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险市场前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2:39:23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1

关键词:投资型保险;发展现状;政策建议:前景展望

中图分类号:tU2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3(c)--0071--01

随着金融产业的发展和开放,我国居民理财需求的不断提升,投资理财工具选择不断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热衷于未雨绸缪,选择保险投资作为规避风险、保值增值的有效理财手段。投资型保险是一种融合保险保障和投资理财于一体,代表国际保险最新潮流的非传统型险种。1999年10月23日平安保险公司率先在上海推出“平安世纪理财投资连结保险”,拉开了投资型保险运作在中国全面推开的序幕。随后,国内各家寿险公司纷纷推出形式各异的分红保险、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等投资型险种,开创了这种新型理财产品的新纪元。投资型保险产品使传统的保险产品旧貌换新颜,成为保险市场的新宠。在存款、国债的低风险低收益和股票高风险高收益的“中间地带”,保险公司兼收并蓄可创造出丰富的产品,因此投资理财险市场仍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一、我国投资型保险产品简介。投资型保险产品是相对于传统寿险产品而言的,它是随着金融工具多样化和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出现的新型寿险产品中的一类,是将保险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相结合的产物。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和投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保险业不断推出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寿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使得保险在个人理财中的作用日益显著。目前,在我国国内投资型保险主要有分红险,万能寿险和投资连结保险。这三种保险产品的风险系数逐渐增加,但投资收益的潜能也依次提升。

二、我国投资型寿险的发展现状。随着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以及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与开放,人们的理财意识及理财需求将日益增加,投资型保险以其“结合储蓄,理财,投资,保险”的多元化特点,必然将在我国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成为一个方兴未艾的朝阳行业。我国投资型寿险在2007#繁荣的资本市场环境中,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保费规模大幅提升。在全球经济动荡的2008年,投资连结型寿险和万能型寿险本身固有的风险性造成了其收益率下跌,而分红型寿险凭借其稳健的投资性质和较强的保障功能成为大部分投资者的首选。

(一)看似繁荣的市场,实质单调。不少保险公司“以保费规模大小为导向盲目开拓投资理财险市场”的行为造成了当前理财险市场看似丰富,实则单调的状况。比如,每个保险公司至少都有7、8种分红险种。然而其中大多分红险种与传统寿险相比在保障范围和保险责任上并没有太多区别,只不过加了分红功能。因而实际上,保户们只不过是缴纳了分红险的保费却享受着类似传统险的保障。

(二)信息披露的缺陷。从各寿险公司信息披露的形式和内容看,投资类寿险产品多采取报纸披露的方式,内容为其投资收益情况,时间按月或季进行,形式单一内容简单。特别是客户所关心的投资方式、投资渠道、投资人情况等许多方面信息的披露都避而不谈,或轻描淡写,不够全面和详细极容易产生误导作用。

(三)投资回报不确定,波动频繁,潜在风险大。1 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范围较窄。我国保险资金的投资获利能力低下,缺少先进的投资理念和有效的投资工具。寿险公司只注重保险收入,而忽略了保险资金的运用。2 保险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保险人业务水平低、专业素质差甚至违规操作,有的业务员在宣传投资型产品时,曲解条款内容,过分夸大该险种的投资收益,有的避而不谈投资风险,甚至将保单示例中高投资收益的假设数字或比例,作为该投资险种未来的投资收益来蒙骗保户,使一些缺乏保险知识的保户上当从而轻率购买。3 国家对保险业的一些管理规定滞后,市场竞争规则不健全或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投资型险种自1999年10月首次引入我国,各寿险公司往往是参照国外或国内同行的险种开发的,有些险种尚需商榷。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2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模式、弊端、科学化、保险论文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保险是金融行业的重要支柱性产业,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保险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内,我国保险从最初的政策主导型行业逐步演变到现在的市场主导型行业,在为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保驾护航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壮大,从最先开始半官方企业的独家经营,到如今政企的完全脱离,整个行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行,出现百家争鸣的璀璨局面,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理念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保险行业必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保险行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也曾经在前进的方向上艰难的探索和反复,但这些都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有理由坚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以及金融监管的日趋成熟,加之对国际上同行们先进经验和方法的学习,我国保险业一定能够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本文就是立足于国内财产保险的发展现状基础上,通过对照国内外保险业的经营策略和政策法规,深入的对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的前景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财产保险发展方向及目标模式。

世界经济全球化、自由化发展加快了各国金融保险业开放有序的演进速度。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与完善,金融保险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特别是财产保险,经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经营发展急需找准方向,可持续价值增长战略已成为各保险公司的共识。虽然中国财产保险已不是一项新生的事物,但是对它的理论研究确是一项亟待深化与开拓的新领域。过去的十余年来,我国对一般企业经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取得了不少富有意义的成果。然而,不能不看到并承认事实,对财产保险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较初级的介绍和分析阶段,分析的内容也谈不上深入和系统;鉴于此,本文在梳理有关国内外保险业发展的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运作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财产保险发展的时代背景和趋势,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等方法,围绕中国财产保险市场发展为主题,展开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对我国当前财产保险市场的研究综述。作为分析的前提和研究方法的出发点,对在我国改革开放30年整体社会发展背景的前提下,我国财产保险业走过一段怎样的发展史,以及此发展模式演变到今天形成的市场格局和对外形式,描述了是怎样的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财产保险在产品划分、市场目标、竞争形态以及行业监管方面呈现的多元化和多样性,换句话来说,谁也不能在30年前准确预测到今天财产保险市场的状况,以及此状况形成的具体过程,这个过程是在主体与主体、产品与用户、监管和自律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的。同时根据作者对我国财产保险所处的特色环境以及参照发达国家保险行业的发展规律,提出了未来我国财产保险发展的趋势和潜力。

2.财产保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困难及其成因。从经济学最基本的供求理论入手,具体到细分行业的展业特征、地域的发展平衡性问题、市场主体的操作方法、产品创生和价格销售综合策略到由此产生的市场竞争形态和政府监管手段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的深度分析,经过实证分析,试图找出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进行追本溯源的探究,提出了在这种非正常状况下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以参考的解决办法。保险业是一个经营管理风险的特殊金融行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有高度的前瞻性和可控性,对于经验教训的产生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任何忽视风险管理的保险经营主体,任何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进行的经营活动,都必将给自身甚至整个行业带来灾难性的打击,面对困境和问题,不是简单的拿出临时应对方法就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在发展的同时,也务必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那么,对于保险主体来说,一方面提高自身的产品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巩固和加强风险管控的能力,同时,政府的监管也能够动态准确的进行调控,对过程管理中的隐患和问题加强理论分析,遏制风险的根源,才能够有利的促进财产保险业的健康快速的前行。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3

一、货币紧缩政策对保险业资金管理的影响

(一)传统背景下保险业的资金管理模式纵观传统背景下国内外保险业资金运用的实践,保险资金管理的传统模式主要集中在:存款(银行存款和信托存款)、债券(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股票(优先股和普通股)、证券投资基金、不动产和抵押贷款等,这些管理模式在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上各有千秋。传统背景下的保险业根据自身资本持有量、业务能力、风险偏好度及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合理选择若干资金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投资组合。这使得在传统背景下保险业迅猛发展。从产品角度归纳看来,一方面,保险业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人身保险中的投资型产品成为主要的增长点;另一方面,投资型寿险成为保险业最强有力的增长点,同时这类保险产品高度依赖资本市场,这进一步加深了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密切度。

(二)货币紧缩政策对保险业资金管理的影响为了最大程度上降低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滞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我国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紧缩政策,力图从降低流动性过剩入手,抑制物价飞涨的趋势。相应的,紧缩的货币政策也对保险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辩证的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不仅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压力与挫折,更大程度上来讲,货币紧缩背景下保险业拥有更大的发展契机和发展动力。

(1)从负面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降低投资和消费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市场上对于保险产品的需求,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鉴于我国保险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差异,公司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等保险产品并不是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人身保险、投资型寿险才是保险业保费收入的核心所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会减少企业的投资力度、工程数量等,这也就会相应的减少公司财产保险、工程保险等保险产品的市场需求,但考虑到他们并不是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这对保险行业的影响并不大。通货膨胀带来的购买力下降和紧缩货币政策带来的基础货币的减少,这会刺激消费者减少消费需求。相应的,消费者对机动车的购买数量和机动车保险的需求量也就下降了。但是,出于保障性的动机,消费者对短期保障性产品、长期性投资理财产品的需求并未下降,反而处于上升趋势中。可见,消费者需求的降低也并不是绝对的减少了保险产品的需求。因此,紧缩的货币政策是经济景气指数下跌、经济发展适度降温,但这对保险业的负面影响并不大,考虑到结构性差异,某些险种可能会上升。

(2)从正面角度来看,紧缩的货币政策为保险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也在资金管理模式上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紧缩的货币政策并不是一切行业都面临降温。相反,某些行业却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的发展的。如农产品价格高升,推动了Cpi的涨幅达18%,这就使得农业发展面临天赐良机。那么,相应农产品的保险产品和资金投入可能是下一轮的增长热点。同样,基础能源如煤炭原油的价格攀升,这可能会进一步引导保险行业的资金流向基础资源的期货交易等中。其次,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银行的信贷规模大幅缩水。伴随经济复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难以满足,这就增加了企业直接融资的需求,那么保险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会发生很大程度的调整与变化,保险业就会适时加大对企业的直接投资,股权形式的投资和债券形式的投资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资金管理模式。再次,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抑制通货膨胀。然而通货膨胀正是企业处在购买力下降的漩涡中不能自拔的表现,那么在货币紧缩背景下,企业会更多的购买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和利率敏感型产品。这也就意味着保险行业会将资金更大程度上投放在投资理财、保值增值上。最后,后金融危机时代,汇率的波动使得人民币持续升值。这使得出口企业成本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为了进一步拉动我国出口,提供贸易融资,优化贸易结构,出口信用保险这一风险管理产品将在当前形势下发挥重大作用,为出口企业的海外业务保驾护航。

二、货币紧缩背景下保险业资金管理的策略

(一)开发全新保险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在货币紧缩背景下,结合国家对行业发展的鼓励和优惠政策,保险业应围绕农业中的粮食产品、蔬菜产品、肉类食品等积极开发全新保险产品,同时结合基础能源价格持续走高,保险业应开发围绕基础能源的保险产品,对基础能源进行套期保值。这样,保险业将资金管理模式导入到国家引导的重点产业中去。

(二)加大保险资金直接投资通货紧缩减少了银行的信贷规模,然而企业的直接融资需求仍然大范围内存在,为保险资金提供了高回报的路径。所以保险业会加大直接投资,股权形式的投资和债券形式的投资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资金管理模式。早在2006年6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已经为保险资金投资于银行、不动产和基础设施建设开闸,然而国内保险资金的直接投资也正处于试点阶段。目前监管机构也在风险可控的范围内,根据保险机构的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稳步拓宽保险业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优化保险业的资源配置。正是货币紧缩这一大背景,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保险资金的直接投资。

(三)立足于投资理财、保值增值在货币紧缩背景下,企业会更多的购买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和利率敏感型产品,以降低购买力下降的风险。所以投资理财、保值增值也就成为保险业资金管理的根本落脚点。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面临负利率的压力和风险,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更加关注和青睐投资型保险产品这一新兴的金融投资工具。投资型保险产品具备了保障与理财的双重功能,兼顾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和便利性。投资人承担的风险小,既有保障性收益,又有可能获得较高投资理财收益,而这正是银行储蓄、股票、基金、国债、银行理财产品等其他投资产品所不具备的优势,这类产品满足了一定人群的投资理财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投资人的部分投资需求空白。目前,投资型保险产品主要分为三类即分红险、投资联结险及万能险。

(四)全力打造出口信用保险货币紧缩背景下,国家大力支持出口业务来抵御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贸易顺差减少和外汇储备缩水。保险业应全力打造出口信用保险,将资金管理的重心放在出口信用保险上,这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五)加强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战略联动性在货币紧缩的背景下,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越来越大。必须强调的是,保险业需谨慎介入证券市场。传统意义上保险资金介入资本市场的具体方式有:一是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充当战略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即保险公司作为机构投资者直接从事证券投资。二是保险资金间接入市,通过拆借市场或者通过购买证券投资基金间接入市。三是通过设立定向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入市,即由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共同设立证券投资保险基金,从事证券投资,这是一种介于间接入市和直接入市之间的入市方式。因此,在加强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战略联动性时,必须从风险和收益并存角度进行权衡,充分考虑到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以及对保险公司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从而为保险资金入市的选择最优的路径。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4

嘉实基金首席理财规划师兼宏观策略部执行副总监

狗年新春刚过,股市兴旺的兆头日益明显:不仅股市开门红,而且各大机构关于股市转折年的观点也纷纷见诸于报端。在这样历史性机遇来临的时刻,投资者应该如何转换基金投资策略,挑选适合的基金类型呢?如果投资者具备一定风险承受力,今年可首选股票型基金。

目前国内三种基本类型的基金,理论上讲股票基金的收益大于债券基金、债券基金收益大于货币基金,但在实践中,它们的收益可能刚好相反。从历史看,2003年股票型基金以接近20%的平均收益独领,2004年货币基金则以超过2.5%的收益独占鳌头,刚刚过去的2005年,收益最高的基金则是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为8.89%。由此可见,不同类型基金收益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正确的买卖时机,在股市充满希望的2006年,股票型基金很可能再领。根据银河证券最新统计,股票型基金元月份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8.16%,远远超过债券型基金等其他类型基金。

那么,面对国内市场上88只股票型基金(包括偏股型),投资者该如何选择呢?我建议投资者可优先配置一定比例的指数基金。指数型基金元月份的平均净值增长率是8.23%,是上个月绩效表现最好的基金类别。沪深300指数作为沪深交易所联合、反映a股市场整体走势的指数,其稳定性和平衡性更好,目前沪深300指数14倍左右的市盈率,居于发展中国家低水平,具备很大的增长潜力。去年10月底以来,沪深300指数涨幅15.21%,优于上证指数和50指数,基于该指数的基金值得投资者关注。

另外,投资者还可适当配置一些规模较小、具备下一波增长潜力和分红潜力的股票型基金。规模较小的基金,运作灵活,往往能够取得较好收益,如2004、2005年累计业绩排名前两名的基金――湘财合丰成长和嘉实增长基金,都是小盘基金。在那些小规模基金中,投资者挑选的眼光更应该放得长远一些。近期业绩并不冒尖的基金中也许就孕育着机会,投资者可重点留意基金重仓股和行业配置状况。以嘉实三剑客――增长基金、成长收益基金和稳健基金为例,这三只基金规模都只有10亿左右,目前的净值均超过1.10元,具备很好的分红潜力,其中嘉实稳健基金资产重点配置于目前市场普遍看好的地产、银行和科技股,看好此类行业的投资者可适当关注。

需要强调的是,股市有风险,基金投资也不例外。前两年股市低迷带来的基金业绩大滑坡,使得很多投资者怨声载道。面对2006年诱人的投资前景,投资者还需要仔细掂量自身的风险承受力和资产使用状况,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钱经》签约理财师于彤

平安保险北京寿险营销部资深主管

采访/金守中

过去的2005年,分红型保险延续了在保险公司的产品营销中的先锋角色,受到客户的热烈追捧,一些公司的分红产品占到年度销售总额的三成以上。而投资连结险在沉寂了几年以后,一些看好此类产品的保险公司将其后续产品陆续推出,作为拳头产品;甚至已经停止此项产品的公司,也推出全新的投资型产品。在2006年的保险市场,理财型保险将呈现一派春暖花开的景象。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也有不同的声音在市场响起。过去的2005年中,传统分红型保险曾因收益率及分红水平过低使很多投保人丧失信心,退保率一度出现增长。虽然对于此类产品强调的是长期收益,随着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宽和资本市场的回暖,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效提升,其分红水平应会水涨船高,但是在实际的市场中,消费者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信心与耐心。

其实,在此之前,1999年问世的投资连结保险就曾经有过类似的遭遇。分析理财型保险在市场上的各种问题及表现,有着更深刻的原因。

首先,理财型保险产品从引进到发展期间的资本市场低迷,是造成消费者不满意及退保的直接原因。股市的长期低迷,让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甚至为负。想要达到消费者本就已经过高的预期又谈何容易。与此形成对比,保险公司在几次降息之前推出的高利率寿险,就没有多少客户说“不”。

其次,投保人的保障与投资心理不成熟,也是理财型产品遭遇尴尬的另一原因。由于不能真正认识保险产品与纯粹金融投资的不同,消费者会对短期收益变化过于关注,同时将理财型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等同起来,对其流动性、灵活性等各种属性不满意。

最后,保险公司营销宣传及人的误导,使部分消费者对于收益率与关键信息期望过高。所以,即使有些投资型保险跑赢了整个大市,也未能赢得客户的芳心。保险公司过于追求营销的业绩,忽略了产品的培训,不能有效地规范人的行为,就会影响客户对产品认识与理解,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市场行为(退保)。

鉴于理财型保险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人提出了“保险就是保险”的保险本质论。事实上,这无异于是对先进国家和地区成熟的保险市场上类似产品的繁荣视而不见,也是对国内消费者在此种理财品种巨大需求的无动于衷。

保险的职能首先是保障,然后才是储蓄或其他投资性――这才是对其本质的理解。在金融产品和行业向着综合化、融合化的发展背后,是人们对复合型金融产品的广泛需求。我国居民储蓄快速攀升至14万亿元,既体现了民众收入的增加,又隐含着人们对其他金融理财工具的认识有限性。理财型保险产品正是据此而衍生出的新兴产品。

2006新年伊始,股市及基金一路看升,预示着今年金融市场会出现新的气象。同时,政策监管的到位,企业内部的规范自律,消费者投资理财意识的提升,都将促使我们对于理财型保险有更为乐观的预期。

【关键词】

理财型保险:又称投资型保险,本质上就是以一部分保费用于对投保人进行保障,而另一部分保费由保险公司“代客理财”。目前主要有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分红险三大类。

投资连结保险:主要特点是保费分成投资和保障两部分,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账户,不保证最低收益率,可能有较好的回报,也可能出现亏本的情况,风险由客户自己承担。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5

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内涵、特点及现状

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内涵

资产池理财产品,是指有别于传统的一对一理财产品,以债券、回购、信托融资计划、存款等多元化投资的集合性资产包作为统一资金运用,通过滚动发售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持续性募集资金,以动态管理模式保持理财资金来源和理财资金运用平衡,并从中获取收益的理财产品运作模式。

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特点

从目前商业银行运作实践来看,资产池理财产品具有“滚动发售、集合运作、期限错配、分离定价”的特点。

滚动发售。滚动发售是指连续发售理财产品和到期续发理财产品,保障募集理财资金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集合运作。集合运作是指将基于同一资产池发售的各款理财产品所募集资金归集管理,统一运用于符合该类资产池投资范围的各类标的资产构成的集合性资产包,该资产包的运作收益作为确定各款理财产品收益的统一来源。原则上同一资产池发售的不同理财产品不单独对应各自资金投向。通过集合运作方式,可以使资产池理财产品在固定收益资产、信贷资产、权益资产甚至衍生产品等大类资产之间进行充分有效的资产摆布,规避某一投向某类资产所产生的过度波动,通过分散化投资有效降低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

期限错配。期限错配是指资产池理财产品资金来源方(即发售理财产品)的期限,与资金运用方(即集合性资产包)的期限不完全相同,资金来源方期限短于或长于资金运用方。由此,可以形成较大的规模优势,并通过灵活的流动性管理沉淀较大比例的资金进行期限错配,利用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有效提高投资者收益。

分离定价。分离定价是指同一资产池发售的各款理财产品收益水平,一般不与该款理财产品存继期内集合性资产包的实际收益直接挂钩,而是根据集合性资产包预期的到期收益率分离定价。这摆脱了传统的理财产品根据资金运用实际收益决定资金来源即理财产品价格的模式,可以发挥银行的资产摆布能力,提高产品的定价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资产池理财产品现状

国外银行资产池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银行理财业务在国外称为“财富管理业务”(wealthmanagement),一般是指商业银行针对中高净值个人客户所提供的各类金融服务的统称。财富管理业务范围广泛,包括证券经纪、信用卡、个人贷款、保险产品、资产管理、财富配置及投资咨询、私人银行增值服务等等,管理的范围包括客户的资产和负债,而非单纯的资产管理业务。

国外商业银行从事财富管理业务已经有30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银行都开始将其作为银行业务运行和服务的一种基本方式。财富管理在欧美大型银行的业务分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汇丰银行2007年末财富管理业务税前利润占比超过30%,而花旗银行2007年全球财富管理业务净利润占比则高达54.6%。

仔细分析国外银行主流资产管理业务的模式可以发现,其本质上是采取了我们称之为资产池的运作方式,并在自营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之间建立了极其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保证了利益分配的公允性。在风险控制方面,一般情况下设定了较为严格的杠杆比例,当然,市场情绪较为狂热的情况下,杠杆比例屡被突破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也正是如此导致了金融危机期间的连锁反应。

国内银行资产池理财业务发展概况

相较国外而言,国内理财业务发展明显滞后,尤其是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更是2007年以来才逐渐兴起的一种业务模式,在此之前,国内银行理财业务以简单的一对一运作模式为主,也就是募集一期特定期限资金后,匹配于相关债券或其他资产,本质上是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通道服务,相对缺乏主动的资产管理。目前,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主流模式,据不完全统计,在2009年市场公开发售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有约42%采取了具有组合管理、集合运作特点的资产池运作模式,主要投资标的包括信托贷款、债券、回购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与国外银行理财产品不同的是,国内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信贷投放的另一渠道,并且在实质上突破了现有存贷款利率的管制区间。尽管国内商业银行以资产池模式为主导的理财业务已经在近两年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在监管政策、风险管理、投资运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亟需进一步规范。

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产生背景及意义

资产池理财产品产生的背景

利率市场化。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资产池类理财产品成为突破贷款利率管制下限和存款利率管制上限的现实途径,也是巩固商业银行存款市场份额和培养优质客户的客观需要,实质上是银行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和储户存款的投资化。

金融脱媒化。随着国内金融市场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金融全球化的影响,金融脱媒日益加速,直接融资比重日益上升,给商业银行传统的以存贷款为主导的经营模式提出新的挑战。

低利率环境。目前债券市场利率水平明显低于同期限存款利率,给银行传统的债券型理财产品带来较大运作难度,通过组合化方式投资于债券、信托贷款等资产,可以有效提升银行理财产品的运作收益空间。

对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

丰富商业银行产品线,提升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可以有效地丰富商业银行为投资者提供的产品线,以创新带动业务发展,在增加商业银行稳定资金来源的同时,可以显著提升中间业务收入对于商业银行的贡献度,摆脱以往过度依赖存贷款利息差的业务模式,增强其应对经营环境变化的能力。

促进产品创新能力,提高产品定价水平。现代商业银行的竞争焦点在于产品创新能力和定价水平,资产池类理财产品的推出可以整合商业银行内部原有的竞争优势,产生聚合效应,将其原本的信贷优势和债券市场运作优势有机结合,在促进商业银行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其金融产品定价水平,为将来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竞争奠定坚实基础。

有利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转型。国内商业银行在长期处于管制利率经营环境下,已经习惯于坐收利差的经营模式,而这种模式已难适应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脱媒化背景下商业银行提升竞争能力和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需要。资产池类理财产品的推出将有效促进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型,改进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使商业银行加速融入现代金融竞争格局。

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产品运作模式分析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在满足银行自身竞争需要和投资者投资需求的同时,实质上是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存款投资化趋势和贷款证券化趋势的集中体现。

存款投资化

投资者通过购买商业银行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可以有效摆布自身资金头寸,根据自身需要形成合理的头寸期限结构和收益结构,打破存款类产品的利率上限,并且形成更为灵活的结构安排。在这种运作模式下,理财产品在取代商业银行存款类产品的同时,成为了普通居民重要的投资品种之一。从实际情况来看也是如此,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了继基金、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之后,国内居民主要的投资品种之一,并且,相比前几种投资渠道而言,资产池类理财产品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稳定地收益来源和更为丰富的投资渠道,使个人投资者也能够介入贷款类产品之中。

贷款证券化

通过将信托贷款置入资产池,并以之为基础发行理财产品,资产池类理财产品这种运作模式极其类似于国内方兴未艾的贷款证券化,信托贷款相当于贷款证券化中的支持性贷款,各期理财产品相当于贷款证券化中的过手证券(pass-throughSecurity),但相较贷款证券化而言,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更为广泛的投资主体,也具有更为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必将成为市场主流。

通过达到存款投资化和贷款证券化的效果,资产池类理财产品已经在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方面迈出了重要的尝试性步伐,尤其是在存贷款管制利率体系长期存在且久未撼动的情况下,此举更加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说是为国内商业银行开辟了一块利率市场竞争的试验场。从监管当局角度来看,一定程度上这也应是其所乐见的,毕竟商业银行不可能永远生存于监管当局所划定的圈子内,迟早要直面真正的金融市场竞争,而商业银行定价能力的培育是参与金融市场竞争的必要前提。当然,从博弈论的角度看,监管当局与商业银行关于资产池类理财业务的发展也存在持续性博弈,一方面监管当局要综合考虑资产池理财业务发展对于商业银行效益提升、定价能力提高以及国内利率市场化探索的正面效应,同时还要考虑在目前缺乏体系化监管政策的情况下,这类业务的发展处于可控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则通过资产池类理财业务不断试探监管当局对于这类创新业务的监管底线,在不断试探的过程中达到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有机统一。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业务发展方向建议

总体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资产池理财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对比国外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基金行业发展历程,具有委托理财特点的资产池理财业务,应在借鉴吸收国内外相关行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不同的道路,并坚持先规范后发展的思路,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稳健发展。

组织架构方面

独立于自营业务的资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资产池理财业务的发展,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建立完善的前、中、后台制衡约束机制,同时根据专业化分工的原则设立专门的产品经理、投资经理、风险经理。产品经理主要负责产品研发和设计,投资经理负责产品的投资运作管理,风险经理负责产品运作风险监控,以确保资产管理业务的稳健发展,并为将来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打下基础。

在资产管理业务和自营业务之间建立严密的防火墙制度,避免自营业务与资产管理业务之间的利益输送,以及由此产生的声誉风险对银行的冲击,保证业务合规运营。

运作模式方面

资产池的设立应遵循“分散运作、风险隔离”的原则,即同类型理财产品对应一个资产包,而不同类型理财产品应对应多个资产包,避免不同产品交织在一起出现收益分配不公允的情况,以保证理财产品运作的规范性。

在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前、中、台相关人员共同成立投资委员会,具体负责理财资金投资总体策略的拟订以及运作效果评价,前台投资经理在总体策略框架下具体负责安排产品投资运作,避免策略风险。

风险管理方面

构建资产池类理财产品风险识别、计量、评估、缓释的全流程风险管理体系,引入经济资本、情景分析、压力测试等风险分析方法,全面详尽地反映资产池理财产品运作所面临的各类风险,并综合运用限额管理、授权管理、授信管理三大手段密切监控产品运作过程中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政策风险,应密切关注监管层面政策变动,同时在相关政策明确之前采取相对规范的运作方式。对于声誉风险,应在做好产品风险等级评估和投资者适合度评估的基础上,做到产品运作信息的公开透明。对于操作风险,应通过成型的流程设计和固定的系统控制加以管理。

产品营销方面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6

(一)虚拟财产

目前,我国在法律上对虚拟财产并没有明确的定性界定,但对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却基本没有异议[1]。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法律中,主要将虚拟财产认定为具有独立财产价值的“物”。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对虚拟财产的界定主要存在五种观点:一是规避分类并将其直接看作商品,二是认为虚拟财产可作为物权的客体,三是将其看作开发商智力劳动和使用者投入时间精力的知识产权,四是基于运营商和使用者的服务合同关系认为虚拟财产表征的是债权关系,五是基于虚拟财产的非实体性将其视为无形财产。概括而言,虚拟财产是网络环境下模拟现实事物的计算机代码或者信息资源[2]。虚拟财产可以表现为网络域名、店铺、账号等有经济价值的信息,其特点主要包括非物质性、竞争性、独立性、可修改性、可交易性、有价性和排他性。特别是有价性决定了虚拟财产存在被盗取的风险、运营商停止提供服务的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二)虚拟财产保险

虚拟财产保险是针对虚拟财产设置的一种保险产品。与传统的商业保险类似,虚拟财产保险主体主要包括投保人与保险人。投保人一般是虚拟财产的持有者,为转嫁虚拟财产灭失风险而支付相应保费。保险人则是提供虚拟财产保险,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承担赔偿责任的保险公司。

虚拟财产保险的客体是所保虚拟财产的可保利益。可保利益的确定涉及虚拟财产保险标的的确定和风险事件发生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小。作为可保利益的载体,如何确定保险标的直接关系到可保利益大小的裁定。

目前虚拟财产保险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开设对象主要是网络游戏相关服务,具体包括游戏账号等级、游戏币、游戏装备等保险保障服务。针对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保险类型主要有虚拟财产损失险和虚拟财产责任险两类。虚拟财产损失险是将投保人在游戏中的装备、游戏币等作为保险标的,当发生损失时保险人根据保险合同以及损失情况进行赔付的险种;虚拟财产责任险是指网游公司因为游戏设计存在漏洞等原因造成网游玩家损失而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网游公司将这种民事损害责任转移给保险人承担。

二、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与前景

(一)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情况

虚拟财产虽然是网络空间诞生的新兴产物,但它早已经蔓延到真实社会层面并为金融业所重视。即使在网络虚拟空间,个体也会对虚拟财产投入较大的精力进行维护,因此对虚拟财产投保以保障虚拟财产权便成为了必要。早在2004年,国内就有学者对保险参与虚拟财产保险进行呼吁[3]。

2011年7月6日,阳光保险与游戏运营商GameBaR联合针对游戏《聚仙》推出全球首创“网络游戏运营商用户损失责任险”,同时让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第三方提供数据支持。当网游玩家的游戏账号数据因游戏运营商的责任发生损失时,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宝物银行系统会对数据进行认定,确认发生的损失情况。然后针对该情况,由游戏运营商对游戏玩家进行赔偿,之后再由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承担相关责任[4],从而保障游戏玩家的虚拟财产。

2013年5月8日,人保财险与5173个游戏交易平台合作采用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损失险,保险责任为“在保险期间内,由于游戏卖家的恶意行为致使保险标的被卖家找回、被游戏运营商收回或被游戏运营商封号导致被保险人的直接损失,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

2013年6月16日,平安产险与腾讯公司合作推出腾讯游戏道具保险,为腾讯游戏旗下网游《御龙在天》提供专业的装备保险业务,保险期限为一个月,游戏玩家一旦出现装备被盗、被毁等问题即可寻求赔偿,用于保障其交易数亿元的网络虚拟财产安全。

目前,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运营商开始与保险公司合作,为保障网游玩家权益保驾护航,不同保险业务的发展还具有个性化特征。如人保集团与5173的合作主要是针对虚拟财产交易过程的安全,而平安产险与腾讯公司的合作主要是针对虚拟财产本身的安全。保险业务的个性化发展使得虚拟财产保险更加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

(二)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总规模在迅速扩大。《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销售收入569.6亿元,移动游戏市场、单机游戏市场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2.4亿元、0.75亿元;客户端网页游戏、网页游戏、移动游戏用户数分别达到1.4亿人、2.71亿人、0.89亿人[5]。2013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总体规模达到819.1亿元,整个网络游戏市场日均虚拟财产交易金额超过5000万元[6],预计2015年国内网络游戏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7]。

在网络游戏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游戏装备、道具等虚拟财产失窃事件层出不穷,致使网络游戏玩家蒙受损失,网游玩家也担忧虚拟财产的保障问题。据统计,60%以上的网游玩家担心虚拟财产的安全性,40%以上的网游玩家有虚拟财产丢失经历[8]。如江苏省徐州市当地查明的“温柔木马”案,罪犯采用全国总分包给一级商的模式,2年内针对40余款网络游戏盗窃530多万组游戏账号、密码,导致多家知名游戏公司遭受损失。虚拟财产保险的推出则能缓解这一现象,甚至解决公司遭受的损失问题[9]。人保财险官网显示,2013年5月人保财险签发第一张网络游戏虚拟财产保单的首月投保就突破10万人次,截至当年底累计为73万人次的网游客户提供1.46亿元的虚拟财产保障[10]。庞大的交易金额与潜在的客户群体,使得虚拟财产保险的市场空间仍然巨大,各家保险公司将相继开发这个新领域。

从实践情况看,虚拟财产保险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开创了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游戏平台拓展客户群的新模式,为人保财险等规模较大的财险公司所看重。除虚拟财产保险外,保险公司还将继续研发互联网领域保险产品,通过与互联网企业的深入合作和经验积累,加强保险公司化解互联网风险、提高消费者体验的能力水平,进而打破互联网金融发展难以维持秩序的壁垒,与互联网深度结合、共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保险公司能够进一步获得发展,完善虚拟财产保险,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三、虚拟财产保险发展的难点与对策

(一)虚拟财产保险发展的难点

1.虚拟财产保险客体难以确定。目前,针对虚拟财产的定性理论包括债权说、物权说、知识产权说等学说。虚拟财产可保客体中,除预付费、虚拟货币账户、游戏点卡等标的可以确定外,其他客体标的特别是虚拟财产的价值量化都难以确定。如一款软件的价值取决于其本身的投入、将会带来的收益、节省的人力和资源等,其中本身投入的精力等是难以衡量的。网络游戏中的精力投入更是要考虑到运气因素,有的玩家可以轻易获取高价值装备,而有的玩家获取同样的装备要付出比其他玩家多数倍的努力。不仅如此,在网络游戏中道具的价格浮动极大,往往在短时间内就大幅减值,直接导致在一个保险期间内,标的价值如何确定、以什么时间的价值为准,都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2.投保协议签订难以规范。一方面,虚拟财产保险的投保协议设计较为困难。这一点主要体现为,保险公司需要针对各家网络游戏公司的运营模式,以及网络游戏本身,设计专门的承保方式、保险理赔条款等,这些协议具有较强的排他性,针对某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或者某一个网络游戏设计的投保协议往往不适用于其他网络游戏公司或者网络游戏,这会直接导致保险公司成本的增加[11]。同时,由于虚拟财产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不同于实体标的,在保险产品的设计、费率厘定、核保、理赔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阻力,使其在保险协议中难以拥有明确的界定。另一方面,投保人需提供一系列真实信息才可成功投保。在很多虚拟财产保险投保过程中,都无法获取所有信息。以人保财险联合金山网络推出的“敢赔险”为例,金山网络宣称为其用户投保,但显然金山网络无法获取每一位用户的个人信息。在没有获取用户信息的情况下,人保财险如何签订协议书、如何开出保单;在发生保险事故时,如何明确受众、如何认定责任、如何定损等问题都是难以解决的。从金山网络官网上的“敢赔险”服务协议中我们可以看到,保险人责任的承担者大多是金山网络公司,而有关人保财险的相关保险责任,仅有“金山安全有义务就本服务条款所列明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以保障服务承诺的兑现;本服务的资金损失风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承保”。条款中载明的查勘义务和赔付都是金山公司来履行。

3.网民道德风险较大。现阶段我国互联网还未全面实现实名制,虚拟财产的交易大多具有匿名性,判断虚拟财产损失到底是木马、病毒、诈骗等造成的还是用户自身行为是难以确定的。也就是说,保险公司很难认定网游玩家的装备和账户是不是真的被盗,网游玩家有没有将自己的账户密码告诉他人,故意造成损失以骗取保险。同时,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很难对虚拟财产进行追踪处理,使得保险公司在定损时难以判断。由于一方面,互联网的非实名制和立法空白为网民的道德风险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目前的网络游戏客户中低收入和低学历群体占比较高导致的文化教育差异会进一步加剧道德风险。比如,通过分析国内网游用户的结构我们可以看出,2012年无收入来源的网游用户占19.5%,月收入在3000―5000元的网游用户占16.8%,月收入超过12000元的网游用户仅占1.1%;高中、中专和技校学历的网游用户占29%,大学专科学历的网游用户占27%[12]。再比如,淘宝“退货运费险”退出后,由于其赔款高于退货运费,出于利益的考虑产生了“骗保师”这个灰色职业。

4.公司偿付能力有限。目前市场上的虚拟财产保险费率大约在5%左右。经笔者测试,未购买过5173交易安全险的账号在5173购买游戏币费率为5.5%,也就是说,相同金额的交易,每18笔中就会发生一笔赔付,使得公司盈利十分困难。当下网络游戏中工作室、盗号者盛行,此外还有不少“网游骗保师”利用异地交易记录骗取赔款,公司的虚拟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或许远远不足填补保险赔款支出,带来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等风险。

5.法律和监管方面的缺位。在法律法规建设方面,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属性有较多的理论研究,但在现有法律中并未对虚拟财产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虚拟财产和虚拟财产保险都缺少法律支持。这种状况使得虚拟财产保险相关法缺乏法律基准,而采用的《民法》和《合同法》替代亦不具有针对性,从而会降低法律应有的约束力。在监管方面,目前虚拟财产保险仍然处于初创阶段,创新特点明显的同时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缺陷――商业模式尚未固定,对其业务本身的监管也未能得到有效落实。在规范方面,针对虚拟财产保险的业务模式、费率、盈利模式等相关项目的规范性还有待完善。随着虚拟财产损失事件的增多和虚拟财产保险的开发与发展,市场急需一个规范化的制度和监管来保障客户的相关权益。

(二)发展虚拟财产保险的对策

虚拟财产保险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较多的实际困难,需要消费者、保险公司、政府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虚拟财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网络游戏客户乃至全体互联网用户提供更多的保障。相关建议如下:

1.加快制度建设。由保监会牵头,联合人大法制委、互联网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工信部等部门将虚拟财产保险设定为常规化险种并简化繁杂的审批程序,同时,及时研究出台相关制度约束虚拟财产保险的出单、理赔过程,使之规范化,对于虚拟财产保险的推广,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监会还需联合相关部门机构强化对于虚拟财产保险的监管。

2.加强数据监测。基于虚拟财产的虚拟性,在互联网企业和保险公司之间搭建数据平台,并利用第三方监管或第三方独立数据托管,实现虚拟财产的可监控性,为承保后核赔业务提供支持。同时,数据监测的实现可以有效降低道德风险,而数据跟踪则可以更为直观的判断虚拟财产的归属和数据修改的性质。

3.鼓励开发新产品。由于虚拟财产具有排他性,其形态、特征、表现形式、计价方式等各不相同,保险公司应根据不同种类的虚拟财产特点,制定专门的承保方式、保险条款、定损方法等,以适应互联网市场的需要。

4.坚持推行实名制。推行互联网实名制可以有效降低网络诈骗、非法网络交易等行为,加强互联网交易的可监控性,明确虚拟财产所有权归属。对于虚拟财产保险而言,实名制使得被保险人的确定更为简单明确,有利于保证承保资料的完整性。

5.加快立法保护。目前,法律上对虚拟财产的界定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只形成草案或还未形成议题,法律保护处于真空状态决定了用户在遇到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因素造成的损失时也很难成功维护自己的权利。因此我国需要尽快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虚拟财产保护法(草案)》并予以颁布实施,从法律上明确虚拟财产的地位,保障虚拟财产所有者的权益。以法律为标尺、以制度为规范、以市场为手段、以保险为保障,共同协调,稳步发展。

(责任编辑:于明)

参考文献:

[1]余俊生.试论网络虚拟财产的财产属性[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江波.虚拟财产司法保护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3]童芬芬.虚拟财产保险前景看好[n].中华工商时报,2011-07-11.

[4]戴邵文.“虚拟财产保险”为何难开展[n].中国保险报,2012-12-18.

[5][12]刘小微.虚拟财产险:看起来很美[n].金融时报,2013-06-26.

[6]曹婧逸.保险再创新首推虚拟财产险[n].中华工商时报,2013-07-23.

[7]王梦,王者洁.论网络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J].山东社会科学,2013(12).

[8]李唐宁.网络资产膨胀虚拟财产险成新兴市场[n].经济参考报,2013-06-21.

[9]陈圣莉.全球首款虚拟财产保险即将上市[n].经济参考报,2011-07-08.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7

关键词:食盐体制改革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2011年,我国在国家改革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将深化或推进电力、铁路、盐业、邮政等行业改革。”倘若食盐行业完全实行市场经营体制,食盐行业则必须进入市场,与一般商品无任何区别。但是,食盐作为一种碘营养补充食品,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联系。一旦完全将食盐推行市场,必然为食盐企业带来一定程度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面对此种形势,应认真分析体制改革带来的财务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改革的发展态势和发展趋势。

一、我国食盐行业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食盐专营制度在我国之所以长期实行,关键在于利用税收手段限制其超额利润,限制其过度发展,并避免巨额利润流入利益集团手中,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盐作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尽管社会需求量大,可是与奢侈商品比较起来收入和价格弹性较小。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食盐行业并不一定非要实行专营制度。

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其能否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现如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这种改革大背景下,食盐行业转型已成为必然,才能逐渐改善食盐行业经营品种单一、经营制度不灵活、市场观念淡薄的问题,使其更能适应食盐行业的发展。因此,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环境下应积极研究与探讨市场规律,提高对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速度和能力,采取措施加强经营管理,加快市场改革的步伐,进而使自身在改革大环境下生存发展的更顺、更好。

二、食盐行业经营体制改革为食盐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分析

客观来说,财务风险是任何一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也是其不可回避的问题。食盐企业在盐业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由于面临经营体制转型、经营环境变化,使得财务风险在其生产经营中更加突出,稍有经营管理不慎都可能面临较为严重的财务风险。根据财务风险来源区分,食盐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突出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经营风险。

投资风险,是企业投入一定货币资金后,因市场需求变化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偏离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资金供求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下进行的筹资活动为财务带来的风险;经营风险,顾名思义就是食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供销环节导致内部资金运转不畅而产生的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关键的财务风险。

三、食盐企业财务风险下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

食盐企业长期在专营制度下得以保护经营,这种毫无竞争压力的经营使得管理者和员工缺乏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一旦盐业体制转型完成,必将对市场变化的反映不够敏捷,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为此,食盐企业在失去国家政策保护前应增强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并采用科学手段认真考量市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积极的应对措施,逐渐提升自身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创新经营策略,走多元化道路

市场环境下,食盐企业除了开展售盐业务也可拓展其他业务,走多元化发展道路。为此,食盐企业应以售盐为基础,在保证食盐生产加工质量和供应链正常情况下,积极进行市场调查,研究消费群体切实需要的试验品种,根据需求生产不同种类的食盐。除此之外,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网络手段有效开展生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工作,还可联合其他厂家进行集团生产和销售,并主动联系供销商以扩大销售量,尽可能消除经营风险。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当前,食盐企业正在逐步脱离专营制度的保护羽翼,加强失去国家政策给予的支持和保护。为了保证投资决策科学合理,食盐企业有必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准确预测项目投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并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尽量在财务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另外,还用定性定量地准确预算投资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并在资金投入过程中加强财务管理。与此同时,建立效益考评制度分析与评价投资方案的运行效率和质量,以便及时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做出调整方案,保证项目大的投资效益。

(四)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任何一个企业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重视财务管理,食盐企业也不例外。因而,食盐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进而提高资金运转效率和资金利用率。在完善制度保证下,积极开展企业日常经费预算工作、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以及决算工作,使内部一切财务活动和实务操作走上正规化、制度化道路。为了保证财务制度得到彻底贯彻落实,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务团队,使各项财务工作顺利开展。为此,食盐企业应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财务人员也应以积极进取的态度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我国盐业体制转型工作正在逐步推进过程中,食盐企业脱离了专营制度的羽翼保护,使得经营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愈加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体制转型带来的财务风险,食盐企业需要增强市场意识、风险意识,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预警系统,逐步完善财务制度,尽可能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使自身适应转型后的市场经营环境,进而实现稳健、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宏.重庆盐业(集团)有限公司应对食盐市场放开之思考[J].中国井矿盐,2010,(03)

[2]杨叶飞.深圳食盐零售环节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0,(07)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8

关键词:金融危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业需要规避限制、打破传统进行金融创新,而日益富庶的普通居民在投资意识更加强烈、通胀预期迫切需要加强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的背景下,已经不满足存款这一传统单一的渠道,强烈呼唤金融资产多元化的实现,并成为了金融创新的接受者、检验者与推动者。在一系列的金融创新中,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推出的理财产品以风险较低、种类丰富、方便快捷等诸多优势受到了市场的瞩目。

据统计,2008年1-8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了3656款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超过了2007年全年的水平。正当种种迹象表明国内银行理财市场如破竹之势节节升高之时,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乌云笼罩了中国金融市场。已经逐步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中国金融市场陷入困境,其中与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联动关系密切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更首当其冲,在政策监管、收益状况、产品业务等诸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政策监管方面

鉴于金融危机暴露的种种问题,从加强金融市场保护、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出发。2009年开始,国内个人理财市场出台了一批新的法律、法规,涉及到证券、银行、保险等多个领域,对规范和引导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为了配合股市创业板的推出,2009年3月31日,中国证监会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开始实施。目前,阳光私募、基金产品、银行打新股等部分资本市场型理财产品已经直接或者积极筹备参与投资创业板的运作中,在此办法的约束下,该类产品的投资运作相对金融危机之前将会变得更为理性。

其次,2009年7月,银监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从投资管理的原则、投资管理的方式和投资方向三个层次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明确规范。其中投资方向上禁止银行理财资金以任何形式投资于二级市场股票或与其相关的证券投资基金,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并不得将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或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新法规的推出,降低了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规范了各种理财产品市场的运行,同时也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应有保护,对于投资市场风险的区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对具有金融衍生品框架的结构型产品以及投资股票为主的资本市场型产品进行了控制。

再次,2009年10月1日,新《保险法》开始实行,这使得保险公司暂停了许多之前在售的保险产品,并且推出了一系列新的合规产品。2009年11月26日,银监会下发《商业银行投资保险公司股权试点管理办法》,正式为银行入股保险公司开启了政策大门,也为金融市场混业经营模式带来了新的契机,整个理财产品市场也随之呈现出新的特点。

此外,鉴于部分融资性信托是商业银行利用监管真空,达到变相放贷的目的,2010年5月底,中国银监会发文叫停商业银行融资性信托担保业务,信托型产品也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收益状况方面

金融危机后,银行理财产品风波四起,满目皆是“零收益”、“负收益”。年初的结构性产品“零收益”风波,后来QDii跌入两毛区间,随着证券的不振,理财产品的收益也出现了缩水现象,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也有所降低,对理财产品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在后期,随着市场的规范化成熟化,相关宏观政策的松动以及市场的复苏带来了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尤其成为人民币产品市场发展的强大后劲,但外汇理财产品止步不前。

首先,外币理财产品市场上,为刺激经济,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宣布调低本国货币基准利率。经过一连串下调后,大部分外币理财产品,尤其是与国外利率相挂钩的结构型商品如外汇存款型以及债券型理财产品收益情况进入下行轨道。其中美元、港元、欧元、英镑等存款型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跌至谷底,年利率在1%左右徘徊。进入第四季度后这一情况有所好转,随着澳元在11月和12月连续加息后,澳元基准利率已经达到3.75%,国内外汇理财产品市场中的澳元产品年收益率也普遍提高到4%以上。其他币种的外汇理财产品收益率也受此影响纷纷开始反弹,市场内对于各国加息也开始有了一些预期。但金融危机对外币理财产品的冲击,以及外币结构型产品自身的复杂性,使得投资者对此类产品持谨慎态度,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其次,在人民币产品市场上,中资银行一向保持其稳健的作风。在人民币产品中,以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为首的中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数量最多的是债券型产品以及信托型中的信贷产品,即产品投资或挂钩的基础资产是信贷资产、短期融资券、银行承兑汇票等。2009年伊始,国家4万亿救市计划就基本决定了全年国内投资市场的基调,同时国内宏观货币政策的推行使得贷款发行量猛增,仅上半年就发放超过7万亿,全年超过9万亿的投放量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信贷市场的蓬勃发展,并同时推动了债券型、信托型产品的发行和业务拓展。

据第一理财网理财产品库统计,2009年中国境内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共发行各类人民币理财产品5405款,较2008年增加1314款,涨幅达32%。2009年主要商业银行累计共发行外汇理财产品991款,较2008年的1309款有所下滑,减少了318款,下跌幅度为25%。

三、产品业务方面

根据币种不同,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包括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两大类;按照投资领域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债券型、信托型、资本市场型、结构型及QDii型产品;按照客户获取收益方式的不同,还可以分为保证收益理财产品和非保证收益理财产品。这里的产品业务分类,主要从投资领域的不同出发。

(一)债券型

债券型理财产品一般投资于央行票据和企业短期融资券。因为央行票据与企业短期融资券个人无法直接投资,这类人民币理财产品实际上为客户提供了分享货币市场投资收益的机会。稳健型产品一直以其收益的稳定性受到国内市场的青睐,尤其金融危机后,大众对理性的回归更使得债券型产品成为香饽饽。据统计,截至2010年2月底,债券型理财产品在所有银行理财产品中发行占比接近60%,并且目前央行准备金的上调、加息预期的强烈,有可能将使债券票据等收益率增加,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有助于在将来获取更高的收益,给了债券型产品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信托型

前面也提到了国内宏观货币政策的推行使得贷款发行量猛增,导致银行信贷市场蓬勃发展。因此,金融危机后信托型产品无论在产品发行数量上,还是在市场规模上,都显示出加速上升的趋势。在产品类型方面,信托型信贷产品以及证券投资产品增长明显。其中,前者的增长源于央行新增贷款发行放量,而后者的大幅上升则主要是因为国内股票市场的复苏。

截至2010年5月,共有32家银行和36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银信合作产品413款。但是,由于2009年信贷增量过大,2010年信贷政策进行适度调整。2010年7月初,一纸《关于进一步规范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会叫停过热的信托理财产品。股市在2010年上半年的停滞表现也限制了信托型证券投资产品的发展。但银监会此前叫停主要是担忧银信理财业务在不规范的前提下快速发展的风险,而《通知》对该业务加以规范,银信理财产品将由暂停转向恢复。因此,投资者有理由相信在短期内,信托型产品的资金转向债券型及其他渠道,但是长期内,在风险控制的同时,信托型将会走上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道路。

(三)资本市场型

资本市场型产品倚重股票,属于高风险性产品。由于市场的不景气,此类高风险产品的潜在风险被进一步放大。根据中国社科院理财产品中心统计,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最佳表现产品和最差表现产品均隶属于股票类产品。而在28款人民币零收益或负收益的产品中,挂钩股票的有19款,占比将近70%。

因此,在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银行理财资金不得直接投资中国a股二级市场的股票和基金,严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或交易的股份,但可用于打新股。但前面也提到,创业板的推出带来的利好消息将会使得该类产品的投资运作相对金融危机之前将会变得更为理性。

(四)结构型

结构型理财产品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存款、零息债券等固定收益产品与金融衍生品(如远期、期权、期货、互换)组合在一起,注定其具有衍生品的高风险高收益的性质。金融危机爆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结构型产品设计的过度复杂化以及监管的过度松弛化。随着银监会规定的出台,禁止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的资金用于投资高风险或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型产品出现了由复杂向简单的回归。但是,根据近来中国银监会网站的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经有63家中外资银行取得了衍生品资格。这一条规定说明国家的政策正在逐步放开,但我国商业银行尚不具备结构性衍生品交易平台和对冲技术、商业银行在结构性产品发行中存在不足,这一市场将更多地暴露在外资银行的冲击之下,竞争将日趋激烈。

(五)QDii型

金融危机让投资海外的QDii理财产品受到重创。危机后QDii正逐渐走向成熟,资产配置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在新发产品方面,一直停滞不前,目前在运行产品都是为前几年推出的产品。QDii目前的主要缺点是产品类型单一,多样化不够,主要都是投资国外股市的产品,使得投资风险过高,容易受股市波动影响,难以为市场再度接受。但考虑到毕竟海外市场下跌空间有限和存在的阶段性回调,不少投资者在市场回调期适当参与QDii理财产品投资,加之部分产品还加入了保证收益等“保本”条款,使得QDii型产品呈现复出之势。

四、总结

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后,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能力上将会进一步提升,投资者更偏向于稳健的理财方式,并且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分散化。此外,由于国内的信用体系、监管环境等原因,中资银行直接参与境外衍生品市场和产品设计能力一直不足。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应当积极培育优秀的金融人才,为激烈的竞争储备人力资源;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向更具个性化以及灵活性的方向迈进;根据自身优势,形成自身特色的理财产品;建立自身的理财平台,协调各市场主体的关系,包括与基金公司、依托投资公司的关系,促进个人理财市场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谭莹,李舒.我国商业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发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2).

2、徐明亮.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08(8).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9

家庭成员

娄先生,41岁,某银行职员,年收入6万元,身体健康,有基本医疗、失业、养老保险。

娄太太,35岁,某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年收入12万元,有基本医疗、失业、养老保险。

娄先生的父母已去世,岳父母已退休,健康状况不大理想,有基本医疗、养老金。

女儿10岁,就读小学4年级。

家庭资产状况

(1)在浙江地级市区有1套房改房,112平方米,市值50万元左右,现自住。

(2)在浙江地级市区有l套单位集资房,90平方米,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年租金0.8万元。

(3)在浙江地级市区有l间写字楼,78平方米,市值40万元左右,贷款13.5万元,月供1449.27元,目前准备出租,估计年租金1.3万元。

(4)在上海郊区有1套住宅,52平方米,市值50万元左右,贷款28万元,月供1683.38元,目前已交付,准备出售。

(5)在上海郊区专业市场有l间立地式店铺,132平方米,市值40万元左右,公积金贷款22万元,月供1358.54元。估计2005年10月交付,交付后准备出租,但有一定的出租风险。

(6)目前持有股票原始价值11万元,现市值6万元,股票型基金10万元,信托基金3万元,年收益率在5%左右。

(7)银行通知存款10万元。

家庭支出状况

(1)银行贷款月供本息支出4491.19元。

(2)家庭日常开支年安排2.5万兀。

(3)孩子教育费用及学钢琴费用年安排1万元。

(4)旅游消费每年1万元。

(5)保险费用:女儿投保平安少儿保险每年支出722元;夫妇俩投保平安泰康寿险每年共支出1310元;全家投保平安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每年共支出400元,每人可获得意外保障金额10万元。

(6)民间资金互助会每年支付8300元,应会期限5年,2007年6月得会费5万元。

理财需求

(1)中期想近一步改善住房状况。

(2)近期将动用银行存款购买18万元左右的家庭汽车价值,不够部分准备申请银行贷款10万元。

(3)筹备孩子高等教育费用。

(4)筹措退休生活费用。

理财组合建议

(1)日常生活支出 年安排3.6万元。

(2)健美消费 年安排4800元。

(3)旅游消费 年安排1万元。

(4)赡养父母 年安排6000元。

(5)紧急备用金 年安排2万元,其中5万元以定活两便存款形式保持常数。

(6)子女教育投资目前阶段女儿日常教育经费年安排1万元。另购买国寿鸿星少儿两全保险(分红型),6年期缴费,年缴保险费1万元。

(7)健康投资 娄先生投保国寿康宁终身保险10份,20年期缴费,年缴保险费9600元。

(8):其它保险投入 继续维持已投保保单的效力,年缴保险费2432兀。

(9)房贷本息支出目前阶段年安排53894.28元。

(10)民间资金互助会投资年安排8300元。

(11)股票投资 继续持有6万元股票,暂不追加。

(12)股票型基金投资继续持有10万元股票型基金。

(13)信托基金投资 继续持有3万元信托基金。

(14)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 将10万元银行通知存款转为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并每年追加1.7万元。

理财建议分析

从背景资料看,娄先生夫妇是一对理财高手。特别是在风险投资方面,思维活跃,善于充分运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阳信贷杠杆,在低利率期切入房产投资,将家庭私人资本成功放大,激活了。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娄先生夫妇能够充分运用住房公积金贷款优势,并将投资的触角延伸到了上海郊区和写字楼、商铺等前景更为看好的高风险、高回报投资领域。从背景资料来看,娄先生夫妇已投资的房产价格不是很高,如果地段位置、配套设施好,升值空间将较大。

根据“抓住今天的快乐,规避明天的风险,追逐未来生活的更加快乐”的理财目标,娄先生夫妇在理财上,应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遵循原则

(1)集中财力投资擅长领域

对自己已有的5套住房、写字楼和商铺,娄先生夫妇要认真作些分析和甑别,例如考察哪些投资已经获利,但风险已渐次凸现;哪些投资目前收益不是很理想,但未来增值潜力大;哪些投资目前收益不理想,未来走势也不很乐观。然后在此基础上对升值前景广阔的房产,继续拥有;而对那些风险凸现和未来发展不很乐观的房产,及时处置变现。与此同时,要不断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查研究,一旦发现有投资价值的房产可以再行投资。不过,作为投资者应该懂得,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周期性市场,也得遵循价值规律,不可能永远只涨不跌或只跌不涨,因此在房地产投资操作上应顺势而为。从浙江特别是温州、杭州的房地产市场和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来看,都存在过热的问题,因此娄先生夫妇应对风险予以高度关注。至于对股票、股票型基金的投资,似乎不是娄先生夫妇的强项,最好减少相关领域的投资。

(2)作好基本的避险应对

从背景资料来看,在避险方面娄先生夫妇已有一些投入,但还存在散和少的问题,即资本投入与避险需求不匹配,还不足以转嫁家庭经济风险。具体来说,娄先生夫妇应作好4个方面的准备。一是提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额,即夫妇俩分别投保20万元的保额才比较适宜(费率一般在2‰);同时还应附加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险,其保额应不低于2万元(费率一般在8%0左右,即缴8元保险费可获得1000元人身意外伤害医疗保障)。二是为应对房贷利率提高和岳父母医疗费用,应该提高紧急备用金的数额。三是应及时筹措女儿的大学(含研究生阶段)教育费用,哪怕目前相关保险投资的预定利率过低,也应马上切入。四是应该开始关注娄先生的健康投资。

(3)暂缓家用汽车的购买

今年前7个月,中国的车市可以用寂静或僵持来概括,但8月8日上海大众的“飓风行动”打响了今年车市降价第一枪,各路汽车厂商终于按捺不住,也纷纷打起了降价牌。其实,这种降价大仗还只开了一个头,远远没到结束的时候。这是因为:首先,中国的汽车市场还是一个半垄断的市场,其准入制度即政策壁垒尚未解除,因此它还存在高额的垄断利润,这种高额的垄断利润将随着市场的逐步开放和竞争最终走向微利。其二,根据wto协议,2006年汽车进口关

税还有较大幅度下调。其三,中国的汽车业还属于民族幼稚工业,且存在散、小、差的问题。中国汽车业欲融入国际市场竞争,并与国外汽车业抗衡,必须重新进行整合,以解决布局散、规模小、核心研发技术差的问题。而这种整合的实现,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实力比拼、价格比拼,并在这种竞争中实现强势企业对弱势企业的兼并。其四,人民币升值带动进口汽车和进口汽车零部件也相对便宜起来,为进口汽车价格下移腾出了空间,从而对国内汽车业形成价格压力。

(4)适当提高生活的水准

娄先生家庭的日常生活水平应在现有水平基础上,适当提高一点,以与家庭资产、收入水平匹配。

具体安排

(1)日常生活支出三口之家年安排3.6万元,月人均1000元,在浙江台州市,这样的消费水平不低且能与收入水平匹配。

(2)健美消费于35岁的娄太太而言,这项现代女性的刚性消费尤为重要。考虑到娄太太所在地的消费水平,每月安排400元,做4次肌肤护理。

(3)旅游消费娄先生夫妇从现在起应拟定一个旅行计划。国内游按照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原则安排;国外游的成行时间可选在风险投资获利了结时,一方面心情好,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经济支持。

(4)赡养父母娄先生岳父母虽有退休金,能够自食其力过好自己的日子。但作为儿女,在父母年老时,一方面要常回家看看,另一方面也不要忘了经常给老人们买一些礼物,以从物质、精神两方面给老人一些慰藉和欢乐。建议娄先生夫妇在每年的3个传统节日时候分别安排2000元孝敬父母。

(5)紧急备用金鉴于房贷利率将逐步提高(工商银行和光大银行将推出固定利率房贷,娄先生夫妇应予以关注以规避房贷利率风险),以及娄先生岳父母都已年愈六十,医疗保健需求将逐渐凸现,虽然岳父母都享有基本医疗保障,但这种保障是低水平、广覆盖的,不足以应对。因此,紧急备用金不可不留,也不可少留。

(6)子女教育投资娄先生虽然为女儿投保了少儿保险,但于女儿的教育来说,意义不大。此时,一方面应采用渐进式、积累式方式完成子女的教育投资,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市场的利率水平处于一个历史的低点,此时投保相关保险价格较贵,然而,对于快10周岁的女儿而言,在资金的筹措上已没有过多的选择余地,应该从现在起立即为女儿投保国寿鸿星少儿两全保险(分红型)。到女儿18周岁时,可领取首年大学教育金16515元;到女儿19、20、21周岁时,每年可分别领取大学教育金9909元到女儿22周岁时,可领取研究生教育金19818元。此外,通过保单红利分配,可以抵消一些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

(7)健康投资娄先生现在年龄在40岁左右,正是切入健康投资的最佳时期,若此时投保重大疾病保险,可获得保障30万元,其中,重大疾病保障20万元。

(8)保险投入继续维持已投保保单的效力。

(9)房贷本息支出刚性支出,必须安排。

(10)民间资金互助会投资这项投资是一种高风险、低收益的投资,风险与收益不相匹配。它的风险源于2点:一是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在当今社会频频发生,防不胜防;二是投资失败的风险也较大。娄先生夫妇此时可继续维持此项投资,不过建议最好在合适的时候退出。

(11)股票投资继续持有6万元股票,在市场高点时获利了结。

(12)股票型基金投资继续持有,待证券市场走向高点以后获利了结。

(13)信托基金投资此项投资风险较高,建议娄先生夫妇可在合适的时候退出。

(14)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鉴于娄先生拟购汽车和换房的计划,流动资产的处置应讲究计划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以顺利达成购车目标。至于换房,一方面娄先生夫妇可通过渐进式积累加快进程,另一方面可通过已有房产获利变现来完成。在目前情况下,投资短期固定利率人民币理财产品,可以获得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同时又不影响购车目标的达成。

理财提示

财产保险市场前景篇10

   【关键词】保险业发展前景高速增长

   随着资本金融全球化浪潮的迅猛推进,国际间资本流通的速度不断加快,金融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金融业的发展不仅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起着催化、促进和巩固作用。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金融的稳定或动荡,对各国经济会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产寿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转向了以寿险为主的格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呈现出了如下的状态:

   一、中国保险市场的现状

   1.保费收入规模迅速扩大,但产寿险增长不同

   (1)保费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且已经进入稳步增长时期。自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从4.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1%,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9.7%的增长速度;2000年保费收入为1595.9亿元,增长率为14.5%,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8%。其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保险业务恢复晚、起点低。

   (2)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快于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财产保险的保费收入从1980年的4.6亿元增加到1999年的521.1亿元,年平均增长28.3%;1982年中国恢复了人身保险业务,当期的保费收入为0.016亿元,1999年为872.1亿元,年平均增长97.71%。

   2.险种结构发生显着变化

   自1997年保费收入从财产保险业务为主,转向人身保险业务为主,财产保险保费收入占保费收入的比重从1996年的58.27%降为1997年的44.67%,直至1999年的37.4%。同时,产寿险各自内部结构不同,在中资寿险公司中,寿险业务占其业务的89.12%,在寿险业务中,投资型险种增加,如万能寿险、投资连结保险、分红寿险。在财产保险业务中,机动车辆保险业务占绝大部分。在中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中,1987年机动车辆保险保费收入首次超过企业财产保险保费收入,成为财产保险的第一大险种,其后逐步增加;1997年占财产保险保费收入的55.33%;1998年、1999年分别占56%。有些地区的机动车辆保险业务的比重更高,如北京1999年将近70%。

   3.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

   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明显提高,但是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仍然较低,说明中国保险市场的潜力较大。中国的保险密度从1980年的0.48元增加到2000年的127.7元,保险深度则从0.1%增加到1.8%,但是国民保障程度和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均较低。

   4.保险仍然属于垄断型市场

   我国自恢复国内财产保险业务至1985年,全国仅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一家保险公司,1986年成立了新疆兵团保险公司打破了独家垄断的局面。至2000年4月底,保险公司发展到28家,其中,国有独资公司4家、股份有限公司9家、中外合资和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15家。相应地,市场占有率由1985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垄断变为1997年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7%、36%;平保为13.75%;太保为12.02%,其余保险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仅仅3.53%。这说明多主体的市场格局虽然基本形成,但仍属于垄断型市场。

   二、中国保险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近几年来,中国保险业发展相当快。以中国人寿为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大陆最大的商业人寿保险公司,直接隶属国务院,公司总部设在北京。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0月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及其分设于1996年2月的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经过50余年的发展,公司的机构网络已遍布全国,成为中国寿险市场的领袖。2003年12月,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两地成功上市,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港、美两地同时上市的金融企业。2005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2004年全球500强排名,中国人寿销售收入排名世界500强第212位,领先中国保险业。中国人寿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成果的精华,结合自身的优秀传统,形成了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的新型企业文化。

   在目前的保险险种中,对于一些非强制性保险,人们的投保意愿在不断加强。主要可能是因为现在关于非强制性保险的宣传力度高了,而且有些社保无法解决的风险分摊可以有商业保险来帮助解决。而这里所说到的非强制性保险可指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保险险种本身所包含的不强制性,而另一方面是指在一些强制性保险中的保额数量的不强制性。

   例如车险的强制性保险,如第三方责任险中,虽然保险公司的数量在增加,车辆的数目也在增加,但人们对于这一强制性保险的投保意识也在不但加强,这体现在保额的增加,它的保额由最低5万至最高50万。过去人们一般投保额为5万,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旦出了事故,那么如果投保额越少,自己将付出越多,所以,越来越多的投保人将保额不断增加。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私家车,这势必会导致事故的发生率比以前有所增加。因此,人们对这一保险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强。

   另外,在人寿险方面,人们的投保意识更强。而且,特别是养老类的保险。其中又以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为主。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在提高,“以钱生钱”的经济意识也在不断的增强。将资产投入到这一类的保险中,具有了保值增值、避税的功能。其次,一般人认为生命价值远高于其他,因此,人们对于寿险的重视程度远大于财产险,但总体比养老类少。因为如理财、分红类的保险,不但解决了投保人的养老问题,而且也是一种投资理财的好方法。

   其实,人们对于财产类保险并非不重视,只是在现在这个以人为本的社会里,人们自然而然地更重视一些关于生命类的保险。但在财产险中,也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人们对于盗窃险这一附加险的投保意识已超过了自然灾害险。这是因为,不管社会的发展有多好,犯罪现象总是有的,如盗窃的家庭是属于贫穷的,那么哪怕被盗少量的东西,对他们也是会造成一些损失;而对于一些富裕的家庭,那么一旦遭窃,损失的数目更多,因此,人们不希望自己遭受太大的损失,而这一附加险正好可以分摊人们的原本要由自己所承担的经济损失。

   保险业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行业,其从业人员也对它寄予了厚望。保险从业人员对于保险公司的发展和看法非常看好和认同。他们相信保险业是个十分具有潜力的企业,而且加入wto后外商保险公司要进入中国,这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他们认为中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会不断进步,作为保险公司来讲,由于群众的认识加强了,保险业的竞争也促进提高了保险公司的质量,所以他们对保险公司的发展十分看好。

   参考文献:

   [1]徐文虎.中国保险市场转型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