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教学资源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5:45

常见教学资源篇1

信息化教学资源主要是指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各种数字化素材、课件、数字化教学材料。网络课程与各种认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广义上在教学过程中能被教师利用的所有数字化资源都称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在获取信息化教学资源后。还要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并且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开发中还要遵循一些原则,这样才能使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一、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1.盲目使用多媒体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善,许多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习惯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甚至形成“无多媒体课件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多媒体成为许多教师眼中构建高效课堂的必备“武器”。尤其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下,部分教师更是盲目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认为只要是用了多媒体,就是信息化教学,就达到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因此,形成一种不考虑教学实际盲目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低下的现象。多媒体教学是现在教师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学校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授课,但绝对不是让多媒体教学取代传统课堂教学。

2.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相关调查发现,我国教师课件制作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过于注重内容的展示。多媒体课件容纳的信息量大,部分教师充分利用课件的这一优点,在制作课件时往往将教材的内容全盘复制到课件中。(2)过于重视技术的展示。多媒体课件能够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声音来表现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学习兴趣,部分技术能力强的教师习惯在课件中运用大量的技术(图片的插入,大量的动画运用以及色彩的多变等等)来展示教学内容。由此产生两种品质不高的课件,前一种课件虽然内容翔实,但难免过于充实,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对重难点难以把握,仅仅是信息化版的“填鸭式”教学。后一种课件表现形式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过度追求这种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及知识的传授,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这种授课方式会逐渐失去兴趣,从而无法发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优势。此外,如字体大小设计不合理、背景颜色与文字搭配不协调等问题也常常出现。

3.教师的信息化教案设计缺少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师生之间有效的情感互动交流是课堂质量的保证。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变得少之又少,课堂缺少活跃的气氛,师生间极少的情感交流让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学习显得很被动;大量的课堂内容,使教师只是顾着自己讲课,对学生的关怀很少,很少考虑学生的感受;课件内容播放速度太快,学生记笔记的速度很难跟上教师的讲课速度,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还有教室灯光比较暗,教师为使学生很好地观看幻灯片的效果,经常将教室的灯光调得很暗,却完全没有考虑学生在记笔记时候的不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全面的考虑学生的需要,要将学生放在第一位。

二、对策探讨

1.提高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促进其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信息化,首先的任务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因此,转变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非常重要。教育相关部门要通过教师培训等多种途径向教师传递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如:聘请资深的教学专家或学者做报告,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信息化理念的掌握和实践运用,树立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的观念,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教学设计能力,促使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2.用教学设计思想指导教学

教学设计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用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多媒体的使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可以放心大胆地用。反之,多媒体的使用不但不能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课堂负面影响,降低学习效率,那么,就应该果断舍弃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总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课程内容与特点,因科而异,因课而异,以学习效果最优化为目的来设计教学,在此前提上再决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同时把握多媒体授课与传统课堂授课之间的运用尺度。也可以两种授课方式结合运用。

3.提升教师多媒体课件设计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复制到课件当中,把书本内容数字化,而是教师在熟悉教材内容、教材结构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展示出来,还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教材以外的有关资料,来丰富课堂内容,然后根据课程内容的结构及特点,合理地运用图片、视音频形式展示出来。

对于课件内容的选择。课件内容是教学当中的核心部分。内容的选择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然后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课件的内容不需要繁琐,但内容结构层次一定要分明,突出重点与难点。有的教师制作的课件内容混乱、条理不清晰,教师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抓住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课件内容的切换与链接技术。内容固然重要,但要有好的技术支持才能使课件更加完美。所以,教师要掌握制作课件的技术,使课件的内容画面切换合理、链接准确,但同一课件中切忌使用过于复杂的技术来展示教学内容。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的字体与背景选择。字体的大小一定要突显出内容与标题,字体的颜色搭配要合理,能够突出重点、难点(如重点内容可以将字体加粗或改成与内容不同颜色的字体)。课件的背景要根据教学的内容选择,背景一定要和课件内容的字体颜色搭配,颜色不易过深,图案要简单。总之,制作好的课件是需要各种技术手段和现代教学理论作指导。

4.开展教师培训

要实现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教师课件设计制作质量,鼓励教师用教学设计理念来组织多媒体教学活动等要求,首先需要有公共的渠道让教师有学习及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我国的国情及长期以来教师学习方式决定了开展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最具可行性。

2000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开展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的通知》中强调:“教育技术培训”是“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并且对教师培训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培训目标指向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教师对信息技术定义概念的理解。信息技术对于部分教师而言仍然是陌生的,在没有清楚概念的情况下设计教学活动显然无法把握教学的尺度与重心。因此,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定义与概念,教师才能对信息技术有更深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如地运用信息技术。(2)加强教师对课件制作技术的掌握。主要包括powerpoint,authorware等课件制作软件的学习。(3)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现代课堂的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更好地整合,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常见教学资源篇2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资源;免费;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B【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6―0070―05

一引言

从2007年秋季开始,国家正式在六所教育部直属的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以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加快教师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这既是顺应国际教师教育发展趋势的战略举措,也是学校整合资源服务国家需要,应对大规模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必然选择。

为贯彻落实国家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加大对于师范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水平,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未来基础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积极开展多项针对免费师范生教学资源的建设项目和科研工作。

本研究以免费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立足点,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分析北京师范大学针对免费师范生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现状,调查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对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

二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学资源建设现状

北京师范大学自07年以来已连续三年招收免费师范生。为培养和造就创新型教育人才和未来基础教育专家,引领中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北京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并建设各种适用于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资源。加之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来的师范教育成果的积淀,已具备良好的资源建设基础,尤其是教师教育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免费师范生教学资源的建设提供了保障。笔者通过文献调研以及对学校有关管理人员的访谈分析,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前已建设了如下几类资源:

1教师教育网络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着力建设相应的网络课程,目前已立项79项,其中42门课程的主讲人签署了“视频资源建设协议”,录制的大量视频资料用于建设教师教育网络课程。

2远程教学见习平台

为突破时空限制,北京师范大学搭建了远程教学见习平台,实现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远程教学见习系统,免费师范生在大学校园里即可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并可通过访问资源数据库随时获取教学视频资源,开展教育见习。

3中小学名师担任兼职导师

为帮助免费师范生了解中小学教学实践,北京师范大学聘请中小学教学名师担任兼职导师,建立“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在专业学习、学术活动与专业实践活动方面指导学生。校外导师主要为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教改专家和教学名师,他们通过座谈、研讨、讲座等形式,定期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并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成为他们教师生涯的启蒙教师。

4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了配合免费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北京师范大学已在北京密云、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建立了实习基地。考虑到教育实习与未来学生就业结合,学校拟进一步在免费师范生生源地设立教育实践基地。未来北京师范大学将在更广泛区域内,包括在西部偏远地区建立教育实践基地。

除以上几类针对免费师范生教育特别新建的资源,学校已有的数字教育资源可作为免费师范生资源建设的基础。

1数字课程资源

学校依托于BB平台已建成1250门的数字课程,其中本科生课程948门,研究生课程278门,夜大课程15门,留学生课程6门,其他课程3门。建成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116门,其中部级15门,开发了223门共计19713课时的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

2webcl网络协作学习平台

2004年起学校公共课采用webCL作为支持平台,开设班级17个,2000多名师生参与,后推广至10多个院系采用,积累了大量的课程资源。

3公共外语教学平台

公共外语教学平台是全校公共外语的教学支撑平台。该平台包含有大量的外语学习资源,如英语教学软件、英文广播节目、英文剧集等。

4各类科研数据库

我校建设有各类教育、心理调研数据库,教育统计信息数据库、法律法规数据库、经济社会调查数据库、民俗研究数据库、波谱数据库、环境资源数据库、生物研究数据库以及各种电子地图库、专业软件工具库约300个。

5数字文献资源

我校拥有中外文数据库204个,中外文电子期刊3.6万余种,学位论文全文140万篇,中外文电子图书59万余册,学校特色馆藏资源数据库25个。

北京师范大学的数字化资源建设起步早,并已累积了相当数量的教学资源,取得了不少成果。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已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数量虽多却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和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有效利用已有的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基础为免费师范生的各培养环节构建教学资源是本研究的指导思想之一。

三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分析

为了解免费师范生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需求,我们对北京师范大学的首届免费师范生进行了需求调查。旨在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为我校免费师范生数字化资源建设提供重要依据。根据调研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免费师范生对数字资源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学科知识方面:

数字课程: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生常常使用数字课程进行学习,该类资源是学生学习最常使用的资源之一。

相关专业学术动态:免费师范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其学习领域的发展动态,渴望了解掌握本学科、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案例资源:案例资源是指针对学生课程学习中的一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和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案例分析资料。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以帮助其更深刻的理解问题。

课程常见问题答疑资源:常见问题解答是针对某一具体领域最常出现的问题给出全面的解答。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过程中,课程常见问题答疑资源可以帮助其快速解答常见问题。

优秀的作业资源:针对每门数字课程建设优秀的作业资源,学生通过参考对比优秀的作业资源以发现自己的不足。

2教师技能方面:

免费师范生教师技能的培训,是免费师范生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既为其今后的从教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推进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旨在帮助免费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支持,包括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指导、教学设计能力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等类型。

教师职业技能培训资源:通过建设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加大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见习、实习资料:学生渴望获得来自教育一线的资料,通过建设见习、实习有关方面的资源,了解基础教育现状,熟悉教学过程,加深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和理解。

中小学教学资源:旨在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备课能力。

3其他方面:

免费师范生作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除了渴望获得学科知识和教师教育技能两方面的资料以外,也希望获得其他能拓展其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资源,如大量的学校讲座、大师名家专题等资源。

四免费师范生数字教学资源的结构和内容

针对免费师范生建设数字化的教学资源要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的优势,汇集各教学院系的优秀教学资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并支持我校免费师范生教学资源建设工作的推进。根据对于我校免费师范生的需求调研,结合我校数字教学资源现状,本研究认为我校针对免费师范生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工作可从学科知识、教育技能、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以下资源。

1学科知识方面的培养资源

学科知识资源的建设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知识的师范生提供了基本保障。根据对免费师范生的需求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可将后面几类资源融入数字课程的建设中,即将数字课程作为学科知识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来看待。数字课程是用信息技术整合传统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和效益的课程模式,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资源基础。

我校数字课程的建设工作依托于BB平台开展,以发挥BB平台整合资源、便于管理的功能。我校已有的一些数字资源建设基础,如公共外语教学平台上的大量资源、精品课程资源、webcl网络教学平台上100多门课程、各院系保留有一些自建的集中资源,均可作为免费师范生数字课程的建设基础。下面就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数字课程资源中应该包括哪些要素做简要说明。

课程目标:学习者学习的核心内容均是围绕课程目标展开的课程目标在数字课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对课程的总体描述,主要包括课程基本信息,课程计划,教师信息三类信息。

考核方式:描述该门课程的考核方式。

教学方法:描述该门课程的授课方式。

参考资料:罗列学习该门课程时可以参考的一些资料等相关信息。

习题:习题是学生自测以及教师评测的重要手段。习题包含两类:一类是普通作业;一类是测试题目。对于普通作业类习题,教师可建设相应的优秀的作业资源,学生通过参考对比优秀的作业资源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测试题目则是根据题目结构和试题信息生成的动态试题列表。

课件: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

教学原始素材:教学原始素材是传播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文本类、图形(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和动画类。

讨论交流:提供给师生与生生之间异步交流的工具。

课程答疑:课程答疑是网上教学师生活动交流的主要阵地,它区别于其他讨论交流模块的最主要特点是问题的针对性强,解答更加有权威性。建议该模块里设有常见问题答疑版块。

课堂录像:对于部分课程的某些章节进行课堂录像,形式上不仅仅是传统的教师讲授式,也可以拍摄教师与学生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

案例分析资源:对于有需要的课程建设案例分析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问题。

学术动态:建设学术动态资源,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

2教育技能方面的培养资源

教育技能培养资源是为提升免费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具有高超的教师教育技能和具有服务农村基层教育热情的未来优秀教师而专门设立的学习资源库[1]。具体包括:

教育技术培训资源

教育技术培训资源旨在提升在读免费师范生的教育技术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指导:多媒体设备融入教学,能够把教学结合多媒体设备从而进行更好的信息传递。

常用教学软件培训资料:该类资源旨在培养免费师范生熟练使用教学中常用的一些辅助软件,以提高其教师专业素质,从而提升其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培训资源: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的质量高低,是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资料:旨在让师范生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造构建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教师基本技能培训资源

通过建设教师基本技能培训资源,加大师范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培养具有师范院校特色的新时代优秀教师。

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资源:旨在培养师范生达到语音标准、流畅,表达准确、得体,体态语运用恰当,具备良好的教师语言素质。

书写及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师范生书写能力;布局合理,整体性强;书写流利,书写速度能适应教学需要。

课堂教学实施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师范生的课堂导入技能、演示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组织教学技能等。师范生要能够做到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把教学技能应用于教学实践。

见习、实习资料

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特别强调对免费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见习、实习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优秀实习教案:实习教案是学生在实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缩影,优秀的实习教案对于那些还未参加实习的学生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中小学课堂观摩资料:免费师范生渴望亲临中小学课堂现场,通过观摩实际的教学课堂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以帮助其培养课堂教学能力。

优秀教师经验交流:免费师范生在培养过程中渴望获得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学名师的教学经验,帮助学生了解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培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中小学教学资源

免费师范生在教师技能的养成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中小学教学资源,以便于学生备课能力的提升[2]。

中小学教材研究资源:旨在为师范生介绍、分析中小学教材,使学生了解最新的教材信息,增强教育教学能力。

中小学教学课件:旨在为师范生提供中小学的优秀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分析这些优秀课件,从而提高我校免费师范生课件制作的能力。

中小学教学素材库:中小学教学素材库可为师范生提供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常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为我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3综合素质方面的培养资源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师教育技能还要具有健全的人格,广博的知识等专业以外的能力以拓展其知识面,增强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免费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尤其是责任意识,尤为重要。以服务农村基础教育,引领农村基础教育,树立终身从教做教育家的理想是国家与人民赋予免费师范生的重任和美好期待[3]。该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资源

良好的个人思想道德素质是合格大学生的前提,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教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免费师范生应当有较强的职业道德,该类资源包括:

师德培养主题活动:定期组织师范生观看优秀教师的行为事迹报道,在展示大量鲜活案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讨,以增强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素养。

大师名家专题:学校在各领域有众多知名学者,学生们渴望走进大师,与大师近距离的接触,从他们的人生轨迹中获得启发。

文化素质培养资源

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生除了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之外,更需要拓展其知识面,多学科涉猎一些普适性知识,以增强其综合素质。

讲座资源:包括:学术讲座、文化讲座、名人讲座、就业讲座。拟建设的资源包括:讲座预告信息、讲座ppt、现场照片和现场录音、录像、感言与评论等资源,使学生无需到达讲座现场即可听取优秀讲座,感受现场文化氛围。

免费师范生电子论文库:为免费师范生搭建专门的电子论文库,支持学生的毕业论文工作和教学研究的开展。

心理素质培养资源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其形成和提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需要从学生时代就开始进行培养与提高。提高师范生心理素质既是师范生将来从事教育工作的有力保证,也是21世纪新型教师的要求。

心理健康互助社区:借助学校已有的心理咨询中心平台为基础,为免费师范生搭建心理健康互助社区。该社区能够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同时也可以让登陆社区的学生互相帮助,为师范生提供一个沟通交流心理问题的空间。

心理健康类数字化资源:为师范生提供有助于保持其心理健康的数字化资源,包括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电子图书、励志电影和纪录片等等。

五总结

目前,免费师范生政策正在六所师范院校试行,无疑该政策为实现社会公平、提高我国的基层教育事业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巨大作用[4]。而教学资源的设计质量无疑是免费师范生学习成效的重要保证,也是免费师范生政策落实效果的保障。

通过调查与分析,我们认为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资源要围绕数字课程来进行构建,尤其是结构性良好的学科知识类资源,即将数字课程作为学科知识资源建设的基本单位。另外针对免费师范生的教学资源要与各师范学校教师教育工作相融合,免费师范生的资源建设工作是教师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各学校要鼓励免费师范生自建教学资源,并采取多项措施引导师范生积极参与资源建设工作中,让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免费师范生教学资源的建设中来,进一步探索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董泽芳,陈文娇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教育话题一新政策背景下的师范生专业技能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2]滕瀚,时伟,梁支宏,王少云.免费师范生课程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J].教育研究,2008,(9).

常见教学资源篇3

一、拓展数学教材资源

21世纪的数学是大众化的数学,是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的可用之“材”除“教材”外,其实还有“境材”(周围的生活环境资源)以及“人材”(学生自身的人才资源).我们可以结合“境材”和“人材”来增删、重组、包装“教材”,构建“教材”“境材”、“人材”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的大教材观.比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可以结合买福利、体育、足球这种常见生活现象,此乃常见“境材”.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材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建构学科之间整合资源

凡是科学知识必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打破学科本位思想,密切联系其他学科,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数学在不同学科中的运用,也可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丰富多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作为学习数学的材料或情境,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找规律”时,有机地结合音乐与美术中的知识,通过让学生拍节奏、做动作,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也是有规律的,让学生体会到规律知识不仅仅是颜色的排列规律、形状的排列规律,它与音乐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欣赏几幅二方连续的纹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得到了美的享受,激发了学生创造规律的欲望.

三、“意外”而来的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遇到许多自己所无法预设的“可能”,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得小插曲,作为课堂教学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简单处理,还是随着儿童的兴趣意识抓住教学中的“机遇”灵活调控教学?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在课堂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预先没有想到的、奇特的、极有个性的语言材料,它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活的材料,这就是意外生成的动态资源.那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捕捉“意外”生成性的资源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倾听,及时应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肯定会遇到许多自己所无法预设的“可能”,这时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问题,体会学生的语言内涵,并及时作出相应的应答(包括评价、追问、启发、判断、组织等),通过多向交互作用,推进教学进程.

例如,在教学“6、7加减法”的时候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我先安排学生做对口令的游戏,复习6、7的组成,同学们对答如流,我顺势板书并揭题,刚转过身,“啊”的一声,全班哗然一片.一个顽皮的学生站了起来说:“老师你衣服上的纽扣掉了!”再看其他学生,有的在议论,有的乘机玩起来……为了不至于失态,我准备继续上课,再一看,啊天助我也,我的衣服上正好有6颗扣子.于是我说:“小纽扣好调皮哦,见小朋友学习,它也跳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来了啊,谁想和它说话啊?”同学们乐了,有的说它很可爱,也有的说它比我们班的王某某还调皮,还有的说老师衣服上原来有6颗纽扣,掉了一颗还有5颗,可以用6-1=5.

接着老师肯定了答案,并表扬了他,在黑板上板演了他说的算式.

课堂上偶发的事件蕴含着可贵的教学价值,成为难得的课程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我紧紧抓住“扣子”这一契机,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不再是那么抽象、陌生、枯燥,是那么自然,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样,不仅充分利用了这一意外教学资源,而且很好弥补了尴尬的局面,课堂教学也因此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和锦上添花的魅力.

四、报刊媒体的拓展性资源

五、教育的主体也是一种资源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学习者主动地去接触有关的信息,并利用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观念来解释这些信息.每名学生都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器,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来构建客观世界,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并赋予意义.又认为,教学的起点就在于学生的经验,只有与经验相结合的知识才能体现出活力.学生不再是以前所认为的“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他们有着各自的经验和成长的经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托学生的经验世界,摸索出课堂的支撑点和结合点,教师如能仔细观察每名学生的经验并加以利用,就能发挥学生经验的潜在效益为课程资源所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实质上是要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的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经验的不断拓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常见教学资源篇4

关键词: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标准构建

一、我国高职实践教学评价概况

近年来,高职酒店管理教育正从快速的规模扩充向内涵建设阶段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各项改革成果将最终落实在教学改革的环节上。因此,作为能够体现酒店专业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这一术语便自然地进入了相关话语系统的核心。目前酒店管理专业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有无标准的迷茫,有标准不统一的尴尬。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最早对高等教育进行绩效评价的国家,如泰勒模式(行为目标模式)。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评价还是新领域。

二、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内容

1.评价指标与层次结构

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笔者学院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实况,为使酒店管理教学评价体系能更加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酒店管理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遵循科学性、完备性、导向性、层次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关联性原则,依据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要求,结合高职高专实践教学情况,制定了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按照目标与观念、资源、过程、效果四个评价要素制定(见图1)。该评价体系由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3个层次构成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其中目标层以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为总目标,要素层包括目标与观念、资源、过程和效果等子系统;指标层由可直接度量的因子组成,而目标与观念包括教学目标、思想观念两个两级指标;资源中包括教学设备、资料等、师资队伍两个二级指标;过程中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管理两个二级指标;在效果中包括学生素质、社会评价两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不同的权重和a、B、C、D四个等级,不足C级为D级,高于C级而低于a级的为B级。a、B、C、D各级分别按95%、80%、65%、50%权重赋分。

图1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2.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

综合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aHp)和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确定指标体系权重。本文采用分级标准为:极其重要(9)、相当重要(7)、明显重要(5)、稍微重要(3)、同样重要(1),并进行打分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例参数检验,从而获得指标体系权重。为增加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同时构建结合准主成分分析法和专家征询法的主客观综合赋权法。用每个专家对指标打分结果作为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准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第一主成分值作为样本的权重系数,结果见表2。对不同层次因子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并采用加权平均法构建权重评估函数模型,得到休闲旅游资源指标体系各层的要素权重子集。采用德尔菲法向旅游专业人士征求意见。由于目前尚缺少大量实际数据的验证,本文对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权重进行了平均,处理结果见表1。

表1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

目标层要素层指标层

1.0因子权重因子权重

方法1方法2平均值方法1方法2平均值

目标与观念0.2070.1950.201教学目标0.5630.5180.541

思想观念0.4370.4820.459

资源0.3550.3210.338教学设备、资料等0.3140.3180.316

师资队伍0.6860.6820.684

过程0.2250.2390.232实践教学环节0.6040.6280.616

实践教学管理0.3960.3690.382

效果0.2330.2450.239学生素质0.3830.3620.372

社会评价0.6170.6050.611

注:方法1为层次分析法;方法2为主客观综合赋权法。

依据上述各评价层和评价因子的权重,对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进行赋分,赋值分数之和构成评价总分。设定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总目标层为100分,要素层分值分别为目标与观念为20分,资源为34分,过程为23分,效果为23分。评价因子及赋分标准见表2。

每一评价因子分为4个档次,其因子分值相应分为4档。

表2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赋分标准

评价要素评价因子评价依据赋值

目标与观念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非常明确,符合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11~9

教学目标明确,符合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8~6

教学目标较明确,符合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5~3

教学目标一般明确,符合情感态度、实践能力、综合知识、学习方法的培养目标2~1

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紧跟时展9~7

思想观念追随时展6~4

思想观念较为先进3

思想观念落后或者陈旧2~1

资源教学设备、资料等教学设备、资料非常完善,教师能非常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材及其以外的课程资源如自身资源、学生资源、社会资源及图书等媒体资源11~9

教学设备、资料完善,教师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及其以外的课程资源如自身资源、学生资源、社会资源及图书等媒体资源8~6

教学设备、资料较完善,教师能开发和利用教科书及其以外的课程资源如自身资源、学生资源、社会资源及图书等媒体资源5~3

教学设备、资料有待完善,教师开发除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能力有待提高2~1

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结构非常合理23~17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16~10

师资队伍结构较合理9~6

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5~1

过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过程能成功激发学生兴趣,教法非常灵活,教学环节设计非常合理,教学效果非常突出14~11

实践教学过程能明显激发学生兴趣,教学灵活,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效果突出10~7

实践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兴趣,教学较灵活,教学环节设计较合理,教学效果一般6~4

实践教学过程安排合理,教学较灵活,教学环节设计一般,教学效果有待改进3~1

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管理非常完善9~7

实践教学管理完善6~4

实践教学管理较完善3

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完善2~1

效果学生素质实践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能非常全面地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情绪饱满,自主投入地学习,参与意识强9~7

实践教学效果好,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6~4

实践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较全面地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3

实践教学效果一般,学生基本掌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2~1

社会评价学生适应能力非常强,实践能力强,具有非常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强14~11

学生适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主动思考10~7

学生适应能力好,实践能力较强,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6~4

学生适应能力较好,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有团队合作精神3~1

根据对实践教学评价总分,以90分、75分、60分和60分为以下分界点,将其分为四级。其中,≥90分为优秀;75~89分为良好;60~74分为合格;

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实证研究

1.案例概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9年开始实施“334”人才培养模式以来,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经过几年的探索,从制度到操作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2.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综合评价

根据此评价标准,对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得分如下(见表3):

表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得分

评价要素评价因子得分总分

目标理念教学目标1087分

思想观念8

资源教学设备、资料等9

师资队伍20

过程实践教学环节12

实践教学管理7

效果学生素质7

社会评价14

3.结果分析

根据《酒店管理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的系统评价,可以看出目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实践教学实施还是较成功的,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教学资源和实践教学管理有待强化,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四、结论与讨论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例讨论,我们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有四大突出特点:一是评价主体――多元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行业评价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应联合社会、行业、企业、政府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机制”。二是评价内容――多角度。在设计评价内容时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特点加以调整,注重多角度化。三是评价方式――过程化。

评价过程涵盖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既有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也有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过程评价从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进行反馈、反思、改进、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学”与“教”的效率的目的。四是评价体系――功能化。

参考文献:

[1]朱雄才,陈丽能.高职学生毕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7(5).

[2]于兆吉,苏长海.关于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管理类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0(11).

[3]冯燕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8).

[4]杨超,杨鹰.关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32).

[5]崔志新.分析实践教学评价与传统教学评价[J].消费导刊,2010(8).

常见教学资源篇5

关键词:科学;教学资源;本土化;开发

2011年版《义务教育科学初中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的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自然事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解自然界的机会。这就要求科学教材与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接触、了解自然界创造机会。而现实教学中,不同的地区使用同一套教材普遍存在,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教学资源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学情。目前,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特别适应由于实验器材缺乏,信息不够通畅,教学信息资源少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教学实施和学生有效学习的情况。

其实,在我们身边可供开发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如自然资源、动植物资源。学校可组织教师自制教具,或将教材中部分实验适当改变成小成本的实验引进教学中,将教学资源进行本土化改造。对于教学资源的本土化改造,使教学资源更有效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本人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贴近生活实际,用本土资源替代教材资源

现用的浙教版科学教材中有很多的动植物资源都是经典的教学资源,但部分资源在我区很少,有些学生甚至没接触过。虽然可借助图片、多媒体展示,但缺少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在不改变教学目标前提下应考虑应用本土资源代替。

1.在七上《常见的动物》教学内容中,有关鱼类特征的探究时,书本中提供的鱼类图片以青鱼、草鱼等淡水鱼类及在市场上比较少的黄姑鱼等为例,而在舟山学生生活中常见得多是海洋鱼类。于是我就用梅鱼、带鱼、鲳鱼、青占鱼等海洋鱼类实物代替书本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由于这些鱼都是学生生活中常见、常吃的,他们感到特别熟悉,讨论话题多,发言的热情也就更加高涨。

2.在探究生物的多样性与人类生存的关系时,考虑到我校临山而建,山坡上蔓延“一枝黄花”。为了让学生能清楚地了解外来物种对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我把教学场所延伸到校外,让学生观察“一枝黄花”,并介绍该物种给当地其他植物生长带来的危害,用“一枝黄花”代替了教材中的“水葫芦”,并发动学生动手清除校园内的“一枝黄花”。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如何清除“一枝黄花”,也感受到了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起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在教学中可用本土资源代替教材资源的还有很多,如利用水稻代替当地少见的小麦学习植物的根系,用当地的米酒酿造代替葡萄酒的酿造学习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等。

二、调整教学进度,使本土资源与教材资源融合

部分教学内容的正常教学时间与当地的动植物生长周期不符,很难留取样本。我一般通过调整教学进度的方法,既用好本土资源,又不舍弃教材资源。

如七年级下教材中“植物的一生”这一内容中,有关于花结构的观察活动,按正常教学进度一般是安排在5月份。教材中是以桃花、梨花为主来研究的,而本地桃花、梨花等开花季节主要在3月底到4月中旬,5月份都已凋谢。为此,我尝试将这章内容与前一章内容交换时间,使教学内容与当地的植物开花时节相符。在上这一节课时,后山上的桃花、梨花开得正艳,我把课堂改在学校后山,在自然环境中的学生表现更为积极主动。学生们各自拿出自己的观察工具,根据小组分工进行仔细观察,有的用放大镜观察花的结构;有的用照相机从不同角度拍摄;有的干脆用手摸一摸花柱柱头有没有黏液,闻一闻花香;有的还到处寻找其他不同的花。组员之间配合默契,从课堂反馈看,没有从大自然中采摘花朵,同样也能让学生知道花的结构,并懂得如何区分不同种花,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每个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喜欢上科学课。

三、改进实验方法,充分开发本土生物教学资源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和活动虽然经过精心的设计,但由于学校可利用的实验器材的限制,部分实验的材料的获取难度较大,使实验的效果不甚理想,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大大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对一些实验的改进和本土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在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时,教材中是用豆芽装入塑料袋进行实验的。但该实验中存在的明显问题是:塑料袋气密性较差,且豆芽装好后保温困难,不保温则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少,容易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结合课前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从实验器材和材料的选择上下手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我选用大的饮料瓶代替塑料袋以解决气密性问题,并用温水浸泡后已有少许发芽的谷子代替豆芽。装置中实验材料的数量大大增加,且容易保温,使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大量增加,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开发利用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根据每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地选择和整合,才能使科学课程更适合本校学情,才能使教材资源与本土自然资源有效结合,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清时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7~9年级)》,浙江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常见教学资源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初中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方面展开,初中物理课程中的很多实验都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有关,这也给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十分积极的前提条件。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引导,要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这些都是更好的实现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

一、对于实验器材的开发利用

首先,可以对于实验器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物理课程中的很多实验都是对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或者是一些相关问题的探究,很多实验内容都和生活十分贴近。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实验对于实验器材的要求也并不苛刻,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往往都可以成为实验的器材。教师要合理的利用这一教学切入点,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究,用各种常见物品来替代一些实验器材,并且感受实验过程的变化。这将会让实验过程变得更为生动有趣,不仅极大的拓宽了实验教学的范畴,这也是对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一种培养。

很多实验器材都可以灵活的进行替代,比如:试管,我们可以充分发挥试管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试管探究音调问题。用嘴对着空试管吹,让其发声,再在试管中加一些水,再对着试管口吹气,让学生去体会声音的不同,从而去感觉音调;在学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做“大小试管”的实验,让学生体会大气压强的存在。在学习浮力的时候,可以利用试管制作浮沉子演示上浮、悬浮、下沉。还可以制作潜水艇模型演示潜水艇原理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范例,充分体现了实验器材开发的极大空间。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探究,挖掘各种可利用的实验资源,这将会让实验过程变得更为灵活而有趣。

二、挖掘生活中的实验教学资源

挖掘生活中的实验教学资源也很重要,这同样是对于课程资源展开开发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不仅体现在实验器材上,还可以体现在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现象的思考与探究上,这些往往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探究的很多问题都和生活现象与生活常识有关,这一点在实验教学中也有着直观体现。很多实验课程都是对于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的原理以及蕴含的物理学知识展开的探究。正是因为如此,对于生活中的实验资源展开挖掘才显得很有意义,这也是深化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与体会的有效教学过程。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实验教学素材,例如,用生活用品做实验:用饭盆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用尺做实验说明弦乐器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用塑料尺研究摩擦起电;用手表的闹钟功能研究材料的隔声性能;用美术课用的颜料研究颜料的混合;用易拉罐研究小孔成像;用小钢勺研究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规律;用篮球、足球、乒乓、研究日食、月食;用玻璃水杯研究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惯性;近视眼镜研究凹透镜的成像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也能够让学生们在生活化的实验教学中增进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三、实验教学的合理创新

想要进一步展开对于实验课程资源的有效挖掘,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理的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课本中的物理实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鼓励学生有更好的创新意识,要让学生敢于挑战与质疑,在实验创新中来深化对于知识的探究与实践。很多物理实验都可以进行灵活的改造,无论是器材上的变化,还是实验步骤与实验方式的调整。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展开实验创新,这往往能够挖掘出一些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与锻炼。

如:“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实验,该实验绝大多数教师采取讲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实验过程中要求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只有这样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才受平衡力,摩擦力才等于拉力,而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匀速拉动,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小。为此我和学生们设计了新型摩擦力演示器,弥补了这一缺点。改进后的教具具有方便、误差小、可见度大、可操作性强四大优点。这种合理的创新不仅极大的弥补了原实验的一些缺陷,这也是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一种非常好的锻炼。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实验创新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也会让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点有更加深入的体验。

结语

对于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而言,有效的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非常重要,这会极大的拓宽实验教学的范畴与维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利用生活化的实验器材,并且可以挖掘生活中一些有效的实验教学资源,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验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合理的进行实验过程的创新,这往往能够挖掘出一些新的实验教学资源,这也是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一种培养与锻炼。

【参考文献】

[1]丁建方.初中物理实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韦丽书.中学物理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践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1年29期.

常见教学资源篇7

利用昆明理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的“教育在线”系统,开发了“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4]“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分为课程介绍、课程材料、课程作业与测试、学习互动与交流四大功能模块,以下分别对各功能简要说明。

(一)课程介绍模块

该功能模块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师信息四个子功能,课程简介提供了教师对“优化设计”课程介绍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的功能,主要介绍“优化设计”的课程沿革,课程主要目标、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类型、学时学分,授课形式、考核方式,教材、参考书目等。教学大纲提供了教师对“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的功能,学生可查看“优化设计”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主要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教学日历提供了教师对对《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日历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的功能,学生可以查看了解“优化设计”课程各章节的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师信息提供对“优化设计”课程一个或多个任课教师的信息进行编辑、修改和完善的功能,学生可方便地查看“优化设计”课程的多个任课教师的信息,为选课提供参考。

(二)课程材料模块

课程材料模块是“优化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主要部分,把“优化设计”课程相关的教学课件、多媒体资料、专业论文、视频文件等教学资料收集、整理、筛选和归类在此功能模块中,学生可以进行浏览、查阅和下载。教师可以采取上传文件、网上编辑、引入个人资源、添加URL四种方式对课程材料进行管理。教师可以将本地文件上传后作为课程材料内容,也可以上网后在线编辑材料内容,也可以将本人“个人资源”栏目中的素材引入至教学讲义,还可以填写URL网址作为课程材料内容。在“材料列表”中,选课学生能看到处于状态的目录和资源。而处于“未”状态的目录和资源,只有教师可以看到,而选课学生是无法看到的。

(三)课程作业与测试模块

该功能模块包括课程作业、在线测试、试题试卷库三个子功能,课程作业子功能又包括“作业模板管理”、“作业管理”、“作业统计分析”,教师可以使用“作业模板管理”、“作业管理”和“作业统计分析”来布置优化设计作业、对优化设计作业进行管理。教师在“作业模板管理”中建立作业模板,然后在“作业管理”中向选课学生课程作业。从作业模板库中选择课程作业,填写作业模板的标题和内容,编辑课程作业的名称;填写本次作业的满分分数和提交作业的截止时间。以后,选课学生才能看到教师布置的优化设计作业。学生可以在线编辑完成作业,然后在网上在线进行提交。在所提交的优化设计课程作业列表中,教师点击“批阅”一列中的“批阅”按钮,就可以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点击“作业统计分析”,可以设定并查看学生作业的统计成绩。学生则可以查看教师对作业的批阅情况和作业成绩统计信息。试题试卷库与在线测试,教师通过该功能建设优化设计课程的试题试卷库,教师可以使用试题和试卷库功能中的“知识点维护”、“试题库维护”和“试卷库维护”功能来不断完善优化设计的试题试卷库。选择“知识点维护”,进入知识点维护界面。教师可以依照页面提示建立知识点的目录结构。建立知识点的目的是便于将试题库根据知识点进行分类。选择“试题库维护”,进入试题库维护界面,可以添加新试题。选择“试卷库维护”,进入试卷库维护界面,可以添加新试卷。优化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设置了在线测试功能,根据课程教学进程,当需要进行在线测试时,教师需添加在线测试,选择“在线测试”。进入在线测试界面后,如果“试题来源”中选择的是“试题库”,那么将从“试题试卷库”的“试题库”中抽取优化设计在线测试的试题;如果在“试题来源”中选择的是“试卷库”,那么将从“试题试卷库”的“试卷库”中抽取优化设计在线测试的试题。在线测试的试题组织完成后,可向学生;当在线测试处于“已”状态,学生就能够看到在线测试,并可以进行在线测试了。

(四)学习互动与交流功能模块

该功能模块包括课程教学通知、课程答疑讨论、课程问卷调查、课程教学信箱、课程教学研究、课程管理等子功能。课程教学通知用来“优化设计”课程的各种通知,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要求添加新的课程教学通知,也可以对已有的课程教学通知进行修改或删除。学生可及时查看“优化设计”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各种要求和相关通知。课程答疑讨论主要提供给学生进入课程讨论区进行课程讨论,可以查看常见问题的基本信息,并对常见问题进行评价,可以向老师提交问题、查看问题答复等。课程答疑讨论由“优化设计学习论坛”、“优化设计学习常见问题”、“自动答疑”、“邮件答疑”四个组成部分。这四个部分由二级菜单栏目选择,如果以教师身份登录系统,可进入该二级菜单栏目。“优化设计学习论坛”是“优化设计”课程的讨论区。课程负责教师为“优化设计”课程讨论区的管理员。管理员可以进行“封禁管理、属性管理、话题管理、权限管理”等管理,实现对“优化设计”课程的讨论区的管理。“优化设计学习常见问题”又划分为“常见问题列表”、“个人答疑问题”和“问题分类管理”三部分。在“常见问题列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收集的问题添加新的常见问题,还能对已有的常见问题进行编辑、修改或删除等操作。同时,还可以查看常见问题的基本信息。在“个人答疑问题”中,教师查看对学生提交的答疑问题,然后进行解答和回复。教师通过“问题分类管理”,对优化设计学习中常见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和管理。“自动答疑”为教师提供了从常见问题中检索问题的功能。“邮件答疑”则是通过电子邮件回答问题,教师可以查看邮件正文并对邮件进行回复。课程问卷调查用来了解学生对“优化设计”课程学习的要求、体会、意见和建议,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程问卷调查的功能,教师可设计新问卷并进行添加问卷调查操作。问卷调查后,学生就可以参加课程问卷调查活动,学生在所看到的问卷列表中,选择“参加”一列中的“参加问卷调查”按钮,就可以填写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提交后。

教师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选择“调查结果”一列中的“查看调查结果”按钮,教师就可以查看问卷调查结果。课程教学信箱为优化设计课程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收、发系统内部邮件的功能,方便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课程教学信箱的使用方法与其他web电子邮箱的使用方法基本相同。课程教学研究提供了优化设计课程教与学的研究平台,在“课程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完成创建新的研究主题。探究主题处于“已”状态后,学生就可以参与该主题的探究活动。主题探究的教与学的活动可以由教师建立,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建立。此外,在课程教学研究中,教师可以建立优化设计课程教学个人资源,通过创建资源目录结构后。采取在线编辑、上传文件、添加URL三种方式可以在线编辑个人资源;教师在编辑教学材料过程中,可以对个人资源进行引用。课程管理包括选课学生管理,任课教师管理,学生学习统计。在“选课学生管理”中,任课教师可以添加选课学生,并可查看选课学生的课程学习记录信息。教师添加优化设计课程选课学生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批量导入,可批量导入选课学生的excel文件保存至本地机;另一种是手工导入,在学生用户列表中勾选本门课程的选课学生后,完成添加选课学生的操作。在“选课申请管理”中,任课教师可对申请优化设计课程学习的学生进行审批,以教师身份登录系统后,点击栏目“选课申请管理”,进入选课申请管理界面。选择申请选课学生所对应的“审批”按钮,这时,审批通过,该学生被批准为选课学生。点击申请选课学生所对应的“取消”按钮,这时,审批不通过,该学生不能进行优化设计课程的学习。在“任课教师管理”中,课程负责教师可根据教学任务安排添加任课教师,以教师身份登录系统后,选择菜单“任课教师管理”,可进行添加任课教师的操作,同时,可查看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记录。课程负责教师还可以对任课教师所能够使用优化设计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进行权限设置。在“学生学习统计”中,任课教师可以查看相应学生应用优化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课程学习的各种记录。

二、应用实践

(一)实施效果

多年来,在“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利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开展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践研究。不断完善“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不断提高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水平。从2009年起,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优化设计”课程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在该专业2006级、2007级、2008级学生中应用,推动了“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环境,大大提高了“优化设计”课程教学质量。同时,推进了网络课程的有效应用。实施效果和经验总结如下。

1.优化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对优化设计课程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网络教学,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可以自动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参与网络教学的情况,并把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班级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比较,激发学生自觉学习。例如,学习情况统计结果可以反映学生阅读课程教学材料次数、上交课程作业次数、学习笔记数量、向教师提问次数、阅读课程通知次数、在课程论坛发表话题次数、课程论坛回文次数、参与课程问卷调查次数、参加在线测试的情况等。这样,对督促学生加强对优化设计课程的自主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

2.优化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在网络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料之间的关系是网状的,讨论、作业、测试等模式中都可以展开“双向”互动,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受空间、教学任务等限制较多,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过程中,对各章各节和各个知识点,都能通过讨论、作业、在线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非常方便地解答学生学习中的各种问题。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互动,方便掌握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纵横联系,促使学生获得不同层次的理解、不同难度的认知,促进了学生进行有独特见解的思维活动。

3.优化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较好地实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条件、学习能力,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确定自己的学习内容。所以,在“优化设计”课程开课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条件和学习能力,灵活地完成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的各项任务,充分发挥学习个体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4.优化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具有资源共享性,学生可以平衡差异、共享教学资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这些学生能够收集、掌握和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弱、学习较为被动,这些学生能获取的教学资源就比较少。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提供了各种各样丰富的教学资源,并不断充实与完善。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能非常方便地得到各种教学资源,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不同需求。网络教学具有近实时性、远程传输和资源集中的优点,便于实现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通过“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容易获取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

5.优化设计课程的网络教学为学生在课堂外对优化

设计课程学习的自学指导和课外训练提供了网络教学工具,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二)学生应用体会分析

从2009年起,笔者连续多年把“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在优化设计课程教学中,并不断总结和完善,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分别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的农机2006级学生、农机2007级学生、农机2008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运用“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能体验到一种新型的教与学的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习有帮助。当然,网络教学过程中的不完善和网络等方面的问题,也影响了网络教学的应用。以上表明,学生对网络教学还是很欢迎的,但“优化设计”课程理论性较强,涉及数学知识较多,理论比较抽象,理解难度较大;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畏惧心理较强,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热情普遍不高,学生很容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师生互动困难,教师费时费力,学生也费时费力,所以还需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加强互动。

(三)改进措施

基于“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借鉴各种网络教学的经验,网络教学还应从以下方面进一步改进。

1.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师和学生两个组成部分。构建“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出发点是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围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2.丰富完备的课程教学资料是构建“优化设计”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还需要尽可能完善和起到实效作用。目前本课程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为ppt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比较适合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但直观性、交互性差,在实践中,可将一些重点难点章节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而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课后自学《优化设计》重点难点内容,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生对优化设计课程的学习兴趣。

常见教学资源篇8

一、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科学地选用本土资源

常阴沙农场的物产丰富,随着季节的变化,各种自然资源常常成为孩子们热门的话题和游戏的材料。夏天到了,大人们用的麦秆帽受到幼儿的特别青睐,时值麦子收割季节,麦秆到处可见,随手可得,于是教师同家长一起收集材料投放到班级上,整合各领域的目标,和小朋友一起开展多项探索活动。有认知领域的科学探索活动《麦子成熟了》、科学小实验《吹豆豆》(把空心麦秆的一端分成几叉向外稍压后,放上豌豆,然后向上吹气,豆子会随着气流的强弱一高一低地飞跳)、美术领域的活动:麦秆吹画等。还有麦秆系列手工制作,把这些手工作品又投放在角色游戏区让幼儿游戏。我们还充分挖掘家长资源,让家长参与编织他们小时候的各种物品,如麦秆裙、披风、草鞋等并把它们收集起来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进行艺术表演,如跳草裙舞,时装表演等。就这样,我们以一种资源为基点,在使本土教育资源作为我们幼儿园教育内容运用的过程中,通过预设和生成相结合的方式,使各领域横向或纵向联系起来,并利用适合的现成的教材或自己创编的一些教材,让语言、艺术、社会、科学、健康等各领域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得到有机的整合。

二、挖掘丰富的乡土资源,成为农村幼儿学习科学的财富

1、农村随处有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宝贝。

农村幼儿园周围随处可见的泥土、沙子、石头、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探究的宝贝,成为向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孩子们会用小树枝、小木棍搭桥,用小石头垒灶,就连捡几根干草、几片菜叶也会玩上老半天,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幼儿就能进一步感知身边这些常见的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并产生探究的兴趣。例如,有一位教师有一次带幼儿在园门口散步时,忽然有幼儿发现路边那因装修园舍遗留下的一堆沙子上没有长草,旁边的地上都有草,教师就有意进行科学引导:草长在哪里?让幼儿再找一找还有哪些地上不长草,孩子们发现石头、砖头放着的地方、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不长草。通过实践探究孩子们明白了沙子、石头、砖头上长不出草,而只有阳光照得到的泥地上才能够长出草来。

2、创造条件,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在我们幼儿园前面有一块农民种植蔬菜的田地,每当夏末秋初,农民收割完后,这里成了幼儿开展活动的“宝地”,孩子们在空地上玩起了“娃娃家”游戏,他们用菜叶当盘子、碗,遗留的瓜果、豆荚当食物,豆萁当筷子,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还在这发现了身上有三个星、六个星、七个星的瓢虫,还有青虫、西瓜虫、臭虫和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他们还为其冠上有趣的名字呢……

我们幼儿园还将许多农作物、农产品、自然材料充实到区角活动中,创设低耗高效的乡土化活动区,使区角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幼儿利用麦杆、稻草编扎“稻草人”,搓草绳;用番薯藤制作“项链”、“手镯”;用黄豆、蚕豆、土豆、芋艿等农产品拼插成各种动物形象;用竹叶制作风铃……这些农村自然环境中丰富的、开放的乡土资源,能极大的促进幼儿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创设乡土资源课程,使乡土资源成为幼儿学习科学的有效载体

我们就根据当地农村的实际,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有特色的、幼儿常见的、感兴趣的植物、动物、自然材料、自然现象、风俗习惯等乡土资源作为科学课程补充内容,渗透于主题教育活动中,这些内容也成为了我园园本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比如:小班乡土资源课程:我喜欢的狗尾草、蚂蚱与蚂蚁、美丽的树叶、和我会剥蚕豆等;中班乡土资源课程:晶莹的露珠、好玩的泥土、秋天的叶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和有趣的蚯蚓等;大班乡土资源课程:中草药、多变的云、秋天的农作物、丰收的季节、奇怪的根、和青蛙、小青虫的一生等。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儿女。我觉得不管你是大城市里的幼儿园,还是城乡结合的幼儿园,教育都应该具有地方特色,学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挖掘乡土资源,立足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活泼、自信、开朗、勇于探索的新世纪儿童。

常见教学资源篇9

论文摘要: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高中化学中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知识体系,蕴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本文试从课堂教学、习题命制与研究性学习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利用与开发的研究。

附录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涉及高中化学的大部分知识体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i)教材中零散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如“中英文名词对照表”、“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2)为某些抽象理论提供必要支持的科学原始数据,如“人体内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的含量”、“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等;(3)课本某些内容的补充、延伸,如“几种常见塑料的外观”,“常见合金的组成、主要性质及用途”。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或教师对教材附表的使用仅停留在浏览、查询的最初阶段,而忽略了附表所蕴含的丰富教学资源。本文试结合具体的操作,举例说明此类资源合理开发的若干措施。

    一、苏教版化学教材附录(或表)的统计与分类

    i.统计:本文共统计了我省正在使用的七套苏教版教材,附录共计32个。

2.分类:按知识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据上可知:附表中涵盖了高中化学中基本概念与理论、化学计算、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和化学与技术等多个模块的知识体系,如此丰富的教学资源,注定它不应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附表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立足本位,让附表成为课堂教学辅助资源

    教学片段:

    《化学与生活》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中的“人体必需的元素”部分。

    师:元素周期表中112种元素的发现经历了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发现,人体本身就是一座蕴含大量元素的宝库,真有些犷梦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人体中含有哪些元素呢?必需的元素有多少种?按照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又是如何分类的呢?请查阅课本后附表4“人体内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含量”,结合相关内容讨论后回答。

    学生活动:查表,讨论。

    生:人体内含有的元素有印种以上,人体必需的元素有27种。含量高于0.01%的有11种,称为常量元素;含量低于0.01%的有16种,称为微量元素。

    师:缺乏必需元素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日常饮食来补充必需元素。许多常见的食物中富含各种元素,请结合课本附表5“一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含量”,说说缺钙、缺磷的患者可以多吃哪些食品。b_break]

    生:缺钙,豆腐等豆制品、牛乳等乳制品;缺磷,花生仁、卿鱼、鸡蛋等。……

    点评:附表的存在,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信息检索提供了可能。师生之间通过一问一答形成了有效的互动,学生为寻找正确答案所做的查询、比较、归纳等活动又使其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除了作为教材补充资料的可查询、可检索的基本功能,附表还有一定的规范指导功能,如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事故处理、基本操作与气体发生装置、误差和有效数字运算规则等。

 (二)挖掘内涵,让附表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命题资源

    例:以下表格摘自《化学反应原理》教科书附表n、m.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i)在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的溶液中,逐滴加人mgcl2稀溶液,刚开始生成沉淀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沉淀的生成与转化

    (2)25℃时,agci, agar, agi三种盐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__。

    考查要点: 与溶解度的相关计算

    (3) 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

考查要点:水解原理、离子反应问题

    点评:本题为信息题,涉及水解原理、离子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点,综合考查了考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和整合信息与所学知识的能力。原本我们熟视无睹的教材附表在重新组合设计后,隐藏的知识点一一显现。正所谓“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学生通过类似练习,可以逐渐养成钻研教材的习惯,完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能力飞跃。

    (三)拓展外延,让附表成为研究性学习资源

    1.直接作为课题使用。

    如:根据《化学与生活》附表6“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笔者与学生共同拟定的研究性课题为:食品添加剂的副作用调查。

常见教学资源篇10

关键词:生活化资源;情境;中学物理

物理教学离不开情境。近年,情境的创设在物理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及习题中都引起一线教学老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使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设物理情境。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初中物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HC-wL)》[1]将物理生活化资源分为生活用具资源、生活废弃资源、生活习惯资源、生活现象资源和自然常态资源五种。生活化资源所构建的情境客观反映了物理的本来面貌,为物理教学提供了探究、合作、交流、思考的空间和氛围。

一、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的意义

物理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探究、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情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于生活经验形成了大量的知识,要形成建构物理概念,要求学生要具有从不同的客观情境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发现事物本征的能力。学生在探究物理规律时,首先需要在具体情境下发现问题,作出针对问题的假设答案,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制定实验计划,根据计划获得客观数据,最后进行数据处理来总结出物理规律。物理问题离不开具体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学生将情境和知识相联系的水平是正相关的。比如能否从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将文字表述转化为物理表述,把生活中具体的现象与抽象的物理问题联立起来。我们常说某个问题很“活”,其“活”的本质之一在于情境的转化,能不能把问题中的实际情境转化成解决问题的物理情境,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是应用物理观念思考问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学实践证明,在物理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的物理情境,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观念,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发展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发展。

二、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的要求

(一)明确创设情境目的

教师要具有科学教育理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在内心树立正确的科学教育理念,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针对某一概念、规律、实验和问题教学,教师应当明确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什么,创设的情境要为教学目标所服务,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

(二)符合学生

“最近发展区”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程,要充分了解其物理知识例如生活经验体系和已有知识水平。所以,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应以生活为源头,创设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跳一跳,再摘到果子”。促进学生自主积极思考,唤醒学生物理兴趣和探究活力,实现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最佳效果。

(三)贴近实际生活

在初中物理情境教学中,教师创建的情境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小处着眼,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学生的学习绝不仅是在课堂上,也在自然中、生活里。这样学生才可以将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践,为之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四)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

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应当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和实验活动,创设具有科学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条件。学生置身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领悟其中物理思想,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教学情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利于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学素养。三、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中的实践案例本研究基于生活用具资源、生活现象活废弃资源、生活习惯资源和自然常态资源五种资源列举、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创设情境中的一些实践。

(一)应用生活用具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生活用具资源是指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用品。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体验,学生在操作中会更好地培养自我的动手能力[2]。”在《光的折射》一节,可用筷子、圆柱形玻璃水杯、水等物品来创设物理情境以激发学生思考:121片段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已经在桌子上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里常见的物品:筷子、水、碗,大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ppt的问题。(播放ppt,呈现问题1:在碗里倒水前后,碗一样深吗?问题2:筷子斜插入盛水的碗中,注意从侧面观察,筷子有什么样变化?)学生动手实验,并观察现象。老师指导、巡视学生实验情况。用时约3分钟。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生:盛了水的碗比空碗看上去变浅了。生: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如图1)。师:大家都同意这位同学的回答吗?为什么盛了水的碗比空碗看上去变浅了?筷子真的“变弯”了吗?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学习新课———《光的折射》。将筷子、碗、水等生活用具资源用于前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为接下来知识的学习提供“抓手”,让学生入情入境,置身其中,深受感染。片段二:拓展创新师:大家已经破解了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规律,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变弯”了,那么筷子垂直插入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水杯又有什么奇妙的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现象。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图2、图3和图4)图2图3图4师:筷子垂直插入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水杯和斜插入水中的现象有很多不同点,到底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解答。用筷子、圆柱形玻璃水杯、水等物品来创设巩固升华“光的折射定律”的理解,为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将定律的抽象符号用生活中的物品展开,重现光的传播形式,通过变化来加强学生对传播的理解,之后再将定律再度运用到生活之中,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也保留了更深的探索空间。

(二)应用生活废弃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实验设计要来源于生活,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废弃资源是指巧妙利用生活中闲置资源,‘变废为宝’。[2]”教师不用照搬书本上的实验,可以将书本上的实验进行改良,将废弃的常见生活用品引入实际的实验设计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废弃的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进行许多种实验。例如:(1)探究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学生通过在相同位置沿着同一方向挤压空矿泉水瓶可以使瓶子变形,随着施加的力的增大,瓶子变形得愈厉害,这表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这个实验可以在本节课的课中进行,学生利用废弃矿泉水瓶进行探究式情境学习,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贯穿整个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从而唤起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的迁移。(2)往空矿泉水瓶里面倒满水,在侧壁的不同高度的地方上打出小孔,可以发现靠近下方的孔流出的水喷得最急,这表明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个小实验可以在课中进行,帮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奇妙,直观地体会到物理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巧妙结合。实现课程标准所提及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将一部分热水注入空矿泉水瓶内,倒掉后拧紧瓶盖,过一会儿发现瓶子会凹陷下去,这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将其运用在大气压这节课的课前导入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前概念和生活体验,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设疑思考,埋下伏笔。这些废弃化的生活资源只要通过合理利用与改造都可以为学生在生活中的物理学习增添乐趣。[3]

(三)应用生活习惯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习惯是指人们在历史发展中为了生产和发展的便利而形成的生活方式。这是人类社会所形成的劳动智慧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史与科技史的发展,培养学生崇尚科学,大胆创新的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生活中,人类许多常见的习惯其背后都有物理知识作为基础。通过发掘这些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创建物理探究情境,让学生分析相关的物理知识是如何在人类的生活习惯中运用的。例如:平时坐车时人们常常有当车向左转弯时自己会向右倾倒的体验;在冰面上行走,冰突然裂开,人应该立即趴下,缓慢爬向岸边;寒冷的冬季,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经常放几大桶水等。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这些常见的生活习惯资源构建问题情境作为“先行组织者”,再将其中的思想方法迁移到所学习的物理概念中,为物理概念学习提供元认知支持。

(四)应用生活现象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利用生活现象资源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某种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2]”。比如,夏天水珠在车窗外,冬天水珠在窗内,又比如介绍闻名遐迩的水利灌溉系统———新疆吐鲁番的坎儿井,这些常见的生活化现象资源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创设出贴近新疆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增加学生爱国爱新疆的情操。

(五)应用自然常态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实践案例

初中物理中蕴含着大自然丰富的物理现象。如果教师能将这些自然现象在物理课堂中恰当利用,将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还能为整个课堂锦上添花。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一章时,就可以把新疆特有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的喀纳斯冬日雪景展示给学生,“这壮观、磅礴的冬日雪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物态变化呢?”又比如“润物细无声,春雨贵如油”。这些常见的自然现象既可以帮助学生将物理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审美眼光。

四、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的反思

(一)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构建良好师生关系

教师将生活化的资源融入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实用和有趣。让学生在自己身边就能发现物理的奇妙运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中融入了科学态度与责任,构建平等而友好的师生关系,弥补了教学中管理过度而教育不足的现象。

(二)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编制创新命题

在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将生活化情境引入物理习题中,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实践性和必要性。物理习题如果脱离生活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三)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在生活化资源创设的情境发现原始问题,在原始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物理概念的理解,学会整合信息资源,掌握知识迁移应用和反思批判等,逐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切身感受到了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文化,才能将知识与能力内化为素养[4]。”五、结语总之,应用生活化资源创设物理情境是一种良好的教学策略,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引出物理问题,善于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思考物理问题,回归生活实际,让物理课堂更加“有料、有趣”。

参考文献:

[1]初中物理教师培训课程标准(HCwL)[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2]孟慧姣.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3]王陆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