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5:04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1

根据知网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并未达成共识,其根源在于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者本身的认识有偏颇。根据评价的过程和功能,一般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受此分类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独立的部分,简单地把平时的小测验等同于形成性评价,把期中或期末考试看成是总结性评价。全面深刻地把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充分发挥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前提。

一、形成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S.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Summative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Formativeassessment)。[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形成性评价最突出的特征是反馈。从斯克里文和布卢姆两人对形成性评价所下的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测试等形式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和存在困难的地方,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努力达到目标。

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必然是已经取得的结果或成绩,这一结果或成绩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平时所取得的,也可以是学期末通过所谓的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而结果又带有归纳和总结的性质,因而形成生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过程,它还关注甚至包括结果(总结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二)理论基础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存在硬评价与软评价(hardevaluation&softevaluation)的争论。硬评价是运用客观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评价,软评价是以主观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是两种评价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背后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论: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

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软评价,所对应的是人文化评价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如下:

1.德国的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社会秩序”是弗莱堡学派的核心观念,来源于康德发展起来的政治伦理学说,这一观念高度推崇个人自由,又致力于建立一种法制国家,以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尽可能不受别人侵犯,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在哲学上,弗莱堡学派推崇的也是从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个人主义,他们主张,一切价值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人就是终极的价值目标;社会就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一切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不应该把任何人看做是仅仅为别人谋幸福的手段。

2.解释学。狄尔泰被看作是西方传统解释学的集大成者,他仿效为自然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解释学。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结合起来,使哲学解释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学派。解释学强调理解与解释,它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等的哲学“反思”。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相对应地,学习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从对弗莱堡学派、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简要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从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转向对人本身的重视以及对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把人从过度科学化的阴影中提升出来,它们还从与实证主义决裂的思想出发,努力寻求适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方法,如理解和解释的方法、主动建构等。

以人文精神作为教育评价的思想和理想,强调评价对人精神的提升以及引导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反对评价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和对功利目的的追求,主张评价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纳评价结果。但这更多是一种教育评价中的理想态度和追求,理想需要付诸行动,而这种行动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主观性强,易受干扰,操作性有待提高。

二、总结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施良方指出:“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由教师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或多或少地用测试来衡量孩子的学业进步情况;另一方面是将终结性评价用于高利害考试,即用来颁发毕业证书或是检验教师及学校的成绩。[3]

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对过程的关注,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对学生对知识或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由于总结性评价本身蕴含着证明和选拔的特征,加之中高考的影响,人们多数认为总结性评价更多的具有消极的作用,因而不断受到来自各界的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总结性评价虽然关注结果,但并不是说总结性评价不会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征是“反馈”,反馈从哪里来,从总结性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中来,形成性评价可以对总结性作出解释,阐明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指明接下来的行动安排。需要重申的是,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或者可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包含着总结性评价。

(二)理论基础

总结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硬评价,所对应的是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实用主义哲学大致经历了第一代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的实证主义,第二代马赫(ernstmach,1838—1916)的经验批判主义和第三代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逻辑实证主义等三个发展阶段。

1.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反,实证主义的目的就是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实证论者认为,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3.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一脉相承、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价值中立,主张还原论,把复杂的事物划分成简单的东西,重视经验,以科学方法进行经验证实。

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教育评价思想客观性强,具有准确高效的优势,说服力强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相对于人文主义评价操作性更强,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实证化的评价方法往往缺乏灵活性,容易忽视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重结果,轻过程,依据客观的标准去评价,还会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

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

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的对比中看二者的关系:

(一)评价目的不同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区分优劣,划分等级。但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束,通过这种所谓的“事后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果明确实际效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和学习活动,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可以是评价过程的过程,也可以是评价结果的过程,对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利用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所作出的评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无论是评价过程的过程还是评价结果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但总结性评价又有着形成性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知识及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是形成性评价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前提。

(二)评价理念不同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应着两种教育评价方法论,即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从各自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来看,它们的根源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原始统一的,随着科学主义的过度膨胀与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导致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二者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当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的弊端显露出来的时候,人们开始大力推崇形成性评价,把“一考定终身”的中高考制度也归结到总结性评价身上来。形成性评价固然有很多优点,在理念上相对于总结性评价也更有优越性,但其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也不能忽视。

(三)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理念上更像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理想,总结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现实,理想是指引,但仅有理想不落实是不可取的,理想相对虚一些,操作性不强,需要现实来不断地推进。所有的评价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目的,因而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显然不同的,二者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于此。基于此,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无法相互取代的。但在根本目的上,二者却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实效得益于形成性评价在过程中的推进,而对总结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又是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的前提,而无论哪种评价,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形成更为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的过程,这个循环是开放的,不是闭合的,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协同总结性评价的行动力,二者的高效配合是教育过程扎实推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所在。

注释:

[1]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2

一、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大意义

党的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前进方向,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科学论断、描绘的宏伟蓝图、谋划的重大部署都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中国这艘承载着13亿多人的巨轮前行立起了新航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在建设系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是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抓好这项工作,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把握,切实提高理论素养;对于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推动党的决策部署、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县委“1237”总体发展思路在建设系统落地落实;对于坚持问题导向,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查找近年来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工作举措,打好城市品质功能提升大会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坚持与学习贯彻党的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开展“三严三实”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贯彻县委“1237”发展战略、开展“敢作敢为敢担当,真抓真干真落实”大讨论活动和当前项目建设、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相结合,以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实现城市品质功能大提升。

二、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大学习

大学习中,主要是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深入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学习领会关于新时代治xx川总体要求的重要论述,学习彭清华同志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读书班上的讲话精神。通过大学习,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深悟透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定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决策部署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上来。

学习领会新时代治xx川总体要求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四川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大省、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战略定位;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统筹抓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努力走在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前列;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省工作重中之重,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大擦亮农业大省这块金字招牌;下足“绣花”功夫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把治xx川各项事业纳入法治化轨道;把党的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全面加强党的各项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围绕“听党话、顺民意、懂规矩、守底线、敢担当、促发展”的从严管党治党主线,打好城市品质功能提升大会战,实现城乡面貌大改观。

(二)大讨论

广泛讨论如何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和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广泛讨论如何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盆地意识”,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等重点问题;围绕“敢作敢为敢担当,真抓真干真落实”,广泛讨论如何坚持“干在前、走在前”的工作基调,着力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着力激发解放思想新动力、着力增强争创一流进取心、着力提升抓铁有痕执行力、着力拧成团结协作一股绳、着力锤炼自身过硬真本领;广泛讨论如何弘扬“红军强渡大渡河精神”和“川矿精神”,学习“红旗渠精神”,争做最美石棉人。通过党组专题学习会议、中心组会议、支部大会等形式开展讨论,撰写讨论心得体会,形成讨论意见建议,广泛开展交流。

(三)大调研

紧扣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围绕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治xx川发展战略、市委“1485”总体发展思路、县委“1237”发展战略在建设系统落地生根,围绕城市品质功能大提升开展调查研究。

大调研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本着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查找差距的目的,不拘泥旧有框框套套,不预设观点结论。讲究方式方法,重在提高调研实效,在摸清实情、找准症结基础上对症下药,注重定性和定量结合、宏观和微观结合、动态和静态结合,由表及里、由此及彼进行思考分析,不讳言问题、不回避矛盾,不照抄照搬,不搞“空对空”,保证学习讨论和调查研究成果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

三、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提高站位,强化领导。各科室务必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学习讨论,切实提升思想认识。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紧密联系建设工作实际进行大学习、大讨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开展大调研,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和执行全过程,深入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加强综合研究形成正确结论。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3

一、一板一眼,夯实基础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物理学习亦是如此.要想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实现有意义地学习,打好基础是必需的.这就要求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物理教学中要一板一眼,认真教学,以夯实学生的基础为首要目标.

比如讲解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五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这一节课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充分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以熟练运用.讲课时,部分同学觉得这部分知识不算太难而放松注意力,但是这些同学往往难以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难以在之后的牛顿第二定律等的知识的学习中实现有意义地学习.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我在课堂上讲解了这样一道题目: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汽车的速度会如何变化?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是静止状态还是速度最大的状态?对于这道题目,深刻理解了加速度概念的同学们,通过作速度―时间图象就轻易地得出加速度减小时,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因此加速度为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但是一些没有理解加速度本质的学生们却难以解决这道题目.最后我在课堂上讲解了一下这道题目,虽然不算太难,但却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于加速度的理解,同时也达到夯实同学基础的教学目标.

上例中,通过一板一眼地认真教学,不但夯实了同学们的基础,而且为之后有关加速度的知识的教学做了一个较好的准备,同时也是在培养同学们有意义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我们物理教学而言还是极为重要的.

二、循循善诱,自主总结

顾名思义,有意义学习是一种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并进行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让学生都能达到高效的有意义学习,我们必须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我们在课堂上循循善诱,鼓励学生自主总结.

比如讲解《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动能定理,并能基于此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这部分知识听起来比较容易,但要想深刻掌握仅靠讲解是不够的,必须经过学生自己的反思总结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我在课堂上讲解了这样一道题: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距地面为h处自由释放,落到地面后反弹,碰撞时无能量损失,若小球运动过程中空气[HJ1.73mm]阻力恒为f,已知g,求解小球与地面第一次碰撞后向上运动的最大高度.我讲解时引导学生先确定小球这一研究对象,再根据小球的受力与这些力的做功情况结合动能定理列出了等式,最后进行求解.学生听完我的讲解之后感觉没有那么困难,自己却难以解决,这时我要求他们根据我刚才的讲解过程思考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学生经过自主总结发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分三步,先确定研究对象,再分析受力与运动情况,最后根据w合=ek2-ek1求解,这个过程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了有意义学习.

上面案例中,通过对学生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主总结,不但让他们做到了有意义学习,能够举一反三,同时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这种高效课堂才算是真正把握了课改物理教学的“魄”.

三、画龙点睛,发散思维

不同于夯实基础和自主总结,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素养的是思维的发散,这是有意义学习的必然要求.因此,为了升华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高度,需要在课堂上画龙点睛,力求发散学生的思维.

比如讲解《万有引力定律》时,教学目标是让同学们知道人类对天体运动的认识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并明悉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范围.这是一节比较抽象的内容,为了加深同学们的理解并发散他们的思维,我在课堂上讲解了这样一道题目:据报道,最近有一颗行星在太阳系外被发现,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且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重量约为960n,那么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多少?同学们在解决这道题目时根据行星表面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并运用万有引力公式进行计算,轻易得出半径之比为2.这只是让同学们解决了一道简单的题目,为了让同学们对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我引导他们发散思维,鼓励他们根据万有引力等于重力进行推导,最后他们得出了Gm=gR2这一公式,这就是高中物理非常重要的黄金代换公式.这为同学们之后解决相关题目提供了一个非常简便的方法,也让他们对于万有引力定律的认识上升了一个高度.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4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入党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入党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不断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在各方面以一名正式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审视自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是我人生理想与信念的追求。入党作为我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志向,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取向与理想信念的目标,是一项无比神圣而光荣的事。

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三个代表”的文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章中的这段话揭示了我党的性质、纲领、任务、思想行动指导原则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与理想境界。对照《党章》和党的“三个代表”的要求,使我再一次清醒地认识到我为什么要入党这个负有极其深刻内涵的问题。还要继续努力,切实争取在思想上进一步完全入党,更加明确地知道自己入党是为了什么。我认为:入党就意味着责任与使命,意味着拼搏与奋斗。入党决不是为了捞取个人的某种政治资本,也不是为了达到升官发财、贪图金钱与名利的目的。入党为的是能比别人多吃苦、吃得亏、吃大苦、耐大劳;为的是不图名不图利,不计个人的得与失;为的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抛弃个人私利。作为一个党员来说,就是无论何时何地,在任何条件下都要以党的事业为重,事事当先锋、处处作表率,充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己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

我注意从平时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认真工作,经常向老党员和同学学习经验、交流心得,认真关心国家大事,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和激励自己。但自己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如和党支部思想交流不够,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等等。

我决心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正确地看待自己的长与短、得与失、名与利,做一个无论在组织上还是思想上都入党的人。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不辱一个党员的名誉,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称号,为实现党的崇高理想共产主义而奋斗。

入党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二

20__年,我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牢记组织和领导的重托,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立足基层、磨炼意志,扎扎实实做事、干干净净为人,勤奋敬业、锐意进取,自身的政治素养、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等都有了很大提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好评。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习,注重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

坚持认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和重要思想,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加以贯彻,保证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通过扎实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为自己开展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学以致用,取得了明显效果。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注重更新知识结构,重点加强业务和政策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精益求精,不断探索,使自己更加胜任本职工作。

二、坚持严于律己,努力做好表率。

一年来我不断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勤于学习、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要求,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始终保持青年教师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总之,一年来,我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和自身修养有了一定提高。但距领导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一是政治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和深度还不够,特别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多的时候,对自己在理论提高方面要求的标准不够高;二是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工作方式方法有时不太细,需要进一步改进。

入党个人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三

自从我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天起,就系统地了解了党的历史、性质、奋斗目标、建党宗旨、组织制度和组织原则等基本知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使我对党的认识水平有了更深一层的提高,更进一步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等的真正含义。使我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更加坚信共产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终将实现。下面我将忠诚、老实地向党汇报近期的工作、学习、思想等方面情况。

一、在工作上

我一直以为,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实现她的人生价值,必须不断地付出努力,工作兢兢业业,为社会创造财富。作出的努力不能是盲目的,必须有正确的方向指引。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一直以来就已经明确了的人生方向。参加工作以来,我更是不断地以这一目标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工作中,虚心地向同事请教,并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注意积累经验,在工作中得到了单位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我认为只有这样勤奋工作,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体现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工作在一个非常平凡的岗位上,但我始终坚信,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一样能发光、发热。关键就在于我们个人是否能够坚持信念,是否能够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

二、在学习上

工作不忘学习,要边工作边学习,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且一直也是这样做的。至此,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学习财政知识,这些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较大地提高了效率。另外,我还经常阅读电脑操作技术等等。不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加充实自己的业务理论知识,使自己不会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落后,能够在工作中发挥自己更大的潜能,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更加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在思想上

工作与学习故然重要,但要保证两者能沿着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就必须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参加工作以来,除了学习党章外,我还经常阅读有关党建、党史及党员先进事迹的书籍和报刊等,不断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和理解。通过不断的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使我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动力,更加明确工作和学习的目的,而不盲目,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共产主义人生价值观,它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为社会无私奉献的价值观。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5

理论学习重点内容》的通知

 

各县(市)区党委宣传部,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北大壶开发区党办,市直各部门党办(宣传处),各企事业单位宣传部,各人民团体宣传部:

现将《2018年第三季度全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

2018年7月31日

2018年第三季度全市党员干部

理论学习重点内容

 

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现将今年第三季度全市党员干部理论学习重点内容如下。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努力带头学出觉悟、学出信仰、学出担当,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实功夫。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作为主心骨、定盘星、度量衡,不断增强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维护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学习篇目:党的报告,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重要讲话、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及关于治国理政中的重要论述。

学习书目:

《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

《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章程》 (人民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学习出版社)

《党的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

《党的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党章修正案学习问答》(党建读物出版社)

《新时代面对面》(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突出贡献、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充分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五年来我们党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和宝贵财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概括,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以实际行动推动吉林市经济始终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方向迈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振兴发展新路。

学习篇目:党的报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等。

学习书目:《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三、脱贫攻坚专题

学习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政策举措,充分认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庄严承诺,既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切实提高精准扶贫精准度,着力破解制约持续脱贫的难点问题,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更加积极有为地把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

学习篇目: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党的报告、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省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及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

学习书目:

《摆脱贫困》福建人民出版社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

四、生态文明专题

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思想是党中央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时刻,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的根本性、全局性和历史性的战略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必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通过学习,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重要任务落到实处,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学习篇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党的报告,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生的讲话,巴音朝鲁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传达学习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的讲话精神。

五、意识形态建设专题

充分认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清醒认识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形势新变化,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的分析和研判上来。通过学习,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履行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6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提升领导干部学习的规范化、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XXX公司党委工作部署,结合实际,现对2021年XXXX公司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作出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对北京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不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题主线,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不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二、学习重点

(一)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深入学习《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用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和《学习问答》理论读物,坚持把学习贯彻不断向各领域各方面拓展深化,进一步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逻辑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学习党史的重要论述。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在全党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全面系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深入了解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形成的光荣传统、铸就的卓著功勋,深刻认识党的领导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更加自觉地从党的历史中汲取开拓前进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永葆政治本色。把学习党史与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社会主义,切实增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性坚定性。

(三)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证。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学习领会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最坚强的政治保证。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税收筹划;实施建议

《税收筹划》课程作为税务、理财等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由于其实践性特别强,对于缺乏实践经历的在校生来说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而案例教学则由于以基于问题出发的仿真案例为内容载体,有助于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丰富背景信息,促进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因此,系统思考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对提升教学成效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一、案例教学的原理及特点

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首创的判例教学法,随后在哈佛医学院得到了引入形成临床医学模式,进而激发哈佛商学院于1921年开始正式推行,并在第二任院长多汉姆(mallaceB.Doham)主导下,由教授投票将该教学模式命名为案例教学法。经哈佛大学在多个学科的推广,案例教学迅速成为一种风靡世界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即利用针对性的案例进行教学,以教学要求为依据,组织、引导学生对既定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一个好的案例,不但应该符合并反映实践规律,而且能够将相关知识点有机整合在一起,使得学习者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有效了解并掌握学习要点,同时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案例教学原理分析。从教学原理角度来看,案例教学模式具有浓重的建构主义理论色彩,是对后者在教学领域的践行和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源自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其主要观点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是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在他人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完成。案例教学的建构主义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教学目标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者中心,将学习上的人本主义与教师的指导意义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案例教学的教学目标设定,也通过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讨论融为一体,以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各项技能的提升作为目标,从而体现出鲜明的建构主义性质。教学载体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实践中学习,强调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而案例教学则以针对性、综合性的案例作为内容载体,再现真实实践情景。案例的设计不仅符合教学内容要求,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凭借原有知识进行推理和思考而获得新知识提供情境依托。教学环境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看作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而案例教学在整体上通过仿真案例再现真实情景,通过生生、师生课前小组讨论和课上交流共享实现协作和会话,最终形成对新知识的获得,即意义建构。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案例教学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路径之一。教学方式的建构主义性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中心,教师仅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案例教学中,教师通过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和思考,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学生同伴思考,然后在课堂上互动讨论交换观点,完成对问题的分析、推理和解决。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建构主义理念的有效落实。

2.案例教学特点分析。案例教学具有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针对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设计而成。案例的针对性主要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蕴含,不同的知识点对应不同的案例。案例库的开发与建设,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教学案例可以自行开发,也可以借用既有的成熟案例,但必须都围绕教学需要。案例教学具有仿真性。案例的内容是具体实践情景的再现,从这个角度而言,案例教学是成本最小的实践性教学。教学案例对于实践情景关键要素的再现,为学生提供了高度仿真的实践环境,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有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标。案例教学具有综合性。真实的实践情景往往是诸多综合信息的集成,能够从系统的高度将对教学要点的考察有机整合在一起。对案例的解读有利于学生锻炼逻辑分析能力、辨别取舍能力、理论运用能力及解决方案设计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并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案例教学具有启发性。在案例教学中,对于案例的分析教师只负责引导,或者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指点思考方向。而学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自己代入到问题情景中,通过思考、交流主动寻求并获取应该掌握的知识,有利于在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案例教学具有灵活性。不同情景的案例可以突出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考察要求,通过案例的转换,可以比较方便地考查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理论的运用能力。同时,案例教学的组织形式也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小组之间都可以进行互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由于具有以上特点,案例教学在诸多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于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具有独到的方法论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中的必要性

《税收筹划》是一门介于税收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技能分析应用课程。对于《税收筹划》课程而言,由于其教学内容的实务性,教师在教学中讲授相关知识理论时必须结合案例进行,才可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落实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税收筹划是对税法的综合与灵活运用,是“纳税人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选择涉税整体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纳税方案,管理生产、经营和投资、理财活动的一种企业涉税管理活动”。基于此,《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及知识点无法脱离税法的约束而单独存在,而在不同的涉税实践中适用的税法条款不同,加上涉税实践在现实中涉及生产、经营、投资、理财等几乎所有的经济实践领域,这天然导致税收筹划内容的展现必须落实到不同的实践情景中去。因此,案例教学对于《税收筹划》课程教学来说无法回避。其次,《税收筹划》教学质量的保证要求实施案例教学。由于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特征,缺乏案例教学,《税收筹划》的原理与知识点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教师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法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获得直观经验,更难以将原理和技术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如此,对于本来就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对税收筹划技巧的理解也会成为困难,从而导致教学目标落空。而案例教学给学生提供了鲜活仿真的涉税实践情景,不仅可以为学生应用知识原理提供实战机会,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通过不同的案例情景拓展视野,从而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案例教学的有效应用,对于学生包括会计、税务、商业、管理等相关学科基础要求比较高。不过由于《税收筹划》课程的综合性,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一般开课时间被安排在第三学年,学生在前两个学年的学习中对其他相关先行课程都进行了系统学习,因此不会由于基础不够而导致案例教学无法实施。总之,在《税收筹划》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已有经验,在《税收筹划》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的应用必须杜绝以下问题:

1.案例库存在问题。典型、丰富、系统的案例库是《税收筹划》案例教学的基础,但是由于我国《税收筹划》课程本身开设相对较晚,在2000年左右才大规模引入相关专业,不仅教学内容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创新更是需要一个过程。在案例教学方法上,案例库的建设还不够完善。不仅案例的数量有待增多,案例的典型性也不够突出,加上税收政策的动态发展,很多案例援引的政策都已经过时,尤其是缺乏相互联系、能够反映整体教学内容的综合案例。案例之间的独立性强而内在联系薄弱,并且无法有效反映税收政策的最新动态,不利于案例教学在《税收筹划》教学过程中的完整贯彻和教学效果的充分实现。

2.课前准备不够重视。案例分析需要扎实、综合的相关学科基础,而由于当前大学教育现实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的学习风气,往往导致学生以考试高分为终极目标的学习定位,对于一门具体的课程存在考试结束学习终止、甚至丢到脑后的现实情况。基于此,缺乏课前准备的案例讨论课堂,学生无法有效利用学过的知识参与讨论,成为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大的实施障碍。《税收筹划》案例分析尤其需要熟练掌握的知识是税法,而税法由于具有不可简约的复杂性,如果不进行有意识、有系统地提前准备,对于学生来说进行税收筹划案例思考就会彻底成为空中楼阁,案例教学根本无从展开。

3.课堂实施疏于规划。师生互动效率与讨论时间把控问题是案例教学在课堂实施中较为常见的问题。首先,师生互动效率不高。课堂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现实是教师常常逾越引导,导致师生互动过程中仍旧以教师为主体,使案例分析中学生的独立思考大打折扣,或者教师对小组讨论放任不管,缺乏必要引导,导致学生们在互动中仅有少数人活跃发言,小组互动总体成效不好。其次,讨论时间把控不好。有时候讨论时间过长,导致对于一个案例的分析时间成本过高;有时候时间太短,导致讨论尚未充分展开就仓促结束。

4.总结提升流于形式。总结提升是案例教学的点睛之笔,尤其对于《税收筹划》这种实务性课程,总结是从现象中发现与印证规律的重要环节,是学习效果落实的重要保障。而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往往重分析轻总结,对分析讨论过程投入的精力占用了案例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总结或者总结仓促,而且局限于知识点本身,对于规律的揭示与分析思路的梳理不到位,容易造成案例教学前功尽弃的后果。针对以上问题,在《税收筹划》教学中落实案例教学,尚需要系统思考。

四、《税收筹划》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由于案例教学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税收筹划》教学目标的落实,针对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其进行改善对课程教学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税收筹划》案例教学有效落实应至少应做好案例库建设、引导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规划与总结提升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设系统、动态的案例库。案例库的建设应注意以下三点:①依据《税收筹划》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编写或收集典型案例,保证案例库的系统性。每个或每类知识点都应有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对应展现,不同部分的案例群之间存在前后衔接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的具体案例与其他部分的案例组合,能够完整、系统地反映《税收筹划》课程的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②依据税收政策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动态更新维护,保证案例库的时效性。剔除案例当中反映的已经过时的税法条款,根据最新政策进行完善或改编,或者更换全新的典型案例。③依据经济实践的发展变化,对案例库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动态补充,保证案例库的仿真性。高度仿真的案例应该能够如实反映经济实践中的各种信息,对税收筹划知识和技能运用的终极检验是在真实的实践环节,如何从错综复杂的现实信息中分析有价值的线索,需要学生通过案例的高度仿真来进行锻炼。

2.切实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胸有成竹的前提下,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知识准备是《税收筹划》案例分析的必要前提。一般而言,先期知识涉及税务、财务、管理、法学等相关领域,其中税务知识最核心、最必要,其他知识虽然属于辅、背景性知识,但是对于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也必不可少。教师在学生课前准备工作中应针对实现准备好的案例特点,为学生列出针对性的拓展复习或学习提纲;必要的话,针对综合性案例,还可结合课堂实施安排课前案例阅读,以便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有效地参加讨论。这些工作都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思路,由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前学习任务。

3.精心规划案例教学的课堂实施。在选择出典型案例的前提下,教师须对案例教学在课堂上的实施进行精心设计。案例教学在课堂上一般须经历四个步骤:阅读与分析案例案情;小组讨论与交流;全班讨论与交流;总结归纳。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须对全局时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针对案例所反映的教学要点,在不同的时间阶段提出相应的关键问题,引导和控制学生的讨论进度,使整个案例教学有序进行。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积极性,不能只关注表现活跃的学生,否则容易在教学中丢掉一部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在课前完成的内容,教师也应该设计好阅读引导思路,既不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使学生能够迅速抓住重点,从而为课堂讨论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促进案例教学效果的提升。

4.重视对规律的总结归纳。首先,学生为主体的归纳总结;教师为主导的归纳总结。在课堂讨论结束后,先由学生以个体为单位根据案情阅读分析、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交流三个阶段的思考进行书面总结,这样有利于所有学生都进行思考。其次,教师尽快批阅学生的总结,并在下一次课堂上对上一个案例及学生总结做出评论与反馈,指出学生总结有失偏颇之处,并分情况进行最后环节的总结归纳。再进一步,对案例本身的设计进行解析,指出案情细节的考察目的,如果有可能,在提高案例教学效率的前提下对案例编写提出优化。如此,对某些相关知识点或某个知识板块的案例教学才能够告一段落。

参考文献:

[1]郝晓薇.不可简约的复杂性与《税法》课程教学[a].财政学教学理论与学研究(2012)[C].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一)[J].学科教育,1998

[3]刘蓉.税收筹划[m].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

[4]阮家福.《税收筹划》案例教学与案例库开发研究[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9

[5]杨光富,张宏菊.案例教学:从哈佛走向世界——案例教学发展历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8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党和人民事业的长远发展,多次深入阐述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深邃的历史视野,宽广的世界眼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当前,西安市正处在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作为西安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曲江新区虽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巩固和扩大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重。眼下,我们最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审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认真总结经验得失,努力破解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促进发展上抓落实、补短板、求突破,在改善民生上想对策、出实招、见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一是从顶层设计看,中央政策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指出“绿水青山就是新的发展优势”,“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特别是对环境执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指出“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不能手软,不能下不为例”。这些重要讲话,不仅深刻阐明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而且形象生动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方针原则、目标定位、工作方法和基本要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主动适应西安市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好地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是从实践状况看,曲江新区落实有成效。近年来,曲江新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四个意识”,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忠实地落实和党中央、省、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与精准扶贫全面小康建设结合起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创建,认真落实河长制水污染治理限排减排,全面开展建项目防尘减霾工作,全面扶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聚焦鼓励特色小镇建设,聚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初步建立了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健全了引导、激励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改革发展收效明显。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9

关键词:会计基础项目教学实施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75-02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要从社会的需求出发,通过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中职毕业生理论不精、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采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出具备实用的工作技能的人才。“项目教学法”是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适合职业学校的教学。笔者就将这一方法引入了《会计基础》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现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同时,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1项目教学法分析

1.1什么是项目教学

所谓项目教学是将某门专业课程按类别分为若干技术或技能单元,每个技术或技能单元作为一个教学项目,实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教学都以应用该项技术或技能完成一个作业来结束,并进行下一个项目的教学。

简言之,项目教学就是师生为完成某一具体的工作任务而展开的教学行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

1.2项目教学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五个步骤:任务、计划、实施、检查、评价

任务阶段: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学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哪种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

实施阶段:学生先根据计划完成自己的任务,教师观看、指导,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

检查阶段:学生自行检查实训过程和结果。

评价总结阶段:自我评价,同时对组内其他同学提出问题,交流心得。教师对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评价,对于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一次技能训练对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有所认识和提高。

1.3项目教学的重要意义在于相对于某门学科教学而言,它能更加紧密地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结合

体现在教学内容上:以实际生产过程为中心,是具有典型性和案例型的工作任务;

体现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合作式学习为主,是进行知识技能学习的学习小组,也是进行生产经营操作的工作小组;

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是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提高的过程;

体现在教学场地上:以实训室和实习基地为主,是课堂与企业的结合。

2项目教学在《会计基础》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2.1确定《会计基础》项目教学的教材应包含的具体工作项目

首先我们把如何做一名企业的会计这一问题作为我们这本教材的一个最大的项目来设置,这个项目可以称为这门课程的总项目。根据这一总项目,教材就确定以一个中小型的饮料企业为例来展开具体项目教学。

其次,需要确定总项目下包含的分项目,简称一级项目,具体有:

(1)了解会计岗位。

(2)学会填写原始凭证。

(3)学做会计前必须知道的基本原理。

(4)掌握借贷记账法。

(5)怎样编制记账凭证。

(6)怎样核算企业的经济业务。

(7)怎样进行财产清查。

(8)学会登记账簿。

(9)选择会计处理程序。

(10)如何编制会计报表。

这些一级项目确定以后就作为本书的各个章节出现,在每章下面又设定一些小的项目,叫作二级项目,所有的项目都是学生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各项工作任务。

2.2项目教学个别案例研究,以项目二为例

(1)项目名称:业务员填写销货发票。

项目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普通发票和专用发票的填写。

学习策略:发挥学生的力量,搜集实物教具,提高学生对原始凭证的感性认识;

计划学时:2学时。

(2)项目实施方案。

①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在课外找一些真正的销货发票和在网上找一些标准的销货发票。

②课堂上让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比较自己找的普通销货发票与书本的普通发票有什么不同。

③自己动手仿照书本的发票来填写《职业活动》教材的仿真业务发票。

④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后进行成果的展示和交流。

⑤教师讲评。

⑥每个学习小组总结重点和易错点。

对于增值税发票的讲授则在第二个步骤换成将自己在网上找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课本上的发票进行对比不同之处。项目教学法在此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学生会对业务凭证的编制方法牢牢掌握,避免了教师在课堂上空讲概念和种类,学生无实际认知的弊病。

3实施项目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为了保证项目教学法作用的良好发挥,要遵守以下的四项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拓展精神,让学生根据自己搜寻到的信息来实现自我反馈;同时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负责整个教学的设计和组织,直接参与学生的讨论和评价,学生进行自主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要注意组织好小组团队合作和讨论。

(2)项目的选取是学习的关键。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结合,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项目的选取,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去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选择难度适合的工程或企业项目。

(3)创设学习的资源和合作学习的环境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合作学习”是意义建构的关键,所以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小组讨论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群体中共同批判各种观点和假设,协商解决各种难题,使学生群体的思维与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从而达到全体学生共同完成工作的意义建构。

(4)要以学生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职业中学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实用的技能,而不是简单地达到某个教学目标。教学不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而是围绕完成项目设计、达到意义建构这一中心来展开的,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应以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定。

参考文献

实习目的和意义总结篇10

第一部分:

学习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讲话的心得体会

7月1日上午,我认真聆听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的讲话字字铿锵,一针见血,8000多字的讲话稿,系统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庄严宣告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胜利实现,热情展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通过学习我有以下三点感悟:

一是讲到的:“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这句话让我深刻地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所蕴含的含义,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份子,必须要从百年党史中探寻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党对日常工作的绝对领导,充分认识到公平正义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应有之义,也是做好新时代xx工作必须铭记的初心和使命。

二是在讲话中多次提到“人民”两字,他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脱贫攻坚中,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在抗击疫情斗争中,强调,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此,我决心今后要坚持“支付为民”的理念,全力推动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

三是通过学习建党100周年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强化了自身的责任担当。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离不开崇高理想、坚定信念,更离不开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作为河北xx的员工,在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征程,我要立足本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担当作为,守正创新,全身投入,切实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激励鞭策转化为全面完成分公司各项工作任务的强劲动力。

第二部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指定学习材料的学习情况和感悟收获

按照党支部的有关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深刻学习,我感悟到: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关键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时代基础,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以更好引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

第三部分:

个人在理想信念、弘扬传统、党性锤炼方面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学习缺乏研究,没能与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不全面不深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制度、理论、文化体系的学习和认识仅停留在抽象性、概念性的层面上,对它的提出背景、内涵、具体内容、发展意义、优势没有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

二是创新发展思路欠缺,开拓进取干劲不足,自我要求有所放松,对新知识、新科技、新产业学习认识不够,不愿意去思考如何打破常规和开拓创新,工作落实靠老套路。

三是对马克思主义仍停留于概念理解,缺乏实践认知,仍需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对一些敏感问题和不当言论,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性认识不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鉴别力。

第四部分: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立足岗位履职尽责、服务群众、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的自我检视

一、检视突出问题:

一是在贯彻落实方面,贯彻上级决策与实际工作融合不够。运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开展工作,做的不够,效果不好。比如,在创新收入指标,没有很好的结合唐山、廊坊辖区发展实际筛选项目,导致项目落地慢。

二是在调查研究方面,调查研究不深入。工作中,一般性调研多,带着问题的专题调研少,有时得出调研结论也没有运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存在注重调研过程,不注重调研效果的现象。比如,近期开展的校企园区活动,只调研了少数学校放假时间,就视为全部学校均在同一时间放假,导致活动承兑率很低。

三是文风会风方面,文风会风改进不到位。工作中,仍然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比如,定活动方案,主要是根据上级文件“照葫芦画瓢”,结合工作实际少,缺乏创造性。

二、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习深度不够。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把成绩当成“硬指标”,把学习当成“软指标”,对学习的安排部署不够细致、不够严格,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导致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

二是宗旨意识不够强。有时对待上级部署的工作任务,着重研究的是如何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如何获得上级的肯定,不能完全从更好维护成员机构和用户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换位思考成员机构和用户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导致有些工作开展的效果不够好。

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缺乏进取精神,习惯于按老方法、老路子推进工作,开展工作瞻前顾后,缺乏拼劲和锐气,拼搏精神有淡化。存在“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小富即安,小胜即骄,缺乏强烈的争先意识、创新意识,还没有将战斗力“百分之百”释放出来。

三、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