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6:23

教学资源建设篇1

【论文摘要】资源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把握好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渡时期,有必要梳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之流变,即从教学资源转变为学习资源。通过对二者的概念渊源以及辩证关系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指引下建设的学习资源,较传统的教学资源更能够适应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学习资源的优势,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当注意资源的粒度、学习者的参与度、资源的便捷度以及资源的交互性等问题。

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施加教育影响的新型教育形式。发展远程教育,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因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和水平直接决定了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在当前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过渡时期,有必要梳理远程教育资源建设之流变,即从教学资源转变为学习资源。肯綮所在,关乎开放大学的办学质量。

一、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溯源

教学资源(teachingresource)的概念根植于教育技术的媒体观。所谓教学资源一般是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而提供的各种可利用的素材和条件,通常不仅包括文字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还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

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视听教育方兴未艾,新媒体种类不断涌现,媒体应用日益广泛,至70年代,媒体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师生沟通的中介要素。鉴于此,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首次提出了学习资源(learningresource)的概念。

按照资源的完备与适用程度,学习资源又可分为设计资源和可利用资源。所谓设计资源,是指以教育教学为目的,专门开发设计的资源,包括文字教材、录音带、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而可利用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但被发现具有一定的教育利用价值,因而用于教学服务的资源,如软件工具、音像资料以及多种多样的网上信息资源等。无论是设计资源还是可利用资源,都是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远程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在时空上相对分离,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助学为辅的教育形式。今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远程开放教育更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过去沿袭的服务于教师教学活动的教学资源,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的教育形式要求。由此,资源建设的定位应当有所更替,即由服务于教育教学转向为以自学导学为目的。实践中,我国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正经历着从教学资源向学习资源的转变。这种资源建设的流变,正是开放大学在成立伊始应该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此,广义的学习资源可以界定为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信息、资料、设备、人员、场所等诸多要素。要把握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脉络,必须梳理它们的辩证关联。

二、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的辩证关联

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在资源信息载体上具有共同性。比如,文字材料、录像带、录音带、多媒体课件等载体形式,既可以为教师教学所用,构成教学资源;也可以为学习者学习服务,成为学习资源。这些信息载体在当今远程教育中,制作的方式方法更倾向于依赖网络技术。

教学资源与学习资源除了载体上的共同性之外,其服务教学的共同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教与学双边活动相互间存在紧密联系,无法割裂,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过多地主导教与学的过程;在今天的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学是主,教师的教是辅,也就是说,教与学的重心发生了偏移。因此,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的重心也理所当然地需要进行调整与变化,资源建设的出发点应各有侧重,侧重点的倾向性即为两者的差异所在,即:一方面,二者的直接服务主体有所不同。教学资源是直接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服务的,实现教学目的是它的最终目标;学习资源是直接为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服务的。另一方面,在设计上,教学资源体现的主要是教学特色,学习资源体现的是自学助学特色。学习资源较教学资源更加强调学习过程,强调通过设计完整的学习过程帮助学习者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最终的学习效果。

三、学习资源建设的重点考虑因素

教师作为学习资源设计与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当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原则,从有利于学习者学习的角度出发,避免将学习资源建设成为教学资源。为此,在资源设计与建设时,应特别对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1.资源的粒度

学习资源的粒度是对学习资源的大小、尺度以及详细程度等特征的标准化描述。学习资源的粒度决定了学习资源的重用频率与效率、制作人员的工作量,以及资源传输、交换与共享的便利性。

粒度过大的资源信息量大,重用效率高,但资源的重用频率较低,资源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往往较重;粒度过小的资源虽然重用频率高,便于传输与共享,但相对信息量小,重用效率低下。因此,大、小粒度的优缺点客观且明显。

以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为例,如果流媒体课件时间过长,未必便于学习者在工作之余全部观看学习;反之,时间较短的流媒体课件,以其针对性较强,知识模块化、案例化、专题化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习者。

再以制作一门网络课程为例,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网络课程要求栏目多样,内容丰富,有利于学习者经常浏览。网络课程可以说是小分子组成的大颗粒。粒度大小应当取决于学习内容的规模。因此,有必要视具体情况分别选取大粒度、中粒度和小粒度的资源,以发挥各种粒度形式资源的最大优势。

基于对学习资源的粒度权衡,青岛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4月举办的开放教育教师公开课观摩比赛,便尝试选择了中小粒度的资源。过去,教师录制一节流媒体课件往往是一节课堂教学时间,这次参赛的教师突破了这一传统,将过去的40分钟录制时间改为15~20分钟,每一段视频力争讲清、讲透、讲好一个问题、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案例,力争做到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国内相关的尝试,还包括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的视频辅导“颗粒化”试点,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学习者的参与度

首先,“现有的绝大部分资源是由专家或教师建设并提供的,没有师生共同参与建设的资源,缺乏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独特理解、阐释、质疑、批判和创新环境”[1]。毕竟,学习资源是为学习者而建设,学习资源的建设应当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意见,让学习者参与选择、评价、表达意见,这样才能够激发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热情,而不是仅仅由教师根据自身的设计理念、个人兴趣而制作产生。

其次,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学习者的参与,“学习者的理解将会限制在教师提供的框架范围内,阻碍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2]。学习者参与学习资源建设也是他们思考、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资源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获取和运用知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自身的思维潜能。

最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从事的工作往往与其所学专业有密切联系,有的学习者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积累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值得与教师和同学交流和分享的。这些资料和经验可以转化为有使用价值的学习资源。

在学习者参与建设学习资源方面,现在也有了一些尝试。2010年下半年,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对法学专科毕业实践环节进行了改革,将案例分析和答辩加入到毕业实践环节当中,教师将优秀的学生案例作品上传到电大在线相应课程栏目中,进一步充实了课程的案例资源。青岛广播电视大学2011年教师公开课观摩比赛,其评审过程采用了由专家和学生共同打分的机制,让学生来评价教师的讲课,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上网浏览课件的热情,同时也有利于筛选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优秀学习资源。另外,上海电大孙慧老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尝试了网络资源师生共建模式,该模式“包括学生自编、自导、自演人力资源管理系列情景模拟剧,由管理经验丰富的电大学员作专题讲座等”[3]。

3.资源的便捷度

开放教育的学生通常是在工作之余上网学习,在建设学习资源时,应当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便利。因此,既要在学习资源设计过程中考虑选择便利的网络传播载体,又要在学习资源建设中配套相应的支持服务。

目前,学习者利用网上学习资源学习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脑上网进行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上网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媒介,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这样,学习者便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通过手机上网,利用网上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时间和空间上,手机上网较电脑上网更为便捷。

另外,目前开放教育各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资源往往由文本、音像、网络学习资源组成,资源数量多,形式多样,但多呈分散状态,缺乏整体感。资源的分布只有教师详细了解,学生在未充分导学的情况下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丰富的资源在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自学带来了困扰,如果缺乏针对性强的导学支撑,将增加学生的学习障碍,限制学习资源功效的发挥。可见,学习资源的使用需要导航和指引。

从2008年开始,青岛广播电视大学每学期各专业制定导学计划书,在计划书中向学习者提供中央电大、青岛电大两级平台上各门课程资源情况表。在资源情况表中,列出各门课程资源栏目名称、课件名称、资源数量以及每一项学习资源对应的关注度和推荐指数。使学习者能够对两级平台上的资源情况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学习者了解学习资源、使用学习资源的效率。

4.资源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远程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根据媒体在教学中的不同作用,交互性可分为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和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教学系统的交互性是指媒体能够支持人与人之间相互通信与作用的能力和特性[4]。目前,教学系统的交互性基本上能够实现,比如学习者与教师之间、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可以通过qq、msn、e-mail或者bbs来实现。所谓学习资源的交互性是指学习资源能够引起与学生相互作用的某一个或某一些品质。目前,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交互性相对比较匮乏,在学习者使用资源的过程中,能够使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呈现的学习信息做出积极、公开的反应,同时资源也可以依据学习者的反应做出相应变化的设计还并不多见。

增强学习资源的交互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的设计和技术支撑。在实践中,可以进行情境设计,设计出仿真的学习环境。在这种情境下,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与学习资源进行互动,依据彼此的反应作出回应。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以法学专业为例,案例教学是法学专业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技术支持,设计出网络模拟案例教学的场景,使学生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得与参加案例教学面授课堂相同的效果。

总之,资源建设是发展远程教育的核心问题,把握好资源建设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秉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习资源较教学资源更能够适应和满足远程教育的需要。远程教育工作者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资源的粒度、学习者的参与度、资源的便捷度以及资源的交互性等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资源在自主学习中的优势。

参考文献:

[1][2]毛美娟,汪维富.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外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比较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教学资源建设篇2

一、引言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搞好部队的教育与训练”是军队教育训练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随着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建成与完善,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事训练信息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可以实现多媒体信息的存储管理、快速查询、实时存取和随机编辑;同时依托军队院校网络教学应用系统,开展网上教学、网上自学、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教学活动,实现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管理,加快军事训练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步伐。

装甲兵工程学院是“全军军事训练多媒体信息资源系统”(以下称“系统”)第一批试点建设院校之一。系统于2000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先后进行了四次开发升级工作。本文根据几年来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实践探索,讨论一个“方便实用、安全稳定、着眼发展、充分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系统的结构形式,提出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措施和思路。

二、网络教学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

1、建设的基本原则

1)可靠性

教学资源的可靠性对远程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加上教学资源的庞大数量,系统必须采用性能优越的,大型商业数据库系统。这样有利于缩短大批量数据的吞吐时间,使整个系统管理规范化;而且随着数据库的增大和操作扩展到一天24小时、一周7天,能够执行备份操作而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转。此外,在灾难性故障发生后能够还原数据库,能在最短时间内还原它,使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得到保障。

2)灵活性

素材的管理在数据管理方面应具备较大的伸缩性和扩展性,它可以集中管理远程教育工程中的所有素材,也可以将素材按类型或学科划分开来,单独进行管理。比如,军队院校可以按照系(部)——教研室——课程的模式进行设置,一方面,资源条理清楚,专业学科明确,便于使用和查找;另一方面,各单位资源信息的种类数量一目了然,为机关和系、室领导进行网络资源管理、检查和评价提供了方便的条件。系统还应提供接口,可以把多种渠道收集的教学资源纳入系统的管理之中。

3)开放性

网络教学所涉及的专业范围大,学习者的数量多,教学内容的形态需求复杂,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完全的开放性,能够容纳各种形态的网上教学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支持某些专用工具开发的教学内容,不能只是支持某些文件格式。系统要支持开放的文件存储格式,能管理所有能够在网上运行(包括需要插件的文件)的课程内容与文件格式,不对教学资源作限定要求。

系统软件体系结构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的网络模式,系统服务器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多服务器计算模式,采用分模块层次结构,多模块分立,允许系统分布式并行处理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各功能模块是普通的网络程序,建立在开放的网络标准之上,遵循HttpFtpXmL等普通网络协议和数据格式进行消息处理和数据交换。

4)安全性

由于网络教学应用系统是运行在军训网上,是远程的,开放的,所以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保护远程访问会话中传输的信息和局域网络中传输的信息;限制不同权限用户对各种层次的信息的访问等。安全性包括保密、完整性保护、身份验证、授权和预防重播。

2、系统结构的技术实现

我们在开发建设系统过程中发现,开发难点在服务程序,如网络通信、进程协调、资源冲突等许多技术问题非常棘手。这里主要介绍系统设计的一些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主要有网络数据库的呈现模式,资源的共享与安全性,教材库中课件播放的多平台支持,文件的传输方法,读写冲突的解决,数据的存储技术,服务器RaiD冗余磁盘阵列技术,视频点播技术,以及实时广播用的流媒体技术。

1)网络数据库的呈现模式

至今为止,广泛使用的数据库呈现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网页呈现模式:如aSp。aSp技术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新一代开发动态网页的技术它可以构造功能更加强大的weB应用程序而且提供了一个开发环境开发工作变得简单。最常见的是网站的注册登陆功能;另一种是窗口模式,即用winDowS的界面呈现数据,如iCQ(你的好友名单存储在远方服务器的数据库中),超星阅读器等。我们学院的系统实现采用了aSp的网页呈现模式。两者的特点如下:两者的数据库分布结构都是CLint/SeRVeR型即数据存放在远方的数据服务器中。主要区别在于基于浏览器方式的数据库呈现由于网络安全性的限制,无法对本地的文件进行(CooKie除外),而基于winDowS窗口方式可以对本地机的资源进行必要的操作。但前者的远程通讯连接由浏览器自动完成而后者必须由程序员调用winSoCKapi进行连接。由此可见基于浏览器的方式无需安装客户端的软件,但对客户端资源的操作方面有很大限制。基于winDowS窗口方式对客户端资源的操作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但由于其连接程序必须由程序员自行完成。

2)课件播放的多平台支持

用不同多媒体开发平台开发的课件需要不同的播放环境,重新开发一个统一的播放环境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分析各种常用的多媒体开发工具,将播放环境剥离出来,打包成一个统一的播放环境,用户在向服务器提交课件时,自动将课件的有关信息,包括开发者、课件开发平台(播放环境),教研室、科目、章节等信息记入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这些信息不由用户通过oDBC写入,而是由运行在服务器端的服务程序来完成。这就完全解决了数据库更新与课件更新的同步问题。用户在使用课件时,首先查找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确定文件所有位置和播放环境,再自动调用相应的播放器进行播放。这一过程对用户透明,使用户觉得使用了统一的播放器,更加方便。这种方法还便于增加对新出现的播放环境的支持,以及对用编程语言编制的课件的支持。

3)文件的传输方法

在播放时,如果使用服务器上的播放环境,则通常必须将服务器上存放播放环境的只读共享映射为本地资源。为安全起见,在上载和下载课件时不能这样,那么使用什么协议呢?我们一开始使用Ftp进行文件传输,整个过程对用户透明,用户只通过用户界面对课件进行操作,非常简单。但是,一个课件可能大到数百mB,用Ftp上传一个课件实在太慢,因此,我们将服务器上课件所在目录给一个隐藏的可写共享名,用CopYFiLe函数直接向服务器拷贝,速度明显提高。这样做的结果是留下了安全隐患,服务器上课件所在目录是不应该为所有人共享的,否则,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都可能破坏服务器上的重要数据。为了提高安全性,也为了实现简单,我们使用了一个改进方法。用户端每次在上传课件之前,先向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服务程序发出请求,服务程序得到请求后,判断是否可以上传,如果可以,则随机产生一个共享名(如aBC$)并返回给用户(终端程序)。当课件所有文件上传完毕,用户端向服务程序发送一个结束信号,服务器取消先前建立的共享。这种方法同样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而实现起来比预想的难得多。其实,既然使用客户/服务器结构,完全可以将文件操作交给服务器端。方法是在服务器与客户程序之间建立一个管道,客户端在得到确认后,连续向管道写入数据,服务端负责将数据转移到相应的目录,此法比用CopYFiLe略慢,比Ftp快得多。

教学资源建设篇3

>>基于校园网的高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中职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践探索基于中职语文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基于网络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基于教学资源库的网络课程建设方法基于HeVC的视频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建设基于网络教学的视音频资源库基于高职高考的高三《语文》学科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全媒体资源库系统的报业内容资源整合浅析中职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中职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现状与思考中职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关于河南省高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思考基于云平台的中职共享型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多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实践教学资源库企业资源的建设方法研究基于播客技术的中职校视频资源库建设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学校社团资源库建设的研究高职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基于wiki技术的班级资源库建设的理论探索常见问题解答当前所在位置:l,2014.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eB/oL].,2014.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

[4]中国教育技术网.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eB/oL].,2011.

教学资源建设篇4

关键词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机制;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4)32-0005-04

作为部级财政专项,2010年到2013年,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以下简称资源库)已经投入2.4亿元,立项了42个资源库。资源库面向专业布点多、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1],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建设代表国家水平、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标志性教学资源库,提升职教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

一、资源库项目团队统计分析

(一)项目建设学校地域分布

表1显示,资源库主持学校(含联合主持)分布在江苏、河北、浙江、新疆、北京等20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江苏最多,达到8所,浙江和河北各有5所,而中西部许多省份只有1所甚至没有。资源库鼓励跨区域组建项目团队,团队内的职业院校要求专业实力强、专业特色明显,团队合作优势互补,因此每个资源库都是由多所学校联合申报。江苏省的联合申办院校最多,达到125所,广东省96所,浙江76所。这显示资源库联合申办院校大部分位于沿海地区和相对发达地区。

(二)企业、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出版社的参与情况

统计显示,企业参与资源库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企业参与数量为13个,其中应用电子技术和印刷、数字印刷技术两个专业所参与的企业数量分别达到28和27个。相关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资源库建设的积极性较高。平均每个资源库的联合申办院校为17个,其中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机电一体化和软件技术3个专业联合申办院校的数量分别达到45、33和3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提出:选择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或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之一,可多平台共享。因此,大多数资源库都将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资源中心作为共享平台;42个资源库都有1个或多个行业协会或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参与,详见表2。

二、专业服务面向统计分析

(一)中职专业资源库

目前,已经批准的42个专业资源库所涉及的机械制造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3个资源库为中职资源库,其中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资源库为面向技工教育的中职资源库,具体见表3所示。

(二)高职专业资源库

39个高职资源库有37个高职教育专业资源库属于《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所列专业。数字校园学习平台、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2个资源库属于教育部委托建设。

表4显示,37个资源库分布在以下17个大类:交通运输大类(4)、农林牧渔大类(3)、生化与药品大类(3)、资源开发与测绘大类(1)、土建大类(2)、水利大类(1)、制造大类(5)、电子信息大类(3)、环保气象与安全大类(1)、轻纺食品大类(2)、财经大类(5)、医药卫生大类(2)、旅游大类(1)、公共事业大类(1)、文化教育大类(1)、艺术设计传媒大类(1)、公安大类(1)。

三、资源统计分析

42个资源库中有不同的模块和平台,比如,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中模块有设计能力模块、网络课程模块,平台有“369”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模块有学校教学资源、企业学习资源、职业培训和职教立交桥资源模块,平台有资源平台、服务平台;物流管理专业模块有专业方向模块,平台有专业通用平台、自主学习平台、物流教学与就业信息平台、技术平台。部分资源库的模块、平台较为丰富,部分资源库可以再增加一些模块和平台。

资源库中一般包含素材库、培训库、课程资源库、岗位资源库、课件及配套试题库[2]。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总体来说资源库所含资源比较丰富。

四、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库布局不平衡,建设和使用机制需要探索和完善

资源库项目团队建设学校主要分布在发达地区,在全国的布局不均匀,这与地方的教育发展水平、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等密切相关,但国家层面应综合考虑地区之间的均衡发展。在专业大类布局中,材料与能源大类和法律大类还没有覆盖到。就目前建设情况来看,已经立项的资源库有可能存在重复建设等问题。相对于专业教学资源库资源平台建设,关于如何建设区域性专业教学资源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和使用机制的探索尚未充分开展。国家层面、省级建设规划如何实现统筹规划和合理分工的机制尚不明确。区域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共享、有效运行、持续更新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二)资源职教特色不鲜明,实践教学资源薄弱

目前大部分的资源库主要以文本、课件、视频、素材等传统资源为主,而有利于技能训练的虚拟实验室、虚拟车间、虚拟工厂、仿真设计和实景展现实操演示的资源比较匮乏。许多资源缺乏支持项目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用性不强。许多资源库涉及的部分岗位缺少相关工种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缺少来自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项目及案例,缺少介绍行业动态、技术动态和最新工艺的信息和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

(三)资源库的结构化缺失

教学资源的无序性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资源的服务对象不甚明确;资源缺少系统整理与归类;重单门课程建设忽视专业整体建设;注重数量,没有围绕一个主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有内在逻辑关联的教学素材。资源库的资源存在质量问题,部分资源教学性不够强。从已有的资源库来看,过多的强调用户界面的功能,缺乏对用户需求调研与用户认知心理研究,平台普遍缺失易用性与宜用性。资源库平台应建成一个服务于多类对象的“学习中心”,但许多专业教学资源库被建设成了一个课程库[3]。

五、发展趋势和政策引导建议

(一)国家层面应做好顶层设计,推动三级资源系统构建

顶层设计要以产业需求为逻辑起点,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为目的。要以国际视野进行顶层设计,与国际专业性资源库进行对接,引进国际职业标准、技术标准、评测标准等。各地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发展特点,与部级资源库错位规划建设省级资源库,指导、支持省内职业院校开展资源库建设,推动部级和省级资源库在省内的共享。各职业院校应根据自身条件,积极培育、申请部级、省级资源库建设,补充建设校级资源库,并充分使用各级资源库。形成分层建设、系统推进的工作机制,最终构建起国家、省、学校三级资源系统。

(二)协调各方力量,推进资源建设应用

要推动、协调、支持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相关组织,以共建共享、边建边用的方式,加强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更新、推广、应用。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等项目协同、集成、融合、互补。要促进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加强国家资源库与专业性、行业性资源库之间的联通,加强国家资源库与校本资源库、管理数据库之间的衔接与沟通。要提高资源库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区域性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范例。

(三)聚焦共性问题,探索机制模式创新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障机制、资源持续更新应用的动态监测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等,形成有效调动资源建设主体、推广主体和应用主体积极性的资源运营模式。在资源库开发与使用现状分析和用户需求调查基础上,研究资源库运行、开发和共享机制、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制方法、标准、规范等难点问题,探索建立资源可用性测试指标体系,建立试验性社会经济效益第三方评估机制。

(四)作好资源评价

要建立使用者网上评价和专家审查相结合的资源评价机制。鉴于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省精品课程建设、资源中心建设等项目已形成大量教学资源作品的现状,应将制定职业教育资源库课程建设标准及资源素材作品标准作为重点。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入选课程及其教学资源应摈弃求大求全和资源越多越好的标准。引入课程及其资源淡进淡出机制,严把教学资源入库关,逐步提高课程及其教学资源的质量。资源库应建立持续更新机制,有效调动项目团队持续开发建设资源的积极性,探索以用促建、共建共享、开放建设、动态更新的有效模式,并不断吸引更多企业用户和社会学习者使用。委托第三方对资源更新、应用推广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定期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指南[R].2014-03-13.

教学资源建设篇5

电大始终坚持把构建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电大人才培养模式的网上学习环境和教学资源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教学媒体从初期以文字、音像教材为主,伴随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逐步转变为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开放教育改革以来,中央电大和地方各级电大依托电大在线网上教学平台传输和共享,已配套构建了一批适应现代化远程教育教学需要、满足学习者个别化学习需求的多种媒体网上教学资源。它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学习计划,实现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使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2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

许多学科内容和知识点与实际工作严重脱节,比如经济类、法学类课程,教材仍然介绍旧的法规知识,不少旧有观点已经过时,可是在教材上还在延用,加之网上教学资源内容更新不及时,造成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影响教学效果。

2.2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灵活度不够

目前电大在线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网上教学资源种类比较丰富,包括文本、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文件、辅导文章和辅助课件。但是,从形式和内容上,与满足学习者不同需求层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文字材料偏多,视频课件仍然类似黑板搬家,吸引力不够,效果不好。

2.3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标准低,重复现象时有发生

各级各类电大系统各自为政,没有统一规划,重复建设的课程和资源比较多,共享程度差,造成了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严重的浪费。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制作水准优劣不一,多数是书本搬家式的传统教材的扫描或文字录入,既不方便师生使用,也不便于后期更新维护和管理。

2.4网上教学资源注重形式和数量,少求效果和质量

许多教学课件设计人员并不是第一线的教学人员,在开发多媒体资源时,没有总体规划和针对性设计,缺乏必要的沟通,难以形成优化组合团队。开发中仍然按照传统课堂授课的习惯和思维来进行课件的开发设计,不是缺乏兴趣就是缺少精力,不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精工细做、定期更新,很难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个别化学习理念,脱离学生实际需求。

2.5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还有许多空白点

各级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发展不平衡,中央电大统设必修课程配套资源较为丰富,省级电大选修课相对较少,另外新专业、新课程、新教材资源建设明显滞后,更新不及时,配套不齐全,内容较贫乏。另外从整体上讲,许多教学资源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和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的设计,缺乏研究性环节和协作学习的设计。

2.6网上教学资源利用率不够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接受远程教育新理念有偏差,或受到上网条件的限制,在获取教学信息方面,更依赖传统面对面的授课辅导,对网上教学资源的认可程度始终不高,加上部分学员网上学习不够积极,造成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2.7网上教学资源投入使用后,缺乏质量跟踪和信息反馈

教学资源建设人员对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缺乏足够重视,在电大教学资源建设体系中没有建立和完善专业化的跟踪运作方式和丰富有效的反馈渠道,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因此网上教学资源无法很好地服务教学,形式和数量多,但实效和质量差。

3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加强和完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整体思路应该是:积极探索网上教学资源构建的特点、规律及其运行机制,重视统筹规划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和特点,通过优化、整合、共享网上教学资源,加快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提高网上教学资源整体水平和质量,构建成符合成人学习特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方便灵活的多媒体网上教学资源体系。具体对策主要有:

3.1构建三级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网络,促进共建共享

以电大在线为主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平台是各级电大实现资源共享的主要途径,各级电大要树立全国电大是一家的“一盘棋”思想,把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作为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目的。要建立电大三级开发和制作网络体系,即以中央电大为主、省级电大为辅,地方市县电大协同,这不仅能在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上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质量保证,又可避免简单重复建设,造成人力财力等资源浪费。

3.2合理规划,总体安排,统筹整合

电大网上教学资源涉及的内容繁多、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各专业学科性质不同、必修课与选修课要求不同,这就要求进行合理规划,根据类型分门别类,总体安排、统筹构建和整合共享,坚持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分步骤地进行,克服盲目建设,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3.3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良好环境,一方面,教学资源既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的要求,又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要求,适应成人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适应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使学生能够借助教师网上导学功能和面授辅导,完成多种交互活动,主动学习、思考和探索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必须主动参与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开展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反馈,实施协作式学习和交互式学习。

3.4充分发挥各类媒体教学资源的功能和优势

传统形式的文字材料是我们长期积累的宝贵财富,其中不乏优秀的资源和素材,并且便于随学随用,简单方便,符合长年积累的学习习惯,易于接受,因此也不能完全否定,要把它们与远程教学资源的特点结合起来,有机转化成为远程教学资源的组成部分加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资源往往图文声像并貌,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能充分调动师生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且不受时间和空间条件限制,方便灵活。因此声像资源要力求避免“黑板搬家”、“文字搬家”现象,与文字资源有本质区别。

3.5提高电大网上教学资源设计水平和制作质量

构建一门课程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发挥计算机网络教学特长,加强质量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构建适应不同层次要求、不同专业性质、不同课程特点、不同教学对象类型及特征,充分体现其多样性、便利性、动态性、交互性特色的电大网上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灵活、有效、易用的电大网上教学支持服务体系。

3.6做好培训指导和激励机制

电大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和水平的高低和参与建设的各类人员(包括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的教育理念、网络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等密切相关。为此,应当更新各类人员的教育观念、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多媒体制作水平。各级电大要分层次、分批次对学科教师开展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培训,特别要加强利用多种媒体素材、使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进行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和构建的指导,全面提高学科教师的教学资源制作水平和开发能力。

3.7电大要有开放纳新的思想和虚心进取的意识

要密切关注和及时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适时采用,要处理好资源整合、引进和新建的关系。要利用电大已有的资源优势,通过选择、整合和数字化改造,使之成为适应开放教育的教学资源。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国内外优秀的教学资源,只要适合电大需要,就积极引进,丰富电大网上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8做好网上教学资源的硬件建设

构建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和优质的服务支持体系,力求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全方位。要确保师生、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使用方便,构建适合他们特点的不同平台,把各级电大在线教学资源和交互平台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

4结束语

教学资源建设篇6

关键词:教学资源建设;数字化;中职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50.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3-0050-02

一、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基础

1.完善基础设施

良好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前提,学校按照“统筹安排,分步实施,适当超前”的原则,狠抓现代教育手段的硬件装备。学校对原有的电视广播系统、监控系统进行整合,升级、完善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所需的各项硬件条件。教师人人一台笔记本电脑,教室间间一套多媒体设备(含添置55寸液晶电视),无线网络覆盖整个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开展空间教学提供了保障。硬件建设,主要是通过争取政府投入和采取校企共建来实现。

2.建立组织机构

在加强学校软硬件网络环境建设的同时,学校按照“明确职责,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落实考评”的要求,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由校长主管,教学副校长分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工作领导组织机构,确保学校运用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在组织上、技术上、资金上得到保证和支持。领导小组对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对资源建设工作进行统筹规划与部署,整体指导与协调。学校设有信息办,负责学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的日常管理、指导、考评等工作,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和专家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设置职教新干线管理员岗位。

3.加强制度建设

学校制订并《新邵职业中专教学资源库建设管理办法》、《新邵职业中专数字化教学及教学资源库建设考核标准》等文件,明确考核标准,建立奖励与考核机制。为提高教师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和应用的积极性,对教师原创、上传的教学资源及素材采用积分的方法来兑现奖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手段的教师,学校对其课时津贴上浮20%作为奖励;在数字教学资源的收集上,要求每位教师将每日上课使用的电子课件、教学用视频、试题集、电子教案等相关电子文档上交信息办审批,再由教师上传到个人空间,此项工作已纳入学校教学日常考核范围内。

二、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教师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信息化的水平、教师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

1.全员动员,努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水平。

(1)抓好教师培训

实现教学资源建设的数字化,在加强硬件建设、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师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学校实行“蹲点包片,责任到人”的办法,校级领导到各处室片区管理,所有计算机专业教师到各专业教研组室、班级蹲点指导,形成人人参与资源库建设的良好氛围。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轮训、自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坚持以校本培训为主,校外培训为辅,突出培训的实效性,采取学分制的办法,教师通过网络学习、专家讲座、参加集体培训、抄写学习笔记和理论文章等途径,以每期修满24学分为合格。

(2)开展岗位竞赛

学校通过以赛促练,以评促建,分计算机专业教师组、非计算机专业教师组、文化课教师组、后勤事务教师组先后开展信息化水平测试、课件制作竞赛、优秀课件评比、教学资源上传下载利用率评比活动。

(3)实施课题引领

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开发与管理》、《基础资源开发管理与整合研究》、《利用职教新干线平台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的课题研究和论文评选,通过课题引领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水平,促进他们专业发展和成长,并构建基于课题研究和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机制。

2.注重特色,不断完善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从无到有,从简陋到先进,按照“自主积累、网络采集为主,购买为辅,开发为补”的思路,通过抓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和“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建设,完成了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收集、审批、、维护、整合,实现了资源模块化,并不断完善。

(1)自创特色资源

学校借助省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在精品课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资源分为若干核心课程建设,每门课程建设依据统一栏目框架开展课程资源收集、规划、整理、上传、,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2)引进优质资源

学校选择一些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教育光盘,将其中的资源导入资源库,购买了pro/e、CaXa-me、solidword、CaD/Cam、宇龙数控仿真软件、金蝶eRp等仿真实训软件作为资源,与企业或专业人员联合开发资源来补充完善学校教学资源。学校还通过参与教育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申请参研与使用优质资源。

(3)网上整合资源

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有些教学学科类的教师个人网站,对于某一门学科的资料收集比较全面,教学资源、教案和课件都有,这些网站对教学资源都进行了整理和分类,将这些网站的有关资源下载整理,然后加入资源库中。其次把学校积累的纸张载体资料、教学示教录像片、教学音带和各种扩展学习的音像资料转制成数字文件加入到资源库中,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可以调用这些教学资料供教学使用,学生也可以在个性化的学习中随时使用这些音像资源。

三、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包含专业资源、课程资源、企业资源和素材四个部分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专业资源包括专业介绍、专业带头人说专业、行业标准、专业调研报告、近三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负责人说课、课程标准、教材、课件、教案、教学录像、演示录像、实训项目、习题集、教学案例、图片及其他。企业资源包括企业介绍、实训实景视频、新技术介绍、企业的模块化教学视频、企业文化等。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和动画类素材等。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3)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网络教学平台,包括网络课堂教学、仿真实训、选修课堂、学生作业、学生评价、成绩管理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入数字化教学,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创新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管理平台建设

学校利用千分制系统及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对全校所有师生的教学数据实行统一管理,包括有教师任课、学生信息、学分成绩等一系列信息的网络化查询服务,真正做到教学管理信息数字化。

3.数字化校园办公系统建设

建立完善的办公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校园内办公数字化,提高办公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使学校的校务、教学、德育等方面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数字化办公管理系统,通过校园网服务学校各部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是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随着各中职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加快,依托“职教新干线”网络平台、整合、共享和规范化的数据管理,构建一个可以提供中职学校师生“能用”、“好用”、“够用”的教学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一定能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郭晓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使用情况的个案调查及相关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8).

[2]吕少华,刘庆治等.浅谈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及规范[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3).

教学资源建设篇7

(海军工程大学,湖北武汉430033)

摘要: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针对流体力学课程特点和建设目标,阐述了加强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结合一线教学实践经验,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提出了资源库建设的内容、重点、方法与途径。实践表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对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可为进一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奠定基础。

关键词: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26-03

收稿日期:2015-03-05

作者简介:张志宏(1964—),男,江西赣州人,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力学系教授,主要从事船舶水动力学、超空泡多相流和流固耦合力学研究。

基金项目: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训教字2011—43号);海军工程大学教学改革课题“流体力学立体化教材建设”(训研字2014—3号)

流体力学的应用范围广,它与航海、航空、航天、能源、动力、机械、化工、船舶、兵器、水利、环境、建筑等专业密切相关,目前在许多高等院校中都开设有这门课程。但是,流体力学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不同,它作为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目前各高校还没有相对集中统一的教材,也没有普遍配套的教学资源,不同专业对流体力学的内容需求有很大的不同,因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差异性较大(通常在30—90学时之间)[1]。由于流体力学运用的数学知识多,涉及的流动现象抽象复杂,在教学中师生们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作为大学教师,负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责,而课堂教学是面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在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情况下,建设和应用好基于课堂教学需要的课程资源库,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不足,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

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的定义,教育资源可以概括成三大类型[2]:(1)课程素材类教学资

源,主要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等多媒体素材。(2)课程集成类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课件、试题试卷、练习测试、问题解答、典型案例等成品素材。(3)网络课程,主要包括网络教学内容以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等平台。作为课堂教学需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重点应该是素材类教学资源和集成类教学资源,而素材类和集成类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可为进一步的网络课程建设奠定基础。这里以基于课堂教学需要的流体力学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切入点,阐述了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提出了资源库建设的内容、重点、方法与途径。

一、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一)课程教学自身的内在需要

教学资源库建设应根据课程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是流体,其有别于固体的特殊性在于易变形和易流动性。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欧拉法,其着眼点是研究流体流过的区域即“场”上的流体物理量的变化,与大家熟知的针对固体运动的物理学或固体力学的研究方法不同。由于流体力学的上述特点,因而出现了许多新概念和新现象。例如定常、非定常,流线、迹线,层流、湍流,有旋、无旋,边界层、涡街,自由涡、下洗等许多概念在课堂上颇费口舌,介绍了半天学生往往还在云里雾里,难于理解。许多流动现象通常看不见、摸不着,教学内容抽象枯燥、晦涩难懂,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于建立清晰的流动概念,因而学习存在畏难和抵触情绪,缺乏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没有清晰的流动概念就无法提炼出合理的数学模型,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和课程内容的学习。而利用流场显示、小动画、虚拟仿真等方法获得的图形图像及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只需播放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茅塞顿开,使课堂教学效果产生质的飞跃。采用多媒体的特写、慢镜、定格、细化、放大等技术再现流动现象,聚焦流动细节,使枯燥乏味的流动过程变得新颖有趣,既形象又清晰,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认知能力,一些流动画面甚至使学生终生难忘。因此,建设符合现代教育技术特点的资源库是流体力学课程教学的内在需要。

目前,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各高校课程建设关注的焦点与核心。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可见要建设高水平的国家精品课程和资源共享课,也要以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作为有力支撑。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需要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素材。教学资源在课堂上使用方便,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在课程组成员之间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可重复性和可扩展性。教学资源具有形式的多样性,以其精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动画和图像,图文声并茂,极具表现力。在教学活动中,善于使用教学资源库素材,可以使教学信息传递速度明显加快。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将精彩素材引入课堂,以丰富的背景材料支持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述边界层分离时,需要探究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是存在逆压梯度和壁面粘滞作用。采用基于实验室拍摄的流动视频进行教学,首先可以观察圆球驻点前方的来流,虽然存在逆压梯度,但边界层并未发生分离;其次观察顺来流方向放置的薄平板附近的流动,也可发现虽然存在壁面粘滞作用,但边界层也未发生分离,可见仅有逆压梯度或壁面粘滞作用边界层并不分离;但当在圆球驻点前方顺来流方向放置薄平板时,可以观察到在平板和圆球连接处的附近流动发生了边界层分离,从而说明了逆压梯度和壁面粘滞的共同作用是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进一步学生可能会问,逆压梯度和壁面粘滞作用是不是边界层分离的充分条件呢?通过流线体的绕流视频可以发现,在流线体的尾部表面,虽然也存在逆压梯度和壁面粘滞作用,但边界层并不分离,而当流线体长度不变、中间部位增厚逐渐过渡到钝体绕流时,由于钝体尾部表面逆压梯度增加,出现了边界层分离现象,所以可以说明逆压梯度和壁面粘滞作用只是边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在流体力学课程中,类似的流动现象还有很多,以前大多采用板书、图片等静态的讲授方式,讲授效果并不理想,而现在将丰富的流动视频引入课堂,相当于将实验室搬进了教室,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眼见为实的现场感,而且大大节省了讲授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由此可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堂教学的流体力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与重点

根据课程教学需要,将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库建设内容分成“原始资源库”和“成品资源库”两大部分[3-4]。原始资源库内含文本库、图片库、动画库、视频库、音频库等原始素材。成品资源库内含ppt电子教案、例题习题库、试卷库、典型案例库、网络课程等成品素材,可以直接用于教学。前期以原始资源库的素材收集和建设为主,后期以成品资源库的素材整合和二次开发为主。后期建设需要通过教师的大量劳动进行再加工、再创造,因而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点。

建成的原始素材库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1)基于课程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库建设。包括流体粘性、压缩性、流线、湍流等课程所有知识点。(2)基于课程自然现象的教学素材库建设。包括大雁成人字形飞行、龙卷风的形成与演化等自然现象。(3)基于课程相关的流体工程教学素材库建设。包括螺旋桨穴蚀、水击、球鼻首减阻等工程案例。(4)基于课程最新科研成果的教学素材库建设。包括舰船水压场、超空泡流、水下滑翔机等最新科研进展。(5)基于课程科学家相关事迹的教学素材库建设。包括欧拉、普朗特、冯卡门等科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

建成的成品素材库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课程ppt电子教案的建设。包括融合原始素材、进行二次开发、符合教师教学要求的所有课件。(2)课程概念题库的建设。包括体现课程知识点、重难点便于学生学习、复习、考核的重要概念。(3)课程例题习题库的建设。包括反映课程重要理论、方程、定理的便于教学双方使用的例题习题。(4)课程试题或试卷库的建设。包括覆盖课程主要内容、难易适度、便于对学生学习做出评价的试题试卷。

三、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一)成立教学资源库建设小组

在课程建设牵引的基础上,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依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服务课程教学为重点,以课程组全体教师为主体,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整性为基本要求,立足课程特点和需求实际,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分工协作,群策群力,共同建设。

成立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小组,建设人员包括课程组全体教师。课程负责人、资深教授主要负责顶层设计和规划,提出资源库建设的框架与方案,对建设内容进行审核和验收。骨干教师主要负责成品素材的二次开发、分类、筛选、优化与建设,对原始素材与课程内容进行深层次整合。青年教师主要负责原始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初次开发与建设。

(二)采用多种手段建设原始素材库

通过收集整理、购买引进、自主开发等多种方式,建设原始素材库。

将搜集国外著名大学的教学专题片、开放课程和国内高等院校国家精品课程的流体力学素材作为首选,全方位获取各种免费公共教学资源。例如,现在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获取世界著名流体力学专家在实验室拍摄的流动演示专题视频,包括斯坦福大学S.J.Kline教授讲授的“流场显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L.Lumley教授讲授的“流体力学中的欧拉和拉格朗日方法”,麻省理工学院a.H.Shapiro教授讲授的“涡量”、“压力场和流体的加速度”,剑桥大学S.G.taylor教授讲授的“低雷诺数流动”,哈佛大学F.abernathy教授讲授的“边界层基础”和a.e.Bryson教授讲授的“流体中的波”,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D.Coles教授讲授的“可压缩流体的槽道流动”,哥伦比亚大学R.w.Stewart教授讲授的“湍流”等。这些专题片概念清晰、流动形象、内容精湛,是非常珍贵的流体力学教学资源。国内在教育部主导推动下建设有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汇集了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流体力学精品课程视频素材,也可供浏览、下载和借鉴。

互联网是获取免费资源素材的主渠道,但需注意注明链接出处,同时只用于教育用途而非商业目的。此外,资源的建设应处理好购买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关系,若开发的难度大,但购买价格合理的话,可适当购买。依托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和教改项目等投入的经费,可以对国内外的教学软件或研发单位制作的教学电子资源或教材出版中附带的光盘教学资源等采用购买方式有选择的补充。例如,清华大学李玉柱教授编写的“流体力学电子教案”,上海交通大学丁祖荣教授编写的“流体力学多媒体电子教案”、“流体力学网络课程”,浙江大学毛根海教授编写的“工程流体力学网络课程”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最后,对课程的关键素材,如无法免费获得或购置成本昂贵,可采取自主研发方式,制作原创素材,进行定制开发。海军工程大学曾在自己设计研制的流动循环显示水槽中,拍摄过《涡街》《粘性阻力与升力》《流场显示》等专题录像片,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自主开发的好处是可以锻炼教学队伍,制作的素材更能符合需求实际,而且拥有所研发素材的自主产权,可以在高校之间进行自由交流,实现资源互换共享。

(三)按照先进教学理念建设成品素材库

按照学科性、适用性、易用性原则循序渐进地建设成品素材库。成品素材库建设必须体现课程需求,并与课程标准、所用教材、讲授内容、学时安排等紧密结合起来。原始素材可以搜集很多,但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原始素材概念定义不同,文字大小不一,公式符号有异,图像分辨率差异性很大,因而不能简单堆积、生搬硬套。在建设成品素材库的过程中,应该紧紧围绕课程的内容、知识点、重难点、特点和需求进行分类、整合、优化和二次开发,既要考虑有利于教师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又要考虑有利于学生的认知促进以及学习兴趣和动机的维持,使得所建成的成品资源库能够直接用于教学,支持教学,并能使教师快捷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以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在成品素材库的建设中,我们将“身边的流体力学现象、流动的工程实际、最新的科研成果、科学研究的思想方法”等原始素材融入ppt电子教案,在课堂教学中取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5]。引入身边的流体力学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引入流动的工程实际,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搭起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可以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入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可以激励学生热爱科学事业,并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建成的知识点库、概念题库、例题习题库、ppt电子教案等,不仅可为教师提供便利的教学资源,而且也可适时提供给学生学习和复习使用。建成的试题库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包括概念、选择、计算和应用等内容,能够自由组卷或固定搭配出卷,可为考教分离、客观评价教学效果提供有利条件。

(四)立足课堂教学完善课程资源库

资源库的建设的目的在于应用。既要发挥课程组所有成员建设资源库的积极性,更要发挥这些成员应用于课堂教学并不断完善资源库的积极性。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建设和使用资源库时,需要坚持开放、共建、共享原则,形成资源建设共同体。开放就是资源要能方便地进行修改、重组和利用;共建就是要求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参与建设,任务分解到人;共享就是要将建成的资源库素材,全部提供课程组教师免费使用。此外,建成的教学资源库在使用时,还需结合教师自身特点和不同的施训对象,进行个性化打造和优化。

建设教学资源库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只有通过发挥课程组全体教师共建的力量,才能让每一位教师都共享丰富的教学素材,从而达到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完善和定期经验交流机制,激发课程组全体教师不断参与教学资源动态更新与建设的积极性,使教学资源库处于持续使用与发展的良好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4.

[2]余胜泉.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eB/oL].国家教育技术标准化委员会.[2015-03-01].http://celtsc.edu.cn.

[3]范钦珊,李绯,倪如慧等.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4,(4).

教学资源建设篇8

【关键词】B/S结构;网络视频;视频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250.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3-01

网络视频教学资源是开展网络视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视频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视频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成为开展网络教育的关键,为各类学习内容对象提供高效的存储管理,为各种使用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存取功能,为视频教学管理者提供资源访问效果评价分析,从而提高视频教学资源对象的利用率,促进视频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而以B/S架构的视频播放系统能够担当起中小学校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任,使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成为可能。

纵观中小学教学在未建立资源库之前,课程资源开发由于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缺乏有机的整体,结构单一,落后于时代等突出特点。因此,建设内容丰富多样、便捷的中小学视频教学资源库,成了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现实任务。

一、中小学教育急需学校因地制宜组建适合自己学校的网络视频资源库

因特网是一个浩瀚的知识海洋,随着因特网迅猛的发展,网络中存储着种类繁多的教学资源,能基本满足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需求。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具有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等优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青睐,网上名师、专家的讲座广大师生更是爱不释手。

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视频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建构知识的能力首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获得。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选取与利用等环节的实践,学生的学习从以教师主讲的单向指导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一次建设性、发现性的学习,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教师传播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但是,由于学校没有自己的视频教学资源库,面对浩瀚的网络资源,教师找一个合适教学视频有时会花掉很多时间,即使有现成的视频地址但由于学校网络带宽问题,在使用时会出现观看不流畅的现象。

二、基于B/S结构的视频资源库系统的优势

基于B/S结构的在线播放的视频资源库系统是一个提供网络用户自主音频、视频文件,提供给其他网络用户播放的网络平台,通过它能够实现媒体文件的上传、处理、播放等功能,大大简化了视频的处理过程,降低技术门槛。同时,视频资源库系统平台中完善的用户管理和网络激励机制也使教师们更愿意上传自己的媒体资料。国内建设较早的大型视频系统有土豆网、我乐和优酷网等。近年来,网络视频资源库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国内已经有数十家大型视频播放系统网站。

基于视频播放技术建设中视频资源库有以下几点优势:

1、简化访问方式,使学习更容易

以往的视频教学资源库,基本采用web浏览技术,即教师先将课件或多媒体视频教学内容放到服务器上,学习者需要时就将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学习。这种模式下学生要观看一段视频就要耐心地等待资料的下载,而中小学学生学习行为和能力往往使这种资料访问方式不能奏效。因此,方便快捷的访问方式是选用基于B/S结构的在线播放的视频教学资源平台。

2、高质量、多种类的视频格式,让资源更丰富、更具价值

在实际教学应用中采用的是各种格式的教学视频,例如avi、mpg、rmvb、wmv等格式。这些视频在上传的时候,可以选择转换为flv、f4v、mp4等格式,flv、f4v、mp4等音视频流媒体已经成为目前最广泛应用的媒体格式之一,作为教学统一视频格式有着重要的价值。flv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网络视频教学的问题,flv利用网页上广泛使用的Flashplayer平台,将视频整合到Flas中,mp4视频格式不但提供了高质量的视频,还可以实现一边观看一边下载,十分方便。

3、科技以人为本,简化操作过程

基于B/S结构的在线播放的视频资源库系统得到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视频技术平台的发展,如今的网页播放器播放的视频格式种类繁多,而且提供的上传功能十分强大。只有这样,网络视频教学才会真正推广和普及。才能被广大资源建设者所采用,才能被大多数用户所青睐,他们不会因为视频的拷贝而浪费时间,也不会因为视频文件过大而苦恼。

4、会员机制,壮大建设群体

学校传统的资源库平台往往一次性购买一些资源,然后由网管一个个上传到平台上,这种模式阻断了资源的生产力。在平时教学中,网络教学资源的充实必须依赖着学校的广大师生,基于B/S结构的在线播放的视频教学平台把全部会员集中起来,他们可以上传自己的视频资源,可以通过简单点击分享别人的资源,也可以简单地实现分享个人媒体资源的目的。

5、降低建设成本,实施更具可能

目前很多中小学尚未建成网络视频资源库平台,主要原因在于高昂的建设费用和使用费用以及网络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很多大学都拥有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库的建设和使用投入让许多中小学校长望而却步;另外,专业化的视频处理还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的投入。为此,传统的视频资源库尽管被很多人看好,却极少被实施。而基于B/S结构的在线播放的视频教学的应用平台只要基本的网络环境、仅仅需要利用学校现有设备,以及后期低廉的资源建设和维护成本。

三、基于视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举例

视频技术历经多个年头,如今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普及,视频系统价格已不再高高在上,中小学校利用相关软件平台建设视频资源库不再是奢望。学校视频教学资源库系统的建设还要选择一套适用的视频播放软件系统,有能力的学校也可以考虑自行开发。

至于栏目的设置,中小学视频资源库一般分为教学资源和德育资源两大类。教学资源又主要有各学科课堂展示、网络教学、精品课程、教学素材等,而德育资源主要可分为活动集锦、教育小品、才艺展示、每周新闻、教育素材、讲座资料等。

四、思考与启发

当然,网络视频教学应逐步推进和完善,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对学生成长所起的作用,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本身。因此,我们不应否定传统课堂教学的优越性,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人文和情感氛围,注重教学的优化设计,寻求课堂教学和网络视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优质高效地培养能够适应时代需求的21世纪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建设篇9

关键词:工程数学;教学资源;实践教学;例证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2-0234-02

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下,制定了新版工程数学课程标准,更加突出了学员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没有减少的情况下,课时由原来的118课时变为100学时,并且增加了10个课时的实践教学,这无疑给工程数学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多年来,工程数学的教学就只有课堂教学这一个模式,仅在课堂教学这一个模式下根本不能实质性地解决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矛盾。工程数学教学资源的匮乏也使得工程数学的教学更加举步维艰。为了更好地缓解这一矛盾,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我们希望通过工程数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教员获得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得学员除了在课堂上获得的有限知识之外能够自主有效地利用相应学习资源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工程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工程数学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工程数学作为本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选用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分别是同济大学数学系编的《线性代数》、《概率论》,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室编的《复变函数》,东南大学数学系编的《积分变换》,本校数学室编的《数理统计》,作为一门课程,五本教材的使用首先使得学员心理负担非常重,其次已经不符合本校的工程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因此迫切地需要对工程数学的教材进行建设,从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高度,编写符合本校学员实际情况的一本教材。在教材建设的过程中着力体现以下几个特色:

1.突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教育特色,满足较少课时的需求。本教材的建设目的就是使学员掌握工程方面必需的相关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了解工程数学问题中处理的基本思路,掌握相关数学软件的基本操作,培养学员的工程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理论体系的完整,对部分内容进行调整优化,以矩阵为主线,将线性方程组、行列式、向量、二次型串在一起,使各部分知识联系更紧密,符合学员的认知规律。

3.添加知识的起源背景,使学员进一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家艰辛探索的历程,培养学员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二、工程数学实践教学资源建设

多年来,工程数学课程标准没有给出实践教学的课时,因此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真正把实践教学提到议事日程,相应地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内容、方法、评价、激励等一系列基础性研究。而新的课程标准特别给出了实践课教学课时10个课时,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时开展实践教学就成了每一名教员当前紧迫的任务,尤其以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为重中之重,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开展的前提、基础,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保障。工程数学系列课程具有比高等数学更强的工程应用特性,因此在内容上它和实际生活、工程应用都可以找到较好的结合点。基于工程数学理论教学的重点内容,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建立自成体系的实践教学内容,即建立基础实验教学与研讨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内容。

1.在基本实验教学内容中,按照实验的层次不同,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在验证性实验中,主要是对工程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印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观察和操作的能力。在综合性实验中,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实验方法的综合的一种操作,目的是为了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在设计性实验中,主要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根据实验目的,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目的为了培养学员的创新能力。根据实验的不同目的,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研究,一共选取了10个知识点作为实验内容。

2.在研讨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中,遵循公共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一部分建设适合各个专业的公共研讨实践教学内容,另一部分针对具体专业建设相应的研讨实践教学内容。在公共研讨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问题,容易激发学员兴趣的问题,可以通过查阅资源进一步加深学员理解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知识点建设成适应于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例如行列式的计算,矩阵的应用等等。在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研究中,根据各个专业的特色,有针对性地建设符合相应专业的研讨内容,让学员充分认识在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积分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假设检验在装备维修上的应用等等。

三、工程数学例证教学资源建设

工程数学例证教学资源的建设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校工程数学教学过程中轻应用重理论的现象,着力解决工程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结合不紧密,与任务需求不匹配不深入的问题,解决学员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工程数学课程教学相互脱节的矛盾。在工程数学例证教学资源的建设中,以重视应用、强化能力为指导思想,以工程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为依据,深入分层解析工程数学五门课程的知识点,通过对工程数学基本知识点的梳理,建设工程数学例证案例集,形成服务于教学的教辅资料。具体做法通过对工程数学教材的深入研究,与专业教研室教员的对接交流,专业教材的研究以及大量资料、期刊的阅读整理,共形成知识点在其他数学分支上的应用案例,知识点在工程上的应用案例,知识点在其他后续专业方面的应用案例三部分的内容。内容的选编遵循了本科工程数学教育针对工科专业对数学知识的“会用、实用、管用、备用”的四用原则,适合学员的学习特点,使得学员在原本理论性强的数学课程学习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到工程数学的工程应用性,数学广泛应用的魅力,也为学员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相应的数学理论基础。

四、工程数学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以教材、实践教学资源、例证教学资源建设为核心的同时,进行其他教学资源的建设。

1.知识点背景起源资料的建设。在数学课堂上的授课,教员有时也会关注一下数学史方面的内容,然而主要关注知识点涉及到的数学家的简要生平和知识点发现的简略过程,目的在于通过数学家的奋斗史树立学员的价值观、真理观。而知识点背景起源的建设,尽量还原知识点的本来面目,从知识点起源的历史过程触动学员,是高于授课内容的数学思想的交流。在这部分知识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两个原则:其一是知识发现过程的真实性,其二是编写的趣味性。在保持历史真实性的同时,语言方面要更加的通俗、生动,便于学员的理解,同时引发学员的阅读兴趣。知识点的历史发展体现了中外数学家的数学认知过程,将这些知识点的背景起源汇编成册,并将这些知识引入数学教学,更能培养学员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基于“微课”设计思想的教案多媒体课件的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微时代的到来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微课”一词也就应运而生。微课的优点在于短小精悍、交互性、可拓展性强,因此在梳理工程数学知识点的同时,我们针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了20~30分钟的微课教学设计。无论教材如何改变,教学的基本知识点是不会变化了,只不过是知识的传授顺序有所不同,比如以前的教材是从行列式的基本概念讲起,而正在新编的教材从矩阵的基本概念开始讲起。如果有了关于知识点的教案,只需要将相关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相应的教案和多媒体课件了。因此基于“微课”设计思想的教案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为不同教材的教案与课件的建设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资源。

对于工程数学来说,在这些基础性的教学资源建设之后,进一步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分为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方面是网络课程的建设,另一方面是素材资源的建设。在网络课程的建设中,针对相应的知识点,录制微课形式的视频资源上传校园网平台,提供学员学习。素材资源的建设中,将现有的教学资源整合上传校园网平台,并进一步地建设试题库资源等,便于学员上网学习。此外还应该建立相应的互动平台,便于教员和学员交流,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地解决学员的疑难问题。

总之,工程数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改进完善,使之真正成为为教员的教学、为学员的自主学习建设的坚实的堡垒。

参考文献:

[1]杨萍,敬斌.工程数学(上册)[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2]高世杰.教材建设及编写的实践与体会[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3-54.

教学资源建设篇10

为进一步发挥各市、县、省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省直有关单位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作用,发挥部门行业优势,共同做好*年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为全国远程办中心资源库和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前端播出平台提供又多又好的教学节目,现将*年教学资源建设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开发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

要坚持发挥各市、县和省远程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积极借助社会力量组织教育资源,进一步健全教学资源开发机制,提高教学资源开发能力,满足基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收看需要。要做好选题规划,提高选题质量。突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重大主题。从选题方向、选题内容、选题名称等方面进行充分论证,确保选题的针对性、科学性、时效性和规范性。

二、教学资源建设的原则和重点:

教学资源的开发制作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具有安徽地方特色和区域特征,符合安徽实际和基层需要的“乡土教材”、“特色教材”;

2、坚持需求导向。要贴近“三农”。贴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和学习的实际需要,真正做到对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有帮助,对推动工作有益处,对服务农民有好处;

3、坚持政治安全。教学节目制作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对节目的政治安全负全责,要确保政治上不出任何问题;

4、坚持统筹协调。要统筹规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多部门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5、坚持质量为主。教学资源要具有针对性、适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时效性。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制作工作方案,加强科学论证,强化制作管理,严把选题关、制片关和审片关,确保选题和制作质量。

*年教学资源建设选题共分六大模块,前五大模块选题为全国远程办确定的选题,第六模块选题主要是“乡土教材”、“特色教材”,由省直各单位结合各自业务工作需要研究确定(详见附件)。省直各单位的课件选题,应主要侧重本系统、本行业面向公众的业务知识的宣传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六大模块未涵盖的内容也可以申报选题。

三、报送程序和要求:

1、选题申报。各地各部门根据省远程办确定的教学资源建设重点以及本系统、本单位工作业务和行业优势组织选题,填写《安徽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选题表》,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省远程办备案。确定申报选题要尽可能新颖,避免选题陈旧或重复拍摄。

2、论证审查。省远程办组织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对各地各单位申报的选题进行汇总协调,原则上尊重和采用各单位研究确定申报的选题。

3、报送要求。课件介质采用DVCpRo50、DVCpRo25、DVCam磁带报送,每个课件填报《安徽省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课件审定表》纸质和电子稿各一份,填报信息要求规范、准确、全面。

4、入库审查。课件经省远程办审核无误后报送全国远程办和安排在我省“电视上网”工程前端播出平台播出,未达到合格要求的课件,退回报送单位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按有关要求上报。

四、课件技术指标和要求:

教学节目制作的技术标准,严格按照全国远程办制定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建设规范(试行)》执行。

1、画面。画面质量达到录制介质电视图像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图像稳定、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信号失落、马赛克、失色、闪烁、跳动、拉毛等现象,无夹帧、断磁、彩条等杂乱信号。

2、声音。声音质量达到录制介质电视声音相关技术参数要求。声音混录在同一声道。声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声音和画面同步。

3、标题与字幕。每个教学节目都要有一个贴切的标题,标题要主题突出、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当一个教学节目有多集时,每集都要有一个副标题。讲解和采访同期声必须配字幕。鼓励采用全程字幕。字幕清晰美观,准确无误,无错别字、漏字现象。

五、有关要求:

1、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要认真抓好选题工作,把好选题质量关。要按照教学资源的总体要求,结合本部门和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出年度教学资源建设计划和教学课件制作任务,认真做好选题规划和申报工作。

2、要明确知识产权。各地各部门上报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教学课件一般需自己制作或委托制作并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省远程办拥有使用权。上报各类课件中不得出现内容以外的其它任何声音和画面。

3、经费补贴。教学资源建设费用原则上由承担制作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自行解决。经全国远程办评审批准进入全国中心资源库的教学资源,全国远程办给予一定的补贴。省远程办验收合格课件按上报课件的数量和等次视情予以适当补贴。

4、申报及任务落实时间:

*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的选题统一上报到市远程办,由市统一汇总后上报省远程办;其它部门的选题直接报省远程办;

*年4月,省远程办对各地各单位申报的选题进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