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概论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4:24

矿业工程概论篇1

论文摘要:“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让学生去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教师应掌握完备的科学教育体系,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结合采煤工程实践,尽可能多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条件时,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

采煤概论是一门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有关煤矿专业知识的课程,它力争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入较少的时间、精力,全面了解煤矿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煤矿的主要开采技术及与煤矿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也即是投入与产出的问题。如何以少量的投入,产出高质量优秀的合格品,使非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后,能够全面理解采煤知识理论,也即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不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并且“采煤概论”的课时又少于“采煤学”课时的条件下,运用采煤基本理论解释、解决煤矿生产中日常出现的实际问题。

一、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1.1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感性认识的方法及课程教学大纲应改变的地方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发展过程总是经历了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采煤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采煤学”这门专业课之前,已让他们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首先在大一学期末进行认识实习,即到各煤矿区进行参观,熟悉煤矿的各种生产设施、建筑物、构造物及其使用用途,对煤矿工业广场的布置及其地面工业广场与煤矿井下生产的关系有所了解,然后学生在大二学期末进行生产实习。在进行生产实习之前,先到矿业工程学院实验与教学中心的采煤模型?实习是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煤矿生产工艺过程,各种煤矿设备、设施的使用目的及运行情况,全面了解煤矿各种安全保障规章制度及措施。这时学生不只局限于地面参观,往往再下到煤矿井下,熟悉地下各种巷道的名称及开掘每种巷道的目的。学生往往深入到采煤一线一采煤工作面,观看采煤生产全过程。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大三上学期便开始学习专业课“采煤学”。在学习“采煤学”过程中,安排学生上实验课,即到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上采煤模型课。教师借助形象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采煤学”中的一些较抽象、较难懂的采煤原理。非采煤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对采煤的认识、生产实习,没有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如果要让非采煤专业的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这门课,就必须加强他们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感性认识的充分程度,是非煤专业学生学好“采煤概论”课的前提。

采煤专业学生在进行认识或生产学习时,首先要乘火车或汽车到煤矿现场,花一周左右时间吃、住在煤矿。下井参观时,学生在井下巷道需走几公里才能看到井下一些生产设施布置情况,及煤矿工作面产煤的现场情况。若要看巷道布置,则需在井下走更长时间。因此,考虑投入与产出的问题,让非煤专业学生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实验室,应成为首选。

采煤模型是将采矿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或人们预先设定的,设计出来的采矿工程现场情况,按一定比例进行缩小的仿真模型,使人们能够全面看到采矿工程现场的各个方面,具有形象、立体、直观的特点。到地面工业广场与地下采煤的空间关系,及地下采煤工作面与各种巷道的空间关系。图2可见地面下各种巷道的空间位置关系及每种巷道的作用。

学生参观了采煤模型室,提高了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弥补了非煤专业学生没有对煤矿进行认识、生产实习的缺陷。在上“采煤概论”之前,应组织学生多次参观采煤模型室。

采煤专业学生学习“采煤学”,一般是72学时,其他专业学生学习“采煤概论”,一般是32学时或24学时,最少是l6学时。“采煤学”上模犁课是6学时,而“采煤概论”模型课是4学时。以往“采煤概沦”的4学时采煤模型课都安排在课程中间e,这样安排的不足之处,是非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采煤慨论”之前对采煤缺少感性认识,即使上了采煤模型课,学生也没有巩固、回顾所学知识的时间,便又要继续学习有关煤矿的知识、理论。因此若要提高“采煤概沦”的教学质量,应改变课程教学大纲,让“采煤概论”模型课时多于采煤学模型课时。在上“采煤概论”课之前,为让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有感性认识,应由教师组织学生多次参观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采煤模型室,对照采煤模型给学生讲解有关煤矿方面的知识。为加强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学生应用每天课后的闲暇时间参观采煤模型室。

上采煤模型课,即教师通过形象直观的采煤模型向学生讲解比较难懂、抽象的采煤理论,以及与采煤有关的知识重点、难点。学生听起来有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感觉。形象的采煤模型与抽象的采煤理论相结合可使课本上理论的东西不那么枯燥、乏味,学生能更好地学习、理解煤矿理论知识。通过图3,学生可看到地面的砂石如何充填到井下采煤工作面后的采空区中,通过图4,学生可形象直观地看到厚煤层分层开采时,布置各种巷道及各种巷道所对应的空问位置关系,了解各种巷道的使用用途。

提高非采煤专业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还可通过教师制做三维立体多媒体课件,通过动漫形式向学生演示煤矿井下各种生产设施、井下巷道布置,以及即

使下井参观也不易见到的许多理论内容。还可以给学生放光盘。光盘的制作内容都是用摄像机拍摄的,它非常逼真地反映了煤矿生产的全部内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我们矿业工程实验与教学中心正加大实验教学投资,筹建虚拟实验室。学生在虚拟实验室可见到煤矿的虚拟影像,可将煤矿所有的生产内容都通过虚拟影像表现出来,更有立体感、逼真感。以上都是通过动态画面给学生产生视觉冲击,增强学生对煤矿的感性认识。采煤模型则通过静态立体形式反映煤矿生产的各个方面,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思考、探究的空间。

1.2教师应掌握的教学方法及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教学工作不是孤立进行的,它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的统一。

教师教学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采煤概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学习“采煤概论”,这是提高“采煤概论”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矿业工程教学与实验中心采煤模型室,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对“采煤概论”的学习热情。

人类采煤发展史,凝聚了人类科技发展史。人类生产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无疑都伴随着采煤的发展。当今的科学技术发展,任何领域,尤其是高精尖的科技领域,都与采矿、稀有金属有关,而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黄金、珠宝更与采矿相连。学好采煤方法,对了解其他采矿方法都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在煤的发现、采掘及生产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伴随着科学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学生可以通过学好“采煤概论”,达到触类旁通,学好各专业学生所学的本专业各门专业课程。

中国矿业大学的学生,不管学的是什么专业,都或多或少地与煤矿有关,因此学习“采煤概论”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学校更好地与别人进行知识交流很有益处。

学好“采煤概论”为学生以后走上社会,找工作都打下了知识基础。人的一生,或大学毕业后找工作,都不会局限于某一行业,如果以后在煤炭行业工作,懂得了煤矿的专业知识,工作起来便会得心应手。

从当前学生的情况来看,如果有些学生在本科阶段想改学采煤专业,或在本科毕业后要考采煤专业的研究生,在目前学好“采煤概论”对个人以后的发展都大有脾益。

教师不但应有过硬的采煤专业理论,还应掌握完善的科学讲授“采煤概论”的知识体系。在“采煤概论”比“采煤学”的课时少的情况下,教师应力争用最精简的语言,将枯燥的采煤概论,通过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转化为通俗的语言讲授给学生,集中讲几个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采煤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每节“采煤概论”课时,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自由讨论、交流,齐心协力一起解决采煤方面的知识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丰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谈谈采矿科技的发展现状,还存在哪些科技难题,已解决到什么程度等,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使学生对“采煤概论”课程更加喜爱,有条件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煤炭科技创新学习小组,让学生将学到的煤矿科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煤矿科技实践中去,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深化。:

矿业工程概论篇2

【关键词】金属矿山开采项目投资;风险管理;概率树分析法

一、引言

一个正式运营的金属矿山开采项目由三个阶段构成:一是矿山品位和储量的估算,这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二是矿山的开工建设阶段,即矿山投资的实施阶段;三是矿石的回采和矿山经营阶段,即矿山投资回收和盈利阶段。为了获得一定的收益,投资者在投资前应对开采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而金属矿藏的开采项目又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投资项目,主要表现在:矿石开采项目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多。为此,就需要用一定的方法进行系统的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对投资进行估算和预测,能在客观的基础上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和参考。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决策以及风险管理后评价。

二、矿山投资中的风险类型

风险的存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项目寿命周期的推移,风险的重要性也会发生改变。根据矿山投资项目特点,可将风险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和环境风险:指矿山赋存条件及其开采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政策性风险:指由于政府法律、法规及政策和地方法规的颁布实施而造成损害的风险。

管理风险:指在矿业项目投资过程中,由于管理失误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失败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技术风险:指由于技术的进步或生产方式的改变而发生的风险。

资金风险:指由于资金不能及时供应而导致矿业项目投资活动某一环节中断的可能性。

人力资源风险:指由于人员的变更或团队中人员的整体素质对整个项目的投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这种风险存在于项目实施后的运营阶段,主要表现在市场对项目资金回收及盈利状况的影响。

三、风险估计

风险估计是指在对不利事件所导致损失的历史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统计等方法对特定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作出定量估计的过程。

(一)风险概率估计方法

风险的概率估计既有客观方面的,也有主观方面的。风险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不可能全面估计到投资过程中所有风险发生的概率,只有在客观估计的基础上,施加人为的主观判断,把风险产生的损失降到最小。

1.客观概率估计

客观概率即实际发生的概率,是指用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推断、计算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主要基于大量的历史先例进行统计分析而计算出客观概率。

在矿山开采项目中,可以借鉴相似项目的数据来推定。客观概率估计法最大的缺点是需要足够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的采集相对不易。

(1)估算矿石的品位和储量以及金属回收率。欲投资一个矿山开采项目,首先必须估算品位和储量。一个矿床的矿量、品位及空间分布,是对矿床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可行性研究、井巷规划设计以及开采优化的基础,是矿山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在实践中,国际上通常的做法是:在对矿床进行初步评价或数据量不足时选用比较简单的方法(一般是距离n次方反比法:一个样品的权值等于样品到单元中心距离的n次方的倒数1/dn)。步骤:一是以估计单元块中心为圆心,以影响半径r为半径作圆,确定影响范围(见图1),在三维状态下呈球状;二是计算落入影响范围内每一样品到被估单元中心的距离;三是计算单元块的品位:

3.概率树分析

概率树分析的一般步骤:

(1)详细列出各种影响决策的风险因素,如投资、开采成本、矿石价格等;

(2)专家小组法估算出风险可能发生的状态,即确定其数值发生的个数;

(3)分别确定每个风险状态可能出现的概率,概率之和等于1;

(4)分别求出各种风险发生变化时,方案净现金流量各状态发生的概率以及相应状态下的净现值npVj;

求方案净现值的期望值e(npV):

4.实例分析

某赤铁矿,铁平均品位x=53.32%。其资料如下:矿山年生产规模:a=5万吨/年(矿山年生产规模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208号文件铁矿最低生产建设规模:5万吨/年);保有铁矿石储量:55万吨;采矿损失率?滋:20%;采矿回收率H:80%;矿石贫化率p:10%;单位采矿综合成本C:180元/矿石吨(含人工工资、利息等);矿山可利用铁矿石量a:45万吨;单位税费t:按销售价的15%计算(不考虑所得税);单位销售单价V:300元/吨。

预计方案初始投资56.25百万元(预计增加投资在20%以内),建设期一年,第二年初投产,项目期10年(不含建设期),期末(第11年末)回收残值。根据目前的铁矿石价格及其变动趋势,年收入估计为6.13~19.5百万元。

根据上述状况,选择在其寿命期内5种可能出现的状态,净现值及概率见表1。

(二)风险决策

风险决策首先取决于投资者对于风险的态度,风险态度不同的人决策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典型的风险态度有三种表现形式:风险厌恶、风险中性、风险偏爱。与之对应的是决策的准则:满意度准则、最小方差准则、期望值准则和期望值方差准则。

基于上例应当选择满意度准则:即投资方案实施后的结果是否能满足决策人想要的收益水平。在工程实践中,对一项投资的决策既不能找到一切方案,也不可能比较一切方案。投资决策的结果是89.14%可能得到收益,即方案可以接受。

四、结论

风险管理的目的不是消灭风险,而是管理风险。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其有效性表现为某一时点的一种状态或条件。矿山开采项目的风险管理就是通过各要素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促进项目目标的实现。一项投资活动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收益取决于项目各个方面的信息收集是不是全面和完备,因此,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风险信息收集渠道,对风险信息过滤、梳理、整合、分类,是风险管理的关键。

同时,应当完善风险管理评价和持续改进机制,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形成风险管理的激励相容约束和执行驱动力,保障各个风险管理要素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保障风险管理走向规范化、定期化、制度化。逐步完善风险管理目标的差距分析和反应机制,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经营行为和风险敞口的实时监控,找出与预定目标的差距,及时采取措施作出调整,保障风险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王青,史维祥.采矿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339-368.

[2]李祥仪,李仲学.矿业经济学[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63-75.

[3]张荣光.关于改善我国矿业投资环境的探讨[J].天府新论,2009(1):35-38.

[4]王志强,肖荣阁.国际化视野中的我国矿业企业全面风险管理[J].资源与产业,2009,11(3):66-69.

[5]刘晓君.技术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10-225.

矿业工程概论篇3

关键词:数值模拟技术;采矿工程;人才培养

内蒙古科技大学矿业研究院拥有自治区唯一的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矿业工程学科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学科,采矿工程专业是部级特色专业,为自治区煤炭行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仅仅依靠理论知识学习和现场实习相结合,即通过现场实习将课堂中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深化,其教学效果不明显。数值模拟技术能对采矿工程相关理论知识进行数值计算和图像显示,使其形成形象化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1]。此外,通过数值建模过程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还能使学生对掌握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2]。

一、采矿工程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现状

采矿工程专业知识体系广、实践性强,是培养矿山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专业,专业基础课如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矿学等都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联[3]。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不仅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理论公式,还涉及矿井生产系统、巷道布置与支护以及采矿活动引起的岩层移动等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4]。如果只依靠上课ppt、文字、二维图纸和实验室三维模型的参观,学生只能从字面上理解几个专有名词,很难在短时间内清楚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专业课课时不够等原因,且存在实验设备数量不足、性能老化等问题,导致一些实验教学工作难以开展[5]。不得不采取大组实验或缩短试验课时甚至取消部分试验的方法,或者实验课仅限于参观模型,学生的培养质量堪忧。而现场实习往往流于形式,学生现场实习时,看到的仅仅是静态的局部的现象,如巷道表面支护情况、变形情况,工作面顶板冒顶、煤壁片帮等,很难对巷道支护、矿山压力显现有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数值模拟技术应用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值模拟技术在采矿工程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其中以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数值方法为基础的数值模拟软件已广泛应用于采矿工程科学研究工作中,如FLaC/FLaC3D、UDeC/3DeC、pFC/pFC3D、RFpa等二维或三维数值模拟软件均具有较强的建模和运算能力,计算结果准确,用户界面易于使用,计算结果能以图片或者数据的形式形象地展现出来等优点[6,7]。这为数值模拟技术在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矿业研究院采矿工程专业教师大都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对相关数值模拟软件应用熟练,为数值模拟技术在专业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保证。采矿工程数值模拟主要步骤包括: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模型参数的选取与赋值、计算结果的选取与分析。教师可以有选择性的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数值模拟分析的过程中,使得培养的目标更具选择性,这也是数值模拟技术在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当中的优越性之一[8]。采矿工程本科生专业课程主要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为主,课程设置难度不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这就使得教师可以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应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专业课程学习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将数值模拟的建模结果以及模拟结果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建立关于相关知识的三维立体空间概念,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规律,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采矿工程本科专业课如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井巷工程、采矿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等,其中许多知识都可以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直观地认识和学习,比教师只在课堂上进行概念的描述和讲解更易于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研究生培养主要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更深一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为主。例如矿业研究院采矿工程方向研究生课程包括:矿山灾害控制与预警技术、煤矿开采新理论与新技术、软岩巷道支护技术与工程、控制爆破技术等。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习章节,选择适合的数值模拟软件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讲解和数值模拟。使得学生对相关数值模拟软件的优缺点及适应性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并使学生参与到整个数值模拟的全过程当中。通过数值模拟软件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值模拟技术在采矿工程教学中的应用

1.数值模拟技术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可以在采矿工程本科专业课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现举例如下:(1)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采用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演示采场顶板活动规律、失稳结构特征、采场围岩采动应力分布规律、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关系以及覆岩移动规律等。(2)井巷工程:模拟演示矿井井巷(例如井底车场主要硐室,采区车场、上下山及回采巷道等)布置及其空间位置关系。演示不同断面形状巷道的支护形式,以及不同支护形式下巷道围岩变化和破坏情况等。(3)采矿学:模拟演示不同地质赋存条件、不同开采方法下采场覆岩活动规律、矿压显现规律,特殊开采(例如“三上一下”开采、充填开采等)条件下覆岩变形及预测以及露天煤矿边坡三维空间分布状态及其稳定性等。2.数值模拟技术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在研究生专业课程学习及培养中,结合数值模拟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科研水平,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数值模拟研究手段,有利于学生针对实际工程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工作。例如采场围岩控制方面,可以结合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固液耦合、固气耦合等计算分析,研究矿井突水、煤与瓦斯突出的发生机理及控制技术等;巷道围岩控制方面可以进行深部软岩巷道变形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另外,针对采矿工程问题的三维数值仿真模拟,可以利用三维地质建模知识和数值模拟软件相结合,进行复杂空间区域条件下采动破坏问题的研究,等等。

矿业工程概论篇4

[关键词]采矿系统工程采矿工艺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t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75-01

一、概述

采矿工程是一门由来已久的古老技术,很多问题都只能定性,而不能定量的解决,现场问题常常依赖经验判断,容易存在很大的主观差异性,借助采矿系统工程中的数字与计算技术,可以实现采矿技术问题的定量决策,大大提高了准确性和科学性。此外,采矿工程所涉及的面较广,影响因素较多,如何从总体上合理把握,综合协调,也就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从近年来发展情况看,随着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引入到采矿系统工程中,为我国的高效安全采矿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采矿系统工程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可以带来相关技术的变革,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矿产资源作为维系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矿工程系统发展到今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采矿系统工程概述

采矿系统工程是以采矿工程内在规律为依据,结合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来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综合问题的一种工程学科。它是根据采矿系统工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这个工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采矿工程有着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作业点分散的特点,因而需要在工作中从总体上进行全面协调。借助系统工程自觉地从总体上整合采矿,让采矿工作得以统筹安排、有序发展。

2、科学性。采矿工程由来已久,是一门古老的技术,它过去依赖于经验判断而不是精密计算。在现代采矿工程系统中,引入各种现代数字和计算机技术,实行定量化决策,提高了采矿工程的科学性。

3、边缘性。采矿过程涉及的诸多学科之间有着许多联系,而之前存在联系脱节的现象。通过系统工程将采矿工程和系统工程相互渗透和交叉,从而完善这一系统。以至出现了安全系统工程、地质统计学、边坡系统工程等边缘学科。?

三、采矿系统工程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目前,采矿系统工程中常用的基础理论学科及相关技术如下:

1、应用数学或计算数学分支。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及数值方法等。

2、现代应用数学的相关学科分支。如:地质统计学、可靠性理论、模糊数学、灰色系统理论等。

3、运筹学及其学科分支。如: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图论及网格分析、排队论及存储论等。

4、与计算机技术密切结合的交叉学科分支。如:系统模拟、系统动态学、人工智能学、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四、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现状

几经数载,我国的采矿工艺也在不断的成熟,可以将我国井下采矿工艺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连采工艺、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爆破采矿工艺以及普通机械化采矿工艺,在这几种采矿工艺中,综合机械采矿工艺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艺,该工艺是把井下所有工艺均转变成为连续且机械化的作业,该工艺不仅减轻了采矿人员劳动强度,同时还大大了其工作的成效与安全系数。而普通机械采矿工艺则是指其装煤工序与落煤工序为机械化作业。在爆破采矿工艺中,落煤工序主要采取的是爆破法,装煤则采用的是人工手工操作的方式,运煤采用的是机械化方式。除此之外,在采矿系统工程中,还广泛利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技术,这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手段。同时,信息科学的迅速发展在采矿系统工程学的应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信息科学中的任何进展将很快在采矿系统工程采用。例如20世纪中叶,人们发明了探矿专家系统。另一个例子是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出现给采矿作业带来方便,因为其容易收集到附近的地貌情况以及后面出现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系统(RS)来到后不久,已应用于采矿业。而在工艺中,关键环节就是打眼,在进行该项工作时,应按照施工现场顶板条件、煤层的厚度以及节理裂脱发育的实际情况等来明确爆破打眼参数。连采工艺从其实质上来讲,该工艺其实就是上述综合机械采矿工艺的辅助或者补充,该工艺主要包括煤柱回收与煤房掘进两个方面内容。

五、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趋势

1、该工程为一个环境变化大、目标多、随机性强、变量多以及因数多等动态过程,其必须要在各种技术的统一、合作与协调下,利用多种不同研究的方式来综合进行研究和考虑。由于该工程系统结构比较繁杂,具备多环节以及多层次特点,同时各矿区之间的条件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矿产资源的实际条件又各不相同,所涉及到内容不仅多,同时其所产生的影响也比较大。对此,需从全局出发,站在更高层次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不断扩大其研究的范围,扩展其研究的对象,这样才可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采矿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如果只采用一种方法来决策,效果是难以理想的。因此,需要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并且正在朝这个方向发展。多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决策。采矿系统工程在系统结构上关系比较复杂,再加上各个矿区条件的差异性,所以,在处理和解决某一决策时,需要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内容之间又容易相互影响,故今后将朝多项内容分析决策的方向发展。

3、采矿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随着采矿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采矿工程的实践活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采矿实践的发展需要,兼收严格优化方法的优化功能与非严格优化方法的灵活使用性将会形成一种趋势。

4、出现跨学科的趋势。采矿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决策仅仅依靠单一学科显然难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因而在某些技术上采用跨学科多种方法综合使用。以露天矿开采中的电铲卡车调度来说。它涉及到GpS、计算机、无线通讯等硬件系统,还包括测量平差、数据处理、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等软件系统。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矿系统工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促进了采矿技术水平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采矿工程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采矿系统工程的出现无疑证明了先进技术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今后也必将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贾云、张琳《关于采矿系统工程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的探讨》[J],《科技风》2013年05期.

[2]李志刚《试论我国采矿系统工程的技术进展》[J],《科技信息》2014年10期.

矿业工程概论篇5

   [关键词]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物权化

   一、矿业权的由来

   矿业权这个概念从古罗马法时就出现了,在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开采的开采者,个人可以取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了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弄清它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解析,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对矿业权的理解。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却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矿业权概念的解析,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根本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有的学者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类;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我国是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即探矿权与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矿业权内部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矿业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首先分析矿业权和矿权的区别,有些学者将这两个概念等同对待,其实欠妥;矿权应该包括矿产资源所有权,还包括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矿业权。矿产资源所有权包括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各项权能构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内容。矿产资源所有者代表的是国务院,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有两个特点,1、所有权主题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2、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二、矿业权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矿业权在理论界通说被认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具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规定的法权模式要求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变动及原因等。

   (一)矿业权的主体。

   关于矿业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日本《矿业法》规定除非条约有特别约定外,原则上不允许日本国民或日本法人以外的人成为矿业权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和表示准备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均可以进行矿区标界,并且保有采矿用地。加拿大的矿业权是采用的联邦和地方共管的政策,其国家有的省是鼓励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进行勘探和开发,当然包括外国投资者。俄罗斯是规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法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地下资源的使用者。〈法国矿业法〉规定国内外的一切人均能平等的取得矿业权,只要具备管理事业的资格和必要的资力。我国原则上矿业权的主体为中国的法人、合伙、个体采矿者,但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国家允许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另外成为矿业权的主体还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的资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五条规定“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我国针对不同的矿业权主体还设定了不同资质条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勘查报告;

   (二)有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三)有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四)有矿山设计;

   (五)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

   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定,对申请开办的国有矿山企业根据前款所列条件审查合格后,方予批准

   第十三条申请开办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或者私营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二)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三)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五)矿长具有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申请个体采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二)有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矿产勘查资料和经批准的开采方案;

   (四)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矿业权的主体并不是固定的,因为矿业

   权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流转,其中之一就是矿业权主体的流转,包括整个矿业权主体的变更和矿业权中的采矿权主体的变更或者是采矿权主体的变更。

   (二)矿产资源的客体。

   客体是法律关系作用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也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通说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对于矿业权的客体,很多学者大都解释不清,因为它与我国民法上的很多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法律体系不相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矿产资源。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所以要分析矿业权的客体就要分别分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客体。〈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可知探矿权作业的范围是许可证规定的区域,不能超出这个区域,如果确实需要超出,要进行变更登记。有人说探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探矿权的目的是探明一定的区域内有没有可采的矿产,所以当探明许可证范围内没有矿产资源时,探矿权的客体是什么呢,没法回答,所以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还有人认为探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或者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其中赋存的矿产资源。我认为此观点在概念的运用上和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值得商榷。因为探矿权的最终结果是或者工作区内发现矿藏,或者没有。所以应该用一个概括的概念表达探矿权的客体,我认为采用工作区的地下构成物来表示探矿权的客体比较恰当,因为地下构成物既有还有矿藏的可能,也包括不含有矿藏的可能。另外让我们看一下采矿权的客体,很显然,采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把探矿权的客体和采矿权的客体合并起来即使矿业权的客体。又因为地下构成物包括土壤和矿产资源,所以矿业权的客体就是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界定一下。我国《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把矿产资源分为四大类,即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明确矿业权客体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法定的矿种,既可以确定矿业权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种矿产资源之上,又可以划清土地所有权人和矿业权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边界。理论界还存在着一种区分矿业权,或者叫纵向矿业权,具体是指将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的沉积层划分为若干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每个含有(局部的)矿产资源的地层段或者地层区可以单独的成为矿业权的客体。这种分法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一个矿区或工作区的沉积层分为浅层和深层,把它们分别出租,使之归属于不同的旷野权人所有;二是把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垂直的划分为多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然后各个地层区再出租给不同的人。

   (三)矿业权的内容。

   矿业权的内容就是矿业权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相应的矿业权的内容就表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此,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对探矿权人的权利主要是勘查权,架设相关管线和设施权,临时用地权,优先采矿权等。第十六条探矿权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查;

   (二)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架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线,但是不得影响或者损害原有的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管线;

   (三)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通行;

   (四)根据工程需要临时使用土地;

   (五)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新发现矿种的探矿权;

   (六)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

   (七)自行销售勘查中按照批准的工程设计施工回收的矿产品,但是国务院规定由指定单位统一收购的矿产品除外。

   探矿权人也是有义务的,第十七条探矿权人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矿业工程概论篇6

在为大多数高校所推行的采矿工程专业概念里,只强调了专业人才在矿区开发规划、矿井设计、开采技术、矿井通风、矿山安全技术、矿山监察、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能力素质,没有进一步明确素质整体的构成要素及其内涵,也没有明确专业能力的结构与要求,更没有就培养模式进行界定或说明。本文试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就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及专业能力结构进行分析,拟提出结构化、层级驱动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模型与专业能力结构的概念,并就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新模式进行探讨。

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观

2.1职业素养概念述评

人们初始对素养的理解,带有先天的遗传含义。如,199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素质”的解释是:其一,“素养”;其二,“事物本来的素质”;其三,“心理学上的先天的特点”。原教育部长周远清认为素质包括知识、能力与做人———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东西。这里的“做人”,就涉及人的思想觉悟、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沟通能力、理解人的能力和人际关系、知行统一等相关内容构成因素。西方学者更强调素养(即素质)的后天养成作用,或认为素养就是学习过程或教育过程的结晶。如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博士(Lylem.Spencer,Jr.,pH.D.)和塞尼•m•斯潘塞(Signem.Spencer)认为,素质是在工作或情境中,产生高效率或高绩效所必需的人的潜在特征,为解析素质概念,还提出了所谓“冰山模型”,认为素质存在于5个递进或层级驱动的领域:“动机—特质—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知识和技能”。美国评估公务员时,认为人的“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对工作的态度和沟通能力”等要素能被明确定义,这些作为能力的构成素质,可以相对准确的观察与测量。基于中外学者过去关于素养研究成果的检索分析,职业素养构成的具体要素可解释为:职业行为特征、职业思维方式、职业知识和技能;社会职业角色、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自我职业形象;职业个性、职业品质;社会职业动机及职业内驱力等内容。

2.2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观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职业要求与工作环境,我们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典型调查,获得的基本结论是“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是由若干基本的系统要素构成的“职业素养系统整体”;每个基本的系统要素又是由若干个具体要素构成的整体。

3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构成要素分析

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构成要素的具体分析必须置于矿山或矿井的特定职业行为、过程系统和环境系统中;基于采矿专业人才主作业空间移动且艰苦的环境特殊性分析,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素养系统整体可分为两大组成部分,即系统要素、系统环境,其中系统环境又包括系统外环境、系统内环境两个部分。

3.1系统要素

系统基本要素包括:专业智力因素、知识和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方式、专业行为方式。专业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分析力、想象推理力、空间关系判断力、数理逻辑演绎力、概念概括及专业术语表达力、生产工艺与管理程序过程构思力等)对专业人才职业化行为能力素养(或称能力素质,包括知识与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专业行为方式等)起直接促进作用,并进而决定专业行为质量、专业绩效与事业成就。

3.2系统环境

系统外环境(外因)是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滋长的社会温床或制约条件,包括:1)历史文化沉淀因素;2)现代文明思潮;3)创造性学习和实践的氛围;4)采矿职业风险的社会传递度;5)物质技术基础、条件环境;6)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因素;7)独特的个人背景因素。个人背景因素是个体之间职业素养差异的主要根源。比如,从矿山子弟中招生进校来学习采矿工程专业,其职业心理较稳定,对专业的学习热情一般也相对较高,对工作环境熟悉接纳且较适应。系统内环境(内因)是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系统的内驱“动力源”。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的系统内环境因素有十个方面,即:职业动机;职业意识与愿望;职业心理或职业品性;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气质;职业人格;职业自我形象;职业角色;职业态度。职业动机,表现了采矿职业价值观,是最根本的职业内驱力,其外化的表现主要有采矿事业成就欲,热爱采矿专业、有职业崇高感和光荣感,热爱矿山,心甘情愿终生奉献在矿山;职业角色是指社会赋予采矿职业人的角色要求,是对群属或组织接受的行为准则的认识、认同并践行。上述系统内环境(内因)直接驱动采矿工程专业要求的专业智力因素、知识和信息、专业技能、专业思维方式、专业行为方式等五大外显的基本构成要素;而这五大外显要素又直接影响或决定着采矿专业行为的质量与工作成就。基本构成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还表现了系统性层次结构和要素之间的层级驱动的功能关系。

4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基于上述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动态系统结构图分析,我们在关注职业素养的整体系统性的基础上,明确专业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是专业人才的社会化职业行为能力。针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工作环境与工作要求,通过大量观察分析,我们提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职业能力结构”。第一,具有人生职业定位能力,具有职业人格完善能力与职业心理调适能力,具有适应环境变化发展的基本能力;第二,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能力;第三,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工具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文献、资料查询、检索及研究的能力;第四,具有应用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分析、解决采矿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操作能力;第五,具有创新意识和先进理念,并具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新技术、新工艺研究的初步能力;第六,具有一定的采矿工程专业设计能力,能从事矿井初步设计、水平延深设计与采区设计工作;第七,具有一定的矿山企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能力;第八,具有较强的专业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培养专业团队的基本能力;第九,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进行矿山企业战略及采矿项目投资的决策能力;第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5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要求

采矿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我们过去沿用的是“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含选修专业课)、实践性教学”等版块划分设计的。这种划分框架本身没问题。我们只在内容要求上进行甄别或主次设计即可。第一,在德育课中即在政治、时事与职业道德等课程版块中加重份量,应将职业的社会动机、事业成就欲、专业情感教育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作为德育核心教学内容,职业动机建立,优于一切,这是采矿专业教改研究的重要观点或倡议。职业动机不明确,不真正热爱采矿专业、热爱矿山,是学不好采矿专业更干不好采矿工作的。例如,鼓励采矿专业学员报考非采矿专业的研究生,这是不合适的,对学生个人、班级集体及整个社会均有不利影响。第二,增加行业知识与信息教学份量,让学员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行业及其发展前景,培养良好的专业心理素质。在学员心田中植入行业发展的远景及奉献采矿业的人生价值,这是专业教育成功的心理基础。第三,让学员围绕采矿职业素养系统结构及职业能力结构学习相应的知识与信息,并切实进行技能演练,让学员职业素养初步沉淀,让学员职业能力基本具备。第四,以开放的视野来设计采矿课程体系,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并举,更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以“研”促教,以“工”促学。让学员在社会立体空间中学习,不局限于校园内,更加重视一线教练教学行为。第五,每门课程的课时量分配差距拉大,重点突出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在采矿(采煤)、掘进、通风与安全、矿山企业管理等主要专业课程中设计专门的课程实习,并切实履行实习计划,以求专业能力的真实提高。第六,利用假期组织学员进矿山参加一线劳动,重视矿山劳动教育与矿山情感教育,培养爱在矿山、心在矿山、技在矿山、业在矿山、奉献矿山的采矿工程专业职业素养高、专业能力强的矿山真正需要的一流采矿专业人才。

6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矿业工程概论篇7

实践教学标本模型野外实习教学质量

《煤矿地质》是采煤、通风、地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研究煤矿建井及生产的地质因素,解决煤矿开拓与开采中的地质问题。为学生后继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煤矿地质不仅是新建矿井,矿井可持续发展以及预防水、火、瓦斯、顶板等自然灾害有力武器,同时也是指导煤矿日常生产、设计、施工的重要根据。可靠的地质资料是进行矿井设计的有效保证。因此,煤矿地质在煤矿生产中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该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只有充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一、《煤矿地质》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煤矿地质》实践性教强,只有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活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大量的观察,积累实际资料,才能进行归纳、分析,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指导实践。如果离开实践教学,仅靠课堂上的抽象“讲授”,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更谈不上掌握了。如,我们在讲矿物这一节,要让学生认识一种矿物,只是从理论上讲形态和性质,讲某种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等等,虽然讲这一种矿物或特性讲的很详细,但学生仍然很迷茫,分不清。如果我们拿着矿物岩石标本对照矿物讲特性,让学生就很容易记住主要特征,同时让学生对同类矿物岩石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特征明显,易记易分辨。同时,在教学中,应用现有模型或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让学生培养立体概念,增强学生对课程中出现的各种图件的想象力和立体概念,加强教学实践,也是上好该课,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实践的方法与步骤

1.制作和利用标本、模型上好每一节课。标本、模型是《煤矿地质》课的重要教学工具,利用标本和模型也是强化理论教学的重要方法,该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教学时对于标本和模型可采用辨讲边演示的方法。比如,矿物、岩石教学中,让学生先看,总结特征并发现各种矿物、岩石的不同之处,再给以指导讲解,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授断层一节是,利用自制的教学模型给学生现场演示,并鼓励学生亲手制作,在自制的模型上量出断层的几个要素,弄清正、逆断层的本质区别。此外,对各种图件及其空间概念结合煤矿实际进行讲解,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接受。

2.上好制图实践课,组织好现场教学。《煤矿地质》教学的矿井地质部分,配置了许多图件图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想象”这一思维手段来认识和理解各种地质现象,还要求老师教会学生学会将各种挂图复原到实际状态的问题,教师要力求将每一步怎样做交给学生,并让他们动手绘制,一遍不行,就多遍重复绘制,直到掌握为止。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看一看,老师在讲一讲,才能实现由形象到抽象的飞跃,因此,组织好《煤矿地质》课的现场教学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必要手段。例如:地质剖面图,水平切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是矿井三大基本图件。

3.组织好现场野外实习。现场实习及野外实习时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煤矿地质》课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为保证实习的顺利进行,首先应该给学生介绍野外实习的工作的特点,准备好实习工具、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并强调安全常识,让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内容和要求。在实习阶段,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先观察、描述,然后老师再讲解,更正学生的错误判断。形成一个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过程。例如:判断断层的存在标志,确定断层两盘相对动向与断层面的产状,必须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野外实践中。根据断层本身的复杂性,去粗取精,才能准确地鉴别断层性质。这些活动分小组进行,然后比较各小组的准确性。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巩固学习效果,强化课堂知识的记忆,对学好这门课起到重要作用。

三、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煤矿地质》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因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井下空间的限制,对认识、了解、掌握各种地质情况带来了不少障碍,为此,在教学实习中,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制定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实习计划。实践教学必须按照大纲和教材统一安排,决不是越多越好。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组织教学、实习,让课堂实习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边教边习,下一步现场实习积累知识,掌握要领,且不可不切实际地盲目教学。

2.边教学边积累,为实践教学奠基。实践教学开头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可以在现有条件下逐步开展.采用边教学边制作一些标本、模型和挂图。在平时的教学实习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就为真正的现场实习打下了基础,也为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供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3.教学实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平时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讲授。必须结合授课计划,有目的的进行。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任课教师必须在确定前做好充分的调查。选出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地点进行。同时结合将来就业的煤矿企业地质构造特征进行,避免盲目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煤矿事业培养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昆,王向阳.煤矿地质[J].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

[2]阎 璋.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89.

[3]吕炳森.对授好“煤矿地质”课的探讨[G].煤炭高等教育,2002,(4):121-122.

矿业工程概论篇8

关键词:博弈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6-0045-02

据安全监管总局网站2011/01/8的消息,十年间,全国煤炭总产量由1999年的10.4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29.5亿吨、增长近2倍,煤矿事故死亡总人数由“十五”高峰期2002年的6995人减少到2009年的2631人、下降62.4%,全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九五”期末最高时2000年的5.71下降到2009年的0.892、下降了84.4%,历史性地降到了1以下。,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驻各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共查处事故隐患240万余条,隐患整改率逐年提高、平均达到95%;实施行政处罚6万多次,经济处罚罚款由体制创建之初的每年2千万元至3千万元,提高到近两年的5亿元以上,监察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国煤炭产量连年较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不断趋向好转。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工业安全健康发展,保障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但是,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正是在这种背景,本文尝试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以找出进一步降低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思路和做法。

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

1.1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管理机构与部门可以分为三类

直接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相关管理机构―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相关机构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总工会等。

1.2我国目前的煤矿安全生产行政监管体制

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体制,我国在中央垂直监察层面,设有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直接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又设有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垂直管理的省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煤矿安全监察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在各主要矿区又设有煤矿安全监察分局。这样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同时,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行政监管的机构还有各地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在中央层面,我国设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同时在各个省也设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省以下的市也基本都设立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以下的县、乡级政府也正在筹划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行分级属地管理,由各地政府负责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煤矿安全生产行政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实行独立的自上而下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国家设立煤矿安全监察局,作为负责煤矿安全监察的行政执法机构,承担国家煤矿安全监察职能;在重点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省煤矿安全监察局,作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的直属机构,承担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煤矿安全监察职能;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大中型矿区设立安全监察分局,作为其派出机构,履行该矿区的安全监察职能。

2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博弈模型

博弈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应用范围不仅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还涉及军事、外交等等领域。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所谓理性的人是指他在具体策略选择时的目的是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博弈论研究的是理性的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博弈论在我国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博弈论应用到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中作一试探性的探讨。

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博弈中,设定参与人是煤矿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监管局)和煤矿生产企业(以下简称生产者)。

监管局的纯战略选择是检查或不检查,生产者的纯战略选择是造假或不造假。这里,我们设定食品生产者的违规(违法)收益为a,因违规被罚款的金额为f,监管局的监管成本为c,并假定只要监管局进行检查,违规行为就会被发现。发现后必须要进行整改并给予罚款。那么,当生产者不违规、监管局不检查时,生产者可得0,监管局可得0;当生产者不违规,监管局检查时,生产者得0,监管局得-c;当生产者商违规,监管局不检查时,生产者可得a,监管局可得0;而当生产者违规,监管局门检查时,生产者可得-a-f,监管局可得f-c。如下表所示我们来讨论混合战略的纳什均衡问题。假定p为监管局进行检查的概率,q为生产者违规的概率,g为期望的收益。

2.1对q的分析

给定q,监管局选择检查(p=1)和不检查(p=0)时的期望收益g分别为:

g(1,q)=q(f-c)+(-c)(1-q)=qf-c

g(0,q)=0*q+0*(1-q)=0

解g(1,q)=g(0,q),得q=c/f。当生产者违规的概率小于c/f,监管局的最优选择是不检查;如果生产者违规的概率大于c/f,监管局的最优选择是检查。当生产者的违规的概率是c/f时,监管局可根据经验和生产环境来决定如何进行检查。

从以上结果可知,q与f成反比,q与c成正比。即当c一定时,罚款的金额f越小,违规的概率q越大。因为通常违规的收益是较大的,即使被查到一次,通常也是罚这一次的款。当f一定,检查成本c越大,生产者违规的概率越大。这大概可解释为:c越大,监管局检查的次数就会越小,那么违规的概率就会提高。

目前,我国对煤矿生产违规的处罚力度虽有提高,但还是不够重。一方面处罚的机制偏软,罚款的上限还不够高;另一方面在罚款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较大,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很可能导致罚款额不多。根据安全监管总局政府网站(2010/01/08)的消息,从1999年到2009年的十年间,实施行政处罚6万多次,经济处罚罚款近两年提高到5亿元以上。从以上计算可知,平均每次罚款额为1.2万元,与其收益相比,其罚款明显偏低,这也是形成煤矿事故不断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2.2对p的分析

给定p,生产者选择违规(q=1)和不违规(q=0)时的期望收益g分别为:

g(p,1)=p(-a-f)+a(1-p)=p(-2a-f)+a

g(p,0)=0*p+0*(1-p)=0

解g(p,1)=g(p,0),得p=a/(2a+f)。当监管局检查的概率小于a/(2a+f)时,生产者的最优选择是违规;当监管局检查的概率大于a/(2a+f)时,生产者的最优选择是不违规。

从以上结果可知,监管局检查的概率p与f的关,当a一定,罚款f提高,p就降低,即检查的概率就降低。这可解释为:罚款越高,对潜在违规生产者的威慑力越大,其违规的可能性就较小,则监管局检查的频率就可降低。

根据《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中罚款额最高的一条,即第四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转让安全生产许可证的,没收违法所得,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三)接受转让的单位和个人发生人员死亡生产安全事故的,处4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五十条“(一)生产经营单位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其它条款对生产经营单位罚款额最高是3万元,对其主要负责人、其他有关人员处1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生产者违规所得是a,当罚款是一倍时,p=a/(2a+a)=0.33;当罚款是最高的3倍时,p=a/(2a+3a)=0.2。也就是说,按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监管局检查的概率应不少于违规次数的20%。而目前,基本没有严格的日常性检查,每年只是在一些大的节日或国内相关行业有重大事故发生时才进行较集中的检查。而生产者的违规行为大多在一年内都存在,所以检查的概率是低于20%的。煤矿行业虽然已经实现了市场化,但是完全的市场调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自发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而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地方政府职能的严重缺位,也即是说,政府对煤矿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大,方法不够科学,绩效不够明显。这也是煤矿事故不断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知,检查概率p与违规概率q都与罚款f成负相关,即罚款f越小,检查概率p与违规概率q都越大。而我国目前对煤矿生产违规的处罚额f不够高,同时检查的概率p也不够大,违规生产事件不断出现也就难免。

3建议

3.1进一步加强安全监督检查

在安全生产监管上,一是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与专门监管部门的职责,逐步推行监督与管理职能分开,避免交叉重叠或遗漏缺失;二是加强协作联动,推进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要突出齐抓共管、突出综合监管、突出源头治理、突出联动协作;三是完善政府对煤矿的检查管理模式,目前,适合我国煤矿行业的监管模式是实施“监管―协调―服务”三位一体的行政执法系统工程。这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相互支撑、缺一不可。四是建立对安全监管人员的激励机制,需要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给予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更大的激励,让他们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五是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监管队伍,能够解决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业务素质、执法能力参差不齐,“执法不严、工作不实”等问题,这是实现安全发展的必备条件。

3.2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处罚力度

要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行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安全发展,必须坚持“以法治安”,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行业领导和职工的安全行为,使安全生产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形成安全生产法制秩序。目前,全国人大、国务院及相关部门颁布实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约有150部,国家标准约有1500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但是,目前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仍有很大差距,要建立、修订、完善行业安全管理相关的规定、办法、细则等,为强化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据。

3.3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其参与监管的意识

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在美国,美国法律规定,所有矿工在上岗之前要接受培训,上岗后每年还要接受再培训。如果发现矿工未按要求受到安全培训,劳工部部长或授权代表签发命令,要求该矿工立即撤出煤矿,直到受到法律规定的培训为止。在我国,煤矿员工大多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其本身的知识、技能水平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如不进行必要培训,更易引发安全生产事故。可借鉴国外的经验,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对煤矿职工的培训和教育,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并设立专款,组织专项培训人员对各基层煤矿企业进行免费安全培训,要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有效性的、强制性的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技能,引导其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其参与监管的意识;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安全警示教育,以典型案例引导和提高员工参与监管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2]谢训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3]陈肖成.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的有效监管体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

[4]张有狮.浅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现状[J].山西焦煤科技,2009,(4).

矿业工程概论篇9

[关键词]矿业权,探矿权,采矿权,物权化

一、矿业权的由来

矿业权这个概念从古罗马法时就出现了,在当时矿产资源被归为物的范畴,并且罗马法规定,矿产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国家可以将有些矿产出租给贵族和私人去开采。在古罗马时期的某些城市,很多自由人可以从国家或私人所有的矿产中租下某些矿坑,这些小矿主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产品,凡愿意开采的开采者,个人可以取得开采出的矿产的一半,另一半要交给国家。西方矿业权的概念完善和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时随着西方国家大多走向了工业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矿业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要弄清它的确切含义,有必要对其进行解析,其实矿业权是一个权利束,是由一系列相关权利组合而成的。让我们来看一下西方国家对矿业权的理解。澳大利亚将矿产权分为三类,即探矿权,采矿权和评价权。日本矿业权制度以许可证制度为主,可分为钻探权制度和采掘权制度,而且规定取得钻探权的企业在探明勘探区却有矿产并适于开采时,享有所探矿床的采掘优先权。综观中外学术界对矿业权概念的解析,我们发现有些学者根本部分探矿权和采矿权,直接设定一个矿权;有的学者把探矿权分为排他性探矿权和非排他性探矿权,加上采矿权构成三类;还有的在两类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基础上又加上一个矿产评议权,所以成为四分法。我国是采用了两分法即把矿业权分,即探矿权与采矿权,因此,我国的矿业权亦即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合称。所谓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并优先取得作业区矿产资源采矿权的权利。取得勘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称为探矿权人。所谓采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采矿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和获得所开采的矿产品的权利。取得采矿许可证的单位或个人称为采矿权人。

以上我们分析的是矿业权内部的关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矿业权和其他相关权利的关系。首先分析矿业权和矿权的区别,有些学者将这两个概念等同对待,其实欠妥;矿权应该包括矿产资源所有权,还包括由矿产资源所有权派生出来的矿业权。矿产资源所有权包括对矿产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各项权能构成矿产资源所有权的内容。矿产资源所有者代表的是国务院,即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有两个特点,1、所有权主题具有统一性和唯一性。2、矿产资源所有权具有绝对性和排他性。

二、矿业权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矿业权在理论界通说被认为是民事法律关系,就是指具体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符合民法规定的法权模式要求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民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主体、客体、内容、变动及原因等。

(一)矿业权的主体。

关于矿业权的主体,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规定。日本《矿业法》规定除非条约有特别约定外,原则上不允许日本国民或日本法人以外的人成为矿业权人。美国相关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和表示准备成为美国公民的外国人均可以进行矿区标界,并且保有采矿用地。加拿大的矿业权是采用的联邦和地方共管的政策,其国家有的省是鼓励各种各样的投资者进行勘探和开发,当然包括外国投资者。俄罗斯是规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法人以及其他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成为地下资源的使用者。〈法国矿业法〉规定国内外的一切人均能平等的取得矿业权,只要具备管理事业的资格和必要的资力。我国原则上矿业权的主体为中国的法人、合伙、个体采矿者,但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七条规定“国家允许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以及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及管辖的其他海域投资勘查、开采矿产资源”。另外成为矿业权的主体还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相应的资质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五条规定“设立矿山企业,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资质条件,并依照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由审批机关对其矿区范围、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生产技术条件、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等进行审查;审查合格的,方予批准”。我国针对不同的矿业权主体还设定了不同资质条件。〈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开办国有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矿产勘查报告;

(二)有矿山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含资源利用方案和矿山环境影响报告);

(三)有确定的矿区范围和开采范围;

(四)有矿山设计;

(五)有相应的生产技术条件。

国务院、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规定,对申请开办的国有矿山企业根据前款所列条件审查合格后,方予批准

第十三条申请开办集体所有制矿山企业或者私营矿山企业,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外,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供矿山建设使用的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矿产勘查资料;

(二)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三)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四)有与所建矿山规模相适应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术规范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矿山设计或者开采方案;

(五)矿长具有矿山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第十四条申请个体采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过批准的无争议的开采范围;

(二)有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矿产勘查资料和经批准的开采方案;

(四)有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和环境保护措施。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矿业权的主体并不是固定的,因为矿业权可以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下进行流转,其中之一就是矿业权主体的流转,包括整个矿业权主体的变更和矿业权中的采矿权主体的变更或者是采矿权主体的变更。

(二)矿产资源的客体。

客体是法律关系作用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客体也即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指向的事物。通说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对于矿业权的客体,很多学者大都解释不清,因为它与我国民法上的很多约定俗成的概念和法律体系不相容。还有的学者认为是矿产资源。让我们仔细来分析一下,在我国,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所以要分析矿业权的客体就要分别分析探矿权和采矿权的客体。〈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中规定探矿权,是指在依法取得的勘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内,勘查矿产资源的权利。可知探矿权作业的范围是许可证规定的区域,不能超出这个区域,如果确实需要超出,要进行变更登记。有人说探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探矿权的目的是探明一定的区域内有没有可采的矿产,所以当探明许可证范围内没有矿产资源时,探矿权的客体是什么呢,没法回答,所以这种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还有人认为探矿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矿区或者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其中赋存的矿产资源。我认为此观点在概念的运用上和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值得商榷。因为探矿权的最终结果是或者工作区内发现矿藏,或者没有。所以应该用一个概括的概念表达探矿权的客体,我认为采用工作区的地下构成物来表示探矿权的客体比较恰当,因为地下构成物既有还有矿藏的可能,也包括不含有矿藏的可能。另外让我们看一下采矿权的客体,很显然,采矿权的客体是矿产资源。把探矿权的客体和采矿权的客体合并起来即使矿业权的客体。又因为地下构成物包括土壤和矿产资源,所以矿业权的客体就是工作区的地下土壤和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的种类在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界定一下。我国《矿产资源分类细目》把矿产资源分为四大类,即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和水气矿产。明确矿业权客体组成部分的矿产资源必须是法定的矿种,既可以确定矿业权是否存在以及存在于何种矿产资源之上,又可以划清土地所有权人和矿业权人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边界。理论界还存在着一种区分矿业权,或者叫纵向矿业权,具体是指将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的沉积层划分为若干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每个含有(局部的)矿产资源的地层段或者地层区可以单独的成为矿业权的客体。这种分法有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将一个矿区或工作区的沉积层分为浅层和深层,把它们分别出租,使之归属于不同的旷野权人所有;二是把一个矿区或者工作区垂直的划分为多个地层段或者地层区,然后各个地层区再出租给不同的人。

(三)矿业权的内容。

矿业权的内容就是矿业权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矿业权包括探矿权和采矿权,相应的矿业权的内容就表现为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的权利和义务。对此,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有明确的规定,对探矿权人的权利主要是勘查权,架设相关管线和设施权,临时用地权,优先采矿权等。第十六条探矿权人享有下列权利:

(一)按照勘查许可证规定的区域、期限、工作对象进行勘查;

(二)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架设供电、供水、通讯管线,但是不得影响或者损害原有的供电、供水设施和通讯管线;

(三)在勘查作业区及相邻区域通行;

矿业工程概论篇10

1.应用地球物理课程现状

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应用地球物理方法的物质基础及地球物理场的基本概念;二是应用地球物理分析的正演方法;三是应用地球物理的各类勘探方法和应用,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和放射性勘探等。其中,第一、二部分是应用地球物理学的基础,第三部分是课程讲授的重点。由于应用地球物理课程内容庞杂、知识面广、理论公式繁琐、内容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难度偏大,抓不住重点,难以理解地球物理概念。这已经不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矿产资源开发对人才的要求。一个完整、合理的应用地球物理课程,应该同时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既能传授学生相应的学科科学理论体系,又要顾及生产单位对人才的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工作后能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并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能够解决生产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目前,我校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主要面临如下的实际问题:

(1)课程内容相对陈旧。21世纪以来,应用地球物理学科发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例如物探数据处理技术早已融合了现代信号处理的思想、概念和方法。而课堂上讲授的仍是传统数据处理内容,且部分技术方法已经被生产单位所抛弃,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知识过于陈旧,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社会的需要。

(2)基础课程开设偏少,导致应用地球物理概念理解困难。应用地球物理具有广泛的理论体系,涉及到数学、物理、电子、信号等领域。如果学生之前没有学过这些基础课程,在听课时,对应用地球物理课本中出现的理论公式难以段时间内消化,造成学习的困难。

(3)计算机技术对于应用地球物理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现代地球物理处理技术,更是离不开计算机。例如目前绝大多数地球物理处理软件都是基于UniX或LinUX平台,而学生普遍缺乏该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单位发展需求脱节。

(4)实验课对于学生提高应用地球物理的感性认识作用明显,尤其是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地球物理课来说,需要大量的实际操作才能深入理解。而目前实验教学大多属于观察、验证性类型,缺少实际地区的实际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的训练,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2.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多年应用地球物理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个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想法。

(1)作为以煤炭为主导的矿业类高校,本科毕业的学生大多进入到煤炭系统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因充分考虑煤矿企业对物探技术的需求。如增强地震勘探在解决煤田构造方面的内容,以及电法勘探对煤矿富水区和采空区的探测内容,使得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跟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2)由于课时有限,而应用地球物理覆盖的物探专业知识领域广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有所取舍对。对于应用面较窄的放射性勘探、地热勘探等可作为课余了解内容,而探测效果明显的地震勘探、电法勘探和重力勘探等需要详细讲解。

(3)课程内容应该与时俱进,保持行业先进性。在保留传统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增加应用地球物理新技术、新方法的讲解。将现代信号处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传授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4)重视应用地球物理数值正演模拟。地球物理正演模拟是反演的基础,通过正演模拟可以使得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物理场的变化特征,避免空洞的公式推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地球物理的概念。同时,还能增强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让学生自己上机进行运算模拟,提高对正演模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