方终端结构和微机之间能建立保护层级,确保控制中心的安全和稳定,顺利升级整个计算机系统项目的提优水平。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运行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同时,技术人员能对保护系统中的设备和二次运行稳定性等参数进行集中管控。

五、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之模糊理论

近几年来,模糊理论的研究机制在不断升级,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中,能在提升系统运行水平的同时,优化整体技术的参数结构。第一,能借助模糊理论对系统中出现的多模振荡、同步振荡以及失步振荡进行划分,并有效处理不同问题[2]。第二,模糊理论在提高系统管控水平的同时,能运行解列系统。第三,迷糊理论提取特征和小波理论有联系,并运行模糊集法对励磁涌流的特征进行区分,从而提高系统对故障的识别效果,也有效优化变压器保护结构。第四,模糊理论能有效对无功功率以及阻抗分量等参数进行划分和推算,并利用距离保护系统对不对称故障进行集中扫除。

总而言之,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运行过程中,网络化推进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借助网络获取的运行和故障信息,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自动化管控。在运行自动化测量、自动化数据获得以及自动化数据搜集功能等,确保网络化传输效果的最优化。另外,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逐步推广的过程中,能将人工智能和项目发展之间建立有效的互动机制,确保系统综合能力的升级,并有效应用模糊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提高人工智能技术的传递效果。不仅能完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新技术的发展框架,也能一定程度上推进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保护装置及技术

第一章继电保护的作用与意义

电力在现代社会各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没有电力的支持,社会生活和生产根本就无法正常进行。基于电力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对电力的维护就显得格外重要。而对电力维护起重要作用的继电保护,则是电力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继电设施的正常运转,技术运用与发展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影响重大。如何确保继电保护设施和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是电力系统应该着重关注的,也是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力供应开始出现紧张,在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供电危机,使其不得不采取限电、停电等措施,以缓解电力供应的紧张。在如此严峻的形式下,加强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维护至关重要,而继电保护正是其中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维护有重大的意义。

一.继电保护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转。因为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或异常时,继电保护可以实现在最短时间和最小区域内,自动从系统中切除故障设备,也可以向电力监控警报系统发出信息,提醒电力维护人员及时解决故障,这样继电保护不仅能有效的防止设备的损坏,还能降低相邻地区供电受连带故障的机率。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力系统因种种原因,而产生时间长、面积广的停电事故,是电力系统维护与保障最实用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

二继电保护的顺利开展在消除电力故障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正常化,经济生产的正常化做出了贡献。不仅确保社会生活和经济的正常运转,还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前些年北美大规模停电断电事故,就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了社会的动荡,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可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否,不仅仅是照明失效的问题,更是社会安定、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所以,继电保护的有效性,就给社会各方面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章继电保护装置使用条件和维护

继电保护装置是实现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要实现继电保护的作用,就必须要具备有科学先进、行之有效的继电保护装置,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设备的支持,才真正具备了维护电力系统的能力。因此,要做好继电保护的工作,就必须要重视保护的设备。而设备的质量问题,直接决定了继电保护的效果,因而必须对继电保护的装置提出较高的要求。

1.继电保护装置的灵敏性。即要求继电器保护装置,可以及时的把继电保护设备,因为种种问题而出现的故障和运行异常的情况,灵敏的反映到保护装置上去,及时有效的反映其保护范围内发生的故障。以便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治措施。

2.可靠性。即要求继电器保护装置的正常,不能发生误动或拒动等不正常的现象,在继电器接线和回路接点上要保证其简练有效。

3.快速性。即要求继电设备能在最短时间内,消除故障和异常问题,以此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同时可以把故障设备的损坏降到最低限度,以最快的速度启动正常设备的正常运转,避免出现由局部故障而造成全面故障的情况出现。

4.选择性。即在要求继电器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可能选择性的断开离故障点最近的开关或断路器,有目标的,有选择性的切除故障部分,在实现最小区间故障切除的同时,保证系统其它正常部分最大限度地继续运行。

5.重要性。不仅要在选用上考虑其是否达到基本运行条件的要求,还要在日常的检测和维护上做好工作。

第三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前景

我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对运行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就要求继电保护技术做出革新,以应对电力系统新的要求。熔断器是我国最初使用的保护装置,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这种装置已经不再适用,而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始。我国的继电保护装置技术经历了机电式、整流式、晶体管式、集成电路式的发展历程。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我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开始走向了科技时代。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继电保护的技术主要是朝微机继电保护技术方向发展。

与传统的继电保护相比,微机保护有其新的特点。一是全面提高了继电保护的性能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其有很强的记忆力,可以更有效的采取故障分量保护,同时在自动控制等技术,如自适应、状态预测上的使用,使其运行的正确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结构更合理,耗能低。三是其可靠性和灵活性得到提高,比如其数字元件不易受温度变化影响,具有自检和巡检的能力,而且操作人性化,适宜人为操作。而且可以实现远距离的实效监控。

微机继电保护技术的这些特点,使得这项技术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途,特别是在计算机高度发达的21世纪,微机继电保护技术将会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在未来继电保护技术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发展的趋向发展。

我国应当在继电保护技术上增加投入,以便建立一套适应现代电力系统安全运行保障要求的继电保护技术,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上要注意及时的更新,适应我国各方面对电力安全使用的要求,为在未来切实的做好继电保护工作提供最基本的设备支持。同时还应该掌握世界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在微机继电保护技术上进一步的增强研究引进的力度,使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系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我国强势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更完善的电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