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十篇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十篇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3:57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1

一天上午,刚走进诊室,一老一少两个男人就跟进来热情地跟我打招呼。仔细一看,想起来了,是两个多月前不愿去作头颅Ct检查的父子俩。老的是病人,少的叫李刚(化名),是病人的儿子。

两个多月前,李刚带着父亲,拿着一叠检查单及拍摄的X光片来到诊室。我仔细询问了病史,老人经常双下肢发软,走行不稳,易跌倒。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怀疑低钙或低血钾,治疗十多天,没有明显效果。

老人行走时出现摆动不稳。我对李刚说:“我怀疑你父亲有脑肿瘤。”

李刚说:“听说脑肿瘤会头痛,我父亲从来没有头痛,他常说腿痛,不可能是脑肿瘤吧?”

“作颅脑Ct检查排除一下吧。”我说。

作Ct检查要花费200多元,父子俩都不肯作,要求开点药回去。我耐心和他们解释做Ct检查的必要性,他们听不进去,边往外走边说:“现在医院要效益,滥检查、大处方是拿手好戏。”他们就这样走了。

现在看到父子俩,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果然,李刚告诉我,后来他带父亲到省级医院诊治,脑外科教授也叫他作颅脑Ct检查,证实是靠近小脑的部位有一个3Cm×3Cm×2.5Cm肿瘤,病理诊断为:脑胶质瘤二级。

李刚说:“我和父亲想起那天讲的话很对不起您,误解了您。”他们今天来,是准备做术后放疗的。于是我给他开了住院通知单。

有些脑肿瘤症状不典型

那么,脑子长瘤子为什么不头痛,而出现行走不稳这种不典型的症状呢?

典型的脑肿瘤有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等症状,医学上把这一组症状称为颅内压增高综合征。因为脑肿瘤占据颅腔一定的空间,颅骨如板硬,缓冲很小,脑肿瘤压迫脑组织,便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表现。但也有一些症状不典型的脑肿瘤,并不出现颅内压增高综合征的表现。根据脑肿瘤生长的不同部位,可出现不同的症状,如肿瘤生长在大的运动中枢,可表现一侧肢体瘫痪;若生长在感觉中枢,病人会出现痛觉异常;肿瘤袭击小脑,则出现步态不稳、易跌倒的症状。

有的比较大的脑肿瘤根本没有症状,或者仅有轻微症状,不易被发现。如我院一位职工,半年前家人发现他吃饭时突然动作异常,但一次仅有几秒钟,故未引起重视,直到出现小癫痫发作才作Ct检查,最终确诊为4厘米大的脑胶质瘤。

从医学角度分析,无症状的脑肿瘤有以下两种情况:

1.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生长在大脑额叶的肿瘤,尽管较大,症状却十分轻微或无症状,在临床上很容易误诊;垂体腺瘤则因生长缓慢,有的发生多年也无症状,既不头痛,也不呕吐,到了晚期出现视野缺损、视力和内分泌功能异常才发现;脑室内肿瘤,早期体积小,脑室又充满脑脊液的间隙,在没有发生大脑压迫和脑脊液循环受阻时,也可无任何症状;还有颅咽管瘤、松果体瘤、颅内胆脂瘤的早期症状多不典型。

2.与脑萎缩有关。老年患者由于脑萎缩和退行性病变,使颅腔代偿的空间扩大,蛛网膜下腔增宽,颅内肿瘤尚未长大,没有造成对大脑的压迫,故患者早期可不出现症状。

不典型脑肿瘤也会有迹象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2

头痛:大约有30%的脑胶质瘤患者表现为头痛,其中约有70%的人头痛会逐渐加重。这种头痛大多没有特异性,只是呈现间断性,多位于病变的同侧,多表现为钝痛而不是跳痛,有时不容易与紧张性头痛相鉴别。大脑胶质瘤通常表现为前额的疼痛,而小脑胶质瘤则多表现为枕部和颈部的疼痛。如果肿瘤过大产生高颅压时,头痛明显加重,有时在睡眠时会被疼醒,并在头部剧烈活动时明显加重,有时还会伴有恶心和呕吐。如果颅内高压持续的时间过长,还会有视力下降的表现。

癫痫发作: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脑胶质瘤患者表现为癫痫发作,并且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发生率增加至50~70%。其中有一半的癫痫为局限性发作,而另一半为全身性发作。生长缓慢的低级别胶质瘤特别容易引起癫痫发作,而胶质母细胞瘤引起癫痫发作的几率就很低。少枝胶质细胞瘤引起癫痫的约为75~95%,星形细胞瘤约为65~70%,胶质母细胞瘤约为37~50%。有癫痫发作的高级别胶质瘤预后往往要好于没有癫痫发作的。不同部位的胶质瘤引起癫痫发作的几率和表现并不相同,除都可以引起全身性的大发作外,不同部位肿瘤引起的癫痫发作往往都有各自的特点:如额叶胶质瘤可以引起对侧肢体发作性抽搐和失语等;颞叶内侧肿瘤多伴有幻嗅、发作性恐惧以及心慌气促等;而顶叶肿瘤可以引起偏身感觉障碍等。

精神改变:大约有15~20%的胶质瘤患者是以精神状态的改变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情绪、人格、认知功能、记忆力等方面的变化。

局灶性神经症状:肿瘤位置的不同还可以引起相应的神经缺失症状,如肢体的瘫痪、感觉障碍、失语、步态不稳、失读和失写等症状。

颅神经症状:不同的颅神经受损会产生相应的神经症状,如视力下降、复视、眼球斜视和面瘫等。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3

说起性早熟,由于这些年媒体的广泛报道,大家并不陌生。性早熟会给儿童造成心理伤害,特别是在患儿随着年龄增大,发现自己与同龄人在第二性征上有所不同时,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如自卑、自闭、恐惧、害羞,轻者给生活带来不便,重者影响学习。由于性早熟患儿体内的性激素异常,故常出现体格增长过早加速,骨骺融合提前,生长期缩短,最终致使成年时骨骼发育不良,身高低于正常人。同时,因为性早熟的发病基础是激素代谢障碍,故易出现多种脏器的异常及病理变化,最常见的如肢端肥大、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结节、泌乳、卵巢肿瘤等。

引起性早熟的原因很多,临床上依据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是否提前发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部分性性早熟等类型,其鉴别要点是在第二性征出现时,是否有性腺的发育。人们比较常见的部分性性早熟,例如单纯早发育、单纯早发育、单纯早初潮等,以及外周性性早熟患儿,只有第二性征的完全或部分出现,但都无性腺发育。像希希这样的情况,不仅第二性征发育提前,而且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启动的迹象,属于中枢性性早熟,即真正意义上的性早熟;而下丘脑错构瘤,就是引起中枢性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下丘脑位于人类大脑半球的中央前部,重量仅4克,约占整个大脑的3‰。尽管它重量轻,体积小,但在人体的功能作用却威力巨大,除负责调节人的体温、意识、情绪、精神外,还支配垂体产生多种激素,如性激素、泌乳素、甲状腺素等,调节水、盐平衡及糖的代谢等,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下丘脑错构瘤中神经系统会分泌促性腺激素,故而引起了中枢性性早熟,表现为婴幼儿女孩出现发育、月经初潮,或男孩,出现、痤疮及声音变粗等。患儿的第二性征和内外生殖器官按照正常的发育顺序依次提前发育,过早进入了青春期。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4

【关键词】 老年脑肿瘤;诊疗分析

老年脑肿瘤指的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的脑瘤,在神经系统的疾病中,颅内肿瘤相对脑血管病较为少见。近些年来,临床上广泛使用头颅Ct,老年脑肿瘤发现率达8%-13.2%[1]。这也使得过去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未能及时发现的脑肿瘤患者得以确诊。老年脑肿瘤的症状和体征大多与闭塞性脑血管病相似,因此常被误诊误治,给病人带来严重不良后果。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5例老年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17例,年龄66-86岁,平均68.7岁;病程6天-12.5年;11例头痛,23例头昏,3例呕吐,16例肢体感觉障碍,12例运动障碍,20例记忆力减退伴精神障碍,3例失语,5例共济运动失调,4例视力下降,5例抽搐,6例面部麻木,2例突发意识不清。确诊脑肿瘤之前误诊7例,其中误诊为脑出血2例,脑梗塞3例,脑血管病1例,脑血栓1例。

1.2 辅助检查 本组全部进行Ct或mRi检查,大多数性平扫加增强扫描。28例脑肿瘤最大径为1-5cm,6例最大径为5-10cm,1例最大径大于10cm。幕上肿瘤28例,其中大脑半球20例,鞍区4例,颅前窝底2例,颅中窝底1例,透明隔1例;幕下7例,其中小脑半球3例,桥脑小脑角2例,脑干2例;良性肿瘤26例,其中脑膜瘤12例,垂体瘤4例,神经鞘瘤4例,颅咽管瘤6例;恶性肿瘤9例,其中神经胶质瘤6例,转移瘤2例,恶性淋巴瘤1例。

1.3 治疗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在显微镜或者直视下切除良性肿瘤21例,次全切除5例,9例恶性肿瘤行全切或部分切除。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后35例老年脑肿瘤患者中29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轻度改善。1例无改善,术后1个月2例死亡,手术死亡率为5.71%,2例死亡患者年龄均大于80岁,1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呼吸衰竭。

2.2 术后随访情况 术后对33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2例在出院后1个月死于原发性肿瘤。31例患者每3个月随访1次,2例18个月内死与原发肿瘤和急性心肌梗死。其余29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其中18例肢体和运动障碍在术后1年内基本消失,肌力达到Ⅰ-Ⅲ级,5例术前抽搐者中有4例术后症状消失,1例在服药半年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3.1 老年人脑肿瘤特点 老年人脑肿瘤的特点是缺少颅压增高表现和典型的定位体征,特别是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症状非常隐匿。老年人脑肿瘤多数位于幕上,顶叶部位最多,其次为额叶、颞叶,幕下肿瘤绝大多数是良性肿瘤[2]。随着年龄增长,脑细胞慢慢萎缩,皮层变薄,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变大,因而早期脑肿瘤不会出现压迫症状。本组中幕上肿瘤28例,占80%。所有患者中以脑膜瘤12例最为多见(34.29%),其次是神经胶质瘤、垂体瘤等。

3.2 脑肿瘤的临床特点 该病的临床特点是起病和病程不典型。①老年人颅内高压症状出现比较晚且不突出[3]。本组中3例(8.57%)有呕吐症状,老年人呕吐、头痛等刺激反应迟钝,即使存在颅内高压,临床症状也多数不典型。因此,老年患者一旦感觉明显的头痛、呕吐时,肿瘤常常已经长大,处于晚期了。②大多数老年患者首发症状为精神障碍。有研究表明老年脑肿瘤患者精神障碍发生率达70%。本组研究中记忆力衰减20例,占57.14%。③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突出,依肿瘤大小和部位的不同而表现不一,本组中肢体障碍16例,运动障碍12例,失语3例,部分患者有症状较差重叠。④癫痫发作,多由脑皮质区的脑肿瘤所致,其发病率在老年脑肿瘤患者中约占30%-40%。⑤病程差异很大。由于老年脑肿瘤的患者高压症状表现较晚且不突出,其高压症状(头痛、呕吐、视神经水肿)往往不明显,尤其是合并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本组病程最长达12.5年。⑥卒中样急性起病,多数老年患者早期不易被发现,导致病灶增大,容易出血、坏死、液化,肿瘤体积快速增大,颅内压急速升高[4]。最终表现卒中样急性起病。同时老年患者多发脑血管病,容易被误诊,本组误诊7例,误诊率高达20%。

3.3 老年脑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 这类患者的诊断对后期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考虑到老年脑肿瘤的特征,对于症状不典型的患者在临床诊断时要充分考虑脑部疾病的可能,及时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同时术前合并症和术后并发症导致老年患者预后较差,最为明显的是感染[5]。因此要注意围手术期的护理,积极做好预防并发症工作。同时要根据个体差异,慎重用药,以期达到最理想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旗胜,谢榕林,邱永明,张晓华,郭沁华.老年脑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分析[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09,6(3):220-221.

[2] 杜宇鹏,郭海涛,张继伟,周学平,刘子厚.老年脑肿瘤87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6-247.

[3] 程淑平,周阿南,戚秀红.老年脑肿瘤病人手术前护理临床效应[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8):1276-1277.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5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居于第二位。每年我国新增的脑瘤患儿约有7000左右。一般发病高峰年龄为5~8岁,男孩稍多于女孩。

避免误诊,尽早治疗

患脑瘤的孩子,早期会出现呕吐、头痛、走路不稳、眼斜或者眼球不能上视、眼歪口斜、头颅增大、颈部抵抗或斜颈、身材矮小或肥胖、多饮多尿、癫痫发作、性早熟、发烧等症状。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症状时,应到医院进行Ct、核磁共振检查,以确定是否患了脑肿瘤。

应提及的是,小儿肿瘤的某些症状,有时会与先天性脑积水、胃肠道疾病、脑膜炎、肠蛔虫症等疾病表现的症状相混淆,造成误诊。此外,家长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了解、小儿对痛苦表达不清、某些医生技术医术不够全面等,也会造成误诊。

治疗小儿肿瘤要尽早,原因在于:(1)从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特点看,治疗越早,脑和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效果越佳;(2)早治疗可避免不良姿势的形成、肢体畸形;(3)小儿性格及思维能力的形成,特别是教育心理,主要在学龄前,早治疗,有利于患儿全面成长。

治疗小儿肿瘤的方法,需根据肿瘤位置及性质来定。现将目前治疗儿童脑肿瘤的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多“路”入手

小儿脑瘤多发生在脑中线附近,如蝶鞍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部位。儿童颅内中线肿瘤,特别是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由于位置深、周围组织复杂,以往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手术的。而现在,我们在国际、国内首先提出通过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和前额纵裂入路,彻底解决此区域肿瘤不能切除的问题。

颅内囊肿行开颅手术,往往都存在复发、感染、出血等问题,而采用颅内囊肿分流术,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鞍区肿瘤是小儿神经外科的多发病,肿瘤的全切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小儿预后至关重要。对于颅内鞍区巨大肿瘤,一般一次手术难于彻底切除,但我们可根据肿瘤分期选择不同入路的手术方法,有效地解决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等问题。

治疗某些脑瘤惟一的选择

有的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脑干胶质瘤等,放疗可能是惟一的治疗选择。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瘤,不仅要照射肿瘤的局部,为了避免肿瘤的播散,还要照射全脑和整个脊髓。

另外,对于手术切除不彻底的良恶性肿瘤进行术后放疗,都是有效的。

应用较少

小儿脑瘤的化疗目前应用较少,但对髓母细胞瘤和生殖细胞瘤采用化疗,效果还是相当满意的。

有的肿瘤,需要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治疗,我们称为“综合治疗”。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治疗,整体来看,小儿脑瘤的预后比成人差,其原因比较复杂。有些小儿脑瘤发现较晚,来诊时肿瘤已十分巨大或已有转移;有些是因为小儿脑瘤恶性的比例较成人大;有些则是肿瘤术后未坚持综合治疗。此外,需留意术后恢复,这也是治疗小儿肿瘤不可忽视的一步。

专家及科室简介

马振宇,我国著名小儿神经外科专家,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年,曾担任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多个专业组主任,是我国小儿神经外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率先在国内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细胞瘤,并开展此病的诊断及治疗工作;率先开展颅内囊肿腹腔分流术;率先开展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前额纵裂入路来切除中线肿瘤,其治疗水平达到国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儿童鞍区肿瘤术后癫痫与血钠紊乱密切相关,有效地控制术后癫痫的发生,明显地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现已完成神经外科成人各种手术2000多例、小儿各种手术3000多例,成功率达95%以上。其科研课题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4项,参编专著5部,在《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余篇。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6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肺癌;临床分析;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4(b)-155-02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neurologicalsyndrome,pnS)是由全身性或系统性恶性肿瘤在中枢、周围神经的远隔效应,神经或/及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1]。约1%的癌肿患者出现pnS,50%以上患者为肺癌所致。其临床表现多样,最多见的是小细胞肺癌,神经症状可早于肿瘤症状,潜伏期可达数周、数月,甚至5年以上[2]。而肺癌的典型临床症状是咳嗽、咯血、血痰等呼吸系统表现,大家比较熟悉,但以肺外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者少见,临床上极易误诊或漏诊,为提高对肺癌这种特殊表现的认识,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现收集了本院2001年10月~2010年10月经病理确诊且以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肺癌8例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8~71岁,平均56岁。8例患者均以神经系统症状首诊于神经内科,急性起病1例,亚急性起病4例,慢性起病3例。

1.2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大部分患者进行了腰椎穿刺及肌电图检查,个别患者还进行了新斯的明试验。

2结果

2.1四肢无力

四肢无力4例,4例均表现为肢体对称性无力,近端较远端重,活动后可出现一过性肌力好转,3例下肢较上肢肌无力明显,1例伴有肢体远端疼痛,1例伴有抑郁表现。神经系统查体:3例均为四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膝腱、跟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行新斯的明试验均阴性结果,行头颅Ct检查均无明显病灶,行腰椎穿刺检查无异常改变,胸部X线片显示2例肺癌、1例无异常,考虑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进行激素治疗病情无改善,7个月后才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行胸部Ct检查示肺癌。1例四肢腱反射正常,考虑为抑郁症,间断抗抑郁治疗1年半,病情无缓解,出现明显消瘦,体检行胸部Ct检查示肺癌。病理结果:小细胞癌3例,鳞癌1例。

2.2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

双下肢无力2例,1例表现为双下肢麻木无力,尿便障碍,双下肢感觉过敏,无感觉平面,四肢腱反射正常,腰椎mRi正常,考虑为脊髓炎,给予激素冲击、营养神经等治疗,病情无缓解,行胸部Ct检查示肺癌。1例表现为肢体远端麻木、疼痛、寒冷感,夜间重,活动后可好转,肌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因患糖尿病10年,考虑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给予控制血糖、改善血液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病情无改善,行胸部X线片检查示肺癌。病理结果:小细胞癌1例,腺癌1例。

2.3声音嘶哑

声音嘶哑1例,此患者出现声音嘶哑1年,不伴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行喉镜检查无异常,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按脑梗死治疗无改善。半年后出现咳嗽、痰带血丝,声音嘶哑加重,行胸部X线片检查提示肺癌。病理结果:腺癌。

2.4眩晕、构音障碍

眩晕、构音障碍1例,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复视、共济失调、锥体束征,头颅mRi检查未见明确异常信号,腰椎穿刺检查正常,按脑干脑炎治疗效果不明显,行X线胸片检查示肺癌。病理结果:小细胞癌。

3讨论

肿瘤在尚未转移或局部浸润下所导致的中枢神经、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病变,而病变部位并未找到肿瘤细胞,这种病变称为副肿瘤综合征,以肺癌最为多见。肺癌临床表现多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例如咳嗽、咯血、胸痛、血痰等。随医学的进步,近年来肺癌患者的诸多肺外表现日益受到重视,肺癌的肺外临床表现可早于呼吸系统症状出现之前而出现[3]。

肺癌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①癌细胞局部浸润,侵犯脑及脊髓,引起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②癌细胞淋巴结转移,可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霍纳综合征;③癌细胞脑转移导致头痛、呕吐、偏瘫、失语;④癌栓堵塞血管引起瘤卒中,出现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周围水肿,引起脑功能缺损,急性起病时出现偏瘫、失语等类似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容易被误诊为脑栓塞[4-5]。

近几年来,发现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体内存在有自身抗体,如anti-Hu、anti-Yo等抗体,anti-Hu抗体是一种抗核抗体,存在于细胞核中,可影响脑干、边缘叶、脊髓灰质、脊髓后索及后根、外周感觉神经元,85%以上的患者在诊断前即出现了神经症状,直到数月后甚至5年后才找到肿瘤灶;临床表现为多样化及亚急性进展,影像学大多正常。anti-Yo抗体是抗胞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核糖体、高尔基小体、核周及树突内质网结合,临床常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出现共济失调、构音障碍,甚至可有精神症状以及锥体系和锥体外系损害的表现[6]。从本组资料看,肺癌所致癌性神经肌肉病变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多为亚急性起病,累及神经系统多个部位,可发生在癌肿出现之前、之后或同时,绝大多数不伴有肺部表现,而且其临床表现与相应的非癌性神经系统病变相同,不易区分,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神经系统症状可先于肿瘤数月甚至数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复杂,易误诊为脑血管病、亚急性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结核性脑膜炎、精神病、癫痫持续状态。此病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及其发现的早晚。肿瘤对神经系统的广泛损害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只注意神经系统症状而忽略肿瘤对神经系统的损害均是导致误诊的原因[7-8]。因此,对于那些影像学上无相应病灶,无法解释临床表现者,经治疗无效时,一定要想到副肿瘤综合征的可能,注意反复拍胸部X线片、胸部Ct片、查脱落细胞、以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反复筛选阴性者,也应密切随访,以求尽早明确诊断,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参考文献]

[1]刘贵珍,刘新英.神经副肿瘤综合征17例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1):42-43.

[2]周沛兴,何家荣.实用内科疾病神经系统损害医学[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459.

[3]郭玉璞,pollard,mcleadJG.癌性周围神经病[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9,22(6):216.

[4]王虹蛟,王强,陈淑英,等.肺癌致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15(2):124.

[5]王黎萍,吴承龙,章燕幸.副癌综合症15例临床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5(5):298-299.

[6]汤晓英,罗慰慈,崔丽英,等.小细胞肺癌并发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69例中4例临床及神经生理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2(1):17.

[7]蒋雨平.临床神经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学出版社,1999:626-627.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7

癌痛与非癌性疼痛相比,对患者的影响更严重。主要表现为:癌痛会导致患者有痛不欲生的感觉,使患者失去生活信心,自杀率提高;癌痛会令患者产生坐卧不安、生活全无乐趣的感觉;癌痛往往持续存在,使患者本人和亲友难以正常生活;癌痛会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加速癌细胞的扩散;最后,癌痛常使患者情绪低落,甚至导致抑郁,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抗癌治疗。

在癌症早期,由于瘤体尚小,一般无转移,也未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因而癌痛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某些来源于神经的肿瘤及生长较快的肿瘤,如骨肉瘤,常在早期出现疼痛。随着病情的进展,病灶逐渐增大,不断向附近的组织器官浸润,导致脏器破裂、肿瘤压迫浸润神经造成疼痛。一般而言,疼痛的出现或加重往往提示病情的进展或加剧。但极少数情况下,即便到了癌症的晚期,也可不出现疼痛或是疼痛较轻。

尽管如此,不明原因的疼痛仍有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比如孩子膝关节附近疼痛合并体温升高时,要警惕骨肉瘤的可能性,应及早到正规医院就诊。

早期的脑瘤也是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病情进展后伴发动作失衡、呕吐等症状。目前,在所有小儿肿瘤中,脑瘤的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位居第二,其病因尚不清楚,极少数是由于先天原因造成的。儿童脑瘤以恶性者居多,瘤子多长在后脑、脑干及小脑。其早期症状普遍表现为呕吐并伴有头痛。有些孩子因为年龄较小,说不出头痛的感觉,所以很多被误诊为消化道疾病。

持续疼痛要引起注意

身体某一部位超过1周的疼痛应引起注意,例如,背部疼痛是脊柱原发瘤和转移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与肿瘤有关的疼痛主要表现为夜间痛或清晨痛,在白天活动后疼痛反而会缓解。脊柱肿瘤经常被误诊、漏诊,有时候连医生也被疼痛的表象迷惑,这是因为癌痛和腰腿痛感觉相像,而且在检查中,只有当骨被严重破坏、脱钙达50%~70%时,通过X线片才能观察到。因此,对于顽固性的腰背疼痛,应辅助进行Ct、mRi、eCt及穿刺活检等多项检查,以排查脊柱肿瘤的可能,做到早期诊断。

再如,长期腹痛同时出现大便变细,可能与大肠癌密切相关;胸部疼痛伴有刺激性干咳及痰中带血丝,则预示着肺癌的存在;上腹部隐痛伴消瘦和饱胀感,多由胃癌引起;右上腹或肚脐周围出现顽固的钝痛或绞痛并向腰背部放射,提示胰腺癌的可能。因此,美国癌症协会指出,对任何持续性的疼痛都需要及时检查,医生通过询问病史和其他一些细节,可确定是否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排除癌症。即使不是癌症,这些检查也可以使患者知道引起疼痛的原因,并进行必要的处理。

癌痛患者要积极寻求治疗

许多癌症患者常常一味忍受疼痛的态度,而不是通过积极寻求医疗人员的帮助来缓解或减轻癌痛。事实上,疼痛是一种疾病信号,有疼痛时就需要治疗,癌痛更是如此。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8

目的讨论生长激素内分泌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通过对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诊断。结论生长激素内分泌瘤患者临床特征明显,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表现特殊,不难诊断,但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例需要注意鉴别诊断。

生长激素内分泌瘤诊断1诊断

1.1临床特征

1.1.1特殊面容和体态:如眶上嵴、颧骨及下颌骨增大突出,牙缝增宽,咬牙合错位。胸骨突出,胸腔前后径增大,骨盆增宽,四肢长骨变粗,手脚掌骨变宽、厚大。皮肤变厚变粗,额部皱褶变深,眼睑肥厚,鼻大而宽厚,唇厚舌肥,声音低沉等。1.1.3脏器肥大:常伴有高血压、心脏肥大、左心室功能不全、冠状动脉硬化等,晚期可出现心力衰竭。

1.1.4肿瘤压迫症状。1.2.1GH测定:正常人一般低于5ng/ml,若大于5ng/ml,葡萄糖抑制试验中最低值大于5ng/ml有诊断价值,但仅测1次血GH值不能诊断或排除本病,应连续测定(GH谱)或结合抑制和兴奋测验,才能准确判断GH的分泌功能状态。1.2.3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测定:明显高于正常。1.2.5钙、磷代谢:血钙大多正常,血磷往往增高,并可作为本病活动的一个指标。1.2.7头颅Ct或磁共振检查:可发现肿瘤。X线检查常可有骨板增厚、骨质增生等表现。

1.3动态试验1.3.2GHRH兴奋试验:GHRH促进GH的合成和释放,而Ss抑制GH的分泌。静脉注射GHRHl00μg,分别于注射前15min和注射后0、15、30、45、60、75、90、105及120min测血GH浓度。一般将GH水平高于其基础值2倍作为阳性依据。1.3.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兴奋试验:有些肢端肥大症患者出现GnRH诱导的GH浓度升高。静脉注射100μgGnRH分别在注射前l5min,注射后0、15、30、60、75、90、105及120min测血GH浓度。部分肢端肥大症患者在注射后15min或30min出现CH分泌反应。1.3.6精氨酸抑制试验:氨酸可能通过抑制生长抑素(SS)使GH分泌增加,但肢端肥大症活动期可表现为抑制反应。试验前l天晚餐后禁食,次日早晨在空腹休息时静脉滴注L-精氨酸0.5g/kg(溶于250ml生理盐水中),持续滴注30min,于滴注0、30、60、90及120min采血测GH。1.4.1颅骨X线照片:多数肢端肥大症患者蝶鞍显著扩大(正常成人蝶鞍长约7~16mm,平均7mm;深7~14mm,平均9.5mm),鞍底呈双重轮廓,肿瘤巨大时可破坏鞍背和鞍底。①mRi能显示垂体瘤的周围关系,如视交叉受压、移位和海绵窦受压情况;

②组织分辨率高,能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和囊性变;

③在显示微腺瘤方面较Ct更敏感。

1.4.3胸部和腹部Ct主要用于诊断或排除垂体外肿瘤。2鉴别诊断

巨人症与肢端肥大症表现特殊,不难诊断,但一些早期或不典型病例须与下述一些疾病相鉴别。

2.1脑性巨人症

GH瘤所致巨人症要与脑性巨人症鉴别。后者较少见,出生后到4岁以前生长迅速,有早熟现象,常有脑积水,智力发育差。X线蝶鞍正常,血GH正常。

2.2marfan综合征

本病可与巨人症混淆,它是先天性中胚层发育不良性疾病,30%有遗传性。表现为生长迅速,身高比正常人要高出许多,而躯体和手指、足趾细长,呈蜘蛛样,并常伴一些其他表现,如头部呈长形,有扁平足,皮脂缺乏,肌肉萎缩,半数以上有晶体脱位、视网膜剥离和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无GH升高和内分泌代谢的异常。

2.3无睾巨人症

因性腺萎缩,性功能低下,致骨骺闭合晚,骨龄延迟,身材较高大、细长,类似巨人症,但X线蝶鞍不大,骨骼结构较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小,指间距超过身长,GH水平正常,无内分泌改变。

2.4皮肤骨膜增厚症

多为青年男性,外形类似肢端肥大症,手足增大,皮肤增厚,但无头颅增大,也无蝶鞍增大和压迫症状,无内分泌和生化代谢紊乱,血GH正常。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9

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是哪些?

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十大癌症为:胃癌、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其中最凶险的癌要算肝癌,发展迅速,死亡率极高,存活期不超过6月~3年。

恶性肿瘤的十大警讯

第一,发现不痛不痒的肿块。

第二,经久不愈的溃疡。

第三,色素痣,突然增大,脱毛,刺痒或疼痛、色素加深。

第四,持续性干咳、胸痛。

第五,持续性食欲减退,上腹不适,或疼痛,或食管吞咽不适,或原疼痛规律突然改变。

第六,腹胀不适,排便习惯突然改变。

第七,不明原因的出血。

第八,排泄物带血。

第九,分泌物增多,如白带增多。

第十,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体重减轻、贫血。

中老年人的肿瘤先兆

中老年人由于免疫力低下,加之任何肿瘤无论怎样隐蔽,到了老年阶段终将暴露,故老年阶段肿瘤发病率较高,又由于老年人反应性较差不易察觉,体质都普遍较差,故警惕肿瘤发出的信号,争取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老年人将具有重要意义。中老年人的高发肿瘤有:胃癌、肝癌、直肠癌、膀胱癌、食管癌、鼻咽癌、肾癌。

青少年的肿瘤先兆

青少年时期的恶性肿瘤,由于起病多急,因此易于发现。但由于本病恶性度高、进展迅速,一旦发现已非早期,故青少年时期的恶性肿瘤,尤应注意超早期先兆。青少年多发肿瘤有:骨肉瘤、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甲状腺癌。

儿童癌症的先兆

儿童时期旺盛的生命力常掩盖了癌肿的不适,故儿童期的恶性肿瘤较难发现。加之由于自己不能诉说病情,所以早期发现的难度更大。而有一些恶性肿瘤又往往多发生于儿童期,尤其不利的是,小儿恶性肿瘤多发生于脑、血、肾、眼球及等重要器官,即便不死也易致残。因此,注意儿童期癌早期先兆的探索,更显得特别重要。

儿童期易出现的恶性肿瘤最多的是白血病,几乎占儿童期恶性肿瘤的1/2,其次为脑瘤、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及胚胎性癌等。其特点为发展迅速,并很快向远处转移,大多发生于5岁以后小儿。由于小儿处在生长期,各器官功能正开始旺盛,因此,生了恶瘤,一般状况也比较好,这就给早期发现更增加了难度。有些恶瘤如急性白血病、皆以长期高热出现,与急性感染酷似,故应引起高度警惕。儿童常见癌症有白血病、脑癌、神经母细胞瘤等。

哪些病是癌前病?

以上,可能癌前病、癌前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癌变。

癌症可以早期发现吗?

癌症早期诊断的可能性:

第一,人体恶性肿瘤75%长在体表,易于发现。

第二,癌症形态学为发生肿块,故易于暴露。

第三,生长速度虽比良性肿瘤快,但亦有一定过程(足以被人们所发现的过程)。

第四,早期淋巴结转移,为早期发现癌症创造了有利条件。人体的六大淋巴结就是癌肿的早期预报仪,尤其是颈部淋巴结,其次腋窝淋巴结为上肢、胸膜、癌肿的“荧光屏”,下颌下淋巴结可预测面部组织的癌肿。腹股沟淋巴结为下肢、盆腔、生殖器癌肿的预报器。

第五,隐蔽再深的癌肿亦必然有一定的征象暴露,如可通过肿块出现、疼痛的产生,以及分泌物的异常,或因癌肿分泌的毒素或类激素而产生全身性的异常现象,如出现内分泌失调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早熟、乳腺增生等病,或原因不明的瘙痒症,神经营养功能障碍所致的皮炎、精神异常、代谢异常等,都足以作为讯号。

人为什么会长癌,如何防范?

第一,饮食不当与癌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与乳腺癌、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密切相关。含有亚硝酸盐、黄曲霉菌的食物有很强的致癌性,化肥污染的果、谷、蔬菜、水,以及霉烂、熏炙食物亦有致癌作用。其中,霉变的花生、玉米等谷类,含黄曲霉素,是引起肝癌的重要诱因;酸菜含亚硝酸盐最易导致消化系统癌症,尤其是食管癌;盐腌食品可加强亚硝胺类化合物的致癌性,与胃癌的发生很有关系。熏制食品含有大量的多环芳烃类致癌化合物,亦是诱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食高蛋白食物,尤其是偏食肉类食物,食物中纤维素少,致癌物质在肠中滞留而易于吸收,更易促成癌的发生。

脑长瘤的早期症状表现篇10

【关键词】侧脑室;肿瘤;显微技术;手术入路

侧脑室肿瘤发生率低,国内外文献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0.75~2.8%,但侧脑室肿瘤位置深在,毗邻丘脑、尾状核、丘纹静脉等重要组织血管,且绝大多数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因此侧脑室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切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难点。我院神经外科自1997年8月至2007年7月应用显微手术技术采取不同手术入路切除30例侧脑室肿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13例,女17例;年龄4~52岁,平均28岁;病程20d~3年,平均18个月。

1.2临床表现头痛26例,恶心、呕吐15例,视力障碍6例,思维迟钝10例,精神症状3例,癫痫发作5例。视水肿16例,同向偏盲2例,感觉障碍6例,椎体束征9例。

1.3辅助检查本组均行头颅Ct扫描,行mRi检查25例,脑血管造影5例。

1.4手术入路(1)对位于室间孔附近肿瘤,体积不大,没有明显脑积水者,可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本组2例侧脑室体前部肿瘤经此入路切除;(2)对额角内肿瘤,伴有脑积水者选择经额叶皮质入路;对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和侧脑室体后部及枕角肿瘤,选择经顶枕皮质入路;对肿瘤主于侧脑室颞角者,选择经颞中回皮质入路。

2结果

2.1手术结果14例经额叶皮质、2例经纵裂胼胝体、10例经顶枕叶皮质、4例经颞叶皮质入路;肿瘤全切18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出现脑积水3例,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肢体轻瘫2例;术区硬膜下血肿1例及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1例,再次进行了手术清除血肿;癫痫1例;脑梗死2例。

2.2病理结果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室管膜瘤12例,脉络丛状瘤5例,脑膜瘤8例,星形细胞瘤5例。

2.3随访结果随访方式有电话随访和信函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2.8年。16例术后恢复良好,工作生活正常;8例术后生活可自理,生活不能自理2例,2例星型细胞瘤病人术后1年肿瘤复发死亡,失访2例。

3讨论

侧脑室肿瘤是指来源于侧脑室内脉络丛、室管膜和脑室旁脑实质内组织(如丘脑、尾状核及胼胝体)且瘤体大部分突入脑室内的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约占颅内肿瘤的0.75~2.8%。前者以脑膜瘤、脉络丛状瘤及室管膜瘤多见,后者以胶质瘤多见。

侧脑室肿瘤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高颅压症状(头痛、恶心、呕吐及视神经水肿),尚可伴有神经功能障碍,如偏瘫、偏盲和感觉障碍等。由于肿瘤大多呈隐匿性生长,肿瘤生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表现,故早期诊断较困难,一旦出现临床症状肿瘤已较大。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头颅Ct及mRi,可进行精确定位诊断,并可了解肿瘤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的关系。

由于肿瘤位于脑室内,与周围重要组织结构毗邻,要在尽量切除肿瘤的同时又最小的损伤脑组织,切除难度较大,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是关键。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主要为皮质造瘘及经纵裂胼胝体入路,两种入路各有优缺点,以脑皮质造瘘手术入路应用广泛。对侧脑室肿瘤手术入路选择应根据术前影像资料分析肿瘤的位置、毗邻、大小、血供及与重要结构的粘连情况,具体分析。对位于侧脑室额角及侧脑室体前部的肿瘤,可选择经纵裂胼胝体入路,该入路不需切开脑皮质,具有脑组织损伤小、显露更直接等优点,且能早期处理脉络膜后动脉,尤适于脉络膜后动脉供血的中线旁肿瘤。对不在中线附近及合并脑积水的患者选择脑皮质造瘘手术入路应用更广泛,原则是选择非功能区及距离肿瘤较近的脑皮层。为了使肿瘤显露清楚,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减少对脑皮层过度牵拉,皮层造瘘常选额中回,且适当横向扩大,造瘘口大小可依据肿瘤大小和生长方向而定。

我们的手术体会,总结如下:①尽量在非功能区脑皮质上切开较小切口,以避免皮质损伤后并发症发生,暴露出肿瘤后应用软轴牵开器前开固定,避免脑组织过分牵拉;②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保护脑室内深静脉,在未明确静脉位置前不要盲目电灼肿瘤侧壁及肿瘤基底部,可先行囊内部分切除减压,再分离肿瘤胞膜,将肿瘤分块切除。③脑室内一般不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选用双极电凝止血较为可靠。术后电灼脉络丛减少脑脊液的分泌、脑室内常规放置引流管。④为避免发生远隔部位血肿,除了术中放脑脊液要缓慢外,肿瘤切除后脑室内要注满生理盐水,同时严密缝合硬脑膜。⑤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3个月,预防癫痫发生。

参考文献

[1]朱卫,徐启武,崔尧元,等.改良经额侧脑室前入路切除室间孔区肿瘤[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4):269~272.

[2]张义,赵卫东,罗青阳,等.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手术治疗(附21例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7,33(11):691~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