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6:07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1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及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营城市的重要性

经营城市,是对固有模式的挑战,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促进城市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是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有形资产和城市土地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以及城市品牌、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战略措施。

城市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且是可以经营的,经营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县历史、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建设与发展起点低,速度慢,规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资产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低,乱批乱占土地时有发生,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等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土地收益白白流失,说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如何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是我县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一切体制,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来抓,显得尤为重要。

要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就要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向集中统一、社会参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要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使城市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适合我县“以地建城、以城聚财、以财兴城”的新路子。

二、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旌阳镇规划区内,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四面环山,徽水河、白沙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要做好、做美这个县级城市,最重要的是总体规划、城市定位及精品的意识。要走出“旧城改造就是拆旧建新”的误区,防止象火柴盒、麻将牌一样的高楼林立,在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着力把未来城市的骨架做好。在规划编制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完善全县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全县城镇体系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发展框架与体系。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双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设实施手段,突出特色,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通过“城市四化”、“城市包装”,打造旌德城市名片,树立独树一帜的“皖南山城”形象。同时,要从发展的眼光,考虑规划区的适度外延,尤其应将城东起伏的丘陵地带纳入规划之中,并突出山城特色。

二是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通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框架,科学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作用。要在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培育级差地租,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同时,切实抓好城市土地经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后要及时开展城市详规的编制工作,编制详规要有侧重,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老城区,短期内无法成片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新区或发展区;对近期能够实施老城区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改造区;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要及时编制出控制性详规,确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形成规划图则和文本。

四是加大对规划工作的投入。在规划编制中,要舍得花钱,大胆花钱,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规划经费,切实解决规划资金不足以及规划滞后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拓展规划视野,对外开放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外及国内外专家或单位参与规划编制,积极建立“政府决策、专家建议、社会参与”的体制,提高规划技术水准,增强规划科学性、民主性。

三、以土地储备运营为突破口,强化土地经营与管理

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才能使龙身、龙尾都带动起来。如何做到以地生财,本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加强土地市场化管理入手,努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加快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要抓紧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和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土地批租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要有计划地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加强地价管理,深化有偿使用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的用地外,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闲置划拨土地,都必须纳入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用于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活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土地;二是经依法批准改变用途并用于经营性活动的划拨土地,如将住宅、办公等非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改作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或用于出租从事经营活动的,以及将划拨土地依法用于联建、合营合作和以地易物的;三是依法用于抵押贷款的划拨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出让金、租赁金等土地收益,更不得零地价出让土地,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同时,建立健全地价管理制度,完善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准确显化土地资产。

———加快土地开发,努力掘得“第一桶金”。我县河西区市场繁荣,商业发达,河东缺乏商业气息,但发展空间大,根据平衡发展的原则,应下大力抓好河东区的发展,着力提高商业化程度,建立河东商业新区,要加快调研,做好规划,制定方案,把开发河东新区列入议事日程。

———制定综合措施,盘活城区土地。对旧城改造,本着“政府要环境,商家要市场,居民要实惠”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对新区建设,关键是筑巢引凤,走地产运营建城的新路子,要筑好巢,就要对新区内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搞好“七通一平”,优化开发环境,为引凤奠定基础,此外,打造新亮点,开发精品以及道路硬化、绿化等等,都要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文章,要借助市场这只手,实现城市建设与盘活存量以及土地置换的互动,为经营城市注入强大的活力。

————加强领导。由县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对城市土地开发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和决策。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负责县内土地征用、收回、收购、储备、开发整理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财政部门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管,按合同规定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和收益纳入政府财政基金预算,缴入财政金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计划部门要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具体项目,并将其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经营土地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四、放开市场准入,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一)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均应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广场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要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法人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外地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要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承包单位或个人,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分割垄断行业,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市政公用事业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逐步实行价格听证制度。企业、个人及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其价格按收回投资并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由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制定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投资环境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政府经营城市的各种收入(含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他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出让收入、特许经营权出让拍卖收入等)同地方财政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以及各种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储备、开发整理。坚持“集中投入、有限使用”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上,逐步加大政府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财力状况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建立有效的经营城市的成本控制机制和相关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二)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抓住发展县域经济机遇,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选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好项目库,用好的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和用好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要调整政府资金投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三)加大金融部门对经营城市资金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门要为经营城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试办以城市有效资产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以经营城市各种有效收费账户作质押发放质押贷款业务。

(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和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代建制、稽查制度和项目后续评价制度,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和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运行管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的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级制度及奖惩制度。

六、落实配套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全面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凡在我县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随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户籍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有关部门不得对公民依法申请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障碍,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放宽户口迁移限。对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要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予以落户,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的户口迁移政策按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思路,培育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加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妥善安置好因经营城市而新增的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员,切实解决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镇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结合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权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

第四、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城镇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搞好社区管理。抓好社区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以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再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县政府、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

七、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县政府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经营城市工作的领导及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的领导力度,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落实好经营城市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经营城市的主体虽说是政府,但政府不能直接运作,必须有一个代表政府经营的主体。建议由“县基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运作。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一阵风”、“过度过热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营城市模式。

(二)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2

为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城乡规划工作的决定》和市政府《关于城乡规划分级决策与审批的规定》文件精神,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特色,切实发挥城乡规划对城乡景观与环境建设的调控与引导作用,促进城乡建设整体规划上水平,建筑设计出精品,提升城乡文化品位,现就进一步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面放开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市场,加强设计方案征集工作

全面开放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市场,推行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多方案征集和优选工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情况,广泛吸纳、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设计单位,鼓励资质高、信誉好的设计单位参与我市城乡规划和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据有关法规制定配套的管理办法和运作程序,规范设计方案征集、评议、监督和协调工作。

为提高设计方案水平和质量,城乡总体规划、专项规划、重要区片详细规划的编制,要在符合资质要求的基础上,根据规划项目情况结合设计单位业绩综合比选确定规划编制单位,吸纳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方法,做到高起点规划。重要地段成片开发项目的详细规划设计和单体(群体)建筑设计方案,公共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或沿城市主要道路、重要景观节点、城市公共绿地、广场周边及对景观有特殊要求地段的建筑单体,一律采取广泛征集、专家评议的方式优选设计方案。一般地区的建设项目,也要通过多方案比选的方式确定设计方案。优选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要体现改善人居环境质量,完善配套公共设施,营造优美城市景观,本着“经济、实用、美观”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原则,统筹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效益,提高城乡景观品位与内涵,展现地方文化特色。

二、严格规划决策运行程序,提高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科学化水平

城乡规划与建筑方案设计的决策,实行“部门问策、专家议策、社会征策、规委决策、阳光亮策”的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部门协调联动、专家技术咨询论证、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运行程序,确保城乡规划建设的全面性和科学性。设计方案的评议应在综合城乡规划管理要求、专家评议意见和建设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推荐方案。

城乡规划的审议决策,按照规划事项实行由市规划委员会、市政府、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分级审查决策工作制度。城乡规划审批与规划实施的管理,除需要上报国务院和省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之外,按照法定要求及程序,实行市政府和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级审批工作制度。

强化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程序。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市区河道景观控制规划方案和整治规划方案;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城市主要道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占地5公顷以上或单体建筑规模10000平方米以上、以及规划道路红线40米以上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公建项目及城市重要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案;占地10公顷以上的居住小区及重要工业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的7处建设控制地带以及东、西大街、城隍庙街、北大街等传统历史街区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在组织专家委员会评议后,需提交市规划委员会审议决策。

强化城乡规划公示制度。规划方案编制完成后,应结合项目情况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广泛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审批后的规划成果,应予以公告。经规划许可的建设工程,要将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在现场进行公示。

三、强化城乡规划管理,确保规划和建筑设计严格落实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充分采纳专家评议推荐意见的基础上,要结合城乡规划管理相关要求,认真做好设计方案审查审定工作。为确保设计方案的深化落实,无论获选方案设计单位是本地,还是外埠的,单体或群体建筑施工图设计,原则上由获选方案设计单位负责。城乡规划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设计方案征集与施工图设计合同审查等相关工作的衔接和协调。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和施工图设计,应严格按照经依法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对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擅自变更已经审定的设计方案造成建设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施工图设计与审定方案不一致,违反有关要求,导致设计水平下降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改正,若拒不改正,且属于不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条件的,将不予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于不认真落实规划设计条件和有关规范要求,弄虚作假、违背职业道德进行设计的,应予以警告,问题严重的,有关部门要追究单位和设计人责任。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3

“这几年,海宁的变化真大啊!”“是啊,城市变大了,长高了,越来越美了。”“你看,这里以后还要建一个公园呢。”这几天,海宁市民纷纷来到海宁市规划展示馆,参观自己关注的城市规划项目。规划展示馆的建成,是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对城市规划进行监督的成果之一。而这些,都缘于市人大代表的一份议案。

对此,议案的领衔人、来自马桥街道的市人大代表沈玉祥笑着说:“这个议案我们准备了好几个月,最终能促成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心里很高兴。”

一条“貌不惊人”的代表议案何以引发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的关注?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为何对城市规划工作如此重视?这些又能给海宁市的规划工作带来怎样的触动?

好的规划得不到好的实施

走在海宁市区,不时能见到“千疮百孔”、“补丁累累”的道路,这些就是被群众称为“马路拉链”工程带来的“后遗症”。“挖!挖!挖!你也挖,他也挖,这边才填土,那边又开挖。”“刚刚修好的道路,没过多久就因为要埋这线那线而被‘开膛破肚’,劳民伤财啊!”这些规划实施中的种种“不和谐”,群众看在眼里,伤在心上。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不如领导一句话。”民间流传的这句顺口溜听起来颇有几分讽刺的味道。“一任领导立一个规划、一个项目动一次规划”的现象,让许多规划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说起这些,海宁市人大代表俞建华直言不讳:“现在是好的规划常常得不到好的实施,一些规划实施缺乏严肃性,因领导的变动、投资者的要求、经济利益的驱动或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擅自变更规划的现象,必须要引起重视了。”

2008年1月,在海宁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吕金祥等11位代表提交了《关于科学合理规划,推进环东山开发建设的建议》,王建坤等11位代表提交了《关于抓紧编制海宁市域总体详规,提高海宁城市品质的建议》。这22位人大代表齐刷刷地把矛头指向了政府的规划工作,要求政府进一步加强规划的编制和管理,加快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位。

环东、西山区块是海宁市的老城核心区,是集中体现海宁城市自然和文化特色的区域。2008年9月,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海宁市环东、西山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对于该区块的规划建设情况,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一直十分关注。

会前,市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对该区块进行实地视察。25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参观了规划模型,认真聆听了设计人员的讲解。

“这块的改造要考虑市民休闲娱乐的需求,适当增加文化娱乐设施。”“我觉得,那个区块的改造应适当提前,这样有利于加快提升周边老城区的价值。”“这个区块设计为城市的中心广场很有必要,今后建设就要严格按这个规划来实施。”“规划编制很重要,但确保规划执行不走样更重要,这样才能体现规划的价值。”……现场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讲解员手中的指示棒不知何时已被常委会组成人员们“抢”在了手中。

“一定要让好的规划得到好的实施。”这是在短短半天视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而这次视察,更加坚定了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加强规划监督的信心和决心。

代表议案触动人大监督

日历翻到2009年。对规划工作的监督,已是箭在弦上。而最终促成海宁市人大常委会作出决定的,是2009年初人代会上一份由10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的议案。

2009年2月,海宁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在向大会提交的204份代表议案、建议中,一件由沈玉祥等10位代表联名提交的《关于要求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城市规划的议案》,引起了大会主席团的关注。该议案措词严厉:“建设随意性大,道路经常‘开膛破肚’,给城市管理带来难度。规划的调整是‘官位变一变、规划动一动’,缺乏科学合理的修改和调整。人大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措施加以监督……”议案的提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经大会主席团讨论决定,将该议案交由市人大常委会在人代会闭会后审议决定。这是2005年《海宁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议案处理办法》通过以来,确定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人代会代表议案。

在随后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先后组织召开多个座谈会。座谈中,谈到规划的公开性问题时,金美凤代表直言不讳:“虽然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查阅到相关规划,但由于一些标注没有明确解释,普通老百姓看不懂规划的具体内容。”“现在规划公开展示的时间太短,而且没有一个固定场所,群众知晓度不高。”徐霞裕代表深有同感。对此,吕金祥代表建议:“必须加大规划宣传力度,通过规划展示和新闻媒体宣传等形式,扩大公开的范围,让更多的公众了解规划。”

“我们的城市一年年在变美,但详细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规划实施缺乏严肃性、人大对规划工作的监督力度和效果不够理想……这些问题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议案领衔人沈玉祥代表的一番话道出了提议案的初衷,也引起了许多代表的共鸣。

在分别听取议案领衔人、部分附议的市人大代表和街道社区的人大代表,以及18个市级有关部门(单位)对议案处理和城市规划工作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委及时提出了对该议案处理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该议案较好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人大加强规划监督,促使政府严格执行规划的呼声和诉求,对进一步提高市规划水平、加强规划管理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报告建议,将该议案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并结合议案内容和征求意见情况,作出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决定,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经过多次分析和讨论,2009年5月20日,海宁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决定》。决定的诞生创造了海宁市人大历史上的两项纪录:首次在人代会闭会期间对代表议案进行审议并作出决定,首次就城市规划工作作出具体决定。

这份决定对海宁市的城市规划工作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决定提出,人大常委会坚持每届不少于两次听取政府关于规划实施情况的专项报告。此外,规范规划的备案制度,各类规划编制完成后要及时报人大备案。由此,海宁市人大常委会对规划的监督工作更为有力和规范。

“阳光规划”渐行渐近

决定的作出给海宁市政府的规划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触动。随着一系列实质性举措的出台,“阳光规划”开始初露曙光。

2009年6月,位于海宁市规划建设局北楼一楼大厅的市规划展示馆正式建立,长期以来规划展示“居无定所”的日子宣告结束。馆内展示内容包括了已编制完成或经批复的城市总体规划、其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公示、设计方案评选和海宁城市演变史等内容。展示馆的建立,为公众更好地了解城市规划,积极参与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009年7月,在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海宁市环东、西山规划建设情况的报告》后不到一年,《海宁市环东、西山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常委会及时听取了详规编制情况汇报,认为该规划进一步明确和落实了各个地块的用地性质、各类公共设施的布点、相关的技术指标等,对下一步稳步有序地推进环东、西山区块的开发建设,保证城市规划建设依法依“规”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9年8月,为了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海宁城市规划中来,一场大型的“彰显海宁城市特色”系列活动在全市展开。活动以“海宁市景观风貌整体城市设计”工作为主线,开展城市特色要素调查及海宁城市特色风貌问卷调查,并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征集以及公众讨论活动,提高公众参与规划的积极性,归纳市民关注的城市特色要素,收集公众关于提升城市形象的建议。同时,还从中评选出若干名市民规划师,与专业的城市规划师一起参与到后期的规划编制工作中。

2009年11月,海宁市人大常委会首次决定对政府办理落实审议意见的情况进行“二次审议”,议题又瞄准了城市规划的核心工程――环东、西山规划建设。会议同时引入了满意度测评,首次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打分测评。为真实掌握环东、西山规划建设进展情况,会前,海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冒雨进行了实地视察。西山东坡区块、硖北里区块、东山森林公园入口、南关厢街区……故地重游,今非昔比。一年的时间,环东、西山区块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随着拆迁工作的大范围推进和整修建设工作的展开,局部地块的形象初显端倪。

“中心地块的拆迁进度要加快。”“后期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按规划有序实施。”“对重要节点的规划建设宁可慢一点,但一定要做精做好。”……下一步如何以详规为龙头,加快推进该区块的开发建设,是此行大家最为关注的。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4

全省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贯彻会议精神比较及时、贯彻措施比较有力,确实把省厅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和当前我市的城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用会议精神指导和推动现实工作比较成功。现将我市的贯彻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1月12日省厅工作会议结束后,14日我局马上召开专题党组会议,全面学习领会会议的主要精神,并从20__年全省的建设工作横向比较当中看到我市的不足和差距,讨论当前城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难题,对贯彻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任务,分工到个人。

二、措施有力,贯彻部署及时。我局结合1月17日召开的机关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及时地将省建设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向机关全体员工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进行传达贯彻。参加会议100多人。在《__建设信息网》上紧急通知,发动全市各县(市、区)建设主管部门认真学习贯彻省厅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并将贯彻落实的情况、做法和成效及时反馈到我局,收效较好。1、我局结合建设“平安福建”、“平安__”的精神,立足建设行业实际,于1月26日研究制定了《__建设局关于创建“平安工地”的实施意见(试行)》,确实把省厅会议精神落实到建设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上,确保工程施工安全。2、长泰县建设局积极贯彻会议精神,结合长泰实际,围绕县委、县政府城建思路,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进对接厦门经济特区的产业转移,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拟定今后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努力把长泰建设成为生态型旅游县。3、芗城区建设局围绕会议主要精神,以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明确20__年芗城区城市建设开发工作主要任务:一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拓通金峰北路、丹霞路南段、瑞京路西段、钟法路南段、南昌路中段等五条城市主干道,实施三湘江整治工程一期、二期,新建西区污水处理厂等。二是抓住市区房地产市场持续看好的有利时机,继续推进旧城改造,继续实施府埕文庙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程,新建或续建金峰花园、高信花园、鲸天洋花园、大同家园、延安广场、永亨世家、江滨花园、鸿达花园、悦港花园、丽都花园、怡景花园、丽景芗城、滨江丽景、东方明珠、龙江明珠、鑫荣花苑、鑫豪园、九龙城、丽园广场、文元楼、清华园、香格里拉·观园、丹霞华庭、东港花园、福海阳光、福家园、天下广场C区金碧园以及桥南郊柏路嘉鑫盆景园林建设、南山景区开发等34个房地产项目,总投资70.52亿元,20__年计划投资13.61亿元。4、南靖县及时召开局务会,组织局领导班子全面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建设工作精神,并结合南靖县实际,在原提出的20__年建设工作思路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补充修改,把省厅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把省厅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工作,加强“两节”期间安全生产监管,共检查在建工程10幢,发生安全隐患通知5份,提出整改意见13条,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5、龙文、南靖、龙海、漳浦、诏安等县(市、区)建设局结合本实际,研究制定20__年城建工作思路,坚持“五个统筹”,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端正城乡建设指导思想,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强化规划对城镇发展的综合调控,加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体系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把省厅建设工作会议落到实处。

三、以省厅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精心组织,计划于2月底召开全市建设工作会议进行统一贯彻部署20__年工作重点、总结回顾20__年全市建设工作。20__年我市城乡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三个基地”和做大做强中心城市的重大决策,积极参与构建城市联盟,实施“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推进体制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具体将工作重点锁定在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做大中心城市。通过项目带动,不断延伸城市道路主骨架,拓展中心城市框架,为做大中心城市打下坚实基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创造优良人居环境。2、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载体,提升城市功能品位。根据建设部提出的创建要求,研究对照我市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差距,制定创建的实施方案,重点在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和市政建设七个方面下功夫,力争进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3、以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创新。继续推进市政公用事业改革,重点抓好垃圾处理产业化、污水处理产业化、绿化养护社会化以及公交

企业改制、建材生产企业转让等工作。深化建筑业改革,以培育支柱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建设项目实施方式改革和建筑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创新应用水平,大力抓好建筑节能工作。4、以建立厦泉漳城市联盟为契机,促进城市和区域间的协调发展。5、以理顺管理体制为目标,推进城市管理新突破。按照职责明晰、高效统一、重心下移、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探索推进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委托执法新体制,建立城市管理新机制。围绕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改善城市环境。6、以服务和促进发展为第一要务,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的衡量标准,以建立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机关管理体系为基本目标,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抓落实的观念,促使每项工作落到实处。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5

关键词:公众参与理论研究实践探讨政策建议

所谓参与是指员工对有关其工作、生活以及某些层级节制方面的组织决策的介入。在城市管理的范畴中,这种参与就涉及到社会公众对政府组织城市管理的介入,包括政策的制定、修改、执行、监督等各方面,同时,它强调了公众作为社会利益的主体而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决策和管理。

公众参与式管理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经历了大约半个世纪,经历了重视社会公众利益—公民低层次的参与—公众参与被广泛提倡的发展,其参与形式和途径多样化的转变是经过不断变革和完善的。然而即使在公众参与已不断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的公众参与程度仍充满了不均衡性,这受各国历史背景的影响,也与不同城市管理发展的理念相关。本文从美国,德国和我国南昌市的城市管理参与实践案例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一、国内外公众参与式管理的实践经验

1.费城模式——公众全面参与城市规划

美国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方面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制度,而且公众具有更普遍的参与意识,因此提供了许多公众参与管理的实践和经验。美国城市政府在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管理方面的方式很多,而且大多都已制度化。从费城华埠居民反对市政府在华埠北面建立棒球场并取得胜利的实例中可以一探美国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现状和程度。

2000年,费城市政府欲在华埠所在的12街和Vine街附近修建棒球场,为保护华埠的传统风貌,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费城中华公所和华埠发展会以及全体居民开始了反对新建棒球场的城市规划建设公众参与活动。在4月12日举行的市议会听证会上,华埠社区居民口头表达了修建棒球场的反对意见,之后又从华埠发展历史,生活现状,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交了反对意见的书面报告。费城市长和棒球委员会积极回应,并应之邀请参观了华埠,然而在决策中仍然坚持将棒球场建在华埠北部的原方案。针对此项决策,华埠社区居民并未放弃争取自己的权益,反而更坚定了反对态度,并通过游行示威,派代表与市议会进行交涉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之后又以“环境歧视”名义状告费城市长,使之进入法律程序。同时,华埠社区还成立了多个专业委员会,包括法律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资金筹集委员会,通讯与公共关系委员会等,寻求市议会议员和有关负责人,其他社区及其代表的支持,并搜集类似的公众参与案例进行分析,多面出击,给市政府造成较大压力,最终迫使市政府放弃了在华埠修建棒球场的方案,重新为棒球场选址。

这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典型案例,公众参与贯穿了整个决策阶段,不仅仅包括较为普遍的决策前听证会和公众发表意见阶段,更表明即使在政府已经做出了相关决策,只要决策依据存在问题,利益相关者仍然可以积极参与。公众参与的方式的多样化也是美国参与式城市管理的特征之一,常见的有问题研究会,邻里规划会议和机动小组等。在市民起主要角色作用的规划阶段,主要是公众会议,多以公众评议和公众听证会展开,这已经成为社会民主制度在城市管理规划方面的重要体现。

2.斯图加特模式——两阶段公众参与

德国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初始的公众参与和正式的公众参与。前者是指在规划编制前,邀请市民就规划的编制和调整发表建设性意见,后者是指规划编制完成后,通过规划展示向市民征集批评意见并由公众审批的公众解释阶段。下面是斯图加特广场修建的案例分析。

斯图加特广场位于柏林的夏洛腾堡-威默尔斯多夫区,其规划是建造公园绿地,需更新柏林的轻轨3号线并将轻轨夏洛腾堡车站东移。城市发展会议部遵循《建设法典》制定斯图加特广场公园及相关工程的规划,通过柏林公开出版的政府宣传册向公众传达规划信息,并在柏林政府公报、出版物和互联网上公开公众参与的声明,同时在规划听证会和信息会上向公众进行关于斯图加特广场工程的具体陈述。公众在了解相关信息后向规划当局提出意见以及规划方案的评价和修改建议。城市发展会议部和规划局根据专家和市民的意见制定出更为完善的规划方案,并再次在公报、出版物和互联网上做出关于修改后的方案,规划依据以及对市民意见的采纳情况的总体陈述,此时公众参与进入公众解释阶段。这种陈述时间持续一个月,在公众解释的这段期间内,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建议或修改愿望提出来,然后由管理委员会再次评估市民的建议,并提交给区议会以及柏林的州议会作决定。整个斯图加特广场工程的规划制定都是依据《建设法典》严格进行的,充分保障了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权利。

3.南昌模式——民意调查式参与

南昌市规划局制定关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划,并在八一广场就规划方向、依据等内容向市民展示,并向市民发放了民意调查表,然而效果并不明显。市民参与的热情不高,民意调查表的回收率较低,除了专业人员和知识分子外,普通市民对规划建设的概念也很模糊,对市规划局所作的规划建设意见和自身意愿的表达较少,且反映的问题有些也与整个规划方案并无关联。针对回收的调查表中公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给与了必要的重视,并解决了一些可以迅速解决的问题,但对民意调查表的最后处理情况并未向公众展示或作出说明。在后续的规划调整和修改过程中,除了在4月1日规划日,公众有比较正式的再参与机会外,平时缺乏专门的机制和途径参与到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当中去。从整个的规划过程看,公众参与缺乏连续性和互动性,前期的民意调查更像是“收集资料”,并未反映大部分市民关于城市如何建设的真实意愿,而在民意调查之后,也并未有专门的机构和委员会针对市民的意见作出评估和说明,公众没有参与到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公众参与还属于是低层次的参与。

二、公众参与式管理实践的国际比较

南昌的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与美国和德国的相关案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到我国的不足之处并汲取美德两国的经验。

1.参与机制的法律保障。健全的公众参与机制为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提供了可行的道路,美国和德国正是因为有了较为完善的参与程序和途径才使得公众参与有了比较明显的效果,相比之下,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公众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健全的机制保障,因此,也使得公众参与处于落后的阶段。从上文的案例中,美国和德国尽管参与的机制不完全一致,但都具有类似的脉络:市政府或规划局提出规划议案—以公众听证会或通过传媒等形式向市民公告,提供相关信息—公众就规划议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反应,针对意见和建议展开分析—修改后的议案公示—公众再度评议—议案决策,在具体的城市规划方案决策以后,公众同样有评议的权力,只要有法律依据,同样可以再施加影响。即使公众同意规划方案,也并不意味着公众参与的停止,在规划建设的实施阶段,公众同样可以参与到监督的过程中去,这种公众参与机制是连续性的,贯穿到整个城市管理规划的过程。而我国的公众参与主要集中在初始阶段,即将规划方案向公众展示,并了解和考虑公众的意见,大部分的城市管理中公众参与的程度仅限于此。在规划部门做出审批、许可等行政行为中,忽视了公众参与的前置程序,并且没有将这一公众参与程序以制度化加以确立。这种参与机制的缺陷,使得我国城市的公众参与少了稳健的基石,公众参与式城市管理模式也难以真正得到发展。

2.公众参与意识取决于权利与义务对等。纵使有完善的公众参与机制,参与式的城市管理也离不开市民的积极响应,如果公众缺乏参与的热情,那么整个的城市管理建设工作也难以得到公众真实的意见和建议,仍旧会陷入政府部门一把抓,公众被动接受的局面,而这种现象恰恰是我国的城市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相比之下,美国和德国由于公众参与的历史相对较久,市民的参与积极性普遍较高。在美国费城华埠的公众参与案例中,在规划案出台公示阶段,华埠社区的居民就在公众听证会上提出反对意见,并作出了更多的努力例如邀请政府部门官员参观华埠,游行示威,争取其他社区支持等。在德国斯图加特广场修建案例中,德国公众也积极参与,反映自己关于规划案的真实意愿和宝贵建议。我国南昌城市规划展示案例中,一百多万人口却只有几百人参加,民意调查表的回收率也并不高,从民意调查表内容的反映来看,部分市民对一些问题持冷漠态度,种种现象都反映出我国公众参与意识淡薄,与美德等国公众反映相去甚远,缺乏城市的“主人翁”精神。

3.法律制度健全。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公众只有在明确的法律保障基础上才能确切获得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并广泛参与到管理过程中去。美国、德国等在公众参与管理方面有表率作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法律制度建设方面往往也较为健全。如德国的《建设法典》,其对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和建设就有着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而这种公众参与的程序和方法在联邦州和地方的法律法规中,又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完善和具体化。在美国,为了保证公众参与的力度,联邦政府将公众参与的程度作为投资的重要依据,并制定了相关法规,如70年代的环境法规和90年代的联邦新交通法,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程序内容都不断进行了深化。反思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规定的仅仅是“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公布”,没有公布后公众参与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仅仅从法律角度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至于参与权并未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法律制度和规定的缺失往往容易使得人民的愿望得不到表达,利益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挫伤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公众参与的形式和途径。多样化的公众参与形式和途径是倡导公众参与所需重视的另一方面,只有具有丰富的参与形式,公众参与才会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得以发展。美国在公众参与形式方面具有鲜明的多样性,其在城市规划制定阶段的公众参与形式有公众听证会、公共资讯委员会、民意调查、街区规划委员会和流动机构等,在设计和选择规划方案时则采用公共投票、参与设计和公众讨论会等方式,在规划实施阶段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得公众获得规划培训以便更好参与,在规划反馈阶段则设立咨询中心和电话热线等获得公众的反馈信息。从规划制定到最后的监督反馈阶段,都有不同形式的公众参与方式,为市民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在德国,组织公众会议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同时还有顾问委员会和市民陪审员制,还借助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形式促进公众参与。相比之下,我国公众参与的形式就要少的多,通常是在政府作出城市规划公告时,通过民意调查表反馈自己的信息,目前也使用了网络调查的形式,但影响较为局限,缺乏贯穿整个规划管理过程的多样化形式。因此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形式和途径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三、完善我国公众参与制度,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根据上文所分析的我国公众参与的缺陷,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促进性建议,以提高我国的公众参与程度,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1.制度建设先行,明确参与程序。根据美国和德国在公众参与制度建设方面的经验,如何建立顺畅完整的公众参与机制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参与机制,明确参与程序。结合我国城市管理模式处于转型时期的特点,探索既符合人民利益,又切合实际的参与机制,就必须注意所倡导的制度建设的可行性,加强制度建设。

2.提高公民素质,加强参与宣传。从公民素质抓起,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主体意识;加强宣传,使得公众对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有更明确的概念,以及对其权利和义务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彻底改变市民参与意识淡薄的现状,促进公众参与的发展。

3.法律保障是基础,促进公众参与的法制建设。我国尚缺真正的城市管理法,在现有的法律条例中对公众参与问题也并不是很重视。制定或完善相关法律显得尤为重要。

4.丰富参与形式,创新参与途径:除了人民代表大会外,听证会是现在广泛采用的形式之一,在此基础上,可以加大听证会的使用范围,同时开展各种公众评议会议,为公众参与提供更多的平台。利用传媒,网络等手段和社区自治的平台收集公众意见,同时做出意见的受理情况解释。针对不同的城市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创新不同的参与方式,使公众有机会和平台参与到城市的建设管理中去。

参考文献:

[1]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党安荣,王焱,《美国:费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案例》[J],.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6

一、基本情况

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的参会人员有: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勤,省建设厅厅长杨焕彩、副厅长昝龙亮、纪检组长丛吉东,省检查院反贪局副局长季新华,以及全省17个地市的规划局局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分管局长、县级市的规划局局长等九十余人。

会议由建设厅副厅长昝龙亮主持。会议先后由省建设厅杨焕彩厅长做了工作报告;省建设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丛吉东同志宣读了表彰全省城市规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通报;临沂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群作了会议致词;国家建设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勤作了重要讲话;省检查院反贪局季新华副局长通报了近几年职务犯罪情况和预防机制的建设。参观了临沂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就。临沂市规划局、临沂市行政执法局等在大会上作了发言交流。

二、大会的主要内容

这次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近年来的城市规划工作,研究确定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同时交流和推广各地城市规划改革的典型经验,表彰一批全省城市规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会议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相关的内容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省建设厅厅长杨焕彩同志在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当前城市规划工作存在规划执法执行难、阻力大的问题。对于违法建设,执法部门查处困难多,拆除难度大,社会反映比较强烈。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由于违法建设能给业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受利益驱动,被查处的单位或个人经常动用各种社会关系意图阻挠规划执法;二是规划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都没有对违法建设强行拆除的强制执行权,需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程序复杂,时间长,耽误处理时机;三是执法部门往往以罚代替拆除。

针对规划执法中出现的问题,杨焕彩厅长提出了“加强规划执法,打击和遏制违法建设”的要求,指出:违法建设损害公共利益,影响城市长远发展,必须严厉打击和遏制。要建立规划执法的协调联动机制,对于规划违法案件的查处,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认定由规划部门,认定后的处罚由城管执法部门执行。规划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要密切协作,学习临沂等城市的经验,抓紧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城市规划部门研究项目审批时,城管执法部门要参加会议,规划部门核发规划许可证件应抄送城管执法部门,使有关城管执法人员了解规划审批情况,及时发现违反规划的行为;规划部门要加强规划批后管理,规划部门和城管执法部门发现违反规划的行为后,应及时相互通报情况。对于提请强制执行的规划违法案件,城管执法部门要与法院主动沟通,靠上做工作,以便法院及时受理,及时立案,及时执行。具体的协作方式,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积极探索,总的原则是促进规划执法合法、准确、及时。要突出规划执法重点,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加强执法巡查,及时发现和查处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变事后查处为事前监督。

2、临沂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提高执法效能,强化规划执法,努力开创城管执法工作新局面”的发言。

发言详细地介绍了临沂市行政执法局的基本情况、行政执法工作思路以及开展城市规划执法的具体工作方法等。其中,建立四个运行机制,即:初步建立科学有效的城管执法运行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约束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比较有力的执法保障和协作联动机制,四是实施大宣传工作机制;以及在城市规划执法工作中,与规划部门密切配合,规范协作联动,完善协作机制,加大规划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等内容值得我们大力借鉴。

3、其他发言交流内容。

临沂市城市规划局主动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协调建立了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法律文书抄告、查处违法相互函告、规划验线、竣工验收执法局共同参加等制度,形成了分工明确、配合密切、运转协调的执法检查协作机制。两局配合默契,相互支持协作,大大提高了规划执法效能。

济南市规划局提出“一条主线,两个转变,三个突破,四个关键,五个关系,六个体系”的工作思路。

青岛市规划局以创新理念带动管理方式,由被动受理审批转为主动登门服务等。

三、参加会议的收获和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意见

会议中,我认真领会了各级领导的指示精神,听取了各地市的先进管理经验,并积极地针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与其他地市展开了深入探讨,受益菲浅。为提高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效能和水平,实现我局提出的“决战2005,促进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的目标要求,我对这次全省城市规划工作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有效的执法保障和协作联动机制。请市委、市政府制发一个文件,明确规划、建设、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与执法局的职责,对各部门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相互协调配合、相互监督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如:建立法律文书抄送制度,建立及时告知制度,建立及时会商制度等。

2、加强城市规划执法力度。加强内部协调运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注重源头治理,加大执法力度,增强巡查密度,严肃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7

这次全县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动员大会是继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人大、政协“两会”之后,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法立县长代表县委、县政府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认真总结了去年我县城市建设和创建活动,并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讲得很全面、很具体,希望各级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县委宣传部齐部长宣读了《关于表彰*年度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先进单位的通报》,会议为10个先进单位颁了奖;县建设局等5个单位的负责同志分别作了表态性发言,听了很受启发,很受鼓舞;金星县长代表县政府与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2009年度城市建设重点工程目标任务《责任书》。应该说,这次会议内容很多,也非常重要。为了开好这次会议,2月12日县委召开常委会,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下面,根据县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我就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再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目标,不断加快*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城市建设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无论是点上还是面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形势发展的需求和广大群众的愿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全县上下特别是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充分认识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一)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是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和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近年来,我县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要促进经济即期增长、实现跨越式发展,还必须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切实做出品牌,做出影响力。今年是全县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一年,县委、县政府排出的70多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都是事关*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今后能不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今年的基础打得牢不牢。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把“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找准结合点,探索新途径,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集中精力搞建设,心无旁骛抓落实,坚决打好城市建设这场硬仗。

(二)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是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环境是一个地区生产力、竞争力和对外形象的重要标志,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环境的竞争。今年县委、县政府要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能否顺利完成这项任务,关键在于环境。我们应看到,与江苏泗洪、睢宁等周边县区相比,我们在硬件设施上没有优势;与本市其它各县相比,如果我们不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就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赶超。总的来讲,经过近年来的滚动发展,我县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条件日趋成熟,各级各部门在干事业抓落实中也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经验,这些都为加快我县城市建设步伐打下了坚实基础。基于上述考虑,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的大局出发,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认真搞好城市建设,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务求取得实效。

(三)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生动体现。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而且有利于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大力实施“七路两场”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道路改造、亮化美化等工程,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对生活居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希望我们的城市建设力度再大一些,城市变得更美一些。今年县委、县政府排出的一批新建项目,也都是群众热切期盼的民心工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作为巩固和扩大“四民”活动的具体行动,努力把城市建设这项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办好,真正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工作业绩。

总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定要把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站在更高的角度认识推进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顺应时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牢固构筑发展平台,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突出重点,迅速掀起我县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新高潮

城市建设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必须进一步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努力开创我县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一)坚持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全面规范城市建设秩序。做好规划是依法有序推进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去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本着积极应对发展的科学态度,坚持超前性与现实性相结合,延续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高标准完成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指导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我们在推进城市建设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新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化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总体规划》,严格按照既定的思路,科学安排布局形态、用地结构和功能区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建设工作,无论什么项目、什么工程都必须在规划的框架内实施,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确需调整的局部规划,必须按照程序依法报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县建设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把好领导关、人情关、利益关,严防乱搭乱建、乱开口子,决不能因为把关不严,给今后城市建设带来不必要的工作难度和经济损失。在执行城市规划这个问题上,谁违法就追究谁,谁违纪就处理谁。

(二)坚持以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项目是城市建设的载体,有了项目,才能有资金流,才能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国家对投资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现在抓城市建设正逢其时,大有作为。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机遇,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大跑部进省力度,只要是有利于增强城市功能,有利于提升城市品味,有利于造福广大群众的项目,都要盯住不放,坚持上下联动、协调推进,共同做好城市建设项目的谋划、争取和实施工作,确保新增项目不断档、有效投入不减速。上周四,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城市建设工作时,确定了一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关注民生、提升城市品位的建设项目,并形成《实施意见》在这次会议上印发,文件上所排出的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都是今年必须抓好的“规定动作”,有的还是县人大、政协“两会”的议案、提案,有关乡镇和县直各部门务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位。除此之外,对年内新争取的项目,也要进一步明确分工,强化责任,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全力以赴加快推进步伐,力争到手的项目早实施、早建成、早达效。

(三)坚持以“三城同创”为目标,努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实现“三城同创”目标,不仅需要轰轰烈烈搞建设,而且需要精益求精抓管理。近年来,我们在城市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城市建设相比,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在交通秩序整治、集贸市场规范等方面缺乏长效的管理措施,必须作为今年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整合执法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切实抓好落实。一要把四关出口改造作为塑造*对外形象的重点工程来抓,在高标准改造西关出口的同时,有计划地向其它出口延伸,因地制宜,建设绿色景观带,整治流动摊点,增设交通标牌,切实做到管理有效、规范有序,真正把四个出口的门户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进一步提升*品味,美化对外形象。二要加强城区车流、人流、物流相对集中重点地段的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纠正和制止乱停乱放、占道经营、乱倒垃圾、乱撞红灯等不文明行为。三要加强制度建设。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要专门召开会议,认真梳理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研究制定完善严密的管理体系,依法依规管理,确保城市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努力把*建成皖北地区最美、最亮、最干净的县城。

(四)坚持以“一查双拆”为突破口,着力破解城市建设瓶颈制约。当前,制约我县城市建设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土地和资金问题。进一步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必须要在这两方面寻求突破。按照《*总体规划》和《开发区修建性详规》,*控制面积将扩大到25平方公里,今后的征地拆迁任务更加艰巨。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继续坚持“一查双拆”不动摇,把征地拆迁与群众安置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依法有情拆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正确区分和处理好和谐拆迁与强势拆违的关系,加强对少数违章建房群众的教育引导,在深入细致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对仍不听劝阻的,坚决实行依法强拆,为推进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关于建设资金问题,政府性投入不可能完全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之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面貌,主要得益于我们过去把城市经营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走经营城市道路,充分盘活存量资产,集中一部分收益,搞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实现城市资源和生产要素增值,再通过市场经济运作的手段,促进城市自我发展和良性循环发展。

(五)坚持以贯彻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启动城市建设各项工程。进入2009年,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进行安排部署,但从目前情况看,全县重点工作还没有真正启动,少数同志甚至有个别领导干部还没有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工作上来。今天召开这次会议,既是对城市建设这项工作进行再动员,也是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进行再安排和再部署。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全面组织动员,快速启动工作,迅速形成声势,为保持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当前气温开始回升,正值工程建设的黄金季节,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全面启动工程,加快实施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所有项目单位要坚决服从质量管理,按照规范的操作程序施工,真正把城市建设这项德政工程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严格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和“两办”要进一步强化督查,及时掌握项目启动情况,全面了解工程进度,加强跟踪调度,督促抓好落实,尽快形成高潮。

三、进一步强化责任,以更强有力的措施加快推进城市建设

深化“城市建设跨越年”活动,加快推进城市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完善措施,努力营造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搞建设的浓厚氛围,使既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真抓实干中见到成效。

一要切实强化领导责任。推进城市建设是造福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德政善举,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能不能抓好城市建设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刚才,县直7个部门与县政府签订了《责任书》,这就等于向县委、县政府立下了“军令状”,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自我加压,高点定位,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投身到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去。各牵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是具体项目的第一责任人,一定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模范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切实做好城市建设的开年起步工作。县四大班子分管负责同志也要继续发扬亲历亲为、雷厉风行、一抓到底的工作作风,亲自听取汇报、亲自调度工作、亲自督查督办,确保城市建设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要广泛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部门多、工作难度大,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协作,齐抓共管,整体联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分工,法立县长和张亮县长具体负责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县四大班子成员分工联系重点项目,县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文明创建指导工作,各分管负责同志和专门工作领导小组要密切协作,悉心研究,精心部署,统筹推进。县城市建设主管部门要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狠抓自身建设,规范行政行为,把城市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以城市建设的成效来检验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县直各部门也要找准职能定位,坚持以大局和事业为重,积极融入到城市建设的大潮中来,全力配合工程建设,切实搞好协调服务,努力形成上下联动、部门配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8

关键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调查问题政策措施

Keywords:china;urbanrailtransit;questionnaire;problems;policy;measures.

1调查问卷设计调查问卷关注以下主要内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序与建设时机的主要依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发展最需要出台的政策;适宜的票价水平和政策;一些运营线路的客流强度低的症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经济定位;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政策;城市轨道交通的财务效益评价的指标;政府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优惠政策;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造价;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许经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体制;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技术创新;如何防范投融资风险等。

问卷发放对象为业内专家、城市轨道交通管理、设计、施工、运营等相关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发放问卷80份,收回50份,回收率为62.5%。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大家一致认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40年的成就巨大,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起到重要影响。同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应尽快解决和应引起思考的问题。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40年的建设成就显著

2.1运营线路初具规模2.2行业发展初具规模

目前,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有15个城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依照城市轨道交通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参与的单位除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外,包括投资、建设、运营管理、规划、设计、施工、设备生产供应等企事业单位。城市轨道交通的产业化初具规模,形成了几个特色产业基地,如江苏省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基本形成,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逐步拓展到海外市场。重庆将花5年时间打造轻轨设备产业链,上海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也初具规模。

2.3人才积累初具规模

40年的发展、近20年的建设积累以及8年的高速发展进程,为行业积累了一批老专家和中青年骨干。

2.4技术积累初具规模

40年的发展,在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评选的“城市轨道交通专项技术”中,有综合类技术9项,土建类技术11项,运营与设备技术13项。有些技术如前期投融资、安全远程监控预警技术、土建施工技术等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

形成了建设和运营的自有技术体系系列。

2.5骨干作用日益显现

1)引导城市布局调整

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附近的房地产被极大地激活,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人口产生出巨大的吸引力,大量人口逐步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集聚。

2)节约土地资源

在动态情况下,平均每位旅客占用的道路面积:轻轨和城市铁路为0.2平方米,公共电汽车、私人小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别是它的4.6倍、115倍、100和50倍。城市轨道交通使得以上住宅、办公、商业用地的内部凝聚力大大增加,它为各个中心之间的相互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3)环境友好

城市轨道交通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程度远远低于其他交通方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对我国环境保护战略的实施具有积极意义。

4)节约能源

“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城市交通节能任务十分艰巨。据统计,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地铁是小汽车的5%。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节约能源的交通方式,符合我国调整能源结构,节约能源的战略。

5)解决居民出行

对一些大城市而言,机动车增长过快只能造成交通拥堵,而发展公共交通又不可能无限扩大道路面积,发展轨道交通就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会优于常规的公交,上班族和居民出行乘坐的舒适度会有很大提高,而且乘坐轨道交通在时间和效率方面与其他公交方式相比都有优势。

6)促进产业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和拉动内需的作用也非常明显,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中,土建工程一般可占到40%左右,巨大的工程投资为工程施工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电设备一般占工程总造价的40%左右,为机电设备制造厂商带来了新的市场。在设备国产化政策引导下,我国企业在车辆、通信信号、牵引供电系统、环境控制、自动售检票系统、信息服务等领域已有了较快的发展。

7)促进经济发展

城市轨道交通的影响不仅是出行,同时还是房地产、商业飞速发展的助推手,城市轨道交通提升了建成区域的价值。

3可持续发展应着力解决的问题——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本文对调查问卷的21个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归纳出以下几个问题:

3.1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审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问卷问题为意见收集类调研,调查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依次是:

(1)审批周期长;

(2)审批程序复杂;

(3)缺乏规范的审批标准;

(4)审批对城市整体规划、城市实际需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得不充分;

(5)审批过程中领导主观意识比较浓,专家意见没有得到充分重视;

(6)审批执行不力,工程已经建设完成,项目还没有审批完成,或批了不建的现象比较多。

建议对策:重视专家意见,制定规范合理的审批流程和审批标准。

3.2确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序与建设时机的主要依据

本题为多因素排序选择,经统计根据调查对象选择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如图1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可见满足客流需求是确定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顺序与建设时机的最主要的依据,因此应在充分调查分析客流需求的基础上,以满足出行要求为首要目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顺序与建设时机。

3.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最需要出台的政策

本题为收集意见类调研,调查得出最需出台的政策为:

(1)行业技术标准体系;

(2)政府监管体系的建立;

(3)根据国情,参考国内外成功经验,制定投融资相关政策;

(4)运营模式选择相关的规定、政策;

(5)土地征用、沿线商业开发相关政策;

(6)设备国产化相关政策;

(7)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3.4城市轨道交通某些运营线路的客流强度低的原因

本题为多因素排序选择,经统计调查对象选择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如图2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某些运营线路的客流强度低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未成规模,其次客流预测偏差大和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不合理因,因此应尽快形成轨道交通网络,科学的预测客流,合理规划,方便乘客换乘。

3.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经济定位

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3所示。

调查结果: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公共产品或半公共产品。

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融资来源及风险规避

多数专家坚持建设资金来源应该以政府出资和银行贷款为主,可以在此前提下考虑引进其他资本;同时许多专家都强调认真解剖学习香港地铁案例,根据国情吸取其中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关于投融资的建议:

(1)以政府投资为主;

(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3)学习香港地铁经验,尝试一体化运作模式;

(4)尝试其他投融资模式。

防范投融资风险的建议:

(1)切实加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审批,只有在城市有足够的财政承受能力的前提下,才能批准项目建设,防止建设过程中出现资金不足的现象发生;

(2)量力而行,注意建设发展节奏;

(3)避免各城市在建设标准上的互相攀比,制定建设标准;

(4)加强监管,形成有效的监管、担保和保障制度,运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进行项目管理,建设科学、合理、专业的管理机制;

(5)全程线网规划、适时投入建设,政府政策支持,建设运营严格管理;

(6)应对线网规划给予高度重视,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力量,政府做好各方面协调工作,尽可能利用因地铁建设衍生的一切资源和利润,积极探索城轨项目投融资商业化经营模式,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3.7城市轨道交通的财务效益评价的指标

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4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绝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中应以经济效益评价为主。但也有36.17%的被调查者认为应适当控制财务指标。

3.8城市轨道交通适宜的票价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票价作为其客流吸引的一个重要的、较敏感的指标,对于适宜的票价水平,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5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56%的被调查者认为票价水平应保持在公交票价1.5~3倍水平范围内,在发挥大容量快速疏散功能的同时,适当体现城市轨道交通比传统公交带来的快捷服务优势。

3.9政府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的优惠政策

政府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应提供进一步的政策优惠,经统计根据调查对象选择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如图6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可见调查对象认为“给予一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沿线物业开发权”是政府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首先可以进一步提供的政策优惠。

3.10地方政府为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发展出台的政策和文件

本题为收集意见类调研,调查得出的各城市出台并准备出台的政策和文件有:

上海:上海市政府是国内支持地铁建设力度最大的城市,尤其是在征地拆迁方面力度很大。提出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出台《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

深圳:准备出台aFC技术标准;导向标志的技术标准。

广州:地方税费方面给予一定优惠,例如:免受市政配套设施费、弃土费减半等。出台《地铁经营管理办法》。

北京:《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重庆:出台《重庆市轨道交通管理办法》。

南京:市政府已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作为市十大支柱产业优先发展。

3.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水平

本题为单项选择题,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7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水平偏高或基本适当,认为造价偏高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做的不到位,经常变更修改设计,造成工期延误费用增加,车站建筑过大装修豪华等造成费用偏高;少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造价水平偏低,因为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低价中标的政策,由于市场竞争大,施工单位尽可能压低报价,造成工程质量下降。

3.12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措施

本题为多因素排序选择,经统计根据调查对象选择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如图8所示。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调查对象认为上述几项都应该是政府在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方面,应重点抓好的工作,比较而言“合理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标准”被认为是最应该重点抓好的工作。

3.1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许经营

本题为单项选择,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9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绝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许经营应根据各城市的实际情况来决定,而不应该简单的支持或是反对。

3.14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题为多因素排序选择,经统计根据调查对象选择比例和重要性比例如图10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可见上述几项都是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相比而言,被调查者认为“工程规模偏大、建设标准偏高”、“各阶段工作周期短”和“线网规划问题”这几项问题更突出。专家建议应合理规划,控制建设规模、标准和建设速度,分期建设,确保科学合理的建设工期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降低造价,各城市不应相互攀比,尤其装修不要过度豪华,提高运营效率。

3.1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体制

本题为单项选择,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11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可见8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管理体制应采取投资、建设、运营统一管理制。

大部分专家都认为在轨道交通建设管理中需要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进行项目管理工作。

3.16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应用前景

本题为单项选择,根据调查对象的选择比例如图12所示。

调查结果及建议对策: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100%低地板车轻轨系统”和“直线电机系统”有应用前景,并感兴趣,而对“单轨系统”感兴趣的人较少。

3.17国外地铁咨询公司的作用

本题为意见收集类调研,调查得出的主要意见是:

(1)参考作用;

(2)特殊技术问题的咨询;

(3)引进先进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经验;

(4)线网整体规划的咨询工作。

3.18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创新

本题为意见收集类调研,调查得出的主要建议是:

(1)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

(2)专业化人才的培养;

(3)设备国产化的研究工作;

(4)创新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明确创新目的,避免浪费;

(5)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形成自主的知识产权。

轨道交通作为为大众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大容量、准时快捷、安全高效的优势,对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出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清楚的了解业内人士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非常有意义,也希望此项工作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2]施仲衡,冯爱军.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探讨[J].都市快轨交通,2004,17(4).

[3]超前规划适时建设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轨道交通——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专访[J].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9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改造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我市第十三届党代会精神为指引,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围绕第十五届人代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的重点建议,广泛动员,整合资源,在市区范围内进一步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快建设宜居城市,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完成市区“城中村”改造任务,逐步改善城市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2012年目标: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完成规划编制,制定相关政策,宣传发动并组织实施。

(三)改造要求:坚持“按规划建设、按规范管理”,统筹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通过改造使改造区块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与周边区块的开发建设更加协调。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步骤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2年4月底前,由市政府牵头,成立重点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步骤,召开相关动员会议,落实工作责任。

(二)推动办理阶段:2012年5月至8月,由市旧城改造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按照工作计划,围绕重点建议内容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召开各层次座谈交流会,研究提出政策建议,递交市委、市政府决策。9月至11月,出台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宣传,完成规划编制,做好安置准备,逐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督促落实阶段:2012年5月至11月,由市政府牵头,对重点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定期督查,并在取得阶段性成效时邀请人大代表视察、督导。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6月份与市人大代表见面并答复重点建议实施方案及工作推进情况。9月份,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汇报重点建议推进落实情况,并根据人大审议意见进行整改、完善。

(四)总结汇报阶段:12月份,由市政府将重点建议整改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向市人大作专题报告。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组织,加强领导。自2011年12月在我市的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城中村”改造工作设想后,市政府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我市城区的“城中村”改造工作的计划,3月29日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成立市旧城改造指挥部的通知》,由市长任总指挥、副市长任执行指挥,任副指挥,市政府办、纪委(监察局)、组织部、宣传部、法制办、发改局、公安局、财政局(地税局)、人力社保局、建设局、城管执法局等19个部门的主要领导及梧桐街道副主任为指挥部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从各条线抽调骨干人员充实到办公室,切实推动“城中村”改造工作,办公室人员已于4月15日全部到位。

(二)调查摸底,制定政策。我市“城中村”形成时间长、历史遗留问题多,“城中村”改造政策制定是否恰当是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旧城改造指挥部要在原来初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工作做深、做细,通过多种形式,对每家每户的现有房产情况、劳动就业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子女入学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全面掌握“城中村”改造工作中存在的矛盾、老百姓的期望等情况。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政策可持续、群众可接受、政府可承受”的原则,研究制定出实际可行的“城中村”改造政策,加强政策的宣传,在五年内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工作。

(三)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我市“城中村”分布零散,部分区域不具备规模开发的可能,由于拆迁费用的不断攀升,遗留下的“城中村”改造难度越来越大。下一步,将根据各区块实际,制定具体改造方案,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安置,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根据轻重缓急,进行“城中村”改造。同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进一步完善改造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为“城中村”改造做好规划引导工作,盘活“城中村”的土地资源,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交通,使城市功能分区更趋合理。

(四)集聚要素,强化保障。由市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提供财力支持,协调做好实施主体的资金平衡工作,保障“城中村”改造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及村民拆迁补助资金的到位。市国土资源局做好安置土地安排工作,并协调市土地储备中心做好搬迁“城中村”土地的收储。市供电、供水、供气、电信、广电等部门(单位)负责做好居民用电、用水等生活基本需求的转移衔接。

四、工作要求

(一)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城中村”改造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长期的工作,面广量大难度高,各开发主体和有关部门必须按照各自分工,确定工作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改造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本次重点建议办理工作涉及面广、量大,各街道、市级相关开发主体及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对于城市建设的建议篇10

生态文明关注人与人关系,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生态城市群建设的目标是建设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环境优美、服务功能较强的城镇体系。生态城市群成为鄱阳湖经济区发展的必然选择,因为它有利于鄱阳湖经济区生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国家生态安全及粮食安全。

二、鄱阳湖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现今我国已进入区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而城市群的发展则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可以说区域之间的竞争已转变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

(一)鄱阳湖经济区城市群建设现状

鄱阳湖地区初步形成了以特大城市南昌为核心,以鹰潭、九江、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吉安、上饶等中等城市为支柱,其它县市为骨干城市群总框架,这为鄱阳湖地区生态城市群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鄱阳湖经济区城市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鄱阳湖城市群提出较晚,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发展较好的城市群还存在较多问题。

1.城市间距离较大,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市间距较大(特别是南昌市与其它6座中等城市的空间距离较大),这就导致大城市间的空间作用力相对较小。城市之间“一小时经济圈”效应尚未真正形成,一体化的公路、铁路网络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2.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城镇规模悬殊较大,在结构上也存在断层。在鄱阳湖城市群中,南昌处于鄱阳湖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的地位,其余的地级市和南昌相比,在经济社会各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这严重影响了增长极的等级扩散和带动作用的发挥。

3.群域内各城市受行政区划的制约严重,在规划、建设等方面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战。环鄱阳湖城市群,目前还处于松散状态。

4.鄱阳湖经济区内各城市间分工不明显。环鄱阳湖各城市间产业结构趋近,竞争激烈、合作较少,相互争夺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合理的分工协作和互补关系在这些城市间尚未形成。

三、鄱阳湖经济区生态城市群建设优势分析

(一)政策扶持力度大

在2009年底国务院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环鄱阳湖城市群列为我国重点培育的六大城市群之一。2010年国务院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也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列为全国18个重点开发区域之一。

(二)区域位置优势明显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东边是发展势头强劲的长三角和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西边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可谓地理位置明显处于优势。

(三)产业间(尤其是工业产业)互补性较强

区域内各市、县、区的工业产业也各具特色,如:南昌市重点发展的制造业,还有九江市的石化、纺织、建材、造船业,以及景德镇的陶瓷、航空、家电业,另外还有鹰潭的铜冶炼业,当然,新余的钢铁冶炼业和上饶的精密机械加工业及抚州的医药、食品工业也各具特色。这些产业的产业链之间互有渗透,经济外向度较高,经济互补性较强。

(四)区内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区域内具备部级旅游资源品牌,有部级自然保护区(庐山、鄱阳湖)、部级森林公园(庐山)、国家重点名胜区、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20多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而且各有独色,如南昌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和滕王阁、景德镇的瓷文化、庐山佛教文化及龙虎山道教文化等。

四、生态文明视角下鄱阳湖经济区城市群建设

(一)完善鄱阳湖城市群发展规划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地政府要不断加强协调,在做城市发展规划时要科学确定区域各城市的功能定位,使各城市之间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错位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产业格局。同时城市群发展规划要保持政策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不随领导的改变而改变,做到一次性规划,百年受益。

1.做大做强做优南昌市区。提升南昌市这个核心增长极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幅射力和带动力,做大做强南昌市区。建议如下:①将南昌县改为莲塘区,把莲塘区建设成为南昌市商业副中心区域,增强城市的总体功能,提高对莲塘及以南广大区域的辐射能力;②将新建县改为新建区并入南昌市区,推进大昌北一体化建设。

2.做大做强九江市区。扩大九江这个副增长极的区域,建议将瑞昌市并入九江开发区、九江县并入九江八里湖新区、星子县并入九江庐山区、湖口县并入九江浔阳区,使九江市区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第二个大城市。

3.加快发展区域其它中心城市。建议将浮梁县作为浮梁区并入景德镇市区,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旅游城市和现代化陶瓷制造业基地;建议将贵溪市作为贵溪区并入鹰潭市区,把鹰潭建设成为区域内的现代化交通枢纽中心、物流集散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

4.积极发展现有的县级市。建议将德安县并入共青城市,大力发展共青城市,使其成为区域内的一个中等城市,弥补南昌和九江之间城镇体系缺乏二传手的弊端,建议共青城市重点发展文化生态休闲和教育科研、电子商务、纺织加工、船舶制造等为特色的市域副中心城市。

(二)加强生态城市建设

1.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①土地利用方面,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建议适当减小单位人员宅基地面积,加大对废弃宅基地和厂房所占土地的回收再利用,严厉打击土地滥占、滥开发的不法行为。②建筑物能源利用方面。首先,尽可能采用环保材料,减少钢筋水泥的使用;其次,加大对太阳能、风能的利用;再次,保暖型墙体建设,减少冬季及夏天为保暖或降温对能源的需求。

2.提高城市绿化率,减少硬化率。建议通过提高城市建设绿化率(如提高道路及小区绿化水平,同时可以在城市楼房顶上绿化,既美观又氧化保温),保持和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少城市硬化率,这样降水就可渗入地下,对地下水也是有效补充,进而完成生态系统的自我循环。

3.生态产业建设。根据各地特点,加大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园和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力度。

(三)生态城市群建设

1.推动城市间产业分工合作。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界限,积极推动资本、技术、劳动(人才)、信息等要素在该城市间自由流动;促进大中小城市间的合理分工;有效整合现有产业存量资源,实行产业链重组战略结构,建立有利于城市群一体化的优势产业链,通过产业转移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2.搭建一体化的区域合作平台。建立统一的以诚信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搭建一个城市群金融合作交流平台以及产权交易平台;构建统一的城市群投资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各种形式的产业联盟、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旅游营销传媒联盟、城市招商联盟和产业园区联盟,为深化产业交流合作提供保障。

3.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推进能源、信息、水利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合力构建互联互通的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发展公路、铁路等一体化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尽快建成一小时城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