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效应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3:04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1

但是,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存在着一种较普遍的现象,即很多城市热衷于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而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那么,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到底是越大越集中合理,还是适度集中有限规模化合理?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因为,国家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投资力度,而且随着环保多元化投资渠道的建立,环保资本市场的逐步形成,还将有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进入城市污水处理产业市场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合理化问题进行探讨,统一认识,可能会对我国今后合理、经济、科学地利用投资,避免资金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浪费,以及确立未来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走向,经济而实用地保护城市水域环境,振兴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产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应规模适度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任何一个经济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规模过大,超过一定限度反而会使管理难度增大,运行成本增高,而规模过小,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同样是不经济和不科学的。只有达到一个适度的经济规模,其运行成本才最低,规模效益才会最大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最佳效益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是这样,既不是越集中、处理规模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分散、规模越小越好,而是要按照最佳效益规模的原则来确定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的大小。

适应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避免建设规模过大时,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入不能尽快发挥作用产生效益的弊端。规模适度可以使有限的资金及时地发挥作用,在现有的投资能力条件下使污水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适度规模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有利于水资源的再生利用,污水经一定处理后可以就地使用,避免了大规模集中处理后水要经过长距离回输才能利用的问题。

适度规模建设污水处理厂,在一定的区域内就地处理污水,不需修建长距离的集污管道,可以降低城市污水处理成本,还可降低施工的难度,减少因大量施工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从经济上来说可形成规模效应。

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过大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一般存在以下问题:

1.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国内投资不足,需要依靠国外贷款,购买国外设备,这样既为国外资本和设备找到了市场,又抑制了国内资金和产品的出路,不利于拉动内需市场。

2.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管理运行费用很高,加上又未实现商业化运作。因此,一些地方出现建得起,运行不起的现象。导致污水处理设施闲置,还有的地方污水处理能力超过实际的处理需求,或集污管网建设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能力不匹配。造成投资和设施的极大浪费。

3.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过大,一旦设施出现技术故障,就容易造成较大的排污事故,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如规模适度就可减小相应的风险,一个处理厂出故障,其他处理厂还可正常运行,使事故责任风险变小。

出现这种盲目建大型污水处理厂现象的原因在于:1.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主要是国家投资,没有建立起成本效益核算机制,实行事业化管理。因此,从工程建设承担者来说,希望工程规模越大越好,这样才能从国家那里拿更多的钱。

2.有无城市污水处理厂,是一些城市先进评比考核的内容之一,也是一些城市行政领导的政绩工程。既然是政绩工程,当然是规模越大政绩才越大。因此,一些地方领导都热衷于建大型生活污水处理厂,不顾实际情况,不管有无投资能力,追求越大越好。

3.城市污水厂设计部门也希望工程规模大,投资越高越好,因为设计单位是按工程投资总额的15—20%收取设计费。因此,在工程设计时容易把一些参数或预算扩大。

4.城市污水处理厂规模大,一些大型设备必须依靠进口,这样可以为一些人提供出国考察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一举两不误,何乐而不为。

5.思维方式的极端化。认为污水分散处理不科学,应规模化集中处理,但是又把规模化集中处理片面理解为规模越大越好,因而导致了盲目建设大规模污水处理厂的现象。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应适度规模化建设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

适度规模化建设,就是不单纯强调集中处理和把污水处理厂建得越大越好,而是按照最佳效益规模原则,根据城市功能、人口、结构等因素把城市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区域规划和建设适当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尽可能实现城市污水的就地处理和回用,减少污水集中输出和回用时的管道建设,降低处理成本,使有限的资金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发挥效用。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2

关键词:南平市;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治理模式

1引言

环保部“十二五”把畜禽养殖业新纳入减排约束性指标。南平市近年来在国家、省和市三级财政的扶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的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项目。由于工程建造来自于不同设计施工单位,处理效果和投资状况有很大差异。为了进一步引导南平市规模化生猪养殖业污水处理的健康发展,作者系统开展了福建省南平市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2研究方法

结合工作优势,笔者通过现场采样,对比和分析监测数据,针对南平市已建规模化养殖厂污水治理工程进行整理和归纳,以评价不同的工艺模式治理情况。所有分析评价工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

-2009)。

3研究结果

3.1三类治理模式总结

根据“治理工程技术规范”要求,通过系统的整理,南平市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治理基本分为两大类,即常规还田处理系统和厌氧+好氧处理系统,进一步结合不同养殖规模可以细分为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具体技术特征如下:

模式Ⅰ:适用于生猪存栏500头以下,周边有大量消纳土地的养殖场。工艺模式流程如图1。

该工艺模式以能源利用与综合利用为主要目的,适用于沼气能完全利用,同时周边有足够土地消纳沼液、沼渣,并有一倍以上的土地轮作面积,使整个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在小区域范围内全部达到循环利用的情况。

模式Ⅱ:适用于生猪存栏2000头以下,有足够土地面积消纳的养殖场。工艺模式如图2。

该工艺主要以进行污染物无害化处理、降低有机物浓度、减少沼液和沼渣消纳所需配套的土地面积为目的,且养殖场周围具有足够土地面积全部消纳低浓度沼液,并且有一定的土地轮作面积的情况。

模式iii:适用于生猪存栏2000头以上,没有有足够土地面积消纳的养殖场污水,需要达标排放。工艺模式如图3。

该工艺模式能源需求不高且沼液和沼渣无法进行土地消纳,废水必须经处理后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的,应采用“厌氧+好氧+综合利用技术”。

3.2不同模式的技术经济比较

以存栏量5000头的养猪场污水处理工程为例,两类处理系统技术比较见表1,处理效果见表2。

4讨论

4.1南平市加大规模化生猪养殖场污染治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南平市养殖业迅猛发展,散养户减少,规模化养殖户大量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猪场粪便大量增加并集中排放的问题。正常情况下,每头每天排尿液量为母猪4.52kg,公猪4.6kg,育肥猪4.2kg,仔猪2.1kg,常年存栏1000头的猪场每天排尿为4.3t左右,加上粪便及其他污水,日总排污水量为6.5t左右。生猪养殖对南平市水域、土壤、空气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恶化了生态环境,危及周边群众身体健康。加强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治理已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南平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也会严重影响南平市规模化养猪场的可持续发展。生猪养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不能不养、减少分散养、促进规模化养是畜禽养殖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必然趋势。

4.2不同模式的适应性

通过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南平市目前规模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三种模式均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厌氧+好氧+综合利用技术比常规技术占地面积少,工艺设备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结构紧凑,整体性好,便于管理。

相比传统的还田工艺,水处理工艺投资并非昂贵,但是运行费用比较高。污水处理过程中主要能耗是一台2.2kw的罗茨风机,一般每天运行6~8h,经过测算,每头猪大约会增加成本0.38元。项目CoD总去除率为98.8%,项目出水达到农灌标准后,可用于综合利用。

不论何种治理模式,污染物厌氧发酵都是必须环节,厌氧所产沼气集中供气给农户作为生活能源,猪场职工用能和火焰消毒和仔猪保温等。沼渣经处理后可作为有机肥生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作物,种植食用菌,沼液上山种果、种茶,下地作为各种农作物有机肥料。

目前南平市厌氧消化工艺大部分采用塞流式厌氧反应器、升流式厌氧污泥体和污泥过滤器,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各种消化工艺都存在或多或少或不足之处,综合对以上四种厌氧消化工艺进行比较后,因地制宜选择。

5结论

南平市规模化养猪场污水治理基本分为两大类,即常规还田处理系统和厌氧+好氧处理系统,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可以细分为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综合分析,南平市的三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工艺技术均可行,具有良好的能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要注意适应性。

参考文献:

[1]边炳鑫,赵由才.农业固体废物的处理与综合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周昱,阳作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的思考[J].江西能源,2002(4):41-43.

[3]张无敌,马煜,尹芳等.养殖场沼气工程与4F循环经济模式[J].云南化工,2010,37(1):6-9.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3

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生产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方式,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应城市畜禽规模养殖发展迅猛,在极大地丰富市场供给、振兴农村经济的同时,也给农村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压力。为此,应城市围绕养殖废弃物的治理与综合利用,在积极发展循环农业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应城市畜禽规模养殖发展现状

近年来,湖北省应城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创建畜牧大市的工作目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畜禽规模经营比重逐年提高,畜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10月底,全市建成年出栏3万头养猪场2个、1万头养猪场(小区)7个,存笼2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4个、1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11个,年出笼70万只肉鸡养殖小区1个、30万只肉鸽养殖小区1个,新建标准化“150”模式猪舍317栋、标准化“153”模式蛋鸡舍122栋。此外,应城华兴50万只走地鸡项目正在建设之中,湖北雪绒城400万只商品獭兔项目已投产,田店500万只狼头鹅、陈河50万只白鼠、三合10万只野鸭、三合1万头野猪等特种养殖基地相继建成。应城市现有各类畜禽养殖大户2267户,其中存笼5000只以上的规模蛋鸡养殖大户364户,年出栏500头以上养猪大户100户。全市规模养猪年出栏37.1万头、规模养殖蛋鸡存笼860万只,生猪、蛋鸡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了71.2%、85.5%。

2环境污染是规模养殖带来的突出问题

当前,规模化畜禽养殖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养殖污染主要是由于畜禽的粪尿及冲洗场舍和用具的污水等没有有效治理造成。按每头(只)猪、牛、羊、家禽的日排粪便量分别为7.30、42.88、5.95、0.15kg计算,应城市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275.8万t,再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等,污染物总量将更加巨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以畜禽粪尿为重点的养殖废弃物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及破坏。这不仅影响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环境安全也构成威胁。为此,充分认识畜禽养殖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业乃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依托规模养殖发展循环农业

3.1狠抓循环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总要求,以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标准为设计依据,应用农艺、园艺、生物和建筑学等综合技术,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循环、再生、污染零排放,促进农业发展生态化。

(1)大力发展农村联户沼气。依托蓬勃发展的农村规模化畜禽养殖,大力建设联户沼气工程,是发展循环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按照“统一建地、集中供气、综合利用”的建设模式,积极发展养殖场大中型沼气,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使养殖农户和非养殖农户都能用上清洁廉价的沼气能源。同时,畜禽粪尿经过沼气池的集中处理,可以有效治理养殖场的污染。目前,应城市在稳步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的基础上,建设重心逐步向可再生能源生产与养殖场治污并重的大中型联户沼气倾斜,已建成150m3以上大中型沼气池4个,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大中型沼气池所发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十分突出。

(2)加快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是连接养殖所产生的粪污与综合利用这些粪污、以种植业为主的下游产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的作用既是避免粪污被乱排乱放、乱扔乱弃,又可以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常见的有输粪通道、发酵储粪池、有机肥厂、三级沉淀池及污水深度处理设施设备等。应城市在田店镇建成一个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的有机肥厂,年处理畜禽粪便能力达10万t。华兴公司与日本客商合作,利用养殖场污水生产液态有机肥。全市各规模养殖场(小区)建成发酵储粪池6万m3、三级沉淀池10.5万m3。2007年以来,应城市结合项目建设,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重点加强了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改造。

(3)着力配套生态种植基地。种植业与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是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依托的循环农业的关键环节。养殖场粪污最终、最重要、最生态的出路只能是作为种植业的肥料。只有在种养殖相结合上做好、做足了文章,循环农业发展才能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养殖场畜禽粪便用作种植业的肥料,既可以是经过简单的堆积发酵处理后施用,也可以是专业化生产有机肥、液态有机肥等施用。建议按照各地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组织方式,积极为规模养殖场(小区)协调配套一定的种植基地,实现种养整体、协同发展。应城华兴6万头养猪场配套租赁20hm2土地,用生产的有机肥料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四里棚栗树村依托所属的1个万头养猪场和1个20万只蛋鸡养殖小区,配套建设66.7hm2设施蔬菜基地。据统计,全市依托规模养殖场建设的蔬菜、林果等基地达到2333hm2。

(4)全面推广畜禽标准化养殖。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要求,在全市全面开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四级联创”活动,进一步规范畜牧业生产,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在场址选择、规模布局、栏舍建设、生产设施配备、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并按程序组织生产。应城市已创建1个部级、44个县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计划“十二五”期末,共创建10个部级、20个省级、40个孝感市级、600个应城市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

3.2大力推广多种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达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效促进农业循环发展、农民节本增收的目的。目前,应城市已成功推广了“猪―肥―沼―鱼”、“猪―菜(果等)”、“林地果园养鸡”等多种生态农业模式。

(1)“猪―肥―沼―鱼”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料,部分粪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的沼气供应给本场生产供热及周边农户生活用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喂鱼,从而有效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商品有机肥和渔场收益,节省了养猪生产成本。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是应城市一家标准化万头生猪养殖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出栏生猪6万头,年产生粪污约7万t。为实现粪污有效治理,该公司建成1个年处理粪污10万t的有机肥场和1个830m3的大型沼气池,并配套1个42hm2水面的灌溉用水水库养鱼。此外,田店镇张董村养猪场、郎君镇邱徐村养猪场等17家大中型养猪场也利用了此种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猪―菜(果等)”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粪尿用作蔬菜基地、果园、茶园等的有机肥料,达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种养有机结合、循环利用的目的。应城市兴力畜牧有限公司配套建设的千亩蔬菜基地、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配套的20hm2蔬菜基地、祝墩村双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千头猪场配套的千亩林果基地,均是成功的典范。应城市兴力畜牧有限公司是2008年建成的一家省级标准化万头养猪场,2010年出栏生猪1.2万头。为有效处理猪场产生的大量粪污,2010年,该公司与所在的四里棚办事处栗树村共同开发,改良猪场周边133.3hm2盐碱地,种植大棚有机蔬菜。2010年上半年,该蔬菜基地生产有机番茄、茄子等蔬菜1.4万t,产品主要直销应城、武汉等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供不应求。

(3)林地果园养鸡模式。生态养鸡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散养方式进行走地饲养的地方鸡或地方杂交鸡,又称为“散养鸡”、“农家鸡”或“土鸡”。这种模式选择交通方便,水源清洁充足,远离工矿区、城镇人口密集区、饲养场,在无工业废物和无农药污染地区的果园林地或山坡上建鸡舍,出壳雏鸡在舍内育雏,脱温鸡放到果园林地散养。鸡白天放到果园林地等山坡地散养,自由活动,晒太阳,采食天然饵料,既节约饲料,又能促进生长,其羽毛丰满、色泽光亮、肌肉结实,脂肪沉积均匀、肉味鲜美。走地鸡因其蛋产品和肉产品的优良品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应城市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2011年初在应城市团山林场租用林地60hm2,投资1000万元建设大型林地生态养鸡场。其中建设1个80万只种苗繁育场和1个10万只走地鸡示范养殖场,网络100家具备条件的农户发展走地鸡养殖,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预计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出笼优质土鸡50万只,年产优质土鸡蛋2400t,实现林业增效、牧业增收的目标。

(4)生态养兔模式。家兔是食草小动物,是典型的节粮型小家畜,养兔业是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之一。兔是一种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饲料转化率高、资金周转快的经济小动物,养兔可为人们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规模养兔应解决好环境的污染问题。生态养兔模式就是将一定规模的兔群划分为若干个养殖单元,每个养殖单元配备一定的种植面积,土地种草养兔,兔粪入田长草,形成良性互动,共生共荣。湖北雪绒城有限公司400万只獭兔养殖基地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在不断扩大种群规模的同时,通过种养结合发展生态养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该公司在抓好种苗繁育的同时,重点抓技术研发,切实加强对首批加盟的100户家庭式规模养兔农户的巡回技术指导。

(5)“鸭―鱼”模式。该模式通过水下养鱼、水面养鸭的鱼鸭混养方式,形成人工复合生态系统,既能充分利用水面,又增产降耗,养殖效益非常显著。鸭吃剩下的残留饲料以及鸭粪培育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鱼提供了饵料。鸭在水中活动,可以吃掉水中的青蛙、蝌蚪、水生昆虫等对鱼类有害的生物,并为鱼塘水体增氧。应城市汤池镇打榨村的20万只蛋鸭养殖小区多采用此种模式。

(6)“鹅―鱼―草”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养鹅业是养殖业中饲养成本低、产品质量高、效益好的一个产业。鹅适应性强,以吃青饲料为主,生产设施简单,鹅肉的营养价值较高,鹅产品基本无污染,属绿色食品。实行“鹅―鱼―草”立体生态养殖,水下养鱼,水面养鹅,鹅粪种草,草料养鹅,形成牧、渔、草循环生物链。近几年来,应城市鑫业狼头鹅专业合作社把养鹅与草、果、渔业生产结合,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7)稻鸭共作模式。稻鸭共作模式是以水稻的优质安全生产为主,以鸭为水稻提供多项田间作业,能够同时生产优质稻米和优质鸭肉两种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从而开创水稻、水禽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田店、杨河、东马坊等乡镇和许多规模养鸭农户,采用这种模式养鸭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4发展循环农业的措施与建议

(1)建立土地合理流转和利益协调机制。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政府可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建立可行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民把自己的土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入股的土地由企业统一经营,农民在年底参与企业分红。同时建立长效可行的协调机制,使农户可按其为养殖企业提供的土地、秸秆、人畜粪便的量从养殖企业免费或低价获得沼气和沼肥。这样既能利用企业的资金、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土地的高产、高效,又能有效地推动种养结合,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轻环境污染。

(2)加大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服务力度。各级要制定鼓励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向循环农业倾斜。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发展循环农业的项目支持,地方政府可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引导。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用地、水电路配套建设等方面应给予企业和农户更多的关爱和优先。涉农部门要加强循环农业关键环节和技术的研究,积极为农户和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为循环农业的大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4

关键词:学生贷款;补贴;效率评估

一、问题的提出

学生贷款的市场失灵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其主要表现就是“获贷难”与“回收难”这两大问题。“即便是学生贷款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受到这两个问题的困扰。”财政补贴是政府干预学生贷款市场失灵的最主要政策工具。世界学生贷款50多年的发展实践表明:财政补贴是在促进银行发放学生贷款、保障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规模扩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的关键角色。为应对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张所带来的贫困生资助问题,中国政府1999年开始推行学生贷款,并投入巨额补贴进行积极推动。2004年,随着国家开发银行的介入,学生贷款与财政补贴迅速增长。据统计,2007-2011年中国政府对学生贷款进行的各种补贴高达96.14亿元。这些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学校隶属关系进行分担,但地方财政分担的比例在各区域存在明显差异。在财政补贴的支持下,银行经营学生贷款的意愿显著增强。2012年,中国银行对高校263.45万大学生发放贷款,金额达149.03亿元,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这些补贴措施往往是着眼于刺激银行发放贷款的“应急”措施,缺少相应的效率评估。事实上,社会各界对学生贷款补贴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很大争议。一些研究认为,学生贷款补贴的利用效率低下。Ziderman等人(2006)计算过20世纪90年代初20多个学生贷款项目中的利息补贴,指出不同贷款项目“补贴”的数额存在巨大差异。例如,巴巴多斯是13%,巴西的一个学生贷款项目的补贴则超过90%。同时发现,如果向学生以远低于市场利率的廉价信贷提供大量补贴,在泰国、埃塞俄比亚等国并不成功,大量补贴使得银行产生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Chapman(2013)对越南学生贷款的研究也再度证明这一点。前述研究侧重于政府对学生贷款补贴程度的国际比较,将所有的学生贷款运行成本都视为“补贴”,以考察学生贷款的成本回收率与财务可持续性,缺乏财政经济学上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而另一些研究则肯定了学生贷款补贴的积极作用。黄维、沈红(2010)对中国学生贷款补贴政策的演化进行分析,全面梳理了中国不同学生贷款补贴方式的政策效应。季俊杰(2012)分析了中国学生贷款补贴体系的演变和教育资助效应。他认为,中国学生贷款补贴扩大了资助面,减轻了学生还贷负担,有效缓解“获贷难”和“回收难”问题,要扩大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HuaShen&adfianZiderman(2009)、沈华和张广斌(2013)则通过对中国学生贷款政策的梳理,探寻影响毕业生债务负担的主要政策因素。他们在计量了不同时期学生贷款债务负担后,间接论证了财政补贴在降低学生贷款债务负担方面的重要性。但这些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并未对中国学生贷款补贴效率进行精确评估。中国目前学生贷款补贴的效率到底如何?应当怎样进行补贴政策的优化?分析和回答上述问题不仅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而且对政府部门制定和出台其他补贴政策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一)Dea方法说明

根据系统原理,学生贷款补贴可被视为一个具有多投入和多产出的系统,这种多投入、多产出系统的效率评估具有复杂性。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运用数学规划模型求解,进行同类型决策单元相对效率评价的系统分析方法。该方法不需要评估指标量纲的归一化,在多输入、多输出部门的效率评估中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本文利用Dea模型进行学生贷款补贴的相对效率评估是较为合适的。

Charmes和Cooper两人在1978年提出Dea模型的CCR模型,该模型在假定规模报酬不变的基础上,利用线性规划方法计算出相同类型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据此评价每一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Banker等人则将CCR模型发展为BCC模型,也就是将综合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乘积,评价的准确性进一步得到提高,见公式(1)。

(二)界定学生贷款补贴的综合效率、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

根据Dea模型的原理,为了确保效率评估的精确性,本文采用BCC模型,并将学生贷款补贴的综合效率界定为:在补贴规模、标准结构不变的条件下,各省开办学生贷款的高校数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数的比例、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获得学生贷款的人数以及每年度学生贷款审批金额这三项指标与理论最优值的比值。当综合效率值等于1时,财政补贴对刺激银行发放学生贷款的功能处于最优的效率水平,补贴效果也是最优的。

规模效率指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与资助面增加的匹配程度。当规模效率值等于1时,补贴资金规模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适宜状态,规模上是有效的;当规模效率值小于1时,表明在既定技术水平上补贴规模不合理,存在着规模递增或递减的可能,不能达到最优规模。纯技术效率是受学生贷款管理、政策等方面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当纯技术效率值等于l时,学生贷款补贴的资金使用是有效率的,能达到技术上的最优水平。

三、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根据Dea模型的基本要求,本文选择每年学生贷款的补贴金额与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人数作为两个投入指标,选择各省已开办学生贷款的学校数占普通全日制高校数比例、全日制在校生申请到贷款的人数以及每年学生贷款的审批金额作为三个产出指标,进行学生贷款补贴的效率评估,如图1所示。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学生贷款补贴为研究对象,收集、汇总这些省(市、自治区)2005-2011年上述各指标数据,以每一个省作为一个决策单元。所有投入、产出指标的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以及教育部、全国和各省高校学生资助中心的网站。其中,每年学生贷款的补贴资金包括财政贴息、风险补偿金以及代偿等三种方式。

四、研究结果

(一)综合效率分析

将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导入到Deap2.1软件,并运用CCR模型进行运算,即可得到中国学生贷款补贴的综合效率,见表1。在综合效率为1的决策单元(省、市、自治区),学生贷款补贴的各项支出都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效率损失的情形,可以视为其他省区的“标杆”;在综合效率小于1的决策单元,学生贷款补贴的各项支出在整体上存在运用无效的情形。

从总体上看,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1年综合效率的平均值是0.759,最低值是0.366(200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这表明,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学生贷款补贴的实际产出与最优产出的差距较大,具体表现为:

第一类:综合效率值为1。从表1中可以看出,青海、吉林、浙江、在考察期间每一年的Dea都为有效。天津、山东、重庆、甘肃在部分年份的Dea有效。2005-2011年,共计33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等于1,这反映出这些被评价的决策单元在投入产出上的相对最优性。因此,这些决策单元的学生贷款补贴投入与产出在技术上有效,在规模收益上也处于最优。

第二类:综合效率在0.6-1之间。2005-2011年,中国大部分省份的综合效率值都在此区间。共有140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大于0.6且非Dea有效。然而,到底是技术上的资源配置不当还是补贴规模过大或过小导致了非Dea有效,还无法根据综合效率进行判别。

第三类:综合效率值在0.6以下。天津、福建、辽宁、四川、陕西、黑龙江、湖南、江西、新疆、宁夏都有部分年份的综合效率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共有37个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低于0.6。这说明,在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学生贷款补贴的效果相对不理想。

(二)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分析

学生贷款补贴的综合效率没有考虑不同决策单元学生贷款补贴支出的规模和规模报酬都存在差异的情形。而事实上,2005-2011年每个省份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和规模收益有显著的差异。也就是说,综合效率较高,原因可能是补贴资金配置的结构合理、运用效率高,也可能是补贴的规模适当;反之,综合效率较低,原因可能是补贴资金配置的结构不合理,也可能是补贴规模不足,还有可能是补贴规模过度、财政支出的边际收益已经降到零。为了克服综合效率的局限,本文还对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进行了评估,见表2。

如表2所示,2011年,全部省份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效率平均值达到0.916。浙江、、吉林和青海的规模效率是Dea有效,说明这些省份的学生贷款补贴投入规模合理,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优状态。上海、江苏、贵州、云南、广东、河南、湖北、广西、甘肃和新疆10个省份学生贷款补贴规模效率值低于0.9。除新疆外,其他9个省份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状态。这些省份需要减少学生贷款的补贴,以消除投入冗余。其余17个省份的规模效率都达到或超过了0.916的平均值。以上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效率已经较为接近Dea有效状态,但省际存在一定差距,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2011年,全部省份学生贷款补贴的纯技术效率值为0.811。上海、浙江、湖北、贵州、山东、吉林、河南、和青海共9个省份的纯技术效率处于Dea有效状态,说明这些省份学生贷款补贴的结构配置和管理过程较为合理,处于相对最优的状态。其余22个省份中,辽宁、四川、福建、湖南以及陕西的纯技术效率值均低于0.6,相对其他省区而言较低。因此,总体而言,现阶段中国学生贷款补贴的纯技术效率在各省份之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况,部分省份进一步优化的任务相对艰巨。

(三)学生贷款补贴效率的分组

根据计算结果,依据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否分别达到全国平均值的两个维度,可以将31个决策单元划分为四组,如图2所示。第1组表示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都达标;第Ⅱ组表示纯技术效率达标,但规模效率未达标;第Ⅲ组表示纯技术效率未达标,规模效率达标;第Ⅳ组表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未达标。

通过分组,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中国31个省份学生贷款补贴效率的相对水平。第一组的8个省份在两个维度上都达到或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Dea总体有效。第二组的9个省份和第三组的13个省份都有一个维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它们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有侧重地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贷款补贴的效率。第四组只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Dea处于非有效状态,且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的区间,因而亟须在加大贷款补贴投入规模的前提下优化管理过程,以提高效率水平。

五、结论与建议

中国31个省份学生贷款的补贴效率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上述运用Dea模型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2005-2011年间,从总体来看,中国学生贷款补贴的效率达到了良好的水平。这一点可以从这七年间中国学生贷款的综合效率平均值0.759中反映出来。这表明,中国学生贷款补贴在扩大贷款资助面、刺激金融机构放贷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促进了学生贷款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

第二,平均来看,中国学生贷款补贴的规模效率水平(平均值0.916)高于纯技术效率水平(平均值0.811)。这一点反映出在既定投入规模的基础上,中国学生贷款补贴获得了相对较优的产出效应,但在资金配置、过程管理等纯技术效率方面还不够成熟与高效。

第三,各省份之间效率水平参差不齐。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国31个省份学生贷款补贴效率的水平并不均衡,并且表现出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效率水平并未呈现出明显的东、中、西部差异。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方面,中国高校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中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管理相对完善;而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经济实力较弱、管理相对落后,但高校数量也较少。所以从整体上看,并未出现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显著差异。

结合以上对各省份学生贷款补贴效率的分析,我们认为,完善中国学生贷款补贴政策,可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推动学生贷款财政贴息由“刺激放贷+全面普惠型”向“激励偿还+有限覆盖型”转变。在现行三种补贴方式中,财政贴息占学生贷款补贴的比例最高。仅2012年一年,全国财政核定安排贴息就达19.59亿元。然而,目前中国学生贷款补贴并没有合理的确定标准,主要根据学生贷款发放量和财政支付能力而不是根据补贴效率和偿还情况来确定预算,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种不与效率、偿还挂钩的全面普惠型纯固定补贴。对学生而言,只要获得学生贷款,就能获得相应的贴息,补贴的激励效果不断下降。因此,中国必须对财政贴息的发放标准和方式进行调整,使得有限的财政贴息资金能真正用到对此特别需要的群体身上。学生在读期间,财政贴息应该跟学生的学业表现挂钩,根据学业表现的不同提供不同比例的贴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特别是对于申请了学生贷款而学业表现较差的学生,可以停止对其贴息。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5

关键词:deaccr模型bcc模型经济发展效率贵州省

一、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及研究意义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三大省份组成部分之一,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特色轻工业基地、旅游基地和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2011年贵州全省生产总值5701.84亿元居于全国26位,比上年增长15.0%。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速度慢仍是贵州省的基本省情和面临的主要矛盾,工业化水平低、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贫困面广程度深、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仍将非常突出。仅仅贵州省四个市(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毕节市)的生产总值就占到全省生产总值的67.6%,因此对省内9个市(州)的经济发展效率进行评价,对寻找制约贵州经济发展的因素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dea构建贵州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依照经济发展效率综合评价贵州省经济状况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研究方法

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数据包络分析dea(dataenvelopmentanalysis)是最初由farrell(1957)提出,随后由著名的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oper等人(1978)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研究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多投人多产出生产单位的效率分析与评价方法,正式提出了运筹学的一个新领域:数据包络分析,其模型简称ccr模型,该模型用以评价部门间的相对有效性(因此被称为dea有效)。目前dea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成为一种与传统计量经济方法并驾齐驱的投入产出效率研究方法。

利用ccr模型的经济意义,分析地区经济发展效率,比较贵州省各市(州)经济发展的有效性,对经济发展做出有效评价。

2.指标的选取及数据的来源

dea方法的指标选择应满足数量、代表性、可得性、稳定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要求,而且

第1,对所有的决策单元,都可以得到一个输入和输出值,而且这些数值是正数。

第2,从效率比的原则上考虑,输入的数值应该越小越好,而输出的数值应该越大越好。

第3,不同输入和输出的单位不要求一致.可以包含人数、收入、花费等等。

根据以上原则,以及阅读了大量文献,结合dea对于经济发展效率评估的特殊性及数据收集问题,本文确定了三个输入指标和三个输出指标。

输入指标:x1固定资产投资/亿元;x2在岗职工人数/万人;x3财政预算支出/亿元

输出指标:y1财政预算收入/亿元;y2地区生产总值/亿元;y3税收收入(万元)。

本文原始数据来自于《2012年贵州省统计年鉴》。

三、结果分析

1.dea计算结果

用dea方法中的ccr和bcc模型,运用deap2.1软件对贵州省9个市(州)2011年经济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贵州省2011年各市(州)经济发展效率,如表1示

2.效率分析

由表1结果分析贵州省9个市(州)中有5个达到了dea相对有效水平.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较高,分别是贵阳市、六盘水市、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州;4个非dea有效的城市中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的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低于平均水平0.931和0.969;毕节市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0.999,纯技术效率为1,已经基本达到了dea有效;铜仁市的各种效率均处于最后位置,投入和产出结构还有待调整。综合效率等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乘积,从纯技术效率分析:

贵州省市(州)的总体纯技术效率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表明贵州省的城市管理水平较高;铜仁市和黔南州的纯技术效率都大于0.9,处于边缘非有效,只需稍加改进即可达到纯技术有效,黔东南州的纯技术效率为0.833,处于较低水平,应着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选择主导产业,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从规模效率分析:贵州省9个市(州)中有5个处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这些市(州)具有较强的经济发展潜力,尚处于经济发育成长阶段,还需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靠开放聚集发展资本,转

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投资以达到经济发展有效;毕节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说明其投资规模过大.应适当压缩资本投入规模,以使规模收益回归有效水平。

3.生产前沿面投影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和反映贵州省各市(州)的投人产出的经营效率,本文计算了非dea有效的三个市(州)的投入冗余量和产出不足量,对各城市在生产前沿面上进行了投影,结果见表2。针对具体城市而言,可从表2中分析出造成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效率低下的原因,并得改进方向和程度。由表2可以看出黔东南州和黔南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人数,财政支出投入冗余率分别为17%,17%,33%和1.6%,10%,10%表明黔东南州和黔南州应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提高技术生产率、减少财政预算支出,致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

由表2可以看出铜仁市和黔南州的财政预算收入产出不足率分别为57%和27%,说明其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较低,企业盈利能力较差.应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高新技术的引进吸收。此外铜仁市,黔东南州,黔南州的税收收入产出不足率分别为50%,24%,12%,表明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形成有规模的骨干企业,应该大力发展大中型企业,注重骨干企业的发展,形成有规模,有效益的大型企业。

四、建议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和贵州省经济发展现状,为提高贵州省经济效率,推动贵州省经济的快速全面发展,建议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第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贵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环境资源,这些都是吸引外资的优势。

第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在优势区域的集聚发展,建设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制定和完善财政、税收等政策,鼓励、引导、促进企业、社会等各项资金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各种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

参考文献:

[1]赵新泉,彭永行.《管理决策分析》[m].科学出版社,2011

[2]郝明玉,陈俊国.河南省地级市农业生产效率的dea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71~174

[3]王艺青,张思涵.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dea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11:57-59

[4]庄劭菁.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效率的dea评价[j].北方经济,2012,10:77-79

[5]吴立波,夏显力.基于dea模型的河南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1,3:166-168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高校债务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学校的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高等教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小规模、单专业、精英化的特点,高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体现出较大规模、综合性、大众化的特点。高等教育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发展模式,新的管理理念也不断出现。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达到了较大规模,高校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本文就高等学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来正确处理好规模和效益之间的问题谈1些看法。

1、高等教育规模和效益的辩证关系

规模经济又称规模利益,是指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使单位成本呈下降的趋势,即长期费用曲线呈下降趋势。规模效益是指对各种生产要素都作等比例增加,对生产变动的影响程度,以此来引入高等教育行业。如果高等学校在1定时期的办学投入小于办学产出的,其差额部分就是其在同期所产生的规模效益。因此,高等教育规模与效益就成为教育经济学必须面对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关系到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关系到我国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因此正确处理好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规模不等于效益,但是良好的效益必然要求适度的规模来支撑,达不到1定的规模,就无从谈起效益。然而规模并非越大效益越好,规模和效益之间同样存在着“拐点”。如果1味扩大教育规模,就会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虽然效益会在短时间内有所提高,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高校自身教育质量的下滑,影响其声誉,必然导致高校在同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下风,对学生逐步失去吸引力,给高校招生带来致命的负面影响,其结果是没有稳定的生源供给,师生比失衡。1般地,师生比研究型高校为1:10、普通类高校为1:14、1般性高校为1:18左右。如果生源下降幅度较大,而目前的师资在用人单位流动性差,就会使师资出现相对过剩,校内的人力资源及其他资源形成闲置和浪费。高校的效益下降,办学成本急剧上升。使得高校必须要用更大的资源来弥补。质量和效益同时受损是必然结果。在高等学校规模和效益的问题上,师生比和在校生数是1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也就是说,效益是以1定的师生比和在校生数量为前提的,在校生达不到1定的规模就不会有效益。因此适度的办学规模、合理的师生比、相对稳定的在校生数、优质的利用率高的教学及实验设备是高等学校保持规模效益的前提条件。

2、财务管理是高校规模和效益的基础

(1)政府对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导致高等学校收入形式逐步演变,各高等学校在努力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使得规模与效益问题自然显现出来

我国早期高等学校的收入形式单1,经费供给完全由国家财政包干,每年高等学校的全部收入来源于财政投入,支出也由财政部门统1规定的渠道执行,在发展规模及提高效益上,高校缺乏内在动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高等学校在收入结构上体现出由单1化向多元化发展。现阶段高等学校的收入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学费、住宿费等)、下级上缴收入、接受社会捐赠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财政补助收入是政府对各高等学校区别不同情况来确定不同的补助定额给予补助,此部分约占整个高校收入的40%左右,其他收入部分约占60%左右。这部分收入靠高等学校凭借各自的办学实力,自主经营来完成。由于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管理体制的变化,政府赋予了高等学校在办学上更大的自主权。1个优秀的高校领导班子应在如何增强学校经济实力,优化收入结构和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倾注更多的精力,对各自办学的规模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取得持久的、良好的经济效益。

(2)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如何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对高等教育的绩效评价工作,同样是高校对发展规模及效益问题重要性认识的有力推动

1。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着眼点仍然是规模和效益,财务管理要体现科学的管理水平和财务核算方法,使得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在财务核算上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反映。目前,政府部门对高等教育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高校实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着矛盾,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原则制约着教育绩效评价工作,使其不能实质性地开展下去,规模和效益不能够科学量化评价。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科学核算成本,使得政府对各高等学校教育绩效评价结果很容易出现偏差,从而影响整个绩效评价的权威性,使教育绩效评价工作偏离出发点,失去其意义。针对这种情况,高校财务工作应该全面推行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法,加强成本核算理念,科学归集单位成本,充分体现高校资产的动态转化过程,科学计算出生均单位成本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最直观、最权威的数据和政府的教育绩效评价指标相衔接,使得政府教育绩效评价工作和各高等学校的规模和效益有机结合起来。

2。在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围绕规模和效益这1中心问题,根据绩效预算管理思想,建立面向绩效评价的预算管理体系,并使之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和绩效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使各高校的发展规模和效益成为财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必须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之1。在有效实施高等教育事业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同时,要有1个优良的高校会计核算系统。在预算管理中全面引入绩效预算管理思想,编制绩效预算,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加强预算支出的绩效考核,重视对预算执行考核结果的应用,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充分实现高等教育的办学效益。

3。财务管理工作要立足于规模和效益问题来进行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工作同步的配套改革。在注重规模与效益最佳结合的基础上,建立绩效评价工作机制,重点监测高校预算支出的全过程,得出较为科学的绩效评价结果。对高等教育事业支出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并采用科学适用的会计核算办法,为建立事业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标准体系提供前提和基础。财务工作要做好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培训和宣传工作,围绕1切讲绩效来管理高等教育的各项事业支出。使得规模与效益的完美结合成为高校财务工作改革的源动力。

3、债务控制是高校规模和效益的重点

起步于2000年的高校扩招,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的办学实力有了长足的提高,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后续发展有了强劲动力。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竞争机制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各高校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相互竞争。扩容和竞争的双重压力促使各个高校抢抓机遇,创造条件,加速发展。由于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是相对有限的,因此,举债办教育成为各高等学校的首选。新校区的建设增加了学生的容量,大批新的先进设备的更新,提高了高校的办学实力,使得高校拥有了大量的优质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但由此所带来的债务压力和教育经费紧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目前,有的高校忽视了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盲目扩张,1味求大,过度举债,使高校隐藏着潜在的财务风险,不利于高校稳定发展。因此,需要高校把债务管理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1项重要内容,财务管理工作应该充分认识到保持1个适度规模的债务,对高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是有益的。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债务规模的评估与控制,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因此,高等学校的债务规模必须要立足于对规模及效益性的思考。部分高校缺乏科学的发展规划,贷款项目和额度缺乏科学论证,盲目攀比建新校区、重复建设、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严重等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在贷款利息的支付上高校必须让出较大的教育资源。因此,财务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债务的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整合现有资源,合理调度资金,通过自有资金的有效运作来减少贷款额度、降低贷款成本,提高投资效果;努力开辟多收入渠道,优化资源配置,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中长期发展规划是高校规模和效益的关键

高等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要服从和服务于政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框架内,各高等学校要在各个方面考虑政府政策对高校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某种程度上,政府的规划制约或者鼓励着高校的发展规模。因此高校管理者必须考虑与此规模相适应的各项资源配置,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比如说政府在1定时期内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地方普教的规划等都会对高校的规模和效益产生重要影响。另外,在相对区域内的生源供应量及普教质量等,都是高校发展成为怎样的规模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科学处理好高校的规模和效益问题,才能使高校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效益稳定持续的提高。

高校的生命活力在于其所能够给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能力,这是高校核心竞争力所在。1个高校在同行业竞争中能否抢得先机,掌握主动权,是建立在其拥有的超强办学实力基础上的。因此,离开对高校内涵建设去谈规模及效益就会不切实际。所以解决高等教育的规模及效益问题不能单靠外延式发展,必须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为特征的内涵建设的路子,使内涵和外延发展有机统1。要积极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加强高校科研工作,塑造先进的大学文化,才能使高等学校的建设走上良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7

1南昌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1南昌畜禽养殖业废水污染物排放现状畜禽养殖业的废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尿液和粪便。尿液和粪便的产生量与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和清粪方式密切相关。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南昌市规模化畜禽养殖CoD为排放量9915.4t,氨氮排放量为323.6t。猪的养殖是南昌市规模化畜禽养殖CoD和氨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畜禽养殖业全部排放量的86.68%和91.31%。南昌市不同畜禽类型的排放见表1。从废弃物产生量的角度来看,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全年废水产生量129.41万t,粪便产生量32.47万t,尿液产生量58.14万t。猪的养殖产生的废弃物最多,废水、粪便、尿液产生量分别占整个养殖业的94.16%、69.39%、93.27%,见表2。

1.2南昌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特点南昌市畜禽养殖业经过十几年的迅速扩张,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猪的养殖是污染物的最大来源,CoD和氨氮排放量占全部的86.68%和91.31%;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点多、面广、治理难度大;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不配套,畜禽养殖污水、粪尿处理率低;畜禽粪便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工作滞后致使相当一部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畜禽养殖业从农村向城市、城镇周边逐渐集中,畜禽粪便的污染大大增加了南昌市区和各县城环境的压力。

2南昌市畜禽养殖业减排途径

畜禽废水的有机物浓度高,氮磷浓度高,治理难度大,再加上畜禽养殖业是微利行业,照搬工业污水的生化处理或物化处理思路,难以在实践中推广应用。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管理维护难是重要的制约因素。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排应当在“减量化、资源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潜力还田利用,采用处理效果理想、基建投资低、操作维护简单的治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量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减量化是根据养殖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特点,通过推广优质品种,科学饲养,科学配料,应用环保型饲料添加剂,实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粪尿分离”等手段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针对南昌市养殖业的现状,推广先进的干清粪技术是污染物减量化的关键措施。畜禽养殖业目前采用的清粪工艺主要有水冲式、水泡粪和干清粪三种形式。水冲粪和水泡粪都是耗水量大的工艺,排出的污水和粪尿混合在一起,粪便中的大部分可溶性有机物进入到废水中,给废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相对而言,干清粪是理想的清粪工艺。这种工艺固态粪污含水量低,粪中营养成分损失小,肥料价值高,便于高温堆肥或其他方式的处理利用。产生的污水量少,且的污染物含量低,易于净化处理。不同清粪工艺的猪场污水水质和水量比较见表3[2]。干清粪的主要方法是,粪便一经产生便分流,干粪由机械或人工收集、清扫、运走,尿及冲洗水则从下水道流出,分别进行处理。日本多采用这种工艺,欧美国家倾向于这种工艺。干清粪工艺分为人工清粪和机械清粪。人工清粪是通过人力的投入,将粪便清扫出农舍,运送至贮粪场。其关键在于农舍的合理设计,便于人工清粪,减少劳动强度。传统的人工清粪式猪舍,是在地面设置粪尿沟和排粪区。排粪区地面有1%~3%坡度,尿污水顺坡流入粪尿沟,粪尿沟上设铁蓖子,防止猪粪落入。粪尿沟内每隔一定距离设一沉淀池,尿和污水由地下排出管排出舍外。猪粪则用手推车人工清除送到贮粪场[3]。人工清粪只需要一些清扫工具、人工清粪车等。设备简单,不用电力,一次性投资少,还可以做粪尿分离,便于后面的粪尿处理。其缺点是劳动量大,生产率低。对于规模不大的畜禽养殖小区,且劳动资源丰富的地区,人工清粪是理想的清粪方式。机械清粪包括铲式清粪和刮板清粪。铲式清粪机一般为在小型拖拉机前悬挂刮粪铲,将猪粪由粪区通道推出舍外。铲式清粪机灵活机动,可一机清多舍,而且结构简单,维护保养方便。机动铲式清粪机适用于南昌地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畜舍[3]。刮板清粪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明沟刮板清粪。另一种为地面设漏缝地板,粪便经踩踏落入粪沟,然后用刮板刮出舍外。用于明沟刮粪的机械通常为往复式刮板清粪装置,清粪时,刮粪板作直线往复运动,从而进行刮粪。用于漏缝地板下粪沟清粪的装置通常为往复式刮板清粪装置,南昌市一些大型机械化养猪场大多采用了这种清粪设备。机械清粪的优点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节约劳动力,提高工效;缺点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还要花费一定的运行维护费用,适合于规模化养殖场采用。

2.2畜禽养殖业污染物资源化畜禽养殖粪便与工业污染不同,是一种极具价值的资源。它包含农作物所必须的氮、磷、钾等多种营养成份,经过处理后还可作为饲料,具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充分遵循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统一的原则上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是“十二五”期间畜禽养殖污染物业减排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当前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途径主要有堆肥化、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三个方面。江西是农业大省,耕种面积广阔,农业肥料需求量大,畜禽粪便的堆肥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堆肥化处理,粪中有机物分解时产热,使物料温度上升,促进水分蒸发,杀死病原菌、寄生虫虫卵、杂草种子,促使粪便干燥,成之为使用方便的肥料,同时,使其中对作物有害的物质分解,成为无恶臭、安全、能广泛流通利用的有机质资源。为促进堆肥化,可用送风机强制送气,供给需氧微生物增殖所必需的氧气,是为好氧堆肥。好氧堆肥具有耗时短、异味少、腐熟度高,易于储,在日本等国有较为广泛的使用。缺点是处理过程中有氨气缺失,不能完全控制臭气,堆肥需要的场地大[4]。好氧堆肥广泛的应用于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处理,技术成熟。主要影响因素有含水率、C/n比、堆体含氧量。通常堆肥的起始含水率一般为50%~60%,C/n在20~30之间,堆体含氧量保持在8%~18%以内,以达到最佳的堆肥效果。当固相的C/n降到20以下,nH4+-n含量小于20mg/kg、种子发芽率>70%时,可判定堆肥已成熟[5]。干清粪分离出来的畜禽粪便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通过堆肥化处理,实现了资源化综合利用。对于国内堆肥产品市场小、利润低,难以产业化的现状,建议畜禽粪便堆肥化企业与复合化肥企业联合,把堆肥熟料作为化肥添加剂,生产新型有机无机复合肥料,解决堆肥产品的去路问题。

2.3畜禽养殖业废水治理畜禽养殖废水浓度高、水量大,已经成为了南昌市的主要污染源,做好畜禽养殖废水治理是“十二五”减排工作的关键点。纵观养殖业废水的治理技术“,厌氧+好氧”模式是规模化养殖业的必然选择。通过高负荷的厌氧处理将废水CoD降低,再通过好氧处理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好氧处理分为两种模式,一是工业化模式,人为强化微生物净化过程,如SBR、生物滤池等,二是自然处理模式,提供长的停留时间使污染物充分的自然降解,如氧化塘、人工湿地等。

2.3.1畜禽养殖废水特点畜禽养殖废水是典型的高浓度有机废水,CoD、nH3-n、SS、tp含量都很高;排放量大,温度低,水力冲击负荷强;废水中常伴有消毒水、重金属、残留的兽药以及各种人畜共患病原体等污染物。典型的养殖废水污染物浓度见表4[5]。

2.3.2畜禽养殖废水厌氧处理厌氧处理工艺对于畜禽养殖场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不仅能去除大量可溶性有机物(去除率可达85%~90%),而且可杀死传染病菌,有利于防疫。厌氧处理工艺可产生沼气、沼液、沼渣,是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重要手段。厌氧处理工艺因其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净化效果好、能源环境综合效益高等优点,已成为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工艺中重要的处理单元。国内养殖场主要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R)作业养殖场污染处理的核心工艺。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是应用很广泛的厌氧技术。该反应器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效率高,得到了广泛应用。UaSB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并在上升起到搅拌的作用。该工艺将污泥的沉降与回流置于同一装置内,降低了造价。UaSB的优点是反应器结构简单,没有搅拌装置及供微生物附着的填料;长污泥停留时间(SRt)使其达到了很高的负荷;出水的悬浮固体物含量低。该工艺的缺点在于需要有效的布水器使进料能均匀分布于反应器的底部;要求悬浮物含量较低,SS一般不超过3.5g/L[6]。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SR)是一种效率高、工艺简单,适用于高悬浮固体原料的厌氧发酵技术。原料从底部进入反应器内,未消化的生物质固体颗粒和沼气发酵微生物靠被动沉降滞留反应器内,上清液从反应器上部排出。大量的厌氧活性污泥滞留在反应器,使得污泥停留时间(SRt)是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好几倍,从而提高反应器内的负荷和产气率。USR的优点在于进料中SS浓度可以很高,甲烷产率相对较高;其缺点是若反应器内物料分布不均匀,易产生浮渣、结壳、堵塞、气体逸出不畅和短流现象[6]。两种厌氧处理工艺的技术参数见表5。

2.3.3畜禽养殖废水好氧处理在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由于所处理的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厌氧处理的出水中CoD的浓度和氨氮浓度仍比较高,很难达到排放或再利用的标准,故通常以好氧方法对厌氧出水做进一步的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法可分为人工好氧生物处理法和天然好氧生物处理法两类,人工条件下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采取人工强化措施来净化废水,畜禽养殖业应用广泛的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天然好氧生物处理利用水体自身和土壤中的微生物来净化废水,主要有氧化塘等。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是一种按间歇曝气方式运行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与传统污水处理工艺不同,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SBR工艺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SBR工艺生化反应推动力大,脱氮除磷效果良好,沉淀效果好,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由于厌氧出水的BoD5/tn较低,好氧处理中容易出现“酸化”现象,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可在厌氧出水中混合适量原水后再进入SBR反应器,以克服这个问题[7]。氧化塘是一种天然的或经过一定人工修建的有机废水处理池塘,其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水体自净的过程。在净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因素,如沉淀、凝聚,还有化学因素,如氧化和还原,以及生物因素。氧化塘按照塘内溶解氧的含量和微生物的特点可分为厌氧塘、兼性塘、好氧塘和曝气塘,各类型的氧化塘特征见表6[8]。氧化塘处理畜禽养殖废水,投资省、能耗低、运行管理费用低,还有一定的脱氮除磷能力,适用于养殖场规模中等,距城市较远,气温较高且土地宽广的地区。畜禽养殖废水处理工程上采用兼性—曝气塘组合作为二级处理工艺。兼性塘内好氧和厌氧生化反应兼而有之。此类塘的水上层由于大气复氧和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含较多的溶解氧;中层溶解氧逐渐减少,称过渡区或兼性区;塘水的下层为厌氧区。曝气塘通过人工曝气,一般采用水面叶轮曝气或鼓气供氧,不受大气复氧的限制,水深大,最深可达5m。曝气塘有负荷和去除率较高,BoD5去除率平均在70%以上,占地面积少,但需消耗能源,有一定的运行费用。

3南昌畜禽养殖业减排对策建议

3.1走减量化、资源化道路畜禽养殖生产有着自身的规律,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贯穿于每个生产工艺中,畜禽污染治理达标排放之路很难实施,只有减量化、资源化循环综合利用才是根本解决问题之路。积极引导采用干清粪,革新饲养模式,加强过程管理,从源头削减污染的产生量;推行养殖固体废弃物集中资源化利用,采用堆肥化、饲料化等多层次的方式变废为宝,实现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8

一、Dea的数学模型概括

Dea是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用于评价具有同构性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makingUnit,DmU)是否技术有效的一种非参数统计方法,包括C2R和BC2两个基本模型。

(一)C2R模型C2R模型首先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输入和s种类型的输出。这里用Xijo和Yrjo分别表示第i种输入和第r种输出,则在凸性、锥性、无效性和最小性公理假设的前提下,Dea模型所具有的生产可能集如下:

基于上述假设,可得到Dea的C2R模型:

公式(2)中,S+r和S-i匀为松弛变量,ε为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一般取10-6。式中主要的经济学含义是:λj将各个有效点连接起来,形成有效的前沿面。非零的松弛变量即过剩量Sr0+或Sr0-不足量使得有效面可以沿着水平或者垂直的方向延伸,从而形成包络面。θ则表示DmU距离包络面的投影。

C2R模型主要用来评价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益指标,以及判断决策单元的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

(二)BC2模型在去除C2R模型中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情况下,而以规模报酬变动取代,可以得到BC2模型:

BC2模型可以衡量评估公司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情况下的生产规模状态。

(三)Dea输入输出指标的选取Dea输入、输出指标选取应体现目的性、精简性、可比性、关联性,力求使评价结果能够有利于所选电力上市公司间的效率分析评价。本文选取的输入指标有:X1固定资产(万元)、X2流动资产(万元)、X3营业成本(万元)、X4资产负债率;输出指标有:Y1净资产收益率、Y2每股收益。所选输入指标主要反映了电力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成本的构成;输出指标中的净资产收益率是综合性的评价指标,每股收益是反映公司盈利性的核心指标。采集数据来源于“和讯股票网”所公布的40家电力上市公司的2006年~2009年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二、电力上市公司效率测度及分析

本文运用Dea方法分别从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e)和规模效率(Se)三个方面对位于东、中、西部的电力上市公司效率进行测度及分析。使用Deap2.1软件加以处理,其40家电力上市公司效率平均值如表1所示:

(一)te的测度及分析te反映了生产者利用现有技术的有效程度,由固定规模报酬下的C2R模型所求得。若te

(二)Se的测度及分析Se表示在最大产出下,技术效率生产边界的投入量与最适规模下投入量的比值,由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除以变动规模报酬下的纯技术效率值所得到的效率值。当Se=1时,公司具有规模效应,表明投入产出规模合适,成本最低;Se

(三)pe的测度及分析根据te=pe×Se即可得到纯技术效率值,因此不再赘述。

(四)公司效率综合分析根据表1,对公司效率作综合分析:

(1)当te=1、pe=1、Se=1时,表明这些公司投入组合达到了最优。主要有国电电力、长江电力、皖能电力、宝新能源、哈投股份、万泽股份、西昌电力7家公司,从财务综合指标看,这7家企业4年平均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都优于其他企业,说明这些企业已达到生产经营的最佳规模,并且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与其经营规模相适,经济效益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竞争力较强。

(2)当pe=1、Se<0.9、处于iRS时,表明这些企业已经充分发挥现有的最佳技术,但规模效益差。如三峡水利,从财务指标会发现该企业的4年平均资产额相比同行业其他企业较少,这一类型的企业需要继续扩大规模,加大产能投资力度,优化投资比例,以期实现企业的规模效益。

(3)当pe<0.9、0.9<Se<1、并处于iRS时,其公司的共同特征是效率缺乏是因为纯技术效率较弱引起的,这些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有待加强,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生产效益不高。如桂东电力,这类型企业要着重于新技术开发与运用,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

(4)当0.9<pe<1、0.9<Se<1、并处在iRS时,这类公司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高,生产环境较优,市场开发较好,但这些企业需要在管理或者投入方面继续优化,以便实现规模效率,如深南电a、川投能源、内蒙华电,以深南电a为例,该企业4年的每股收益均值达到了0.12,在同行业属于获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渐进的实现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发展空间较大。

(5)当pe=1、Se<0.9、处于DRS时,这类公司与规模效率相比,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较高。如吉电股份未来的成长只能依靠企业新技术的应用和管理手段提高等途径,以促进企业经营规模与之相适应。

综上所述,我国东部电力上市公司的效率综合状况要优于中西部的公司,同时还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上市公司在业务质量方面和经营管理水平方面都表现出较高水平,处于快速发展期;中、西部的电力上市公司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东部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即上市公司数量少,综合效率低。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资源丰富优势,探索提高效率及财务综合状况的方式方法,如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投入产出效率等。

三、电力上市公司效率水平改善建议

根据Dea方法对公司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相关财务指标的分析,要提高公司效率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公司要提高技术效率,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引入先进技术,提升装置运行水平;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特别是财务复合型人才培养,使得财务人员既懂财务专业知识,又能熟悉电力行业运行技术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为经营决策服好务;三是转变电力企业“重生产、轻管理”的传统观念,发挥绩效管理作用,提高市场化经营水平,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向改革要出路,以符合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2]黄朝峰、沈永平、陈英武:《基于生产前沿面的Dea有效单元再评价研究》,《运筹与管理》2008年第2期。

[3]李永来:《市场化改革与电力行业效率:基于Dea的电力行业上市公司分析》,《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第1期。

[4]杨跃琼、褚景春、吴良器:《电力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10年第9期。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9

关键词:Dea农业类上市公司效率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主体,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板块,其运行效率也关乎到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截止2011年末,沪深两市上市公司(a股)有2234家,其中农业类上市公司有45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a股)总数的2.01%。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偏小,规避风险能力不足;主业经营面临困境,证券市场表现不佳、非农扩张严重等问题制约着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效率的提高。因此,对农业上市公司效率进行评价对促进农业上市公司整体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上市公司的效率研究,国外早期主要从财务角度进行界定,多采用财务指标法对上市公司的效率进行评价。这种方法数据获取容易,操作简单,结论简明。但此方法难以反映上市公司不同投入与产出情况对效率影响的相对重要性(Chen&Yeh,1998)。同时不适合对上市公司的长期效率做动态分析(oral&Yolalan,1990)。由此,对上市公司效率的界定开始转向前沿效率角度,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逐渐成为主流。国内对前沿效率的研究相对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孟令杰和丁竹(2005)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ZR模型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2和2003年的综合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效率较低,资产结构对于农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不明显。曲建华等(2007)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家农业上市公司的相对效率进行了评价和排序,结果发现农业上市公司的相对效率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反映总体指标表现情况的达到平均指标率和影响公司业绩的关键指标。沈渊和郑少锋(2008)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CZR模型和CZGSZ模型对我国61家农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率低下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的结果。杨印生和张充(2009)运用Dea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上市公司投资绩效,并提出若干建议。王茜和秦富(2009)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2007年的42家农业上市公司的效率情况作了总体评价,并对其投入冗余程度进行了差值分析。结果表明,提高技术因素是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生产效率改善的关键。

上述研究成果为正确评价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促进农业上市公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但农业上市公司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对其效率评价也要时时跟进,以获得最新的动态,真实了解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运行效率情况。上述研究大多局限于Dea方法的分析,没能结合其他工具进行更深入的分析。

研究方法及模型介绍

Dea方法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用于评价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有效的非参数方法。它排除了很多主观因素,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而能够更理想地反映评价对象自身的信息和特点,这是别的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对于评价复杂系统的多投入多产出分析具有独到之处。因此自提出以来,该方法就吸引了广大应用者,目前这一方法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的扩大,理论和模型越来越丰富。最早的Dea方法模型为CCR模型(又称为C2R模型)。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具体问题背景和评价目的来选择。本文以分析农业类上市公司运行效率,基于输出,采用CRS条件下的C2R模型及VRS条件下的C2R模型,以获得综合可靠的结论。

假设有n个同类型的决策单元(DmU),每个决策单元都有m种类型的投入及s种类型的产出,xi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i种类型输入量,yrj为第j个决策单元对第r种类型的输出量,且xij,yrj>0。

基于CRS条件下的C2R模型如下:

其中:θ为技术效率值。

C2R模型是假定生产技术是固定规模报酬(CRS)的。如果把固定规模报酬假设改为可变规模报酬(简记VRS),得到VRS条件下的C2R模型如下:

线性规划模型在可变规模报酬(VRS)条件下求得的相对效率称为纯技术效率。在CRS假设条件下得到的相对效率称为技术效率,又称为总体效率,它是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乘积。因此,可以根据CRS条件下的C2R模型和VRS条件下的C2R模型来确定规模效率。

实证分析

(一)决策单元的选择

本文所定义的“农业类上市公司”是指以中国证监会2005年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的农林牧渔业a股上市公司。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及异常值对分析结果的影响较大,本次研究剔除了受到证券监管部门处罚的6家St公司,剔除财务指标变动较大、部分指标为负值的上市公司,实际选取沪深两市a股2011年3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作为决策单元对其进行经营效率评价。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所有上市公司及其财务指标(依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均是基于证券之星网站(http:///)公布的数据。

(二)指标的确定

用Dea模型评价农业类上市公司运营效率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入和产出指标的选择。指标的选取要考虑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资本情况,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和实证研究需要,本文在充分借鉴国内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5个指标,其中投入指标为:总资产、营业总成本和三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之和);产出指标为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样本投入产出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利用Deap2.1软件,对我国沪深两市a股2011年3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效率水平和规模报酬所处的状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2。

总体效率分析。总体效率衡量的是在给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给定产出水平下投入最小化的能力。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效率值偏低,39家公司的平均技术效率值为0.855,效率值最低为0.646(罗牛山),其中只有7家(占总体样本数的17.95%)总体效率值为1(分别为:登海种业、壹桥苗业、益生股份、雏鹰农牧、中农资源、新五丰、中昌海运),处于前沿面上,即为Dea有效,达到生产经营的最佳规模。说明它们在管理能力、技术水平与其经营规模相匹配。其余的32家公司都存在规模效率损失,说明其经营规模不经济。

从整体上看,2011年总体有效的上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以农、林、牧、渔业为主营业务,且主营业务明显,下面以达到Dea有效的7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来具体说明。登海种业(育种99.31%)、雏鹰农牧(畜牧养殖97.96%)、益生股份(鸡收入85.46%)、中农资源(农资贸易87.41%)中昌海运(80.40%),一类(按行业分类)主营业务收入都在80%以上。壹桥苗业(海珍品育苗63.30%)和新五丰(畜牧业55.41%)的收入占比在55%以上。壹桥苗业和新五丰虽然一类的主营收入占比,没有其他Dea有效的公司占比那么高,但分析其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可以发现,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与其本身有很强的关联性,如壹桥苗业所涉及的行业为海珍品育苗、海珍品养殖、海珍品加工和新五丰所涉及的行业为畜牧业、饲料加工、批发零售,这些业务都是关联性很强,属于产业链的上下游。而大多数非Dea有效的公司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多元化经营为特征,如综合技术效率最低的罗牛山(0.646),主营业务收入中畜牧业只占59.5%,房地产和教育占据了将近40%的份额,所涉及的行业跨界大,与其本身没有太大的关联性。

影响上市公司效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上市公司规模等,而导致农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总体偏低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农业本身具有弱质性,同时面临着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二是由于农业行业发展不景气和高利润行业的诱惑下,以及对多元战略的盲目追从,一些农业上市公司转向多元化非农领域投资,如房地产、金融证券、生物制药等。对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经营相对于专业化,存在多元化折价问题(diversificationdiscount),即多元化不但无法达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的,反而会导致公司价值的降低。

纯技术效率分析。纯技术效率衡量的是企业由于管理和技术等因素影响的生产效率水平。本文全体样本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87,大于等于平均值的公司有19家,总体来看农业类上市公司纯技术效率较高,其中15家公司处于纯技术前沿面上,纯技术效率值为1,占样本总体农业上市公司的38.46%,表明这15家公司在公司治理,内部监管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说明这15家公司利用现有生产技术的能力很强,能够在减少投入的同时尽可能提高产出水平。而纯技术效率值小于1的有24家公司,其平均纯技术效率值为0.853,说明这24家公司平均有0.165改进各项投入利用效率的余地。罗牛山的技术效率值最低,为0.647,这些纯技术效率值为达到1的公司应该加强公司内部管理,积极借鉴同行的管理经验,提高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水平。

规模效率分析。规模效率衡量的是决策单元投入的增加,规模收益是否会同比例增加。所谓“规模有效”,是指投入量介于规模收益递增到递减之间的状态,即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最佳状态。平均规模效率值高达0.967,有25家公司处于平均值之上,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整体的规模效率较高,表现较好。但总体样本中只有9家公司的规模效率值为1,达到了规模有效,只占样本总体的20.1%。表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在适度规模经营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有15家处于规模收益递增状态,说明这15家公司的投入不足,没有达到适度的企业规模。另外15家处于规模收益递减的状态,说明其投入冗余,这与目前一些企业盲目的追求规模扩张以促进利润增长的发展思路有关,粗放式增长导致效率低下。

总体效率值等于纯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的乘积,从平均值(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887,小于规模效率平均值0.967)的角度看,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总体无效更多的由纯技术无效引起的。要提高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提高纯技术效率是关键,如从提高公司管理水平等方面入手。从绝对有效来看,纯技术效率值为1的有15家,远高于规模效率值为1的9家。由此看来,要提高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提高也不容忽视。

为了进一步分析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总体效率的关系,本文以Deap2.1运行的结果为数据基础,以总体效率值为因变量,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为自变量,为了消除原始变量的异方差影响,对变量取自然对数后,用eviews6.0进行回归,回归结果如表3。

LnCRS=0.0001+1.0005*LnSC+1.0020*

LnVR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回归系数的符号是合理的,调整的R2=0.949,模型拟合优度很高,F检验也是高度显著,说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对技术效率的总影响是显著的。解释变量也通过了t检验。也不存在异方差。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总体效率的影响程度相差不大,纯技术效率的影响略微大于规模效率的影响程度。这说明我国农业类上市公司总体效率不高的原因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与沈渊和郑少锋(2008)的结论是一致的。与前文关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总体效率的影响的分析也一致。

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Dea方法,在Dea运算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模型oLS方法,对我国2011年39家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运行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类总体效率值偏低,是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的结果。因此农业上市公司总体效率的提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不容忽视,要在经营管理和资源的优化组合、技术创新上下工夫。

只有少数的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佳状态,尚未实现最佳规模效益的公司,处于规模递增和规模递减状态的各占一半。对规模效益递增的公司,应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而对规模效益递减的公司应以适度规模经营为目标,减少过多投入项,优化组合各项投入,提高各项投入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公司经营效率。无论是处于规模递增还是递减的公司,在调整规模时,都要避免和放弃走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应该通过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员工整体素质,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投入,挖掘自身优势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方式,从而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Dea有效的上市公司中绝大多数是拥有以农林牧渔为核心业务(这是包括单一业务型和主导业务型)的上市公司,同时非Dea有效的农业类上市公司大多为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型的上市公司。而在经营绩效和抗风险能力上,核心业务突出的农业上市公司要优于主营业务不突出的多元化农业上市公司,尤其要优于非相关多元化型的农业上市公司。因此,农业类上市公司最好重点选择与自己公司业务发展优势密切相关的主营业务,并不断加强主营业务,对非相关性多元化扩张的道路要特别谨慎。农业类上市公司是证券板块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最多、集中度最高的一个板块。要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竞争力,关键是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骨干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行业比较优势,用足用好优惠政策,提高本业的专有性(exclusive)水平,以专有性优势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实现总体效率最优。

在发展方向上,要积极主动与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积极引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拓宽农业产业链,提高深加工能力。以农业为主的科技型、深加工型企业将是农业上市公司的绩优选择,有望成为今后一两年内高成长且有较好投资回报的领域。

参考文献:

1.证券之星网站(http:///)

2.魏权龄.Dea数据包络分析[m].科学出版社,2004

3.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4.苗世春.农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6(10)

5.戴德明,邓.信息不对称与多元化折价关系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证据[J].财经研究,2004(4)

规模效应的好处篇10

关键词:商业银行;效率;Dea

一、商业银行效率

经济效率是在一定的经济成本基础上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银行效率属于经济效率,是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商业银行作为一般性企业,必须对市场、顾客及产品价格进行明确定位,向股东提供最大的回报。同时商业银行又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商业银行为资金短缺方与盈余方提供中介服务,具有其业务特性。由于受到实现利润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约束,会尽可能多地节省投入,也希望尽可能多地扩大规模、增加产出。本文研究5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和7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等)以及2家城市(杭州、宁波)商业银行,考察区间2007~2014年,数据来源各银行年度报告。

二、数据包络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Dea)是1978年由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Cooper和Rhodes提出的,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效率评价方法,适用于多投入、多产出、多目标的绩效评价。对具有相同类型的部门或单位(决策单元,DmU)的评价依据是DmU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输入数据是指DmU在某种活动中需要消耗的量,输出数据是指DmU在经过一定的输入后所产生的结果量。根据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来进行不同DmU之间的比较分析,就是评价部门或单位间的相对有效性。

本文测度中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应用到BCC模型。1984年,Banker、Charnes和Cooper为生产可能集合引进了距离函数的概念,te被分解为pte和Se的乘积,即te=pte×Se。

三、基于Dea的商业银行效率评价

本文将银行的产出通过利息收入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两个指标表现,对于投入指标,选择总资产、员工人数、利息支出这三个变量表示。本文选用Deap2.1软件对我国商业银行2007~2014年效率进行测度。在所选的决策单元中,农业、建设、招商、浦发、兴业、民生银行、杭州银行的2014年行为技术有效,且规模报酬保持不变,处在生产函数的有效前沿面上,表明在当前的投入水平达到了产出最大,绩效水平相对较好;工商银行虽然技术效率无效,但是纯技术效率达到了最优,说明就样本单元本身的技术效率来说,投入和产出已经达到最优,是规模原因导致了银行技术无效,即其规模与投入产出不相匹配,当前处于规模递减状态,说明在当前技术状态下规模过大,应适当减少生产规模以改进效率;中国、交通、华夏、光大、广发、宁波银行表现出了无效率,其主要原因是投入过多或产出不足。

由于中国、交通、华夏、光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所以四家银行存在投入过多且产出不足的问题,作为实行国有股份控股的中国银行的投入冗余明显高于新型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国银行,存在着严重的人员过多的情况,员工冗余达到了28233人,应减少一定的人员数量,两家银行应尽可能减少总资产量及利息费用的支出。广发、宁波银行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其更突出的问题在于产出即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不足,作为商业银行,更应当努力提高商业银行其他业务收入。总的说来,在2007年至2014年期间,国有银行整体表现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中,建设银行整体效率最优,中国银行从2011年起,效率下降,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广发银行效率处于低位,且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表明其处在“初创”阶段,发展势头较大。

四、提升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水平的策略分析

1.优化和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债危机、美债危机为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又一层阴影。我国的政治优势,市场潜力、企业竞争力等综合优势不断提升,有利于我国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不断消失,“倒逼”我们必须利用好改革这个重要的红利,深化改革进程。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经济下滑的潜在可能,同时也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这些问题愈发突出,将会演变成为滞胀。中国的经济发展到现时的水平,关键是要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产业结构固然要调整,也不能忽视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通过两项政策,正确引导资金流向。只有相信市场,才能让市场更加可持续地发展起来。

2.加强商业银行科学管理,增强综合竞争力

无论是银行内部还是专家学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科学管理研究较少。仅仅通过简单的财务指标是不能够对商业银行实施有效管理的。2006年会计制度改革,使我国金融行业会计口径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银行的管理经验。利用科学、实证的方法进行效率研究,能够客观地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做出决策。外延式发展不适合我国商业银行在新阶段的提升,内涵式、集约化发展才是最符合当今发展需要的。

五、结束语与展望

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商业银行大规模在a股、H股市场上市,有助于经营结构合理化,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我国商业银行层次化明显,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较低且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股份制银行及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呈现出蓬勃的活力,经营效率较高,且多处在规模收益递增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3.中国的改革正处在攻坚克难阶段,我国的商业银行也应当积极促成由外延式增长到内涵式增长的转变,进行金融创新,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及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晓卫.中国商业银行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1,7,14,19,10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