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27:18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1

关键词:互联网通信;技术改进;安全性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出现了移动互联网以及移动互联网通信。当前针对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改进以及安全问题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安全体系与安全体制的研究,另一方面是移动终端的安全研究。

1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

伴随移动网络自身技术的不断演进,逐渐出现2G,3G以及现在的4GLte移动通信系统,并且随之出现了移动网络与wLan,wimax等其他无线网络的融合和衔接,这些技术的出现逐渐渗透于人们的生活,因此针对这些新技术建立与之匹配的安全体系以及安全体制至关重要。

当前移动互联网通信主要采取的安全机制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1身份认证机制

身份认证机制,也称之为认证与秘钥协议,主要的目的是保护移动网络的核心安全,其中核心是根据用户以及相对应的使用网络之间的身份的双方面的认证,从而保证网络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主要的实现方法是通过加密算法实现的。[1]

1.2完整性保护机制

移动通信技术的安全性还需要通过保护机制进行完整性保护来保障。保护性机制主要是实现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基站之间的信号的传输安全,例如不受到信息的插入、信息的删除、信息的修改、信息的置乱以及信息的伪造等等。终端与基站之间传输的信息主要是通过tD-SCDma以及Lte采用分组算法的方式进行,算法之后再通过验证将消息认证码附加在传输信息之后,从而确保信息源的合法性与完整性。[2]

1.3空口加密机制

空口加密机制主要是对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数据的传输以及信号的传输进行加密,从而加强移动通信终端与网络基站之间的传输的保密性以及空口的保密性。由于移动通信终端在计算空间以及计算能力方面的局限,空口加密机制主要是利用是密码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GSm、tD-SCDma以及Lte等等。[3]

1.4用户身份保护机制

移动网络通信的用户身份保护机制主要是为了进行用户真实身份的识别,并且对其进行跟踪,主要是通过身份识别码技术实现的。在大部分情况下,无线网络上的用户身份标识主要是临时身份识别的形式存在的,但是在极个别的情况下,例如在开机以及临时身份标识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才会再次使用真实身份标识。与此同时,临时身份识别码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不断进行更新换代,并且更新换代的技术越来越快。[4]

1.5网络信令安全交换机制

保护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并且实现互联通通信技术的改进就需要格外的重视网络信令安全交换机制,进而保障网络不同单元以及不同空间的信号的机密和完整。例如Lte的网络信号安全交换机制主要是通过mapSec机制来进行保护和实现的,主要保护的核心内容是事务的处理的应用的内容,进而又通过ipSeceSp机制来保障服务网与分组网之间的数据的安全以及信号的机密。[5]

1.6移动终端安全衔接机制

对于移动通信技术来讲,移动终端的安全机制是最后的落脚点。这主要是通过pin编码进行实现的,通过编码进行用户识别,进而通过USim机制进行终端衔接网络的范围的合理性控制,在此基础上附加tLS(安全传输层协议)以及ipSec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主要是移动终端与智能卡之间。[6]

1.7安全服务对用户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

安全服务对于用户之间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主要是指提供用户获得安全服务的信息,并且了解安全服务的状态的一种渠道,并且安全服务的可见性与可配置性需要简洁方便,这样才会让用户对其产生依赖性。

移动终端是移动互联网的源头,是进行数据操作的源头,主要包括创建、存储以及处理。因此尤其需要注意移动终端数据的安全性、可见性以及可配置性,从而不仅实现安全,也实现更好的为用户服务。

关于移动终端的数据安全主要工作是进行病毒传播的防控,通过一定技术手段识别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的没有授权的非法软件,正在运行的恶意的代码以及部分用户的不合理的操作,对于以上行为的基本的防范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安全的执行环境和使用环境。

移动病毒的防控策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主要存在于网络层面,主要是通过精确的移动病毒的传播模型,分析病毒在移动网络传播中的传播动力特征以及典型特点,并且基于以上分析设计移动网络的病毒免疫模型,从而在这一层面防范移动病毒的传播,另外一层面主要是在移动终端层面,主要的方式是通过直接的杀毒软件安装的形式进行,通过杀毒软件对于病毒进行深层次的查杀,为达到查杀的准确性,杀毒软件需要定期更新,并且需要不断的钻研和检测。

2提高互联网通信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移动网络通信是目前存在的主要的通信方式,其安全性的研究存在着诸多成就,但是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作者总结了在移动网络通信安全机制构建,以及移动通信终端安全性能提高方面的技术现状,但是为进一步提高移动网络通信的安全性还需要加强以下关键技术。

2.1需要提高移动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

提高移动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可以采用更加先进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算法,从而保证该协议的安全系数更大,以及更好的可操作性。该漫游协议可以实现更加广泛的用户服务,功能更加强大,不仅仅可以实现用户匿名,并且可以兼顾用户的兼容性和口令的验证等。

2.2加强对于病毒的防范

对于病毒的防范是互联网通信安全性能提高的必要前提和主要途径。作者总结近几年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要加强移动病毒的传播途径的控制。根据传播动力学,移动病毒可以在网络和移动终端任何一个空间通过不同的传播突进进行传播,甚至于可以通过同一种传播途径在多层网络生进行传播。[7]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病毒多途径传播的概念,建立病毒多途径防范模型以及多层面网络模型。构建模型的同时结合渗流理论,计算得出多层网络的传播临界值,从而加强病毒的精准防范。

3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互联网通信尤其是移动网络通信技术也在与时进步,文章主要从移动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以及安全机制的核心协议部分进行总结和研究,并且指出加强网络匿名漫游协议的安全性以及病毒防范的研究方向,希望能够对网络通信的安全性的加强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金.浅谈无线网络安全问题[J].好家长,2016(33).

[2]肖伟.无线网络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5).

[3]梁富强.计算机无线网络安全策略研究[J].河南科技,2014(02).

[4]王宇,蔡满春.无线网络安全课程的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

[5]蔡志福,谢志贤.浅谈无线网络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5(23).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2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现状

引言

移动互联网技术在当前的发展比较迅速,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移动互联网技术在4G网络的实现下,使得移动终端的功能作用得到了发挥,对人工的移动终端产品和互联网的结合目标得到了实现。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技术应用过程中,虽然对人们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在安全性问题上一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加强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解决也是有着难度的,尤其是面对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阶段,通过安全技术的科学应用对互联网安全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比较重要。

一、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和关键问题分析

1.1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体现在多层面,其中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层面,主要就是在ip开放的架构形式应用下,由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丰富性,以及在多样化的接入类型影响下,在上网的终端智能化程度有了很大程度提升[1]。这样就为攻击者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移动网络的攻击者比较容易获得网络拓扑,这样就会对用户的数据信息的传输造成损害,在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层面的保障力度就会大大降低。

移动互联网安全问题当中的通信网安全也是比较重要的安全类型,主要就是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的终端类型单一性情况下,在网络层面相对比较封闭,这就使得智能化程序不是很高,在移动网络的安全上能得到一定的保障。在的那个钱的无线宽带时代到来之后,移动互联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程度发展,一些终端类型也开始逐渐增多,在软件的漏洞上也比较容易暴露,这就对移动通信网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不能有效保障移动通信网络。

除此之外,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问题还体现在新的安全问题层面,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进行结合后,这就对原有的网络安全环境的平衡状态打破了。通信网在安全性能上就有了降低,注重就是互联网的应用丰富性以及身份的可识别性和业务形式的独特性等,这就使得在对电子商务以及移动办公等层面的要求不断提高[2]。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的终端发展安全性,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终端的芯片处理能力以及内存的功能性有着新的要求,这就比较容易出现恶意代码以及病毒的传播,在移动终端的安全上得不到有效保障,加上移动互联网的环境相对复杂化,这就在网络安全上面临着很大威胁。

1.2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关键问题分析

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关键问题层面来看,涉及到诸多的层面,其中在终端安全机制上就是比较突出的。在终端安全机制层面要能有各个业务应用以及系统资源访问控制能力,在身份认证功能层面也要加以具备。在对业务安全机制层面也要充分重,在3Gpp以及3Gpp2都有着其相应的业务标准准则,其中有定位以及移动支付等业务安全准则,也有防止版权盗用等标准,在机制层面都要提供可利用技术手段。在网络安全机制层面也要能加强重视,其中在3G等层面都有着相应的安全机制。

虽然在3Gpp以及oma方面提供了相应安全机制,但受到技术因素影响,还都属于基础层面机制,在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的完善保障层面还比较缺少能力[3]。这就需要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实际安全问题内容,进行制定完善化的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加以应用。

二、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以及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2.1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分析

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类型也比较多。其中在篡改破坏山就表现的比较突出,一些不法分子对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互联网终端系统程序进行恶意修改,对互联网的安全进行破坏,这就对用户的移动互联网正常使用有着很大影响。比较突出的就是黑客以及木马软件对移动互联网系统的破坏,严重的对移动互联网系统造成崩溃。

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中的敲诈欺骗以及窃密监听隐患比较突出,在黑客的攻击下,对移动互联网终端会造成破坏,在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上进行获取,并通过欺骗的形式对用户进行诱导,这就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4]。还有就是窃密监听的隐患层面,主要就是在当前的而一些智能手机的电脑化发展中,对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终端安装上窃密监听的设备对用户的隐私资料进行窃取,以达到自己的不法目的。

移动互联网安全隐患当中的恶意吸费的隐患比较突出。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隐患发生所造成的破坏,主要是利益纠葛因素造成的。其中的恶意吸费也是对移动互联网安全破坏的重要因素。在以往的移动互联网恶意吸费主要是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秘密连接链接,这样用户在浏览设定的收费网站时候,就会对网站的点击率有效提高,从而实现盈利目的。还有的就是在黑客的这一因素影响下,在移动终端传送手机存储数据,在后台进行发送信息以及彩信等,这就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比较容易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2.2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为保障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作用发挥,笔者结合实际对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应用措施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探究下,对实际的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作用发挥就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第一,加强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的保障。在移动互联网安全层面,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从移动互联网终端的安全层面要加强保障,避免外界对终端的入侵,在终端的安全可用性层面加强保证。在互联网终端安全防护层面的加强,能在防毒以及主机的安全层面得以有效保障,对网络的访问控制的作用发挥也比较有利[5]。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审计监控工作上要不断强化,移动终端的操作人员在规范性的操作上要充分重视。在实际的监控审计功能发挥上,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的weB访问控制审计以及网络访问控制审计等,都是比较重要的诶荣。还要注重对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接入控制以及文档的防密控制,只有在这些层面得到了充分重视,对移动互联网的终端安全性的保障水平就能有效提高。

第二,保障移动互联网运行安全性。在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措施实施中,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工作要加强实施。在对网络的内容监听以及安全事件预警方面要不断完善化,形成安全监控以及安全日志管理模式,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运行加强保障。从具体的措施实施上,就要充分重视移动互联网业务系统间的访问控制加强,将移动互联网业务以及安全规划的同步性要得以重视,在SDK以及业务上线要求的安全因素植入下,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就有着积极作用。再有就是对移动互联网的认证技术科学应用加强重视,避免用户对多个系统进行登录造成信息的泄露,然后就要注重对ip地址的溯源部署的科学化实施,对用户网络的接入实名制工作进行完善化实施。

第三,加强移动互联网业务安全保障。在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在业务安全的保障工作层面要加强实施,移动互联网中的具体业务以及业务组件提供,都是通过多设备以及软件进行完成的,并涉及到诸多的内容,有用户的操作以及协议的交互等等。加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多样性以及设备的相关性比较低,这就在安全性层面有着很大影响,这就需要在认证服务层面不断加强,从移动互联网的业务层面着手实施安全措施,在对业务安全的级别以及等级访问和用户可信度等层面进行妥善实施[6]。在业务的安全级别方面通过静态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应用,对业务的安全级别按照实际标准进行定级,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在动态化的业务安全管理实施下,对管理的质量就能有效保障。

第四,优化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部署工作。在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进行保障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在安全部署工作上进行加强完善,在安全部署层面要能够从多方面着手,在互联网和接入网层面着手实施。在互联网层面对接入服务器以及交换机的内容会有所涉及,而在移动通信网方面就对终端设备以及端口控制等比较重视。这就需要在安全工作的部署中,氖导食龇,将移动互联网的自身安全以及终端运行的功能正常发挥得以保证,在多方面的技术应用下,发挥入侵检测技术以及防火墙技术的作用,对业务系统的部署数据加密防护功能发挥层面要不断加强,将移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性有效保障。

第五,加强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安全意识提高。在对移动互联网安全保障方面,要注重用户自身的安全意识加强,运营商在对业务办理过程中,对移动互联网终端安全防护宣传工作要做到位,让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防范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在移动互联网的安全性方面能有效防御。用户也要在自身的互联网技术知识学习上不断加强,对一些基础性的安全保障防范方法能灵活运用,这对自身的信息数据的安全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发挥。

三、结语

综上所述,移动互联网安全技术的应用,要和实际安全问题情况相结合,多方面重视技术方法针对性实施。在新的时展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在保障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安全性层面,也要加强重视,从多方面加强安全技术的科学实施,只有如此才能有助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家辉.浅谈我国互联网信息安全与人权保护问题[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11)

[2]何乐臻.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互联网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23)

[3]宋光泽.浅析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威胁与应对策略[J].无线互联科技.2016(22)

[4]王永建,杨建华,牛辉奇.面向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安全监管平台研究[J].移动通信.2016(21)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3

第一条为加强对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和相关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管理,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包括下列情形:

(一)开办论坛、博客、微博客、聊天室、通讯群组、公众账号、短视频、网络直播、信息分享、小程序等信息服务或者附设相应功能;

(二)开办提供公众舆论表达渠道或者具有发动社会公众从事特定活动能力的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

第三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本规定自行开展安全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一)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信息服务上线,或者信息服务增设相关功能的;

(二)使用新技术新应用,使信息服务的功能属性、技术实现方式、基础资源配置等发生重大变更,导致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三)用户规模显著增加,导致信息服务的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发生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表明已有安全措施难以有效防控网络安全风险的;

(五)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或者公安机关书面通知需要进行安全评估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可以自行实施安全评估,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实施。

第五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安全评估,应当对信息服务和新技术新应用的合法性,落实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定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防控安全风险的有效性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重点评估下列内容:

(一)确定与所提供服务相适应的安全管理负责人、信息审核人员或者建立安全管理机构的情况;

(二)用户真实身份核验以及注册信息留存措施;

(三)对用户的账号、操作时间、操作类型、网络源地址和目标地址、网络源端口、客户端硬件特征等日志信息,以及用户信息记录的留存措施;

(四)对用户账号和通讯群组名称、昵称、简介、备注、标识,信息、转发、评论和通讯群组等服务功能中违法有害信息的防范处置和有关记录保存措施;

(五)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防范违法有害信息传播扩散、社会动员功能失控风险的技术措施;

(六)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有关投诉和举报的情况;

(七)建立为网信部门依法履行互联网信息服务监督管理职责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八)建立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查处违法犯罪提供技术、数据支持和协助的工作机制的情况。

第六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在安全评估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及时整改,直至消除相关安全隐患。

经过安全评估,符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的,应当形成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功能、服务范围、软硬件设施、部署位置等基本情况和相关证照获取情况;

(二)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及风险防控效果;

(三)安全评估结论;

(四)其他应当说明的相关情况。

第七条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将安全评估报告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提交所在地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

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在信息服务、新技术新应用上线或者功能增设前提交安全评估报告;具有本规定第三条第三、四、五项情形的,应当自相关情形发生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提交安全评估报告。

第八条地市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安全评估报告进行书面审查。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项目缺失,或者安全评估方法明显不当的,应当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限期重新评估。

发现安全评估报告内容不清的,可以责令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补充说明。

第九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根据对安全评估报告的书面审查情况,认为有必要的,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开展现场检查。

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原则上应当联合实施,不得干扰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正常的业务活动。

第十条对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省级以上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必要时可以会同属地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检查。

第十一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开展现场检查,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

第十二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监测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督促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依法履行网络安全义务。

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未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其按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

第十三条网信部门和公安机关发现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拒不按照本规定开展安全评估的,应当通过全国互联网安全管理服务平台向公众提示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存在安全风险,并依照各自职责对该互联网信息服务实施监督检查,发现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当依法处理。

第十四条网信部门统筹协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工作,公安机关的安全评估工作情况定期通报网信部门。

第十五条网信部门、公安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4

【关键词】互联网;安全;防御;威胁

Keymeasuresofthe"internet+"Underthenewnormal,Safeoperationoftheinternet

Xiongwei

(CpCHunanprovincialCommitteepartySchoolHunanXiangtan410006)

【abstract】withcloudcomputing,distributedcomputing,rapiddevelopmentofmobilecomputingtechnologyandimprovethedevelopmentofanewgenerationofcomputertechnologygavebirthtothe"internet+"era,toachievewidespreadpopularityoftheinternetinindustrialproduction,commerce,andvirtualrealityinandachievedremarkableresults."internet+"eraofmanytypesofnetworkapplications,applicationsscalecomplexandrequirestrictnetworksecuritymanagementsystemandpreventivemeasures,inordertobeabletoimprovenetworksecuritydefensecapabilitiestoensurethenormalapplicationofnetworksecurity.

【Keywords】internet;security;defense;threats

1引言

目前,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地发展和改进,其催生了物联网、社会计算、云计算、大数据、移动计算等技术,进而实现了网络创新2.0,推动了创新2.0的改革和演变,形成了体验实验区、个人创造实验室、应用创新园区、维基模式等应用系统的诞生,实现了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业态和新形态。“互联网+”时代促进了各类基于网络的应用系统诞生和普及,以云计算、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生产服务、金融经济融合创新,打造了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新的环境,支撑产业智能化、经济发展创新化发展。随着人类信息化社会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应用规模迅速上升,复杂程度也大幅度增加,互联网新常态下面临了更多的安全威胁,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

(1)“互联网+”时代安全威胁更加智能。“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攻击技术的提升,导致网络安全威胁日趋智能化,能够发现互联网应用系统存在的、更加隐蔽的风险和漏洞进行攻击。

(2)“互联网+”时代安全威胁传播范围广、速度快。“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使更多的网络节点通过光纤网络连接在一起,如果一个网络节点存在漏洞被安全威胁攻击,则将在更短的时间内感染其他节点,产生更大的损失。

因此,为了能够提高“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管理成效,需要创新网络安全管理体系和模式,全方位实现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对“互联网+”安全管理涉及的节点资源进行审计,采用主动防御技术实现网络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互联网安全管理体系创新及其模式

2.1网络安全风险评估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可以有效评估网络软硬件资源受到的威胁,以便能够将安全威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是确定计算机网络中是否存在潜在威胁和攻击事件的重要工具。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包括五种基本要素,分别是资产、威胁、脆弱性、信息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资产是指计算机网络节点使用的、有价值的固定设备、软件系统等有形或无形的资产。威胁是指可能对资产造成损害的一些潜在的攻击事件或非法事件,威胁可以使用主体、动机、资源和途径等多个属性进行联合刻画。脆弱性是指可能被威胁利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其可以对资产造成损失。信息安全风险包括自热因素造成的风险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风险,能够利用计算机软硬件存在的漏洞攻击计算机网络,破坏网络的安全性。安全措施是指为了能够防御计算机信息系统遭到破坏,以便能够采用入侵检测、防火墙等具体的措施,保护资产安全,防御安全攻击事件发生,并且能够用来打击犯罪,其包括各类规范、防御技术等。

2.2网络安全审计

网络安全审计可以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安全审计响应等过程,能够获取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状况和设备状态信息,并且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一变换,实施预处理,接着使用数据分析技术,按照既定的安全审计规则,鉴别数据中存在的异常行为、非法行为。安全审计分析完成之后,可以根据安全审计的结果做出相关的响应操作,安全审计响应主要包括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安全审计系统检测到网络中存在的异常行为之后,安全审计系统不主动做出响应;安全审计系统通过发出异常检测报警,可以通过告警弹窗、发送短消息、邮件等到管理员处,由其他人员或者安全设备采取预防或改进措施。

2.3网络主动防御系统

传统的网络安全通常采用访问控制列表、防火墙、包过滤、入侵检测等技术,虽然能够阻止网络木马、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威胁技术日趋智能,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感染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传统网络安全防御已经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管理需求,因此在网络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提高网络安全管理能力。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包括预警、防护、检测、响应、恢复和反击六种,将这六种技术有机集成在一起,分布于网络安全防御的不同层次,构建深度防御体系,能够及时地发现大数据时代网络中非法入侵信息和不正常数据,以便能够及时地对攻击行为进行阻断、反击,恢复网络至正常的运行状态。

3互联网安全运营的关键措施

3.1管理措施

“互联网+”时代,网络应用系统使用制度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许多计算机网络安全专家提出,网络安全七分防御、三分管理,因此可以甚至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安全应用用户越来越多,网络安全操作用户大部分非计算机专业人才,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以便能够规范网络用户操作,强化用户网络安全防御技术培训,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评估,并且制定网络安全防御策略,使得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融入到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用户的警觉性。

3.2技术措施

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技术主要包括安全预警、安全保护、安全监测、安全响应、网络恢复和网络反攻击等六种。网络安全预警可以有效地对网络中可能发生的攻击进行警告,包括漏洞预警、行为预警、攻击趋势预警等措施,预知网络未来可能发生的网络攻击。网络安全保护可以采用多种手段,保护网络安全系统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可控性,网络安全保护措施主要包括防病毒软件、防火墙服务器、虚拟专用网等技术。网络安全监测的主要目的是能够及时地发现网络中存在的攻击信息,以便能够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非法信息流,检测网络服务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等,以便能够实时地应对网络安全攻击,网络安全监测技术包括入侵检测技术、网络安全扫描技术和网络实时监控技术。

网络安全响应能够对网络中存在的病毒、木马等安全威胁做出及时的反应,以便进一步阻止网络攻击,将网络安全威胁阻断或者引诱到其他的备用主机上。网络恢复技术可以为了保证网络受到攻击之后,能够及时地恢复系统,需要在平时做好备份工作,常用的备份技术包括现场外备份、现场内备份和冷热备份等。网络安全反击技术是主动防御系统最为重要的特征之一,其可以对网络攻击源进行有效的反击,网络安全反击综合采用各类网络攻击手段,确保网络高效服务用户。

4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攻击技术更加智能、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加广泛,构建和实现新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全方位实现网络安全防御。

参考文献

[1]郭威,曾涛,刘伟霞.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安全管理维护的研究[J].信息通信,2014,32(10):164-164.

[2]田红广.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J].软件,2014,26(1):92-93.

[3]蔡艳.探讨数据挖掘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21(10):58-58.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5.137

0引言

当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计算机网络同时也给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保护计算机网络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主要探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1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的技术

(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交流工具,通过互联网,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金钱交流都变得更加便利。但是,随着人们应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的广泛化和复杂化,互联网也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交易风险以及信息安全的困扰哦。据调查,目前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实施犯罪行为的技术和手段越来越高明,网络犯罪技术愈来愈专业化,通过专业的网络翻坠技术对网络安全系统进行破坏,是导致人们网络交易和交流安全问题发生的重要原因。(2)大数据技术。二十一世纪属于大数据技术的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必定越来越广泛。现在大数据技术主要的功能在于实现数据的收集、存储、访问、传输等。该种技术在新世纪企业的运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由于员工个人数据设备的使用情况难以统一控制,导致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容易遭受外来病毒的侵入,给企业的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3)数据的保密技术。因为大数据技术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因此,造成了数据从一开始,直到数据分析,数据的每个链接活动都和数据安全问题密切相关。特别是互联网技术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中,应该更关注数据安全策略。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与问题

2.1隐私的泄露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大数据技术是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用户隐私使用大数据技术的泄露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风险,同时,一旦用户的隐私信息泄露,他们的人身安全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然而,目前对网络监管系统来保护用户的隐私缺乏统一的标准,在法律方面缺乏明确的定义来规定用户数据隐私权利,互联网隐私信息受到法律的保护。

2.2黑客的攻击

大数据在数据库中由于其规模和风险更大,换句话说,大数据模式由于其背景资料更复杂和更广泛,所以系统漏洞,黑客的攻击数据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数据库其吸引潜在的黑客,黑客大数据技术的背景下数据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2.3对安全防护措施的影响

大型数据模型的数据存储功能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技术安全保护措施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企业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会影响企业的安全,主要的原因在于数据的大数据量增长规则模型是非线性的;同时,安全保护措施的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非线性的增长,既不匹配造成的安全保护的缺陷。

2.4大数据技术被黑客利用

大数据技术用于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数据以及业务的利润;与此同时,黑客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大量手机用户的数据和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数据,大大增加了黑客攻击的准确性,甚至一些黑客通过大数据技术是数量级形式的攻击。

2.5计算机网络技术维信息安全带来新机遇

计算机网络技术既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其给信息安全带来威胁,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开始注重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和保护意识。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人们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手段更加便利、快捷、准确、有效,为信息供应商掌握网络的异常行为提供全新的技术,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3防护策略

3.1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

在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重对信息安全体系进行加强,通过更有效的宣传手段,提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通过信息安全体系的加强,致力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发工作,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水平,注重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从而在整体上加强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3.2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研发

过去的信息安全保障技术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保障需求。为了更好适应计算网络技术的发展需求,为了保护计算机网络用户信息,必须注重提高信息安全技术水平,注重研发,加大资金提高科研力度,从而提高数据信息的网络交易和交流的安全性。

3.3重视对重点领域的敏感数据的保护与监管

除了大数据大量数据和信息技术存在一些容易暴露敏感数据,数据的不合理使用同时也给信息安全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为了保护敏感数据在关键领域,一方面,政府应该关注的关键敏感数据领域的规定,确定保护的范围和对象,制定完美的操作系统,并加强日常管理。

3.4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付高级的持续性攻击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6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安全分析;防护措施

0引言

物联网作为提高互联网功能应用的基础和先导,物联网能大大提高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但是在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后,如果出现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是无法想象的。因此,安全是物联网中的首要问题,如果没有比较完善的保护措施,物联网就谈不上被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安全问题会对物联网作用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物联网有别于传统网络的安全需求,阐述了物联网安全方面的相关技术特点,针对物联网的安全问题,结合传感网、互联网等的比较成熟的安全技术,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物联网是射频识别(RFiD)与互联网高度融合的产物,并伴随着移动互联的融入和深入,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具移动性的、更融入到人们生活的服务网络框架。物联网使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便携式计算机、专用终端等作为操作终端,目前为2G但必将以3G为主的移动通信网络或无线局域网作为接入方式,直接或间接访问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已经非常成熟的应用业务。物联网安全威胁存在于各个层面,包括感知节点安全威胁、接入传输安全威胁和业务应用安全威胁。智能终端的应用带来了很多新的威胁,如感知节点的非法篡改和资源的非法访问,通过更换终端信息,利用病毒和恶意代码进行整个物联网信息系统的破坏。

物联网信息系统信息通过无线通信在空中传输,容易被截获或非法篡改。非法的感知节点可能以假冒合法节点进入物联网网络,进行各种非法活动,合法身份的节点在进入网络后,也可能访问相应的网络资源。业务应用层面的安全威胁包括非法访问应用业务、非法访问数据、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目前ip网络已经存在的所有安全威胁。物联网直接支撑着并影响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传统互联网等研究领域的发展。然而随着物联网信息系统的增加、处理速度的加快和规模的扩大,必将面对更多的安全风险,因此物联网面临的威胁和安全管理措施的分析是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的领域。

1国外发展概况

目前在全球市场的数据统计分析上看,物联网成为未来10年发展迅猛的行业。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Fo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连”的应用业务,跟人与人之间通信的业务相比,前者是后者的30倍,仅在智能电网和机场入侵检测系统方面的市场就有上千亿美元。因此“物联网”必将成为是下一个万亿美元级的信息技术产业。

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各国齐头并进,相继推出区域战略规划。当前,世界各国的物联网基本都处于技术研究与试验阶段:美、日、韩、欧盟等都正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关键技术。在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工商精英们的“圆桌会议”上,iBm公司Ceo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2009年5月,欧盟委员会信息社会与媒体中心主任鲁道夫-施特曼迈尔说:“物联网及其技术是我们的未来”。在2009年6月,欧盟了新时期下物联网的行动计划。韩国出台了《基于ip的传感器网基础设施构建基本规划》,将物联网确定为新的增长动力。

2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比较早,中国科学研究院10年前就开始了对传感网络的研究,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重点科研单位,目前正重点研究物联网关键技术。在2009年10月,中国研发出第一枚物联网核心芯片“唐芯一号”。在2009年11月7日,总投资超过2.76亿元的物联网项目在无锡签约启动,物联网项目研发涉及到传感网智能技术研发、传感网络应用研究、传感网络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中的多个前沿研究领域。在2010年工信部和发改委出台了多项政策以支持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到2020年之前我国将投入3.86万亿元的资金用于物联网产业化的发展。

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计划的支持下,国内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性能计算与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光子和微电子器件与集成系统技术、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体系架构及其演进技术等研究与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先后建立了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感器网络实验室和传感器产业基地等一批专业性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开展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大应用项目。目前,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无锡和深圳等地都作为研究试点进行物联网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扶持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从全国来看,物联网产业正在逐步成为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3物联网特点分析

物联网技术有可跟踪、可监控、可连接三个技术特点。

可跟踪的特点:在任何时间,只要与物联网连接的物体,它的精确位置,甚至与其相关的周边环境都是可以跟踪的。例如在物流行业,通过使用射频识别技术,在运输中的货物和车辆都打上电子标签,通过路边的固定读写器读取标签信息,再通过通信网络将信息传送给指挥中心,实时跟踪整个货运过程。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运输货物的丢失,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

可监控的特点:物联网可以使用物体来实现对人的监控与管理。例如在医疗系统中的身体情况监测,健康监测用于病人身体的监护、生理参数的测量等,可以对病人的各种状况进行监控,通过通信网络把数据传送到目的节点终端上,基于数据医生对被监护病人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控,并做出及时处理。

可连接的特点:物联网与移动互联的高度融合,进一步实现了物体在无线网络下的控制与兼容。例如在汽车及其钥匙节点上都植入感应器,如果饮酒的司机使用汽车钥匙时,钥匙能监测到酒精含量,并发射无线信号给汽车,这样汽车就会无法启动。

4物联网安全分析

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由于网络环境的不确定性,感知节点面临着多方面的威胁,感知节点本身就是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感知设备。节点对各种检测对象进行监测,从而提供感知设备传输的数据信息来监控网络系统的运行情况。这些智能传感器节点是暴露在攻击者面前的,最容易被攻击。因此,与传统的ip网络向比较,所有的监控措施、安全防范策略不仅面临着更复杂的网络环境,而且还有更高的实时性要求。

物联网面临的主要威胁。

安全隐私:射频识别技术被广泛用于物联网系统中,RFiD标签可能被嵌入到任何物体中,例如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用品。但是这些物品的拥有者不一定能够了解相关情况,会导致该对象的拥有者被随意地扫描、定位和追踪。

伪造攻击:与传统ip网络相比,传感设备和电子标签都是在攻击者面前的。与此同时,接入传输网络中有一部分是无线网络,窜扰问题在传感网络和无线网络中是普遍存在的,而无线安全研究方面也显得非常棘手。因此,在网络中这些方面面临的伪造节点攻击很大程度上威胁着传感器节点的安全,从而影响整个物联网安全。

恶意代码攻击:恶意代码在接入传输层和传感层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可以攻击的突破口。对攻击者而言只要进入到网络,通过传输网络进行病毒传播就变得轻车熟路。而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这一点与有线网络相比就更加难以防御。例如类似蠕虫这样的恶意代码,本身又不需要寄生文件,在这种环境中检测发现和清除恶意代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拒绝服务攻击,这种被熟悉的攻击方式,发生在感知层与接入传输层衔接位置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由于物联网中感知节点数量庞大,而且多数是以集群的方式存在,因此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时候,海量的感知节点信息传递转发请求会导致网络拥塞,产生拒绝服务攻击的效果。

信息安全:感知节点一般都具有功能单一、信息处理能力低的特点。因此,感知节点不可能具有高强度的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因为感知层节点的多样化,采集的数据、传输的信息也就不会有统一的格式,所以提供统一的安全防范策略和安全体系架构是很难做到的。

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隐患,在物联网的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除了面临传统有线网络的所有安全威胁的同时,还因为物联网在感知层所采集数据格式的不统一,来自不同类型感知节点的数据信息是无法想象的,并且是多源异构数据,所以接入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问题也就更加繁杂。

5物联网安全防护措施

目前监管体系对不同的物联网信息系统的防护管理要求存在没有差异和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因此,物联网集成化安全管理势在必行。根据物联网的技术特点,针对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我们应构建和完善物联网的监管体系,从防范阻止、检测发现、应急处置、审计追查和集中管控五个方面,对物联网系统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进行安全防护管理。

防范阻止主要指物联网系统应该具有安全防护和阻止信息安全威胁影响的措施,从而有效防范上节中提到的安全威胁。从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而言,物联网除了面对tCp/ip网络、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等传统网络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着大量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因此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保护、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方面的安全措施必不可少。

检测发现主要是指物联网系统应该能够检测发现物联网系统存在安全隐患,其中包括感知层检测、接入传输层检测和业务应用层检测,在感知层应能检测发现感知设备伪造攻击。由于感知设备是“”在攻击者面前的,那么攻击者就可以轻易地接触到这些设备,从而对它们造成破坏,甚至通过本地操作更换机器的软硬件。接入传输层应包括边界接入系统、视频接入系统和无线接入系统三类接入传输系统的安全管理要求。业务应用层应能检测发现业务应用中的安全隐患,因为tCp/ip网络的所有安全隐患都同样适用于物联网。同时应能针对物联网感知层、接入传输层、业务应用层三个层次进行风险威胁分析,形成反映物联网系统安全态势的总体视图。因为安全系统从隐患到影响是一个态势变化的过程,因此对物联网系统态势的分析与威胁防范同样重要。

应急处置主要是指应该能够具有高效指导系统维护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的措施,应制定物联网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物联网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做出相应修订。应明确现场总指挥、副总指挥、应急指挥中心以及各应急行动小组在应急救援整个过程中所担负的职责。应明确完成应急救援任务应该包含的所有应急程序,以及对各应急程序能否安全可靠地完成对应的某项应急救援任务进行确认。应急预案应具备实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和可读性的特点。

审计追查主要是指应该能够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事件倒查的措施,包括日志采集、查询、分析和追查。其中采集应能对分布在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各个部分的用户和管理员操作日志进行采集。查询应能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日志进行查询,包括常规查询、条件查询和权限控制查询。分析应能根据统计需求,对物联网信息系统日志进行统计分析。追查应能根据追查安全事件需求,为安全管理人员提供安全事(案)件的倒查手段。

集中管控主要是指应该能够为物联网系统自身安全管理和控制提供技术手段。包括集中监控、策略管理、运行监控、异常和用户监控。其中集中监控应能通过监控指挥中心对物联网系统进行集中管控,包括系统安全管理和监控。策略管理应能对感知层、接入传输层和业务应用层的安全策略进行集中管理,支持管理感知节点的备份与恢复。运行管控应对感知层终端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应对物联网系统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异常和用户监控应能对业务应用层异常进行监控,应对系统用户的操作进行监控。

6结束语

随着物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其信息安全问题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所以安全是物联网领域的核心问题,没有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物联网就无法被广泛地应用,这就会对物联网优势的发挥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在对物联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技术特征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并根据物联网技术特点,针对面临的安全威胁,给出了相应的安全防护管理措施,从而进一步明确物联网的安全应用不仅包含技术方面的问题,还需要出台与物联网安全防护相配套的安全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丁超,杨立君,吴蒙.iot/CpS的安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中兴通讯技术,2011,01(17).

[2]李向军.物联网安全及解决措施.农业网络信息,2010,12.

[3]戴铁君.物联网安全问题与其解决措施.科技风,2011,02.

[4]汪金鹏,胡国华.物联网安全性能分析与应用.科技信息,2010,33.

[5]姚远.基于中间件的物联网安全模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01(07).

[6]肖毅.物联网安全管理技术研究.通信技术.2011,01(44).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7

关键词:网络会计  安全意识  密钥技术 

有人说,网络会计的安全问题是咽喉中的“恶性肿瘤”,尽管肠胃消化功能很好,可营养丰富的食物无法下咽,也只能通过“导管”维持生命。通俗的比喻,浅显地道出了一个业界人士最为关心的问题:网络会计发展的瓶颈——安全问题,更折射出业界人士的心愿:网络会计发展的明天——摘除“恶性肿瘤”。 

一、互联网络安全:令人担忧的网络会计依托的平台 

众所周知,国际互联网络是一个由数以万计的不同规模的网络,通过自愿原则并共同遵守某种协议(如tCp/ip协议)互相连接起来的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而网络会计则是以国际互联网络为平台,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活动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求达到管理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会计目标的现代会计模式。 

国际互联网络时空的无限性和技术的开放性,为实现工作场地虚拟化,资料记录无纸化,数据传递远程化,信息交流数字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当今时代已经显现出无比的优越性,但也使一些不法分子常常有机可乘,从而使用户比以往更有可能暴露有价值的企业信息、关键性的商业应用以及公司客户的各类私人保密信息。恶意的袭击会侵入网络会计站点,进行各种可能的破坏,如制造和传播破坏性病毒或让服务器拒绝服务等。这些攻击可引起服务崩溃,保密信息暴露,从而最终导致公众信心的丧失,网络会计实施的瓦解。 

据媒体报道,去年4月21日,反病毒专家截获了一种专门盗取某网上银行用户名和密码的木马病毒,这种病毒会在用户计算机中创建可执行文件、挂钩和发信模块文件,并修改注册表。一个普普通通的木马病毒,在重重安全技术防范的网上银行系统中,竟能绕过microsoft安全控件和网上银行的Ca(Certificates authorities )证书,轻而易举地窃取用户的账号和密码?正当人们怀疑的时候,事隔一天,4月23日,江民反病毒专家在采取了严密的防范措施后,当场运行了截获的病毒样本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病毒成功地截获了银行卡号及密码并向外发送,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上银行用户有近千万,每年仅通过网上银行流通的资金超千亿,而利用多种安全认证技术的网上银行系统,在一个小小的木马病毒面前如此不堪一击,就如存有千亿元的银行大门,只需轻轻一推就完全敞开,如何保障千万用户的千亿资金安全?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的提高,网络带宽影响网络传输速度的问题应该说已基本解决,宽带接入为实现网络会计提供了在线操作的保证,但宽带接入的背后却隐藏了无限的杀机,有人曾断言,宽带将电脑接入了高危地区,断言虽说有点危言耸听,但网络用户面临的安全问题却是客观存在的。据it界业内人士介绍,近来有些“间谍软件”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进行安装(安装后很难找到其踪影),并悄悄把截获的一些机密信息发送给第三者,还有一些“广告软件”能够在硬盘上安营扎寨,发作时会不断弹出广告,将浏览器引导至某些特定网页,以此盗取用户的活动信息。据it业界和美国国土安全部共同成立的“国家互联网安全联盟”的估计,90%使用宽带接入的用户至少会被一个间谍软件或广告软件所感染,并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专家预计,目前互联网上流行的间谍软件和广告软件大概有数万个之多。 

美国计算机安全研究中心SanS institute 曾经专门研究过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计算机在互联网上的“存活时间”,结果表明,2003年平均存活时间为近1小时,2004年却不足20分钟。 

如此脆弱的互联网络确实让人担忧,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会计更让人担忧,会计信息能保证不会丢失吗?商业机密能保证不会被窃取吗? 

二、安全防范意识:网络会计发展必须淌过的河 

网络会计的信息安全问题是困扰网络会计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下,会计信息的安全性有着严密的措施加以保证,在会计电算化方式下,由于大多是单机用户或财务局域网或企业局域网,一般未接入国际互联网络,再加上安全密钥的设置等,其安全性相对来说是有保障的,而在网络会计方式下,其依托的操作平台就是国际互联网络,如何淌过会计信息安全这条河,对网络会计今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认为,首要的是要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正如国际安全巨头赛门铁克(symantec)公司中国区执行总裁郑裕庆分析的,防止网络威胁“惟一的方法是主动预防,即部署整体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而不是简单的反病毒解决方案。” 

据国家863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对2004年网络安全状况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用户对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在被调查用户中,80%的配有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员,12%的建立了安全组织,2%的聘请了信息安全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安全服务,但被调查用户也普遍反映安全观念薄弱等问题。另据3721在全国范围内发起的“全民体检周”公益活动在线检测结果显示,很多用户第一次感觉到网络安全隐患竟然距离自己如此之近,这从反面折射出网络用户安全意识普遍薄弱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是用户对网络安全防范解决方案上存在技术盲区,面对网络黑客攻击方式的多样化、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特点,不少用户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二是用户对网络安全防范解决方案上存在认识误区,比如有人认为网络安全防范可以通过杀毒产品实现,把查杀病毒与防御黑客入侵割裂开来,忽视了网络病毒的变化趋势,更有甚者,有的用户认为安装了杀毒软件后就万事大吉了,没有及时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 

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树立全新的信息安全理念,寻求最佳的安全解决方案,避免因网络安全防范失误而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对于网络会计来讲,就显得尤其突出。其一,要从宏观上强化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实行网络会计信息安全预警报告制度。网络会计的运行平台是国际互联网络,而且大多数服务器和客户端都以microsoft windows系统作为操作系统,加上计算机病毒或黑客软件等破坏程序多数是利用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的安全漏洞传播,这为实行预警报告制度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因此,会计主管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网络会计信息安全预警报告制度,依托国家反计算机入侵和防病毒研究中心及各大杀毒软件公司雄厚的实力,及时网络会计信息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病毒疫情,从而切实有效地防范网络会计信息安全事件。其二,要增强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切实做好网络会计信息安全防范工作。要针对用户安全意识薄弱,对网络安全重视不够,安全措施不落实的现状,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信息网络安全宣传和培训,并加大网络安全防范措施检查的力度,真正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三、安全密钥技术:网络会计发展必须爬过的坡 

网络会计数据的传输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进行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和存储等工作都集中在网络系统之内,这就有可能被一些非法入侵者截取,或被一些别有用心者篡改。因此,密钥技术是网络会计发展的关键环节。试想,如果网络会计的密钥技术存在漏洞或隐患,信息的机密性何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从何谈起?网络会计的安全钥密技术是网络会计发展必须爬过的坡。 

尽管网络会计目前还没有一个实质性的发展,但会计电算化已经有了一个长足的进步。就安全密钥技术来看,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对实施网络会计是有借鉴作用的。目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主要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两大类,由用户根据其经营规模的大小、会计岗位的设置等情况选择,单机版仅在单台计算机上使用,网络版则在财务局域网或企业局域网内运行,但一般情况下都不与国际互联网络链接。由此,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局外人” 截取的可能性就小了,可“局内人” 非授权访问或篡改会计信息的案例却时有发生,尽管是个案,却也暴露出了电算化会计在安全密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就此曾作过专门调查,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加密的密码或口令过于简单,仅2-3个至多4-5个字符,这种密码或口令就如同纸做的门,是防得住大盗还是防得住小偷呢?二是加密的密码或口令过于统一,包括开机密码、进入系统密码、授权口令、屏保密码等都使用相同的字符,这就如同设了三道门,加了三把锁,却使用同一把钥匙去开启这三把锁,这第二道门和第三道门还有什么作用呢?三是加密的密码或口令过于有规律,如序列码12345、重复码66666、电话手机码138510、显示器码Legend、键盘码pHiLipS等等,这对经验老道的高手来说,一猜九个准;四是淡化密码或口令的作用,开机进入系统后长时间离开,既不退出系统,也不加设屏保,如入无人之境;五是会计电算软件本身存在不足,软件商在开发软件时片面迎合用户心理,密钥模块设置过于单一。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8

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联机,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在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业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实体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

(一)网络控制措施

在「10.6.1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二)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

三、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一)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1)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2)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二)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9

论文关键词:网络隔离;信息安全;管理 

一、网络隔离的观念 

当内部网络与因特网连接后,就陆续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安全问题,在没有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之前,一般来说最简单的作法是先将网路完全断开,使得内部网络与因特网不能直接进行网络联机,以防止网络的入侵攻击。因此对网络隔离的普遍认知,是指在两个网络之间,实体线路互不连通,互相断开。但是没有网络联机就没有隔离的必要,因此网络隔离的技术是在需要数据交换及资源共享的情况下出现。不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容易实现,只要将网络完全断开,互不联机即可达成。但在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却不容易实现。在本研究所探讨的网络隔离技术,是指需要数据交换的网络隔离技术。 

事实上在大多数的政府机关或企业的内部网络,仍然需要与外部网络(或是因特网)进行信息交换。实施网络断开的实体隔离,虽然切断两个网络之间的直接数据交换,但是在单机最安全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着复制数据时遭受病毒感染与破坏的风险。 

二、网络安全管理 

(一)网络控制措施 

在「10.6.1网络控制措施控件中,说明应采用的控制措施,对于网络应该要适当的加以管理与控制,使其不会受到安全的威胁,并且维护网络上所使用的系统与应用程序的安全(包括传输中的资讯)。 

建议组织应采用适当的作法,以维护网络联机安全。网络管理者应该建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控管机制,以确保网络传输数据的安全,保护网络连线作业,防止未经授权的系统存取。特别需列入考虑的项目如下: 

1、尽可能将网络和计算机作业的权责区隔,以降低组织设备遭未经授权的修改或误用之机会;2、建立远程设备(包括使用者区域的设备)的管理责任和程序,例如管制远程登入设备,以避免未经授权的使用;3、建立安全的加密机制控制措施,保护透过公众网络或无线网络所传送数据的机密性与完整性,并保护联机的系统与应用程序,以维持网络服务和所联机计算机的正常运作;4、实施适当的录像存录与监视,以取得相关事件纪录;5、密切协调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作业,以确保网络安全措施可在跨部门的基础架构上运作。 

(二)网络服务的安全 

1、组织应赋予管理者稽核的权力,透过定期的稽核,监督管理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2、组织应确认负责网络服务的厂商,有实作特殊的服务所必需的安全措施,例如该项服务的安全特性、服务的安全等级和管理方法。归纳“网络控制措施”及“网络服务的安全”的控制措施,建议组织在网络安全的控管措施,主要以采用防火墙、入侵侦测系统等控制措施,及运用网络服务安全性的技术,例如认证、加密及网络联机控制技术等,以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与网络联机的安全。三、网络隔离技术与应配合之控制措施 

(一)采用完全实体隔离的管理措施 

1、安全区域作业程序。组织需根据存取政策订定安全区域的标准作业程序,以便相关人员能够据以确实执行,避免人为疏忽造成数据泄漏。标准作业程序应制作成文件让需要的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取得。对于每一位使用者,都需要清楚的定义存取政策,这个政策必须依照组织的要求,设定允许存取的权限,一般的原则为仅提供使用者必要的权限,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权限。并应区分职务与责任的范围,以降低遭受未经授权或故意的进入安全区域之机会;2、资料存取稽核。数据存取的记录,包括成功及不成功之登入系统之纪录、存取资料之纪录及使用的系统纪录等。在完全实体隔离的作业下相关的稽核记录,需要实施人工的稽核作业,特别是登入错误时的纪录,需要逐笔的稽核作业。并不定期稽核数据存取作业是否符合组织的存取政策与标准作业程序,并且需要特别稽核下列事项:(1)对于被授权的特权使用者,其存取纪录应定期稽核;(2)对于特权存取事件,应检查是否被冒用的情形发生。 

(二)网络存取控制措施 

在实体隔离的政策要求下,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隔离为两个互不相连的网络,数据交换时透过数据交换人员定时,或是不定时根据使用者的申请,至数据交换作业区域之专属设备,以人工执行数据交换作业。因为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间采用网络线路的实体隔离作业,主要的网络存取控制措施则着重在作业区域的管理控制措施。 

互联网安全技术措施篇10

随着经济发展,科技也得以快速发展,并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受到互联网技术影响,也为现代通信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互联网通信技术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不仅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实现了实时传输。互联网通信技术也在影响着人们生活。本文将先分析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势,找出该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通信技术;实际应用

前言: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它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与计算机的应用,但在发展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过程中,还需要认识到存在于其中的缺陷与不足,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促进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

一、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势

要了解互联网通信技术,就需要先了解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原有生活,在于通信技术结合的过程中也展现出了自身多样化特征,不仅有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还有卫星通信技术,由于有了互联网通信技术,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最新信息,因其具有良好的传输能力与实效性,该技术也被应用到政治、军事、教育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1]。在利用互联网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应认识到它与传统通信技术之间的差别,它不仅能够与移动通信技术等完美对接,还可以与其很好的融合,这也是推动互联网通信技术向前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互联网通信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2.1传输缺乏条理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所拥有的信息量在不断扩大,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中获取所有自己想要的信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给互联网信息管理带来了一些麻烦。对于互联网通信来说,不同类型的信息属于不同板块,但信息会随着关注度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操作过于频繁,部分信息板块就会因点击过高而出现瘫痪的情况,如新浪微博就曾因某位名人连续发微博,因其粉丝较多,点击量较大,出现了瘫痪现象。而那些信息关注量较少的信息也会出现被浪费的情况,这样就会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些麻烦。

2.2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

众所周知,互联网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匿名性,在保护了信息传播者的同时,却会让信息使用者难以辨别信息真实性,也就出现了信息真实性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一些不法分子也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传播不健康和虚假信息,不仅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利用,还会影响到青少年成长。如在2016年年初就出现了不少虚假新闻,降低了大众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

2.3缺乏通信安全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降低了人们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很多网络黑客制作病毒攻击网络系统,网络通信安全也就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如前些年出现的代号为“熊猫烧香”的网络病毒,给国家与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建设安全的网络环境就成为互联网企业研究重点。

三、做好互联网通信技术实际应用的措施

3.1提高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要充分发挥互联网通信技术的优势,首先就要提高其安全性与便利性,改进查找互联网信息的方法,改善互联网现状,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互联网中,扩大互联网容量。同时,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工作,通过增设密码、身份验证等提高网络安全性[2]。此外,将网络技术与手机网络联系在一起,如腾讯QQ为保护用户信息安全,如果账号不在常用地区登录,就需要先通过手机认证,这也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有效措施。

3.2促进网络电话技术的发展

为满足大众的需求,互联网通信技术也要做好网络电话技术开发工作。传统手机通信或电话通信经常应信号不稳定,影响双方电话通话质量,尤其是长途话费较为昂贵,因此,就要做好网络电话技术开发工作,尤其要做好视频通话开发,提高画面质量与通讯质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通话费用,还可以实现面对面交流。

3.3做好4G移动通信技术的开发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手机功能的增多,人们也提高了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要求。传统的2G、3G网络通信质量较差,打开网页的速度也很慢,要打开一个网页需要等很长时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容易降低人们阅读兴趣,这就需要做好4G网络的开发工作,提高移动通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们需求,更好的为人们服务[3]。现阶段4G网络也逐渐普及,这就需要查漏补缺不断完善4G网络,并向5G网络技术开发进军。这也是移动通信企业应该注意的问题,始终将满足人们需求放在首位,真正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

结论:

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生活,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互联网通信技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这就需要相关企业与工作人员认识到这些不足,联系实际情况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不断满足人们需求。

作者:宋英单位:河北省通信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冀中琦,马明宇.数据管理中通信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4,2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