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细胞生物的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7:26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1

关键词:细胞的生活;基本单位;导学案

《细胞的生活》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中的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中的最后一节内容。也就是在学习了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之后,知道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后的一节。在统观初中生物学教材,并结合自己对《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相关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我认为这一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完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初中生物学的核心概念,《细胞的生活》中前所未有地出现了许多新概念:有机物、无机物、细胞膜的作用、能量转换器、受精卵、遗传信息等,这几乎是整个初中生物学内容的概述。鉴于此,我觉得对于学生来说,现在学习《细胞的生活》内容,只能做到浅尝辄止,不求甚解。就像一个电视剧的序幕,精彩的、主要的情节会在今后的节次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比如,叶绿体和线粒体如何转换能量,受精卵怎样将遗传信息代代相传等。而本节的教学活动只是让学生认识、知道这些概念而已。

《细胞的生活》由两个主要内容组成:(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2)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教学中我将它们划分为三个部分:(1)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2)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3)细胞核是控制中心。学生接受困难主要有三点:(1)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分类。(2)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作用。(3)遗传物质。基于对教材和课程标准的理解,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对本节教学内容设计了导学案,并辅之以课件。

在导学案的设计中,我从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来复习引入。让学生观察图片,完成动物、植物细胞异同点的两道选择题,来达到强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二级概念。教学中的第一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第50页的内容,知道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类,并尝试区分哪些是有机物,哪些是无机物。这是学生在课本中可以找到答案的。至于什么是有机物,什么是无机物,只需举种子燃烧的实例略加说明,不能深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物质进出细胞是由细胞膜控制的,从而建立“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这一概念。

第二部分“细胞的生活需要能量”由感受汽车和人的运动都需要能量入手,引出细胞内的两个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知道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位置及大致形状。知道叶绿体是储存能量,而线粒体是释放能量。至于如何储存,如何释放,提示学生将在今后的生物学学习中加以认识理解,但要告诉学生无论是叶绿体储存的能量或者线粒体释放的能量最终都是来源于太阳的光能。

第三部分“细胞核是控制的中心”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本节课的难点。这个概念的引入要从分析“小羊多莉的身世”入手。通过分析资料使学生明确看出“多莉长得像提供细胞核的母羊B”,从而形成“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的结论。同时通过阅读课本知道:细胞核中控制生物生长发育和遗传的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展示图片,了解Dna的结构模型。至于Dna的结构是怎样的?它如何控制遗传信息?那是本节课所不能解决,只能为今后的教学活动埋下伏笔,作为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生物学兴趣的手段和方式。

根据每个内容的目的和要求,导学案中设计了适当的练习题,来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大部分练习题是可以在课本上找到答案的,少数的几个综合题,结合前面的知识,大部分学生也有能力完成。在课堂小结后,设计的练习题起回顾、记忆和综合之功效,使学生对整个教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结构框架,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为此,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而恰恰课文的最后一段内容又正好是突出和强化这一概念的,所以在课堂的剩余时间里,让学生识记并熟读这个内容,我认为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要为完成教学任务服务,要与学生手中的导学案相辅相成,同时又要尽量避免与教材中的内容相左或重复,以免让学生眼花缭乱。我在选择幻灯片的时候,力求少而精,主要是为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练习题提供帮助。图片有复习引入的动物植物细胞的结构、物质的分类、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示意图,反映生活现象的“汽车和人的运动”。细胞中叶绿体和线粒体的位置、为说明“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的“小羊多莉的身世”资料、Dna的结构模型等。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2

【情景创设】

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向学生展示一颗种子破土萌发的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涎生和发展,帮助学生树赢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并引发思考,生物体是如何由小长大的呢?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以此制造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丰动性。

【新知探究】

教学目标1的突破:细胞生长和增值的周期性

理解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之一。为帮助学生达到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清晰度,我从以下=:个层面来引导学生理解细胞周期的概念。

1.指出细胞周期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连续分裂的细胞。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我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献血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献血后,体内流失的血细胞是由哪种细胞分裂补充的呢?”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能够得出:“血细胞不具有增殖的能力,只有造血干细胞可以连续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血细胞”。在此,强调细胞周期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能完成细胞周期。

2.对于不同类型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长短的认识,利用ppt展示图表作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得出:不同种类细胞周期的长短不同。分裂间期在细胞周期中耗时最长,约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以此培养学生解读图表,分析概括的能力。

3.深层次的解决分裂间期耗时长的原因。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让学生观察比较亲子代间核内遗传物质的特点,得出细胞分裂前后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是相对稳定的。提出问题“假若让你利用电脑完成这幅图,你应该怎样做?”“先复制再粘贴”。由此你能联想到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吗?引导学生得出细胞内部应该“先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再平均分配”。从而得出,漫长的分裂间期正是在进行分裂前的准备工作――完成Dna的复制过程;而分裂期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对电脑的已有经验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来组织教学活动,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精神和首创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起了对本节内容的宏观知识体系。

教学目标2的突破:细胞周期的过程

利用FLaSH动i面i展示整个有丝分裂的过程,给学生以动态的宏观印象。指出分裂期义人为的划分为前、中、后、末四个吲期,并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各个时期染色质、Dna,姐妹染色单体的行为变化和数量关系。

1.利用ppt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裂间期和分裂前期图片,围绕“由间期到前期细胞内部细胞核膜、核仁、染色质、纺锤丝等四个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进行分析讨论。编制顺口涮,总结概括前期特点:两消、两现、一散乱。但单纯的表象研究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究竟染色质为何要转变为染色体呢?为了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团乱线”告诉学生,这是两根等长的线,现在我让你把它们分开,不许弄断线容易吗?“不容易”。但假如这样呢?我又拿出两团已经缠好的线团来平分,就很容易。这就如同丝状的染色质高度螺旋化为短、粗的染色体形式,是为了更好地保证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在实施以探索为本的教育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去寻找答案”。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3

1.特殊性举隅

1.1生物(细胞)结构类(表1)

1.2生物分类类(表2)

1.3基本概念类(表3)

1.4细胞代谢类(表4)

1.5基本规律类(表5)

1.6研究方法类(表6)

2.以特殊性为命题背景的试题举隅

[例1](2012年上海高考卷)由细胞形态判断,下列细胞中最可能连续分裂的是()

解析:a为,C为肌细胞,D为神经细胞,皆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备分裂能力。

答案:B。

点评:本题专门选取了高中生物中常见的各种特殊形态的细胞,考查学生对不同细胞形态特征的识别与分化程度的判断。由于本题答案的选择完全取决于细胞形态的观察和识别,无疑,这种求异的高考导向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例2](2012年安徽高考卷)图1为细胞内某些重要物质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发生在()

a.真核细胞内,一个mRna分子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

B.原核细胞内,转录促使mRna在核糖体上移动以便合成肽链

C.原核细胞内,转录还未结束便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D.真核细胞内,转录的同时核糖体进入细胞核启动遗传信息的翻译

解析:由图可知:基因的转录还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符合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特点。真核细胞由于核膜的存在,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开的,所以a、D项错误,翻译时核糖体在mRna上移动,B项错误。

答案:C。

点评:以基因表达的过程为考点,考查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在高考试题中并不少见。但本题正是根据“基因的转录还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这一特殊性判断主体细胞为原核细胞。由于学生对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方式掌握较为熟悉,因而考查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在近几年高考中已多次涉及,值得注意。

[例3](2011年天津高考卷)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B.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动物细胞培养中,胰蛋白酶可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D.Dna连接酶可连接Dna双链的氢键,使双链延伸

解析:突破关键点是要准确认识酶的化学成分一般为蛋白质,少数为Rna,后者基本组成单位为核糖核苷酸,据此可将a选项直接排除。

答案:C。

点评:题干中B、D选项相对明确,易判断。命题时,本题的瓶颈就设置在a选项,亦即酶的成分的特殊性上。在高考单项选择题的命题中,用大家相对熟悉的普遍性问题作铺垫,把试题的关键点设置在特殊性上,常受命题者青睐。

[例4](2012年长沙中学竞赛题)关于洋葱根尖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B.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和细胞质中的叶绿体、线粒体是基因的载体

C.有的细胞具有大液泡,与水分吸收息息相关

D.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活动较活跃

解析:本题为高频错题,一是易忽视题干中“根尖细胞”为地下细胞这一信息,二是误认为植物所有细胞都有叶绿体。其实,掌握了植物不见光部分细胞不含叶绿体,试题也就突破了。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4

/

关键词错题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B

许多学生对做错的题目一带而过,不会对错题深刻反思。实际上错题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以错题为切入点,设置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错题中的易混点、失误点、薄弱点、疑惑点,对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重新加工处理,提高学生认知结构水平和思维的严密性,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下面以“细胞分裂专题”为例,引导收集错题、反思错题,学生在反思中完成知识的系统梳理、深化与拓展,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增强生物专题复习的有效性。

1引导学生反思易混点,点击热点

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历来是高考的热点,学生常常会混淆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等概念。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清楚概念的准确性和适用性,领悟、内化核心概念,将概念模型转化为物理模型,使之形象直观。

【例1】(2009?江苏卷)对性腺组织细胞进行荧光标记,等位基因a、a都被标记为黄色,等位基因B、b都被标记为绿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四分体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B.若这2对基因在1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C.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2个黄色、2个绿色荧光点

D.若这2对基因在2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有1个四分体中出现4个黄色、4个绿色荧光点

答案:B。

以问题引领学生反思:(1)该题的出题意图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题?(2)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等位基因概念的内涵、外延分别是什么?(3)上述概念之间有什么联系?你能用模式图将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示出来吗?(4)四分体个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条数、染色单体条数、Dna分子个数、脱氧核苷酸链的数量关系怎样?教师引导学生先构建四分体的物理模型,再将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与之联系起来,如图1所示,答案就显而易见了。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数量关系:四分体个数∶同源染色体对数∶染色体条数∶染色单体条数∶Dna分子个数∶脱氧核苷酸链=1∶1∶2∶4∶4∶8。这样,经过反思加工,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

2引导学生反思失误点,找准信息点

高考题命题有新意、情景新颖、形式灵活、设问巧妙,试题的解答都需要一定的思维过程,突出了对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有些试题信息隐蔽,考生需认真审题,找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即信息点,才能迎刃而解。复习时,教师要强化学生正确的审题观,使他们学会提炼题目的信息点。

【例2】(2011?江苏卷)图2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的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答案:a。

大多数学生选B,理由是该图显示的是减数分裂,a、a的形成可能是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的结果或减Ⅰ间期基因突变的结果,但是他们没有注意到题中信息点:基因型aaBb。该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可表示哪些细胞类型?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还可以表示第一极体,故a错。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审题的失误点,磨刀不误砍柴工,同样审题不误做题工。只有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信息点,才能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3引导学生反思薄弱点,形成链接点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在历年高考中常考不衰,常通过细胞分裂模式图和坐标曲线图、柱状图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信息量大而隐蔽,考生需完成图文转换,方可作答,想要准确转换图表曲线等的信息,既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要具备较高的信息处理能力。图文转换是很多学生的薄弱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变化图文转换,通过反思薄弱点,形成链接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零碎知识系统化。

【例3】(2011?上海卷)图3表示雄果蝇进行某种细胞分裂时,处于四个不同阶段的细胞(Ⅰ~Ⅳ)中遗传物质或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表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a.Ⅱ所处阶段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B.Ⅲ代表初级精母细胞

C.②代表染色体

D.Ⅰ-Ⅳ中③的数量比是2∶4∶4∶1

答案:a。

教师要求学生分析:(1)①、②、③分别表示什么,判断突破口在哪?(2)画出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数目的曲线图,并说出其特点,标出细胞名称。(3)写出各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比例,并画出各个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比例的柱形图,进行变图训练。此时学生遇到了疑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比例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的比例相同,其柱形图是否相同?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的染色体、Dna数目就会发现两者虽然比例相同,但数目不同,故柱形图不同。(4)Ⅰ~Ⅳ分别表示哪些细胞类型?(5)要求画出与教师出示的曲线图对应的多种不同类型图:把有丝分裂Dna含量的曲线图的纵坐标改成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曲线形状没变,但各段的对应的时期和转折点的含义就发生了变化。以图形转换为链接点沟通了细胞分裂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体会同图异构,异图同工之妙,将识图、作图、图形转换的方法技巧学以致用。

4引导学生反思疑惑点,形成增长点

“Dna分子的复制”在各省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要求中均属理解层次,即能理解“Dna分子的复制”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Dna半保留复制与细胞分裂有关知识进行综合一直是学生的疑难点。教师要展示思维过程,有意暴露疑惑点,留足探究空间,组织学生在争辩、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修正错误,化弊为利,拨云见日,演绎出精彩课堂。

【例4】(2010?山东卷)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5

关键词:高中;生物;细胞器教学;知识点分类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5)30-0029-01

细胞器是真核生物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细胞独立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高中生物教学中,细胞器相关知识和教学活动,就成为“细胞类型和结构”这一章教学活动的重点,对高中生物教材后续章节的学习也有较大的影响。细胞内的细胞器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液泡和中心体等。这些细胞器在不同的细胞内种类和数目也有所不同,同一种细胞器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化。学生不仅仅要熟悉各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物质组成和功能,还要熟知这些细胞器在生物界的分布以及部分特殊的细胞器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功能上的区别。针对上述困难,借鉴其他教师的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采取分类教学,将细胞器分为双层膜细胞器、单层膜细胞器和无膜细胞器,再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学习,总结不同细胞器的分布、结构特点、组成物质和功能特点。

一、双层膜细胞器

双层膜细胞器有两种:线粒体和叶绿体。二者虽然都是双层膜细胞器,但是形态、化学组成和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在讲新课之前,先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重点学习内容通过ppt呈现给他们: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共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各自特点:从分布、形态、结构(扩大反应面积)、组成成分、功能等方面阐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并且按照分组讨论完成导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梳理;同时教师巡视各学习小组,更进一步地掌握各小组的学情,了解学生对线粒体和叶绿体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下一阶段的讲解作准备。学生完成自主学习后,我习惯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采取小组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但是学生总结不能代替教师的讲解,教师还应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提取。

二、单层膜细胞器

在高中教材中,细胞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四种,分别是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由于内容相对上部分较为简单,我直接在投影仪上投出表格,让学生按照表格的内容要求,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较难问题的总结。(1)内质网。很多学生对内质网的功能会产生混淆,认为粗面内质网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明确指出,粗面内质网并不是单一的细胞器,而是由于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而形成的,实质是核糖体和内质网结合后形成的特殊结构。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的任务就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运输。高中生物考试中关于粗面内质网的考查较多,具体例题我们将会在后面的核糖体部分进行讨论。(2)高尔基体。高尔基体的形态和功能相对于内质网要简单,但是教师要指明高尔基体有其独特之处――在动植物细胞内的功能不一样。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加工和分泌;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只负责细胞壁的形成。(3)溶酶体。只需要在学生完成自习之后简单地向学生介绍:溶酶体是从高尔基体上脱落的部分,内部含有水解酶,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有关。(4)液泡。液泡是植物标志性的细胞器之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液泡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植物细胞的依据。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才有明显的中央液泡。液泡在植物细胞中是比较重要的细胞器,对维持细胞渗透势和促进植物细胞吸水有重要意义。此外,还有可能会结合中心体考查学生对细胞类型的判断,这部分实例将结合中心体部分进行探讨。

三、无膜细胞器

在高中生物中,涉及的无膜细胞器只有核糖体和中心体。(1)核糖体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细胞器,也是唯一一种存在于所有细胞内的细胞器。但是在真核生中,核糖体和内质网会组合成为粗面内质网,在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对核糖体和内质网的功能产生混淆。例如,当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大量脱落,会造成什么影响?遇到这种复合式的问题,就需要学生较为全面细致地掌握游离核糖体、附着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的相关知识点。经过精确的讲解,学生很轻松就可以搞清楚,由于核糖体是蛋白质组装车间,所以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大量脱落会导致分泌蛋白的合成受到影响。(2)中心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细胞器,分布于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内,这一点容易让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知识点的混淆。线粒体的结构和形态比较特殊,易于识记,也便于在识图题中辨认出来。动物细胞内的中心体和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所以,对中心体的考查也就集中体现在其结构、分布细胞的考查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星射线形成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细胞器,中心体的考查点以记忆和应用为主。例如,在一张细胞显微结构图中,同时出现细胞壁、液泡和中心体,很多学生在判断该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时会出现争议。我认为,学生对刚刚学习的知识点掌握不够深刻,因此才出现争论,这样的争论可以让师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解偏差,及时指出和纠正,让学生最终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

四、结束语

细胞器这一部分的教学任务相对繁重,知识点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灵活多变地针对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上课前反复钻研教材,和其他老师一起打磨课程,尽可能地采取适合学生的教材加工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6

一、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近些年来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所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动能巧妙解决学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但由于教师在教学中并没有很好地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些年来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形形色色的生物》一节时,因为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生物的多样性和每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小组,4人为一组,并让小组成员推选一名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把自己熟悉的生物名称写到纸上,然后相互交流和分析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组长统计一共列举多少种生物,然后各组以组长为代表,展示和交流本组统计的情况,并大概说明这些生物的特性是什么。最后教师再把自己手中的材料展示给学生,并让各小组讨论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怎么样,为什么生物会多种多样,然后小组推选一名学生总结本组讨论结果回答问题。这种小组合作?w习的教学方法,调动了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有利于高效课堂的创建。

二、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教学方法往往是死板的、机械式的,即教师照本宣科,不理会学生的上课状态,也不管学生是否完全接受消化这一知识点,这样的教学使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常感到枯燥无味,以至于无法提起兴趣去学习生物,从而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下。随着新课改的开展,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创设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生物上册《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这一节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这节课的重难点是动植物细胞的形态与结构,然后再根据重难点创设情境,教师先布置学生在白纸上画自己想象中的细胞是什么样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让学生通过强烈对比熟悉细胞的具体形态。最后教师用多媒体设备播放BBC关于《细胞》纪录片与课程相关的节选部分,用动态展示的方法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细胞的学习兴趣。创设细胞学习的具体情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巧用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率

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重难点精心准备的,是贴近学生学习情况的资料,它可以突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质疑能力。教师要学会巧用导学案,不能盲目地使用,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设计分层导学案,满足各种类型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构建。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7

高职生物类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更好地把握行业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课程改革方面,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有利于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以规范学生实验操作。教师应抓住赴企业的机会,有效进行挂职锻炼。

关键词:

高职;生物教师;挂职锻炼;课程改革;教学情境;案例教学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强及知识体系更新较快的生物实验技术类专业来说,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历,并能与时俱进,根据本专业的社会职业需求,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生物类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重要性

生物专业教师有一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他们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有的教师虽然是从企业转到学校的,但是脱离生产一线时间过长,加上生命科学领域知识更新日新月异,导致他们在授课时难免会觉得知识储备不足,讲课时难以分析透彻。而教师如能到企业第一线挂职锻炼,完整地介入企业的典型项目,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的东西,还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通过挂职锻炼,教师能够把握最新科研动态,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面向实际,把握学生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方向,可适时调整授课内容,丰富教学案例,从而使教学和行业与时俱进,满足行业不断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生物类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实验技术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基本上是在与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相关岗位负责人进行研讨的基础上,结合生物系实际情况设计的。在此基础上,选派专业教师赴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这就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根据教学内容作用于学生而引起学生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环境,[1]其设计是以创建面向真实的或是仿真的学习情境为重点,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元化的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情境。基于高职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而抽象思维水平不高的心理特点,[2]将具体的、真实的事物呈现给学生,使学生面对真实的情景,这就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是一种真实环境的模拟,拟定企业情境,进行角色定位。教师曾赴某新药研发公司细胞培养部门锻炼,在实践过程中,积极向企业人员请教目前新药研发行业常用的细胞培养技术,并针对“细胞培养”课程设置多个教学情境。以“细胞的传代培养项目”为例,设计如下教学情境:公司接到一个项目,是一种新的抗宫颈癌药物进行临床前试验。为完成这一试验,需先在小鼠体内构建移植性宫颈癌模型,那么第一步就是要为模型构建提供充足的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这就需要将现有的培养细胞进行传代扩增。此时,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组,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技术员,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和任务分配;教师的角色为部门经理,对各小组的进度和结果进行评估,要求教师从最终细胞数量、质量和效率等角度去评价各小组提交的产品。这种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不仅能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竞争意识;此外,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对将来工作的向往,从而为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丰富实践教学案例,拓宽学生眼界

案例教学是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案例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学习与生物相关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3]无论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还是资源库的建设,丰富的教学案例标志着课程建设的水平。教师在某动物卫生监督所现场监管部门进行挂职锻炼时,为“微生物培养与检验”课程搜集了多个教学案例。比如:在“食品微生物检测”模块中引入了“布鲁氏菌羊肉”的案例,先向学生展示案例,之后按照如下顺序开展教学:(1)确定案例的主题,本案例的主题是针对布鲁氏菌羊肉制定食品微生物检验流程与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2)确定案例分析的知识点,即在案例分析时有明确的分析点,如对于固体样品该如何采集,应采集多少,怎样保证分析样品的代表性和随机性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找答案;(3)在大部分学生完成教师列出的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分析方法,找到相对应的答案,并据此分别制定出固体样品和液体样品的样品采集与制备方案,最终设计出羊肉的食品微生物样品采集与制备的方案。在此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案例能打破书本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使得学生能够利用专业的微生物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三)引入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op,规范学生实验操作

企业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operationprac-tice,Sop)是将某一事情的标准要求和操作步骤以统一的格式描绘出来,用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其核心是把操作程序细化、量化和标准化。生物专业的大部分核心课程教学主要是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的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教师起引导作用。而在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入Sop,依此规范学生实验操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时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岗位Sop,此时,可结合专业课程内容,将Sop引入到课堂上来。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时,教师依据企业Sop设计了细胞培养的项目操作任务单,通过任务单引导学生完成实验项目。不直接给学生提供Sop的原因是企业Sop不能满足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需求,而任务单是企业Sop的“升级版”与“加强版”,增加了理论知识部分与小组分工部分。在课堂上,首先由教师根据的任务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由学生完成任务单的填写,教师审核把关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同时,每个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实验。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有清晰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实验操作步骤与企业Sop相符。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明确操作与任务分工,保证了课堂高效有序地运行。[4]高职生物类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可以更好地把握生物行业的最新动态,增强专业技能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从而有助于对专业课程进行高效改革。

参考文献:

[1]朱红雨.高职项目化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J].职教论坛,2011(11):29-31.

[2]储争流.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及教育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57-158.

[3]王谷仙,严璟.案例教学在高职医专院校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24):175.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8

1 误区一:生物教学语言不正确、不规范

一些生物学专业术语使用不当,从而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甚至误解书本的知识点。究其原因就是教师自身专业水平不够或对书本内容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解,而导致对概念认识的模糊、混淆,从而使自己的教学语言也不够准确和规范。教学语言错漏百出,缺乏专业性,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教师教学语言缺乏专业性以及讲解不够正确和规范,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的认识错误以及不会使用专业术语或答题不够规范。这个误区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最大的误区,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正确掌握。但是只要教师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教材仔细研读,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它是最易改正的。下面以教师上课时的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片段。

师: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大约有30万种植物,150万种动物,当然还有很多种类的微生物。它们形态各异,趣味无穷。科学家们根据它们的特征,将这些生物进行分类,归类为不同的类群。其中植物是静止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动物是能够运动的生物;微生物是微小的生物。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填图游戏,看看谁知道的生物种类最多,并且能进行正确的分类。Flash播放“生物的主要类群填图”。对于学生无法填充的个别生物种类进行简单的讲解,如蕨类、藻类植物等。

案例一存在的典型问题就是教师把植物和动物的种类数量说成30万种和150万种,容易使学生认为生物种类的具体数量是确定的,而实际上具体数量是不可能确定的。其次,在解释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概念时,语言通俗,很不规范,没有使用生物学的专业术语。并且有些表述太绝对,排除了特殊情况的出现。如微生物的概念中应该强调其直径小于0.1mm和结构简单(无细胞、单细胞或少数多细胞);植物的概念中应说明大多能进行光合作用。

2 误区二:教学语言沉闷、乏味、冗长以及没有逻辑性

这样的语言使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听课无精打采或者云里雾里。该误区主要和教师的讲课风格、经验、教学语言修养有关。如果教师讲课离不开教案,照本宣科,就会使学生听起来呆板,枯燥乏味,课堂缺乏激情和活力;如果教师缺乏经验,那么其课堂教学也必然缺乏一定的逻辑性,教学安排也会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相对较差,那么他的讲课就会因为缺少准确性而变得冗长,难以切中要点。这样还会误导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但是它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因为课堂的沉闷、乏味和混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使学习事倍功半。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多与学生交流互动、多听课、多学习教学语言修养的书籍来提高自己,当然这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持之以恒。以下是误区二的一个实例,以供大家借鉴。

案例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片段。

师:这是一个植物细胞的结构图片,请大家观察植物细胞是由那些结构组成的?请大家观察仔细,一定要仔细观察。

生:初步认识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的。

师:下面我们要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那么首先要做什么呢?当然是制作玻片标本了,那么制作玻片标本的方法步骤是什么呢?请几位同学发言,带领全班同学回忆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

师:这个实验我们制作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那么我们撕取的内表皮是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呢?怎样操作才能撕下大小适中、不卷曲的洋葱鳞片叶表皮?你能否设计出几种撕洋葱内表皮的方法?

生:以两人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交流方案:可以先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内表面轻轻划出长、宽各0.5cm左右的几个小块,再用镊子从小块的一角撕取。

师:我们撕取的内表皮应该大小适中。注意撕取的内表皮尽量不要带有叶肉,这样会影响观察。

案例二中教师在让学生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图片时,语言太罗嗦,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影响其学习该知识点。教师在讲该知识点时,可能是为了强调识图技巧,但是方法有问题。又如在强调撕取内表皮的大小时,后面说了大小适中,前面还要说大一点还是小一点呢,语言颠三倒四,没有逻辑性。最后该教师又强调了一下撕取内表皮要大小适中,就是没有说明怎样才算大小适中,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而且对自己所提的问题“你能否设计出几种撕洋葱内表皮的方法”没有给出正面回答,明显缺乏逻辑性。3误区三:在生物探究实验中,对学生的指示性语言在时间和空间上不能很好地把握

这样的语言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不利于学生培养实验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只会做实验,而不会设计实验。该误区与教师的思维习惯和教学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该教师的思维本身就很局限,缺乏创造性和发散性,那么他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必然也是这样的;如果该教师的教学习惯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那么他的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缺乏理解和创新。该误区会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学生缺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同时对于探究实验,因为语言的把握上缺乏逻辑性,使学生只会“写”实验,而不会设计实验,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下面的实例很好的说明了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思维的限制。

案例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片段。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9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细胞生物学;体系构建;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9023203

1引言

细胞生物学是支持生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基础学科之一[1,2],也是高校生物类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门专业课程[3]。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对高校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另外,细胞生物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学生缺乏感官认识,提不起兴趣,课堂效果不佳[4,5]。笔者从细胞生物学的课程特点出发,阐述了对细胞生物学课程课堂教学的改革思路与相关思考,以期能为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2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以真核细胞结构、功能和生活史为主要内容,强调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突出生物膜,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分化、衰老与凋亡,肿瘤生物学等热点问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真核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并深入理解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和一致性,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3个层次认识细胞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与生物学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涉及到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诸多学科,就知识内容方面而言,细胞生物学与其他课程存在一定重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细胞生物学课程的信息量也呈现较快增长态势。而当前教学改革的趋势是压缩学时和学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对教学重点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讲,由于学科背景薄弱、专业发展水平较低以及师资条件较差等因素的限制,教师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效果,难度更是可想而知。此外,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课程内容体系上与先行课程及后续课程也有一定的重复,导致有限的学时分配不合理,难以突出学科的特色和重点。

3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3.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体系构建

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是学生基本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教学内容的新颖与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显著影响[2]。为突出细胞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中应对授课内容的选择及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给予足够的重视,重点突出细胞生物学中有学科特色的内容,而对于其他学科内容重复的部分,应点到为止,少讲或不讲。如果有学生对部分内容存疑,可以组织答疑活动。如本课程中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化学成分中生物大分子的基础知识、细胞组分定性分析及离心分离等内容,在中学生物以及生物化学等课程中有较为详细的讲解,所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不应该花太多的时间。而对于各种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等相关内容,是细胞生物学基本知识体系的核心,应在中学生物或其他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学习。对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本生命活动过程(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调控机制的研究,是细胞生物学近些年的研究热点,新成果层出不穷,所以应在课堂教学中作为重点来学习,鼓励学生去阅读相关文献,接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前沿,感受学科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现代生命科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细胞生物学学科内容也日新月异,作为生物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内容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和更新速率必须与基础科学的发展同步。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也要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始终把握前沿知识,根据近年来学科的发展动态,在原有教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调整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课余时间多阅读各类专业文献,力求把这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关键问题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既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考虑到现有的教学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在把握主要的教学参考书的基础上,增加课外知识,一方面开阔自己和学生的视野,完善学科教学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认为,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遵循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力求使本学科和其他课程的知识紧密联系,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最有效的信息传输给学生知识。切身的改革实践表明,各门课程的综合考虑,以及相关内容教学方法的整体协调,既能保持细胞生物学课程知识内容的独立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也可以解决相关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复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和实际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细胞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应增加基础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此外,可以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科学研究课题,或者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接受系统的试验技能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水平。

3.2教学模式的优化

3.2.1科学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做好课堂教学

因细胞生物学主要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和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活动及其调控机制,而要将诸多繁杂的知识较为直观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必须要有大量图片或模型作为辅助。因此,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应采用多媒体教学,精心设计和科学使用高质量的课件,并辅以必要的板书以及其他教学媒介,使课堂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北京大学翟中和院士主编的最新一版的细胞生物学教材已改为彩版,并附大量精美图片,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借鉴国外教材的内容体系、图像数据和动画片段,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3.2.2C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和问题教学法

当代大学生个性较强,思维活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点,他们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要求不尽相同。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给学生较多的知识信息,但由于师生互动的缺乏,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启发式教学和案例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积极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如在备课过程中准备一些启发式问题,并在上课的时候适时提出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和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水平;通过讲解一些具体的细胞生物学研究案例,能够使学生直观了解并深刻记忆具体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增加学生对学科发展历史的了解。此外,问题教学法在专业课教学中也是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也适合应用于细胞生物学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中[6]。

3.2.3准确把握学生动态,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当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普遍存在学生学习兴趣缺乏、主动学习能力较差的情况,所以教师尤其应该关注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并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

3.3考核方式与内容的改革

细胞生物学是生物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当前一般采取期末闭卷笔试结合平时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部分高校还增加了期中考试,但总的来说期末考核的权重还是偏高,基本属于终结性评价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适当引进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学生的考核采取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效果、学习过程和其他与学习相关的非智力因素等进行综合评价。

考核内容与具体要求应与高等教育的发展相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命题,增加应用性题目的比重,避免出现过多简单记忆性题目。我校近年来对考试命题工作提出了愈加细致的要求,尤其是对综合应用性题目所占比重有了具体数量的要求,这为细胞生物学考核方式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在这样一个生物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也应适当加强对学生把握学科进展与发展趋势能力的考核,如每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诺贝尔化学奖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纳入考核内容体系中。

4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课程建设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基本保证。因此,在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中,应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加强课程建设。随着我校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细胞生物学申报了滨州学院校级重点课程、双语课程、核心课程等并均成功获批立项。经过几年来的努力,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团队整体能力均有了大的提升。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着重从开放式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入手,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的新模,并尝试构建形成立体化教材体系,即以细胞生物学主教材(北京大学翟中和院士等主编)为核心,组织人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编写辅助教材,做到既有纸质教材,又有电子与网络资源,辅以购置的视频资料,从而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型的教材体系。最后,还应注重加强细胞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档案建设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而从根本上保证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可持续发展。

5结语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克隆技术、细胞工程、转基因技术等领域的飞速发展,细胞生物学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7]。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导向下,细胞生物学课程教学目标也应以培养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细胞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6]。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多方面共同参与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宏.细胞生物学教学与改革的思考[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4):84~85.

[2]李玉玺,刘俊华.对高校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科学教育,2009,15(5):57~58.

[3]余晓丽,杨珂金,高宛丽,等.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5(6):114~116.

[4]田伟,刘蓓蓓,刘伟.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科教导刊,2013(2):116~117.

[5]贾晓慧.创建开放性细胞生物学课程的实践探索[J].洛阳大学学报,2006,21(4):117~120.

单细胞生物的教案篇10

关键词:细胞工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89-02

细胞工程是以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应用于生产实践,在细胞水平和细胞器水平,根据人们的需要和设计来改变细胞内遗传物质并获得细胞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技术学科[1、2]。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实验仪器设施条件等方面相对较弱,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或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在细胞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内容改革

细胞工程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也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两方面。我校是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有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二个专业开设细胞工程专业选修课,根据我校“注重学理,亲近业界”的才培养理念和具体专业特点,教研组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讨论,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大纲。

在教材选择上,我们选择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杨淑慎主编的《细胞工程》为教材,同时参考整合其他现有教材内容,编写教学教案,并根据细胞工程发展快的特点,在教学教案中增加近期研究新进展。

在教学内容上,不同专业教学内容有所侧重[3];生物科学专业尤其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在教学中以植物细胞工程内容为主,动物细胞工程内容以自学加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在教学中着重讲解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与基础,并结合实例讲解植物无性快繁技术、植物脱病毒技术、植物细胞培养与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技术、植物胚培养技术等;生物工程专业尤其是生物制药专业以动物细胞工程内容为主,植物细胞工程内容以自学加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在教学内容中重点讲解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及细胞培养中的注意事项、动物干细胞培养与诱导研究进展、动物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与技术、动物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技术、动物染色体工程等。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一基本技术手段一主要应用领域一最新研究进展一发展前景的主线进行讲解,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细胞工程的最新进展,将细胞工程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教师教案,丰富更新授课内容,如介绍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成果等,这些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对细胞工程的认识和探索未知领域的决心。

二、教学方法改革

细胞工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基础上,我们探索以专题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开学公布教学方案及计划进度,提前一周布置任务,课堂上围绕专题进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讨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及时进行补充与总结,实现学生对细胞工程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述植物细胞工程时,植物脱病毒技术作为一个专题,提前一周让学生进行预习,课堂上用学生参与的形式边讲解边提问同学生一起总结植物脱病毒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及成就等;在讲述动物细胞工程时,单克隆抗体作为一个专题,以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创立单克隆抗体生产技术,1984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引子,在课堂上让学生讲解并讨论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理论基础、技术关键、应用及产业前景,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细胞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技术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细胞生物学发展的实践应用,基础理论内容多,科学进展信息量大,应用性和实践性强,涉及多个实验体系和多种实验技能。根据细胞工程课程的课程特点与教学内容安排要求,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充分理解领会教学内容,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在细胞工程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传统板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动画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示细胞工程各种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要点,把抽象的理论基础、技术关键用直观的图像演示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三、实验环节改革

细胞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4],由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实践应用等三部分组成,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注重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压缩原理和理论讲授学时,加大知识应用实践学时,在调整课堂理论课讲授的同时,增加了实验课和实习实训锻炼的课时,使课程结构更加适应细胞工程专业学习需求,符合我校建设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方向。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在细胞工程实验教学中我们建立了包括课程实验和生产实习两个方面的实践教学体系。保留传统的基础性实验内容,如培养基配制、初代培养、继代培养、培养产物观察等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细胞工程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和细胞工程基本实验技术,并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在有限的实验课时和现有实验条件下,合理规划实验内容,使实验环节紧密衔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组成团队自选实验材料、全程参与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从准备材料、配制试剂、高压灭菌、无菌操作到结果观察,统计分析,对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技术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也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和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的科研素质。另外组织学生观看细胞工程相关实训视频、与企业对接,参观相关企业、与企业领导和技术人员座谈交流、参加企业生产实习,真实感受细胞工程在生产中的应用,为毕业实践奠定基础。

四、考试改革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考核对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反馈进行检查,一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考核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5]。细胞工程课程考核分为三大部分,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30%,课程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考勤,课堂提问)、专题讨论资料准备和课后作业等,是对学生平时表现的一种综合考核。实验成绩考核包括学生在实验课上的综合表现(实验报告、实验技能、实验态度等)、综合性实验和实习参观中的表现(实验实习报告、团队精神等)。期末考试在笔试试题设计上,提高主观试题的比例,降低客观试题的比例;表现为试题题型多样化,增加综合性试题和实验结果分析类题型,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引导学生平时加强学习,注重能力培养,防止以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期末突击复习应付考试现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细胞工程课程改革是我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其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校是一所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应用型教学师资技术基础弱、实验设施条件差,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改革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学习和完善适合本校的细胞工程培养体系,更新自身的知识理论框架,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探索和总结,与企业联姻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邵景侠,张小红,徐虹,等.《细胞工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117-118.

[2]姜振华,周大祥.地方本科院校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27):52-53.

[3]董丽丽.应用型本科教学背景下《细胞工程》教学改革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14,16(3):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